linux相关的网络配置文件详解

linux相关的网络配置文件详解
linux相关的网络配置文件详解

linux 网络相关配置文件详解

在linux系统中,TCP/IP网络是通过若干个文本文件进行配置的,需要编辑这些文件来完成联网工作。系统中重要的有关网络配置文件为:

◆/etc/sysconfig/network

◆/etc/HOSTNAME

◆/etc/hosts

◆/etc/services

◆/etc/host.conf

◆/etc/nsswitch.conf

◆/etc/resolv.conf

◆/etc/rc.d/init.d/network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文件逐一讲述,这些文件都可以在系统运行时进行修改,不用启动或者停止任何守护程序,更改会立刻生效(除了/etc/sysconfig/network)。另外,这些文件都支持由"#"开头的注释,每一个文件都有在UNIX手册页中的第5部分中有一项,可以用man命令来获取它们。

◆/etc/sysconfig/network 网络设置

该文件用来指定服务器上的网络配置信息,包含了控制和网络有关的文件和守护程序的行为的参数。下面是一个例子文件:

NETWORKING=yes

HOSTNAME=machine1

GATEWAY=210.34.6.2

FORWARD_IPV4=yes

GATEWAYDEV=

其中,NETWORK=yes/no 表示网络是否被配置;

HOSTNAME=hostname hostname 表示服务器的主机名;

GATEWAY=gw-ip gw-ip 表示网络网关的IP地址;

FORWARD_IPV4=yes/no 是否开启IP转发功能;

GAREWAYDEV=gw-dev gw-dw 表示网关的设备名,如:eth0等;

为了和老的一些软件相兼容,"/etc/HOSTNAME"文件应该用和HOSTNAME=hostname相同的主机名。

◆/etc/HOSTNAME 主机名

该文件包含了系统的主机名称,包括完全的域名,如:

192.168.0.1 machine1.domain machine1

这个文件是在启动时从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中的HOSTNAME行中得到的,用于在启动时设置系统的主机名。

◆/etc/hosts IP地址和主机名的映射

/etc/hosts中包含了IP地址和主机名之间的映射,还包括主机名的别名,IP地址的设计使计算机容易识别,但对于人却很难记住它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建了/etc/hosts这个文件。下面是一个例子文件:

127.0.0.1 machine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192.168.1.100 machine7

192.168.1.101 otherpc otheralias

在这个例子中,本机名是machine1,otherpc还有别名otheralias,它可以指向otheralias。。一旦配置完机器的网络配置文件,应该重新启动网络以使修改生效,使用下面的命令来重新启动网络:

/etc/rc.d/init.d/network restart

/etc/hosts文件通常含有主机名、localhost和系统管理员经常使用的系统别名,有时候telnet 到linux机器要等待很长时间,可以通过在"/etc/hosts"加入客户的机器的IP地址和主机名的匹配项,就可以减少登录等待时间。在没有域名服务器情况下,系统上的所有网络程序都通过查询该文件来解析对应于某个主机名的IP地址,否则,其他的主机名通常使用DNS来解决,DNS客户部分的配置在文件/etc/resolv.conf中。

◆/etc/services

/etc/services中包含了服务名和端口号之间的映射,不少的系统程序要使用这个文件,下面是RedHat 安装时缺省的/etc/services中的前几行:

tcpmux 1/tcp # TCP port service multiplexer

echo 7/tcp

echo 7/udp

discard 9/tcp sink null

discard 9/udp sink null

systat 11/tcp users

最左边一列是主机服务名,中间一列是端口号,”/“后面是端口类型,可以是TCP也可以是UDP。任何后面的列都是前面服务的别名。在这个文件中也存在着别名,它们出现在端口号后面,在上述例子中sink和null 都是discard服务的别名。

◆/etc/host.conf 配置名字解析器

有两个文件声明系统到哪里寻找名字信息来配置UNIX名字解析器的库。文件/etc/host.conf 由版本5的libc库所使用,而/etc/nsswitch.conf由版本6使用(glibc )。问题在于一些程序使用其中一个,而一些使用另一个,所以将两个文件都配置正确是必要的。

/etc/host.conf文件指定如何解析主机名,linux通过解析器库来获得主机名对应的IP地址。下面是RedHat安装后缺省的"/etc/host.conf"内容:

order hosts,bind

multi on

※"order " 指定主机名查询顺序,其参数为用逗号隔开的查找方法,支持的查找方法为bind、hosts和nis,分别代表DNS、/etc/hosts和NIS,这里规定先查询"/etc/hosts"文件然后再使用DNS来解析域名。

※"trim" 表明当通过DNS进行地址到主机名的转换时,域名将从主机名中被裁剪掉,trim 可以被多个域包含多次,对/etc/hosts和NIS查询方法不起作用,注意在/etc/hosts和NIS表中主机名是被适当地(有或没有全域名)列出的。

※"multi" 指定是否"/etc/hosts"文件中指定的主机可以有多个地址,值为on表示允许,拥有多个IP地址的主机一般称为具有多个网络界面。

※"nospoof " 指是否允许对该服务器进行IP地址欺骗,值为on表示不允许,IP欺骗是一种攻击系统安全的手段,通过把IP地址伪装成别的计算机,来取得其它计算机的信任。※"alert" 当nospoof指令为on时,alert控制欺骗的企图是否用syslog工具进行记录,值为on表示使用,缺省值为off。

※"rccorder" 如果被设置为on,所有的查询将被重新排序,所以在同一子网中的主机将首选被返回,缺省值为off。

◆/etc/nsswitch.conf 配置名字解析器

/etc/nsswitch.conf文件是由S u n公司开发并用于管理系统中多个配置文件查找的顺序,它比/etc/host.conf文件提供了更多的功能。/etc/nsswitch.conf中的每一行或者是注释(以#号开头)或者是一个关键字后跟冒号和一系列要试用的有顺序的方法。每一个关键字是在/etc/目录可以被/etc/nsswitch.conf控制的/etc文件的名字。下面是可以被包含的关键字:

※aliases 邮件别名;

※passwd 系统用户;

※group 用户组;

※shadow 隐蔽口令;

※hosts 主机名和I P地址;

※networks 网络名和号;

※protocols 网络协议;

※services 端口号和服务名称;

※ethers 以太网号;

※rpc 远程进程调用的名称和号

※netgroup 网内组

下面也是可以包含的关键字:

※files 除了netgroup,对其他关键字都有效。在相应的/etc文件中寻找记录

※db 除了netgroup,对其他关键字都有效。在相应的/var/db数据库中寻找记录。对长文件很有效,如passwd文件已经超过500项。要从标准/etc文件中产生这些文件,应改变目录到/var/db并运行run命令

※compat 兼容性模式,对passwd、group和shadow文件有效。在本模式中,将先在对应的/etc文件中查找。如果想进行NIS查找,需要第一个值(用户名或组名)为加号( + ),后面跟对应数量的冒号( : ) ( /etc/passwd为6个,/etc/group为3个,/etc/shadow为8个)。如在/etc/passwd文件中,下面一行应被包含在文件尾:+ : * : : : : :

※dns 只对hosts有意义。像在/etc/resolvconf配置的,在DNS中进行查找

※nis 对所有的关键字都有意义。如NIS是可以用的,在NIS服务器中查找

※[ STATUS = action ] 控制名字服务的行为。STATUS是SUCCESS(操作被成功执行)、NOTFOUND (记录没找到)、UNAVAIL (所选择的服务不可用)和TRYAGAIN (服务暂时不可用,请重试)中的一个。action是return (终止查找并返回当前状态)或continue (继续这一行的其他项)中的一个。如hosts: dns nis [NOTFOUND=return] files将会首先在DNS中,然后在NIS中查找主机名。只有当前两项都不可用时才使用文件/etc/hosts

◆/etc/resolv.conf 配置DNS客户

文件/etc/resolv.conf配置DNS客户,它包含了主机的域名搜索顺序和DNS服务器的地址,每一行应包含一个关键字和一个或多个的由空格隔开的参数。下面是一个例子文件:

search https://www.360docs.net/doc/2d5175163.html,

nameserver 210.34.0.14

nameserver 210.34.0.2

合法的参数及其意义如下:

※nameserver 表明DNS服务器的IP地址。可以有很多行的nameserver,每一个带一个I P 地址。在查询时就按nameserver在本文件中的顺序进行,且只有当第一个nameserver没有反应时才查询下面的nameserver.

※domain 声明主机的域名。很多程序用到它,如邮件系统;当为没有域名的主机进行DNS 查询时,也要用到。如果没有域名,主机名将被使用,删除所有在第一个点( . )前面的内容。※search 它的多个参数指明域名查询顺序。当要查询没有域名的主机,主机将在由search 声明的域中分别查找。domain和search不能共存;如果同时存在,后面出现的将会被使用。※sortlist 允许将得到域名结果进行特定的排序。它的参数为网络/掩码对,允许任意的排列顺序。Red Hat中没有提供缺省的/ e t c / r e s o l v. c o n f文件,它的内容是根据在安装时给出的选项动态创建的。

◆/etc/init.d/network 主机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不像很多其他的UNIX和linux操作系统,Red Hat当前并不能自动地通过/etc/hostname和

/etc/hosts文件来配置网络。为了改变主机缺省的IP地址,必须直接编辑/etc/init.d/network 脚本使其反映正确的网络配置。这个文件包括了声明IP地址、掩码、网络、广播地址和缺省路由器的变量。下面是这个文件中相应的部分:

IPADDR=192.168.1.100

NETMASK=255.255.255.0

BROADCAST=192.168.1.255

Linux操作系统网络配置命令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命令配置IP vi进入后,按i变成编辑模式,屏幕下方有个INSERT字样,这时跟windows 的记事本一样了,改吧。内容见下 改完后按ESC键,再输入冒号x——:x保存退出。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你的IP就出来了。 DEVICE=eth0 BOOTPROTO=none IPADDR=192.168.0.1 GATEWAY=192.168.0.254 ONBOOT=yes TYPE=Ethernet 1、ifconfig 可以使用ifconfig命令来配置并查看网络接口的配置情况。 例如: (1)配置eth0的IP地址,同时激活该设备。 #ifconfig eth0 192.168.1.10 netmask 255.255.255.0 up (2)配置eth0别名设备eth0:1的IP地址,并添加路由。 #ifconfig eth0 192.168.1.3 #route add –host 192.168.1.3 dev eth0:1 (3)激活设备。 #ifconfig eth0 up (4)禁用设备。 #ifconfig eth0 down (5)查看指定的网络接口的配置。 #ifconfig eth0 (6)查看所有的网络接口配置。

#ifconfig 2、route 可以使用route命令来配置并查看内核路由表的配置情况。 例如: (1)添加到主机的路由。 #route add –host 192.168.1.2 dev eth0:0 #route add –host 10.20.30.148 gw 10.20.30.40 (2)添加到网络的路由。 #route add –net 10.20.30.40 netmask 255.255.255.248 eth0 #route add –net 10.20.30.48 netmask 255.255.255.248 gw 10.20.30.41 #route add –net 192.168.1.0/24 eth1 (3)添加默认网关。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1 (4)查看内核路由表的配置。 #route (5)删除路由。 #route del –host 192.168.1.2 dev eth0:0 #route del –host 10.20.30.148 gw 10.20.30.40 #route del –net 10.20.30.40 netmask 255.255.255.248 eth0 #route del –net 10.20.30.48 netmask 255.255.255.248 gw 10.20.30.41 #route del –net 192.168.1.0/24 eth1

理解linux的配置文件

本文说明了 Linux 系统的配置文件,在多用户、多任务环境中,配置文件控制用户权限、系统应用程序、守护进程、服务和其它管理任务。这些任务包括管理用户帐号、分配磁盘配额、管理电子邮件和新闻组,以及配置内核参数。本文还根据配置文件的使用和其所影响的服务的情况对目前 Red Hat Linux 系统中的配置文件进行了分类。 介绍 每个 Linux 程序都是一个可执行文件,它含有操作码列表,CPU 将执行这些操作码来完成特定的操作。例如,ls 命令是由 /bin/ls 文件提供的,该文件含有机器指令的列表,在屏幕上显示当前目录中文件的列表时需要使用这些机器指令。几乎每个程序的行为都可以通过修改其配置文件来按照您的偏好或需要去定制。 Linux 中有没有一个标准的配置文件格式? 一句话,没有。不熟悉 Linux 的用户(一定)会感到沮丧,因为每个配置文件看起来都象是一个要迎接的新挑战。在 Linux 中,每个程序员都可以自由选择他或她喜欢的配置文件格式。可以选择的格式很多,从 /etc/shells 文件(它包含被一个换行符分开的 shell 的列表),到 Apache 的复杂的 /etc/httpd.conf 文件。 什么是系统配置文件? 内核本身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程序”。为什么内核需要配置文件?内核需要了解系统中用户和组的列表,进而管理文件权限(即根据权限判定特定用户(UNIX_USERS)是否可以打开某个文件)。注意,这些文件不是明确地由程序读取的,而是由系统库所提供的一个函数读取,并被内核使用。例如,程序需要某个用户的(加密过的)密码时不应该打开 /etc/passwd 文件。相反,程序应该调用系统库的 getpw() 函数。这种函数也被称为系统调用。打开 /etc/passwd 文件和之后查找那个被请求的用户的密码都是由内核(通过系统库)决定的。除非另行指定,Red Hat Linux 系统中大多数配置文件都在 /etc 目录中。配置文件可以大致分为下面几类:访问文件 /etc/host.conf 告诉网络域名服务器如何查找主机名。(通常是 /etc/hosts,然后就是名称服务器;可通过netconf 对其进行更改) /etc/hosts 包含(本地网络中)已知主机的一个列表。如果系统的 IP 不是动态生成,就可以使用它。对于简单的主机名解析(点分表示法),在请求 DNS 或 NIS 网络名称服务器之前,/etc/hosts.conf 通常会告诉解析程序先查看这里。 /etc/hosts.allow 请参阅 hosts_access 的联机帮助页。至少由 tcpd 读取。 /etc/hosts.deny 请参阅 hosts_access 的联机帮助页。至少由 tcpd 读取。 引导和登录/注销 /etc/issue & /etc/https://www.360docs.net/doc/2d5175163.html, 这些文件由 mingetty(和类似的程序)读取,用来向从终端(issue)或通过telnet 会话(https://www.360docs.net/doc/2d5175163.html,)连接的用户显示一个“welcome”字符串。它们包括几行声明 Red Hat 版本号、名称和内核 ID 的信息。它们由 rc.local 使用。 /etc/redhat-release 包括一行声明 Red Hat 版本号和名称的信息。由 rc.local 使用。 /etc/rc.d/rc 通常在所有运行级别运行,级别作为参数传送。例如,要以图形(Graphics)模式(X-Server)引导机器,请在命令行运行下面的命令: init 5 。运行级别 5 表示以图形模式引导系统。 /etc/rc.d/rc.local 非正式的。可以从 rc、rc.sysinit 或 /etc/inittab 调用。 /etc/rc.d/rc.sysinit 通常是所有运行级别的第一个脚本。 /etc/rc.d/rc/rcX.d 从 rc 运行的脚本( X 表示 1 到 5 之间的任意数字)。这些目录是特定“运行级别”的目录。当系统启动时,它会识别要启动的运行级别,然后调用该运行级别的特定目录中存在的所有启动脚本。例如,

基本网络配置命令

即用即查L i n u x命令行实例参考手册代码 第13章基本网络配置命令 配置或显示网络设备——ifconfig ifconfig命令语法: ifconfig [网络设备] [IP地址] [参数] 实例1:显示安装在本地主机的第一块以太网卡eth0的状态,执行命令: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实例2:配置本地主机回送接口。执行命令: 实例3:显示本地主机上所有网络接口的信息,包括激活和非激活的,执行命令: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在设置eth0网络接口之前,首先显示本地主机上所有网络接口的信息。执行命令: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实例5:启动/关闭eth0网络接口。 在eth0网络接口禁用之前,首先显示本地主机上所有网络接口的信息。执行命令: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然后执行禁用eth0网络接口命令: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down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再次显示本地主机上所有网络接口的信息,以便比较分析禁用eth0网络接口命令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可以测试ping该网络接口。执行命令: 命令重新启动该网络接口。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up 实例6:为eth0网络接口添加一个IPv6地址fe80::20c::29ff:fe5f:ba3f/64。 在为eth0网络接口添加IPv6地址之前,首先显示本地主机上所有网络接口的信息。执行命令:[root@localhost ~]# ifconfig 然后执行ping6命令检测未添加IPv6地址fe80::20c::29ff:fe5f:ba3f/64之前eth0网络接口的状况:[root@localhost ~]# ping6 –I eth0 –c 4 fe80::20c::29ff:fe5f:ba3f 接下来为eth0网络接口添加一个IPv6地址fe80::20c::29ff:fe5f:ba3f/64,执行命令: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add fe80::20c:29ff:fe5f:ba3f 再次执行ping6命令检测IPv6地址fe80::20c::29ff:fe5f:ba3f : [root@localhost ~]# ping6 –I eth0 –c 4 fe80::20c:29ff:fe5f:ba3f 再次显示本地主机上所有网络接口的信息,以便比较分析eth0网络接口添加IPv6地址前后发生的变化。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查看或设置网络接口——ifup、ifdown ifup、ifdown命令语法: ifup [网络设备] ifdown [网络设备] 实例1:关闭eth0网络接口。

Linux无线网络配置命令

Linux无线网络配置命令 ——无线网卡驱动安装与WLAN 802.11配置 https://www.360docs.net/doc/2d5175163.html,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类似于有线以太网,WLAN 的 802.11a 标准使用 5 GHz 频段,支持的最大速度为 54 Mbps,而 802.11b 和 802.11g 标准使用 2.4 GHz 频段,分别支持最大 11 Mbps 和 54 Mbps 的速度。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WLAN配置很简单。无线网卡厂商将Windows 下的驱动随网卡一起销售。而Linux新兴的操作系统,这方面的 驱动不多。以前购买无线网卡时也没考虑Linux下的驱动程序,于是需要编译驱动程序源码。 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无线网卡都是对于Atheros芯片的。如TP—LINK的310G、350G、510G、550G、650G。对于Atheros芯 片的网卡,可以到https://www.360docs.net/doc/2d5175163.html,网站上找到驱动程序,根据源代码包里面的README和INSTALL文件来获得足够的安装信息。最新驱动源码包(0.9.2版本)下载地址; 下面详细介绍无线网卡驱动程序的安装和WLAN的配置。 操作步骤: 下载驱动源码包存放在 /root/downloads目录下 https://www.360docs.net/doc/2d5175163.html, 步骤一、解压源码压缩包 1). 进入文件所在目录 cd /root/downloads 2). 解压.bz2格式的压缩包

bunzip2 madwifi-0.9.2.tar.bz2 生成.tar格式压缩包 3). 解压.tar格式的压缩包 tar xvf madwifi-0.9.2.tar 步骤二、编译安装驱动 4). 进入解压后的目录 cd madwifi-0.9.2 5). 编译驱动程序 make 查看编译信息,没有error,编译成功,继续安装驱动6). 安装驱动 make install https://www.360docs.net/doc/2d5175163.html, 步骤三、驱动模块配置 7). 插入扫描模块 modprobe ath_pci 8). 扫描访问接入点 modprobe wlan_scan_sta 9). 启动无线网卡ath0 ifconfig ath0 up 获取网卡信息 10). wlanconfig ath0 list scan

Linux 主配置文件httpd.conf

Linux 主配置文件httpd.conf httpd.conf是最核心的配置文件,位于/etc/httpd/目录下。像大多数的服务一样,几乎绝大部分的设置都需要通过修改该配置文件来完成。Apache的主配置文件的内容有900多行,不过不用担心,因为绝大部分的内容是注释信息,而且注释内容相当丰富,用户完全可以通过注释来了解Apache的功能、语法以及使用。 对Apache服务器的配置,主要方式就是对httpd.conf配置文件的修改。该文件是Apache服务器主要配置文件,包含各种影响服务器运行的配置选项,只有对这些配置信息进行理解,才能真正的掌握Apache服务器的配置。 用户可以在终端中,输入vi /etc/httpd/conf/httpd.conf命令,并按,打开该配置文件,如图38所示。 图38 主配置文件注释内容 该主配置文件的注释内容,告诉用户一些基本信息,用户可以通过https://www.360docs.net/doc/2d5175163.html,/docs/2.2/网站来查看该配置文件的更多细节。该配置文件主要有3个基本的配置项:第一个是Global Environment(全局环境配置),第二个是Main server configuration(主服务配置),第三个是Virtual Hosts(虚拟主机配置)。 每部分都有相应的配置选项,该文件所有配置选项的语法为“配置选项名称参数值”的形式,配置选项可以放在文件中的任何地方,但为了增强文件的可读性,最好将配置语句放在相应的部分。 httpd.conf中每行包含一条语句,行末使用反斜杠“\”可以换行,但是反斜杠与下一行中间不能有任何其他字符(包括空白)。httpd.conf的配置语句除了选项的参数值以外,所有选项指令均不区分大小写,可以在每一行前用“#”号,表示注释。 Global Environment(全局环境配置)该配置段中的各配置选项用于控制Apache服务器作为一个服务器作为一个整体来运行。

linux所有配置文件详解

/etc/resolv.conf 文件功能:DNS客户机配置文件,设置DNS服务器的IP地址及DNS域名 /etc/resolv.conf的一个示例: domain https://www.360docs.net/doc/2d5175163.html, search https://www.360docs.net/doc/2d5175163.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2d5175163.html, nameserver 202.96.128.86 nameserver 202.96.128.166 参数说明: nameserver表明DNS服务器的IP地址。可以有很多行的nameserver,每一个带一个IP地址。在查询时就按nameserver在本文件中的顺序进行,且只有当第一个nameserver没有反应时才查询下面的nameserver。 domain 声明主机的域名。很多程序用到它,如邮件系统;当为没有域名的主机进行DNS查询时,也要用到。如果没有域名,主机名将被使用,删除所有在第一个点( .)前面的内容。 search它的多个参数指明域名查询顺序。当要查询没有域名的主机,主机将在由search声明的域中分别查找。domain和search不能共存;如果同时存在,后面出现的将会被使用。 Sortlist 允许将得到域名结果进行特定的排序。它的参数为网络/掩码对,允许任意的排列顺序。 最主要是nameserver关键字,如果没指定nameserver就找不到DNS服务器,其它关键字是可选的。 host.conf 功能:解析器查询顺序配置文件 /etc/host.conf”示例: order bind,hosts,nis multi on nospoof on 参数说明: 1)order 指定主机名查询顺序, 分别代表DNS、/etc/hosts 和NIS 2)multi 指定是否"/etc/hosts"文件中指定的主机可以有多个地址,值为on 表示允许,拥有多个IP 地址的主机一般称为具有多个网络界面。 3)nospoof 指是否允许对该服务器进行IP 地址欺骗值,为on 表示不允许,IP 欺骗是一种攻击系统安全的手段,通过把IP 地址伪装成别的计算机,来取得其它计算机的信任。 4)"alert" 当nospoof 指令为on 时,alert 控制欺骗的企图是否用syslog 工具进行记录,值为on 表示使用,缺省值为off。 5)rccorder" 如果被设置为on,所有的查询将被重新排序,所以在同一子网中的主机将首选被返回,缺省值为off。

实验六 Linux软件包管理与基本网络配置

实验六Linux软件包管理与基本网络配置 一. 一.实验目的: 1.1.学会find命令的使用方法; 2.2.学习利用rpm和tar命令实现软件包的管理; 3.3.掌握如何在Linux下的TCP/IP网络的设置; 4.4.学会使用命令检测网络配置; 5.5.学会启用和禁用系统服务。 二. 二.实验内容: 1.1.利用find命令查找满足条件的文件; 2.2.利用rpm和tar命令管理软件包; 3.3.使用ifconfig命令配置网络接口; 4.4.使用route命令加默认网关; 5.5.使用hostname命令设置主机名; 6.6.修改/etc/hosts实现Linux的静态地址解析; 7.7.修改/etc/resolv.conf配置Linux的DNS客户端; 8.8.使用ping、netstat命令检测配置; 9.9.设置系统启动时自动配置网络参数; 10.10.用service命令和ntsysv命令控制守护进程。 三. 三.实验练习: 任务一 rpm软件包的管理 本部分实验内容按照课本P171-P178页的各个小的实验内容进行练习。 任务二 find命令的使用 1.1.在/var/lib目录下查找所有文件其所有者是games用户的文件。 $ find /var/lib –user games 2> /dev/null 2.2.在/var目录下查找所有文件其所有者是root用户的文件。 $ find /var –user root –group mail 2>/dev/mull 3.3.查找所有文件其所有者不是root,bin和student用户并用长格式显示(如ls –l 的显示结果)。$ find / -not –user root –not –user bin –not –user student –ls 2> /dev/null or $find / ! –user root ! –user bin ! –user student –exec ls –ld {} \; 2> /dev/null 4.4.查找/usr/bin目录下所有大小超过一百万byte的文件并用长格式显示(如ls –l 的显示结果)。$ find /usr/bin –size +1000000c –ls 2> /dev/null 5.5.对/etc/mail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使用file命令。 $find /etc/maill –exec file {} \; 2 > /dev/null

基本网络配置命令

即用即查Linux命令行实例参考手册代码 第13章基本网络配置命令 配置或显示网络设备——ifconfig ifconfig命令语法: ifconfig [网络设备] [IP地址] [参数] 实例1:显示安装在本地主机的第一块以太网卡eth0的状态,执行命令: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实例2:配置本地主机回送接口。执行命令: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lo inet 127.0.0.1 up 实例3:显示本地主机上所有网络接口的信息,包括激活和非激活的,执行命令: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实例4:配置eth0网络接口的IP为192.168.1.108。 在设置eth0网络接口之前,首先显示本地主机上所有网络接口的信息。执行命令:[root@localhost ~]# ifconfig 然后设置eth0网络接口,ip为192.168.1.108,netmask为255.255.255.0,broadcast为192.168.1.255。执行命令: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192.168.1.108 netmask 255.255.255.0 broadcast 192.168.1.255 实例5:启动/关闭eth0网络接口。 在eth0网络接口禁用之前,首先显示本地主机上所有网络接口的信息。执行命令:[root@localhost ~]# ifconfig 然后执行禁用eth0网络接口命令: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down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再次显示本地主机上所有网络接口的信息,以便比较分析禁用eth0网络接口命令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可以测试ping该网络接口。执行命令: [root@localhost ~]# ping 192.168.1.108 此时应该ping不通主机192.168.1.108。接下来可以执行如下命令重新启动该网络接口。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up 实例6:为eth0网络接口添加一个IPv6地址fe80::20c::29ff:fe5f:ba3f/64。 在为eth0网络接口添加IPv6地址之前,首先显示本地主机上所有网络接口的信息。执行命令: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然后执行ping6命令检测未添加IPv6地址fe80::20c::29ff:fe5f:ba3f/64之前eth0网络接口的状况: [root@localhost ~]# ping6 –I eth0 –c 4 fe80::20c::29ff:fe5f:ba3f 接下来为eth0网络接口添加一个IPv6地址fe80::20c::29ff:fe5f:ba3f/64,执行命令:[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add fe80::20c:29ff:fe5f:ba3f

LINUX下MYSQL配置文件详解

linux下mysql配置文件https://www.360docs.net/doc/2d5175163.html,f详解【转】 basedir=path使用给定目录作为根目录(安装目录)。character-sets-dir=path给出存放着字符集的目录。 datadir=path从给定目录读取数据库文件。 pid-file=filename 为mysqld程序指定一个存放进程ID的文件(仅适用于UNIX/Linux系统);Init-V脚本需要使用这个文件里的进程ID 结束mysqld进程。 socket=filename 为MySQL客户程序与服务器之间的本地通信指定一个套接字文件(仅适用于UNIX/Linux系统;默认设置一般是 /var/lib/mysql/mysql.sock文件)。在Windows环境下,如果MySQL客户与服务器是通过命名管道进行通信的,–sock选项给出的将是该命名管道的名字(默认设置是MySQL)。 lower_case_table_name =1/0新目录和数据表的名字是否只允许使用小写字母;这个选项在Windows环境下的默认设置是1(只允许使用小写字母)。 mysqld程序:语言设置 character-sets-server= name 新数据库或数据表的默认字符集。为了与MySQL的早期版本保持兼容,这个字符集也可以用–default-character-set选项给出;但这个选项已经显得有点过时了。 collation-server=name新数据库或数据表的默认排序方式。lanuage=name用指定的语言显示出错信息。 mysqld程序:通信、网络、信息安全 enable-named-pipes 允许Windows2000/XP环境下的客户和服务器使用命名管道(named pipe)进行通信。这个命名管道的默认名字是MySQL,但可以用–socket选项来改变。 local-infile[=0]允许/禁止使用LOAD DATA LOCAL语句来处理本地文件。

linux常用服务器配置

Linux常用服务器配置 文件修改记录表 版权声明和保密须知 本文件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江苏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江苏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引用本文件的任何片断,无论通过电子形式或非电子形式。 Copyright 2011 江苏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目录目录

说明 文档目的 为了能够让部门工程师在以后的部署实施过程中熟悉linux下常用的业务配置,遂整理此文档。 本文详细列出了在常见环境中Linux下常用业务配置;并对具体业务进行了分析和配置示例,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部署中能够严格去执行此规范。 规范文档中,尚有欠妥之处。请各位实施部署工程师及时指正! 文档适用范围 本文档使用江苏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项目范围(含北京分公司、上海分公司、福建区域) 文档约定 XXX字符标示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填写 红色加粗标示着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填写

1NFS服务的配置 1.1NFS服务的简介 NFS(Network File Service)的设计是为了在不同的unix系统间进行档案共享。当使用者想用远端档案时只要用“mount”就可把remote文件系统挂接在自己的文件系统之下,使得远端的文件使用上和local机器的档案没两样。其目的就是让不同unix操作系统之间可以彼此共享文件。 NFS服务器的常用功能:1、可以把服务器的文件象本地一样的操作,很方便;2、NFS 服务器对系统资源占用也少;3、NFS可以支持很多其他服务,比如kickstart(kickstart是无人值守,网络批量安装服务),NIS等等。 NFS服务建立在RPC(远程过程调用)协议上的服务,使用时需要先打开portmap(端口映射)服务进程。因为本身NFS服务的功能非常多,所以通常该服务开启的端口是随机的,当NFS需要使用某个功能时,我们通常是将开启的请求发送给RPC协议上的portmap 进程,做一个端口开启与映射工作。 作为一名运维工程师,对于NFS服务的配置一定要非常的熟悉。NFS服务也是类unix 平台下最基本的常用业务。 1.2NFS服务侧写 1)NFS 服务的进程通常有:nfsd,nfslockd,rpciod,,, 2)服务启动脚本:/etc/portmap, /etc/nfs 3)使用端口:111(portmap进程的端口,通常只有这一个是固定使用端口) 4)所需RPM包:nfs-utils 5)相关RPM包:portmap(必需) 6)配置文件:/etc/exports 1.3NFS服务端的配置 通常来说,NFS服务端的配置主要是基于/etc/exports文件的编辑。初始状态下,/etc/exports文件为空。文件中的每一行,表示一个开放的目录,并记录着它开放权限。每一行中都分为三列关系:第一列,写入你需要共享的目录路径;第二列写入客户端描述,也就是哪些客户端可以使用你的服务器共享的资源;第三列是紧挨着第二列的,内容是共享信息开放的权限。具体配置实例如下:

linux的网络接口以及详细配置讲解

Linux 网络接口2012-06-21 10:29:45 分类:LINUX 在 Linux 中,所有的网络通讯都发生在软件接口与物理网络设备之间。与网络接口配置相关的文件,以及控制网络接口状态的脚本文件,全都位于 /etc/sysconfig/netwrok-scripts/ 目录下。虽然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这些文件的类型和数量并不一定相同,但大致来讲,都包含以下几类与网络相关的配置文件: 1.网络接口配置文件 2.网络接口控制脚本 3.与网络相关的函数库文件(function files) 各种的网络设备都需要用到这些文件保证设备的正常动作 本章将深入探讨这些文件的用途,以及使用它们的方式。 Linux 网络接口 网络接口配置文件 在 Linux 中,网络接口配置文件用于控制系统中的软件网络接口,并通过接口实现对网络设备的控制。当系统启动时,系统通过这些接口配置文件决定启动哪些接口,以及如此对这些接口进行配置。 在 Linux 中,网络接口配置文件用于控制系统中的软件网络接口,并通过这些接口实现对网络设备的控制。当系统启动时,系统通过这些接口配置文件决定启动哪些接口,以及如何对这些接口进行配置。接口配置文件的名称通常类似于 ifcfg-,其中 与配置文件所控制的设备的名称相关。 在所有的网络接口中,我们日常中最常用到的接口类型就是以太网接口。

以太网接口 在所有的网络配置文件中,最常用的就是 ifcfg-eth0,因为它是系统中第一块网卡的配置文件。如果系统中有多块网卡,ifcfg-eth 后面的数字就会依次递增。正因为每个设备都有对应的一个配置文件,因此管理员也能够单独地控制每一个设备。 以下是一个 ifcfg-eth0 配置文件的示例,在配置中已经为网卡设置好了 IP 地址。 DEVICE=eth0 BOOTPROTO=none ONBOOT=yes NETWORK=10.0.1.0 NETMASK=255.255.255.0 IPADDR=10.0.1.27 USERCTL=no // 是否允许非root用户控制网卡 在接口配置文件中,选项之间存在着一些关联,如果不像上例中那样使用固定 IP,使用 DHCP 获取 IP 地址的配置文件又会不一样。以下就是将网卡配置成通过 DHCP 获取 IP 地址的配置: DEVICE=eth0 BOOTPROTO=dhcp ONBOOT=yes 使用网络管理工具(system-config-network) 对网络接口文件进行更改是比较方便的一种方式,但通过学习手动更改配置文件,能够更好的在各种 Linux 发行版中执行网络配置的工作。 有关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可以参考下一章翻译文档 - 《Fedora/Linux 网络配置工具》 下面是以太网接口配置文件中常用的一些选项:

Linux引导与配置文件加载过程

Linux引导及配置文件加载过程解读 文章分类:操作系统 ?? 本文包括3部分内容 1、 Linux的引导过程 2、 Linux 的运行级别 3、 /etc/inittab与/etc/rc.d/ 与/etc/rc.d/init.d的关系 关键词:Linux引导过程、运行级别、inittab与 init.d 与 rc.d 一、 Linux的引导过程 系统加电之后,首先进行的硬件自检,然后是bootloader对系统的初始化,加载内核。 内核被加载到内存中之后,就开始执行我们的系统设置了。一旦内核启动运行,对硬件的检测就会决定需要对哪些设备驱动程序进行初始化。从这里开始,内核就能够挂装根文件系统(这个过程类似于Windows识别并存取C盘的过程)。内核挂装了根文件系统,并已初始化所有的设备驱动程序和数据结构等之后,就通过启动一个叫init的用户级程序,完成引导进程。 二、运行级别(run level) Init进程是系统启动之后的第一个用户进程,所以它的pid(进程编号)始终为1。init 进程上来首先做的事是去读取/etc/目录下 inittab文件中initdefault id值,这个值称为运行级别(run-level)。它决定了系统启动之后运行于什么级别。运行级别决定了系统启动的绝大部分行为和目的。这个级别从0到 6 ,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运行级定义如下:# 0 - 停机(千万别把initdefault设置为0,否则系统永远无法启动) # 1 - 单用户模式 # 2 - 多用户,没有 NFS # 3 - 完全多用户模式(标准的运行级) # 4 –系统保留的 # 5 - X11 (x window) # 6 - 重新启动(千万不要把initdefault 设置为6,否则将一直在重启) 三、 /etc/rc.d/与/etc/rc.d/init.d的关系 先解释一下init.d。这个目录存放的是一些脚本,一般是linux以rpm包安装时设定的一些服务的启动脚本。系统在安装时装了好多rpm包,这里面就有很多对应的脚本。执行这些脚本可以用来启动、停止、重启这些服务。 /etc/rc.d/init.d这个目录下的脚本就类似与windows中的注册表,在系统启动的时候执行。程序运行到这里(init进程读取了运行级别),就开始有选择地启动服务了,这时刚才说的运行级别就起作用了。在决定了系统启动的run level之后,/etc/rc.d/rc这个脚本先执行。在RH9的源码中它都是一上来就check_runlevel(),知道了运行级别之后,对于每一个运行级别,在rc.d下都有一个子目录分别是rc0.d,rc1.d ….. rc6.d。每个目录下都是到init.d目录的一部分脚本一些链接。每个级别要执行哪些服务就在相对应的目录下,比如级别5要启动的服务就都放在rc5.d下,但是放在这个rc5.d下的都是一些链接文

Linux配置文件详解

Linux配置文件详解 本文说明了 Linux 系统的配置文件,在多用户、多任务环境中,配置文件控制用户权限、系统应用程序、守护进程、服务和其它管理任务。这些任务包括管理用户帐号、分配磁盘配额、管理电子邮件和新闻组,以及配置内核参数。本文还根据配置文件的使用和其所影响的服务的情况对目前Red Hat Linux 系统中的配置文件进行了分类。 介绍 每个 Linux 程序都是一个可执行文件,它含有操作码列表,CPU 将执行这些操作码来完成特定的操作。例如,ls 命令是由 /bin/ls 文件提供的,该文件含有机器指令的列表,在屏幕上显示当前目录中文件的列表时需要使用这些机器指令。几乎每个程序的行为都可以通过修改其配置文件来按照您的偏好或需要去定制。 Linux 中有没有一个标准的配置文件格式? 一句话,没有。不熟悉 Linux 的用户(一定)会感到沮丧,因为每个配置文件看起来都象是一个要迎接的新挑战。在 Linux 中,每个程序员都可以自由选择他或她喜欢的配置文件格式。可以选择的格式很多,从 /etc/shells 文件(它包含被一个换行符分开的 shell 的列表),到 Apache 的复杂的 /etc/httpd.conf 文件。 什么是系统配置文件? 内核本身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程序”。为什么内核需要配置文件?内核需要了解系统中用户和组的列表,进而管理文件权限(即根据权限判定特定用户(UNIX_USERS)是否可以打开某个文件)。注意,这些文件不是明确地由程序读取的,而是由系统库所提供的一个函数读取,并被内核使用。例如,程序需要某个用户的(加密过的)密码时不应该打开 /etc/passwd 文件。相反,程序应该调用系统库的 getpw() 函数。这种函数也被称为系统调用。打开 /etc/passwd 文件和之后查找那个被请求的用户的密码都是由内核(通过系统库)决定的。 除非另行指定,Red Hat Linux 系统中大多数配置文件都在 /etc 目录中。配置文件可以大致分为下面几类: 访问文件 /etc/host.conf 告诉网络域名服务器如何查找主机名。(通常是 /etc/hosts,然后就是名称服务器;可通过 netconf 对其进行更改) /etc/hosts 包含(本地网络中)已知主机的一个列表。如果系统的 IP 不是动态生成,就可以使用它。对于简单的主机名解析(点分表示法),在请求 DNS 或 NIS 网

linux 网络配置命令

Linux设置用永久静态IP 配置文件位于: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 s/ifcfg-eth0 DEVICE=eth0 ONBOOT=yes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0.3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0.1 使IP地址生效: /sbin/ifdown eth0 /sbin/ifup eth0 通知网关更新信息: /etc/init.d/network restart 如果想给该网卡设置多IP则: 1.执行“cp ifcfg-eth0 ifcfg-eth0:1”复制eth0的配置文件,文件名在原文件名后加":1". 2.编辑修改ifcfg-eth0:1中相应的字段,具体如下:

懂得网络配置命令是一般技术人员必备的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学习,总结了一些常用的命令和示例以便日后查阅. 传统的在1--3点,ip高级路由命令在4--12点,两者部分可以通用,并达到同样的目的,但ip 的功能更强大,可以实现更多的配置目的. 首先,先了解传统的网络配置命令: 1. 使用ifconfig命令配置并查看网络接口情况 示例1: 配置eth0的IP,同时激活设备: # ifconfig eth0 192.168.4.1 netmask 255.255.255.0 up 示例2: 配置eth0别名设备eth0:1 的IP,并添加路由 # ifconfig eth0:1 192.168.4.2 # route add –host 192.168.4.2 dev eth0:1 示例3:激活(禁用)设备 # ifconfig eth0:1 up(down) 示例4:查看所有(指定)网络接口配置 # ifconfig (eth0) 2. 使用route 命令配置路由表 示例1:添加到主机路由 # route add –host 192.168.4.2 dev eth0:1 # route add –host 192.168.4.1 gw 192.168.4.250 示例2:添加到网络的路由 # route add –net IP netmask MASK eth0 # route add –net IP netmask MASK gw IP # route add –net IP/24 eth1

红帽linux常用操作命令

红帽linux常用操作命令 1.查看硬件信息 # uname -a # 查看内核/操作系统/CPU信息 # head -n 1 /etc/issue # 查看操作系统版本 # cat /proc/cpuinfo # 查看CPU信息 # hostname # 查看计算机名 # lspci -tv # 列出所有PCI设备 # lsusb -tv # 列出所有USB设备 # lsmod # 列出加载的内核模块 # env # 查看环境变量资源 # free -m # 查看内存使用量和交换区使用量# df -h # 查看各分区使用情况 # du -sh # 查看指定目录的大小 #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 查看内存总量 # grep MemFree /proc/meminfo # 查看空闲内存量 # uptime # 查看系统运行时间、用户数、负载# cat /proc/loadavg # 查看系统负载磁盘和分区 # mount | column -t # 查看挂接的分区状态 # fdisk -l # 查看所有分区 # swapon -s # 查看所有交换分区 # hdparm -i /dev/hda # 查看磁盘参数(仅适用于IDE设备) # dmesg | grep IDE # 查看启动时IDE设备检测状况网络# ifconfig # 查看所有网络接口的属性 # iptables -L # 查看防火墙设置 # route -n # 查看路由表 # netstat -lntp # 查看所有监听端口 # netstat -antp # 查看所有已经建立的连接 # netstat -s # 查看网络统计信息进程

史上最全Linux配置文件介绍及VI编辑器的使用方法

一、/etc 配置文件 /etc/passwd 用户数据库,其中的域给出了用户名、真实姓名、家目录、加密口令和用户的其他信息 /etc/group 类似/etc/passwd ,但说明的不是用户而是组。 /etc/inittab init 的配置文件 /etc/issue 在登录提示符前的输出信息。通常包括系统的一段短说明或欢迎信息。内容由系统管理员确定。 /etc/motd 成功登录后自动输出,内容由系统管理员确定,经常用于通告信息,如计划关时间的警告。 /etc/mtab 当前安装的文件系统列表。由scripts 初始化,并由mount 命令自动更新。需要一个当前 安装的文件系统的列表时使用,例如df 命令,当df –a 时,查看到的信息应和其一致。 /etc/shadow 在安装了影子口令软件的系统上的影子口令文件。影子口令文件将/etc/passwd 文件中的 加密口令移动到/etc/shadow 中,而后者只对root 可读。这使破译口令更困难。 /etc/login.defs login 命令的配置文件

/etc/profile , /etc/csh.login , /etc/csh.cshrc 登录或启动时Bourne 或C shells时执行的文件。这允许系统管理员为所有用户建立全局缺省环境 /etc/printcap 类似/etc/termcap ,但针对打印机。语法不同。 /etc/securetty 确认安全终端,即哪个终端允许root 登录。一般只列出虚拟控制台,这样就不可能 (至少很困难)通过modem 或网络闯入系统并得到超级用户特权。 /etc/shells 列出可信任的shell。chsh 命令允许用户在本文件指定范围内改变登录shell。提供一 台机器FTP 服务的服务进程ftpd 检查用户shell 是否列在 /etc/shells 文件中,如果不是将不允许该用户登录。 /etc/termcap终端性能数据库。说明不同的终端用什么"转义序列"控制。写程序时不直接输出转义序列(这样 只能工作于特定品牌的终端),而是从/etc/termcap中查找要做的工作的正确序列。这样,多数的 程序可以在多数终端上运行。 /etc/inputrc 输入设备配置文件

Linux网络配置与管理作业3答案

1 分数: 5 Apache不能支持哪种功能?()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AppleTalk b. SSL c. CGI d. NFS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5/5。 Question2 分数: 5 B类网络最多可以有多少个网络地址?() 选择一个答案 a. 97150 b. 16382 c. 126 d. 2097150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5/5。 Question3 分数: 5 IP别名是什么?() 选择一个答案 a. 允许一个网卡上绑定多个ip地址 b. 允许几个不同的网络以一个统一的网络面 c. 允许一个网上的多台机器共享一个ip

d. 允许其他协议使用ip地址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5/5。 Question4 分数: 5 Ip地址211.21.210.20,它是属于哪一类网?如果掩码是255.255.255.0,它的广播地址是什么?() 选择一个答案 a. B类 255.0.0.0 b. A类 255.0.0.0 c. C类 255.255.0.0 d. C类 211.21.210.255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5/5。 Question5 分数: 5 下列关于xinetd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必要时它会调用其他守护进程 b. 每个普通用户都可以运行xinetd c. xinetd能与TCP_Wraper一起控制对某个网络服务的访问 d. 它的配置文件是/etc/xinetd.conf 正确 这次提交的分数:5/5。 Question6 分数: 5 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Apache基于主机的访问控制指令?() 选择一个答案 a. A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