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幼儿园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

幼儿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式初探

幼儿舞蹈活动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中韵律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的内容、灵活的形式和全面的功能被幼儿园教师广泛采用,也以其欢乐的气氛、生动的表演、优美的造型、轻快的节奏受到幼儿园小朋友的喜欢。因而,组织好幼儿园舞蹈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
匈牙利作曲家、音乐家柯达依(ZOLTAN.KOKALY)认为,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最完美的表现,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它们尽快地为全民所占有。作为蕴含了民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精神等丰富的内涵而最终表现为与浓郁的民族音乐旋律相和谐的民族民间舞蹈,自然是幼儿园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材,如何组织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为此,广大幼教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与探索。
由于所受传统舞蹈教学方式的影响和教师、儿童对民族民间舞蹈认识的局限,在幼儿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常常存在以下误区或问题:
一、 以单纯学习动作为主要目的
表现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让幼儿单纯去模仿学习舞蹈动作,并以学会教师的“规定动作”为主要目的,而忽视藏在民族民间舞蹈背后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缺乏愉悦的情感体验
由于在舞蹈教学中忽视幼儿情感的愉悦,幼儿常为学习新的动作感到疲劳,为重复旧的动作而感到厌倦。部分幼儿还为不能完成一些“别扭”的动作(如动脖子、耸肩等)而感到沮丧。
三、缺乏创造性
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由于幼儿缺乏有关经验,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只局限于教师教给的那些动作,所以在民族舞蹈创编活动中,幼儿编来编去还是教师教给的那几个动作,而缺乏自己的创新。
四、形成错误的认识
许多幼儿学跳民族民间舞蹈后,还形成一些以点代面的错误的认识:如认定“转手腕”、“动脖子”就是新疆舞;“耸肩”、“扭肩”便是蒙古舞的全部。
这种事倍功半的教学,既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又打消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陷入被动学习的状态,导致幼儿在动作发展与全面发展之间、自身发展与教学方式之间产生“不和谐”。
我们认为,造成以上误区或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幼儿在舞蹈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认识不够,对幼儿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和完整。
系列层次活动理论认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以“小步距”设计系列层次活动,幼儿在“小步距”活动中能发现和满足自己成长的需要,获得更多、更好

的主动发展的机会。教师应该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幼儿学习和促进幼儿发展上,而不是仅仅放在向幼儿传授某个具体的教学材料上。这从幼儿教育的总体上给我们的舞蹈教学指明方向——不能拘泥于具体教学材料——学习舞蹈动作。
音乐教育的“和谐”论告诉我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只有在所有内容的自身各要素之间、所有内容与儿童之间处于和谐的相互作用状态时,才能使儿童在真正的审美气氛中,在感知美、创造美、享受美的过程中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同时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身心疲劳和情感损伤。
从舞蹈教育的角度上看,专家认为:社会发展到今天,对每一个幼儿的舞蹈教育要求是淡化“炫人”的、“娱人”的、“职业”的舞蹈教育目标,突出“锻炼”的、“社交”的、“审美”的、“娱已”的“集体精神与创造个性养育”的舞蹈教育目标。这给我们幼儿园舞蹈教学作出了限定——不是培养“职业”的专业人员。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认为,幼儿舞蹈作为幼儿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根本任务是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舞蹈教学不是单纯的学习舞蹈动作,能精确完成舞蹈动作绝不是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舞蹈活动让幼儿既得到美的熏陶,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并获得对多元文化的认识。要实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儿童的积极性、探索精神,使其自觉自愿地参与活动。为此,我们尝试以多通道途径丰富儿童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让儿童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习民族舞蹈动作;在感知民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积极性,从而主动学习民族舞蹈。我们认为,幼儿用自己的情感跳出即使最笨拙的舞蹈,也比只会完成规定动作的幼儿园舞蹈教学高明得多。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幼儿在音乐方面的发展与其它方面发展一致,充分发挥音乐教育活动的作用,把幼儿园舞蹈教学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和切入点,通过舞蹈活动实现一个活动多个目标,最终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广泛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系列层次理论等理论和我们对幼儿园舞蹈教学目的的认识,提出幼儿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设计与组织的“五步渐进法”。即以一个民族舞蹈为主题,以认识民族——体验民族生活——提炼民族舞基本动作——学跳集体舞——创编舞蹈等五个层次来开展设计活动。在这五个层次的活动设计中,我们从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发儿童的兴趣入手,在整个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贯穿情感体验

。而每两个层次之间都是以“小步距”的方式递进和发展,这就使幼儿在每一个层次的活动中,都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满足自己的需要,并在活动中愉快、自然地进入舞蹈学习情境中,达到内容与内容之间、动作发展与全面发展之间的“和谐”。
以大班彝族舞蹈教学方案为例,其基本框架设计如下:
步骤 活动目标 主要活动或内容
第一步:认识民族——快乐的彝族生活 认识该民族典型的生活风俗习惯及有代表性的民间活动,并对彝族生活产生兴趣。 1、 观看录像:快乐的火把节2、 语言活动:火把节的由来3、 常识活动:好看的彝族服饰4、 美工活动:装饰彝族服装
第二步:体验民族生活——有趣的彝族民间活动 在参与民族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民族活动欢乐、热烈的气氛。 1、 户外活动:荡秋千2、 体育游戏:跳竹竿3、 综合游戏:快乐的火把节、过彝族年
第三步:提炼民族舞蹈基本动作——我们来学彝族舞 进一步感受彝族舞蹈欢快、跳跃的特点,并能愉快地模仿、学习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1、 律动:快乐的哆嗦2、 表演舞蹈:七月火把节(模仿煽火、吹火及火苗燃烧等动作;学弹月琴和吹口弦)
第四步:学跳集体舞——大家一起来跳舞 了解集体舞的基本要求,如队形变化:单双圈移动并保持一定的距离等;能模仿彝族典型动作:平步、对脚;结伴舞蹈时能主动与舞伴进行目光、表情的交流。 集体舞:七月火把节
第五步:创编民族舞蹈——我们是彝族小朋友 能自由创编彝族舞蹈。 1、 欣赏教师表演2、 自由结伴即兴舞蹈3、 开设彝族舞蹈活动区4、 在活动区自由创编彝族舞蹈动作。

通过实践,我们的体会是:
1、 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能较好地与幼儿园进行的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并自然地渗透到语言、常识、体育活动中,对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使幼儿获得对民族文化更丰富的认识,促进和培养幼儿综合素质有着非常有效的作用,且教师便于掌握、实施。
2、 五步渐进法以系列层次理论为依据,符合幼儿认知特点,使幼儿在玩玩耍耍中、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学习民族舞蹈,幼儿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舞蹈动作,而把舞蹈学习变成一种游戏式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3、 幼儿系列层次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为幼儿提供多通道的学习途径,可使幼儿获得更多、更好的主动发展的机会。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对音乐的审美的、社交的、娱已的、锻炼的发展,还能更好地完成“规定”动作,甚至还能有所创造,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