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历史试卷 第1页(共22页)

历史试卷 第2页(共8页)

绝密★启用前 山西省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历 史

本试卷满分75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 )

A .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 .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

C .战国铁农具

D .汉代耕作石画像

2.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科技文化等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

A .唐代上层妇女骑马、打马球;宋代妇女缠足、坐轿

B .唐都长安城内坊、市分开;宋代城市瓦子、勾栏随处可见

C .唐代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宋代指南针、火药得到应用

D .唐代海外贸易兴盛,设市舶司;宋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3.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

A .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 .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 .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 .“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4.列宁说:“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了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

日本人等的疯狂镇压。这样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列宁评价的事件是

(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先后建立了4块重要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与山西省有地缘关系的就有3块,这期间八路军在山西这块黄土地上与日伪军作战7万余次,歼灭

日伪军64万余人。同时,八路军总部在山西先后转战30个县。下列选项与材料叙述无关的是

( )

A .山西是八路军在华北抗日的主要地区之一

B .山西是中国抗战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C .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曾在山西境内多次转战

D .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下边是张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 )

A .土地改造

B .三大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在--------------------此

--------------------

--------------------上

--------------------

--------------------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在国防现代化道路上不断迈进,日益强盛。以下对国防现代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经济发展为国防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

C.现代化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军队的规模和数量

D.国防现代化需要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9.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

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10.关于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你能从下面两幅地图中得到的信息是()

亚非文明发源地欧洲文明发源地

A.东方文明产生较早,西方文明出现相对较晚

B.东方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海洋

C.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D.东方人保守传统,西方人冒险进取

11.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

“百家争鸣”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②都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③都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④都是在社会生产力推动下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不相符的是()

A.新航路开辟——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奴隶制的存废——激化美国南北方矛盾,导致内战爆发

C.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苏俄新经济政策——促使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13.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是一个加冕的华盛顿。”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他们都

()

①通过加冕成为最高统治者②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④领导本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4.非洲在近现代历史上饱受西方殖民侵略,但非洲人民从未放弃过争取自由独立的斗

争。下列选项属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成果的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C.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D.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5.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下面是某历史兴

趣小组搜集的该客轮的背景资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置电脑

③采用蒸汽机组作为动力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6.(4分)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观察图

示,回答问题。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美国政治制度示意图

(1)结合图示信息,写出①②处空缺的内容。(2分)

历史试卷第3页(共22页)历史试卷第4页(共22页)

历史试卷 第5页(共22页)

历史试卷 第6页(共8页)

(2)上述中外政治制度在历史上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17.(4分)建筑是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见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折射

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1 中国故宫 图2 巴黎圣母院 图3 四川都江堰 图4 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水坝

(1)图1、图2所示的建筑在建筑特点或建筑材料上有何不同?(2分)

(2)图3、图4所示的水利建筑工程有何共同之处?(2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18.(10分)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化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

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早期筑城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要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在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逐渐繁荣起来……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工业革命将数以千计的人带到拥挤的城市与乡镇找工作。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不久便成为一个主要的纺织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 000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多数人口属于工人阶级和移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棉纺业、面粉、造纸、印刷、航运等各类民族工业,在上海、宁波、广州、天津等城市逐步发展起来。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四 1949—2006年我国城市化人口增长率变化图。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形成的原因。(2分)

(2)概述材料二中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中,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分)

(4)观察材料四柱状图,说出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时间段,并简述理由。 (2分)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19.(12分)材料一 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公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

赞赏。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变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

在--------------------此

--------------------

--------------------上

--------------------

--------------------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五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3

分)并归纳这四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五,分析明治维新的措施,说明其对日本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3)材料一和材料五中,中日两国的变革在目的上有何异同?(3分)

(4)日本和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一成一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20.(15分)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历经动荡冲突。如何制止暴力冲突,促进和平发展,

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合作与对抗”这一主题进行了如下探索,请你参与完成。

(1)上表中是同学们收集的关于对抗背景下合作的史实。请根据提示类别,填写对应事件序号。(2分)

类别一:军事组织序号:______________

类别二:国际会议序号:______________

(2)表中的史实反映了一战以来国际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任务二【质疑探究】

(3)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对下面两个问题产生了疑问。请你结合史实,帮他们解答。(要求:两个问题需分别作答)(8分)

任务三【反思总结】

(4)你认为20世纪以来导致世界暴力冲突不断的共同因素有哪些?(3分)

历史试卷第7页(共22页)历史试卷第8页(共22页)

山西省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历史答案解析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题设中给出的有效信息是“远古人类”,B、C、D三项是进入文明时期的考古实物,不符合题意。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属于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故选A。

【考点】中国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

2.【答案】D

【解析】题设中要求的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海外贸易兴盛,但当时没有设置市舶司,这个机构是宋朝时期设置的,所以D项错误,但符合题意。唐朝时期的妇女可以骑马出行、打马球,宋代妇女要缠足。出门可以坐轿:唐朝长安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城内市、坊分开,宋代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勾栏;唐代出现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其代表作,宋代的指南针、火药已得到广泛应用,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唐宋时期的史实。

3.【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可以看出,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A、B、D三项虽然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晋商的情兄。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是指义和团运动,“遭到了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的疯狂镇压”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项主要与英国有关,B项主要与英、法有关,C项主要与日本有关,均可排除。故选D。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答案】A

【解析】本题给出的有效信息是“1923年”,及当时赞成社会主义的人数多,欢迎资本主义的人数少。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感到失望;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到中国。在五四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故D正确。国民革命失败是在1927年,与题意无关,可排除带有D的选项。故选A。

5 / 11

【考点】历史事件的背景。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八路军在华北先后建立了4块重要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与山西省有地缘关系的就有3块”可知,A项正确;根据“八路军总部在山西先后转战30个县”可知,C项正确;综合分析材料可知,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D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也不符合史实,故符合题意。

【考点】抗日战争期间山西的重要作用。

7.【答案】B

【解析】图中表现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完成后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A、C、D三项只涉及农业的改革,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社会主义改造。

8.【答案】C

【解析】新时期我国走上了科技强军之路;经济的发展,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国防的现代化更需要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故A、B、D三项正确。现代化战争的关键是科技,而不是军队的规模与数量,故选C。

【考点】新中国国防的建设情况。

9.【答案】B

【解析】题设给出的有效信息是“1954年”“周恩来”“缅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与题设中“缅甸总理”的担心无关;C、D两项都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1954年”不符。故选B。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答案】B

【解析】图中没有提到时间,因此得不出A项的信息;从图中也看不出两者的经济形态,C项不符合题意;D项也在图中表现不出来。从图中可以看出亚非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而欧洲文明发源于海洋,故选B项。【考点】东西方文明的起源。

11.【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发生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百家争鸣”发生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①正确;这两个事件都是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出现的,都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②④正确;“百家争鸣”不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因为当时还没有形成封建制度,③错误。故选C。

【考点】文艺复兴,“百家争鸣”。

12.【答案】D

历史试卷第11页(共22页)历史试卷

第12页(共22页)

【解析】新航路开辟的作用之一是把世界连成一体,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围绕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美国南北矛盾激化,导致了内战的爆发。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苏俄新经济政策并没有促使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故D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13.【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是加冕称帝的,而华盛顿不是;华盛顿领导本国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而拿破仑打败了反法联盟,故可排除带有D的选项。拿破仑颁布了《民法典》,在华盛顿等人的推动下美国成立了制宪会议并制定了1787年宪法,所以他们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做出过重要贡献,并且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选C。

【考点】拿破仑与华盛顿的共同成就。

14.【答案】D

【解析】本题给出的有效信息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A、C两项属于亚洲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运动;B 项属于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属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成果”,故选D。【考点】非洲人民的独立运动。

15.【答案】C

【解析】题设给出的有效信息是“191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第二次科技革命刚完成,因此能够使用电灯照明,也可使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系,也能采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作动力,D正确;电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成果,不会出现在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客轮上。故选C。

【考点】科技革命的成就。

第Ⅱ卷

二、简答题

16.【答案】(1)①承相;②总统

(2)秦朝:建立起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治,对后世影响深远。美国:体现权分立原则,建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或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解析】(1)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掌管行政权,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美国联邦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掌握行政权,包括任免权、否决权,国会拥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所以①是丞相,②是总统。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建立起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治,对后世影响深远。美国联邦总统制的影响:体现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或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7 / 11

【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美国联邦总统制

17.【答案】(1)示例1:特点:图1,中轴对称(古典式)。图2,高直尖(哥特式)。

示例2:建材:图1,以木结构为主。图2,以石材为主。

(2)都是水利灌溉工程;都是政府组织兴建的;都促进了经济发展;都有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都见证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等。

【解析】(1)中国故宫属于中轴对称(古典式)建筑,巴黎圣母院属于高直尖(哥特式)建筑。建材方面,中国故宫以木结构为主,巴黎圣母院以石材为主。

(2)四川都江堰和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水坝都是水利灌溉工程;都是政府组织兴建的;都促进了经济发展;都有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都见证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等。

【考点】中国故宫,巴黎圣母院,四川都江堰,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

三、材料解析题

18.【答案】(1)政治统治的需要;军事战略的需要;商业的发展;交通要道、人口密集地方形成等。(2)城市人口增加;促进城市的工业化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给城市带来压力,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3)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外通商口岸的日益增多;洋务运动的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等。

(4)1986~2006年。理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吸纳外来人员就业等。

(5)不同时期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原因不同;生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加速城市化进程等。但同时带来环境污染、人口拥挤、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等。城乡人口比重,经济结构变化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特征;要合理规划城市建设,节约利用资源,使城市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形成的原因包括:政治统治的需要;军事战略的需要;商业的发展;交通要道、人口密集地方形成等。

(2)根据材料二可知,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包括:城市人口增加;促进城市的工业化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给城市带来压力,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3)根据材料三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的原因包括: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外通商口岸的日益增多;洋务运动的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等。

(4)观察材料四柱状图可知,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时间段是1986—2006年。原因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吸纳外来人员就业等。

历史试卷第15页(共22页)历史试卷

第16页(共22页)

(5)本题考查的是。综上所述,我们对城市化发展进程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不同时期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原因不同;生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加速城市化进程等。但同时带来环境污染、人口拥挤、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等。城乡人口比重,经济机构变化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特征;要合理规划城市建设,解约利用资源,使城市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

【考点】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形成的原因,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的原因,1949—2006年我国城市化人口增长率的特点,对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19.【答案】(1)经历了向西方学技术(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或洋务运动学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制度;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共同作用:客观上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传统守旧思想观念,促进思想解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等。

(2)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天皇统治,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或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向欧美学习,发展现代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提高国民素质。

(3)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挽救危机。

不同点:中国是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只学技术,不变革制度。日本是全面学习西方,变革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4)日本全面变革,举国一致,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或日本善于向其他民族学习先进事物,并不断创新等。中国是渐进变革,加之守旧势力的阻挠;或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等。

【解析】(1)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经历了向西方学技术(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或洋务运动学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制度;新文化运动学思想。这四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客观上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传统守旧思想观念,促进思想解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等。

(2)明治维新的措施及作用包括: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天皇统治,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或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向欧美学习,发展现代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提高国民素质。

(3)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挽救危机。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不同点:中国是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只学技术,不变革制度。日本是全面学习西方,变革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9 / 11

(4)日本和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一成一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包括:日本全面变革,举国一致,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或日本善于向其它民族学习先进事物,并不断创新等。中国是渐进变革,加之守旧势力的阻挠;或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等。

【考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及作用,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四、探究题

20.【答案】(1)①②⑤⑧⑨

③④⑥⑩

(2)由对抗走向合作;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各国联系日益密切;协商谈判,团结合作成为趋势等。(3)问题1: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是因为奥匈帝国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进行军事演习,这一行为威胁到了塞尔维亚的国家利益,刺激了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情绪。所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从维护民族利益角度来讲,他的行为是爱国的,具有一定的正义性。但这一行为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给本民族和世界带来巨大灾难。所以当今时代,面对各种利益争端,要倡导协商谈判的和平解决方式,坚决反对暗杀或其他恐怖袭击等极端暴力方式。

问题2:联合国成立至今,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打击索马里海盗;调解中东地区民族矛盾、促进巴以和解;为巴勒斯坦难民以及其他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救援;派遣维和部队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两极对峙期间,一些大国企图利用联合国推行强权政治。如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发动朝鲜战争;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大陆解放台湾;两极格局结束后,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与安全方面也受到了挑战。如:美国越过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联合国日益成为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国际组织。

(4)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领土争端;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资源、能源争夺等。

【解析】(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北约、华约属于军事组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是在一战后召开的国际会议,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会议、万隆会议也属于国际会议。(2)观察表格可知,一战以来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由对抗走向合作;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各国联系日益密切;协商谈判,团结合作成为趋势等。

(3)本题考查的是萨拉热窝事件和联合国的相关内容。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是因为奥匈帝国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进行军事演习,这一行为威胁到了塞尔维亚的国家利益,刺激了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情绪。所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从维护民族利益角度来讲,他的行为是爱国的,具有一定的正义性。但这一行为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给本民族和世界带来巨大灾难。所以

历史试卷第19页(共22页)历史试卷

第20页(共22页)

当今时代,面对各种利益争端,要提倡协商谈判的和平解决方式,坚决反对暗杀或其他恐怖袭击等极端暴力方式。

联合国成立至今,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打击索马里海盗;调查中东地区民族矛盾、促进巴以和解;为巴勒斯坦难民以及其他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救援;派遣维和部队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两极对峙期间,一些大国企图利用联合国推行强权政治。如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发动朝鲜战争;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大陆解放台湾;两极格局结束后,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与安全方面也受到了挑战。如:美国越过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联合国日益成为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国际组织。

(4)20世纪以来导致世界暴力冲突不断,其共同因素包括: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争端;领土争端;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资源、能源争夺等。

11 / 11

2014年中考历史热点二: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2014年中考历史周年纪念 热点二: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新闻聚焦 材料一据《每日邮报》8月19日消息,德国呼吁英国不要庆祝即将到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而是将重点放在欧盟为欧洲大陆带来了和平上。 材料二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那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集体自杀。因为(战争过后)政治上帝国纷纷破灭或者衰落;经济上1914年的欧洲代表了当时世界经济逾三分之一的产值,这是欧洲后来再也没能回去也许永远也不再可能达到的比例;道德上也出现了大滑坡,启蒙运动的价值观先是被扔到战壕里,然后是二战的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幸运的是,在欧洲颓废的100年中,人们还能带着荣誉去拯救下半段,这是甜蜜的衰落,因为战后欧洲没有落入苏联或者专制政权手中,而是开始了和解和一体化进程,使得几周之后的2014年只是一个周年纪念日而非沉重的警告。 专题解读 “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往往会爆发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战争的性质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军事侵略和征服、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违背历史潮流,最终必将失败;反抗阶级压迫和外国侵略,争取平等、民主、自由和民族独立的战争则体现着人间正义和民族精神,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战争是残酷的,涂炭生灵,崩溃经济,毁灭文明。在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过程中,人类文明遭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远离战争,珍爱和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和愿望。世界各国应用和平协商的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坚决避免战争的极端方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维护和平,积极构建和谐世界。 考点链接 一、中国古代史上的战争和战役 1.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 (1)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奠定晋文公霸业(成语:退避三舍) (2)桂陵之战(公元前4世纪):孙膑围魏救赵 (3)马陵之战(公元前4世纪):孙膑减灶诱敌 (4)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东方六国从此无力抗秦(成语:纸上谈兵) 3.秦末农民战争。 (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2)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3)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4.汉时期北击匈奴: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5.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 (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大败袁绍,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利用火攻大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 (3)淝水之战(383年):东晋大败前秦,维护了江南地区的稳定。(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2016年深圳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6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试卷·学生版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内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被华夏儿女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蚩尤B.黄帝C.尧D.禹 2.(2分)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这些简称源于下列哪一制度()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内阁制 3.(2分)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主张() A.“知彼知己,百战不殆”B.“仁者爱人” 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 4.(2分)学习历史需要辨别史料的价值、从研究司马迁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史记》属于() 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C.实物资料D.影像资料 5.(2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选项中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游 6.(2分)下列制度中,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推动了文学艺术发展的是()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 7.(2分)我国古典文学灿烂辉煌。下列文学家及其作品出现时间最早的是() A.曹雪芹《红楼梦》B.李白《早发白帝城》 C.关汉卿《窦娥冤》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2分)我国古代经济中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逐渐转移的过程。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下列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B.北方各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 C.南方开发的时间比北方要早D.中原人南迁带去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9.(2分)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 A.秦始皇B 10.(2分)历史纪年表能帮助我们理清朝代的更替顺序。根据下列历史纪年表,判断表中的①应该是() A.秦B.清C.唐D.元 11.(2分)这个条约并不是由相互平等谈判达成,而是一场战争后强加给中国,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1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必考题型最新热点有答案) 精细排版直接使用

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1.“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关键词有关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2.西汉时,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达两千多 年,请问: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墨子 3.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已造福于人民2000多年,这项工程是( ) A .大运河 B .都江堰 C .赵州桥 D .长城 4.秦始皇、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具有监察功能的官员或机构分别是( )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司隶校尉 ④丞相 ⑤刺史 A .①⑤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5.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 目录如右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 A .《论语》 B .《史记》 C .《齐民要术》 D .《资治通鉴》 6.如果把“三省六部制”“锦衣卫和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 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 .特务统治的强化 B .思想控制的加强 C .文化专制的强化 D .专制集权的加强 7.“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楼楼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 ) A .平息了东南沿海倭寇 C .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B .打退了沙俄侵略军 D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8.既在反抗侵略中建立功勋,又在洋务运动中追求富强的代表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曾国藩 C .李鸿章 D .左宗棠 9.列强率先获得在中国开设工厂权利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0.从19世纪60—90年代开展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 和民用工业的史实,用下列主题来概括最为恰当的是( ) A .列强侵略与民族反抗 B .近代化的探索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经济和社会生活

2016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2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题2表 A.墨家B.儒家 C.道家 D.法家 3.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 4.“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题5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a)秦统一货币(b)唐开元通宝(c)北宋交子 题5图 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6.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A.锦衣卫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8.据载,清政府的官员都不知道俄国人要求的领土有多大,兴安岭离乌苏里江有多远,还有哪些内容在《尼布楚条约》中尚未确定。材料中“俄国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提倡民主、科学 10.题10图所示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11.读题11表,指出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七大专题复习讲义(精品)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七大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及襄阳好日 本专题重点掌握重要朝代:秦、汉、三国、隋、唐、元、明、清 主要掌握重点朝代在维护国家统一上采取的措施及成就(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边疆的管辖、港澳台问题),侧重民族关系和对边疆的管辖等。 一、秦朝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大权(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3)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历史上影响深远)。 经济上: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 文化上: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思想上: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军事上(对边疆的管辖):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②开发南疆,兴修灵渠。(长江与珠江) 二、汉朝 1、文景之治:汉高祖、文帝、景帝共同措施:吸收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文帝、景帝提倡节俭;“以德化民”。西汉初实行重要制度:分封制。 2、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西汉) ①政治上: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②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 ③对边疆的管辖:派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影响: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与匈奴有战有和:汉初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原因:西汉国力强盛,汉武帝雄才大略。)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意义: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4、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开辟):A、运送物品:丝和丝织品。B、路线:从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汉武帝以后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三、三国时期 1、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结果:曹操退守北方,孙权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占据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又向西占四川。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与三国有关的历史名人和故事: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讲的是诸葛亮凭借才智,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业。他创造的八阵图,成就了千古英名。 成语故事“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到隆中三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其成就大业。和刘备同去的还有关羽、张飞。 与诸葛亮和襄樊有关的成语:三顾茅庐、马踏檀溪、水淹七军等。 2、三国时期与台湾的关系: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台湾地区的联系。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8页) 历史试卷 第2页(共8页)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 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丢尽。为此,秦孝公 ( ) A .实行分封制 B .任用商鞅变法 C .推进大一统 D .推行汉化政策 3.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 A .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 .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 .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 .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4.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下图中的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 A .康熙帝 B .雍正帝 C .乾隆帝 D .道光帝 6.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 ) 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要素。综合下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 )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他的译著很快传遍全国,“天演”“物竞”“天择”等词,逐渐成为报刊上的常用词语。“他”是 ( ) A .魏源 B .严复 C .康有为 D .陈独秀 9.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北伐战争 D .解放战争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1839年6月 地点:广东虎门 人物:林则徐 意义: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 族尊严。

2019年中考历史涉及的周年热点问题(纪念大事件)

2019年中考历史涉及的周年热点问题(纪念大事件) 中国古代史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3.589年:隋朝统一;1430周年 中国近代史 1.1689年,中俄签订第一个东端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330周年 2.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180周年 3.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葡萄牙》签订,175周年 4.1864年,天京的陷落,155周年 5.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5周年 6.1894年,平壤战役;125周年 7.1894年,黄海战役;125周年 8.1894年,辽东半岛战役;125周年 9.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成立兴中会,125周年 10.1899年,“门户开放”政策提出,120周年 11.1899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120周年 12.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05周年 13.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 14.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黄埔军校建立,95周年 15.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 16.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开始,85周年 17.1944年,豫湘桂战役,75周年 18.1949年,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 19.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南京解放,70周年 20.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1.1949年,人民海军,70周年 22.1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65周年 23.1954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65周年 24.195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65周年 25.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 26.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71页图片 27.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40周年 28.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35周年 29.1984年,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35周年 30.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5周年 31.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35周年 32.1999年,澳门回归,20周年 33.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20周年 34.2014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提出,5周年(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 A.实行分封制 B.任用商鞅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3.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4.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蕃位于题4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5.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6.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①都江堰②长城③大运河④赵州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页脚内容1

页脚内容2 时间:1839年6月 地点:广东虎门 ()7.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综合题7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8.他的译著很快传遍全国,“天演论”、“物竞”、“天择”等 词语逐渐成为报刊上的常用词语,他是 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陈独秀 ()9.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10.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的主张是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11.观察题11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曹汝霖等免职令拒签和约的报道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12.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2014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民族团结复习

热点专题民族团结 1.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的重要性) ①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②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③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④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⑤加强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60多年来,新疆、西藏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原因是什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③实行了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人民利益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⑤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发扬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⑥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⑦新疆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等; 3.新疆、西藏等自治区取得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②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④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4.怎么评价新疆4-23暴力恐怖案件? 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是一起有预谋、有组织的、严重侵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制造民族分裂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形势,破坏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情谊,破坏新疆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最终是想把新疆从我们伟大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民族团结; 5.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有什么危害? 危害:①严重破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破坏社会稳定,边界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③引发民族矛盾、暴力冲突、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④使国家敌对势力与民族分裂势力相勾结,对国家安全构成危害; 6.“疆独”分子分裂祖国的目的能得逞吗?请你简述理由。 不可能得逞。因为:①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权益,是各 民族的共同愿望;③通过打砸抢烧进行“疆独”活动,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得人心。 7. 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遭到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是兄弟姐妹,共同属于一个民族——中华民族;②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自觉履行维护各民族团结的义务;③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④我国各民族团结坚如磐石,少数分裂分子的暴力行为不得人心,任何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都是注定要彻底失败的; 8. 广大民众对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①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②国家处于困难时刻,我们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度难关;③我们要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④青少年应肩负起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兴奋。 9.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中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惩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②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惩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行为;③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任何企图通过制造事端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的行径,都将受到法律的追究;⑤我国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人民; 10.设立民族团结进步节、试用民族团结教育新教材有什么重要意义?(重要性) ①有利于树立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 团结;②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③有利于形成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④有利于边疆巩固、社会稳定; 11.中学生怎样做到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①自觉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②树立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大力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③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积极同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 1

毕节2016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2015??2)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 【答案】C 2.(2015??5)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南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C 3.(2015??2)北宋前期,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用铜版印刷,版图精美。“交子”的出现有利于( ) ①商业的发展②西域地区的开发③印刷业的发展④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控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4.(2015??4)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B.大运河贯通南北 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5.(2015??4)“宋齐继,梁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 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四个王朝,统称“南朝” B.北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和西 C.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答案】C 6.(2015?眉山?20)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答案】A 7.(2015?省?3)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答案】B 8.(2015??16)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和下西洋 D.在设立十三行

2013年 中考历史热点之中日关系 学案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之中日关系学案 【中考预测】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关系之一。古代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强大起来,屡次侵略中国。2012年初,日本名古屋市长否认发生过南京大屠杀,竭力掩盖侵略的罪行,美化侵略战争,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又逢中日建交40周年,钓鱼岛之争使中日关系摩擦不断。日本发展史及中日关系是历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在中考中同中美关系一样经常备受命题者的亲睐,必须重点掌握。考查的重点有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战后日本的崛起及原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等【复习目标】: 1、唐朝、明朝时中日之间的交往的基本史实,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中日交往的基本史实。 2、大化改新、明治维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战后日本的崛起及原因。 3、了解中日关系的曲折发展,把握中日交往的主旋律。 4、通过回顾日本的崛起历史,找出中国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应该借鉴的经验。 5、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日关系。 【复习重难点】 重点:中日关系的曲折发展。日本的崛起过程。 难点:如何认识中日关系。 【复习过程】 必备知识梳理 【考点链接】——【温故知新】(要求:依据课本,回顾基础) 一、中日关系的曲折历程: 1、古代中日关系:(特点:——) (1)唐朝时,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朝后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代中日关系:(特点:——) 重大事件及影响: (1)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1、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______侵 华战争开始。 2、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______侵 华战争开始。之后又制造了八一三事变。 3、1937年12月,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时间:1839年6月 地点:广东虎门 人物:林则徐 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 )1.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 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 )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 A.实行分封制 B.任用商鞅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 )3.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 )4.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 进步。吐蕃位于题4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5.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 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 )6.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7.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综合题7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 )8.他的译著很快传遍全国,“天演论”、“物竞”、 “天择”等 词语逐渐成为报刊上的常用词语,他是 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陈独秀 ( )9.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 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 )10.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的主张是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 )11.观察题11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 曹汝霖等免职令 拒签和约的报道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3

1`Q 专题一中国古代思想、科技、文化 一、百家争鸣:

四、古代书法、绘画: 1.文字的形成与演变 起源:我国的文字是由刻划符号逐渐演变而来的,半坡等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 形成: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 演变:甲骨文之后,又相继出现了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以及草书和行书。 2.历代书法艺术 (1)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2)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风格自然含蓄、流利劲健,体势千变万化。被后人誉为“书圣”。人称其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又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的《兰亭序》。 (3)隋唐书法艺术繁花似锦。楷书大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行书有颜真卿,代表作有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的《祭侄文稿》; (4)两宋书法多用来抒发情怀,强调个性和新意,崇尚意趣。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是著名代表。 (5)元代赵孟頫擅长各种书法,风格遒劲姿媚。 3.绘画成就 (1)东晋顾恺之兼精人物、山水、禽兽等画科大师。追求画中意境,主张以形写神,力求形神兼备并别开生面。代表作有《洛神赋图》。

(2)隋唐时期,人物画方面初唐阎立本将传统人物画推向新的高峰,代表作《步辇图》。盛唐 吴道子进一步提高了线条造型的表现力,后人称之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3)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和花鸟画成就尤为突出。风俗画也日益流行,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件旷世名作。 (4)元代经赵孟頫提倡,文人画成为主流,黄公望成为花坛主流,代表作有《富春山居图》。(5)明代绘画最有创意的是泼墨大写意花卉画,由明入清,以大写意画法描绘梅、竹、兰、菊、 疏果、木石等,成为典型的文人画风格。代表有徐渭的《墨葡萄图》。 专题二统一国家的巩固 一、秦朝 1.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_________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 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①、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______________。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______;在中央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地方推行______________。 ②、统一文字,把_______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统一货币(统一使用______________)、统一 度量衡。 ③、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 ______________。 ④、北筑______________南修______________。(秦始皇命大将______________反击匈奴,夺取河 套地区,修筑了西起______________,东到______________的长城。 3.秦实现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割据战乱局面;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汉朝汉武帝大的一统 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________的建议,下令允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称“推恩令”) (2)经济上: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在关中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3)思想文化上:接受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兴办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大败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三、元朝的建立与巩固 1.蒙古政权建立:“一代天骄”即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最大的贡献是统一蒙古。 2.元朝建立: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1276年,占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中国。 3.加强统治: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置,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朝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的管辖。 4.元朝民族融合:元朝是民族融合的高峰,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同时,汉族迁居到边疆;

江苏省常州市2016年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6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史书载:“骞始开通西域道也.”我国历史上“通西域”始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2.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 A.册封达赖、班禅 B.郑和下西洋 C.澶渊之盟 D.迁都洛阳 3.赵翼《廿二史札记》中评价某一史学著作云:“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该著作是() A.《论语》 B.《史记》 C.《资治通鉴》 D.《水经注》 4.严复被誉为“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中国心”.他的主要成就是()A.译述《天演论》 B.率军收复新疆 C.编著《海国图志》 D.创办《新青年》 5.1936年12月13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张杨发表对时局宣言》的新闻报道(见图).该新闻报道的是() A.七七事变爆发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西安事变爆发 D.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6.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即导弹部队)改成“火箭军”,并成为我国人民军队的第四个军种.“第二炮兵”成立于() 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B.新中国成立初年 C.20世纪六十年代 D.中美正式建交后 7.“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坚持立场,排除阻力 8.辉煌的人类文明是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下列文明成就中属于古巴比伦的是() A.《荷马史诗》 B.《汉谟拉比法典》 C.佛教 D.广义相对论 9.某历史学家认为:“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该认识形成的主要依据是,哥伦布等人的探险活动()A.加剧了“三角贸易” B.使用了蒸汽轮船 C.传播了启蒙思想 D.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状态 10.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C.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 政变” D.1813年,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举行起义

广东省2014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字迹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综合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个体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 A.实行分封制 B.任用商鞅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3.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4.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题4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5.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2016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安徽省中考历史(开卷)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2.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3.图1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4.《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 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 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1978年夏,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办来料加工;1978年冬,安徽小岗村群众签字画押要搞联产承包。这表明 A.农村改革已全面推开 B.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开放 C.深圳经济特区已建立 D.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 6.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 地区的管辖。近代最先呼吁重视西藏问题的进步思想家是 A.姚莹 B.包世臣 C.夏燮 D.王茂荫 7.图2是某帝国的扩张路线图,伴随其扩张而传播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犹太教 D.伊斯兰教 8.“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下列符合该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大化改新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罗斯福新政 9.一个由曼彻斯特6000名工人组成的组织在给林肯的信中写道:“这将使你的名字亚伯拉罕·林肯流芳后世。请接收我们维护这一自由宣言的最高敬意。”“这一自由宣言”指的是A.《独立宣言》 B.《宅地法》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人权宣言》 10. 1948—1952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工业生产上升35%,农业生产提高10%。此时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A.西欧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战后世界秩序的和平稳定 D.马歌尔计划的扶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