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表疾病诊治经验分享试题

眼表疾病诊治经验分享试题

细菌性角膜炎的诊治

1、关于沙雷氏菌性角膜炎,不正确的是()。B

2、细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的常用剂型包括()。D

3、眼表非免疫性防御不包括()。C

4、理想抗菌药物应该具备特点中不包括()。D

5、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有()。D

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治

1、真菌性角膜炎常见致病真菌中的酵母菌是()。D

2、嘧啶类药物对()无效。C

3、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表现出现()。A

4、抗真菌性角膜炎的首选用药为()点眼使用。D

5、正常结膜囊内培养出真菌,但不发病,只有长期使用()才引起真菌性角膜炎。C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治

1、下列()不是坏死性角膜基质炎的表现。D

2、HSV角膜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D

3、角膜内皮炎的治疗包括()。D

4、下列()不是角膜上皮疱疹的临床表现。B

5、下列()不是树枝状角膜炎的临床表现。C

细菌性结膜炎的诊治

1、慢性葡萄球菌感染的细菌性结膜炎,可以选用的药物是()D

2、结膜感染严重时候,真膜出现,一般为()感染A

3、分泌物为水样的,一般是在()感染D

4、关于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说法不正确的是()B

5、慢性细菌性结膜炎不包括()A

病毒性结膜炎的诊治

1、角膜上可以出现细小树枝状的角膜溃疡是哪种结膜炎的主要体征()。B

2、以下不是流行性角结膜炎主要传播途径的是()。D

3、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由哪种病毒引起()。B

4、在使用低浓度的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时应注意()。D

5、以下不是非选择性抗HSV药物的是()。C

眼的解剖与生理题库94265

眼的生理与解剖理论知识题库(A 卷) 注 意 事 项 1、 姓名: 单位名称: 2、 全程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3、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 注意字迹要工整,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 一、单项选择(第1题 ~ 第12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 号中) 1、对眼球壁的外层的描述,哪项错误( E ) A 、由坚韧的纤维组织组成 B 、有保护作用 C 、透明部分是角膜 D 、 乳白色部分是巩膜 E 、角膜和巩膜交界处是赤道部。 2、正常人在30岁之前,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 B )个 A 、6000~8000个 B 、3000~4000个 C 、1500~2000个 D 、2150~2400个 E 、2450~1600个 3、角膜的营养代谢主要来自( B ) A 、角膜本身 B 、房水 C 、空气 D 、睫状肌 E 、虹膜 4、角膜组织那层损伤后由瘢痕组织代替( E ) A 、上皮细胞层 B 、内皮细胞层 C 、前弹力层 D 、后弹力层 E 、基质层 5、角膜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周边1.2mm ,中央0.7~0.8mm B 、周边0.7~0.8mm ,中央1.2mm C 、周边1.0mm ,中央0.5~0.55mm D 、周边0.6~0.7mm ,中央1.0mm E 、周边1.4,中央1.3mm 6、角膜受伤后疼痛的原因是( D )。

A、上皮细胞受损后不能再生 B、角膜自身无血管 C、实质层纤维排列整齐 D、角膜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E、实质层细胞再生 7、关于角膜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角膜占外膜的前1/6无色透明 B、角膜炎或溃疡,可致角膜浑浊,但不影响视觉 C、富有感觉神经末梢,由三叉神经的眼支支配 D、角膜具有屈光作用 E、角膜上皮细胞不含色素 8、关于角膜说法正确的是( C )。 A、营养主要来自空气 B、前后曲率半径相等 C、屈光度相当于+43.00D D、各方向子午线曲率都相等 E、角膜周边部薄,中央部厚 9、角膜代谢所需要的来源说法正确的是( C )。 A、80%来自于角膜缘血管网 B、80%来自空气 C、80%来自房 D、25来自房水 E、100%来自房水 10、诊断小角膜正确的是( D )。 A、角膜直径小于12mm B、角膜直径小于11mm C、角膜直径小于13mm D、角膜直径小于10mm E、角膜直径小于14mm 11、正常人50岁时,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 C )。 A、3000~4000个 B、2150~2400个 C、2000~2500个 D、2600~2800个 E、3000~3200个 12、对角膜的描述哪项错误( D )。 A、略显横椭圆形 B、厚度约为0.3-1mm C、组织学上分为五层 D、有血管的组织 E、为重要的屈光介质 13、角膜的横径约为( D )。 A、6mm B、8mm C、10mm D、12mm E、14mm 14、正常成人眼球前后径的平均值是( B )。 A、14mm B、24mm C、20mm D、12mm E、14mm 15、正常成人眼球水平径的平均值是( B ). A、13.5mm B、23.5mm C、25.5mm D、33.5mm E、35.5mm 16、角膜的中央厚度正常值是( D )。 A、0.1~0.2mm B、1~2mm C、7~8mm D、0.5-0.55mm E、0.01~0.02mm 17、角膜位于眼球壁外层的前方,占整个外层的比例应该是( D )。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做好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包括功能相对独立的呼吸道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艾滋病门诊等。 一、设置原则及基本要求 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纳入医院总体建设规划,其业务用房应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感染性疾病科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 3、感染性疾病科的各类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能适应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需要。 4、应根据感染性疾病科业务工作要求配备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医、护、技工作人员。 5、依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制定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二、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功能设置要求 一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附图一) 1、必须设立感染性疾病诊室和候诊室,与普通诊室相隔离,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有独立卫生间和医务人员更衣、洗手间。 2、感染性疾病诊室内部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感染性疾病诊室应安装紫外线灯和洗手装置。

4、感染性疾病诊室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二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附图二) 1、选址 ⑴为控制交叉感染,感染性疾病科与其它建筑物之间应保持必要间距,确保通风。建议间距20~25m。 ⑵感染性疾病科必须与普通门(急)相隔离,避免发热病人与其他病人相交叉;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普通门(急)诊显著位置也要设有引导标识,指引发热病人抵达发热门(急)诊就诊。 2、布局 ⑴呼吸道发热门(急)诊与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应完全分隔,呼吸道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做到独立设置。 ⑵感染性疾病科应分设呼吸道发热病人、肠道病人、肝炎病人的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应设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的出入口。各出入口应设有醒目标志。 ⑶感染性疾病科内应设有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并有醒目标志。 ⑷感染性疾病科应设置医务人员更衣室,在半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符合要求的第二次更衣区。 3、通风、排风 ⑴感染性疾病科业务用房应保持所有外窗可开启,室内空气保持流通。 ⑵感染性疾病科的空调系统应独立设置,禁止使用下列空调系统:循环回风的空气空调系统;不设新风,不能开窗通风换气的水-空气空调系统;既不能开窗、又无新风、排风系统的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常规

●病毒性肝炎 ●肝炎后肝硬化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 ●麻疹 ●水痘、带状疱疹 ●猩红热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霍乱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年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传染病常用防治及抢救技术 医院内感染的防治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肾腺皮质激素在传染病中的应用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 ●隔离与消毒 ●传染病预防接种

传染病常用诊疗技术 ●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 ●肝脏穿刺抽脓术 ●胸腔穿刺术 ●腹腔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 ●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病毒性肝炎 [诊断] (一)基本要点: 1.近期内出现的持续数天以上的乏力、纳差、厌油、腹胀、恶心,或伴有茶色尿等,而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者。 2.肝肿大,肝区叩痛,可伴有巩膜、皮肤黄染。 3.肝功能异常,血清ALT升高,且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诊断要点: 1,甲型肝炎: (1)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甲肝病人,或到过甲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AVlgM阳性,或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 HAVlgG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 nm甲肝病毒颗粒。

2,乙型肝炎: (l)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不洁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或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史。婴幼儿患者其母常为HBsAg阳性者。 (2)具备基本要点l、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HBsAg、HI3eAg、抗HBc – IgM.1-IBV DNA任何一项阳性者。 3.丙型肝炎: (1)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CV或HCV RNA阳性。‘ 4.丁型肝炎: (1)必须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HDVAg、抗- HDVlgM或HDV RNA阳性。 5.戊型肝炎: (1) 2个月前曾接触戊肝病人或到过戊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EV或HEV RNA阳性,或 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34 nm颗粒。 注:①乙、丙、丁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HI3sAg携带史本次出现肝炎症状,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症状、体征(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等)、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的慢性肝病改变者可诊断为慢性肝炎。 ②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有持续3周以上的梗阻性黄疸,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 (三)重型肝炎诊断要点:

眼的解剖与生理题库含答案

眼的生理与解剖理论知识题库(B 卷) 注 意 事 项 1、 姓名: 单位名称: 2、 全程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3、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 注意字迹要工整,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 一、单项选择(第1题 ~ 第12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53、眼睛视近物时( D )。 A.睫状肌松弛 B.悬韧带紧张 C.晶状体凸度减小 D.晶状体凸度增加 E.眼的屈光力减弱 54、对晶状体的描述哪一项正确( C ) A.位于角膜和虹膜之间 B.为胶状物质 C.具有弹性 D.富有血管,神经 E.无调节能力 55、对视路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是传导神经冲动的神经通路 B.起自视乳头 C.止于视中枢 D.视神经损害致单眼失明 E.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 56、眼的屈光介质不包括( C )。 A.角膜 B.房水 C.瞳孔 D.晶状体 E.玻璃 57、眼的附属器一般不包括( D )。 A.眼睑 B.泪器 C.眼外肌 D.眉毛 E.眼眶 58、支配眼睑闭合的神经是( A ) A.面神经 B.动眼神经 C.交感神经 D.三叉神经 E.滑车神经 59、支配提上睑肌的神经是( B )。

A.视神经 B.动眼神经 C.交感神经 D.三叉神经 E.滑车神经 60、以下哪项不属于泪道组成( A )。 A.泪阜 B.泪点 C.泪小管 D.泪囊 E.鼻泪管 61、泪道的总长为( C )。 A. 20mm B. 30mm C. 40mm D. 50mm E. 60mm 62、对泪液的分泌和作用的叙述,哪项错误( E )。 A.由泪腺分泌 B.有清洁结膜囊作用 C.有湿润眼球作用 D.有杀菌作用 E.有维持眼压作用 63、对于眼外肌的描述,哪项错误( C )。 A.眼外肌有6条 B.直肌有4条 C.由四条神经支 D.各肌力量相互协调一致 E.力量不平衡会产生斜视 64、对眼眶的描述,哪项错误( C )。 A.为四边形的锥形骨腔 B.框尖的骨性管道称为视神经孔 C.上壁为上颌窦 D.内壁为筛窦及蝶窦E,眶上下裂均有神经和血管通过 65、睑板厚度为( A ) A.1.00mm B.2.00mm C.0.50mm D.0.10mm E.3.00mm 66、严重的外伤或肿瘤及眶上裂时,会损伤( E )。 A. 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展神经 D.视网膜神经 E.以上均有 67、供应视网膜外5层营养的血供来源于( D )。 A.睫状后长动脉 B.视网膜中央动脉 C.睫状前动脉 D.睫状后短动脉 E.视网膜中央静脉 68、正常人视盘C/D比值两眼相差( A )。 A.<0.2 B.<0.3 C.<0.4 D.<0.5 E.<0.6 69、有关正常眼底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视网膜动脉比静脉细 B.视乳头在黄斑鼻侧 C.视网膜动脉比静脉颜色鲜红 D.视乳头在黄斑颞侧 E.视网膜动脉比静脉粗 70、由展神经支配的是( C )。 A.内直肌 B.上直肌 C.外直肌 D.上斜肌 E.下直肌

真菌性皮肤问题和中医药方治疗

真菌性皮肤问题详解和药方 真菌:进化比较高的生物,动物的细胞核、核仁、细胞膜、细胞器,还有人类细胞没有的细胞壁。 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临床上把致病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 癣是发生在表皮、毛发、指(趾)甲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 按发病部位命名,如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等;少数是按皮损形态命名,如花斑癣;

深部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易侵犯免疫力低下者。 中医病因病机 总由生活、起居不慎,感染真菌,复因风、湿、热邪外袭,郁于腠理,淫于皮肤所致。 若风热盛,则表现为发落起疹,瘙痒脱屑;若湿热盛,则见渗流滋水,瘙痒结痂;若郁热化燥,气血不和,肤失营养所致,则见皮肤肥厚、燥裂、瘙痒。 风盛则痒剧,湿盛则滋水明显, ,热盛则红斑明显。病久营血不濡,则皮肤肥厚、干燥,毛发干枯失润,缠绵难愈。

临床表现 头癣、手足癣、体癣、花斑癣、鹅口疮。 一、头癣 由皮肤癣菌引起的头皮和头发感染。 由于致病菌种的不同和病情表现的差异,一般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 儿童为易感人群,发病与接触患癣的动物有关,患儿的病发、头屑、痂皮中带有大量真菌,易污染床单、枕巾、衣帽,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及家庭中相互传播。理发工具如剃刀、梳子等可作为传播媒介。 黄癣俗称“瘌痢头”。 头皮:黄癣痂,鼠臭味。严重的可累及面、颈及躯干等处。 毛发:早期,病发无光泽,但不折断,干枯。后期,毛囊萎

缩,毛发脱落,遗留广泛的萎缩而光滑的瘢痕。 自觉症状:瘙痒。 预后:常自幼患病,直至成年始逐渐愈合,在头皮上遗留广泛的萎缩而光滑的瘢痕,其上只见少数残留稀疏的头发和黄痂。目前新发病例罕见。 白癣:头癣中最常见, 中医称白秃疮。 头皮:灰白色鳞屑性斑片,境界清楚。 毛发:斑内头发略稀疏、无光泽,“高位断发”灰白色菌鞘。 自觉症状:自觉痒感。 预后:损害一般发展至半年后不再扩大增多,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至青春期趋向自愈。青春期后皮脂分泌中的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真菌繁殖。若无继发感染,不留瘢痕,愈后头发可完全生长。 黑点癣:儿童和成人均可感染

眼的解剖与生理题库81909

眼的生理与解剖理论知识题库(A卷) 注 意 事 项 1、 姓名: 单位名称: 2、 全程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3、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 注意字迹要工整,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 一、单项选择(第1题 ~ 第12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 号中) 1、对眼球壁的外层的描述,哪项错误( E ) A 、由坚韧的纤维组织组成 B 、有保护作用 C 、透明部分是角膜 D 、乳白色部分是巩膜 E 、角膜和巩膜交界处是赤道部。 2、正常人在30岁之前,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 B )个 A 、6000~8000个 B 、3000~4000个 C 、1500~ 2000个 D 、2150~2400个 E、2450~1600个 3、角膜的营养代谢主要来自( B ) A 、角膜本身 B 、房水 C 、空气 D 、睫状肌 E 、 虹膜 4、角膜组织那层损伤后由瘢痕组织代替( E ) A 、上皮细胞层 B、内皮细胞层 C 、前弹力层 D、后弹力层 E 、基质层 5、角膜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周边1.2mm,中央0.7~0.8mm B 、周边0.7~0.8mm ,中央1.2mm C 、周边1.0mm ,中央0.5~0.55mm D 、周边0.6~0.7mm ,中央1.0mm

E、周边1.4,中央1.3mm 6、角膜受伤后疼痛的原因是( D )。 A、上皮细胞受损后不能再生 B、角膜自身无血管 C、实质层纤维排列 整齐D、角膜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E、实质层细胞再生 7、关于角膜描述不正确的是( B)。 A、角膜占外膜的前1/6无色透明 B、角膜炎或溃疡,可致角膜浑浊,但不影响视觉 C、富有感觉神经末梢,由三叉神经的眼支支配 D、角膜具有屈光作用 E、角膜上皮细胞不含色素 8、关于角膜说法正确的是( C)。 A、营养主要来自空气B、前后曲率半径相等C、屈光度相当于+43.00D D、各方向子午线曲率都相等E、角膜周边部薄,中央部厚 9、角膜代谢所需要的来源说法正确的是( C )。 A、80%来自于角膜缘血管网 B、80%来自空气 C、80%来自房 D、25来自房水 E、100%来自房水 10、诊断小角膜正确的是( D )。 A、角膜直径小于12mm B、角膜直径小于11mm C、角膜直径小于13mm D、角膜直径小于10mm E、角膜直径小于14mm 11、正常人50岁时,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 C)。 A、3000~4000个B、2150~2400个C、2000~2500个 D、2600~2800个 E、3000~3200个 12、对角膜的描述哪项错误(D)。 A、略显横椭圆形 B、厚度约为0.3-1mm C、组织学上分为五层 D、有血管的组织 E、为重要的屈光介质 13、角膜的横径约为( D)。 A、6mm B、8mmC、10mmD、12mm E、14mm 14、正常成人眼球前后径的平均值是( B)。

眼表疾病

第一节眼表概述 眼表(ocular surface)的解剖学含义指起始于上下眼睑缘灰线之间的眼球表面全部粘膜上皮,包括角膜上皮和结膜上皮。这一概念强调了角膜上皮与结膜上皮在维系眼表健康时相互依赖的关系,但是清晰视觉功能的获得和维持不仅要有健康的眼表上皮,还要求眼球表面必须覆盖一层稳定的泪膜。正常及稳定的泪膜是维持眼表上皮正常结构及功能的基础,而眼表上皮细胞(包括杯状细胞及非杯状细胞)分泌的粘蛋白成分又参与泪膜的构成。因此眼表上皮和泪膜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任何一方的异常不仅影响另一方,同时也导致眼表功能的异常,进而影响视功能及引起眼的不适感觉。因此具有临床意义的眼表包括结膜、角膜、眼睑、泪器及泪道,泛指参与维持眼球表面健康的防护体系中的所有外眼附属器。 一、眼睑在维持眼表健康中的作用 眼睑的主动性和非随意性闭睑动作对眼球的保护非常重要,当外界刺激出现时,眼睑会发生保护性闭睑反射,这种反射以视神经或听神经为传入弧,面神经为传出弧,保护性闭睑动作可使角、结膜等眼表组织避免与外界损伤因素的接触。更为重要的是眼睑的非随意瞬目动作是形成稳定泪膜的重要条件之一,正常人一般每5s~10s发生一次,其作用在于将泪膜均匀地涂布于眼表,并且对眼表泪液的流量及蒸发速度进行相应调节,维持眼表泪膜的稳定性。非随意瞬目反射由三叉神经的眼支作为传入弧,面神经为传出弧来完成。 眼睑的保护性反射一旦受损,会使眼表易于遭受到外界有害因素的侵袭,引起眼表及角膜损害。如严重的化学伤、热烧伤以及机械性外伤造成眼睑缺损时,不仅给患者美容上带来痛苦,还常由于眼球的暴露和瞬目功能的损害,导致泪液过度蒸发以及泪液流体动力分布障碍,加重了干眼严重程度和眼表上皮的损害,引起暴露性角膜溃疡,甚至角膜穿孔失明,因此进行其他眼表重建手术和角膜移植手术前必须先行眼睑重建。 二、泪液和泪膜 (一)泪液一般性状 正常眼表面覆盖着一层泪膜,因为泪膜-空气界面是光线进入眼内的第一个折射表面,保持一个稳定健康的泪膜是获得清晰视觉的重要前提。泪膜从外至内可分为脂质层、水样液层和粘蛋白层(图6-1)。目前对于泪膜的精确结构尚存在争论,传统意义上认为,位于最表面的脂质层厚约0.1μm(睑裂开放时),中间水样层为7μm厚,最内侧则是20~50nm厚的粘蛋白层。现在认为泪膜厚约40μm,水样层与粘蛋白层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泪膜的大部分则由此种粘蛋白凝胶构成。 正常情况下,泪液的生成速率为1.2μl/min,折射指数为1.336。结膜囊内泪液体积为 7μl±2μl,角膜表面的体积为7.0μl。其中清蛋白占蛋白总量60%,球蛋白和溶菌酶各占20%。泪液中还含有IgA、IgG、IgE等免疫球蛋白,IgA含量最多,由泪腺中浆细胞分泌。溶菌酶和r-球蛋白以及其它抗菌成份共同组成眼表的第一道防御屏障。泪液中K+、Na+和Cl-浓度高于血浆。泪液中还有少量葡萄糖(5mg/dl)、尿素(0.04mg/dl),其浓度随血液中葡萄糖和尿素水平变化发生相应改变。泪液PH值范围5.20~8.35,平均7.35,正常情况下泪液为等渗性,渗透压295~309mOsm/L。 (二)泪液的分泌 脂质层由睑板腺分泌,睑板腺具有丰富的神经支配,主要是胆碱能神经纤维,此外睑板腺上既有雌激素受体又有雄激素受体,这些受体的存在提示性激素在睑板腺分泌方面具有调节功能。眼睑瞬目可促使睑板腺释放脂质。据估计,瞬目时大约50~70g的重力施于眼球上,眼球平均后退1.5mm,脂质被挤至角膜表面参与泪膜的形成。脂质层可减少泪液蒸发,保证闭睑时的水密状态。睑板腺功能障碍会引起泪膜不稳定。 泪膜中间层为水液层,由主、副泪腺分泌,富含盐类和蛋白质。角膜、结膜和鼻粘膜上分布有第V对脑神经的刺激性受体,传出通路较为迂回,副交感神经在浅表的岩神经处与第VII对脑神经分开,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年版).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感染性疾病科管理者加强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在感染性疾病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7号)、《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卫医发〔2004〕292号)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卫法监发〔2002〕28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和感染控制水平。 二、基本条件 第七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独立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保障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八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各区域布局合理,

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感染性心内膜(infective endocantitis,IE)的发生是一个复杂过程,包括受损的心瓣膜内膜上可形成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瓣膜内皮损伤处聚集的血小板形成赘生物;菌血症时血液中的细菌黏附于赘生物并在其中繁殖;病原菌与瓣膜基质分子蛋白及血小板相互作用等。 近十年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增加,人工心瓣膜置换术、植入器械术以及各种血管内检查操作的增加,IE呈显著增长趋势。静脉用药等又导致右心IE患病率增加。IE患病率我国尚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各国资料存在差异,欧洲为每年3/10万~10/10万,随年龄升高,70~80岁老年人为每年14.5/10万,男女之比≥2:1,主要病因由以年轻人风湿性瓣膜病转为多种原因,最常见细菌类型由链球菌转变为葡萄球菌。美国则以葡萄球菌感染增长率最高。我国从病例报告来看,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居最前列。本病死亡率高、预后差。 本共识系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编写,由心力衰竭学组负责实施。这是我国首部成人IE共识。学组确定的编写目标是具有科学性和先进行,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临床医师应用。心力衰竭学组认真学习近几年国内外主要的IE指南,如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指南、英国抗生素学会指南以及我国儿科学的IE诊断标准等,认真复习和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评估了各种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证据与推荐等级,经讨论和争论逐渐形成共识。学组建立了包括感染病学、心血管病内外科、影像学、临床检验以及病理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撰写组,初稿形成后又在全国各地广泛征求意见,并反复进行近2年的完善修改。该共识的推出必定有助于提高我国对成人IE的诊治水平。 本共识按照国际通用方式,标示了应用推荐级别和证据水平分级。推荐类别:Ⅰ类为已证实和(或)一致认为有益和有效;Ⅱ类为疗效的证据尚不一致或有争议,其中相关证据倾向于有效的为Ⅱa类,尚不充分的为Ⅱb类;Ⅲ类为已证实或一致认为无用和无效,甚至可能有害。证据水平分级:证据来自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多项荟萃分析为A级;证据来自单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非随机研究为B级;证据来自小型研究或专家共识为C级。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预防措施主要针对菌血症和基础心脏病两个环节。菌血症是IE发生的必要条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IE高危易感人群。 预防和减少菌血症发生:一般措施是强调口腔、牙齿和皮肤的卫生,防治皮肤黏膜损伤后的继发性感染。尽可能避免有创医疗检查和操作,如必须进行,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高危人群如各种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以及风湿免疫性疾病而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以及注射毒品的吸毒者,在做有创医疗检查和操作时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适用的人群和手术:(1)有人工瓣膜或人工材料进行瓣膜修复的患者;(2)曾患过IE的患者;(3)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未经手术修补或虽经手术修补但仍有残余缺损、分流或瘘管、先天性心脏病经人工修补或人工材料修补6个月以内者,以及经外科手术和介入方法植入材料或器械后仍有残余缺损者。 适用的检查和操作:口腔科操作菌血症的发生率为10%~100%,故操作前30min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表1)。其他操作时的抗生素应用参考卫生部相关规定。呼吸道的气管镜、喉镜、经鼻内窥镜;消化系统的胃镜、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结肠镜;泌尿生殖系统的膀胱镜、阴道镜等检查,目前没有相关证据表明可引起IE,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规范

感染性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节轮状病毒感染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流行季节北方以寒冷季节1~3月份为主,南方以春夏季为主,可以通过水污染暴发流行,亦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2.临床表现:潜伏期数小时至一周。 (1)起病急,腹泻为主,黄色水样便,无粘液及脓血便,腹泻每天5~10次不等,伴恶心,呕吐,腹痛及乏力。 (2)腹部压痛,肠鸣音增强,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 (3)体温正常或低热,病程数日或稍长,预后良好。 3.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血白细胞大致正常或稍偏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大便外观稀水样便,镜检多无异常,少数可见少量白细胞。 (2)粪便中病毒抗原检测。 1)电镜检查:粪便作免疫电镜检查可检出轮状病毒颗粒。 2)单克隆ELISA法或免疫斑点试验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后者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强。

3)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恢复期有4倍以上的增高则有诊断价值。 4)病毒核酸电泳图分析:提取病人粪便中的病毒核酸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电泳图谱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其他腹泻性疾病鉴别。 【治疗原则】 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预防】 隔离病人,防止食物和水的污染,加强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第二节手足口病 【诊断要点】 1. 流行病学:多发于4—9 月份,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可有密切接触史。 2. 临床表现:可有发热,手足口臀部红色斑丘疹,疱疹,部分重症患儿可有易惊,肢体抖动,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肺出血,呼吸循环衰竭等。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大多数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部分患儿可有白细胞升高,血糖升高。AST,ALT,CK,CK—MB升高等 【治疗原则】 1. 行消化道,呼吸道隔离1—2 周,卧床休息。流质,半流质饮食。皮肤粘膜皮疹护理。 2. 可用病毒唑抗病毒治疗5—7 天,根据病情酌情应用痰热清,喜炎平,甘利欣等。重症患者根据病情应用甘露醇,加强龙,丙种球蛋白等。 3. 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防治细菌感染,不能进食者给予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等输液对症治疗。 4. 根据病情作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CRP,血生化,肝功,心肌酶,胸片,心电图等。

眼的解剖与生理题库08631

眼的生理与解剖理论知识题库(A卷) 注意事项 1、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程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注意字迹要工整,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 、单项选择(第1题~第12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 号中) 1、对眼球壁的外层的描述,哪项错误(E ) A、由坚韧的纤维组织组成 B、有保护作用 D、乳白色部分是巩膜 E、角膜和巩膜交界处是赤道部。 2、正常人在30岁之前,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 A、6000~8000个 B、3000~4000个 D、2150~2400 个 E、2450~1600个 3、角膜的营养代谢主要来自(B ) A、角膜本身 B、房水 C、空气 4、角膜组织那层损伤后由瘢痕组织代替( E ) A、上皮细胞层 B、内皮细胞层 D、后弹力层 E、基质层 5、角膜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周边1.2mm,中央0.7~0.8mm C、周边1.0mm,中央0.5~0.55mm E、周边1.4,中央1.3mm C、透明部分是角膜 B )个 C、1500~2000个 D、睫状肌 E、虹膜 C、前弹力层 B、周边0.7~0.8mm,中央1.2mm D、周边0.6~0.7mm,中央1.0mm

6、角膜受伤后疼痛的原因是(

A、上皮细胞受损后不能再生 B、角膜自身无血管 C、实质层纤维排列整齐 D、角膜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E 、实质层细胞再生 7、关于角膜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角膜占外膜的前1/6无色透明 B、角膜炎或溃疡,可致角膜浑浊,但不影响视觉 C、富有感觉神经末梢,由三叉神经的眼支支配 D 、角膜具有屈光作用 E、角膜上皮细胞不含色素 8、关于角膜说法正确的是( A、营养主要来自空气 B、前后曲率半径相等 C、屈光度相当于+43.00D D 、各方向子午线曲率都相等E、角膜周边部薄,中央部厚 9、角膜代谢所需要的来源说法正确的是( C )。 A、80%来自于角膜缘血管网 B、80%来自空 气 C、80%来自 房 D 、25 来自房水E、100%来自房水 10、诊断小角膜正确的是() 。 A、角膜直径小于12mm B、角膜直径小于11mm C 、 角膜直径小于13mm D、角膜直径小于10mm E、角膜直径小于14mm 11 、正常人50 岁时,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 。 A、3000~4000 个 B、2150~2400 个C 、 2000~2500 个 D 、2600~2800 个E、3000~3200个 12、对角膜的描述哪项错误( D )。 A 、略显横椭圆形B 、 厚度约为0.3-1mm C、组织学上分为五层 D、有血管的组织 E、为重要的屈光介质 13、角膜的横径约为() 。 A、6mm B 、 8mm C 、 10mm D 、 12mm E、 14mm 14、正常成人眼球前后径的平均值是) 。 A、14mm B、 24mm C 、 20mm D 、 12mm E、 14mm 15、正常成人眼球水平径的平均值是). A、13.5mm B、 23.5mm C 、 25.5mm D 、 33.5mm E、 35.5mm 16、角膜的中央厚度正常值是() 。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我国中医医院相关科室的建设与管理经验,按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指南。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感染性疾病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第四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开展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第六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7号)、《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

的通知》(卫医发〔2004〕292号)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卫法监发〔2002〕28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和感染控制水平。二、基本条件第七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独立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八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各区域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保护患者隐私,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开设独立的专业门诊,开设独立的发热门诊、设置2-6张肠道留观病床,2-10张呼吸道隔离病床,肠道门诊、传染病门诊,有条件的可以开设病房。第九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当设置挂号收费室、发热门诊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独立候诊区和诊室、检查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B超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三级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感染科还应设置独立的处置室和抢救室等。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及有条件的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设置中医特色治疗室(如针灸、火罐、足疗、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可分为:①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②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③治疗性预防措施。 (一)预防性措施 在疫情未出现以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环境控制维护生态平衡。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搞好粪便、污水排放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医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和院内感染;贯彻《食品卫生法》以及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 2.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感染性疾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1)预防接种的种类 1)人工自动免疫是指以免疫原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免疫原物质包括处理过的病原体或提取的病原体成分及类毒素。其制剂可分为: ①活菌(疫)苗由免疫原性强而毒力弱的活菌(毒)株制成。如结核、鼠疫、布鲁菌等活菌苗,脊髓灰质炎、流感、麻疹等活疫苗。其优点是能在体内繁(增)殖,刺激机体时间长,接种量小,接种次数少。易被污染,一般必须冷藏保存。 ②死菌(疫)苗将免疫性强的活菌(毒)株灭活制成,或提取菌体成分制成多糖体菌苗等。优点是勿需减毒,生产过程较简单,含防腐剂,不易被污染,易于保存;缺点是免疫效果较差,接种量大。 ③类毒素是将细菌外毒素用甲醛封闭毒性中心而又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等。

2)人工被动免疫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接种人体,使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由于抗体半衰期短,难保持持久而有效的免疫水平。主要在有疫情流行时使用。 ①免疫血清用毒素免疫动物取得的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称抗毒素。免疫血清主要用于治疗,也可作紧急预防使用。 ②免疫球蛋白包括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由人血液或胎盘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成,具有一定的抗体种类和水平。可用于麻疹、甲型肝炎等易感接触者的预防接种。 ③被动自动免疫只是在有疫情发生时,用于机体无免疫保护者的一种免疫方法。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但只能用于少数感染性疾病,如破伤风,可肌注抗毒素250~500U,同时在另一侧接种0.5ml精制吸附破伤风类毒素。 (2)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和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感染性疾病的目的。 我国常年计划免疫接种主要为对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以后适时的加强免疫;从2007年起,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并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流行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等疫苗接种。 计划免疫的程序是根据有关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免疫因素、卫生设施等条件,由国家对不同年(月)龄儿童接种何种疫苗作统一规定。只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实施,才能充分发挥疫苗效果,避免浪费。免疫程序的内容包括:初种(初服)起始月龄、接种生物制品的间隔时间、加强免疫时间和年龄范围。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版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TI)临床上常见而复杂,涉及众多学科,治疗策略和方法尚待规范。为此,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于2008年6月8日在北京针对SSTI诊断及治疗进行专题研讨,并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 1.定义和范畴 SSTI是由化脓性致病菌侵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引起的炎症性疾病。SSTI临床十分常见,涉及范围广泛,从浅表的局限性感染,到深部组织坏死性感染,甚至肢残、危及生命。除化脓性细菌外。其他病原微生物如分枝杆菌、真菌等也可引起SSTI,但不属于本共识讨论的范畴。 2 发病诱因及病原菌 2.I发病诱因 2.1.1 生理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小儿皮肤薄嫩。防御功能尚不健全,致病菌可直接侵入外观正常皮肤引起感染。老年人皮脂腺功能减退,局部皮肤干燥,加之皮肤合成抗菌物质能力下降,也是易发生SSTI的原因。 2.1.2疾病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大疱性皮肤病、足癣等,均因皮肤炎症或疾病本身破坏皮肤屏障功能.继发细菌感染。 2.1.3创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破坏擦伤、刀割伤、手术切口、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部位细微的创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成为细菌侵入的门户。某些物理疗法如冷冻、激光、电离子治疗、放射治疗等,或外科疗法包括化学剥脱术、封包疗法、皮肤磨削术、刮除术、切割术、皮肤移植、毛发移植等均可诱发SSTI。动物或人咬伤也可以发生SSTI。 2.1.4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肿瘤、糖尿病、艾滋病等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SSTI。 2.2常见感染源及与病原菌的关系 常见引起SSTI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不动杆菌及大肠杆菌等。按照院内外感染来源,可以分为社区获得性SSTI(community acquired—SSTI.CA —SSTI)和院内SSTI(hospital acquired-SSTI,HA—SSTll两大类.在HA—SSTI中,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感染,且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比例较高。常见浅表局限性SSTl.其病原菌相对简单且明确,主要是金葡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在特殊来源感染或条件致病的情况下,如糖尿病、中性粒细胞减少、药瘾者、手术后伤口感染、艾滋病患者以及动物和人咬伤的情况下.其SSTI相关的致病菌就十分复杂,条件性或少见的致病菌常常成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甚至存在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的可能刚。 3 诊断 3.1一般诊断 询问病史,尤其是发病诱因和危险因素对SSTI的诊断和分析可能的病原菌十分重要。体格检杳除注意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外.应注意皮损性质、溃疡形成状况以及坏死程度,及早判断是无并发症SSTI,还是复杂SSTI,是否需要外科及时处理。同时要注意全身状况,如发热、乏力、精神萎靡等,有无感染性休克等征象。 3.2分级、分类诊断 分类诊断是帮助制定SSTI处理程序的基础。通常按病情严重程度将SSTl分为4级,l级:无发热,一般情况良好,但须除外蜂窝织炎;2级:有发热,一般情况稍差,但无不稳定并发症;3级:中毒症状重,或至少有1个并发症,或有肢残危险;4级:脓毒症或感染危及生命。按SSTI复杂程度分为单纯SSTI和复杂SSTI(cSSTI),后者指存在明显的基础疾病,或有

第六章 眼表疾病

第六章眼表疾病 【导读】眼表及眼表疾病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外伤、炎症等各种损伤因素均可导致角膜、结膜上皮表型发生改变,角膜新生血管化,干眼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进而造成患者视功能障碍,因此眼表结构和功能的正常是清晰视觉获得的前提条件。本章节系统地对眼表的概念和内涵、眼表疾病的种类、以及代表性眼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进行了阐述。 第一节概述 眼表(ocular surface)的解剖学含义指起始于上下眼睑缘灰线之间的眼球表面全部粘膜上皮,包括角膜上皮和结膜上皮。这一概念强调了角膜上皮与结膜上皮在维系眼表健康时相互依赖的关系,但是清晰视觉功能的获得和维持不仅要有健康的眼表上皮,还要求眼球表面必须覆盖一层稳定的泪膜。正常及稳定的泪膜是维持眼表上皮正常结构及功能的基础,而眼表上皮细胞(包括杯状细胞及非杯状细胞)分泌的粘蛋白成分又参与泪膜的构成。因此眼表上皮和泪膜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任何一方的异常不仅影响另一方,同时也导致眼表功能的异常,进而影响视功能及引起眼的不适感觉。因此具有临床意义的眼表包括结膜、角膜、眼睑、泪器及泪道,

泛指参与维持眼球表面健康的防护体系中的所有外眼附属器。 一、眼睑在维持眼表健康中的作用 眼睑的主动性和非随意性闭睑动作对眼球的保护非常重要,当外界刺激出现时,眼睑会发生保护性闭睑反射,这种反射以视神经或听神经为传入弧,面神经为传出弧,保护性闭睑动作可使角、结膜等眼表组织避免与外界损伤因素的接触。更为重要的是眼睑的非随意瞬目动作是形成稳定泪膜的重要条件之一,正常人一般每5s~10s发生一次,其作用在于将泪膜均匀地涂布于眼表,并且对眼表泪液的流量及蒸发速度进行相应调节,维持眼表泪膜的稳定性。非随意瞬目反射由三叉神经的眼支作为传入弧,面神经为传出弧来完成。 眼睑的保护性反射一旦受损,会使眼表易于遭受到外界有害因素的侵袭,引起眼表及角膜损害。如严重的化学伤、热烧伤以及机械性外伤造成眼睑缺损时,不仅给患者美容上带来痛苦,还常由于眼球的暴露和瞬目功能的损害,导致泪液过度蒸发以及泪液流体动力分布障碍,加重了干眼严重程度和眼表上皮的损害,引起暴露性角膜溃疡,甚至角膜穿孔失明,因此进行其他眼表重建手术和角膜移植手术前必须先行眼睑重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