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第八章 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第八章 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第八章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

一、A型题

1.细胞凋亡的概念是

A.由体内外因素引起的细胞渐进、缓慢的病变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B.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C.由体内外因素诱导的一种生理性、主动的细胞死亡方式

D.由体内外因素引起的细胞急性、严重的改变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E.由体内外因素诱导的一种病理性、被动的细胞死亡方式

[答案] B

[题解] 细胞凋亡是指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2.有关细胞凋亡的生理和病理意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确保机体正常发育D.保证机体正常生长

B.维持内环境稳定E.发挥积极的防御功能

C.促进生物进化

[答案] C

[题解] 细胞凋亡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包括:①确保机体正常发育、生长;②维持内环境稳定;③发挥积极的防御功能;并不包括促进生物进化。

3.有关细胞凋亡的特征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由较弱刺激触发,可见于生理或病理情况

B.DNA片段化,电泳时呈“梯”状条带

C.溶酶体相对完整,局部无炎症反应

D.主动过程,耗能,无需新蛋白合成

E.胞膜皱缩内陷,分割胞浆成凋亡小体

[答案] D

[题解] 细胞凋亡不仅是一个主动过程,需要耗能,而且还需要有新蛋白质合成。

5.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是

A.Bcl-2 D.c-myc

B.Fas E.Bcl-XL

C.突变型p53

[答案] B

[题解] Bcl-2、突变型p53和Bcl-XL都是抑制凋亡基因,而c-myc是双向调节基因,只有Fas基因是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

6.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是(0.377,0.392,03临床)

A.Fas D.Bcl-2

B.野生型p53 E.Bcl-Xs

C.c-myc

[答案] D

[题解] Fas、野生型p53和Bcl-Xs是抑制凋亡基因,而c-myc是双向调节基因,只有Bcl-2是抑制凋亡基因。

10.细胞凋亡时发生的变化下列哪一项出现最早?

A.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D.核酸内切酶激活

B.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E.核转录因子激活

C.凋亡蛋白酶激活

[答案] B

[题解] 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使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随后才引起凋亡蛋白酶激活、核酸内切酶激活以及核转录因子激活。

11.细胞凋亡的双向调节基因是

A.野生型p53 D.Bcl-2

B.Fas E.Bax

C.c-myc

[答案] C

[题解] 野生型p53、F as和Bax是促进凋亡基因,Bcl-2是抑制凋亡基因,而c-myc才是细胞凋亡的双向调节基因。

13.细胞凋亡的主要执行者是

A.核转录因子和核酸内切酶D.凋亡蛋白酶和谷氨酰胺转移酶

B.核酸内切酶和需钙蛋白酶E.核酸内切酶和凋亡蛋白酶

C.核转录因子和凋亡蛋白酶

[答案] E

[题解] 细胞凋亡的主要执行者是核酸内切酶和凋亡蛋白酶。

15.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是

A.原发性高血压D.风湿性心脏病

B.病毒性心肌炎E.高血压性心脏病

C.动脉粥样硬化

[答案] C

[题解] 动脉粥样硬化既有内皮细胞凋亡过度,又有平滑肌细胞凋亡不足,因此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其它几种疾病与细胞凋亡关系不大。

16.与细胞凋亡不相关的疾病是

A.帕金森病D.自身免疫性疾病

B.艾滋病E.呼吸衰竭

C.心力衰竭

[答案] E

[题解] 帕金森病、艾滋病和心力衰竭是细胞凋亡过度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细胞凋亡不足性疾病,而呼吸衰竭与细胞凋亡关系不大。

19.凋亡蛋白酶对底物的酶切部位是

A.天冬氨酸D.异亮氨酸

B.谷氨酰胺E.丝氨酸

C.半胱氨酸

[答案] A

[题解] 凋亡蛋白酶是一组对底物天冬氨酸部位有特异水解作用,此部位是凋亡蛋白酶的酶切部位。 20.放射线引起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是

A.引起细胞膜死亡受体结构和功能改变D.引起核内DNA损害

B.引起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改变E.引起细胞内生物大分子交联

C.引起胞浆蛋白损害

[答案] D

[题解] 放射线引起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是引起核内DNA损害。

22.艾滋病发生凋亡的细胞主要是

A.中性粒细胞D.CD4+/CD8+细胞

B.CD4+细胞E.巨噬细胞

C.CD8+细胞

[答案] B

[题解] 艾滋病的关键发病机制是HIV感染的CD4+淋巴细胞被选择性凋亡、破坏,导致CD4+淋巴细胞数显著减少,造成严重免疫功能缺陷。

24.有关阿尔茨海默病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神经元发生细胞性水肿D.抗氧化剂治疗无效

B.神经元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E.钙拮抗剂治疗无效

C.胆碱能神经元异常增多

[答案] B

[题解]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皮质广泛萎缩,脑实质有大量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

26. 关于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0.335,0.367,03临床)

A、细胞凋亡是一个被动过程,细胞坏死则是一个主动过程

B、细胞凋亡时,DNA片段化,电泳呈“梯”状条带;细胞坏死时,DNA弥散性降解,电泳呈均一片状

C、细胞凋亡时,胞膜与细胞器相对完整;细胞坏死时,细胞结构全部溶解

D、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的合成,细胞坏死过程中无新蛋白合成

E、细胞凋亡时局部无炎症反应,细胞坏死时局部有炎症反应

[答案] A

[题解] 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过程,细胞坏死则是一个被动过程。

27.细胞凋亡不足参入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生?(0.272,0.309,03临床)

A、心肌缺血

B、肿瘤

C、阿尔茨海默病

D、缺血-再灌注损伤

E、艾滋病

[答案] B

[题解] 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不足有关

28.从基因水平看,细胞增殖异常实际上是( )

A.癌基因表达过度

B.抑癌基因表达受抑

C.细胞增殖基因的调控异常

D.凋亡基因表达受抑

E.与分化有关的基因表达异常

[答案] C

29.细胞增殖周期的顺序依次是( )

A.G1→M→G2→S

B.G1→S→G2→M

C.M→G1→G2→S

D.S→G1→M→G2

E.G1→G2→M→S

[答案] B

30.CDK的中文全称是( )

A.周期素

B.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C.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

D.泛素

E.细胞因子

[答案] B

31.与细胞周期驱动力无直接关系的是( )

A.cyclin

B.CDK

C.CDI

D.checkpoint

E.以上都无关

[答案] D

32.肿瘤细胞恶性增殖主要是细胞内下列哪项因素增高所致( )

A.cyclin

B.CDI

C.CDK

D.泛素

E.P53

[答案] C

33.与儿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是( )

A.P53

B.Myc

C.P16

D.RB

E.Ras

[答案] D

二、名词解释题

1.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

[答案] 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2.凋亡小体(apoptosis body)

[答案] 细胞发生凋亡时因细胞膜皱缩内陷,分割包裹胞浆所形成的泡状小体。

3.凋亡蛋白酶(caspase)

[答案] 是一组对底物天冬氨酸部位有特异水解作用,其活性中心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酶。凋亡蛋白酶全名是含半胱氨酸特异天冬氨酸蛋白酶。

4.细胞增殖

5.细胞周期

三、简答题

1.简述凋亡蛋白酶在细胞凋亡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答题要点] 凋亡蛋白酶在细胞凋亡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主要有:①灭活细胞凋亡的抑制物(如Bcl-2);

②水解细胞的蛋白质结构,导致细胞解体,形成凋亡小体;③激活内源性核酸内切酶;④在凋亡级联反应中水解自身和相关活性蛋白。

2.细胞周期有何特点?

[答题要点] 细胞周期的特点:①呈单向性:即细胞只能沿G1→S→G2→M方向推进而不能逆行;

②呈阶段性:各期细胞形态和代谢特点有明显差异,细胞可因某种原因而在某时相停滞下来,待生长条件适合后,细胞又可重新活跃到下一时期;③存在检查点:控制各时相交叉处存在

着检查点决定细胞下一步的增殖分化趋向;④受细胞微环境影响:细胞周期是否顺利推进与细胞外信号、条件等密切相关。

3.细胞周期是如何进行自身调控的?

[答题要点] 细胞周期的运行是由Cyclin和CDK的结合和解聚驱动。在细胞周期中,Cyclin 与CDK形成复合体,激活CDK,通过CDK有序地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来调节,推动细胞周期行进;当CDI介入,形成Cyclin/CDK/CDI复合体或Cyclin减少时,CDK活性受到抑制,就终止细胞周期行进,这种“开”与“关”似的调控,根据实际需要有序进行,使细胞周期运行与环境和发育相一致。最后,CDK又受Rb和P53、myc等基因的控制使之与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相协调,完成细胞增殖。

四、论述题

1.试述凋亡蛋白酶和核酸内切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答题要点]

1)凋亡蛋白酶在细胞凋亡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主要有:①灭活细胞凋亡的抑制物(如Bcl-2);②水解细胞的蛋白质结构,导致细胞解体,形成凋亡小体;③激活内源性核酸内切酶;④在凋亡级联反应中水解并激活自身和相关活性蛋白。

2)核酸内切酶在细胞凋亡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是在核小体间的连接区切断DNA,形成180-200bp及其整数倍的DNA片段。

3)凋亡蛋白酶与核酸内切酶之间的相互关系:①因果关系最新研究表明核酸内切酶是由凋亡蛋白酶激活的。②协同关系凋亡蛋白酶水解细胞的蛋白质结构导致细胞解体,而核酸内切酶切断DNA,彻底破坏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全部指令。两者协同作用,给细胞以毁灭性打击。

2.试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主要区别

[答题要点]

细胞凋亡细胞坏死

1.性质生理性或病理性,特异性病理性,非特异性

2.诱导因素较弱刺激,非随机性强烈刺激,随机发生

3.生化特点主动过程,有新蛋白合成,耗能被动过程,无新蛋白合成,不耗能

4.形态变化胞膜及细胞器相支完整,细胞皱缩,细胞结构全面溶解、破坏、细胞肿胀

核固缩

5.DNA电泳DNA片段化(180-200bp),电泳呈弥散性降解,电泳呈均一的DNA片段“梯”状条带无明显条带

6.炎症反应溶酶体相对完整,局部无炎症反应溶酶体破裂,局部有炎症反应

7.凋亡小体有无

8.基因调控有无

3.叙述肿瘤细胞周期调控异常的发生机制。

[答题要点] (1)细胞周期蛋白的异常:cyclin(主要是cyclinD、E)过量表达。Cyclin D 是生长因子感受器。 cyclin D l(Bcl-1)是原癌基因产物。因基因扩增、染色体倒位、染色体易位引起cyclin D l过表达。

(2)CDK的增多:主要见于CDK4和CDK6的过度表达。CDK与Cyclin结合形成Cyclin/CDK 复合体就被激活,活化增殖信号通路。高浓度的CDK4还可对抗P15的作用并能抑制细胞分化的进行。

(3)CDI表达不足和突变:CDI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CDI是CDK的抑制物。肿瘤细胞呈现CDI表达不足或突变。有InK4失活和Kip含量减少。

(4)检查点功能障碍:此时,就不能确保细胞周期精确和有序地进行,会发生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的忠实性减少,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分离异常,遗传的不稳定性又导致染色体数目和DNA倍数改变。如失去G2/M检查点的阻滞作用,引起染色体端粒附近DNA序列丢失以及染色体的重排和基因扩增。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就可持续进行。

五、判断题

1.细胞凋亡是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

2.凋亡小体是由细胞分解成碎片形成的。( )

3.Bcl2基因激活能促进细胞凋亡。( )

4.野生型P53基因和Fas基因是促使细胞凋亡的基因。( )

5.细胞凋亡的执行者是谷氨酰胺转移酶、粒酶。( )

6.细胞凋亡时DNA双链的断裂发生在DNA损伤区。( )

7.细胞凋亡时DNA双链的断裂发生在核小体连接区。( )

8.Bcl-2蛋白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内膜、细胞膜内表面、内质网、核膜等处。( )

9.艾滋病是细胞凋亡不足与凋亡过度并存的疾病。( )

10.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过度引起的。( )

11.“分子警察”是指突变型P53基因。( )

12.细胞凋亡的主要执行者是核酸内切酶和凋亡蛋白酶。( )

13.细胞凋亡失调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 )

14.细胞凋亡是指在内外刺激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 ) 15.细胞凋亡过度与肿瘤发生有关。( )

16.细胞凋亡是被动过程,而细胞坏死是主动过程。( )

17.细胞增殖过度与肿瘤发生有关。

18.肿瘤的发生与cyclin过量表达有关。

19.肿瘤细胞中常见CDK4、CDK6的过表达。

20.肿瘤细胞中常见CDI表达不足或突变。

答案:

1. (√)细胞凋亡是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2.(×) 电镜下典型的凋亡小体是由透亮的空泡和不透亮的浓密的核碎片两部分组成。

3.(×) Bcl-2基因是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

4.(√) 野生型P53基因和Fas基因是促使细胞凋亡的基因。

5.(×) 细胞凋亡的执行者是核酸内切酶和凋亡蛋白酶。

6.(×) 细胞凋亡时DNA双链的断裂发生在核小体连接区,是因为内源性核酸内切酶被激活所致。7.(√) 细胞凋亡时DNA双链的断裂发生在核小体连接区。

8.(√) Bcl-2蛋白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内膜、细胞膜内表面、内质网、核膜等处。

9.(×)艾滋病是CD4+淋巴细胞凋亡过度的疾病。

10.(×)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是内皮细胞凋亡过度而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不足所引起的。

11.(×) “分子警察”是野生型P53基因。

12.(√)细胞凋亡的主要执行者是核酸内切酶和凋亡蛋白酶。

13.(√)细胞凋亡失调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

14.(√)细胞凋亡是指在内外刺激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15.(×)细胞凋亡不足与肿瘤发生有关。

16.(×)细胞凋亡是主动过程,而细胞坏死是被动过程。

17.(√)细胞增殖过度与肿瘤发生有关。

18.(√)肿瘤的发生与cyclin过量表达有关。

19.(√)肿瘤细胞中常见CDK4、CDK6的过表达。

20.(√)肿瘤细胞中常见CDI表达不足或突变。

(五)分析题

1.患者,王××,男,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抽血,分离淋巴细胞作DNA琼脂糖电泳,常规透射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发现:DNA电泳谱呈梯状条带;电镜检查发现:细胞皱缩,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核固缩;核酸内切酶活性显著增强。

问题: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什么病理改变?为什么?

答案要点: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依据是DNA琼脂糖电泳、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

2.男婴,头位剖宫产出生2天,体重3kg。产前诊断: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绕颈,羊水过少。产后诊断缺血缺氧性脑病,羊水污染1度。生后牛奶喂养,第2天白天哭吵,哭声大,面色红,心肺听诊无异常。晚上9:00入睡,凌晨3:00发现患儿死亡。家属要求解剖查明死因。结果:显微镜下可见大脑轻度水肿。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发现大脑海马回细胞凋亡阳性率为55%,主要分布在低氧敏感区;大脑脑干细胞凋亡阳性率为96%,主要分布在与面部感觉、头部位置相关的背侧核区。结论:宫内窘迫、脐带绕颈导致反复缺氧、羊水污染等导致大量细胞凋亡,大脑关键区域(如脑干)功能丧失致死。思考题:

1.该患儿猝死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2.为什么其大脑细胞会发生凋亡?

[答题要点]:缺血缺氧性脑病,使患儿脑细胞大量凋亡,大脑关键区域(如脑干)功能丧失致死。

缺血缺氧引起脑细胞线粒体损伤,启动细胞凋亡。

如何在组织中检测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

在组织中检测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方法一、检测细胞增殖的方法 (1)直接方法:通过直接测定进行分裂的细胞来评价细胞的增殖能力 1、胸腺嘧啶核苷(3H-TdR )渗入法 胸腺嘧啶核苷(TdR )是DNA 特有的碱基,也是DNA 合成的必需物质。用同位素3H 标记TdR 即3H-TdR 作为DNA 合成的前体能掺入DAN 合成代谢过程,通过测定细胞的放射性强度,可以反映细胞DAN 的代谢及细胞增殖情况。但是具有放射性。 2、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 )检测法 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 )是一种可穿透细胞膜的荧光染料,具有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琥珀酰亚胺脂基团和具有非酶促水解作用的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基团,使CFSE 成为一种良好的细胞标记物。CFSE 进入细胞后可以不可逆地与细胞内的氨基结合偶联到细胞蛋白质上。当细胞分裂时,CFsE 标记荧光可平均分配至两个子代细胞中,因此其荧光强度是亲代细胞的一半。这样,在一个增殖的细胞群中,各连续代细胞的荧光强度呈对递减,利用流式细胞仪在488nm 激发光和荧光检测通道可对其进行分析。 3、Brdu 检测法 Brdu 中文全名5-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为胸腺嘧啶的衍生物,可代替胸腺嘧啶在DNA 合成期(S 期),活体注射或细胞培养加入,而后利用抗Brdu 单克隆抗体,ICC 染色,显示增殖细胞。同时结合其它细胞标记物,双重染色,可判断增殖细胞的种类,增殖速度,对研究细胞动力学有重要意义 4、增殖标志检测 有些抗原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而非增值细胞缺乏这些抗原,您也可以通过特异性的

单抗来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例如,在人体细胞中,Ki-67 抗体识别同名蛋白,在细胞周期 S 期、G2 期和M 期表达,而在G0 期和G1 期(非增殖期)不表达。用针对Ki-67 蛋白的单抗就可以检测细胞的增值情况。由于需要组织切片,这种方法无法进行高通量分析。不过这一方法颇受癌症研究者们的青睐,因为它能够用来检测体内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他普遍使用的细胞增殖或细胞周期调控标志还包括,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拓扑异构酶IIB 和磷酸化组蛋白H3 。 (2)间接方法:通过检测样品中健康细胞的数目来评价细胞的增殖能力 1、MTT 检测法 MTT 检测法主要反映细胞的能量代谢,是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其原理是在活细胞生长和增殖过程中,线粒体内的脱氢酶可将黄色的MTT 分解成兰紫色的甲 (Formazan ),生成的甲量的多少与细胞的数量和细胞的活力成正比。 2、ATP 检测 细胞内的ATP 含量受到了严格调控,检测ATP 也可以得到细胞增殖的信息。死亡细胞或即将死亡的细胞几乎不含ATP ,在细胞溶解物或提取物中测得的ATP 浓度与细胞数之间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利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 及其底物荧光素luciferin 的ATP 检测以生物发光为基础,能够为您提供非常灵敏的结果。如果有ATP 存在荧光素酶就会发光,而且其发光强度与ATP 浓度成正比,用能读取发光信号的光度计和酶标仪都可以方便的进行检测。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高通量细胞增殖检测和筛选。 二、检测细胞分化的方法 1 、流式鉴定细胞表面标志,以判断细胞是否分化 2、观察细胞形态,与已分化的细胞进行对比 3、分化诱导评估其分化能力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卢建

总字数:19,361 图:5 表:0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一、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靶蛋白活性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 一、细胞外信号发放异常 二、受体或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 第三节与信号转导异常有关的疾病举例 一、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 二、肿瘤 三、心肌肥厚和心衰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或cell signaling system)由能接收信号的特定受体、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其作用的靶蛋白所组成。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代谢、适应、防御和凋亡等作用,它们的异常与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神经精神性疾病以及多种遗传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受体和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异常既可以作为疾病的直接原因,引起特定疾病的发生;亦可在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促进疾病的发展。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可以局限于单一成分(如特定受体)或某一环节,亦可同时或先后累及多个环节甚至多条信号转导途径,造成调节信号转导的网络失衡。对信号转导系统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还能为新药设计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和作用靶点。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信号转导过程包括细胞对信号的接受,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和信号在细胞内的传递。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对其靶蛋白的表达或活性/功能的调节,如导致如离子通道的开闭、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反应以及基因表达改变等,导致一系列生物效应。 一、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的信号包括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物理信号包括射线、紫外线、光信号、电信号、机械信号(摩擦力、压力、牵张力以及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所产生的切应力等)以及细胞的冷热刺激等。已证明物理信号能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但是与化学信号相比,目前多数物理信号是如何被细胞接受和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尚不清楚。 化学信号又被称为配体(ligand),它们包括:①可溶性的化学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局部化学介质如前列腺素、细胞

高中生物 每日一题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新人教版必修1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脑缺氧、心缺血、急性胰腺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都是由细胞坏死引起的。近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家淮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表明,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能够将细胞凋亡转换成细胞坏死,通过调控这种酶的合成,就可以调控细胞的死亡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以上分析可知细胞坏死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一些细胞的坏死对人体也有益处,比如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死亡 C.抑制RIP3的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急性胰腺炎起治疗、防御的作用 D.在人体的癌细胞中,也可能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 【参考答案】B 基因都是一样的,D正确。 学霸推荐 1.下列有关细胞凋亡、坏死与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坏死常引起炎症;细胞癌变,代谢增强 B.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 C.细胞坏死,膜的通透性降低;细胞癌变,膜的黏着性增强 D.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 2.下列关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是主动的,细胞坏死是被动的 B.细胞凋亡是生理性的,细胞坏死是病理性的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调控的,细胞坏死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 D.细胞凋亡是急性的,细胞坏死是慢性的 3.下列实例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A.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B.骨折时造成的细胞死亡

C.成熟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 D.人体内红细胞的正常死亡 4.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皱缩、染色质固缩表明细胞处于衰老状态 B.图示过程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C.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D.细胞凋亡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与细胞坏死有明显区别 5.香烟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等会造成吸烟者肺部细胞的死亡。这种细胞的死亡过程属于A.生理性死亡B.正常衰亡 C.细胞坏死D.细胞凋亡 答案 1.【答案】A 【解析】细胞坏死常引起炎症反应,以清除坏死细胞;细胞癌变时,具有无限增殖能力,代谢增强,A 正确;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导致细胞受突变后的基因的控制,B错误;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的黏着性降低,C错误;细胞癌变后,分裂增殖失控,细胞周期变短,D错误。 2.【答案】D 3.【答案】B

第八章 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第八章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 一、A型题 1.细胞凋亡的概念是 A.由体内外因素引起的细胞渐进、缓慢的病变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B.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C.由体内外因素诱导的一种生理性、主动的细胞死亡方式 D.由体内外因素引起的细胞急性、严重的改变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E.由体内外因素诱导的一种病理性、被动的细胞死亡方式 [答案] B [题解] 细胞凋亡是指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2.有关细胞凋亡的生理和病理意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确保机体正常发育D.保证机体正常生长 B.维持内环境稳定E.发挥积极的防御功能 C.促进生物进化 [答案] C [题解] 细胞凋亡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包括:①确保机体正常发育、生长;②维持内环境稳定;③发挥积极的防御功能;并不包括促进生物进化。 3.有关细胞凋亡的特征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由较弱刺激触发,可见于生理或病理情况 B.DNA片段化,电泳时呈“梯”状条带 C.溶酶体相对完整,局部无炎症反应 D.主动过程,耗能,无需新蛋白合成 E.胞膜皱缩内陷,分割胞浆成凋亡小体 [答案] D [题解] 细胞凋亡不仅是一个主动过程,需要耗能,而且还需要有新蛋白质合成。 5.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是 A.Bcl-2 D.c-myc B.Fas E.Bcl-XL C.突变型p53 [答案] B [题解] Bcl-2、突变型p53和Bcl-XL都是抑制凋亡基因,而c-myc是双向调节基因,只有Fas基因是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 6.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是(0.377,0.392,03临床) A.Fas D.Bcl-2 B.野生型p53 E.Bcl-Xs C.c-myc [答案] D [题解] Fas、野生型p53和Bcl-Xs是抑制凋亡基因,而c-myc是双向调节基因,只有Bcl-2是抑制凋亡基因。 10.细胞凋亡时发生的变化下列哪一项出现最早? A.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D.核酸内切酶激活 B.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E.核转录因子激活 C.凋亡蛋白酶激活 [答案] B [题解] 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使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随后才引起凋亡蛋白酶激活、核酸内切酶激活以及核转录因子激活。 11.细胞凋亡的双向调节基因是 A.野生型p53 D.Bcl-2 B.Fas E.Bax C.c-myc [答案] C [题解] 野生型p53、F as和Bax是促进凋亡基因,Bcl-2是抑制凋亡基因,而c-myc才是细胞凋亡的双向调节基因。 13.细胞凋亡的主要执行者是 A.核转录因子和核酸内切酶D.凋亡蛋白酶和谷氨酰胺转移酶

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分子机制

第九章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的增殖(proliferation)与分化(differentiation)是生物体整个生命活 动中的两个重要事件,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衰老以及疾病密切相关。 第一节细胞增殖的分子基础 ?(一)概念: ?细胞增殖(cellproliferation):指细胞通过生长和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子细胞获得和母细胞相同遗传特性的过程,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体现。 ?生物体生长包括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细胞的增多就是细胞增殖的过程。 ?(二)细胞增殖的意义: ?1、生命的延续、繁衍依靠细胞增殖。 ?低等的单细胞生物依靠细胞增殖分裂繁殖,高等生物依靠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 ?2、生物体生长发育依赖细胞增殖。 ?3、补充生命活动中衰老和死亡的细胞。 ?4、创伤的修复。 ?(三)细胞增殖的方式 ?无丝分裂:没有纺锤体形成,无核膜核仁的消失和重建。 ?减数分裂:有性生殖中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连续两次分裂DNA只复制一次。?有丝分裂:有纺锤丝形成,细胞核先分裂再发生胞质分裂,是真核细胞的主要增殖方式。 二、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cellcycle):是指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细胞周期的划分 ?一个细胞周期可以分为间期(interphase)和分裂期(metaphaseM期)两个大阶段。 ?间期可以分为G1期、S期和G2期。 ?细胞周期各期主要特征 ?G1期: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之前的一段时期。特点:大量RNA和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磷酸化,细胞膜转运功能加强。 ?G1期的后期细胞的自身监控机制可以根据内外环境是否适于细胞增殖而决定是否进入下一阶段S期。这一特定时期在酵母细胞中称为起始点,哺乳动物细胞中称为限制点(R点)。 ?如环境适于细胞增殖则进入S期,不适合细胞增殖则细胞可能延迟通过G1期或者进入休眠状态。进入休眠状态的细胞蛋白质合成急剧下降(仅有正常的20%),这期细胞。 种细胞称为G

如何在组织中检测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

在组织中检测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得方法 一、检测细胞增殖得方法 (1)直接方法:通过直接测定进行分裂得细胞来评价细胞得增殖能力 1、胸腺嘧啶核苷(3H-TdR)渗入法 胸腺嘧啶核苷(TdR)就是DNA特有得碱基,也就是DNA合成得必需物质、用同位素3H 标记TdR即3H—TdR作为DNA合成得前体能掺入DAN合成代谢过程,通过测定细胞得放射性强度,可以反映细胞DAN得代谢及细胞增殖情况。但就是具有放射性、 2、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检测法 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就是一种可穿透细胞膜得荧光染料,具有与细胞特异性结合得琥珀酰亚胺脂基团与具有非酶促水解作用得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基团,使CFSE成为一种良好得细胞标记物。CFSE进入细胞后可以不可逆地与细胞内得氨基结合偶联到细胞蛋白质上。当细胞分裂时,CFsE标记荧光可平均分配至两个子代细胞中,因此其荧光强度就是亲代细胞得一半。这样,在一个增殖得细胞群中,各连续代细胞得荧光强度呈对递减,利用流式细胞仪在488nm激发光与荧光检测通道可对其进行分析、 3、Brdu检测法 Brdu中文全名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为胸腺嘧啶得衍生物,可代替胸腺嘧啶在DNA合成期(S期),活体注射或细胞培养加入,而后利用抗Brdu单克隆抗体,ICC染色,显示增殖细胞。同时结合其它细胞标记物,双重染色,可判断增殖细胞得种类,增殖速度,对研究细胞动力学有重要意义 4、增殖标志检测 有些抗原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而非增值细胞缺乏这些抗原,您也可以通过特异性得单抗来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例如,在人体细胞中,Ki—67抗体识别同名蛋白,在细胞周期S期、G2期与M期表达,而在G0期与G1 期(非增殖期)不表达、用针对Ki-67蛋白得单抗就可以检测细胞得增值情况、由于需要组织切片,这种方法无法进行高通量分析。不过这一方法颇受癌症研究者们得青睐,因为它能够用来检测体内肿瘤细胞得增殖。其她普遍使用得细胞增殖或细胞周期调控标志还包括,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拓扑异构酶IIB与磷酸化组蛋白H3。 (2)间接方法:通过检测样品中健康细胞得数目来评价细胞得增殖能力 1、MTT检测法 MTT检测法主要反映细胞得能量代谢,就是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得一种简便准确得方法,其原理就是在活细胞生长与增殖过程中,线粒体内得脱氢酶可将黄色得MTT分解成兰紫色得甲(Formazan),生成得甲量得多少与细胞得数量与细胞得活力成正比。 2、ATP检测 细胞内得ATP含量受到了严格调控,检测ATP也可以得到细胞增殖得信息。死亡细胞或即将死亡得细胞几乎不含ATP,在细胞溶解物或提取物中测得得ATP浓度与细胞数之间存在严格得线性关系。利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及其底物荧光素luciferin得ATP检测以生物发光为基础,能够为您提供非常灵敏得结果。如果有ATP存在荧光素酶就会发光,而且其发光强度与ATP浓度成正比,用能读取发光信号得光度计与酶标仪都可以方便得进行检测。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高通量细胞增殖检测与筛选。 二、检测细胞分化得方法 1、流式鉴定细胞表面标志,以判断细胞就是否分化 2、观察细胞形态,与已分化得细胞进行对比 3、分化诱导评估其分化能力 三、检测细胞凋亡得方法 (1)形态学检测

细胞增殖、衰老、分化和癌变知识点

第二章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1、(了解)细胞周期 定义: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2、(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各时期分裂图 3、(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及意义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4、(理解)“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 5、(理解)“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见课本) 6、(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特点:分化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渐变过程。 细胞分化的意义: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细胞分化的实例:如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成熟区的输导组织细胞、薄壁组织细胞、根毛细胞等;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蝌蚪,再发育成青蛙;骨髓造血;皮肤再生等都包涵着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过程: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数量越来越多,这些细胞又逐渐向不同个方向变化 定义: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7、(了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能够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细胞彼此之间黏着性减小,导致在有机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8、(理解)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 (1)内因:人体细胞内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外因:①物理致癌因子;②化学致癌因子;③病毒致癌因子。 恶性肿瘤的防治:远离致癌因子。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9、(理解)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3)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4)植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关于细胞凋亡与疾病

细胞凋亡与疾病 细胞凋亡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对胚胎发育及形态发生组织内正常细胞群的稳定、机体的防御和免疫反应、疾病或中毒时引起的细胞损伤、老化、肿瘤的发生进展起着重要作用[1]。自1972年Kerr提出细胞凋亡这一概念后,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成为肿瘤病因学、病理学研究热点,近几年的研究在凋亡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凋亡的生化反应机制及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2]。文章就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1、概述 早在1972年,Kerr等已发现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和生化变化等方面来分析,细胞有两种死亡形式:一种是早被熟知的细胞坏死(Necrosis),另一种是细胞凋亡(Apoptosis)[3]。 1.1概念 凋亡(apoptosis)一般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一般表现为单个细胞的死亡,且不伴有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指的是细胞将自身裂解为许多膜小泡的一种精

确调节的细胞死亡过程,是有机体为保持自身组织稳定、调控自身细胞的增殖和死亡之间的平衡、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性死亡,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4]。细胞凋亡参与调节机体细胞生长与更新间的平衡稳定,在机体发育过程中和成年机体新陈代谢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还与多种疾病(如发育畸形、神经退化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艾滋病等)的发生发展有关,从而使细胞凋亡研究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5]。 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 2.1 形态学特征 细胞凋亡时伴随着细胞膜表面、细胞质和核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首先出现细胞体缩小、胞核固缩、胞浆密度增高,继而胞膜内陷将细胞自行分割为多个有膜包绕的凋亡小体(apoptotis bodies)。凋亡小体几乎立即被邻近的吞噬细胞所吞噬。吞噬细胞内的凋亡小体能停留数小时,可借助组织切片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6]。在凋亡发生的全过程中,细胞膜一直保持完整。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所以不引起周围的炎症反应。同一组织中,不同细胞发生凋亡的过程并不同步[7]。 2.2生化特征 细胞凋亡时,早期Ca2+内流引起胞质中Ca2+浓度持续升高,激活了Ca2+依赖性核酸内切酶,于180碱基对处将DNA 切断,胞质内蛋白质发生交联,产生单个核小体和穴聚核小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细胞增殖与分化 1.什么是细胞周期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由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组成。间期历时长,在前,分为G1期(主要是蛋白质合成,核糖体增生)S期(主要发生DNA的复制)和G2期(主要发生有丝分裂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M期)在后,历时较短,人为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2.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

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内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使细胞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遗传性抓观念的稳定性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不同 4.核DNA、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 5.什么是细胞分化本质特点意义 细胞分化: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本质: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有选择的表达(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特点:持久性;稳定性;普遍性 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趋于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功率,生物个体发育就是通过细胞分化来实现。 6.细胞的全能性含义动植物举例比较与分化程度的关系同一生物体内全能性的比较 细胞的全能性: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eg:组织培养脱分化再分化

(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完整植株) 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eg:核移植 与分化程度的关系:细胞全能性高低与分化程度负相关,分化程度越大,全能性越低 同一生物体内全能性比较: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7.细胞的凋亡与衰老 细胞凋亡:原因:细胞凋亡是一种编程性细胞死亡,是由某种基因引发的,属于正常生命现象。例如:蝌蚪的尾和鳃的消失,人神经细胞数量的调整。 细胞衰老特征:(1)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2)细胞呼吸变慢 (3)随细胞年龄增大,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 (4)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等 8.细胞的癌变 含义:由于受到致癌因素的作用,变成不受控制而无限增殖的恶性增殖细胞 特征:(1)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能在体内转移,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 致癌因素:各种射线,许多种无机或有机化合物,许多种病毒等9.对比细胞的凋亡、衰老与癌变

细胞凋亡与疾病

细胞凋亡与疾病 一、基本要求 (一)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生物学意义 (二)掌握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三)熟悉细胞凋亡的过程及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差别 (四)熟悉细胞凋亡的主要变化 (五)熟悉细胞凋亡的调控 (六)了解细胞凋亡与常见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关系 (七)了解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二、知识点纲要 一、基本概念 (一)细胞凋亡的定义: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自杀过程称为细胞凋亡(apoptosis),也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二)细胞凋亡的基本过程 1.凋亡信号转导 2.凋亡基因激活 3.细胞凋亡的执行 4.凋亡细胞的清除 (三)凋亡时细胞的主要变化 1.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胞膜空泡化,细胞固缩,染色质边集,凋亡小体。 2.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DNA“梯”状条带,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激活,caspases(凋亡蛋白酶)激活。 (四)细胞凋亡的调控 1.细胞凋亡相关因素 细胞凋亡相关因素分诱导性因素和抑制性因素两大类 (1) 诱导性因素:激素和生长因子失衡,理化因素,免疫性因素,微生物等 (2) 抑制性因素: 某些激素(ACTH、睾丸酮)或细胞因子(IL-2,神经生长因子等) 的去除,某些二价金属阳离子如:Zn2+,药物如: 苯巴比妥、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病毒如:EB病毒,牛痘病毒CrmA等及中性氨基酸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2. 细胞凋亡信号的转导 (1)特点:凋亡信号转导系统是连接凋亡诱导因素与核DNA片段化断裂及细胞结构蛋白降解的中间环节。这个系统的特点是:①多样性;②偶联性;③同一性;④)多途性。 (2)研究较多的信号转导系统有:①胞内Ca2+信号系统;②cAMP/ PKA信号系统;③) Fas蛋白/Fas配体信号系统;④神经酰胺信号系统;⑤二酰甘油/蛋白激酶C信号系统;⑥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系统。 (五)凋亡相关基因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多达数十种,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抑制凋亡基因(EIB、I AP、Bcl-2),促进凋亡基因(Fas、Bax、ICE、P53),双向调控基因(c-myc、Bcl-x)。 1. Bcl-2 是抑制凋亡的基因。 2.Fas Fas基因的表达可促进细胞凋亡。 3.p53 野生型P53基因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功能,当该基因发生突变后反而可抑制细胞凋亡。 4. c-myc,Bcl-x c-myc是一种癌基因,它能诱导细胞增殖,也能诱导细胞凋亡,具有

高中生物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1.内容: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Ⅰ (2)细胞的无丝分裂Ⅰ (3)细胞的有丝分裂Ⅱ (4)细胞的分化Ⅱ (5)细胞的全能性Ⅱ (6)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 (7)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 (8)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Ⅱ 细胞细 胞 的 增 殖 有 丝 分 裂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 分裂间期 G1期:DNA合成前期相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S期:DNA合成期DNA的复制 G2期:DNA合成后期相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 前期 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核仁核膜解体 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 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极 末期 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形成2个子细胞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前期:纺锤丝形成方式不同 后期:子细胞形成方式不同 无丝分裂 特点: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 过程:核延长缢裂、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形成两个细胞 代表:蛙的红细胞、原核细胞 减数分裂:与配子细胞的形成有关 细 胞 的 分 化 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第一课时 细胞的增殖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相对表面积决定:表面积/体积 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速率就越低。 2.核质比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过程: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3.方式: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三种。 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个细 细胞全能性 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原因:以分化的细胞具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物质 实例:已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能;高度分化的动物细 胞无全能性,但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少量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全能性比较: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受精卵>配子细胞>体细胞 细胞的衰老 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即为个体的衰老;多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不代表个体的衰老,只有绝大多数细胞衰老,生物体才衰老。 特征 1. 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2. 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 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 4. 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5.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细胞的凋亡 概念: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意义: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 种因素的干扰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细胞的癌变 概念: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 机体控制的、联系分裂的恶性增值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 主要特征 1. 适宜条件下,无限增殖 2. 细胞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 3. 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减少 4. 酶的活性升高 致癌因子 1.致癌因子:紫外线、 X 射线等 2.致癌因子:亚硝胺、黄曲霉毒素 3.致癌因子:如Rous 内瘤病毒等 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第四章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赵生、刘敏敏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什么是细胞周期。 2、描述分裂间期细胞的主要特点。 3、描述分裂期细胞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概述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 4、制作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观察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有丝分裂实验中熟练使用显微镜,装片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绘生物图的能力。 2、通过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比较,培养学生比较、类比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细胞周期内染色体变化图像的观察,培养学生视图、分析、判断能力。并使学生掌握从图像、文字、数字三方面三位一体地去理解有丝分裂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的学习,使学生客观地认识生命现象,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生命现象的意识。 2、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绘图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涉及有丝分裂。在介绍了细胞周期的概念和分裂间期后,教材安排了“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永久装片活动,使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材重点阐述了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最后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活动,巩固所学的有丝分裂知识,体会人们研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方法和手段,培养熟练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技能。 细胞增殖是细胞生命历程的重要阶段。作为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有丝分裂的内容是学习减数分裂、配子生成和融合、合子发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树立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起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活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通过教材的地位作用的分析可知有丝分裂知识的重要性。而细胞周期是学生正确理解和记忆有丝分裂过程的桥梁和保证,因此学生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是学好有丝分裂的关键之一。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重中之重,因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的规律性变化是有丝分裂的本质性特征,体现了有丝分裂在生物遗传中的意义。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是学完有丝分裂过程后的验证性实验,通过该实验有利于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典型的膜受体 ( ) A.乙酰胆碱受体 B.异丙肾上腺素受体 C.胰岛素受体 D.γ干扰素受体 E.糖皮质激素受体 2.介导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受体属于 ( ) A.离子通道受体 B.G蛋白偶联受体 C.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 D.核受体 E.细胞粘附受体 3.核受体本质是配体激活的 ( ) A.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B.酪氨酸蛋白激酶 C.离子通道受体 D.转录因子 E.效应器 4.信号转导系统对靶蛋白调节的最重要方式是通过 ( ) A.DNA的甲基化 B.蛋白质的糖基化 C.DNA的乙酰化 D.蛋白质可逆的磷酸化 E.蛋白质的磷酸化 5.激素抵抗综合征是由于 ( ) A.激素合成减少 B.激素降解过多 C.靶细胞对激素反应性降低 D.靶细胞对激素反应性过高 E.以上都不是 6.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主要信号转导异常是 ( ) A.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B.促甲状腺素受体下调或减敏 C.Gs含量减少 D.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刺激性抗体的作用 E.TSH受体阻断性抗体的作用 7.霍乱毒素对G蛋白的作用是 ( ) A.促进Gs与受体结合 B.刺激Gs生成 C.使Gs的GTP酶活性增高

D.使Gs的GTP酶活性抑制或丧失 E.抑制Gi与受体结合 8.下列哪项不是激活NF- KB的因素 ( ) A.TNF B.病毒 C.糖皮质激素 D.活性氧 E.内毒素 9.肿瘤中小G蛋白Ras最常见的突变可导致 ( ) A.Ras的表达减少 B.Ras的失活 C.Ras与GDP解离障碍 D.Ras自身的GTP酶活性降低 E.Ras激活ERK通路的能力降低 10.家族性肾性尿崩症发病的关键环节是 ( ) A.腺垂体合成和分泌ADH减少 B.肾髓质病变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反应性降低 C.基因突变使ADH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障碍 D.基因突变使腺苷酸环化酶含量减少 E.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水通道增多 11.肿瘤的细胞信号转导异常有 ( ) A.生长因子分泌过多 B.生长因子受体过度激活 C.Ras持续激活 D.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减弱 E.以上都是 12.死亡受体(如I型TNFa受体)介导细胞凋亡主要通过激活 ( ) A.蛋白激酶A(PKA) B.Ca2+/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C.蛋白激酶C(PKC) D.NF-kB E.caspases 二、问答题 1.简述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组成、生理作用及异常的病理意义。 2.试述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3.何谓自身免疫性受体病,举例说明受体自身抗体的种类和作用。 4.试述激素抵抗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5.信号转导障碍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6.简述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机制。 7.试从激素、受体以及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的靶蛋白这几个不同层次阐述尿崩症的发生机制。 8.简述受体调节的类型和生理病理意义。 9.试述信号转导改变在高血压心肌肥厚发生中的作 用。 10.以LPS的信号转导为例,简述信号转导与炎症启动和放大的关系。

细胞增殖与分化二轮复习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细胞增殖与分化 1.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抑素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物质,主要作用于细施周期的G2期。M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S期时间较长的细胞更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 B.如果缺少氨基酸的供应,动物细胞一般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S期 C.抑素抑制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阴断细胞分裂D.M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可能不和于G1期细胞核中的DNA表达2.关于豌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细胞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DNA聚合酶 B.在前期,由中心粒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在中期,线粒体为DNA的复制提供能量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与赤道面形成有关 3.细胞周期的运转是十分有序的,是基因有序表达的结果。 基因 的有 序表达,使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按G1-S-G2-M时期的顺序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图显示周期中的某种生理变化与其

对应时期的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B 4.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5.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D.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如何在组织中检测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

(1)直接方法:通过直接测定进行分裂的细胞来评价细胞的增殖能力 1、胸腺嘧啶核苷(3H-TdR)渗入法 胸腺嘧啶核苷(TdR)是DNA特有的碱基,也是DNA合成的必需物质。用同位素3H标记TdR即3H-TdR作为DNA合成的前体能掺入DAN合成代谢过程,通过测定细胞的放射性强度,可以反映细胞DAN的代谢及细胞增殖情况。但是具有放射性。 2、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检测法 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是一种可穿透细胞膜的荧光染料,具有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琥珀酰亚胺脂基团和具有非酶促水解作用的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基团,使CFSE成为一种良好的细胞标记物。CFSE进入细胞后可以不可逆地与细胞内的氨基结合偶联到细胞蛋白质上。当细胞分裂时,CFsE标记荧光可平均分配至两个子代细胞中,因此其荧光强度是亲代细胞的一半。这样,在一个增殖的细胞群中,各连续代细胞的荧光强度呈对递减,利用流式细胞仪在488nm激发光和荧光检测通道可对其进行分析。 3、Brdu检测法 Brdu中文全名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为胸腺嘧啶的衍生物,可代替胸腺嘧啶在DNA合成期(S期),活体注射或细胞培养加入,而后利用抗Brdu单克隆抗体,ICC染色,显示增殖细胞。同时结合其它细胞标记物,双重染色,可判断增殖细胞的种类,增殖速度,对研究细胞动力学有重要意义 4、增殖标志检测 有些抗原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而非增值细胞缺乏这些抗原,您也可以通过特异性的单抗来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例如,在人体细胞中,Ki-67抗体识别同名蛋白,在细胞周期S期、G2期和M期表达,而在G0期和G1 期(非增殖期)不表达。用针对Ki-67蛋白的单抗就可以检测细胞的增值情况。由于需要组织切片,这种方法无法进行高通量分析。不过这一方法颇受癌症研究者们的青睐,因为它能够用来检测体内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他普遍使用的细胞增殖或细胞周期调控标志还包括,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拓扑异构酶IIB和磷酸化组蛋白H3。 (2)间接方法:通过检测样品中健康细胞的数目来评价细胞的增殖能力 1、MTT检测法 MTT检测法主要反映细胞的能量代谢,是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其原理是在活细胞生长和增殖过程中,线粒体内的脱氢酶可将黄色的MTT分解成兰紫色的甲(Formazan),生成的甲量的多少与细胞的数量和细胞的活力成正比。 2、ATP检测 细胞内的ATP含量受到了严格调控,检测ATP也可以得到细胞增殖的信息。死亡细胞或即将死亡的细胞几乎不含ATP,在细胞溶解物或提取物中测得的ATP浓度与细胞数之间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利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及其底物荧光素luciferin的ATP检测以生物发光为基础,能够为您提供非常灵敏的结果。如果有ATP存在荧光素酶就会发光,而且其发光强度与ATP浓度成正比,用能读取发光信号的光度计和酶标仪都可以方便的进行检测。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高通量细胞增殖检测和筛选。 二、检测细胞分化的方法 1、流式鉴定细胞表面标志,以判断细胞是否分化 2、观察细胞形态,与已分化的细胞进行对比 3、分化诱导评估其分化能力

病理生理学第八章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09年级病理生理 第八章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细胞周期运行过程中的“分子警察”指的是 A. Fas B. Bcl-2 C. p53 D.Fas-L E.Bcl-XL 2、与细胞凋亡不相关的疾病是 A.帕金森病 B.艾滋病C.心力衰竭 D.自身免疫性疾病 E.呼吸衰竭 3、有关细胞调亡的特征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由较弱刺激触发,可见于生理或病理情况 B. DNA片段化,电泳时呈“梯”状条带 C.溶酶体相对完整,局部无炎症反应 D.主动过程,耗能,无需新蛋白合成 E.胞膜皱缩内陷,分割胞浆成凋亡小体 4、有关细胞凋亡的生理和病理意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确保机体正常发育 B.维持内环境稳定 C.促进生物进化 D.保证机体正常生长 E.发挥积极的防御功能 5、有关内源性核酸内切酶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以无活性形式存在于细胞内 B.能在核小体连接区切断DNA C. Ca2+、Mg+和Zn2+能增强其活性 D.细胞内也有不依赖于二价金属离子的内切酶 E.需经一系列胞内信号传导环节才能被激活 6、有关艾滋病时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膜糖蛋白gp120表达增高 B. Fas基因表达上调 C.受感染的巨噬细胞分泌TNF增多 D.用IV破坏细胞DNA E.受感染的淋巴细胞形成合胞体 7、有关阿尔茨海默病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神经元发生细胞性水肿 B.神经元内P淀粉样蛋白沉积 C.胆碱能神经元异常增多 D.抗氧化剂治疗无效 E.钙拮抗剂治疗无效 8、有关阿尔茨海默病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神经元发生细胞性水肿 B.神经元内P淀粉样蛋白沉积 C.胆碱能神经元异常增多 D.抗氧化剂治疗无效 E.钙拮抗剂治疗无效 9、下述哪个过程属于细胞凋亡现象 A.开水引起的皮肤烫伤 B.人胚胎过程中指(趾)间隙的形成 C.毒物中毒引起的细胞死亡 D.强酸、强碱引起的损伤 E.急性缺血时细胞的死亡 10、下列哪一项变化不是钙稳态失衡引起细胞凋亡机制 A.激活Ca2+依赖性核酸内切酶 B.激活凋亡蛋白酶,直接促进蛋白质降解 C.激活核转录因子,加速凋亡相关基因转录 D.在ATP的配合下使DNA链舒展,暴露核小体间连接区的酶切位点 E.激活谷氨酰胺转移酶,促进凋亡小体形成 11、下列哪一个基因是最先被确认的抗凋亡作用的基因

第九章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问答题

问答题 1.细胞分裂间期的各时期发生有哪些主要事件? 期调控中的作用机制与意义。 2.请简述P53蛋白在G 1 3.简述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4.试述细胞进入M期的调控。 5.细胞增殖的调控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调控细胞增殖的。 6.细胞周期调控蛋白有哪几种?它们在细胞周期调控中是如何发挥其功能的? 7.简述Cyclin-Cdk的组成与作用? 8.什么是成熟促进因子MPF,有何作用? 9.细胞周期中有哪些主要检查点?细胞周期检查点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10.何谓细胞周期检查点?它有何作用? 11.简述分化细胞的特点。 12.为什么说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13.什么是基因的差别表达?在细胞分化中有什么作用? 14.什么是细胞决定?与细胞分化的关系如何? 15.以血细胞为例,简要说明细胞分化潜能的变化。

参考答案 二、问答题 1.细胞分裂间期的各时期发生有哪些主要事件? 细胞增殖周期是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全过程,可分为间期和分裂期。与分裂期细胞的急剧而明显的形态变化相比,间期细胞的形态变化不明显,但其间进行着比较复杂的化学变化。间期细胞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进行DNA的复制,其次就是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根据DNA的合成情况,又可把间期分为DNA合成前期(G l 期)、DNA 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 2 期)。 其中G l 期非常重要,G l 期的限制点(R点)是控制细胞增殖的关键,决定了细胞的3种不 同命运:①继续增殖细胞,细胞通过R点,连续进行增殖,始终保持旺盛的增殖活性,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水平高,对外界信号高度敏感,分化程度低,周期时间较为恒定;②暂不增殖细胞,细胞长时间地停留在G l 期,合成大量特异性的RNA和蛋白质,在结构和功能上发 生分化。随后,代谢活性下降,处于细胞增殖的静止状态(G 期),但并没有丧失增殖的能力,在适宜的条件下被激活成增殖状态;③不再增殖细胞,细胞丧失了增殖能力,始终停留在 G l 期,结构和功能上发生高度分化,直至衰老死亡。细胞越过R点后,就加速合成DNA复制所必须的各种前体物质和酶,同时,DNA解旋酶和DNA合成启动因子也急剧增加,为进入S 期DNA复制作准备。 S期最主要的特点是DNA复制和组蛋白、非组蛋白等染色体组成蛋白质的合成,通过DNA 复制精确地将遗传物质传递给M期分裂的子细胞,保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因此,S期是整个细胞周期中最关键的阶段。 G 2 期中加速合成RNA和蛋白质,其中最主要的是合成有丝分裂因子和微管蛋白等有丝分裂器的组分,另外细胞成分如磷脂的合成增加并进行ATP能量的积累,为有丝分裂进行物质和能量准备。 总而言之,有丝分裂间期主要是细胞积累物质的生长过程,只有缓慢的体积增加,形态上看不到明显的变化,但其间进行着旺盛的细胞代谢反应,进行DNA的复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为有丝分裂作准备。 2.请简述p53蛋白在G1期调控中的作用机制与意义。 G1期是从分裂完成到DNA复制前的时期,又叫合成前期。合成rRNA、蛋白质、脂类和 糖类。在末期,DNA合成酶活性增加。G l 期非常重要,存在于G1晚期的G1/S检查点是控制细胞增殖的关键,在酵母中称start点,在哺乳动物中称R点(restriction point),控制细胞由静止状态的G1进入DNA合成期,相关的事件包括:DNA是否损伤?细胞外环境是否适宜?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 在G1期检查点监视到DNA损伤时,损伤修复机制使p53蛋白被磷酸化而激活,活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