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冲刺名解19 拟态环境、媒介依存症、传播仪式观、媒介事件

必备冲刺名解19  拟态环境、媒介依存症、传播仪式观、媒介事件
必备冲刺名解19  拟态环境、媒介依存症、传播仪式观、媒介事件

必备冲刺名解19 | 拟态环境、媒介依存症、传播仪式观、媒介事件

01拟态环境

提出+定义及特点+解释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并首次使用“pseudo-environment”一词。(提出)

拟态环境即是指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有如下特点:

?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

?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定义及特点)

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

?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解释)

02

媒介依存症

提出+定义+解释

媒介依存症又称媒介依赖症。媒介依赖理论最初由德弗勒和鲍尔·基洛奇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受众依赖媒介提供的信息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实现他们的目标。(提出)

媒介依存症是指过渡沉迷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的行为,是建立在对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传播的信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而人们也加重了对信息的依赖,对于媒体介质的过分依赖,失去了与某媒体介质的接触后便出现心理或生理问题产生生活障碍的症候,这就是媒介依存症的一部分体现。媒介依存症是伴随着媒介技术

日益发展而产生的作用于人的心理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定义)

一种媒介一旦出现就会跟受众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双向性质,但强势的一方是媒介,它们从传播内容上控制着受众。人们越是希望得到有意义的信息,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就越强。媒介依赖理论虽然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产生,但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表明它同样适用于当今的新媒体。(解释)

03

传播仪式观

提出+定义+影响

詹姆斯·凯瑞在借鉴芝加哥学派、北美技术学派和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倡导传播学的文化研究取向,提出了仪式传播思想。而其传播思想的核心就是在对传播观的对比中凸显出来的传播的“仪式观”。(提出)

仪式观中的传播主要有两个特征。

?其一,传播具有社会性。传播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对现实的创造与解读的过程,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

?其二,传播的表征性,即传播是一个符号过程。因此,通过传播形成的符号系统成了现实的表征。(定义)

从微观层面上来说,传播仪式观是对传递观的补充与更新,使得传播观跳出了传统“传递观”对传播的误解。“仪式观”以仪式为隐喻,指出传播是一种以团体或共同的身份把人们聚集起来的意识。从宏观层面上来说,传播仪式观将文化研究范畴引入整体的传播学研究,开创了文化传播学的研究范式。(影响)

04

媒介事件

提出+定义+特征

戴扬和卡兹在其他学者基础上出版了《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成为“媒介事件”的开创性研究。(提出)

媒介事件指经过某组织(政府、政党、企业、团体等)有计划、有目的的规划并执行、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并且有媒体参与并向受众传播的具有特定历史价值的事件。媒介事件需与常规的电视新闻区别开来,仅局限于各种预定的“仪式事件”。(定义)

戴扬认为媒介事件这一概念还包含以下四个主要特性:

?强调:大量的媒介事件通过电视、网络、其他数字媒体等多种多样的媒介与传播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因此传播过程被集中与强化,使得媒介事件更具垄断性。

?表演性:媒介事件具有建构社会现实的特征,但在全球框架下,这种建构的背后往往体现了在媒介文化中权力和影响力的争夺。

?忠诚性:对于媒介事件来说往往是相关组织者的定义被接受,因此当媒介事件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对其内涵的破坏与反驳。

?分享经验:媒介事件可以建构或重构“我们”这一共同体。(特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