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全程复习课时训练:3.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课时作业2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综合网络调查以及线下调查,数据显示,春节在国人心中地位最高,90.9%的居民表示喜欢过春节;其次是中秋节,68.5%的居民表示喜欢过中秋节;喜欢过端午节和元宵节的居民分别占

34.7%和23.9%。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②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③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④对中国人的价值判断有决定性影响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节日的文化价值。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透过民族节日,人们可以感受文化的多姿多彩;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中“决定性影响”说法错误。

答案:A

2.(2014·邯郸质检)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一退六二五”“三下五除二”等一些运算口诀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3年12月4日宣布,中国珠算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入选世界“非遗”()

①有利于传承和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②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③有利于集中表达民族情感和展示民族文化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包容性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知识。珠算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其入选世界的“非遗”,有利于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也具有重要意义,①②入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排除。

答案:A

3.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多情含蓄;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粗犷、干脆,像北方小伙的情,炽烈如焰,热情奔放。关于雨的描写() A.说明地方自然特色决定地方的文化特色

B.借自然环境的差异表明文化及其形成的性格差异

C.表明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障碍

D.仅能体现自然环境差异,因为同一国家不存在文化差异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具有民族性的原因。南方和北方的社会环境不同,两者的文化、人物性格也不相同,B正确。A说法夸大了自然环境的作用,C、D说法错误。

答案:B

4.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宣布隐退,引来影迷一片叹息。宫崎骏的动画片具有关照历史与现实的想象力,颇具“心灵鸡汤”般的精神疗愈功能,受到许多国家观众的喜爱。这表明()

①文化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②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反映历史与现实的文化作品总是受到人们的喜爱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多样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①表述不准确。“颇具‘心灵鸡汤’般的精神疗愈功能”说明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正确。③表述太绝对。宫崎骏的电影作品受到许多国家观众的喜爱,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当选。

答案:B

5.中国电视连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坦桑尼亚的热播,成为热门话题。有人说,电视剧有差异,媳妇无国界,非洲观众因此产生接地气的亲近感,从而有了观看的美学意味。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总是受到其他民族的青睐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会加深彼此的了解③随着各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文化共同性正越来越多地取代文化的差异性④各民族的文化既具有其个性也具有共性,各民族文化也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人类情感

A.①④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本题以中国电视连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坦桑尼亚热播为背景,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国电视剧在非洲热播,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也说明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个性也有共性,②④符合题意。①中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总是受到其他民族的青睐”说法太绝对,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会受到其他民族的青睐;③中“文化共同性正越来越多地取代文化的差异性”与实际不

符。

答案:D

6.数千年来中国文化遵循“和而不同”的法则才使得华夏文化不仅数千年延绵不断,而且历久弥新,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文化交流,崇尚“和而不同”,要求()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和平相处、共同发展③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④各民族的文化最终融合成一种文化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文化交流中崇尚“和而不同”的法则,体现了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能和平共处,故①②③均符合题意;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故“各民族的文化最终融合成一种文化”的说法是错误的,④应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7.(2014·郑州质检)电视剧《三国》通过描写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再到司马家族篡魏后天下归晋的整个过程,展现了人文哲思、军政战略、兵法阵法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该剧先后在韩国、日本和美国播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夺得多个国际大奖。电视剧《三国》成功走出国门说明()

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②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材料不涉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的问题,①②属于无关项,③④符合题目要求,故选D。

答案:D

8.(2014·汕头质检)微信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众多手机用户和网民的青睐,很多人用微信交流信息。这种现象揭示()

①文化传播方式是不断发展的②传媒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发展③传播方式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④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微信是文化传播方式不断

发展的表现,故选①;②不选,根据课本知识,文化是起影响作用,“推动”可以理解为影响和促进,也可以理解为动力,从这里的具体语言环境看,“推动”的意思不明确。同时,题干没有“社会发展”的相关信息;“众多”、“很多人”正在使用微信,可以表现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选④。

答案:A

9.(2014·保定调研)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北台的《中华好诗词》和河南卫视的《成语英雄》均得到了全球华人的追捧,收视全线飘红,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这表明()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②经典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和文化共享的强大功能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及文化传播的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文化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错误的,①不选;经典文化不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错误;③④正确切题。故选D。

答案:D

10.无论是公元2世纪到7世纪东传的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融合,还是起始于西汉“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无不证明中华民族始终在吸纳异质文化,同时也在感染异质文化,从而造就了几千年的多样文化共生并存、相辅相成的融合态势。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文化交流导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A.①②B.③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体现了①;“中华民族始终在吸纳异质文化,同时也在感染异质文化”,体现了③④。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②说法错误。

答案:D

11.“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下列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B.“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C.“第五媒体”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D.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只要看清题目要求,就很容易选出C项。

答案:C

12.手机、平板电脑与互联网联手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具有更高效率的媒介形式。以QQ、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免费特征,逐步蚕食传统媒体的市场。下列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新媒体将逐步取代传统媒体②QQ、微博、微信等已不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③新媒体进一步丰富大众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④传统媒体必须主动创新,吸纳新媒体的优点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相关知识。材料主要强调,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传媒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对传统传媒形成新的挑战,故③④符合题意。新媒体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①说法有误;QQ、微博、微信等属于大众传媒,故②说法错误。

答案:D

13.2013年6月20日上午,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在天地间成功同步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里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活动。全国青少年及其他观众通过电视、互联网等观看了失重环境下的基础物理实验,感受到了一些奇妙的物理现象。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太空教育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渠道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本题以太空授课为命题背景,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全国学生及其他观众互联网、电视感受到了一些奇妙的物理现象,表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①当选。太空授课是一种教育活动,③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渠道。④错误。

答案:A

14.2013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讲时指出,印度文化中和谐包容、精神超然、希冀未来的人生理念,中华文化中以和为贵、刚健自强、厚德载物的处世哲学,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深层问题和妥善应对各种挑战,都具有重要启示。可见()

①中印应该相互吸纳彼此的传统文化②中印文化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的精华部分③传统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④中印文明交融互鉴将焕发新的时代活力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文化交流借鉴的意义等知识。材料强调,中印文化都有自己的精华部分,故②可选;中印两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解决今天人类面临的问题大有裨益,这说明两国文化对今天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强两国文化的交流,必将推动时代发展,也会促使两国文化繁荣发展,故④可选。中印应该相互吸纳彼此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故①③表述有误。

答案:D

15.下图蕴含的文化内涵有()

①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②亲朋聚会、外出旅游都可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③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④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A.①④B.②③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等知识。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①表述有误,排除。②③正确切题。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其中,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故④正确切题。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5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希腊总理萨马拉斯。

习近平表示,中国和希腊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两国文化都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为各自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中希两国应该以古老文明为依托,交流互鉴,合作共赢,做相互理解、彼此信赖的全面战略伙伴,共同谱写中希关系新篇章,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携手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萨马拉斯表示,希中都是文明古国,都为人类作出过杰出贡献,两国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把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希方希望加强两国在经贸、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愿为推动欧中关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中希两国文化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各自特色。请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2)为什么习近平主席和萨马拉斯总理在谈话中,都表达了要加强中希文化交流的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等知识。第(1)问属于理解类问答题,因而既要回答中希两国文化为什么会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各自特色;还要回答如何正确对待这种文化现象。实际上就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文化多样性的情况,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第(2)问要从加强中希文化交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以及加强中希文化交流有何重要意义两方面作答。

答案:(1)①中希两国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的规律,故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中希两国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中希两国文化有相通之处;中希两国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两国文化各有特色、存在差异。②中希两国文化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各自特色,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中希两国文化有各自的特色,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样性客观上要求不同文化之间加强交流。②加强中希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推动希腊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传入希腊,促进希腊文化的发展和进步。③加强中希文化交流,学习、借鉴各自文化的优秀成果,有利于推动中希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中希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两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互信,进而推动两国外交关系的健康持续发展。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初,舞台剧《牡丹亭》在美国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上演,年轻的中国演员把东方的忠诚、爱情、坚贞、梦想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内在美。作品创作遵循舞剧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在尊重汤显祖作品原意的基础上大胆改编。作品创作尊重各国文化习惯,挖掘中西文化中共通的东西,将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通过西方古典芭蕾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实现了中西文化的成功融合。

“舞剧《牡丹亭》通过挖掘中西文化中共通的东西成功走向了世界。”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答案:①文化是世界的,世界各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该舞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挖掘中西文化中共通的东西,这是它成功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题中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②文化

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该舞剧保持了民族特色,这是它赢得世界市场的重要原因。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该舞剧借鉴西方古典芭蕾艺术演绎东方文化,既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又丰富和发展了世界舞剧艺术。综上所述,题中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