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译《鲁迅小说选》的翻译策略研究

杨译《鲁迅小说选》的翻译策略研究
杨译《鲁迅小说选》的翻译策略研究

杨译《鲁迅小说选》的翻译策略研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适应选择论概述

胡庚申教授在其专著《翻译适应选择论》中,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引进翻译理论研究,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作出新的描述和解释。他认为: “翻译是译者不断自我适应和优化选择交替进行的循环过程,具体地说,翻译过程是译者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这里所说的“翻译生态环境”是指“原文、原语和译文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是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在翻译实践中,成功的翻译就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 胡庚申,2004) 。本文选用杨宪益、戴乃迭的《鲁迅小说选》英译本,分析译者在具语言层面上如何在词汇、句法、修辞风格几个方面有效地进行适应性选择并恰当处理英汉异质成分。

二、杨译本的翻译策略

翻译是一项语际转换活动,译者在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是成功翻译的基本要素。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该维度的适应性选择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具体包括词汇、句法、以及整体的修辞、风格等方面的适应性选择。

( 一) 词汇层面

( 1) 原文: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 《孔乙己》)

译文: The layout of Luzhen’s tavern is unique.

语言不同则思维不同,社会文化的差异引起了价值观念的差异。中国几千年来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意识形态中渗透着“中庸之道”、“大同思想”。因此,鲁迅眼里的“酒店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侧重的是一种和其他同类事物相比较而得出的不同之处,“不同”是“同”中的不同。而西方世界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注重的是对个体的关怀,倡导对个性的尊重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他们看酒店格局,更多的是看到这间酒店的独特之处,至于是否和别处不同,并不重要。杨宪益夫妇十分了解中西方这些思维和观念的差异性,所以他们在词汇的选择上作出了适应性选择。译

例( 1) 中,译者用符合译文读者思维习惯的“unique”来表达原语的“不同”。

( 2) 原文: 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 《狂人日记》)

译文: There were seven or eight others who discussed me in a whisper. And they were afraid of my seeing them.

( 3) 原文: 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 《狂人日记》)

译文: Then all those long - toothed people with livid faces began to hoot with laughter.

“语言表达上的结构或手段,是最常见也最难逾越的可译性障碍,因为语言结构通常体现出某一语言文字结构上的独特性,在非亲属语言间进行转换时有明显的可译性限度”。译例( 2) 和译例( 3) 中,原文各自都有一个四字结构的成语: 即“交头接耳”和“青面獠牙”。这类四字成语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它们大多源于一些典故,后来经长期的使用而形成特定的意义。由于这些成语写出来结构对称,读出来抑扬顿挫,用起来言简意赅,品起来文采飞扬,因此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然而,在英语语言中,却没有类似的词汇结构,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翻译中一些意境流失的可

能性。如何尽可能在传达出原文意思的同时还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及其意境,是所有译者一直在努力攻克的一大难关。杨氏夫妇在翻译此类成语时,也是花了不少心血。译例( 2) 中的“交头接耳”解释为: 交头: 头靠着头; 接耳: 嘴凑近耳朵。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如果译者为了保留语言特色而采取直译的方法,虽然对读者的理解不会产生很大障碍,但会造成译文臃肿不堪,与鲁迅简洁的文风不符。故杨氏夫妇采用了意译的办法将其译为“discuss in awhisper”。虽然成语意象有所流失,但意义得到了恰如其分、简洁明了的传达。译例( 3) 中的“青面獠牙”解释为: 青面: 青色的脸; 獠牙: 露出嘴唇的长牙。旧时神怪故事中形容凶神恶鬼的面貌。形容面貌极其凶恶狰狞。杨氏夫妇将其译为“long -toothed people with livid faces”,一方面意义可以被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原文的生动形象也得到了保留。唯一有所不足的是原文的成语“青面”和“獠牙”是并列结构,而译文变成了将“long - toothed people”作为中心成分,将“livid faces”作为用with 连接的伴随结构。但是,这是英汉语言在构词原则上的差异性所致,属于可译性限度问题。换言之,译者已经做出了最优化的适应性选择。

(4) 原文: 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鱼是人,

便把他兜肠连肚的吐出。

译文: After a few mouthfuls,I could not tell whether the slip-pery morsels were fish or human flesh,so I brought it all up.

译例( 4) 中,原文的“吃了几筷”被译做“After a few mouth-fuls”,显然译者是经过多方面考虑的,译者或许原本想保留“筷子”这一中国特色词汇,但是,“筷”在这里只是一个量词,实际上是夹了几筷子菜,如果仍然坚持保留这一特色词汇,就必须在量词后面再加上被量化的名词,这将会导致译文的表达与原文的简练相违背,并且译文也不符合地道英语的表达习惯,因为英语里面是没有量词的。译者用了mouthfuls,不仅准确地传达出了意思,而且可读性强,虽有所流失,但仍不失为上策。

( 二) 句法层面

( 5) 原文: 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 《一件小事》)

译文: It was a grey - haired woman in ragged clothes.

( 6) 原文: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 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狂人日记》)

译文: I have not seen it for thirty years,so today

when I saw it I felt in high spirits.

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在句子结构上常常使用并列的短句,句子的主次、逻辑关系在形式上并无体现,需读者从内容中理清和读懂。而英语句子结构十分严谨,大量使用连词、从句、分词等等,逻辑清晰,主次分明。译例( 5) 中,译者根据英语句法规则,将“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破烂”这些松散的信息进行整合,合成了一句话,不仅表达地道,而且言简意赅,对于原文信息的传达也是丝毫未损。译例( 6) 中,译者加上so 和when 这两个连词,将原文并列的汉语短句转化成英语中逻辑清晰结构紧凑的句子。以上两个例子体现出译者根据译入语句式特点而在翻译过程中作出了理性的适应性选择。

( 三) 修辞风格

( 7) 原文: “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 多乎哉? 不多也。”( 《孔乙己》)

译文: “There aren’t many left,not many at all. ”Straightening up to look at the peas again,he would shake his head and reiterate,“Not many,I do assure you. Not many,nay,not many at all. ”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个迂腐却善良的读书人。

他深受科举制度毒害,尤其是在他屡次考试都没有考上秀才后,他那些引以为傲的知识和本领就变得毫无用处。他的衣衫褴褛,生活无着,使得这种境况下他的那些“之乎者也”就显得十分滑稽,成为所有人的笑料。译例( 7) 中孔乙己之乎者也的自言自语憨态可掬而又令人忍俊不禁。译者在译为英文时,为了尽量再现原文的修辞风格,为了体现那些之乎者也的学究气和迂腐意味,用了古英语nay 一词,令译文读者也能从中更好地感知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可谓尽力保留了原文的修辞风格。

三、结语

杨宪益夫妇的翻译体现了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做出了有效的适应性选择。他们始终意识到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并根据这些异质成分对译文做出合理的调整适应,从而产生适应性强的译品,实现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目的。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零售企业营销策略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零售企业营销策略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译文: 零售企业的营销策略 Philip Kotlor 今天的零售商为了招徕和挽留顾客,急欲寻找新的营销策略。过去,他们挽留顾客的方法是销售特别的或独特的花色品种,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多更好的服务提供商店信用卡是顾客能赊购商品。可是,现在这一切都已变得面目全非了。现在,诸如卡尔文·克连,依佐和李维等全国性品牌,不仅在大多数百货公司及其专营店可以看到,并且也可以在大型综合商场和折扣商店可以买到。全国性品牌的生产商为全力扩大销售量,它们将贴有品牌的商品到处销售。结果是零售商店的面貌越来越相似。 在服务项目上的分工差异在逐渐缩小。许多百货公司削减了服务项目,而许多折扣商店却增加了服务项目。顾客变成了精明的采购员,对价格更加敏感。他们看不出有什么道理要为相同的品牌付出更多的钱,特别是当服务的差别不大或微不足道时。由于银行信用卡越来越被所有的商家接受,他们觉得不必从每个商店赊购商品。 百货商店面对着日益增加的价格的折扣店和专业商店的竞争,准备东山再起。历史上居于市中心的许多商店在郊区购物中心开设分店,那里有宽敞的停车场,购买者来自人口增长较快并且有较高收入的地区。其他一些则对其商店形式进行改变,有些则试用邮购盒电话订货的方法。超级市场面对的是超级商店的竞争,它们开始扩大店面,经营大量的品种繁多的商品和提高设备等级,超级市场还增加了它们的促销预算,大量转向私人品牌,从而增加盈利。 现在,我们讨论零售商在目标市场、产品品种和采办、服务以及商店气氛、定价、促销和销售地点等方面的营销策略。 一、目标市场 零售商最重要的决策时确定目标市场。当确定目标市场并且勾勒出轮廓时,零售商才能对产品分配、商店装饰、广告词和广告媒体、价格水平等作出一致的决定。如沃尔玛的目标市场相当明确:

勒菲弗尔操控论视野下的十七年文学翻译_刘彬

收稿日期: 2009-12-16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9Y B A 005) 作者简介:刘 彬(1974-),男,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清华大学外语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勒菲弗尔操控论视野下的十七年文学翻译 刘 彬 (清华大学外语系,北京100084) 摘 要:建国初17年间(1949)1966),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文学翻译高潮。这一时期经历了从主要译介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到广泛引入以反帝反封建为主题的古典和经典英美文学作品及亚非拉反殖民主义作品的过程。从勒菲弗尔操控理论所强调的意识形态、诗学形态和赞助人等因素来看,在当时翻译政策和文艺思想指导下引入的外国文学作品对于巩固新生共和国政权、传播马列主义思想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勒菲弗尔;操控理论;意识形态;诗学形态;赞助人中图分类号: 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2X (2010)04-0093-05 0.引言 对于建国17年(1949)1966)的文学成就,许多当代文学评论家都认为没有太多评论的价值。德国汉学家顾彬(W 1Kubin)曾说道:/但以貌似客观、积极的方式来谈论1949年以后几十年的中国文学却是无益的。0(2008 :12)在国内,丁帆、王世沉认为,建国后27年文学(包括文革10年)缺乏现代性元素。(1999:58)笔者认为,翻译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途径,译介则是促进本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手段。1949至1966年这17年间文学译介的发 展过程长期以来未被论及,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许多人误以为17年没有什么文学译介或译介成就不大;二是以为17年文学译介完全意识形态化了,没有什么研究价值。(方长安,2002:79)本文运用勒菲弗尔翻译即操控的宏观理论,研究建国后17年的文学翻译状况,用实证的观点来探讨该时期的基本倾向,客观地描述其中的特色和取得的成就,认为全球本土化是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必然趋势。 1.翻译即操控论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由来已久,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讨论却还是近年来的事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勒菲弗尔(A 1Lefevere)、赫曼斯(T 1H er m ans)和国内蒋骁华、王东风等学者针对意识形态对翻译,尤其是对文学翻译的操控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以翻译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 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更加系统,更加完备。勒菲弗尔明确提出,翻译当然是改写;一切改写,无论意图如何,都反映一定时间阶段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形 态;改写是在权力操控下进行的,有助于一种文学和一个社会的进化。他进而提出:重写可以引进新观念、新流派、新词语;因此翻译史也是文学的革新史,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影响史。(L e fevere , 2004b : v ii) 勒菲弗尔操控论的详细描述体现在其 5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6一书中。勒菲弗尔指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改写主要受3 个方面的限制:意识形态、诗学形态和赞助人。在这里,对意识形态的理解不能局限于政治领域,而应理解为由用于规范我们行为的模式、惯例、信仰所形成的框架体系,它对于文学作品的形式以及主题的选择和展开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L e fevere , 2004b : 16) 意识形态可能是译者所信奉的,也可能 是某个赞助人以某种限制形式强加给译者的。(L efe -vere ,2004b :41) 诗学形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指文学技巧、文类、主题、人物原型、情境和象征;另一方面是指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在社会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一旦诗学形态形成,就会在文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约束其必须取得社会认同。 (Le fev ere , 2004b : 26) 赞助人是指那些可以促进或阻 碍文学的阅读、书写或重写的力量,可以是一些个人、宗教团体、政党、社会阶层、权力机构、出版 第33卷 第4期2010年7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 f PLA U n i versity o f Fo re i gn L anguages #93#

回译的翻译策略

回译的翻译策略 【摘要】:本翻译项目翻译文本为FlowersintheMirror,MoonlightontheWater:ImagesofaDeludedMind。这是丹麦奥胡斯大学汉学家林恩·贝克(LeneBech)发表于2002年的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评论,收录在JSTOR中。文章旨在探究《红楼梦》中出现的年轻貌美的女子对贾宝玉心路历程的变化所起的作用,通过将这些女子和“花”与“月”的意象联系起来,来展现她们在贾宝玉心路历程各个时期中所起的象征作用。因为论文用英文撰写,无论作者阅读的《红楼梦》是汉语原文还是英译本,论文在呈现作品时,如专有名词、特殊概念以及对于作品的引用和转述,都只能以英文形式出现。因此,笔者在将论文译为中文的过程中,需要将用英文呈现出原本为汉语或中国文化的内容,再回译成汉语。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任务描述中包括文本背景、任务要求;第二章任务过程中包括译前准备、过程控制、译后总结;第三章案例分析中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回译的概念与定义,第二部分结合原文与翻译过程,具体分析了文中出现的三种情况的回译,专有名词的回译、概念术语的回译、直接引语和间接描述的回译;第四章为实践总结,通过第三章中的分析,针对不同情况的回译总结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在对专有名词的回译中,主要遵循约定俗成和统一的翻译方法,在对概念术语的回译中,主要遵循追根溯源的翻译原则,原文中直接引语的翻译遵照作者原文中引用的《红楼梦》原著中的语句,而对于间接描述的翻译,则遵循

归化翻译的原则。通过对此翻译过程的研究,以期来指导笔者以后的翻译实践。【关键词】:回译翻译策略约定俗成归化翻译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 【目录】:中文摘要6-7ABSTRACT7-9第一章任务描述9-111.1文本背景91.2任务要求9-11第二章任务过程11-142.1译前准备112.2过程控制11-122.3译后总结12-14第三章案例分析14-223.1回译的概念与定义143.2回译的三种情况14-223.2.1专有名词的回译15-183.2.2概念术语的回译18-203.2.3直接引语和间接描述的回译20-22第四章实践总结22-24附录24-81参考文献81-82致谢82-83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83-85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市场营销策略论文中英文资料对照外文翻译

市场营销策略 1 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策略 具有需求,具有购买能力并愿意花销的个体或组织构成了市场。然而,在大多数市场中,购买者的需求不一致。因此,对整个市场采用单一的营销计划可能不会成功。一个合理的营销计划应以区分市场中存在的差异为起点,这一过程被称为市场细分,它还包括将何种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市场细分使公司能更加有效地利用其营销资源。而且,也使得小公司可以通过集中在一两个细分上场上有效地参与竞争。市场细分的明显缺点是,其导致了比单一产品、单一大市场策略更高的生产和营销成本。但是,如果市场细分得当的话,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际上将生产更高的效率。 确定目标市场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策略,它们是统一市场、单一细分市场和多重细分市场。统一市场策略即采取一种营销组合用到一个整体的、无差异的市场中去。采取单一细分市场策略,公司仍然仅有一种营销组合,但它只用在整个市场的一个细分市场中。多重细分市场策略需要选择两个或更多的细分市场,并且每个细分市场分别采用一种单独的营销组合。 2 产品定位 管理者将注意力集中于一种品牌,并以恰当的方式将其与类似的品牌相区分,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品牌就一定能够最后赢利。因此,管理者需要进行定位,即塑造与竞争品牌和竞争对手的其他品牌相关的自我品牌形象。 市场营销人员可以从各种定位策略中加以选择。有时,他们决定对某一特定产品采用一种以上的策略。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定位策略: 2.1与竞争者相关的定位 对一些产品来说,最佳的定位是直接针对竞争对手。该策略特别适用于已经具有固定的差别优势或试图强化这种优势的厂商。为排挤微处理器的竞争对手,Intel公司开展了一项活动使用户确信它的产品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公司甚至为电脑制造商出钱,让它们在自己的广告中带上“Intel Inside”标志。作为市场领导者,可口可乐公司推出新产品并实施其市场营销策略。同时,它密切注视百事可乐公司,以确保对主要竞争对手的任何一次巧妙、有效的营销举措采取相应的对策。 2.2 与产品类别和属性相关的定位 有时候,公司的定位策略有必要将自己的产品与其类别和属性相联系(或相区别)。一些公司尽力将其产品定位在期望的类别中,如“美国制造”。用一句某顾问的话来说,“当你说‘美国制造’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感情因素在吸引着你”。因此,一家名为Boston Preparatory的规模不大的运动服制造商正在运用这种定位策略,以期胜过那些并非所有产品都在美国制造的势力强大的竞争对手如Calvin Kiein和Tommy Hilfiger。 2.3 通过价格和质量定位 某些生产者和零售商因其高质量和高价格而闻名。在零售行业,Saks Fifth Avenue和Neiman Marcus公司正是定位于该价格—质量策略的。折扣店Target Kmart则是定位于该策略的反面。我们不是说折扣商店忽视质量,而是说它们更加强调低廉的价格。Penny's公司努力—并且大多获得了成功—通过升级高级服装线和强调设计者的名字将其商店定位于价格—质量策略上。 “品牌”一词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含其他更狭义的理解。品牌即一个名称和(或)标志,用以识别一个销售者或销售集团的产品,并将之与竞争产品相区别。 品牌名称由能够发音的单词、字母和(或)数字组成。品牌标志是品牌的一部分,它以符号、图案或醒目的颜色、字体的形式出现。品牌标志通过视觉识别,但当人们仅仅读出品牌名称的时候,品牌标志并不能够被表达出来。Crest、Coors、Gillette都是品牌名称。AT&T由醒目的线条构成的地球以及Ralph Lauren's Polo的马和骑手是品牌标志,而Green Giant(罐装冷冻菜蔬产品)和Arm&Hammer(面包苏打)既是品牌名称又是品牌标志。 商标是销售者已经采用并且受到法律保护的品牌。商标不仅包括品牌标志,如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也包括品牌名称。1946年的The Lanham Art法案允许厂商向联邦政府注册商标,以保护它们免受其他厂商的使用或误

思辩的译论_介绍法国翻译理论家J_R_拉德米拉尔_俞佳乐

思 辩 的 译 论———介绍法国翻译理论家J .R .拉德米拉尔 俞佳乐 R ésum é:Il s ′agit l d ′une pr ésentation de J .R Ladmiral ,th éoricien fran ais de la traductologie .Y sont abord és les diff érents aspects et les approches de la th éorie de Ladmiral . Mots cl és :Ladmiral ,traductologie . J .R .拉德米拉尔这个名字对于中国译界来说,应该已不陌生。早在1998年,由许钧、袁筱一编著的《当代法国翻译理论》一书就曾辟专章评介其代表坐作《翻译的理论要素》①。该书于1979年首次出版,1994年被收入著名的伽利玛出版社的TEL 丛书集,被认为是继乔治·穆南《翻译的理论问题》②之后法国翻译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可喜的是,在承袭了穆南的语言学立场之后,拉德米拉尔又从数十年法德哲学翻译体验出发,结合翻译实践教学经验,发展出了一套以思辩为特色的译论。在巴黎十大进修期间,笔① ②M ounin ,Georges ,Les Probl èmes th éoriques de la traduction ,G alli -mard ,Paris ,1963. Ladmiral ,Jean -Ren é,Traduire :th éor èmes pour la traduction ,Pay ot ,Paris ,1979;《当代法国翻译理论》(许钧、袁筱一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60—86页。

【CN110069790A】一种通过译文回译对照原文的机器翻译系统及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87882.4 (22)申请日 2019.05.10 (71)申请人 东北大学 地址 110819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 号巷11号 (72)发明人 杨晓春 王斌 刘石玉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21109 代理人 李运萍 (51)Int.Cl. G06F 17/28(2006.01) G06F 17/2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通过译文回译对照原文的机器翻译系 统及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译文回译对照原文的 机器翻译系统及方法,涉及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 翻译技术领域。本发明步骤如下:步骤1:获取需 要翻译的源语言句子数据集,所述训练集中的数 据为经过人为添加标签序列的源语言句子;步骤 2:建立译文回译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最小化损失 函数的值来调节译文回译神经网络模型参数;步 骤3:将验证集中的源语言句子E作为译文回译神 经网络模型的输入,输出句子D。该方法可以降低 损失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机器翻译的准确度,进 一步降低语言在翻译过程中信息的扭曲或丢失。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CN 110069790 A 2019.07.30 C N 110069790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10069790 A 1.一种通过译文回译对照原文的机器翻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模块、直译模块、回译模块、输出模块: 所述输入模块用于让用户输入要翻译的源语言句子,并将该句子输出至直译模块; 所述直译模块包括编码器Encoder_1和解码器Decoder_1,所述编码器Encoder_1用于将用户在输入模块中输入的源语言句子用隐式向量表示,并将该隐式向量输出至解码器Decoder_1;所述解码器Decoder_1包括调节过程与翻译过程,在调节过程时用于将接收到的隐式向量生成目标语言预测句子,并计算其损失函数,将目标语言句子输出至回译模块;在翻译过程时用于将接收到的隐式向量生成翻译句子,并将翻译句子输出至输出模块; 所述回译模块包括编码器Encoder_2和解码器Decoder_2,所述编码器Encoder_2用于接收目标语言句子,将该句子用隐式向量表示,并将该隐式向量输出至解码器Decoder_2;所述解码器Decoder_2用于将隐式向量解码分析生成目标源语言句子,并计算其损失函数; 所述输出模块用于输出翻译句子。 2.一种通过译文回译对照原文的机器翻译方法,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译文回译对照原文的机器翻译系统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取需要翻译的源语言句子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训练集和测试集;所述训练集中的数据为包括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平行语料库; 步骤2:建立译文回译神经网络模型;将训练集中的源语言句子A source进行直译生成目标语言预测句子B target,计算预测句子B target与真实标签句子B label之间的损失函数Loss (B target,B label);将B target作为回译模块的输入进行回译,得到目标源语言句子C source,计算A source与C source的损失函数Loss(A source,C source),通过最小化损失函数Loss(B target,B label)和Loss(A source,C source)的值来调节译文回译神经网络模型参数; 步骤3:将测试集中的源语言句子E作为译文回译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此时为翻译过程,输出翻译句子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过译文回译对照原文的机器翻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将源语言句子A source输入到编码器Encoder_1中,通过编码器Encoder_1将A source用隐式向量表示,并将隐式向量传递给解码器Decoder_1,通过解码分析隐式向量,生成目标语言句子B target,对比B target和标签序列B label,计算目标语言句子的损失函数Loss (B target,B label)=crossentropy(B target,B label),其中crossentropy(B target,B label)表示B target 和B label之间的交叉熵; 步骤2.2:将B target作为输入,传给编码器Encoder_2,将目标语言句子B target编码为隐式向量,然后将该向量传给解码器Decoder_2,将隐式向量解码分析生成目标源语言句子C source; 步骤2.3:计算出源语言句子A source与回译后的目标源语言句子C source之间的目标源语言句子损失函数,表示为: Loss(A source,C source)=crossentropy(A source,C source) 综合Loss(B target,B label)与Loss(A source,C source)得到神经网络的总损失函数Loss: Loss=Loss(B target,B label)+γLoss(A source,C source) 其中,γ代表权值系数,为人工设定的超参数,其取值范围为[0,1.0); 2

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

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逝世 时间:2009年11月24日作者:看世界分类: [ 墙旮旮 - 零碎的其他 ] 永久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2d705173.html,/user/kanshijie/200911248099 11月23日电中国著名翻译家、《红楼梦》英译本作者、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杨宪益23日在北京煤炭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 杨宪益先生 杨宪益1915年生于天津。1934年天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毕业后到牛津大学莫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1940年回国任重庆大学副教授。1941至1942年任贵州贵阳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1942年至1943年任成都光华大学教授,1943年后在重庆北碚及南京任编译馆编纂。 自1953年起,杨宪益任外文出版社翻译专家,与夫人戴乃迭翻译了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及《离骚》《资治通鉴》《长生殿》《牡丹亭》《唐宋诗歌文选》等经典作品。

上世纪60年代初,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开始翻译《红楼梦》,最终于1974年完成并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该三卷本《红楼梦》在国外皆获好评,有着广泛影响,与英国两位汉学家合译的五卷本(译名《石头记》),被誉为西方世界最认可的《红楼梦》英译本。1993年,杨宪益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82年,杨宪益发起并主持了旨在弥补西方对中国文学了解的空白“熊猫丛书”系列,重新打开了中国文学对外沟通窗口。这套丛书里,既有《诗经》《聊斋志异》《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等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也收录了《芙蓉镇》《沉重的翅膀》以及巴金、沈从文、孙犁、新凤霞、王蒙等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 24岁译《离骚》惊动周恩来

从_琵琶行_英译试论许渊冲与杨宪益翻译思想的差异

摘要:杨宪益与许渊冲在中国古典诗词译论上的差异主要是译文忠实观的差异。这一差异的产生在于两人文学翻译标准的不同。许渊冲主张为了读者的审美感受可以破除一切限制,而杨宪益的翻译标准建立在“信”的基础上,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原文的文化特质。 关键词:《琵琶行》许渊冲杨宪益翻译思想差异 许渊冲与杨宪益并为我国翻译界德高望重的翻译大家。特别是两位前辈都致力于把中国优美的古典诗词译成英文,且成绩斐然。然而在翻译理念上两位大师又大相径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译风。现结合对二人都曾翻译过的七言古诗《琵琶行》的文本,对他们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思想的差异作一述评。 首先,两位译者对于译文的形式美有各自不同的追求。许渊冲曾这样评价自己:“世界上唯一把中文诗翻译成英法韵文的。”中文古诗词平仄、韵律及句数的要求非常严格,就像“戴着手铐脚镣跳舞一样”。许渊冲在翻译中也自觉地戴上了这副“手铐脚镣”,他主张译诗除了要传达原诗内容外,还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形式和音韵,使译文拥有和谐统一与美感。在论及译诗“意美”、“音美”与“形美”这三者的关系时,许渊冲认为:“三美的重要性不是鼎足三分的。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次是‘形美’。押韵的‘音美’和整齐的‘形美’是必要条件,而‘意美’既是必需条件,又是充分条件。”[1](P131)这首《琵琶行》的英译也正体现了他的上述艺术追求。许译是以古法文诗的“亚历山大体”,即每行含十二个音节的抑扬格来译七言诗的。通篇成对押韵,而且对一些汉语特有的语言手法也应尽量照顾到。如把“弦弦掩抑声声思”译为“the note on note she struck with pathos deep and strong.”,连续两个“note”的叠用不仅保持了原文的形式美,而且很好地向读者传达了琵琶女在音乐中感情的起伏。再如“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许译作“but the stream seemed so cold as to congeal the string,and from congealed strings no more sound was heard to ring.”把原作的顶真格很自然地表现了出来。 杨宪益认为译诗并不必须要与原作诗词的形式美相契合,以诗译诗固然是可供选择的翻译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以诗译诗是以决不损害原意为前提的。在这首《琵琶行》的翻译上,杨宪益通篇用散体翻译。不过,在有些诗句的翻译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对形式美的考虑。如“添酒回灯重开宴”一句,杨宪益译作:“Call for more wine,trim the lamp and re-sume our feast.”与原作句子结构一致,同时也对应了原作中欢快的情绪。可以明确的是,两人翻译理念在译诗形式美的问题上并无冲突。只是许强调形美音兼备(在三者不可得兼得的情况下,那么,可以先不要求音似,也可以不要求形似),而杨更强调意在形先而已。 其次,在翻译的忠实观方面,许渊冲认为翻译的忠实包括内容﹑形式﹑风格三个方面。既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又忠实于原文的形式是直译,但是在有些情况下直译只能做到明确(意似)和准确(形似),而无法做到精确(神似)。这个缺憾要靠只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不忠实于原文形式的意译来弥补,所以他提出直译、意译并用以求通顺。“如果符合对等原则的译文,不如再创论和神似论的译文更能使人知之、好之、乐之,那么,应该修改或放弃的是对等原则的译文,而不应该是再创论和神似论的译文”。[2](P55)而杨宪益的翻译观大体上可归入直译一类。他强调“译者应尽量忠实于原文的形象,既不要夸张,也不要夹带任何别的东西”。[3](P287-288)必须非常忠实于原文是他翻译实践中一贯的原则,从他的翻译实践来看,他对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与形式考虑较多,而对忠实于原文的风格考虑较少或作次要处理了。两人的这种翻译观同样在这首英译的《琵琶行》中得到了体现。如“主人忘归客不发”一句。杨译完全按原文直观的意思译出:“the host forget to turn back,the guest de-lays going.”而许渊冲译作:“I forgot go home and the guest stood spell-bound.”为什么主人忘了回家客人也不走了呢?是被琵琶曲的魅力吸引住了,所以许译就补出了原文内容所有而原文内容所无的东西,这按许氏译论说来就叫传神。应该明确一点,杨译是直译,而非硬译(宁信勿顺),他对原作形式的忠实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比如起首两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句诗的诗眼也是翻译的难点都在最后的三个字上。“瑟瑟”,乃指风吹枫荻的声音。这句诗纯由名词短语相缀。杨宪益变通地把“瑟瑟”转成了形容词形式:“chill the autumn,red the maple leaves and in flower the reeds.”许渊冲则把“瑟瑟”转成了动词“叹息”把这句译为:“One night by riverside I bade a friend goodbye/In maple leaves and rushes au-tumn seemed to sigh.”当然,把秋天拟人化的表达更能表现秋意萧索、醉不成欢的气氛,尽管这种表达是原作所无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许渊冲翻译观中对语言美的不遗余力的追求。他认为翻译是艺术而非科学,既然是艺术,就要勇于为了语言美而突破各种清规戒律。优化的译文不仅要达意,更要传情。杨宪益主张为了达意而有限的变通,而许渊冲主张为了传情可以破除一切限制(达意在他看来只是一个低标准)。再举两个例子。“未成曲调先有情”杨译作:“Touching our hearts before even the tune is played.”许译作:“Before a tune was played we heard her feelings sing.”“先有情”是说在琵琶声中听众被演奏者流露出的情感所打动。两人的译文都做到了达意。但“we heard her feelings sing”显得更轻灵隽永,在传情上更胜一筹。“说尽心中无限事”杨宪益是这样译的:“as if voicing the disillusion of a lifetime.”原诗中的“无限事”在意义上涵盖了女主人公值得同情的个人遭遇,但只是含蓄地说“无限事”,就收到了不言辛酸而辛酸自见的艺术效果。而原文的这种微妙的表达形式是不可能对等译出的。杨宪益以达意为最高要求,于是就在译文中直接明确地用“生活的幻灭”替换了原作的语言形式。而许渊冲显然不愿接受以艺术感染力的丧失为代价换取的达意:“on and on to pour out her over-flowing heart.”“overflowing heart”一词既含蓄,又赋予无形的愁绪以形象感,可谓深得原诗情韵。 最后,文化信息理解的重构问题。许渊冲赞同袁霈的观点,认为中国诗词富有情韵美,而西方对等的词语只能译出这些词语本身原来的含义,无法译出诗化的各种感情和韵味,所以只能用再创作的方法才能解决真与美的矛盾。中文的优势是含意丰富,英文的优势是精确,在翻译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发挥译语的优势,把模糊的原文译为明确的英文。而杨宪益认为:“在文学中有许多其它的因素构成原文的某些含义,要在翻译中把这些涵义传达给文化不同的人则是根本不可能的。例如:对中国读者来说,中国诗词中的一棵垂柳就有某种油然而生的联想,已成另一种语言,则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引起这种联想。”[3](P287-288)既然在翻译中传达一种文化意义是不可能的,所以杨宪益反对过分强调创造性。“因为这样一来,就不是翻 从《琵琶行》英译试论许渊冲与杨宪益翻译思想的差异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流通管理系,重庆401120) 陈丽丽 40

从_译中求异_到_异中求译_安托_省略_国浪漫主义时代的文化与翻译_解析_李露露

96 F L C M a r . 2015 V o l.12 N o .2 (G e n e r a l S e r i a l N o .64) 安托万?贝尔曼(Antoine Berman)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由于英年早逝,他的大多数关于翻译的思考都成文于20世纪的80年代,主要代表著作有:《异的考验: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化与翻译》(以下简称《异的考验》)(1984)、《翻译与文字》(1985)、《翻译批评论:约翰?唐》(1995)、《翻译和文字或远方的客栈》(1999)以及《翻译的时代》(2008) 等。1984年,在巴黎国际哲学院的一次研讨会上,贝尔曼对西方翻译史上占据统治地位的以“意义传达”为中心的翻译思想进行了批判,主张将翻译伦理研究作为今后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王大智,2012:45)。可以说,贝尔曼的《异的考验》一书在翻译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翻译伦理”的概念,最早便是在这部作品中提出的。该书出版伊始便在法国译坛引起轰动,并被书评界公推为当代翻译理 论研究的经典之作。后来有学者甚至认为,正是这部作品直接引发了继“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的“伦理转向”(刘云虹,2013)。在《异的考验》一书中,贝尔曼将研究视野聚焦于19世纪前后的德意志民族文化进程,对从路德以来各个阶段德国译事、译论的滥觞发展、主要流派和变迁趋向进行了一番史学维度的“考古”,并通过对翻译的若干基本问题的阐释和判断,最终将翻译定格为“异的考验”。 摘 要: 安托万?贝尔曼在《异的考验:德国浪漫主义时代的文化与翻译》一书中,将研究视野聚焦于19世纪前后的德意志民族文化进程,对从路德以来各个阶段 德国译事、译论的滥觞发展、主要流派和变迁趋向进行了一番史学维度的“考 古”,并通过对翻译的若干基本问题的阐释和判断,最终将翻译定格为“异的考验”。本文围绕文本展开归纳梳理和翻译性解读,试图从贝尔曼翻译思想的内隐逻辑出发,指出在当前译学界对贝尔曼的阅读与理解中可能存在的若干问题。主题词: 异;合;翻译;文化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382(2015)02-0096-07 从“译中求异”到“异中求译” —— 安托万?贝尔曼《异的考验:德国浪漫主义时代的文 化与翻译》解析 李露露 许 钧 南京大学 1 合而非同的“译中求异” 贝尔曼首先从翻译史的角度强调,正是“德国在其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所发展起来的所有翻译理论构建了现代西方翻译主要流派的基石”(Berman,1984: 279)。从A.W.施莱格尔译笔下的莎士比亚到蒂克翻译的《堂吉诃德》,从施莱尔马赫之柏拉图到福斯之荷马,再到荷尔德林之品达、索福克勒斯,“浪漫派及其他学者大量的翻译作品被视作德意志民族永久的文化遗产”(ibid:25),这是德国文化在其构成的关键时期向翻译发出的特殊召唤。德意志民族在此所形成的地位特殊、影响深远的翻译传统,使历史上翻译所形成的片片盲区逐步显形,更使得翻译这一原本被视为单纯语言转换的活动逐渐走向学术界讨论的中心。 《异的考验》从对西方文化具有奠基性质的,对希腊诗学、哲学,拉丁诗学及其他伟大作品的复译问题说起,将16世纪马丁?路德的《圣经》德译本——西方宗教史上的首部“民众的圣经”作为德意志文化史这一良好传统的开端。路德在翻译的语言上进行了双重的尝试:以“土生土长”的地方性语言为出发点,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提炼,使其成为规范语言(许钧,2004:186-187)。路德用他的实践经验向我们表明,德译《圣经》就是言说圣经的方式的本土化,而翻译的过程也就成了语言 作者简介:李露露,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陆军指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学与法国文学。E-mail:p o t r i a 2005@https://www.360docs.net/doc/2d705173.html,。许钧,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翻译学与法国文学。E-mail:xujun@https://www.360docs.net/doc/2d705173.html,。 DOI:10.13564/https://www.360docs.net/doc/2d705173.html,ki.issn.1672-9382.2015.02.015

外文文献(市场营销策略)

Marketing Strategy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Target Strategy A market consists of people or organizations with wants,money to spend,and the willingness to spend it.However,within most markets the buyer' needs are not identical.Therefore,a single marketing program starts with identifying the differences that exist within a market,a process called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deciding which segments will be pursued ads target markets. Marketing segmentation enables a company to make more efficient use of its marketing resources.Also,it allows a small company to compete effectively by concentrating on one or two segments.The apparent drawback of market segmentation is that it will result in higher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costs than a one-product,mass-market strategy.However, if the market is correctly segmented,the better fit with customers' needs will actually result in greater efficiency. The three alternative strategies for selecting a target market are market aggregation,single segment,and multiple segment.Market-aggregation strategy involves using one marketing mix to reach a mass,undifferentiated market.With a single-segment strategy, a company still uses only one marketing mix,but it is directed at only one segment of the total market.A multiple-segment strategy entails selecting two or more segments and developing a separate marketing mix to reach segment. Positioning the Product Management's ability to bring attention to a product and to differentiate it in a favorable way from similar products goes a long way toward determining that product's revenues.Thus management needs to engage in positioning,which means developing the image that a product projects in relation to competitive products and to the firm's other products. Marketing executives can choose from a variety of positioning strategies.Sometimes they decide to use more than one for a particular product.Here are several major positioning strategies:

《边城》英译本中杨宪益的翻译策略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析《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思想 2 美国黑人社会地位的历史演变 3 4 海明威《雨中猫》的文体分析 5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 6 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动物庄园》的主题浅析 7 《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 8 An Analysis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 9 基于精细加工理论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 10 生态翻译学视野下《背影》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11 The Horror Elements in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12 “龙”和“Dragon”的语义与文化内涵比较 13 14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15 Multiple Interpretations of Love in Charles Dickens’s A Tale of Two Cities 16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 17 福克纳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士兵的报酬》为例 18 简析译者文化背景对其处理习语翻译的影响--《水浒传》赛珍珠译本中的习语翻译 19 The Comparison of Diet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20 从《劝导》看简?奥斯汀创作思想的发展 21 透析《劝导》中的新女性形象 22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rketing 23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 24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5 化妆品商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26 Pragmatic Consciousnes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27 28 汉语公示语英译之跨文化交际研究 29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 30 广告语篇中的预设分析 31 从接受美学看广告翻译 32 从《唐老鸭》看赵健秀的男性主义 33 中美隐私观的跨文化视角分析 34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应用的调查 35 艾米丽?狄金斯诗歌死亡主题分析 36 李清照“声声慢”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3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8 任务型教学理念下的教材分析--以《牛津高中英语》为例 39 EFL Learning Strategies on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 40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 41 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路》中的象征艺术手法 42 从翻译角度浅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

梅肖尼克翻译思想探究

梅肖尼克翻译思想探究 ——《翻译的伦理与政治》评介 傅晓玲程晓昆中山大学 摘要:《翻译的伦理与政治》总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亨利?梅肖尼克作为诗人、翻译家、批评思想家对于翻译的独特思考。本文旨在简约介绍梅肖尼克翻译的伦理与政治、翻译的节奏、翻译的历史性核心思想,分析其独具特色的历史发展渊源与特征。 关键词:梅肖尼克;伦理;节奏;历史性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13)01-0060-04 一、引言 《翻译的伦理与政治》是法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文论家亨利?梅肖尼克(Henri Meschonnic)2007年的一部重要著作。两年后,即2009年,这位法国杰出的翻译家、翻译思想家、诗人、语言学家、文论家溘然长逝。又两年后,2011年,该书英文版(Ethics and Politics of Translating)由John Benjamins出版公司正式出版。加拿大肯髙迪亚大学布朗热(Pier-Pascale Boulanger)教授承担了该书的翻译和编辑工作。中国翻译学界最早是从袁筱一和许钧的《”翻译诗学”辨》(袁筱一、许钧,1995)—文中看到梅肖尼克的大名和他精辟的翻译见解的,但那时他的作品还没有译成英文,英语翻译界的学者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来了解这位学者的翻译思想。承蒙John Benjamins出版公司的高效运作,这部2007年的新作,这么快就翻译成英文并得以出版,从而使以英语为阅读语言的翻译学研究的读者可以在差不多第一时间里了解这位著名翻译思想家的最新的、也是最后的思想。按照为该书作序的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现代文化研究会主席瑙斯(Alexis Nuselovici, Nouss为其笔名)的说法,”我们是该思考一下梅肖尼克了”。(Meschonnic,2011:1) 作为法语翻译界精通希伯来、希腊和拉丁文久负盛名的学者,梅肖尼克的理论著述一直颇丰。初以翻译旧约圣经的《五卷》出名,后以《诗学——创作认识与翻译诗学》、《翻译诗学》和《节奏批评》等奠定了他在法国作为文论家、翻译理论家独树一帜的显赫地位。 《翻译的伦理与政治》可以视为《翻译诗学》的续篇。该作总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梅肖尼克作为诗人、翻译家、批评思想家的主要核心思想。继《翻译诗学》之后,他将研究重心转向翻译的节奏和翻译的伦理问题,认为符合伦理的翻译要求译者能够倾听到各种节奏。他关注文化问题对翻译研究的冲击与影响,认为无法倾听到语言节奏的译者一定是因为文化传播的原因而引起的失聪。他极力反对用诠释学的方法来解释语言符号的二元观,反对将能指与所指用有意义和无意义的标签截然隔离开来,主张诗学翻译,阐释了什么是语言意义的翻译并如何做到语言意义的翻译。最后,他肯定了翻译在建立欧洲多元文化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历史性作用。 二、内容简介 全书十六章,就内容而言,可粗略划分为四大板块,第一,翻译伦理(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翻译评论(第四章至第八章)、第三,宗教文本翻译(第九章至第十三章)、第四,翻译节奏(第十四章至第十六章)。在这四个板块中,诗学、伦理、节奏等翻译理念常常纠结融合、扑朔迷离,交织于一起,从中可以看出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和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等人的哲学和语言学思想对作者的影响。各章篇幅长短不一,语言表达哲理思辨,忽而言简意赅忽而晦湿难懂,从而形成作者奇特独立、特色斐然的著述风格。本文拟从翻译的伦理与政治,翻译的节奏性、翻译的历史性这三个最能代表作者思想也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入口,走进梅肖尼克的译学世界。 三、翻译的伦理与政治 20世纪后半叶,西方各国涌现出一批新的翻译学观点和翻译学流派,如翻译等值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20世纪70至80年代间,一批著名的法国哲学家、语言学家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