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控制理论基础(实验)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MATLAB 建立控制系统模型的方法。

2.掌握系统的各种模型表述及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3. 学习和掌握系统模型连接的等效变换。

二、实验原理

1、系统模型的 MATLAB描述

系统的模型描述了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表征一个系统的模型有很多种,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等。这里主要介绍系统传递函数(TF)模型、零极点增益(ZPK)模型和状态空间(SS)模型的MATLAB 描述方法。

1)传递函数(TF)模型

传递函数是描述线性定常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数学模型,其表达式一般为

在MATLAB 中,直接使用分子分母多项式的行向量表示系统,即

num = [bm, bm-1, … b1, b0]

den = [an, an-1, … a1, a0]

调用tf 函数可以建立传递函数TF对象模型,调用格式如下:

Gtf = tf(num,den)

Tfdata 函数可以从TF对象模型中提取分子分母多项式,调用格式如下:

[num,den] = tfdata(Gtf) 返回cell 类型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

[num,den] = tfdata(Gtf,'v') 返回向量形式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

2)零极点增益(ZPK)模型

传递函数因式分解后可以写成

式中, z1 , z2 , …,zm 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 p1,p2,…,pn称为传递函数的极点,k 为传递系数(系统增益)。

在MATLAB 中,直接用[z,p,k]矢量组表示系统,其中z,p,k 分别表示系统的零极点及其增益,即:

z=[z1,z2,…,zm];

p=[p1,p2,…,pn];

k=[k];

调用zpk 函数可以创建ZPK 对象模型,调用格式如下:

Gzpk = zpk(z,p,k)

同样,MATLAB 提供了zpkdata 命令用来提取系统的零极点及其增益,调用格式如下:

[z,p,k] = zpkdata(Gzpk) 返回cell 类型的零极点及增益

[z,p,k] = zpkdata (Gzpk,’v’) 返回向量形式的零极点及增益

函数pzmap 可用于求取系统的零极点或绘制系统得零极点图,调用格式如下:

pzmap(G) 在复平面内绘出系统模型的零极点图。

[p,z] = pzmap(G) 返回的系统零极点,不作图。

3)状态空间(SS)模型

由状态变量描述的系统模型称为状态空间模型,由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组成:

其中:x 为n 维状态向量;u 为r 维输入向量; y 为m 维输出向量; A 为n×n 方阵,称为系统矩阵; B 为n×r 矩阵,称为输入矩阵或控制矩阵;C 为m×n 矩阵,称为输出矩阵; D为m×r 矩阵,称为直接传输矩阵。

在MATLAB 中,直接用矩阵组[A,B,C,D]表示系统,调用ss 函数可以创建ZPK 对象模型,调用格式如下:

Gss = ss(A,B,C,D)

同样,MATLAB 提供了ssdata 命令用来提取系统的A、B、C、D 矩阵,调用格式如下:

[A,B,C,D] = ssdata (Gss) 返回系统模型的A、B、C、D 矩阵

4)三种模型之间的转换

上述三种模型之间可以互相转换,MATLAB 实现方法如下

TF 模型→ZPK 模型:zpk(SYS)或tf2zp(num,den)

TF 模型→SS 模型:ss(SYS)或tf2ss(num,den)

ZPK 模型→TF 模型:tf(SYS)或zp2tf(z,p,k)

ZPK 模型→SS 模型:ss(SYS)或zp2ss(z,p,k)

SS 模型→TF 模型:tf(SYS)或ss2tf(A,B,C,D)

SS 模型→ZPK 模型:zpk(SYS)或ss2zp(A,B,C,D)

2、系统模型的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整个控制系统是由多个单一的模型组合而成,基本的组合方式有串联连接、并联连接和反馈连接。下图分别为串联连接、并联连接和反馈连接的结构框图和等效总传递函数。

在MATLAB 中可以直接使用“*”运算符实现串联连接,使用“+”运算符实现并联连接。反馈系统传递函数求解可以通过命令feedback 实现,调用格式如下:

T = feedback(G,H)

T = feedback(G,H,sign)

其中,G 为前向传递函数,H 为反馈传递函数;当sign = +1 时,GH 为正反馈系统传递函数;当sign = -1 时,GH 为负反馈系统传递函数;默认值是负反馈系统。

三、实验内容

1、已知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如下

试用MATLAB 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零极点增益模型及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模型,并绘制系统零极点图。

实验代码:

num=[2 18 40];

den=[1 5 8 6]; %描述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

Gtf=tf(num,den) ;%调用tf函数建立系统模型

Gzpk=zpk(Gtf) ; %调用zpk函数,实现从函数模型到零极点增益模型的转换Gss=ss(Gtf) ; %调用ss函数建立系统模型

pzmap(Gzpk);

grid on;

实验结果:

(1)首先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描述,上述程序的运行结果为:

Gtf =

2 s^2 + 18 s + 40

---------------------

s^3 + 5 s^2 + 8 s + 6

(2)零极点增益模型为:

Gzpk =

2 (s+5) (s+4)

--------------------

(s+3) (s^2 + 2s + 2)

(3)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模型

Gss =

a =

x1 x2 x3

x1 -5 -2

x2 4 0 0

x3 0 1 0

b =

u1

x1 4

x2 0

x3 0

c =

x1 x2 x3

y1

d =

u1

y1 0

(4)系统零极点图

2、已知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如下

试用MATLAB 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零极点增益模型及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模型,并绘制系统零极点图。

实验代码:

a=[0 1 0 0;0 0 1 0;0 0 0 1;-1 -2 -3 -4];

c=[10 2 0 0];

d=[0]; %写出系统的A、B、C、D矩阵

Gss=ss(a,b,c,d); %调用ss函数建立系统模型

Gtf=tf(Gss) ; %调用tf函数建立系统模型

Gzpk=(Gss); %调用zpk函数,实现从函数模型到零极点增益模型的转换pzmap(Gzpk);

grid on;

实验结果:

(1)系统矩阵

>> a

a =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2 -3 -4

>> b

b =

>> c

c =

10 2 0 0

>> d

d =

(2)再创建ZPK对象模型:Gzpk =

a =

x1 x2 x3 x4

x1 0 1 0 0

x2 0 0 1 0

x3 0 0 0 1

x4 -1 -2 -3 -4

x1 0

x2 0

x3 0

x4 1

c =

x1 x2 x3 x4

y1 10 2 0 0

d =

u1

y1 0

(3)传递函数:

Gtf =

2 s + 10

----------------------------- s^4 + 4 s^3 + 3 s^2 + 2 s + 1(4)零极点图:

3、已知三个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试用MATLAB 求上述三个系统串联后的总传递函数。

实验代码:

num1=[2 6 5];

den1=[1 4 5 2]; %描述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

G1=tf(num1,den1) ; %调用tf函数建立系统模型

num2=[1 4 1];

den2=[1 9 8 0]; %同上

G2=tf(num2,den2) ; %同上

z=[-3 -7];

p=[-1 -4 -6];

k=[5]; %用[z,p,k]矢量组表示系统

G3=zpk(z,p,k) ; %调用zpk函数,实现从函数模型到零极点增益模型的转换G=G1*G2*G3

实验结果:

G1 =

2 s^2 + 6 s + 5

---------------------

s^3 + 4 s^2 + 5 s + 2

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

>> G2

G2 =

s^2 + 4 s + 1

-----------------

s^3 + 9 s^2 + 8 s

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

>> G3

G3 =

5 (s+3) (s+7)

-----------------

(s+1) (s+4) (s+6)

Continuous-time zero/pole/gain model.

>> G

G =

10 (s+ (s+3) (s+7) (s+ (s^2 + 3s +

---------------------------------------------------- s (s+8) (s+6) (s+4) (s+2) (s+1)^4

4、已知如下图所示的系统框图

试用MATLAB 求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实验代码:

num1=[1];

den1=[1 1]; %描述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G1=tf(num1,den1) ; %调用tf函数建立系统模型

num2=[1];

den2=[ 1]; %同上

G2=tf(num2,den2); %同上

num3=[3];

den3=[1 0];

G3=tf(num3,den3);

H=G2;

G=(G1+G2)*G3;

Gtf=feedback(G,H,-1)

实验结果

Gtf =

s^2 + s + 6

---------------------------------------

s^4 + s^3 + 2 s^2 + s + 6

5、已知如下图所示的系统框图

实验代码:

num1=[10];

den1=[1 1]; %描述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

G1=tf(num1,den1) ; %调用tf函数建立系统模型

num2=[2];

den2=[1 1 0];

G2=tf(num2,den2);

num3=[1 3];

den3=[1 2];

H2=tf(num3,den3);

num4=[5 0];

den4=[1 6 8];

H1=tf(num4,den4);

G=G1*feedback(G2,H2,+1);

Gtf=feedback(G,H1,-1)

实验结果:

Gtf =

20 s^3 + 160 s^2 + 400 s + 320

----------------------------------------------------

s^6 + 10 s^5 + 35 s^4 + 44 s^3 + 82 s^2 + 116 s - 48

四、实验体会

本次实验比较基础,学习如何用matlab创建传递函数模型,并得到对应的零极点模型和状态空间方程。在理论课上学习的内容,通过软件matlab让我更直观的感受传函的几种描述方式,还有各个模式之间的转换关系。

实验2 控制系统的暂态特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和掌握利用 MATLAB 进行系统时域响应求解和仿真的方法。

2. 考察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研究二阶系统参数对系统暂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系统的暂态性能指标

控制系统的暂态性能指标常以一组时域量值的形式给出,这些指标通常由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定义出来,这些指标分别为:

(1)延迟时间:响应曲线首次到达稳态值的 50%所需的时间。

(2)上升时间:响应曲线从稳态值的 10%上升到 90%所需要的时间长,对于欠阻尼系统,通常指响应曲线首次到达稳态值所需的时间。

(3)峰值时间:响应曲线第一次到达最大值的时间。

(4)调整时间:响应曲线开始进入并保持在允许的误差(±2%或±5%)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

(5)超调量:响应曲线的最大值和稳态值之差,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t )y()*100%()

p y y s -?=

¥ 其中y (t )为响应曲线。 在 MATLAB 中求取单位阶跃响应的函数为 step ,其使用方法如下:

step(sys) 在默认的时间范围内绘出系统响应的时域波形

step(sys,T) 绘出系统在0—T 范围内响应的时域波形

step(sys,ts:tp:te) 绘出系统在ts —te 范围内,以tp 为时间间隔取样的响应波形

[y,t] = step(…) 该调用格式不绘出响应波形,而是返回响应的数值向量及其对应的时间向量。

系统的暂态性能指标可以根据上述定义, 在响应曲线上用鼠标读取关键点或通过搜索曲线对应的数值向量中关键点来确定。

三、实验内容

1.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

280(s)2G s s

=+ 试用MATLAB 绘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代码:

num=[80];

den=[1 2 0];

G=tf(num,den)

T=feedback(G,1);

step(T)

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根据开环传递函数(前向通路)及反馈类型找到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绘制阶跃响应曲线。由响应曲线可以看出,二阶单位负反馈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稳态值为1,系统震荡逐渐衰减。

2. 已知二阶系统

2

22(s)2n n n G s s w zw w =++

(1)ζ = ,ωn =5,试用MATLAB 绘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求取系统的暂态性能指标。

(2)ωn =1,ζ从0变化到2,求此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ζ = ,ωn从0变化到1(ωn≠0),求此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4)观察上述实验结果,分析这两个特征参数对系统暂态特性的影响。(1)实验代码:

v=5;

e=;

t=[0::10];

num=[v^2];

den=[1,2*e*v,v^2];

G=tf(num,den);

step(G,8)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Tp=

Td=

Tr=

Ts=

(2)实验代码:

for a=0::2

num=[1];

den=[1 2*1*a 1];

G=tf(num,den);

step(G,20)

legend('=0','=','=1','=','=2');

实验结果: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分析:随着ζ从0增加到2,频响逐步减弱,在ζ=0时候,是无阻尼振荡,表现为等幅振荡,不稳定;随着ζ增大,进入欠阻尼状态,振荡减小。ζ=1的时候为临界阻尼振荡,ζ>1的时候是过阻尼状态,此时已经没有振荡产生。

(3)实验代码:

for a=::1

num=[a^2];

den=[1 2**a a^2];

G=tf(num,den);

step(G,20)

hold on

end

legend('=','=','=','=','=1');

此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4)由(2)中实验结果可知,在频率ωn不变的情况下,阻尼比ζ越大,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就越长;超调量越小,响应的振荡倾向越弱,平衡性越好;由(3)中实验结果可知,在阻尼比ζ不变的情况下,ωn越大,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就越短;调节时间越短,快速性越好。

四、实验心得体会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于一个系统的动态性能有了一个较好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实验中对于频率和阻尼比的改变,观察到这两个参数会影响系统的哪些动态指标。通过matlab实验我能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在实验中得到验证,对课堂上的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化认识了系统的开环、闭环区别。

实验4 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和掌握利用MATLAB 绘制系统Nyquist 图和Bode 图的方法。

2. 学习和掌握利用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

系统的频率特性是一种图解方法,分析运用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分析闭环系统的性能,如系统的稳态性能、暂态性能常用的频率特性曲线有Nyquist 图和Bode 图。在MATLAB 中,提供了绘制Nyquist 图和Bode 图的专门函数。

1. Nyquist图

nyquist 函数可以用于计算或绘制连续时间LTI系统的Nyquist 频率曲线,其使用方法如下:

nyquist(sys) 绘制系统的Nyquist 曲线。

nyquist(sys,w) 利用给定的频率向量w 来绘制系统的Nyquist 曲线。

[re,im]=nyquist(sys,w) 返回Nyquist 曲线的实部re 和虚部im ,不绘图。

2. Bode 图

bode 函数可以用于计算或绘制连续时间LTI 系统的Bode 图,其方法如下:

bode(sys) 绘制系统的Bode 图。

bode(sys,w)利用给定的频率向量w 来绘制系统的Bode 图。

[mag,phase]=bode(sys,w)返回Bode 图数据的幅度mag 和相位phase ,不绘图。

3. 幅度和相位裕度计算

margin 函数可以用于从频率响应数据中计算出幅度裕度、相位裕度及其对应的角频率,其使用方法如下:

margin(sys)

margin(mag,phase,w)

[Gm,Pm,Wcg,Wcp] = margin(sys)

[Gm,Pm,Wcg,Wcp] = margin(mag,phase,w)

其中不带输出参数时,可绘制出标有幅度裕度和相位裕度值的Bode 图,带输出参数时,返回幅度裕度Gm 、相位裕度Pm 及其对应的角频率Wcg 和Wcp 。

三、实验内容

1.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21000(s)(s 3s 2)(s 5)

G =+++ 绘制系统的Nyquist 图,并讨论其稳定性。

实验代码:

num1=[1000];

den1=[1 3 2];

G1=tf(num1,den1);

num2=[1];

北京理工大学汇编语言实验六磁盘文件存取实验报告

第六章磁盘文件存取实验(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要求和目的 1.理解文件、目录的概念; 2.了解FCB(文件控制块)方式文件管理方法; 3.掌握文件代号式文件存取方式; 4.学习使用文件指针读取文件 二、软硬件环境 1.硬件环境:计算机系统windows; 2.软件环境:装有MASM、DEBUG、LINK、等应用程序。 三、实验涉及的主要知识单元 DOS功能调用中断(INT 21H)提供了两类磁盘文件管理功能,一类是FCB(文件控制块)方式,另一类是文件代号式存取方式。 对于文件的管理,实际上是对文件的读写管理,DOS 设计了四种存取文件 方式:顺序存取方式、随机存取方式、随机分块存取方式和代号法存取方式。文件的处理步骤 A)写之前必须先建立文件、读之前必须先打开文件。 B)写文件之后一定要关闭文件。通过关闭文件,使操作系统确认此 文件放在磁盘哪一部分,写后不关闭会导致写入文件不完整。 1、文件代号式存取方式: 当用户需要打开或建立一个文件时,必须提供文件标识符。文件标识符用ASCII Z 字符串表示。ASCII Z 字符串是指文件标识符的ASCII 字符串后面再加1 个“0”字符。文件标识符的字符串包括驱动器名、路径名和文件名。其格式为 [d:][path]filename[.exe] 其中d 为驱动器名,path 为路径名,.exe 为文件名后缀。 中断 21H 提供了许多有关目录和文件操作的功能,其中文件代号式存取方式常用的功能如下: 2、操作目录的常用功能 39H——创建目录 3BH——设置当前目录 3AH——删除目录 47H——读取当前目录 有关中断功能的详细描述和调用参数在此从略,需要查阅者可参阅相关资料 之目录控制功能。 3、用文件句柄操作文件的常用功能 3CH——创建文件 4EH——查找到第一个文件 3DH——打开文件 4FH——查找下一个文件 3EH——关闭文件 56H——文件换名 3FH——读文件或设备 57H——读取/设置文件的日期和时间 40H——写文件或设备 5AH——创建临时文件 41H——删除文件 5BH——创建新文件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时段: 成绩: 工学院自动化系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MATLAB 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 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K R K R R R Z Z s G 200,1002)(211 212==-=-=- =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3所示。 三、实验内容 按下列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建立相应的SIMULINK 仿真模型,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① 比例环节1)(1=s G 和2)(1=s G ; ② 惯性环节11)(1+= s s G 和1 5.01 )(2+=s s G ③ 积分环节s s G 1)(1= ④ 微分环节s s G =)(1 ⑤ 比例+微分环节(PD )2)(1+=s s G 和1)(2+=s s G ⑥ 比例+积分环节(PI )s s G 11)(1+=和s s G 211)(2+=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图1-3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

① 仿真模型及波形图1)(1=s G 和2)(1=s G ② 仿真模型及波形图11)(1+= s s G 和1 5.01)(2+=s s G 11)(1+= s s G 1 5.01 )(2+=s s G ③ 积分环节s s G 1)(1= ④ 微分环节

北京理工大学汇编实验五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子程序有关基本知识,学会子程序设计方法; 2、掌握主程序与子程序之间的调用关系及调用方法; 3、掌握汇编语言字符串处理方法; 4、掌握字符串的输入输出程序设计方法; 5、掌握数制转换程序实现方法。 二、实验软硬件环境 1、硬件环境:惠普64 位一体化计算机及局域网; 2、软件环境:windows 8,红蜘蛛管理系统,MASM for Windows。 三、实验相关知识 把功能相对独立的程序段单独编写和调试,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供程序使用,就性成子程序。子程序可以实现源程序的模块化,可简化源程序结构,可以提高编程效率。 1) 子程序的定义语句格式 汇编语言子程序以proc 语句行开始,以endp 语句行结束。如: 过程名PROC near[或far] 过程体 .......................... 过程名ENDP 在主程序中用CALL 过程名调用。主程序和子程序之间传递参数通常通过栈来进行,当然也可以用某些缺省的寄存器或内存来传递。但以通过栈来传递参数程序的通用性最强。 2) 子程序调用说明 子程序从PROC 语句开始,以ENDP 语句结束,程序中至少应当包含一条RET 语句用以返回主程序。在定义子程序时,应当注意其距离属性:当子程序和调用程序在同一代码段中时,用NEAR 属性;当子程序及其调用程序不在同一个代码段中时,应当定义为FAR 属性。当由DOS 系统进入子程序时,子程序应当定义为FAR 属性。为执行子程序后返回操作系统,在子程序的前几条指令中设置返回信息。 3) 子程序使用中的问题 A、主程序调用子程序是通过CALL 指令来实现的。子程序执行后,通过RET 指令, 返回主程序调用指令CALL 的下一条指令,继续执行主程序。一个子程序可以由 主程序在不同时刻多次调用。如果在子程序中又调用了其他的子程序,则称为子程 序的嵌套。特别是当子程序又能调用子程序本身时,这种调用称为递归。 B、调用子程序时寄存器及所用存储单元内容的保护。如果子程序中要用到某些寄存器 或存储单元时,为了不破坏原有的信息,要将寄存器或存储单元的原有内容压栈保 护,或存入子程序不用的寄存器或存储单元中。 C、用于中断服务的子程序则一定要把保护指令安排在子程序中,这是因为中断是随机 出现的,因此无法在主程序中安排保护指令。 D、调用程序在调用子程序时需要传送一些参数给子程序,这些参数是子程序运算中所 需要的原始数据。子程序运行后要将处理结果返回调用程序。原始数据和处理结果 的传递可以是数据,也可以是地址,统称为参数传递。 E、参数传递必须事先约定,子程序根据约定从寄存器或存储单元取原始数据(称入口 参数);进行处理后将处理结果(称出口参数)送到约定的寄存器或存储单元,返回到调用程序。参数传递一般有下面三种方法:用寄存器传递:适用于参数传递较少、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池州学院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目录 实验一、典型线性环节的模拟 (1)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5) 实验三、根轨迹实验 (7) 实验四、频率特性实验 (10) 实验五、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六、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计算机仿真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七、采样控制系统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八、典型非线性环节模拟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九、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十、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典型线性环节的模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典型线性环节的模拟方法。 2、研究电阻、电容参数对典型线性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XMN-2型实验箱; 2、LZ2系列函数记录仪; 3、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 1、比例环节: r(t) 方块图模拟电路 图中: i f P R R K= 分别求取R i=1M,R f=510K,(K P=0.5); R i=1M,R f=1M,(K P=1); R i=510K,R f=1M,(K P=2);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2、积分环节: r(t) 方块图模拟电路图中:T i=R i C f 分别求取R i=1M,C f=1μ,(T i=1s); R i=1M,C f=4.7μ,(T i=4.7s););

自动化控制实验报告(DOC 43页)

自动化控制实验报告(DOC 43页)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自动控制原理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2013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6C901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〇一五年五月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实验一(3.1.1)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和掌握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表达式及输出时域函数表达式 2. 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典型环节的结构图及传递函数 方 框 图 传递函数 比例 (P ) K (S) U (S) U (S)G i O == 积分 (I ) TS 1 (S)U (S)U (S)G i O == 比例积分 (PI ) )TS 1 1(K (S)U (S)U (S)G i O +== 比例微分 (PD ) )TS 1(K (S) U (S) U (S)G i O +== 惯性 TS 1K (S)U (S)U (S)G i O += =

环节 (T) 比例 积分 微分 (PI D) S T K S T K K (S) U (S) U (S) G d p i p p i O + + = =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改变被测环节的各项电路参数,画出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曲线,观测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运行LABACT程序,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下的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中的相应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测孔测量波形。具体用法参见用户手册中的示波器部分。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如图3-1-1所示。 图3-1-1 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 传递函数: 1 (S) (S) (S) R R K K U U G i O= = = ;单位阶跃响应:

北京理工大学开题报告模板

附录一:计算机类开题报告模板 开题报告参考模板 一.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 课题的基本内容与构想 2.1 课题的基本内容 2.2 课题的构想 三. 系统相关技术与开发环境概述 3.1 系统的相关技术 3.2 系统的开发环境 四. 系统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4.1 系统业务流程图分析与设计 4.2 系统数据流程图分析与设计 4.3 系统功能结构分析与设计 4.4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图中要标出主、外键;E-R 总图中要标出联系的类型,对于联系转化为表的方法与表示法参考附录三) 4.5 数据字典 4.5.1 定义数据库表(表中要标出主、外键) 4.5.2 定义数据流 4.5.3 定义数据处理 五.总结 5.1 已完成部分 5.2 未完成部分 5.3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参考文献(请按照论文写作标准中的参考文献格式进行写作) 要根据软件的功能、性能需求和主、客观方面的基础、条件选择恰当的相关技术、环境和开发工具。

附录二:管理类开题报告模板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教学站: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附录三:机械类开题报告样例 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六自由度平台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教学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理工大学汇编语言实验报告实验五 子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五子程序设计实验(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要求和目的 1.熟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结构; 2.熟悉汇编语言子程序设计方法; 3.熟悉利用汇编语言子程序参数传递方法; 4.熟悉汇编语言字符串处理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 5.掌握利用汇编语言实现字符串的输入输出程序设计方法; 6.掌握数制转换程序实现方法。 二、软硬件环境 1、硬件环境:计算机系统windows; 2、软件环境:装有MASM、DEBUG、LINK、等应用程序。 三、实验涉及的主要知识 A)子程序知识要点: 1、掌握子程序的定义语句; 过程名 PROC [near/far] 过程体 RET 过程名 ENDP 2.子程序结构形式 一个完整的子程序一般应包含下列内容: 1. )子程序的说明部分 在设计了程序时,要建立子程序的文档说明,使用户能清楚此子程序的功能和调用方法. 说明时,应含如下内容: .子程序名:命名时要名中见意. .子程序的功能:说明子程序完成的任务; .子程序入口参数:说明子程序运行所需参数及存放位置; .子程序出口参数:说明子程序运行结果的参数及存放位置; .子程序所占用的寄存器和工作单元; .子程序调用示例; 2、)掌握子程序的调用与返回 在汇编语言中,子程序的调用用CALL,返回用RET 指令来完成。 .段内调用与返回:调用子程序指令与子程序同在一个段内。因此只修改IP; .段间调用与返回:调用子程序与子程序分别在不同的段,因此在返回时,需同时修改CS:IP。 3.)子程序的现场保护与恢复 保护现场:在子程序设计时,CPU 内部寄存器内容的保护和恢复。 一般利用堆栈实现现场保护和恢复的格式: 过程名PROC [NEAR/FAR]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讲义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讲义 目录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2) 实验二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12) 实验三线性系统的频域响应分析 (17) 实验四线性系统的校正 (23) 实验五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26) 安徽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010年9月 张媛媛编写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时域分析法是在时间域内研究控制系统在各种典型信号的作用下系统响应(或输出)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方法。因为它是直接在时间域中对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所以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并且可以提供系统响应的全部信息。下面就实验中将要遇到的一些概念做以简单介绍: 1、稳态分量和暂态分量:对于任何一个控制系统来说,它的微分方程的解,总是包括两部分:暂态分量和稳态分量。稳态分量反映了系统的稳态指标或误差,而暂态分量则提供了系统在过渡过程中的各项动态性能信息。 2、稳态性能和暂态性能:稳态性能是指稳态误差,通常是在阶跃函数、斜坡函数或加速度函数作用下进行测定或计算的。若时间趋于无穷时,系统的输出量不等于输入量或输入量的确定函数,则系统存在稳态误差。稳态误差是对系统控制精度或抗扰动能力的一种度量。暂态性能又称动态性能,指稳定系统在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动态过程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的指标。其动态性能指标通常为: ? 延迟时间td:指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其终值一半所需的时间。 ? 上升时间tr:指响应从终值10%上升到终值90%所需的时间。对于有振荡的系统,亦可定义为响应从第一次上升到终值所需的时间。上升时间是系统响应速度的一种度量,上升时间越短,响应速度越快。 ? 峰值时间tp:指响应超过其终值到达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 ? 调节时间ts:指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终值±5%或±2%内所需的时间。 ? 超调量δ%:指响应的最大偏离量 h (tp) 与终值h (∞) 之差的百分比。 上述五个动态性能指标基本上可以体现系统动态过程的特征。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动态性能指标多为上升时间、调节时间和超调量。通常,用tr或tp评价系统的响应速度;用δ%评价系统的阻尼程度;而ts是反映系统响应振荡衰减的速度和阻尼程度的综合性能指标。应当指出,除简单的一、二阶系统外,要精确确定这些动态性能指标的解析表达式是很困难的。本章通过对典型环节、典型系统的时域特性的实验研究来加深对以上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1.1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1.1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TD-ACC+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1.2 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 1.3 实验原理及内容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项目:典型环节的时域相应 实验地点:自动控制实验室 实验日期:2017 年 3 月22 日 指导教师:乔学工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时域特性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TDN-ACC+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相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ACC+(或TD-ACS)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下面列出各典型环节的方框图、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实验前应熟悉了解。 1.比例环节 (P)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K S Ui S Uo =) () ( (3)阶跃响应:) 0()(≥=t K t U O 其中 01/R R K = (4)模拟电路图: (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对照曲线: ① 取R0 = 200K ;R1 = 100K 。 ② 取R0 = 200K ;R1 = 200K 。

2.积分环节 (I)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TS S Ui S Uo 1 )()(= (3)阶跃响应: ) 0(1)(≥= t t T t Uo 其中 C R T 0= (4)模拟电路图 (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 取R0 = 200K ;C = 1uF 。 ② 取R0 = 200K ;C = 2uF 。

1 Uo 0t Ui(t) Uo(t)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0.4s 1 Uo 0t Ui(t) Uo(t) 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0.4s 10V 无穷 3.比例积分环节 (PI)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3)阶跃响应: (4)模拟电路图: (5)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取 R0 = R1 = 200K;C = 1uF。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②取 R0=R1=200K;C=2uF。 K 1 + U i(S)+ U o(S) + Uo 10V U o(t) 2 U i(t ) 0 0 .2s t Uo 无穷 U o(t) 2 U i(t ) 0 0 .2s t

北京理工大学汇编试题

一、数制转换,以下数为带符号数,表达成字节或字的形式:(10分) (-327)10 = ()2 (70b6)16=()10 (11010001)2 =()10 (0101010101011001)2=()10 ( 2572)10 =()16 二、指出划线部分的寻址方式,并计算其物理地址:(10分) 已知: (CS)=2100H, (DS)=2400H, (ES)=2800H, (SS)=2600H, (BX)=0600H, (DI)=0200H, (SI)= 0300H, (BP)=0400H, BUF=1000H 1、MOV CL ES:[1500H] ;寻址方式:物理地址: 2、CMP SI, [DI] ;寻址方式:物理地址: 3、ADD AX, BUF [BP] [SI] ;寻址方式:物理地址: 4、CALL WORD PTR CS:[SI] ;寻址方式:物理地址: 5、LEA DX, [BX+SI] ;寻址方式:物理地址: 三、已知一程序数据段如下,请在右边表格中填写该数据段数据存储的形式。(12 分,未初始化的单元填写“xx”) DATA SEGMENT Array C=50H BUFFER DB 'B',0BH, B_BYTE LABEL BYTE DATA1 DW 0FFAAH ORG $+1 DATA2 DW B_BYTE DATA3 DW C DATA4 DB 3 DUP(20H),0FFH DATA ENDS 四、写出下列程序段的运行结果,并逐条注释每条指令。

1. 该程序段执行后,BX= .,为什么?(用图表示)(9分)ADDR DW PROC0,PROC1,PROC2,PROC3,PROC4,PROC5,PROC6 DW PROC7,PROC8,PROC9 LEA SI,ADDR ADD SI,2 MOV BX,[SI] INC SI INC SI PUSH BX MOV AX,[SI] INC SI INC SI PUSH AX PUSH BP MOV BP,SP MOV DX,[BP+2] CALL [SI] … PROC1 PROC MOV BX,1 RET PROC1 ENDP PROC2 PROC MOV BX,2 RET PROC2 ENDP PROC3 PROC MOV BX,3 RET PROC3 ENDP 余此类推… (9分)2. 下面这段程序的功能是。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目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须知 (3) 一、仪器简介 (3) 二、预习及预习报告 (6) 三、实验及实验报告 (6) 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7) 实验二控制系统的瞬态响应 (12) 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4) 实验四系统的频率特性测量 (16) 实验五连续系统的串联校正 (19)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须知 一、仪器简介 本课程实验的仪器主要为爱迪克labACT自控/计控原理教学实验系统。 (一) 构成 labACT自控/计控原理实验机由以下七个模块组成: 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模块 2.计算机控制原理实验模块 3.信号源模块 4.控制对象模块 5.虚拟示波器模块 6.控制对象输入显示模块 7.CPU控制模块 各模块相互交联关系框图见图1-1-1所示: 图1-1-1 各模块相互交联关系框图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模块由模拟运算单元及模拟运算扩充库组成,这些模拟运算单元的输入回路和反馈回路上配有多个各种参数的电阻、电容,因此可以完成各种自动控制模拟运算。例如构成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PID环节和典型的二阶、三阶系统等。利用本实验机所提供的多种信号源输入到模拟运算单元中去,再使用本实验机提供的虚拟示波器界面可观察和分析各种自动控制实验的响应曲线。 主实验板外形尺寸为35厘米×47厘米,主实验板的布置简图见图1-1-2所示。

根据功能本实验机划分了各种实验区均在主实验板上。实验区组成见表1-1-1。

表1-1-1 实验区组成 (二 1)虚拟示波器的显示方式 为了满足自动控制不同实验的要求我们提供了示波器的四种显示方式。 (1)示波器的时域显示方式 (2)示波器的相平面显示(X-Y)方式 (3)示波器的频率特性显示方式有对数幅频特性显示、对数相频特性显示(伯德图),幅相特性显示方式(奈奎斯特图),时域分析(弧度)显示方式。 (4) 示波器的计算机控制显示方式 2)虚拟示波器的设置 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示波器,具体设置方法如下: (1)示波器的一般用法:运行LABACT程序,选择‘工具’栏中的‘单迹示波器’项或‘双迹示波器’

北航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响应曲线,测定过渡过程时间T s 2、建立二阶系统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不同阻尼比的响应曲线,并测定超调量及过渡过程时间T s 四、实验原理及实验数据 一阶系统 系统传递函数: 由电路图可得,取则K=1,T分别取:0.25, 0.5, 1 T 0.25 0.50 1.00 R2 0.25MΩ0.5M Ω1MΩ C 1μ1μ1μ T S 实测0.7930 1.5160 3.1050 T S 理论0.7473 1.4962 2.9927 阶跃响应曲线图1.1 图1.2 图1.3 误差计算与分析 (1)当T=0.25时,误差==6.12%; (2)当T=0.5时,误差==1.32%; (3)当T=1时,误差==3.58% 误差分析:由于T决定响应参数,而,在实验中R、C的取值上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另外,导线的连接上也存在一些误差以及干扰,使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但是本实验误差在较小范围内,响应曲线也反映了预期要求,所以本实验基本得到了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结果可看出,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是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特征有T确定,T越小,过度过程进行得越快,系统的快速性越好。 二阶系统 图1.1 图1.2 图1.3

系统传递函数: 令 二阶系统模拟线路 0.25 0.50 1.00 R4 210.5 C2 111 实测45.8% 16.9% 0.6% 理论44.5% 16.3% 0% T S实测13.9860 5.4895 4.8480 T S理论14.0065 5.3066 4.8243 阶跃响应曲线图2.1 图2.2 图2.3 注:T s理论根据matlab命令[os,ts,tr]=stepspecs(time,output,output(end),5)得出,否则误差较大。 误差计算及分析 1)当ξ=0.2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 2)当ξ=0.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3.7%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 4)当ξ=1时,超调量的绝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6% 误差分析:由于本试验中,用的参量比较多,有R1,R2,R3,R4;C1,C2;在它们的取值的实际调节中不免出现一些误差,误差再累加,导致最终结果出现了比较大的误差,另外,此实验用的导线要多一点,干扰和导线的传到误差也给实验结果造成了一定误差。但是在观察响应曲线方面,这些误差并不影响,这些曲线仍旧体现了它们本身应具有的特点,通过比较它们完全能够了解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不影响预期的效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可以看出,当ωn一定时,超调量随着ξ的增加而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时没有了超调;而调节时间随ξ的增大,先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后又增大了。 经理论计算可知,当ξ=0.707时,调节时间最短,而此时的超调量也小于5%,此时的ξ为最佳阻尼比。此实验的ξ分布在0.707两侧,体现了超调量和调节时间随ξ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图2.2 图2.1 图2.3

北京理工大学汇编实验二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汇编实验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算术运算类操作实验

一、实验要求和目的 1、了解汇编语言中的二进制、十六进制、十进制、BCD 码的表示形式; 2、掌握各类运算类指令对各状态标志位的影响及测试方法; 3、熟悉汇编语言二进制多字节加减法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 4、熟悉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乘法和除法指令的使用; 5、掌握符号位扩展指令的使用。 6、掌握 BCD 码调整指令的使用方法 二、软硬件环境 1、硬件环境:计算机系统 windows; 2、软件环境:装有 MASM、DEBUG、LINK、等应用程序。 三、实验涉及的主要知识 1、加减法处理指令 主要有加法指令 ADD,带进位加法 ADC,减法指令 SUB,带进位减法指令 SBB。 2.乘除法指令和符号位扩展指令 主要有无符号数乘法指令MUL,带符号数乘

法指令IMUL,无符号数除法指令DIV,带符号数除法指令 IDIV,以及符号位从字节扩展到字的指令 CBW 和从字扩展到双字的指令 CWD。 3.BCD 码的调整指令 主要有非压缩的BCD 码加法调整指令DAA,压缩的 BCD 码减法调整指令 DAS,非压缩的 BCD 码加法调整指令 AAA,非压缩的 BCD 码减法调整指令 AAS,乘法的非压缩 BCD码调整指令 AAM,除法的非压缩 BCD 码调整指令 AAD。 8088/8086 指令系统提供了实现加、减、乘、除运算的上述基本指令,可对表 1 所示的数据类型进行数据运算。 表 1-2-1 数据类型数据运算表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对于两组无符号数,087H 和 034H,0C2H 和5FH,试编程求这两组数的和差积商,并考虑计算结果对标志寄存器中状态标志位的影响:(1)实验流程 将一组 操作数 分别用 ADD,SUB,MUL,DIV 运算 (2)实验代码: DATAS SEGMENT BUF1 DB 087H BUF2 DB 034H BUF3 DB 4 DUP(?);此处输入数据段代码 DATAS ENDS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梅雪罗益民袁启昌许必熙 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目录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1 实验二典型系统时域响应和稳定性-------------------10 实验三应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15 实验四应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频域分析------------17 实验五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与仿真-----------------19 实验六线性系统校正-------------------------------22 实验七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26 附录:TDN—ACP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实验箱简介----------31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TD-ACC + 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下面列出各典型环节的方框图、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实验前应熟悉了解。 1.比例环节 (P) A 方框图:如图1.1-1所示。 图1.1-1 B 传递函数: K S Ui S Uo =) () ( C 阶跃响应:) 0()(≥=t K t U O 其中 01/R R K = D 模拟电路图:如图1.1-2所示。 图1.1-2 注意:图中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已经对地接了100K 的电阻,实验中不需要再接。以 后的实验中用到的运放也如此。 E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对照曲线: ① 取R0 = 200K ;R1 = 100K 。

西安交大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日期2014 年12月22 日专业班号交报告日期 2014 年 12月27日姓名学号 实验五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系统设计 一、实验设备 1.硬件平台——NI ELVIS 2.软件工具——LabVIEW 二、实验任务 1.使用NI ELVIS可变电源提供的电源能力,驱动直流马达旋转,并通过改变电压改变 其运行速度; 2.通过光电开关测量马达转速; 3.通过编程将可变电源所控制的马达和转速计整合在一起,基于计算机实现一个转速自 动控制系统。 三、实验步骤 任务一:通过可变电源控制马达旋转 任务二:通过光电开关测量马达转速 任务三:通过程序自动调整电源电压,从而逼近设定转速

编程思路:PID控制器输入SP为期望转速输出,PV为实际测量得到的电机转速,MV为PID输出控制电压。其中SP由前面板输入;PV通过光电开关测量马达转速得到;将PID 的输出控制电压接到“可变电源控制马达旋转”模块的电压输入控制端,控制可变电源产生所需的直流电机控制电压。通过不断地检测马达转速与期望值对比产生偏差,通过PID控制器产生控制信号,达到直流电机转速的负反馈控制。 PID参数:比例增益:0.0023 积分时间:0.010 微分时间:0.006 采样率和待读取采样:采样率:500kS/s 待读取采样:500 启动死区:电机刚上电时,速度为0,脉冲周期测量为0,脉冲频率测量为无限大。通过设定转速的“虚拟下限”解决。本实验电机转速最大为600r/min。故可将其上限值设为600r/min,超过上限时,转速的虚拟下限设为200r/min。 改进:利用LabVIEW中的移位寄存器对转速测量值取滑动平均。

德育开题报告(北京理工大学)

无悔的象牙塔 05011406 冯钰坤1120141263 踏入校门之前,曾以为大学生活会很长很长,但是转眼之间,却又大半年已过去。过去还带着一分稚嫩,一分天真,一分无知的我,经过这半年的锻炼和学习,已经多了一分成熟,一分稳重,一分缜密。所以我希望记录下这大半年来的学习、生活的感触,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规划。 有多少个今天 今天我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习,今天我在徐特立图书馆自习,今天我在理科教学楼上课,今天我在球场打球。 这是我大半年来每天的生活。看似寻常,实则丰富多彩。 从上课来说,除了正常上课,我还会去蹭听其他老师的课程,或者上慕课网听网络课程,来帮助我理解老师讲的知识。大学老师讲课的速度总是很快,一个知识点过去就是下一个,很少有缓冲、理解的时间。自从这个学期每节课的时间从50分钟改到45分钟,老师也无奈地表示讲课快并非他们本意,而是课时所迫。像工科数学分析,大学物理这些比较难的课程,我只好课下再多下功夫自习。所以大学课程安排看似没有高中那么满,但是每天的学习却感觉更加辛苦。 我的爱好很多,在大学期间我准备继续将它们发扬光大,所以一开学,我就报名了一个钢琴班,每周去学两次钢琴。别的同学在休息,在娱乐,我的休息和娱乐方式就是去练习弹钢琴。音乐能带给我平静的心情,所以每次面对钢琴的时候,我总是能表现出不寻常的耐心。 我没有参加学生组织,参加的唯一一个社团就是排球社从小学起,个子高的我就参加过很多体育活动,那时候,我接触了排球。在中学沉寂了6年,我的排球细胞终于找到了组织。我早早地加入了排球社,并进入校队。其实我没有接触过系统训练,基础并不是很好,但是经过半年的练习,我的水平终于得到了肯定,能代表学校去参加北京市的排球赛,帮助女排队获得了好成绩。运动带给我的,是我在心情低落、烦闷的时候,无尽的激情与动力。 大学的生活虽然充满了竞争,但是在竞争的路上,也有美丽的风景。沉迷于路边风景,可能会失去目标;但是一味地追求成绩,追逐目标,生活又失去了很多滋味。 做什么也好,别为着得到赞赏 我着实是一个心脏很大,适应力很强的人。尽管18年来从未独自在外生活过,但是我竟然几乎没有任何不适,就习惯了宿舍生活。进入大学,我更多地看到了它的好:校园空旷,广大,抬头能看到无穷无尽的天空;校内设施几乎应有尽有,食堂更是超过其他学校良多,价钱还便宜;老师讲课也不是传说中的照本宣科,反而声情并茂,知识点都讲得透彻清晰;甚至不用走出学校门,我就可以上钢琴课,上托福课……这是我的大学,一个五脏俱全的小城市。 可是仍然会有些迷惘。 在三更半夜仍然奋笔疾书的时候,皱着眉头翻来覆去看高数书的时候,敲打键盘对付C 语言的时候,偶尔我也会停下来问自己:怎么会比高三还忙碌?忙碌,又在忙碌些什么? 有一句话理很歪,但又真实到让人无奈:学了不一定会,会了不一定考,考了不一定过,过了不一定毕业,毕业不一定有工作,有工作不一定挣钱……未来没有一定的量度,社会没有统一的标准,都靠人与人竞争,一切都那么模糊,飘忽不定。甚至一种感觉,越到人数众多,越到精英云集的时候就越清晰:感觉付出了同等的努力,但是就是没有别人成绩出色;甚至觉得别人并没有学的如自己痛苦,但是却轻轻松松拿了高分,附带各种竞赛奖项。你也

北京理工大学汇编实验五实验报告概要

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子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五子程序设计实验(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要求和目的 1.熟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结构; 2.熟悉汇编语言子程序设计方法; 3.熟悉利用汇编语言子程序参数传递方法; 4.熟悉汇编语言字符串处理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 5.掌握利用汇编语言实现字符串的输入输出程序设计方法; 6.掌握数制转换程序实现方法。 二、软硬件环境 1、硬件环境:计算机系统windows; 2、软件环境:装有MASM、DEBUG、LINK、等应用程序。 三、实验涉及的主要知识 A)子程序知识要点: 1、掌握子程序的定义语句;过 程名PROC [near/far] 过程 体 RET 过程名ENDP 2.子程序结构形式一个完整的子程序一般应包含下列内容: 1. )子程序的说明部分 在设计了程序时,要建立子程序的文档说明,使用户能清楚此子程序的功能和调用方法. 说明时,应含如下内容: .子程序名:命名时要名中见意. .子程序的功能:说明子程序完成的任务; .子程序入口参数:说明子程序运行所需参数及存放位置; .子程序出口参数:说明子程序运行结果的参数及存放位置; .子程序所占用的寄存器和工作单元; .子程序调用示例; 2、)掌握子程序的调用与返回在汇编语言中,子程序的调用用CALL,返回用RET指令 来完成。 .段内调用与返回:调用子程序指令与子程序同在一个段内。因此只修改IP; .段间调用与返回:调用子程序与子程序分别在不同的段,因此在返回时,需同时修改CS:IP。 3.)子程序的现场保护与恢复保护现场:在子程序设计时,CPU内部寄存器内容的

保护和恢复。 一般利用堆栈实现现场保护和恢复的格式:过程名PROC [NEAR/FAR] PUSH AX PUSH BX . . PUSH DX . . . POP DX . . . POP AX RET 过程名ENDP 4.子程序的参数传递方法 1.寄存器传递参数这种方式是最基本的参数传递方式。 2.存储器单元传(变量)递参数 这种方法是在主程序调用子程序前,将入口参数存放到约定的存储单元中;子程序运行时到约定存储位置读取参数;子程序执行结束后将结果也放在约定存储单元中。 3.用堆栈传递参数 利用共享堆栈区,来传递参数是重要的的方法之一。 B)字符、字符串输入输出知识要点: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从键盘输入数据并将结果等内容显示到屏幕上,方便程序控制及查看结果。汇编语言的数据输入和输出分成两类,一是单个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一是字符串数据的输入输出。都可以通过DOS功能调用来实现,下面就分别介绍下用来实现数据输入输出的功能调用的使用方法。 1、单个字符输入 单个字符输入可以利用DOS的1号功能调用来完成,使用方法为: MOV AH,1 INT 21H 这两条语句执行后,光标会在屏幕上闪烁,等待输入数据,输入的数据以ASCII 码形式存储在AL寄存器中。 2、单个字符输出 单个字符输出可利用DOS2号功能调用来完成,使用方法为: MOV DL,’?’ MOV AH,2

自动控制实验讲义_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讲义 郭烜 内蒙古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信息与自动化技术教研室 2018年8月 目录 绪论 第一章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实验一 MATLAB软件和THDAQ虚拟实验设备的使用 实验二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实验三高阶系统的时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研究

实验四线性系统的根轨迹 实验五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实验六线性系统校正与PID控制器设计 第二章自动控制原理模拟实验环境简介 第一节 MATLAB软件系统与Simulink仿真工具 第二节 CZ-AC型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与THDAQ虚拟实验设备 绪论 《自动控制原理》是电子信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程是一门理论验证型实验课程,结合自动控制理论课开设了一系列相应的实验,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好的掌握控制理论。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典型环节的特性,模拟方法及控制系统分析与校正方法,掌握离散控制系统组成原理,调试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控制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专业面和知识面,为以后的深入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扎实的基础。

第一章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实验一MATLAB软件与THDAQ虚拟实验设备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MATLAB软件、动态仿真环境Simulink以及THDAQ虚拟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掌握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初步方法。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MATLAB软件、CZ-AC型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THDAQ虚拟实验设备、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及原理 1. MA TLAB基本运算 见第二章1.4节: MA TLAB基本运算 2. 用MATLAB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常用的三种数学模型: <1>传递函数模型(多项式模型> 用函数tf(>建立控制系统传递函数模型: 命令调用格式:sys=tf(num, den> 或 printsys(num, den> 也可以用多项式乘法函数conv(>输入num/den 如:, num=5*conv(conv([1,2],[1,2]>,[1,6,7]> <2>零极点模型 调用格式:z=[z1,z2,…,z m]。 p=[p1,p2,…,p n]。 k=[k]。 sys=zpk(z, p, k> <3>部分分式展开式模型 调用格式:[r, p, k]=residue(num, den> 3. 用Simulink建立系统模型 点击MATLAB命令窗口菜单“File”下“New”子菜单下“Model”命令打开扩展名为“.mdl”的模型文件,或在MATLAB命令窗口输入命令“simulink”,选定模块拖到模型设计窗口,单击模块的输入或输出端,当光标变成十字时,拖到目标模块的输出或输入端口,当光标变成双十字时,松开鼠标,形成连接信号线。 4. 用CZ-AC型实验箱构建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比例环节:,图中:K P= R f/R i

天津大学自动控制理论实验讲义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讲义 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 2004

实验一 自动控制系统的模拟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应用运算放大器线性组件模拟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法。了解应用模拟的方法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线性自动控制系统中: 1) 系统开环增益和系统动态性能的关系。 2) 各组成环节的时间常数的分布对系统的动态性能的影响。 3) 增加开环极点或开环零点对系统的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 实验内容: 1. 应用运算放大器模拟惯性环节(图1-1) ()1K G s Ts =+,其中1,x o R K T R C R =-=(秒 ) 观察输入讯号u r 为阶跃函数时的输出电压u c 的过渡过程曲线。 2. 按照图1-2系统,当K 分别等于0.5、2、4时,输入电压u r 为阶跃函数,由示波器上描绘系统的过渡过程曲线,并响应读出超调量6%,峰值时间t p 及调节时间t s 。 图1-2 3. 改变线路为图1-3所示系统,记录当错开时间常数之后的过渡过程,与2中同样放大倍数(K)时的系统的过渡过程进行比较。 图1-3 4. 改接线路如图1-4所示系统,系统增加一个开环极点,记录其相应的过渡过程。 图1-4

5. 改接线路为图1-5所示之系统,记录增加零点的系统过渡过程。τ值分别 为0.05,0.1,0.2,其中比例-积分环节的模拟线路,可采用图1-6的线路,其传递函数为: 121212 0()(1)G s s k R R C R R R R k R ττ=+?= ++=(秒) 图 1-5 6. 观察比例-微分环节输出的过渡过程曲线。 三.预习报告内容: 1. 画出所有进行试验的系统的模拟图,如图1-7中k=0.5时,应画出如下的 模拟图,图中应标明相应的参数。 2. 用时域方法求出图1-2中所对应系统的动态品质,求出相应的E ,ωn ,t p , t s 和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