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

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
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

将一端用固定器固定,然后用机械或人工拉紧,并用固定器固定另一端,中间每隔150cm增加一个固定器,包括固定钉及固定铁皮,固定钉可用长6~8cm水泥钉或射钉;两搭接边缘处用尼龙绳双股或铅丝串为一体接头处绑扎牢固,防止搭接处开裂。基层上玻璃纤维土工格栅铺设固定后,再洒布粘层油。具体位置在起、终与现状道路相接处。

3).其他

1)路基边线两侧各10m范围内禁止集中取土。

2)路床填料应均匀密实,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3)若沿线的土质与设计所给情况不一致时,以实际计量为准;沿线若虚填段或垃圾土在施工前需将虚填土或垃圾全部清除干净后用素土分层碾压;

4)沿线若有水井则用砂砾进行填埋,最上面一米用C20混凝土填筑,具体的工程量以现场计量为准;沿线若有鱼塘则清淤换填素土,具体的工程量以现场计量为准。

5)其它未说明事项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和《公路冲击碾压应用技术指南》(交公便字【2005】329号)执行。

3.车行道施工参数及检测标准

1).沥青面层

一般规定:

1)结构层配合比为目标配合比。施工时应根据强度要求按实际进料进行生产配合比试验。

2)基层施工应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有关规定。

3)沥青路面的特殊处理

为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耐疲劳以及柔韧性、抗剥落、抗磨耗和水稳性能,减少路面过早地出现反射裂缝或开裂,在车行道面层细、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加入0.3%车辙剂。

添加抗车辙剂施工时应注意:

a) 、掺加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5~10度,应严格控制拌和温度及拌和时间,每盘料拌和温度差异应小于5度,拌和时间差异小于5s。

b) 、摊铺前将摊铺平板预热到120度左右,将沥青混合料从自卸车卸至摊铺机受料仓斗内摊铺,摊铺速度为2~3m/分钟,松铺系数一般为1.15s,摊铺温度控制在160~170度。

c) 、施工中,添加抗车辙剂时应以厂家工艺控制为准,应请厂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以保证工程质量。

2).水泥稳定碎石层

基层准备

按基层的有关检验标准进行复检,凡不合格的路段应进行整修,使其达到标准,底基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和软弱地点。

一般规定

(1)配合比设计应按照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配合比。混合料试件成型应采用振动成型方法,以有效减少水泥用量。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骨架密实型,水泥剂量一般为3.5%~5.5%,当达不到强度要求时应调整级配,水泥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6%。

(3)水泥稳定碎石7天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2.5-4.0MPa。

(4)水泥稳定碎石层施工期的最低气温在5。C以上。

(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从拌和到碾压之间的延续时间宜控制在3~4h。

(6)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理长度时,必须综合考虑系列因素:

①水泥的终凝时间

②施工季节和气候条件

③延缓时间对混合料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④施工机械的效率和数量

⑤操作的熟练程度

⑥尽量减少接缝

拌和方法和摊铺

a.混合料应在中心拌和厂拌和,可采用间歇式或连续式拌和设备

b.所有拌和设备都应按比例加料,配料要准确,其加料方法应便于监理工程师对每盘的配

合比进行核实。

c.拌和要均匀,含水量要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

佳值。运距远时,运送混合料的车厢应加覆盖,。以防水分损失过多。

d.用平地机或摊铺机按松铺厚度摊铺,但摊铺要均匀,如有粗细料离析现象,应以人工或

机械补充拌匀。

整形

对道路所用混合料,在摊铺后立即用平地机初步平整。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 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 初步设计 二○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1 设计说明书 (1) 1.1 概述 (1) 1.1.1 任务依据 (1) 1.1.2 设计标准 (1) 1.1.3 工程概况 (1) 1.1.4 项目研究过程 (2)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 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 1.2 功能定位 (2) 1.2.1 规划情况 (2) 1.2.2 交通量预测 (2) 1.2.3 工程建设意义 (2) 1.3 建设条件 (3) 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 1.3.2 工程地质条件 (5) 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 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 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 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 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 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 1.3.9 其他 (7) 1.4 工程设计 (7) 1.4.1 设计原则 (7) 1.4.2 设计依据 (8) 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 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 1.4.5 横断面设计 (10) 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 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 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 1.4.9 排水工程 (14) 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 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 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 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 2 工程概算 (21) 2.1 工程概况 (21) 2.2 编制依据 (21) 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

市政道路设计要点探讨

市政道路设计要点探讨 发表时间:2018-01-24T15:26:32.8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作者:游正茂[导读]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市政道路建设事业虽得到了大力发展。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 40002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各项基础设施施工质量与效果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的扩容和改建离不开市政工程建设,市政工程就在市民的身边,方便与否一目了然。如果设计合理,则会使市民生活指数提高,反之则会造成城市的发展受阻和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并且随着城市发展,车辆增多、人口增长等因素,各项设施已经严重落后,只有通过 科学严谨的市政施工,才能提升城市容量,保证城市良好形象,同时促进经济的增长。在众多市政工程中,市政道路施工则是重中之重,道路关系到百姓的出行交通,需要合理的规划和建设才能形成便利的交通环境,市政道路设计作为市政道路建设中的一部分,其作用不可忽视。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1 引言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市政道路建设事业虽得到了大力发展,但仍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与交通需求,由此影响了居民生活的舒适感。想要改变目前市政道路的现状,就要从其基础方面开始改善,即通过优化市政道路设计来缓解交通压力,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2 市政道路设计理念2.1 基于舒适性新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追求程度也越高,特别是人们由观念的转变,而引起的对自身需求的改变,导致人们已经不再是单纯性的个体追求,而是从纯粹物质需求上升到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对自身生活的区域情况自然也更加关心。道路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人们对道路交通的要求是不断变化提升的。以往,人们对道路的要求标准不高,只要宽阔平坦就可以了,但现在却不同了,人们不但要求道路交通顺畅、路面干净,而且还需要舒适和美观,可见市政道路设计的理念也需要跟随人们的观念不断转变。 2.2 体现城市的特色城市是人们生活工作的集中区,不论城市大小均有自己的特色,有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要想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需求,就要在城市发展特色上下功夫。体现在道路设计上则需要个性化道路,也就是说,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需要设计人员能突出城市特点,展现出设计者对城市当地的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诠释。道路设计可以根据城市环境、自然条件、地形等,把城市独特的风貌展示出来,使道路和城市相融合,展现出城市的独特魅力,这样才能得到人们了充分认可和全面接受。 2.3 体现功能特色 道路是具备功能性的,任何一条道路的开建都是有目的的,道路连接两端,沿线还要有自由的出入口,那么进行道路设计时,一定要在功能上得以体现。设计人员要全面了解城市的生活节奏,进行设计城市道路的时候,就要对城市特色做出综合性的考量,不能为了满足道路的游览功能而损害交通功能,一定要避免出现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保证人们出行的方便快捷。 3 市政道路的设计要点3.1 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情况复杂,需要满足行车、行人、运输等多种通行方式,所以,进行道路设计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到机动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中央/机非隔离带和路缘带等细节,使市政道路横断面各个要素形成紧密配合,实现良好分配,这样,道路横断面设计则显得非常重要。要想设计好横断面,则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需要考虑城市内行车速度和行车数量,要通过全面调研,合理考虑到各项标准,能在节约土地、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划分出有效的行车道。在保证行车速度的同时,确保断面合理有效,机动车道宽度是保证行车质量的关键。另外,道路改造升级时,需要对道路交通情况做预测性分析,对原有车道数量做出相应调整与拓宽。最后还要优化隔离带,保证对各类车辆进行分隔,使行车更加快速安全,全面保证行人、车辆的安全。 3.2 线性设计中的人性化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线形设计占据重要的地位。如果道路的线形设计理想,不仅能够对生态环境予以美化,同时还能够缓解司机驾驶的疲劳,有效地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便于人们的出行。而在设计市政道路的时候,无需对短线与长线进行考虑,而是要注重曲线的设计,但排除交通干道与主干线。实际建设的时候,道路应存在适当的转折,这样才能够欣赏周边建筑与自然环境变化,尽可能降低审美疲劳,规避交通事故发生。除此之外,还能够降低交通拥堵的几率,充分彰显道路建设的人性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市政道路建设方面,应严格遵循环境美观以及人性化的基本原则。其中,规划市政道路的建设,要综合衡量以上两方面的内容,确保整体规划的合理性。特别是道路线条设计,因为线形的设计会在司机驾驶过程中展开相应的引导,尤其是转弯的位置。在此基础上,道路纵断面的线形应与平面保持平衡。与此同时,曲线之间的半径设计同样要合理,进而增强平衡效果。在此基础上,实际建设的时候,还应高度重视市政工程排水的重要作用,并在整体规划中予以充分地考虑。 3.3 特殊人群道路设计特殊人群主要是指盲人等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出行,为了满足盲人出行交通需要,则需要在盲道设计上标准规范。城市中盲道设计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常常会降低盲道的功能价值,体现不出特殊性交通的便利,使用后也没有达到效果等。那么为了照顾特殊群体,对盲道设计时需要全面综合考虑。城市盲道有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两种,但却不能提示方向,造成走错路的问题时有发生,大型超市、商场、单位出入口、道路两端、居民点等地方的盲道突然出现中断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避免问题出现,则需要在盲道设计中使用盲道北向砖,对地理位置做出指引,道路节点及盲道两侧位置,设置导盲牌,方便盲人判断位置与环境,保证通行安全。 3.4 路面结构设计要点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中的块石挡土墙设计注意事项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中的块石挡土墙设计注意事项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中的块石挡土墙设计注意事项 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心 本设计注意事项是经多年收集整理而成,宗旨是借鉴质量管理工作中,单位在制定持续改进的措施时,其中有两种措施,一种是制定纠正措施,就是已知发生了问题后,采取措施(制定制度、召开会议等),保证今后不再发生;另一种是制定预防措施,就是本单位虽然没有发生此类问题,但预估今后会发生,或其它单位已有发生,在本单位采取措施(制定制度、召开会议等),保证今后不再发生。希望<?xml:namespace prefix="o"> </?xml:namespace> 本汇编能起到纠正和预防在你单位块石挡土墙设计中要发生的问题,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中的块石挡土墙设计注意事项

microsoft-com:office:word"><?xml:namespace prefix="w"></?xml:namespace></?xml:namespace>挡土墙背后填土至压顶顶面时,压顶下的块石墙宽度50c m,不能作为挡土墙顶宽来计算,如面坡为1:0.1,背坡为1:0.4,则挡土墙计算顶宽,只能为40cm,应根据所采用的面坡、背坡来确定,不然计算尺寸大于施工尺寸,设计不安全</?xml:namespace> 图注挡土墙面坡倾斜度10:1、背坡倾斜度3:1、墙底倾斜度1:10,不符合《道路

最新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pdf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 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

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 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 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 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列表对方案的交通功能、占地、工程费用、景观效果、近远期结合情况、技 术要求、工期、拆迁与施工组织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1.4.6道路路幅分配 说明道路总宽度以及车行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路缘带、中央分隔(绿化)、人行道绿化带宽度分配。结合规划及交通分析论证路幅分配合理性。(结合综合管网布置确定路幅分配) 1.4.7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1 说明道路边坡坡率以及支挡构筑物、桥梁、隧道的确定情况,结合现状地形与地勘分段说明其设计合理性。 2 提出特殊路基处理措施。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案例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篇编制说明和依据 9 第二篇工程概况 9 第三篇施工进度计划 10 第四篇施工平面图布置 10 第五篇施工部署 12 一、施工准备 12 二、项目管理机构 13 三、施工力量组织 15 四、施工作业班次 15 五、建立现场协调会制度 15 第六篇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6 一、道路施工测量 20 二、道路工程 21 (一)、设计概况 21 1. 主要技术标准 22 2. 道路横断面设计 22 3. 路面结构设计 22 (1) 机动车道: 22 (2) 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23 (二)、施工要求 23

(三)、施工方法 24 1. 路基土方工程 24 (1) 施工准备 24 (2) 土方路堑开挖 25 (3) 填方路基施工 26 2. 水泥稳定石粉渣底基层、基层 28 (1) 准备工作 28 (2) 施工要点 29 (3) 操作方法 30 3. 混凝土路面 31 4. 人行道 40 5. 沿线设施施工 41 三、给水管道工程 42 (一)、设计概况 42 (二)、施工方法 42 1. 管沟开挖: 43 2. 给水管道基础: 43 3. 管道安装方法; 43 4. 管道试验 47 5. 管道回填 48 四、排水管道工程 48 (一)、设计概况 48 (二)、施工要求 49 (三)、施工方法 50

(四)、排水管道的闭水试验 52 (五)、工艺和安全要求 53 五、电缆沟工程 56 (一)、设计概况 56 (二)、施工要求 56 (三)、施工方法 57 1. 施工条件 57 2. 测量放线: 57 3. 沟槽开挖: 57 4. 基底处理: 58 5. 墙体砌筑: 58 (1) 施工准备: 58 (2) 拌制砂浆 59 (3) 操作工艺 59 6. 内外壁抹灰 60 (1) 基层处理 60 (2) 做灰饼(打墩): 60 (3) 基层施工 60 (4) 抹底灰 60 (5) 装饰面层 61 (6) 质量保证措施: 61 7. 盖板预制及安装 61 (1) 构件预制 61 (2) 构件安装 62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一、道路交通基础 1、城市道路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 通一一■-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通为主一一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 通兼达一一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分区干道 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达一一以服务功能为主; 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I、n、川级。 特大、大城市一一I级,中城市一一U级,小城市一一川级 2、交通三参数Q、K、V及三者关系关系式 基本关系:Q 二K V ? 线性关系:V = V f(1 K2 抛物线关系:Q = V f(K - ) K j V f――自由车速 K ――阻塞密度 3、通行能力与Q区别 概念: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数(行人数)。 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 通行能力:是“能力”,检验道路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据。交通量:道路上实际的通行数量。 二、交通规划、路网规划 1、城市交通模式 2、交通规划步骤 1.交通调查。 2.交通预测---由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模型,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交通预测。 3.交通规划 1)提出交通战略方案 2)提出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并评价优化。 3、OD调查出行,区内(间)出行 OD调查的概念 含义:对交通的发生,终止所做的调查。必要性:因为Q,V调查,道路交通状况的 调查,道路上的流量流速。 OD调查:对客流流向调查(包括起讫点,路径??:.)出行 定义: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点的全过程。

特点:一个目的,两个端点。 区内(间)出行 区内出行定义: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 区间出行定义:起讫点在不同交通区的出行。 4、交通预测四步法,出行分布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四步法 1.出行产生预测:预测各交通区出发,吸引的出行总量。 2.出行分布预测:预测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量分布。 3.交通方式的选择预测:按交通方式的选择将预测的出行量换算为交通量。 4.交通量分配预测:将预测交通量分配到路网(道路)上。 平均增长系数法 内容:由现状出行分布表(0D表),出行产生预测的发生吸引出行总量,预测未来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F—i 区间出发量增长系数,Fj—j 区间吸引量 增长系数) 计算过程:修改系数,多次迭代,不断逼近,直到|Fi(n\Fj w-l| <=? 5、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规划内容:M , V 6、路网规划:规划指标、路网类型 规划指标 衡量路网是否满足交通需求指标有: 非直线系数p 路网密度S 道路面积率丫 人均道路面积入

城市道路通信工程施工图设计10张

余杭区良渚街道七贤路(荆大路-杭长高速)道路工程 通信施工图设计说明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余杭区良渚街道七贤路(荆大路-杭长高速)通信工程。管道使用单位为杭州电信公司、浙江移动公司、华数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网通杭州分公司、联通杭州分公司等单位。 1.2 设计依据及规范 设计依据— (1) 甲方设计委托书; (2) 相关各家通信单位提供的敷设管孔数及甲方提供的通信共同沟预留孔数; (3) 我院设计人员与建设方有关人员现场勘察的资料; 设计规范— 《通信管道人孔和管块组群图集》(YDJ—101)(199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通信管道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90)》 1.3 设计内容 (1) 共同沟平面设计 (2)共同沟剖面设计 (3) 共同沟断面设计 1.4 主要工程量 本工程主要工程量见材料表。2 管道路由 2.1路由选定原则 通信管道为光(电)缆线路敷设的重要途径,考虑到确保各通信运营商的运营安全,结合运营商现有要求及未来发展规划,管道路由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应建在光(电)缆发展条数较多(较集中)、距离较短、转弯和故障较少的定型路道路上。 (2)不宜在规划未定,道路土壤尚未夯实、流沙及其他土质尚不稳定的地方建筑管道。 (3)应尽量避开电蚀和化学腐蚀地带。 (4)选择地上、地下障碍物较少的街道。 2.2管道路由 本工程管道路由具体见通信平面图。 本工程主管采用12孔PE管,过河和破辅道施工段采用12孔钢管。 3 管道平面设计 3.1 管道平面位置 (1)管道中心线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或建筑红线。 (2)管道不已建筑在埋深较大的其他管线附近。 (3)人(手)孔内不得有其他管线穿越。 (4)管道或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指管道外壁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城市管线综合的规定。 (5)本工程通信管道主要建于道路东侧人行道下。具体见通信平面图。 (6)本工程通信管线过河时利用建设管桥通过。

某市政道路方案设计说明书

xxx路市政工程 方案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 xxx路位于机荷高速以南、水官高速以北、布澜路以东、广深铁路以西,隶属南湾街道办辖区。本次设计起于规划水背路,止于xxx市区粮食储备库配套市政工程二号路,全长1.914km。起点坐标X=30050.550,Y=122817.596;终点坐标小X=31895.424,Y=122521.309。 2.建设意义 2006年9月1日,xxx家电产业集聚基地工作会议举行,会议通过《xxx家电产业集聚基地建设战略研究报告》、《xxx市家电产业集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拟投资9亿元,用10年至15年在布吉建设xxx家电产业集聚基地,到2015年建成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家电产业集聚基地,将成xxx市新的经济增长带。 现状布吉镇高速公路及干线主干道系统较完善,在区域有深惠公路、水官高速、机荷高速等。但镇联系各片区的主干道及次干道却较缺乏,断头路较多,没有形成有效的道路网络。 为了配合家电产业基地的建设,完善周边市政配套设施,xxx路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将金融路、联东路等多条东西走向道路有效

的联系起来,加强了该区域的交通联系,方便了该基地的货物疏导。 受小星星委托,我院进行xxx路市政工程设计。本次设计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桥涵工程、给排水工程、燃气工程、电气工程、交通监控工程。 二、设计依据 ●《xxx市中部物流组团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6); ●《xxx市龙岗区布吉镇市政工程详细规划》(中国市政工程中 南设计研 究院2006); ● xxx路市政工程勘察设计中标通知书; ●沿线区域1:1000地形图及地质勘察报告; ●其他相关国家及地方规程、规。 三、道路工程 1、采用的规和标准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城市道路设计规》(CJJ37-90);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建筑工程设计)完整的市政工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篇综述篇 第一章工程概述 一、工程背景 XXX道路工程经XXX批准,由XXX筹资建设。 本工程是XXX配套道路。由于XXX项目已启动,作为配套道路的本工程必须同步实施。为此,加快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二、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 1.工程范围 XXX道路工程共分主、次两条道路(按规划要求均为次干道,为本工程描述方便,称之为主、次干道),主干道西起洪塘中路,南至北外环路,按本次招标要求,设计全长1268.49米,道路标准断面宽36米,断面布置为: 4.5米人行道+10.5米车行道+6米绿化带+10.5米车行道+4.5米人行道。 次干道西起主干道(K0+920.277),东至西外环路,全长449.26米。路基断面同主干道,主、次干道设计车速均为40公里/小时。 2.设计内容 按招标文件要求,本次投标设计需达到初步设计深度。主要包括: 道路工程,主要是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等设计。 排水工程,主要是雨、污水平、纵断面设计标高、管基等设计。 桥涵工程,主要是主干道1×20米及次干道1×13米简支梁桥各一座。 交通工程,主要是交通标志标线、交叉口平面、交叉口组织方案设计及停车站站点等设计。 其它设计,主要包括景观、附属配套道路配套设施,其中道路景观设计,主要是指道路空间景观、绿化及设施的方案设计和主要街景景点等设计。道路配套设施主要是指沿线照明、环卫、路名牌等公共设施及人行道、无障碍等设计; 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等设计。 3.设计总原则 (1)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强制性条文。 (2)为车辆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行车条件,完善交通设施,同时具备良好的景观,体现道路的性质与功能。 (3)设置合理、完善的排水管线,为道路提供良好的排水条件。 (4)工程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5)便于实施,缩短工期。 (6)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设计,最终达到“人、车、路、环境”四者完美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市政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说明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 本项目位于XX市XX工业区内,按《XX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规划,本次设计道路位于XX工业区芝麻地块,与XX路相交。 随着XX开发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负责南城经济开发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地XX南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份委托我单位进行XX南城芝麻地企业专用道路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为本道路工程和排水工程地设计。2012年8月业主委托XX市测绘中心进行工程测量,于2012年11月完成工程地形图和横纵断面测量地任务交我单位进行工程初步设计。 XX南城芝麻地企业专用道路工程道路起点在XX路,桩号为K0+000,并向西布线,道路终点与原村庄道路相接,桩号为K0+232.992,路线全长232.992米。路线路福宽度9.0米。与本道路工程同步实施地还有排水管线。 (二)设计依据 1、业主XX南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设计任务委托书; 2、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3、《XX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4、由XX市测绘中心提供地现状地形图及道路横纵断面资料; 5、XX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关于XX南城芝麻地企业专用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地批复 文件。X开经【2012】99号。 二、主要技术规范及设计标准 (一)技术规范 本工程设计采用现行国家规范和标准,主要有: 2.1.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2.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1.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2.1.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2.1.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1.8《公路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二)道路设计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支路 设计时速:20 km/h 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7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20m 设超高推荐半径:40m 设超高最小半径:20m 平曲线最小长度:40m 圆曲线最小长度:20m 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50m 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50m 竖曲线最小长度:20m 最小坡长:60m 停车视距:20m 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 设计年限:水泥混凝土路面20年 三、道路工程设计 (一)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本项目起于XX路(0+0.000),止于村庄道路(0+232.992),东西走向,路线全长232.992米,路线路福宽度为9.0米。 道路平面设计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 道路全线设2处平曲线半径R为:40m、50m。 (二)道路纵断面设计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伴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建设在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城市发展水平。在城市建设中,给排水管道建设更是尤为重要。下文将大致介绍建设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设计和施工方面的问题。 标签: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设计;施工 随着人口的不断涌入,也给我们在城市的规划中对于市政管网的设计提出比较大的挑战。在进行相关的管网的设计、施工时,一定要对管网的质量进行控制,因为市政道路的管网质量与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于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中设计与施工中的要点控制。 1、在市政道路中给排水管道的地位 在市政道路中的排水管道在我们的正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城市处于雨季的时候,城市中会有大量的雨水,大量雨水的排出工作大多数是依靠市政道路的雨水管道。如果雨水管道不能够把降雨及时排出的话,就会给人们的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大量的降雨在城市当中,就会对于城市的交通道路产生影响,影响正常的道路通行,如果水量特别大,有可能会影响整个路面的路基,甚至渗到道路的结构层中去,造成道路使用中出现路面塌陷等严重的安全质量问题。还有在路基下面最近的是地面的水层,因为水会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在地下的局部位置形成一个水坑,按照这种情况来说的话,路面基础由于受到水的作用,很容易失稳,使整个道路的稳定性降低从而出现安全质量问题。由于路面的大量积水,不能够进行及时的排出,水通过路面进入到地下的软土层,会使整个积水路面发生比较大的坍塌,使道路周围的建筑受到影响。 2、在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1 对市政道路路面进行路面排水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市政管网给排水的路面排水设计时要考虑两个方面:分别是人行道排水设计和非人行道的排水设计。在对人行道进行排水的设计时应该注意坡度朝向的设置,一般情况下人行道的横坡设置朝向与非人行道一致,这样的设计是想让人行道中的雨水通过设置的坡度流向非人行道上的排水口。当所设计的路段进行土方的工作时,一般的做法是在道路的两侧设置挡土的设施,在挡土设施的上部设置拦水设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于不让因为雨水流到人行道的一侧。在进行设计时也要考虑特殊情况,有时因为雨水过大,已经可以漫过挡水装置上方的泄洪孔的时候,可以在泄洪孔的下方设置排水装置,以免造成人行道上出现积水,影响人们的正常通行。在城市当中,道路有宽也有窄。在进行相对来说比较宽的道路进行道路给排水的设计时,一般都会采用双坡的排水方法。因为在相对来说比较宽的道路只用单边坡进行排水的话,在离排水孔比较远的地方的水无法进行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图面内容要求细则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图面内容要求细则张师定编制 1 总则 第1.0.1 条为了提高本公司设计出图质量,拔高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统一图面要求,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 条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出图的市政道路项目施工图设计,其他阶段可参考执行。 第1.0.3 条本标准的编制依据: [1]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3]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 号 [4]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5MR101 [5]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05MR501 [6]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7]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第1.0.4 条本标准用词执行行业标准《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第1.0.5 条未详尽事宜等参考行业有关标准、图集或习惯做法办理 第1.0.6 条本标准解释权归属总工办。

2封面、目录、比例与线型 第2.0.1条封面要求字体由设计单位自行确定,统一封面,要求美观、典雅、大方。内容包括: 工程名称XX (道路设计的路段区间) 设计阶段(如施工图设计) 项目编号(年份-专业代号D-项目序号) 分册名称第x册共x册 设计证书编号 单位名称中英文对照(包括企业商标) 时间(如二零一二年二月) 第2.0.2条图纸目录(共23大张): 1. 图纸目录 2.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3. 道路地理位置图(1:1万~1:5万) 4. 平面总体设计图 5. 道路平面线位设计图 6. 道路平面设计图 7. 道路纵断面设计图 8. 横断面设计图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 郁金香街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城市次干路,北起葵松路,南到雪松路,全长635.039米,红线宽度34米,是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的一条重要道路,建成后将对科技创新城的开发建设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二、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的相关规划资料(道路平面规划、道路竖向规划、路基横断面规划) 2.《业主提供的电子版地形图》(1:1000)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7.《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9.《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11.《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5MR101) 12.《城市道路路基路面及其他设施》(国家建筑标准图集 MR1) 13.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4.《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05MR601) 1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1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三、技术规范及标准: (一)道路工程设计技术规范及标准: 四、平面设计: (一)、平面设计原则 1.道路平面位置考虑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2.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二)、平面设计内容 郁金香街起点与葵松路(原杜松路)相接,起点坐标:X= 4615030.390,Y= 41523802.945; 道路由北向南延伸,终点与雪松路相接。终点坐标:X= 4614395.350,Y= 41523802.951。道路全长635.039m。施工范围为K0+013~K0+580。道路路线范围内及周边地块征地基本完成,因此原有水田灌溉沟渠全部取消。主干渠做改渠处理,具体位置详见《道路平面图》。 五、纵断面设计: (一)、纵断面设计原则

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一、路线设计 1.1 平曲线半径的取用。平曲线半径的取用,最重要的是考虑曲线附近的运行速度及其前后衔接的线性指标的均衡性及连续性,并非越大越好。 1.2 同向圆曲线间直线段长度的问题。在老路改造工程中,过分强调 6v 的最小直线长度将浪费大段老路,造成新的拆迁量,使工程量和工程造价大幅提高。 1.3 市政道路的纵断面设计不能仅考虑造价。暴雨考验着城市的排水系统,近期全国出现的强降雨使很多城市的道路积水严重,有些城市的排水系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有些城市的道路在水位较高的季节会出现雨水倒灌现象,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道路纵断面设计偏低造成的。 1.4 老路改造中的平纵组合。条件受限时,尤其是在老路改造中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时,不应片面强调“平包纵”。道路平面线性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标准。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尽量采用大的曲线半径,用圆曲线代替缓和曲线的设置,尽量不设置超高、加宽。道路纵断面设计标高主要根据现有道路标高、两侧建成区地坪标高、现状自然地面及地下水位标高、城市防洪标高、桥梁控制标高、相交道路及铁路标高、立交等控制性标高来确定。横断面设计以规划为依据,经过该市规划建设局主要职能科室的论证,并结合道路实际确定了横断面设计方案。道路规划红线宽 40 m。横断面机动车道横坡为 2. 0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横坡为 1. 5%。 1.5 路线设计改进建议。平曲线半径超过 8km,则与长直线类似,容易使驾驶员产生单调感和疲劳感,一般平曲线长度宜控制在 1~3km。同向圆曲线间直线段长度取值建议:①可以将大于不设超高的缓和曲线长度归入直线段考虑。②降低 6v 要求,最小可至 3v(实践检验可取)。市政道路由于其特殊性应更多地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防洪、排水问题,不应过于考虑减少造价而降低纵断面设计的标准。车辆在城市中行驶时,往往达不到道路的设计速度。因此,当道路条件受到限制必须设置超高时,横向力系数μ的取值不超过 0.15 即可。老路改造应尽量以拟合老路为原则,条件受限时可以不“平包纵”。 二、路基路面的设计 2.1 路基拼接。目前为保证新老路面拼接质量的技术措施主要有挖台阶、提高新填土压实度标准、铺设土工格栅等。但是在河塘路段,特别是在软土地基路段不均匀沉降设计处理不到位的地方,经常出现纵向裂缝。 2.2 水泥稳定碎石层设计。水泥稳定碎石作为路面基层,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开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开裂经常会反射到沥青路面面层,若这些裂缝不能及时处理就很容易导致路面破坏。 2.3 桥头跳车。桥头跳车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形成原因很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但桥头跳车的直接原因是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异。处理桥头跳车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加强地基(软基)处理、提高压实度、设置大尺寸搭板、设置过渡路面结构等,本文同时建议设计时可以加强搭板处路面结构和路基顶层的处理。 2.4 路基路面设计。当存在路基拼宽情况时,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①根据理论计算和近几年道路实际使用情况分析,要控制道路拼接问题的出现需要控制新老路两侧的差异沉降,建议原有路基与拓宽路基的路拱横坡度的工后沉降增加值不应该大于 0.5%。②采用间接拼接方式,新老路基平面不分离,纵断面分离的路基拓宽设计,将拼宽路基沉降标准放宽,按照新建路基处理。既降低了填土高度,减少新征用地,又降低了软土地基处理费用。③土工格栅在路基拼接中应用时,为了保护铺设在路基顶面以下 20cm 处铺设的格栅,设计时应该提出合理的施工注意事项,在压实路基时不能使用路拌机进行现场拌和,只能另找场地拌和

市政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一标段K0+000~K2+600) 一、工程概况 垫江县明月大道贯通垫江县城区南北区域,位置走向与桂溪北路(即渝巫路) 平行,相当于垫江县骨架路网体系中的“外环线”。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 位于垫江县桂溪镇,南接长安大道延伸段,北接天圣制药厂。设计起点位于长安 大道平交口,先后与南阳路、机关路、温泉路平交后,终点位于明月大道C连接 线平交口,道路全长6111.834米,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 为32米;中间有明月大道B连接线与北转盘平交,道路全长513.656米,为城 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40米;明月大道C连接线与明月大道 平交,道路全长1381.143m米,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 40米,终点接渝巫路。 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垫江县县域城市的交通网络体系,缓解城区内 部的交通压力,极大地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也为周边地块的开发进程起着积极的 推动作用,对整个垫江县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标准 2.1 设计依据 (1)与业主垫江县兴渝城市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2)业主提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3)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 (4)业主提供的《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业主提供地质勘察报告 (6)业主提供的《垫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路幅宽度的函》 (7)业主提供的《垫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 程初步设计预审意见的通知》 2.2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2.2.1国家标准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2.2交通部规范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2.2.3建设部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3月) 2.2.4地方规范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 《重庆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1999年) 2.3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2010年10月,该工程正式立项,并由垫江县兴渝城市建设有责任公司担任项目业主。受业主委托,我院开展了垫江县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新建道路工程设计项目。2011年4月我院提交了方案初步文本。2011年4月25日,我院向业主及规划局等各位领导汇报了方案设计,之后多次与业主及垫江县规划局进行接洽,逐步完善了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 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各项方案设计工作,在2011年6月我院提交了方案设计正式文本。2011年7月18日,我院再次向垫江县规划局等各位领导汇报了方案文件。2011年8月垫江县规划局下发了《评审会议纪要》垫江规划纪要〔2011〕11 号文,原则上同意该工程设计方案。 2011年10月,项目业主委托重庆市涪陵地质勘察工程公司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11月中旬我院收到业主提交的地勘资料后,开展了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的初步设计工作。为确保工程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项目设计组根据各专业特点,在征求各专业设计意见后,对设计进度、设计内容、文件编制要求、主要技术标准、设计原则等进行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为在较短的设计周期内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1年11月底提交了初步设计文件,201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设计院进行了初步设计评审,并顺利通过了评审。 2.4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市政道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及附属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述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迎宾路改造工程,起于朝阳广场,终于欧阳海大道,道路呈东西走向,全长2641.154m,起点接朝阳广场桩号为K-0-363.917,终点接欧阳海大道桩号为K2+277.237,沿线与春陵大道相交成”T”路口,与金叶路、向阳路相交成“Y型路口”,定义为城市主干路,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红线宽度朝阳广场至春陵大道段为60m、春陵大道至金路广场(金叶路)段为40m、金叶广场至欧阳海大道段(向阳路段)为26m。[注:K1+967.541(金叶广场)-K2+277.237(欧阳海大道)段路名为向阳路)。 受桂阳县政府委托,我司于近期对迎宾路改造工程进行方案及施工图设计,本阶段为施工图设计。本次改造设计范围为:K-0-363.917(朝阳广场)至K2+277.2378欧阳海大道段。 2、地理位置与交通区位 桂阳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西部,南岭北麓,湘江支流的舂陵江中上游。地理座标为东经112°13′26″至112°55′46″,北纬25°27′15″至26°13′30″,东邻郴州市北湖区,西接嘉禾县、永州的新田县,北面与耒阳、常宁、祁阳、永兴县相接,南面毗邻临武县,境域总面积为2953.67平方公里,是郴州市面积最大的县。 桂阳县是郴州至嘉禾、临武、出永州、往广西的交通要道,县城距郴州市区31.7公里,县境内有过境省道3条,分别是S214(常宁-临武)、S322(郴-桂-嘉高等级公路)、S323(桂阳-新田),总长161.843公里。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气候条件 桂阳县地处南岭山脉北侧,地貌南北高中间低,因高低差别大,气候各异。桂阳县属典型的亚热带季节性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66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7.5摄氏度,南北山区与中部丘岗山地气候略有不同。县境内降水量在时空上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以舂陵江为界,南多北少较明显,南部降水量为1200-1600毫米,北面降水量为800-1200毫米,时间分布也不均匀,春少、夏多、秋干、冬旱的特点比较突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56毫米。桂阳十年九旱,汛期4-9月,干旱地带以舂陵江以北偏西的流峰、板桥、塘市、飞仙等十几个乡镇最为严重。桂阳县的暴雨与洪涝年交替出现,且持续时间长,多以山洪暴发成灾。 3.2、水文条件 桂阳县多年平均降水量1535毫米,径流总量约220420万立方米。县内河流较多,主要有舂陵江、湖屯水、白水、神堂水和宜水5条,其支流218条,除神堂水南流注入武水汇珠江外,其余水系全部汇入湘江。5条水系集雨面积(含客水)大于5000km2的一条,大于500 km2的一条,其它三条都在100 km2以内。洪峰流量一般出现在4-6月间,此期为丰水期。境内最大河流是舂陵江,发源于蓝山县,主流长115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41.81亿立方米,流域境内面积2244.33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