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这一活动形式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发展需要,尊重了孩子们的个别差异,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因此,它越来越被我们老师所重视,成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案例:

一天,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增加了新的材料--夹东西。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能力,我们分别提供了纸团、红枣和玻璃球,让孩子们用相同粗细的筷子尝试从一个碗夹到另一个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们对新的材料很感兴趣,都想来玩一玩。

这一天,小林最先来到了生活区,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还没有人玩,于是就端出了夹玻璃球这个最高层次玩了起来。在班上,小林的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他试了好几次,怎么也夹不起来。我在边上看了他约有五六分钟,看他老是夹不起来,于是就走过去,蹲下来轻轻地对小林说:“小林,你试试夹纸团好吗?”小林抬头看看我,摇摇头说:“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劝了他好一会,极力转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没有效果,小林坚持要玩玻璃球。没办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夹,可是还是不行。小林的动作是对了,但手不灵活,用力的方法不对。就这样,我们夹了好一会儿,小林忽然抬头对我说:“杨老师,你给我一个调羹吧!调羹我会舀的。”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给不给他呢?如果给他调羹,就没有按要求进行活动,材料提供的目的达不到。而且,给了小林调羹,其他的孩子也会要,这可怎么办呢?回头又一想:现在小林的兴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会去考虑换材料,可也与能老是让小林坐着呀?于是我从柜子里找出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调羹,交给小林。小林拿到调羹就开始勺起来。一开始是一颗一颗地勺,接着就是两颗两颗地勺,在勺两颗的时候,他得意地抬头看着我说:“杨老师,你看!”

第二天,区域活动开始了,只见小林选择了第一个层次--夹纸团,慢慢地夹者,他的动作比较准确,夹地很专心。三、分析与反思: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并不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水平来选择适合他们活动的材料的,他们往往只是按自己对材料感兴趣的程度来选择。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活动材料,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呢?

在这个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给他调羹对不对?

一开始,当小林选择最高一个层次时,我们都看的出来,小林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不会夹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当我极力地想转移他的注意力时,小林还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这时,小林的注意力、兴趣点全被玻璃球吸引了。当小林夹来夹去还是不行时,他尝试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调整,对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小林经过尝试已经了解到了自己还不会用筷子来夹玻璃球,这个要求自己达不到,但此时他很想玩玻璃球,怎么办呢?于是他想到了自己会用调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是他自己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当时我的内心是十分矛盾的,因为,我的心中的即时目标是固定的。在经过一阵挣扎后,我最终选择了尊重他,给了小林调羹,满足了他这时的需要。在随后的活动中,小林进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调整,他尝试用小调羹

一次舀两个玻璃球。并在第二天尝试了第一个层次的活动。到这时,我的问题解决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识到了几点:

一、目标应随孩子的需要灵活调整。

有时,我们往往太执着于自己的活动目标,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顺着孩子一些,也许会出现另一番天地。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的知识、行为的重新建构过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师提供的要求他并不能达到,怎么办呢?小林他通过自我的调整,征求老师的帮助,降低了要求,达到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同时,他也在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难度,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选择了适合自己能力的材料进行活动。在这个案例中,正是因为后来我尊重了小林的已有发展水平、能力和经验学习方式,才使小林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兴趣的满足,使他第二天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第一层次),逐步得到提高。

二、方法应灵活多样。

在《纲要》中说“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当小林在开始活动时,我首先运用了观察的方法,看看小林是怎样进行尝试的,当发现他有困难时,我进行了指导、帮助。一开始,我从预定目标出发,想转移小林的兴趣,但这个困难实在是很大,于是我用了示范的方法进行帮助,但这个效果也不大,最后我支持了小林的要求,先让他用调羹来舀,从小林原有的能力上逐步进行提高,这样既保护了小林尝试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小林手的灵活控制能力,这样和乐而不为呢?

三、介入之前,要学会积极等待。

积极等待是指对消极等待而言,它是指在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小林在我转移他的兴趣时,追随了我,那么可能小林的困难就不

存在了,他的兴趣将因着一次的活动而告终,值得庆幸的是小林始终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而我也尊重并支持了小林的选择,这样才更好地让小林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的困难,产生了矛盾冲突,从而进行了自我调整,自己来想办法尝试解决。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观察、分析的能力,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能力、特点,及时调整目标,进行支持、合作、引导,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满足和成功。

实验幼教中心中心幼儿园陈灵

我们悦演工作室本学期在”学目标,说设计”一系列活动的指引下,将艺术欣赏的内容与绘本中的元素有机结合,进行了大班和中班的教研活动。我在组员的协作下,开展了中班美术活动《好玩的颜色》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我加深了对课题的认识,有了改进的措施。

中班艺术活动:颜色

活动目标:

1.能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新变化,并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兴趣,

2.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乐意参与绘本活动。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色颜料各三盒,棉签若干。调色盘19个,滴管21支。

2.画有各种图形的一次性餐盘幼儿人手一个。画有水果图案的纸,幼儿人手一张。颜色记录卡一张。

3.幼儿有使用滴管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自由玩色,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一次性餐盘,请幼儿自由玩色。①师: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盘子,盘子里面有各种形状的蛋糕,你们认识这些形状吗?有这么多形状呀!可是这些蛋糕空空的,好看吗?请你们用棉签蘸着不同颜色的颜料把这些蛋糕装饰一下,让它们变得更好看,好吗?拿起你小椅子下面的盘子,站到桌子旁边开始装饰吧!

②幼儿操作给点心涂色。

2.教师提问,引导孩子带着问题阅读绘本。

①教师针对盘子上的颜色提问:

师:哇,这些点心看起来真美味!让我来看看你都装饰了什么颜色!(幼儿自由发言)咦?真奇怪啊!我只为你们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怎么会出现这么多其他的颜色呢?有谁能告诉我?

②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测。

师:你们的小脑袋真聪明,告诉了我这么多答案啊!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盘子放回小椅子下面。

二、认识绘本《颜色》

1.介绍绘本《颜色》

师:有一只小老鼠在玩颜料的过程中也发现了颜色的秘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呈现绘本内容,老师和幼儿一起阅读绘本第一部分。

提问:

①让幼儿观察封面--师:猜猜看,这只小老鼠两只眼睛盯着前方,身体一动不动的在干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我们继续看下去,小老鼠在书本上钻洞洞,当小老鼠探出脑袋时,图片的右上角有一个孩子正要出门,后面跟着一只猫。原来,一开始小老鼠是在听房间里的人和猫什么时候离开。②瞧!桌上有好多东西啊!你们认识吗?桌上有铅笔、卷笔刀、画笔、水杯等等,可是老鼠却只打开了什么?(播放小老鼠打开颜料盒的图片)颜料盒!

3.继续阅读绘本第二部分,老鼠和颜色做游戏。

师:小老鼠打开了颜料盒,挤出了一些红色。它蘸了一点红色的颜料放在嘴巴里面尝一尝,它以为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呀?不对,不对,那不是番茄酱(冰激凌),那是画画的红色的颜料。接着,它在纸上画了红色,又画了蓝色,还用尾巴卷着笔杆、双爪托举着画笔兴冲冲地画了黄色。

4.提问:

①小老鼠拿了什么颜色的颜料啊?

师:对!小老鼠用手挤着黄色和蓝色的颜料,小脚在颜料盒里踩呀踩,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大胆猜测)我们来看一看,到底是绿色还是蓝色呢?(播放

下一张图片)原来最后变出来的是绿色呀!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黄色和蓝色混在一起,亲一亲、抱一抱就能变出绿色)颜色可真神奇啊!

②瞧!小老鼠又拿了什么颜色的颜料?

师:小老鼠双脚踩着黄色和红色,用画笔调配出了什么颜色?我们来看一看到底是不是橙色呢?(播放下一张图片)果然是橙色,你们可真聪明!小老鼠又发现了一个什么秘密?(黄色和红色可以调配出橙色)

③这次小老鼠又拿了什么颜色的颜料?

师:这次小老鼠又拿出了蓝色和红色的颜料,蹲坐在蓝色和红色的颜料上面,调皮地用尾巴在颜料盒里玩颜色,最后调配出了什么颜色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倒底是什么颜色呢?(播放下一张)小老鼠又发现了第三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蓝色和红色能调配在一起,亲一亲、抱一抱就变成出了紫色)三、回忆绘本内容并给水果涂色。

1.回忆绘本内容,完成颜色记录卡

师:小老鼠和颜色做游戏的时候,发现了颜色的秘密,那就是两种颜色能调配成另一种颜色,它都发现了哪三个秘密?

(幼儿每说出一种就揭开一条颜色记录卡,等说到第三种颜色的时候把颜色补充完整)

例如:

师:你说的很好,红色和蓝色可以调出紫色,陈老师也来学一学小老鼠,玩一玩颜色咯。

①出示毛笔问:这是什么?我先用滴管取一些红色的颜料,再用另一支滴管取点蓝色颜料。记住,一支滴管不能取不同颜色的颜料,要把颜料弄脏的。然后再用棉签把这两种颜料混在一起,让他们亲一亲、抱一抱,就变出了紫色!最后,我再把调好的紫色涂到圆形中,就完成啦!

2.用绿色、橙色、紫色给水果涂色(水果:葡萄、橘子、西瓜)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变一变?老师为你们带来了几样水果宝宝,你们认识吗?(教师出示图片,幼儿回答。)西瓜应该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橘子呢?葡萄呢?请你们也像小老鼠一样去和颜色做游戏,用两种不同的颜色调配出绿色、橙色和紫色,帮你手里的水果宝宝穿上美丽的衣服吧。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重点:

①指导幼儿用棉签涂色,并提醒幼儿一支滴管不能取两种颜色。

②鼓励幼儿用棉签调配颜料,大胆地涂颜色。

四、讲评活动

(1)师:你给哪个水果宝宝穿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你是怎么调出这个颜色?

(2)表扬活动中积极动脑的幼儿。师:你们也像小老鼠一样发现了颜色的秘密,调配出了美丽的绿色、橙色和紫色,都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五、继续阅读故事,启发幼儿猜想故事的结局。

师:故事还没有结束哦,我们看看小老鼠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①看,这时候桌子上已经被小老鼠弄得乱七八糟了,它跳进了水杯舒舒服服地洗个澡呢!你们看它的小尾巴上有什么颜色?(五颜六色)

②不好--人和猫回来了。灵敏的猫走在前面,眼睛正朝着老鼠这个方向看呢!老鼠怎么办呢?(机灵的小老鼠早已察觉,急忙溜到洞里,一只小眼睛还透过缝隙偷偷地往外看呢。)

③咦?纸上多了一种什么颜色啊?怎么会有黑色呢?(小老鼠的尾巴上沾了许多的颜色,在溜走的时候,小尾巴在纸上画出了一道黑色。小老鼠又告诉了我们一个秘密,你发现了吗?(许多种颜色混在一起就变成了一种颜色,那就是黑色。)

④你喜欢故事中的小老鼠吗?为什么呢?

④教总结师:今天,聪明又调皮的小老鼠带着我们一起走进了神奇的颜色世界,发现了许多颜色的秘密,但是,颜色的秘密可不止这些哦,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再慢慢发现,好不好?

一、说说绘本《颜色》

先说说这本图画书吧!整本图画书中充满了五彩缤纷的颜色,我们唯一的主人公--调皮的小老鼠在不停的“瞎玩”中,通过小脚踩、小尾巴卷笔杆、蹲坐在颜料上用尾巴条颜料等一系列有趣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体验了绘本诙谐幽默的的特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变出了许许多多的颜色。这在给孩子带来惊喜地同时也激发了孩子探索颜色秘密的兴趣。我们就是以此作为美术活动的切入点,先通过认识绘本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孩子慢慢的发现小老鼠在玩颜色时先后发现的三个关于颜色秘密--黄色和蓝色可以调配出绿色;红色和黄色可以调配出橙色;红色和蓝色可以调配出紫色。接下来是幼儿的动手操作,为水果宝宝穿上合适的衣服。这一环节是将之前所学的知识转化成为实际操作的关键。

最后,故事的结尾也很耐人寻味,通过纸上多出来的一道黑色,启示孩子继续去探索颜色的秘密。

二、说说试上的情况

活动的亮点:

1.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积极,探索的兴趣较浓。首先,通过“随意地装饰蛋糕”的导入环节,解放了幼儿的双手,在发现三原色所产生的色彩变化后,使幼儿带着问题去阅读绘本。导入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活动中不难发现幼儿很善于思考,并且利用常见的三原色之间的色彩变化,也贴近幼儿的生活,增加了他们探索的积极性。活动的隐形目标(体验乐趣)达成的较好。

2.活动中开放式的提问打开了幼儿的思维。活动中有许多猜测,老师先从幼儿观察画面后原有的经验人手,进而通过语言提示来引导孩子发现“秘密”,最后在将答案展示出来。此时孩子的猜测内容已经开始有目标了,老师适时的小结,帮助他们建立起对颜色变化的理解与感受。带着这种方向,孩子能够有目的性地观察接下来的色彩变化。

3.颜色卡的巩固作用。在初步了解三原色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完成颜色操作卡,让幼儿的经验得到梳理。在一步步地完成操作卡的同时,巩固加深了孩子对三个“秘密”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操作活动打下了基础。

4.操作环节运用到了新的作画材料--滴管、调色盘、棉签。这些作画材料对于孩子来说很新鲜,改变了之前用油画棒作画的传统,也具有挑战性。

活动后需改进之处:

1.各个环节中的问题不够精炼,指向性还需加强。例如:在第一次总结颜色秘密的时候。教师可通过总结来给幼儿一个方向。“到底颜色的秘密是什么呢?”幼儿对这问题的方向把握不准。

2.在出示新的作画材料时,教师的示范操作还需用语言和动作细致地提醒幼儿,“先用什么,怎么用,再用什么,怎么用,最后。。。。”。活动中,我忽略了这点,使得某些动手能力差的幼儿有些手足无措。

3.活动最后的环节可适当简略些,节省时间,因为这不是重点。

4.在活动中我还是缺少教育机智,对幼儿的一些有价值的回答挖掘不够,这点问题是需要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