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

SPSS实例:[16]中介效应的检验过程

?

?|

?浏览:3442

?|

?更新:2013-11-13 14:51

spss做中介效应现在用的越来越普遍,虽然说用amos是最佳的工具,但是很多人还是喜欢spss,更容易理解,操作起来也比amos简单。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如何使用spss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这个教程是理论上的讲解,目的是让你理解这个过程。后面我们会具体的来操作一下,让你知道如何具体的去做,先来看看理论上的过程:

1.先要明确你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假如我们有三个变量分别是:自变量(x),

因变量(y),中介变量(M)。

2.第一个要检验的是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我们用下面的方程表示:我们

首先要做的是对系数c的检验,你应该知道,用回归做检验,假如c不显著,说明不存在中介效应,停止检验;假如c显著,还不能说明存在中介

效应,接着进行下面的步骤:

3.接着我们做自变量和中介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的检验,也就是用下面的方

程来表示,假如系数a显著,说明X确实可以预测M,但仍然没有说明中介效应的存在。假如a不显著,那就需要进行sobel检验。我们暂时不去

做sobel,因为还有一个步骤

4.现在我们要检验M和Y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下面的方程的系数是否显著。

假如a显著、b也显著,那么就可以证明中介效应存在;假如a和b中有一个不显著,另一个先不显著我们不知道,我们需要进行sobel检验,so

bel检验显著,那么中介效应存在。

5.到此为止,我们就完成了中介效应的检验,下面来总结一下整个流程,看

下面的流程图:

控制变量法学生版

素养微专题控制变量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重难点拨] 1.考查形式 (1) (2) 2.考查角度: (1) (2) (3) 3.解题策略 [考法精析] 考法一实验方案的评价 [典例1](2018·北京高考)(1)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ⅱ补充完整。 ⅰ.SO2+4I-+4H+===S↓+2I2+2H2O ⅱ.I2+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I- (2)探究ⅰ、ⅱ反应速率与SO2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18 mL SO2饱和溶液加入2 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I2易溶解在KI溶液中) 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a=________。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表明,SO2的歧化反应速率D>A。结合ⅰ、ⅱ反应速率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法二实验方案的设计 [典例2]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还原试剂,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某小组拟在同浓度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限选试剂与仪器:30% H2O2溶液、0.1 mol·L-1Fe2(SO4)3溶液、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 (1)写出本实验H2O2分解反应方 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H2O2浓度下,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所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 。 (3)设计实验装置,完成如图所示的装置示意图。 (4)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测物理量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 考法三 典例3.(2017·江苏,10)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70 ℃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1、调节变量的定义 变量Y与变量X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的影响,就称M为调节变量。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在做调节效应分析时,通常要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简要模型:Y = aX + bM + cXM + e。Y与X的关系由回归系数a + cM来刻画,它是M的线性函数, c衡量了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的大小。如果c显著,说明M的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 显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为四种情况讨论。当自变量是类别变量,调节变量也是类别变量时,用两因素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交互效应即调节效应;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自变量使用伪变量,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做 Y=aX+bM+cXM+e的层次回归分析:1、做Y对X和M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2、做Y对X、M和XM的回归得R22,若R22显著高于R12,则调节效应显著。或者,作XM的回归系数检验,若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自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分组回归:按M的取值分组,做Y对X的回归。若回归系数的差异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同上做Y=aX +bM +cXM +e 的层次回归分析。 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两种情形:一是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自变量是潜变量;二是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当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时,做分组结构方程分析。做法是,先将两组的结构方程回归系数限制为相等,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然后去掉这个限制,重新估计模型,又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前面的χ2减去后面的χ2得到一个新的χ2,其自由度就是两个模型的自由度之差。如果χ2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时,有许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最方便的是Marsh,Wen和Hau 提出的无约束的模型。 3.中介变量的定义 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则称M为中介变量。Y=cX+e1, M=aX+ e2 , Y= c′X+bM+e3。其中,c是X对Y的总效应,ab是经过中介变量M的中介效应,c′是直接效应。当只有一个中介变量时,效应之间有 c=c′+ab,中介效应的大小用c-c′=ab来衡量。

中介变量 调节变量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转)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1、调节变量的定义 变量Y与变量X 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 的影响,就称M为调节变量。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在做调节效应分析时,通常要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简要模型:Y = aX + bM + cXM + e 。Y与X 的关系由回归系数a + cM 来刻画,它是M 的线性函数, c衡量了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的大小。如果c显著,说明M 的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 显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为四种情况讨论。当自变量是类别变量,调节变量也是类别变量时,用两因素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交互效应即调节效应;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自变量使用伪变量,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做Y=aX+bM+cXM+e 的层次回归分析:1、做Y对X和M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2、做Y对X、M和XM的回归得R22,若R22显著高于R12,则调节效应显著。或者,作XM的回归系数检验,若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自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分组回归:按M的取值分组,做Y对X的回归。若回归系数的差异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同上做Y=aX +bM +cXM +e的层次回归分析。 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两种情形:一是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自变量是潜变量;二是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当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时,做分组结构方程分析。做法是,先将两组的结构方程回归系数限制为相等,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然后去掉这个限制,重新估计模型,又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前面的χ2减去后面的χ2得到一个新的

(完整版)“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在初中物理学中,有许多探究性实验,常常要用到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此法不仅能较好地化解教学中的有些难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具有积极 的意义。因此笔者撰此文,通过实例分析此法,以供参考。 一、“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方法分析 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如图1所示,可先控制电阻R 不 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依次发生变化,根据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关 系得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 比。然后再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 电阻的关系。 实验 中通过调节滑变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 图1 保持一个定值,改变电阻的阻值,根据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得出:在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从而总结出欧姆定律。 又如: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先控制电流与通电时间不变, 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然后控制电阻与通电时间不变,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最后再控制 电流与电阻不变,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出焦耳定律。 实验中,取R 2=R 3=R 4=2R 1,并将R 1R 2分别置于两个一端开口的密闭的有机玻璃盒内,将开 口端用橡胶管与压强计相连,R 1与R 2串联如图2。接通电路后,电阻丝将盒内空气加热,通过 压强计的液面差,可得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再将R 1改换成R 3,同时 将R 4与R 2并联仍接入电路中如图3。因通过R 3的电流是通过R 2电流的2倍,通过压强计的液 面差,可得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图2 图3 二、控制变量法”在题目中的应用训练。 S P R R

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

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 调节变量(moderator)和中介变量(mediator)是两个重要的统计概念,它们都与回归分析有关。一般人总是搞混两个之间的含义,因此造成统计数据的误差。 调节变量的定义 如果变量Y与变量X的关系是变量M 的函数,称M 为调节变量。就是说, Y与X 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 的影响。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如性别、种族、学校类型等) ,也可以是定量的(如年龄、受教育年限、刺激次数等) ,它影响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向(正或负)和强弱. 例如,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指导方案的关系,往往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一种指导方案对某类学生很有效,对另一类学生却没有效,从而学生个性是调节变量。又如,学生一般自我概念与某项自我概念(如外貌、体能等)的关系,受到学生对该项自我概念重视程度的影响:很重视外貌的人,长相不好会大大降低其一般自我概念;不重视外貌的人,长相不好对其一般自我概念影响不大,从而对该项自我概念的重视程度是调节变量。 中介变量的定义 考虑自变量X 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 通过影响变量M 来影响Y,则称M 为中介变量。例如,上司的归因研究:下属的表现———上司对下属表现的归因———上司对下

属表现的反应,其中的“上司对下属表现的归因”为中介变量。 如果一个变量与自变量或因变量相关不大,它不可能成为中介变量,但有可能成为调节变量。理想的调节变量是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关都不大。有的变量,如性别、年龄等,由于不受自变量的影响,自然不能成为中介变量,但许多时候都可以考虑为调节变量。对于给定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有的变量做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都是合适的,从理论上都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

控制变量法专题训练

控制变量法专题训练 1、能够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的前提: ①某种现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某种因素”对现象的影响 ③实验过程中,被探究的“因素”作为变量,其他因素作为不变量 ④能过直接或间接的得到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 2、常见术语 ①对照组:一般是各个条件都适宜的组别 ②实验组:缺少或增加所要探究“因素”的组别 ③自变量: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④因变量:实验结果 ⑤调节变量:被探究的“因素” ⑥不变量:除调节变量外,其他的“因素”,一般要保持适宜 3、常见题型 (1)、实验缺陷类: 实验存在哪些不足/缺陷/哪些需要改进…… ①是否有对照实验 ②实验过程中,是否严格控制变量 ③是否试验次数或样品数太少,存在偶然性误差 (2)、结论表述类: 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从表(图)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实验1和实验2可以说明什么…… ①如果题干中明确了本实验的探究问题,那么就可以对实验问题进行回答; ②问题:××受到什么影响? ××受到√√的影响; 或××受到√√的影响,√√越...,××越...; ③√√对××有什么影响? √√越...,××越...; 或在一定范围内,√√越...,××越...; ④当某某一定(相同)时,某某与某某成正比/反比; 当某某一定(相同)时,某某随着某某的增大而增大/降低; (3)、实验数据对比类: ①通过对比实验得到某某结论

②实验1与实验形成对照组 ③实验有几组变量 ④某一个步骤的目的是 (4)、实验设计类:为了探究某某对实验的影响,应该怎样设计实验? 其他条件相同,所探究的因素设计成不同;应用题目所给的语言回答。 (5)、提问假设类: ①根据实验过程,提出实验目的(实验探究的问题) ②根据实验提出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③根据已有的假设或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或猜想 ④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判断假设或猜想的正误 ⑤根据实验结果(现象),写出实验结论,一般按照假设的模式写 ⑥已知实验结论,根据结论写出实验结果或现象 (6)难点:转换法 将不可直接测量量,转化为可直接测量的量,结论要与目的一致,而不是实验本身。 专题训练: 1.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活动中,设计了如下方案。 【提出问题】光照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吗? 【作出假设】光照能够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实施方案】 甲组乙组 环境条件遮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实验材料20株长出第一片幼叶后的小麦幼 苗 20株长出第一片幼叶后的小麦幼苗 处理方法将甲、乙两组小麦幼苗栽种在相同的土壤中,在各自环境中生长10天(1)请你在表格中写出乙组的环境条件。 (2)如果该假设成立的话,那么实验的预期结果是:。 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 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

物理探究方法之控制变量法

物理探究方法之控制变量法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 教学难点:实验步骤的设计和结论书写的规范 一、考点介绍 二、典例分类解析 例题1、小明同学猜想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A 、物体的高度; B 、物体的质量。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把橡皮泥平铺 实验次数 球离橡皮泥 的高度m 球在橡皮泥中 的凹陷程度 1 1.0 较浅 2 2.0 较深 3 3.0 很深 (1)小明可以通过 判断重力势能大小(2)由记录结果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3)若想对另一个因素进行验证,你认为小明应该怎么做? 例题2、王倩同学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 验时,她设计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连接图。 (1)实验中,王倩同学先将5Ω的电阻R 接入电 路,电路连接正确,将滑动变阻器调至最大处, 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为某一值,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再分别用10Ω和20Ω的电阻替换5Ω电阻,然后直接读出电流的值重复上述操作。 讨论:王倩在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是什么? (2)王倩同学发现错误改正后重新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3)王倩 同学发现有一个小灯泡,于是用这个小 灯炮替换20Ω的电阻后,继续进行实验。物理量 实验次数 电阻R (Ω) 电流I (A ) 1 5 0.48 2 10 0.24 3 20 0.12

电表测得示数如右图所示,可知小灯泡的阻值是Ω。 例题3、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如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2)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N。 (3)分析图C、E能否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为什么? (4)小明还想探究当物体浸没时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深度有关,请你简述实验方法和可能出现的结论。 四、针对性训练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猜想B.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C.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该同学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1: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图甲)。 步骤2:在长方体木板上放上砝码(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砝码与木块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比较“步骤2”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

如何用SPSS分析中介作用与调节作用

1、调节变量的定义 变量Y与变量X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的影响,就称M为调节变量。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在做调节效应分析时,通常要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 简要模型:Y = aX + bM + cXM + e Y与X的关系由回归系数a + cM来刻画,它是M的线性函数, c衡量了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的大小。如果c显著,说明M的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 显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为四种情况讨论。 (1)当自变量是类别变量,调节变量也是类别变量时,用两因素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交互效应即调节效应; (2)当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自变量使用伪变量时,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做Y=aX+bM+cXM+e的层次回归分析 第一步做Y对X和M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 。 第二步做Y对X、M和XM的回归得R22 ,若R22 显著高于R12 ,则调节效应显著。或者,作XM的回归系数检验,若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 (3)当自变量是连续变量,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时,分组回归: 按M的取值分组,做Y对X的回归。若回归系数的差异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4)当自变量是连续变量,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同上做Y=aX +bM +cXM +e的层次回归分析。

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两种情形: (1)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自变量是潜变量 当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时,做分组结构方程分析。做法是,先将两组的结构方程回归系数限制为相等,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然后去掉这个限制,重新估计模型,又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前面的χ2减去后面的χ2得到一个新的χ2,其自由度就是两个模型的自由度之差。如果χ2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 当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时,有许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最方便的是Marsh,Wen和Hau提出的无约束的模型。 3.中介变量的定义 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则称M为中介变量。Y=cX+e1,M=aX+ e2 , Y= c′X+bM+e3。其中,c是X对Y的总效应,ab是经过中介变量M的中介效应,c′是直接效应。当只有一个中介变量时,效应之间有 c=c′+ab,中介效应的大小用c-c′=ab来衡量。 4、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中介效应是间接效应,无论变量是否涉及潜变量,都可以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介效应。 步骤为:第一步检验系统c,如果c不显著,Y与X相关不显著,停止中介效应分析,如果显著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一次检验a,b,如果都显著,那么检验c′,c′显著中介效应显著,c′不显著则完全中介效应显著;如果a,b至少有一个不显著,做Sobel检验,显著则中介效应显著,不显著则中介效应不显著。 Sobel检验的统计量是z=^a^b/sab,中^a, ^b分别是a, b的估计, sab=^a2sb2+b2sa2, sa,sb分别是^a, ^b的标准误。

控制变量法

图1 中考物理解题方法--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即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和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应用较为广泛,具体探究如下: 【探索研究案例一】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与路程、时间两个因素有关,为了比较两个(或几个)做匀速直线物体的快慢,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1.控制路程因素(即在路程相同或路程一定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则运动的快,速度大。 2.控制时间因素(即在时间相同或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比较它们通过的路程长短。路程长的,运动快,速度大。 3.在路程、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借助于数学中的比例,引入路程和时间之比,即用比较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例题1】如图1所示(a )、(b )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1(a )表明 ;图1(b )表明 。 【精评】试题将游泳比赛的过程和终 端两种情况用图画出来,让同学们识别在 这两种比较游泳快慢的情况中,分别运用 了哪种控制变量的方法。 在图1(a )中,各泳道右边的圆圈指 针的指向都相同,表示“时间相等”,三个泳道中游泳人的位置不同,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不同,游在最前面的人通过的路程最长,他游得最快,所以,图1(a )表示采用了控制时间相等的因素,研究运动快慢与路程的关系的方法,表明:时间相等时,游泳人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在图1(b )中,各泳道的游泳人都到达终点,但泳道旁圆圈内的指针指向不同,表示游泳人通过相同的泳道全程所用的时间不等,中间泳道的游泳人所用时间最短,游得最快。所以,图1(b )表示采用了控制路程相等的因素,研究运动快慢与时间的关系的方法,表明: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游泳人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解答】时间相等时,游泳人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游泳人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探索研究案例二】密度 密度概念是整个初中物理中重要概念之一,每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围绕密度概念做足了文章。如冰水互换后其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两块砖合成一块后的质量、密度的变化情况等等。常常编成试题来考察同学。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密度有三种方式 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大的,其物体体积就小。 2.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大的,其物体质量也大。 3.物质相同的不同物体,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而m/V 的值不变。 特别强调的是:对前两种控制变量(控制质量因素、控制体积因素)后得到的结论,只适用于

控制变量化学实验探究题精选

控制变量化学实验探究题精选 1、(2015届梅州二模)(17分)有硫酸酸化的草酸(H 2C 2O 4,二元弱酸)溶液能将KMnO 4 溶液中的MnO 4- 转化为Mn 2+。某化学小组研究发现,少量MnSO 4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常温下,控制KMnO 4溶液初始浓度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 和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 (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t 1<t 2,则根据实验①和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MnSO 4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小组滴定法测定KMnO 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取ag 草酸晶体(H 2C 2O 4?2H 2O ,摩尔质量126g/mol )溶于水配成250mL 溶液,取25. 00mL 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H 2SO 4酸化,再用KMnO 4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滴定两次,平均消耗KMnO 4溶液VmL 。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所需的定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该KMnO 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 。 答案:(17分) ⑴ 50(1分) 10(1分) ⑵ 5H 2C 2O 4 + 2MnO 4- + 6H +=10CO 2↑ + 2Mn 2+ + 8H 2O (2分) ⑶ 溶液的pH 对该反应的速率有影响(2分) ⑷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往反应混合液中加入少量MnSO 4固体,控制其他反应条件与实验①相同,进行对比实验(2分) 若反应混合液褪色时间小于实验①中的t 1,则MnSO 4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若褪色时间相同,则 MnSO 4对该反应无催化作用)(2分) ⑸ 滴入一滴KMnO 4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2分) 托盘天平、250mL 容量瓶、(酸式)滴定管(3分) 2、.(2015年茂名二模)(17分)KMnO 4是常见试剂Ⅰ.某小组拟用酸性KMnO 4溶液与 实验 编号 温度 初始pH 0.1 mol/L 草酸溶液/mL 0.01mol/LKMnO 4溶液体积/mL 蒸馏水 体积/mL 待测数据(反应混合液褪色时间/s ) ① 常温 1 20 50 30 t 1 ② 常温 2 20 50 30 t 2 ③ 常温 2 40 __________ ______ t 3

实验研究中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_张莉解读

实验研究中的 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 张莉1, W a n F a n g 2, 林与川1, Q i u P i n g p i n g 3 1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哈尔滨150001 2U n i v e r s i t yo f M a n i t o b a , M a n i t o b aR 3T 5V 4 3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 a r k e t i n g , M o n a s hU n i v e r s i t y , M e l b o u r n e 3145摘要: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已有研究多是从统计计算方 法角度描述和检验这两种变量的作用。以消费心理学领域的实例来阐述调节变量、中介变

量、有中介的调节、有调节的中介, 试图让读者从实验研究角度认识和理解调节变量和中介变 量的理论构建、测量和检验。 关键词:调节变量; 中介变量; 有中介的调节; 有调节的中介 中图分类号:G 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34(2011 01-0108-09 收稿日期:2010-10-27修返日期:2011-01-05作者简介:张莉(1973- , 女, 四川成都人,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获博士学位, 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研 究组行为力资源、力、工作家庭衡。-m a i l :z h g l i 126. c o m 1引言 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是挖掘复杂因果关系所引 入的重要变量。在消费心理学领域, 实验研究中的 基本路径是, ①确认自变量(X 与因变量(Y 的总效 应(t o t a l e f f e c t ; ②甄别总效应何时发挥作用, 也就是

控制变量与受控变量的选择

控制变量与受控变量的选择 作者:查尔斯· F· 摩尔田纳西大学 《实用精馏控制》,W.Luyben主编,第8章, 1992年Van Norstrand Reinhold, NewYork 说明: 本篇是《实用精馏控制》中的独立章节,内容即为《如何使用ASPEN?软件模拟完成精馏的设计和控制》的第6章“使用稳态计算选择控制结构”的深化和展开,在Luyben 大师的行文中已经有所介绍。故此在这里一并译出以助于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目录: 8.1简介 (2) 8.2传感器与阀门 (2) 8.2.1. 存量控制的问题 (2) 8.2.2. 分离控制的问题 (2) 8.2.3. 回路灵敏度问题 (4) 高灵敏度 (4) 低灵敏度 (5) 8.3温度传感器的位置 (6) 8.3.1. 温度灵敏度的测定 (7) 8.3.2. 单端控制方案中的温度传感器选择 (8) 8.3.3. 双端控制方案中的温度传感器选择 (9) 增益矩阵的SVD分析 (10) 基于U矢量曲线的传感器定位 (10) 自由度与条件数 (12) 双传感器选位的全局法 (13) 8.4传感器类型的选择:温度vs 组成 (16) 8.4.1. 温度传感器的局限性 (16) 压力变化 (16) 非理想混合物与多组分混合物 (16) 8.4.2. 使用工艺分析仪时操作的问题 (17) 8.4.3. 在精馏控制上使用分析仪的方案问题 (17) 8.4.4. 分析仪的分离度vs 位置 (18) 8.4.5. 组成灵敏度的测定 (19) 8.4.6. 单端控制方案中的分析仪定位 (19) 8.4.7. 双端控制方案中的分析仪定位及其关键组分 (21) 测量同种成分时的定位 (21) 测量不同成分时的定位 (21) 不同测量方案的比较 (21) 8.5精馏塔分析仪的其他功用 (22) 8.5.1. 前馈控制 (22) 8.5.2. 循环物流的存量控制 (22) 8.5.3. 变化的测量与记录 (23) 8.6选择受控变量 (23) 8.6.1. 稳态的问题 (24) SVD筛选 (24) 传感器-控制阀组对 (25) 8.6.2. 动态的问题 (26) 8.6.3. 全厂范围的问题 (26) 扰动分析 (26) 波动在全厂的传播 (27) 循环体系中各组分的存量 (27) 精馏塔和全厂的设计 (28) 8.7小节与结论 (28) Glossary术语表 (29)

控制变量法类题目的解题指导

控制变量法类题目的解题指导 初中科学中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科学猜想法、等效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理想化方法,转换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题目解决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手段(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探索客观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初中科学中的许多探究方法都是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一、对控制变量法类题目进行解题指导的意义 《200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控制变量法的描述有:①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对所研究的问题中的各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无关变量)进行确认与分类;②将变量转化为可感知、可量度的事物、现象和方法(行为),说明在实验中如何测量一个变量,说明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利用控制变量方法来设计实验。以上两点均为C级要求。 由《200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控制变量的要求来看,是最高要求。这就告诉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解题指导。在浙教版初中科学中有关控制变量法的教学内容较多,见下表。 由上表可知,初中科学中大量而普遍地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科学问题。《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实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能确定需要测量的量,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变量”;在初中科学学习过程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科学规律的科学方法。把握好控制变量法的解题指导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科学,培养学生研究科学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控制变量法类题目的解题指导举例

spss做调节效应图

(转)李老师修改过的用SPSS做调节和中介的方法(2010-04-12 01:00:25)转载▼ 标签:杂谈 先用descriptive statistics报告出M和SD,然后将所有的控制变量(人口学因素)、自变量和调节或中介变量以及因变量放入SPSS计算相关。得到相关表,发现与自变量和调节或中介或因变量相关显著的变量就要作为回归中需要考虑的变量放入回归方程中计算。 ##这是预研究阶段的操作。在验证性研究中,不应当在正式研究的行文中出现这种data snoop 的措辞。要时刻留心将模型的提出和模型的验证区别开来。如果未能实现这一点,意味着只得到提出模型的研究,没有得到验证模型的研究。我们在验证性研究中screen数据,目的是为了确保模型条件(异常值、分布)没有出现明显反常识的症状;而不是为了提出模型(设置哪些变量作为IV,是否设置交互项)。如果一套数据被用于提出模型,就不应当再被用于验证同一个模型。虽然国内很多学术刊物发表了类似的错误方法案例。 调节:自变量和调节变量要中心化:descriptive statistics –save standardized values as variables(勾选) ##这是标准化而不只是中心化。中心化是让变量减去自身的均值。标准化将让结果的解读丧失部分信息。 第一步放控制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以后的) 2 加入自变量(中心化后的) 3 加入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乘积(compute)(这些都是用回归中block那个选项卡,直接next,在里面放入多加入的变量就可以了) ## ##技术上的细节:中心化的目的是为了让截距项方便解读。仔细分析,课讨论是否必要对调节变量作中心化;如果自变量是nominal变量得到的dummy变量,是否需要中心化, 中介:不用中心化,同上面的1 2 步。 都是看R平方的改变和F的改变(sig)是否小于0.01或者0.05。 ##中介效应是作sobel检验或者更精密的a*b置信区间,不是看R^2改变的显著性 ##调节效应应当作相应的f^2置信区间,特别是在样本量大的时候。我们不能等待SPSS开发了这项功能再学习这项技术 画高低图的时候把控制变量去掉重新做回归方程。用自变量和调节变量放入方程,取(1,1)(-1,1)(1,-1)(-1,-1)这四个点画图。 ##请讨论增改这份笔记。有三个方面可以增益的工作: 1. 加入操作图,或者syntax。二者有一样就有manual的价值 2. 操作上的错误或者模糊的地方订正 3. 联系挖掘更深一层的原理 目前的水准与国内同主题的网络资料没有差异,尚需进一步加工,才能达到预期的北大心理系研究生学习水准。 大家有任何增改意见都可以提出来哈~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

图1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即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和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应用较为广泛,具体探究如下: 【实验探究一】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与路程、时间两个因素有关,为了比较两个(或几个)做匀速直线物体的快慢,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1.控制路程因素(即在路程相同或路程一定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则运动的快,速度大。 2.控制时间因素(即在时间相同或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比较它们通过的路程长短。路程长的,运动快,速度大。 3.在路程、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借助于数学中的比例,引入路程和时间之比,即用比较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例题1】如图1所示(a )、(b )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1(a )表明 ;图1(b )表明 。 【精评】试题将游泳比赛的过程和终 端两种情况用图画出来,让同学们识别在 这两种比较游泳快慢的情况中,分别运用 了哪种控制变量的方法。 在图1(a )中,各泳道右边的圆圈指 针的指向都相同,表示“时间相等”,三个泳道中游泳人的位置不同,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不同,游在最前面的人通过的路程最长,他游得最快,所以,图1(a )表示采用了控制时间相等的因素,研究运动快慢与路程的关系的方法,表明:时间相等时,游泳人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在图1(b )中,各泳道的游泳人都到达终点,但泳道旁圆圈内的指针指向不同,表示游泳人通过相同的泳道全程所用的时间不等,中间泳道的游泳人所用时间最短,游得最快。所以,图1(b )表示采用了控制路程相等的因素,研究运动快慢与时间的关系的方法,表明: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游泳人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解答】时间相等时,游泳人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游泳人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实验探究二】密度 密度概念是整个初中物理中重要概念之一,每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围绕密度概念做足了文章。如冰水互换后其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两块砖合成一块后的质量、密度的变化情况等等。常常编成试题来考察同学。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密度有三种方式 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大的,其物体体积就小。 2.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大的,其物体质量也大。 3.物质相同的不同物体,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而m/V 的值不变。 特别强调的是:对前两种控制变量(控制质量因素、控制体积因素)后得到的结论,只适用于不同物质所组成的物体。对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来说,密度的大小与体积的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同种物质的m/V 是相同的,所以有“密度是物质的属性”这个区别于其它概念的重要

社会心理学中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的区别 BARON 英文文献翻译版

社会心理学中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的区别 BARON 英文文献 翻译版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Reuben M. Baron and David A. Kenn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1986, 51(6), 1173-1182) 本文,作者试图区分多层次下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的属性。首先,作者设法让理论家和研究者意识到不要混淆调节与中介两个概念。在概念与战略上精心推敲,很多方面调节与中介存在差异。然后,作者超越教学上的公式,在控制与应激,态度和个性特征等更广泛范围,描述这些差异的概念化与战略化应用。最后,作者还给出了既包含调节又包括中介和分别包含这两种情况的因果关系中最有效地应用调节与中介差别的具体分析步骤提纲。 第三方变量的调节效应是指将自变量进行划分以使其对给定因变量产生最大效应。第三方变量的中介效应是指自变量经由它能够影响因变量的生成机制。 一、调节变量 1、调节变量的特征 一般来说,调节变量是定性(如,性别,种族,阶层)或定量(如,回报大小)变量,影响自变量(IV)或预测变量(PV)与因变量(DV)或效标变量(CV)之间关系的方向和/或强度。在相关分析中,调节变量是影响其它两个变量之间的零次相关(the

zero-order correlation)的第三方变量。在更熟悉的方差分析中,自变量与通过操控设定为某种条件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代表一个基本的调节效应。 从图1看,如果路径C显著,调节变量的假设得以支持。也许预测变量的和调节变量的效应(路径A与路径B)也显著,但是与检验调节变量的假设在概念上并不直接相关。此外,调节变量与预测与效标变量无关为交互作用提供了清晰的解释。从图1可以清楚表明的另一个调节变量的特性是,不像中介变量和预测变量之间的关系(预测变量是中介变量的前因变量),调节变量和预测变量都是产生某种效标效果的因果变量的前导或外生。也就是说,调节变量总是作为自变量,而中介从结果到原因的角色变化取决于分析的重点。 2、检验调节作用 调节作用意味着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因调节变量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统计分析必须测量和检验当调节变量发生作用,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不同效应。测量和检验不同效应部分倚赖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测量水平。考虑四种情形: 情形1,调节变量与自变量都是类别变量。 情形2,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自变量是连续变量。 情形3,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自变量是类别变量。 情形4,调节变量与自变量都是连续变量。 注意,为了讨论方便,作者将类别变量都假设为二分变量。 情形1:在这种情形下,一个二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效应的变化是另一个二分变量的函数。统计分析即为2*2ANOVA,调节作用表现为交互作用。我们也许要测量在调节变量不同水平下自变量的简单效应,但是这些只能在调节变量与自变量交互作用引起因变量变化时才能被测量。。 情形2:这种情形下,调节变量是二分变量,自变量是连续变量。测量这种类型的调节效应的典型方法是对每一水平的调节变量分别做相关分析,然后检验其差

中介变量调节变量与协变量——概念统计检验及其比较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可免积分在线阅读和下载文档 ?文档大全 ?工作范文 ?求职职场 ?表格模板 ?总结汇报 ?经管营销 ?高等教育 ?高中教育 ?初中教育 ?小学教育 ?外语考试 ?资格考试 ?教学研究 ?游戏攻略 您的位置:所有分类高等教育管理学中介变量、调节变量与协变量——概念、统计检验及其比较 中介变量、调节变量与协变量——概念、统计检验及其比较 管理学 维普资讯 94 3 心理科学 Pyh l i l c ne 20 3 ( )9 4 3 s c o gc i c 0 7,0 4: 3—9 6 o aS e 中介变量、节变量与协变量调—— 概念、计检验及其比较统卢谢峰韩立敏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沙,10 1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沙,10 4 长 4 0 8 )长 40 7 )摘要本文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中探讨了中介变量、集调节变量和协变量的概念,以及中介效应、节效应和协变量效调 应的统计分析方法。随后分别对中介效应和间接效应,调节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了辨析,从测量水平和检验方法等方面对三并 种统计概念做了比较。关键词:中介变量调节变量协变量中介效应调节效应协方差分析 中介变量、节变量和协变量在因果关系中扮演着不同调的角色,重要的统计学概念。若将它们应用于研究当中,是将有助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实质关系。然而,国内已有的文从献看,及到这些变量的研究并不多。即便是涉及到了这些涉变量,它们的分析还很不到位,的分析甚至是错误的。对有究其原因,致可以归为两类,是方法学的局限性和研究大一设计的不足。不少研究者只关注两个变量之间简单的线性关系,样往往支解或掩盖了事物之间真实、杂的关系,这复从而可能会歪曲研究现象的本质。另一个是统计技术方面的原因。由于至今鲜有人对这三种变量及其效应的分析方法做过专门的论述,得很多研究者缺乏相应的统计分析技使术,因而在实际研究中要么忽略这方面的分析,么采取近要 变量之问的关系,就有可能是中介变量。因此,验中介它检效应时要考察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假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较高的相关,在它们之间加入中介变量时,当如果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或回归系数明显降低 (低到 0降 就是完全中介作用 )就可以认为中介效应明显,中介变量,即能有效解释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当然,只是一种粗略这的检 验手段,严格程度有待商榷。其由于中介效应属于间接效应,论变量是否涉及潜变无量,可以用结构方程模型 ( E )析中介效应。如果所有都 SM分变量都 是显变量 (观测变量 )可以依次做图 1中的三个回或, 归分析。无论是回归分析还是路径分析,统计软件都可以用得到 c的估计C,、、估计 a 6 e,及相应的标准误。 a bC的、、以中介效应的估计是 a6、。结果部分除了报告中介效应的大小外,还应当报告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B ( ̄/e+如 ),者]或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之比 ( ̄/,们都可以衡量中介效 f e)它,应的相对大小。 似的处理方法,这些研究策略都极大地削弱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而限制了研究的水平。从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文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对这三种变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另外,着新的统计技术随的出现 (如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 )使得对中介效例,应和调节效应的分析变得更加精确,更加多样化,势必也这推动三种统计概念的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