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回归课本练习详细解答版

必修二回归课本练习详细解答版
必修二回归课本练习详细解答版

必修二回归课本及对应练习

《必修二》回归教材练习详细解答版

答案如下:1-5ADBBC 6-10DCDCD 11-15CCCBC 16-20ABACB 21-25DABAD

26-30ABADB 31-35ACCCA 36-40DCCAA 41-45AADDB 46-50CCCBA

1.将适量的Cl2通入NaBr溶液中,再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溶液分层,上层接近于无色,下层橙色

B.溶液不分层,由橙色变为无色

C.溶液分层,上层橙色,下层接近于无色

D.溶液不分层,由无色变为橙色

2.实验室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有错误的是( )

A.新制氯水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存放于低温避光的地方

B.液溴易挥发,盛放在用水液封的棕色试剂瓶中

C.浓盐酸易挥发,盛在无色密封的细口玻璃试剂瓶中

D.碘易升华,盛在无色密封的细口玻璃试剂瓶中

3.关于卤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卤素只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C.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

D.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通式:X2+H2O=HX+HXO

4氢核聚变能产生大量的能量,而高纯度铍(Be)是制造核聚变反应装置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的屏蔽包的主要材料,据中新网2009年2月6日报道,我国科学家己成功地掌握了获取高纯度铍的技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Be、9Be、8Be核内质子数均是4

B.10Be、9Be、8Be是摩尔质量不同的三种同素异形体

C.氢核聚变后会产生新元素

D.从矿物中提取单质铍的过程中铍一定被还原

5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

B.比4He 多一个中子

C.是4He 的同位素

D.比4He少一个质子

6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B. 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元素

C. 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的元素

D. 在地球上元素的分布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密切关系

7任何科学真理的发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奠定了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周期表中的副族、Ⅷ族都是金属元素

B. 周期表中的ⅡA族都是金属元素

C.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

D. 周期表中的0族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8.下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

A.H2S

B.HCl

C.PH3

D.SiH4

9.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它属于化学键

B.冰中存在氢键,水中不存在氢键

C.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10.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二级能源

B.石油是二级能源

C.电能是一级能源

D.水力是一级能源

11.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为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口号。下列节约化石能源的措施不切实际

....的是( )

A.大力开发氢能源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不使用含碳的能源

D.提高能源利用率

12.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探究浓度、催化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④反应速率最快

B.实验①反应速率最慢

C.实验②速率小于实验④的速率,只是因为实验④加入了催化剂

D.加入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13.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性质不变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1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D.电解水时,往水中加少量NaOH,可使电解速率明显加快,所以NaOH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15.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

A.活化分子能量明显增加

B.降低活化分子的能量

C.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

D.增加反应活化能

16.下列关于乙烯用途、性质、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烯通入水中即可转化为乙醇

B.乙烯可作香蕉等水果的催熟剂

C.乙烯容易与溴水发生反应,1mol乙烯加成消耗1mol溴单质,说明乙烯分子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D.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

17.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用途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产量通常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B.氯乙烯可用来制PVC塑料,PVC塑料可用作食品包装袋

C.卤代烃广泛应用于化工、药物生产及日常生活中,许多有机化合物都需要通过卤代烃去合成

D.苯有毒、有腐蚀性,不能用作提取食用油的有机溶剂

1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子装修日新月异,但是室内装修存在苯、甲醛等诸多污染源,房子装修所用材料中含有苯的原因是()

A. 用苯做有机溶剂

B. 苯具有挥发性

C. 苯容易燃烧

D. 苯不能使溴水退色

19.某研究性小组为了探究石蜡油分解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碎瓷片有催化和积蓄热量的作用

B. 试管B、C中溶液均褪色,反应类型不相同

C. 石蜡油与煤焦油的组成相同

D. 结束反应时,先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

20.植物油和石蜡油虽然都被称作“油”,但从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来看,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植物油属于纯净物,石蜡油属于混合物

B.植物油属于酯类,石蜡油属于烃类

C.植物油属于有机物,石蜡油属于无机物

D.植物油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石蜡油属于小分子化合物

21.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A.为使水果保鲜,可在水果箱内放入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的硅藻土

B.为加快漂白精的漂白速率,使用时可滴加几滴醋酸

C.“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D.为防止海鲜腐烂,可将海鲜产品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

22.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A.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

B.酯化反应可看成取代反应的一种

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D.浓硫酸可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23.关于酯化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醇去羟基,酸去羧基上的氢原子

B.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使用浓硫酸使反应有利于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

C.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只起脱水作用

D.只有羧酸才能和醇发生酯化反应

24.下列关于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以形成4种二肽

B.淀粉、纤维素、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植物油和动物脂肪都能使溴水褪色

D.蛋白质和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

25.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牛油、纤维素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果糖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

26.下列有关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及蔗糖均属于糖类物质

B.油脂属于酯类物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C.动物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植物体内主要含纤维素,所以植物的生命现象和蛋白质无关D.淀粉、纤维素、油脂和蛋白质是人类的主食,它们均能在人的胃中被分解和消化

27.进行淀粉水解实验,同时检验水解产物和水解是否完全,除加淀粉和水之外,还需加入相应的试剂及加入顺序最好的是()

A.碘水→NaOH溶液→Cu(OH)2溶液

B.H2SO4溶液→碘水→NaOH溶液→Cu(OH)2悬浊液

C.H2SO4溶液→NaOH溶液→碘水→Cu(OH)2悬浊液

D.H2SO4溶液→碘水→Cu(OH)2悬浊液

28.利用铝热反应可以焊接钢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氧化铝中铝元素微粒的半径r(Al3+)<r(Al)

B.工业上可用铝热反应的方法提取镁

C.在铝热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D.在铝热反应中铁的还原性大于铝的还原性

29.铝热反应原理可用于焊接铁轨。下图是实验室进行铝热反应的实验装置图,点燃镁条就可以引发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30.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专属区的开发受到广泛重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含镁,将金属钠放入海水中可以制取金属镁

B.从海水中提取溴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利用潮汐能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海底多金属结核矿含有Fe、Mn、Co、B等金属

31.若实行海水淡化供应饮用水,下列方法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是( )

A.用明矾使海水中的盐分沉淀而淡化

B.利用太阳能使海水蒸馏而淡化

C.将海水缓慢凝固以获取淡化的饮用水

D.将海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以除去所含盐分的离子

32.下图是实验室蒸馏装置图。可利用此装置将海水淡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馏时应将温度计插入海水中

B.蒸馏时冷水的流向应由上而下

C.利用此法淡化海水获得淡水质量高,但能耗大

D.蒸馏时温度计位置应在离液面2~3 mm 处

33.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成熟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关于海带提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在蒸发皿中灼烧干海带,并且用玻璃棒搅拌

B. 操作②可用乙醇替代CCl4

C. 操作③为蒸馏

D. 含I-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H2O2后,碘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34.海带提碘的过程中,用到玻璃棒的次数为:

A. 一次

B. 二次

C. 三次

D. 四次

35.空气吹出法是用于工业大规模海水提溴的常用方法。流程中溴元素未发生氧化还原的是:A浓缩,将海水蒸发浓缩

B氧化,用Cl2将海水中的NaBr氧化成Br2

C富集,用空气和水蒸气将Br2吹入吸收塔与吸收剂SO2水溶液反应生成HBr

D提取,再用Cl2将HBr氧化成Br2得到产品

36.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两种变化在本质上的差别是()

A.加热的温度不同

B.得到的产品不同

C.前者要隔绝空气,后者不必

D.干馏是化学变化,分馏是物理变化

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塔从上到下的分馏产品依次是石油气、汽油、煤油、润滑油、柴油、重油

B、石油的各种分馏产品具有固定的沸点

C、石油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

D、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甲烷、丙烷等气态烷烃

38.石油分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

A.石油的反应液中

B.接近容器底

C.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D.容器瓶口处

39.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的是

A. 焰色反应、颜色反应

B. 电解、电离

C. 裂化、裂解

D. 干馏、蒸馏

40.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石油的裂化、裂解、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而煤的气化与液化是物理变化

B.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C. 太阳能光伏板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实现了能量的光-电转换

D. 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能源

41.奥运吉祥物福娃外材为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无毒的聚酯纤维(结构如下),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羊毛与聚酯纤维的化学成分相同

B.聚酯纤维和羊毛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

C.该聚酯纤维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D.由单体合成聚酯纤维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

42.生活中常见的聚酯纤维(的确良)是由乙烯和对二甲苯经过一系列反应后的产物缩聚而成的,则合成过程中乙烯和对二甲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2:1

C.1:2

D.3:1

43.“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公害化学。下列叙述符合“绿色化学”原则的是()

A.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对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B. 用聚苯乙烯等塑料代替木材生产包装盒、快餐盒等,以减少木材使用

C. 研制新型杀虫剂,使它只对目标昆虫有毒杀作用而对其他昆虫无害

D. 现代石油化工采用银作催化剂,将乙烯直接氧化生产环氧乙烷符合“原子经济”

44.2001年11月,美军向躲藏在山洞中的阿富汗恐怖分子使用了一种名为BLU-82的燃料炸弹,这种炸弹爆炸能耗尽山洞中的氧气,使洞中的生物窒息死亡。该炸弹的主装药是环氧乙烷(化学式为C2H4O)。关于环氧乙烷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氧化物

B.它是含有3种元素的混合物

C.它的摩尔质量是44g

D.1 mol环氧乙烷含有2N A个碳原子

45.环氧乙烷是重要化工原料,其绿色合成反应为:乙烯与X物质在银催化下加热发生加成反应可制备环氧乙烷。其中X物质是

A. CO

B. O2

C. H2O

D. O3

46.一种有机玻璃的结构如图所示.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有机玻璃是一种线型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B.该有机玻璃的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C.可用过滤方法除去CCl4中的少量该有机玻璃

D.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时,C—O键发生断裂

47.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A.纤维素、涤纶

B.麦芽糖、胰岛素

C.有机玻璃、酚醛树脂

D.淀粉、硫化橡胶

48.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A.人造丝

B.蚕丝

C.腈纶

D.羊毛绒

49.市炀上有一种加酶洗农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生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皆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A.棉织品

B.毛织品、蚕丝织品

C.腈纶织品

D.涤纶织品、锦纶织品

50.下列物质中稳定性最好的是?

A.H2O

B.H2S

C.HI

D.HBr

详细答案:

1.A

【解析】Cl2置换出NaBr中的Br2,Br2易溶于CCl4,CCl4层变为橙色,CCl4比水的密度大,在下层。

2.D

【解析】氯水中的HClO见光,受热会分解,所以新制的氯水盛放在棕色试剂瓶,存在避光阴暗处。液溴易挥发,常用水封存。浓盐酸是液体,易挥发,应用细口磨口瓶存放。碘是固体,应用广口瓶存放。

3.B

【解析】

卤素很活泼,在自然界中只存在化合态;根据卤素的递变规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单质的熔沸点升高,氧化性减弱;F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F2+2H2O=4HF+O2。

4.B。

【解析】铍是4号金属元素,在矿物中只能以正价形态出现,变成单质时元素化合价只能降低被还原,A、D对;10B、9Be、8Be是原子,互为同位素,B错;聚变过程中,原子核发生了变化,C对。

5.C

【解析】同位素定义

6.D

【解析】试题分析:A.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一定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可以在此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故A正确;B.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大多属于过渡元素,故B正确;C.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常见的是P、Cl等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故C正确;D.在地球上元素的分布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没有关系,O、Si元素的含量较多,故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意义

7.C

【解析】试题分析:A.周期表中的副族、Ⅷ族为过渡金属元素,都为金属,正确;B.周期表中的ⅡA族包括Be、Mg、Ca、Cs、Ba等,都为金属元素,正确;C.非金属元素位于P区,包括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错误;D.周期表中的0族元素包括He、Ne、Ar、Kr、Xe、Rn 等,都为非金属元素,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组成的分类的知识。

8.D

【解析】

NH3、H2O、HF分子间存在氢键,它们的沸点较高,即沸点高低关系为:NH3>PH3、H2O>H2S、HF>HCl,对应图上三条折线。所以a点所在折线对应第ⅣA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且a点对应第三周期,所以a表示SiH4。

9.C

【解析】氢键远低于化学键键能,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但它可以提高分子熔点和沸点;水分子中的H—O键保证了水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水和冰中均存有氢键。

10.D

【解析】水力大点,转化为电能。

11.C

【解析】现代社会,能源还是依赖化石能源,新能源所占份额较少,所以,不使用含碳能源不现实。

12. C

【解析】

试题分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④中浓度最高、温度最高且使用催化剂,故反应速率最快,A正确;B、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①中浓度最低、温度最低且没有使用催化剂,故反应速率最慢,B正确;C、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②、④的不同之处是④中使用催化剂、温度比实验②中高,故实验②速率小于实验④的原因有催化剂、温度的影响,C错误;D、加入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3.C

【解析】

试题分析: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变的物质,但其物理性质,如固体颗粒大小可能改变,故A错,C正确;催化剂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在化学反应中起了载体的作用,并且催化剂能同时、同程度地改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因此答案选C。

考点:考查催化剂的有关正误判断

点评: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催化剂概念以及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掌握情况,有利于调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14.B

【解析】

试题分析:在电解水时,加少量NaOH,可增大水中离子浓度,增强水的导电性,NaOH并没有改变反应机理,故不是催化剂。另外,有些反应是不需要催化剂的,如中和反应等,所以答案选B。

考点:考查催化剂的有关正误判断

点评: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催化剂概念以及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掌握情况,有利于调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15.C

【解析】

试题分析: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使部分能量较低的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增加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使反应速率加快,答案选C。

考点:考查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实质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紧扣教材,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难度不大,记住即可。

16.A

【解析】A乙烯与水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乙醇,故A错误;B乙烯可作香蕉等水果的催熟剂,故B正确;C乙烯分子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1mol乙烯加成消耗1mol溴单质,故C正确;D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故D正确。选A。

17.B

【解析】

试题分析:A.乙烯可作催熟剂,其产量通常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A正确;B.氯乙烯可用来制PVC塑料,但PVC塑料不能用作食品包装袋,B错误;C.卤代烃广泛应用于化工、药物生产及日常生活中,许多有机化合物都需要通过卤代烃去合成,C正确;D.苯有毒、有腐蚀性,不能用作提取食用油的有机溶剂,D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性质和用途判断

18.A

【解析】考查苯的性质、用途等。由于苯是常用等有机溶剂,所以装修所用材料中含有苯,答案选A。

19.C

【解析】试题分析:石蜡油在碎瓷片的催化作用下发生裂化反应,生成物中含烯烃。把生成物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发生氧化反应,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通入溴的溶液中,发生加成反应,溶液褪色。A. 碎瓷片有催化和积蓄热量的作用,A正确;B. 试管B、C中溶液均褪色,反应类型不相同,B正确;C. 石蜡油的主要成分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而煤焦油的主要成分为苯、甲苯、二甲苯、酚类等芳香族化合物及其他有机物,故两者组成不同,C不正确;D. 结束反应时,先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可防止倒吸,D正确。本题选C.

20.B

【解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矿物油(石油分馏产品)是多种烃的混合物,属于烃类。

21. D

【解析】

试题分析:A.高锰酸钾溶液有强的氧化性,可以将水果释放的乙烯气体氧化,因此可以使水果保鲜期延长,正确;B. 漂白精有效成分是Ca(ClO)2,由于醋酸的酸性比HClO强,因此在漂白粉使用时滴加几滴醋酸,可加快漂白精的漂白速率,正确;C. “地沟油”中含有人体有害成分,因此禁止食用,但由于成分是酯,可以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正确;

D. 硫酸铜是重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若人们为了防止海鲜腐烂,可将海鲜产品用硫酸铜溶液浸泡,人食用后会导致中毒,因此该做法不可行,错误。答案选D。

22.A

【解析】酯化反应如果是由羧酸和醇反应,产物还有水。

23.B

【解析】

试题分析:在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羟基,醇提供羟基上的氢原子,其中浓硫酸是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 B正确,C不正确。无机酸也可以发生酯化反应,例如硝酸等含氧酸,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酯化反应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主要是通过对酯化反应的考查,检验学生对酯化反应的机理、浓硫酸的作用的理解掌握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A

【解析】油脂不是高分子;动物脂肪含有碳碳双键少,甚至不含,不能使溴水褪色;淀粉是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25. D

【解析】A牛油是油脂类小分子;B淀粉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葡萄糖是单糖,无法水解。

26.A

【解析】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植物的生命现象和蛋白质是有关系的,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被消化。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

27.B

【解析】要进行淀粉水解实验,首先要加入催化剂H2SO4溶液。要检验水解是否完全,可在溶液中加碘水以检验是否还有淀粉。要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可先加NaOH溶液以中和H2SO4使溶液呈碱性后,才能加入Cu(OH)2悬浊液来检验葡萄糖,故B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选B。

28.A

【解析】A.铝离子含有2个电子层,铝原子含有3个电子层,则微粒的半径大小为:r(Al3+)<r(Al),故A正确;B.由于铝的还原性小于镁,无法通过铝热反应提取镁,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获得镁,故B错误;C.在铝热反应中,化学能除了转化成光能,还转化为热能等能量,故C错误;D.铝热反应中,被置换出的金属的还原性必须小于Al的,如铁的还原性小于铝的还原性,故D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铝热反应原理及其应用

29.D

【解析】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化合反应,故A正确;B.氯酸钾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是分解反应,故B正确;C.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故C正确;D.反应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答案为D。

30.C

【解析】钠易与水反应,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镁,A错;潮汐能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错;将海水中化合态溴元素转化为游离态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中,C对;B是非金属元,D错。

31.A

【解析】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选项A,加明矾,明矾的主要成分是KAl(SO4)2·12H2O,生成Al(OH)3胶体吸附海水中的悬浮物,但不能使海水中的盐沉淀出来,所以不能使海水淡化。

32.C

【解析】

试题分析:蒸馏时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而不是溶液的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却水流向是由下而上,答案选C。

考点:考查蒸馏水制备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也是基础性实验题的考查。试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熟练掌握蒸馏的原理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33.C

【解析】A、灼烧海带在坩埚中进行,故A错误;B、乙醇溶于水,不能产生分层,因此不能用乙醇代替四氯化碳,故B错误;C、分离碘的四氯化碳中的碘,用蒸馏方法进行,故C正确;D、利用过氧化氢的氧化性,把I-氧化成I2,I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34.C

【解析】海带提碘的过程中,用玻璃棒将灰烬转移到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棒充分搅拌,煮沸,过滤时用玻璃引流,共三次。答案选C。

35. D

【解析】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步骤有:Cl2+2Br-=Br2+2Cl-;Br2+SO2+2H2O=2HBr+H2SO4;Cl2+2HBr=Br2+2HCl

36.D

【解析】煤的干馏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化学反应,在加热过程中,煤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分解反应,得到焦炭和煤焦油等物质,故而其属于化学变化;而分馏则是依据石油中各馏分的沸分点不同,而把它们逐步分离开来的方法。所以,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37.C

【解析】

试题分析:石油分馏塔从上到下的分馏产品依次是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重油,A不正确;石油的各种分馏产品仍然是混合物,不具有固定的沸点,B不正确;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气态不饱和烃,D不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石油分馏的有关判断

点评:本题属于常识性考查,属于识记性的,难度不大。该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8.C

【解析】分馏时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故其水银球应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39.A

【解析】A项,焰色反应是含有某些金属元素的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呈现特殊的颜色,属于物理变化;通过化学变化改变了化学物质的颜色,称为颜色反应,如某些蛋白质遇硝酸变黄色,故A符合题意。B项,电解是将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离子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项,裂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裂解是在催化作用下进行的裂化,又叫做催化裂化,故二者都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D项,干馏是固体或有机物(例如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的反应过程;蒸馏是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混合物的方法,故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涉及概念较多,注意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属于化学变化。

40.A

【解析】A项,石油的裂化、裂解、煤的干馏、煤的气化与液化都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B项,有的反应,加热只是起到引发反应开始的作用,故B正确;C项,太阳能电池是借助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故C正确;D项,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无污染,所以清洁,与其它燃料相比,同质量下氢气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多,所以高效,氢气可以通过水来进行获得,所以可再生,故D正确。

41.A

【解析】选A。羊毛的成分为蛋白质,而聚酯纤维是由乙二醇(HO—CH2—CH2—OH)和对苯二

甲酸()通过缩聚形成的,所以其化学成分不同。聚酯纤维和羊毛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

42.A

【解析】

试题分析:乙烯最终可以转化为乙二醇,对二甲苯最终转化为对二苯甲酸。二者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聚酯纤维。根据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两种单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则合成过程中乙烯和对二甲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答案选A。

考点:考查有机物合成计算

43.D

【解析】A错,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消除对环境的污染,而不是污染了再治理;

B错,聚苯乙烯等塑料为难以降解的物质,对环境造成“白色污染”

C错,新型杀虫剂肯定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对其他昆虫也会造成影响;

D正确,该反应过程得到原子利用率100%;

44.D

【解析】环氧乙烷含有三种元素,C/H/O,不是氧化物,它是有机化合物,不是混合物,摩

尔质量44g/mol,注意单位不是G.

45.B

【解析】根据原子守恒可知X中含有2个氧原子,因此X是氧气,化学式为O2,答案选B。46.C

【解析】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判断,该有机物是一种加聚产物,且是线性结构。分子中含有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所以ABD都正确。因为线性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答案选C。

47.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纤维素可人工合成也可以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麦芽糖为二糖; D项淀粉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考点:高分子化合物。

48.C

【解析】人造丝属于人造纤维,原料是纤维素,蚕丝是蛋白质,天然纤维,腈纶是聚丙烯腈,属于合成纤维,羊毛绒属于蛋白质,天然纤维。

49.B

【解析】

试题分析:加酶洗衣粉含有生物催化剂酶,可以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反应。由题意可知这种加酶洗衣粉能分解蛋白质,凡由蛋白质组成的衣料皆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B毛织品、蚕丝织品属于蛋白质,所以不能用加酶洗衣粉;A棉织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腈纶织品、D涤纶织品、锦纶织品的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可用加酶洗衣粉洗。故选项A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蛋白质的性质及应用的知识。

50.A

【解析】元素周期律中,在周期表的靠右、靠上的方向,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所以,这里H2O 最稳定。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人教版高考生物回归教材复习资料全套

第一章 走进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点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 单个 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等。 2、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 ①细胞是生物体 和 的基本单位。 ②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 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如: 生命活动 基础 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生长发育 遗传与变异 细胞内基因的 3、病毒的生命活动 病毒不具有 结构,只有依赖 才能生活。 知识点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概念和实例 结构层次 概念 举例 细胞 生物体 和 的基本单位 心肌细胞 组织 由形态 ,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 心肌组织 器官 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心脏 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 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血液循环系统 个体 由各种 或 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生物体 龟 种群 在一定的区域内, 生物的 是一个种群 一定区域内同种龟的 所有个体 群落 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的 组成一个群落 一定区域内龟和其他 所有生物的种群 生态系统 与它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龟生活的水生生态系 统 生物圈 由地球上所有的 和这些生物生活的 共同组成 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 圈 2、生命系统各结构层次的大小关系 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诱思探究〗 1、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八大结构层次吗? 提示: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如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结构层次;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2、病毒属于系统的结构层次吗? 提示:病毒因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小的结构层次。 〖方法技巧〗种群和群落的判定方法 〖知识驿站〗病毒与细胞之间的关系 一定区域内 构成 所有种群 同种生物 种群 群落 所有个体

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高三化学教材基础知识高考考前必读 必修一 必修一: 1.P4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主要知道常见

物质的性质与标志相对应。如酒精为易燃液体、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浓硫酸为腐蚀品、KCN为剧毒品。如P10习题第二题选B。2. P6-7 熟记过滤、蒸发、蒸馏装置图,分别需要哪些仪器?蒸馏烧瓶中温度计水 银球的位置,冷凝管水流方向(若冷凝管竖直冷凝水流方向)。蒸馏烧瓶和普通烧瓶的区别。 2+2+2-等杂质,MgSO 除去粗盐中的Ca、、3. P7 4先加入过量的BaCl,至沉淀不再

产生后,再加入过量2的NaCO、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经检322-,其原因是SOBaSO测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442-COKsp差不大,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和BaCO的33时,BaSO就会部分转化为BaCO。其中NaCO的作32432+2+。所以试剂加入顺序Na和过量的BaCOCa用是:除32在之BaCl 后。24. P9 萃取和分液:分液装置图,分液漏斗的结构(两活塞、两小孔)。溴水呈橙色、溴的(苯)CCl4橙红色。碘水呈黄色,碘的(苯)CCl呈紫红色。萃取42 后分液,上下层液体分别从上下口倒出。注意实验1-4的第(2)步、(4)步操作的注意事项及规范的文字表述。P9关于CCl 的注解①42-2-的检验方法。和氯离子、COSO 5. P10 第6-7题

4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6. P16 ()。重点注意步骤、图示、注解、注意事项、学与问等。称量固体时托盘天平)P18习题6(包括只保留一位,量筒量取液体时也只保留一位。容量瓶查“”)。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检查是否漏水(简称“查漏的方法: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左手漏”食指顶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容

高考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课本背诵内容电子版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国家是阶级统治(本质)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 特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根本不同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特点 ①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②真实性:不仅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4.专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民主: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专政就是阶级的统治。 5.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人,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6.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二、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政治权利与义务 (1)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年满十八周岁公民都享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此权利是参与管理国家的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重要方式,是社会民主的具体表现。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政府和公务员等)。 (2)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的体现。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数学必修三回归分析经典题型(带答案)资料讲解

数学必修三回归分析经典题型(带答案)

数学必修三回归分析经典题型 1.一位母亲记录了儿子3~9岁的身高,由此建立的身高与年龄的回归模 型为93.7319.7?+=x y 用这个模型预测这个孩子10岁时的身高,则正确的叙述是( ) A.身高一定是145.83cm B.身高在145.83cm 以上 C.身高在145.83cm 以下 D.身高在145.83cm 左右 【答案】D 【解析】解:把x=10代入可以得到预测值为145.83,由于回归模型是针对3-9岁的孩子的,因此这个仅仅是估计值,只能说左右,不能说在上或者下,没有标准。选D 2.对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y =$a +b $x ,关于回归系数b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可以小于0;②大于0;③能等于0;④只能小于0. 【答案】① 【解析】由b $和r 的公式可知,当r =0时,这两变量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但b 能大于0也能小于0. 3.对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x 、y 有观测数据(x i ,y i )(i =1,2,…,10),它们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是$y =3x +20,若10 1 i i x =∑=18,则10 1 i i y =∑= ________. 【答案】254 【解析】由10 1i i x =∑=18,得x =1.8. 因为点(x ,y )在直线$y =3x +20上,则y =25.4. 所以10 1i i y =∑=25.4×10=254.

4.下表是某厂1~4月份用水量(单位:百吨)的一组数据: 由散点图可知,用水量y 与月份x 之间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其线性回归直线方程是y =-0.7x +a ,则a 等于________. 【答案】5.25 【解析】x =2.5,y =3.5, ∵回归直线方程过定点(x ,y ), ∴3.5=-0.7×2.5+a. ∴a =5.25. 5.由一组样本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 = b $x +$a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直线$y =b $x +$a 必经过点(x ,y ); ②直线$y =b $x +$a 至少经过点(x 1,y 1),(x 2,y 2),…,(x n ,y n )中的一个点; ③直线$y =b $x +$a 的斜率为1 2 21 n i i i n i i x y nx y x nx ==--∑∑; ④直线$y =b $x +$a 和各点(x 1,y 1),(x 2,y 2),…,(x n ,y n )的偏差$2 1 ()n i i i b a y x =????∑$-+是该坐标平面上的直线与这些点的最小偏差. 【答案】①③④ 【解析】回归直线的斜率为b ,故③正确,回归直线不一定经过样本点,但一定经过样本中心,故①正确,②不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资源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 一、教材科学史 1、人教版必修一册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0页)细胞核的功能探究(52页)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65页)关于酶本质的探索(81页)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01页) 2、人教版必修二册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42页) 3、人教版必修三册 促胰液素的发现(23页)生长素的发现历程(46页) 二、重要概念 1、人教版必修一册 单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生物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的少数种类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加化能合成作用细胞周期: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值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人教版必修二册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DNA的多样性: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可DNA分子的多样性。 DNA的特异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转绿: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加基因突变。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3、人教版必修三册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自生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三、与生产和生活有关 育种方法比较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应用 质壁分离的应用信息传递的应用

高考物理回归课本

原子物理基础知识2016.5 一、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所以称为热辐射。 2.黑体: 物体具有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来的能量的本领。 绝对黑体(简称“黑体”)是指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填“各种”或“部分”)波长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而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3.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二、、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物体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的研究结论: ①任何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入射光的强度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电子数越多。 3、光电效应的应用: 光电管:光电管的阴极表面敷有碱金属,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较弱,在光的照射下容易发射电子,阴极发出的电子被阳极收集,在回路中形成电流,称为光电流。 注意: ①光电管两极加上正向电压,可以增强光电流。 ②光电流的大小跟入射光的强度和正向电压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 ③遏止电压U0。回路中的光电流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当反向电压U0满足: 2 max 2 1 eU mv=,光电流将会减小到零,所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4、波动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①不论入射光的频率多少,只要光强足够大,总可以使电子获得足够多的能量,从而产生光电效应,实际上如果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无论光强多大,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强越大,电子可获得更多的能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应该由入射光的强度来决定,实际上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与光强无关,与频率有关。 ③光强大时,电子能量积累的时间就短,光强小时,能量积累的时间就长,实际上无论光入射的强度怎样微弱,几乎在开始照射的一瞬间就产生了光电子. 5、普朗克常量:普郎克在研究电磁波辐射时,提出能量量子假说:物体热辐射所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是hv的整数倍,hv称为一个能量量子。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其中v 辐射频率,h是一个常量,称为普朗克常量。 6、光子说: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而且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每一个能量子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E跟光的频率v成正比,E= hv,其中:h是普 朗克常量. 7、光电效应方程 (1)逸出功W0: 电子脱离金属离子束缚,逸出金属表面克服离子引力所做功的最小值 (2)光电效应方程: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hv大于逸出功W0,那么有些光电子在脱离金属表面后还有剩余的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出射光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子的能量hv、逸出功 W0的关系式是 2 max 2 1 W mv hv+ =(其中2 max 2 1 mv是指出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3)光电效应的解释: ①极限频率:金属内部的电子一般一次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入射光子的能量hv小于逸出功W0时,电子不可能逸出,这就是光电效应存在极限频率的原因。

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二课本原版(电子版)

Module 1 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 Introduction Look at these words and expressions. Which of them are connected with illness? dentist diet fat fit flu (influenza) get/catch a cold health rare toothache unhealthy wealthy Read the proverbs and try to explain them in English. ?You are what you eat. % ?Healthy mind in a healthy body. % ?Early to be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 Vocabulary and Reading 1.Look at these word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nxious; break (as in break an arm); captain; fever; injure; injury; pain; painful; normal; sweets

1. Which word is connected with food? 2. Which words are connected with body? 3. Which word means usual or ordinary? 4. Which word means leader? 5. Which word means worried about something that may happen? Zhou Kai (1) When Zhou Kai's mother saw him heading towards the front door without a jacket on, she eyed him anxiously. "Zhou Kai, where are you going?" she asked. "To the park. I'm going to play football," said Zhou Kai. "But it's raining! You'll catch a bad cold," said his mother. "No, I won't. I'll be fine," said Zhou Kai, as he opened the door. "Zhou Kai, you'll get ill. You know you will. You can at least go and get your jacket." "OK, OK." Zhou Kai went and did as he was told.

(完整word版)高中必修三统计知识点整理(20190607191608)

高中数学必修3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统计 2.1.1 简单随机抽样 1 .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 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 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2.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 1 )抽签法;⑵ 随机数表法;⑶ 计算机模拟法;⑷ 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 总体变异情况;② 允许误差范围;③ 概率保证程度。 3.抽签法: ( 1 )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 2 )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 3 )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4.随机数表法: 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 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2.1.2 系统抽样 1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 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更为重要的是, 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 计精度。 2.1.3 分层抽样 1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 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 .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 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 1 )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分层的比例问题: ( 1 )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 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 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高考生物考前回归课本汇总

生物高考最后冲刺回归课本整理(高频考点) 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及结构基础 1. 脂质可分为_脂肪_、_类脂__和__固醇_。(1)固醇包括_胆固醇__、性激素_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2)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3)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2.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 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3. 自由水的作用: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③运输。结合 水的作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4. 无机盐的作用:①构成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 动,如缺钙会出现抽搐等症状。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5. 细胞膜主要是由_磷脂分子_ 和__蛋白质构成,基本结构支架是_磷脂双分子层__,外表有一层_糖蛋白_,又叫_糖被,与细胞识别有关。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具有一定的流动性__,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 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6. 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__核仁__和___染色质_。核膜上有_核孔,它是大分子的通道。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的功能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 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7. 判断原核和真核细胞的标准主要是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常见的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支原体,其中最小的是支原体,它不同于其它原核生物的是无细胞壁。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蓝藻,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但不利用光能的是硝化细菌。 8、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1 23 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溶酶体核糖体中心 体

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unit1 1.take place / happen / break out 无被动 2.starve to death 饿死 starve to do 渴望 做 .. starve for 渴望 得到 .. 3.in memory of 纪念 4.dress up 穿上盛装,打扮 5.p lay a trick / tricks on play a joke / jokes on 6.a ward sb. sth.=award sth. to sb.授予某 人某物 reward sb. for sth. 因 ... 而报答,奖赏某人 reward sb. with sth. 用 ...报答,酬谢某人 7.look forward to doing *以介词 to 结尾的短语 pay attention to (doing) devote? to (doing) attach? to (doing)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认为 ...很重要8. without permission. 未经许可 permit doing sth. permit sb.to do sb be permitted to do 9. turn up 出现 ,调高 turn down 拒绝,调低 turn out (to be ) 结果是 turn to sb (for help) 求助 10 keep one ’ s word守信用;履 行诺言 hold one ’ s breath屏息;屏气 11.apologize to sb for sth make an apology to sb for sth 11. set off ( for.. .) = set out ( for...) 动身,出发 12. remind sb. of sth. /sb.使某人想起?remind sb. to do sth. 提醒某人做某事 14.mean to do 打算做 mean doing 意味着 15 be satisfied with 对?感到满意satisfying 令人满意的 16 lead to 导致;通向,通往 17.It is/was obvious that。。。很明显??

2020年高考生物回归课本教师版2 细胞代谢

回归课本:高考生物基础知识填空和判断——细胞代谢

4.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率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 ) 5.在细胞生命活动中,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 6.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 7.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 8.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 9.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 10.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 11.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甚至使酶永久失活。( ) 12.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易水解。( ) 13.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其中A的含义是指腺嘌呤,P代表磷酸基团。( ) 14.A 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 15.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 16.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 17.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 ) 18.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可在线粒体内氧化生成水。( ) 19.水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也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 ) 20.各种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都是线粒体。( ) 21.细胞呼吸如果没有水的产生,就一定是无氧呼吸。( )

22.人体剧烈运动时,CO2/O2>1,即CO2既可在线粒体又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 23.根尖分生区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 24.叶绿体与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相同,且都具有流动性。( ) 25.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色素就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 26.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暗反应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 ) 27.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 28.CO2浓度不变、由光照到黑暗环境C3含量下降,C5、[H]、ATP和有机物量上升。( ) 29.净光合作用速率(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总光合作用速率(O2产生量或CO2固定量)-细胞呼吸速率(O2消耗量或CO2释放量)。( ) 30.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 ) 31.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必修3 算法初步 一、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的概念 算法通常是指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 (3)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两种) 循环结构 注:各种框图结构的功能及注意事项见下节相应语句. 二、基本算法语句 1.赋值语句 格式:变量=表达式 功能: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变量. 说明:①变量名必须以字母开头,可以是单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字母后面跟若干数字当型循环 直到型循环

或字母,不要使用运算符号、特殊符号(如+、-、&等).②每个赋值语句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③表达式可以是常数或单个变量,也可以是含有常数及变量的算式,还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函数.④若表达式中含有左面的变量时(如A=A+1),则用变量当前的值计算后赋给变量,即变量(A)变成表达式的值,原来的值丢失;当左右变量名不同时(如A=B+1),则赋值后右面变量(B)的值不变. 注:①表达式中常用的运算符号有:+(加)、-(减)、*(乘,不能用×或·,更不能省略)、/(除,不能用÷)、∧(乘方)、\(整除,即整数商)、MOD(余数). ②常用的函数有:ABS (X)(即X的绝对值,不用│X│)、SQR (X)(X的算术平方根, .注意函数中的X可以是常数,也可以是表达式,但必须放在括号里. 要修改程序.②只能给变量赋值,不能对表达式赋值,有些资料上有“INPUT x=5”这样的错误用法,注意避免. 3.输出语句 格式:PRINT"提示信息";表达式 功能:计算表达式的值并输出. 说明:①提示信息在程序运行后原样显示在屏幕上,起提示作用;②先计算表达式的值,然后输出在提示信息后面,即输出语句具有计算功能;③每次可输出多个表达式,中间用逗号或分号分开,按原顺序输出;④可以只有提示信息而无表达式,或只有表达式而无提示信息. 注意:①程序中一般要有输出语句;②提示信息要放在英文引号内,即键盘上的“"”,左右相同(课本上的引号是错误的). 4.条件语句 格式1: IF条件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 END IF

2021-2022年高考数学回归课本 整数问题教案 旧人教版

2021年高考数学回归课本整数问题教案旧人教版 一、常用定义定理 1.整除:设a,b∈Z,a≠0,如果存在q∈Z使得b=aq,那么称b可被a整除,记作a|b,且称b是a的倍数,a是b的约数。b不能被a整除,记作a b. 2.带余数除法:设a,b是两个给定的整数,a≠0,那么,一定存在唯一一对整数q与r,满足b=aq+r,0≤r<|a|,当r=0时a|b。 3.辗转相除法:设u0,u1是给定的两个整数,u1≠0,u1 u0,由2可得下面k+1个等式:u0=q0u1+u2,01且n为整数,则,其中p j(j=1,2,…,k)是质数(或称素数),且在不计次序的意义下,表示是唯一的。 6.同余:设m≠0,若m|(a-b),即a-b=km,则称a与b模同m同余,记为a≡b(modm),也称b是a对模m的剩余。 7.完全剩余系:一组数y1,y2,…,y s满足:对任意整数a有且仅有一个y j是a对模m的剩余,即a≡y j(modm),则y1,y2,…,y s称为模m的完全剩余系。 8.Fermat小定理:若p为素数,p>a,(a,p)=1,则a p-1≡1(modp),且对任意整数a,有a p ≡a(modp). 9.若(a,m)=1,则≡1(modm),(m)称欧拉函数。 10.(欧拉函数值的计算公式)若,则(m)= 11.(孙子定理)设m1,m2,…,m k是k个两两互质的正整数,则同余组: x≡b1(modm1),x≡b2(modm2),…,x≡b k(modm k)有唯一解, x≡M1b1+M2b2+…+M k b k(modM), 其中M=m1m2m k;=,i=1,2,…,k;≡1(modm i),i=1,2,…,k. 二、方法与例题 1.奇偶分析法。 例1 有n个整数,它们的和为0,乘积为n,(n>1),求证:4|n。 [证明] 设这n个整数为a1,a2,…,a n,则a1,a2,…,a n=n,① a1+a2+…+a n=0。② 首先n为偶数,否则a1,a2,…,a n均为奇数,奇数个奇数的和应为奇数且不为0,与②矛盾,所以n为偶数。所以a1,a2,…,a n中必有偶数,如果a1,a2,…,a n中仅有一个偶数,则a1,a2,…,a n中还有奇数个奇数,从而a1+a2+…+a n也为奇数与②矛盾,所以a1,a2,…,a n中必有至少2个偶数。所以4|n.

高中数学必修三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精选

高中数学 必修3知识点 第一章 算法初步 一,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的概念:按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2,算法的三个基本特征:明确性,有限性,有序性。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 (2)条件结构: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3)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当型循环结构。一个完整的循环结构,应该包括三个内容:1)循环体;2)循环判断语句;3)与循环判断语句相关的变量。 二,基本算法语句(一定要注意各种算法语句的正确格式) 1,输入语句 2,输出语句 3,赋值语句 注意:“=”的含义是赋值,将右边的值赋予左边的变量 4,条件语句 5,循环语句: 直到型 当型 注意:提示内容用双引号标明,并 与变量用分号隔开。

三,算法案例 1,辗转相除法: 例:求2146与1813的最大公约数 2146=1813×1+333 1813=333×5+148 333=148×2+37 148=37×4+0 ..............余数为0时计算终止。 为最大公约数 2,更相减损术: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3,秦九韶算法:将1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 ++改写成 1210()(()))n n n f x a x a x a x a x a --=+++ ++ 再由内及外逐层计算。 4,进位制:注意K 进制与十进制的互化。 1)例:将三进制数(3)10212化为十进制数 10212(3)=2+1×3+2×32+0×33+1×34=104 2)例:将十进制数104化为三进制数 104=3×34+2 ....... 最先出现的余数是三进制数的最右一位 34=3×11+1 11=3×3+2 3=3×1+0 1=3×0+1 ............ 商数为0时计算终止 104=(3)10212 第二章 统计 一,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 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 个个体作为样本,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取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关键词)逐个,不放回,机会相等 2,随机数表法的步骤: 1)编号; 2)确定起始数字;3)按一定规则读数(所读数不能大于最大编号,不能重复)。 3,系统抽样的步骤: 1)编号; 2)分段(若样本容量为n ,则分为n 段);分段间隔N k n = ,若N n 不是整数,则剔除余数,再重新分段; 3)在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第一个个体编号; 4)按照 一定的规则在后面每段内各取一个编号,组成整个样本。 4,分层抽样的步骤: 1)确定抽样比; 2)根据个体差异分层,确定每层的抽样个体数(抽样比乘以各层的个体数,如果不是整数,则通过四舍五入取近似值);3)在每一层内抽取样本(个体数少就用简单随机抽样,个体数多则用系统抽样),组成整个样本。 5,三种抽样方法的异同点 直到型和当型循环可以相互演变,循环体相同,条件恰好互补。

高三生物复习回归教材

回归教材 1.(必修一23页与生活的联系)盐析过程中蛋白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发生变性。 2.(必修一27页)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原核细胞的DNA主要位于细胞内的拟核中。 3.(必修一32页)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 4.(必修一32页)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5.(必修一33页拓展题)葡萄糖可以口服和注射,但蔗糖只能口服而不能注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是单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蔗糖是二糖,细胞无法直接吸收,而且血浆中没有分解蔗糖的酶,而消化道中有分解蔗糖的相关酶。 6.(必修一35页左下角图)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Mg;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有C、H、O、N、S、Fe。7.(必修一37页小结)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单糖为单体组成多聚体,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称为生物大分子。 8.(必修一38页知识迁移)种子晒干过程损失的主要是自由水,干种子高温烘烤出的水珠的来源主要是结合水,结合水破坏后的种子不能萌发。 9.(必修一41页)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10.(必修一41页与生活的联系)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 11.(必修一43页拓展题)用台盼蓝染色排除法鉴定死细胞和活细胞,只有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主要原因是死细胞的细胞膜丧失了选择透过性。 12.(必修一45页)内质网除了用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还是脂质的合成“车间”。 13.(必修一46页相关信息)硅肺: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但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从而使细胞死亡。 14.(必修一46页)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15.(必修一49页图3-9)内质网膜可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各种生物膜成分和结构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和协调配合)。 16.(必修一55页)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17.(必修一58页自我检测) (1)鲜肉立即做熟,肉会很老,鲜肉过一段时间后再煮,肉反而鲜嫩,主要与细胞内的溶酶体提前把一些大分子物质水解有关。 (2)用显微镜观察无色且未经染色的细胞,应该把视野调暗些,可换成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 18.(必修一61页)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取决于细胞膜和液泡膜。 19.(必修一66页思考与讨论中的图)磷脂分子的组成元素有C、H、O、N、P。 20.(必修一68页)在细胞膜的外表,有糖蛋白(糖被),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糖蛋白常作为受体蛋白,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有关。 1.(必修一83页右边学科交叉)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广。例如,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也能催化脂肪和淀粉水解。 2.(必修一84页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温度(高温)本身会影响过氧化氢自然分解的速度;酸本身也可以作为无机催化剂催化淀粉的水解。 3.(必修一87页科学·技术·社会)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在临床上常与抗生素复合使用,能增强抗生素的疗效。加酶洗衣粉中的酶不是直接来自生物体的,而是经过酶工程改造的产品,比一般的酶稳定性强。 4.(必修一88页左下角图)ATP的组成元素有C、H、O、N、P。 5.(必修一89页)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只是绝大多数,不是所有)。6.(必修一93页上方方框)对比实验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