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家巴赫的介绍

古典音乐家巴赫的介绍
古典音乐家巴赫的介绍

古典音乐家巴赫的介绍

中文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外文名:JohannSebastianBach

别名:JSBACH/J·S·巴赫

国籍:德国

民族:德意志人

出生地:爱森纳赫

出生日期:1685年3月21日(儒略历);3月31日(格里历)

逝世日期:1750年7月28日

职业:管风琴演奏家、指挥家、作曲家

主题风格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笃信宗教,是个路德教徒。他希望他的乐曲为教会服务,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宗教音乐。他的音乐体现了生活在18世纪德国普通市民的思想。他深受着生活给他带来的痛苦,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活感受,虽然他消极、屈服,但也还没存看到改变生活的途径。他觉得一个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自我牺牲的精神。这就是巴赫在他的艺术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他的作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象反映了十八世纪德国市民之间的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想。

他是最后一位伟大的宗教艺术家,他认为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和谐声音”,赞颂上帝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他的音乐最初就是从被称作赞美诗的路德圣咏而产生的。通过旋律可以看出作曲家结合

了当时流行的通俗之声。在音乐形式上他无意创新,而是把现有的

形式推上顶峰。[3]

声乐作品

他谱写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因素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是最有影响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巴赫作

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通过宗教音乐形式(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

福未来的渴望。巴赫的声乐作品中以康塔塔最为丰富多彩。巴赫的

康塔塔一方面继承了接近歌剧的世俗“康路塔”的传统,另一方面

继承了接近复调合唱的宗教康塔塔的传统,创造出一种声乐器乐综

合的新型的康塔塔。它无论在内容上和风格上都比旧的康塔塔要深刻、丰富多了。

法国音乐评论家保罗·朗杜尔所言:“巴赫创作的目的并不是为后代人,甚至也不是为他那个时代的德国,他的抱负没有越出他那

个城市、甚至他那个教堂的范围。每个星期他都只是在为下一个礼

拜天而工作,准备一首新的作品,或修改一首旧的曲子;作品演出后,他就又把它放回书柜中去,从未考虑到拿来出版,甚至也未想到保

存起来为自己使用。世上再也没有一首杰作的构思与实践像这样天

真纯朴了!”

歌德有段对巴赫音乐的评论十分精辟:“就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对话,就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在心中的流动,我好像没有了耳、更没有了眼、没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们,内在自有一

股律动,源源而出。”

德国大剧作家、政论家莱辛曾经这样讲道:“天才即使不是生在极端贫困的阶层,也是生在生活非常艰苦的阶层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