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评价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护理质量评价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护理质量评价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护理质量评价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目的探析产科护理中应用护理质量评价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产科

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产妇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产妇各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给予护理质量评价,对两组产妇护理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实验组母乳喂养吮吸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护患沟通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护理质量评价,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标签:产科护理质量;护理质量评价;护理效果;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致使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医院护理发展中,一定要强调护理质量的提高,以此满足医改形势,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1]。对于产科而言,住院人群主要为产妇、婴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进而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文现对该院产科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护理质量评价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产科收治的80例产妇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产妇各4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范围22~36岁,平均为(28.24±3.20)岁;孕周范围37~42周,平均为(38.89±1.06)周。实验组产妇年龄范围21~36岁,平均为(28.12±3.14)岁;孕周范围37~42周,平均为(38.92±1.14)周。对两组产妇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该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产妇均知晓研究目的,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即对产妇予以基础环境、饮食、心理、生活等方面护理,同时密切观察产妇及婴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向产妇说明有关注意事项。

实验组产妇给予护理质量评价护理管理,内容如下:①组建质量评价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及责任护士担任组长,普通护理人员担任组员,因小组负责人经验丰富,可快速解决临床问题,所以,应随时指导组员开展工作。同时,定期对组员进行宣传教育、指导实践,以此提高组员专业素质与技能。②制定质量

妇产科2015年7月份护理质量分析会议记录

妇产科2015年7月份护理质量分析会议记录 时间:主持人:肖丽记录人:地点:医生办公室参加人员: 一、科室7月份护理质量指标情况 1、入院42人次出院47人次手术11人次 2、病房管理得分:92分合格率100% 护理文书书写得分:95分合格率100% 分级护理得分:94.7分合格率100% 消毒隔离得分:95.4分合格率100% 中医特色护理:95分合格率100% 健康宣教得分:92分合格率100% 抢救药品、设施得分:95分合格率100% 优质护理调查满意度为:98.2%、 3、本月无不良事件发生 二、本月主要存在的问题 1、病房管理:(1)库房用品摆放杂乱;(2)污染手术布类回收桶用后未及时加盖;(3) 病房内卫生有待加强。 2、分级护理:(1)床头柜用品摆放凌乱;(2)新生儿母乳喂养知识及护理告知不到位; (3)责任护士病房巡视效果不佳;(4)病人转床后床号更改不及时。 3、护理文书:(1)出入院评估单填写漏项;(2)临时医嘱单漏签抗生素执行时间及执 行者名字;(3)化验单黏贴不规范;(4)部分出院病历排列错误。 4、急救物品及药品管理:(1)抢救车内电筒未及时充电;(2)抢救车内近效期药品清 理不及时 5、健康宣教:(1)新生儿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不到位;(2)新生儿安全防范措施宣教不 到位;(3)挤奶手法指导不到位。 6、中医护理:(1)耳穴压豆操作前宣教不到位,三天后未及时拆除胶贴;(2)未根据 辨证正确开展中医操作。 三、原因分析 1、妇产科病人用物多,晨间护理忽视床头柜的整理。 2、住院宣教流程执行不到位。 3、责任护士病房巡视内容掌握不够 4、护士法律意识淡薄。 四、护理质量改进措施 1、制定库房负责人,每周定期整理。 2、加大晨护督查力度,重抓床头柜整理情况。 3、规范输液卡书写规范,要求正规填写执行时间及全名。 4、继续加强护理文书环节质控日查工作。

产房医院感染制度

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制度 1、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参与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岗位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医院感染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2、制定对本院医务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学时,其它管理与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3、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业知识,并能够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工作。 4、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 5、工勤人员应当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6、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等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 1、室内空气消毒:要求每立方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灯管距离地面小于2米。 2、物体表面消毒:灯管距离物体表面不得超过1米,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直

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3、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一般每二周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4、使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必须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医务人员监测时必须注意防护。 5、空气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湿度适宜。 6、紫外线消毒灯,做好使用记录,每半年测定照射强度一次,并有记录。新灯≥90UW/cm2为合格,使用中≥70 UW/cm2为合格,使用中的高强度紫外线灯照射强度降低到70%不能使用。 7、新紫外线灯厂家必须提供使用1000小时和照射强度(≥90UW/cm2)的说明,使用前必须进行照射强度监测,监测照射强度<90UW/cm2不能使用。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一、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1、定期开展手卫生工作的全员培训,使所有医院人员加强手卫生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和手消毒达到规定的要求。 2、严格按照洗手与手消毒指征、手卫生方法认真洗手或手消毒,洗手或消毒后应防止手部的再污染。 4、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脱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季度护理质量检查、分析、评价整改

2008年第一季度护理质量检查分析 3月4日至26日,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全院5个护理单元的工作从16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20份,平均满意度87.13%,发放患者满意护士调查表20份,评出2名患者最满意的护士。基础护理合格率95%,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3%,常用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三基理论考核合格率96.3%,患者最满意的护士:杨欣、杨萍萍 好的方面:1、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2个科室为98%。2、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提高。3、消毒隔离、抢救室工作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4、整体环境比以前有改善。 存在问题:1、新招聘护士对护理工作核心制度、整体护理及急救知识掌握不全。2、护理标识(床头卡、健康教育处方)不全。3、重点护理工作流程落实不到位。4、护理文件书写的及时性未做到。5、实习护生劳动纪律较差。4、病区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整改措施:1、在护士长例会上详细反馈此次检查结果,明确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2、制定下发《2007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内容》,重点落实护理工作流程,护士长带头模范执行,加强监督检查考核。3、组织专场安全教育讲课,明确护理标识的重要性,要求各科护理标识统一、齐全。4、对护理文件书写的限时性给予明确要求:当班完成,特殊情况完成时间不超过24小时。5、召开新来院护士专题会议,总结前期工作,指出存在问题,对以后工作提出要求,对本次“三基”考核不及格护士进行补考。6、对满意度高的护士提出表扬,对有明显缺陷的科室找护士长谈话。 护理部 2008年3月29日

2008年第二季度护理质量检查分析 6月17日至25日,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全院5个护理单元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好的方面:1、病人普遍反应用水难的问题得以解决。2、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提高。3、消毒隔离、抢救室工作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4、整体环境比以前有改善。4、新上岗护理人员病人满意度较高。 二、存在问题:1、各科输液卡落实不到位。2、配药室存在无关人员进出现象。3、重点护理工作流程落实不到位。4、护理文件书写的及时性未做到。5、实习护生劳动纪律较差。4、病区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三、整改措施:1、在护士长例会上详细反馈此次检查结果,明确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2、妇产科带头落实输液卡的问题,重点落实护理工作流程,护士长带头模范执行,加强监督检查考核。3、重点区域限制人员进出。4、对护理文件书写的限时性给予明确要求:当班完成,特殊情况完成时间不超过24小时。5、召开实习生专题会议,总结前期工作,指出存在问题,对以后工作提出要求。6、对满意度高的护士提出表扬,对有明显缺陷的科室找护士长谈话。 护理部 二00八年六月三十日

妇产科7月份护理质量分析会议记录doc资料

学习资料 妇产科2015年7月份护理质量分析会议记录 时间:主持人:肖丽记录人:地点:医生办公室参加人员: 一、科室7月份护理质量指标情况 1、入院42人次出院47人次手术11人次 2、病房管理得分:92分合格率100% 护理文书书写得分:95分合格率100% 分级护理得分:94.7分合格率100% 消毒隔离得分:95.4分合格率100% 中医特色护理:95分合格率100% 健康宣教得分:92分合格率100% 抢救药品、设施得分:95分合格率100% 优质护理调查满意度为:98.2%、 3、本月无不良事件发生 二、本月主要存在的问题 1、病房管理:(1)库房用品摆放杂乱;(2)污染手术布类回收桶用后未及时加盖;(3) 病房内卫生有待加强。 2、分级护理:(1)床头柜用品摆放凌乱;(2)新生儿母乳喂养知识及护理告知不到位; (3)责任护士病房巡视效果不佳;(4)病人转床后床号更改不及时。 3、护理文书:(1)出入院评估单填写漏项;(2)临时医嘱单漏签抗生素执行时间及执 行者名字;(3)化验单黏贴不规范;(4)部分出院病历排列错误。 4、急救物品及药品管理:(1)抢救车内电筒未及时充电;(2)抢救车内近效期药品清 理不及时 5、健康宣教:(1)新生儿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不到位;(2)新生儿安全防范措施宣教不 到位;(3)挤奶手法指导不到位。 6、中医护理:(1)耳穴压豆操作前宣教不到位,三天后未及时拆除胶贴;(2)未根据 辨证正确开展中医操作。 三、原因分析 1、妇产科病人用物多,晨间护理忽视床头柜的整理。 2、住院宣教流程执行不到位。 3、责任护士病房巡视内容掌握不够 4、护士法律意识淡薄。 四、护理质量改进措施 1、制定库房负责人,每周定期整理。 2、加大晨护督查力度,重抓床头柜整理情况。 3、规范输液卡书写规范,要求正规填写执行时间及全名。 4、继续加强护理文书环节质控日查工作。 仅供学习与参考

产房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产房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项目内容分值评价方法 环境布局建 筑 布 局 1.分娩区总面积应在100平方米以上,应集中设在病区一端,远离污染源, 与其他部门间应有缓冲区。 2.分娩区内部要求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3.无菌区: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刷手间; 清洁区:设置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生活区(在清洁区内); 污物处理区:设置污物间、卫生间; 缓冲区: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设置更衣室、换鞋处; 4.以上各区要求布局合理,设置隔断或屏障,标志明显。应设有三通道,病 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污物通道,人员、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各行其道, 避免交叉感染 5.设有隔离待产室与隔离分娩室,有条件的医院要设立急症手术室 6.分娩室要有2间或以上,放置1张产床的分娩室每间面积不少于20平方 米。放置2张产床的分娩室面积应不少于32平方米,产床之间须有屏障 设施。 现场查看实际布 局。 环 境 管 理 1.分娩区应保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环境安静,地面、墙壁、天花板应便 于清洁和消毒。 2.各房间应门窗严密,有调温、调湿设备,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以 50-60%为宜,新生儿微环境温度在30-32℃。 3.各房间应设足够的电源接口,上下水道,便于使用。 现场查看落实情 况。 人力资源护 士 资 质 与 护 士 配 置 1.产房助产人员除具备护士任职水平和注册证明,需经过专门培训、考核, 获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方能正式上岗。 2.助产士配备按知识、职称、年龄结构形成梯队,层次合理。有紧急状态 下科室护士调配方案。 3.接产时有2名以上助产技术人员在场,分娩区实行24小时负责制。 4.产床与产科床位数之比为1:8~10;产床与助产士之比为1:2~3 5.产房为独立护理单位的,设护士长1~2名;如产房由产科统一管理,应 设一名副护士长或组长专职负责履行产房护士长职责,实行岗位准入管 理 6.专职护士长需专科以上学历、主管护师或护师三年以上职称、获省级以 上专科护士培训资质。 查看科室资料, 访谈护理管理人 员及护士,询问 工作落实情况, 现场查看排班、 护士执业资格证 及技术档案。

妇产科8月份护理质量分析会议记录

时间:主持人:肖丽地点: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 一、科室8月份护理质量指标情况 1、入院51人次出院47人次手术20人次 2、病房管理得分:93分合格率100% 护理文书书写得分:94分合格率100% 分级护理得分:分合格率100% 消毒隔离得分:分合格率100% 中医特色护理:94分合格率100% 健康宣教得分:92分合格率100% 抢救药品、设施得分:95分合格率100% 优质护理调查满意度为:%、 3、本月无不良事件发生 二、本月主要存在的问题 1、病房管理:(1)病房健康宣教文件夹有灰尘;(2)出院病人未及时注销各类护理标识; (3)门诊病人走后病房电视机、电灯未及时关。 2、分级护理:(1)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个别入院患者卫生处置不及时,有长甲现象;个 别手术病人口腔有异味;床单有血迹未及时更换。;(2)个别正常分娩病人护理记录欠真实,未按要求监测生命体征;(3)个别责护对所管病人护理级别及饮食未掌握,患者更改护理级别后,床头卡未及时更改; 3、护理文书:(1)发热病人加测体温体温单无体现;(2)临时医嘱单漏签抗生素执行时间 及执行者名字;(3)护理记录单未体现专科特色;(4)有特殊用药护理记录单无记录。 4、急救物品及药品管理:(1)输液泵用后未及时清洗消毒;(2)毒麻药品使用登记本有漏 记录身份证号码现象。 5、健康宣教:(1)患者对出院后活动、复诊时间未掌握;(2)患者对术后深呼吸及有效咳 嗽方法掌握不全;(3)患者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未掌握。 6、中医护理:(1)耳穴压豆操作前宣教不到位;(2)优势病种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未 体现辨证施护。 三、原因分析 1、督促卫生员搞好病房卫生;责护班及时注销出院病人各类护理标识;责护班多巡视病房,病人离开后及时关电视机及电灯。 2、转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观念,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3、加强岗位工作流程的相关督促力度,提高责护责任心,全面掌握所管病人“十知道”。 4、利用晨会组织学习产后病情观察内容,并利用晨会提问抽查掌握情况。

护理质量评价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护理质量评价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目的探析产科护理中应用护理质量评价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产科 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产妇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产妇各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给予护理质量评价,对两组产妇护理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实验组母乳喂养吮吸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护患沟通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护理质量评价,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标签:产科护理质量;护理质量评价;护理效果;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致使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医院护理发展中,一定要强调护理质量的提高,以此满足医改形势,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1]。对于产科而言,住院人群主要为产妇、婴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进而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文现对该院产科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护理质量评价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产科收治的80例产妇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产妇各4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范围22~36岁,平均为(28.24±3.20)岁;孕周范围37~42周,平均为(38.89±1.06)周。实验组产妇年龄范围21~36岁,平均为(28.12±3.14)岁;孕周范围37~42周,平均为(38.92±1.14)周。对两组产妇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该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产妇均知晓研究目的,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即对产妇予以基础环境、饮食、心理、生活等方面护理,同时密切观察产妇及婴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向产妇说明有关注意事项。 实验组产妇给予护理质量评价护理管理,内容如下:①组建质量评价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及责任护士担任组长,普通护理人员担任组员,因小组负责人经验丰富,可快速解决临床问题,所以,应随时指导组员开展工作。同时,定期对组员进行宣传教育、指导实践,以此提高组员专业素质与技能。②制定质量

季度护理质量检查分析评价整改

2008年第一季度护理质量检查分析 3月4日至26日,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全院5个护理单元的工作从16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20份,平均满意度87.13%,发放患者满意护士调查表20份,评出2名患者最满意的护士。基础护理合格率95%,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3%,常用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三基理论考核合格率96.3%,患者最满意的护士:杨欣、杨萍萍 好的方面:1、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2个科室为98%。2、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提高。3、消毒隔离、抢救室工作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4、整体环境比以前有改善。 存在问题:1、新招聘护士对护理工作核心制度、整体护理及急救知识掌握不全。2、护理标识(床头卡、健康教育处方)不全。3、重点护理工作流程落实不到位。4、护理文件书写的及时性未做到。5、实习护生劳动纪律较差。4、病区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整改措施:1、在护士长例会上详细反馈此次检查结果,明确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2、制定下发《2007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内容》,重点落实护理工作流程,护士长带头模范执行,加强监督检查考核。3、组织专场安全教育讲课,明确护理标识的重要性,要求各科护理标识统一、齐全。4、对护理文件书写的限时性给予明确要求:当班完成,特殊情况完成时间不超过24小时。5、召开新来院护士专题会议,总结前期工作,指出存在问题,对以后工作提出要求,对本次“三基”考核不及格护士进行补考。6、对满意度高的护士提出表扬,对有明显缺陷的科室找护士长谈话。 护理部 2008年3月29日

2008年第二季度护理质量检查分析 6月17日至25日,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全院5个护理单元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好的方面:1、病人普遍反应用水难的问题得以解决。2、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提高。3、消毒隔离、抢救室工作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4、整体环境比以前有改善。4、新上岗护理人员病人满意度较高。 二、存在问题:1、各科输液卡落实不到位。2、配药室存在无关人员进出现象。3、重点护理工作流程落实不到位。4、护理文件书写的及时性未做到。5、实习护生劳动纪律较差。4、病区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三、整改措施:1、在护士长例会上详细反馈此次检查结果,明确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2、妇产科带头落实输液卡的问题,重点落实护理工作流程,护士长带头模范执行,加强监督检查考核。3、重点区域限制人员进出。4、对护理文件书写的限时性给予明确要求:当班完成,特殊情况完成时间不超过24小时。5、召开实习生专题会议,总结前期工作,指出存在问题,对以后工作提出要求。6、对满意度高的护士提出表扬,对有明显缺陷的科室找护士长谈话。 护理部 二00八年六月三十日

妇产科2015年8月份护理质量分析会议记录

妇产科2015年8月份护理质量分析会议记录 时间:2015.09.08 主持人:肖丽地点: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 一、科室8月份护理质量指标情况 1、入院51人次出院47人次手术20人次 2、病房管理得分:93分合格率100% 护理文书书写得分:94分合格率100% 分级护理得分:94.5分合格率100% 消毒隔离得分:95.4分合格率100% 中医特色护理:94分合格率100% 健康宣教得分:92分合格率100% 抢救药品、设施得分:95分合格率100% 优质护理调查满意度为:98.4%、 3、本月无不良事件发生 二、本月主要存在的问题 1、病房管理:(1)病房健康宣教文件夹有灰尘;(2)出院病人未及时注销各类护理标识; (3)门诊病人走后病房电视机、电灯未及时关。 2、分级护理:(1)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个别入院患者卫生处置不及时,有长甲现象;个 别手术病人口腔有异味;床单有血迹未及时更换。;(2)个别正常分娩病人护理记录欠真实,未按要求监测生命体征;(3)个别责护对所管病人护理级别及饮食未掌握,患者更改护理级别后,床头卡未及时更改; 3、护理文书:(1)发热病人加测体温体温单无体现;(2)临时医嘱单漏签抗生素执行时间 及执行者名字;(3)护理记录单未体现专科特色;(4)有特殊用药护理记录单无记录。 4、急救物品及药品管理:(1)输液泵用后未及时清洗消毒;(2)毒麻药品使用登记本有漏 记录身份证号码现象。 5、健康宣教:(1)患者对出院后活动、复诊时间未掌握;(2)患者对术后深呼吸及有效咳 嗽方法掌握不全;(3)患者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未掌握。 6、中医护理:(1)耳穴压豆操作前宣教不到位;(2)优势病种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未 体现辨证施护。 三、原因分析 1、督促卫生员搞好病房卫生;责护班及时注销出院病人各类护理标识;责护班多巡视病房,病人离开后及时关电视机及电灯。 2、转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观念,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3、加强岗位工作流程的相关督促力度,提高责护责任心,全面掌握所管病人“十知道”。 4、利用晨会组织学习产后病情观察内容,并利用晨会提问抽查掌握情况。

2018 年7护理质量分析会议内容

2018年7月份护理质量分析会议内容 (护理部) 为保证我院护理工作安全和持续改进护理质量,质量管理科、护理部及临床科室按计划进行了质量检查,现对本月护理工作质量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根据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整改建议,落实PDCA管理,确保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的目标。 一、护理质量检查情况 本月科室自查的项目共有26项,重点检查项目有查对制度正确执行(13个科室)、分级护理制度落实,护理服务全过程、5-S管理、急救车管理正确执行率、病区药品管理检查、手术安全核查等。 护理部下病房检查的项目有5-S管理、急救车管理正确执行率两个项目。科室护士长进行交叉检查的项目有查对制度正确执行、护理服务全过程、病区药品管理检查、护理文书书写正确执行。 现将科室自查、护理部督导、交叉检查结果汇总,将结果汇报如下:(一)查对制度正确执行检查 图表1:7月份各科查对执行情况 图2 : 2018年1-7月查对制度执行情况

1、检查情况:科室本月共查检233人次,正确执行率为93.2%;护理部交叉质控41人次,执行率为90.3%。结合两项质控结果,则7月平均值为91.8%,与6月份查对执行率91%,环比上升0.8%。大部分临床科室都能规范的执行查对制度,查对执行率基本达到90%以上,其中执行较好的科室有普儿科、妇产科、普通外科等;执行情况较差的科室有心内/呼吸内科86.9%、血透室84.9%、神经/消化内科83.8%等。 2、主要问题:经分析,执行率低的原因为大部份同志的查对意识没有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无检查液体质量;操作前漏看治疗单;操作中漏看手腕带;操作后漏看床号、手腕带、漏问姓名 3、整改措施:要求普通临床科室加强护士对查对制度的学习培训,增强其查对意识。每个环节切实做好查对,使用PDA时操作前必须进行查对。护士长注意加强指导和监督。 (二)急救车正确执行

2018年护理质量汇总分析持续改进

2018年护理质量汇总分析持续改进报告2018年护理部质量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全面护理质量管控,依据年初修订的护理质量标准,按照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及实施计划,每月不定期进行督查,利用PDCA循环达到持续改进临床护理质量,不断提升护理内涵和服务水平。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一、护理质量汇总情况 表1 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价汇总达标情况

二、护理质量达标情况分析 2018 年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监测同比情况 文件书写护理安全临床护理病房管理优质护理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8年与2017年同期相比,护理安全 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临床护理合格率、病房管理合格率、优质护理服务合格率均上升。 三、存在问题 (一)病房管理 但仍存在一些普遍问题:1.床头柜未做到一用一消毒;2.床头卡填写欠规范,有缺失现象;3.加药未签名及时间。 整改措施: 1.加强病区管理及消毒隔离意识,床头柜要做到一人一用一

消毒。 2.科内要进一步规范床头卡的使用,信息填写要完整。 (二)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主要存在问题:急救车内少数物品不在备用状态;急救药品、物品登记本未及时登记。 整改措施: 1.加强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做到“五定”,核对时要仔细,过期药品物品要及时更换处理,仪器性能保持良好,呈备用状态。 2.急救药品物品护士长要定期核对及签名。 (三)院内感染 消毒隔离检查未达目标值,主要存在问题:紫外线消毒时间登记错误;紫外线强度监测指示卡未记录;棉签使用及配药未注明时间。 整改措施: 1.加强无菌观念,棉签开启要注明时间,输液要现配现用,同时要注明时间及签名。 2.科内利用晨会、例会着重强调使用紫外线消毒后记录时间要准确,并且还要定期擦拭灯管监测并记录,监控护士及护士长要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 (四)临床护理 临床护理仍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少数科室患者无腕带

妇产科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妇产科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一、质控内容 基础护理、分级护理、病房管理、急救药品管理、消毒隔离、医院感染、健康教育、技术指导护理文书、病历质控、产房质控 二、工作分工 组长 健康教育 技术指导 护理文书 产房质控 基础护理、分级护理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 病房管理、病历质控 消毒隔离、医院感染 三、具体细节 1、基础护理:正确执行医嘱,严密观察病情,对新入院疑难、病危患者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协助并督促患者做好三短六洁,做好生活护理,严格遵守无菌及无菌技术,严禁院内交叉感染。 2、分级护理:认真执行一、二、三级护理常规,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认真书写护理记录,训练掌握和使用急救药品器材,按规定时间巡视病房,做好出院指导。 3、病房管理:要求做到病房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病区秩序良好,保证医疗、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使患者有安全感、舒适感、和信赖感、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抢救药品及器材放置于固定位置,班班交接,抢救药品及时补充,器材使用完毕后归还原处,保持完好备用状态。 5、消毒隔离、医院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督促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工作时间衣帽整洁,严格无菌操作,病房、工作间、治疗室要定期消毒,无菌物品定期更换消毒,浸泡液配制符合要求。 6、健康宣教:根据病人的病情病种、接受能力宣传相关的健康知识产权,使病人知晓经管医生、责任护士、了解相关的疾病、用药知识、掌握正确的饮食及康复指导,使患者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

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7、技术操作训练:根据护理部制定的护理操作程序及考核细则进行培训及考核,加强技能训练,使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8、护理文书书写:护理记录单格式正确与否,护理记录是否及时、准确、完整、、简明扼要,使用医学述语,体温单内各项内容填写是否正正确,体温、脉搏、呼吸的绘制是否点圆线直,交班本书写是否正规、格式统一,签名是否正规。 9、病历质控:对归档的病历进行质控,使各项护理记录准确、正确、完整。 10、产房质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产房的布局设施,急救药品、物品及备用药品的管理,各种仪器、设备的管理,产房文书书写管理等监控工作,及时检查、监督。 四、职责要求 1.每组每周检查一次,每月大检查一次,平时进行督查自检,将检查结结果与信息反 馈至护士长处,对安全隐患做好排查工作,护士长不定期检查一次。 2.完成科室质控本的填写工作。 3.将每月存在的问题在会议上讨论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落实,由护士长将结果 上报护理部。 备注: 1、认真做好治疗室的环境卫生,冰箱的清洁,各种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及时督促检查。 2、认真搞好办公室、更衣室的环境卫生,整理好库房,及时督促检查。

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科内自查)

XXXXXX妇产科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记录本 科室: 年度: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填写要求 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组长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并设有质控员,质控员职责明确。 2、护士长负责制订护理质量控制目标、实施方案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各质控员按职责定期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 3、护士长根据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本科室每月护理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4、日常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要求每月每项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护士长审阅后签字。 5、每月底在科室周会上对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每月护理质量控制总结,护士长签字后交护理部审查。 6、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 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具体职责:负责科室日常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包括科室核心制度落实、常见疾病的护理、危重病人的管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三基培训(包括新进人员培训)、病区管理、药品质量的管理、院感、抢救仪器、抢救车的管理,不良事件等。每月底对科室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通报、讨论、分析,查找原因,并针对问题进行培训,不断持续改进。 护士长签字: 2016年月日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一. 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 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及考核工作。 2. 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身体素养文化意识。

3. 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二. 加强护理管理,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1. 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量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控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2. 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3. 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件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 4. 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严格查对制度。 三. 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1. 在培养护士日前礼仪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2. 注意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提高整改措施。 四.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1.指定有证护士对新进行带教工作。 2.定期召开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等工作。

产房质量考核标准

产房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标准分 100 分)考核人 :考核时间: 项目标准检查 基本要求分值方法 1.按需求弹性排班,坚守岗位 护士 2.护士仪表、行为符合要求,无护理投诉 管理5查排班 3.护士态度热情,礼貌待人 5 分本抽查 4.有紧急状态下护士调配预案 护士 5.严格执行护士条例,无执照护士不能单独上岗 1.产房布局合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严格 环区分,感染产房与非感染产房分清,人流、物流走向境符合要求,有三通道(工作人员、患者及污物通道) 管 52.各室整洁,物品放置定点、定位,标识明显、放置 理现场有序 5检查 3.治疗车及接送产妇车清洁,并有消毒措施 分 4.产房安静,护理人员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 操作轻,开、关门轻 1.各类仪器妥善保管,及时维修,保持完好状态 物品 2.药品(内服药、注射药、外用药、麻醉药等)分类 药品定点放置,药柜整洁,高危药品有醒目标识,药物无管理5 现场 变质、无过期,标签清晰 5 3.剧毒麻药及一类精神药专人、专柜加锁管理,有使 检查 分用记录,每班清点,帐物相符 4.物品分类放置有序,保持整洁 专1.做好产前健康教育,做好母乳喂养指导,做到早接触、早吸吮 科 2..做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 管 10 3.产程观察和处理及时,认真书写分娩记录及各种表理现场 格登记 10检查 4.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观察宫缩胎心音、胎位,羊分 水性状,检查宫颈扩张情况 1.特殊导管有标识,记录留置开始时间及更换敷料时导间 管 2.管道护理做到:正确使用、做好固定、管道通畅、 护 5现场清洁、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记录正确,按要 理求更换 检查 5 3.深静脉导管穿刺处敷料干燥,输液管道药液点滴通分畅,滴速与病情需要或医嘱要求相符 4.护士知晓管道护理的相关知识 病情护士对患者病情八知道:①姓名②诊断③主要病情 (症状和体征、目前主要阳性检查结果、睡眠、排泄 掌握 10等)④心理状况⑤治疗(手术名称、主要用药的名称、10提问 目的、注意事项)⑥饮食⑦护理措施(护理要点、观 分护士 察要点、康复要点)⑧潜在危险及预防措施 得分: 评分 扣分理由标准 脱岗扣 5 分,一 项不符合要求 扣1 分,投诉经 查实一次扣 3 分. 一项不符合要 求扣 1分 有导管脱落该 项不得分。

第二季度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分析

第二季度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分析 各护理单元: 6月25-26日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对各护理单元第二季度的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除五官科外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基本达标,护理人员对本科室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及本科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岗位职责、已熟练掌握,中医护理文书的质量较前有所提高,现将具体的情况通报给你们,请各护理单元结合科室存在的问题认真检查,积极整改。 一、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达标情况 (一)中医护理操作合格率100% (二)中医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100% (三)辨证施护合格率100% (四)开展中医护理技术≥2项目的4个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1个项目的3个科室(外1科、 急诊科、五官科) 二、存在问题 (一)中医护理质量管理 1、五官科、急诊科、外1科中医护理操作只有一项。 (二)中医护理质量 1、护理质量控制 (1、极个别科室护士长对护理质量控制重视不够,未对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

(2、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落实不够,有许多东西只是写在纸上。 (3、有的护理单元对中医护理特色评价不具体。 (4、普遍存在对护理质量检查的内涵深度不够,未能真正的反应出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 2、辨证施护质量 (1、极个别科室未开展辨证施护(五官科)。 (2、辨证施护措施个别科室落实不到位。 (3、康复与健康教育不具体。 3、中医护理文书质量 。(1、护理记录有涂、改楣栏缺项,格式不统一。记录有的较繁琐,重复记录无观察意义的东西。 (2、护理记录中对病人的健康与康复指导记录不完善评价不到位。 (3、生命体征记录体温单与护理记录单不相符 (3、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内涵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对疾病的观察深度不够,护理措施简单、不具体,不能动态的反应出患者疾病的表现、治疗、采取的护理措施及结果。中医护理特色不突出。 (4、入院评估表未按时完成。 (5、体温图中存在叉、点不规范、连线粗细不均匀、下栏有空项。

产房医院感染制度

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制度 1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参与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岗位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医院感染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2、制定对本院医务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 学时,其它管理与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3、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业知识,并能够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工作。 4、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 5、工勤人员应当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6、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等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 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 1、室内空气消毒:要求每立方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

30min,灯管距离地面小于2米 2 、物体表面消毒:灯管距离物体表面不得超过1 米,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3、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一般每二周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4 、使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必须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 医务人员监测时必须注意防护。 5、空气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湿度适宜。 6 、紫外线消毒灯,做好使用记录,每半年测定照射强度一 次,并有记录。新灯》9OUW/CI2为合格,使用中》70 UW/crh为合格, 使用中的高强度紫外线灯照射强度降低到70%不能使用。 7、新紫外线灯厂家必须提供使用1000小时和照射强度(》 90UW/cm的说明,使用前必须进行照射强度监测,监测照射强度<90UW/cm不能使用。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一、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护理质量分析评价

2017年1月护理质量检查结果通报及分析评价为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确保医疗护理安全,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部1月对临床科室的“护理安全质量”进行专项的督促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做的好的方面: 1、有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对重点环节:包括病人用药、输血、治疗、标本采集、围手术期管理、安全管理等有应急预案。 2、口服药原始包装保存:无“三无”药品;冰箱内无过期药品、物品。特殊药物开启后注明开始使用日期、时间并签名,保存方法及使用期限按说明书要求;其他药按规范放置。 3、消防安全通道通畅,应急箱处于备用状态。 4、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实施“三步安全核查”程序,对手术侧或部位有规范统一的标记;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病人正确。 5、有紧急情况下使用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且落实到位。 6、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有转抄和执行者 二、存在问题: 1、个别病人未带腕带。 2、毒麻药无使用记录。 3、有跌倒、坠床风险病人未挂警示标识。 4、接获非书面危急值报告记录不完整。 5、精神药品、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未单独存放。 6、与手术室、ICU、交接记录不完整。 7、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不及时。 8、护理人员对重点环节应急预案掌握不全面。 9、肿瘤Ⅱ、妇产科护理质量检查不合格、限时整改。 三、原因分析: 1、病人佩戴腕带的意愿低,与护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没有把腕带作为病人识别的标识有关。

2、护士忙时,使用毒麻药忘记做好登记,对毒麻药的管理缺乏正确认识。 3、个别专业护士责任心不强,对于分管病人病情掌握不全面。 4、危急值处理流程不合理,护士长未加强督查。 5、药品管理凌乱,不到位。 6、个别护士安全意识淡薄,各种交接记录本未认真填写,不良事件未及时上报。 7、护士长对护士重点环节应急预案培训不够,未组织学习。 四、整改措施: 以科室为单位再次学习“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士长要切实督促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确保科内常态管理。 1、护士长加强管理,细化每日督查的内容;专班护士认真每位病人入院宣教, 要病人主动参予护理核对工作;护士长对低年资认真做好指导、培训。 2、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特殊用药管理规定。做到记录齐全。 3、将危急值书面记录制度和毒麻药管理制度最为考核内核,使护理人员掌握。 4、组织科室人员学习不良事件上报的重要性,鼓励积极上报。 5、加强科室人员学习各种应急预案,有培训计划和记录。 质控追踪: 整改措施基本落实到位。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1、每月按计划进行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及时开展护理会诊、疑难危重病例讨论。 2、急救药品用后及进补充,做到账物相符,在效期内。毒麻药品柜及时上锁。 3、加强专科护理技能操作训练,熟悉操作流程。 4、各种登记本,及时完整填写交接本。 5、病房管理与基础护理落实到位,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各种一次性物品,医 用耗材入库登记规范。 6、输液治疗输液卡、落实输液三签、住院病人佩戴腕带仍有落实不到位现象;个别科室无自查记录。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2013年) 科室:产房时间: 2013 年 4 月 1 日下午总分: 110 分得分: 91.5 分 项目检查标准分值检查结果扣分组织与制度建设: 1、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名单) 5 分《隔离产房管理制度》需更新。-1(一)2、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及履行情况 制度3、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核心制度落实情况、针对科室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4、参加院感知识培训人数>2/35 、医院感染控制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5、重点部门及相应科室对本 建设部门、本岗位职责应知应会掌握情况 建立完善的科室院感管理文档:1、医院相关部门发布的与院感相关的文件2、消毒效果检测报 5 分院感管理质量自查缺 2013年3月,-1 10 分告整洁、齐全3、定期进行院感管理质量自查有分析,有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有记录4、科室培训、且每月自查存在问题雷同,未真正进 会议、整改反馈记录及上级主管部门检查中发现问题是否及时整改。5、医院感染手册完成情况行自查。 1. 治疗室、换药室分区合理、清洁整齐;无菌物品及非无菌物品分区存放、标识清楚,无菌包干燥、15 分无菌持物钳及容器无使用时间。-4(二)外观清洁,标识清楚,分类放置,无过期无菌柜有灰尘。 2.无菌纱布、棉球、棉签等一经打开在24 小时内使用,在容器外注明开启时间,消毒液现用现配 无3.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干燥使用,每 4 小时更换一次,注明开启时间 菌4.药物现用现配,注射器中的无菌药液不得超过 2 小时;无菌药液开启24 小时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 原 5.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在治疗室处理无菌物品、加药、注射等操作时戴口罩 6. 进行无菌操作衣帽整齐、戴口罩,戴无菌手套 则7. 灭菌器械及物品由消毒供应室统一进行消毒灭菌 8. 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并由医疗器械采购部门统一购入,科室不得自行购入。9.一次性灭15 菌物品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区域,已去除外包装的灭菌物品需入橱内或带盖容器中。 分10、抽查 ICU、手术室等重点部门使用中医用耗材、消毒隔离产品 3-5 件,查物资供应部门对其登记、索证、质量检验、贮存、发放等管理情况 11、查设备科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腔镜室、血透室等相关设备、设施定期检测资料。

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

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 产科是专科性较强的特殊科室,孕产妇周转快,不可预测因素多,产科 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变化快、要求高1。产科护理与孕产妇、新生儿的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增强产科安全管理是确保产科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2。要求我们要制定-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并围绕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 问题,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认真落实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从根本上持续提升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确保护理安全。 11提升护理人员素质、完善队伍建设著名经济学家斯密在《国富论》中十分强调地指出了劳动者素质和数量对劳动质量的提升在一国国民 财富增加中所处的至关重要的地位3,护理质量的提升同样需要护理人员素质和数量的保证。我们通过人才引进和自己培养使护理人员素质 持续提升,不但仅仅仅重视高学历,同时也重点考核素质和水平。在人 才梯队上也保持良好的态势,使之后继有人。 12增强学习、重视安全教育、提升法律意识增强对护士的护理安全和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持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护士的自我 保护意识,提升责任心,认真学习和了解《护士条例》、《母婴保健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还必须格外重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学习,操作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在法律体系持续完善的今天,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使之懂法、知法、守法,确实明白在工 作中存有的法律责任问题,充分理解到护理行为时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工作中时时约束自己。提醒自己,提升业务水平,维护自己白衣天使的形象。 13重视基本功、护理技术操作训练,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严格遵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注重三基训练并贯穿整个临床护理工作的全过程。遵守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是防范护理差错最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