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众泰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

北京联众泰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
北京联众泰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结构组成:

试剂盒由磁分离试剂(M)、试剂a(Ra)、试剂b(Rb)和定标品(ACTH-Cal)(选配)组成。组成及含量见下表:

预期用途: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样本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

2.1 外观

2.1.1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

2.1.2 磁分离试剂摇匀后应为棕色含固体微粒的均匀悬浊液,无明显凝集、无絮状物;

2.1.3 其它液体组分应澄清,无异物,沉淀物或絮状物;

2.1.4 包装标签应清晰、无磨损、易识别。

2.2 空白限

应不大于1.0pg/mL。

2.3 准确度

将已知浓度的ACTH标准溶液加入到血清中,其回收率应在(85%~115%)范围内。

2.4 线性

在[3.00,2000.0]p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0。

2.5 精密度

2.5.1 重复性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测定高、低两个水平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8%。

2.5.2 批间差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用3个批号试剂盒分别测定高、低两个水平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

2.6 效期末稳定性

本产品效期为15个月,试剂盒在2~8℃下保存至有效期末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2.1、2.2、2.3、2.4、2.5.1的要求。

2.7 溯源性

依据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提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定标品的来源、赋值过程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定标品溯源至企业工作校准品。

obe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完整版

o b e电化学发光免疫分 析仪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一章系统概述 1、控制单元 A 显示器(连接cobas ) D 触摸式显示器(主机) B 键盘/鼠标(连接cobas) E 键盘/鼠标(主机) C 计算机(连接cobas) F 计算机(主机) G 人体学PC支架 2、核心单元 1)核心单元轨道 A 核心单元E 模块轨道 B 急诊标本位 F 常规标本上机位 C 条形码阅读器 G 标本退出位 D 标本架转盘 急诊标本位 A 标本架托盘 B 标本架 C 标本杯、微量杯2)标本架及标本容器 标本架类型标本架颜色标本架ID号软件中显示标本架上标签 常规标本架灰色5001-8999001-3999001-3999 STAT标本架红色4001-4999E001-E999S001-S999

标本试管直径为13mm或16mm,长度为75mm或100mm;标本杯可插入16 mm标本试管中用。 A 标本架上的标本杯 D 16mm×100mm试管 B 16mm×75mm试管 E 16mm×100mm试管上的标本杯 C 16mm×75mm试管上标本杯 3、cobas e 601免疫分析模块 e 601模块主要部件如下: A 预清洗区 C 测量区 E 系统试剂区(在前门后面) B 试剂区 D 耗品区 B 试剂区各部件 A 试剂盘 D 磁珠搅拌棒 F 试剂针 B 条件码阅读器 E 磁珠搅拌棒冲洗站 G 试剂针冲洗站 C 试剂盖开/关 H 探针清洗站 I 试剂注射器

C 测量区各部件 A 标本针 E 标本注射器 B 孵育盘 F sipper 注射器 C sipper 针 D sipper 冲洗站 D 耗品区 A 抓手 E TIP/CUP 盒升降器 B 涡流混合站 F TIP/CUP 丢弃袋 C TIP/CUP G TIP/CUP 盒丢弃区 D 指示灯 指示器灯“亮”时 抽屉可安全打开 指示器灯“灭”时 抽屉严禁打开 E 系统试剂区 第二章 软件系统简介 1、系统状态概览 2、日常工作菜单 仪器 各部件 温度 打印预览 Preclean Procell cleancel l 当更换三种系统试剂的任一种时,长按相对应的绿色按键 报警 试剂查看 取消保养 工作区 试剂 定标 质控 应用设定

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 析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技术是罗氏公司开发的,但全自动机械制造却由日本的日立公司承担,所以仪器上还有Hitachi的标志。这个仪器让大家吃惊的一大原因就在于一直在实验室研究的电致化学发光居然已经真正地产业化了,其中我们一直无法解决的诸多问题(尤其是重现性)均已得到解答,看来罗氏的确花了不少心血开发这款仪器。 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性能特点——创新的技术,与众不同 一、最先进的检测原理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目前最先进的标记免疫测定技术,是继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以后的新一代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具有敏感、快速和稳定的特点,在固相标记免疫测定中技术上居领先地位。 电化学发光(ECL)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实际上是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过程的完美结合。电化学发光与普通化学发光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是电启动发光反应,循环及多次发光,后者是通过化合物混合启动发光反应,是单次瞬间发光。因此ECL反应易精确控制,重复性极好。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电化学发光(ECL)和免疫测定相结合的产物,直接以[Ru(bpy)3]2+标记抗体,反应时标记物直接发光。且[Ru(bpy)3]2+在电极表面的反应过程可以周而复始进行,产生许多光子,使光信号得以增强。 二、专利的包被技术 链霉亲和素(streptoavidin,SA)和生物素(biotin,B)是具有很强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的一对化合物,特异性强且结合紧密。一分子SA可与四分子B 相结合,增大了抗体结合量,达到放大效果。在ECL的试剂中,SA通过特殊的蛋白结合物均匀牢固地包被在磁性微粒上,形成通用的能与B结合的固相载体,另一试剂为活化的B衍生物化合的抗原或抗体。两种试剂混合时,抗原或抗体即包被在磁性微粒上。

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免疫分析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的检测方法,即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 应用制备好的抗原或抗体作为试剂,以检测标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由于免疫的特异性结合,免疫分析方法具有很好的选择性,荧光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其中典型的两种。本文将对这两种免疫分析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免疫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特异性免疫系统,是一个专一性的免疫机制,针对一种抗原所生成的免疫淋巴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只能对同一种抗原发挥免疫功能。而对变异或其他抗原毫无作用。 1、抗原 1.1抗原的定义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原性) ,并能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免疫反应性)。 抗原一般为大分子物质,其分子量在10kD以上。 1.2抗原的分类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如细菌、病毒、异种动物血清等。 半抗原:仅具有与相应抗原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的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如大多数的多糖、类脂及一些简单的化学物质,它们本身不具免疫原性,但当与蛋白质大分子结合后形成复合物,便获得了免疫原性, 1.3抗原的性质 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表面的基团,它直接决定免疫学反映的特异性。 抗原通过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藉此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因此,抗原决定簇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抗体 2.1抗体的定义 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淋巴细胞合成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2.2抗体的结构 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淋巴细胞特别是浆细胞合成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因其具有免疫活性故又称作免疫球蛋白。 人免疫球蛋白有五类,分别为IgG、IgA、IgM、IgD和IgE。 3、抗原抗体的结合

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精)

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技术是罗氏公司开发的,但全自动机械制造却由日本的日立公司承担,所以仪器上还有Hitachi的标志。这个仪器让大家吃惊的一大原因就在于一直在实验室研究的电致化学发光居然已经真正地产业化了,其中我们一直无法解决的诸多问题(尤其是重现性均已得到解答,看来罗氏的确花了不少心血开发这款仪器。 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性能特点——创新的技术,与众不同 一、最先进的检测原理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目前最先进的标记免疫测定技术,是继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以后的新一代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具有敏感、快速和稳定的特点,在固相标记免疫测定中技术上居领先地位。 电化学发光(ECL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实际上是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过程的完美结合。电化学发光与普通化学发光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是电启动发光反应,循环及多次发光,后者是通过化合物混合启动发光反应,是单次瞬间发光。因此ECL反应易精确控制,重复性极好。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电化学发光(ECL和免疫测定相结合的产物,直接以[Ru(bpy3]2+标记抗体,反应时标记物直接发光。且[Ru(bpy3]2+在电极表面的反应过程可以周而复始进行,产生许多光子,使光信号得以增强。 二、专利的包被技术 链霉亲和素(streptoavidin,SA和生物素(biotin,B是具有很强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的一对化合物,特异性强且结合紧密。一分子SA可与四分子B 相结合,增大了抗体结合量,达到放大效果。在ECL的试剂中,SA通过特殊的蛋白结合物均匀牢固地包被在磁性微粒上,形成通用的能与B结合的固相载体,另一试剂为活化的B衍生物化合的抗原或抗体。两种试剂混合时,抗原或抗体即包被在磁性微粒上。 三、独特的载体

北京联众泰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结构组成: 试剂盒由磁分离试剂(M)、试剂a(Ra)、试剂b(Rb)和定标品(ACTH-Cal)(选配)组成。组成及含量见下表: 预期用途: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样本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 2.1 外观 2.1.1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 2.1.2 磁分离试剂摇匀后应为棕色含固体微粒的均匀悬浊液,无明显凝集、无絮状物; 2.1.3 其它液体组分应澄清,无异物,沉淀物或絮状物; 2.1.4 包装标签应清晰、无磨损、易识别。 2.2 空白限 应不大于1.0pg/mL。 2.3 准确度 将已知浓度的ACTH标准溶液加入到血清中,其回收率应在(85%~115%)范围内。 2.4 线性 在[3.00,2000.0]p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0。 2.5 精密度 2.5.1 重复性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测定高、低两个水平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8%。 2.5.2 批间差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用3个批号试剂盒分别测定高、低两个水平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 2.6 效期末稳定性 本产品效期为15个月,试剂盒在2~8℃下保存至有效期末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2.1、2.2、2.3、2.4、2.5.1的要求。 2.7 溯源性 依据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提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定标品的来源、赋值过程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定标品溯源至企业工作校准品。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原理简介(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原理简介 20 世纪60 年代即有人利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水样中细菌含量和菌尿症患者尿液检查。1977 年Halman 等将化学发光系统与抗原抗体反应系统相结合,创建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保留了化学发光的高度灵敏性,又克服了它特异性不足的缺陷。近年来对技术与仪器的不断改进,使此技术已成为一种特异,灵敏,准确的自动化的免疫学检测方法。1996 年推出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在反应原理上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这两种技术目前已在国内一些大型医院实验室用于常规免疫学检验。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 CLlA) 是把免疫反应与发光反应结合起来的一种定量分析技术,既具有发光检测的高度灵敏性,又具有免疫分析法的高度特异性。在CLIA中,主要有两个部分,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系统。免疫反应系统与放射免疫测定中的抗原抗体反应系统相同化学发光系统则是利用某些化合物如鲁米诺( luminol) 、异鲁米诺(isolu-minol) 、金刚烷( AMPPD) 及吖啶酯( AE) 等经氧化剂氧化或催化剂催化后成为激发态产物,当其回到基态时就会将剩余能量转变为光子,随后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量子的产额。将发光物质直接标记于抗原(称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或抗体上(称为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经氧化剂或催化剂的激发后,即可快速稳定的发光,其产生的光量子的强度与所测抗原的浓度可成比例。亦可将氧化剂(如碱性磷酸酶等)或催化剂标记于抗原或

抗体上,当抗原抗体反应结束后分离多余的标记物,再与发光底物反应,其产生的光量子的强度也与待测抗原的浓度成比例。 发光免疫分析的灵敏度高于包括RIA 在内的传统检测方法,检测范围宽,测试时间短,仅需30 - 60min 即可。试剂货架寿命长,稳定性好,具有大规模自动化测试的功能。这项技术发展很快,已有许多厂商生产各具特色的测定仪器与配套试剂。目前我国仪器与试剂均需进口,测定成本较高。其反应过程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待测抗原(Ag) 和一定量的碱性磷酸酶标记抗原( ALP-Ag) 同时与一定量的特异性抗体(Ab) 竞争结合。ALP-Ag-Ab 的量与Ag 的量之间存有竞争抑制的关系,即Ag 的量越多,形成的Ag-Ab 的量就越多,ALP-Ag-Ab 的量越少。反之亦然。 (2) 加入(羊)抗鼠IgG 包被的磁性颗粒,捕获ALP-Ag-Ab( 其中的Ab 为鼠单克隆抗体) ,在磁场作用下将ALP-Ag-Ab 与ALP-Ag 分开,经洗涤并吸弃废液后,加入化学发光底物( dioxetane-phosphate ,AMPPD) ,后者为带有二氧四联环稳定结构的化合物,在ALP 的作用下去掉磷酸根,生成不稳定的中间体。中间体迅速分解并同时释放出光子。光子的生成量与ALP-Ag-Ab 的量成正比,由此可计算出待测抗原( Ag) 的量。将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液与待测标本同样处理,即可绘出标准曲线并据此查出标本中待测抗原的浓度。 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electrochemi1uminescence

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苏州大学研究生考试答卷封面 考试科目:仪器分析考试得分:________________院别: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专业:分析化学 学生姓名:饶海英学号:20114209033 授课教师: 考试日期:2012 年 1 月10 日

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电分析技术的发展,电化学传感技术越来越成为生命科学、临床诊断和药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电化学DNA传感器、电化学氧传感器、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这些传感器在各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免疫传感器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技术的核心是传感器。传感器能感受(或响应)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元件和产生可用信号输出的转换元件以及相应的电子线路所组成,是将一种信息能转换成可测量信号(一般指电学信号)的器件。传感器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三大类。本文以化学传感器尤其是电化学传感器进行研究。 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也称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简称ECL,是通过电极对含有化学发光物质的体系施加一定的电压或通过一定的电流,电极氧化还原产物之间或电极氧化还原产物与体系其它共存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某种不稳定的中间态物质,该物质分解而产生的化学发光现象。电致化学发光技术是电化学与化学发光相结合的检测技术,该技术既集成了发光与电化学分析技术的优点,又具有二者结合产生的可控性、选择性、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及动力学响应范围宽等新优势[ 1~3 ]。 电化学传感器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①吸附型:通过吸附方式将修饰物质结合在电极表面得到的修饰电极为吸附型化学修饰电极。可以制备单分子层和多分

总甲状腺素(TT4)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lztk

总甲状腺素(TT4)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样本中总甲状腺素(TT4)的含量。 1.1产品型号/规格:100人份/盒、200人份/盒。 1.2主要组成 试剂盒由磁分离试剂(M)、试剂a(Ra)、试剂b(Rb)和定标品(TT4-Cal)(选配)组成。组成及含量如下: 2.1 外观 2.1.1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 2.1.2 磁分离试剂摇匀后应为棕色含固体微粒的均匀悬浊液,无明显凝集、无絮状物; 2.1.3 其它液体组分应澄清,无异物,沉淀物或絮状物; 2.1.4 包装标签应清晰、无磨损、易识别。 2.2 空白限 应不大于0.420μg/dL 。 2.3 准确度 用T4国家标准品(150551)进行检测,实测值与理论值之比应在0.850-1.150之间。 2.4 线性 在[1.0,24.86]μg/d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的绝对值(|r|)应不小于0.9900。 2.5 精密度 2.5.1 分析内精密度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浓度为(5.0±1.0μg/dL)和(20.0±4.0μg/dL)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8%。 2.5.2 批间精密度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用3个批号试剂盒分别检测浓度为(5.0±1.0μg/dL)和(20.0±4.0μg/dL)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 2.6 特异性 2.6.1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测定浓度不低于500ng/mL的T3样品,其测定结果应不高于1.5μg/dL; 2.6.2 与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 测定浓度不低于50ng/mL的rT3样品,其测定结果应不高于1.5μg/dL。 2.7 效期末稳定性 本产品效期为15个月,试剂盒在2~8℃下保存至有效期末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2.1、2.2、2.3、2.4、2.5.1的要求。 2.8 溯源性 依据GB/T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校准品溯源至国家标准品(编号150551)。

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总结

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总结 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总结 技术是罗氏公司开发的,但全自动机械制造却由日本的日立公司承担,所以仪器上还有Hitachi的标志。这个仪器让大家吃惊的一大原因就在于一直在实验室研究的电致化学发光居然已经真正地产业化了,其中我们一直无法解决的诸多问题(尤其是重现性)均已得到解答,看来罗氏的确花了不少心血开发这款仪器。 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性能特点——创新的技术,与众不同 一、最先进的检测原理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目前最先进的标记免疫测定技术,是继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以后的新一代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具有敏感、快速和稳定的特点,在固相标记免疫测定中技术上居领先地位。电化学发光(ECL)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实际上是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过程的完美结合。电化学发光与普通化学发光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是电启动发光反应,循环及多次发光,后者是通过化合物混合启动发光反应,是单次瞬间发光。因此ECL反应易精确控制,重复性极好。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电化学发光(ECL)和免疫测定相结合的产物,直接以[Ru(bpy)3]2+标记抗体,反应时标记物直接发光。且[Ru(bpy)3]2+在电极表面的反应过程可以周而复始进行,产生许多光子,使光信号得以增强。 二、专利的包被技术 链霉亲和素(streptoavidin,SA)和生物素(biotin,B)是具有很强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的'一对化合物,特异性强且结合紧密。一

分子SA可与四分子B相结合,增大了抗体结合量,达到放大效果。在ECL的试剂中,SA通过特殊的蛋白结合物均匀牢固地包被在磁性微粒上,形成通用的能与B结合的固相载体,另一试剂为活化的B 衍生物化合的抗原或抗体。两种试剂混合时,抗原或抗体即包被在磁性微粒上。 三、独特的载体 ECL中采用的固相载体是带有磁性的直径约2.8?m的聚苯乙烯微粒。其特点是反应面积极大,比板式扩大20-30倍,使反应在近乎液相中进行,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利用氧化铁的磁性,使用电磁场分离结合态和游离态,方便迅速,实现了精确的全自动化。 四、独到的磁分离技术 实现了结合相和游离相的完全自动化分离,且检测池在无电场时彻底清洗,避免了交叉污染。 五、超高的测定灵敏度和测定线性 发光信号检测的宽线性加上电化学发光独特的标记物本身(发光底物)循环发光和专利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包被技术的信号放大作用,使电化学发光测定的检测下限可达10-12和10-18级,线性范围最大超越7个数量级,在待测抗原(抗体)极微量或达到病理期极限时,均能准确测定,避免了样本稀释重测定,既节约时间,又节省试剂。 六、稳定的试剂 电化学发光标记物三联吡啶钌在无电场和递电子体(三丙胺)存在的自然环境下非常稳定,保证了用它标记的抗体(抗原)试剂也非常稳定,2-8℃可稳定一年以上,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和<7%,在首日使用之后也可以稳定3个月。 七、简便创新的定标概念 每个测定项目的基本定标曲线已由罗氏公司完成,并已存入试剂的二维条形码,自动读入仪器,用户只需进行二点重定标即可。

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_王广凤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殝 殝 殝 殝 评述与进展 DOI :10.3724/SP.J.1096.2013.20611 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王广凤 朱艳红 陈玲 王伦 *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芜湖241000) 摘 要新型功能性纳米材料以其诸多优良性质在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备受关注,为电化学免疫传感 器的开发和研究开辟了一片广阔天地。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将纳米材料作为传感器界面的修饰材料、生物分子的固载基质以及信号标记物等。本文就常见的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功能性纳米材料;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综述 2012-06-14收稿;2012-11-04接受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20901003, 21073001,21005001)资助*E-mail :wanglun@mail.ahnu.edu.cn 1 引言 纳米技术是一门在1 100nm 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或对某物质进行研究,掌握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崭新高技术学科,它的发展开辟了 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次[1]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级(通常为1 100nm )的材料。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表现出一系列独特的力学、电学、光学、磁学以及催化性能,拥有“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的美誉 [2,3] 。纳米技术的兴起为生物电分析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生物传感器也成为纳米材料最有前途的应用领域之一[4] 。新型功 能性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层次、较强的吸附能力、良好的定向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结构相容性(酶、抗原、抗体以及生物分子受体具有和纳米材料相似的尺寸约2 20nm ),从而可以提高生物分子(如酶、DNA 等)的固载量、标记生物分子、催化反应、加快电子传递及增大电流信号,为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途径。 目前,比较成熟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技术有: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 DNA 传感器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将免疫技术与电化学传感相结合的一种免疫传感器,它既具有电化学传感器的高灵敏度和简 便经济等特点,又具有免疫分析的高选择性、强专一性和低检出限等优点[5]。近年来,电化学免疫传感 器已成为电分析化学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前沿和热门, 在临床检测、环境检测、食品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6,7] 。 为了研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低成本和长寿命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免疫生物敏感膜界面的构建 一直是免疫传感器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将纳米材料作为传感器界面的修饰材料、生物分子的固载基质以及信号标记物等。纳米材料作为基底固载生物分子可以增大固载量、提高反应活性;同时,纳米材料标记的抗体(抗原),可保留其生物活性和对应的组分作用,并根据这些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检测确定分析物的浓度,使用纳米材料的放大标记物可以大大增加信号,制备超灵敏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如碳材料、金银纳米以及半导体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第41卷2013年4月 分析化学(FENXI HUAXUE )评述与进展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第4期608 615

cobase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第一章系统概述 1、控制单元 A 显示器(连接cobas ) D 触摸式显示器(主机) B 键盘/鼠标(连接cobas) E 键盘/鼠标(主机) C 计算机(连接cobas) F 计算机(主机) G 人体学PC支架

2、核心单元 1)核心单元轨道 A 核心单元 E 模块轨道 B 急诊标本位 F 常规标本上机位 C 条形码阅读器G 标本退出位 D 标本架转盘

急诊标本位 A 标本架托盘 B 标本架 C 标本杯、微量杯

2)标本架及标本容器 标本架不同类型、颜色和相应编号如下: 标本架类型标本架颜色标本架ID号软件中显示标本架上标签 常规标本架灰色5001-8999 001-3999 001-3999 STA T标本架红色4001-4999 E001-E999 S001-S999 定标标本架黑色2001-2999 S001-S999 C001-C999 QC标本架白色3001-3999 C001-C999 Q001-Q999 保养标本架绿色B999 B999 W999 标本容器有三种类型:标本试管、标本杯、定标及质控小瓶 标本试管直径为13mm或16mm,长度为75mm或100mm;标本杯可插入16 mm标本试管中用。 A 标本架上的标本杯 D 16mm×100mm试管 B 16mm×75mm试管 E 16mm×100mm试管上的标本杯 C 16mm×75mm试管上标本杯 3、cobas e 601免疫分析模块

e 601模块主要部件如下: A 预清洗区 C 测量区 E 系统试剂区(在前门后面) B 试剂区 D 耗品区 B 试剂区各部件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资料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生物分子的分析检测对获取生命过程中的化学与生物信息、了解生物分子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阐述生命活动的机理以及对疾病的有效诊断与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高效、快速、灵敏地检测这些生物分子,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中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发展各种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生物传感器的出现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为生命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 1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1 基本结构 通常情况下,生物传感器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即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器。生物识别元件是指具有分子识别能力,能与待测物质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抗原、抗体、核酸、细胞、组织等。信号转换器主要功能是将生物识别作用转换为可以检测的信号,目前常用的有电化学、光学、热和质量分析几种方法[1]。其中,电化学方法就是一种最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图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结构 1.2 工作原理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采用固体电极作基础电极,将生物敏感分子固定在电极表面,然后通过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生物敏感分子能选择性地识别目标分子并将目标分子捕获到电极表面,基础电极作为信号传导器将电极表面发生的识别反应信号导出,变成可以测量的电信号,从面实现对分析目标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目的。 2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由各种生物分子(抗体、DNA、酶、微生物或全细胞)与电化学转换器(电流型、电位型、电容型和电导型)组合可构成多种类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根据固定在电极表面的生物敏感分子的不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分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电化学DNA传感器、电化学酶传感器、电化学微生物传感器和电化学组织细胞传感器等。 2.1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一种将免疫技术与电化学检测相结合的标记免疫分析方法。它是以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的生物反应信号转换成可测量的电信号并通过基础电极将其导出。当采用电化学检测方法测量时,其信号大小与目标分析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线性关系,从而实现对目标检测物的分析测定。 根据抗原-抗体间的免疫反应的类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分为两种:竞争法和夹心法。竞争法的分析原理是基于标记抗原和非标记抗原共同竞争与抗体的反应[2]。而夹心法则是将捕获抗体、抗原和检测抗体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捕获抗体/抗原/检测抗体的夹心式复合物,也称“三明治”式结合物[3]。 图2 竞争法 图3 夹心法 2.2 DNA生物传感器 DNA生物传感器主要检测的是核酸的杂交反应。电化学DNA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即将单链DNA(ssDNA)探针,固定在电极上,在适当的温度、pH、离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本文由:华夏学术传媒网提供https://www.360docs.net/doc/2d9092127.html, 摘要:本文根据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所使用标记物质的不同,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分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并对各方法经典标记物质及分析方法原理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在医学检验、食品安全及环境科学方面的应用进展情况。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分类;研究进展 化学发光是在常温下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光的发射。其发光机理是:反应体系中的某些物质分子,如反应物、中间体或者荧光物质吸收了反应释放的能量而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中间体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会释放等能级的光子,对光子进行测定而实现定量分析[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是将化学发光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的产物,因化学发光具有荧光的特异性,但与荧光产生需要激发光不同,化学发光由化学反应产生光强度,并不需要激发光,从而避免了荧光分析中激发光杂散光的影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含了免疫化学反应和化学发光反应两个部分。免疫分析系统是将化学发光物质或酶标记在抗原或抗体上,经过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在免疫反应结束后,加入氧化剂或酶的发光底物,化学发光物质经氧化剂的氧化后,形成一个处于激发态的中间体,会发射光子释放能量以回到稳定的基态,发光强度可以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进行检测。待测物质浓度因为与发光强度成一定的关系而实现检测目的[2]。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类别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可分为3 大类,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体或抗原的一类免疫测定方法。目前常见的标记物主要为鲁米诺类和吖啶酯类化学发光剂。 1. 鲁米诺类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鲁米诺类物质的发光为氧化反应发光。在碱性溶液中,鲁米诺可被许多氧化剂氧化发光,其中H2O2最为常用。因发光反应速度较慢,需添加某些酶类或无机催化剂。酶类主要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无机类包括O3、卤素及Fe3+、Cu2+、Co2+和它们的配合物。鲁米诺在碱性溶液下可在催化剂作用下,被H2O2等氧化剂氧化成3-氨基邻苯二酸的激发态中间体,当其回到基态时发出光子。鲁米诺的发光光子产率约为0.01,最大发射波长为425 nm。 2. 吖啶酯类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吖啶酯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CLIA)由于热稳定性不是很好,Klee 等研究合成了更稳定的吖啶酯衍生物。在含有H2O2的碱性条件下,吖啶酯类化合物能生成一个有张力的不稳定的二氧乙烷,此二氧乙烷分解为CO2和电子激发态的N-甲基吖啶酮,当其回到基态时发出一最大波长为430 nm 的光子。吖啶酯类化合物量子产率很高,可达0.05。吖啶酯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分析,发光体系简单、快速,不需要加入催化剂,且标记效率高,本底低。吖啶酯或吖啶磺酰胺类化合物应用于CLIA,通常采用HNO3+H2O2和NaOH 作为发光启动试剂,有些在发光启动试剂中加入Triton X-100,CTAC,Tween-20等表面活性剂以增强发光。(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CLEIA)是以酶标记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复合物上的酶再作用于发光底物,在信号试剂作用下发光,用发光信号测定仪进行发光测定。目前常用的标记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LP),它们有各自的发光底物。HRP 最常用发光底物是鲁米诺及其衍生物。在CLEIA 中,使用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进行免疫反应后,利用鲁米诺作为发光底物,在过氧化物酶和起动发光试剂(NaOH和H2O2)作用下鲁米诺发光,酶免疫反应物中酶的浓度决定了化学发光的强

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大学研究生考试答卷封面 考试科目:仪器分析考试得分:________________ 院别: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专业:分析化学 学生:饶海英学号: 授课教师: 考试日期:2012 年 1 月10 日

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电分析技术的发展,电化学传感技术越来越成为生命科学、临床诊断和药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电化学DNA传感器、电化学氧传感器、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这些传感器在各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免疫传感器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技术的核心是传感器。传感器能感受(或响应)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元件和产生可用信号输出的转换元件以及相应的电子线路所组成,是将一种信息能转换成可测量信号(一般指电学信号)的器件。传感器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三大类。本文以化学传感器尤其是电化学传感器进行研究。 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也称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简称ECL,是通过电极对含有化学发光物质的体系施加一定的电压或通过一定的电流,电极氧化还原产物之间或电极氧化还原产物与体系其它共存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某种不稳定的中间态物质,该物质分解而产生的化学发光现象。电致化学发光技术是电化学与化学发光相结合的检测技术,该技术既集成了发光与电化学分析技术的优点,又具有二者结合产生的可控性、选择性、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及动力学响应围宽等新优势[ 1~3 ]。 电化学传感器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①吸附型:通过吸附方式将修饰物质结

北京联众泰克皮质醇(Cortisol)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

皮质醇(Cortisol)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结构组成: 试剂盒由磁分离试剂(M)、试剂a(Ra)、试剂b(Rb)和定标品(Cortisol-Cal)(选配)组成。组成及含量见下表: 预期用途: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样本中皮质醇(Cortisol)的含量。 2.1 外观 2.1.1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 2.1.2 磁分离试剂摇匀后应为棕色含固体微粒的均匀悬浊液,无明显凝集、无絮状物; 2.1.3 其它液体组分应澄清,无异物,沉淀物或絮状物; 2.1.4 包装标签应清晰、无磨损、易识别。 2.2 空白限 应不大于0.5nmol/L。 2.3 准确度 将已知浓度的Cortisol标准溶液加入到血清中,其回收率应在(85%~115%)范围内。 2.4 线性 在[2.0,1750.0]nmol/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0。 2.5 精密度 2.5.1 重复性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检测高、低两个水平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8%。 2.5.2 批间差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用3个批号试剂盒分别检测高、低两个水平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 2.6 效期末稳定性 本产品效期为15个月,试剂盒在2~8℃下保存至有效期末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2.1、2.2、2.3、2.4、2.5.1的要求。 2.7 溯源性 依据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提供皮质醇(Cortisol)定标品的来源、赋值过程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定标品溯源至企业工作校准品。

睾酮(Testosterone)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北京联众泰克

睾酮(Testosterone)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样本中睾酮(Testosterone)的含量。 1.1包装规格:50人份/盒、100人份/盒。 1.2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盒由磁分离试剂(M)、试剂a(Ra)、试剂b(Rb)和定标品(Testosterone-Cal)(选配)组成。组成及含量见下表: 注:1、定标品靶值批特异,详见靶值单。 2、试剂盒条码卡内含主校准曲线。 2.1 外观 2.1.1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 2.1.2 磁分离试剂摇匀后应为棕色含固体微粒的均匀悬浊液,无明显凝集、无絮状物; 2.1.3 其它液体组分应澄清,无异物,沉淀物或絮状物; 2.1.4 包装标签应清晰、无磨损、易识别。 2.2 空白限

应不大于0.025ng/mL。 2.3 准确度 将已知浓度的Testosterone标准溶液加入到血清中,其回收率应在(85%~115%)范围内。 2.4 线性 在[0.10,15.0]n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0。 2.5 精密度 2.5.1 分析内精密度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浓度为(1.0±0.2ng/mL)和(5.0±1.0ng/mL)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8%。 2.5.2 批间精密度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用3个批号试剂盒分别检测浓度为(1.0±0.2ng/mL)和(5.0±1.0ng/mL)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 2.6 效期末稳定性 本产品效期为15个月,试剂盒在2~8℃下保存至有效期末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2.1、2.2、2.3、2.4、2.5.1的要求。 2.7 溯源性 依据GB/T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提供睾酮(Testosterone)定标品的来源、赋值过程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定标品溯源至企业工作校准品。

胰岛素(Insulin)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北京联众泰克

胰岛素(Insulin)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样本中胰岛素(Insulin)的含量。 1.1包装规格:50人份/盒、100人份/盒。 1.2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盒由磁分离试剂(M)、试剂a(Ra)、试剂b(Rb)和定标品(Insulin-Cal)(选配)组成。组成及含量见下表: 注:1、定标品靶值批特异,详见靶值单。 2、试剂盒条码卡内含主校准曲线。 2.1 外观 2.1.1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 2.1.2 磁分离试剂摇匀后应为棕色含固体微粒的均匀悬浊液,无明显凝集、无絮状物; 2.1.3 其它液体组分应澄清,无异物,沉淀物或絮状物; 2.1.4 包装标签应清晰、无磨损、易识别。 2.2 空白限

应不大于0.20μU/mL。 2.3 准确度 用Insulin国家标准品或国家标准品标化的企业参考品进行检测,其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应在±10%范围内。 2.4 线性 在[1.0,1000.0]μU/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0。 2.5 精密度 2.5.1 批内精密度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浓度为(5.0±1.0μU/mL)和(100.0±20.0μU/mL)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8%。 2.5.2 批间精密度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用3个批号试剂盒分别检测浓度为(5.0±1.0μU/mL)和(100.0±20.0μU/mL)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 2.6 特异性 2.6.1 与胰岛素原(Pro-insulin) 浓度不低于10ng/mL的胰岛素原(Pro-insulin)样本,在本试剂盒测定结果应不大于3.0μU/mL; 2.6.2 与C-肽(C-Peptide) 浓度不低于20ng/mL的C-肽(C-Peptide)样本,在本试剂盒测定结果应不大于3.0μU/mL; 2.7 效期末稳定性

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原理

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原理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基本原理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 是继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以后的新一代标记免疫测定技术,是电化学发光(ECL)和免疫测定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标记物的发光原理与一般的化学发光(CL)不同,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实际上包括了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二个过程。ECL与CL的差异在于ECL是电启动发光反应,而CL是通过化合物混合启动发光反应。ECL 不仅可以应用于所有的免疫测定,而且还可用于DNA,RNA探针检测。 2+其检测原理(以TSH检测为例):第一步:结合了活化的三联吡啶钌衍生物即[Ru(bpy)] + N3羟基琥珀酰胺酯(NHS)的TSH抗体和结合了生物素的TSH抗体与待测血清同时加入一个反应杯中孵育9分钟。 第二步:将被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加入反应杯中,再次孵育9分钟,使生物素通过与亲和素 的结合将磁珠、TSH抗体连接为一体,形成双抗体夹心法。

2+下一步,蠕动泵将形成的 [Ru(bpy)],抗体,抗原,抗体,磁珠复合体吸入流动测量室,此3 时,磁珠被工作电极下面的磁铁吸附于电极表面。同时,游离的TSH抗体(与生物素结合的和2+与[Ru(bpy)]结合的抗体)也被吸出测量室。 3 紧接着,蠕动泵加入含三丙胺(TPA)的缓冲液,同时电极加电压,启动ECL反应过程。发光2+剂 [Ru(bpy)]和电子供体TPA在阳极表面可同时各失去一个电子而发生氧化反应,使二价的32++?[Ru(bpy)]被氧化成三价,后者是一种强氧化剂;另一方面,TPA 被氧化成阳离子自由基TPA,3+?后者很不稳定,可自发失去一个质子(H),形成自由基TPA,这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可将3+2+一个电子给三价的[Ru(bpy)],使其形成激发态的[Ru(bpy)],而TPA自身被氧化成二丙胺332+和丙醛。激发态的[Ru(bpy)]通过荧光机制衰减,发射出一个波长620nm的光子,重新生成32+基态的[Ru(bpy)]。该过程在电极表面周而复始地进行,产生许多光子,光电倍增管检测光32+强度,光强度与[Ru(bpy)]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故可测出待测抗原的含量。 3

电化学发光测定原理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电化学发光反应: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实际上包括了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过程。化学发光剂三联吡啶钌[Ru(bpy)3]2+(图1)和电子供体三丙胺(TPA)在阳电极表面同时各失去一个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图2)。二价的[Ru(bpy)3]2+被氧化成三价,后者是一种强氧化剂。TPA 被氧化成阳离子自由基TPA+*(参见图2),后者很不稳定,自发地失去一个质子(H+),形成自由基TPA*,这是一种非常强的还原剂。这两个高反应基团在电极表面迅速反应,三价的[Ru(bpy)3]3+被还原形成激发态的二价 [Ru(bpy)3]2+*,能量来源于[Ru(bpy)3]3+和TPA*之间存在的高电化学电位差。TPA*自身被氧化成二丙胺和丙醛。接着激发态的 [Ru(bpy)3]2+*衰减成基态的[Ru(bpy)3]2+,同时发射一个波长620nm的光子。这一过程在电极表面周而复始地进行,产生许多光子,使光信号得以增强。 图1 三联吡啶钌NHS Ru2+* -H+光子 TPA* Ru3+ Ru2+ TPA+* TPA + -e -e + 图2 在电极表面的ECL反应 Ru2+: [ Ru(bpy)3] 2+基态 Ru3+: [Ru(bpy)3]3+氧化态 Ru2+*: [Ru(bpy)3]2+* 激发态 二、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以三联吡啶钌作为标记物,标记抗原或抗体,通过免疫反应及ECL反应,即可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A)。在实际应用中则尚有特定的仪器和试剂。瑞士罗氏公司(ROCHE)的Elecsys ECLIA系统,综合了各种先进技术,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已在医学检验中取得广泛应用。 Elecsys全自动分析仪分成两个部分:在试管内化学反应部分和在流动池内的ECL反应部分。 (一)试管内的化学反应 1、试剂的组成 在Elecsys试剂的制备中,包括电化学发光剂的标记和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应用了多种先进技术,简述如下: (1)电化学发光剂的标记 [Ru(bpy)3]2+需经化学修饰形成活化的衍生物后才能与抗体或抗原形成结合物。有多种活性基团可与[Ru(bpy)3]2+分子中的砒啶基反应。在Elecsys试剂中采用的是N羟基琥珀酰胺酯(NHS)(图1)。该衍生物具有水溶性,可与抗体、蛋白质抗原、半抗原、激素、核酸等各种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标记物。而且[Ru(bpy)3]2+NHS分子量很小,与免疫球蛋白结合的分子比超过20仍不会影响抗体的可溶性和免疫活性。 (2)固相载体 Elecsys中采用的固相载体是带有磁性的直径约2.8μm的聚苯乙烯微粒。其特点是表面积极大,吸附效率高;在液体中形成均匀的悬液,参与反应时类似液相,反应速度快。由于带有磁性,在游离标记物与结合标记物分离时,只需用磁铁吸引,方便迅速。 (3)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系统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