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病室管理

1、医务人员上班着装整齐,接触病人前后应卫生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应彻底消毒洗手。

2、保持病室内清洁整齐,每周固定一日为卫生日,做到环境清洁,无死角。

3、病人入院时进行卫生处置,穿病员服,经常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4、病房每日通风、换气二次,病床应湿扫,一床一巾,用后消毒(或一次性使用),床头柜、椅、床架应每日湿擦,抹布一桌一巾,用后消毒。

5、病人被服每周更换一次,若有污染应随时更换,病人出院后应对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6、病人便器固定使用,出院和转科时作终末消毒。

7、普通病房不能收治传染病人,对收治的疑似传染病人应按疾病隔离原则进行隔离、经确诊,必须转科(转院)治疗。

8、病区拖布应按治疗师、办公室、病室、厕所固定使用、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每周不得少于一次。

9、择期手术者,应做hbv、hcv、hiv标记物检查,阳性者按血液、体液隔离措施隔离。

10、认真执行《医院感染发病率检测制度》、《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检测制度》、《一次性医院卫生用品及消毒药械管理制度》及

《医院废物管理制度》。

11、组织病区医院感染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的自觉性。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二、各种管道的消毒

1、非一次性胃管、吸痰管、导尿管、肛管用后分别别放在消毒液内浸泡消毒半小时,清洗、晾干送供应室再处理后进行灭菌、备用。

2、雾化吸入管(螺旋管、面罩、雾化瓶)专人使用后各关节拆开,用250-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3、一次性使用的输液器、输液瓶、注射器、针头、吸氧管、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引流管、弯盘等用后严格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三、各种瓶类的消毒

1、碘酒、酒精瓶每周灭菌二次,方法。经初步消毒处理后再冲洗干净,用包布包裹后,送供应室灭菌。

2、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消毒一次。用250-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半个小时候再用无菌水冲洗、晾干、备用。

3、药杯、药瓶用以上消毒液浸泡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4、电动吸引器、胃肠减压器、洗胃机容器随时倒净、刷洗干净,用毕将以上消毒液浸泡消毒半小时,再清洗干净备用。

5、密闭引流瓶用后浸泡消毒,再刷洗干净,用双层包布包裹后送供应室灭菌。

四、各种物品规范消毒时限

无菌棉签,开启后的小包棉签尽可能当日用完,碘酒、酒精瓶,高压灭菌,每周

二、五更换,应注明灭菌日期,灭菌持物镊、罐,高压灭菌,每周更换1次。注明灭菌日期,灭菌容器,启用后不得超过2小时,注明开启时间(am、pm),废弃枕头,用一次性使用的利器盒收集不必浸泡。

第二篇: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病房每日上午开窗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紫外线照射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如病人不能离床,则暂缓照射。

二、病房地板每天两拖两扫,门窗墙壁一周抹一次,(床头柜、床旁桌)每天抹布应一用一消毒,门把手一日抹两次,有污染则用消毒液抹洗。

三、病房卫生间每天清扫两次,洗手池、大小便器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洗。

四、病床单在病人离院后要进行终末消毒、用消毒液抹床架、床垫、床头柜等。

五、棉被、枕头定期消毒(太阳暴晒或紫外线照射)。

六、清洁卫生制度要落实,护士长定期检查考核。

七、五无:

5、无痰积无蜘蛛网

卫生间大小便器无臭味和尿垢;室内无死角;

地面干操无积水、地面玻璃现本色。

第三篇: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衣帽整洁,不戴戒指、耳环,注意个人卫生,不着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及离院外出。

2、做病人的卫生宣传,利用黑板报、工休座谈会及结合病例积极宣传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减少陪客防止交叉感染。

3、进行各种检查前后医护人员必须使用消毒液和流动水认真洗手。

4、发饭时配餐人员要带帽子、口罩、围裙、袖套,病人用餐前洗手,不能起床的病人送水到床头洗手或用消毒毛巾擦手。

二、环境清洁消毒

1、病房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保持整洁,每日二扫(地面湿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2、重点科室部门,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60分钟或用空气消毒机进行动态消毒,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3、治疗室,换药室环境应整洁无尘,每周大扫除一次,每月进行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三、治疗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在进行化药、注射、换药及穿刺等各项无菌前要戴口罩帽子,操作前后要洗手或用消毒液浸

泡。

2、注射实行一人一针一筒一带一用一消毒,注射前后洗手或

用消毒液浸泡毛巾擦手,注射、抽血使用一次性针筒,用后毁形,浸泡消毒,再集中处理。

3、一律使用一次性密闭式输液器、输血器,用后毁形、浸泡

消毒处理。

4、无菌持菌镊(钳)、罐每周更换灭菌2次,消毒液的液面应

浸泡在无菌持物钳关节上2-3cm处或浸至持物钳的1/3以上。

5、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治疗室应带治疗盘,注射时要用无菌盘。

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

不得使用,最好用小包装。

7、溶解不同药物应使用不同注射器。

8、碘酒、酒精瓶应保持密闭,每周更换灭菌二次,置于无菌

储槽中的无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9、无菌物品必须放置在清洁的专柜内,分类按日期顺序存放,

标记清楚(科室名称、消毒日期及有效期)填写完整,有效期6天,霉季4天。有专人检查,过期物品重新灭菌。

10、各种治疗、护理、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

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房)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

入换药室。

四、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患者的安置原则:感染的病人与非感染的病人分开,,同类

感染的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2、病人的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

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及更换污衣物。

3、床单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

用后均须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4、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5、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6、氧气湿化液应用灭菌水,每天更换,用毕终末消毒处理,

干燥保存。

7、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采取相应

的消毒隔离处理措施。

8、引流液、体液等标本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种后排

入下水道。

9、治疗室、配餐室、病房、厕所等拖把、抹布专用,标记明

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0、垃圾置塑料袋中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

运。

第四篇:医院病房感染管理制度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定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住院病人实施监控,监控率达100%,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3、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遇污染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每日2次,遇污染时即刻清扫和消毒。

4、病人被服应保持清沽,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被褥、枕芯、床垫定期清洁、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被服,传染病人及疑似传染病人的被服放人有隔离标识的黄色袋中,送洗衣房单独消毒后再洗涤。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所用的器械、器具、物品均要进行消毒液浸泡-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符合《消毒技术规范》。

5、病床湿式清扫,每天一次,一床一套(巾),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湿抹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遇有污染的物体表面及时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6、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餐具、便器、痰缸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7、换药车或输液车上的无菌器械、罐、槽、盘等,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8、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一次,无菌物品抽样做细菌培养,每月一次,并有报告,结果存档。治疗室用的擦布及墩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9、餐具每餐后必须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隔离的患者必须使用一次性餐具。

10、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溶液30分钟消毒,干式保存,隔日更换消毒液一次,浸泡体温表容器每周清洗消毒一次,由专人负责。

11、治疗室、配餐间、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抹布,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使用后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2、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或消毒。

13、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第五篇: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xx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衣帽整洁,不戴戒指、耳环,注意个人卫生,不着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及离院外出。

2、做病人的卫生宣教,利用黑板报、工休座谈会及结合病例积极宣传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减少陪客防止交叉感染。

3、进行各种检查前后医护人员必须使用使用流动水认真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发饭时配餐人员要戴帽子、口罩、围裙、袖套,病人用餐前洗手,不能起床的病人送水到床头洗手或用消毒毛巾擦手。

二、环境清洁消毒

1、病房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保持整洁,每日拖地二次(地面湿拖),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2、重点科室部门如重症病房,各科室、普通保护性隔离病房及儿科病房等处,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60分钟或用空气消毒机进行动态消毒,每月空气细菌培养1次。

3、治疗室,换药室环境应整洁无尘,每周大扫除1次,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60分钟,每月进行空气细菌培养1次。

三、治疗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在进行配药、注射、换药及穿刺等各项无菌前要戴口罩及帽子,操作前后要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2、注射实行一人一针一筒一带一用一消毒,注射前后洗手或用消毒液浸泡毛巾擦手,注射、抽血使用一次性针筒,用后毁形,浸泡消毒,再集中处理。

3、一律使用一次性密闭式输液器、输血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4、装消毒液的容器必须灭菌。经压力蒸汽灭菌的装持物钳干罐

4小时内更换。

5、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治疗室应带治疗盘,注射时要用无菌盘。

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液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用小包装。

7、溶解不同药物应使用不同注射器。

8、碘酒、酒精瓶应保持密闭,每周更换灭菌2次,置于无菌容器中的无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9、无菌物品必须放置在清洁的专柜内,分类按日期顺序存放,标记清楚(科室名称、品名、消毒日期、有效期、责任人)填写完整,有效期7天。有专人检查,过期物品重新灭菌。

10、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房)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四、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患者的安置原则。感染的病人与非感染的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的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2、病人的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及更换污衣物。

3、床单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须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4、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5、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6、氧气湿化液应用灭菌水,每天更换,用毕终末消毒处理,干燥保存。

7、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对传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处理措施。

8、治疗室、病房、厕所等拖把、抹布专室专用,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9、医用废物与生活废物必须分开放置于专用的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分开装运至医院堆放点。

xx制

xx年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