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教案10躯干肌、头颈肌

运动解剖学教案10躯干肌、头颈肌
运动解剖学教案10躯干肌、头颈肌

第十课时躯干肌、头颈肌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躯干肌肉的分类和名称,了解头颈肌的名称;

2. 掌握运动脊柱和胸廓的肌肉名称;

3.掌握躯干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难点:

1. 运动脊柱和胸廓的肌肉名称。

2. 躯干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躯干肌

躯干肌指附着在躯干骨上的肌肉,大多扁而阔。按部位分为颈肌、背肌、胸肌、腹肌、膈肌和会阴肌。

一、运动脊柱的肌群

(一)伸脊柱肌群:有斜方肌、夹肌、竖脊肌、横突棘肌和背短肌等。下固定收缩时,使脊柱伸,完成掷界外球、负重体屈伸等展体动作;上固定收缩时,完成单杠或吊环的后摆浪动作;无固定收缩时,完成俯卧臂腿上振或挺身式跳远腾空动作等。

1、夹肌:位于斜方肌、菱形肌等深面、上位的胸椎和颈椎两侧。起于第3颈椎以下至第6胸椎的棘突,纤维向外上行,止于上3颈椎横

突和颅底。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和回旋,两侧同时收缩使头颈后伸。

2、竖脊肌:位于棘突两侧,自骶骨到颅底。分为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三部分。

起点:骶骨背面,髂棘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止点:颈椎和胸椎的棘突、横突、颞骨乳突和肋骨的肋角。

机能:下固定时,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后伸并带动下肢后摆,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向运动,完成鞍马上的侧摆运动。

采用提拉杠铃、负重体屈伸和俯卧臂腿上振等练习,可发展伸脊柱肌群的力量;屈体运动可发展其伸展性。

(二)屈脊柱肌群:有胸锁乳突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髂腰肌等。下固定,两侧同时收缩,可使脊柱屈带动头和上肢向前运动,如仰卧起坐等,一侧收缩可使脊柱侧屈;上固定收缩,可使脊柱屈并带动下肢向前运动,如悬垂举腿、双杠和吊环的前摆浪等动作;无固定时收缩,可完成仰卧两头起动作。

1、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起于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止于颞骨乳突。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头向对侧转;两侧同时收缩时,若肌拉力线通过寰枕关节额状轴前方,则使头颈前屈;若肌拉力线通过寰枕关节额状轴后方,则使头颈后伸。上固定时收缩,可提肋助吸气。

2、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的腹直肌鞘内,形状扁而长,被3—4条腱划分为多个肌腹。

起点:耻骨上缘。止点:胸骨剑突和5—7肋。

机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并可降肋助呼气;上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同侧脊柱和骨盆侧屈并带动下肢侧摆;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无固定收缩时,使胸廓下口和骨盆上口互相靠近,完成仰卧两头起。

3、腹外斜肌:位于腹壁前外侧面浅层。起于第5—12肋外面,纤维向前内下方行,一部分止于髂棘,大部分纤维于腹直肌外缘移行为腱膜并构成腹直肌鞘。腱膜下缘卷曲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架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其余大部分腱膜于腹正中线与对侧纤维交错,形成腹白线。

腹外斜肌机能,除上固定单侧收缩使骨盆和脊柱向同侧侧屈并转动;下固定单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向对侧转动与腹直肌不同外,其余机能与腹直肌相同。

4、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起于胸腰筋膜、髂棘和腹股沟韧带外侧,大部分纤维向内前上方行,在腹直肌外缘移行为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后壁和腹白线。其余部分纤维止于10—12肋。

腹内斜肌下固定时,一侧收缩时脊柱向同侧屈和转动(这时,它与对侧的腹外斜肌共同完成向同侧的转体运动);上固定时,一侧收缩时骨盆和脊柱向同侧屈和向对侧转动。其余机能与腹直肌和腹外斜肌相同。

采用仰卧起坐、悬垂举腿、仰卧两头起、负重体侧屈、负重转体等练习,可以发展屈脊柱肌的力量;做体操“桥”可发展其伸展性。(三)侧屈脊柱的肌群:有同侧屈、伸脊柱的肌群----胸锁乳突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斜方肌、夹肌、竖脊肌、提肩胛肌、横突棘肌以及腰方肌、髂腰肌等协同工作。在下固定时收缩,使脊柱向同侧侧屈,并带动头和上肢向该侧方向运动,完成侧手翻等动作;上固定时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并带动骨盆和下肢向该侧方向运动,完成鞍马上的侧摆腿动作。

(四)使脊柱回旋的肌群:主要由同侧的腹内斜肌、肩胛提肌、夹肌、斜方肌和对侧的腹内斜肌、胸锁乳突肌、前锯肌等在下固定时,协同收缩实现,如投掷标枪或手榴弹等的转体动作等。

(五)使脊柱环转运动的肌群:由屈脊柱肌、侧屈脊柱肌和伸脊柱肌依次收缩完成。在下固定(骨盆和下肢固定)时,上述各肌群轮替收缩,以脊柱下端为锥尖,脊柱上端划圆,完成甩腰动作;在上固定(上肢和肩带固定)时上述各肌群轮替收缩,形成锥尖向上的圆锥运动,如单杠悬垂时的躯干绕环动作。

二、运动胸廓的肌群

吸气时,胸廓各径扩大;呼气时,胸廓各径缩小。使胸廓扩大的称吸气肌;使胸廓缩小的称呼气肌。

(一)吸气肌群:能使胸廓扩大的肌肉有两类,一类专司呼吸,不参与身体其他运动,又称固有呼吸肌,有膈、肋间外肌、肋间内肌等;

运动解剖学课程发展规划

运动解剖学课程发展规划 运动解剖学是我院的基础理论课程,由于学科的相近性及教学科研的互补性,自1954年沈阳体育学院建校伊始,运动解剖学教研室就以独立的科室建立,始终保持着自己特色的教学及科研体系,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做出着重要贡献。 一、运动解剖学课程介绍 运动解剖学是解剖学课的主体,作为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已成为学院各学制、各专业的必修平台课程。近些年来,任课教师继承和发扬了老一代教师治学严谨、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构建了新的教学体系,制作了大量多媒体教学课件,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涌现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各级奖励,有多人在学院的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得各级先进称号。由于运动解剖学学科的出色成果,运动解剖学学科两次被授予学院重点学科,现为沈阳体育学院及辽宁省精品课程。 二、运动解剖学课程建设及成果 目前解剖学有专用实验室、标本陈列室、标本制作室、多媒体教室等,总面积达700平方米。用于实验、教学的标本、模型陈列于实验室内,包括全身骨骼、关节、肌肉、内脏、神经、心血管等标本及模型。另配有完整的运动解剖学挂图4套。我院的断层标本制作技术和完整的断层标本等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经常接待兄弟院校的同行及教辅人员参观,并给予指导和培训。教研室已经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并有专机上网,随时查阅国内外相关的运动解剖学教学资源。 近几年,教学研究及科研活动涉及到多门运动人体科学相关基础课程,如: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人体测量学及人体力学、人体运动学等。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更新内容体系、提倡个性化教育、开展问题式、讨论式、互动教学等方法,并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教研室全体教师重点进行了素质教育的课题研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课题研究、实验教材建设等。为加强解剖学等课的实验教学工作,体现学科的专业特点,教研室加强了解剖学的实验教材建设,编写了多本实验教材,即《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和《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等,并应用于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发表了大量的教学及科研等相关学术论文。 三、运动解剖学课程发展与规划 (一)主导思想

北体运动解剖学资料全

北体运动解剖学资料 绪论名词解释——三无 运动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 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并探索人体结构与体育技术动作关系的一门新兴科学 动作分析法 对人体各种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 着重研究运动过程中关节和肌肉的工作 和探讨人体器官与体育动作之间关系。 运动解剖学的标准解剖姿势 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肢在躯干两侧下垂, 手掌向前, 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构成 名词解释——历年1个 2008 运动终板 是躯体运动神经与骨骼肌纤维之间的特化连接结构,呈椭圆形板状。它 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传给骨骼肌, 引起肌纤维收缩。 指运动神经末梢缠绕肌纤维束形成的板 状结构,它是效应器 哈佛氏系统 又称骨单位, 位于长骨骨干骨密质的、 外环骨板之间,

呈圆桶状, 由同心圆排列的哈佛氏骨板和中央一条哈佛氏管组成, 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 神经组织 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 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所组成。 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以及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 神经元 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也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 骨组织 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和几种细胞组成, 即骨基质和骨细胞, 骨原细胞,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组织的功能是支持、连接、保护、储存钙磷、造血等 软骨 软骨组织及周围的软骨膜构成, 是固态的结缔组织, 对机体有一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可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 透明软骨 分布较广, 成人的关节面软骨,肋软骨, 呼吸道的一些软骨都是这种软骨。 新鲜时呈半透明状,较脆,易折断。 纤维软骨 分布于椎间盘纤维环, 关节盘和耻骨联合等, 是由大量平行或交错的胶原纤维排列而成, 软骨细胞较少。

运动解剖学 肌肉力量

第十章肌肉力量 一概念题 1、超负荷原则:指练习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或已适应的负荷的训练原则。 2、肌肉力量:指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3、超等长练习:指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力量训练,是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结合的练习方法,训练中常采用的“多级跳、深跳”等练习均属于此类方法。 4、最高重复次数(RM):是负荷逐渐增加的适宜标准,是机体在某一负荷时能持续完成的重复的最多次数。 5、力量耐力:指肌肉长时间对抗亚最大阻力收缩的能力。 6、绝对力量:指整体克服和对抗阻力时表现出来的最大肌肉力量。 7、动力性力量指肌肉在动态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此时机体发生明显的位移运动。 8、最大肌肉力量: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 9、等动练习:是一种利用专门的等速力量练习器进行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 10、中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的收缩能力。 二、是非判断题 (F)1、发展力量,必须不断地增加运动负荷。 (F)2、安排儿童少年的耐力训练负荷时,首先根据其耐力运动成绩来加以考虑。 (F)3、力量训练能使肌肉力量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肌纤维数量增多,肌纤维内糖原的含量增加。 (T)4、训练引起纤维类型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具有明显的专一性。 (F)5、超负荷原则就是超过自己的最大力量。 (F)6、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能够提高肌肉耐力。 (T)7、肌肉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叫力量素质。 (T)8、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越大,肌肉的力量也越大。 (F)9、等动练习是指速度相等的练习。 (T)10、力量训练中练习的安排顺序应是先大肌群练习,后小肌群练习。 (T)11、“负荷到3,训练到8”的含义是:训练采用3RM的负荷,随力量的增加,该负荷当能够重复8次时,就应该增加负荷,使新的负荷又重新到3RM。 (T)12、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或者肌肉体积本身不是决定肌肉力量大小的唯一生理因素。(F)13、在力量训练中,一定负荷训练一段时间后,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就可以增加负荷量。(T)14、跳跃或投掷运动在动作发力时,肌肉做超等长收缩。 (T)15、进行力量训练时,在选择练习肌群上及练习形式上要有针对性。 三、选择题 (D)1、训练对肌纤维直径的影响表现为: A、对肌纤维直径大小无影响。 B、举重训练可使慢肌纤维肥大。 C、长跑可使快肌纤维肥大。 D、使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C)2、力量训练使肌肉体积增大的主要原因在于: A、肌结缔组织增厚 B、肌毛细血管增生 C、肌纤维增粗 D、肌纤维数目增加。(B)3、进行全身力量训练时,最先练习的肌群是: A、上臂前面的肌群 B、大腿和髋部的肌群 C、胸部的肌群 D、小腿和腹部的肌群 (A)4、静力性训练主要是提高: A、绝对力量 B、相对力量 C、速度性力量 D、动作性力量 (D)5、适应于短跑运动员训练的负荷,常采用:

运动解剖学讲义

绪论 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 运动解别学(sports anatomy)是正常人体解剖学的—个分文,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并探索人体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和体育技术动作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任务 运动解剖学在体育学院(系)作为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而开设的,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主要有下列几点, (一)在学习运动解剖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获得理论和实际知识,从今培养唯物主义世界观,了解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机体与环境的关系,注意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注意人体的结构不是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二)学习运动解剖学对体育工作者有实用意义。体育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生活的人,工作任务是增强人的体质提高工作能力。因此,他们在工作中必须具有人体结构、机能和运动特征的运动解刻学知识,用于研究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对人体的作用,用于研究分析简单和复杂动作以提高教学和训练的质量。 (三)运动解剖学主要任务之一,是为体育学院(系)其它课程奠定基础。很难说体育学院(系)所开设的课程哪一门不与解剖学有某种程度的联系的。如运动解别学与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创伤、人体测量、运动按摩关系尤为密切。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为主的,机能与解剖结构是分不开的,运动生物力学在从力学角度分析运动动作,人体测量和运动按摩都要求有明确的人体骨性标志和肌肉位置三、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相当广泛。首要的问题是研究体育、运动训练和劳动对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不少研究证明适宜的体力活劝,可以影响人体结构,使之向健康方面发展。但过去的研究较多的集中于骨和肌肉,在神经、内脏、心血管等方面还很少涉及到。另一个研究领域是对各个项目优秀运动员形态特征的研究,儿童少年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基础(包括骨龄、齿龄、整体指标等)的研究,这对发展体育运办提高运动成绩有实际意义。 骨骼肌机能的研究是运动解剖学中要重点解决的课题之一,在关节活动时单个肌肉和成群肌内在不同条件下发挥的不同作用的研究,不同辅助练习中发挥作用肌肉群的研究。这些研究对运动训练也有实际意义。 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形态机能研究比较〕,对人体各部分骨筋肌纤维的情况还是不清理的。中国人身体环节参数的研究也是一项基础研究,在训练相选材方面是有意义的。 运动解剖学对人体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的研究目前还局限于骨、关节和肌肉其它器官如心血管的弹性结构、肠胃的蠕动、气管上皮的纤毛运动、不同体质时内脏位置变化等机械运动规律也应是运动解别学研究的内容。 四、学习和研究运动解剖学的方法,.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额状面:是按冠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2、矢状面:是按矢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3、水平面:是指与水平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 4、正中面:经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简称正中面,它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 5、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6、额状轴: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7、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细胞群体。 8、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组织集 合体。 9、系统:是由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许多器官结合在一起,构成互相配合,并完成连续性 生理功能的器官群体。(人体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等九大系统——括号内的内容可以不写,下同。)10、细胞:由原生质组成,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 质、细胞核构成。 11、细胞间质:是由细胞产生的非细胞物质,位于细胞与细胞之间。(主要由基质和纤维组 成。它参与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起支持、联络、营养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12、染色质:是细胞分裂间期时细胞核内分布不甚均匀、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主要由 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它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3、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的表现形式。 14、内皮:是衬贴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细胞游离面平滑,细胞很 薄,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和物质交换)。 15、骨单位: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的长柱状结构,由若干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 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 16、骨松质:位于骺及其它类型骨板的内部,由许多片状或杆状互相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 17、骨密质:位于长骨、短骨和扁骨的表面,质地坚硬。 18、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每个肌节由1/2明带+暗带+1/2 明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9、闰盘:在相邻心肌纤维连接处,细胞膜特殊分化,形成横行或阶梯状的染色较深的粗线, 称闰盘。(它是心肌纤维间具有特殊构造的细胞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使心肌纤维形成一个功能的整体。) 20、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神经冲动的 功能。 21、突触:是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 信息的部位。 22、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长突起与包在其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共同构成,具有传导神 经冲动的功能。 23、骨骺:是长骨两端膨大部分。 24、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组织或骨组织相连结称骨连结(可分为直接 连接和间接连接)。 25、关节面:是参与组成关节各相关骨的接触面(一般多为一凸一凹,凸者为关节头,凹 者为关节窝)。

运动解剖学复习重点

1、运动解剖学: 是人体解剖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 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2、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是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 侧,掌心向前 3、方位术语: (1)上和下 (2)前和后 (3)内和外 (4)内侧和外侧 (5)近侧和远侧 (6)尺侧和桡侧 (7)颈侧和腓侧 (8)浅和深 4、人体的基本轴: (1)垂直轴 (2)矢状轴 (3)冠状轴 5、人体的基本切面:

(1)矢状面 (2)冠状面 (3)水平面 6、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组成。 7、细胞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并含有少量的糖类等成分。作用: 物质识别,物质交换, 信息传递 8、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与包含物。 9、细胞器是悬浮在基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细微结构,各种细胞器都处于不断运动和更新的动态中1 0、"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与滑面内质网。其中粗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内含物: 指细胞质内除细胞器以外的其他有形成分 11、"人体内除成熟的红细胞外,所有的细胞均有细胞核 12、"在人体的体细胞内有染色体23对,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 13、"纤维分为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14、"人体基本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1 5、"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 1

6、"软骨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 1 7、"骨质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 1 8、"骨组织是人体内最坚硬的结缔组织。 1 9、"血液和淋巴属于液态的结缔组织。 肌组织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组织三种。 2 0、"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节。它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单位。 2 1、"突触: 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 的细胞连接。是传递神经信息的功能结构。 2 2、"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以骨骼肌收缩为动力来 实现的。 2 3、"正常成人骨共206块,根据起存在的部位,可分为附肢骨和中轴骨;附着骨分为上肢骨(64块)和下肢骨(62块),共有126块;中轴骨包括颅骨

运动解剖学

名词解释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的规律,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有较强的应用性。 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气血屏障:毛细血管血液中CO2和肺泡腔内的O2进行交换需要通过的结构称为气血屏障 足弓:由足部的跗骨跖骨以及足部的关节韧带肌腱共同构成的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 腕穹隆:腕骨的排列不处于一个平面上,它构成一个背侧面凸隆掌面凹陷的腕穹隆 肝血窦:相邻肝板之间的腔隙,是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 测支循环:又称代偿性循环,是机体某一局部的主要血管血流受阻后,该部原有的吻合支血管扩张,形成旁路,使血液迂回的通过这些旁路,恢复了循环的一种循环途径。 房水循环:房水由睫状体中睫状突毛细血管的非色素上皮细胞产生和睫状体的血液渗出,通过扩散及分泌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角的小梁网和小梁间隙进入Schlemm 管即孔膜静脉窦,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另有少部分从房角的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和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 向心工作:肌收缩产生的肌力矩大于阻力矩,肌纤维收缩变短克服阻力做功,使运动环节朝向肌拉力方向运动的工作 离心工作:肌收缩产生的肌力矩小于阻力矩,肌纤维在此过程中被渐渐拉长,使运动环节朝向肌拉力相反的方向运动的工作 支持工作:肌收缩或拉长到一定程度,长度保持不变,肌力矩等于阻力矩,使运动环节保持一定姿势的工作 加固工作:当外力使各运动环节发生离散趋势时,肌纤维收缩保持一定的紧张度,防止关节在外力作用下断离的工作 固定工作:肌收缩使相邻环节在关节处相互紧靠的工作 选择 心的传导系: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左右束支和浦肯野氏纤维 肝的功能:分泌胆汁(每日500-1000毫升)参与物质代谢(身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都在肝细胞内进行,使营养物质转变成人体自身的成分) 胃的功能:胃能暂时容纳食物,并以其肌层收缩磨碎搅拌食物。胃可以分泌胃液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胃还能吸收水无机盐葡萄糖酒精和某些营养物质。胃还可以分泌激素,调节胃液分泌等功能。 大肠功能: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小肠功能: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场所。 窦房结: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室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判断 椭圆囊与球囊 简答 骨的功能:支持功能运动功能保护功能造血功能储备钙和磷的功能 脊柱的功能: 脊柱是构成人体躯干的中轴和支柱,具有支持负重的功能。

运动解剖学(第5版)绪论

绪论 1、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的规律,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2、主要研究的内容:(5点) (1)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人体形态结构对运动适应的研究; (2)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3)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形态学研究; (4)人体运动的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研究; (5)运动损伤的形态学基础研究。 3、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4点) (1)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 (2)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4)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4、学习和研究运动解剖学的方法:(5点) 尸体解剖法、组织切片法、组织化学法、活体解剖法、仪器研究法。

5、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6、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细胞群体,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类型。 7、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发育分化和互相结合,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组织集合体。 8、系统是由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许多器官结合在一起,构成相互配合并完成连续性生理功能的器官群体。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九大系统。 9、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 是指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10、方位术语: (1)上和下(2)前和后(3)内侧和外侧(4)内和外 (5)浅和深(6)近侧和远侧(7)尺侧和桡侧(8)胫侧和腓侧11、人体的基本切面:(1)矢状面(2)冠状面或称额状面(3)水平面或称横切面 12、人体的基本轴:(1)矢状轴(2)冠状轴或称额状轴(3)垂直轴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运动解剖学知识点

绪论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的规律。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 2.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3.人体基本面:矢状面、冠状面(额状面)、水平面(横切面)。 矢状面是指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切面。 冠状面是指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切面。 水平面是指横切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 4.人体基本轴:矢状轴、冠状轴(额状轴)、垂直轴。 矢状轴:为前后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冠状轴(额状轴):为左右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并与水平面垂直的轴。 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运动系统功能:支持、保护、运动。 第一章骨与骨连结 1.骨组织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基质等构成。 2.骨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长骨:分布于四肢,呈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

短骨: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有一定灵活性的部位。 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 籽骨:位于肌腱内的小骨,其体积较小,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和转变肌力牵引方向的作用。 3.骨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 骨质:有骨组织构成,它是骨的主要成分,按结构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配布于骨的表层。 骨松质: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 4.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包括骨外膜和骨内膜。 骨外膜:被覆于新鲜骨表面,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对骨的营养、再生、感觉起重要作用。外层厚而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内层疏松有成骨和破骨细胞,具有产生新骨质,破坏旧骨质的功能。 5.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有造血功能。黄骨髓脂肪组织。 6.长骨的动脉:滋养动脉、干骺端动脉、骺动脉、骨膜动脉。

运动解剖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的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立,脚尖向前。 2.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又称为横切面。 3.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又称为冠状面。 4.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称为矢状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面。 5.近端和远端:近端指四肢的近躯干端。(四肢靠近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近端)远端:指四肢的远躯干端。(四肢远离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远端) 6.桡侧和腓侧:桡侧指前臂的外侧。腓侧指小腿的外侧。 7.胫侧和尺侧:胫侧指小腿的内侧。尺侧指前臂的内侧。 8. 神经纤维:以神经元长的轴突或树突为中轴,以及包裹在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所构成。根据包裹的神经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9.突触:神经元与神经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10.单轴关节:只能绕一个轴在一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分为滑车关节和车轴关节。 11. 双轴关节:能绕两个轴在两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包括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 12.多轴关节:能绕三个轴在三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包括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13.关节:全身各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组织或骨组织相连,称为骨连结,又称为关节。 14.定点和动点:肌肉工作时运动明显的一端称为动点,另一端称为定点。肌肉的动点与定点可随肌肉的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15.近固定和远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叫近固定,定点若在远侧端叫远固定。 16.下固定、上固定和无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端的称为上固定,若定点在下端称为下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无固定。 17.原动肌和对抗肌: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叫原动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叫对抗肌。 18.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所附着的骨的肌肉叫固定肌。 19.离心工作:肌肉的收缩力小于阻力,环节的运动方向与肌肉的拉力方向相反,肌肉被拉长,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离心工作。 20.向心工作:肌肉的收缩力大于阻力,环节朝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纤维的长度缩短,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向心工作。 21.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叫单关节肌,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叫多关节肌。 22. 肩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均从肩关节上方、后方和前方跨过,并与肩关节囊紧贴,它们的腱共同形成“肌腱袖”即肩袖。

运动解剖学考试重点

运动解剖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解剖学:运动解剖是人体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2,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它所支配的肌纤维构成一个运动单位。运动单位是骨骼肌的基本机能单位。 3,肌节:在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细线称z线。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呈肌节。肌节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 4,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纤维间的一种化学突触结构。 5,系统:是由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某些器官结合在一起,构成互相配合并完成连续性生理功能的器官群体。 6,多关节肌的功能性“主动不足”:当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

对其中一个关节充分发挥作用后,对另一个关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的功能性“主动不足”。 7,多关节肌的功能性“被动不足”:当多关节肌被拉长伸展时,已在其中一个关节拉长后,在另一个关节就不能被充分拉长,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的功能性“被动不足”。 8,滤过屏障:指血液流经血管球时,血浆内部分物质滤入肾小囊腔产生原尿所经过的结构。包括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功能是选择性滤过血浆。 9,气血屏障:肺泡上皮外面和毛细血管外壁各有一层基膜,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必须透过由肺泡上皮,上皮基膜,血管内皮基膜和内皮细胞4层结构所构成的薄膜层,此薄膜层称为气血屏障。 10,复关节:是由两个或连个以上的单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其中的每个单关节都能单独活动,如肘关节。 11,本体感受器:指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感受身体在空间运动和位置的变更,向中枢提供信息。有的将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也列为本体感受器。

运动解剖学复习整理

运动解剖学重点 绪论 组织:由形态和机能相似的细胞群借细胞间质构成 系统:由多种不同器官构成,能执行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冠状轴: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垂直轴、矢状轴和人体长轴垂直的轴。 矢状轴: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垂直。 垂直轴:上下方向垂直于水平轴,与人体长轴平行。 一、细胞和组织 细胞器:线粒体——给细胞供能; 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场所; 高尔基复合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浓缩、转运、吐泡; 溶酶体——消化和分解细胞自身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 中心体——分裂细胞 微丝微管——支持、收缩、传导 细胞间质:由细胞产生的非细胞物质。 人体内三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组织的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的特点:细胞多和细胞间质极少。 结缔组织特点:细胞少、种类多、细胞间质多。 结缔组织分类:疏松结缔组织(纤维少排列松散); 致密结缔组织(纤维排列紧密); 软骨组织(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 骨组织(基质中有钙盐沉积) 肌组织分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肌原纤维:肌纤维内与肌纤维的长轴平行排列的可收缩的蛋白微丝。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构成,长突起为轴突,短突起为树突。 二、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组成:由骨、骨连接、骨骼肌构成。人体运动以骨为杠杆、骨连接为枢纽、肌肉收缩为动力来实现。 成人骨骼数量:206块 骨骼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的构造:分为骨膜(骨内膜、骨外膜)、骨质(骨松质、骨密质)、骨髓(红骨髓、黄骨髓)。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有机物:骨胶原、粘蛋白——韧性、弹性。 无机物:钙、盐——硬而脆。 间接连接:古语骨质间接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有腔隙的这一类称之为间接连接。 关节面:相邻骨只见光滑的骨面,表面覆盖有薄层软骨。可缓冲撞击、减震、减少摩擦、增大灵活性。 关节囊:包在关节四周的结缔组织膜。分为纤维层(外)、滑膜层(内)。 关节腔:关节囊内封闭的腔隙,腔内为负压,保护稳固关节。 韧带:关节囊纤维层增厚形成。

《运动解剖学》实验

《运动解剖学》实验 实验一:上肢骨观察[实验内容]观察上肢骨 [实验目的] 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2、掌握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 1、人体上肢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上肢骨。 一、观察串连的上肢骨标本 (一)对照教科书辩认上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二)辩认每块上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上肢骨 (一)上肢带骨 l、锁骨: (1)位置 (2)定位和区分左右侧 (3)表面结构 (4)主要体表标志(以下同) 2、肩胛骨 (二)自由上肢骨 1、上臂骨: 2、前臂骨: A、尺骨;B:桡骨: 3、手骨A:腕骨:B:掌骨C:指骨 思考题: 1.上肢骨包括由包括哪些骨骼?各有多少块? 2.叙述肩胛骨、肱骨、前臂骨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二:下肢骨观察 [实验内容]:观察下肢骨 [实验目的] 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2、掌握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 1、人体串连的下肢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下肢骨。 3、关节干标本和湿标本。 [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观察串连的下肢骨标本 (一)对照教科书辩认下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二)辩认每块下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髋骨: (二)自由下肢骨 1、大腿骨: 2、膝盖骨: 3、小腿骨:A、腓骨:(同上);B、胫骨:(同上) 4、足骨:A、跗骨:共7块;B、跖骨:C、趾骨: 思考题 1.下肢骨由哪些骨骼组成?各有多少块? 2.叙述髋骨、大腿骨、小腿骨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三:躯干骨和颅骨观察 [实验内容] 观察躯干骨和颅骨 [实验目的] l、掌握躯干骨和颅骨的组成,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2、掌握躯干骨和颅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 1、人体串连的脊柱骨、颅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躯干骨和颅骨标本。 [实验方法和步骤] 躯干骨 一、观察人体骨架标本和串连的脊柱骨标本 (一)对照教科书辩认躯干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二)辩认每块躯干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躯干骨 (一)椎骨: 4、辩认各部椎骨并掌握各部椎骨主要的表面结构。 (1)辩认各部椎骨: ①颈椎: ②胸椎:

运动解剖学胸部肌肉

运动解剖学第一课(胸肌部分) 仰望尾迹云| 2015-12-18 10:54 这一系列课程,讲讲每块肌肉的最基础知识,目的是指导训练。每篇讲一部分肌肉。前面的“基础部分”讲的非常白,为一穷二白的新手服务,对运动解剖有了解的人,和有一定训练经验的人可以跳过。后面的“进阶部分”,讲一点细致的东西,但实际上还是基础内容。用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没兴趣的话,看完基础部分就足够了。 很多人不知道哪块肌肉怎么练,不知道某种器械是训练什么动作的,认认真真看完这个系列的课程,你就全明白了。遇到新器械,看一眼就知道是练哪儿的。举一反三,还能自己发明新动作。 介绍训练动作的文章很多,都是介绍具体动作,少讲运动解剖。但具体动作太多,一个一个学太费劲。我还是那个原则,讲原理,等于给你一把钥匙,让你拿一把钥匙能开一万把锁。

运动解剖,看怎么讲。严肃的讲法很枯燥,谁都不爱看。我用大白话,最直观最简单最明白,让你学会实用的运动解剖学。 今天是胸肌部分。 胸肌基础部分 我们平常说胸肌,主要是胸大肌。还有个胸小肌,外面看不见,我们不管。我们第一章说了,肌肉就像提线木偶的线,连接在骨头上,一拉线,骨头就动弹,胳膊腿就能完成各种动作。所以,我们必须知道,哪一块肌肉,大致连接在哪两根骨头上。 我们看图,一目了然,胸肌一头连在胳膊上(上臂),一头连在胸骨和锁骨上。锁骨大家都知道在哪儿,胸骨就在胸口的正中间,竖着一条,一摸就能摸到。

所以,胸肌一收紧,什么效果?很简单,就是胳膊靠近胸骨或锁骨。注意,我们这里要建立一个概念,躯干部位的肌肉,比如胸肌、背肌等等。一头连在躯干上,另一头都是连在胳膊(上臂)上。所以,我们胳膊(上臂)活动,实际上主要是躯干部位的肌肉在起作用。 比如俯卧撑,有些人认为,胳膊活动嘛,肯定是练胳膊的。有人告诉他俯卧撑主要是练胸肌的,他会很惊讶。现在明白了,肌肉要牵拉骨骼活动,肯定要跨越关节,肌肉的两头要是都在一根骨头上连着,收缩了半天等于白收缩。 大家记住:躯干上的肌肉收缩,上臂动弹。上臂的肌肉收缩,小臂动弹。小臂的肌肉收缩,手腕和手指头动弹。 所以,一个动作我们怎么判断它是练哪块肌肉的?我有个的观点,别看远端关节的活动,要看近端关节的活动。比如上肢的一个动作,想知道它锻炼哪一块肌肉,别看手的运动,看肘。 拿胸肌来说:所有肘部向身体前侧运动,或两肘在身体前侧靠拢的训练动作,都会练到胸肌。

运动解剖学复习重点

1、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 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 系的一门学科。 2、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是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 侧,掌心向前 3、方位术语:(1)上和下(2)前和后(3)内和外(4)内侧和外侧(5)近侧和远侧 (6)尺侧和桡侧(7)颈侧和腓侧(8)浅和深 4、人体的基本轴:(1)垂直轴(2)矢状轴(3)冠状轴 5、人体的基本切面:(1)矢状面(2)冠状面(3)水平面 6、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组成。 7、细胞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并含有少量的糖类等成分。作用:物质识别,物质交换, 信息传递 8、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与包含物。 9、细胞器是悬浮在基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细微结构,各种细胞器都处于不断运动和更新的动态 中 10、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与滑面内质网。其中粗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内含物:指细胞质内除细胞器以外的其他有形成分 11、人体内除成熟的红细胞外,所有的细胞均有细胞核 12、在人体的体细胞内有染色体23对,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 13、纤维分为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14、人体基本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15、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 16、软骨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 17、骨质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 18、骨组织是人体内最坚硬的结缔组织。 19、血液和淋巴属于液态的结缔组织。 肌组织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组织三种。 20、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节。它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单位。 21、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 的细胞连接。是传递神经信息的功能结构。 22、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以骨骼肌收缩为动力来 实现的。 23、正常成人骨共206块,根据起存在的部位,可分为附肢骨和中轴骨;附着骨分为上肢骨(64 块)和下肢骨(62块),共有126块;中轴骨包括颅骨(29块)和躯干骨(51块) 共有80块。躯干骨(51块)包括椎骨(26块)、肋骨(12对)和胸骨(1块)。 24、按骨的形态分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25、活体的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其中,骨质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 26、骨龄是指骺及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骺与骨干愈合的年龄。

运动解剖学

运动解剖学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运动解剖学 体育科学学科之一。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运动解剖学隶属运动人体科学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先导课,也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目录 1一、学科名称1、简介 12、历史 13、内容 1二、同名图书1、基本信息 12、内容提要 13、编辑推荐 14、运动解剖学 展开 编辑本段一、学科名称 1、简介 运动解剖学是运动形态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重点研究运动器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其具体研究课题有:关节运动幅度与肌肉发力的关系、机械力对骨组织的影响、运动训练时肌肉内血管形态的变化、运动对肌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运动终极形态的变化以及旋转运动和直线加速运动对平衡器官的影响等。起源戴维斯杯戴维斯杯网球赛始办于1900年,是世界男子团体赛中的重要比赛,也是除奥林匹克网球比赛外历史最长的网球比赛。运动解剖学是从解剖学和力学的发展中建立起来的。在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艺术家、学者L.达·芬奇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研究人体肌肉结构,运用力学原理叙述了人体重心、平衡与阻力中心之间的关系,叙述了人体站立、步行以及肢体在运

动中的协调作用等,发展了停顿千年的解剖学,成为人体运动学的创始人。伽利略的学生、意大利著名力学家G.A.博雷利,把数学公式应用于肌肉运动,探索了各种肌肉发力的数量,确定了人体总重心的位置,分析了人与动物的各种主要动作等。 2、历史 公元前3-2世纪,古希腊的格罗菲尔(前344一前280年) 、爱拉西斯特拉特(生卒不详) 、盖伦(131—201年)就已经开始解剖学的研究。格罗菲尔进行人体解剖的创举为人体解剖学研究首开先河,被后人公认为是解剖学的奠基人。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卓越的科学家达·芬奇(1452—1519年)从机构性能角度对人体结构作了分析,提出了人体运动服从力学定律的现点。同时他还对肌肉的附着点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绘制了许多解剖学简略图谱。由于达·芬奇最先描述了人步行时肢体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以及站立、起立和跳跃时的力学原理,而成人体运动学说的创始人。1543年,人类史上最杰出的解剖学家、人体构造机能的开拓者——比利时的A·维萨里(1514—1564年)出版了《人体之构造》(7册)传世巨著。书中纠正了希波克拉第(前460一前377年)和盖伦的许多错误曲解剖学见解,并系统地描述了人体结构。维萨里的杰出贡献,成为现代解剖学的创立人。运动解剖学的创建始于17世纪。意大利解剖学家G.A鲍列里(1608—1679年)运用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研究骨骼在运动过程中的杠杆作用,肌肉运动,以及人体总重心的位置。在1680年左右.他发表了“论动物之运动”论文,文中阐述了各种肌肉发力的大小以及结构和空气、水的阻力等内容。他被誉为“现代动力学的真正创始人”、“运动系统理代生物力学之父”。17世纪下半叶,丹麦解剖学家尼尔斯·斯登森(1648—1686年)出版了关于肌肉功能的创时代巨著《肌肉学原理》对肌肉的大体结构和收缩现象作了精辟的阐述,被公认为肌肉力学奠基人。 1 8、19世纪中.还有许多杰出的解剖举家对运动解剖学观点、理论的建立作出了很大贡献。德国解剖学家韦伯三兄弟最早研究肌肉收缩过程中单块肌肉长度缩短问题;德国布朗(1831—1892年)和菲舍尔(186I一1917年)创建了测量人体重心位置的方法,英国查理·比佛(1854—1908)对肌肉工作性质进行了分类,德国沃尔夫(1836—1902年)提出了著名的沃尔夫定律等等。19世纪末,由俄国三位伟大的解剖学家和生理学家皮罗诺夫(1810一1881年)、谢切诺夫(1839—1905年)、列斯加夫特(1837—1909年)总结和完善了运动解剖学理论,使运动解剖学学科创立于世。其中.列斯加夫特也是“理论解剖学”的创立者,他对运动解剖学的形成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进入19世纪后,由于显微镜技术的提高和摄影的发明,解剖学的研究也由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由静止状态进入活动状态。体育运动的发展对建立和充实运动解剖学理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时期,美国人 E.马布里奇著有《动物运动》、《人体外形运动》等书。俄国人П.Ф.列斯加夫特曾发表过许多著作,叙述了有关人体比例及人体姿势和运动方面的材料。他还有关于解剖学基础、解剖学与体育的关系、学校中体育课的基本任务以及人体运动理论等方面的著述。这些学者都为运动解剖学的正式建立做出了贡献。20世纪40年代以来,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相继发展起来,运动解剖学也从人体解剖学中独立出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先进技术,如肌电图仪、电子显微镜、动态应变仪、高速电影摄影机以及荧光透视技术、光弹性测力技术等的发展,对人体运动时的力学参数、动作环节的分析、身体深部结构的运动、微细构造的变化和骨的受力情况等提供了深入研究的有利条件。这时期的主要成就,如美国A.斯坦德勒著的《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人体运动学》,被认为是医学领域中的经典的人体运动学参考书。苏联М.Ф.伊万尼茨基著有《人体解剖学》,1956年已被译成中文出版。他被认为是苏联运动解剖学的先驱,60年代以后他吸取了人类学与实验生物学的内容,将运动解剖学发展成为运动形态学。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运动解剖学研究又从细胞、亚细胞研究扩展到分子与基因水平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在运动心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备课讲稿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 教学时数:32学时(讲课26学时,实验6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概况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重视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方法,为分析人体动作,发展力量和柔韧性等运动训练方案制订,为运动技术诊断、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选材等方面,为学习《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及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训练提供必要的解剖学知识。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中学《生物》、《生理卫生》等。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

量与评价》、《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多增加案例,既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基础性,又要增加生动性和实用性。应重视实验课,按本纲要的要求制订实验教学大纲,选用实验指导书,购置必要的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表达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教学内容:人体、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及基本观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基本要求: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了解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及基本观点、方法,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掌握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重点:运动解剖学定义、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难点: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二)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 教学内容: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细胞间质 基本要求: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掌握细胞质的组成、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