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和血液循环_教案

心脏和血液循环_教案
心脏和血液循环_教案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生命科学领域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根据课标要求、《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材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建构主义原则及“以儿童立场关照教学”的思想,以学生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知识经验为起点,重视学生的体验、模拟等实践操作,注重交流对经验概括的作用,让学生在探究中建构新知。

2.英国哲学家K.R.波普尔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设置“输液的药物到哪里去了”的问题情境,从生疑到到释疑,这个过程就是认知加工的过程、脑力激荡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

3.刘默耕老师说过“要为儿童精心设计所要认识的实际事物的‘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亲密接触师生共同准备的有结构的材料,以便有效突破教材重难点,提高探究效率。

4.“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努力创设一种师生、生生良好互动的环境,信赖、接纳每位学生,把赏识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他人评价,在互评中共同发展。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教学内容: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等四块内容。其中“健康生活”又包括:生理与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生活习惯等内容。“生理与健康”这部分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主要通过《吃的学问》《呼吸和血液循环》《人体的“司令部”》等单元来落实和体现。

《心脏和血液循环》是《呼吸和血液循环》这一单元的第三课。

教学方法:对于人体的心脏和血液循环,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是很清晰,这些内容不便于学生直接研究和学习,所以要用“解暗箱”的方法来探究人体内部的秘密。

1.以描述、讨论、体验、触摸、模拟等方式,充分探究事物的外部表象,由此来推测事物内部的结构、功能,揭开人体内部的秘密。

2.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过程的整合,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

3.与传统的直观教学方法相结合,恰当运用实物、挂图、标本、模型等,使教学手段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

三、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和经验。五年级学生已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有一定了解,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呼吸次数、心跳速度以及呼吸和心跳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心脏的构造、血液是如何循环的、脉搏和心跳有什么规律、心脏和血液循环各自又有什么作用,它们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等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尤其是对心脏与血液循环这一过程,无法获得客观的感受。

2.学习方法和技巧。在进行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能测量自己的呼吸、心跳次数以及肺活量,认识了人体的呼吸器官。因此,本课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的获得,同时,借助科学模型、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形成知识体系。

3.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五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已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方法,要关心性格内向不太喜欢参与活动的学生,考虑活动设计的多样性和参与的全面性;对平时探究能力强的学生,引导他们合作交流、勇于创新。让各类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都有收获、提高和发展。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过程与方法

1.掌握测量脉搏的正确方法,并能测量自己每分钟的脉搏数。2.通过各种方法听一听自己心跳的声音。

3.通过模拟心跳的活动,感觉到心脏和脉搏的跳动。

4.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心脏为什么不停地跳动。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2.知道体育锻炼给心脏带来的好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锻炼计划。

3.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了解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心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2.意识到为什么要参加体育锻炼。

3.意识到保护心脏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心脏的位置、大小、形状及功能。

教学难点:知道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六、教学准备

1.材料的选择与准备是科学探究至关重要的环节。精心挑选有结构的材料,会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使探究活动有效进行。为配合本课的教学,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上使用的材料主要有:听诊器、小皮球、医院的输液管(小瓶两端各保留适当长度的管子)、水槽、水、心脏模型等。

2.学生分小组就坐,每小组配备一台多媒体电脑。

七、教学过程设计(附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间互动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学活动的展开应紧扣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具体实施。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同学们平时生病了一般需要输液,药物通过针头进入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然后又到哪里去了?(课件出示学生在医院输液的场景)对于这一现象你有什么思考?

2.学生讨论,并通过BBS记录、交流自己的发言。

3.教师小结: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心脏和血液循环”。(板书课题:心脏和血液循环)

【设计意图】营造学生较熟悉的输液场景,引出血液循环器官。基于学生的生活问题来做研究,学生兴趣高涨。

(二)比比贴贴,认识心脏

1.(播放心脏跳动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你知道吗?

2.关于心脏你已经知道什么?

3.学生交流讨论。

4.教师小结:心脏位于人体左胸部,形状像一个桃子,根据医学测试,自己的心脏一般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大。

5.体验:让我们握紧拳头,体会自己心脏的大小。

6.操作:老师这儿有一张心脏图片,如果要你将它贴到一位同学心脏的位置上,你能做到吗?

7.课件出示心脏的位置图并讲解:心脏位于左胸部,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内侧。连接着大血管的朝上,尖的一端叫心尖,略向左偏。)

【设计意图】学生的经验和已有认识是学习新知的基础,了解学生关于心脏的已有认识,做到新课探究有的放矢。比一比,贴一贴,让学生对心脏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有直观的感受。

(三)模拟实验,认识心跳

1.我们都知道心脏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心脏是怎样跳动的吗?

2.模拟实验:用手握住皮球,有节奏地反复挤压与松开,连续做20次,模拟心脏的跳动。

3.体会并交流手上的感觉。

4.播放心跳的视频,讲解: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5.体验:用医用听诊器听听自己和同学的心跳声。

【设计意图】用手反复挤压和松开皮球,有助于学生体会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在模拟实验之后,观看心跳视频,帮助学生建立模拟实验与事实间的联系,从而完整认识心脏是怎样跳动的。

(四)合作探究,理解心跳和血液循环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

二,心脏在不断地跳动是在干什么呢? 三,血液是怎样流动的(血液循环)1.心脏的跳动会停止吗?它不断跳动是在 干什么? 让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吧! 把心脏模型的这一端放入红色的血液中后, 模拟心脏跳动,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指导 收缩的时候,血液从心脏流出去。舒张 的时候,血液又流进心脏里来了。 那么,如果心脏在不断地跳动,血液就 会怎么样? 那血液在人体中到底是怎样流动的呢? 1.实验 让我们继续模拟实验。你觉得要做成这 个模拟实验,还缺什么?【板书】 血液是在血管里流动的,老师为大家准 备了乳胶管,把它当做血管,血管a和血管 b。还有一个用来连接血管和心脏的金属接 口(这两样东西就在桌肚里,组长可以拿出 来) 应该怎么做这个实验呢?认真看步骤。 看懂了吗?有疑问可以提出来,或者你有提 醒大家注意的地方也可以说一说。 1).先将这个金属端口连接上(图1) 2).将血管a和金属端连接,血管b与 蓝色端连接(图2) 3).再拔出金属端,吸入部分血液,再 重新安装上。(图3) 4).请注意,为了防止大家用力过猛导 致蓝色端飞出去,我们可以稍稍用力,像这 样,抵住它。(图4) 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肌肉的收缩和舒 张引起了心脏的跳动,所以,待会儿大家模 拟心脏跳动的时候,既要让它收缩,又要让 学生实验 水就会不断地流 出心脏,又流回心 脏。 血管 组长拿出乳胶 管和金属接口。

它舒张,慢慢地用力。否则蓝色端容易飞出 去的。我们可以捏住这里,抵住。 一边做一边仔细观察,血液在a、b管之间是怎样流动的。PPT 请你画下来。PPT 教师指导 2.交流 快好时,叫一组画得比较好的一组上黑板画箭头: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 心跳时,血液是怎样流动的呢?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 交流 那一次又一次的心跳来临的时候呢? 就这样,血液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这样一个封闭的管道中,沿着同一个,固定的方向,不断地循环流动着。 【板书】心脏血液循环 总是通过血管a负责把心脏的血液运送出去,总是通过血管b负责把血液运送回心脏,那么,血管a我们就叫它:动脉血管,:血管b叫静脉血管。 【板书:动脉血管静脉血管】 3.当然,人体血管的分布比较复杂的, 出示图,看!为了更好的区分,特地给血管涂上了颜色,红色的代表动脉血管,蓝色的代表静脉血管。仔细看!人体的血管真的是遍布全身啊!你能看着图,说一说,血液在人体内是怎么循环流动的吗? 你可以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谁能上来说说? 还有谁能说得更好吗? 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有关血液循环的视频。 4.血液循环的意义 那血液为什么要不断地循环流动呢? 查阅资料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查一下书上的资料看看呢! 书上第54页的第2段,请同学们认真阅读。 教师适当小结:学生实验 收缩的时候,血液从心脏流到血管a,舒张的时候,从血管b流回心脏 血液就不断地从心脏流到血管a,从血管b流回心脏。 学生交流 你补充得很好,学生回答 阅读

心脏和血液循环知识点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识图要点】 (1)⑤________: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 (2)心脏四腔及所连的血管和血液成分 (快速识记“上房下室,房连静,室连动”) (3)心脏壁:主要由?______组织构成,该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________壁最厚。 (4)瓣膜:在心脏内分为房室瓣和动脉瓣,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瓣只能向心室开放,保证了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______瓣只能向动脉开放,保证了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 (5)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特别提醒】 (1)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静脉中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动脉中流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脉血。 (2)动脉血中一般营养物质较多,但并不绝对,如小肠动脉中的营养物质就比小肠静脉中的少。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心脏的四个腔都是相通的。() (2)静脉中有静脉瓣,动脉中有动脉瓣,它们都能防止血液倒流。() 2. 心脏工作示意图 【识图要点】 (1)图甲中,心脏所处的工作状态是:左右心房收缩,左右心室?_____,这时房室瓣处于打开状态,动脉瓣则处于?_______状态,从而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进入心室。

(2)图乙中,心脏所处的工作状态是:左右心室收缩,左右心房舒张,这时动脉瓣处于打开状态,保证血液由心室进入动脉,同时由于心房处于舒张状态,静脉中的血液流回心房。 (3)图丙中,心脏所处的工作状态是: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房室瓣______,动脉瓣______,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由心房进入心室,心脏就这样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特别提醒】 (1)心房和心室不能同时收缩,但能同时舒张或交替收缩和舒张。房室瓣和动脉瓣不能同时开放或同时关闭,始终都是交替开放和关闭的。 (2)左心室比右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远,左心室收缩时需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网,而右心室收缩时只需将血液输送到肺部毛细血管。 【知识拓展】 (1)心率: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心率平均_______次/每分钟,正常变动范围为60~100次/每分钟。 (2)脉搏:脉搏随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血管壁出现相应的扩张和回缩,正常人每分钟脉搏次数和________ 一样。 (3)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到达的最高值;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数值。表示形式:收缩压/舒张压(千帕)。 知识点2、血液循环 1. 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注:“ ”表示血液循环中的动脉血“ ”表示血液循环中的静脉血 【识图要点】 (1)①____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②____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2.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比较 体循环肺循环 起点③______ ④______ 终点右心房左心房 血液变化由⑤______血变成⑥______血由⑦______血变成⑧ ____血 功能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把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 联系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共同规律心室→动脉→静脉→心房

苏教版科学五上心脏和血液循环备课教案

姓名:张亮 学校:扬州市梅岭小学 手机: 地址:扬州市史可法路2号 邮政编码:225002 电子邮件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科学 √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知道心脏的大致位置,会测量心跳。 二、能在自身找到脉搏,会测量脉搏。 二、教学课题 本课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心脏,了解血液循环,感受到血液循环器官与组织对于生命体的重要,懂得怎样保护心脏。 1、知道心脏的位置、大小、构成、运动方式与作用。 2、了解血液循环的路线,了解血管的分类。 3、了解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4、意识到健康生活习惯对于心脏的重要性。 三、教材分析 《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中的第三课,学生在学习了《测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之后,了解了心脏的大概位置,能模糊地感觉到心脏与肺很接近,有着一定的关联性。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心脏及其作用,了解血液循环的路线,解开呼吸与血液循环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借鉴已有知识探讨对于心脏的保护。 教学重点:学习心脏的作用以及血液循环的路线。 教学难点:认识脉搏与心跳的关系以及呼吸与血液循环的联系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一些教案、教学实录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搜索到“心脏运动”的视频,现场放给学生观看,启发学生分析心脏的作用。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与交流,从而正确地认识心脏的情况,血液的循环路线,心脏的保护等问题。 四、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法、讨论法、讲解法及多媒体辅助法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心脏的作用、心脏的保护、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等问题,主要通过组织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交流与质疑,建构科学概念。 对于血液循环的路线,结合心脏的构成以及血管的分类作简要的讲解,以便学生大致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心脏的运动使人感到心跳,学生不怎么了解。运用多媒体手段,借助视频资料,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相关情况,有助于学习与认识的深入。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百度搜索】心跳的声音下载 播放心跳的声音,问:你听到了什么? 2、你了解心脏吗?

血液循环教案

第一节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 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它为什么不会停息呢? 生:由于心脏的作用。 师:对,心脏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二)、进行新课 【展示模型】揭开人体模型的胸腔,慢慢取出心脏,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教师在展示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

大小等(学生认真观察后,会轻松地回答出来)。 【学生总结】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结构展示】把心脏模型解剖开,让学生观看。 师:心脏的内部结构到底怎样呢?引入正文。 【观察讨论】看看心脏有几个腔,各腔之间是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差别,连接各腔的血管有什么特点,是动脉,还是静脉……学生们积极地讨论,预习过的能积极带动其他学生参与。 【学生体验】取一个新鲜的猪心脏,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感受心房壁与心室壁的薄厚,左、右心室壁的薄厚,想一想这与心脏的功能有何关系。观察连接心 房和心室的血管,联系所学动脉、静脉的知识,了解其特点。有的女生胆子小,不敢用手摸,应鼓励。对学生的疑问注意引导分析,不要盲目地进行解释。有异议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观察血管时,可对学生适当提示,以巩固动脉、静脉概念。 【交流总结】心脏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右心室的壁薄厚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心室与心房比较,心室壁厚,心房壁薄(解释:左、右是以人体的生理结构为依据的)。心脏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心脏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含彩图]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 一、心脏的位置 心脏是整个血液循环中推动血液流动的泵。心脏的位置位于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胸椎第5-8椎体前方的胸腔中纵隔内,2/3部分居左侧胸腔,1/3部分在右侧。 二、心脏内部解剖 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有瓣膜及四个腔。心尖部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心底部由大动脉、静脉组成。心脏的四个腔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室之间的瓣膜称三尖瓣,左心房室之间的瓣膜是二尖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主

动脉瓣。瓣膜的功能是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血液反流。在左右心房及心室间有肌性房间隔和室间隔,使左右心之间互不相通。右心房血液的流入口有上、下静脉;右心房的血液出口为肺动脉;左心房血液的流入口为肺静脉;左心室的血液流出口为主动脉。 心包可分为几层:纤维 心包,是最外层的坚韧结 缔组织囊;内膜,也称浆 膜,包括脏层和壁层。脏 层紧贴心脏,也称为心脏 的心外膜层,壁层位于脏 层和纤维心包的中间。心 包腔(脏层心包和壁层心

包中间的腔膜)内可容纳10-30ml的心包液,这些液体可起到润滑及减轻心脏收缩时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 三、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主要功能是产生并传导激动,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心脏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是正常人心脏的起搏点,其后自律性高低排列依次为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 纤维。

四、冠状动脉解剖及冠脉血液循环 (一)冠状动脉解剖:营养心脏的血管称冠状动脉,共有左、右两支,分别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的左右动脉瓦式窦内。左冠状动脉又有两个分支:前降支和回旋支。前 降支沿途发出三组分支,左 室前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 的中下部,也称对角支)、右 室前支、室间隔前动脉。回 旋支发出左室前支(主要分 布于左室前壁的上部,其中 分布于心室钝缘的动脉支称 钝缘支)、左室后支及左房 支。右冠状动脉的分支有: 右室前支、右室后支、左室 后支、后降支、右心房支。 (二)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供应心肌部位 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供应心肌 前降支心脏前壁、左室前侧壁、室间隔的前2/3 回旋支左室侧壁、后侧壁、高侧壁 右冠状动脉右心室、左心室下壁、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 (三)冠状循环

科学《心脏和血液循环》说课稿

心脏和血液循环 港闸区实验小学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来自港闸区实验小学,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队的成员。 黄丽老师,曾于08年参加南通小学科学优课评比获得一等奖,目前担任学校四年级科学课教学任务;茅卫栋老师曾于04年前往广州参加全国优课评比荣获小学科学组三等奖;最后,来介绍一下自己,我叫金艳,2003年毕业于如皋师范科学班,毕业后一直担任小学科学教学,于06参加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小学科学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 下面,就由我作为团队的代表对昨天所做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还望领导能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不断改进。 这次我们网络团队教研比赛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呼吸与血液循环》中《心脏和血液循环》这一课。关于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及重难点,我想之前的八个团队说得都非常详细了,我就不再赘述,详见我们的教学设计。 我们觉得这部分教材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那就是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课标指出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简单的说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又可以通俗且具体地将这一要诀演绎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各位评委通过我们的教学设计可以清楚的看出我们这一理念在本堂课中的体现。即“心跳是什么?”“心脏不停的跳动是在干什么?”“血液不停地流动是为什么?”“为了保护心脏我们应该怎么办?” 为了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因趣生疑,引入课堂,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 二、因疑而思,科学探究,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 三、因趣促学,网络相伴,用科学的态度去探索 下面我着重谈谈教学过程。 一、因趣生疑,引入课堂,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 1、科学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的,好奇心往往和主动求知联系在一起。课堂一开始我就从孩子好奇好动的天性出发,让学生猜猜紧握的拳头,和身体上哪个器官它差不多大?并让他们自己握拳,看看自己的心脏大概有多大,和身边的同学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指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在充分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做出相应的小结:心脏是有大小的,并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心脏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多媒体中相应的板书,并出示心脏模型,鼓励学生观察模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科学的小结: 心脏的形状近似一颗桃子,约占人体重量的0.5%,其大小相当于握紧的拳头,心脏位于左胸部,在胸骨的后面。这部分内容从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好奇心引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心脏的模型,让学生初步了解“心脏是什么”,在明确心脏的具体特征和位置后,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心脏的位置,“用手摸一摸,你能感受到什么?”,学生初步感受心脏的跳动,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心脏和血液循环 科学知识: 1 、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 、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 科学探究: 1 、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 、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科学态度: 1 、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2 、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模型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模型地设计技术。 教学重点: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心脏模型、小橡皮球、水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活动: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心脏的跳动,说说你的感受。 2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心脏的跳动”。 二、自主学习: 1 、认识心脏。 ( 1 )提问: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学生试着回答。 ( 2 )讲述:大家回答的都不是很准确,让我们通过心脏模型来认识心脏。(出示模型)心脏共分为 4 个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上面还布满了各种血管,它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 3 )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你觉得

心跳是什么? 学生汇报。 ( 4 )讲述:我们做一个实验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心跳。演示并讲解:一只手握住皮球,有节奏地反复挤压与松开皮球,连续做 20 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指名演示实验,谈体会) ( 5 )要求:我们换个方法再做模拟实验。每个同学反复地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 20 次,模拟心脏的跳动,体会手上的感觉。(分组实验、交流)全班汇报。 ( 6 )讲述:通过模拟实验,大家感觉到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感觉到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这只是模拟实验,我们再来看一段真实的录像,看看心脏究竟是怎样跳动的? 学生汇报。 ( 7 )小结: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2 、探究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 ( 1 )讲述:我们的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状态的,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是心脏为什么要不分日夜地跳动呢?下面,我们通过几组实验来看一看。 ( 2 )演示实验 1 ,反复挤压塑料瓶,你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水被挤压到另一个瓶子里了) ( 3 )提问:谁知道心脏把血液运输到哪里去了?(全身) ( 4 )提问:为什么血液能被运输到全身呢?通过什么来运输的? (全身分布了很多血管) ( 5 )讲述:我们来看人体的血管是怎样分布的。 出示血液循环模型,讲述:人除了依靠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引起心跳外,全身分布了动脉和静脉供血液流动,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在第 1 课中,我们已经学会测量 1 分钟内脉搏的方法,是怎样测量的?今天我们要测量 1 分钟内心跳的次数。你们会测量吗? (把手放在胸口,有力地跳动)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心跳次数,并记录。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并记录。

科教版初中科学生物精选题 5、人体的心脏与血液循环 - 附答案

人体的心脏与血液循环 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端。由指端返回心脏时,将先回到心脏的哪个腔?再经怎样路径 才可能到达脚趾?( ) A.右心房、肺循环与体循环 B.左心房、体循环与肺循环 B.右心房、肺循环 D.右心房、体循环 2.人体内的体循环和肺循环汇合于()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部 D.心脏 3.婴幼儿输液可选择头皮作为针刺部位,在这种情况下,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患病部位前可能没有流经的血管是() A.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 C.主动脉 D.肺动脉 4.下列有关人体内瓣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静脉内有静脉瓣 B.动脉内有动脉瓣 C.心脏的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 D.瓣膜的作用是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5.血液流经人体内哪一器官后,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A.心脏 B.肾脏 C.肺 D.肝脏 6.关于人体静脉中的血液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流向心脏 B.颜色都是暗红色 C.含营养物质比较少 D.含二氧化碳多,氧气少 7.与右心室相连通的血管是() A. 肺动脉 B. 肺静脉 C. 上、下腔静脉 D. 主动脉 8.对图中人体内脏器官所在位置解读正确的是() A.a代表肺 B.b表示心脏 C.e表示胃 D.d表示心脏 9.右图为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B.当血液流经②后,血液由鲜红变成暗红 C.图中虚线为体循环路径,实线为肺循环路径 D.若②为小肠,则血液流经②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0.今年3月,我市场趋势名教师赴疆支教。他们刚到高海拔地区时,红细胞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11.右图是心脏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____________________左右两肺之间。 (2)观察心脏的结构,可以看到图中[ ]__________的壁最厚,这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小刚出去玩时不小心被狗咬了一口,医生为其注射了狂犬疫苗。请写出药物到达心脏各 个腔的先后顺序〈用数字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 ____。 (4)有些婴儿出生时〔4〕和〔10〕之间有一个洞,这种心脏缺 5 陷会使循环系统输送氧气 的能力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 。 (5)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此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 高,被称为21世纪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为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写两条措施)。

心脏和血液循环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三课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杨士岗九年一贯制学校 科学教师:王晓飞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生命科学领域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根据课标要求、《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材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建构主义原则及?以儿童立场关照教学?的思想,以学生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知识经验为起点,重视学生的体验、模拟等实践操作,注重交流对经验概括的作用,让学生在探究中建构新知。 2.英国哲学家K.R.波普尔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设置?输液的药物到哪里去了?的问题情境,从生疑到到释疑,这个过程就是认知加工的过程、脑力激荡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 3.刘默耕老师说过?要为儿童精心设计所要认识的实际事物的‘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亲密接触师生共同准备的有结构的材料,以便有效突破教材重难点,提高探究效率。 4.?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努力创设一种师生、生生良好互动的环境,信赖、接纳每位

学生,把赏识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他人评价,在互评中共同发展。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教学内容:《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科学》五上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第三课。是在学习了《测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也是本单元的结束课和总结课,将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身体。 这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测量呼吸和心跳,认识了人体的肺等呼吸器官的基础上,认识人体的血液循环及其意义。来认识人体的心脏、心跳;心脏的功能及血液循环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教学方法:对于人体的心脏和血液循环,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是很清晰,这些内容不便于学生直接研究和学习,所以要用?解暗箱?的方法来探究人体内部的秘密。 1.以描述、讨论、体验、触摸、模拟等方式,充分探究事物的外部表象,由此来推测事物内部的结构、功能,揭开人体内部的秘密。 2.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过程的整合,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

血液循环 教案

第2节血液循环 一、教学目标 1.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能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 4.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5.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学习用比较法归纳三种血管的区别。 6.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过程中,学习用辩证法分析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4)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2.难点 (1)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心动周期与心脏功能的方法。 (3)体循环、肺循环中的气体交换。 (4)血压、脉搏的形成;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三、教学用具显微镜血管的横切片心脏模型 四、教学方法探究试验讨论 五、课时安排4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一)复习提问 1、常见的血型有几种? 2、输血时有什么原则

(二)新课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观察步骤:(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2)观察毛细管装片。 2.三种血管的比较学习 多媒体展示三种血管的模式图 讨论三种血管的特点。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 (1)动脉:A概念: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B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2)静脉:A概念: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B特点:与同级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3)毛细血管:A概念: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B特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离心血管,静脉是回心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有很多特点有助于血液和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四)课堂练习 第2课时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用多媒体课件讲述世界上第一张心电图的故事: 今天课堂讨论的主题就是心脏。人只要活着,心脏就在不断地跳动。将你的右手按住胸部的左侧,感觉一下心脏的搏动。一般来说,一旦心脏停止跳动,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结束了。那么,心脏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心脏的结构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心脏和血液循环 苏教版

3.心脏和血液循环 ●教材分析:《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科学》五上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第三课。是在学习了《测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也是本单元的结束课和总结课,将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身体。这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测量呼吸和心跳,认识了人体的肺等呼吸器官的基础上,认识人体的血液循环及其意义。来认识人体的心脏、心跳;心脏的功能及血液循环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学情分析:心脏的构造是复杂的,如果是深入的去认识和了解心脏的构造,即使是成人,也不一定能完全弄明白的。所以在设计时就是去繁就简,仅仅让学生了解心脏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来认识心脏。通过把拳头反复握紧、松开来模拟心跳,借助这个简单而有效的模拟活动,让学生把手上的感觉迁移到思维上,认识到心脏是由肌肉组成的,从而很容易理解心跳其实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就是一次心跳。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2.知识与技能: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教学重点:认识心脏及血液循环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学准备:(教师)心脏模型、水、红墨水、水槽、听诊器 (学生)空塑料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1.提问:呼吸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心跳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2.提问:关于呼吸和心跳,同学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3.讲述:不同的同学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是不是都一样的?为什么有些同学心跳快,有些同学心跳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接着研究《心脏和血液循环》 二、认识心脏和心跳 1.提问: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的? 2.(心脏模型)小结:心脏的形状像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请你握紧拳头,你的心脏大概这么大。 3.提问:你知道心脏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吗?请你来找一找? 4.小结:心脏在我们的左胸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内侧。(课件出示)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 启蒙课程。”因此,小学科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中,教师要善 于分析、把握本学科课程特点,把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建构基本的科学概念的原理,使学生乐于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适应、改善周围的生活环境。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有:一、主要解决“心跳是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和了解 心脏的跳动。二、主要解决“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在干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 的功能。三、讨论血液为什么要不停地流动,即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由于认识 对象处于人体内部,认识起来增加了难度,所以,本课教学应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的顺序,借助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等手段来认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表及里就是通过学生测量心跳和脉搏,认识血液循的外在表现;借助模型、多媒体,让 学生看到本来无法直接看到的事物。 教学方法梳理: 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法、讨论法、讲解法及多媒体辅助法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心脏的作用、心脏的保护、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等问题,主要通过组织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交流与质疑,建构科学概念。 对于血液循环的路线,结合心脏的构成以及血管的分类作简要的讲解,以便学生大致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心脏的运动使人感到心跳,学生不怎么了解。运用多媒体手段,借助视频资料,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相关情况,有助于学习与认识的深入。 学情分析:

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

3、心脏和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教学重点:认识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教学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学过程 一、认识心脏和心跳 1、谈话: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动,你知道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吗?出示心脏模型,向学生介绍它的形状和大小。 2、教师提问,它大致在人体的什么位置,请你来找一找。 学生找一找心脏在人体的位置。 3、教师小结:心脏位于人胸部偏左处,形状像个桃子,大小和人自己的拳头接近,请大家自己把自己的拳头握起来,你的心脏大概就有你的拳头这么大。 4、你知道心脏是怎样跳动的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握住皮球,有节奏的反复挤压与松开,或反复的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20 次,模拟心脏的跳动,体会手上的感觉。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连续做20 次模拟心脏跳动的动作。 5、教师小结: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到一次心跳。 二,认识心脏跳动的作用 1、我们的心脏时时刻刻都在不停的跳动。那么心脏不断的跳动,究竟是在干什么呢?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可以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

来。 2、教师谈话:心脏不停的跳动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指导学生利用挤压塑料瓶的实验来模拟心脏的跳动。 3、请同学们找一找,在身体的哪个地方能摸到动脉的跳动,然后再测量一 分钟的心跳与脉搏次数,看看能发现什么。(发现心跳次数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4、提出疑问:为什么一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和我们脉搏跳动的次数是相同 的呢? 5、出示人体血管的分布图,讲解:心脏就像一个泵一样,借助不停的收缩 和舒张来压出血液,同时又抽回血液,把血液泵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中,血 管也跟着收缩和舒张,这就是脉搏,血液就是这样在全身上下不停的流动。 三、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1、提问:血液为什么要不停的流动呢? 2、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想,教师讲述:可以说,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 在血管里不停的循环流动,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血液相当 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 各部分,同时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的废物运走,交给肺和 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3、小组讨论:为什么运动之后,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呢? 4、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呼吸和心跳会在运动之后 同时加快的原因。 四、怎样保护心脏 1、谈话:心脏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2、教师讲解:经常运动、合理饮食是保护心脏最主要的方法,运动是为了 给身体提供足够的养料,心脏在加速跳动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机能,合 理饮食能保障心脏所需的营养、预防心脏病,在饮食结构上要做到荤素搭

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本课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认识心脏和了解心跳;第二、认识心脏的功能;三、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四、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关爱我们的心脏。 学习目标: 1、我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作用,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我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3、我明白坚持锻炼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学习重点:认识心脏。学习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饮料瓶及水槽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复习《肺和呼吸》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心脏和血液循环》。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我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作用,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我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3、我明白坚持锻炼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学习重点:认识心脏。学习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 三、自主学习 1、心脏的形状像什么?你知道它的大小和位置吗? 2、心跳是什么? 四、合作探究 1、讨论心脏不断地跳动是在干什么? 2、探究血液为什么要不停地流动呢? 3、为什么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 4、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 五、汇报交流 1、学生回答小组讨论的结果; 2、小组间交流。 六、巩固练习---利用课件进行 (一)填空题 1、心脏位于__胸部,在__的后面,__的内侧。 2、心脏的__像倒立的桃子,心脏的__和紧握的拳头差不多。 3、__血含氧量高,__血含氧量低。 4、__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_

_和__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5、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____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____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____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6、____、____是保护心脏最主要的方法。 二、我是小判官。 1、合理饮食能保障心脏所需的营养,预防心脏病。() 2、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3、摸脉搏只能在桡动脉处不能在颈动脉处。() 4、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有利于心脏健康。() 5、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心脏跳动的次数。() 七、回顾目标,总结学习收获。 八、板书设计 心脏和血液循环 心跳:心脏收缩和舒张 血液循环:收缩压出动脉血到身体各器官,把静 心脏和血液循环脉血到肺;舒张吸回各器官的静脉血 和肺部的动脉血。 关爱心脏

心脏和血液循环

心脏和血液循环 教材分析 人为什么有心跳呢?心脏的跳动跟血液循环又有什么关系呢?要解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探究心脏的活动。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自身的生理现象,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的学习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的:1、认识心脏和了解心脏的跳动。2、认识心脏的功能。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4、对学生进行保护心脏的教育。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和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 2、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科学知识

1、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认识血液循环及其作用。 3、能准确的测定自己的脉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难点: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常识解答,导入新课 1、感受心脏的跳动 教师:同学们,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并将感受到的现象在交流中分享。) 2、教师引入本节内容,并板书课题:心脏和血液循环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一)认识心脏 1、教师提问: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你们思考过吗?(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试着回答)下面,我们利用心脏模型一起来认识心脏。(出示心脏模型,请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现在,你能说说心脏的形状像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心脏的形状近似一颗桃子,这颗桃子的尖端称作心尖,如把手掌放在左侧乳头附近,可以清楚地触到心脏的搏动。心脏重约300克,约占人体重量的0.5%,其大小相当于人的拳头。 2、教师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含彩图)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含彩图)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 一、心脏的位置 心脏是整个血液循环中推动血液流动的泵。心脏的位置位于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胸椎第5-8椎体前方的胸腔中纵隔内,2/3部分居左侧胸腔,1/3部分在右侧。 二、心脏内部解剖 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有瓣膜及四个腔。心尖部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心底部由大动脉、静脉组成。心脏的四个腔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室之间的瓣膜称三尖瓣,左心房室之间的瓣膜是二尖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主动脉瓣。瓣膜的功能是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

血液反流。在左右心房及心室间有肌性房间隔和室间隔,使左右心之间互不相通。右心房血液的流入口有上、下静脉;右心房的血液出口为肺动脉;左心房血液的流入口为肺静脉;左心室的血液流出口为主动脉。 心包可分为几层:纤维心包,是最外层的坚韧结缔组织囊;内膜,也称浆膜, 包括脏层和壁层。脏层紧 贴心脏,也称为心脏的心 外膜层,壁层位于脏层和 纤维心包的中间。心包腔 (脏层心包和壁层心包中 间的腔膜)内可容纳 10-30ml的心包液,这些

(一)冠状动脉解剖:营养心脏的血管称冠状动脉,共有左、右两支,分别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的左右动脉瓦式窦内。左冠状动脉又有两个分支:前降支和回旋支。 前降支沿途发出三组分支, 左室前支(分布于左心室前 壁的中下部,也称对角支)、 右室前支、室间隔前动脉。 回旋支发出左室前支(主要 分布于左室前壁的上部,其 中分布于心室钝缘的动脉支 称钝缘支)、左室后支及左房 支。右冠状动脉的分支有: 右室前支、右室后支、左室 后支、后降支、右心房支。 (二)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供应心肌部位 供应心肌 冠状动脉主要血 管 前降支心脏前壁、左室前侧壁、室间隔的前2/3 回旋支左室侧壁、后侧壁、高侧壁 右冠状动脉右心室、左心室下壁、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

四年级上册科学微课解读心脏和血液循环 教科版

《心脏和血液循环》微课实录 一、背景说明 《心脏和血液循环》这节微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里面的第四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科书中只简单介绍了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功能,尤其是心脏推动血液的功能,并没有具体涉及心脏的运作和血液循环的具体过程。但是学生对于后者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由此我选择该内容设计本节微课。这节微课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心脏的工作原理以及血液循环的基本过程,有利于补充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对于人体奥秘探索的热情,使它们感受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二、策划计划 由于本节微课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因此,我决定采用PPT讲解的形式来制作本节微课。 (1)内容分析 《心脏和血液循环》这一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心脏的介绍、血液循环的基本过程。首先介绍了心脏的外形、位置以及心脏内的基本结构,随后介绍心脏的工作原理,即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来促使血液流动。之后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血液循环,我还简单介绍了血管和血液。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血液循环就是血液在心脏提供的动力下在血管和心脏内循环流动。此时再适时介绍血液循环的两个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便顺理成章了。 本节微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刚学习完教科书上的内容,对于本节微课的内容是有兴趣的,但是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不稳定,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本节微课的时间不宜过长,并且需要用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微课的重点是心脏的功能介绍,血液循环的基本过程。 本微课的难点是血液循环的基本过程。 (2)适用对象 本微课适用于四年级学生以自学的形式,在学习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课之后的课外拓展。也可用于教师教学、家长学习以及教育宣传。

心脏血液循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2课时) 【教材依据】本课时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 质的运输》,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本课时是第二 课时,主要内容是血液循环的路线,以及动静脉血的转换。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于心脏很熟悉,但是面对其内部复杂的结构,以及具体的生理过程,还是具有很大的难度。本节内容需要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心脏的基本结构,在了解心脏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于血液循环路线的学习与掌握。 学生此时对心脏,仅仅停留在结构的了解,而对具体作用以及它如何作为血液循环的泵,这个原理了解较少。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先回顾心脏结构打下基础;其次引导学生对本节“科学家的故事”的阅读,对血液循环路线产生探究的兴趣和疑问;再通过教师引导体循环与肺循环的目的,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他们就能大致绘画出体循环与肺循环的路线;最后引入动脉血与静脉血,通过对路线图的完善,逐渐建立起大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图像辨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巩固提高。本节课的创新点就是学生利用好图形模具和身边的彩笔等工具,用不同颜色勾画出人体血液循环的具体路线,在形象中理解抽象。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以及素质教育提倡学生主导课堂,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利用学生活动,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中以小组积分比拼的鼓励形式,提高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