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问答题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问答题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问答题

问答题

第一篇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第一章稀缺性与选择

1、什么是经济资源稀缺规律?2说明生产要素的内容及企业家才能的功能。

3、为谁生产包括哪些内容? 4说明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决定生产什么是价格体系起作用。

5、说明消费品生产和资本品生产的关系

6、什么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每个国家如何选择这两种方式的生产?

7、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总产品的分配为什么是由价格体系决定的。

第二章价格机制与市场

1、需求、需求量和供给及供给量的涵义是什么?

2、除价格外决定需求数量和供给数量的因素有哪些?

3、区别需求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供给变动和供给量变动。

4、分别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理论解释商品的需求曲线。

5、说明下列概念: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并作图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

6、说明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右上方倾斜?

7、为什么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的非均衡是常态?

8、简述最高价格政策和最低价格政策,并分析它们各自的利与弊。

第三章成本与收益

1、定义下列概念:机会成本、总成本、不变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增量成本边际成本,并作图说明各种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1、说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内容,并举例说明它在现时中的表现。

2、定义总收益、平均收益及边际收益和利润,并说明完全竞争厂商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的特征。4、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型,解释它们形成U型的原因?

3、为什么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厂商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6、什么是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

7、为什么利润最大化原则 MC = MR 在完全竞争下可表达为 MC = P ?

4、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在实现长期均衡时超额利润为零?

9、完全竞争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10、说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和行业二者的需求曲线有什么不同?

11、为什么完全竞争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12、用简单图形表示完全竞争市场下长期行业供给曲线:A 成本不变行业B 成本递增行业C 成本递减行业

13、作图说明价格不变条件下企业的盈亏平衡点。14、作图说明单价趋于下降条件下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第四章国民经济收入循环

1、说明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2、说明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3、说明影响意愿投资的主要因素。

4、说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定义。

5、说明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为意愿投资等于意愿储蓄。

4、说明两部门条件下导致均衡国民收入变动的因素。

7、作图说明利息率是如何决定的。

8、作图说明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程模型

9、说明财政政策乘数包括的内容。

10、说明凯恩斯对经济萧条根源的解释。

11、试分析政府和开放部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12、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NP增加要多一些?

13、“如果一企业用5台新机器替换5台报废的旧机器,它没有使GNP增加,因为机器数量未变”。这一说法对吗?

14、如果政府雇佣原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员做工作人员,GNP会发生什么变化?

15、在下列两项中每一项所发生的情况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什么区别?一个企业为经理买一辆小汽车以及这个企业给这位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一辆小车

16、说明下列哪些项目不被计入美国的GNP之中,为什么?⑴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的膳食⑵购买一块土地⑶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污染和破坏⑷IBM公司设在英国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

第五章经济体系

1、什么是市场机制?什么是“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其条件有哪些?

2、说明市场和政府失灵的表现有哪些?在混合经济中政府主要承担的角色是什么?

3、试述传统、计划、市场、混合等几种经济体系各自的特点及有关运行机制。

4、说明消费者主权的原理。

5、不同条件下,如何权衡自由选择、自由竟争、消费者主权的原则之间的关系。

第二篇国内经济与政治背景

第一章分工与产业进步

1、说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是商品生产产生的前提条件。

2、说明马克思对分工和专业化与发展水平关系的论断?

3、个人间分工的直接经济性和间接经济性有哪些?地区分工的经济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工和专业化的不经济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说明分工和专业化导致相互依赖的程度和范围越来越广的具体表现。

5、说明分工和交换的关系和交易费用与市场范围之间的关系,导致交易技术提高的因素有哪些?

1、现代经济中货币体系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2、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与市场经济制度建立的关系及英国工业革命的特征。

3、说明英国农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意义。

9、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4、说明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经济衰落的原因。

11、说明美国工业化成功的原因并说明欧美各主要国家工业化成功的经验。

12、说明新经济的标志、特点和如何理解新经济提供的新机遇。

13、如何理解从根本上看,美国的成功也得益于其制度因素?

14、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结构性矛盾有哪些?

15、分别说明导致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因素。

16、说明交易费用的内涵及企业规模边界与交易费用的关系。

17、说明企业管理交易本身产生分工和专业化的必然性。

18、说明企业作为一个层级组织的基本弱点有哪些?

19、说明政府的作用对企业规模有何影响。

第二章经济机构

1、说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各自的特征及公司制企业的特征、优势和基本类型。

2、说明20世70、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出现私有化的原因。

3、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机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建议是什么?

4、说明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

5说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政府怎样实现角色转换?

6、说明商会的影响力及其与政府的关系。

7、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行业协会的意义并说明我国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

8、说明西方国家工会的作用及其负面影响。

9、工会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及影响工会力量的因素有哪些?

10、说明我国工会的影响力是如何表现的?

11、说明金融机构的含义。

12、说明中央银行的地位、职能,政府与中央银行的关系是什么?

13、说明我国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各自的发展历程。

14、分别说明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的含义和作用有哪些?

第三章政府的框架

1、说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对政府职能的认识过程。

2、目前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承担的主要责任有哪些?

3、设立地方政府的一般原因有哪些?

4、说明联邦制国家的有限分权模式和单一制国家的有限集权模式。

5、请介绍一下美国分权制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6、从政治权力上划分,中央政府立法机关的职责有哪些?地方政府立法机关一般拥有的权限有哪些?

7、从行政上划分,地方行政部门的行政权力和责任可分为哪两方面?其自治事务和委办事务包括哪些内容?

5、说明中央政府在行政方面的主要权力和责任。

9、说明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实质。

10、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是怎样划分的?

11、说明我国政权的基本体系。

12、说明在我国民族自治与特别行政区存在的意义。

13、说明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

14、说明我国国务院的地位和作用。

15、说明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16、说明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与国务院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17、说明我国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18、说明我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19、说明我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原则及依据。

20、说明高度集权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及其优势和劣势。

21、说明放权压力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及其优势和劣势。

22、放权压力型模式的过渡性固有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

23、说明民主合作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的特征。

24、说明我国财政体制的历史发展。

25、说明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内容及对其改革的必要性。

22、说明目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根据事权划分的各自支出的范围有哪些?

27、说明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税收如何划分?

第四章公共决策的制定

1、说明关于公共决策的含义和公共政策体系包括的内容。

2、说明公共政策的含义。

3、说明公共选择理论对立法者或政治家、行政官员、政党、利益集团、选民在决策过程中行为的分析。

4、说明政党在决策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5、说明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途径有哪些?其影响力取决于哪些因素?

6、说明在现代民主国家,公民决定或影响政府公共决策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7、说明司法机关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途径。

8、说明脑库在决策中的作用过程。

9、说明公共决策体制的含义、目的、类型。

10、说明首长制公共决策的特点。

11、说明以美国为最典型代表的总统—议会制的特征。

12、说明内阁--议会制的特征。

13、说明“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内容。

14、说明从政治上看的公共决策的本质。

15、说明我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公共决策体系的内容。

16、说明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

17、说明一项议案是如何成为法律的?

18、说明什么是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19、说明民主党派在我国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1、说明在我国政治社团存在的必要性、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途径、作用和局限性。

22、说明我国现有的政策研究组织有哪些形式?

23、说明公务员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途径和局限性。

24、说明舆论和媒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途径和局限性。

第五章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

1、用乘数和加速数的理论说明经济周期。

2、说明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

3、什么是奥肯定律。

4、说明失业引起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5、解释自然失业率。

6、说明降低自然失业率的必要性和政策措施。

7、说明能对物价水平产生需求拉上作用的两个方面的因素。

8、说明凯恩斯对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解释。

9说明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的含义、类型及根源。

10、说明国际贸易的传递机制。

11、说明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具体表现。

12、说明通货膨胀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后果。

13、说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两种观点。

14、解释菲利普斯曲线。

15、如何通过外汇收支的调节,协调总供求的矛盾

16、说明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洛模型对经济增长解释的区别。

17、说明经济增长的好处和社会代价。

18、什么是经济净福利?

19、什么是“实际生活质量指数”?

20、说明关于“滞胀”原因的几种观点。

21、说明对经济增长的成本效益评价法。

2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政府调控经济的方法

——经济政策

1、说明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2、说明财政的构成。

3说明财政政策工具有哪些?

4、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是如何发挥出来的?

5、什么是补偿性的财政政策

6、什么是斟酌使

用的财政政策或反周期政策?

7、说明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在年度预算中的具体运用。

8、说明各项财政政策工具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9、说明影响财政政策后果的因素。

10、说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什么会导致挤出效应。

11、说明货币传导机制及其经历的阶段。

12、说明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哪些内容。

13、说明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14、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5、说明收入政策的定义、目标、原理、类型、措施。

16、说明产业政策的定义、类型和措施。

17、为什么要配合使用各种经济政策。

18、说明政策组合的种类及各自的效应。

19、说明不同时期如何进行政策选择。

20、为什么在混合使用两种政策时,不仅要看当前的经济形式,还要考虑政治上的需要?

第三篇国际背景第一章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

1、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什么是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并说明两者的衡量方法。

3、说明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不同集团之间的分配。

4、说明贸易保护主义情绪产生的原因。

5说明国际分工发生的根本原因及不断深化的必然性。

5、垂直分工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有哪些?

6、水平分工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有哪些?

7、说明汇率的重要作用。

8、说明国际金本位制度的主要特点。

10、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11、说明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因素。

12、说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3、说明汇率下跌对本国贸易收支状况改善的影响程度受哪些因素制约。

14、说明汇率下跌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5、说明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6、说明汇率变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17、说明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哪些因素。

18、说明牙买加体系的特征、对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历史作用和弊端。

19、说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

20、说明从长期来看新型的国际货币体系为保持经济稳定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21、说明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22、说明国际收支连年出现大量逆差的后果。

23、说明出现持续的国际收支巨额顺差的后果。

24、说明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自动调节机制的有关环节和作用机理。

25、说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26、说明汇率变动对于国际收支调节作用的局限性。

27、说明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措施。

28、说明为解决国际收支失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什么要配合运用?

29、说明国际收支失衡的外汇政策

30、说明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措施选择的原则。

23、说明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的区别。

32、说明贸易保护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33、说明通过关税可以改善贸易条件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章国际组织

1、说明经济政策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2、基本政策目标有哪些?

3、说明经济增长的含义、优势和局限性

4、说明关于效率、公平和稳定的含义。

5、确立政策目标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6、必须协调各种政策手段的原因是什么?

7、说明政策手段与政策目标的对应关系。

8、说明各种财政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的对应关系。

9、说明货币政策手段与政策目标的对应关系。

10、影响一国经济政策的国际因素有哪些?

11、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经济政策的影响途径有哪些?。

12、举例说明为什么要在国家间进行政策协调。

第二章协调经济政策的途径

1、货币主义认为相机原则存在的问题及货币主义的主张是什么?

2、与固定原则相比相机原则的优势是什么?

3、举例说明在政策目标确定后,如何正确地选择实现目标的手段并使各种手段合理搭配?

4、一国协调多种相互冲突的政策目标时可采取哪些原则?

5、什么是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其发展趋势如何?

6、当前,最常见的国际协调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第一章绪论 1、政府经济学:是对政府过程及其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研究政府公共经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2、财政学是政府经济学的起点,并且《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3、基本方法论: (1)“经济人”假设:(动机自利行为理性),政府也是经济人。 (2)政治市场论(交易政治论):政治过程实质是一种市场交换过程,将政治过程虚拟为市场。 (3)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以个人而不是集体为出发点进行市场选择,且个人理性选择。 (4)博弈论:政治的实质是各种利益间的博弈,利益与权力的分配(研究视角)。 4、政府经济学的中心线索是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其核心问题则是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平衡,也即政府与市场如何合作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问题。 5、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规制)——政府失灵——重塑政府(合作治理)。 第二章政府与市场 1、政府是一个集体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因政府问题的经济性和阶级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政府经济学学科而言,政府是有别于阶级国家或公共部门的。简单地说,所谓政府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经济实体。 2、政府的特征:(1)合法强制性(2)普遍同质性 3、市场是一个个人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权利交换体系。 4、市场的特征: (1)信息完全和对称(2)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增(3)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4)交易成本忽略不计(5)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 5、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交换、信息传递、调节、约束和技术促进等市场功能。 6、理性“经济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和规避风险的内在要求,即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想行为,以及市场经济自动建立起奖惩机制,促进经济人理性的外部因素。使得经济主体在有能力作出经济判断和选择下,表现为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7、帕累托改善(改进):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的同时,不使另一部分人处境变坏的资源配置。 8、帕累托最优(有效):在社会经济中,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当不能进一步变化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而同时也不会使其中任何一人处境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 9、混合经济:是指一种以社会目标、政府政策、政府调节补足个人目标、个人经济决策、市场调节的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国家与个人,政府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与互补合作实现公平、效率和经济稳定最大化的过程。 10、混合经济的特点: (1)目标满足上:个人生活的和社会公共需求。 (2)决策机制上:个人决策和公共选择。 (3)处理方式上:市场机制形式+政治制度形式。 (4)职能分工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分工合作。

政府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缓解一国的经济萧条

政府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缓解一国的经济萧条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一、宏观的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国债、降低税率、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减少国债、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3)中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温和,既不显得趋强也不显得趋弱。 二、货币政策分为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增加货币供给,由此引起利率降低,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近年我国根据不同的经济局势推出了不同的财政政

策,其中包括:促进国民经济调整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三、当一国经济处于低迷的时期,为使经济尽快得到复苏,通常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再加上积极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配套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一是增发国债,推出财政专项投资,增加财政拨付总量,扩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调整税收政策,降低税率、降低关税,支持出口、吸引外资和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增加社会保障、科教卫生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四是充分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通过转移支付和二次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个人消费能力。五是降低创办新企业的门槛,给予技术升级、环保项目、新能源项目免息免税优惠,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积极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适度降低利率,降低银行准备金率,从而增加贷款额,增加市场流动性的投放。

政府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政府经济学期末试题 1、单选题第11 题 ( )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A. 垄断竞争 B. 自由竞争 C. 寡头垄断 D. 完全垄断 正确答案:C 2、判断题第16 题 征收税费、实施财政补贴是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3、判断题第6 题 为满足社会公共物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公共定价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4、多选题第9 题 政府通过资源配置,组织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A. 生产

B. 供给 C. 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A B 5、判断题第4 题 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原则指参加政府采购投标的人都公平竞争,机会均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视。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6、判断题第6 题 学习政府经济要坚持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7、判断题第6 题 公共事业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活动。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8、单选题第7 题

()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A. 政府经济职能 B.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 C. 政府救济职能 D. 政府分配职能 正确答案:B 9、多选题第6 题 政府组织收入的数量,在决定资源在()配置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A. 公共部门 B. 私人部门 C. 非营利组织 D. 对外投资 正确答案:A B 10、多选题第10 题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 A. 生产 B. 再生产 C. 初次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C D 11、判断题第11 题 按照发行地域分类,公债可以分为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

政府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

财政案例 案例资料财政预算,是国家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等对于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每年“两会”,财政部部长所作的预算报告,都是代表们锁定的“焦点”。政府预算是一本政府公开的“财务大账”:过去的一年收了多少钱?钱投到哪里去了?今年的钱该怎么用?这些钱是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年都要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和审查。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财政预算编制较粗,“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清”,预算的透明度不高,造成了很多部门预算游离在人大监督范围之外。同样,在预算执行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办法。对每年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由于预算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造成了执行难的问题。往往部门申请多、找领导批条子多、临时性支出多,变成“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然后再报人大常委会做出调整预算的决议。为此,在近年各地的人代会上,代表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力度明显加大。如广东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对预算中“拨2000万元给机关幼儿园”、“事业单位的行政编制外人员每人每年补贴3.2万元”等提出了质疑。浙江、四川等省的预算报告也明显加厚,列支项目也更加详尽,以利于人大代表的监督。问题分析:1.政府预算的本质什么?2.为保证政府预算的科学性应坚持什么原则? 解答1、政府预算的本质是关于民众赞同和监督国家财政活动的法律制度。政府预算反映着政府的职能与政策的方向,预算过程是政治的和决策的过程。概括而言,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计划,即用法律形式表现,反映和规定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支活动的预期收支指标与平衡关系的一览表以及管理制度。它是政府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和调节、控制、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一般而言,政府预算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其次是对政府支出的控制。2、为保证政府预算的科学性,政府预算必须符合统一性、预测性、年度性,法律性和公开性等要求。这些特征体现了政府预算的技术性和政治性两个层面的内涵。统一性、预测性和年度性等特征可以理解为技术方面,法律性和公开性等方面则主要体现了政治内涵。3、应对措施(附送)我国要提高政府预算的民主性,一方面要形成有效的预算分权和制衡,另一方面要扩大预算程序的公众参与度。首先是预算分权与制衡。预算权力是国家公共权力的核心之一,也是国家利益矛盾最集中的地方。预算分权就是要将预算权力在立法机关、政府、政府财政职能部门及内部各组织机构以及独立审计机关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运作体系。如建立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分离的制度,并形成三套相互制约的机构;建立资金的使用权、支付权、审核权相互分离的制度;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还可以建立一套独立于政府、直接对人大负责的审计监督系统,并独立行使监督权。其次扩大预算程序的公众参与度。公众对程序的参与,特别是普通公民对政治决策程序的参与,是程序内在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显著标志。政府预算收支的多与少都将实质地影响到每一个公民或者企业,让公众参与预算程序,让相对人对自己将要承担的纳税义务与将要获得的公共服务发表看法,与政府沟通,这本身就有其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有利于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且也便于预算通过后的有效执行和政策的顺利推进。

2008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试题政府、政策与经济学试卷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9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经济领域中,人们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是() A.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 B.完善社会生产关系 C.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 D.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2.以下四个选项中不属于 ...生产要素的是() A.土地 B.资本 C.企业家才能 D.生活必需品 3.使用一种资源或将其投入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称为 ()A.选择成本 B.机会成本 C.选择利益 D.机会利益 4.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是() A.生产的选择和选择的效率 B.生产的选择和生产的过程 C.生产的选择和生产的成本 D.生产的选择和生产的目的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决定厂商如何生产的问题是() A.现有资源条件和企业生产成本 B.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企业生产成本 C.现有资源条件和市场价格机制 D.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市场价格机制 6.商品的需求量同它本身价格之间的关系,使正常的需求曲线表现为一种()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与纵轴平行的直线 7.会计成本、隐成本和正常利润之和,被称为() A.边际成本 B.总成本 C.机会成本 D.总固定成本 8.企业的经济利润,等同于() A.正常利润 B.平均利润 C.超额利润 D.边际利润 9.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相等时,该商品的价格被称为() A.一般价格 B.市场价格 C.平衡价格 D.均衡价格 10.市场与计划结合在一起配置资源的经济体系被称为() A.整体经济 B.灵活经济 第 1 页

电大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排序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A 按照预算作用的时间,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度预算。(√)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从总量调控的角度,可将财政政策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B 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基层预算单位是部门预算的基础。(√)C 偿债率是从还债的角度考察政府究竟有多大的还本付息能力,主要看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少。√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全体社会公民人人都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成本一收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里根总统在1981年还签发了一项命令,要求美国全部新的规则都必须受成本一收益分析的检验。(√) 从价计征税收的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的重量、容积、数量等。(×)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不动产课征的税种。(×) 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车船,具体分为车辆和船舶两大类。(√)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从各国编制多年度预算的实践看,主要为长期预算,编制2-5年的中期预算的国家很少。(×) 从各国政策实践来看,征收环境保护类税收是矫正负外部效,应常用的手段.(√ ) 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国家往往采取公共投资占主导的投资策略√ D 多峰偏好是指人们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如在偏离了最理想的结果后其效用出现先降后升,则具有多峰偏好。(√) 短期公债通常是指偿还期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公债。(√) 对部分公共物品合理定价,进行收费,构成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学习笔记

第一篇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第一章稀缺性与选择 1 经济资源(生产商品和服务)是有限的或稀缺的。 2、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①生理需要(最基本的) ②安全需要 ③社会需要 ④尊敬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层次) 3、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需要的差别: ①需要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 ②必需品与奢侈品的界限是模糊的 ③人的需要层次不断提高 4、需要的无限性: ①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要是有限的,但作为一个整体,对物质的需要是无限的。 ②欲望的增长速率远远高于物品的生产增长率。 5、资源可分为:①自由取用资源;②经济资源 6、经济资源可分为:①时间和信息;②土地;③资本;④劳动力;⑤企业家才能 7、企业家才能的四项功能: ①企业家是组织其他要素进行生产的原动力。 ②企业家是制定商业决策的核心。 ③企业家是采用新产品、新技术、新组织形式的创新者。 ④承担风险。 8、生产要素:被投入生产过程用以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分类: ①地租:提供土地或原材料所得的报酬。 ②利息:资本的报酬。 ③利润: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④工资或拥金、奖金:劳动力的报酬。 9、需求既有互补性,也有替代性。 10、稀缺规律: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产品和服务以及生产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11、供给有限性具有两重意义: ①这种稀缺是相对的。(是针对于需要的无限性来说) ②这种稀缺又是绝对的。(它存在于任何时代、任何社会) 12、经济运行的四个基本问题: ①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②怎样生产 ③为谁生产 ④谁作出上述决策 13、不同国家如何决定生产什么:①资源和要素禀赋;②价格体系的作用(收入是产品销售价格的函数;成本是 所消耗的要素价格的函数) 14、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 ①机会成本:使用一种资源或将其投入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 ②生产可能性曲线:在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各种产品或服务的最大数量组合的曲线,以概括的说明 生产的选择和选择的效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国民经济政策方向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国民经政策方向考博真题导师分数 线内部资料 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408 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 (12)020201 学(12) 01国民经政策 辜胜阻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邹东涛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李连仲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曾培炎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崔民选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杨建龙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②2001经济学原理③3191国民 经济发展与政策 文学国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赵芮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马建堂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②2001经济学原理③3191国民 经济发展与政策 谢伏瞻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张承惠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经济学基本知识作业任务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附答案解析)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一、名词解释(参照课本注释) 1、价格上限(price ceiling)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2、价格下限(price floor)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3、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关于由谁来承担税收负担的研究。 二、选择题 1、为了使价格上限成为一种对市场的约束性限制,政府应该使它(B ) A.高于均衡价格 B.低于均衡价格 C.正好在均衡价格上 D.在任何一种价格时,因为所有价格上限都是限制性约束。 2、假设公寓的均衡价格时每月500美元,而政府规定租金控制是250美元。由于租金控制,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D )A.住房短缺。 B.房东可以对公寓租赁者进行歧视。 C.为了租到公寓要向房东行贿 D.公寓的质量将提高。 E.等待租房的买者会排长队 3、下面哪一种关于约束性价格上限的表述是正确的?(D )

A.由于价格上限引起的过剩在短期中大于长期中。 B.由于价格上限引起的过剩在长期中大于短期中。 C.由于价格上限引起的短缺在短期中大于长期中。 D.由于价格上限引起的短缺在长期中大于短期中。 4、对一种消费者必需的物品征收税收,很可能使税收负担(A )A.更多地落在买者身上。 B.更多地落在卖者身上。 C.买者与卖者平等地分摊。 D.完全落在卖者身上。 5、以下哪一种关于税收负担的表述是正确的?(D ) A.对一种消费者感到必需的物品征税所引起的税收负担主要落在这种物品的卖者深身上。 B.税收负担主要落在当价格变得不利于自己时最愿意离开市场的一方(买者或卖者)身上。 C.税收负担落在纳税的市场一方(买者或卖者)身上。 D.税收负担的分摊由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而不由立法决定。6、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C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D.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

(完整版)政府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缓解一国的经济萧条

政府通过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从而达到缓解经济的目的。 一、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运用税收和财政支出两种财政政策手段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政府将税收与财政支出作为影响宏观经济的变量,调整这些变量来达到政府控制经济的目标。 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达到既定目标而对税收、财政支出作出的选择或决策。其中,税收主要是税收和公债;财政支出主要是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政府通过运用税收和财政支出两种财政政策手段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将二者作为影响宏观经济的变量,调整这些变量来达到政府控制经济的目标。 财政支出 政府支出是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是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包括购买军事物资、警察装备用品、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以及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薪金。政府购买支出中,发生了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了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一部分。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动会直接影响社会总需要水平,对整个社会总需需求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直接对产品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当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增加社会总需求水平,从而刺激经济。反之,当社会总需求水平过高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购买支出水平,如减少军费开支,实行裁员等,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以此来抑制通货膨胀。因此,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水平是政府调整宏观经济活动的有力手段。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

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作为调节宏观经济的手段是通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来实现的。例如,经济萧条时,政府采用减税或降低税率的措施刺激消费和有效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起到阻碍经济衰退的作用。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采取增税或提高税率的措施抑制总需要过度增加,起到反通货膨胀的作用。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些赋税负担,使低收入者减少负担,同样可起到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作用,从而降低了经济波动的程度。因此,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是政府调整宏观经济活动的有力手段。 二、货币政策 根据对总产出的影响方面,可把货币政策分为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 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具体的货币措施: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政府、 专题 1 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1.1 稀缺性与选择一、欲望与需要物质需要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需要的差别需要无限性的原因二、资源稀缺性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三、选择欲望的无限与资源的稀缺间的矛盾引发的经济问题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四、生产什么不同的国家是如何决定生产什么的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概念消费品与服务生产和资本品生产之间的现实选择五、如何生产市场经济中生产时如何组织的六、分配商品与服务的不同分配方法识记需要与物质需要;需要的不同层次;资源的类别;生产要素的种类;土地、劳动力、资本与企业家才能等要素对生产的作用及其报酬;资源的稀缺规律的含义;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基本问题;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概念;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商品与服务分配的不同方法;支付能力与购买意愿领会第 1 页共 22 页价格体系如何决定产品分配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与企业家才能等 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需要的差别需求无限性和供给的有限性的原因消费者无限的欲望与稀缺资源之间的矛盾引发的经济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形状为何凹向原地;为什么不同国家对于生产什么会有不同的决策在市场经济中,生产是如何组织的,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经济组合在市场经济中,总产品的分配是由价格体系决定的。应用在特定情景中,如何在消费品与服务的生产和资本品德生产之间取得平衡;不同国家占有不同的资源,在特定经济环境中,如何选择建立资本密集型企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将支付能力与购买意愿平衡的收入分配原理应用于不同情景中。关键名词:关键名词:买意愿思考题:思考题:1.什么是经济领域的两个基本事实?为什么说经济学的所有问题都建立在这两个基本事实基础上? 2.什么是机会成本?使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和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析一国经济如何平衡消费品生产和资本品的生产。 3.为什么有的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而另一些国家资本密集型企业较多? 1.2 价格机制与市场一、需求需求的定义及其与消费者的关系决定和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需求表与需求曲线的定义如何建立与解释需求表如何画出并解释需求曲线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动及其后果第 2 页共 22 页需要物质需要生产要素资源经济资源选择稀缺性经济学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分配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支付能力购 二、供给供给的定义及其与生产者的关系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供给表与供给曲线的定义如何建立与解释供给表如何画出并解释供给曲线供给和供给量的变动及其后果三、市场市场均衡的含义以及市场是如何达到均衡的市场均衡的变化及其对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影响市场非均衡:需求或供给过剩政府的价格管制识记需求与供给的含义及其消费者和生产者间的关系;效用的概念;需要与需求的区别;需求表与需求曲线、供给表和供给曲线的含义;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的区别;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的区别;均衡、非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概念。领会需求曲线为何向下倾斜;为何供给曲线向上倾斜;需求、供给的变动与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及其后果的不同;市场均衡过程中供求的变化;市场均衡的变化;市场非均衡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应用分析不同情景下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及供与求、价格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分析不同情景下市场均衡的过程;市场非均衡的原因与后果。关键名词:关键名词: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效用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第 3 页共 22 页 思考题:思考题: 1.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因素都有哪些?试分析它们各自的重要性。 2.试解释是造成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各自形状的原因。 3.试述市场的均衡过程。 1.3 一、成本各种成本的定义短期成本的函数关系、变动规律及其曲线长期成本的函数关系、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 2.政府失灵 ·3.市场失灵 4.个人主义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 ·2.自然垄断 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 4.平均主义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 2.布坎南 3.尼斯坎南

·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 3.自然垄断 4.科技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 ·2.平均主义分配 3.按需分配 4.按阶级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 2.瑞典 ·3.美国 4.挪威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1.摩擦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 ·2.进入障碍 3.供给意愿不足 4.资源短缺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美国 2.法国 3.瑞典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

上年同期增长19.8%。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2003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在整个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03年4月份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此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贷管理;此外,还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6%调高至7%。2004年一季度开始,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别上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4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

2004年1月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真题和答案1

全国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9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生产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没有影响 B.水是一种经济资源,进入生产过程后也是一种生产要素 C.职业经理人年薪中按企业效益分配的奖金是其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D.资本要素就是指厂商用于投资的货币资本金 2.当我们得出某市对某品牌汽车的需求曲线时,需假定除哪种因素外其余均为常数()A.该市消费者对该品牌汽车的偏好程度 B.该品牌汽车的价格 C.该地区车辆使用费用的高低 D.该市人均收入水平 3.关于短期成本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均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时的产量是相同的 B.边际成本最低时的产量比平均成本最低时的产量大 C.边际成本曲线分别与平均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后二者的最低点 D.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分别与平均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后二者的最低点 4.在一定时期内,当社会储蓄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造成投资规模过少时,可能引起()A.经济紧缩B.通货膨胀 C.利率上升D.可支配收入增加 5.假设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为5%,某居民将出售国债的1万元存入银行,则银行系统可据此创造的派生存款总额为() A.5万B.10万 C.20万D.40万 6.根据IS-LM模型,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正确的是() A.投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B.消费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货币供给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D.货币需求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7.“管得最合适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是哪位经济学家的思想?() A.亚当·斯密B.马歇尔 C.凯恩斯D.科斯 8.政府制定最低工资线的政策是由于哪种组织的影响?() A.金融机构B.工会 C.国有公司D.商会 9.我国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不拥有的权力是() A.立法权B.终审权 C.行政管理权D.防务权 10.我国的村民委员会与乡政府的关系是() A.前者隶属于后者,是后者的派驻机构 B.前者是自治组织,但接受后者业务指导 C.前者完全自治,与后者无关系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单选题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10-1-5 14:17 1.当社会资源有限而人类需要无限时,人们必须() A.作出选择 B.选择放弃 C.降低期望 D.自给自足 2.劳动力占企业成本的比重相对较高的企业被称为() A.资本密集型企业 B.劳动密集型企业 C.技术密集型企业 D.劳动集约型企业 3.成本是指() A.购买各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B.厂商为生产新产品而投入的生产要素 C.为获得一定产出所投入的各种资源的价值 D.厂商生产所有产品投入的各种资源的数量 4.由于商品的数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所形成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是() A.生产曲线 B.需求曲线 C.供给曲线 D.供求曲线 5.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相等的时候,形成() A.均衡价格 B.资本价格 C.机会价格 D.成本价格 6.政府为扶植某一行业而规定该行业产品的最低限价,称为() A.福利价格 B.支持价格 C.均衡价格 D.补贴价格 7.当产量增加一单位时,总成本的增加量是指() A.增量成本 B.显成本 C.边际成本 D.隐成本 8.在一个特定的收入水平上,储蓄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被称为() A.平均储蓄倾向 B.平均收入倾向 C.边际储蓄倾向 D.边际收入倾向 9.现代社会中最善于进行利益聚合的组织是() A.公司 B.智库 C.政党 D.议会 10.按照资源配置方式不同,经济体系划分为() A.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市场经济和政府经济 B.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政府经济 C.传统经济、计划经济、工业经济和混合经济 D.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11.公共物品是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其特征是() A.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B.生产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生产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D.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2.提出市场机制是“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学家是() A.帕累托 B.亚当?斯密 C.凯恩斯 D.大卫?李嘉图 13.银行因客户要求买进未到期的票据,扣除一定的利息支付余额的业务是() A.放款 B.贴现

政府经济学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 一、什么是市场机制?它具有什么功能? 答:(1)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练习、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2)市场机制功能主要有:交换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调节功能、约束功能、检验功能、促进技术进步功能。 三、什么是市场经济?如何理解我国的市场主义经济? 答:(1)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2)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题、多中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协调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由中央政府总调控、地方政府具协调的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是以金融市场为中心、各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的市场经济,是按各种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进行分配的、既平等竞争又协调发展的市场经济。 四、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类型是什么? 答:(1)原因: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既有内在性因素,也有外在性因素。广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机制作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引起的。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性造成的。 (2)类型:宏观性失灵、信息性失灵、公共性失灵、垄断性失灵、外在性失灵、分配性失灵。 五、为什么说市场经济的宏观运行需要政府管理?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具有什么作用? 答:1.市场失灵的情况决定了政府介入、干预经济活动的必要性。弥补市场缺陷或不足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2.作用: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有两大调控作用: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第二章政府经济职能与管理效能 二、简述政府经济职能的含义与内容。 答:(1)含义:管理的主题是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而不是任何其他经济组织、单位和个人。管理的经济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着眼于全局性的宏观管理,不同于不问经济管理和企业经济管理。管理的目的既有阶级性意义,也有公共性意义。管理的方法、方式和手段带有综合性。(2)内容: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再分配职能、稳定经济职能、市场管制职能。 三、简述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内容。 答:内容: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改变以行政手段为主直接控制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的模式,建立以间接调节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将政府职能转化为实现宏观总量和结构平衡,保障市场体系的正常运转,以及调节社会收入差距。 四、简述政府经济管理有限性和有效性的内涵。 答:(1)有限性:1.在政府目地方面,有限政府是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和经济自由的政府。2.在政府职能方面,有限政府是职能限制在公共领域的政府。3.在政府过程方面,有限政府是实现透明行政的政府。4.在政府约束方面,有限政府是实行法制的政府。(2)有效性:是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前提,是政府能力的表现,同时也是政府干预市场理性要求与客观结果。 五、试述政府失败的表现。 答:表现:政府的政策偏差、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政府的寻租活动。 六、结合实际说明如何提高政府经济管理效能。 答:构建有限政府的法律体系,明确政府经济管理的边界。转变经济职能,提高政府管理效果。引进法律机制,保证政府决策质量。建立工作程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利用市场力量,改善政府管理功能。加强行政监察,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建立公开行政制度。 第三章经济体制与政府经济管理机构 三、简述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 答: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指导机构。经济运行的调节控制机构。经济运行的监督检查机构。信息和咨询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问答题

问答题 第一篇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第一章稀缺性与选择 1、什么是经济资源稀缺规律?2说明生产要素的内容及企业家才能的功能。 3、为谁生产包括哪些内容? 4说明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决定生产什么是价格体系起作用。 5、说明消费品生产和资本品生产的关系 6、什么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每个国家如何选择这两种方式的生产? 7、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总产品的分配为什么是由价格体系决定的。 第二章价格机制与市场 1、需求、需求量和供给及供给量的涵义是什么? 2、除价格外决定需求数量和供给数量的因素有哪些? 3、区别需求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供给变动和供给量变动。 4、分别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理论解释商品的需求曲线。 5、说明下列概念: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并作图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 6、说明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右上方倾斜? 7、为什么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的非均衡是常态? 8、简述最高价格政策和最低价格政策,并分析它们各自的利与弊。 第三章成本与收益 1、定义下列概念:机会成本、总成本、不变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增量成本边际成本,并作图说明各种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1、说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内容,并举例说明它在现时中的表现。 2、定义总收益、平均收益及边际收益和利润,并说明完全竞争厂商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的特征。4、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型,解释它们形成U型的原因? 3、为什么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厂商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6、什么是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 7、为什么利润最大化原则 MC = MR 在完全竞争下可表达为 MC = P ? 4、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在实现长期均衡时超额利润为零? 9、完全竞争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10、说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和行业二者的需求曲线有什么不同? 11、为什么完全竞争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12、用简单图形表示完全竞争市场下长期行业供给曲线:A 成本不变行业B 成本递增行业C 成本递减行业 13、作图说明价格不变条件下企业的盈亏平衡点。14、作图说明单价趋于下降条件下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第四章国民经济收入循环 1、说明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2、说明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3、说明影响意愿投资的主要因素。 4、说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定义。 5、说明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为意愿投资等于意愿储蓄。 4、说明两部门条件下导致均衡国民收入变动的因素。 7、作图说明利息率是如何决定的。 8、作图说明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程模型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骄傲的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是,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似乎正朝着其梦寐以求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又迈进了一步。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改变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增长的经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中央政府的权威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效。这种尴尬的局面表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三个难点问题的具体体现。 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停留在一种外延式的增长陷阱之中。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如果将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考虑在内,中国实际上是负增长。换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的增长,是以破中国当前的增长,中国当前的增长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这样的增长,说好听一点是借来的增长,说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难听一点是掠夺来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一是没有福利效果,二是不可能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了,把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调整好。但是,中国目前有五六千万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两亿多的剩余农村人口等待流向城镇。经济速度一降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