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复习要点终.docx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复习要点终.docx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复习要点终.docx

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 同的空间区域或者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把混合物中某些组分或各组分彼此分开,或把混合物中各相间彼此分开的过程叫分离(化工词典)。 分离的目的1确认对象物质或准确测定其含量;2获取单一纯物质或某类物质以作它用;3浓缩(富 集)某个或某类物质;4消除干扰,提高分析方法选择性和灵敏度。

分离科学;研究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化或富集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物质的过程的规律、仪器制造技 术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分离与富集的关系:

富集需要借助分离,即分离与富集是同时实现的。

富集与分离的目的不同,富集只是分离的目的Z-o

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

浓缩与富集的异同:

浓缩吋溶质相互之间不分离;

富集往往伴随着浓缩,因为以富集为目的的分离最终都会设法使溶液体积减小。纯化:通过分离使某 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根据目标组分在原始溶液屮的相对含量(摩尔分数)的不同进行区分:

方法 被分离组分的摩尔分数

富集 〈0. 1

浓缩 0. 1 —0. 9

纯化 >0.9

分离科学的重要性:1分离是认识物质世界的必经Z 路2分离是各种分析技术的前捉3富集(分离) 延伸了分析方法的检出限4分离科学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5分离科学提高了人类的生活品质

富集倍数=待分离组分的回收率/基体回收率

为什么要研究敞开体系?

因为分离体系往往是敞开体系,女口:

研究多相中的某一相(相与相之间有物质进出);

色谱柱或固相萃取柱的某一小段,如一个理论塔板(段与段,或塔板Z 间有物质进出); 固定相或流动相(两相间冇物质交换);

离子交换树脂表面的保留行为(树脂与淋洗液之间有物质交换)。

相平衡一相变化达到平衡,系统屮各相之间没有物质传递,每相的组成与物质数量不随吋间而变。 分离因子s :两种物质被分离的程度。

回收率R 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设A 为目标组分,B 为共存组分,则A 对B 的分离因子SA,B 为

分离因了既与分离前样品中B 与A 的比例相关,也与分离后二

者的比例相关。

混合爛(ASmix )—将i 种纯组分混合,若各组分间无相互作用,则混合前后体系的爛变称为混合 爛变(混合爛)

分离爛(ASsep )—混合过程的相反过程的爛变。

ASsep =— ASmix (两种过程的始终态对应相反)

绝热体系屮混合后形成均相理想体系:

ASmix>0 自发过程; ASsep < 0 非自发过程

回收率R = 实际回收量 Q

欲冋收总量~~e? X 100 % Q A IQ B

00,A / 00,3

氢键:氢原子在分子屮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X形成共价键吋,述可以吸引另一个电负性较大、且含有

孤对电子的原子Y,形成较弱化学结合。

氢键的形成机理:在H —X 共价键中,电负性较大的X 原子强烈吸引H 原子的核外电子云,使H 核儿 乎成为裸露状态。H 核(即质子)半径相当小(0.03mn ),且无内层电子,与电负性大的Y 有较强的 静电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氧键。

氢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氢键的方向性:Y 原子与X-Y 形成氢键时,尽可能使氢键的方向与X-H 键轴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 可使X 与Y 的距离最远,两原子电子云间的斥力最小,因此形成的氢键愈强,体系愈稳定。

氢键具有饱和性:每一个X —H 只能与一个Y 原子形成氢键。这是因为氢原子的半径比X 和Y 的原子 半径小很多,当X —H 与一个Y 原子形成氢键X —H ……Y 之后,如有另一个极性分子Y 原子接近时, 则这个原了受到X 、Y 强烈排斥,其排斥力比受止电荷的II 的吸引力大,故这个II 原了未能形成第二 个氢键。

Lewis 酸碱

Lewis 酸一具有较强电子接受能力的化合物

Lewis 碱一具有较强屯子给予能力的化合物 电荷转移络合物

电子给予体与电子接受体Z 间形成的络合物 电荷转移络合物形成的条件

屯子给予体分子中要有一个能量较高的已占分子轨道,因而具有相对较低的电离势;电子接受体分 了中要有能量足够低的空轨道,因而具有相对高的电了亲和能。

相平衡方程(y-x 关系)

露点方程

:

司(戸-/)

P (P A -P B )

(3)溶解度参数(§)

■ 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溶剂极性标度之一,可用来解释许 多非电解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良以及分离问题。

■数学定义式 O 内 组分i 的摩尔内聚能

1 V 巧 -------------- 组分i 的腐尔体积

(0加衷示1摩尔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总能星,可从 手册上查得。也可通过计算(n 下页〉枝得.

(4)罗氏(溶剂)极性标度(p )罗氏极性参数

选择3种模型化合物,分别代表典型的不同相互作用类型

乙醇(ethanol ):代表质了给予体化合物;

二氧六环(dioxane ):代表质子接受体化合物;

硝基甲烷(nitromethane ):代表强偶极作用化合物

然后测定3种模型化合物在各种溶剂屮的溶解性(通过测定一定温度下混合物的蒸汽压来换算)。 溶解度参数的特点

溶解度参数与溶剂极性参数P 是相互关联的,它反映了溶剂极性的大小。

两种溶剂的 相同时,互溶性最好; 相差越大,互溶性越差。

可用于溶剂萃取、色谱以及许多分离方法中溶质或溶剂极性大小的估算,分离过程中溶剂的选择。 包括了色散力、偶极力、质子接受性或给予性的贡献

泡点方程(p-x 关系)

分离过程中溶剂选择的一般方法

第一步:选择与溶质极性相等的溶剂

要使溶质在溶剂屮溶解度达到最大,首先要使溶质和溶剂的极性相等。 第二步:调整溶剂的选择性 在维持极性相等的前提下,更换溶剂种类,使分离选择性达到最佳。

基本概念

萃取一泛指任意两相间的传质过程,包括液-液萃取、液-固萃取(固相萃取),SFE,逆流(色谱)萃 取等。

反萃取一被萃物进入冇机相后,再用水相将随目标物质进入冇机相的杂质除掉。

(萃取)分配常数K D K

=〔亠

[札

分配比(D )同一物质的每种形态在两相屮的分配系数都不一样。故分配比定义为某种物质在两相Z 间各形态总浓度的比值。

C” 【4* I 。%

Q=V= ------------------ C

c ; SUU

、 c i -分配比不一定是常数,随实验条件(pH,萃取剂,溶剂,盐析剂等)而变化。 当溶质在两相中只有一种形态时,D=KD

(平衡)分配系数(Ki )

Kt

在某温度T 吋,组分i 在两相(I 和II )间达到分配平衡吋的浓度之比

萃取率(E )

对于—次萃恥疋%= g xl 。。%

E 的大小取决于分配比和相比(两相体积比V org /V aq )

"爲+ M In a 吟?》纭+ RT

0 . 0 In a

? org 一〃々

a 曾 RT

In J

溶质在有机相中的量 溶质在两相中的总量

xlOO% 叮"°%

&为常数的条件:

>溶质A 在溶液中的浓度极低;

> A 在两相中的分子形态相同:

>温度一定。

热力学分配平衡常数K 。

K 。与化学势的关系: 由平

衡时Mor t = Maq 得:

=exp[

以CyVorg 除上式,得:

胶团(胶束、胶体)萃取一被萃取物以胶体或胶团形式被萃取。

正(向微)胶团:在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形成表面活性剂聚集体(胶团), 在这种胶团屮,表而活性剂的极性头朝外(向水),而非极性尾朝内。

反(向微)胶团:

与正向微胶团相反,当向非极性溶剂屮加入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浓度吋,会形成憎水非极性尾 朝外(向溶剂),而极性头(亲水基)朝内的胶团。胶团大小在毫微米级

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兼冇液体和气体的双重特性,扩散系数大,粘度小,渗透性好,与液体溶剂相比,可以更 快地完成传质,达到平衡,促进高效分离过程的实现。

超临界流体的选择原则:

化学性质稳定,对设备无腐蚀。

临界温度应接近室温或操作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操作温度应低于被萃取组分的分解、变质温度。

临界压力应较低(降低压縮动力)。

对被萃取组分的溶解能力高,以降低萃取剂的消耗。

选择性较好,易于得到纯品。

双水相:将两种聚合物水溶液混合时,当聚合物浓度达到一定值,体系会口然分成互不相溶的两相。 形成原因:由于不同高聚物的不相溶性,即高聚物分子的空间阻碍作用,相互无法渗透,不能形成均 一相,从而具有分离倾向,在一定条件下即可分为两相。一般认为只要两种聚合物水溶液的憎水程度 有差异,混合吋才可发生相分离,且憎水程度相差越大,相分离倾向越大。

双水相体系的特点:

体系屮水含量达70 — 90%,组成双水相的高聚物及某些无机盐不会导致生物物质失活,冇时述冇保 护作用。

可直接从含有菌体的发酵液和培养液屮提取所需蛋白质,还能不经破碎直接提取细胞内酶。

易于进行工业放大,处理量可以较大。

萃取后,含有聚合物的目标产物可以采用常用的分离手段(超滤、电泳、色层分离等)将聚合物除掉。 无冇机溶剂残留。

5.1.3影响萃取的各种因素

(1) .萃取剂浓度的影响

自由(游离)萃取剂浓度增加,分配系数上升。

口由萃取剂浓度指有机相中未参与形成萃合物的萃取剂浓度。

浓度高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活度系数降低的趋势。

(2) .酸度的影响

不同萃取体系屮酸度的影响不同。

在中性配合萃取体系中,酸度直接影响与金属形成中性盐的阴离子的浓度。

阳离了交换萃取体系中H+直接和金屈离了竞争萃取剂。

(3) .金屈离子浓度的影响

金属离子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对萃取儿乎无影响,但当金属离子浓度很高时,会导致有机相中游 离萃取剂浓度降低,从而降低分配系数。

(4) .盐析剂的影响

盐析现象:在萃取中,向水相中加入另一种无机盐使得金屈分配系数上升的现象。所加无机盐称盐析 剂。

盐析剂往往含有与被萃物相同的阴离子,加入盐析剂将产生同离子效应,使分配系数上升。

萃取分离系数 (分离因子) D B

由于盐析剂的水合作用,使得水相屮的一部分水成了它们的水合水,从而降低了自由水的浓度。同时

也就捉高了金屈离子的活度,使分配系数捉高。

(5) .温度的影响

主要看萃取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放热反应:温度升高,K 下降

吸热反应:温度升高,K 升高

(6) 样品溶液中朵质离了的影响

水相屮存在的能与金屈离子配合的阴离子会抑制(减弱)萃取配合物的生成

(7) 萃取剂的影响

萃取剂的结构和性质直接影响其与金属离子的配位。

(8) 稀释剂的影响

稀释剂:加入有机相中起溶解萃取剂、减小有机相粘度、抑制乳化等作用的惰性溶剂。

稀释剂影响萃取剂的聚合。

稀释剂可能与萃取剂形成氢键。

协同萃取作用:

混合萃取剂同时萃取某一物质时,其分配比显著大于相同浓度下各单一萃取剂分配比之和。即: 有协同效应:D 协同>D 加和=D1+D2 + -

无协同效应:D 协同?D 加和

反协同效应:D 协同〈D 加和

协萃系数R : R 二D 协同/D 加和

加速溶剂萃取

ASE 用溶剂从固体或半固体样品中快速提取目标物质;

通过高温(50 20000和高压(10 20MPa )加快捉取速度。

增加温度的效果增加分析物的溶解度;如:蔥在150。C 的氯甲烷中的溶解度是50° C 时的15倍有利 于克服基体效应,加快解析动力学过程;降低溶剂粘度,加速溶剂分子向基体中扩散。

升高的压力的效果使溶剂在高温下仍保持液态;可保证易挥发性物质不挥发;在压力下可快速充满 萃取池

分配系数(part ion factor ) K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发生的吸附、脱附,或溶解、挥发 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单位:g / niL )比,称 3分配比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

膜分离过程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 吋料液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以达到分离、提纯口的。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反渗透、超滤、微滤和电渗析为四人已开发应用的膜分离技术,冇人规模的工业 应用和市场。其中反渗透、超滤、微滤相当于过滤技术,用于分离含溶解的溶质或悬浮微粒的液体。 电渗析用的是荷电膜,在电场的推动下,用于从水溶液屮脱出离子,主耍用于苦咸水的脱盐。

膜分离过程的特点 共同特点:

(1) 无相变发生,能耗低;

(2) 一般无需从外界加入其他物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 可以实现分离与浓缩、分离与反应同时进行,从而大大 提咼效率;

(4) 常温常压下进行,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分离、浓缩;

容量因子

为分配系数,用K 表示,即:

分配比也称: (capacity factor); 容量比(capacity factor);

(5)不仅适用丁?从病毒、细菌到微粒广泛范围的冇机物或无机物的分离,而且还适用于特殊溶液休

系的分离如共沸物的分离;

(6)膜组件简单,可实现连续操作,易控制、易放大。

不足:膜强度较差,使用寿命不长,易于污染

2.反渗透与超滤、微孔过滤的比较

反渗透、超滤和微孔过滤都是以压力差为推动

力使溶剂通过膜的分离过程,它们组成了分离溶液

中的离子、分子到固体微粒的三级膜分离过程。一般來说,分离溶液中分子量低于500的低分子物质,应该采用反渗透膜;分离溶液中分了量大于500的大分了或极细的胶体粒了可以选择超滤膜,而分离溶液屮的直径0. 1?10um的粒子应该选微孔膜。

以上关于反渗透膜、超滤膜和微孔膜之间的分界并不是十分严格、明确的,它们之间可能存

在一定的相互重叠。

纳滤膜主要用于截留粒径在0.1?lrnn,分子量

为1000左右的物质,可以使一价盐和小分了物质透

过,具有较小的操作压(0.5-lMPa)o其被分离

物质的尺寸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但与上述

两种膜有所交叉。纳滤恰好填补了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空白,它能截留透过超滤膜的那部分小分子量的冇机物,透析被反渗透膜所截留的无机盐。而且,纳滤膜对不同价态离子的截留效果不同,对单价离了的截留率低(10%-80%),对二价及多价离了的截留率明显高于单价离了(90%)以上

爾程推动力分髙机理沁物^物

微滤(MF)L L圧力丼

(0.01M).2Mpa)

溥分

*冷初0丄缶悬浮物、颗粒?纤维水価刑

和物和细询(o.ozoum)

超滤rr* 4 —水、洛刑、离子生化制品、胶体和人

L L彌分和小分子(分子分子(分子羽

(UF)(O.1-*O.5Mpa)妙v 1.000) 1.000700.000)

tAtt1I PR力并

那分+港申水和溶秋分子豐二勞兰上

(NF)L L(0.5*2.5Mpa)扩故

城V00)200-^1,000)

反潼透L L乐力羚溶解/扩欣水和钿簣总浮物、洽质和

(RO)(LO-IO.OMpa)盐

1?分离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性和化性上差界,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威或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形式:组?,单一?(多组分相互?、特定组分?、部分?)。分类: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分离法。按本质分:平衡、速度差、反应分离过程。目的1分析操作的样品前处理;2确认对象物质结构;3获取单一纯物质或某类物质以作它用;4除掉冇毒冇害物质。

2.分离科学是研究从混合物中分离、富集或纯化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物质的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3?回收率反应~物在~过程屮损失量多少,是~方法准确性表征。R二实际回收量Q/理论回收量Q。

4.分离因子两种物质被分离的程度,越大,~效果越好。冋收率R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5?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没有由于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系统组成随时间的变化。平衡状态类型: 热力相化学平衡。

6.化学势,在等温等压和其他物质不变的情况下,每摩尔物质i的自由能。物意是等T,P,其他组分不变时引入lmol组分i所引起的体系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用于表示敞开体系的化学平衡。影响因素:溶质对相的亲和势能,溶质分子与相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决定。溶质i在该相的稀释程度,这将影响稀释过程爛的变化。

7. 混合爛(ASmix )将i 种纯组分混合,若各组分间无相互作用,则混合前后体系的爛变称为混合爛 变. &分离爛(ASscp )混合过程的相反过程的爛变。ASsep =-ASmix (两种过程的始终态对应相反) 绝热体系中混合后形成均相理想体系:ASmix>0自发;〈0非自发 分离是化学势高到低,化学作 用弱,分子间力弱,外力场弱,浓度高,从分离状态变成混合状态,从有序变无序状态。

9?相平衡是从热力学的角度研究物质从一种相(聚集态)转变为另一种相的规律。相变化达到平衡,系 统中各相之间没有物质传递,每相的组成与物质数量不随时间而变。 引起相变条件:T P 溶剂和 化学反应。相图和相律是研究相平衡的重要方法。当将处于液相状态a 的液态混合物恒压升温至液 相线上的L1点时,液相开始产生气泡,对应混合物的温度tl 称为该液相的泡点。 处于气态的的气 态混合物恒压降温至气相线上的G2点时,气相开始凝出露珠似的液滴,对应的温度称为该气相的露 点。

10黏度系数n 气体随T 升而大,由于气体碰撞产生动能迁移概念只适用于气体而不适用于液体,分 子热运动促使分子从层的一层迁移到另一层,而液体溶液能变化大,是n 随T 升而小。

11分子间相互作用: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的静屯相互作用(长程力),离子与偶极二 范德华力(短程 力,分了间范力随P 增而增,P 增分了间距离近,物质沸点随P 增而增),氢键,电荷转移相互作用。 氢键:氢原子在分子中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X 形成共价键时,还可以吸引另一个电负性较大、且含有

Lewis 酸碱:酸一具冇较强屯子接受能力的化合物,碱- 具有较强电了给予能力的 电荷转移络合物:电了给予体与电了接受体Z 间形成的络合物 电荷转 移络合物形成的条件:电子给予体分子中要有一个能量较高的己占分子轨道,因而具有相对较低的电

离势;屯子接受体分子中要冇能量足够低的空轨道,因而具冇相对高的屯子亲和能 几乎成为裸露状态。H 核(即质子)半径相当小(0.03mn ),且无内层电子,与电负性大的Y 有较强 的静屯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氢键。氢键的方向性:Y 原子与X-Y 形成氢键时,尽可能使氢键的方向 与X-II 键轴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可使X 与Y 的距离最远,两原了电了云间的斥力最小,因此形成 的氢键愈强,体系愈稳定。氢键具有饱和性:每一个X-I1只能与一个Y 原子形成氢键。这是因为氢 原子的半径比X 和Y 的原子半径小很多,当X —H 与一个Y 原子形成氢键X —H ……Y 之后,如冇另一 个极性分了 Y 原了接近时,则这个原了受到X 、Y 强烈排斥,其排斥力比受止电荷的II 的吸引力大, 故这个H 原子未能形成第二个氢键。

13罗氏极性参数选3模型化合物,代表典型的不同相互作用类型:乙醇(e ):代表质子给予体化合 物;二氧六环(d ):质了接受体;硝基甲烷(n ):强偶极作用,测定3种模型化合物在齐种溶剂中的溶 解性(通过测一定T 下混合物的蒸汽压来换算)。

14溶解度参数的特点与溶剂极性参数p 关联的,它反映了溶剂极性的人小。两种溶剂的相同时,互 溶性最好;相差越大,互溶性越差。可用于溶剂萃取、色谱及许多分离方法中溶质或溶剂极性大小的 估算,分离过程中溶剂的选择。包括了色散力、偶极力、质子接受性或给予性的贡献.

15分离过程中溶剂选择的一般方法1:选择与溶质极性相等的溶剂,要使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达到

最大,首先要使溶质和溶剂的极性相等。2:调整溶剂的选择性,在维持极性相等的而提卜?,更换溶 剂种类,使分离选择性达到最佳。

16萃取分离法将样品中的廿标化合物选择性的转移到另一相中或选择性的保留在原來的相中,使廿 标化合物与原来复朵基体相互分离。包括液-液萃取、液-固萃取(固相萃取),SFE,逆流(色谱)萃 取等。 反萃取:被萃物进入有机相后,再用水相将随口标物质进入有机相的杂质除掉。 溶剂萃取利用不同 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水相和冇机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使目标物质与基体物质相互分离的方法。 三步:水相中被萃取溶质与加入的萃取剂生成可萃取化合物,在两相界面萃合物因疏水分配作用进去 有机相,萃合物在有机相屮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因素:萃取剂浓度,酸度,金属离子浓度,盐析剂, T,萃取剂和稀释剂,第三相

胶团萃取是被萃取物以胶|才|或胶体的形式从水相苹取到有机相的溶剂萃取方法。影响因素:表面活 性剂的种类和浓度、水相PH 、离子强度

正(向微)胶团:在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形成表面活性剂聚集体(胶团), 在这种胶团中,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朝外(向水),而非极性尾朝内。

反(向微)胶团:与正向微胶团相反,当向非极性溶剂中加 入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形成 憎水非极性尾朝外(向溶剂),而极性头(亲水基)朝内的胶团。胶团大小在毫微米级。反胶团萃取 机理:水孤对屯子的原子Y,形成较弱化学结合。

12氢 的形成机理:在II —X 共价键中,电负性较大的X 原了强烈吸引II 原了的核外电了云,使II 核

壳、插入、吸附、溶解模型溶解蛋口。

双水相体系指某些冇机物之间,或冇机物与无机盐之间,在水中以适当的浓度溶解后形成互不相溶的两相或多相体系。(两种高聚物分了间若有斥力存在,即某种分了希望在它周围的分了是同种分了而不是异种分子,则在达到平衡后可能分为两相,这种现象称为聚合物的不相容性)形成原因:由于不同高聚物的不相溶性,高聚物分子相互无法渗透,不能形成均一相,从而具冇分离倾向,在一定条件下即可分为两相。一般认为只要两种聚合物水溶液的憎水程度有弟异,混合时才可发生相分离,且憎水程度相差越大,相分离倾向越大。双水相萃取被萃取物在两个水相之间的分配。影响I大I素:高聚物的分子量和浓度,盐类,pH, T,低分子量化合物,双水相体系的性质。

当物质处于其临界T,P以上时,即使继续加压,也不会液化,只是密度增加,貝有类似液体的性质, 且保留了气体的性能的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SCFo

~的选择原则:化稳,对设备无腐蚀。临界温度应接近室温或操作温度,不能高太低。操作温度应低于被萃取组分的分解、变质温度。临界压力应较低(降低压縮动力)。对被萃取组分的溶解能力高,以降低萃取剂的消耗。选择性较好,易于得到纯品。

?萃取(SFE):利用SCF作为萃取溶剂,它极易于渗透到样品基体中去,通过扩散、溶解、分配等作用,使基体中的溶质扩散并分配到SCF中,从而将其从基体中萃取出来。提取完成后,改变体系温度或压力,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一散出去,物料中已提取的成分就町以完全或基本上完全析出, 达到提取和分离的目的。萃取率低,选择性不高。因索:P,T,?物质与被萃取物质的极性,提携剂。

1?膜是两相之间的一个不连续区间,对被分离物质有选择透过的能力。分固液气膜。制作方法:烧结法、拉伸法、相转化法。膜制备方法:烧结法(孔隙率低)、拉伸法(高分子有机膜)、相转化法。2?膜分离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压茅,浓度差,电位羌)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的透过膜,以达到分离或提纯的冃的。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分为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3?反渗透与超滤、微孔过滤:都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使溶剂通过膜的分离过程,它们组成了分离溶液中的离子、分子到固体微粒的三级膜分离过程。分离溶液中分子量低于500的低分子物质,应采用反渗透膜;分离溶液中分子量大于500的大分子或极细的胶体粒子可选超滤膜,而分离溶液中的直径0.1?

10 um的粒了应该选微孔膜。纳滤膜主要用于截留粒径在0. 1-lnm,分了量为1000左右的物质,可以使一价盐和小分子物质透过,具有较小的操作压。其被分离物质的尺寸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4.反渗透当加在溶液上的压力超过了渗透压,溶液中溶剂会向纯溶剂方向流动的过程。?膜曲活性层

和多孔支撑层组成。

5.渗析是以浓度差使溶质透过膜而分离的过程。

6.电渗析是离子在电厂作用下迁移和离子交换技术结合的一种方法。?装置由阴阳极料液池组成,阴阳离线交换膜。

7.电泳是在电场下电解质溶液中的带电粒子向两极做定向移动的一种电迁移现象。原理:带电荷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处于惰性支持介质(固态或液态)屮,在电场的作用下,因其电荷性质、电荷数量及分子量大小的不同而产生的泳动方向、泳动速度的不同,最终使混合物组分得以分离。

8.毛细管?离子或带电粒子以毛细管为分离室,以高压?直流屯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液相分离分析技术。原理:毛细管(一般内径20、200 mm、长30?100 cm、壁厚200 mm )为电泳装置,管内填充凝胶或色谱介质,进行电泳分离

1?分配平衡常数:郎格缪尔吸附模型溶质在均匀的吸附表面按单分子吸附。P 由吸附方程可知,当溶质气体分压p很低,?等温线近似为直线,q 即溶质吸附量与其分压成正比。2.分子运动研究其运动规律不是研究单个分子的运动轨迹,而是研究大量分子或粒子在统计学上的运动规律。其推动力为化学势剃度,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相比,分子运动摩擦阻力要大的多。机械运动是指宏观物体的运动,其运动规律可以用牛顿定律描述。两种运动共同点在于它们对力的响应以及数学表达式相似。

费克第一扩散定律:假设溶质浓度在扩散方向上不随时间变化。物意:扩散系数一定,单位t扩散通过单位截面积的mol与浓度梯度成止比,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第二:考虑?一维扩散。只考虑溶质本身迁移假设溶质是不流动的。

超临界流体萃取

1、超临界流体萃取(SFE)的基本原理

SEE利用SCF作为萃取溶剂,SCF所具冇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极易丁渗透到样品基体中去,通过扩散、溶解、分配等作用,使基体屮的溶质扩散并分配到SCF屮,从而将英从基体屮萃取出来。

捉取完成后,改变体系温度或压力,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一散出去,物料屮已捉取的成分就可以完全或基本上完全析出,达到捉取和分离的目的。

2、超临界流体萃取(SFE)的特点

①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可捉取纯度较高的冇效成分或脱出冇害成分;

②选择适宜的溶剂如CO?可在较低温度或无氧环境下操作,分离、精制热敏性物质和易氧化物质;

③SFE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溶解性,能从固体或粘稠的原料中快速提取有效成分;

④通过降低超临近流体的密度,容易使溶剂从产品屮分离,无溶剂污染,H冋收溶剂无相变过程,能耗低;

⑤兼有萃取和蒸镉的双重功效,可用于有机物的分离和精制。

超临界萃取优于液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接近于液体

超临界流体的粘度接近于普通气体

超临界流体的扩散能力比液体大100倍超临界萃取的原则流程流程主要分为两部分:

①在超临界状态下,溶剂气体与原料接触进行萃取获得萃取相;

②将萃取相进行分离,脱除溶质,再生溶剂。2.2超临界萃取的特点

(1)?选择性超临界流体萃取中使用的溶剂必须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提高溶剂选择性的基本原则是:

①操作温度应和超临界流体的临界温度相接近

②超临界流体的化学性质应和待分离溶质的化学性质相接近

若两条原则基本符合,效杲就较理想,若符合程度降低,效果就会递减临界温度接近操作温度者,溶解度大

临界温度相同的气体中与溶质化学性质相似的气体溶解度大

(2).溶解度

溶质的溶解度随着流体相密度的壊加而强烈的壊加。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C与超临界流

体的密度PZ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lnC=mlnP +b

选用的超临界流体与被萃取物质的化学性质越相似,溶解能力就越大。

(3)?传递性质

超临界流体的传递性质值的范图在气体和液体之间,例如在超临界流体屮的扩散系数比在液相屮要高出10?100倍,但是黏度就比其小10?100倍,这就是说超临界流体是一种低黏度、高扩散系数易流动的相,所以能又快又深地渗透到包含有被萃取物质的固相中去,使扩散传递更加容易。同时, 超临界流体能溶丁?液相,从而降低了与之相平衡的液相黏度和表而张力,并冃捉高了平衡液相的扩散系数,有利于传质。超临界流体的热传导性大大超过了浓缩气体的热传导性,与液体基本上在同一数量级。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 ?萃取压力的影响

根据萃取压力可将SCF 分为三类。高压时SCF 的溶解能力强,可最大限度地溶解所有成分;低 压临界区仅能提取易溶解的成分或除去冇害成分;中压区的选择萃取在高低压之间。但压力增加到一 定程度后,其溶解能力增加缓慢,这是由于高压下超临界相密度随压力变化缓慢所致。

另外,压力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述与溶质的性质冇关。如釆用C02萃取时,对丁?坯类和极性低的 脂溶性有机化合物,在7\IPa —lOMPa 低压时即可进行,而对于包含疑基和氨基酸等极性功能基的有 机化合物,则需提高萃取压力,但对于糖类和氨基酸等类极性更强的物质,40MPa 压力下仍难以实现。

(2) ?萃取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较为复朵。根据温度萃取效果的影响可分为“温度的负效应阶段”、“温 度正效应阶段”。

例如,对于C02在临界点附近的低压区,lOMPa 下C02由37 °C 升温到61°C 时,其密度减小一 倍,结果导致溶解能力下降。此阶段称为“温度的负效应阶段”。升高温度虽然可提高分离组分的挥 发度和扩散能力,但不足以补充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剧下降所导致溶解能力下降。 在高压区,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密度大,可压缩性小,此时升高温度C02密度降低较少,但却显著提 高了待分离组分的蒸汽压和扩散系数,从而捉高了溶质的溶解能力,称为“温度正效应阶段”。

对于不同组分,温度效应的范围也是不同的。

(3) ?萃取时间与萃取剂流量

SFE 中,萃取剂流量一定时,萃取吋间越长,收率越高。萃取刚开始时出于溶剂与溶质未充分接 触,收率较低。随着萃取时间的加长,传质达到某种程度,则萃取速率增大,直到达到最大Z 后,由 于待分离组分的减少,传质推动力降低而使萃取速率降低。

萃取剂的流量大小主要影响萃取时间。一般来说收率一定时,流量越大,则溶剂、溶质间的传质 阻力越小,则萃取的速度越大,所需要的萃取吋间越短,但萃取冋收负荷大,从经济上考虑应选择适 宜的萃取时间和流量。

(4) 萃取颗粒大小

粒度大小可影响捉取回收率,减小样品粒度,可增加固体与溶剂的接触而积,从而使萃取速 度提高。不过,粒度如过小、过细,不仅会严重堵塞筛孔,造成萃取器出口过滤网的堵塞。

(5) ?夹带剂的选择

对于分子量或极性较大的溶质,在超临界CO?屮溶解较差,SFE 很难萃取出来,但若加入一定的 夹带剂,以改变溶剂的活性。常用的夹带剂冇甲醇、氯仿等。夹带剂的种类可根据萃取组分的性质来 选择,加入的量一般通过实验来确定。

膜分离

1. 按膜的分离原理及适用范围分类

根据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 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3按膜的结构分类对称膜、非对称膜、复合膜

微孔膜是均匀的多孔薄膜,厚度在90?150 um 左右,过滤粒径在0. 025?lOumZ 间,操作压在 0.01?0? 2MPa o

2. 按膜的形态分类按膜的形状分为平板膜、 管式膜和屮空纤维膜。

推动力 浓度差 电位差 压力差 压力差 浓度差

超滤,其过滤粒径介于微滤和反渗透之间,约5?10 nm,在0.1?0.5 MPa的静压差推动下截留各种可溶性大分子,如多糖、蛋白质、酶等相对分子质量大于500的大分子及胶体,形成浓缩液, 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及浓缩目的。

反渗透技术所分离的物质的分子量一般小于500,操作压力为2?100MPa o反渗透膜大部分为不对称膜,孔径小于0. 5nn),可截留溶质分子。

纳滤膜主要用于截留粒径在0. 1?lnm,分了量为1000左右的物质,可以使一价盐和小分了物质透过,具冇较小的操作压(0.5?l.MPa)o其被分物质的尺寸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Z间,但与上述两种膜有所交叉。

反渗透的原理

如果用一张只能透过水而不能透过溶质的半透膜将两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隔开,水会口然地透过半透膜渗透从低浓度水溶液向高浓度水溶液一侧迁移,这一现象称渗透。这一过程的推动力是低浓度溶液中水的化学位与高浓度溶液中水的化学位之差,表现为水的渗透压。

随着水的渗透,高浓度水溶液一侧的液面升高,压力增大。当液面升高至H吋,渗透达到平衡,两侧的压力差就称为渗透压。渗透过程达到平衡后,水不再有渗透,渗透通量为零。

如杲在高浓度水溶液一侧加压,使高浓度水溶液侧与低浓度水溶液侧的压羌大丁?渗透压,则高浓度水溶液屮的水将通过半透膜流向低浓度水溶液侧,这一过程就称为反渗透

反渗透膜技术应用领域

(1)海水、苦咸水的淡化制取生活用水,硬水软化制备锅炉用水,高纯水的制备。近年来,反渗透技术在家用饮水机及直饮水给水系统中的应用更体现了其优越性。

(2)在医药、食品工业屮用以浓缩药液、果汁、咖啡浸液等。与常用的冷冻干燥和蒸发脱水浓缩等工艺比较,反渗透法脱水浓缩成本较低,而且产品的疗效、风味和营养等均不受影响。

(3)印染、食品、造纸等工业屮用于处理污水,冋收利用废业屮有用的物质等。

膜污染和膜劣化的原因

影响膜污染的因素

1、膜的性质

(1)亲水性膜的亲水性、疏水性以膜与水的接触角表征。但目前多孔膜接触角测定的精确性尚低,不同方法测定结果往往相差稍大。

(2)膜表面电荷膜表面电荷以膜的Zeta电位表征。荷电膜和荷电溶质的荷电性与溶液的pll值有关。

(3)膜孔径及其分布孔径与被截留溶质尺寸相近的膜,容易被堵塞导致通量锐减,最终的平均通量反而不如孔径小得多的膜的通量。

(4)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的膜易被污染。

2、溶质的性质

(1)蛋白质蛋白质一般对膜表而具冇高亲和性。该亲和性源于蛋白质具冇多重键合可能的相对大的尺寸,以及构成蛋口质的残留氨基酸的不均一性。蛋口质的这些属性使其能形成多种界面键合力: 疏水力、范德华力和极性相互作用力。

(2)盐和pH值盐能直接与膜作用,甚至在膜上沉淀,也能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影响蛋白质、聚电解质的构型和分散性,从而影响其对膜的污染,还能改变蛋口质吸附层的结构。

pH值能影响盐与蛋白质或聚电解质的相互作用,改变蛋白质或聚电解质的构世和分散性,从而影响其对膜的污染。

(3)类脂物、脂肪和油类脂物易形成浓差极化。游离的油能涂覆疏水性膜,使通量锐减。

(4)有机化合物参照有机化合物与膜材料的键合作用可大体判断它们对膜的污染。

(5)消泡剂

用丁?蒸发器和发酵罐屮的消泡剂(如硅油、聚乙二醇等)能严重污染疏水性膜。

(6)生物体生物污染包括各种蛋白质、有机酸(如腐殖酸)、多糖和脂质。

3、过程条件

(1)温度温度对膜污染的影响尚不清楚。按孔流动模型,温度增加黏度降低,通量上升,但还要注意是否有溶质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的,以及蛋口质分了的吸附随温度上升而增加,蛋白质变性等影响。

(2)流速与湍动低压力差、低通量下,增加流速,增加的剪切力足以将膜面附近的溶质粒子减少;高压力差、高通量下,反而会导致更大的污染。这是因为布朗运动与剪切力无关,而与粒子粒径成反比。(3)压力凝胶极化层形成后,增加压力会使该层压实,导致通量卜?降。气浮

AW=a 水气(1 -COS 9 )

悬浮物与气泡附着的条件:AW>0 △ W越大,推动力越大,越易气浮。

(1)0 TO, COSO T I, AW= 0 不能气浮

0 <90, COS 0 <1, AW〈。水气颗粒附着不牢一亲水性

e >90, AW>c水气易气浮一疏水性0^180, AW=2。水气最易被气浮

(2)同吋,COS 9 =(。气粒一。水粒)/。水气水中颗粒e与表面张力o水气有关。

。水气增加,0增大,有利于气浮

?石油废水中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少,。水气大,乳化油粒疏水性强,直接气浮效果好。

?而煤气洗涤水屮的乳化焦油,由于水屮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多,。水气小,直接气浮效果差。

对于亲水性颗粒的气浮,表面需改性为疏水性

-投加浮选剂(松香油、煤油、脂肪酸)

洁净水中:

1、气泡常不能达到气浮要求的极细分散度。洁净水表面张力大,气泡冇自动降低表面自出能的倾向,即气泡合并。

2、稳定性不好。缺乏表而活性物质的保护,气泡易破灭。

加入起泡剂(一种表面活性物质),保护气泡的稳定性。

有机物含量不多的废水气浮时,气泡的稳定性可能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索。适当表面活性剂是必要的。但表面活性物质过多,表面张力。水气降低,污染粒了严重乳化,表面:电位增高。此时,尽管气泡稳定,但颗粒一气泡附着不好。

电泳分离

电泳分离基本原理

带电荷的物质(如蛋口质、核酸等)处于惰性支持介质(固态或液态)中,在电场的作用下,因其电荷性质、电荷数量及分子量大小的不同而产生的泳动方向、泳动速度的不同,最终使混合物组分得以分离。

凝胶电泳基木原理

由丁电荷数多少及分子量大小不同,溶质在凝胶屮迁移速度出现差异,进而得到分离。等电聚焦原理

蛋白质、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具有等电点,当PH值等于等电点时呈现出电屮性,此吋在电场

中不发生泳动现象。采取此措施,依蛋片质、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等电点的差异得到分离毛细管电泳分离原理

毛细管(一般内径20 ~ 200 mm、长30 ~ 100 cm、壁厚200 mm )为电泳装置,管内填充凝胶或色谱介质,进行电泳分离

毛细管电色谱分离原理

以毛细管(一般内径20 ~ 200 mm.长30 ~ 100 cm、壁厚200 mm )为电泳装置,管内壁涂层或进行化学修饰改性的空管,基于电渗流和电泳作用,使溶质迁移速度产生弟异而得到分离。

二维电泳分离原理

将普通凝胶电泳和等电聚焦相结合,同时利用荷电量、分子尺寸引起的泳动速度差异和等电点差异,使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二维平面上得到分离。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者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 纯化:通过分离使某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分离科学:研究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化或富集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物质的过程的规律、仪器制造技术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回收率:0 100Q R Q ?实际回收量回收率=%欲回收总量 富集倍数:富集倍数=待分离组分的回收率/基体回收率 分离因子S :两种物质被分离的程度。回收率R 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设A 为目标组分,B 为共存组分,则A 对B 的分离因子S A,B 为,0,0,//A A B A B B A B R Q Q S R Q Q == 氢键:氢原子在分子中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X 形成共价键时,还可以吸引另一个电负性较大、且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Y ,形成较弱化学结合。 分配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某一溶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种溶剂中达到分配平衡时,该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 分配比(D ):某种物质在两相之间各形态总浓度的比值[][]A i org org i A aq i aq i A C D C A ==∑∑ 相比:有机相和水相两相体积之比 直接溶剂萃取:可溶于水的有机分子(如羧酸、醇类、糖)因具有明显疏水性,可以直接从水相萃取到有机相。 间接溶剂萃取:无机离子通过与萃取剂形成疏水化合物后,再被有机相萃取。 协同萃取效应:混合萃取剂同时萃取某一物质时,其分配比显着大于相同浓度下各单一萃取剂分配比之和。 相对保留值: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r 21 = t′R2 / t′R1= V′R2 / V′R1 分配系数:在某温度T 时,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即s m c K c = 保留时间(t R ):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t M ):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的保留时间; 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是指离子或带电粒子以毛细管为分离室,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液相分离分析技术。 复合膜:是以微孔膜或超滤膜作支称层,在其表面覆盖以厚度仅为0.1~0.25μm 的致密的均质膜作壁障层构成的分离膜。使得物质的透过量有很大的增加。 泡沫吸附分离:泡沫分离根据表面吸附的原理,利用通气鼓泡在液相中形成的气泡为载体 对液相中的溶质或颗粒进行分离,因此又称泡沫吸附分离。 超分子分离:超分子是两种以上的化学物种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缔结而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利用超分子对不同分子的选择性不同进行的分离为超分子分离。 分子蒸馏:是基于不同物质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的差异而进行的分离。 分子印迹:是合成对某种特定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结合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技术。 加速溶剂萃取:ASE 用溶剂从固体或半固体样品中快速提取目标物质;通过高温(50?200OC )和高压(10?20MPa )加快提取速度。 双水相萃取:将两种聚合物水溶液混合时,当聚合物浓度达到一定值,体系会自然分成互不相溶的两相,称为双水相,被萃取物在两个水相之间的分配就是双水相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直接从固体(粉末)或液体样品中萃取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 调整保留值:调整保留时间为色谱保留时间与死时间之差,即 ,同理 峰底宽:即色谱峰宽,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数,Wb 分离度:两相邻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色谱峰平均底宽之比 二、问答题 罗氏极性参数:对于一种溶剂,可得到3种模型化合物在该溶剂中的相对溶解能He,Hd 和Hn 。它们的和即为此种溶剂的总极性p',即:p' = He + Hd + Hn 溶剂选择性三角形的作用:尽管溶剂种类很多,但可以归于有限的几个选择性组。在同一选择性组中的各种溶剂,都具有非常接近的3个选择性参数,因此在分离过程中都有类似的性能,若要通过选择溶剂改善分离,就要选择不同组的溶剂。 选择溶剂的一般步骤:1. 选择与溶质极性相等的溶剂:要使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达到最大,首先要使溶质和溶剂的极性相等。2. 调整溶剂的选择性:在维持极性相等的前提下,更换溶剂种类,使分离选择性达到最佳。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异同:相同点:推动力都是压力差。不同点:微孔膜是均匀的多孔薄膜,膜孔径在0.02~10μm 之间,可以截留悬浮粒子,操作压强在0.01~0.2MPa ;超滤膜为不对称膜,其膜孔径在1-20nm 之间,操

现代交换技术课后答案

第一章 1.全互连式网络有何特点?为什么通信网不直接采用这种方式? 全互连式网络把所有终端两两相连;这种方式的缺点是:1)所需线路数量大且效率低。所需线路对数与通话用户数间的关系是:N(N-1)/2。2)选择困难。每一个用户和N-1个用户之间用线路连接,由电话机来选择需要通话的用户连线比较困难。3)安装维护困难。每个用户使用的电话机的通话导线上要焊接N-1对线,困难。 2.在通信网中引入交换机的目的是什么? 完成需要通信的用户间的信息转接,克服全互连式连接存在的问题。 3.无连接网络和面向连接网络各有何特点? a)面向连接网络用户的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信息传送、释放连接三个阶段;无连接网络不为用户的的通信过程建立和拆除连接。b)面向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呼叫选路,节点中需要有维持连接的状态表;无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传送的信息选路,节点中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表。c)用户信息较长时,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的效率高;反之,使用无连接的方式要好一些。4.OSI参考模型分为几层?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分为7层:物理层:提供用于建立、保持和断开物理接口的条件,以保证比特流的透明传输。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拆除;分组信息成帧;差错控制功能;流量控制功能。网络层:寻址、路由选择、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以及拥塞控制。运输层:1)建立、拆除和管理端系统的会话连接2)进行端到端的差错纠正和流量控制。会

话层:1)会话连接的建立与拆除;2)确定会话类型(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交替进行,或单向进行)3)差错恢复控制。表示层:数据转换:编码、字符集和加密转换;格式转换:数据格式修改及文本压缩;语法选择:语法的定义及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应用层:提供网络完整透明性,用户资源的配置,应用管理和系统管理,分布式信息服务及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等。 5.网络分层模型的意义是什么?各层设计对交换机有什么益处? 意义是为异种计算机互联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和标准框架,并为保持相关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提供共同的参考连。 6.已出现的交换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电路交换基于同步时分复接,其要点是面向连接。分组交换是数据通信的一种交换方式。它利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交换。基于异步时分复接。ATM即异步传送模式,ATM 基于异步时分复接。其要点是面向连接且分组长度固定(信元)。 7.交换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业务信息相关程度不同,时延要求不同,信息突发率不同 9.交换机应具有哪些基本功能?实现交换的基本成分是什么? 基本功能: (1) 接入功能:完成用户业务的集中和接入,通常由各类用户接口和中继接口完成。(2) 交换功能:指信息从通信设备的一个端口进入,从另一个端口输出。这一功能通常由交换模块或交换网络完成。(3) 信令功能:负责呼叫控制及连接的建立、监视、释放等。 (4) 其它控制功能:包括路由信息的更新和维护、计费、话务统计、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什么是信息? 信息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无处不在。信息已经和物质、能量一样,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物质资源为人们提供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必要材料,能量资源为人们提供各种形式的动力。信息则为人类的学习和各个领域的生产提供了素材和知识来源。因此,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2、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广义地说,凡是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它包括微电子技术、感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3、信息技术的发展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信息技术,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已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的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使用;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技术的应用;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4、讨论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者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 纯化:通过分离使某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分离科学:研究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化或富集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物质的过程的规律、仪器制造技术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回收率:0 100Q R Q ?实际回收量回收率=%欲回收总量 富集倍数:富集倍数=待分离组分的回收率/基体回收率 分离因子S :两种物质被分离的程度。回收率R 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设A 为目标组分,B为共存组分,则A 对B的分离因子S A ,B为,0,0,//A A B A B B A B R Q Q S R Q Q == 氢键:氢原子在分子中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X 形成共价键时,还可以吸引另一个电负性较大、且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Y,形成较弱化学结合。 分配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某一溶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种溶剂中达到分配平衡时,该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 分配比(D ):某种物质在两相之间各形态总浓度的比值[][]A i org org i A aq i aq i A C D C A ==∑∑ 相比:有机相和水相两相体积之比 直接溶剂萃取:可溶于水的有机分子(如羧酸、醇类、糖)因具有明显疏水性,可以直接从水相萃取到有机相。 间接溶剂萃取:无机离子通过与萃取剂形成疏水化合物后,再被有机相萃取。 协同萃取效应:混合萃取剂同时萃取某一物质时,其分配比显著大于相同浓度下各单一萃取剂分配比之和。 相对保留值: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r21 = t′R 2 / t′R1= V′R2 / V′R1 分配系数:在某温度T 时,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即s m c K c = 保留时间(t R ):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tM ):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的保留时间; 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是指离子或带电粒子以毛细管为分离室,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液相分离分析技术。 复合膜:是以微孔膜或超滤膜作支称层,在其表面覆盖以厚度仅为0.1~0.25μm 的致密的均质膜作壁障层构成的分离膜。使得物质的透过量有很大的增加。 泡沫吸附分离:泡沫分离根据表面吸附的原理,利用通气鼓泡在液相中形成的气泡为载体 对液相中的溶质或颗粒进行分离,因此又称泡沫吸附分离。 超分子分离:超分子是两种以上的化学物种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缔结而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利用超分子对不同分子的选择性不同进行的分离为超分子分离。 分子蒸馏:是基于不同物质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的差异而进行的分离。 分子印迹:是合成对某种特定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结合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技术。 加速溶剂萃取:ASE 用溶剂从固体或半固体样品中快速提取目标物质;通过高温(50~200OC )和高压(10~20MPa)加快提取速度。 双水相萃取:将两种聚合物水溶液混合时,当聚合物浓度达到一定值,体系会自然分成互不相溶的两相,称为双水相,被萃取物在两个水相之间的分配就是双水相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直接从固体(粉末)或液体样品中萃取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 调整保留值:调整保留时间为色谱保留时间与死时间之差,即 ,同理 峰底宽:即色谱峰宽,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数,Wb 分离度:两相邻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色谱峰平均底宽之比 二、问答题 罗氏极性参数:对于一种溶剂,可得到3种模型化合物在该溶剂中的相对溶解能He ,H d和Hn 。它们的和即为此种溶剂的总极性p',即:p' = H e + Hd + Hn 溶剂选择性三角形的作用:尽管溶剂种类很多,但可以归于有限的几个选择性组。在同一选择性组中的各种溶剂,都具有非常接近的3个选择性参数,因此在分离过程中都有类似的性能,若要通过选择溶剂改善分离,就要选择不同组的溶剂。 选择溶剂的一般步骤:1. 选择与溶质极性相等的溶剂:要使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达到最大,首先要使溶质和溶剂的极性相等。2. 调整溶剂的选择性:在维持极性相等的前提下,更换溶剂种类,使分离选择性达到最佳。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异同:相同点:推动力都是压力差。不同点:微孔膜是均匀的多孔薄膜,膜孔径在0.02~10μm之间,可以截留悬浮粒子,操作压强在0.01~0.2MPa;超滤膜为不对称膜,其

最新现代交换技术习题答案

1. 引入交换设备后,用户之间的点对点通信就可由交换式通信网来提供。交换 机最早用于电话通信。 2.从交换机完成用户之间通信的不同情况来看,交换机需要控制的基本接续类型主要有4种:本局接续,出局接续,入局接续和转接接续。 3. 根据交换机对分组的不同处理方式,分组交换有两种工作模式:数据报和虚电路。 4. 从服务范围看,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5. 虚拟局域网是指在交换式局域网的基础上,通过网管配置构建的可跨越不同网段、不同网络的端到端的逻辑网络。 6.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机电式电话交换,到模拟程控交换,再到数字程控交换的过程。 7. 1969年12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研制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投入运行,标志着以分组交换为特色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纪元。 8.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4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该模型依层级结构分为7层,其中第5层为会话层。对等层间通信产生和处理的对象称为协议数据单元。 9. 无阻塞网络可分为以下三类:严格无阻塞、广义无阻塞和再配置无阻塞。其中,严格无阻塞网络又称为CLOS网络。 10. 交换单元根据入线和出线的数量关系可以分为三类:集中型、扩散型和分配型。 11. 三级C(m,n,r)CLOS网络严格无阻塞的条件是:m>=2n-1。 12. 一天中电话负载最大的1小时称为最忙小时(忙时)。 13. 程控数字交换机中,用户电路的主要功能有七种,即馈电、过压保护、振铃控制、监视、编译码与滤波、混合电路和测试。 14. ITU-T将ISDN业务划分为三类:承载业务,用户终端业务和附加业务。 15. 按照信令传送通路与话路之间的关系来划分,信令可分为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两大类。 16. 1条中继线连续使用1小时,则该中继线的话务量为1 Erlang。 17. 共路信令是指在电话网中各交换局的处理机之间用一条专门的数据通路来传送通话接续所需的信令信息的一种信令方式。 18. 呼叫处理程序负责整个交换机所有呼叫的建立与释放,以及交换机各种新服务性能的建立与释放。 19. NO.7信令属于共路信令系统。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具体要求: 1.知识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际。 三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及其具体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该课在多媒体教室上. 五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比喻法 六教学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板书)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在初中我们学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从现在起我们要继续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请看(蓝底白字投影) (教师)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世纪之交,千年更迭,人类进入了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时代,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 哪我们看一下今天所要讲的内容:(打出投影片,此投影内容的说明如下)谈到信息技术那我们就要谈“信息” 一:什么是信息?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从上到下打开)

1、什么是信息? A: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 比如我有一个科技成果,它是以文字或语言的方式表示的,是一条信息,知道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信息是一种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共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但信息与物质和能源不同的是物质和能源使用后减少,信息使用以后却不会减少,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B: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信息不存在的例子(设问)。不论你说不说话,睡不睡觉,你都给别人一个信息。由于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信息是事物运的状态和方式,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C:信息也会过时 (提问)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总结: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及时获得和利用信息,这样才能体现信息的价值。 D:信息离不开载体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不是事物本身,因此,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借助某种符号和物体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同一信息还可以借助不同的载体来表现。比如新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来表现。信息离开载体就不能存储和传递。掌握了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对信息进行观察、了解和利用这就是信息活动,它与我们的是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二:信息活动(板书)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递(板书)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以百叶窗形式打开) 在此可以让一位同学上来指出计算机的各个部位。(检测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

北邮版现代交换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 为什么说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接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络的核心,它的基本功能是对连接到交换节点的传输链路上的信号进行汇集、转接和分配,实现多点到多点之间的信息转移交互。 如何理解ATM交换综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 1)采用固定长度的ATM信元异步转移复用方式。2)ATM采用面向连接并预约传输资源的方式工作。3)在ATM网络内部取消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而将这些工作推到网络的边缘设备上进行。4)ATM信元头部功能降低。 光交换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1)提高节点吞吐量。2)降低交换成本。3)透明性。 第二章 说明空分交换和时分交换,模拟交换和数字交换,布控交换和程控交换的基本概念。 答:书21 页 2.1.2节 电路交换系统有哪些特点 1)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2)电路交换采用静态复用、预分配带宽并独占通信资源的方式。3)电路交换是一种实时交换,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的通信业务。 电路交换系统在呼叫处理方面应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书23页节

电路交换机由哪些基本功能模块组成,并说明各模块作用 由终端接口功能、连接功能信令功能和控制功能等模块组成,终端接口功能主要作用是适配外部线路传输信号的特性要求,将外部信号传送格式与适合交换机内部连接功能所要求的格式进行相互转换,并协同信令功能模块收发信息。信令功能模块的作用是通过终端接口电路监视外部终端的工作状态和接收呼叫信令,并将接收的状态和信令消息转换成适合控制功能进行处理的消息格式。连接功能的作用是在控制功能模块的管理下,为连接在交换机上的所有终端提供可任选的相互连接通路。控制功能的作用是依照用户需求结合交换设备性能指标要求,快捷可靠的实施电路接续操作,并有效地管理交换设备正常运行。 电路交换机有哪些接口它们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书26页——31页节 简述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7项基本功能。 馈电B,保证通话时有馈电电流,过压保护O,为防止雷电等高压损坏交换机,振铃R,通知被叫用户有来话呼叫监视S,监视用户线环路的通断状态,用来识别用户话机的摘机挂机状态编译码器C,混合电路H,完成二四线转换测试T,检测故障 数字中继接口电路完成哪些功能简述在数字中继接口电路如何实施信令的插入和提取 答:功能:书29页 插入和提取:书30页(6)信令提取和插入 什么是集中式控制,分散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 集中控制子系统通常由两台或更多台处理机组成主备用工作方式,每台处理机均装配全部相同的软件,完成相同的控制功能,可以访问所有的资源。分散式控制就是在给定的系统运行要求和工作环境下,用于控制的每台处理机只能访问一部分资源和完成部分功能。分布式控制架构中每个功能电路板上都配有单片机和相关的处理程序,自身构成一个完整的基础模块,通过与其他模块相互通信和对消息加工处理,一模块化方式独立完成自己在一个呼叫处理进程中所承担的功能或作用。

现代分离技术

看看现代分离技术整理 1.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哪两个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2.从不同的角度对分离效率有不同的评价指标 ①分离方法和角度②产品纯度 分离速率,分辨率,浓缩比,纯化程度,回收率。 3.写出5种使用能量媒介和5种使用物质媒介的分离操作。 能量媒介:精馏、萃取精馏、吸收蒸出、再沸蒸出、共沸精馏、结晶 物质媒介:萃取、浸提、吸收、吸附、液液萃取 4.萃取精馏的定义。 1)定义:加入的新组分不和原物系中的组分形成恒沸物,只改变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而其沸点比物系中其它组分的沸点高的分离过程。 2)萃取剂的作用:改变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加入萃取剂与其中一个组分形成正偏差溶液(非理想溶液),与另外一个组分形成理想溶液(负偏差溶液),来改变相对挥发度。 3)萃取精馏塔中对萃取剂的要求: 不形成恒沸物 沸点要高 改变相对挥发度 不能分层 选择性强 溶解度大 沸点高,挥发度小 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 适宜的物性 使用安全无毒,对设备不腐蚀,污染小,环境友好,价格低廉,来源丰富 5)萃取精馏塔中回收段的作用: 使溶剂不在塔顶出现,达到回收效果。 如果不设回收段会使塔顶物料中含有高浓度的溶剂。 去除塔顶产品中可能夹带的溶剂,对于某些沸点很高的溶剂可不使用

6)萃取精馏塔塔顶产品不合格能否通过加大回流比的方法来使塔顶产品合格? 不能,因为加大回流比会使塔顶到塔底溶剂的浓度降低,液相流率增加, 将使液相中溶剂浓度xS 下降, 而使被分离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 (a12)S 减小,分离效果变差。 7)精馏段萃取剂浓度的公式推导: 萃取剂的挥发度比所处理物料的挥发度低得多,用量较大,故在塔板上基本维持一固定的浓度值,“恒定浓度”即 假定:a 恒摩尔流;b 精馏段总物料衡算: 萃取剂物料衡算: (A ) 设萃取剂S 对被分离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为 (B) A=B (C ) 8) 提馏段萃取剂浓度的公式推导: 溶剂对被分离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一般很小,当β≈0 时,式(C)可简化为: 类似地,提馏段溶剂浓度: 1 ,,+=n s n s x x 0 =sD x D L S V +=+sD s s Dx Lx S Vy +=+S D L S Lx y S S -+-=β s s s s s s s s s y y y y x x x x x x y y y x x y y 21212121111++=++=--=βs s s s s x x x x x x x 2211211αα++=221121x x x x s s αα++=i is i x x α∑∑=1)1(,11+-=∴--=s s s s s s s x x y x x y y βββ 1)1(+-?=-+-s s s x x S D L S Lx ββRD S S L S L S x S +=≈-≈)1(β???? ??-'+-=S S x W L S x 1)1(ββ )1()1(S S x D L S x ---=ββ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题

1、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交换的概念? 通信网是一种使用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用户终端设备互连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通信最基本的形式是在点与点之间建立通信系统,但这不能称为通信网,只有将许多的通信系统(传输系统) 通过交换系统按一定拓扑结构组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通信.也就是说,有了交换系统才能使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用户相互接续,才能组成通信网. 2、构成通信网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是什么? 通信网由用户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 3、三种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电路交换: 要在通信的用户间建立专用的物理连接通路,对传送的信息无差错控制措施,对通信信息不作处理(信令除外),而是原封不动地传送,用作低速数据传送时不进行速率、码型的变换。用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方法来处理业务流量,过负荷时呼损率增加,但不影响已建立的呼叫。 报文交换:基本的报文交换动作是存储报文、分析报文中的收 报人地址和报文转发,有多个报文送往同一地点时,要排队按顺序发送,报文传送中有检错和纠错措施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割为若干个分组(packet),每个分组中有一个分组头,含有可供选路的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这些分组逐个由各中间节点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传输,最终达到目的端。由于分组长度有限,可以在中间节点机的内存中进行存储处理,其转发速度可大大提高。 4、目前在通信领域应用的交换技术主要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属于那种传送模式? 5、电信交换系统的基本 结构是怎样的?其主要 技术有哪些?互连技术 接口技术 信令技术 控制技术 交 换 网 络 控制系统 接口接口 接口 接口 用 户 线 中 继 线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习题练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及其特征 1.1.1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物质存在的一种方 式、状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信息是用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 1.1.2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比如,交通信息既可以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通过交通警察的手势来传递;文字信息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存储和浏览。可见,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或传播出去。因此,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也同时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和可转换等特点。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它并不能给人们直接带来物质上的满足,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如学习材料、娱乐信息等;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如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准确的方位信息实现导弹的精确制导。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在加工与使用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统计以及其它方式的处理,可以获得更重要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招聘信息、油价信息、高考信息等等 例子: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及。 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中国将出兵朝鲜 (3)实效性: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比如,交通信息、股市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市场动态等都在不断地变化。 (4)共享性: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而且一般情况下,信息共享不会造成信息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即信息可以无损使用。 (5)不完全性。如盲人摸象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题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长途区号的首位为“2”时,区号长度为______位。2 2.举出三种用户线上常见的音信号,,等。拨号音,忙音,回铃音3.列出软交换所使用的主要协议的3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H.323,SIP,MGCP 4.程控交换机的系统设计主要包括__________、系统配置、和__________等。电话网结构,入网方式,编号计划 5.程控交换机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主要有______控制方式和______控制方式。集中,分散 6.通信网中的交换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报文交换、__________和A TM交换等,其中电话通信属于______交换。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 7.时间(T)接线器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空间(S)接线器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话音存储器(SM),控制存储器(CM),交叉点矩阵,控制存储器(CM) 8.N o.7信令按功能分为________________功能级、信令链路功能级、________________功能级和________________四级。信令数据链路,信令网,用户部分 9.按信令信道与话音信道的关系划分,中国1号信令是信令,No.7号信令是信令。随路信令(CAS),公共信道信令(CCS) 10.程控交换机的工程设计主要包括__________、系统设计、和__________。设备选型,机房设计,电源设计 11.在电话交换中,发起呼叫请求的用户称为________,接收呼叫的用户称为________。 主叫,被叫 12.在交换系统中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采用双处理机结构,双处理机的备用工作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主/备用工作方式。微同步方式,负荷分担方式 13.我国目前使用的随路信令为_________信令,我国目前使用的公共信道信令为_________信令;构成信令网的三大要素是信令点、信令转接点和。No.1,No.7,信令链路 14.信令系统主要用来在用户终端设备与交换机之间、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传送有关的________信息,信令按照其传送区域可划分为用户线信令和_________信令。控制,局间 15.电话交换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交换机、交换机和程控电话交换

现代分离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膜分离 1.什么是分离技术和分离工程? 分离技术系指利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与方法将某种混合物分成两个或多个组成彼此不同的产物的一种手段。 在工业规模上,通过适当的技术与装备,耗费一定的能量或分离剂来实现混合物分离的过程称为分离工程。 2.分离过程是如何分类的? 机械分离、传质分离(平衡分离、速率控制分离)、反应分离 第二章膜分离 1.按照膜的分离机理及推动力不同,可将膜分为哪几类? 根据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2.按照膜的形态不同,如何分类? 按膜的形态分为平板膜、管式膜和中空纤维膜、卷式膜。 3.按照膜的结构不同,如何分类? 按膜的结构分为对称膜、非对称膜和复合膜。 4.按照膜的孔径大小不同,如何分类? 按膜的孔径大小分多孔膜和致密膜。 5.目前实用的高分子膜膜材料有哪些? 目前,实用的有机高分子膜材料有:纤维素酯类、聚砜类、聚酰胺类及其他材料。 6.MF(微孔过滤膜),UF(超过滤膜),NF(纳滤膜),RO(反渗透膜)的推动力是什么? 压力差。 7.醋酸纤维素膜有哪些优缺点? 醋酸纤维素是当今最重要的膜材料之一。醋酸纤维素性能稳定,但在高温和酸、碱存在下易发生水解。纤维素醋类材料易受微生物侵蚀,pH值适应范围较窄,不耐高温和某些有机溶剂或无机溶剂。 8.醋酸纤维素膜的结构如何? 表皮层,孔径(8-10)×10-10m。过渡层,孔径200×10-10m。多孔层,孔径(1000-4000)×10-10m 9.固体膜的保存应注意哪些问题? 分离膜的保存对其性能极为重要。主要应防止微生物、水解、冷冻对膜的破坏和膜的收缩变形。微生物的破坏主要发生在醋酸纤维素膜;而水解和冷冻破坏则对任何膜都可能发生。温度、pH值不适当和水中游离氧的存在均会造成膜的水解。冷冻会使膜膨胀而破坏膜的结构。膜的收缩主要发生在湿态保存时的失水。收缩变形使膜孔径大幅度下降,孔径分布不均匀,严重时还会造成膜的破裂。当膜与高浓度溶液接触时,由于膜中水分急剧地向溶液中扩散而失水,也会造成膜的变形收缩。 10.工业上应用的膜组件有哪几种? 工业上应用的膜组件主要有中空纤维式、管式、螺旋卷式、板框式等四种型式。 11.在上述膜组件中装填密度最高的是那种?料液流速最快的是那种? 中空纤维式,管式。 12.什么叫浓差极化?如何消除浓差极化现象?

现代交换技术课后答案

第一章 1、全互连式网络有何特点?为什么通信网不直接采用这种方式? 全互连式网络把所有终端两两相连;这种方式的缺点就是:1)所需线路数量大且效率低。所需线路对数与通话用户数间的关系就是:N(N-1)/2。2)选择困难。每一个用户与N-1个用户之间用线路连接,由电话机来选择需要通话的用户连线比较困难。3)安装维护困难。每个用户使用的电话机的通话导线上要焊接N-1对线,困难。 2、在通信网中引入交换机的目的就是什么? 完成需要通信的用户间的信息转接,克服全互连式连接存在的问题。 3、无连接网络与面向连接网络各有何特点? a)面向连接网络用户的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信息传送、释放连接三个阶段;无连接网络不为用户的的通信过程建立与拆除连接。b)面向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呼叫选路,节点中需要有维持连接的状态表;无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传送的信息选路,节点中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表。c)用户信息较长时,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的效率高;反之,使用无连接的方式要好一些。 4、OSI参考模型分为几层?各层的功能就是什么? 分为7层:物理层:提供用于建立、保持与断开物理接口的条件,以保证比特流的透明传输。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与拆除;分组信息成帧;差错控制功能;流量控制功能。网络层:寻址、路由选择、数据包的分段与重组以及拥塞控制。运输层:1) 建立、拆除与管理端系统的会话连接2)进行端到端的差错纠正与流量控制。会话层:1)

会话连接的建立与拆除;2)确定会话类型(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交替进行,或单向进行)3)差错恢复控制。表示层:数据转换:编码、字符集与加密转换;格式转换:数据格式修改及文本压缩;语法选择:语法的定义及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应用层:提供网络完整透明性,用户资源的配置,应用管理与系统管理,分布式信息服务及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等。 5、网络分层模型的意义就是什么?各层设计对交换机有什么益处?意义就是为异种计算机互联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与标准框架,并为保持相关标准的一致性与兼容性提供共同的参考连。 6、已出现的交换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电路交换基于同步时分复接,其要点就是面向连接。分组交换就是数据通信的一种交换方式。它利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交换。基于异步时分复接。ATM即异步传送模式,ATM基于异步时分复接。其要点就是面向连接且分组长度固定(信元)。 7、交换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业务信息相关程度不同,时延要求不同,信息突发率不同 9、交换机应具有哪些基本功能?实现交换的基本成分就是什么? 基本功能: (1) 接入功能:完成用户业务的集中与接入,通常由各类用户接口与中继接口完成。(2) 交换功能:指信息从通信设备的一个端口进入,从另一个端口输出。这一功能通常由交换模块或交换网络完成。(3) 信令功能:负责呼叫控制及连接的建立、监视、释放等。 (4) 其它控制功能:包括路由信息的更新与维护、计费、话务统计、

现代分离技术

现代分离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看看现代分离技术整理 1.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哪两个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2. 从不同的角度对分离效率有不同的评价指标 ①分离方法和角度②产品纯度 分离速率,分辨率,浓缩比,纯化程度,回收率。 3.写出5种使用能量媒介和5种使用物质媒介的分离操作。 能量媒介:精馏、萃取精馏、吸收蒸出、再沸蒸出、共沸精馏、结晶 物质媒介:萃取、浸提、吸收、吸附、液液萃取 4.萃取精馏的定义。 1)定义:加入的新组分不和原物系中的组分形成恒沸物,只改变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而其沸点比物系中其它组分的沸点高的分离过程。 2)萃取剂的作用:改变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加入萃取剂与其中一个组分形成正偏差溶液(非理想溶液),与另外一个组分形成理想溶液(负偏差溶液),来改变相对挥发度。 3)萃取精馏塔中对萃取剂的要求: ?不形成恒沸物 ?沸点要高 ?改变相对挥发度 ?不能分层 选择性强 溶解度大 沸点高,挥发度小 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 适宜的物性

使用安全无毒,对设备不腐蚀,污染小,环境友好,价格低廉,来源丰富 5)萃取精馏塔中回收段的作用: 使溶剂不在塔顶出现,达到回收效果。 如果不设回收段会使塔顶物料中含有高浓度的溶剂。 去除塔顶产品中可能夹带的溶剂,对于某些沸点很高的溶剂可不使用 6)萃取精馏塔塔顶产品不合格能否通过加大回流比的方法来使塔顶产品合格? 不能,因为加大回流比会使塔顶到塔底溶剂的浓度降低,液相流率增加, 将使液相中溶剂浓度xS 下降, 而使被分离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 (a12)S 减小,分离效果变差。 7)精馏段萃取剂浓度的公式推导: 萃取剂的挥发度比所处理物料的挥发度低得多,用量较大,故在塔板上基本维持一固定的浓度值,“恒定浓度”即 假定:a 恒摩尔流;b 精馏段总物料衡算: 萃取剂物料衡算: (A ) 设萃取剂S 对被分离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为 1 ,,+=n s n s x x 0 =sD x D L S V +=+sD s s Dx Lx S Vy +=+S D L S Lx y S S -+-= β s s s s s s s s s y y y y x x x x x x y y y x x y y 2 121212 1111++=++=--=βs s s s s x x x x x x x 2211211αα++=221121x x x x s s αα++=i is i x x α∑∑=1-s s s x y y β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复习要点终.docx

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 同的空间区域或者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把混合物中某些组分或各组分彼此分开,或把混合物中各相间彼此分开的过程叫分离(化工词典)。 分离的目的1确认对象物质或准确测定其含量;2获取单一纯物质或某类物质以作它用;3浓缩(富 集)某个或某类物质;4消除干扰,提高分析方法选择性和灵敏度。 分离科学;研究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化或富集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物质的过程的规律、仪器制造技 术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分离与富集的关系: 富集需要借助分离,即分离与富集是同时实现的。 富集与分离的目的不同,富集只是分离的目的Z-o 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 浓缩与富集的异同: 浓缩吋溶质相互之间不分离; 富集往往伴随着浓缩,因为以富集为目的的分离最终都会设法使溶液体积减小。纯化:通过分离使某 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根据目标组分在原始溶液屮的相对含量(摩尔分数)的不同进行区分: 方法 被分离组分的摩尔分数 富集 〈0. 1 浓缩 0. 1 —0. 9 纯化 >0.9 分离科学的重要性:1分离是认识物质世界的必经Z 路2分离是各种分析技术的前捉3富集(分离) 延伸了分析方法的检出限4分离科学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5分离科学提高了人类的生活品质 富集倍数=待分离组分的回收率/基体回收率 为什么要研究敞开体系? 因为分离体系往往是敞开体系,女口: 研究多相中的某一相(相与相之间有物质进出); 色谱柱或固相萃取柱的某一小段,如一个理论塔板(段与段,或塔板Z 间有物质进出); 固定相或流动相(两相间冇物质交换); 离子交换树脂表面的保留行为(树脂与淋洗液之间有物质交换)。 相平衡一相变化达到平衡,系统屮各相之间没有物质传递,每相的组成与物质数量不随吋间而变。 分离因子s :两种物质被分离的程度。 回收率R 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设A 为目标组分,B 为共存组分,则A 对B 的分离因子SA,B 为 分离因了既与分离前样品中B 与A 的比例相关,也与分离后二 者的比例相关。 混合爛(ASmix )—将i 种纯组分混合,若各组分间无相互作用,则混合前后体系的爛变称为混合 爛变(混合爛) 分离爛(ASsep )—混合过程的相反过程的爛变。 ASsep =— ASmix (两种过程的始终态对应相反) 绝热体系屮混合后形成均相理想体系: ASmix>0 自发过程; ASsep < 0 非自发过程 回收率R = 实际回收量 Q 欲冋收总量~~e? X 100 % Q A IQ B 00,A / 00,3

现代交换技术课后习题答案总结

选择题: 1:存储转发交换包括(ABCDE)。 A:报文交换B:分组交换C:帧中继D:异步转移模式E:IP交换 2:下列哪种交换技术在带宽,速度上更具有优势?(D) D光交换 3:模拟用户接口电路包含的功能有(BCDFGHJ)。 A:同步B:过压保护C:馈电D混合电路E:帧码产生F:编译码和滤波G:振铃H:监视I:效验J:测试 4: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数据包括(BDE)。 A应用数据B:局数据C:存储数据D:用户数据E:交换系统数据F:维护数据 5:MPLS可兼容的协议包括(ABCDEFGH)。 A:ATM B:PPP C:IPv4 D:Ethernet E : SDH F : IPv6 G : DWDM H : IPX 6:IP协议采用的连接方式是(B)。 A:面向连接B:无连接 7:ATM用的连接方式是(A) A:面向连接 8:分组交换要为每个分组增加控制和地址比特(增加额外的开销),所以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线路传输资源的利用率肯定要(A)。 A:高 9:ATM适配层是位于(B)。 A:ATM交换机中B:ATM端系统中 10:NGN是一个定义极其松散的术语,泛指一个大量采用新技术,以(A)技术为核心,同时可以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融合网络。 A:IP 11:在(C)中,向用户提供的每一项业务都与交换机直接有关,业务应用和呼叫控制都由交换机完成。 A:软交换网,B:只能网C 电路交换网 12:在软交换网络中,提供基本呼叫控制功能的是(A)。 A:媒体网关 填空题: 1: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是软交换技术 2:下一代网络在网络体系结构上大体可分为 4 层,分别是:接入层,传输层,控制层,业务层。3:内部处理中的分析处理程序包括 4 种,分别是去话分析,号码分析,来话分析,状态分析。4:按照程序的实时性和紧急性,数字程控系统的程序分为 3 级,分别是故障级,时钟级,基本级。 5:0.5Erl= 18 ccs 6:处理机的双机冗余配置方式有3种,分别是微同步,话务分担,主备用。 7:分组交换的工作方式有 2 种,分别是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 8:分组交换网流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有证实法,预约法,许可证法。 9:ATM交换系统应具备路由选择,排队缓冲,心头变换3种基本功能。 10:ATM网络中,在UNI接口处最多可以定义16 个虚连接。 11:传统网络是基于时分复用,以电路交换为主,下一代网络是基于分组交换技术,以软交换技术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