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配置方案

通信配置方案
通信配置方案

嘉瑞国际广场通信配置方案

一、项目定位:

嘉瑞国际广场位于浦东新区世纪大道和向城路路口,建筑定位为国际甲级金融业纯办公楼,主要目标客户为银行、证券、高端行业客户,通信系统的配置原则为高效、高速、全方位、多手段、大容量、安全、可靠。主要配置性能达到目前国内先进水平,达到通信自动化(5A)的通信标准。

二、建筑概况及机房布置、方案内容

1、本大楼建筑高度为112m,地下4层,地上24层,总建筑面子61432m2,地上每层建筑面积1800 m2,地上办公区域总建筑面积44100 m2,另屋顶层加建业主办公物业管理用房约1000 m2。

2、大楼设通信机房(38.4 m2),无线通信覆盖机房(19 m2),机房均设在地下,高度为4.7-3.8m,配套空调、电力,机房承载约600KG/m2,可以按需分隔,另可考虑按需设必须机房,屋顶设卫星接受机房。

3、方案的内容

本项目经与上海电信、浦东电信局协商,本方案包括: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网络组织、拟开放的通信业务、通信管道、通信线路、通信机房的设置等方面内容。

三、通信配置及技术要求

1、通信总体要求

上海嘉瑞国际广场的语音通信需求约3000号线,由附近的东昌电信局及沈家弄电信局敷设光、电缆至上海嘉瑞国际广场楼内上海电信主机房MDF实施通信覆盖。其中2600号线采用软交换AG技术实现,500号线采用铜缆方式备份。

数据网络拟在上海嘉瑞国际内部设置核心节点、汇聚节点和接入节点,核心节点作为上海嘉瑞国际广场地块内数据通信业务的统一出口以双路由联至上海电信数据通信网。核心节点设置电信级以太网接入设备、ATM边缘层交换机;汇聚节点设置IP接入交换机;在各接入节点设置IP楼道交换机。采用数据模式为FTTB+LAN模式。

拟在上海嘉瑞国际广场内建设3G、PHS、WLAN、移动GSM900、联通GSM900、联通CDMA及TETRA三网独立的室内覆盖系统。

传输系统拟在上海嘉瑞国际广场楼内机房、新建一端具有MSTP功能的2.5G SDH传输设备,纳入上海电信传输环。

经上海邮电设计院初拟建设管道共计3.78孔公里;拟敷设主干光缆48芯两条,计24公里,用户光缆12芯光缆14条,计2.3公里,用户光缆4芯7条,计1.1公里,拟敷设各类主干和用户电缆,共计26.3公里。

1.1数字通信

FTTB+LAN的配线模式,光缆从市政井到大楼通信总机房,设调配大光端机,光缆从总通信机房到楼层弱电井(楼内垂直光缆),每层设12芯光纤分纤箱,每楼层办公区域水平布线(铜缆或光缆),由小业主根据需要日后另行申请涉及、布线安装(布线走架高地板下),每层1-8户小业主。

1.2根据目前国内高端光纤通信技术,建议本方案中的通信光、电缆均采用双路由保护,采用双局制(X、Y项,环形光缆双向为不同物理路由)。拟引入中国电信及新联通(网通)资源、使通信、固话及宽带,做双备份,保证大楼的通信安全可靠。

1.3设计、建设考虑基础设施投资费用(可分担投资),考虑物业运行开通费用和管理模式、运行盈利模式、设施产权、维护等。

1.4投标人设计应从市政井配管、配线(外线工程)起,至每层配线架等设备设施,负责外线工程的计划、设计、建设费用、施工开通等,所有相关手续、工序。

2、建设方案

上海嘉瑞国际广场楼宇将成为上海乃至全球最顶级的商务场所,方案中应充分综合运用目前及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先进的通信技术、结合其定位分析所有可能的用户群及各自相应的个性化的通信需求编制方案,积极推进上海嘉瑞国际广场地块楼宇的建设、适合个性化服务、基本实现全业务覆盖、体现上海电信综合业务实力的信息通信和信息服务发展法案。

2.1建设原则

方案不仅考虑满足上海嘉瑞国际广场地块的通信需求,同时应充分考虑到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局房、管道等永久性设施考虑一步到位。光缆、铜缆等资源留有充足的余量,

满足今后网络扩建的需要;

交换、传输、数据等通信设备的建设投资较大,由于相对独立、具有标准接口,可分批建设并随时根据需要扩容;

以技术成熟、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各种通信业务的发展,最大可能地满足上海嘉瑞国际广场地块通信发展的需求;

除基础话音、数据业务以外,上海嘉瑞国际广场地块内各通信设施,如机房、光缆等方案应能满足数据增值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2.2(中国电信)预测具体工程量如下:

2.3投标人设计应从市政井配管、配线(外线工程)计算起(应可另列),并负责外线工程的计划、设计、报批、施工开通等所有相关手续、工序。

3、物业管理内部通信(200门程控交换机),品牌为西门子阿尔卡特,配20对中继线(需选局号),投标人负责办理相关开通手续。

4、物业内部保安呼叫对讲系统(容量30-40部)系统要求简单、有效、实用,可设小型基站,负责开通,准运、报批等手续。

5.1移动通信覆盖,GMS、CDMA、WCDMA等,系统接入三网无线覆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新联通2G及3G各自运行,接入的网络),满足大楼任何区域全方位的手机移动通信需求。

5.2大楼因建筑屋顶设备闲置,不设户外蜂窝天线及基站,通信可利用现有光纤资源传输。

6、公共区域、无线宽带上网(如天e通、3G或WLAN覆盖等),满足大楼公共区域、大堂、咖啡吧等无线宽带上网。

7、大楼开通IPTV,约4个终端,以供会议室使用。

四、通信配套、施工、承包资质:

1、企业具有通信、承包、施工相关资质和通信配套、设计、施工、围护、调试能力。

2、与浦东电信、网通、移动等运营商有良好关系及通信资源、网络直接利用接入能力,有设施投资、分担能力。

3、综合上述通信方案、配置要求,请设计施工编制详细的深化方案,研制业务预测,分析及设备、辅助设备的详细技术。

龙仓置业总师室

2010年5月5日

电信配置分类报价说明

移动通信基站机房用电能耗管理方案

厦门建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基站机房能耗管理方案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移动公司大力完善网络覆盖,公司的蜂窝网基站数量大,分布面广,安装位置分散且情况复杂。基站大多是租用民房,有些电表由电网公司安装,有些电表为业主安装,表的类型非常多,既有机械式电度表,也有电子式电度表,还有IC卡电表。由于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公司需要派专人或委托代维公司抄表、维护,以满足基站的电量核算、用电分析等能耗日常管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基站数量迅速增加,用电成本已经成为公司的主要成本,而且比例还在逐年增加。 由于缺乏具体的监测手段,基站用电较难管理,也无法对基站的用电量进行科学系统地监测管理。因此,研究并建设能适应大规模基站系统需要的能耗管理系统,对于节能减排的建设和用电的精细化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1、目前的基站能源监控情况 目前移动基站(机房)能源监控和管理中有如下几个问题特别突出: 1)、出现供电故障无法及时得知 基站内采用三相供电,有时会出现缺相、三相不平衡、电压偏差超标甚至停电等各种各样的供电故障。这些故障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基站内设备的正常运行,如不能及时发现抢修就有可能使基站设备停机造成通讯故障甚至损坏设备,导致严重的损失。 靠人工监控根本就无法及时发现上述的故障。 2)、非电力供电基站电费失真 除电力供电基站外,有很大一部分基站都是采用出租房屋方提供的电源,因场地条件限制,许多电表安装无法规范,可人为私自改动电表或私接电源窃电的机会很多。由于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此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光靠现有的管理手段,既使有人改电表或窃电,我们的工作人员也无法知道。 3)、人工发电时长统计管理混乱 过去,每个基站的常规用电数量、基站突发性断电人工发电时长及电费等数据都靠人工进行统计,其最大的弊病是方法落后、统计随意性大和数据不精确。随着基站代维方式的引进,代维单位到基站发电的次数、发电起始时间、人工发电总时长及该支付给代维单位的路费、人工发电费等数据无法核实,造成很大浪费。

冷冻水空调系统在通信机房中的应用研究

冷冻水空调系统在通信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课题主要介绍通信机房冷冻水空调系统的一般组成、管路设计模式以及节能方法等,对于相关工程的咨询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通信机房、冷冻水、空调系统、蒸发温度、自然冷源利用 目录 1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 (1) 2 冷冻水空调系统的一般组成 (2) 2.1冷水机组 (2) 2.2冷却塔 (2) 2.3水泵 (2) 2.4冷冻水型专用空调机组 (3) 3 冷冻水空调系统管路设计 (3) 3.1制冷机房管路设计 (3) 3.2空调末端管路设计 (6) 4 冷冻水空调系统节能设计 (9) 4.1高温冷冻水设计 (9) 4.2大温差设计 (10) 4.3自然冷源利用 (10) 1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 通信机房空调中的空调系统主要服务对象是电子设备,应确保电子设备长期、连续、安全的运行。目前通信机房空调大多数采用风冷型专用空调机组,其具有装置灵活、可靠安全的优点,但也存在性能系数较低、运行性能不稳定、受室外环境温度变化动摇较大、室内外机组装置管线较短、室外冷凝器占用大量建筑面积的缺点。随着机架热负荷在逐渐上升,考虑到室外冷凝器对建筑立面影响较大且冷凝器的安装位置受室内机位置和建筑立面的限制,风冷型专用空调机组经常满足不了需要。采用集中冷源空调系统即冷水机组+冷冻水型专用空调机组方案(以下统称冷冻水空调系统)变得更为普遍。 冷冻水空调系统使用集中冷源,制冷效率较高;采用冷却塔蒸发冷却,不需设置风冷冷凝器,降低环境噪音,对建筑立面影响小;通信机房采用冷冻水空调系统具有一定水平的节电降耗价值,特别是一些中、大型项目上不但节能效益显着,而且可以减少空调设备的投资。但凡事有利则有弊,由于冷冻水空调系统中安装的设备及阀门等部件较多,系统单点故障点较多,为达到灵活、可扩展、可靠、适用、易维护和节能的需求,冷冻水空调中的水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比较复杂。深入研究冷冻水空调系统在通信机

通信机房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探讨

通信机房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探讨 ●新风作为机房空调调节设计的重要内容。新风维持机房内的正压,同时稀释室内不断产生的空气污染物,防止控制品质变化。同时,利用回风、减少新风是节能的需要,特别在夏季温差大的情况下,混入的回风越多,使用的新风量越少,就越节能。但无限制减少新风,又会影响室内空气品质。因此为了解决节能和舒适度的矛盾,就要规定新风量供应的标准。 机房新风设计标准,空调新风系统的新风量依据规范应取以下三项中的最大值:一是保证工作人员每人40米3/小时;其二,室内总风量的5~10%;其三,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即主机房对室外9.8Pa,其他房间相对室外4.9Pa。 而实际情况下多是采取经验值的计算方法:按照室内容积的循环次数来计算新风量。根据不同机房环境,2~4次/H的新风量系数能较好的满足人方面的需求。 新风引进的做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新风小室,对新风进行集中处理后再通过管道送到机房或者机房专用空调柜内。这种传统方式费用高,占地大。另一种是直接通过新风设备处理后送入空调柜内。包括通过管道送风的工程类新风设备、柜式和窗式新风处理设备(处理风量2500m3/h以下),可以设置在室外或机房内,处理灵活,造价低,维护方便。 ●风道送风系统包括静压箱、风管、散流器、轴流风机等等。风

管采用铝板或不锈钢板制作。风管保温材料应考虑非燃烧材料。通常采用矩形风管,其宽高比宜小于6,最大不超过8,考虑气流衰减,风管选择为变截面方式。 潜热微小的环境导致需要大风量的空调系统。为了保证数据中心内不同位置的IT设备都能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工作条件下,数据中心内显热庞大。就必需正确设计数据中心的送风和回风的气流组织。下送风方式更易于调节风量、空调近端和远端的温度更接近。 数据中心常采用的送风方式主要有两种:风管上送风方式、架高电地板下送风方式。 采用架高地板下送风方式时,防静电地板下的空间可用作为一个静压箱(静压送风风库)。冷空气从空调进入静压箱,通过带气流分布风口的活动地板将机房空调送出的冷风送入室内及发热设备的机柜内(即通过地板送风口送至机柜前部的冷通道)。由于气流风口地板与一般活动地板可互换性,因此可自由调节机房内气流的分布。这样无论通信设备安装在什么位置,都可以通过防静电活动地板的风口得到空调送的冷空气。 若机房采用了静电地板,静电地板与地面之间高度为300~350mm,且其空间内无阻隔物,可以形成送风通道并作为静压箱,那么可选择下送风、上回风方案如图所示。

通信机房空调节能方案

通信机房空调节能解决方案综述 杭州中信网络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通信机房节能背景 近年来,全国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不断扩大,通信企业设备运行的耗电量已经成为不断增加的重要成本。在众多的用电成本中,空调用电费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调查,在机房中仅精密空调的运行耗电量就占机房总用电量的50%以上,在数量众多的基站、模块局中,空调用电量基本占基站或模块局用电量的70%左右。因此,如何降低空调用电的开支,成为通信企业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通信机房节能途径 对于通信机房这类几乎全年都需要向外排热的特殊场所,全年运行空调能耗很大,目前国内存在以下几种节能手段:变频技术;机房空调机组自适应控制技术;新风冷却技术等。 采用正确、合理的综合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减少空调的运行时间,在节约空调用电的同时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环境,减轻国家能源的供需压力。 三、通信机房新风节能方案 应用室外新风实现机房空调节能技术的原理就是以室外的自然环境为冷源,当室外空气温度低于室内温度一定程度时,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将室外新风与机房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把机房的热量带走,达到降低机房温度的目的,从而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时间,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应用室外冷源进行机房降温,在技术实现上,目前有下列几种方式:1.节能产品的现状 目前,基站通风节能产品按结构不同,包括两大类:直排式和热交换式。 1)直排式节能系统

当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时,直接将室外低温空气送至室内,为室内降温;当室外温度高,不足以带走室内热量时,则开启空调。该方式直接引入室外的空气,机房环境易受外界的影响。 产品结构依据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在机房相对的两面墙壁上按不同的高度开两个孔,分别做为出风口和进风口。在排风扇的作用下,使机房内形成流动气流,不断的引进低温的室外空气,排出高温的室内空气。从而,达到降温节能的目的。如图1-1所示。 产品由进风口/出风口和控制器等三部分组成,控制器的功能智能化,与空调联动控制,按预定的程序,根据温度变化情况,执行进/排风或空调机的开/关机控制。 实际应用中,有不同的排风模式,包括:主动进风/被动排风、被动进风/主动排风、主动进风/主动排风等。其中,主动进风/被动排风方式是基站较适合的送风方式,被多数的厂家推广使用。 但该新风置换系统具有以下缺点: ?户外空气质量难以保证符合机房设备对尘埃度的要求,需要加装防尘栅,并定期对其进行清洗和更换,维护成本高 ?当户外湿度较大或者空气质量差时,必须关闭进风口 ?由于新风导入、机房内空气的导出,使得机房内原有火灾报警检测灵敏度降低或失效,给机房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户外环境中的有害或者腐蚀气体及微尘会进入机房,影响机房内设备的安全运行,存在运行安全隐患。 2)热交换式节能系统

案例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5.12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5.12.1软硬件选型原则 软件选型原则:开放性,对称性与非对称处理,异种机互联能力,目录及安全服务的支持能力,应用软件的支持能力,网管能力,性能优化和监视能力,系统备份/恢复支持能力。 硬件选型原则: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延续性,系统可扩展性,系统的互连性能,应用软件的支持,系统的性价比,生产厂商的技术支持,可管理性(同事管理多处工作,消除问题,智能管理的方法),远程管理,状况跟踪,预故障处理,性能监控,安全管理,可用性,磁盘故障,内存问题,容错性(冗余组件、自动服务器恢复,冗余网卡,冗余CPU电源模块,双对等PCI总线)及平台支持 5.12.2软硬件配置清单 参考《附表》中的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5.13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使用目前已经建设好并正在使用的机房,不需要重新建设。

3.4.2性能需求 3.4.1.2.1交易响应时间 交易响应时间指完成目标系统中的交互或批量业务处理所需的响应时间。 根据业务处理类型的不同,可以把交易划分为三类:交互类业务、查询类业务和大数据量批处理类业务,分别给出响应时间要求的参考值,包括峰值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 1、交互类业务 日常交易指传统的大厅交互业务,如申报、发票销售、税务登记等,具有较高的响应要求。批量交易指一次完成多笔业务处理的交易,如批量扣缴等,由于批量交易的数据量不确定,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响应时间。 表3-1交易类业务复杂性与响应时间关系表

备注:以上交易如果涉及与税务-国库-银行或税务-银行-国库交互的,响应时间参考值中均包含交互的时间 2、查询类业务 如登记资料查询、申报表查询等。查询业务由于受到查询的复杂程度、查询的数据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此给出一个参考范围。 如有特殊要求,可以在具体开发文档中单独给出响应时间要求。 表3-2查询类业务复杂性与响应时间关系表 备注:业务处理过程的交互操作的响应时间参见上面交互类业务的相关指标。 3、大数据量、批处理业务 如会计核算等业务处理,该类业务具有处理复杂、操作数据量大、处理时间长的特点,具体的响应时间在开发文档中给出。 3.4.1.2.2可靠性 系统应保证在正常情况下和极端情况下业务逻辑的正确性。 1、无单点故障 系统应不受任何单点故障的影响。

用友U9 ERP V5.0版 服务器选型方案和产品配置指南

Yonyou U9 V5.0 服务器选型和产品配置方案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8月

目录 Yonyou U9 V5.0 (1) 服务器选型和产品配置方案 (1) 1.U9部署模型 (5) 1.1.部署模型 (5) 1.1.1.部署模型1 (5) 1.1.2.部署模型2 (5) 1.2.伸缩方案 (5) 1.2.1.纵向伸缩方案 (5) 1.2.2.横向伸缩方案 (5) 1.3.服务器角色说明 (7) 2.服务器配置要求 (8) 2.1.可选择的平台 (8) 2.1.1.经济型方案 (8) 2.1.2.标准型方案 (8) 2.1.3.高配型方案 (9) 2.2.数据库服务器 (9) 2.3.应用服务器 (9) 3.客户端配置要求 (10) 4.网络配置要求 (10) 4.1.局域网 (10) 4.1.1.局域网结构 (10) 4.1.2.标准拓扑图 (11) 4.2.U9部署网络结构 (12) 4.2.1.网络设备要求 (12) 4.2.2.U9服务器部署vlan划分 (12) 4.3.广域网 (13) 4.3.1.U9广域网背景 (13) 4.3.2.VPN解决方案 (14) 5.软件配置要求 (15) 5.1.客户端 (15) 5.2.应用服务器 (15) 5.3.数据库服务器 (16) 5.4.测试服务器 (16) 6.服务器选型配置方案 (16) 6.1.小型企业应用 (16) 6.1.1.场景介绍 (16) 6.1.2.部署模型 (16) 6.1.3.硬件配置 (16) 6.2.中型企业应用 (17) 6.2.1.场景介绍 (17) 6.2.2.部署模型 (17) 6.2.3.硬件配置 (17) 6.3.大型企业应用 (17)

机房新风系统

新风系统 一、新风系统概述 新风系统的主体部分是由主控制箱和新风执行系统、网管中心三部分构成。此系统是根据通信基站、机房室内外的环境条件温差引入室外清洁的冷空气对通信基站、机房内进行自然降温,同时排出基站、机房内的热空气,从而达到

在常年大多数条件下替代空调制冷的效果,避免了空调长时间的运行所造成的电能浪费,有效降低通信机房空调的运行时间,达到降低通信机房电能消耗的目的。 新风系统适合于无人职守的通信基站、机房和设备中心,不仅具有节能通风的功能,而且具备强大的中心网管能力,面板LCD汉字实时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及运行数据,具备6路开关报警输入量,可接入烟感、红外、门磁、水浸等开关输入量。 新风系统有着系统完善、性能可靠、安装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是目前通信运营商最佳的综合型基站/机房节能管理系统。 二、新风系统原理示意图: 新风系统充分利用基站、机房室内外的环境条件温差,引入室外清洁的冷空气对通信基站、机房内进行自然降温,同时排出基站、机房内的热空气,依靠大量的空气流通,有效地将机房内的热量迅速向外迁移,实现室内散热。通过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从而大幅度降低电能消耗和营运成本、延长空调使用寿命。如图所示。

(图1)系统原理示意图

三、新风系统主要功能 1 新风系统采用微处理控制器,具备中文操作界面,新风系统可选用手动/自动运行模式。 2、实时监测室内室外温度、湿度。当室外温度低于某个设定值,控制器开启新 风机引入室外新风,关闭机房空调达到节能效果。在确保机房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室内外温湿度,控制风机、空调的切换运行。当室内外温差达到某个设定值且室内温度高于某设定值,同时室外湿度满足要求时,控制器开启新风机引入室外新风。 3、延时启动功能。新风系统具备有效防止风机与空调频繁切换的功能,新风 系统与空调切换设置有延时功能,延时时间可调。 4、系统具有来电启动功能。 5、系统具备与空调联动的功能:智能新风与局站原有空调联动,智能新风优先 启动,以保证最大的节能;在智能新风不满足室内热负荷条件下,发出信号启动空调;当智能新风满足室内热负荷要求时,应发出信号并停止空调运行。我司新风系统与空调联动的方式有两种,对于智能空调,采取空点电源的方式,对于非智能空调,采取控制空调面板轻触开关的方式。 6、进风量大于排风,进、排风量的控制保证室内正压。 7、显示与查询功。新风系统具备LCD显示屏中文汉字显示功能,操作清新简 便,并可进行参数设置。可设置的参数有:风机启动温度,风机关闭温度,空调1启动温度,空调2启动温度,风机启动温差,风机关闭温差等等。在显示面板上能进行设定查询记录等操作,断电后能保存设定值和记录的信息。系统可存储、查询室内外温湿度,进风装置、排风装置与空调等历史运行状态,系统风机空调累积运行时间以及相关告警信息。显示与查询功能可设置密码加密。 8、控制与显示。新风系统中温度显示精度为±0.1度,控制精度为±1度;湿

阜阳分公司通信机房节能改造实施方案

通信机房节能改造实施方案 作者:桑永礼邮编:236000 工作单位:中国移动集团安徽有限责任公司阜阳分公司运维部 一、通信机房节能降耗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资源的大量开采、消耗及“三废”排放,因工业能源大量开采、消耗、“三废”排放而导致的地质、环境、气候性灾难日趋频繁、明显,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实现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基本生存环境,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临、而且是最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党和政府根据提高社会生产发展能效,全面建设更好、更快、长久持续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鲜明提出制定“节能减排,建设美好生态家园”的基本国策。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积极响应党和政府有关“节能减排,建设美好生态家园”号召,积极履行社会职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绿色行动计划”。 通信机房,针对我们移动通信而言,包括局用核心机房、通信基站、传输汇聚点、干线传输机房等。根据有关统计,通信机房能耗占整个移动通信企业能耗的70%以上,从费用上来说,也占到整个移动通信企业正常运营费用的30%左右。 因此,搞好通信机房节能降耗,可以以更优异的成绩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更好履行共建和谐社会的企业职责;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我们移动通信企业的整体运营成本,大幅增加移动通信企业的利润收入,全面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势应对未来业务竞争,对巩固和加强我们企业的领先优势,无疑极具战略意义。 二、通信机房能耗分析及节能重点方向分析 通信机房节能,关键是要搞清楚通信机房能耗的组成,弄明白哪些能耗是必须的,那些能耗是不不必要的,并进一步分析哪些能耗是经过管理措施、技术手段、工程措施可以降低的。 我们,通信机房的能耗主要有两大块组成,通信设备能耗,通信机房空调设备能耗,这两块要占到通信机房总能耗的95%以上。其他还有机房照明能耗、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设备、消防系统设备的能耗等,但相对于通信设备能耗、通信机房空调设备能耗而言,基本上可以忽略。 通信机房节能降耗的前提是确保通信网络系统、设备正常、稳定、安全运行。 基于这个前提,机房通信系统设备、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设备的正常能耗,是保证通信网络正常、安全运行所必须的,是不能降低的,相反,还需要更大程度保障。其他的,象机房照明功耗在整个通信机房能耗的比例很小,况且节能技术较为成熟、简单,机房照明在有人的时候需要,也不是全部都需要打开,在没人的时候完全不需要照明,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局部感应控制开关的方法,针对人员活动情状来选择性地进行局部照明或一般照明的开启和关闭,这样很轻松就可以节省80%~98%的照明能耗。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机房空调节能是目前唯一能想办法且占很大的分量,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认真思考、攻关。 三、通信机房空调能耗组成及节能措施论证 3.1整体机房空调方向分析 在机房空调节能技术方面,从目前主要有两大主流方向。其一,是对机房空调压缩机进行变频改造;其二,通过工程、技术手段降低通信机房空调热源性负荷。 当然,通过通信机房空调安装、施工方案的优化,以及搞好维护工作,从而保证、改善机房空调设备系统运行环境条件,如冷凝器、蒸发器清洁,送风滤网清洁、保障冷媒压力正常等,以便更好地发挥通信机房空调设备的本身的动态冷效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通信机房空调设备能耗。不过这是我们维护、工程部门职责本身就要求应该作好的工作,有相当细致的

870无极绳绞车选型配置方案

云南旺立达煤业有限公司小发路煤矿无极绳连续牵引车选型设计书 编制: 审查: 机电副总: 机电矿长: 总工: 矿长: 机电部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一日

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选型设计 一、无极绳连续牵引车使用基本条件: 巷道基本情况:运输距离1100 m,最大坡度10°; 运输条件:轨距600 mm,轨型 24 Kg/m,最大运输重量20T (考虑运输综采支架、含平板车重量)供电电压等级为660/1140V。 二、选型计算 1、钢丝绳的选用 (1)依据MT/T988-2006《无极绳连续牵引车》行业标准第 5.4.7的规定,绞车滚筒上绳衬直径应满足以下要求: 1)抛物线滚筒绳衬直径至少应为牵引钢丝绳直径的50倍; 2)绳槽式主滚筒绳衬直径至少应为牵引钢丝绳直径的40倍,副滚筒直径至少应为牵引钢丝绳直径的28倍。 部分钢丝绳技术参数 公称直径 mm 近似重量 (纤维芯) Kg/m 公称抗拉强度/MPa 1670 1770 最小破断拉力(纤维芯)/kN 22 1.74 266 282 24 2.07 317 336 26 2.43 372 394 (2)钢丝绳初步选型 初步选型为:6×19Sφ22mm型钢丝绳。 2、绞车选型计算 (1)行车阻力计算

()()gL q g G G F R μββ2sin cos 02.0m ax m ax 0+++= 式中: G —梭车自重; G 0—运输最大重量(含平板车重量); β max —运行线路最大坡度; μ—钢丝绳摩擦阻力系数; q R —单位长度钢丝绳的重量; L —运输距离; g —重力加速度; ()() ) (64)(630479508.974.125.0210sin 10cos 02.08.91000203kN N F ≈≈????++????+= (2)绞车选型计算 由以上阻力计算可知,将20吨的重车提升上10°的坡上,要求绞车能够提供出大于64KN 的牵引力, JWB-55BJ 型无极绳绞车公称牵引力为80kN 。 绞车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 型 号 JWB-55BJ 绞车功率 55KW/660/1140V 滚筒直径 800mm 最大牵引力 80KN 钢丝绳规格 6×19S φ21.5mm 绳 速 1.25米/秒 适用倾角 ≤15° 轨 距 600mm 轨 型 24kg/m 最大运距 ≤1500m 最大容绳量 1200m 绞车体积 2430*1510*1630 80/64≈1.25>1.1 根据以上计算,绞车牵引力富余系数大于1.1,能满足使用要

通信机房空调送风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通信机房空调送风系统学习笔记 ●新风作为机房空调调节设计的重要内容。新风维持机房内的正压,同时稀释室内不断产生的空气污染物,防止控制品质变化。同时,利用回风、减少新风是节能的需要,特别在夏季温差大的情况下,混入的回风越多,使用的新风量越少,就越节能。但无限制减少新风,又会影响室内空气品质。因此为了解决节能和舒适度的矛盾,就要规定新风量供应的标准。 机房新风设计标准,空调新风系统的新风量依据规范应取以下三项中的最大值:一是保证工作人员每人40米3/小时;其二,室内总风量的5~10%;其三,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即主机房对室外9.8Pa,其他房间相对室外4.9Pa。 而实际情况下多是采取经验值的计算方法:按照室内容积的循环次数来计算新风量。根据不同机房环境,2~4次/H的新风量系数能较好的满足人方面的需求。 新风引进的做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新风小室,对新风进行集中处理后再通过管道送到机房或者机房专用空调柜内。这种传统方式费用高,占地大。另一种是直接通过新风设备处理后送入空调柜内。包括通过管道送风的工程类新风设备、柜式和窗式新风处理设备(处理风量2500m3/h以下),可以设置在室外或机房内,处理灵活,造价低,维护方便。 ●风道送风系统包括静压箱、风管、散流器、轴流风机等等。风

管采用铝板或不锈钢板制作。风管保温材料应考虑非燃烧材料。通常采用矩形风管,其宽高比宜小于6,最大不超过8,考虑气流衰减,风管选择为变截面方式。 潜热微小的环境导致需要大风量的空调系统。为了保证数据中心内不同位置的IT设备都能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工作条件下,数据中心内显热庞大。就必需正确设计数据中心的送风和回风的气流组织。下送风方式更易于调节风量、空调近端和远端的温度更接近。 数据中心常采用的送风方式主要有两种:风管上送风方式、架高电地板下送风方式。 采用架高地板下送风方式时,防静电地板下的空间可用作为一个静压箱(静压送风风库)。冷空气从空调进入静压箱,通过带气流分布风口的活动地板将机房空调送出的冷风送入室内及发热设备的机柜内(即通过地板送风口送至机柜前部的冷通道)。由于气流风口地板与一般活动地板可互换性,因此可自由调节机房内气流的分布。这样无论通信设备安装在什么位置,都可以通过防静电活动地板的风口得到空调送的冷空气。 若机房采用了静电地板,静电地板与地面之间高度为300~350mm,且其空间内无阻隔物,可以形成送风通道并作为静压箱,那么可选择下送风、上回风方案如图所示。

1000MW机组引风机选型配置方案比较

1000MW机组引风机选型配置方案比较 关键词:引风机,1000MW机组,动叶可调,静叶可调 摘要:本文针对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2*1000MW机组采用引风机、增压风机合并的风机方案进行了分析,对2×50%与3×35%两种合并风机方案进行了风机选型,分析了方案技术可行性及布置方案的比选,对两种模式下风机的初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进行了综合比较,可以看出采用3×35%静叶可调风机方案经济性最优,其次为2×50%动叶可调风机方案,推荐引风机采用3×35%静叶可调风机方案,这对于目前脱硝改造工程的电厂采用引风机、增压风机合并的风机方案时有借鉴意义。 前言:目前国内大型机组锅炉所配备的引风机中,可供选择型式有三类:动叶可调轴流式风机、静叶可调轴流式风机以及双速或变频、双吸入口导叶离心式风机。火力发电厂的负荷特性要求机组具备调峰能力和变负荷运行方式。双速离心式风机调峰经济性差,运行电耗大;采用变频离心式风机,变频器必须采用进口设备,电气设备费用昂贵。此外,离心式风机体积和重量庞大,给制造、运输、安装、检修和维护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本工程不推荐采用离心式风机。本工程合并风机配置方案按取消脱硫旁路烟道考虑,按动叶可调和静叶可调轴流式风机进行选型和配置台数进行了综合比较,因此本工程引风机推荐采用3×35%静叶可调风机方案。 1. 风机选型参数 1.1 2×50%合并风机方案 引风机与增压风机合并,风机按2×50%方案的静调风机和动调风机分别选取。在30%THA工况时,为保证风机尽量运行在高效区,引风机考虑停运一台风机,保留一台风机运行。风机选型数据如下表1.1-1、表1.1-2所示。 表1.1-1 2×50%合并风机选型方案(静调)

通信机房利用自然冷源降温案例.(20200609200413)

通信机房利用自然冷源降温案例 要:本文对通信机房利用自然冷源为机房降温进行探讨,论证了不同方式利用自然冷源替代机房空调的可 行性和利弊。 前言 近年来,全国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不断扩大,通信企业设备运行的耗电量已经成为 不断增加的重要成本。在众多的用电成本中,空调用电费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调查,在机房中仅精密空调的运行耗电量就占机房总用电量的50%以上,在数量众多的基站、模块 局中,空调用电量基本站基站或模块局用电量的70%左右。因此,如何降低空调用电的开支,成为通信企业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对于通信机房这类几乎全年都需要向外排热的特殊场所,全年运行空调能耗很大,目前国内存在以下几种节能手段:变频技术;机房空调机组自适应控制技术;新风冷却技术等。 采用正确、合理的综合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减少空调的运行时间,在节约空调用电的同时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环境,减轻国家能源的供需压力。本文就自然冷源制冷解决方案进行介绍。 一、电信机房节能降耗的可行性 北京电信公司为保证通信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对机房运行环境要求严格,主要体现对 机房环境空间〝四度〞的要求,即机房环境的湿度、温度、洁净度和送风的均匀度。 温度控制范围是20℃-27℃ 湿度控制范围是40%RH-60%RH 洁净度的要求为空气中的含尘小于50μg/m3 送风的均匀度应保证机房空间温湿度场梯度最小(没有温湿度死点) 为保证机房设备的环境空间〝四度〞的需求,给设备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需要合 理的配备机房专用空调。一般通信机房选配机房空调时,单位面积热负荷为 250W/M2-350W/M2,而我公司IDC机房由于设备密度高发热量大,单位面积热负荷达到 800W/M2-1500W/M2。所以,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需要空调制冷降温,这也是通信机房必须配备机房专用空调的原因之一。

机房空调系统解决方案

1、机房环境要求 1.1温湿度要求 1.2空气洁净度要求 1.3 噪声和静电要求2、机房负荷特征 2.1 空调负荷的来源 2.2 空调负荷的特点 2.3 空调负荷计算 3、机房空调系统方案 3.1 机房空调方案类型 3.2 机房空调方案选择4、IDC机房新风方案选择 4.1新风量的确定 4.2新风方案 5、IDC机房气流组织 5.1机房空调的四种送风方式 5.2 机房气流组织6、机房空调系统与其他专业配合 6.1 与土建装修 6.2与配电系统 6.3与配电系统 6.4与消防系统 6.5与监控系统 1、机房环境要求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中,明确规定了机房的环境要求。 1.1温湿度要求 级别项目 A级B级夏季冬季全年 湿度23±2℃20±2℃18℃~28℃相对湿度45%~65%40%~70%

主机房的温、湿度应执行A级,基本工作间可根据设备要求按A、B两级执行,其它辅助房间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1.2空气洁净度要求 主机房内的空气含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 0.5u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1.3 噪声和静电要求 主机房内的噪声,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条件下,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应小于68dB(A)。 主机房地面及工作台面的静电泄漏电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规定。主机房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 2、机房负荷特征 2.1 空调负荷的来源 机房负荷主要来源:建筑负荷,新风负荷,人员负荷,照明负荷,机架及设备负荷(可占总负荷的90%以上)。 2.2 空调负荷的特点 散热量大,散湿量小;焓差小,风量大;冬季仍需制冷;设备全年不停运转。 2.3 空调负荷计算 规范指出,计算机和其它设备的散热量应按产品的技术数据进行计算。对于机房中配电盘及电线、电缆的微量散热,可忽略不计。通常在设计时,为了估算机房的空调负荷,可按单位面积散热量(包括所有负荷)300~600W/m2(单层)、200~350W/m2(多层)进行估算。 就IDC机房而言,负荷设计要依据机柜布置和服务器的散热量而定,变化范围很大。就实

通讯机房节能解决方案

通讯机房节能解决方案 择要:本文重要讨论了通讯机房节能的目的、意义以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通讯,机房,隔热,节能,透风。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严重这一题目日益凸起,能源安全渐渐上升到一个国家的战略高度。节约能源、珍爱环境,创造协调社会,使经济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这个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中国的通讯行业也和中国经济共同迅猛发展,通讯的普及必要大量的基站建设,基站的能源消费和节能题目早已引起通讯行业的普遍关注。这同时影响着运营的成本和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站节能早已势在必行。 1.移动基站的能源消费近况 基站机房电费付出增大,基站电费成本高。根据资料统计表现,2002年某省移动地区138个基站电费付出为212万元人民币,2003年238个基站电费付出超过580万元人民币,平均每个基站机房的电费付出增长了58%。 另外据统计,06年某省运营商付出电费约4.5亿元,其中基站用电约2.8亿元,07年估计将超过3亿元。 基站空调电费付出所占比例较大:根据资料统计分析,平均每个基站空调的电费付出约占整个基站电费付出的54%左右,空调成为基站机房中的重要耗电设备。 基站空调用电虚耗征象较为紧张:目前机房空调大多被设置为制冷或主动26℃,而且部分地区是全年开启,虚耗的征象较为紧张。这个同时也加大了空调的损耗,缩短了空调的使用寿命。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电力能源虚耗,基站使用的通信机房和节能设备的缺失是两个重要的缘故原由。选择合适的节能机房和节能设备,再加上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基站节能是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的。 2.基站机房的节能 国内如今采用用作基站的通信机房重要为两种情势,一种为采用传统建筑材料建设的机房,或自建或租赁,这种体例在国内应用历史较长,使用的数量也最多。 另外一种体例为借鉴海外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采用新型隔热防火的建筑材料建设的通讯户外机房。这种体例建站敏捷,成本低,使用方便,并根据中国的使用近况颁布通讯机房

2021年通信机房空调优化节能方案探讨论文

通信机房空调优化节能方案探讨论文 通信机房空调优化节能方案探讨论文【精品】 通信机房;节能;空调 文章结合目前通信机房空调设备产品存在的问题及空调资源的合理优化和合理配置,对通信机房的空调系统节能潜力进行分析,涵盖空调产品的节能及资源优化设计等内容,从四个方面来阐述空调系统的节能手段,并提出各种手段的可执行方式和具体措施。 在我国目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是今后必须实现的目标,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通信行业而言,实现资源节约和环保的战略目标,其中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要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艺、设备和产品。根据通信部门多年来的统计数据分析,通信行业的运营成本主要是电耗成本,而在电耗成本中,机房空调的电耗约占总电耗50%以上。可以说降低空调机组的运行费用,能有效降低电信行业的运营成本。 本文结合目前通信机房空调设备产品存在的问题及空调资源的合理优化和合理配置对通信机房的空调系统节能潜力进行分析,涵盖

空调产品的节能及资源优化设计等内容,从四个方面来分别阐述空调系统的节能手段,并提出各种手段的可执行方式和具体措施。 机房内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科学化是合理解决机房环境要求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节能效应的有效途径。机房内的气流组织应包括机房大环境的气流组织和通信机柜内部的气流组织,所以机房空调气流组织的科学化解决方案应立足这两方面予以考虑。 (一)机房送风方式应优先考虑地板下送风 目前通信机房规划大多数采用上走线上送风方式,而专用空调上送风方式主要采用风帽直接吹送和风管送风两种常见方式,但这两种送风方式由于造成机房内空调送风断面过大,且系统调节性能较差,不能实现机房内系统总风量的高效、合理的分配。特别是一些发热量较大的`数据、交换机房,由于机房内负荷较大且分布不均匀,易造成局部发热源集中区域的局部分配的送风量不足,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造成局部过热现象。且上送风方式由于在整个机房空间内冷、热气流混合交叉现象严重,制冷效率偏低。 为解决目前机房内存在的局部过热问题,并使机房内气流组织的合理高效从而实现较好的节能效果,建议通信机房在层高满足的条件下优先采用地板下送风方式。根据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经济性分

除湿机选型配置方案说明书(管道式)

关于-适用于配电机房内空气除湿 (工业型除湿机) 配 置 选 型 说 明 书

1、前言 本设计方案是为了满足配电间的空气干燥的。使用工业级高效除湿机机组,具体要点如下: 2、配电房间常规环境说明: 3、本案配电间已知条件: (1)体积:200m2*3.5m(层高)=700m3 (2)环境温度:常温,150C-28℃ (3)常规环境湿度:70—90%(梅雨季节湿度比较高) (4)密闭情况:良好,无开着的门窗 (5)新风情况:无新风 (6)抽风情况:无 (7)发热设备:配电柜 4、技术要求: 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一般性防潮除湿) 5、计算公式: 除湿量 = 体积V(m3)╳湿差△d(kg/kg)/1000╳密度(㎏/ m3)╳1.1(安全系数) 假设干空气的密度为1.2kg/m3。则如你所说的房间内的干空气质量为360kg.

计算两种情况的湿含量d1与d2; d1=622*0.75*ps/(B-0.75*ps)其中,ps 为26度对应的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B 为大气压力。 d2的方法同d1。 代入数据后可算总除水量,根据要求时间可求得平均除湿速率。s 6、查焓湿图得知: 代入公式得知接近除湿量:156Kg/D (天) 7、考虑其他因素: 1) 除去空气中的水量 2) 产品水份挥发 3) 房间的密闭性. 4) 房间的防潮能力 8、设备选型: 综合以上因素,选用湿腾电器公司生产的GST-156LD 型吊卧式管道连接工业除湿机一台,可达到技术要求、满足防潮除湿之需要。(200m 2配电间)。 9、设备技术参数: 吊顶式安装,管道连接进风、出风、液晶显示设置面板、侧面外接排水管自动排水。

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规范书

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 技术规范书

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规范书 1、概述 1.1 内容概述 本次精确送风包含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通过改善机房气流组织,使空调系统送出的冷气通过最短路径到达机柜内,对机柜冷却后排出;第二种是指通过风管、送风器、调节器等装置将空调冷风直接送入机柜内,对机柜冷却后排出。实现了“先冷设备、再冷环境”,通过对送风区域及送风量的精确控制,以达到降低空调能耗的目的。第二种精确送风可以分为下进风和上进风方式,所谓下进风方式,就是在机柜底部开一个可调节风量的进风口,将架空地板下的冷空气输送到机柜前面专门冷气通道而不流失;而上进风方式从气流组织原理上基本与下进风方式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进风口设在机柜顶上。 精确送风适用于原为风帽送风或风管送风的机房,特别是有局部过热现象、且机房层高及走线架的布置能满足上送风精确送风改造要求的机房。设备发热量大、分布密集的大型通信机房和IDC数据中心机房改造节能效果更佳。 本规范书规定了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要求等,适用于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的设备选型,也可作为工程招标的依据。 1.2 规范性应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尽量探寻这些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通信用配电设备》YD/T585-1999 《通信用配电设备质量分等标准》YD/T683-94 《电工成套设备中导线的颜色》GB/T2681-1981 《电工成套设备中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GB/T2682-1981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3873-1983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T4943-2001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YD1363-2005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2、总体技术要求 2.1 第一种精确送风系统组成

UPS解决方案 (选型方案、配置方案与使用方案)

UPS解决方案(选型方案、配置方案与使用方案) (一)选型方案: (1)后备式UPS:A)中川JHP-500/1000系列UPS为后备式设计,具有三级稳压功能,稳压精度高。适合应用于个人PC机及其它对供电质量要求不太高的PC机应用场合。 B)对于长时间停电地区的普通PC机用户,中川UPS力荐后备JHP-500H/1000H长延时机系列,该机具有外挂大容量蓄电池可达6-12小时的逆变供电时间设计,相对比使用在线机经济。JHP-500H较适合配带一套PC机电脑使用,JHP-1000H型较适合配带两套PC机使用。JHP-500H/1000H长延时机电池电压均为12V DC,外挂一只12V蓄电池即可。 (2)在线式高频小机:A)中川JHS-900系列UPS为双变换在线式设计,适合应用于企业及事业单位的基层办公用PC机房或小型服务器使用。该型UPS适合在电网较稳定地区使用,一般是一台UPS集中配带2-6台PC机或单台小型服务器使用。B)对于电网环境比较恶劣或配有劣性能发电机情况的企、事业基层处所用户,中川UPS力荐抗冲击相对较强的800系列工频在线小机,该机耐受恶劣电网能力最强,只是价格相对较高。 (3)在线式高频大机:中川JHS-3900系列UPS为双变换高频在线设计,具有冗余并机功能,能大大提高并联UPS系统供电的可靠性,使要害负载可靠运行,万无一失。并机简图如下: 两台UPS并联运行配带同一要害负载,两台UPS各均分50%的负荷,如其中一台UPS出现故障,则另一台UPS承担全部负荷继续运行,确保要害负载供电的更高安全。中川 JHS-3900系列UPS为三进/单出的中功率型,较适合应用于重点场所的中心机房或信息数据中心的要害负载配用(如中、大型服务器等)。 (4)在线工频小机:中川JHS-800系列工频小机为双变换纯在线设计,该机耐受恶劣电网及环境能力极强,较适合于厂矿企业,或边远供电质量及环境条件较差地区使用,当然更能应用于大、中城市的电网较稳定地区,只是造价相对较高。另外对于性能差劣的发电机供电,在一般的UPS不能匹配的情况下,改用该机型较理想合适。该工频机属于稳定度极高的工业级别UPS。 (5)在线工频中、大机:中川JHS-800系列中、大机为双变换式真在线设计,因是工频机设计,单机耐受恶劣电网的抗冲击性能极强,能应用于一切企事业单位重要部门的中、大功率负载使用,可以双机串联热备份或冗余并机运行,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该工频机也属于稳定度极高的工业级别UPS。 (6)准在线互动机:中川JHS-600系列UPS为准在线互动式设计,整机效率高,该机较适合电网比较稳定地区使用,相对在线机可大大节省电能10-15%,另该机蓄电池组端逆变电压与800工频小机系列(1、2、3KVA)一样均为48VDC系统,较适合于邮电行业的48VDC 交换机后台操作系统使用。 (7)电力专用UPS:中川电力系统专用UPS为双变换在线式设计,逆变直流电压为220VDC,

机房类运维服务方案(可借鉴)

十四、服务方案 一、机房及设备维护方案与计划 1、预防性检查 1.1 巡检时间 每个工作日上午9点 1.2、巡检地点 计算机机房、精密空调、UPS 1.3、巡检目的 进行机房检查,对机房设备及供电系统、UPS系统、精密空调系统、录像系统等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设备隐患,排除故障。 1.4、巡检要求 1.4. 1.巡检期间,进行状态检查,若发现问题,如计算机机房物理环境异常、精密空调异常、UPS 及配电系统异常等,应按照应急预案及操作流程进行处理。 (1)电源、UPS:检查机房供电状况,UPS工作情况、指示状态。检查UPS蓄电池使用状态,确保蓄电池无松动。并使用温度枪进行检测物理温度。确保配电柜及UPS、蓄电池无温度过高现象。(2)机房环境:检查机房卫生状况及物理环境。 (3)机房温度:检查温湿度,将温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温度:22℃±5℃,湿度≤60%. (4)机房空调:空调运行状态、空调内部有无漏水现象、空调噪音、空调风量等。 (5)机房照明:机房照明系统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状况。 (6)机房PDU:PDU市电或UPS是否正常,使用温度枪进行检测外部物理温度。 (7)机房整体:检查机房其余设备运行状态,有无报警及指示灯异常状态。 1.4. 2.如果故障按恢复规程无法有效恢复,特别是当发生机房环境(动力、空调)故障、关键的设备、网络、系统、服务如无法及时恢复时,应立即通知甲方相关领导,由相关领导协调资源进行故障处理。 1.4.3.故障处理过程必须在机房日常巡检表的备注栏中详细记录,以备查阅。 1.5、计算机机房现场管理要求 1.除工作人员外,其他工作人员进出机房,需签字后方可进入,同时计算机机房人员要在现场,检查监督其人员工作,避免其他人员未经授权擅自接触机房物理设备。 2.机房的机柜、线缆、设备等的标签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