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CC中国儿童发展评价指导书

CDCC中国儿童发展评价指导书
CDCC中国儿童发展评价指导书

中国儿童发展评价指导书

一、施测的一般规则

施测者必须严格遵照本手册所规定的方法和要求,不得任意更改。

(一)测验环境

为了使幼儿能尽快地适应测验作业的要求,测验环境应适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最好是在他们所熟悉的幼儿园或家庭居室内。桌椅的高度应适于幼儿使用。测试时,室内没有特异的干扰(包括教师、父母或陪同者不得在场),以免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当个别儿童没有父母或亲人陪同,就会表现紧张、怯生时,可以允许陪同者安静地坐在同一室内,但不能干扰测验活动的进行。总之,测验环境应是安静的,适宜幼儿接受的。

(二)施测顺序

本测验的各项内容均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为了保证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施测者尽可能按手册规定的顺序进行测验。如遇特殊情况项目的顺序可适当变换,但题目顺序应保持不变。

(三)记时和记录

1、记时一般用秒表(或带秒针的手表)。

2、个别儿童在接近完成某一题目的,如时限已过。可以让他继续完成,以免挫伤他的积极性。但记录纸上仅记录在时限内完成的题目得分。

(四)施测者注意事项

施测者必须熟练掌握测验的内容与操作技术。具体要求如下:

1、每次施测前,应认真检查施测所需测验的材料,温习测验指导手册。测验材料应放得有条理,便于拿取又不易分散幼儿的注意。

2、认真观察幼儿的身体情况是否舒适,如若发现幼儿身体不适,情绪不安或经一再动员仍拒作等情况,应暂时停止对其测验。

3、施测者应与幼儿隔桌面对面坐,或并排坐。态度要亲切、热情、认真。语调轻柔,语言准确,在确保准确性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当地用语习惯,对指导语做必要的更动。以便消除幼儿的紧张与不安,确保测验的正常实施。

4、认真填写首页上的每项有关幼儿的情况,尤其应准确推算出被试的实际年龄(几岁、几月、几天)。

5、施测速度应考虑不同幼儿的特点。

二、测验的实施方法与记分

第一部分看图命名

施测者将图册正放在幼儿面前(以下凡用图册的项目均应这样做)。

指导语:“现在我们看一些图片,你仔细看好之后,把图上画的是什么告诉我。”待幼儿听明白以后,再说;“现在开始做”并翻开第一张图问幼儿:“这是什么?”

然后依次进行。(碗、马、鱼、帽子、白菜、衣柜或柜橱、手表、刀子、猴、云或天空)正确回答一题记1分,总分10分。幼儿回答不确切时,可以再问一遍,第二遍仍不能正确回答,就可以进行下一题。每题限时5秒。

第二部分量词使用

指导语:

“现在我们看一些图片,请你告诉我,你看到的每张图上的东西是多少?比如(指例题)看这张图上有多少鸟?当儿童回答不正确时,可告诉他,你应该说有两只鸟,请你再说一遍。”幼儿回答正确,就开始测验。

题目正确答案

1、这张图上有多少人?(一个)

2、这张图上有多少书?(两本)

3、这张图上有多少熊猫?(两只、两头)

4、这张图上有多少袜子?(两只、一双)

5、这张图上有多少糖?(两块、两颗、两粒)

6、这张图上有多少鱼?(三条、三尾)

7、这张图上有多少衣服?(一件)

8、这张图上有多少自行车?(一辆、一部)

正确回答一题记1分,总分8分。每题限时5秒。

注:根据方言,读“二”或“两”都记正确。

第三部分看图补缺

指导语:“现在我们来看一些图片,每张图上都缺少一个主要部分,请你仔细看,找到缺少什么马上告诉我,并用手指出来。现在开始,这只猫缺少了什么?”

图形缺少的部分

1、猫眼睛

2、汽车轮子

3、眼镜眼镜腿

4、运动鞋鞋带

5、书包扣绊

6、男孩子头像鼻子

7、小女孩袜子

8、大象耳朵

9、上衣扣眼

10、风景图(照片)一个人

正确回答一题记1分,总分10分。每题限时10秒,10秒内回答有误可以提示说:“请再看上图主要缺少什么?”答对了,仍可以记分。超过10秒正确回答记0分。

注:1、4岁以下的幼儿不说话时,用手指出可以。

2、根据方言,“缺”也可用“短”代之。

指导语:“你仔细看这些图片,我说一句话,你把我说的是哪张图片找出来。例如,两只小鸭子跟着鸭妈妈游泳,是哪一张?”如幼儿指图(3),就说“对,就是这张图片。”如果指错了,就示范一次,指者图(3)说:“这张图片是两个小鸭子跟着鸭妈妈游泳。”依次完成下面各题。

题目正确答案

1、鸭妈妈追赶一只小鸭子。(1)

2、鸭妈妈在小鸭子们中间。(2)

3、鸭妈妈在两只小鸭子的前面。(3)

4、两只小鸭子被鸭妈妈赶着。(4)

5、白猫追黑猫。(7)

6、黑猫被白猫追着。(7)

7、白猫被黑猫追着。(6)

第一次正确答对一题记2分,错了再问一次答对记1分。总分14分,每题限时10秒。

第五部分按例找图

第一部分(1—5题)

指导语:(指着例题)“这里有一些图片,请你先看这一张,图上的三排格子里,每排都应该有两样东西。你要按照第一排和第二排的样子,从下边4张图片里选出1张合适的填在第三排的空格里。你看第一排左边格子和右边格子里都是白圆圈,第二排左边格子和右边格子里都是有格子的圆圈,第三排左边格子里是黑的圆圈,按上边两排的样子,右边空格子里应填哪一个?”回答正确就开始进行测验,回答不正确,再次示范,待幼儿正确回答后,再正式开始测验。

第二部分(6—10题)

“下面要看的图片都有四个格子。这四个格子里的东西应该是同一类的,指导语:

可是每张图上都有一个空格。请你看看前边三个格里的东西,都是什么?在下面4

正确回答一题,记1分,总分10分。每题限时10秒。

注:1、幼儿用手指出答案也可以。

2、为确认儿童观察判断水平,应加问:“找别的图行不行?”儿童肯定说“不行”则记分,儿童说“也可以”则记0分。

施测者先将装有大玻璃球、大方木块、大海绵块、小海棉块、小方木块、圆木棍、方木棍、乒乓球、毛巾片、绸片、毛线、小线各一和小玻璃球2个的小袋提在手上。

指导语:“这袋子里有许多东西,有大的有小的。请你把手这样伸进袋里(示范),不能用眼睛看,只能用手摸,现在我把袋子挂在你的脖子上,我让你拿什么,你就拿什么出来。”(把袋绳的长度调节好,挂在幼儿的脖子上)

题目

1、找出一个乒乓球、

2、找出一个大方木块

3、找出一个小玻璃(弹子)

4、找出一块大泡沫(海绵)

5、找出一根圆木棍

6、找出一块娃娃的毛巾

7、找出一扎妈妈织毛衣的毛线

8、找出一块绸子

正确回答一题记1分,总分8分。每题限时20秒。

注:1、允许尝试错误一次。

2、每题完成后,把掏出的东西应放回袋里。

3、如果幼儿不想把袋子挂在脖子上,平放在桌上也可以。

4、同时拿出两个物品时,要其确认哪一个是应拿出来的。说对了可以记分,否则不予记分。

第七部分拼摆图形

第一部分(拼三角板1—6题)

施测者先让幼儿确认摆在面前的三角板,一面是红的,一面是黄的。

指导语:“我给你四块三角板,请你照着这个图(第一图)摆出来。你先看清它是几块三角板拼的?”待儿童回答正确后,再让他开始摆。

向幼儿提供三角板时,一半黄色面在上,一半红色面在上。

第二部分(摆图记忆7—12题)

施测者先让幼儿看清摆在他面前的各种积木块(边指实物边说明)。然后对幼儿说:“请你先看图片,认真看并且要记住图片上的积木是怎样摆的,一会儿我就盖起来(做一个盖的动作)请你背着它摆出来,请你看这张图是怎样摆的?(每幅图让幼儿看10秒钟后盖上)记住了吧,现在请你把它摆出来。”

正确做对1题记1分,总分12分。每题限时30秒(摆图)。第一题做错了,主试示范幼儿再摆一遍,不记分。然后进行下一题。

第八部分数数算算

指导语:

1、施测者从小筒里取出10个纽扣,散放在幼儿面前;

(1)请你拿出2个纽扣放进小筒里

(2)请你再放3个纽扣到小筒里

(3)请你告诉我现在桌上还剩下几个纽扣?(5个)

(4)你把这5个纽扣分成两堆,要全部分完,告诉我每堆有几个(1、4

或2、3)

2、呈现图一

(5)你看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几棵树?(5个、2棵)

(6)你看图上是小朋友多还是树多?(小朋友多)

(7)请告诉我,队伍里从前面数第四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指给我看(男孩)

3、呈现图二

(8)你看是小朋友多还是鸭子多?(一样多)

(9)你看一共有几只鸭子?(5只)

(10)如果从远处再游来2只鸭子,就变成几只鸭子了?(7只)

(11)你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5个)

(12)如果有3个小朋友去买糖果,这里还剩下几个小朋友?(2个)

4、呈现图三

(13)每个小朋友坐船要花2角钱,4个小朋友坐船要花几角钱?(8角)

(14)现在有6个小朋友要坐船,每条小船只能坐2个小朋友,一共需要几条小船?(3条)

5、口算

(15)13、14、15、16、后面的数是几?(17)

(16)在9、8、7、6、下面是几?(5)

正确回答一题,1—12题每题记1分,13—16题每题记2分,总分20分。每题限时10秒。

第九部分分析错误

指导语:“请你看看这些图片上有人在干错事。你仔细看完每张图片,告诉我他们哪儿做得不对。”

题目正确答案

1、摘花。

2、老师弹琴,小朋友唱歌,他在底下玩东西。

3、影响别人睡觉。

4、往墙上乱写乱画。

5、玩滑梯乱挤,不排队。

6、不帮助老人,嘲笑老人。

正确回答一题记1分,总分6分。每题限时20秒。在20秒内回答错误,施测者可以提示:“你说的不对,再仔细看看,看完了马上告诉我。”

第十部分社会常识

指导语:

1、(指示图1):“告诉我写字用什么?”(铅笔)

2、(指示图2):“过小河要坐什么?”(小船)

3、(指示图3):“买酱油要到哪个商店?”(副食店)

4、(指示图4):“踢足球应该在哪里合适?”(操场)

5、:“老奶奶病了应该送到哪里?”(医院)

6、:“天下雨了,去接妈妈应该带什么?”(雨伞或雨衣)

7、:“你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该怎么办?”(说声对不起)

8、:“警察叔叔是管什么的?”(维持治安)

正确回答一题记1分,总分8分。每题限时30秒。

注:1、幼儿用手指出答案也可以。

2、第5、6、7、8题,由主试根据意义判断,不求词句相同。

第十一部分人物关系

指导语:

1、出示第一张大图片,告诉幼儿这是一家人的合影,然后提出问题:

(1)“你看这张照片上都是谁?”(施测者指一个人,请幼儿说一个人。正确说出5人记1分,不够5人或错误说出5人均不记分)。

(2)“告诉我,大照片上有几个男的?几个女的?”(4男3女)

(3)指着爸爸问:“他叫他(指爷爷)什么?”(爸爸)

(4)指着小孩问:“他(她)是她(指奶奶)的什么人?”[孙子(女)]

(5)指着医生问:“妈妈是干什么的?”(医生)

(6)指着工人问:“爸爸是干什么的?”(工人)

(7)指着军人问;“叔叔是干什么的?”(解放军、海军)

(8)指着女孩问:“姐姐是干什么的?”(小学生、念书的)

正确回答一题记1分,总分8分。每题限时10秒。

2、出示第二张图片,问:“请你仔细看看这张图上的叔叔、阿姨是干什么工作的?”认对2个记1分,总分3分。每题限时10秒。

第十二部分单脚站立

施测者要幼儿站立起来,对着幼儿做出示范。(测平衡力)

指导语:“你愿抬起哪只脚都可以,我要看你用一只脚能够站多久,时间越长越好。现在开始。”(从幼儿抬起一只脚站立开始计时,到这只脚落地,记录所坚持的时间。)

以坚持的秒数记分

2秒以下 0分

3—5秒 1分

6—10秒 2分

11—15秒 3分

16—20秒 4分

20秒以上 5分

第十三部分立定跳远

施测者在地上用粉笔画一条起点线,然后每隔15厘米再画一条线(15、30、45、60、75、90厘米)。要求幼儿站在起点线的后边。(测爆发力)

指导语:“一会儿你使劲向前跳,跳得越远越好。现在开始。”

以跳远的厘米数记分

30厘米以下 0分

31—45厘米 1分

46—60厘米 2分

61—75厘米 3分

76—90厘米 4分

91厘米以上 5分

第十四部分左跳右跳

施测者用粉笔在地上画一条直线,要求幼儿双脚同时起跳,往线的左边、右边来回不停地跳,不要踩在线上,并示范。(测动作的灵活性)

指导语:“跳的次数越多越好。但当我说停时,就要停下来。”

从幼儿开始起跳计时,以20秒为限。

按20秒内所跳的次数记分

0—5次 0分

6—8次 1分

9—11次 2分

12—14次 3分

15—17次 4分

18次以上 5分

注:1、跳过线一次算一次。

2、踩一点线也可以。

第十五部分蹲蹲站站

材料是秒表

要求幼儿蹲下,并指导他完全蹲下为止。(测耐久性)

指导语:“你做得很好。现在请你再站起来,要站直。一会儿我说开始,你就马上蹲下去,再站直,要做得准确,中间不要停止,做得越多越好,我说停时,你再停下来。”

从幼儿开始蹲下记时,以20秒为限。

按20秒内所做的次数记分

0—5次 0分

6—8次 1分

9—11次 2分

12—14次 3分

15—17次 4分

18次以上 5分

注:完全蹲下和站直算一次。

第十六部分快捡豆子

施测者先将小筒里的黄豆倒在筒盖里。(测手眼的协调和灵敏性)

指导语:“这里有一个小筒,还有黄豆,请你一粒一粒地把黄豆放进小筒里,一次只能拿一粒,现在开始,越快越好。”

幼儿开始拿黄豆记时,限时20秒。

按20秒内取放黄豆的粒数记分

3粒及以下 0分

4—6粒 1分

7—9粒 2分

10—12粒 3分

13—15粒 4分

16粒以上 5分

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

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 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2001-2003) ???????? 2001年北京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儿童问题部长级磋商会以来,中国认真履行《北京宣言》,为促进中国儿童的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各级政府制定规划,各部门团体落实责任 中国政府于2001年5月颁布了儿童发展的国家级行动计划,即《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了降低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降低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包括低出生体重、低体重、碘缺乏、维生素a缺乏、缺铁性贫血等)、控制艾滋病、儿童权益保护(包括严厉打击溺弃、虐待、拐卖、性侵害、剥削儿童的犯罪)以及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普及并提高儿童教育等方面的目标。2001年第五次部长级磋商会以来,中国大陆所有的省级、98%的地市级、92%的县区级政府都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制定了当地的儿童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国国家级和省级儿童发展纲要或规划都包括了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和儿童问题特别联大所提出的全球目标。 2002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制定了目标责任分解书,明确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的18项主要目标、53项支持性目标的国家级主要责任单位和协调配合单位。各相关部委都制定了部门实施方案。 为了促进北京会议和儿童问题特别联大提出的目标的实现,2002年以来,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全国家庭教育十五规划》、《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中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全国九亿农民健康行动规划》、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 《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通知》、《关于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通知》等。 二、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实施能力 中国政府负责儿童工作的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由24个政府部门和5个非政府组织组成,包括与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教育部、卫生部、公安部、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和工会、青年团、妇联非政府组织等。? 2001年5月第五次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儿童问题部长级磋商会议(简称北京会议)以来,中国省、地、县各级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其办公室,增加了编制和专门经费。据不完全统计,各省妇儿工委办专职干部2002年为108名,比2000年增加了24名;专项经费共计1506.7万元,比2001年增加了429万元。 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并协调非政府组织实施儿童发展纲要,同时负责对纲要实施和目标进展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国家和省级妇儿工委成立了专门的监测评估领导小组、下设监测统计组、专家评估组。目前,国家级已制定了监测统计指标体系,并开展了对省级监测统计工作骨干的培训。评估方案正在制定中,2003年下半年将开展阶段性评估。 为了使各级政府领导更好地负起实施儿童纲要的责任,各地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利用各种方式对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儿童权利公约》和儿童纲要的宣传、培训。从2001年5月到2003年 1月,全国共培训12788人,其中县长2919人。 三、制定、完善政策法规,保护儿童权利 中国已经制定了以《宪法》为核心,包括《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母婴保健法》、《传染病防治法》和《收养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有

儿童发育评测量表

儿童发育评测量表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儿童发育评测量表 以下有一些关于您孩子的问题,请根据您孩子的实际情况作答。 1.当您喊孩子的名字时,他/她会看您吗? □总是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2.您容易和孩子建立眼对视吗? □非常容易 □比较容易 □比较困难 □非常困难 □不可能 3.孩子一个人玩的时候,他/她会把物品排成一列吗? □总是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4.其他人能很容易地明白您孩子的语言吗? □总是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孩子不会说话 5.您的孩子会用食指指着东西,表示他要那个东西吗?(如一个他/她拿不到的玩具) □一天很多次 □一天几次 □一周几次 □一周不到一次 □从不

6.您的孩子会用食指指着东西,与您分享他/她的兴趣吗(如指一个有趣的画面)? □一天很多次 □一天几次 □一周几次 □一周不到一次 □从不 7.您孩子对于一个旋转物体的兴趣能保持多长时间?(如洗衣机、电风扇、玩具车的车轮) □几个小时 □半个小时 □几分钟 □不到一分钟 8.您的孩子能说多少单词? □没有,他/她还没有开始说话 □不到10个 □10-50个 □51-100个 □超过100个 9.您的孩子会假装(如用玩具电话打电话或照料玩具娃娃)吗? □一天很多次 □一天几次 □一周几次 □一周不到一次 □从不 10.您的孩子会看您正在看的东西吗? □一天很多次 □一天几次 □一周几次 □一周不到一次 □从不 11.您的孩子会闻闻或舔舔特殊的物体吗? □一天很多次 □一天几次 □一周几次 □一周不到一次 □从不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汇总精编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汇总 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WORD文档,可下载修改

一、测验简介: 1.是国际公认通用的智力测验,许多国家都有修订本,在我国林传鼎和张厚粲于己于1986年作了修订,称为WISC-RC; 龚耀先和蔡太生于1993年作了修订,称为C-WISC. 2.由D.Wechsler所编 3.1949年出版,1947年重修,1991年第三版 4.适用于6-16岁儿童 5.用于一般智力的测量 6.分言语、操作二部分 7.采取分测验形式 二、WISC-RC的基本内容 以美国1974年的WISC-R为蓝本而修订,沿用WISC-R的基本测验构架,理论上仍遵循Wechsler的言语、操作智力两分法。采用分测验形式,只对分测验内容作了个别的修改。具体包括下面一些测验内容。 言语分量表操作分量表 1.常识30’ 7.填图26’ 2.类同34’ 8.排列 3.算术19’ 9.积木62’ 4.词汇64’ 10.拼图33’ 5.理解 34’ 11.译码53’-93’ 6.背数16’-14’ 12.迷津

三、WISC-CR实施和记分原则 ?为保持儿童对测验的兴趣,避免疲劳和厌倦,言语分测验和操作分测验交替进行。 ?背数, (但非被选)和迷津(成人无)是被选分测验,一般情况下不做,只当同类测验中某项失效时才使用。 ?城市、农村儿童共用一个版本 四、常模形式及测验分数的转换 (一)分数转换 常模形式及测验分数的转换 粗分----量表分----智商 1 .量表分换算公式:量表分=10+(X-M)/SD×3 2. 智商换算公式:智商(IQ)=100+(X-M)/SD ×15(二)常模形式 1.量表分 ①均数为10,标准差为3。 ②按年龄。 ③分数范围:0—19。 2. 智商 ①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 ②相对有效范围:55—145 超出此范围,存在高分低估,低分高估现象。 五、 WISC-CR分数统计和转换

中国孤独症儿童的发展与现状报告

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 (概要) 意义: 这是一份汇聚国内外自闭症有关研究和发展状况的前沿信息报告,从自闭症最新的定义、诊断标准、权威的诊断工具、当前的病因研究、有关法律政策、科学教育服务、患儿家庭情况,到美国自闭症研究发展概况等,从各个方面展现了自闭症这个世界性难题的“难”之所在、“世纪之谜”的“谜”之所思,也提醒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自闭症的认识、关注、支持和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以促进中国自闭症康复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以及五彩鹿积累了十年的行业实践经验,集合国内外专家,几经探讨和修改,最终促成这一报告的发行。作为这个行业中的拓荒者,我们期望此报告能对中国自闭症行业的发展起到回顾总结历史、分析思考现状和发展推动未来的作用。 谨借此次大会机遇,发布报告中的一些相关梗概,望业内的同行和专家批评指教: 第一章综述 一、自闭症概述 (一)自闭症的定义及核心症状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组起病于儿童发育早期,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兴趣范围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

碍。2013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第五版(简称DSM-Ⅴ),修订了自闭症的定义,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 (二)自闭症的研究与发展 国外自闭症的研究历史起源于1943年,美国霍布金斯医院的儿童精神病医生Leo Kanner发表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儿童自闭症案例的正式报告——《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而我国自闭症的研究始于1982年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所陶国泰教授发表的题为《婴儿自闭症的诊断和归属问题》的论文,其中报道了中国内地最早发现并确诊的自闭症儿童病例。 我国自闭症的研究目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涌现出一大批自闭症研究的专家学者。而媒体的大量宣传,使自闭症进入公众关注的视野,但总体还是落后于西方。报告对国外和国内自闭症的研究发展史进行了简介。 (三)自闭症的发病率 自闭症的发病率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原因还不能确定。 2014年,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最新统计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为1/68,男孩患病率为1/54。 我国尚未开展针对自闭症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有部分省市和地区进行过此类调查:2004年北京抽样调查结果为1.53‰;2012年深圳报道18-24月龄婴幼儿自闭症患病率为2.76‰;2013年广州开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十年来,国家加快完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儿童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0年,“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32.2‰、39.7‰下降到13.1‰、16.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3.0/10万下降到30.0/10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从2000年的35.0%上升到56.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和82.5%。孤儿、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救助。 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区域间儿童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儿童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不足,普及率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城乡、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贫困家庭儿童、孤儿、弃婴、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的救助迫切需要制度保障;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问题尚未得到有

百科CDCC中国儿童发展量表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 20世纪30、40年代,随着智力测验的广泛应用,对婴幼儿发展的评估问题 越来越受到教育、心理及临床工作者的重视。194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格 塞尔(A. Gesell)发表了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格塞尔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 。在20世纪60年代,弗兰肯堡和多兹(W. K. Franken burg&J . B. Dodds)编制并发表了丹弗发展筛选测验(De 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DDST)。随后,韦克斯勒学龄前和学龄初期 儿童智力量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 nt) 、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McCarthy Scales of Children's Ability ,MSCA)和布 雷泽尔顿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Brazelt on Neon atal Behavioral Assessme nt Scale9 NBAS)也相继发表。 上面提到的这些量表,有一些如WPPSI、DDST、MSCA等已经在中国标准化。 不过,随着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国内的学者已不满足于修订国外的量表。从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开始自己研制标准化测验 并陆续发表研究成果。中国 3 —6岁儿童发展量表就是一个由我国学者自行 研制的有代表性的幼儿发展量表,下面就予以介绍。 198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的主持下,中国 3 —6岁儿童发展量表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到1992年10月通过专家鉴定为止,一共历时7年 现将该测验的构成、施测方法、常模团体的抽样、信度和效度等分述如下: (一)中国3—6岁儿童发展量表的构成 该量表由智力发展量表和运动发展量表两部分组成,共有16个项目。每个 项目所测量的主要内容是: 1 .智力发展量表 (1) 看图命名主试出示图片,要求受测者在5秒钟内用恰当的词汇对图片上 的景或物命名。有10张图片,分为10个题目,正确回答一题记1分,满 分为10分。主要测量视觉辨认、记忆力和语言能力。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史前期 1、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孕育于民间口头创作。民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童话、笑话、寓言) 神话是最原始的人民口头创作形式,人类幼年时期的精神产物,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最集中于《山海经》、《楚辞》等。传说产生于神话,其中的人物是半人半神,劳动人民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故事《鲁班的故事》。民间童话中人物是凡人形象,内容具有典型的人民性,《刘三姐》《阿凡提》。民间文学取材于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古代寓言: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狐假虎威。传统儿歌:童谣、孺子歌、小儿语。语言朴素风趣、短小含蓄、乐律和谐。 2、古典文学与儿童文学 在《诗经》和《春秋》中有一些儿歌,古代诗歌中也有一些儿童诗。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明代杨慎《古今风谣》已自趋一体。诗歌内容通俗浅显,感情积极健康,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深邃高远。明代的吕坤《演小儿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专辑。清代《天籁集》48篇 古代小说里也蕴藏着一定的儿童文学因素,《西游记》。 3、启蒙读物与儿童文学《三字经》、《千家文》、《幼学琼林》 以上种种成为儿童文学的摇篮。 近代儿童文学的萌芽期 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改良主义文学运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大力倡导儿童文学作品和读物,以宣传其政治主张。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儿童诗——是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体裁。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着重书写祖国的伟大、优越,以唤起民族的自豪与信心,勉励孩子为报效祖国、抵御外海而努力学习。如梁启超《爱国歌》 儿童小说——多是翻译或带有创作性质的译述、改写,内容多属于科学小说、爱国小说、冒险小说和教育小说,明显反映了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意识。《十五小豪杰》、《绝岛漂流记》、《海底旅行》、《海底漫游记》、《飞访木星》 《小孩月报》1875 1903年我国第一种儿童报纸《童子世界》 中华书局《小小说丛书》 商务印书馆孙秀《童话丛书》 茅盾译介《三百年后孵化之卵》 叶圣陶短篇小说《穷愁》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发展条件:悠久优秀的文学传统的滋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推动,对世界进步儿童文学的积极借鉴与吸收。 1、“五四”时期 思想理论的建设,通过吸纳“儿童本位论”的合理因素,从理性上认识到了儿童文学必须以儿童为出发点,理解和服务儿童的重要性。批判虐杀儿童精神,禁锢儿童文学发展的封建制度,大力提高儿童的社会地位,提高儿童文学的地位。 对外国儿童文学的引进。在新型儿童观的指导下重译了西方大量的优秀大队儿童文学作品。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源自:百度百科 目录 制定《纲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总目标 三、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四、组织实施 五、监测评估 制定《纲要》的意义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十年来,国家加快完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儿童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0年,“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32.2‰、39.7‰下降到13.1‰、16.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3.0/10万下降到30.0/10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从2000年的35.0%上升到56.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和82.5%。孤儿、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救助。 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区域间儿童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儿童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不足,普及率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

学龄前儿童行为发展量表

学龄前儿童行为发展量表(CCDI) 一.说明:CCDI有320个题目,其中313题可以分成7组,分别用来判断7个发展项目。 1.粗动作:自最简单的‘从俯卧翻身’到最复杂的‘骑脚踏车’,借以评估孩子身体 移动以及有关的体力、平衡和协调等粗动作的发展情形。 2.精细动作:自‘紧握住别人放进他手掌的玩具’到‘抄写简单的字’,以评估他视 觉和运动之间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的发展情形。 3.沟通表达:从最起码的‘对人微笑’到‘能说出自己做的梦的内容’以评估他在与 人相处当中表达自己的能力如何。 4.概念理解:从简单的‘听到自己的名字会有反应’到复杂的‘会做不进位加法’, 能评估孩子理解语言,以及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 5.环境理解:从‘认得出妈妈’到‘会玩有两个以上人参加而且要遵守规则的桌上游 戏,例如跳棋、扑克牌’,可以评估一个孩子对语言之外的环境的理解能力。 6.身边处理:从‘拿着饼干自己吃’到‘自己系鞋带’,评估他自行处理日常生活的 能力。 7.人际社会行为:从‘注意到其他小孩的存在’到‘自己过斑马线’,评估他 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做人处事的能力。 另外还有第8组题目,是把总共320个题目扣去上面7组313题后,剩下的7题,再加上从7组题目中选出最能区分发展年龄的120题,作为整个发展情形的综合评估。 二.以320个问题来衡量智能发展 填写量表,如果你就是孩子的爸爸或者妈妈,或者是平常和孩子很接近的人,那么根据平日的观察填答就可以了。如果你是孩子的老师,对他还不熟悉的话,请你和他实际接触至少一个月,并且参加他的游戏活动以后,有了深刻的了解再填答。 三.填写时注意事项 填写的时候,你请先仔细阅读每个题目所描述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小孩在发展过程中某些时候会出现的。如果他‘现在有’这个行为,在答案纸这题号下面的空格,打○;如果‘曾经有’而现在不一定有也打○。如果现在没有,过去也没有过的行为,则打ⅹ。 有时候你不太知道小孩究竟有没有做某个行为的能力,那么最好实际观察一下,或者设计一个可能会让小孩出现这行为的情况,看实际出现不出现来填答。 四. 千万不可隐瞒掩饰 必须强调一点,发展量表并不是要用来评定孩子什么成绩的,其中所描述的行为,对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讲,也没有对错、是非的意义,所以填写的时候千万不要隐瞒掩饰,那样会使得评量结果失真,无法显现他发展上可能有的问题,错过矫正的机会,反而会害了他。也有很多情况,题目里的行为看来好象是个坏行为,父母也不要自作聪明,明明孩子是有这行为的,却打个ⅹ,说谎没有,,结果倒是降低了孩子行为发展的真实程度,弄巧成拙呢。举例说明怎么填答。 例如第230题:会正确地说出红色、绿色、黄色和蓝色,这四种颜色。 假如你还不知道小孩会不会说出这四种颜色,可以拿出颜色纸,问孩子。如果他说得出,就在答案纸上‘220’后面的空格子里打个○,如果说不出来,或者说错了,或者答对3个颜色,有一个错误,都请你在‘220’后面的答案纸空格子里打个ⅹ。 学龄前儿童行为发展量表(CCDI)填写说明:你请先仔细阅读每个题目所描述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小孩在发展过程中某些时候会出现的。如果他‘现在有’这个行为,在答案纸这题号下面的空格,打○;如果‘曾

各种量表汇总二级三级

智力量表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WISC-RC 一、测验简介: 1.是国际公认通用的智力测验,许多国家都有修订本,在我国林传鼎和张厚粲于己于1986年作了修订,称为WISC-RC; 龚耀先和蔡太生于1993年作了修订,称为C-WISC. 2.由D.Wechsler所编 3.1949年出版,1947年重修,1991年第三版 4.适用于6-16岁儿童 5.用于一般智力的测量 6.分言语、操作二部分 7.采取分测验形式 二、WISC-RC的基本内容 以美国1974年的WISC-R为蓝本而修订,沿用WISC-R的基本测验构架,理论上仍遵循Wechsler的言语、操作智力两分法。采用分测验形式,只对分测验内容作了个别的修改。具体包括下面一些测验内容。 言语分量表操作分量表 1.常识30’ 7.填图26’ 2.类同34’8.排列 3.算术19’ 9.积木62’ 4.词汇64’ 10.拼图33’ 5.理解34’11.译码53’-93’ 6.背数16’-14’12.迷津 三、WISC-CR实施和记分原则 ?为保持儿童对测验的兴趣,避免疲劳和厌倦,言语分测验和操作分测验交替进行。 ?背数, (但非被选)和迷津(成人无)是被选分测验,一般情况下不做,只当同类测验中某项失效时才使用。 ?城市、农村儿童共用一个版本 四、常模形式及测验分数的转换 (一)分数转换 常模形式及测验分数的转换 粗分----量表分----智商 1 .量表分换算公式:量表分=10+(X-M)/SD×3 2. 智商换算公式:智商(IQ)=100+(X-M)/SD ×15 (二)常模形式 1.量表分 ①均数为10,标准差为3。 ②按年龄。 ③分数范围:0—19。 2. 智商 ①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 ②相对有效范围:55—145 超出此范围,存在高分低估,低分高估现象。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期统计监测报告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期统计监测报告 【法规类别】老少妇幼残保护统计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国家统计局 【发布日期】2016.10 【实施日期】2016.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期统计监测报告 (国家统计局2016年10月) 为维护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全面发展,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儿童在健康、教育、福利、社会环境和法律保护等领域到2020年应实现的一系列目标。近期,国家统计局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和资料,对《纲要》五年来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综合汇总和分析,结果表明,《纲要》实施总体进展顺利,在可监测的33项重点统计指标中,有31项指标提前实现《纲要》目标,总达标率93.9%。 一、《纲要》各领域的实施情况 (一)儿童与健康。 1.妇幼保健水平明显提高。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继续下降,两项指标已实

现了低于10‰和13‰的《纲要》目标,提前达标。2015年,婴儿死亡率为8.1‰,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7‰,分别比2010年下降5个和5.7个千分点。儿童的生命质量持续提高。 2.儿童营养和体格健康状况继续改善。儿童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和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提前实现《纲要》目标。2015年,儿童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2.64%,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为1.49%,分别低于《纲要》目标1.36个和 3.51个百分点。母乳喂养得到认可。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已超过50%的《纲要》目标。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 4.79%,低于《纲要》目标7.21个百分点。 3.儿童疾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国家免疫规划规定接种的各类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2015年平均接种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已提前实现《纲要》目标。 4.儿童伤害死亡率不断下降。近年,全国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2015年为1 5.82/10万,比2010年降低 6.59个十万分点,已实现《纲要》目标。(二)儿童与教育。 1.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持续提高,提前实现《纲要》目标。201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5%,超过《纲要》目标5个百分点。全国城市公办幼儿园1.7万所,农村公办幼儿园6.1万所,分别比2010年增长74%和57%。2015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学校2 2.4万所,学前教育专任教师205.1万人,学前教育在校学生4264.8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49%、79%和43%。 2.义务教育普及提高。九年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从健康、教育、福利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详细规定了未来十年促进中国儿童发展、保障儿童合法权益的目标和策略措施。全s s s s s s s文如下: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十年来,国家加快完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儿童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0年,“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32.2‰、39.7‰下降到13.1‰、16.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3.0/10万下降到30.0/10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从2000年的35.0%上升到56.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和82.5%。孤儿、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救助。 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区域间儿童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儿童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不足,普及率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城乡、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贫困家庭儿童、孤儿、弃婴、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的救助迫切需要制度保障;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文化环境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等等。进一步解决儿童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权利保护,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儿童工作的重大任务。 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儿童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制定和实施新一轮儿童发展纲要,将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儿童发展评估量表

儿童发展评估量表 自理--社会 能力 语言能力感知和思维精细动作粗大动作 一岁1.能喜吸允和吞咽 2.能用手抓住脚或 把手伸进嘴里 3.能双手伸出做准 备被抱起的姿势 4.对从抱着他到放 下有反应 5.能玩一个玩具达 三分钟之久 6.对给他穿衣服时 没有反抗 7.对别人的接触有 反应 8.在帮助下能够用 水杯喝水 9.能咀嚼食物 10.会用手抓东西 吃 11.能够拿东西敲 着玩 12.多数情况下,对 “不”或“不动” 的指令有反应 1.本能地啼哭,对不 同的刺激有哭的反 应 2.对声音有微笑的 反应 3.能够确定声响的 方向,并可以把头转 向声音 4.能够分辨一些不 同的声音 5.见到食物有要吃 的反应 6.丫丫发音,能够发 出多种声音 7.能发双音(如:妈 妈、大大…) 8.低声喃喃自语 9.听音乐时显得很 高兴 10.对词语和手势有 适当的反应(如:在 讲“再见”时能招招 手) 11.能做一些简单的 要求(如:抓住球) 12.会用比划或手势 来表达要求 1.目光能跟随运动 的物体 2.认识熟识的人 3.能注视身边的物 体 4.目光能跟随滚动 的球 5.对于面孔消失时 有反应(如:会玩藏 猫猫的游戏) 6.主动地要得到一 些东西 7.当一个勺子从桌 子上掉下时能用眼 睛看着 8.对镜子里的像有 反应 9.能够拉起用绳子 系住的玩具 10.能注视并拿开下 面盖着一块糖或一 个玩具的手帕 11.能用一根棍子敲 打着玩 12.为了取出倒扣杯 子下面的东西会把 杯子拿开 1.会常常举起手或 松开握着的拳头 2.会玩手和玩手指 3.能短时间地抓住 拨浪鼓并注视它 4.手能自如地抓握 和松开 5.能抓一臂之外的 邻近的东西 6.能用拇指和食指 捏小球 7.会在桌子上扔开 小木块并再拿起来 8.会翻书 1.俯卧时能从床垫 上抬起头来 2.在坐着时能将头 竖起来半分钟 3.能自己坐几分钟 4.会滚动和翻身 5.用爬或拱使身体 向前运动 6.能爬着站立起来 7.能扶着床沿或扶 着家具行走 8.能直着坐在小椅 子上 二岁13.能抬起双手来 配合穿衣服 14.当其他儿童在 场玩时,能引起他 的注视 15.对自己在镜子 里的像很感兴趣 16.能脱袜子,但不 能脱鞋子 17.能独自用水杯 喝水 13.能够摹仿周围的 声音 14.能够摹仿两个简 单的词 15.在问他时,能够 指出身体的一个部 位 16.能主动讲出两个 字的简单的词 17.能够指出什么是 鞋、衣服或玩具 13.会敲打、碰击两 个以上的小木块 14.试图摹仿涂划 (在纸或其它东西 上乱画) 15.会将不同形状的 木块放入模板(嵌 板)中适当的位置 16.自己用笔涂涂画 画 17.能够说出玩具娃 9.会用食指准确地 触摸小的东西 10.有目的的拿画 笔,但不很准确 11.会摹仿把小豆子 (或小扣子)丢进瓶 子里 12.会打开盒子的盖 子 13.用三块小木块搭 一座“塔” 9.不用扶自己坐一 会儿 10.自己跑一会儿 11.扔球或踢球(不 一定准确) 12.不用扶着墙或家 具,从坐在地上站起 来 13.独自跑动 14.扶着上楼梯(得 有人跟随着)

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教育 | 时间: 2010-05-27 | 文章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第一章前言 1-1. 研究背景 学前教育泛指对0—6岁儿童实行的保育和教育,也称婴幼儿早期教育。在我国的学制体系中,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3—6岁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因此,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也称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制中的基础环节,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早期教育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主要是指对0—6岁婴幼儿实行的保育和教育。良好的早期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获得幸福、快乐的童年,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掌握早期教育的现状和家长需求,配合政府推进

早期教育工作,促进将早期教育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以调研工作为宣传平台,提高社会对早期教育的关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于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 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四类对象开展:0-6岁(侧重0-3岁)儿童的家长,包括法定监护人和实际监护人,部分妇联系统自办和社会力量办的托幼机构和早期教育机构,部分城市早期教育工作的政府主管负责人和早期教育专家。调查的托幼机构包含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等为0-6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机构,其中包括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集体和私人举办的托幼园所以及学前班。早期教育机构包括母婴医院开办的育儿班、幼儿园开办的早教班、社区开办的亲子班,以及专业化的早教中心等。 调查采用定性深访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科学的抽样方法,建立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总体,以样本总体的情况推估和描述全国总体情况。在操作阶段,将能够反映儿童早期教育市场现状及消费者需求的问题以题目的形式体现在封闭式问卷中,作为数据采集的工具。在执行阶段,采用街头拦访与网络在线调查相结合的方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儿童与教育 主要目标: 1.促进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2.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增加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农村每个乡镇建立并办好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 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确保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 5.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办学质量提高。 6.保障所有儿童享有公平教育,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 7.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提高,薄弱学校数量减少。 8.教育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 策略措施: 1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 12.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13.提高儿童科学素养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儿童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儿童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资源,为儿童提供科学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建立校外科学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相衔接的机制。加强校内外结合的儿童科普网络建设,建立和巩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儿童科普队伍。 14.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评价制度体系,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评价体系。完善和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制度,解决学生择校问题。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5.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水平。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继续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和学历层次,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16.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接入互联网的比例,扩大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17.建设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安全的友好型学校。建立尊师爱生的师

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18页)DOC.doc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 (概要) 意义: 这是一份汇聚国内外自闭症有关研究和发展状况的前沿信息报告,从自闭症最新的定义、诊断标准、权威的诊断工具、当前的病因研究、有关法律政策、科学教育服务、患儿家庭情况,到美国自闭症研究发展概况等,从各个方面展现了自闭症这个世界性难题的“难”之所在、“世纪之谜”的“谜”之所思,也提醒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自闭症的认识、关注、支持和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以促进中国自闭症康复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以及五彩鹿积累了十年的行业实践经验,集合国内外专家,几经探讨和修改,最终促成这一报告的发行。作为这个行业中的拓荒者,我们期望此报告能对中国自闭症行业的发展起到回顾总结历史、分析思考现状和发展推动未来的作用。 谨借此次大会机遇,发布报告中的一些相关梗概,望业内的同行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和专家批评指教: 第一章综述 一、自闭症概述 (一)自闭症的定义及核心症状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组起病于儿童发育早期,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兴趣范围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2013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第五版(简称DSM-Ⅴ),修订了自闭症的定义,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 (二)自闭症的研究与发展 国外自闭症的研究历史起源于1943年,美国霍布金斯医院的儿童精神病医生Leo Kanner发表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儿童自闭症案例的正式报告——《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而我国自闭症的研究始于1982年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所陶国泰教授发表的题为《婴儿自闭症的诊断和归属问题》的论文,其中报道了中国内地最早发现并确诊

百科:CDCC中国儿童发展量表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 20 世纪30、 40年代,随着智力测验的广泛应用,对婴幼儿发展的评估问题 越来越受到教育、心理及临床工作者的重视。194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格 塞尔( A. Gesell)发表了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格塞尔发展量表( 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在20 世纪60 年代,弗兰肯堡和多兹(W.K. Frankenburg&J. B . Dodds)编制并发表了丹弗发展筛选测验(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随后,韦克斯勒学龄前和学龄初期 儿童智力量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McCarthy Scales of Children's Ability,MSCA)和布雷 泽尔顿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Brazelton Neonat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Scale9 NBAS)也相继发表。 上面提到的这些量表,有一些如WPPSI 、 DDST 、 MSCA 等已经在中国标准化。不过,随着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国内的学者已不满足于修订国外的量表。 从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开始自己研制标准化测 验并陆续发表研究成果。中国 3— 6 岁儿童发展量表就是一个由我国学者自行研 制的有代表性的幼儿发展量表,下面就予以介绍。 1985 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的主持下,中国3— 6 岁儿童发展量表 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到1992 年 10 月通过专家鉴定为止,一共历时7 年。现将该测验的构成、施测方法、常模团体的抽样、信度和效度等分述如下: (一)中国3— 6 岁儿童发展量表的构成 该量表由智力发展量表和运动发展量表两部分组成,共有 1 6个项目。每个 项目所测量的主要内容是: 1.智力发展量表 (1) 看图命名主试出示图片,要求受测者在 5 秒钟内用恰当的词汇对图片上的 景或物命名。有10 张图片,分为10 个题目,正确回答一题记 1 分,满分为10分。主要测量视觉辨认、记忆力和语言能力。

CDCC中国儿童发展评价指导书

中国儿童发展评价指导书

一、施测的一般规则 施测者必须严格遵照本手册所规定的方法和要求,不得任意更改。 (一)测验环境 为了使幼儿能尽快地适应测验作业的要求,测验环境应适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最好是在他们所熟悉的幼儿园或家庭居室内。桌椅的高度应适于幼儿使用。测试时,室内没有特异的干扰(包括教师、父母或陪同者不得在场),以免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当个别儿童没有父母或亲人陪同,就会表现紧张、怯生时,可以允许陪同者安静地坐在同一室内,但不能干扰测验活动的进行。总之,测验环境应是安静的,适宜幼儿接受的。 (二)施测顺序 本测验的各项内容均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为了保证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施测者尽可能按手册规定的顺序进行测验。如遇特殊情况项目的顺序可适当变换,但题目顺序应保持不变。 (三)记时和记录 1、记时一般用秒表(或带秒针的手表)。 2、个别儿童在接近完成某一题目的,如时限已过。可以让他继续完成,以免挫伤他的积极性。但记录纸上仅记录在时限内完成的题目得分。 (四)施测者注意事项 施测者必须熟练掌握测验的内容与操作技术。具体要求如下: 1、每次施测前,应认真检查施测所需测验的材料,温习测验指导手册。测验材料应放得有条理,便于拿取又不易分散幼儿的注意。 2、认真观察幼儿的身体情况是否舒适,如若发现幼儿身体不适,情绪不安或经一再动员仍拒作等情况,应暂时停止对其测验。 3、施测者应与幼儿隔桌面对面坐,或并排坐。态度要亲切、热情、认真。语调轻柔,语言准确,在确保准确性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当地用语习惯,对指导语做必要的更动。以便消除幼儿的紧张与不安,确保测验的正常实施。 4、认真填写首页上的每项有关幼儿的情况,尤其应准确推算出被试的实际年龄(几岁、几月、几天)。 5、施测速度应考虑不同幼儿的特点。 二、测验的实施方法与记分 第一部分看图命名 施测者将图册正放在幼儿面前(以下凡用图册的项目均应这样做)。 指导语:“现在我们看一些图片,你仔细看好之后,把图上画的是什么告诉我。”待幼儿听明白以后,再说;“现在开始做”并翻开第一张图问幼儿:“这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