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普洱茶源天赐 世界

前 言

普洱市科协在市委的领导下,在省科协、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关心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推动创新、强化服务、拓展提升、开放协同、普惠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主战场,通过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努力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科协组织,切实把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科技工作者团结引领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把力量凝聚到市第四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上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普洱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云南西南方向,辖9县1区、261.7万人,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其中9个县均为少数民族自治县,澜沧县、墨江县分别为全国唯一的拉祜族、哈尼族自治县,西盟县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普洱有着独特的区位、优越的气候、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浓郁厚重的文化,享有“绿色氧吧”、“世界茶源”、“中国茶城”、“中国咖啡之都”等美誉,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创业发展、成就梦想的地方,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养生堂。

区位独特,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与越南、老挝、缅甸相邻,国境线长达460公里,有2个国家级一类口岸、1个国家二类口岸和17条对外陆路通道,是昆曼大通道上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国家“一带一路”、“孟中印缅”和“中新”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是辐射东南亚、南亚、西亚30多亿人口国际大市场的前沿窗口。

气候宜人,地处低纬度、中海拔,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9℃,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被誉为“天然氧吧”,中心城区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8000-1万以上,高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标准12倍多,是最适宜人类居住、最适宜动植物生长、最适宜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地区。

生物多样,森林覆盖率68.7%,是全球仅次于亚马逊河的第二大热带雨林,是北回归线上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块巨大绿洲。分布着16个自然保护区,保存着全国近1/3的物种,是“生物种质基因库”和“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王宫”,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资源富集,土地广阔,国土面积相当于7.2个上海市、2.7个北京市、1.4个海南省、1.3个台湾省、2.1个昆明市,人均土地27亩,是全国的2倍多;林地面积4800多万亩,人均19亩,是全国的9倍,森林活立木蓄积量2.7亿立方米,人均105立方米,是全国的9.3倍,森林资源资产达1.7万亿元,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达2110亿元;热区面积2.3万平方公里,其中生态咖啡园71万亩,占全国的60%以上;石斛种植2万亩、占全国30%以上;橡胶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三。铁、金、铜、铅锌、钼、钾盐等矿产资源丰富,其中江城钾盐是全国唯一可溶性固体钾盐矿,储量2000多万吨;水能蕴藏量1500万千瓦,是云南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要清洁能源基地,享有“生物药库”、“动植物王国”、“怀金孕宝”的美称。

文化多彩,居住着26种民族,其中彝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傣族等14个为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61%。普洱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原生态的人文风情交相辉映,倍受世人瞩目。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先生面对普洱这片“天、地、人、茶”合一的生态环境,由衷地发出了“天赐普洱”的

赞叹!

普洱茶的发源地、茶马古道的源头。2013年5月,国际茶叶委员会正式授予普洱“世界茶源”称号。境内发现有距今约3540万年的宽叶木兰化石,生长着2700余岁的世界野生古茶树王、1700余岁的过渡型古茶树,有2万多亩现存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园,有120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和18万亩栽培型古茶园,景迈山古茶园与茶文化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景迈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普洱独特的地理区位、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集中体现在“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的城市品牌上,是普洱各族人民“崇尚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真实写照。

普洱市科学技术协会工作纪实一、普洱市科学技术协会基本情况

二、领导关怀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张玉台(左四)视察普洱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2 ·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左二)到扶贫点——澜沧县调研

·3 ·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程东红(左一)到澜沧县调研

·4 ·

中科协副主席、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右一)视察澜沧县糯福乡柠檬产业

·5 ·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左前三)视察中国工程院在澜沧县实施的林下仿生三七种植项目

·6 ·

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秀领(右三)到澜沧县调研

·7 ·

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左前一)检查普洱市科技馆创文工作

·8 ·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培(左前三)视察普洱市科技馆

·9 ·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协主席朱有勇(左前二)视察澜沧县科技馆

·1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