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1初始条件

某高速公路隧道通过III 类围岩(即IV 级围岩),埋深H=30m ,隧道围岩天然容重γ=23 KN/m3,计算摩擦角ф=35o ,变形模量E=6GPa,采用矿山法施工;衬砌材料采用C25喷射混凝土,材料容重

322/h KN m γ=,变形模量25h E GPa =。

2隧道洞身设计

2.1隧道建筑界限及内轮廓图的确定

该隧道横断面是根据两车道高速公路IV 级围岩来设计的,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确定隧道的建筑限界如下: W —行车道宽度;取3.75×2m

C —余宽;因设置检修道,故余宽取为0m J —检修道宽度;双侧设置,取为1.0×2m

H —建筑限界高度;取为5.0m2L L —左侧向宽度;取为1.0m

R L —右侧向宽度;取为1.5m L E —建筑限界左顶角宽度;取1.0m R E —建筑限界右顶角宽度;取1.0m

h —检修道高度;取为0.25m

隧道净宽为1.0+1.0+7.50+1.50+1.0=12m

设计行车速度为120km/h,建筑限界左右顶角高度均取1m ;隧道轮廓线如下图:

图1 隧道内轮廓限界图

根据规范要求,隧道衬砌结构厚度为50cm(一次衬砌为15cm和二次衬砌35cm)通过作图得到隧道的尺寸如下:

图2 隧道内轮廓图

得到如下尺寸:11.2m R 5.6m R 9.47m R 321===,, 3隧道衬砌结构设计 3.1支护方法及衬砌材料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2004),本设计为高速公路,采用复合式衬砌,复合式衬砌是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及中间防水层组合而成的衬砌形式。

复合式衬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初期支护宜采用锚喷支护,即由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钢筋支架等支护形式单独或组合使用,锚杆宜采用全长粘结锚杆。 2二次衬砌宜采用模筑混凝土或模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衬砌截面宜采用连结圆顺的等厚衬砌断面,仰拱厚度宜与拱墙厚度相同。

由规范8.4.2-1,对于两车道IV 级围岩:

初期支护:拱部边墙的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2-15cm ,拱墙的锚杆长度为2.5-3m ,锚杆间距为1.0-1.2m ; 二次衬砌厚度:拱墙混凝土厚度为35cm 因此确定衬砌尺寸及规格如下:

深埋隧道外层初期支护,根据规范规定,采用锚喷支护,锚杆采用普通水泥砂浆锚杆,规格HRB Φ20×2.5m ,采用梅花型局部布设,采用C25喷射混凝土。

初次衬砌:采用C25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4.8cm 。

防水板:采用塑料防水板及无纱布,且无纺布密度为300g/m2,防水板应采用铺满的EV A 板防水层,厚度为2.0mm ,搭接长度为150mm 。 二次衬砌: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采用C25号模筑防水混凝土,厚度为35cm 。

整个衬砌厚度为14.8+0.2+35=50cm 。 3.2隧道深浅埋的确定及围岩压力的计算 隧道的内轮廓尺寸为B=12.37m ,H=13.69m

因为IV 级围岩需要预留变形量,查《公路隧道设计规范》8.4.1知IV 级围岩需预留变形量为50-80mm ,衬砌厚度为50cm ,又每侧超挖量为10cm ,故隧道的近似开挖尺寸为:

14.97m

0.080.120.5213.69H 13.65m 0.080.120.5212.37B t t =+?+?+==+?+?+=

由于是IV 级围岩q p 2.5h H =

p H —深浅埋隧道的分界深度

ω??=1-S q 20.45h

q h —等效荷载高度

ω—跨度影响系数;)5(1-+=t B i ω

i —围岩压力增减率,当15m -5B t =取i=0.1

m 714.6)]565.13(1.01[20.4520.45h 1-41-S q =-?+??=??=ω

16.785m 6.7142.52.5h H q p =?==

埋深m 785.16H 30H p =>=故为深埋隧道。 又

7.11.113.65

14.97B H t t <== 可用公式q h q γ=计算均布垂直压力:

2q /154.426.71423h q m kN =?==γ

因为该隧道围岩级别为IV 围岩水平均不压力为:

251.47kN/m -25.74q 3

1-61e ==)(

4衬砌结构内力计算 4.1基本资料

公里等级 高速公路 围岩级别 IV 级 围岩容重 r=23KN/m 3 弹性抗力系数 K=0.18×106KN/m 变形模量 6G P a E = 材料容重 3h /22m KN =γ 材料变形模量 25G p a E h = 衬砌厚度 d=0.5m

图3 衬砌结构断面图

4.2荷载的确定 4.2.1围岩压力的确定

隧道的内轮廓尺寸为B=12.37m ,H=13.69m

因为IV 级围岩需要预留变形量,查《公路隧道设计规范》8.4.1知IV 级围岩需预留变形量为50-80mm ,衬砌厚度为50cm ,又每侧超挖量为10cm ,故隧道的近似开挖尺寸为:

14.97m

0.080.120.5213.69H 13.65m 0.080.120.5212.37B t t =+?+?+==+?+?+=

由于是IV 级围岩q p 2.5h H =

p H —深浅埋隧道的分界深度

ω??=1-S q 20.45h

q h —等效荷载高度

ω—跨度影响系数;)5(1-+=t B i ω

i —围岩压力增减率,当15m -5B t =取i=0.1

m 714.6)]565.13(1.01[20.4520.45h 1-41-S q =-?+??=??=ω

16.785m 6.7142.52.5h H q p =?==

埋深m 785.16H 30H p =>=故为深埋隧道。 又

7.11.113.65

14.97B H t t <== 可用公式q h q γ=计算均布垂直压力:

2q /154.426.71423h q m kN =?==γ

考虑一衬后的围岩释放变形折减系数0.4

361.768KN/m 154.420.4q =?=

4.2.2衬砌自重

2h n 0/1122)5.05.0(2

1d d 21g m KN =?+?=?+?=γ)( (1)全部垂直荷载 q=61.768+11=72.768KN/m 2 (2)围岩水平均布压力 e=0.4×72.768=29.1KN/m 2 4.3衬砌几何要素 4.3.1衬砌的几何尺寸

内轮廓线半径: 5.6m r 9.47m r 21==,

内径21r r ,所画圆曲线端点截面与竖直轴线的夹角:

o 2o 15864==αα,

拱顶截面厚度0.5m d 0=,拱底截面厚度0.5m d n = 4.3.2半拱轴线长度S 及分段轴长

16.77m )2

0.5

5.6(1803.1458)20.59.47(1803.1464S =+??++??=

将半拱轴长度等分为8段,则

2.1m 8

S

S ==

? 8-6h 108.410

252.1E S ?=?=? 4.4计算位移 4.4.1单位位移

用辛普生法近似计算,按计算列表进行,单位位移的计算列表见表4-1

表4-1单位位移计算表

α

sin

α

cos

α x

y

d

1/I

y/I

y 2

/I

(1+y)2

/

I

数1/3

0.000 0.000 1.00

0 0.000 0.00

0 0.5

00 96.0

00 0.000 0.000 96.000

1

1

15.250 0.263 0.96

5 1.575 0.22

1 0.5

00 96.000 21.21

6

4.689

143.12

1 4

2

30.500 0.508

0.86

2

2.992 0.84

2

0.5

00 96.000

80.83

2

68.061

325.72

5

2

注:1 I —-截面的惯性矩,I=bd 3/12,b 取单位长度

2不考虑轴力影响 单位位移值计算如下:

5-8-h 11106.4512768.000108.4I 1

E S ?=??=??=

∑δ 5-8-h 121029.79543547.072108.4I

y

E S ?=??=??=

∑δ 3

45.750 0.716 0.698 4.202 1.786 0.500 96.000 171.4

56

306.220 745.13

2 4

4

61.000 0.875 0.485 5.234 3.217 0.5

00 96.000 308.8

32

993.513

1707.1

77 2

5

76.250 0.971 0.238 6.168 5.610 0.5

00 96.000 538.560

3021.32

2

4194.4

42 4

6

91.500 1.000 -0.0

26 6.429 8.17

6 0.5

00 96.000 784.896

6417.31

8083.1

02 2

7

106.75 0.958 -0.2

88 6.007 10.7

22 0.5

00 96.000 1029.312

11036.2

83

13190.

907 4

8

122.00 0.848 -0.530 4.972 13.020 0.500 96.000 1249.920

16273.9

58

18869.

798 1

768.00

3547.072

29568.5

93

37430.

737

5-8-2

h 2210248.376229568.593108.4I

y E S ?=??=??=∑δ

计算精度校核:

-5-522121110314.418210248.3762229.79456.45122?=?+?+=++)(δδδ

5-8-2h ss 10314.418237430.737108.4I

y 1E S ?=??=+??=∑)(δ

闭合差△=0

4.4.2载位移——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中引起的位移

1)每一块上的作用力(竖向力Q 、水平力E 、自重力G),分别由下面各式求得,

Q i =q ×b i E i =e ×h i

G i =( d i-1+d i )/2×△S × r h

其中:b i ——衬砌外缘相邻两截面间的水平投影长度

h i ——衬砌外缘相邻两截面间的竖直投影长度 d i ——接缝i 的衬砌截面厚度

均由图3直接量得,其值见表4-2。各集中力均通过相应图形的形心

表4-2载位移M o p计算表

截面投影长度集中力S -Qa q-Ga g-Ga g b h Q G E a q a g a e

0.0

00 0.0

00

0.00

0.00

0.000 0.000

0.0

00

0.00

0.000

0.00

0.000

1

1.5

75 0.2

24

114.

610

23.1

00

7.401 0.788

0.7

88

0.11

2

0.112

-18.

191

-0.82

9

2 1.40.6103.23.120.220.712 0.70.30-73.7-16.-6.18

24 12 622 00 0 12 6 79 447 7

3

1.2

10 0.9

50

88.0

49

23.1

00

31.38

8

0.605

0.6

05

0.47

5

-53.2

70

-13.

976

-14.9

09

4

1.0

20 0.9

79

74.2

23

23.1

00

32.34

6

0.510

0.5

10

0.49

-37.8

54

-11.

781

-15.8

33

5

0.9

33 2.8

45

67.8

93

23.1

00

93.99

9

0.467

0.4

67

1.42

3

-31.6

72

-10.

776

-133.

713

6

0.2

67 2.5

66

19.4

29

23.1

00

84.78

1

0.134

0.1

34

1.28

3

-2.59

4

-3.0

84

-108.

774

7

0.4

17 2.5

46

30.3

44

23.1

00

84.12

0.209

0.2

09

1.27

3

-6.32

7

-4.8

16

-107.

085

8

0.7

85 2.2

98

57.1

23

23.1

00

75.92

6

0.393

0.3

93

1.14

9

-22.4

21

-9.0

67

-87.2

39

续表4-2 ∑i-1

(Q+G)∑i-1E x y ΔxΔy

-Δx∑i

-1

(Q+

G)

-Δy∑i

-1

E

M o ip

0.000

0.00

0 0.0

00

0.0

00

0.00

0.0

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

0 1.5

31

0.1

94

1.53

1

0.1

94

0.000 0.000

-18.90

8

137.710

7.40

1 2.9

64

0.7

65

1.43

3

0.5

71

-197.

338

-4.22

6

-316.8

85

264.431

27.6

21 4.2

10

1.6

76

1.24

6

0.9

11

-329.

481

-25.1

63

-753.6

84

375.581

59.0

09 5.1

88

2.8

69

0.97

8

1.1

93

-367.

318

-70.3

98

-1256.

869

472.904

91.3

56 5.8

32

4.2

52

0.64

4

1.3

83

-304.

550

-126.

345

-1863.

925

563.896

185.

354 6.1

52

5.7

64

0.32

1.5

12

-180.

447

-280.

256

-2439.

079

606.425

270.

135 6.1

43

7.3

09

-0.0

09

1.5

45

5.458

-417.

359

-2969.

207

659.870

354.

255 5.8

06

8.8

17

-0.3

37

1.5

08

222.3

76

-534.

216

-3399.

774

2)外荷载在基本结构中产生的内力

块上各集中力对下一接缝的力臂由图直接量得,分别记以a q、a e、a g。

内力按下式计算之:

弯矩:

e

g q i i i i o p i o ip Ea Ga a Q E y G Q x M M --?-?-+?-=∑∑---1

1

,1)(

轴力:

∑∑-+=i

i i

i o ip E

G Q N ααcos )(sin

式中 Δx i 、Δy i ——相邻两接缝中心点的坐标增值。 Δx i =x i - x i-1 Δy i =y i - y i-1 M o ip 和N o ip 的计算见表4-3及表4-4。

表4-3载位移N o ip 计算表

α

sin α

cos

α

∑i

(Q+G )

∑i E

sin α

* ∑i

(Q+G

cos α*

∑iE

N o

p

0 0.000 0.000

1.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 15.250 0.263 0.965 137.710 7.401

36.22

2 7.140 29.082

2 30.500 0.508

0.862 264.431 27.621 134.2

09 23.799 110.410 3 45.750 0.716

0.698 375.581 59.009 269.0

29 41.176 227.853 4 61.000 0.875

0.485 472.904 91.356

413.6

11

44.290 369.321

5

76.25

0 0.971

0.23

8

563.8

96

185.3

54

547.7

36

44.056 503.680

6

91.50

0 1.000

-0.0

26

606.4

25

270.1

35

606.2

18

-7.071 613.289

7 106.7

50 0.958

-0.2

88

659.8

70

354.2

55

631.8

72

-102.0

95

733.967

8 122.0

00 0.848

-0.5

30

740.0

93

430.1

81

627.6

34

-227.9

61

855.595

3)主动荷载位移

计算过程见表4-4

表4-4主动荷载位移计算表截

面Mp0 1/I y/I 1+y Mp0/I yMp0/I

Mp0(1+y)

/I

积分

系数

1/3

0 0.000

96.0

00 0.000

1.00

0.000 0.000 0.000 1

1

-18.9

08 96.0

00

18.62

4

1.19

4

-1815.1

83

-352.146

-2167.32

9

4

2

-316.

885 96.0

00

73.44

1.76

5

-30420.

982

-23272.0

51

-53693.0

34

2

3 -753.96.0160.8 2.67-72353.-121264.-193618. 4

△1p =△S/E h ×∑M p 0/I=8.4×10-5×(-1083146.795)= - 9098.426×10-5

△2p =△S/ E h ×∑M p 0y/I=8.4×10-8×(-6059744.064)= -50901.850×10-5

计算精度校核

684 00 96 6 692 788 480

4

-1256.869 96.000 275.424

3.86

9

-120659.391 -346171.792

-466831.183

2

5

-1863.925 96.000 408.192

5.25

2

-178936.786 -760839.215

-939776.002

4

6

-2439.079 96.000 553.344

6.76

4

-234151.560 -1349649.594

-1583801.154

2

7

-2969.207 96.000 701.664

8.30

9

-285043.895 -2083385.832

-2368429.728

4

8

-3399.774 96.000 846.432 9.81

7 -326378.291 -2877677.394

-3204055.686

1

-108314

6.795

-6059744.064

-7142890.860

△Sp=△1p+△2p

△Sp=△S/ E h×∑M p0(1+y)/I

因此,△Sp=8.4×10-5×(-7142890.860)= -60000.276×10-5△1p+△2p= -(9098.426+50901.850)×10-6= -60000.276×10-5闭合差△=0.000。

4.4.3载位移——单位弹性抗力及相应的摩擦力引起的位移

1)各接缝处的抗力强度

按假定拱部弹性抗力的上零点位于与垂直轴接近450的第3截面,α3=45.75°=αb;

最大抗力位于第5截面,

α5=76.25°=αh;

拱部各截面抗力强度,按镰刀形分布,最大抗力值以上各截面抗力强度按下式计算:

σi=σh(cos2αb-cos2αi)/(cos2αb-cos2αh)

计算得,

σ3=0,σ4=0.5847σh ,σ5=σh。

边墙截面弹性抗力计算公式为:σ=σh[1-(y iˊ/ y hˊ)2]

式中y iˊ——所求抗力截面与外轮廓线交点到最大截面抗力截面的垂直距离;

y hˊ——墙底外边缘cˊ到最大抗力截面的垂直距离。(y iˊ和y hˊ在图3中可量得)

y6ˊ=2.47m; y7ˊ=4.93m; y8ˊ=6.87m;

则有: σ6=σh [1-(2.47/6.87)2]= 0.8707σh σ7=σh [1-(4.93/6.87)2]= 0.4850σh σ8=0;

按比例将所求得的抗力绘在图4上。

图4结构抗力图

2)各楔块上抗力集中力i R , 按下式近似计算:

()i i 11i /2R S σσ-=+??,外

式中,i S ?外——楔块i 外缘长度,由图3量得。

i R ,的方向垂直于衬砌外缘,并通过楔块上抗力图形的形心。 3)抗力集中力与摩擦力之合力i R 按近似计算:

2

'1μ+=i i R R

式中 μ——围岩与衬砌间的摩擦系数。取μ=0.2,

则 2'1μ+=i i R R =1.0198'i R

其作用方向与抗力集中力的夹角为β=arctan μ=11.301°。由于摩擦阻力的方向与衬砌位移方向相反,其方向朝上。i R 的作用点即为

i R ,与衬砌外缘的交点。

将i R 的方向线延长,使之交于竖直轴。量取夹角ψk (自竖直轴反时针方向量度)。将i R 分解为水平与竖向两个分力:

R H = R i sin ψk R V = R i cos ψk

以上计算例入表4-5中, 并参见图3。

表4-5 弹性抗力及摩擦力计算表 截面 σ(σh )

i-1

+σi )/2

△S

h

)

R(σ

h

)

ψk

sin ψk cos ψk

3

0.000

0 0.000

0.0000

0.000

0.000

0.000

1.000

4

0.5847 0.292

2.1670

0.646

1

64.676

0.904

0.428

5

1.0000

0.792

2.1670

1.751

0 79.926

0.985

0.175

6

0.8707 0.935

2.1670

2.067

95.176

0.996

-0.090

7

0.4850 0.678

2.1670

1.498

110.426

0.937

-0.349

8

0.0000 0.243

2.1670

0.535

9 125.676

0.812

-0.583

续表4-5 R H (σh ) R V (σh ) v h R i (σh ) 0.000 0.000 0.000 0.584 0.276 0.276 0.584 0.634 1.724 0.306 0.583 2.308 1.717 2.059 -0.186 0.396 4.367 2.027 1.404 -0.523 -0.127 5.770 1.469 0.435

-0.313

-0.439

6.206

0.525

4)计算单位抗力图及其相应的摩擦力在基本结构中产生的内力 弯矩 Ki

i o i r R M ∑-=-σ

轴力

H

i V i o i R R N ∑-∑=-??σ

cos sin

式中 r Ki ----力R i 至接缝中心点K 的力臂,由图3量得,计算见表4-6和表4-7

表4-6 M σ0计算表

混凝土框架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嘉应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设计 设计题目: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土木1301 姓名:健文 学号: 133120001 指导老师:王莺歌

目录 一、设计任务 (1) 1设计容 (1) 2设计条件 (2) 二.框架结构计算过程 (2) 1.平面布置 (3) 2.结构计算简图 (4) 3.力计算 (5) (1)恒荷载计算 (5) (2)活荷载计算 (8) (3)荷载转化 (9) (4)水平荷载计算 (15) (5)弯矩调整 (21) (6)力组合 (23) 三.构件配筋计算 (32) 1.梁的设计 (29) 2.柱的设计 (35) 四.绘制框架结构施工图 (45)

1 设计题目 某办公楼是五层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图如附图所示。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设计该办公楼。选第②榀框架进行设计。 根据学号选择自己的跨度

2 设计资料 (1) 设计标高:层高3.300m ,室设计标高000.0±m ,室外设计标高-0.600m ,基础 顶面离室外地面为600mm 。 (2) 屋面楼面荷载:恒载1.5 kN/m 2(不包括板结构自重),活载2kN/m 2。 (3) 梁上墙荷载:8kN/m 。 (4) 基本风压:20/60.0m KN w =(地面粗糙度为B 类)。 3 设计容 (1)结构布置及主要构件尺寸初选。 (2)荷载计算。计算第②榀框架的梁柱承受的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 (3)力计算。使用弯矩二次分配法或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使用D 值法计算水平荷载。 (4)力组合。考虑永久荷载控制,可变荷载控制情况。 (5)框架的梁柱截面设计。进行正截面、斜截面配筋计算。 (6)绘制一榀框架的结构施工图。 4 提交成果 (1)多层框架设计计算书。 (2)一榀框架结构施工图。

JAVA实现计算器课程设计

JAVA实现计算器课程设计 计算机科学系 计应0701班 指导老师:刘其昌 设计人员:陈秀桃 设计日期:2009年11月10日——2009年12月20日 计算器的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 论 ..................................................................... .. (2)

1.1 开发环 境 ..................................................................... . (2) 1.2 基本功能介 绍 ..................................................................... ......... 2 第二章系统设 计 ..................................................................... (3) 2.1 系统流程 图 ..................................................................... . (3) 2.2 系统功能框 图 ..................................................................... (3) 2.3 需求分 析 ..................................................................... ................ 4 第三章软件设 计 ..................................................................... (5) 3.1 界面设 计 ..................................................................... . (5) 3.2 代码设 计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钢 筋 混 凝 土 框 架 结 构 设 计 计 算 书

目录 第一章前言 (5) 第二章方案论述 (6) 2.1 建筑方案论述 (6) 2.2结构设计论述 (7) 第三章结构方案设计 (9) 3.1设计总说明 (9) 3.1.1设计依据 (9) 3.1.2 设计概述 (9) 3.1.3 结构说明 (9) 3.1.4.各部分建筑构造 (9) 3.2结构方案设计 (10) 3.2.2场地条件 (10) 第四章荷载计算 (11) 4.1荷载汇集及截面尺寸的选取 (11) 4.1.1 框架柱: (11) 4.1.2 框架梁: (11) 4.1.3 材料情况: (11) 4.2荷载汇集 (11) 4.3 计算简图及层数划分 (13) 4.4 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4) 第五章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 (19) 5.1层间侧移刚度计算 (19) 5.1.1梁线刚度 (19) 5.1.2柱线刚度计算 (20) 5.1.3柱侧移刚度计算 (20) 5.2水平地震作用层间地震剪力和弹性位移的计算 (21) 5.2.2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计算 (23) 5.3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弯矩(采用D值法) (23) 5.4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弯矩 (25) 5.5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梁端剪力和柱轴力 (25) 5.6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图 (26) 第六章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26) 6.1自然条件 (27) 6.2风荷载计算 (27) 6.3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弯矩(采用D值法,取中框架计算) (28) 6.4 风荷载作用下梁端弯矩计算 (29) 6.5风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剪力和柱轴力计算 (30) 6.6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图 (30) 第七章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31) 7.1竖向荷载计算 (31) 7.1.2 恒荷载 (31)

箱梁毕业设计计算书

前言 一、选题依据 (一)设计目的及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设计通过自行拟定桥梁形式及断面尺寸,设计下部结构——墩台与基础并编制施工方案,使我们全面地掌 握桥梁的设计及施工理论,并学会将其应用于实践。桥梁的设计是系统性十分强的工作,有了本次设计我们可以对 四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一个综合系统的回顾和学习,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桥位在考虑它的使用、经济、美观的同时,我们还要着重解决其在工程实际中的问题。在建桥实践中,该桥 采用20m跨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减少施工中的麻烦,特采用装配式结构。使桥梁构件的尺寸和形式趋于 标准化,便于预制和施工,并节省大量支架模板和劳动力,缩短工期。 (二)设计拟应用的现场资料综述 桥位地质情况,从上到下的土层均为砂土、黏性土、砂砾。 (三)设计拟应用的文献综述: 本设计涉及内容广泛,需应用到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桥梁学、结构设计学及基础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采用 是2004年颁布的新规范《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严格执行其规定。根据设计荷载等确定桥长、跨径及孔数。根 据《桥梁工程》《公路桥涵设计手册》中的简支梁桥的计算进行行车道板的计算;荷载横向分布计算;主梁内力计算; 横隔梁内力计算及挠度、预拱度的计算。根据《结构设计原理》进行主梁、横隔梁、行车道板及墩台与基础的截面 尺寸设计及配筋计算。根据《基础工程》及《公路桥涵设计手册》进行墩台与基础的设计。并根据《桥梁工程》《基 础工程》拟订施工方案。根据《有关桥涵标准图》进行施工图纸设计。知识涉及相对全面,能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 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四)设计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在我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早在70年代,我国就建成了跨径达五十多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除了简支梁桥以外,近年来我国还修建了多座现代化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型刚架桥、连续梁桥和悬臂两梁桥。目前,我国在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梁桥的施工技术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的研究起步较早,法国著名工程师弗莱西奈经过20年研究使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付诸实践后,新颖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首先在法国和德国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西德最早用全悬臂法建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特别是在1952年成功地建成了莱茵河上的沃伦姆斯桥后,这种方法就传播到全世界。近年来,国外对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的结构体系有这样的见解,倾向于采用悬臂浇筑工艺来修建连续梁桥。这种方法在世界发展甚快。 二、研究(设计)思路 跨径大于20米的简支梁桥,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它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桥一般可节省钢材30%,跨径越大节省越多。其刚度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桥要大,因此建筑高度可显著减少,使大跨径桥梁轻柔美观。由于能消除裂缝,扩大了对多种桥型的适应性,并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 本设计采用装配式梁桥,其优点是:桥梁构件的尺寸和形式趋于标准化,便于预制和施工,并节省大量支架模板和劳动力,缩短工期。 三、研究(设计)内容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报告计算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宾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柱下桩基础,首层柱网布置如附件所示,试按要求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 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岩土层按成因类型自上而下划分:1、人工填土层(Q m1);2、第四系冲积层(◎); 3、残积层(Q1);4、白垩系上统沉积岩层(K)。 各土(岩)层特征如下: 1)人工填土层(c m1) 杂填土: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含较多建筑垃圾(碎砖、碎石、余泥等)。本 层重度为16kN/nt松散为主,局部稍密,很湿。层厚 1.50m。 2)第四系冲积层(c a1) ②-1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黑,可塑,含细砂及少量碎石。该层层厚 3.50m。 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为:3 =44.36%; p = 1.65 g/cm3; e= 1.30 ; I L= 1.27 ; Es= 2.49MPa;C= 5.07kPa,? = 6.07 °。 承载力特征值取f ak=55kP& ②-2粉质粘土:灰、灰黑色,软塑状为主,局部呈可塑状。层厚 2.45m。 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为:3 = 33.45%; p = 1.86 g/cm3; e= 0.918;l L=0.78; Es=3.00Mpa C=5.50kPa,①=6.55 °。 ②-3粉质粘土:褐色,硬塑。该层层厚 3.4m。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 3 为:3 = 38.00% ; p = 1.98 g/cm ; e= 0.60;I L=0.20; Es=10.2MPa。 3)第四系残积层(Qf) ③-1粉土:褐红色、褐红色间白色斑点;密实,稍湿-湿。该层层厚2.09m。

单片机课程设计计算器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单片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四位数加法计算器的设计学院名称:电气信息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时间:至

格式说明(打印版格式,手写版不做要求) (1)任务书三项的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倍行距。 (2)目录(黑体,四号,居中,中间空四格),内容自动生成,宋体小四号。 (3)章的标题用四号黑体加粗(居中排)。 (4)章以下的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粗(顶格排)。 (5)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倍行距;段落两端对齐,每个段落首行缩进两个字。 (6)图和表中文字用五号宋体,图名和表名分别置于图的下方和表的上方,用五号宋体(居中排)。(7)页眉中的文字采用五号宋体,居中排。页眉统一为:武汉工程大学本科课程设计。 (8)页码:封面、扉页不占页码;目录采用希腊字母Ⅰ、Ⅱ、Ⅲ…排列,正文采用阿拉伯数字1、2、3…排列;页码位于页脚,居中位置。 (9)标题编号应统一,如:第一章,1,,……;论文中的表、图和公式按章编号,如:表、表……;图、图……;公式()、公式()。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一)设计任务(从“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汇总文档中任选1题,根 据所选课题的具体设计要求来填写此栏) 1. 系统通过4x4的矩阵键盘输入数字及运算符。 2. 可以进行4位十进制数以内的加法运算,如果计算结果超过4位十进制数,则屏幕显示E。 3. 可以进行加法以外的计算(乘、除、减)。 4. 创新部分:使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进行显示,有开机欢迎界面,计算数据与结果分两行显示,支持小数运算。 (二)基本要求 1.有硬件结构图、电路图及文字说明; 2.有程序设计的分析、思路说明; 3.有程序流程框图、程序代码及注释说明; 4.完成系统调试(硬件系统可以借助实验装置实现,也可在Proteus 软件中仿真模拟); 5.有程序运行结果的截屏图片。

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巨详细的步骤)

框架结构设计 第一部分:框架结构设计资料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市科技局拟建的办公楼,其功能为该局提供日常办公活动、举办各类小型学术报告的场所。结构形式为整体五层框架结构,局部六层,第六层为砖结构。建筑面积为5238m2,层高3.6m,总高为21.900m,室内外高差0.450m。框架平面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

二设计依据: 2-1. 气象条件: 2-1.1雪荷载:基本雪压力为S0=0.45kN/m2(水平投影); 2-1.2 风荷载: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基本风压力为W0=0.60kN/m2; 2-1.3常年气温差值:年最高温度390C,最低气温-40C; 2-1.4 最大降雨程度65.2㎜/h,降雨强度145㎜/h。. 2-2. 建筑耐久等级、防火等级为Ⅱ级。 2-3. 工程地质条件: 2-3.1 该场地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属浑河冲积阶地。根据建筑对基地的勘察结果,地质情况见表1: 表1建筑地层情况表(标准值) 序号岩土分类(m)土层深度(m)厚度范围(m)地基承载力 f ak(kPa) 1 耕植土0-1. 2 1.2 2 粘土 1.2-4.6 3.4 220 3 砾砂 4.6-5.5 0.9 320 4 圆砾 5.5-12.0 6. 5 360 ②表中给定土层深度自然地坪算起. 2-3.2建筑场地冰冻深度:-1.2M; 2-3.3建筑场地类别:Ⅱ类场地,拟建场地不存在软土震陷、砂(粉)土液化的可能性,为建筑场地有利地段。 2-3.4地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3.5活荷载:走廊2.0KN/㎡,楼梯间2.0KN/㎡,厕所2.0KN/㎡, 办公室2.0KN/㎡,门厅2.0KN/㎡,库房6.0KN/㎡,上人屋面2.0KN/㎡, 不上人屋面0.5KN/㎡. 2-4 主要参考资料: 2-4.1各专业课教材 2-4.2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建筑设计资料集》 《建筑制图标准》 GB/T50104—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工程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辽宁工业大学 工程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工程结构课程设计(36组) 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132班 学号:XXXXXXXXXX 学生姓名: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 教师职称:教授 起止时间:2016.1. 4-2016.1.15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研室:结构教研室

目录 1.设计资料---------------------------------------------------------------1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1 3.板的设计-------------------------------------------------------------- 2 (1)荷载计算---------------------------------------------------------------2(2)计算简图--------------------------------------------------------------2(3)弯矩设计值------------------------------------------------------------3(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 4.次梁设计---------------------------------------------------------------4(1)荷载设计值-------------------------------------------------------------4(2)计算简图-------------------------------------------------------------- 4(3)内力计算---------------------------------------------------------------4(4)承载力计算------------------------------------------------------------5 5.主梁设计---------------------------------------------------------------6(1)荷载设计值-------------------------------------------------------------6(2)计算简图--------------------------------------------------------------6

数值计算课程设计任务书

数值计算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数学专业班级学生: 题目:典型数值算法的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从2017 年 6 月12 日起到2017 年7月 1 日 1、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每人需作10个算法的程序、必做6题、自选4题。 对每个算法要求用C++语言进行编程。 必选题: 1、高斯列主元法解线性方程组 2、牛顿法解非线性方程组 3、经典四阶龙格库塔法解一阶微分方程组 4、三次样条插值算法(压紧样条)用C++语言进行编程计算 依据计算结果,用Matlab画图并观察三次样条插值效果。 5、龙贝格求积分算法 6、M次多项式曲线拟合,据计算结果,用Matlab画图并观察拟合效果。 自选题:自选4道其他数值算法题目.每道题目重选次数不得超过5次. 2、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实物等硬件要求〕: 2.1 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按照算法要求,应用C++语言设计和开发算法程序,提交由: 1)每个算法的原理与公式说明; 2)每个算法相应的程序设计说明(程序中的主要变量语义说明,变量的数据类型说明,数据在内存中组织和存储结构说明,各函数的输入形参和输出形参说明,函数功能说明,函数中算法主要流程图,函数的调用方法说明); 3)每个程序使用的实例(引用的实例可以自拟,也可以借用相关数值计算参考书中的例题作为作为验证程序是否正确的实例,无论是自拟实例还是引用实例,实例都应详细写入报告的正文中); 4)每个算法的调试记录(包括程序调试(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和程序修改记录、程序测试(可以手工计算进行测试、也可以利用Matlab的函数或

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建筑概况 1、设计题目:++++++++++++ 2、建筑面积:6500㎡ 3、建筑总高度:19.650m(室外地坪算起) 4、建筑层数:六层 5、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二、工程概况: 该旅馆为五层钢筋框架结构体系,建筑面积约6500m2,建筑物平面为V字形。走廊宽度2.4m,标准层高3.6m,室内外高差0.45m,其它轴网尺寸等详见平面简图。 三、设计资料 1、气象条件 本地区基本风压 0.40kN/㎡,基本雪压0.35kN/㎡(按你设计的城市查荷载规范) 2、抗震烈度:7度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1g(按你设计的城市查抗震规范) 3、工程地质条件 建筑地点冰冻深度0.7M;(按你设计的城市查地基设计规范) 建筑场地类别:Ⅱ类场地土;(任务书如无,可按此) 场地土层一览表(标准值)(可按此选用)

注:1)地下稳定水位居地坪-6m以下; 2)表中给定土层深度由自然地坪算起。 4、屋面做法: 防水层:二毡三油或三毡四油 结合层:冷底子油热马蹄脂二道 保温层:水泥石保温层(200mm厚) 找平层:20mm厚1:3水泥砂浆 结构层:100mm厚钢筋砼屋面板 板底抹灰:粉底15mm厚 5、楼面做法:水磨石地面:或铺地砖 120㎜厚现浇砼板(或按你设计的楼板厚度) 粉底(或吊顶)15mm厚 6、材料 梁、柱、板统一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筋采用HPB335,箍筋采用HPB235,板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四、建筑要求 建筑等级:耐火等级为Ⅱ级 抗震等级为3级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五、采光、通风、防火设计 1、采光、通风设计 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门窗位置,从而形成“穿堂风”,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便于通风。 2、防火设计 本工程耐火等级为Ⅱ级,建筑的内部装修、陈设均应做到难燃化,以减少火灾的发生及降低蔓延速度,公共安全出口设有三个(按设计),可以方便人员疏散。因该为旅馆的总高度超过21m属多层建筑,因而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GB50045-95)规定,楼梯间应采用封闭式,防止烟火侵袭。在疏散门处应设有明显的标志。各层均应设有手动、自动报警器及高压灭火水枪。 六、建筑细部设计 1、建筑热工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发挥投资的经济效益。 2、建筑体型设计应有利于减少空调与采暖的冷热负荷,做好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以利节能。

桥梁设计手算计算书(DOC)

设计原始资料 1.地形、地貌、气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地震烈度等自然情况 (1)气象:天津地区气候属于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部分地区受海洋气候影响。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旱,春季大风频繁,夏 季炎热多雨,雨量集中,秋季冷暖变化显著。年平均气温12.20C, 最冷月平均气温-40C,七月平均气温26.40C。 (2)工程地质:天津地铁一号线经过地区处于海河冲积平原上,地形平坦,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沿线分布了较多的粉砂、细砂、粉土,均为地震可液化层,局部地段具有地震液化现象。沿线地层 简单,第四系地层广泛发育,地层分布从上到下依次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上部陆相层、第一海相层、中上部陆相层、上部及中 上部地层广泛发育沉积有十几米厚的软土。 a.人工填土层,厚度5m,?k=100KP a; b.粉质黏土,中密,厚度15m,?k=150 KP a; c.粉质黏土,密实,厚度15m,?k=180KP a; d.粉质黏土,密实,厚度10m,?k=190KP a。 第一章方案比选 一、桥型方案比选 桥梁的形式可考虑拱桥、梁桥、梁拱组合桥和斜拉桥。任选三种作比较,从安全、功能、经济、美观、施工、占地与工期多方面比选,最终确定桥梁形式。 桥梁设计原则 1.适用性 桥上应保证车辆和人群的安全畅通,并应满足将来交通量增长的需要。桥下应满足泄洪、安全通航或通车等要求。建成的桥梁应保证使用年限,并便于检查和维修。 2.舒适与安全性 现代桥梁设计越来越强调舒适度,要控制桥梁的竖向与横向振幅,避免车辆在桥上振动与冲击。整个桥跨结构及各部分构件,在制造、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3.经济性 设计的经济性一般应占首位。经济性应综合发展远景及将来的养护和维修等费用。 4.先进性 桥梁设计应体现现代桥梁建设的新技术。应便于制造和架设,应尽量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说明书 二零一三年六月 土木工程

某框架结构条形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威海近郊五层两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当于七层以上民用建筑),车间有三排柱,柱截面尺寸为400×600mm2,平面图如图1。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载特征值如表1,弯矩作用于跨度方向。室内外高差0.30m。 图1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图 表1 荷载效应特征值 二、地质资料 1.综合地质柱状图如表2,地下水位在细砂层底,标准冻深为2m; 2.冻胀类别为冻胀。

表2 综合地质柱状图 三、设计要求 1.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计算该条形基础相邻两柱的沉降差; 3.绘制基础平面图(局部),基础剖面图,配筋图。 四、设计步骤 1.考虑冻胀因素影响确定基础埋深; 2.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修正; 3.计算基础底面尺寸,确定基础构造高度; 4.计算条形基础相邻两柱的沉降差; 5.按倒梁法计算梁纵向内力,并进行结构设计; 6.计算基础的横向配筋及翼缘高度; 7.绘制施工图。

五、工作量 1. 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 计算该条形基础相邻两柱的沉降差; 3. 完成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4. 完成铅笔绘制2号施工图一张; 5. 配合教师安排进行答辩。 六、内力计算 (一) 确定基础埋深 根据地质资料进入土层1.2m 为粘土层,其基本承载力特征值为147kPa ak f =,可知其为最优持力层,基础进入持力层大于30cm 。又有考虑冻胀因素的影响,根据规范可知,其设计冻深d z 应按下式计算:0 2.0 1.00.90.95 1.71m ...zs zw ze d z z ψψψ=???==,基础 埋深应在设计冻深以下,据此可初步确定基础埋深为2.3m 。根据基础埋深 2.3m>0.5m d =需进行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深度修正,持力层为黄褐色粘性土层。液性指数 2618 0.50.853418 p L L p w w I w w --= = =<--,又0.70.85 e =<,查表可得,承载力修正系数0.3, 1.6b d ηη==,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m γ= 317 1.2190.8 17.8kN/m 2.0 ?+?=, 条形基础的基础埋深一般自室内底面算起,室内外高差为0.3m ,取 2.30.3 2.6m d =+=, 则可得修正值为:(0.5)147 1.617.8(2.60.5)206.81kPa a ak d m f f d ηγ=+-=+??-=。 (二) 确定基础梁的高度、长度和外伸尺寸 根据规范要求,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应该取为柱距的1/81/4倍 ,又有此处柱距取为6500mm ,故可得到基础梁的高度(1/81/4)6200(7751550)mm h =?=,取 1500mm h =,即为 1.5m h =。根据构造要求,条形基础端部外伸长度应为边跨跨距的1/41/3倍,故考虑到柱端存在弯矩及其方向,可以得到基础端部左侧延伸 1(1/4 1/3)(1/41/3)6200(1550 2067)m m l l ==?=,取1 2.0m l =。计算简图如图 2所示:

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设计总概况: 1.规模:本工程是一栋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使用年限为50年,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建筑面积约3000㎡, 建筑平面的横轴轴距为6.5m 和2.5m,纵轴轴距为4.5m ;框架梁、柱、板为现浇;内、外墙体材料为混凝土空心砌块, 外墙装修使用乳白色涂料仿石材外墙涂料, 内墙装修喷涂乳胶漆, 教室内地面房间采用水磨石地面, 教室房间墙面主要采用石棉吸音板, 门窗采用塑钢窗和装饰木门。全楼设楼梯两部。 2.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四层框架结构。 1.气象、水文、地质资料: 1气象资料 A.基本风压值:0.35kN/㎡, A.基本雪压值:0.25kN/㎡。 B.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为1.2m; C.室外气温:年平均气温最底-10℃,年平均气温最高40℃; 2水文地质条件 A.土层分布见图1-1,地表下黄土分布约15m ,垂直水平分布较均匀,可塑 状态,中等压缩性,弱湿陷性,属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fak=120kN/㎡。

B.抗震设防等级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地震设计分组为第 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 C.常年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8m ,地质对水泥具有硫酸盐侵蚀性。 D.采用独立基础, 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因素, 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 独立基础的挖土方量是最为经济的,而且基础本身的用钢量及人工费用也是最低的, 整体性好, 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强。因此独立基础在很多中低层的建筑中应用较多。 二、设计参数: (一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本工程为一般的建筑物,破坏后果严 重,故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耐久等级二级(年,耐火等级二级, 屋面防水Ⅱ级。 (三建筑抗震烈度为8度,应进行必要的抗震措施。 (四设防类别丙类。 (五本工程高度为15.3m ,框架抗震等级根据GB50223-2008《建筑工程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学楼建筑结构高度不超过24m 的混 凝土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六地基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图1-1 土层分布 第二章结构选型和结构布置 第一节结构设计

钢桁架桥计算书-毕业设计之欧阳歌谷创编

目录 欧阳歌谷(2021.02.01)1.设计资料1 1.1基本资料1 1.2构件截面尺寸1 1.3单元编号4 1.4荷载5 2.内力计算7 2.1荷载组合7 2.2内力9 3.主桁杆件设计11 3.1验算内容11 3.2截面几何特征计算11 3.3刚度验算15 3.4强度验算16 3.5疲劳强度验算16 3.6总体稳定验算17 3.7局部稳定验算18 4.挠度及预拱度验算19 4.1挠度验算19

4.2预拱度19 5.节点应力验算20 5.1节点板撕破强度检算20 5.2节点板中心竖直截面的法向应力验算21 5.3腹杆与弦杆间节点板水平截面的剪应力检算22 6.课程设计心得23

1.设计资料 1.1基本资料 (1)设计规范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 (2)工程概况 该桥为48m下承式公路简支钢桁架梁桥,共8个节间,节间长度为6m,主桁高10m,主桁中心距为7.00m,纵梁中心距为3m,桥面布置2行车道,行车道宽度为7m。 (3)选用材料 主桁杆件材料采用A3钢材。 (4)活载等级 采用公路I级荷载。 1.2构件截面尺寸 各构件截面对照图

各构件截面尺寸统计情况见表1-1: 表1-1 构件截面尺寸统计表 编号名称类型 截面 形状 H B1 (B) tw tf1(tf ) B2tf2C 1下弦杆E0E2用户H型0.460.460.010.0120.4 6 0.012 2下弦杆E2E4用户H型0.460.460.0120.020.4 6 0.02 3上弦杆A1A3用户H型0.460.460.0120.020.4 6 0.02 4上弦杆A3A3用户H型0.460.460.020.0240.4 6 0.024 5斜杆E0A1用户H型0.460.60.0120.020.60.02 6斜杆A1E2用户H型0.460.440.010.0120.4 4 0.012 7斜杆E2A3用户H型0.460.460.010.0160.4 6 0.016 8斜杆A3E4用户H型0.460.440.010.0120.4 4 0.012 9竖杆用户H型0.460.260.010.0120.2 6 0.012 10横梁用户H型 1.290.240.0120.0240.2 4 0.024 11纵梁用户H型 1.290.240.010.0160.2 4 0.016 12下平联用户T型0.160.180.010.01 13桥门架上下横撑和短 斜撑 用户双角0.080.1250.010.01 0.0 1 14桥门架长斜撑用户双角0.10.160.010.010.0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 程设计任务书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题目: 学院:建筑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级工程造价班 学生姓名:雷杨学号 指导教师:王浩 总评成绩: 完成时间: 2016年12月24日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时间及地点 1、设计时间:本次设计时间为两周,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15-16周( ----) 2、设计地点:A主510 二、设计目的和要求 1、课程设计目的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动手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施工图预算的基本原理及基本编制方法,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程度,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这种要求,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实践活动,编制一份完整的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内容进行实务性操作,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要求 根据课程特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要求学生将以前所学的建筑工程预算课程以及其他相关的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等课程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完整的施工图预算编制,主要是掌握其方法,建立其对建筑工程预算的感性认识。各位同学在设计过程中要认真对待,刻苦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圆满完成本次课程设计任务。 三、设计题目和内容 1、课程设计题目:自行拟定 2、课程设计内容 (1)熟悉施工图纸,计算工程量。 注意图纸是否齐全,尺寸是否有误。 工程量计算时要注意: ①计算口径一致; ②计量单位一致; ③计量规则一致;

框架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2 .计算书 某大学7层学生宿舍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没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年限为50年,试设计该结构(限于篇幅,本例仅介绍 轴框架结构的设计)。 2.1设计资料 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学生宿舍,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其建筑平面图和剖面图分别如图1-1、图1-2所示,L 1=6m ,H 1=4.5m 。 (1)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土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400m ,室内外高差600mm 。 (2)墙身做法:墙体采用灰砂砖,重度γ=18kN/m 3 ,外墙贴瓷砖,墙面重0.5kN/㎡,内 墙面采用水泥粉刷,墙面重0.36kN/㎡。 (3)楼面做法:楼面构造层的恒载标准值为1.56kN/㎡;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5kN/㎡。 (4)屋面做法:屋面采用柔性防水,屋面构造层的恒载标准值为3.24 kN/㎡;屋面为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 (5)门窗做法:木框玻璃窗重0.3kN/㎡,木门重0.2kN/㎡。 (6)地质资料:位于某城市的郊区,底层为食堂,层高4.5m ,2~7层位学生宿舍。 (7)基本风压:4.00=ω 2 m kN 。 (8)材料选择: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钢筋级别HRB400和HPB300。 图1-1 建筑平面图 2.2 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

结构平面布置如图2-1所示。各梁柱截面尺寸确定如下: 图2-1 结构平面布置图 边跨(AB 、CD 跨)梁: mm l l h )1000~7.666(8000121 )121~81(=?==, 取mm h 1000=;h b ) 3 1 ~21(=,取 mm b 400=。 边柱和中柱(A 轴、B 轴、C 轴)连系梁:取mm mm h b 500250?=?;中柱截面均为mm mm h b 600500?=?,边柱截面均为mm mm h b 500450?=?现浇楼板厚mm 120。 结构计算简图如图3-59所示根 据地质资料,确定基础顶面标高为mm 1500-,由此求得底层层高为 mm 5.6。 各梁柱构件的线刚度经计算后列于图2-2。其中在求梁截面惯性矩时考虑到现浇楼板的作用,取02I I =(0I 为考虑楼板翼缘作用的梁截面 惯性矩)。 图 2-2 结构计算简图:单位;×10-3E (m 3)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_计算书

第一章设计资料 1.1设计内容 (1)根据已给地形图等设计资料,选择三至四种以上可行的桥型方案,拟定桥梁结构主要尺寸,根据技术经济比较,推荐最优方案进行桥梁结构设计。 (2)对推荐桥梁方案进行运营阶段的内力计算,并进行内力组合,强度、刚度、稳定性等验算。 (3)选择合理的下部结构形式,拟定构件尺寸。 (4)绘制桥梁总体布置图、上部结构一般构造图、钢筋构造图、桥台一般构造图、桥墩盖梁一般构造图。其中手绘图不少于两张。 (5)编写设计计算书。 1.2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桥梁的桥位地型及地质图一份 2、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3.5kN/m2 3、桥面净空:净-11+2×2.0(人行道)=15米 4、桥面横坡:1.5% 5、设计时速:60km/h 6、环境:桥址位于野外一般地区,I类环境条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 7、施工方法:主梁采用后张法,预留空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型,两端同时张拉。 8、设计要求:按整体式双向两车道进行设计 9、预应力种类:按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 1.3采用材料: (1)预应力钢筋:1 7钢绞线,直径12.7mm (2)非预应力钢筋:用HRB335, R235; (3)混凝土: 主梁混凝土采用C50; 铰缝为C30细集料混凝土; 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

栏杆及人行道板为C25混凝土; 盖梁、墩柱用C30混凝土; 桥台基础用C20混凝土; 桥台台帽用C25混凝土; (4)锚具用OVM锚 1.4主要技术规范 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 范》 JTJ 022-2007《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 D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第二章方案比选 在我国,安全、经济、适用、美观是桥梁设计中的主要考虑因素,安全尤为重要。桥梁结构造型简洁,轻巧,设计方案力求结构新颖,保证结构受力合理,

桥梁课程设计说明书-35m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姓名:粟峰 班级:交建12-1班 学号: 02120482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二О一五年一月

中国矿业大学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简支梁桥课程设计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设计 设计说明书 课程编号:021141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大纲 2周2学分 一、课程设计性质、目的及任务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专业方向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修完《桥梁工程》课程后对梁式桥设计理论的一次综合性演练。其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理解梁式桥的设计计算理论,为今后独立完成桥梁工程设计打下初步基础。其任务是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练掌握以下内容: 1.梁式桥纵断面、横断面的布置,上部结构构件主要尺寸的拟定。 2.梁式桥内力计算的原理,包括永久作用的计算、可变作用的计算(尤其是各种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作用效应的组合。 3.梁式桥纵向受力主筋的配置、弯起钢筋和箍筋的配置,以及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斜截面抗弯和挠度的验算,预拱度的设置。 4.板式橡胶支座的设计计算。 二、适用专业 交通土建专业 三、先修课程 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地基与基础工程、交通规划与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工程、桥涵水力水文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设计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设计(上部结构),其下部结构为重力式桥墩和U型桥台,支座拟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两周设计时间内,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桥梁工程实习所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独立、认真地完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的设计。 基本要求为:计算书应内容完整,计算正确,格式规范,叙述简洁,字迹清楚、端正,图文并茂;插图应内容齐全,尺寸无误,标注规范,布置合理。

浅埋式闭合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浅埋式闭合框架结构设计 结构计算书

一,截面尺寸 设S为600mm,则有h1=S+h=600+600=1200(mm),可得 h+S/3=800≤h1=1200, 如右图所示。 二,内力计算 1计算弯矩M 1.1.结构的计算简图和基本结构如下 图。 1.2典型方程 弹性地基梁上的平面框架的内力计算可以采用结构力学中的力法,只是需要将下侧(底板)按弹性地基梁考虑。 由图-1的基本结构可知,此结构是对称的,所以就只有X1和X2,即可以得出典型方程为: 图-1截面图

系数是指在多余力x i 的作用下,沿着x i 方向的位移,△iP 是指在外荷载的作用下沿x i 的方向的位移,按下式计算: δij =δ‘ij +b ij △ij =△’iP +b ip δ’ij =ds i ∑? EJ Mj M δij ---框架基本结构在单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不包括地板)。 b ij ---底板按弹性地基梁在单位力的作用下算出的切口处x i 方向的位移; △ ’iP---框架基本结构在外荷载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 b ip ---底板按弹性地基梁在外荷载的作用下算出的切口处x i 方向的位移。 1.2求δ‘ij 和△’iP ; X 1δ11+X 2δ12+△1P =0 X 1δ21+X 2δ22+△2P =0 图-3 M 1 图-4 M 2

M 1=1×L y =3.4(kNm) M 2=1(kNm) M P 上=1/2×q 1×(L X /2)=66.15(kNm) M P 下=1/2×q 1×(L X /2)+1/2×q 2×L y 2=193.31(kNm) M1 Q 10 M2 Q 20 M P 上 M P 下 M P 下-M P 上 -3.4 0 -1 0 66.15 193.31 127.16 以上摘自excel 文件; 根据结构力学的力法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 δ’11= EI y 2 1L 2/3M =4.85235E-05 δ’12=δ’21=EI L M y 1=2.14074E-05 δ’22= EI L L 2x y +?=2.03704E-05 图-5 M q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设计计算书_毕业设计

学 生 毕 业 设 计 设计计算书 课题名称 柳城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 姓 名 蒋蕤 学 号 0903310-31 院 系 土木工程学院 专 业 土木工程(桥梁与隧道方向) 指导教师 张锴(讲师) ※ ※※※※※※※※ ※ ※ ※ ※ ※ ※ ※※※※※※※※※ 2013届学生 毕业设计材料 (四)

2013年5月

湖南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设计作者签名: 2013年5月27日

目录 摘要..................................................................................................................................................... I V A BSTRACT................................................................................................................................................ V 1 绪论 (1) 1.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概述 (1) 1.2毕业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3) 1.3毕业设计的任务 (3) 2 桥跨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拟定 (5) 2.1设计原始资料 (5) 2.1.1设计技术标准 (5) 2.1.2 本桥主要材料 (5) 2.1.3 设计规范 (6) 2.1.4 桥位自然条件 (6) 2.2桥型方案拟定与尺寸拟定 (9) 2.2.1 桥孔分跨 (10) 2.2.2 截面形式 (11) 2.2.3 梁高 (12) 2.2.4 细部尺寸 (12) 2.2.5 下部结构和附属设施 (13) 2.3主梁分段与施工阶段的划分 (14) 2.3.1 分段原则 (14) 2.3.2 具体分段 (14) 2.3.3 主梁施工方法 (14) 3 内力计算与荷载组合 (15) 3.1全桥结构计算图式的确定 (15) 3.2全桥施工阶段的划分 (15) 3.2.1 单元的截面特性和单元重量 (15) 3.2.2 主梁施工分段 (17) 3.2.3 本设计主要单元号与节点号。 (18) 3.2.4 内力计算 (18) 3.3温度次内力计算 (21) 3.4活载内力计算 (22) 3.4.1 车道荷载 (22) 3.4.1人群荷载 (23) 3.3荷载组合 (25) 4 配筋设计 (34) 4.1钢束估算 (34) 4.2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