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矢量运算

高中物理知识点题库 矢量和标量GZWL008

1.飞机的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等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已知飞机加速前进的路程为1600 m ,所用的时间为40 s .假设这段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用a 表示加速度,v 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 ( ) A .a =2 m/s2,v =80 m/s B .a =1 m/s2,v =40 m/s C .a =2 m/s2,v =40 m/s D .a =1 m/s2,v =80 m/s 答案:A 解析:飞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的初速度为零,位移为1600 m ,运动时间为40 s .根据 方程x =12at2,可得a =2x t2=2×1600402 m/s2=2 m/s2.再根据v =at ,可得v =2×40 m/s =80 m/s.故A 正确. 题干评注:矢量和标量 问题评注: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2.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 -t 图象表示出来(其中x 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图中的四幅图描述正确的是 ( ) 答案:C 解析:0~t1时间内物体匀速正向运动,故选项A 错;t1~t2时间内,物体静止,且此时离出发点有一定距离,选项B 、D 错;t2~t3时间内,物体反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不变,即x -t 图象中,0~t1和t2~t3两段时间内,图线斜率大小相等,故C 对. 题干评注:矢量和标量 问题评注: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3.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 ) A .t3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 B .t2~t3时间内,火箭在向下降落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必修1、必修2编写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张大昌 自2003年初以来,编者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了全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本文结合共同必修《必修1》和《必修2》两本书,谈一谈编者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时的想法和所做的努力,希望能与老师、学生们交流,也希望更多地听到大家的意见。 一、循序渐进,步步登高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使学生学会所教的内容,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就是要学会物理学的内容,否则无论知识与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都无从谈起。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前提是学懂物理学! 要学懂物理学,有很多应该注意的事情,但有极其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循序渐进。一个5米高的峭壁,没有专门的工具、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难以攀登,而泰山高1 524米,一般的人都能爬上去,这是因为泰山路上开凿了所有健康人都能接受的台阶。 教学也是这样。凡是教学中的难点,一般说来都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正确分析这个落差,搭好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教科书的作用之一是做好教师的助手。编者在分析难点,帮助教师搭设教学台阶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 矢量的教学 编者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1)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 几十年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既有从力开始的,也有从运动学开始的;国外教科书也是这样。两种安排各有道理。课标教科书从运动学开始,目的之一是使矢量的教学能循序渐进。 在高中阶段,对矢量的认识要突出两点:方向性和加法法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两者都不容易。如果先学力,学了方向性后,几乎立即就要学习相加的法则,两个难点相距太近。因此,新教科书先学位移,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在《必修1》第一章第2节说“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里描述了矢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下定义。 (2)通过思考与讨论?领悟?到矢量相加具有特殊的规律 《必修1》第一章第2节有个“思考与讨论”: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 这里并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得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法则,但一定要让学生思考。只要能够认识到最终的位移并不是把40 m与30 m相加就可以得到的,这就可以了。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心里存疑。新课程不是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吗?存疑就是教师预先埋伏下的问题,探究的开始。学生会不自觉地对这个问题做出或浅或深的猜想与假设……这对于后来的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3)通过实验探索矢量相加的法则 《必修1》第三章,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力相加的法则,为矢量的完整定义打下了基础。 (4)矢量的定义

大学物理知识点

A r r y r ?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大小 2r r x y ==+运动方程 ()r r t =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2r x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 r ?、r ?、s ?的含义(?≠?≠?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 ?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 a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 012 r v t gt =+

大学物理学知识总结

大学物理学知识总结 第一篇 力学基础 质点运动学 一、描述物体运动的三个必要条件 (1)参考系(坐标系):由于自然界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只能在相对的意义上讨论运动,因此,需要引入参考系,为定量描述物体的运动又必须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2)物理模型:真实的物理世界是非常复杂的,在具体处理时必须分析各种因素对所涉及问题的影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提出理想化模型,质点和刚体是我们在物理学中遇到的最初的两个模型,以后我们还会遇到许多其他理想化模型。 质点适用的范围: 1.物体自身的线度l 远远小于物体运动的空间范围r 2.物体作平动 如果一个物体在运动时,上述两个条件一个也不满足,我们可以把这个物体看成是由许多个都能满足第一个条件的质点所组成,这就是所谓质点系的模型。 如果在所讨论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及其在空间的方位取向是不能忽略的,而物体的细小形变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则须引入刚体模型,刚体是各质元之间无相对位移的质点系。 (3)初始条件:指开始计时时刻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或角位置、角速度)即运动物体的初始状态。在建立了物体的运动方程之后,若要想预知未来某个时刻物体的位置及其运动速度,还必须知道在某个已知时刻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初台条件。 二、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1)位置矢量:由坐标原点引向质点所在处的有向线段,通常用r 表示,简称位矢或矢径。 在直角坐标系中 zk yi xi r ++= 在自然坐标系中 )(s r r = 在平面极坐标系中 rr r = (2)位移:由超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有向线段,就是位矢的增量,即 1 2r r r -=?

位移是矢量,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质点运动的轨迹及质点在其间往返的次数无关。 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所经历的轨迹的长度,恒为正,用符号s ?表示。路程的大小与质点运动的轨迹开关有关,与质点在其往返的次数有关,故在一般情况下: s r ?≠? 但是在0→?t 时,有 ds dr = (3)速度v 与速率v : 平均速度 t r v ??= 平均速率 t s v ??= 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 t s t r v ??≠ ??= 质点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 dt dr v = 质点在t 时刻的速度 dt ds v = 则 v dt ds dt dr v === 在直角坐标系中 k v j v i v k dt dz j dt dy i dt dx v z y x ++=++= 式中dt dz v dt dy v dt dx v z y x = == ,, ,分别称为速度在x 轴,y 轴,z 轴的分量。

常用的一些矢量运算公式

常用的一些矢量运算公式 1.三重标量积 如a ,b 和c 是三个矢量,组合 ()a b c ??叫做他们的三重标量积。三重标量积等于这三 个矢量为棱边所作的平行六面体体积。在直角坐标系中,设坐标轴向的三个单位矢量标记为 (),,i j k ,令三个矢量的分量记为()()1 2 3 1 2 3 ,,,,,a a a a b b b b 及()1 2 3 ,,c c c c 则有 ()() 123 123 1 2 3123 123 123 c c c i jk a b c a a a c i c j c k a a a b b b b b b ??=?++= 因此,三重标量积必有如下关系式: ()()()a b c b c a c a b ??=??=??即有循环法则成立,这就是说不改变三重标量积中三个矢量顺序的组合,其结果相等。 2.三重矢量积 如a ,b 和c 是三个矢量,组合 ( ) a b c ??叫做他们的三重标量积,因有 ()()()a b c a c b c b a ??=-??=?? 故有中心法则成立,这就是说只有改变中间矢量时,三重标量积符号才改变。三重标量积有一个重要的性质(证略):() ()()a b c a b c a c b ??=-?+? (1-209) 将矢量作重新排列又有:()()() a b c b a c b a c ?=??+? (1-210) 3.算子( a ? ) ? 是哈密顿算子,它是一个矢量算子。( a ? )则是一个标量算子,将它作用于标量φ ,即 ()a φ?是φ在a 方向的变化速率的a 倍。如以无穷小的位置矢量 d r 代替以上矢量a ,则 ()dr φ ?是φ在位移方向 d r 的变化率的 d r 倍,即 d φ 。 () ()d dr dr φφφ=?=? 若将 () dr ?作用于矢量v ,则 ()dr v ?就是v 再位移方向 d r 变化率的 d r 倍,既为速度矢量 的全微分() dv d r v =? 应 用 三 重 矢 量 积 公 式 ( 1-209 ) ()()() 00()()()() a b a b a b b a a b b a a b ???=???+???=??-??-??+??

浅谈高中物理矢量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e17099925.html, 浅谈高中物理矢量教学 作者:杨庆华 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6期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矢量贯穿始终,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矢量教学需要 循序渐进,让同学们一步一步地厘清矢量概念,掌握矢量运算的法则,提高运用矢量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矢量;概念;运算法则;误区;应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矢量贯穿始终:运动学中有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学中有力、动量、冲量;电磁学中有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矢量是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用矢量规律分析解决问题是学生必备的能力。矢量作为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进行教学,笔者作了如下的尝试。 1矢量概念的教学 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没有接触过有方向的物理量,进入高中后,开始涉及矢量问题。让学生建构一个良好的矢量观,为以后的高中物理矢量学习打好基础,高一物理矢量概念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在人教版《物理必修1》出现的第一个矢量是位移,教学中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位移的概念,然后比较矢量与标量的不同:在物理学中,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温度、质量这些物理量叫标量,它们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这样使学生对矢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矢量的方向性。学习到的另一个矢量是速度,对速度和速率这两个概念应进行严格的区分,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速率是不强调方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矢量方向性的印象。 加速度是高中物理学习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要理解加速度的方向性,必须先理解速度变化量的方向性,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致。所以在加速度的教学中,特别重视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大小变化的讨论,进一步强调加速度是矢量,它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严谨的矢量概念安排在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描述的是物理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概念很抽象,力的矢量运算较复杂。在学习到本章第四节——力的合成,可以得出完整的矢量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运算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叫做矢量。至此矢量概念教学才算完成,学生也才会真正清楚什么是矢量。 2矢量运算法则的教学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物理1(上)知识点总结

一 质 点 运 动 学 知识点: 1. 参考系 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而选作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要作定量描述,还应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2. 位置矢量与运动方程 位置矢量(位矢):是从坐标原点引向质点所在的有向线段,用矢量r 表示。位矢用于确定质点在空间的位置。位矢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 k ?)t (z j ?)t (y i ?)t (x )t (r r ++== 称为运动方程。 位移矢量:是质点在时间△t 内的位置改变,即位移: )t (r )t t (r r -+=?? 轨道方程: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方程。 3. 速度与加速度 平均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即: t r v ?? = 速度,是质点位矢对时间的变化率: dt r d v = 平均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t s v ??= 速率,是质点路程对时间的变化率:ds dt υ= 加速度,是质点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dt v d a = 4. 法向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 加速度 τ?a n ?a dt v d a t n +==

法向加速度ρ=2 n v a ,方向沿半径指向曲率中心(圆心),反映速度方向的变化。 切向加速度dt dv a t =,方向沿轨道切线,反映速度大小的变化。 在圆周运动中,角量定义如下: 角速度 dt d θ = ω 角加速度 dt d ω= β 而R v ω=,22 n R R v a ω== ,β==R dt dv a t 5. 相对运动 对于两个相互作平动的参考系,有 ''kk pk pk r r r +=,'kk 'pk pk v v v +=,'kk 'pk pk a a a += 重点: 1.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 物理量,明确它们的相对性、瞬时性和矢量性。 2. 确切理解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和线量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计算问题。 3. 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能分析与平动有关的相对运动问题。 难点: 1.法向和切向加速度 2.相对运动问题 三、功和能 知识点: 1. 功的定义 质点在力F 的作用下有微小的位移d r (或写为ds ),则力作的功定义为力和位移的标积即 θθcos cos Fds r d F r d F dA ==?= 对质点在力作用下的有限运动,力作的功为 ? ?=b a r d F A 在直角坐标系中,此功可写为 ???++=b a z b a y b a x dz F dy F dx F A

高中物理模型组合27讲(Word下载)矢量运算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组合27讲(Word 下载)矢量运算模 型 [模型概述] 矢量及运确实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常见的矢量有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动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由于其运算贯穿整个中学物理,因此在进行模块讲解之前,我们有必要熟练把握矢量的运算规律。 [模型讲解] 例. 〔2005年安丘市统考〕 如图1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G 。在平行四边形内任取一点O ,作矢量OA 、OB 、OC 、OD ,那么这四个矢量所代表的四个共点力的合力等于〔 〕 图1 A. 4OG B. 2AB C. 4GB D. 2CB 解析:如图2所示,延长OG 至P ,使GP =OG ,连结PA 、PB 、PC 、PD ,得平行四边形AODP 和平行四边形COBP 。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明白,矢量OA 、OD 所代表的两个共点力F F A D 、的合力F AD 可用矢量OP 表示,即F OP OG AD ==2。 图2 同理,矢量OB 、OC 所代表的两个共点力F F B C 、的合力F BC 也可用矢量OP 表示,即F OP OG BC ==2。 从而,F F F F A B C D 、、、四个共点力的合力F F F OG AD BC =+=4。因此A 项正确。 评点:由于题中的O 点是任取的,各力的大小和方向无法确定,通过直截了当运算确信行不通。但考虑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特点咨询题就解决了。事实上对该部分的考查往往是从专门的角度进行的,如θ=0°,90°,120°,180°等。 总结:〔1〕当两分力F 1和F 2大小一定时,合力F 随着θ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分力间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2讲《区分矢量与标量,理解位移与路程》教案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2讲《区分矢量与标量,理解位移与路 程》教案 高中阶段的物理量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大小、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另一类是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标量.两类物理量在表达、运算、比较等方面都是不同的.1.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速度、位移等. ①矢量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矢量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矢量的方向. ②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可用正、负表示方向.若矢量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则为正;若矢量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则为负.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温度等. ①有些标量也带正、负号,但标量的正、负号与矢量的正、负号意义是不同的,它不表示方向.对于不同的标量,正、负号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如:温度的正、负表示比零摄氏度高还是低,电荷量的正、负表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标量的运算遵从算术法则. (3)大小比较:①比较两个矢量大小时比较其绝对值即可;②比较两个标量大小时,需比较其代数值. 2.位移和路程 (1)位移: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指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2)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它不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 路程和位移的比较:

才等于路程.因此,质点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路程 对点例题 某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他在一个半径为R 的圆形跑道上跑步,从O 点沿圆形跑道逆时针方向跑了4.75圈到达A 点,求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 思路点拨 位移是矢量,求某一过程的位移,既要求出大小,还要标明方向.描述物体在平面内的曲线运动时,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与路程是不相等的,且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 解题指导 如图所示,有向线段OA 即为该学生通过的位移 s =R 2+R 2=2R ,位移方向与x 轴的夹角为φ=45°. 通过的路程为L =4×2πR +34×2πR =192 πR . 答案 见解题指导 技巧归纳 解运动学问题时,画出运动示意图可帮助分析问题,特别是运动过程较复杂时,运动示意图可使运动过程清晰.此外,对于定量计算的问题,若是直线运动,就画直线坐标系;若是曲线运动,就画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将运动的轨迹在坐标系上画出. 如图1所示,一边长为10 cm 的实心立方体木块,一只昆虫从A 点爬到G 点.求: 图1 (1)该昆虫的位移; (2)该昆虫的最短路程. 答案 (1)10 3 cm ,方向由A 指向G (2)10 5 cm 解析 (1)昆虫的位移为A 指向G 的有向线段,大小为10 3 cm ,方向由A 指向G

高中物理的数学基础——矢量篇(其一)

高中物理的数学基础——矢量篇(其一)百度贴吧高中物理吧@浪漫主义学派 2020年2月8日

1绪论 物理学中有各种物理量,像质量、密度、能量、温度、压强等,在选定单位后仅需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其大小,这类物理量叫做标量;而像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力、力矩等,除数量的大小外还具有一定的方向,这类物理量叫做矢量。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早在必修一便讲述了位移、速度等矢量,但却没有详细论述这个数学概念的始末。高中数学教材虽然比较充分地做了这些工作,但大部分同学直到高中二年级才有机会一览其面目。余是以为此文,以期不使矢量成为众人之拦路虎也。 余在此不打算引入过多的物理背景来介绍这个概念,亦不希望大家被纷繁芜杂的数学公式绕晕。余愿力求每一个高一新生都看得懂此文。所以我在参考其他教材的基础上,将矢量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降维处理。另一方面,本文也要拓展一些高中数学教材上不曾讲过之物,如矢量的外积等。本人才疏学浅,难免有错漏或不宜之处,还请各路大神斧正。 本文中大量知识点被放在练习题的位置上,读者请务必认真对待练习题,勿浪费练习之神奇效用。 2矢量及其相关定义 数学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被称为矢量(或向量)。我们常常用一条有方向的线段,即有向线段来表示矢量。 图1表示的是以A 点为起点,以B 点为终点的有向线段,其可代表一 个矢量,记作?→AB 。有时也可以用一个带箭头的字母来表示一个矢量,例 如 v 。有些打印稿也使用粗体字母来表示矢量,例如v ,其意义与 v 相同。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描粗英文字母的方法手写向量是不规范的行为,应 改用标于其上的箭头。其中,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矢量的大小,箭头的方 向表示矢量的方向。 图1:矢量?→AB 如果两个矢量a 和b 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我们就说这两个矢量是相等的,记作a =b 。 也就是说,经过平行移动后能完全重合的矢量是相等的。矢量的大小叫做矢量的模,用绝对值符号来表示。如矢量?→AB 的模记作|?→ AB |。模等于单位长度的矢量叫做单位矢量。模等于0的矢量叫做零矢量,也记作0或 0。此时可见矢量符号非常重要,如果省略则意义完全改变。由于零矢量的起点与终点重合,所以它的方向可以看作任意的。 现在我们来考虑两个矢量之间的夹角。对于两个矢量a 和b 而 言,我们总是可以通过平移的操作使它们的起点重合,如图2所示。 此时图示的角φ即为两个矢量之间的夹角,并记为?(a ,b )。我们规 定0?≤φ≤180?。当两个矢量方向完全相同时,它们的夹角为0?。 当两个矢量方向完全相反时,它们的夹角为180?。若两个矢量同向 或者反向,我们称这两个矢量平行。若两个矢量间的夹角等于90?, 我们称这两个矢量垂直。图2:矢量a 和b 之间的夹角零矢量是个特殊的矢量。由于零矢量的方向任意,所以零矢量和任意矢量的夹角大小均可以在0?到180?间任意取值。可以认为,零矢量与任意其他向量平行,也可以认为零矢量与任意

大学物理知识点汇总

大学物理I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2011-5-12)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参考系坐标系质点 2、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3、角量和线量的关系(角量:角坐标角速度角加速度) 4、运动方程和轨迹方程 5、相对运动绝对=牵连+相对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2、常见的三种力(万有引力、弹性力、摩擦力) 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动量冲量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以及动量守恒定律 2、功保守力和非保守力的功势能 常见的保守力:重力弹性力万有引力 势能:引力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4、系统的功能原理 5、机械能守恒定律 6、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第四章:刚体 1、刚体刚体的运动 2、刚体的定轴转动 3、力矩转动惯量转动定律 4、质点的角动量质点的角动量定理质点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5、刚体定轴转动角动量 6、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7、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8、刚体定轴转动时力矩做功 9、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第五章:静电场

1、点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库伦定律 2、电场强度电场叠加原理 3、电势电势叠加原理 4、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5、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6、电场强度和电势梯度之间的关系 7、求场强的三种方法: (1)已知空间电荷分布,用场强叠加原理求场强 (2)已知电荷分布,电荷分布具有高度对称性,高斯定律求场强(3)已知电势分布,可利用电势梯度来计算电场强度 第六章: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1、静电场中的导体 (1)均匀导体静电平衡的条件: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2)根据均匀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可以得到以下推论: (a)导体为等势体,其表面为等势面 (b)导体表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都垂直于该处表面 (c)当带点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处处没有净电荷存在,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表面 (d)导体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大小与该处电荷的面密度成正比。即(e)孤立带电导体表面各处电荷密度的大小与该处表面的曲率半径有关,曲率半径越大的地方,电荷面密度越小。 (3)静电屏蔽 在静电平衡条件下: (a)外电场不可能对空腔内部空间发生任何影响 (b)接地封闭导体腔外电场不受腔内电荷的影响 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电介质的极化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表面出现束缚电荷的现象(2)电极化强度矢量 P (3)电位移矢量D P、D、E之间的关系 (4)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3、电容器电容 (1)电容的定义 (2)串联和并联的等效电容 4、静电能 (1)电场的能量密度

大学物理第1章质点运动学知识点复习及练习

第1章质点运动学(复习指南) 一、基本要求 掌握参考系、坐标系、质点、运动方程与轨迹方程得概念,合理选择运动参考系并建立直角坐标系,理解将运动对象视为质点得条件、 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得概念;能借助直角坐标系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得位移、平均速度、速度与加速度、会计算相关物理量得大小与方向、 二、基本内容 1.位置矢量(位矢) 位置矢量表示质点任意时刻在空间得位置,用从坐标原点向质点所在点所引得一条有向线段,用表示.得端点表示任意时刻质点得空间位置.同时表示任意时刻质点离坐标原点得距离及质点位置相对坐标轴得方位.位矢就是描述质点运动状态得物理量之一.对应注意: (1)瞬时性:质点运动时,其位矢就是随时间变化得,即.此式即矢量形式得质点运动方程. (2)相对性:用描述质点位置时,对同一质点在同一时刻得位置,在不同坐标系中可以就是不相同得.它表示了得相对性,也反映了运动描述得相对性. (3)矢量性:为矢量,它有大小,有方向,服从几何加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系中 位矢与x轴夹角正切值 ? 质点做平面运动得运动方程分量式:,. 平面运动轨迹方程就是将运动方程中得时间参数消去,只含有坐标得运动方程、 2.位移 得大小?. 注意区分:(1)与,前者表示质点位置变化,就是矢量,同时反映位置变化得大小与方位.后者就是标量,反映从质点位置到坐标原点得距离得变化.(2)与,表示时间内质点通过得路程,就是标量.只有当质点沿直线某一方向前进时两者大小相同,或时,. 3.速度 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 得方向:在直线运动中,表示沿坐标轴正向运动,表示沿坐标轴负向运动. 在曲线运动中,沿曲线上各点切线,指向质点前进得一方.

大学物理物理知识点总结!!!!!!

y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r v v ,大小 r r ==v 运动程 ()r r t =r r 运动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 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r r r r r △,r =r △路程是△t 时间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r ?、s ?的含义(?≠?≠?r 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r r r (速度向是曲线切线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r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r r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r r r r △ a r 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ρ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 二.抛体运动

高中物理 模块要点回眸 第2点 区分矢量与标量,理解位移与路程素材 沪科版必修11

第2点区分矢量与标量,理解位移与路程 高中阶段的物理量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大小、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另一类是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标量.两类物理量在表达、运算、比较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1.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速度、位移等. ①矢量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矢量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矢量的方向. ②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可用正、负表示方向.若矢量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则为正;若矢量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则为负.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温度等. ①有些标量也带正、负号,但标量的正、负号与矢量的正、负号意义是不同的,它不表示方向.对于不同的标量,正、负号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如:温度的正、负表示比零摄氏度高还是低,电荷量的正、负表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标量的运算遵从算术法则. (3)大小比较:①比较两个矢量大小时比较其绝对值即可;②比较两个标量大小时,需比较其代数值. 2.位移和路程 (1)位移: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指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2)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它不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 路程和位移的比较: 路程位移 区 别 描述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 有大小,无方向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与质点的运动路径有关与质点的运动路径无关,只由初、末位置决定 联 系 都是描述质点运动的空间特征 都与一段时间相关,是过程量 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才等于路程.因此,质点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路程 对点例题某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他在一个半径为R的圆形跑道上跑步,从O点沿圆形跑道逆时针方向跑了4.75圈到达A点,求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 思路点拨位移是矢量,求某一过程的位移,既要求出大小,还要标明方向.描述物体在平

大学物理上知识点整理

大学物理上知识点整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2章质点动力学 一、质点: 是物体的理想模型。它只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平动物体可作为质点运动来处理,或物体的形状 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是也可近似为质点。 二、力: 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为接触作用与场作用。在经典力学中,场作用主要为万有引力(重力),接触作用主要为弹性力与摩擦力。 1、弹性力:(为形变量) 2、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永远与相对运动方向(或趋势)相反。 ?固体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值) ?固体间的滑动摩擦力: 3、流体阻力:或?。 4、万有引力: ?特例:在地球引力场中,在地球表面附近:。 ?式中R为地球半径,M为地球质量。 ?在地球上方(较大),。 ?在地球内部(),。

三、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牛顿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时,。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惯性与力的概念,定义了惯性系。 牛顿第二定律: 普遍形式:; 经典形式:(为恒量)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体低速运动()时所遵循的动力学基本规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四、非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 1、惯性力: 惯性力没有施力物体,因此它也不存在反作用力。但惯性力同样能改变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这体现了惯性力就是参考系的加速度效应。2、引入惯性力后,非惯性系中力学规律: 五、求解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步骤 恒力作用下的连接体约束运动:选取研究对象,分析运动趋势,画出隔离体示力图,列出分量式的运动方程。变力作用下的单质点运动:分析力函数,选取坐标系,列运动方程,用积分法求解。 第3章机械能和功 一、功

《大学物理(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P21 1.8 一质点在xOy 平面上运动,运动方程为:x =3t +5, y = 2 1t 2 +3t -4. 式中t 以 s 计,x ,y 以m 计。⑴以时间t 为变量,写出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⑵求出t =1 s 时刻和t =2s 时刻的位置矢量,计算这1秒内质点的位移;⑶ 计算t =0 s 时刻到t =4s 时刻内的平均速度;⑷求出质点速度矢量表示式,计算t =4 s 时质点的速度;(5)计算t =0s 到t =4s 内质点的平均加速度;(6)求出质点加速度矢量的表示式,计算t =4s 时质点的加速度(请把位置矢量、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都表示成直角坐标系中的矢量式)。 解:(1)j t t i t r )432 1()53(2-+++=m ⑵ 1=t s,2=t s 时,j i r 5.081-= m ;2114r i j =+m ∴ 213 4.5r r r i j ?=-=+m ⑶0t =s 时,054r i j =-;4t =s 时,41716r i j =+ ∴ 140122035m s 404 r r r i j i j t --?+= ===+??-v ⑷ 1d 3(3)m s d r i t j t -==++?v ,则:437i j =+v 1s m -? (5) 0t =s 时,033i j =+v ;4t =s 时,437i j =+v 24041 m s 44 j a j t --?= ===??v v v (6) 2d 1 m s d a j t -==?v 这说明该点只有y 方向的加速度,且为恒量。 1.9 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和位置的关系为2 26a x =+,a 的单位为m/s 2, x 的单位为m 。质点在x =0处,速度为10m/s,试求质点在任何坐标处的速度值。 解:由d d d d d d d d x a t x t x ===v v v v 得:2 d d (26)d a x x x ==+v v 两边积分 210 d (26)d x x x =+? ?v v v 得:2322 250x x =++v ∴ 1m s -=?v 1.11 一质点沿半径为1 m 的圆周运动,运动方程为θ=2+33t ,式中θ以弧度计,t 以秒计,求:⑴ t =2 s 时,质点的切向和法向加速度;⑵当加速度 的方向和半径成45°角时,其角位移是多少? 解: t t t t 18d d ,9d d 2==== ωβθω ⑴ s 2=t 时,2 s m 362181-?=??==βτR a 2 222s m 1296)29(1-?=??==ωR a n ⑵ 当加速度方向与半径成ο45角时,有:tan 451n a a τ?== 即:βωR R =2 ,亦即t t 18)9(2 2=,解得:9 23= t 则角位移为:32 2323 2.67rad 9 t θ=+=+? = 1.13 一质点在半径为0.4m 的圆形轨道上自静止开始作匀角加速度转动,其角加速度为α=0.2 rad/s 2,求t =2s 时边缘上各点的速度、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合加速度。 解:s 2=t 时,4.022.0=?== t αω 1s rad -? 则0.40.40.16R ω==?=v 1s m -? 064.0)4.0(4.022=?==ωR a n 2 s m -? 0.4 0.20.0a R τα==?=2s m -? 22222 s m 102.0)08.0()064.0(-?=+=+= τa a a n 与切向夹角arctan()0.06443n a a τ?==≈?

大学物理(上)知识点整理

第2章质点动力学 一、质点: 是物体的理想模型。它只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平动物体可作为质点运动来处理,或物体的形状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是也可近似为质点。 二、力: 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为接触作用与场作用。在经典力学中,场作用主要为万有引力(重力),接触作用主要为弹性力与摩擦力。 1、弹性力:(为形变量) 2、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永远与相对运动方向(或趋势)相反。 固体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值) 固体间的滑动摩擦力: 3、流体阻力:或。 4、万有引力: 特例:在地球引力场中,在地球表面附近:。 式中R为地球半径,M为地球质量。 在地球上方(较大),。 在地球内部(),。 三、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牛顿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时,。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惯性与力的概念,定义了惯性系。 牛顿第二定律: 普遍形式:;

经典形式:(为恒量)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体低速运动()时所遵循的动力学基本规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四、非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 1、惯性力: 惯性力没有施力物体,因此它也不存在反作用力。但惯性力同样能改变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这体现了惯性力就是参考系的加速度效应。 2、引入惯性力后,非惯性系中力学规律: 五、求解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步骤 恒力作用下的连接体约束运动:选取研究对象,分析运动趋势,画出隔离体示力图,列出分量式的运动方程。 变力作用下的单质点运动:分析力函数,选取坐标系,列运动方程,用积分法求解。 第3章机械能和功 一、功 1、功能的定义式: 恒力的功: 变力的功: 2、保守力 若某力所作的功仅取决于始末位置而与经历的路径无关,则该力称保守力。或满足下述关

高中物理:标量和矢量的理解

高中物理:标量和矢量的理解 [探究导入](1)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作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我们初中物理学习过许多物理量,比如体积、密度、质量、温度、力等,这些物理量中,哪些是矢量?哪些是标量? 提示:体积、密度、质量和温度这几个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都是标量;而力有大小也有方向是矢量. (2)矢量和标量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提示: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两个矢量相加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第三章学习). 1.矢量的表示方法 (1)图示表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矢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矢量的方向. (2)数字表示:先建立坐标系并规定正方向,然后用正负数来表示矢量,“+”号表示与坐标系规定的正方向一致,“-”号表示与坐标系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数字的大小表示矢量的大小. 2.矢量和标量的区别 (1)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 (2)标量的运算法则为算术运算法则,即初中所学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矢量的运算法则为以后要学到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矢量大小的比较要看其数值的绝对值大小,绝对值大的矢量大,而“-”只代表方向. [典例3](多选)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运动的物体位移大小均为20 m,这两个位移一定相同 B.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位移x甲=1 m,x乙=-3 m, 则x甲<x乙 C.温度计读数有正负,其正号表示温度的方向 D.温度计读数时正的温度一定大于负的温度,正负不能代表方向 [解析]位移是矢量,大小相等,方向不一定相同,所以这两个位移不一定相同,A错;矢量比较大小时,比较绝对值即可,B正确;温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正号表示比零摄氏度高,负号表示比零摄氏度低,正的温度一定高于负的温度,C错,D对.[答案]BD

如何进行矢量的教学

如何进行矢量的教学 ——读新课程标准后的体会 矢量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贯穿始终:运动学中有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学中有力、冲量、动量;电磁学中有电场、磁场等等。故关于矢量的概念、矢量的运算法则、矢量方程的应用,在高中物理中的每一章都有,不仅要知道,而且还要会熟练的应用。用矢量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是学生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要跨越的一大“障碍”,但也是学生学习物理学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因此,关于矢量的教学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原来的老教材从力学入手,先学习力,再讲到力的矢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然后通过两个演示实验用力的图示来描述如何进行力的叠加——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最后用学生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说明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进行矢量的叠加的正确性。然而学生从教材中只能得到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但是实际上矢量的定义确实叠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物理量,这里需要老师补充并且反复强调。并且从力学入手让学生接触到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靠感觉得到的物理量——力,还要学习它的矢量性——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让学生无法一下子跨越从初中物理学到高中物理学的这道

坎。 新教材中却改变了原来的顺序:从运动学开始。在运动学中,首先要接触到的就是位移。位移相对于力而言,学生虽然是刚接触,但是要容易理解的多。首先位移是可以看得见的——无论是大小还是方向,也能举出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感受,进而转化为理性思维。其次位移的矢量性质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情况紧密相连,学生比较熟悉。比如在标准跑道上的100m赛跑与400m赛跑运动员位移的区别,路程的区别等等。再就是矢量的叠加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不需要直接评讲,而是让学生通过位移的学习先知道位移的叠加不是直接相加减,学生就会下去探究,分析,讨论。为以后学习矢量的叠加打下基础。然后通过力学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矢量,如何对矢量进行运算。 在新教材中就体现了这一点:在教材13页就指出矢量的特点: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但是没有给出定义。进而给出了思考与讨论: 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点出发,向北走了40m,到达C 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m,到达B点。在纸上用有向线段表明他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即代表他的位置变化的最后结果的位移)。 三个位移的大小各式多少?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