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C卷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C卷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C卷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20分)

1. (2分) (2017七上·岳阳期中)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A . 宛转嘹亮憔悴决然不同

B . 睫毛倜傥淅沥不求胜解

C . 草垛云霄侍弄咄咄逼人

D . 确凿寻觅逃窜翻来复去

2. (2分) (2017九下·灌云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孙老师上课不但课上得有特色,待人处世也无可挑剔。

B . 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中外经济文化和友谊的通道,绵延不绝。

C . 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D . 我们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3. (2分)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想学好外语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

B . 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不陌生。

C .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各方面来的的“攻击”。

D . 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10%

4. (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情,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

B . 本文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

C . 本文在艺术情节上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

D . 《蒲柳人家》这篇叙事散文表现了民风的质朴,赞美了人民的美德,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5. (2分)对下列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理解:作者在这里并未渡河登山,所指的是想要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却没有被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B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理解:这两句诗中,作者的思绪从前文的“坚冰塞川的黄河”和“大雪满山的太行”飞到遥远的上古,从上古两位圣贤的曲折经历中得到慰藉和启发。

C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理解:这一句点明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

D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理解: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6. (10分) (2017八上·成都开学考) 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两句填写)

(1)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 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3)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二、阅读 (共4题;共71分)

7. (14分)(2019·桐梓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 ,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①中(zhó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òu)化:通“糅”,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表概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

②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________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

④学不可以已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甲】【乙】两文的作者认为“学不可以已”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甲文作者因此而克服了怎样的困难?请就选文内容加以概括。

8. (25分) (2017八上·海宁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奇妙的“细菌电池”

史峰

电池作为“可移动电源”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传统的“化学电池”中含有各种有毒物质,数不尽的“化学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甚至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1910年英国科学家意外地将实验材料铂掉进了大肠杆菌的培养液里,结果发现在铂的一个端头产生了电压。这个发现让科学家们惊讶万分——原来细菌也可以发电!

后来,美国科学家筛选出一种发电细菌,利用这种细菌制造出了可以在太空飞船上使用的“细菌电池”,他们想让这种细菌在分解宇航员尿液的过程中产生电能,这样既可以改善太空飞船上的卫生状况,又可以给太空飞船提供电力,可谓是一举两得。虽然这种细菌分解尿液的能力足够,但放电能力却还是不足,由此“细菌电池”的应用研究并没有取得完全成功。

1990年,英国的科学家在糖水中添加了一些芳香类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并不断往电池水液里充氧气,让发电细菌和它们需要分解的物质充分接触,从而大大提高了细菌产生电能的活力,“细菌电池”的电能输出量大增,完全达到了实用标准。据测算,细菌发电的转换效率达40%,这明显高于火力发电30%左右的转化效率,更是远远高于“化学电池”10%的转化效率。

最让人兴奋的是,细菌电池是绝对“绿色电池”,它的废弃物对环境不但没有丝毫的危害,反而有益——如果把发电细菌的分解物由糖换成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细菌电池在输电的同时,还净化了环境。

前面的“发电细菌”都是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产生电能的,用这种细菌来发电,可以获得足够实用的电量,但无法把这种电池做的太小,太小无法提供足够的“分解空间”。很明显电池的大电量与电池的小型化成为一对极端矛盾。

不久前,美国一家“细菌电池”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异样”的发电细菌,这种细菌不是靠分解有机物产生电能的,而是靠挤压产生电能——这种细菌的身体内含有“压电性”蛋白质。所谓“压电性”是指给予外力挤压后就能产生电能的性质,简单地说就是“一压就发电”。

科学家把这些细菌“加工”成薄片结构,然后把薄片叠加成手机电池的模样,并为它装配一个可持久产生内缩压力的外壳,这就相当于对这些细菌聚合体施加了一个持久的压力,于是这个用细菌叠加成的电池就产生了持久的电流,其产生的电力可以点亮手机屏幕。

这个实验结果让科学家兴奋不已,因为通过技术改进,他们很快可以制造出形态小、电力足的商用“细菌电池”。到那时。那些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电池”将被这种完全无害的绿色“细菌电池”所代替了。

(选自《科学启蒙》2013年第1期)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围绕着该说明对象,作者主要介绍了哪两种发电方式?

(2)第①段谈到“化学电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第④段划线句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通过读③——⑥段,请分条概括细菌电池的优点和缺点。

(4)第②段中科学家对细菌发电的发现,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9. (12分)阅读课内文段节选,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背影》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a.走 b.跑 c.跳 d.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a.抓 b.揪 c.攀 d.握)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只填序号)在文中两个空缺处选词填空。________ ________ 。

(2)“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中的“赶紧”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3)请从内容和结构角度说说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为什么好?

(4)阅读下面一段话,再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据报载:有这样一位母亲,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天晚上儿子向她要几千元钱,母亲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儿子恼羞成怒向她连砍六刀后逃离现场。这位母亲忍着巨痛,追看她儿子逃离的背影喊:赶快穿上毛衣,小心着凉。

10. (20分)现代文阅读。

最后一课(节选)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老师为什么在最后一课时穿戴礼服?郝叟等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 (用原文句子回答)

(2)选文的第二段划线的“这种方式”指什么?

(3)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和号声后“脸色惨白”?

(4)选文的最后一段用了________ 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

三、写作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8九下·温州月考) 根据要求作文。

摩拜单车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微信聊天改变人们的联系方式,移动支付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科技发展,正在慢慢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请以“科技改变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提示: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就某项科学技术应用写一份说明书;可以就这个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生活或阅读的积累展开论述。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20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6-3、

二、阅读 (共4题;共71分)

7-1、

7-2、

7-3、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10-4、

三、写作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