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语言艺术

写作与语言艺术
写作与语言艺术

中国传媒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写作与语言艺术》课程期末考试试题

请考生注意:①本试卷采用机读阅卷,考生务必认真填涂答题卡上的各类信息;②学号(15位)前两位为Y0的填涂为20,Y1填涂为21,YB填涂为22,YF填涂为23;③考生未按上述要求填涂导致系统无法识别的,后果自负。

一、病句修改单项选择题(请从下面4个选项中选出一个修改正确的答案)(每题1分,共5题)

1. 小李对我们讲,他十二岁上得了一场病,是李大夫把我从死亡线上抢救了过来。()

A. 小李对我们讲,他十二岁上得了一场病,是李大夫把我从死亡线上救了。

B. 小李对我们讲,他十二岁上得了一场病,是李大夫把他从死亡线上抢救了过来。

C. 小李讲,他十二岁上得了一场病,是李大夫把我从死亡线上抢救了过来。

D. 小李对我们讲,他十二岁上得了一场病,把我从死亡线上抢救了过来。

2.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A. 为什么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B.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被重视呢?

C. 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D. 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为什么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3.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A. 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他的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B. 经过老主任解释,才把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C.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D.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平息,最后脸上露出勉强一丝笑容。

4. 泥鳅鱼的形体是一种细而长的鱼。()

A. 泥鳅是一种细而长的鱼。

B. 鱼的形体是一种细而长的鱼。

C. 泥鳅鱼的形体是一种细而长的。

D. 泥鳅的形体是一种细而长的鱼。

5.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A.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生气,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B.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愤怒,二忌睡前不可过饱,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暴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迎风。

D.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恼怒,二忌睡前饱食,三忌卧处当风。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6. 素材的主要获得方式:()

A. 作者的亲身经历

B. 查阅搜集材料

C. 细致的调查采访

D. 史料搜集

7. “为了防止病虫害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这是一个病句,以下修改正确的是:()

A. 为了杜绝病虫害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B. 为了防止病虫害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共场所、广场、街道、公园的树木进行排检查。

C. 为了防止病虫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园、广场、街道等公共场所的树木进行了排查。

D. 为了防止病虫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园、广场、街道等公共场所的树木进行排查。

8. 在第二章中,阅读能力包括:()

A. 识读能力

B. 记忆能力

C. 运用能力

D. 理解能力

E. 审美能力

9. 第三章《材料》中“观察”与“发现”的区别:()

A. “观察”的只是一些事物的表象,而“发现”却是洞穿了表象揭示了实质

B. “观察”是纯粹感性的,“发现”是完全理性的

C. “观察”的只是一些人人皆知的画面,而发现的却是人们未知、欲知的新奇景象

D. “观察”的常常是摹仿的,“发现”的才是创造的

E. “观察”的是一般化的,“发现”的是新颖的

10. 结构的基本要求包括:()

A. 完整

B. 严谨

C. 准确

D. 全面

E. 简短

11. “这是轻骑队的同志受到矿工们战天斗地的精神所鼓舞,为歌颂矿上先进人物而临时编写的一个节目。”这是一个病句,以下修改正确的是:()

A. 这是轻骑队的同志受到矿工们战天斗地的精神的鼓舞,为歌颂矿上先进人物而临时编写的一个节目。

B. 轻骑队的同志受到矿工们战天斗地精神的鼓舞,为歌颂矿上先进人物临时编写了一个节目。

C. 轻骑队的同志受到矿工们战天斗地的精神所鼓舞,为歌颂矿上先进人物而临时编写的一个节目。

D. 这是为歌颂矿上先进人物而临时编写的一个节目。轻骑队的同志受到矿工们战天斗地的精神所鼓舞。

12. 第六章表达方式中,我们谈到叙述的主要方法包括:()

A.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B.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

C. 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D. 补叙:即补充叙事。

E.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

13. 写作的内部语言有以下主要特征:()

A. 简约化

B. 清晰准确

C. 无语法形态

D. 生成速度快

E. 跳跃性

F. 富有反抗精神

14. 以下写作概念中符合写作规律的是:()

A. “意成笔先”

B. “意成笔后”

C. “意在笔先”

D. “主题先行”

15. “可是,当他迈着踉跄的脚步,经过老程原来的办公室时,却闻到扑鼻的酒香,刺耳的狂笑,窗口上那前仰后合的黑影,使他头皮发炸。”这是一个病句,以下修改正确的是:()

A. 可是,当他迈着踉跄的脚步,经过老程原来的办公室时,却闻到扑鼻的酒香,刺耳的狂笑,窗口上那前仰后合的黑影。

B. 可是,当他迈着踉跄的脚步,经过老程原来的办公室时,却闻到扑鼻的酒香,听到刺耳的狂笑,看到窗口上那前仰后合的黑影,所有这些都使他头皮发炸。

C. 可是,当他迈着踉跄的脚步,经过老程原来的办公室时,却闻到扑鼻的酒香,听到刺耳的狂笑,看到窗口上那前仰后合的黑影,他感觉头皮发炸。

D. 当他迈着踉跄的脚步,经过老程原来的办公室时,却闻到扑鼻的酒香,刺耳的狂笑,窗口上那前仰后合的黑影,他头皮发炸。

三、判断题(对的选A,错的选B,每题1分,共5题)

16. 写作是一个整体系统,与读者、社会生活、其他作品、写作主体等都有直接的关联性。()

17. 修辞和题旨的关系,即修辞现象和题旨的关系,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8. 安排结构不单纯是一个技巧问题,实质上是作者如何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思想方法问题。()

19. 叙述除了叙事以外,还包括着评述、描述、述说等主观内容,即叙述除了传达“是怎样”之外,还传达“为什么这样”和“应该怎样”等内容。()

20. 开头一般是指文章的第一句话。()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

21. 列举教材中谈到的写作活动中存在的主客观限制

22. 转折主要有哪些常见形式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

23. 结合实例,谈谈文章写作中,主题的形成、提炼和意义。

24. 谈谈叙述与描写的区别与联系

六、请阅读以下文字材料作文:

近日,微信中刷屏清华附小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的诗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利用大数据研究苏轼的诗词,有的孩子把苏轼所用的高频词做了统计排列,有的算出了苏轼代言景区的具体品牌价值……引起的社会讨论包括:

1.算不算数据分析有没有技术含量

2.孩子到底该不该这么早接触数据分析这是不是揠苗助长

3.是不是阶层固化的体现教育资源差距太大了,会不会寒门再难出贵子

请结合自己的认识,结合上文提供的材料,谈出你自己的观点,写作一篇议论文,要求字数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