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石台镇

一、基本情况

石台镇位于淮北市东北郊,镇域面积52.4平方公里,辖6个村,3个社区,121年村民小组,总人口5.7万人,其中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1万人。耕地总面积2.94万亩,农业人口2.6万人。1996年被省批准为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被省批准为中心建制镇,XX年被列为省新农村示范镇、XX年被列为省扩权强镇试点镇、小城镇建设试点镇,XX年被列为淮北市城乡一体化试点镇,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和安徽省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是杜集区唯一副县级建制镇。

石台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发达,地处淮北、徐州结合部,毗邻苏、鲁、豫、皖四省八县,合徐、连霍高速擦境而过,距徐州观音机场公40公里。石台历史文化悠久,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颛孙子张的故里,也是汉朝梧国和梧县的所在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近年来,石台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坚持在共性中存生存,在特色中求发展,紧紧把握石台区域优势,以做精品城

镇、做强工业、做活商贸、做亮农业为发展方向,以加强区域经济实力为目标,努力在特色优势产业、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等方面有新的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近三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十二五”发展目标

自XX 年被列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以来,我镇积极利用各级推进试点工作的政策,充分发挥优势,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绩。XX-XX年,全镇共实现招商引资23.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3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6769元。全镇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发展跃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是:地方财政收入翻三番,争取达到亿元镇,招商引资额年增长13%,达到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15 %,达到14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8家;规模工业产值力争翻两番,达到2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12%,达到9425元。

三、近两年来小城镇建设情况及工作打算

1、近两年来小城镇建设情况 XX年以来,我们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立足本镇实际,编制了《石

台镇村庄布点规划》和《石台镇总体规划》。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全力推进二路、二场、二区建设。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先后完成了“村村通工程”50公里;新打深水源井4眼,铺设输水管道100余公里,解决了1.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现了村村通上自来水。成功引进了石台紫金城项目,环湖公园建成并投入使用,提升了石台镇小城镇建设档次,改善了石台地区人居环境;建成连接市东外环的子张南路、升级改造子张中路、子张北路、永牛路、金石路,提升了我镇的区位优势;“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作扎实开展,新建垃圾中转站一座,实现了“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文明创建工作稳步推进,获得了省、市文明乡镇、文明单位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等荣誉称号;居民集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建设完成了黄庄新村住房8万多平方米、危旧房改造4.3万平方米。

2、下一步工作打算 XX年我镇城乡一体化重点建设项目包括石台小城镇建设项目、佳合小区项目、和谐新家园项目、石台黄庄新村(黄庄东任台)项目、高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石台农民创业园项目共六个项目。目前,石台小城镇建设项目资金已累计投入2600万元,子张大道续建及配套工程开工建设,友谊路、育才路、裕兴路、污水处理厂招标结束。今年的目标是完成路网工程,项目规划、立项,区内道

路。同时新打机井6眼,铺设供水管网4600米。污水处理厂基建完成,管网基本形成。佳合小区项目XX年基础设施投资1000万元。主要建设住宅小区、商业用房、供排水、供电、道路、绿化亮化等相关基础设施。目前,资金投入累计900万元,正在进行建设,争取XX年竣工。和谐新家园项目XX年已累计投入资金2600万元,年底一期60亩20栋6.5万平方米竣工,小区内道路、水、电基本竣工,二期100亩开工建设。石台黄庄新村(黄庄东任台)项目XX年基础设施投资2400万元。主要建设村级服务中心、幼儿园、健身活动广场、绿化、亮化工程、沿河景观带4和其他公共设施。三月份资金投入累计650万元,预计XX年完成健身活动广场、绿化、亮化、沿河景观带、其他公共设施,村级服务中心、幼儿园主体竣工。高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XX年计划投资827万元,XX年基础设施投资797万元。主要建设节水灌溉示范片:新打机井29眼、建管理房29间,新建260亩蔬菜基地,新建220亩温室优质经济作物,发展1770亩低压管灌提高复种指数。新建红旗湖温室大棚50亩,钢架大棚150亩。三月份资金投入累计300万元,新打机井20眼,建管理房8间,蔬菜基地、低压管灌续建。今年的目标是完成该项目。石台农民创业园项目XX年计划投资860万元,主要扩建农民创业园,新建厂房8100平方米,园区内道路500米,供排水绿化等。目前资金投入累计260万元,

设计完成,招投标结束。正在进行征地工作。预计今年建成厂房,基础设施竣工。

四、总休规划情况

根据我镇“十二五”规划,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是:

一是建设皖北精品城镇。重点一是完善城镇路网、集中供水、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推进紫金城居民集中区建设,结合经适房建设对旧城区进行改造;三是与朔里相向发展,进行龙河一河两岸湖滨休闲区、和谐新家园居民集中区建设,打造皖北明星城镇。争取到XX年,小城镇建设规划区人口达到5万人,面积达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社会服务功能完备。

二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积极实施通达工程完善路网,子张北路、友谊路、金石路西段、朔永路加宽,绿化、亮化同步进行,新建滨湖路、丰产路,形成“四纵四横”路网格局。同时拓宽子张北路,使北部群众的出行更加便利。以城带乡,建设农民新型居住区,拉动农民向城镇聚集,拉动人物流,活跃第三产业。大力鼓励发展高档餐饮、服务业,以优越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低廉的消费吸引市区消费向石台倾斜。继续发展超市连锁商场,拉动农村商贸繁荣。积极组织开展文明诚信守法经商服务活动,加快向市内一流镇级市场方向迈进,使第三产业真正成为石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三是努力提升城镇建设品位。促进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相互协调发展,通过提高城镇化管理水平,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通过完善功能对接、产业衔接、消费承接的第三产业载体,努力提升小城镇的建设品位和档次。

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汇报

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大会议程的安排,我在此就坛厂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与会的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坛厂镇位于仁怀市东南部,距仁怀市区8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全镇总面积116平方公里,辖8村1社区,总人口3053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80元,城镇化率达42%。一年来,坛厂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按照“小城镇、大战略”和工业强镇及城镇化带动战略发展思路,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倾全镇之力,努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一年来,我镇利用名酒工业配套产业园、新加坡产业园、茅台酒循环经济园落户坛厂并开工建设的契机,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科学规划布局,按照“三园两翼一城区”的思路,启动了1—7号路的建设,使坛厂镇樟柏村、温泉社区、枇杷村连在一起,路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结合园区建设需要,新规划了四个安置区,在镇政府所在地左侧的安置区已高标准建成,占地150余亩,现已安置120余户,其余安置区正在启动建设中。规范了商贸街经营秩序,取消了长期困扰坛厂街道交通秩序的马路市场,极大地改善了我镇的形象;按照“突破重点、连片打造”的新农村建设

村庄思路,打造了 怀阳村和樟柏村新农村建设创建示范点,总投资达400余万元,其中:硬化村级道路2500米、修建联户路6000米、沿茅台高速公路两则实施新农村房屋风貌改造70余户,在怀阳村修建农民文化活动中心,修建排洪排污和垃圾收集中转系统,投资建成道路绿化工程,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按时完成了191户的危房改造任务;加大“拆违”查处工作力度,年内共停建整改186户,拆除违法建筑23户3518平方米。 坛厂作为仁怀市确定的重点建设乡镇之一,在XX年度内,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按照工业强镇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发展思路,狠抓机遇,扎实推进,努力促进坛厂的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随着三个园区的落户和开工建设,给我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小城镇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了班子会专题研究小城镇建设工作,对小城镇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调整和充实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坛厂镇XX年小城镇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调整充实了村管所及城管办人员力量,扩充了执法队伍,保障了小城镇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小城镇建设有它的特殊性:一是投入资金多,建设周期较长;二是涉及部门多,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为此,

翟王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翟王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翟王镇视察指导。下面简单汇报一下我镇一年来村镇建设情况。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翟王镇,位于阳信县城南,北与城关镇接壤,东邻河流镇,西接流坡坞镇,南与惠民县何访乡,惠民镇毗邻。全镇最大横距11.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1公里,总面积6687.52公顷。全镇辖95个自然村,89个行政村,总人口3.86万人。鲁北大街在镇驻地东侧通过,区位优势明显。 翟王镇的水利状况为,幸福河在镇域东部纵向穿越,是引黄灌溉动脉。沟盘河横越东西,是排涝主干。经水、路、林、田、村综合治理,惠张沟、刘梅沟、见效沟、成效沟纵排境内,与温水线、魏外沟、沟盘河相交,在全镇形成三横五纵似水利网络。机井在全镇辖区内星罗棋布。水利设施不断改善,为全镇发展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年来,我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端正村镇建设指导思想,把城镇,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摆上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小城镇,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小城镇鲁北大街,翟王段,各村改造假设协调推进,建成了以粉西、韩桥、南商等10个村为代表的新农村。生态园材型现代村镇框架已经搭起。目前,环乡路、村庄道路改造,硬化180公里,自来水进村率95%,镇驻地村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鲁北大街村庄规划完善,环境明显改观。

镇驻地商住楼等城市配套设施功能完备,极大带动了全镇农业及二、三产业的发展。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夯实小城镇建设的基础 在小城镇的建设中,我镇立足当地特色和区位优势,强化小城镇的规划和管理,重点抓了四个方面: (一)切实抓好小城镇的总体规划。 城镇规划是建设和管理的蓝图和依据。为此,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地实际和特色,在原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又专门成立了小城镇规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完善,并聘请省城镇规划设计院对小城镇进行了新一轮的规划调整,现已完成初稿。 (二)认真抓好村庄建设规划。 城镇的村庄建设规划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区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方针,村庄建设规划几经调整,实施,完善,正逐步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村庄布局愈趋合理。 (三)深入抓好详细规划。 对于境内县乡路,镇村主要公路及重点商业区,都有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付诸实施。像我镇的南外环路,鲁北大街翟王段,南商蔬菜市场,徐家综合市场及镇驻地旧街等。 (四)全力抓好建筑设计和规划管理。 在小城镇建设中,我镇始终坚持做到小城镇规划区内两层以上楼房必须具有建筑设计,特别是今年新建的商住楼,建筑设计完全符合规划。同时为了保证小城镇建设的连续性,和严肃性,我镇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的原则,严格管理秩序,把好定点放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乡城镇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小城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八里营乡20XX年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以加快城镇化水平为工作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发挥小城镇功能,不断提高小城镇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促进全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推动全乡新农村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我乡20XX年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一年的努力,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规范,城镇功能更加完备,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生活幸福, 20XX年小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按照四级水泥路面的标准,于年底前完成本乡五干排南岸四万路至路寨段总长2000米的道路硬化任务,为小城镇建设和市场发展搭建好基础框架。

(二)于6月底前完成八里营集段道大路两侧隔离带安装的安装工作,8月底前完成马路市场的清理,保障道路的畅通。同时搞好八里营集南街商业摊位的规划,组织好广大商户向规划摊位的转移。 (三)做好占地70亩初中新校建设的规划、清障、施工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协调工作,保证年内顺利开工,力争早日竣工并投入使用。 (四)搞好原棉花加工厂和供销社行政院两处商业市场的规划,力争年内完成规划设计和清障等前期工作。 (五)做好初中新校至八里营集段道路硬化的备土和路基平整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予以硬化,方便广大学生到校学习。 (六)健全市场管理长效机制,组织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为维护市场秩序、发挥市场功能、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主要措施 八里营乡党委、政府对小城镇建设高度重视,并针对20XX 年度小城镇建设工作制定了如下措施: (一)全面规划,突出重点。 本着科学发展的标准,重点围绕提升城镇品位,增强城镇功能和作用发挥统筹搞好规划,为小城镇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坚持全乡统筹规划,突出集镇建设这一重点,本着既具前瞻性,又便于操作,既坚持高标准,又不脱离实际乡情,切合农村发

乡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报告

乡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报告 XXX乡小城镇建设情况报告 各位领导: XXX乡位于XX盆地西北边缘,距X县城X公里,全乡总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X个村民组,总人口X万人,耕地X万亩。中心集镇面积X平方公里,居住人口X人,占全乡总人口的X%,省道X线绕街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县城西北部较大的物流中心之一,20XX年被命名为“X星级”集镇。 XX年以来,我们以实现小城镇升星晋级为目标,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进一步理思路、抓重点、订措施,强力推动小城镇建设。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经济建设,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支撑 XX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X乡党委、政府团结和依靠全乡广大干群,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建设“经济强乡、生态大乡、和谐山乡”为目标,坚持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统揽经济工作全局,实现了全乡经济快速、协调、持续发展。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到X

亿元,工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X%,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X万元。 二、强化规划管理,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 根据集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中心集镇原有规划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国家和省、市、县要求,邀请XXX 规划局和XX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专业技术人员前来进行实地勘察,反复论证,完善制订了中心集镇XX—2020年建设发展规划和X、X两个中心社区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全乡干群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执行规划,保证了中心集镇建设规划落实到位,有序推进了新农村中心社区规划建设工作。 三、狠抓建设管理,规范小城镇建设行为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XXX乡党委、政府坚持执行既定规划,着力引导集镇居民增强规划意识严格按照XX—2020年建设发展规划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XX年,在中心集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对集镇各项建设进行严格审查清查,坚决杜绝违反规划的行为。经过治理和清查,中心集镇所有建设项目均能够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并且做到建设手续齐全,整个集镇区无乱搭乱建现象,集镇规划区无违规建设行为。 四、搞好机构建设,优先保障小城镇建设 XXX乡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战略,把小城镇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为了切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党委、政府在

《小城镇建设》论文范文

《小城镇建设》论文范文 题目:关于小城镇建设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课程名称:《小城镇建设》 完稿日期:年月 关于小城镇建设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摘要:文章通过对“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发展小城镇及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通过将农村

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并且通过小城镇的公共财政体制因势利导,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三农”问题公共财政体制 一、小城镇建设问题的提出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发布,强调“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常抓不懈。随着我国市场化、工业化的进一步深入,“三农”问题日益显现,不仅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而且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一大难题呢?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城市化。城市化就是通过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而达到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农民收入的过程。 长期以来,关于城市化的发展战略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而且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首先发展大城市好,有的人认为中等城市应该优先发展,有的人认为应着重发展小城市、小城镇,还有的认为应该保持大城市和小城市、小城镇并进的战略。 那么,到底是发展哪种类型的城市呢?首先在观念上不应该惧怕人口的流动,而应该正视人口流动问题,因为只有通过人口流动

才能保证长远的社会稳定。其次,中国的城市化要尊重中国的国情。要想使中国如此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步就转移到大城市是不现实的,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资金问题、住房问题、交通运输问题等等一系列难题。发展小城镇尽管有占用土地资源过多,浪费巨大,污染严重,不易管理,效率低下,在吸收就业方面也远远不如其他几种发展策略,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其在中短期解决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转移方面确实有其优势和可行性。 二、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发展方向 小城镇是80年代以来新建的乡镇企业的集中地,在地理位置上,小城镇的星罗棋布是全国经济增长的有力的依托。它把广大的农村与大中城市连接起来,不仅带动了农村的发展,而且有力地支撑着大中城市的繁荣。 今后小城镇建设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农村工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在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中,应当追求规模和集聚效应,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第二,大力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使发展小城镇战略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从城市的集聚效应来看,目前发展小城镇仅在现阶段是合理的,要想长远发展则需慎

我县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我县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㈠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研范围 建成区外的五个小城镇,共辖150个行政村,500个自然村。 2.人口及资源基础资料 镇域总面积211平方公里,镇区建成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4851亩,林地面积36797.95亩。小城镇共有人口418940人,其中,从事农业95991人(其中从事林业6020人,牧业4263人,渔业874人),工业7610人,建筑业20754人,交通运输业6186人,商饮服务业8663人。 3.能源使用情况 小城镇镇域共有沼气池14个,年使用煤炭414674.5吨,秸杆14119.5吨,煤气90吨。 4.主要工业企业情况 小城镇镇域形成以面粉、奶粉、家具、空心砖等为主导产

业的工业企业共24家,职工总人数901人,年工业产值26330万元,年利润2439万元。企业占地面积36321.41Hm2,建筑面积41228M2,年用电量4000393KW.H,年用水量152420吨,每年排出废水550吨,废渣81.8吨。 5.主要交通道路情况 小城镇镇域主要交通道路32条,总长207.63千米,总面积2267480平方米。 6.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 教育机构:共有托儿所3个,共托幼儿96人;幼儿园9个,共有幼儿570人;小学72个,在校学生16717人;初级中学6个,在校学生9465人;高级中学2个,在校学生6831人。 文体科技:文化站2个,占地面积3667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 医疗设施:医院7个,可容纳124位病人;防疫保健站72个,共有床位30个。 商业金融:信用所6个;保险机构5个,参保人数12808人。 集贸设施:集贸市场5个,占地面积23175平方米,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 7.生产产值情况 小城镇镇域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71081.2万元,其中第一

2020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思路和推进情况汇报材料(仅供参考)

2020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思路和推进情况汇 报材料(仅供参考)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国家、省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我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我区城镇化发展的概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小,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关心下,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建管提品味,抓经营报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 二、我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1、城镇缺乏集聚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断头路较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城市的需求。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明显,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和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区形成了出具规模的产业支柱,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影响力不强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的主导产业。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及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统一协调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我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思路是:发挥中心城区的带动左右,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到周边的聚集效应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归。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

临晋镇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临晋镇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临晋镇,古称桑泉。北枕峨嵋岭,南望中条山,海拔高度402米。位于临猗县城西部22公里处。总面积90.3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13.5万亩。地理坐标:东经110°32′36″—110°33′30″,北纬35°05′16″—35°06′14″。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地势开阔,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年平均降水量为500毫米左右。临晋镇历史悠久,汉时称解梁城,在今庙上乡城东城西之间。元魏太和11年(公元487年)分解县置南北解,临晋乃北解也。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因县东古桑泉城而析置桑泉县。唐天宝13年(公元754年),更桑泉县为临晋县,县治移至今址。从此之后,直至解放初的1954年,临晋县与猗氏县合并称为临猗县,县址迁至猗氏,临晋设镇,为镇政府所在地。其间,临晋作为县沿所在地长达1200余年之久。该镇东连嵋阳镇,南接庙上乡、七级镇,西邻东张镇、角杯乡,北与耽子镇、卓里工贸区接壤,全镇共28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是临猗县西半县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商业贸易的中心和枢纽。 全镇总人口5万余人,农业人口3.5万人,镇区人口(含临晋、西关行政村)2万余人。 临晋镇交通以公路为主,境内有临风路、万临路、临耽路穿过,是临猗县西部交通枢纽。在省、县道路的骨架支撑下,实现了村村

通油路。通讯、电视、供水实现全覆盖。 二、城镇建设基本原则 1、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我镇改革规划要起点高、高标准、高水平、放眼长远;建设要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多出精品。 2、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城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发展小城镇要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同步进行循序渐进,尊重农民意愿。 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根据集市内现有资源和条件,科学制定改造方案,搞好城镇建设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注重实效,切实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4、统筹兼顾,协调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和发展经济并举,以政府规划和人民意愿相结合。 三、小城镇发展现状 特色农业扎实推进果业是我镇的传统优势产业,潜力巨大。今年,我们认真落实县政府提出的果品上档升级改造阳光工程,鼓励群众加速老残园改造,引导农民通过对果树进行“强间伐、大改型”的改造整合。提升果品质量,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生产优质有机苹果创造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开展省级有机示范果园建设项目。努力推进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无公害苹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使果业生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史口镇人民政府 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史口镇按照“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健全功能、突出特色”的要求,明晰发展布局,完善基础配套,壮大镇域经济,改善乡村面貌,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活便利、产业合理、有序平安的新型城镇,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 一、主要做法 史口镇小城镇总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起步区占地1100亩,计划利用3-4年的时间,主要规划建设新型农民住宅区、办公区、商贸服务区,并配套建设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等相关服务设施,总面积约52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10亿元。 一是坚持城镇规划先行。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和规范,搞好规划就必须根据城镇的实际,科学定位发展的方向。根据镇驻地建设现状和发展实际,史口镇确定了新型小城镇总体空间布局为“一带分两片、三轴串十区”。“一带”是东张铁路生态绿化隔离带;“两片”是东部生活片区和西部工业片区;“三轴”是南二路城镇发展轴和利民路生活发展轴、郝纯路工业发展轴;“十区”是石化工业园区、精细化工园区、物流园区、四个居住社区等十个功能区,逐步推进镇域周边村民居住的聚集化,把我镇打造成环境优美、文明有序、和谐进步、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型示范城镇。

二是坚持产业发展一体化。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工业方面,坚持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推动工业项目转型升级和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重点实施废气废水回收综合利用、碳四深加工等一批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的新型项目,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在现代农业方面,我们沿广蒲河从东向西依次打造大宋高效示范区、刘营标准化莲藕生产基地、劳家露天菜生产基地、生家葡萄生产基地等农业产业基地。在服务业方面,积极推进东营市西郊物流中心项建设,同时引导万通集团等企业物流业与主业剥离,逐步扩大物流业发展规模,存进史口镇商贸物流服务业蓬勃发展。 三是坚持基础设施一体化。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主要在交通能力提升上下功夫,今年共修建村内道路10公里,联村路10公里,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60%。 四是坚持生态环境一体化。扎实推进“三网”绿化工程,突出抓好村庄绿化、干线路域绿化断档贯通、示范区扩建提升、路域绿化、生态林和经济林建设、耐盐碱苗木引进与繁育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扎实推进大宋、安子张、杨家、范家、艾家等5个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治理水气污染全民开展环保行动”工作,重点抓好史口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建设。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理工程深入实施,建设压缩式垃

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总结范文

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总结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今年,XX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城镇化道路,以体制机制为保障、以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壮大产业为支撑,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成绩斐然。 一、措施有力 (一)完善组织体系,合力协同推进。今年3月,市政府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年共召开3次全市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座谈会,及时研究解决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建立市县乡三级联动工作运行模式,8个四川省“百镇建设”试点镇在原有规划建设机构和人员基础上成立了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确保各项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二)完善配套政策,提供有力保障。市委、市政府印发了《2013—2017年全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方案》,明确了小城镇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制定《XX市小城市建设标准》和《XX市特色镇建设标准》,将小城市和特色镇建设的各项任务进行了量化,将概念化的任务变成便于考核的具象化指标。市级部门先后共出台20多个政策性文件支持小城镇建设工作,实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巩固城乡基层治理机制,健全包容性小城镇建设政策体系,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卫星城、小城市、特色镇

和新农村综合体梯度转移,加快推进重点镇向小城市、一般乡镇向特色镇转型升级。 (三)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完善技术规定。制定了《XX市城镇及村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编了《XX市小城镇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市小城镇办会同国土、规划、统筹、经信等相关部门及行业专家,对新启动的34个小城镇改造规划进行评审,完成了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修编工作,加快推进小城镇主导产业的发展。XX县完成了五凤镇、白果镇、赵家镇3个特色镇专项规划。 (四)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立了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今年市城建资金安排2亿元专项用于支持小城镇建设;安排0.6亿元专项支持小城镇改造工作。区(市)县财政配套小城镇改造资金11.2亿元、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40.3亿元,占小城镇改造实际完成投资60.3亿元的66.8% (五)注重总结创新,夯实工作基础。今年,市政府牵头编撰了《XX市特色小城镇建设案例分析》,分析了我市平原、丘陵、山区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建设异同,为其他小城镇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市统筹委牵头收集并编印了《XX市园区外传统手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典型案例选编》,起草了《关于支持夹关镇住户自主自愿参与场镇改造的若干政策(试行)》,不断探索小城镇建设的方法、路径。创建了“一问一答”工作机制,各乡镇及时提出发展建设中的各类问题,由市小城镇办成员单位进行解答,一对一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同时,在完成小城镇范围内土地房屋确权颁证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小城镇建设政策宣传,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互帮互助,形成了良好的小城

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不管你写哪一类的工作汇报材料,标题一定要写对,首先是自己单位的名称,然后是需要整理的材料的名称。怎么写出一份合格的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范文呢?下面和大家一起学习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篇一区住建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目标任务,根据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相关要求,以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有力的工作举措,极推进我区的小城镇建设工作。现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的基本情况及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效 区是XX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市市中区设立的县级行政区,地处成渝经济走廊的腹心地带,辐员面积1258平方公里,辖14个镇、7个乡,总人口81.14万人。近年来,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要求,小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效果,一是统筹编制完善集镇、新村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发展专项规划,构建现代城乡体系,促进城镇与新村建设良性互动发展。二是建成镇、镇等一批各具特色、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具有较强集聚辐射能力的中心镇,促进人口、产业、资源等要素向集镇集中,城镇化率不断提升。三是加快新村258规划建设,有序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体,打造交通道路联成网、骨干产业联成片、公益设施联成体、服务体系联到户、生态农居联成景的社会

主义新农村风貌。四是小城镇建筑市场监管不断得到加强,小城镇建筑市场更加规范。 二、主要工作 (一)协助完善集镇规划,确保建设有序推进 在指导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小城镇发展的原则,一是协助区规划局,组织编制和完善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从而保证了小城镇建设的依法有序进行。二是及时协调完成了、、、、等重点集镇建设的近期建设规划和全区新村建设点的规划,不断提升农民住宅建设层次,为加快促进小城镇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大力指导加快完善道路、雨污水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承载能力。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和技术优势,坚持按照个性突出、品位彰显、有机协调、和谐统一的要求,带动城镇面貌整体提升。一是全面加强道路、桥梁的建设指导工作。在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突出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完成场镇道路建设30多公里,改建桥梁4座;二是全面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的指导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全面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整治开发工作,截至目前,指导完成21个乡镇的水、电、气、光纤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优化设计街道(桥梁)路灯、弱电迁改等40多千米,指导实施雨污水、自来水及天然气等管网迁改60多千米,修建白马、等农贸市场3处;三是指导完成部分重点集镇的风貌改造工作。按照

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597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通用范本

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xx镇位于xx西北部,全镇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东接xx,南连xx、xx街道,西邻xx、xx,北至xx,下辖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5.39万。xx镇交通便利,距离高州城区17公里,207国道和省道283线贯穿全镇,鉴江河贯穿全境,洛湛铁路途经xx镇四个村委会。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使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和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XX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以来,本人就**镇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是山东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人口5.1万人,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4200公顷,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共25个行政村。 近年来,**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小城镇,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镇以工业强镇为基础,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镇政府于2000年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的村镇体系、城镇镇区、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园区占地2000亩。2000年9月份又聘请临沂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作出详细规划,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协调一致,同时对沿街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覆盖率达到35%。2006

年,又聘请市规划专家对工业区进行详细规划,总规划面积94.2公顷,在规划中利用道路将园区划分为6个板块。镇居住区详细规划由县村镇规划设计室设计完成,总规划面积为5.8平方公里,详细规划覆盖率为85%。 (二)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镇驻地规划有二纵三横六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有沿街楼2700间,今年新建商住楼1栋,沿街楼19座。二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350万元对小城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镇共安装路灯200盏,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今年栽植绿化苗木500余株,投资80万元对广场花园及周围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为镇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快建设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镇村环境,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80余万元,上了叉车、垃圾运输车,设置了288

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四会市迳口镇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姓名: 【内容提要】中国要美,农村必需美。小城镇是集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为一体的乡镇中心地带,大力发展小城镇、加快实现城镇化,是推动“乡村城市化”的桥梁,是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此,加快墟镇城镇化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项历史性任务,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五个统筹”,构建社会和谐,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本人对四会市迳口镇的小城镇建设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有了肤浅的认识。 【关键词】城镇化规划区域经济统筹特色产业 一、迳口镇基本情况 迳口镇位于四会市东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省道118线、四清线公路横贯其中,东距广州65公里,距花都新国际机场50公里;西距本市城区20公里,距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珠外环高速三水大塘出口10公里。全镇总面积101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委会、1个社区 会总产值16.82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6.2%,其中农业总产值4.17亿元,同比增长1.2%,工业总产值12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三

产业总产值6500万元,同比增长71.1%,农民人均纯收入8679元/年,同比上年增长15.1%。迳口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1800毫米。辖区自然资源丰富,有铅锌矿、石英矿、花岗岩等矿产资源。与佛山市三水区、清远市清新县相接壤的迳口镇,是四会市的东部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镇。近年来,迳口镇着力通过以“打造四会市东部工业重镇,建设珠三角旅游新镇”为目标,抢抓机遇,扎实苦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新的发展。迳口镇区域优势更加明显。 近年来,迳口镇大力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兴镇、商业富镇”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并赢得了各种荣誉。2000年被评为“四会市柑桔种植基地”,2003年至2008年连续6年均荣获“四会市优秀沙糖桔生产基地”称号,2006年被授予“四会市珠宝玉石行业人才输送基地”称号,2004年和2008年两次荣获“肇庆市体育先进镇”称号。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感动全中国的妈妈级奥运卫冕冠军冼东妹正是来自四会迳口故里。 迳口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第三产业潜力十足。省重点项目四会市天海湖旅游度假区项目,由志高集团计划总投资15亿元,选址水迳水库,总控规面积2.5万亩(其中水域面积2500亩),建设时间从2008年至2017年。该项目充分利用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极力发挥湖泊型生态度假区特色,致力于发展成为一个集休闲、度假、会议、旅游、观光、美食、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休闲度假景区,成为珠三角的旅游度假胜地。

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文档2篇

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文档2篇Report document of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汇报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 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看看取 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本文档根 据工作汇报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文档 2、篇章2: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文档 篇章1: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文档 一、小城镇规划、建设基本情况 长塘镇小城镇建设于XX年6月正式启动,全镇围绕区位 优势,挖掘资源潜力,适应发展新机遇,统一思想,形成发展共识,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强镇富民的德政工程来抓,并提出了“依托城北,加速城镇”发展战略。在小城镇规划上,我镇做到科学合理、立足镇情、高起点、高标准、超前规划、一步到位,分期建设,在整个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规划

先行的原则。长塘镇总体规划(XX~2020年)通过精心描绘强 力推进,经市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组三度修改评审通过,于XX年元月获市政府批准实施。我镇小城镇规划区范围5.5平方公里,分近期(XX-XX年)和远期(XX-2020年)两 阶段实施,镇区总体布局未来将形成“一中心、二轴、两区”的城镇空间结构,划分为镇中心区、商贸市场区、居住生活区三个功能区,将小城镇科学准确定位为以商贸市场、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为主的城郊服务型卫星城镇。同时加快做好小城镇项目建设详细规划编制,目前共完成镇区修建性详规7.2公顷。三年来,我镇在小城镇建设诸多环节上,克服困难,顶着压力,积极向上沟通协调,争取政策倾向;同时在小城镇建设资金上,打破瓶颈制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引外资、争国资、激民资、盘存资”;通过加快加大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我镇小城镇的基础功能,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镇区项目建设的快速启动实施推进,进一步促进我镇小城镇商贸街区的形成,辐射带动其它各项建设的发展繁荣。通过几年来的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奋力拼搏,目前我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己卓见成效,氛围浓厚,小城镇框架己初步形成,镇区规模由原来的0.3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0.5平方公里。三年来小城镇建设共投入资金约5000万元,主要建设情况为 以下几方面:

总结报告-2019年小城镇建设项目工作报告 精品

2019年小城镇建设项目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健全城镇服务功能,改变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快非公有制企业和专业市场的发展,壮大 经济实力,扩大城镇规模,拉大城镇框架,以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规划为依托,结合 我镇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计划实施以下项目: 一、城镇化项目的基础条件 新民镇位于彬县县城东北24公里处,是彬县历史上三大古镇之一。全镇辖22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7378户、3.1万人,总耕地面积5.6万亩。镇域机关、企事业单位31个、暂住人口4000余人,镇域面积87平方公里。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4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801元。镇平均服务半径为12公里,集市贸易活跃,逢集日临街摊 点680余个,从业人员达到2600多人,日交易额50万元以上。1985年元月1日撤乡 建镇改原新民乡为新民镇,元月将原曹家店乡并入新民镇,使新民镇规模更大,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及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二、城镇化项目的现有框架 新民镇小城镇建设以东西、南北街道为骨架,形成4条主街道,6条次街道,5个十字、二条环镇路。东西街道全长米,南北街道全长940米,主街道红线宽32米,其中车行 道14米,两侧人行道各宽9米;次街道宽24米,车行道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6米。街道两侧建筑为两层以上楼房,突出商贸功能。目前已建成服装鞋帽市场一个,总投 资200万元,共有商业门铺102间,解决了近40人的就业问题;建成丰彩超市和心连 心超市两座,共投资340万元。街道固定商业门店720个,固定摊位140多个,微型 出租车100多辆,固定公交班车12辆。城镇建设骨架已经形成,街道两侧门店建设基 本完成,城镇经济比较繁荣,镇区建设面积已达到0.84平方公里。 三、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 新民镇小城镇建设暨经济综合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县委xx届六次全 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发展小城镇经济为中心,以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 社会进步为目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优化农村经济布局,从而更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启动农村市场,加快农村 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 2、发展方向 新民镇地处新民塬三乡镇中心位置,北与甘肃正宁县相通,东与旬邑县相临,地理位 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新民塬最大的物资集散地,集市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属 典型的边贸型小城镇。果、畜、烟、草、菜等支柱产业发展快,规模大,品质优。因

小城镇建设论文1

开放专科课程设计(小论文)科目名称:小城镇建设 科目代码:2735 题目: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做法与思考 专业农村行政管理层次专科(一村一)姓名杨明朝学号1452004460710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做法与思考 [内容摘要]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与对策是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强化镇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国小城镇类型多样,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发展战略和对策也各具特色。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整体现状及借签经验,探讨莱州市城港路街道的小城镇建设在区划调整后的新一轮发展走向。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管理 一、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及经验 (一)小城镇的概念 在我国的城镇体系中,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以人口聚集为主体,以物资开发、利用、生产为特点,以聚集效益为目的,是集政治、经济、物资为一体的有机实体。 (二)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基本形势 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发展小城镇作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十五”

计划把小城镇建设列为农村今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小城镇,大战略”曾成为事关全国特别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热门话题。 1978年全国只有2176座小城镇,2016年猛增到20312座,仅贵州省就有900多座,在目前的小城镇中,有近90%是1978年之后增设的,年均增设820多座,增速迅猛。 小城镇之所以发展快速,除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带动外,主要得益于其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走在了城市之前,经济率先转由市场调节,社区率先向农民开放,城乡统筹就业率先在小城镇启动;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城镇化的体制性障碍较少;农民进入小城镇比进入大中城市付出的成本低,“扎根”容易,对政府压力相对较小。 小城镇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渠道,这是由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国情及小城镇多劳动密集产业和多种成分小企业的经济特点所决定的。 (三)目前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发展时间短,总体上讲,我国小城镇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和规模成长转变。我国小城镇数量虽多,但平均规模小,不足9000人,按非农人口统计则规模更小,聚集效益不明显。许多小城镇的建设还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如基础设施简陋,城市景观差;人均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