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药物作用及其机制总结

药物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1 / 38

2 / 38

3 / 38

4 / 38

5 / 38

6 / 38

7 / 38

8 / 38

9 / 38

疾病首选药物汇总

10 / 38

药品中毒解救

11 / 38

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相似药物的比较

12 / 38

13 / 38

14 / 38

药物的主要临床用途

15 / 38

16 / 38

17 / 38

19 / 38

20 / 38

常见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与机制

第一重点: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与机制 1. 毛果芸香碱:M样作用,M受体激动药(用阿托品拮抗)。缩瞳、调节眼内压和调节痉挛。用于青光眼。 2. 新斯的明:胆碱脂酶抑制剂。用于重症肌无力,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肌松药的解毒。禁用于支气管哮喘,机械性肠梗阻,尿路阻塞。M样作用可用阿托品拮抗。 3. 碘解磷定:胆碱脂酶复活药,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常用解救药。应临时配置,静脉注射。 4. 阿托品:M受体阻滞药。竞争性拮抗Ach或拟胆碱药对M胆碱受体的激动作用。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虹膜睫状体炎,眼底检查,验光,抗感染中毒性休克,抗心律失常,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禁用于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用镇静药和抗惊厥药对抗阿托品的中枢兴奋症状,同时用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或毒扁豆碱对抗“阿托品化”。同类药物莨菪碱。合成代用品:扩瞳药:后马托品。解痉药:丙胺太林。抑制胃酸药:哌纶西平。溃疡药:溴化甲基阿托品。 5. 东莨菪碱山莨菪碱作用特点:东莨菪碱中枢镇静及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强于阿托品。还有防晕止吐作用,可治疗帕金森氏病。山莨菪碱可改善微循环。主要用于各种感染中毒性休克,也用于治疗内脏平滑肌绞痛,急性胰腺炎。 6. 筒箭毒碱:肌松作用,全麻辅助药。呼吸肌麻痹用新斯的明解救。 7. 琥珀胆碱:速效短效肌松药,插管时作为全麻辅助药。禁用于胆碱酯酶缺乏症病人,与氟烷合用体温巨升的遗传病人,青光眼,高血钾患者(持续去极化,释放K过多)如偏瘫、烧伤病人,以免引起心脏意外。使用抗胆碱脂酶药患者禁用。 8. 去甲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药。用于休克,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有局部组织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停药后的血压下降。禁用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器质性心脏病,无尿病人与孕妇。主要机理为收缩外周血管。 9. 去氧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α1受体激动药,防治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的低血压。速效短效扩瞳药。 10. 可乐定:α2受体激动药。用于降血压。中枢性降压药。降压快而强,使用于中度高血压。尚可用于偏头痛以及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也用于吗啡类镇痛药成瘾者的戒毒。(见后) 11. 肾上腺素:α、β受体激动药。用于心脏停搏,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减少局麻药的吸收,局部止血。不良反应:剂量过大可发生心律失常,脑溢血,心室颤动。禁用于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糖尿病。主要机理为兴奋心脏,兴奋血管,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12. 多巴胺:α、β受体激动药。作用特点:主要激动多巴胺受体,也能激动α和β1受体,用于抗休克。可与利尿药合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对肾脏的特色是直接激动肾脏的多巴胺受体,增加肾脏血流量,排钠利尿,注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可用于抗慢性心功能不全。 13. 间羟胺作用特点:激动α受体,作用弱而持久,用于各种休克早期。 14. 麻黄碱:α、β受体激动药,较肾上腺素弱而持久。特点是有中枢作用。可产生快速耐药性,停药一定时间后可恢复。用于防止低血压,治疗鼻塞,过敏,缓解支气管哮喘。大量长期应用可引起失眠、不安、头痛、心悸。

药理学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β-内酰胺类:一直细菌细胞壁合成。 两性霉素B 、多粘菌素、制霉菌素、咪唑类:影响细胞膜功能。 四环素类:作用于细菌核糖体70s 的30s 亚基,阻止火花氨基酸和tRNA 的复合物渝30s 上的A 位结合。 氯霉素、克林霉素:作用于50s 亚基,抑制肽酰基转移酶。 大环内酯类:作用于50s 亚基,抑制移位酶,阻止肽链的延长。 作用于细菌核糖体70s 亚基,抑制始动复合物的行成。 氨基糖苷类 作用于30s 亚基,使A 位变形,形成无用蛋白质, 阻止终止因子与A 位结合,使已形成的肽链不能从核糖体上释放,使核糖体循环受阻。 喹诺酮类:抑制DNA 回旋酶,抑制敏感细菌的DNA 复制和mRNA 的转录。 磺胺类:为PABA 的类似物,可与其竞争二氢蝶酸合成酶,阻止二氢叶酸的合成。 甲氧苄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细菌核酸形成。 利福平:抑制细菌DNA 依赖的RNA 聚合酶,阻碍mRNA 的合成。 灰黄霉素:竞争性抑制鸟嘌呤进入DNA 分子中,从而干扰真菌核酸合成,抑制其生长。 氨苯砜:抑制叶酸合成抗菌药,作用机制同磺胺类似。 利巴韦林:抑制病毒核酸合成。 干扰素:通过抗病毒作用和棉衣调节作用而抗病毒感染。 齐多夫定:抑制DNA 链的增长,阻碍病毒的复制和繁殖。 金刚烷胺:特异性的抑制甲型流感病毒早期的复制和增殖,通过影响血凝素而干扰病毒组装。 阿昔洛韦:对病毒DNA 聚合酶产生抑制作用,阻止病毒DNA 复制。 阿糖腺苷:体内代谢为阿糖次黄嘌呤核苷,抑制病毒DNA 复制。 拉米夫定:在细胞内磷酸化的产物可以抑制HIV 病毒的反转录酶,抑制HIV 的复制。 对HBV 的DNA 多聚酶产生抑制作用,产生抗HBV 作用。 异烟肼:抑制结合杆菌独有的分支杆菌合成酶,进而抑制分支菌酸的合成。 利福平:选择性的抑制细菌DNA 依赖的RNA 多聚酶,阻碍mRNA 的合成。 乙胺丁醇:与二价金属离子如:Mg 2+络合,干扰菌体RNA 的合成。 链霉素:影响敏感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 吡嗪酰胺:在细胞内转变为吡嗪酸而发挥抗菌作用。 对氨基水杨酸:为PABA 的类似物,可与其竞争二氢蝶酸合成酶,阻止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引起蛋白质合成受阻,使结核菌不能繁殖 巯嘌呤: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 氟尿嘧啶: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甲氨蝶呤: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羟基脲: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阿糖胞苷:DNA 多聚酶抑制剂。 环磷酰胺、白消安:烷化剂。 丝裂霉素、博来霉素:抗ca 抗生素。 顺铂、卡铂:铂类化合物。 喜树碱类化合物: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放线菌素D 、多柔比星(阿霉素)、柔红霉素:干扰RNA 转录。 长春碱、长春新碱、紫杉醇、门冬酰胺酶、三尖杉酯碱:影响蛋白质合成和功能。 氨鲁米特、他莫昔芬、氟他胺:影响激素平衡。 抑制或干扰蛋白质合成 影响核酸代谢 广谱抗病毒药 抗RNA 病毒药 抗DNA 病毒药 一线抗结核药 抗麻风病药 干扰核酸(DNA\RNA)生物合直接破坏DNA 结构和功能

药理学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途

药理学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途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作用机制、药效和副作用等方面的学科。药物是指能够治疗、预防或改善疾病的化学物质,而药理学则是揭示 药物对于机体产生作用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途是 药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以下将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阐 述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途。 一、分子水平 1. 受体结合作用:药物通过与体内的特定受体结合,从而引发一系 列生物效应。例如,抗生素通过与细菌细胞壁合成中的酶发生作用, 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2. 酶抑制作用:药物可以干扰体内酶的活性,从而调节生物化学反 应的进行。例如,许多抗癌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的DNA聚合酶, 从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3. 药物代谢作用:有些药物会被机体代谢酶代谢,转化为更容易排 除的代谢产物。这种药物代谢的作用机制可以提高药物的排泄速度, 避免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 二、细胞水平 1. 作用于细胞膜:某些药物能够通过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或受体,改变细胞内外离子的浓度和电位差,从而影响细胞兴奋性、传导 速度和细胞间通信。例如,β受体阻滞剂能够减缓心脏搏动速率。

2. 细胞信号传导:药物可以改变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从而调节细胞的功能。例如,抗高血压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血管收缩信号传导通路,降低血管的收缩,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三、整体水平 1. 治疗:药物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手段,能够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例如,抗生素能够治疗细菌感染,降糖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 2. 镇痛和镇静:许多药物被用于缓解疼痛和焦虑等症状。例如,镇痛药能够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降低疼痛感受。 3. 预防和控制:药物可以用于预防和控制某些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例如,阿司匹林被广泛用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 4. 诊断:一些药物可以用于辅助医学诊断。例如,放射性示踪剂可以通过核医学方法来检测和诊断疾病。 总结起来,药物的作用机制涉及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作用于特定的受体、酶或细胞膜,改变信号传导途径和细胞功能。药物的用途包括治疗、镇痛、预防和诊断。药理学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途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药理学中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药理学中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作用的学科。药物作为治疗疾病的 手段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药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到 药物的种类、作用过程、剂量安全范围等方面的内容。而药物对 生物体的作用是通过药物作用机制来实现的。因此,深入研究药 物作用机制,对于药物的开发、应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药物作用机制,是指药物在体内产生作用的过程和方法。通常 情况下,药物的作用机制可分为三个方面,包括酶的诱导或抑制、受体的激活或阻断以及其他机制。其中,酶的诱导和抑制是比较 重要的机制之一。 酶的诱导和抑制是说药物能够改变体内某些酶类的活性。酶类 是一种催化物质,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生物体内有很多种 类的酶,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例如,肝脏中就有一种叫做细胞 色素P450的酶,负责代谢很多药物。而药物的诱导和抑制作用, 就是指药物能够改变这些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例如,磺胺类抗生素就能够抑制体内的细菌生长。磺胺类抗生 素通过抑制细菌体内的一种叫做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阻止二 氢叶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而苯巴比妥类药物,则通

过诱导肝脏细胞色素P450这种酶的活性,从而促进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加快药物的清除。 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机制,是受体的激活和阻断。受体,是指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构,能够在体内与化学信号物质结合,产生生理反应。例如,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能够与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产生生理反应,比如说收缩肌肉。因此,药物通过改变细胞表面的受体的结构,能够激活或阻断受体的信号传递,从而发挥生物学效应。 例如,β受体拮抗剂就是通过阻断受体的结构,从而降低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从而减轻心脏负担。而阿托伐他汀这种药物,则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最后,除了酶的诱导和抑制以及受体的激活和阻断作用,药物还能够通过其他机制对生物体产生作用。例如,一些药物能够直接影响细胞的膜电位,从而改变神经传递的行为。 总之,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药物的开发和应用至关重要。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

药理学论述题:解释药物作用的机制和途径。

药理学论述题:解释药物作用的机制和途 径。 药理学论述题:解释药物作用的机制和途径 药物作用的机制是指药物与机体发生作用的方式和过程,而药物的途径是指药物进入机体后的分布和消除路径。 药物作用的机制 药物作用的机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靶点作用机制:药物通过与特定的分子靶点结合,干扰其功能,从而产生治疗效果。例如,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酶,阻断其生长和繁殖。 2. 受体作用机制:药物结合受体,激活或抑制特定的信号传导途径,调节相应的生理反应。例如,β-受体阻滞剂可以结合心脏β-受体,减缓心率和降低血压。

3. 酶作用机制:药物可以作为酶的底物或抑制剂,干扰酶的活性,影响代谢途径和信号传递。例如,抗癌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特定酶,阻止其分裂和生长。 4. 组织作用机制: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特定的组织或器官,改变其功能或结构。例如,抗氨酮可以通过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产生镇静和抗惊厥的效果。 药物的途径 药物进入机体后,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分布和消除,包括: 1. 经口途径:药物通过口服进入消化道,被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这是最常见的用药途径,方便易行。 2. 经皮途径: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这种途径适用于一些局部治疗,例如贴剂。

3. 注射途径:药物通过注射被直接输送到体内,可以快速达到 高浓度。常见的注射途径有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 4. 吸入途径:药物以气体或雾化形式吸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被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 5. 局部途径:药物直接应用于目标区域,例如眼药水、药膏等。 在选择药物途径时,需要考虑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效果、 患者的病情和用药便利性等因素。 以上就是药物作用的机制和途径的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药理学中的药物作用机制与副作用

药理学中的药物作用机制与副作用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如何作用于生物体以及其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的 科学。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药物的应用和使用,了解药物 作用机制和副作用对于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至关重要。 一、药物作用机制 1. 直接作用 某些药物通过直接作用于生物体,与生物体内的分子、细胞或组织 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药理效应。例如,心脏病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药物会与心脏细胞的β受体结合,阻断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作用,达到减慢心率和降低血压的效果。 2. 间接作用 有些药物通过在生物体内进行代谢和转化,产生活性代谢产物或影 响特定生物过程,从而发挥相应的药理作用。例如,抗生素通过抑制 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杀灭细菌,这种作用是通过药物与细菌发生的代 谢反应实现的。 3. 受体介导的作用 大多数药物通过与生物体内的受体结合,引发特定的信号传导路径,进而发挥治疗效果。例如,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它通过 抑制环氧酶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和炎症的发生。 二、药物的副作用

1. 预期的副作用 预期的副作用是指在药物的治疗效果之外,由于药物与生物体其他组织或系统发生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例如,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如胃痛、消化不良等。 2. 不可预测的副作用 不可预测的副作用是指在使用药物期间出现的非预期的不良反应,其发生原因可能与个体差异、药物代谢、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例如,某些人在使用药物后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3. 潜伏期副作用 潜伏期副作用是指在药物应用后一段时间内,由于药物在体内积累或药物代谢产物的持续作用而导致的副作用。例如,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肾脏功能损害,患者在使用药物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肾脏功能逐渐受损。 三、药物作用机制与副作用管理 1. 合理使用药物 明确药物的适应症,合理用药剂量,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药物。 2. 监测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药理学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药理学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及其作用的科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 药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治疗疾病、保护健康、改善生活质量具 有重要意义。其中,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药理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 一环。 药物的作用机制,通俗来说就是指药物与机体内生理、生化过 程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科学上,药物作用的机制具有多样性和复 杂性,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药物的局部应用和全身应用对作用机制的影响是不同的。局部应用指药物只作用于局部,不影响全身;而全身应用则是药 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部位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药物的 作用机制受应用方式的影响很大。 其次,药物在机体内与目标分子的相互作用也能影响药物的作 用机制。药物与目标分子的作用方式,大体分为两类:激活和抑制。激活指的是药物可以促进目标分子的活性,进而发挥生理或 生化作用;抑制则是药物可以阻断目标分子的活性,从而达到治 疗效果。药物与目标分子的作用方式与作用机制息息相关。

除此之外,环境因素也可以影响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PH值、温度、氧含量等等,都会影响药物与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药物研究时,需要全方位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对药物作用 机制的影响。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实验室研究和临床研究。实验室 研究主要是通过对细胞、动物等生物模型进行药物作用的研究, 包括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两种方式。实验室研究可以更好地探究 药物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而临床研究则是将药物应用于临床患者,探究药物是否可以发 挥治疗作用。临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一期、二期和三期。一期 研究主要是对药物的毒性和代谢机制进行研究;而二期和三期研 究则是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深度研究,也是药物获得批准上市 的重要前提。 总的来说,药理学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十分重要。它不仅直接关 系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而且也是未来新药研究的重要方向。 未来的药理学研究,也应该继续深入探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发现更多有效治疗手段,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药理学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

药理学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的科学。它旨在深入了解药物如何影响人体及其疾病,并寻找新的药物治疗手段。通过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药物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一、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指的是药物与生物体内的靶标相互作用,产生特定的生物效应的过程。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实现其治疗效果,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 1. 靶点受体:许多药物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或抑制特定的信号通路,以调控细胞的功能。例如,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与心脏细胞表面的β受体结合,减慢心率、降低血压。 2. 酶抑制剂:某些药物可以抑制生物体内的酶活性,从而干扰代谢过程。例如,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所需的病毒酶,从而减少病毒数量。 3. 转运体调节剂:转运体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负责将药物从细胞内或细胞外运输。某些药物可以调节转运体的活性,改变药物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和有效浓度。例如,抗癫痫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转运体的活性,提高药物在脑组织中的浓度,增强药效。 二、药物的药效

药效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特定效应。药效通常通过药物对疾病 或症状的治疗效果来评估,可以包括以下几种表现: 1. 治疗效果:药物的主要目标是治疗疾病或减轻症状。一些药物可 以直接针对病因,治疗疾病,例如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抗病毒药物 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其他药物可能通过缓解症状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止痛药可以缓解疼痛。 2. 副作用: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称为副作用。这 些副作用可能是因为药物与正常细胞或器官产生非特异性作用,如消 化不良、头痛等。部分副作用可能是可控制的,而另一些副作用可能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3. 毒性:一些药物在达到治疗效果之前,可能会对生物体产生毒性。这种毒性可能是由于药物在正常细胞中的非特异性作用引起的,也可 能是由于过量使用引起的。因此,药物的毒性评估非常重要,以确保 药物的安全使用。 三、药理学研究的应用 药理学的研究在药物研发、临床应用和药物监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 的应用价值。以下是药理学研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示例: 1. 药物研发:药理学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从而指导新药的研发。通过了解药物与靶标的相互作用,研究人 员可以设计出更具选择性和效力的药物。

药理机制总结

药理机制总结 1. 引言 药理学研究的是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药理机制的理解是研 发新药、优化治疗方案以及预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重要基础。本文将对药理机制进行总结,并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药理机制。 2. 药理机制种类 2.1. 作用于受体的药理机制 许多药物通过与受体结合来实现其药理效应。根据受体的类型,作用于受体的 药理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激动剂(agonist):与受体结合后能够模拟内源性物质的效应,如肌肉收缩剂的作用。 •拮抗剂(antagonist):与受体结合后无法激活受体,从而阻断内源性物质的效应,如某些镇痛药的作用。 •部分激动剂(partial agonist):与受体结合后只能产生部分效应,如某些降压药的作用。 2.2. 酶的抑制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抑制特定的酶,从而干扰代谢途径,增加或减少特定物质的浓度。常见的酶抑制药物包括: •酶抑制剂(enzyme inhibitor):能够抑制特定的酶活性,如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酶诱导剂(enzyme inducer):能够促进特定酶活性,如诱导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药物。 2.3. 药物的结构活性关系 药物的结构与其活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药理学研究中常通过对药物分子 结构的改变,探索活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常见的结构活性关系包括: •结构活性关系研究(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通过对药物分子结构的改变,研究其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 •推导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药物分子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

药理学中的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知识点

药理学中的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知识点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了解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是药理学的基础。本文将介绍药理学中常见的药物分类以及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药物。 一、药物分类 1. 化学性质分类 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和生物制品等。 - 有机化合物药物:包括大部分临床应用的药物,如抗生素、镇痛药和抗癌药等。 - 无机化合物药物:如金属化合物药物,例如抗肿瘤金属络合物。 - 生物制品药物:来源于生物体的制品,如生物合成药物、基因工程制品和血液制品等。 2. 药物作用部位分类 药物的作用部位也是分类的依据之一,主要分为靶酶药物、蛋白质药物和核酸药物。 - 靶酶药物:作用于酶的活性位点,干扰酶的催化活性,包括酶抑制剂和酶诱导剂等。

- 蛋白质药物: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调节细胞信号转导和功能活性,如激素类药物。 - 核酸药物:如抗肿瘤药物,通过干扰DNA或RNA的合成或功能 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3. 药物临床用途分类 根据药物的临床应用用途,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抗生素、抗炎药、抗过敏药等。 - 抗生素: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 抗炎药:减轻炎症反应和炎症相关疾病症状的药物,如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等。 - 抗过敏药:减轻过敏反应和过敏相关疾病症状的药物,如抗组胺 药物。 二、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人体生物系统相互作用产生药效的过程 和方式,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合理用药和预防药物副作用。 1. 靶点作用 药物通过与特定靶点相互作用,改变靶点的活性或功能,从而产生 药效。 - 受体作用:药物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受体结合,激活或抑制受体 信号转导通路,如激素类药物。

药理学名解及药物作用机理

名解及药物机理 01,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及某些特殊用途的化学物质。 0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 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03,药效学,主要研究药 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04,药动学,主要研究机 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过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05,选择性,多数药物在 适当剂量是,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产生的明显作用,而对其它器官或组织作用较小或不产生作用,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06,二重性,药物对机体 能产生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反应,称为药物的二重性。 07,量效关系,药物的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变化),而增强(变化),这种剂量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08,量反应,药物效应的 强弱用数量来表示。 09,质反应,也称全或无 反应,是指药物效应的强弱用阳性或阴性来表示。 10,半数效应量,即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或引起50% 实验对象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如效应为死亡,则为半数致死量。 11,治疗指数(TI),药 物研究是用来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TI=LD50/ED50或 TI=TD50/ED50。此值越大,表示有效量与致死量间距越大,越安全。 12,药物不良反应,是指 药物产生的不符合用药目的或对病人不利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三致作用和药物依赖性。 13,不良反应的种类: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 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 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变态反应(也称过敏反应,是指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 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 继发反应(是指药物发挥 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药物依赖性(是指病人连 续使用某些药物以后,产生的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三致作用(致畸作用、致 癌作用、致突变作用) 14,受体,是存在以细胞 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性地同相应的递质、激素、或药物等相结合,并能产生特定生理效应的大分子物质(主要为糖蛋白或脂蛋白)。 15,受体特性,特异性、 敏感性、饱和性、多样性、可逆性。 16,亲和力,是指药物与 受体结合的能力。 17,内在活性,也称效应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

整理的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整理的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机制的学科,是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了更好地掌握药理学的知识,本文将整理药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和机制。 一、药物的基本概念 1、药物是指可以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2、药物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不同,药物可分为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抗肿瘤药、免疫调节药等。 3、药物的剂型:药物的剂型可分为口服制剂、注射剂、外用制剂等。 4、药物的用法:药物的用法可分为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 1、药物的作用机制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指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如抗生素对细菌的杀灭作用;间接作用是指药物通过影响生理机能或代谢过程而发挥作用,如利尿药通过促进尿液排出而发挥利尿作用。

2、药物的吸收:口服药物一般经胃肠道吸收,注射药物则直接进入血液系统。 3、药物的分布:药物进入体内后,会分布到各个器官和组织中,但不同药物在各组织中的分布不同。 4、药物的代谢:药物在体内经过酶的代谢,生成活性产物或进行排泄。 5、药物的排泄: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部分药物也可通过肝脏排泄或经汗腺、呼吸等途径排泄。 三、药物的不良反应 1、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剂量下使用药物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 2、副作用是指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轻微不良反应,一般不会影响治疗效果,如抗组胺药的嗜睡反应等。 3、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出现的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如洋地黄中毒等。 4、过敏反应是指部分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如青霉素过敏

药理学各种药的归纳总结归纳归纳

精心整理 药理 糖皮质激素小结(记忆方法,八个 四): 1.构效关系有四:基本结构为甾 核 1)C3的酮基、C20的羰基及C4-5 的双键是保持生理功能所必需; 2)C17上有-OH;C11上有=O或 -OH; 3)C1~2为双键以及C6引入-CH3 减弱; 4)C9 -OH 2. 分脂、保钠。 3.分四类:短效(的松类)、中效 (尼松类)、长效(米松类)、外用 (氟松类) 4.四大抗作用(超生理剂量): 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 5.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四 多一少: ??1)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ˉ, 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 障。 ??3) ??4 一进:类肾上腺皮质机能亢 进症(柯兴氏综合症)。 ??2)一退: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分 泌功能减退。 ??3)一缓:伤口愈合迟缓。 ??4)一反:停药反跳现象。 (二)四诱发: ??1)诱发或加重感染。 ??2)诱发或加重糖尿病、高血压。

??3)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4)诱发或加重精神病。 7.四用法: ??1)小量替代:肾上腺皮质机能 减退等。 ??2)大量突击:严重感染或休克。 ??3)正量久用:自身免疫疾病、 炎症后遗症等。?????? ??4)两日总量一次晨用。 胰岛素小结: 1. 岛素: 2.药动学三特点: ??1) 射; ??2 ??3)肝肾功能差影响灭活。 3.四大作用:降糖、合蛋、合脂、 促钾; 4.三大用途:各型糖尿病,纠正 细胞内缺钾或高血钾症,治疗精 神分裂症。 5.三大不良反应:低血糖,过敏, 耐受性。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关系 图: 甲状腺激素——替代补充—→1. ??↓ ?? ??↓ ??中毒1.急:血管神经性 ↓??????2. 慢:口眼刺激症; 甲状腺激素过量诱 发??????↓??????3.过量诱发甲 亢; ??↓??????????????↓ ??↓????????????1.大剂量 碘;????????1.甲亢术前准备

药理学各种药的归纳总结

药理学各种药的归纳总结 LT

药理 糖皮质激素小结(记忆方法,八个四): 1.构效关系有四:根本结构为甾核 1〕C3的酮基、C20的羰基及C4-5的双键是保持生理功能所必需;2〕C17上有-OH;C11上有=O或-OH; 3〕C1~2为双键以及C6引入-CH3那么抗炎作用增强、水盐代谢作用减弱; 4〕C9引入-F,C16引入-CH3或-OH那么抗炎作用更强、水盐代谢作用更弱。 2.四大生理作用:升糖、解蛋、分脂、保钠。 3.分四类:短效(的松类)、中效(尼松类)、长效(米松类)、外用(氟松类) 4.四大抗作用〔超生理剂量〕: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 5.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四多一少:1〕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红细胞¬、血红蛋白¬,治再障。 3〕血小板¬,治血小板减少症。 4〕中性粒细胞¬,治粒细胞减少症。 6.不良反响: 〔一〕四个一:一进,一退,一缓,一反。1〕一进:类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柯兴氏综合症〕。

2〕一退: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分泌功能减退。3〕一缓:伤口愈合缓慢。 4〕一反:停药反跳现象。 〔二〕四诱发: 1〕诱发或加重感染。2〕诱发或加重糖尿病、高血压。 3〕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4〕诱发或加重精神病。 7.四用法: 1〕小量替代: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2〕大量突击:严重感染或休克。 3〕正量久用:自身免疫疾病、炎症后遗症等。 4〕两日总量一次晨用。 胰岛素小结: 1.分三类:短,中,长效〔纯胰岛素:单峰与单组分抗原性小〕。 2.药动学三特点: 1〕口服无效,加蛋白制剂禁注射; 2〕加蛋白或锌为中,长效; 3〕肝肾功能差影响灭活。 3.四大作用:降糖、合蛋、合脂、促钾; 4.三大用途:各型糖尿病,纠正细胞内缺钾或高血钾症,治疗精神分裂症。 5.三大不良反响:低血糖,过敏,耐受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