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音乐文化 2

奥地利音乐文化 2
奥地利音乐文化 2

论奥地利音乐文化

摘要:奥地利的音乐闻名于世界,从古到今,人类对它的喜爱只增不减,这里不仅诞生了数位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还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戏剧院设备和音乐学院,都是让人惊叹不已。奥地利的音乐,充满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关键字:奥地利音乐维也纳莫扎特

谈起奥地利,无人不知其音乐。奥地利有音乐王国之称,从地图上看奥地利形状像一把小提琴,整个国家到处都流动着美妙的音乐。首都维也纳是世界级的音乐之都,那里天才涌现,贝多芬、莫扎特、施特劳斯等音乐大师在这里谱下了辉煌的篇章。这里的音乐传统、久负盛名的乐团、歌剧和音乐厅给人以艺术享受......

18世纪中叶是女王特蕾西娅统治的时期,她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改革,使奥地利的版图日益扩大,而且热情赞助各种艺术,尤其对音乐极其热爱,经常在美泉宫举办音乐会,观赏歌剧表演。因此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大师,莫扎特被人们称为乐坛神童,8岁时创造了第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就演出了第一部歌剧。贝多芬是德国人,但音乐创作在维也纳,成名在维也纳,最后长眠在维也纳。他的音乐都具有一定的奥地利民族性。施特劳斯家族是轻音乐派,老施特劳斯的三个儿子分别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狂想圆舞曲创始人”、“圆舞曲家兼指挥家”。其中《蓝色的多瑙河》是由“圆舞曲之王”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7年的名曲,合唱曲与管弦乐曲的版本并存,乐曲描写了多瑙河的秀丽景色,被誉为是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必演曲目。还有“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一生创作了1000多首歌曲,但用“生前备受冷落,死后极尽哀荣”来评价他最为合适,现在人们无限怀念他,因为他的作品生命力无限。19 世纪,奥地利的音乐传统经布鲁克纳、舒伯特、勃拉姆斯和圆舞曲之王小约翰? 施特劳斯等巨匠得以发扬和传承。世纪之交的马勒成为连接十九世纪晚期浪漫主义与现代音乐的重要作曲家,而勋贝格最终成为20 世纪伟大的音乐革命者,成为新维也纳乐派的领军人物。他们在音乐语言和风格上都呈现晚期浪漫主义的色彩。

奥地利人是具有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其音乐生活极其丰富,音乐表演艺术人才辈出。维也纳从18世纪起成为了欧洲音乐文化中心之一,素有“音乐之都”的盛名。几世纪以来音乐一直都离不开维也纳,与它紧紧相连。它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札特,贝多芬,

舒伯特和约翰史特劳斯的圣地。维也纳悠久的音乐遗产延续至今。闻名全世界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中永远得到爆满观众的热烈掌声。而维也纳音乐学院不断的孕育出在国际音乐界中脱颖而出的乐者。奥地利维也纳音乐艺术学院是欧洲现存的最古老的音乐艺术教育机构。19世纪初,处于社会文化阶层前列的资产阶级对音乐赋予崭新的意义。他们认为:音乐不仅是自娱自乐的,而且它应该渗入社会各个领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人们也可以把音乐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在这一认识基础上人们产生了建立音乐教育机构的要求。除此之外,维也纳丰富活跃的现代热门音乐舞台及场所吸引了不少的年轻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型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外貌古色古香,整个舞台区完全现代化,配有最先进的音响设备。观众席共有6层,可容有座观众1600多人。此外,还有维也纳音乐厅,它是最古老也最现代化的音乐厅,也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厅内有收藏馆,馆分两室。一间是展览室,定期举行收藏品展览,供人参观;一间是档案室,一边的书架上放满大量历代手写的、木刻的、铅印的音乐书籍和乐谱,另一边是一排铁柜,藏有音乐大师的乐稿、书信和其他手迹,其中有莫扎特的乐稿:最后一个交响曲等。据说是世界上历史最久、人数最多的音乐组织。

维也纳的音乐艺术博大精深,走过街头巷尾,即使不懂当地语言,仍可凭借想像,凭着音乐的魅力去感受这个城市的美。也许就是这样的氛围,才会造就了许多的音乐天才,例如我最喜欢的莫扎特。他是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他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了成功,被誉为“神童”。在他短短的一生,他留下了许多非常著名的作品,其中《费加罗的婚礼》我最钟爱,它的电影有时候真的百看不厌。其创作手法新颖,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发挥了复调音乐的积极作用。作品中洋溢着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的明快、乐观情绪。可是,这样的人才到最却不能得到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局。

讲到文化,当然少不了关于音乐的节日。萨尔茨堡音乐节可以说是全世界水准最高、最富盛名的音乐节庆,当初是专为演奏莫札特作品而设立的音乐节庆。它创立于1920年,有一系列著名的指挥家担任音乐节的指挥,例如卡拉扬,使得萨尔斯堡音乐节名气扶摇直上。每年固定在7月至9月举行,邀请当今最炽手可热的音乐家到萨尔斯

堡表演。由于萨尔斯堡音乐节本身历史悠久、名声不坠,能够被邀请入列,绝对是音乐家的最高礼赞,表演内容绝对是国际水准,每年总是吸引数百万人次前往观赏。表演的内容包括意大利歌剧、话剧、电影、音乐会、芭蕾舞等项目。其中,萨尔斯堡音乐节的传统主秀,一是莫札特的音乐会,一是名为Jedermann的话剧表演,而且只有持票者才能进去。

在奥地利,不仅只有音乐家才能陶醉于音乐,皇室的成员也可以因为爱好音乐,追求自由而拥有自己的一片天。有一个人物我想奥地利的全国人民都会深深地了解她的。茜茜公主,巴伐利亚王国的马克西米里安·约瑟夫公爵(简称马克斯公爵)的女儿,即伊丽莎白公主,昵称“茜茜”(Sissi),她还是奥地利王后索菲的亲外甥女。在电影版和歌剧版的《茜茜公主》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性格是如何的自主自强,她虽然有着一颗向往自由生活,无拘无束的心,但是,当她与弗兰茨结婚后,她很想做好一国之母的角色,积极配合肩负国家这个担子,从不马虎。尽管如此,这个皇后始终从内心里一直拒绝扮演传统的妻子、母亲、皇后以至一个大帝国形象代表的角色。也许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只是真的童话,一个美好的童话。童话般的茜茜公主恐怕只属于电影。真正的茜茜堪称传奇人物,但她的一生绝不是一部童话。

奥地利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你钟爱音乐艺术,维也纳绝对让您无法忘怀。那里的空气、树梢、房檐、门牌路标和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都仿佛挂满了音符,在诉说着每一个音乐家的动人故事。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生平及其作品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生平及其作品简介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主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变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数百部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瓦格纳和威尔第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在交响乐领域,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音乐史写下了最光辉的一页。莫扎特还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作为18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性,然而,其中又深合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金色的童年和少年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诞生在莱奥波尔德?莫扎特是一个提琴家、管风琴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所着的小提琴演奏教程,不仅在奥地利和德国,而且在欧洲其他国家都享有盛

名。 莫扎特从三岁时就显出了非凡的音乐天才,他时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有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年方四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父亲问他在乾什么,他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当他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看时,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这里写的一切是多么正确而且是有含义的啊!” 莫扎特有着惊人的听觉和音乐记忆力。七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用父亲的朋友沙赫特涅尔的小提琴演奏,两天后莫扎特又在自己的提琴上练习。当沙赫特涅尔再次上门时,莫扎特对他说,我现在用的小提琴比前两天奏的那把小提琴低八分之一个音。沙赫特涅尔以为他在开玩笑,但莫扎特的父亲完全了解自己儿子,他请朋友把小提琴从家里取来,经校对后,发现莫扎特的判断完全正确。 1762年,将近六岁的莫扎特就掌握了古钢琴的弹奏技术,与此同时,他又开始学习拉小提琴。这年秋天,父亲从大主教那里为自己挣得了休假,他带着莫扎特和姐姐南涅尔到维也纳去。莫扎特一家的到来,使维也纳大为轰动。在别人的建议下,父亲把莫扎特姐弟俩带进了宫廷,皇族让孩子们单独地演奏或四手联弹,并根据别人所给的主题作即兴演奏;人们还用布蒙上琴键,让莫扎特演奏复杂的曲子。谅人的技奥地利萨尔茨堡城的一个杰出的音乐家的家庭里。他的父亲巧同儿童的纯朴天真结合在一起,音乐使周围的人们感动不已。在宫廷里,他们表演了两个星期之久才离开。

行走在音乐中

行走在音乐中 我喜欢行走在二胡那激昂悠长的音乐声中。漫长的夜,我愿一人独坐,端起二胡,闻着紫檀木的香气,拉起二胡,听这悠扬的琴声。 每当我端起二胡拉着悲凉的《二泉映月》时,我想起了孤单寂寞的阿炳。他戴着墨镜,在呼呼的西北风中卖艺,在乐曲中,我手指轻轻地揉着琴弦发出颤音,在这些颤音中我似乎听到了阿炳那悲伤的倾诉和他对自己的师傅和亲人的思念。在《空山鸟语》中,我最喜欢其中的鸟叫,抑扬顿挫,时高时低,似乎是两只鸟在对话,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在《秦腔》里,我感受到了西北汉子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的那么一股劲!其中的每一声充满力量容不得束缚的弓头音,都酷似西北汉子那容不得羁绊的呐喊!容不得闭塞的怒吼!每当拉起这些曲子,我心中的委屈、愤怒、抱怨都顷刻间烟消云散了,化为泡影了。 我敬重二胡,而我的同学却和我不一样。当我在班里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说我要当二胡演奏家时,我的同学们却饶有兴趣地看着我,但是他们的眼中却溢出了轻视和不屑。而他们对那些“外来户”——吉它却情有独钟。在放学的路上,我和同学看见一个戴着墨镜的老乞丐,我不由想起了阿炳,他操着一把琴弦都锈迹斑斑的老二胡,拉着凄凉、悲怆的曲子。旁边的同学嘲笑地对我说“看丐帮帮主,拉二胡迟早当乞丐”。我的一股怒气油然而生,那群同学哈哈大笑着跑开了。我凝视着这个乞丐很久很久……凭什么瞧不起二胡,轻视二胡?

我演奏二胡的时机终于到了,在班级联欢会上,我背着二胡到处穿梭,我表演的曲子是《赛马》,我把每一个弓头音拉得都非常突出,整个曲子抑扬顿挫,拨弦的地方我拨得像极了马蹄声。我感受到在大草原策马奔腾的感觉。我看到同学们都惊呆了,我把最后的马嘶扯得撕心裂肺,震耳欲聋,同学们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行走在音乐中,能陶冶我的情怀。虽然有挫折,但能激励我更加热爱二胡和音乐。 和二胡在一起,我心旷神怡。 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艺术学院音乐系外国音乐史期末复习资料

艺术学院音乐系外国音乐史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音乐的瞬间:规模较小的器乐曲,主要为钢琴独奏曲,由舒伯特首次运用,他写有6首“音乐的瞬间”浪漫主义晚期作由家拉赫玛尼诺夫也写作过该体裁。 固定乐思:柏辽兹创用的格言主题,即在交响曲中反复出现、并可根据音乐发展需要而变形的主题,《幻想交响曲》是应用固定乐思最著名的例子。 主题变形:李斯特在交响诗中运用的主题发展手法,即一部交响诗中所有主题皆来源于一个动机源头,各主题可作变形以适应音乐的发展,如交响诗《前奏曲》中的“疑问动机” 马勒:浪漫主义晚期奥地利作曲家和指挥家。作有9部交响曲、采用中国唐代诗人诗歌为词的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艺术歌曲套曲《旅人之歌》和《亡儿之歌》等,是卓越的19世纪德奥交响乐作曲家的最后人 大歌剧:19世纪法国歌剧体裁。特点为规模庞大,风格宏伟,多采用历史题材,常有豪华的布景、壮丽的芭蕾和合唱场景。梅耶比尔的《恶魔罗勃》达到19世纪大歌剧的顶峰,其他大歌剧作品还有瓦格纳的《黎恩济》、威尔第的《唐?卡洛斯》、罗西尼的《威廉?退尔》等。 勋伯格:美籍奥地利作曲家,20世纪音乐巨人之ー。与其门生贝尔格、韦伯恩一起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成为十二音作曲法的开山鼻祖。生创作分为四个时期,涵盖了自调性音乐到序列音乐的几个流派,代表作有弦乐六重奏《升华之夜》、配乐诵唱《月光下的彼埃罗》、歌剧《摩西与阿伦》、康塔塔《一个华沙幸存者》等。 大题论述 ①谈谈瓦格纳的戏剧改革。 瓦格纳(1813-1883):出生于德国莱比锡,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指挥家。19世纪德国著名作曲家德国歌剧改革重要人物。 瓦格纳1848年之前的歌剧创作以《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汤豪塞》和《罗恩格林》最为重要。 1851年,撰写了论文《歌剧与戏剧》,并在文中系统地勾勒了自己梦想中的歌剧观念,批判性地回顾了歌剧发展的历史。继而发展了一种交响性贯穿发展的歌剧(他本人称为乐剧),代表作品是四幕连环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半音化的和声语言是整部歌剧的音乐基础瓦格纳的半音和声体系,使传统的大小调开始走向解体。

世界表演艺术大学排名

2016世界表演艺术大学排名 飞秒国际教育学校翻译 1.The Juilliard School (美国茱莉亚学院) 2.University of Music and Performing ArtsVienna (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 3.Royal College of Music(英国皇家音乐学院) 4.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国牛津大学) 5.Royal Academy of Music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 6.Royal Conservatoire of Scotland (Formerly Royal Scottish Academy of Music and Drama) (苏格兰皇家音乐与戏剧学院) 7.Sibelius Academy(芬兰西贝柳斯学院) 8.University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9.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a(英国市政厅音乐及戏剧学院) 10.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校区)

11.Royal College of Music in Stockholm (KMH)(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 12.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et de danse de Paris (CNSMDP)(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舞蹈学院) 13.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柯蒂斯音乐学院) 14.Royal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 15.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16.HochschulefürMusik und Theater München(德国慕尼黑音乐和戏剧学院) 17.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18.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剑桥大学) 19.Conservatoire de Musique de Genève(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

小班音乐活动《跟着我走走》

小班音乐活动:《跟着我来走走》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开始与结束。 2、在幼儿熟悉音乐的基础上进行歌词创编。 3、体会与同伴、老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常见动物头饰、图片(小兔、小鱼、小鸟、小狗),森林动物 园背景图,场景布置:在地面上布置一棵大树,一条小溪,一片 草地。动物入门贴若干 2、会唱跟着老师走走歌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今天,老师请你们坐上小火车去森林动物园看看 2 、教师随歌曲分别3次邀请幼儿上火车,感受音乐游戏的快乐。 二、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歌曲: 1、师:小朋友快看,森林动物园到了!(出示动物园背景图:河流、 草地、大树、天空)你们知道动物园里都有什么动物吗? 幼儿自由回答。 2、请小朋友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戴上头饰在规定范围内随音乐表现。 要求:不可以撞到其他小动物。 三、歌词创编并表演: 1、师: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家,我小兔子的家在哪里?(教师 扮演小兔子,幼儿回答:草地上)那就到小兔子家做做客吧。 2、幼儿创编更多的歌词。游戏结束后提问:“森林里的动物可多了谁 还能唱出更多不一样的动物来?你还会得到相应的入门贴,可以继续玩这个游戏到更多的小动物家。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跟着老师走走》这是一首有趣的歌曲,既可以让孩子学习歌曲又可以让孩子们间进行互动小游戏,使孩子们更加的熟悉亲近。我们班的孩子本身就比较活泼好动,所以对于学习这首歌曲他们很感兴趣,也很积极的参与。对于小班的孩子而言他们的注意就在短短的15分钟。所以在教学中我得抓住15分钟的黄金时间,更加注意时间的掌控,以便更好地调动,调节孩子的情绪,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奥地利音乐文化 2

论奥地利音乐文化 摘要:奥地利的音乐闻名于世界,从古到今,人类对它的喜爱只增不减,这里不仅诞生了数位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还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戏剧院设备和音乐学院,都是让人惊叹不已。奥地利的音乐,充满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关键字:奥地利音乐维也纳莫扎特 谈起奥地利,无人不知其音乐。奥地利有音乐王国之称,从地图上看奥地利形状像一把小提琴,整个国家到处都流动着美妙的音乐。首都维也纳是世界级的音乐之都,那里天才涌现,贝多芬、莫扎特、施特劳斯等音乐大师在这里谱下了辉煌的篇章。这里的音乐传统、久负盛名的乐团、歌剧和音乐厅给人以艺术享受...... 18世纪中叶是女王特蕾西娅统治的时期,她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改革,使奥地利的版图日益扩大,而且热情赞助各种艺术,尤其对音乐极其热爱,经常在美泉宫举办音乐会,观赏歌剧表演。因此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大师,莫扎特被人们称为乐坛神童,8岁时创造了第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就演出了第一部歌剧。贝多芬是德国人,但音乐创作在维也纳,成名在维也纳,最后长眠在维也纳。他的音乐都具有一定的奥地利民族性。施特劳斯家族是轻音乐派,老施特劳斯的三个儿子分别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狂想圆舞曲创始人”、“圆舞曲家兼指挥家”。其中《蓝色的多瑙河》是由“圆舞曲之王”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7年的名曲,合唱曲与管弦乐曲的版本并存,乐曲描写了多瑙河的秀丽景色,被誉为是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必演曲目。还有“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一生创作了1000多首歌曲,但用“生前备受冷落,死后极尽哀荣”来评价他最为合适,现在人们无限怀念他,因为他的作品生命力无限。19 世纪,奥地利的音乐传统经布鲁克纳、舒伯特、勃拉姆斯和圆舞曲之王小约翰? 施特劳斯等巨匠得以发扬和传承。世纪之交的马勒成为连接十九世纪晚期浪漫主义与现代音乐的重要作曲家,而勋贝格最终成为20 世纪伟大的音乐革命者,成为新维也纳乐派的领军人物。他们在音乐语言和风格上都呈现晚期浪漫主义的色彩。 奥地利人是具有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其音乐生活极其丰富,音乐表演艺术人才辈出。维也纳从18世纪起成为了欧洲音乐文化中心之一,素有“音乐之都”的盛名。几世纪以来音乐一直都离不开维也纳,与它紧紧相连。它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札特,贝多芬,

奥地利音乐发展

国家简介 在历史上,奥地利曾是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1806年“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弗兰茨二世不再作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以后,才有奥地利国家的独立发展。因此,奥地利音乐到18世纪为止,属于德意志音乐的一部分(见德意志音乐),故一般不作为独立的奥地利音乐来叙述。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东邻匈牙利东南同斯洛文尼亚,南同意大利接壤,西连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与联邦德国和捷克为界。东西边境相距580公里,南北294公里。 维也纳是奥地利帝国的首都,全世界瞩目的文化名城,位于多瑙河畔,城内巴罗克式高大建筑林立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它作为欧洲古典音乐中心和圣地,吸引着国内外音乐爱好者和音乐大师。当年,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3位欧洲古典音乐大师,正是从这里获得滋养和灵感,登上当时西方音乐艺术的顶峰。 奥地利音乐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从宗教走向世俗(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20年代) 从欧洲文艺复兴到思想启蒙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内提出了“自由”、“平等”“理性”等口号,波及文学艺术领域。音乐方面,教会音乐仍有许多大势力;宫廷、贵族的音乐活动频繁;同时反映平民生活的音乐也不断涌现。多样的社会环境推动了音乐的发展。此时,在维也纳形成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1、维也纳古典乐派 18世纪下半叶“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三位音乐 大师,先后以维也纳为生活、创作的中心而形成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就是人们常说的“维也纳古典乐派”。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这三位作曲家既存在共同的艺术理想和艺术风格,同时又保持着传承关系。 当时的维也纳,贵族阶层的音乐生活颇为活跃。每个宫廷都有自己的剧院、乐队,并经常举办舞会、音乐会。一些贵族还热衷于玩弄乐器或作曲,并以当艺术家的“保护者”为时髦。另一方面,维也纳普通市民的音乐生活也十分活跃。有少量公开卖票的音乐会,城郊歌剧院还经常上演民间歌剧,晚间在街间巷尾也能听到飘萦着的舞曲、小夜曲。此外,多民族的杂居,促使了欧洲各国的音乐渗入维也纳。因此,维也纳是当时一个欧洲的音乐中心。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大师进入维也纳之后,维也纳这个音乐中心就更为名副其实了。莫扎特在这里开始了独立的“自由艺术家”的生涯;海顿在这里享受到“自由的甜蜜”,晚年焕发青春;贝多芬也选择了这里,度过他的曲折、奋斗的一生。他们的音乐实践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海顿(F.J.Haydn,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出身于一个贫苦的车轮匠家庭,从小就对音乐感兴趣。他一生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使奏鸣曲和交响曲的体裁得以最终确立;使四重奏的体裁得以确立和成熟;夜使古典乐派严整、匀称、完美的形式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因此被称为“交响乐之父”,曾获得牛津大学音乐博士衔,还曾指导过音乐神童莫扎特,乐圣贝多芬。

行走在音乐中_1

行走在音乐中 指尖流露在黑白键上的乐章,还充满着青春的味道。 ——习题记 杜鹃去了又来,时光在琴键上滑去,被谱成诗的音符还在一遍遍排练着青春年华留下的痕迹。 随着课业承担的日益加重,原本那个音乐世界里的女孩被推回到了书堆中。偶尔与窗台上发黄的旧乐谱对视,我才明白了什么叫做留恋。昨日琴凳上坐着的小女孩如今已长大,每天也只有半个小时与它碰面的时光,看着上歪歪扭扭的笔迹,我发现自己已经快忘了钢琴给我的力量。 坚持,是一种精神。虽说钢琴对我来说,大部分时间是放松心情。但儿时与它一见钟情,似乎正意味着今后持之以恒的努力,刚上中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最期待的莫过于弹钢琴的两个小时。每天写完作业,我都会迫不及待地跑到心爱的钢琴前,小心翼翼地抬起钢琴沉重的琴盖,弹奏着简单动听的曲子,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但随着年学琴时间的增长,弹奏的曲子越来越难,每次课后的新曲目需要十几页甚至几十页,节奏和音符也越来越复杂,加之本就繁重的学业使我对它有了放弃的念头。就在此时,父亲找我谈心,给我讲音乐家成长的故事,告诉我坚持比成功更有意义。最终我坚持了下来,并重新享受着音乐带给我的喜悦。 自信,是一种态度。转眼间,我的钢琴通过了八级考试,被受邀去参

加学姐学哥们的音乐会。本来是作为花童给哥哥姐姐们献花的,可在音乐会开始前互动环节的抽签活动我被抽中上台演奏。原本就胆小的我,心脏紧张的快要跳出来了,但此时我没有退路。我走上台去,坐到琴凳上,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了演奏。当第一个音符响起时,我霎时恢复了自信,指尖流畅地在琴键上跳跃,原本优美的曲子更加的动听起来,演奏顺利完成,台下响起雷鸣般掌声。看着台上教师和台下观众认可的目光,我赢得了自信。从那以后,我不再害怕在人前演奏,只要有演奏的时机,我都会挺身而出,为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画上浓重的一笔。 音乐已经成为我青春永不磨灭的主习题。在懵懂的年纪,纵使逆境无数,只要努力绽放,勇于拼搏,将无怨无悔。

全球久负盛名的音乐学院排名

全球久负盛名的音乐学院排名在世界音乐学院排名前25名中,美国有13所学校上榜,培养出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和施特劳斯等世界著名作曲家的德国也只有5所上榜,法国和俄罗斯各 2 所,英国、奥地利和加拿大各1 所。 你知道吗? 在世界音乐学院排名前25名中,美国有13所学校上榜,培养出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和施特劳斯等世界著名作曲家的德国也只有5所上榜,法国和俄罗斯各 2 所,英国、奥地利和加拿大各1 所。由此可见,目前音乐界最好的院校都云集在美国,出国留学去哪里学习音乐大家现在知道了吧?!! 罗切斯特大学的Eastman School of Music 一般会是第一位。前五名的其他几所学校经常会变换名次,通常我们看到的可能会是Juilliard、Curtis、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等。 为什么伯克利音乐学院没有上榜?因为美国音乐学院的排名主要基于古典音乐的水准。所以排名靠前的学校古典音乐都很强,基本都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流行音乐较强,如:吉他、贝斯、爵士、R&B。另外,学校还开设作曲专业。它也是90 后年轻人最向往的学校,所以它没有参加排名。王力宏和鸟叔就毕业于该校。 在古典音乐当中,茱莉亚音乐学院特别受中国学生欢迎,这所学校的特点鲜明,学校弦乐类和键盘类的教授在美国各种音乐大赛中做评委,也是各种世界级比赛的评判标准制定者。像钢琴和小提琴每年培养出来的学生参加世界比赛、或各种重量级的演出,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所以评价一所学校好坏还要参考学校培养出来的校友。 1.科蒂斯音乐学院(美国) 2.茱莉亚音乐学院(美国) 3.罗彻斯特大学伊斯曼音乐学院(美国) 4.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美国) 5.汉诺威音乐学院(德国) 6.柏林艺术大学(德国) 7.曼哈顿音乐学院(美国) 8.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法国) 9.印地安那大学音乐学院(美国) 10.汉堡音乐学院(德国)

历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曲目单(1939-2015)

日文资料翻译:王晅璐 德文翻译、校订:钱雪韵 特别感谢张倩如对德文“Josef”和“Franz”的解释策划、整理、校订:胡乔旸

1940(193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1939年12月31日) 指挥:(奥地利)克莱门斯·克劳斯Clemens Krauss 01.J ohann StraussⅡ- Morgenbl?tter,Walzer [Op.279] 约翰·施特劳斯- 晨报圆舞曲 02.Johann StraussⅡ- Annen,Polka [Op.117] 约翰·施特劳斯- 安娜波尔卡 03.Johann StraussⅡ- Csárdás,aus der Operette “Ritter Pasman” [Op.441-No.1] 约翰·施特劳斯- 查尔达什舞曲,选自歌剧《骑士帕斯曼》 04.Johann StraussⅡ- Kaiser,Walzer [Op.437] 约翰·施特劳斯- 皇帝圆舞曲 05.Johann StraussⅡ- Leichtes Blut,Polka-schnell [Op.319] 约翰·施特劳斯- 轻如鸿毛快速波尔卡 06.Johann StraussⅡ- Egyptischer,Marsch [Op.335] 约翰·施特劳斯- 埃及进行曲 07.Johann StraussⅡ- Geschichten aus dem Wienerwald,Walzer [Op.325] 约翰·施特劳斯-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 08.Johann StraussⅡ& Josef Strauss - Pizzicato,Polka 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 拨弦波尔卡 09.Johann StraussⅡ- Perpetuum mobile,Polka [Op.257] 约翰·施特劳斯- 无穷动波尔卡 10.Johann StraussⅡ- Ouvertüre zur Operette“Die Fledermaus” 约翰·施特劳斯- 歌剧《蝙蝠》序曲

奥尔夫音乐教育详细介绍

奥尔夫的详细介绍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 他的中文名:卡尔奥尔夫外文名:Carl Orff 国籍:德国出生地:德国慕尼黑出生日期:1895年7月10日逝世日期:1982年3月29日职业:作曲家,音乐家,教育家代表作品:《卡尔米娜·布拉纳》,《月亮》,《聪明的女人》 1、军特学校 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 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如新的节奏教学和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验。在音乐方面最突出的是在音乐与动作教学中突出节奏性乐器,他为了使学生们亲自参与奏乐,并通过即兴演奏设计自己的音乐,制造出了一套可以合奏用的以打击方式为主的小乐队编制乐器。这套已被人们统称为奥尔夫乐器的教具现已闻名全世界,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奥尔夫为了实现“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为动作伴奏”,他从本土及外国的民俗音乐中找到了编写教材的源泉。1930年他与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编写的教材初版第一卷发表了。这本教材作为基本的音乐教材练习引导人们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由于

行走在音乐教学的路上

行走在音乐教学的路上 发表时间:2014-03-04T10:45:53.4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8期供稿作者:◆刘瑞宁 [导读] 音乐课上孩子们喜欢唱歌、跳舞,但不喜欢学习音乐知识。 ◆刘瑞宁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中心路小学256300 岁月匆匆,自98年到现在,做了十多年的音乐教师,一直担任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这些年音乐学科一直在“课改”,到底音乐课应该怎样上呢?针对音乐课上的各种问题,加之自己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我在课堂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一支粉笔的妙用 音乐课上孩子们喜欢唱歌、跳舞,但不喜欢学习音乐知识。对老师来说,教学生学音乐知识也是很头疼的事情。可音乐知识是学好歌曲的基础,不能省略。思来想去,我决定改变教学方法,力求学生做到愿意学习。对于“音符时值”的学习,我用心思考,决定用粉笔来做道具。首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听完歌曲后我说:“同学们,这么好听的歌曲是用各种音符组成的,可你知道音符是有长短的,不同的音符才编创出了美妙的旋律。那么,不同的音符到底唱多长呢?”这时候我拿起了一只粉笔说:我们把这支粉笔看做是四分音符,四分音符就是光一个单纯的音,既然是一个音我们就把它唱作一拍。记住老师自己编创的口诀:“四四方方一个人。”四分音符就这样讲出来了,学生很有兴趣地聆听,我更有激情地讲起了八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样子是音的下面有一条线,我把这条线看做是一把刀。”我拿起了粉笔说:“同学们看,四分音符就是完整的一支粉笔,现在我们把它变成八分音符,八分音符下面的线我们把它看成一把刀,我们用这把刀把这只粉笔从中间切断,切去了一半还剩多少?”我边说边演示,把粉笔从中间掰断。学生们回答:“还剩一半”,那八分音符应该唱多少呢?学生大声自信地回答:“半拍”!我高兴地舒了口气,八分音符又解决了。接下来讲的是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样子是音的下面有一条线,十六分音符的样子是音的下面有两条线。一条线看做是一把刀,两条线看做是两把刀。”我另外拿起了一支粉笔接着说:“第一把刀我们把它从中间切断,变成了一半,第二把刀我们再把这一半从中间切断,同学们说现在还剩多少?十六分音符时值是多少呢?”我同样把粉笔掰成两半,又把这半截粉笔掰成两半,孩子们的回答可想而知。接下来的三十二分音符我都是让学生自己上台用粉笔展现给大家的,学习得津津有味。我的目的达到了,学生的表现让我很意外。 二、“流动”的领先奖 课改以来,重视对学生的“鼓励”措施,自从用上了音乐评价栏,每次上课都会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因为评价栏的作用使小组合作意识增强了,使学生更懂得了团结的力量。今天在三年级的音乐课上,就又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 因为是周末,我给学生布置了回家练习吹奏《嘀哩嘀哩》这首歌曲的任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学生练习,其主要的目的是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上,我试着让学生摸孔吹奏《嘀哩嘀哩》时,学生竟然强烈要求直接吹奏歌曲!试吹之后,没想到孩子们不仅指法正确、节奏准确,吹奏得还很熟练,我沉浸在“意外”的状态中。看着我惊呆的样子,学生们哈哈大笑,原来歌曲吹奏结束了。我回过神来,对孩子们两天的训练我给予了最高的评价和肯定,我决定在音乐评价栏的竖笛一项中给每个组都加上一颗闪耀的“竖笛之星”。正在这时,一向我认为纪律最好的学生张舒洁站了起来,她说:“刘老师,你认为我们吹奏的《嘀哩嘀哩》怎么样?”“很好啊,我正要给全班每个组加上一颗‘竖笛之星’呢。”张舒洁接着说:“我认为我们每个组都得上一颗‘竖笛之星’,只是代表了我们每个小组的努力,我想用个能够体现我们班级的奖励。”她的这个想法真好,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啊,纪律红旗、卫生红旗不是流动的吗?音乐课堂中同样可以设计一个能体现优越于其他班级的奖励,我提笔在评价栏中用力地写下了“领先”二字,并在下面标记了一个小太阳。我说:“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棒,以后我会根据每个班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新的评价,那就是‘领先’奖。我们用太阳来表示,希望每个同学都像小太阳一样绽放光彩,让团结的力量使我们的班级光芒四射、充满温暖吧!”学生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知道那是他们最最自豪的笑容…… 三、请把你的“小录音机”关闭 一年级的几节课,感觉孩子的纪律越来越差了,基本内容没有掌握多少,我嗓子却累得够呛。在1·3的课堂上,我请全体学生起立,随着录音复习以前的舞蹈律动,没想到孩子们有乱跳的、有趁机胡闹的、还有打闹的,那局面我直接制止不了,不知所措。我着急地大喊:“叨——唻——咪!”想快速让学生安静下来,但是没有起到一点作用,孩子沉浸在胡闹的状态中。我又唱起了“小手小手放好,小嘴小嘴闭牢……”可还是不管用。我声嘶力竭地喊着“安静——安静——”,可是没有一个同学听我的,可怜自己的嗓子。 怎么办呢?突然,我急中生智,赶紧快步走到录音机旁“咔喳”关上了录音机。没有了声音,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我趁机说:“同学们,你们刚才能够听到录音机中的音乐吗?”孙博鐶说:“不能。” 我接着说:“为什么?”孙博鐶说:“因为我们的声音太吵了,把录音机的声音都盖住了。”借此机会我语重深长地说:“孩子们,我们只有一个录音机,而你们每张小嘴就像一个‘小录音机’,我们班这么多的‘小录音机’都打开,就肯定听不到录音机中放的音乐了。下面请把你们的‘小录音机’关上,先关闭你们的声音好吗?”听了我的话,没想到学生们都安静了,有的闭上了小嘴巴,有的用手捂住小嘴巴,还有的生怕自己的声音会不小心溜出来一样。终于安静下来了,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通过这一节课,让我看到了课堂上想象不到的突发事件,我们不仅应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有教育机智见机而行的能力。 在我们的工作中,总会遇到很多的困惑,我觉得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办法总比困难多。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祝愿孩子们的心灵在音乐中沐浴春风!

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格林卡音乐学院

XX下诺夫哥罗德XX音乐学院 介绍 一、简介: 下诺夫哥罗德格林卡音乐学院简称格林卡音乐学院或下格林卡音乐学院(下格音),关于格林卡音乐学院的前身,有这样一个说法,当时正值二战,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教授撤退到了下诺夫哥罗德市,并在此建立了这所音乐学院,因此格林卡音乐学院传承了柴院的优良传统和严谨的教学体系。在俄罗斯12 所音乐学院中格林卡音乐学院居于前列,也是最受国内艺考生追捧的俄罗斯音乐学院之一。 格林卡音乐学院创立于1946 年,是由来自首都的一批优秀音乐家、学者建立的。今天的下格音已经成为一所自主,权威的俄罗斯高等院校,是国家的大型科教中心。下格音和莫斯科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俄罗斯音乐学院相比,是一所以教授传统音乐见长的艺术院校,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下格音频繁地举行各种音乐活动,仅在2006-2007 学年学院的大、小音乐厅就举办了200 多场音乐会。学院的大音乐厅拥有本地唯一的管风琴,管风琴音乐会常年吸引大量的听众。教师和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经常在俄罗斯和全世界进行巡回演出。下格音和世界各国的院校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学院丰富的教育资源,众多的科研项目吸引了来自德国、奥地利、法国、美国的大批音乐家和科学家。 他们中的一些现在就转到了该学院工作。 下格音学院多次取得傲人的成绩。在2004 年,学院校长、著名的音乐家和指挥家、苏联音乐家的获得者、俄罗斯剧院组织的成员、俄罗斯学院院士艾尔多巴蒂斯被专业音乐教育杂志评选为年度人物。 从该学院毕业的音乐家们在俄罗斯各大城市工作着并在海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以色列、荷兰、奥地利当然还有中国。他们中许多人都在创作及各种专业领域取得了成就。 二、地理位置: 音乐学院所在的下诺夫哥罗德市被伏尔加河和奥卡河环绕并穿过,河流给

著名钢琴演奏家排名

著名钢琴演奏家排名 (2014-06-08 09:25:17) 转载▼ 分类:西方音乐 标签: 情感 01.安达GezaAnda 1921———1976 瑞士籍匈牙利钢琴家,就学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多南伊的学生,1939年与布达佩斯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而成名,1943年迁居瑞士,1955年入瑞士籍。安达的演奏充满激情,追求对比的效果,安达的特长是阐述匈牙利及周边东欧国家作曲家的作品,晚期专门演奏巴托克作品,是演绎巴托克作品的专家之一,但效果不如巴托克的学生桑多,也不如年轻一辈的匈牙利钢琴家科奇什和兰基。 02.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 1941——— 阿根廷女钢琴家,5岁首次登台,1946年师从斯卡拉穆扎(Scaramuzza)接受严格训练, 1955—1957年在维也纳师从古尔达,后又在日内瓦拜李帕蒂夫人和马加洛夫为师。1957年获布梭尼国际钢琴比赛奖、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一 等奖。1960年从米凯兰杰利继续深造,1965年在华沙第七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中获一等奖,波兰唱片公司在现场录制了她演奏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唱片,一下子使她名扬四海。阿格里奇曾两次退出舞台,但每次重返舞台就显示出一种对自己的超越。阿格里奇的演奏充分展示出她的吉卜赛奔放、热情的性格,她以女性少有的有力触健以及对速度的敏感把握,在表达中显示出极亮丽的音质。阿格里奇善于表达情感充沛、能充分体现色彩感的作品,诸如肖邦、柴科夫斯基这类作曲家的丰富情感表达,在她的演绎下都能呈现出极夺目的光彩。她善于在乐队衬托下,被乐队刺激出激情,所以其协奏曲一般都好于独奏曲与室内乐。当然,也有例外,她演绎的肖邦《船歌》和舒曼的《童年情景》,可以说是最有味道的解读。 03.阿劳Claudio Anrau 1903-----1991 智利钢琴家,作为钢琴神童,5岁就登台, 1910年由智利政府资助到柏林斯特恩音乐学院留学,成为克劳泽的学生。1914年在柏林首次举行独 奏会,1918年在尼基什和富特文格勒扶植下演奏协奏曲,从此蜚声全球。1927 年获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大奖,1940年在圣地亚哥创办钢琴学校,1941年全家定居纽约。阿劳的性格内向,在表现上追求纯正严谨的古典风格与深刻的感情之间的结合,在演奏中强调重音的效果,追求结构严谨与细腻情感表达的结合。阿劳演奏的贝多芬全套奏鸣曲,在唱片史中有相当的地位,其演绎以严谨与情感细腻著称,但其产谨性不如纯正德奥的肯普夫,在结构与情感的把握上也远不如前一辈的施纳贝尔,但在自然的流畅的表达上,有自己特色。另外,他对作品的处理多少有一些保守。 04.阿什肯纳济Vladimir Ashkenazi 1937— 冰岛籍苏联钢琴家,6岁开始学琴,8岁在莫斯科登台演奏,进入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后,在苏巴特亚(Sumbatyan)的班上学习10 年,1955年入莫斯科音乐学院,成为奥伯林的弟子。1955年获第五届肖邦比赛二等奖,1962年获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一等奖。1963年在伦敦举行演奏会大获成功后,

奥地利指挥家卡拉扬简介

奥地利指挥家卡拉扬简介 赫伯特;冯;卡拉扬,出生于萨尔斯堡,奥地利著名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60多年。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奥地利指挥家卡拉扬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卡拉扬一生中最令人不解的是他的纳粹身份,此外他还是一个享誉世界的音乐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出生在贵族世家,从小衣食无忧,在音乐方面比同龄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加上家族的有意栽培,通过钢琴走上了音乐之路。他指挥生涯的巅峰时期是从德国柏林开始的,不可否认的是他在那个时间加入纳粹党的,为了他的指挥事业。当然在指挥这件事上他始终怀揣着最虔诚的心。 长期活跃于音乐舞台上的他拥有数量庞大的唱片和录音作品,同时还有非凡的影响力。甚至在卡拉扬死后很多年,其音乐作品也被人们高度赞扬并加以演绎。卡拉扬作为一个热爱音乐,是对音乐有赤子之心的人,加入纳粹党可以看成其追梦路上必须要做出的牺牲。他只是个音乐指挥家,国家大事、政治斗争、权力倾轧对他来说都是爱莫能助的,只有他想做并为之努力的事,如果能通过一些牺牲得到,他会乐意这么做,毕竟他是那么热爱音乐,热爱指挥。 世事就是这样,功过好坏留给他人评论。客观来讲卡拉扬加入纳粹的行为并不影响他在音乐界的成就,赫伯特冯卡拉扬留给自己的是一首首优美的音乐,一场场成功的歌剧和他在指挥界令人望尘莫及的

地位。无知者和嫉妒者对他的批评只会让他的音乐成就更加耀眼,这就是赫伯特冯卡拉扬,一个对音乐虔诚的指挥家。 卡拉扬纳粹身份之谜卡拉扬的一生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他就是一个投机者,也有人认为他是纳粹分子。就现有的资料可以得知,卡拉扬确实是一个纳粹分子,存在争议的是他的入党动机。由此,卡拉扬纳粹身份之谜引发人们热议。 1934年,卡拉扬到达柏林,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就他本人的说法,他加入纳粹是因为自身受到了威胁,加入纳粹能够让他的乐团继续存在,同时还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卡拉扬的友人在回忆中指出,卡拉扬曾经说过只要能让他获得利益,什么他都愿意做。根据现存的关于卡拉扬的资料,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卡拉扬加入纳粹并非他所说的原因,他并未受到纳粹的威胁。这一点根据他加入纳粹的时间便可得出,当时希特勒上台不足三个月,正在发展的纳粹党不会花费太多的心血与精力强迫一个音乐指挥家。 纳粹博物馆也有相关的信件,表明卡拉扬曾经两次加入纳粹,如果第一次加入是受到胁迫,那么退出之后再次加入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怀疑。纳粹不会再次胁迫一个已经退出,并且没有利用价值的人再次加入,由此可以得出卡拉扬加入纳粹更多的应该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因此,卡拉扬纳粹身份之谜中最令人费解的,便是他加入纳粹的原因。即便按照当下最主流的“利益说”,卡拉扬加入纳粹并非是受到胁迫,更多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人们心中仍然充满疑惑,他之前为何退出纳粹?既然退出,怎么会再次加入?卡拉扬纳粹身份之

艺术学院 art college

艺术学院 art college 一、学院概况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创建于2001年,下设音乐系、美术系、设计系及公共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学院发展的目标是提升艺术学院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国际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形成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依托我校学科资源,为艺术学科发展提供丰富的学科理论支撑,加强学院教学、科研能力,使学科水平整体提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院文化艺术的辐射力,大力开展和推动大学生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活动。 建院以来,学院一直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先后在国内外引进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建设成一支素质精良、造诣高深的教师队伍。于2003年成功获批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2010年成功申报艺术学专业学位点授予权。2011年教育部新增艺术学学科门类,我院三个专业类,即音乐与舞蹈学类、美术学类、设计学类获批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有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美术学类专业有绘画,其中包括油画、国画、水彩等方向;设计学类专业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公共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现面向全校本科开设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目前,我院现有教职工99名,专职教师69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5名、讲师24名、助教2名,共有硕士生导师43人。学院还聘请部分国内知名艺术家、学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定期来院讲学和学术交流。为了及时掌握当前艺术领域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以及不同艺术流派的新动态,学院同德国、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奥地利等多个国家的艺术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先后聘请了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范舒行教授、南开大学韩昌力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戴嘉枋教授、中国著名词作家赖房千等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来学院讲学。 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院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逐步积累,办学实力不断加强,部分教学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获,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美术系、设计系连续举办各类美术作品展、毕业创作展和设计展等,音乐系连续举办各类主题音乐会、毕业音乐会等。近年来在各类学术期

奥地利的历史文化

奥地利的历史文化 姓名:高明 班级:建筑S13-2 学号:24 任课老师:吕建文 关键词:奥地利文化 摘要:百度百科 历史背景:千年文化奥地利

徜徉在莫扎特、弗洛伊德、克里姆特和施特劳斯等大师曾经常去的街头,人们很不难发现千年文明历史留下的深远影响。 多瑙河畔、欧洲心脏地带,这个地理位置使奥地利面临多种邻国的力量和文化的影响。哈布斯堡皇室的君主们向来善于适应这样一个环境,并通过政治婚姻和强权不断壮大他们的帝国,而不是将自己牢牢锁在孤立主义的外壳内。 1683 年彻底击败土耳其侵略者后,奥地利确保了其在欧洲大陆的重

要位置。1699 年,匈牙利王国归属于与哈布斯堡皇朝,奥匈帝国空前壮大,其领土几乎跨越世界各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哈布斯堡皇朝的统治寿终正寝,各国纷纷独立。20 年后,纳粹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并于1945 年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奥地利由四国联军占领达10 年之久。1955 年,签订国家协议,奥地利宣布独立,并成立第二共和国。50 多年后,奥地利牢固的确立了欧洲中心这个地位,迎接面前的各种挑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奥地利作为政治独立主体的最早文献记载可追溯到996 年,当时的“Ostarrichi”出现在一份赠与文献中(见右图),这个词几乎就是奥地利在德语中的对应名称。 1.1 从罗马时期到巴本贝格王朝时代 1991 年,人们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巨大冰川中发现一具石器时代的木乃伊,证明了奥地利的历史非常久远。但是,直到罗马人在公元前在这块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才形成现在奥地利的初形。 公元500 年左右随着日耳曼部落的日益强大,他们的势力波及包括奥地利在内的罗马领土,最后使罗马帝国走向崩塌。公元6 世纪后,巴伐利亚人、斯拉夫人和阿瓦人(游牧民族的一种)开始移居到这块土地。 公元976 年,利奥波德·冯·巴本贝格开始统辖奥地利这块封地,他也成为此后300 多年内统治奥地利的一长串巴本堡家族成员的第一个。那时,巴本贝格家族通过政治联姻、继承契约以及政略操控等手段,逐渐将奥地利领土扩张到多瑙河流域的北部、南部和东部。

行走在音乐中

行走在音乐中 时间:2016-10-06 09:46:05 | 作者:邓冠宇 我喜欢行走在二胡那激昂悠长的音乐声中。漫长的夜,我愿一人独坐,端起二胡,闻着紫檀木的香气,拉起二胡,听这悠扬的琴声。 每当我端起二胡拉着悲凉的《二泉映月》时,我想起了孤独寂寞的阿炳。他戴着墨镜,在呼呼的西北风中卖艺,在乐曲中,我手指轻轻地揉着琴弦发出颤音,在这些颤音中我似乎听到了阿炳那悲伤的倾诉和他对自己的师傅和亲人的怀念。在《空山鸟语》中,我最喜欢其中的鸟叫,抑扬顿挫,时高时低,似乎是两只鸟在对话,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在《秦腔》里,我感受到了西北汉子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的那么一股劲!其中的每一声充满力量容不得束缚的弓头音,都酷似西北汉子那容不得羁绊的呐喊!容不得闭塞的怒吼!每当拉起这些曲子,我心中的委屈、愤怒、埋怨都顷刻间烟消云散了,化为泡影了。 我敬重二胡,而我的同学却和我不一样。当我在班里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说我要当二胡演奏家时,我的同学们却饶有兴趣地看着我,但是他们的眼中却溢出了轻视和不屑。而他们对那些“外来户”——吉它却情有独钟。在放学的路上,我和同学看见一个戴着墨镜的老乞丐,我不由想起了阿炳,他操着一把琴弦都锈迹斑斑的老二胡,拉着凄凉、悲怆的曲子。旁边的同学嘲笑地对我说“看丐帮帮主,拉二胡早晚当乞丐”。我的一股怒气油然而生,那群同学哈哈大笑着跑开了。我注视着这个乞丐很久很久……凭什么瞧不起二胡,轻视二胡? 我演奏二胡的机会终于到了,在班级联欢会上,我背着二胡到处穿梭,我表演的曲子是《赛马》,我把每一个弓头音拉得都非常突出,整个曲子抑扬顿挫,拨弦的地方我拨得像极了马蹄声。我感受到在大草原策马奔腾的感觉。我看到同学们都惊呆了,我把最后的马嘶扯得撕心裂肺,震耳欲聋,同学们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行走在音乐中,能陶冶我的情怀。虽然有挫折,但能激励我更加热爱二胡和音乐。 和二胡在一起,我心旷神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