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晚期患者嗜睡还能活多久

乳腺癌晚期患者嗜睡还能活多久
乳腺癌晚期患者嗜睡还能活多久

乳腺癌是发生在女性乳腺上的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癌的症状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所以很多患者在就诊时病情已经进入晚期,大大增加治疗难度。临床上很多乳腺癌患者一经确诊已属晚期,此时很容易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而不少患者会伴随嗜睡的情况,引起患者家属的担忧,害怕患者病入膏肓,活不长了,那乳腺癌晚期患者嗜睡还能活多久呢?

乳腺癌晚期患者嗜睡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晚期癌细胞生长增殖速度较快,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能量,而患者又普遍存在食欲减退的情况,导致机体内所需的营养无法及时补充,身体越来越消瘦、虚弱,容易出现嗜睡的情况;肿瘤到了晚期癌细胞容易扩散转移到其他部位,当转移到脑时,患者容易出现头痛、头晕、嗜睡的情况。当患者出现嗜睡时,往往意味着病情加重,但具有还能活多久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与患者的病情、体质、心态以及选择的治疗方法有关,如果患者能积极采取措施治疗,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是有助于延长生存时间的,但如果患者放弃治疗,可能只存活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

对于乳腺癌晚期患者来说,当出现嗜睡的情况时,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如果患者身体消瘦、虚弱,在饮食方面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提高患者食欲,增加营养。如果出现扩散转移,应及时给予抗肿瘤的治疗,此时创伤较大的治疗方法多不合适,患者可以选择安全、副作用小的中医。中医在治疗时基本上不会因治疗本身对患者机体产生新的破坏,反而在控制病情,抑制癌细胞继续扩散转移的同时,能够调理患者机体,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患者嗜睡的情况,改善患者的饮食、精神状况,增强患者体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是由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委员、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创办的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自成立以来,医院严格按照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指导用药,在辩证与辨病的基础上,通过扶正、通淤、祛毒,改善广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使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同时,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也逐渐恢复平衡,有助于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生命,一些患者甚至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陈林凤,女,66岁,乳腺癌,河南洛阳市人

2008年7月,陈林凤在洗澡时发现左乳房有个凹陷的“坑”,随后在洛阳市乳腺病医院确诊为乳腺癌,随后做了两次手术切除,以及6个疗程的化疗。由于臀部疼痛,无法站立,2008年11月29日就医检查的陈林凤又被告知出现骨转移。复发后,陈林凤又按照医生要求做了2个疗程的化疗。此时,骨转移及严重的毒副反应令陈林凤的身体虚弱,下不了床,走不了路,极度绝望的陈林凤开始安排后事。

2009年1月5日,不愿意放弃的女儿拉着陈林凤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袁希福院长一边为其开具药方,一边对陈林凤进行开导,让陈林凤当场热泪盈眶,“求医半年来,我都没有碰到过说话这么和和气气的医生。”而治疗效果更令她开始重获治疗信心。仅仅用药3天,需要人搀扶的陈林凤就可以慢慢挪着去厕所了;10天后,陈林凤的精神、体力有了明显好转;20天后,全身乏力、腿沉、便秘症状消失,右髋骨疼痛减轻;50天后,除阴雨天髋骨轻微

疼痛外无不适症状。8个月后的复查结果更让陈林凤欣喜万分:癌胚抗原为0.38ng/mL。她为了让更多正在受病痛折磨的癌症患者重拾信心,常常义务到医院为他们做心理上的安慰和开导,给他们讲自己的抗癌经历,让他们不放弃,充满希望。

2017年9月24日,陈林凤受邀参加了希福中医第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深有感触地说:“中医多好呀,整个都是调理,把全身各部位都调理顺了,免疫力提高了,病自然也就控制住了。”2019年11月13日,经陈林凤介绍到希福医院就医的患者反馈:陈林凤现在的精神好,气色好。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乳腺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查明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控制病情,缓解病症,延长生存时间。提示:乳腺癌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肺癌晚期患者出现嗜睡|肺癌晚期死前征兆嗜睡|癌症晚期会突然死亡吗|癌症晚期从嗜睡到去世|癌症晚期嗜睡少量进食|晚癌老人嗜睡能活多久|肺癌晚期嗜睡是征兆吗|肺癌嗜睡到了哪个阶段|胰腺癌嗜睡是不是快了|癌症晚期嗜睡多久死|癌症晚期病人整天嗜睡|肺癌晚期嗜睡很危险吗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

模块六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十一乳腺癌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急性乳腺炎的常见病因? 答:乳汁淤积 2.急性乳腺炎的常见致病菌? 答:金葡菌 【新课导入】 【案例】 李女士,48岁,未婚。左侧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直径为4cm,同侧腋窝2个淋巴结肿大,无粘连。诊断为乳房癌,需手术治疗。 思考: 1.乳房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什么? 2.该患者确诊为乳房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指导女性术后正确进行功能锻炼,维持术后患肢最大活动范围。 2.专业理论知识:乳房癌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术后护理。 3.职业核心能力:指导女性进行自我乳房检查的方法,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定义 乳乳腺癌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乳房疾病。是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男性乳房癌的患病比例仅在1%以下。 二、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 2.早期浸润性癌 3.浸润性特殊癌 4.浸润性非特殊癌 转移途径 1.直接浸润:可直接侵及皮肤、胸筋膜、胸肌等周围组织,严重时使癌块固定于胸壁。 2.淋巴转移:可循乳房淋巴液的四个输出途径扩散。 ①同侧腋窝淋巴结(多见)②然后侵入锁骨下淋巴结 ③锁骨上淋巴结④癌灶位于内侧向胸骨淋巴结转移

3.血行转移:乳癌经血运向远处转移者,多发生在晚期,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肺、骨、肝。 三、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是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病人多在无意中发现而就医。常发生在乳房的外上象限,其次在乳晕区和内上象限。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缘不整齐,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早期尚可被推动,乳癌晚期可侵犯胸肌和胸壁,使肿块固定不易推动。 随着肿块体积增大,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改变。若癌块侵犯连接腺体与皮肤的Cooper韧带,使之收缩,导致皮肤表面凹陷,称为“酒窝征”;如癌肿侵犯近乳头的大乳管,则可使乳头偏移、抬高或内陷,造成两侧乳头位置不对称;癌肿继续增大,与皮肤广泛粘连,当皮内或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时,可出现皮肤淋巴水肿,在毛囊处形成许多点状凹陷,使皮肤呈“桔皮样”改变。若乳房较小,而肿块较大时,乳房局部隆起。乳腺癌晚期皮肤破溃形成菜花样溃疡,其表面易出血,且有恶臭的分泌物。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同侧腋窝,开始为少数散在的淋巴结肿大,质硬,无压痛,尚可推动。随后肿大的淋巴结增多,并融合成团,甚至与皮肤和深部组织粘连,不易推动。如果堵塞腋窝主淋巴管时,则发生上肢淋巴水肿。晚期可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肺、肝、骨等远处转移症状。 四、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X线钼靶摄片和干板照相检查,对区别乳房肿块性质有一定的价值,可用于乳癌的普查;超声显像能发现直径在1cm以上的肿瘤,属无损伤性检查,主要用于鉴别囊性肿块与实质性肿块。(视频) 2.病理学检查可用细针穿刺肿块吸取组织细胞做细胞学检查。对疑为乳癌者,最好是做好乳腺癌根治术的准备,将肿块连同周围乳腺组织一并完整切除,术中作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如确诊为乳腺癌,根据切缘有无癌残留等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五、治疗原则 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学药物、内分泌、放射治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术方式有乳腺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全乳切除术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辅助治疗的条件而定。

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塞化疗的护理

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塞化疗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9-07T11:36:50.0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23期供稿作者:高春玲 [导读] 紫杉醇是一种有丝分裂抑制剂,其作用原理主要是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促进微管装配,抑制微管的解聚。 高春玲(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340-02【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药物多西他塞联合其它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护理方法,旨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3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多西他塞联合其它药物治疗,3周为一疗程,每位患者均接受5-6疗程。给于患者以一般性护理、化疗过程的严密观察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护理。结果 32例患者中1例出现过敏反应,7例出现骨髓抑制,11例出现胃肠道反应,32例出现脱发,13例出现神经系统反应。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在进行化疗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化疗的副反应发生率、减轻副反应发生程度,确保化疗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晚期乳腺癌患者多西他塞静脉化疗护理 注射用多西他塞(商品名艾素)是我国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紫杉醇类抗癌药,目前已被广泛作为应用于晚期乳腺癌的第一线或第二线化疗药物[1]。其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出现快,危害性大,给临床工作带来许多麻烦。笔者医院应用多西他塞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32例次,通过给于患者个体化护理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了患者化疗的顺利实施,提高了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年1-12月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晚期乳腺癌32例,年龄40-78岁。均经手术、放疗、化疗及内分泌综合治疗,所有患者采用紫杉醇与表阿霉素联合化疗方案,在化疗前详细询问过敏史及既往史,检查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及三大常规,其均在正常范围内,KPS(百分法)评分均在70以上,均签署了化疗同意书。 1.2方法 1.2.1一般性护理 1.2.1.1心理护理由于乳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病死率和复发率都较高,往往危及患者生命。乳腺癌一经确诊,患者情不自禁都会产生悲伤、恐惧和沮丧的情绪。因此,笔者首先要做好家属和亲友的思想工作,让他们首先接受疾病的事实。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但要配合医生积极做好疾病的治疗护理工作,还要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素质、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因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格特征的患者,对乳腺癌的认知程度、心理耐受能力和对治疗成功的期望值会大不一样。针对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尽最大的可能满足其多方面的身心需求,充分实施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化疗前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所用化疗药物的特点,主要药理作用、用药后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用药期间患者和家属应注意的事项等,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在相对较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尽可能配合医生完成治疗计划,为战胜疾病创造条件。 1.2.1.2饮食护理因肿瘤消耗、代谢异常、疾病进展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患者多有恶心、呕吐、腹泻、营养得不到改善,应嘱其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化疗反应严重者宜进清淡、易消化且营养的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以促进毒素排出。 1.2.1.3静脉血管的保护及护理宜选择血管以软、粗、直、有弹性的,避开关节部位的血管进行静脉穿刺,从远端到近端,左右手交替,避免在同一条血管土反复穿刺。如静脉不明显或充盈度差者,可在穿刺前用温盐水浸泡5-10分钟,也可每晚用温盐水浸泡,必要时可采用静脉留置针治疗,可避免对血管的损伤。滴注化疗药物时,用30%硫酸镁纱条沿静脉走向湿敷注射静脉。如注射部位刺痛、烧灼痛或水肿,则提示药液外渗,需立即停止用药并更换注射部位。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加0.9%氯化钠注射液等做环形封闭后冷敷48h,并用50%硫酸镁湿敷直到症状消失。发生静脉炎时可行局部热敷,沿血管走行外涂如意金黄散或理疗。 1.2.2化疗过程的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因紫杉醇可引起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故在紫杉醇滴注开始的l小时内提倡进行重要的体征监测,滴注开始后第1小时每15分钟测血压心率,呼吸1次;第2小时每30分钟测血压、心率、呼吸1次,之后l小时测血压、心率、呼吸1次。连续6小时,同应监测体温变化,如有发热反应应遵医嘱适当用药。在整个过程中,应派专人护理、观察、记录病人的一般情况。穿刺静脉的护理:给药前检查静脉是否通畅,是否有回血,是否肿痛、疼痛;在给药过程中,可沿穿刺静脉走向予以硫酸镁加维生素B12湿纱布预防性湿敷,减少对血管的刺激性,同时输液肢体制动。 1.2.3化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1.2.3.1过敏反应据文献报道紫杉醇引起的过敏反应多发生在第1次和第2次用药后最初的10min内,发生率约39%,严重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和休克[2]。预防性用药是预防紫杉醇过敏反应的最有效措施,方法为:用紫杉醇前12h和6h各服用地塞米松20mg,用药前30min,分别肌注异丙嗪25mg和静注雷尼替丁50mg,配制好的液体须使用专用的带有过滤器的非聚氯乙烯输液器滴注。开始滴注的前10min内速度宜慢,每分钟10~20滴,之后视情况可加快输液速度,至少输注3h。在滴注过程中做好心电监护,一旦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抢救。如无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从第3次用药起,可改用简化预处理方法[3]:在应用紫杉醇前30min给予地塞米松20mg静脉点滴,同时给予雷尼替丁50mg静注和苯海拉明50mg肌肉注射。 1.2.3.2胃肠道反应化疗前30分钟可给予止吐剂应用,以达到预防为主的效果;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及时清理呕吐物,避免不良刺激,分散注意力;合理安排进食时间,少食多餐。腹泻时可进食少渣饮食,便秘时可进食粗纤维饮食,多喝开水;腹泻严重患者测液体出入量、体重及电解质;做好口腔护理,使患者舒适,增加食欲。肿癌患者机体消耗大,代谢异常,营养得不到改善。故应配制适合患者口味的食物,色香味俱全。 1.2.3.3骨髓抑制乳腺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低,血小板下降。白细胞降低严重时酌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注意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新鲜,减少探视人数。每天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病房2次。嘱多休息,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预防继发感染。血小板减少患者常有出血倾向,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瘀斑以及有无血尿、便血等。指导患者用软毛牙刷刷牙,进易消化、有营养饮食,禁食过硬及过热食物。保持室内温度,鼻黏膜、口唇部涂液状石蜡防止干裂,避免挖鼻孔,以防出血。注射穿刺后压迫针眼时间宜长,必要时使用止血带。 1.2.3.4脱发和神经毒性反应紫杉醇和表阿霉素均可导致严重脱发。脱发的发生与化疗药物损伤毛囊细胞有关。因此化疗前向患者说明

乳腺癌的护理常规

乳腺癌的相关知识和护理 乳腺癌时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报告乳房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乳房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诱发因素: 1 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 2 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母亲和姐妹),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 其他乳房疾病。 4 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 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 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 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 口服避孕药。 9 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 饮酒 11 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一)症状 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乳房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隐痛,少数为针刺样痛,疼痛不随月经周期而变化。晚期癌肿侵犯神经时则疼痛较剧烈,可放射到同侧肩、臂部。 (二)体征 1、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80%以上为患者自己偶然发现,只有一小部分是查体时被医生发现。 (1)部位肿块绝大多数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其次为内上象限、上方及中央区,

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护理

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护理 【重点】 晚期乳腺癌定义 晚期乳癌的治疗方法 晚期乳癌的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逐渐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乳腺癌发展至晚期全身呈恶病质表现:消瘦、乏力、贫血、发热等。转移途径多经淋巴到腋下、胸骨旁、锁骨下、上淋巴结,但各期乳腺癌均可发生血行转移,转移常见部位是肺、骨、肝。 一、晚期乳腺癌 1.局部晚期乳腺癌指乳腺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有严重病变,但尚无远处脏器转移的一组病变。 2.临床Ⅲ期乳腺癌指肿瘤直径>5cm;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相互融合、固定;局部复发乳腺癌;炎性乳腺癌。 3.临床Ⅳ期乳腺癌 二、晚期乳腺癌治疗 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早期癌细胞即可进入血管发生全身播散、远处转移。所以,应尽早进行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局部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全身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 1.化学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长期生存率;使微小转移病灶尽早得到控制;减少术中肿瘤转移扩散机会;估计肿瘤对化疗敏感性,指导选择后续化疗药物;使肿瘤和淋巴结转移灶缩小,简化手术、减少手术难度;控制肿瘤发展。 (1)主要用药: 1)蒽环类、紫杉类(表阿霉素、紫杉醇、多西紫杉醇)。毒副作用:粒细胞减少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应严格检测心功能,其中多西他赛血液系统毒性和非血液系统毒性较大。 2)抗代谢类:卡培他滨(希罗达):副作用为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以及疲劳;诺维本:局部组织刺激性,外渗致组织坏死。 2.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当前采用的治疗原则是尽早施行手术,并辅以化学抗癌药物、放射、激素、免疫疗法等综合措施,日前采用的术式有: (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除范围包括患侧全部乳腺组织,覆盖肿瘤表面的皮肤、腋窝和锁骨下脂肪及淋巴组织,腋动脉、静脉向腋下的分支整块切除。 (2)保留乳房乳腺癌根治术:手术包括完整切除肿块及腋淋巴结清扫。肿块切除时包括肿块周围适量正常乳腺组织,确保切除标本边缘无肿瘤细胞浸润。

中国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中国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每年新发患者约27万例[1],其中3%~8%的乳腺癌患者初诊时即为转移性[2]。即便是接受了手术及规范治疗的早期患者,仍有30%~40%会复发转移[3]。晚期乳腺癌目前虽难以治愈,但可通过研发新型治疗药物,优化治疗模式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维持治疗的理念,最早在白血病治疗中被提出,而后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肠癌等实体肿瘤治疗中陆续得到认可。一项基于11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延长一线化疗时间,能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4]。且有研究表明,持续治疗直到疾病进展能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5,6]。自此,乳腺癌也开启了维持治疗模式的探索。关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目前国内外均缺乏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指南或共识。亟需结合研究数据与临床经验,达成共识。 一、维持治疗的概念 1.维持治疗的定义: 本共识所指的维持治疗,是接受规范的一线化疗(通常6~8个周期)后达到疾病控制(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通过延长药物治疗时间,控制肿瘤进展,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PFS的目的。

2.维持治疗的模式: 维持治疗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1)原方案维持:将一线化疗方案延长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2)原方案中部分药物维持:一线化疗后,从原有效方案中选择单个或部分药物来进行维持。(3)换药维持:经过一线化疗后,换用其他适合维持的化疗药物或内分泌药物进行维持。 3.维持治疗的时间: 建议持续到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难以耐受。在维持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患者的临床获益、长期治疗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经济水平、家庭照顾及心理状况,适时调整方案。 二、维持治疗的药物及方式选择 1.联合化疗方案: 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发现,环磷酰胺联合甲氨蝶呤和氟尿嘧啶(CMF)方案的延长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但对于总生存的改善不明显,且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7,8,9]。以蒽环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延长治疗,虽有研究表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10],但多数研究都只能观察到近期疗效的提高[11,12]。 随着更加高效和低毒药物的开发,联合维持的方案得到进一步改善。KCSG-BR0702研究显示,一线接受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化疗6个周期后,达到疾病控制的患者继续接受该方案维持化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PFS(7.5与3.8个月,P=0.026)和OS(32.3与23.5个月,P=0.047)。亚组分析显示,年龄≤50岁、获得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发生内脏转移、转移部位≥2个,以及激素受体(HR)阴性的患者,更能从联合方案

姑息护理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姑息护理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21T16:44:57.6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作者:谢晓敏 [导读] 分析姑息护理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晚期乳腺癌患者55例 谢晓敏 如皋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江苏南通 226500 摘要:目的:分析姑息护理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晚期乳腺癌患者55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常规组27例,常规组实施日常常规性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姑息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采用姑息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与情绪功能)明显优于常规组,总满意也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姑息护理能对其自身生活质量加以改善,改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姑息护理;晚期乳腺癌;生活质量;满意度 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晚期乳腺癌不具有治愈机会,患者的疼痛感剧烈与死亡的恐惧感导致其自身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目前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往往采用姑息护理,其以生存时间较短患者为基点,为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与功能性的护理服务,确保其在生命最后阶段具有最佳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确保其自身临床症状能得以缓解[1]。为分析姑息护理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院展开研究,如下: 1 资料和相关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55例,采用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常规组27例。实验组患者中,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为(55.21±4.34)岁;常规组患者中,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为(57.28±4.57)岁,两组患者的资料不具有差异(P>0.05),可比。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预计生存时间在3个月以上;意识清晰,对自身疾病了解并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 排除标准:患者预计生存时间低于3个月给予排除;具有精神疾病患者给予排除。 1.2方法 常规组对患者采用日常护理,实验组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姑息护理,具体如下:相关护理人员要整体评估患者具体身体状况,对患者病情及实际需求进行了解掌握。确保相应的护理措施具有针对性,同时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能积极配合相关医师加以治疗。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相关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工作,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让家属给予患者关怀与关爱,确保治疗过程能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采用音乐疗法减少患者疼痛感,同时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防止其自身产生不良情绪,同时为患者提供较为舒适的病房环境,让患者能保持身心愉悦,为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可靠性保障[3]。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与情绪功能四项生活质量评分,评分越高。护理效果越好。 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填写本院自制的健康问卷调查表,分为满意、良好以及不满意三项,总满意率越高,护理效果越好[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分析本次研究数据,护理满意度以n(%)表示,卡方检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用()表示,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实验组采姑息护理后,患者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与情绪功能四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1。

NCCN 指南:晚期乳腺癌全身治疗(2015 版)

NCCN 指南:晚期乳腺癌全身治疗(2015 版) 2015-04-03 17:15来源:丁香园作者:单飞瑜 字体大小 -|+ 2015 年3 月12 日,随着第20 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年会的召开,NCCN 指南进行了最新一次的更新,其中包括乳腺诊治的一系列方案,本文整理了指南中晚期乳腺癌的全身治疗方案,包括内分泌及靶向治疗,供读者参考。 一、概述 乳腺癌目前仍是美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4 年全美共有235030 名女性被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40430 名患者死于乳腺癌。另外2013 年有64640 名女性被诊断为原位癌(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过去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稳步上升,死亡率却在下降,这得益于早期诊断及更有效的治疗。 二、更新要点 本次指南在晚期乳腺癌诊疗上的更新不多,主要包括: 1. 乳腺癌转移患者,应对转移灶再次活检以确定ER/PR 及HER-2 状态。如果无法安全取得活检样本,则按照原发肿瘤的ER/PR 及HER-2 检测结果治疗。 2. 唑来膦酸的最佳使用方案是1 月1 次,持续12 个月后减为3 月1 次。 3. 有限的研究显示,ER、HER-2 阳性并且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病人中加用曲妥珠单抗或者拉帕替尼,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有所获益,但无证据显示总生存期(OS)延长。 4. 已经接受化疗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转移患者,可考虑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的方案,同时结合或者不结合细胞毒药物(如长春瑞滨、紫杉醇)。 三、病情检查与评估 1. 怀疑乳腺癌复发或转移患者,建议行胸部CT 和腹部±骨盆CT 或MRI 检查。 2. 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建议行脑部MRI 检查。 3. 当PET/CT 在PET 和CT 两部分都清楚提示骨转移时,可不必行骨扫描或氟化钠PET/CT 检查。 4. 专家组不推荐使用氟化钠PET/CT 作为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检查手段,除非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评估目前病情。 5. 初次复发与疑似转移的病灶需再行组织活检。 6. 对遗传性乳腺癌高风险患者应进行遗传咨询。 7. 由于原发肿瘤ER/PR 及HER2 检测可能存在假性结果,因此建议再次检测转移灶ER/PR 及HER2 状态,特别是在初始未知或初始阴性或未过表达的情况下。 四、局部 / 区域复发治疗 1. 局部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如可能则行手术再切除。如最初未接受放射治疗,于术后行胸壁、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照射。必要时先予全身治疗,达到最佳缓解率后再行手术切除。 2. 对于初治局部病灶切除术的局部复发患者,行全乳切除术+ 腋下淋巴结清扫。 3. 区域复发的患者均应对胸壁、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及相应区域淋巴结进行放射治疗。 4. 局部治疗后应继续全身治疗 五、骨转移的治疗

乳腺癌全程管理理念和化疗方案选择

责编:王国平电话:(010)64036988-323E-mail :wanggp@https://www.360docs.net/doc/2e3014595.html, 美编: 倪菁 肿瘤 B 17 2012年4月26日星期四 晚期乳腺癌全程管理治疗理念 晚期乳腺癌全程管理理念和化疗方案选择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江泽飞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目前早期乳腺癌的5年总生存(OS )率提高至85%以上,成为可根治性疾病,但仍有约20%~30%的患者成为晚期乳腺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BC )仍是不可治愈的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且停止治疗后疾病进展,治疗目的为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因而全程管理理念非常重要。 乳腺癌全程管理应包括从早期乳腺癌患者确诊后,医生对其制定长期系统的个体管理计划,包括手术选择、术前术后系统治疗、患者随访、依从性管理等,使得早期患者最大可能达到根治,同时应预测复发风险,评估可能的复发后处理等。本文主要讨论“晚期乳腺癌全程管理理念”,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另有专文讨论。 基于晚期乳腺癌“慢性病”和“维持治疗”理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与“慢性病”治疗目标更为一致的治疗模式,即“晚期乳腺癌全程管理治疗模式”,就是对于适合化疗的患者,晚期乳腺癌一线化疗6~8个周期治疗有效后,采取有效维持治疗,延缓复发,取代原有“停止化疗,等待复发”的治疗模式,采取“细水 长流”的治疗策略,达到“延年益寿”的治疗目的。当然全程管理治疗模式还包括内分泌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有效后的维持治疗。内分泌治疗有效后维持治疗虽然无数据支持,但已经成为临床专家的经验共识。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有效后理论上也可维持治疗,但由于价格因素使得其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患者 难以成为临床常规使用。 对于化疗患者晚期乳腺癌全程管理治疗模式的理解有以下三点:①应把晚期乳腺癌当作“慢性病”对待,即制定晚期乳腺癌治疗方案时,不仅考虑一线化疗方案,还应考虑一线治疗有效后的维持化疗,即树立“一线+维持”的治疗理念;②乳腺癌治疗多采用连续性维持治疗, 即在联合化疗有效后,继续使用其中一种有效药物进行维持治疗,因此,制定联合方案时应考虑包含适合后续维持治疗的药物;③抗肿瘤治疗是长期的,患者依从性是药物疗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因而维持化疗的理想选择,应是单药治疗有效、相对低毒、便于长期使用,如口服化疗药物卡培他滨等。 复发MBC 治愈很难,需要采取“细水长流、延年益寿”的策略,选择最佳的一线治疗,可以是内分泌治疗、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有效者可考虑合理的维持治疗。对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受体阳性患者,采用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治疗至疾病进展已成为共识;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ER )和(或)孕激素受体(PR )]阳性、疾病发展缓慢、无内脏转移或无症状的内脏转移患者,可首选内分泌治疗至进展;而对于临床上最常见到的激素受体阴性、激素受体阳性但伴有症状的内脏转移、或激素受体阳性但疾病进展较快或对内分泌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应首先考虑化疗。 如何对需要首先考虑化疗的患者进行全程管理,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方案的选择是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考虑下述因素:①合理选择单药化疗和联合化疗。对于疾病进展快、肿瘤负荷大、一般情况好、年轻患者可选择联 合化疗,对于疾病进展缓慢、肿瘤负荷小、一般情况差、老年患者则应该考虑单药化疗。②对于需要联合化疗患者,树立“一线+维持”的理念,选择最佳的一线联合化疗方案和后续维持化疗方案。晚期乳腺癌的一线化疗选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发生乳腺癌转移的年龄、身体状况、既往疾病、MBC 疾病状况、无疾病进展的间歇和患者意愿。此外,还应关注既往接受辅助治疗的状况和是否适合后续长期维持治疗两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在辅助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方案格局发生了改变。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治疗的基石药物之一,但随着蒽环类在辅助治疗的广泛应用,绝大多数患者在辅助化疗阶段已经接受过大约3~6个周期蒽环类药物治疗,累计心脏毒性使其在晚期乳腺癌一线方案选择中受到限制。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方案由于疗效确切,同时 具有更好的心脏和血液学毒性特点,在晚期乳腺癌一线选择中体现出优势。 两项针对一线晚期乳腺癌治疗的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显示,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XT )方案与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ET )方案治疗的OS 率相似,但ET 组有9%的患者发生1~2级心脏毒性,而XT 组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处理毒性反应住院率XT 组也低于ET 组(5%对13%,P=0.021);卡培他滨 联合紫杉醇(XP )方案对比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EP )方案也显示两方案一线治疗晚期乳腺癌的OS 率相似,但EP 组2例患者因心脏毒性终止治疗,而XP 组无心脏不良事件报 道。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既往应用蒽环类药物作为一线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XT 或XP 方案可替代ET 或EP 方案成为一线标准治疗方案。 对于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患者,卡培他滨已在全球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紫杉类治疗失败后晚期乳腺癌治疗适应证。一 项Ⅱ期研究显示,卡培他滨联合长春瑞滨(XN )一线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总临床获益率达90%,安全性好,这为既往应用紫杉类药物治疗的一线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对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一项Ⅱ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CHAT )显示,在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HT )方案基础上加入卡培他滨(HTX )方案可将患者至疾病进展时间(TTP )由13.6个月明显延长至18.6个月(P=0.029),而心脏和血液学不良事件未见明显增加。维尔马(Verma )等在201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MSO )年会报告的数据显示,2002年到2009年间,欧洲蒽环类药物在晚期乳腺癌一线选择的比例从41%下降至21%,紫杉类在8年中保持50%的比例,而卡培他滨在MBC 一线治疗中的比例从4%提高至20%,长春瑞滨比例从15%下降至10%,吉西他滨一直维持在3%的较低水平。 维持治疗药物选择 除了考虑辅助化疗因素,晚期乳腺癌一线方案选择还应考虑到是否适合后续长期维持使用。不是所有的乳腺癌化疗药物单药都适于维持治疗。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发表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化学治疗原则》指出,维持化疗的理想选择,应是单药治疗有效、相对低毒、便于长期使用,如口服的化疗药物卡培他滨等。 目前对单药乳腺癌维持治疗的大型研究主要 有:①评估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PLD )用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疗效的GEICAM2001-01研究。 该研究采用多柔比星或表柔比星序贯紫杉醇方案(A→T )作为一线治疗,后分为维持治疗组和观察组。结果显示PLD 维持治疗显著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 )(16.04个月对9.96个月,P=0.0001)。但考虑到PLD 的给药途径、使用难易和价格等因素,很难在临床上广泛使用。②评估紫杉醇用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MANTA1研究。该研究中,459例复发MBC 患者接受一线多柔比星或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方案 (AT )化疗6~8个周期后,随机分为紫杉醇维持治疗组和观察组。中期分析显示,紫杉醇维持治疗组和观察组患者的PFS 分别为8个月和9个月,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一线采用蒽环 类联合紫杉类化疗后,再使用紫杉类维持治疗8个周期未取得PFS 和OS 获益。③评估卡培他滨用于维持治疗的研究。卡培他滨单药一线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中位PFS 达6个月,OS 达24个月,疗效优于吉西他滨和长春瑞滨单药,血液学毒性和心脏毒性低,且是目前唯一可口服的乳腺癌化疗药物,适合长期使用,同时也是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推荐的理想维持化疗药物。一项Ⅲ期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卡培他滨单药治疗的OS 优于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氟尿嘧啶(CMF )三药联合方案,这可能与卡培他滨适于长期使用有关。 由此可见,因确切疗效、良好安全性和口服方便的综合特点使得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后续卡培他滨单药维持(X-Based X )方案成为较合理的全程管理治疗模式选择。■结语 “晚期乳腺癌全程管理治疗理念”是继晚期乳腺癌“慢性病”治疗和“维持治疗”后,晚期乳腺癌治疗理念的进一步完善。晚期乳腺癌全程管理除了应选择最佳一线治疗方案,考虑理想的维持治疗药物外,患者依从性管理也至关重要。由于确定的疗效、较好的安全性和独特的口服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化疗后续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方案为晚期乳腺癌全程管理治疗提供了合理的治疗方案,目前国内外正在开展研究积极探索,期待进一步研究结果公布。 [0121701]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徐兵河,江泽飞,夕春 代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晚期乳腺癌(ABC)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方面是有其特殊性的,并且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是每一位肿瘤科医师面临的挑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2~3年,不同分子亚型的情况有所不同。对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抗HER2治疗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自然病程,并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但是对于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总体预后尚未取得明显改善;另外,对于最常见的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新增了多种治疗药物,如氟维司群、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等[1,2]。2016年,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国乳腺癌病理和影像诊断、治疗方面的专家对国外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制订出《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需要强调的是,本共识是供中国围应用的诊疗建议,而各个地区可能需要根据现代肿

瘤学的基本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即结合晚期疾病的特殊性和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一、指南总则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预计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27.2万,死亡约7万余例[3],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20%[4]。ABC 是乳腺癌发展的特殊阶段,在治疗选择及疗效方面均不同于乳腺癌的其他阶段。ABC患者面临着来自疾病本身、心理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20世纪末提出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成就之一。根据这一理念,医师需要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措施,同时各学科相关人员的积极合作有助于为患者制订更好的治疗方案。乳腺病专科的建立是另一重要举措,我国最早的乳腺癌中心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近20年的发展中得以不断完善。多学科合作和乳腺病专科的成立在乳腺疾病诊疗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ABC患者的治疗,多学科合作尚显不足,尤其是针对某些特定转移部位(例如骨转移、脑转移)的综合治疗还亟待加强。本共识中的一部分建议针对不可手

1例多处转移伴恶液质及疼痛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护理

1例多处转移伴恶液质及疼痛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护理 总结了1例多处转移伴恶液质的晚期乳腺癌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化疗护理、疼痛护理、营养支持护理及心理干预,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落实后,患者疼痛控制、体重增加、情绪稳定,生活质量提高,延长了生存时间。 标签:乳腺癌护理;疼痛;恶液质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地危害妇女身心健康。晚期乳腺癌是指临床III期癌,常因原发癌灶体积过大而而丧失手术机会,治疗效果差[1]。晚期乳腺癌转移癌所致的症状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如能给予合理的处理,就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我科于2014年3月收治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首诊即为乳腺癌伴全身多发转移,后予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止痛、营养支持治疗护理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控制了肿瘤的发展,缓解了疼痛,改善了营养状况,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质量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患者,女,29岁,因“发现左乳肿块1年”收入院。入院时消瘦,腹部膨隆,双下肢轻度浮肿。主诉有乏力,腹胀,腰背胀痛。查体示:左乳触及一约7*8cm 大小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与皮肤有粘连。左腋窝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质硬融合,活动度欠佳。乳腺肿块穿刺活检确诊:(左乳)浸润性乳腺癌。检查提示:两肺、肝脏、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全身多处骨转移。后予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每3w 1次,共化疗6次。期间患者出现腰背疼痛反复而难控制,血白蛋白低下,腹胀及双下肢水肿等情况,予积极止痛、营养支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患者疼痛控制,血白蛋白34.5g/L,腹胀减轻,双下肢水肿消退,一般情况稳定。 2 护理 2.1化疗护理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是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遵医嘱化疗前后均予昂丹司琼针8mg静滴预防呕吐,做好观察和记录,该患者有恶心,无呕吐。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血生化,做好宣教,化疗期间增加营养,注意休息,按时服用升白细胞药物,注意口腔及皮肤卫生,避免感染。本例患者未出现严重化疗不良反应。 2.2疼痛的护理癌性疼痛是由于恶性肿瘤破坏患者的机体组织,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的疼痛[3]。本例患者因晚期肿瘤多处转移,癌症细胞侵犯至肝脏包膜、侵及后腹膜及多处骨组织,出现了腰背胀痛,数字评分法评为10分。我们对其进行疼痛知识的宣教,鼓励患者要正确表达自己的疼痛感受。与患者聊天,给她听轻音乐分散注意力。医嘱予氨酚羟考酮片330mgq6h口服。按时准确给药后1d,评估疼痛为7分,遵医嘱再予羟考酮缓释片10mgq12h口服后疼痛评分6分,调整剂量20mgq12h后,疼痛仍不能控制,后剂量加至40mgq12h,疼痛评分5分,

晚期乳腺癌的维持治疗理念

晚期乳腺癌的“维持治疗”理念 维持治疗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最初来源于结核病治疗经验,后续在白血病治疗中得以应用。“肿瘤维持治疗”是指对接受若干个疗程联合治疗后疾病无进展患者,为巩固疗效而采取的进一步治疗。经典模式是保留其中一个药作为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另一种方式是换药维持。 随着研究深入和治疗手段的进步,2003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将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慢性疾病,2011 年圣安东尼奥国际乳腺大会也进一步强调晚期乳腺癌的“慢性病”治疗理念。因此晚期乳腺癌需转变现有治疗策略,将其作为“慢性病”进行长期治疗和管理,而这也正契合了维持治疗的治疗策略。可以说,目前人们对维持治疗理念是有共识的。但是,如何进行维持治疗,包括患者的选择、方案的选择等,还需更多深入的研究。 维持治疗应遵循什么原则 随着人们对分子肿瘤学研究的深入,现在认为乳腺癌不再是单一疾病,根据基因分析或免疫组化的结果可分为不同亚型,而这些亚型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治疗策略也不尽相同。2011 年,St.Gallen 国际乳腺癌会议专家组达成共识,根据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HER2 和Ki-67 状态分为五类:Luminal A 型、Luminal B 型、HER2 阳性型、三阴性型和其他特殊类型。因此,对于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治疗应

遵循根据分子分型予分类治疗的原则。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有效后的维持治疗虽然无数据支持,但已成为临床专家的经验共识。 ☆对于 HER2 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有效后,若出现不能耐受的化疗不良反应,可采用曲妥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这也是临床通常采用的做法,且被一些临床研究证实行之有效。 ☆对于 HER2 阴性、激素受体阴性或激素受体阳性但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首选化疗。临床经常发生的一幕是:一位激素受体阴性、HER2 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手术后若干年出现复发转移,此时医生会告诉她需要接受化疗,患者马上就会问:“医生,我需要进行多长时间的化疗?”不同的医生对这个问题一定有不同答案:有的医生回答先接受 4~6 个月化疗,然后停药观察,直至疾病再次进展后再治疗;有的医生认为目前无法确定疗程,有赖于疗效和耐受性。两种回答哪个是对的? 基于晚期乳腺癌的“慢性病”和“维持治疗”理念,有学者提出与“慢性病”治疗目标更为一致的治疗模式,取代原有“停止化疗,等待复发”的治疗模式,使用“细水长流”的治疗策略,达到“延年益寿”的治疗目的。此即对于适合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化疗 6~8 个

基于微信新媒体的乳腺癌全程个案管理的应用重点

?研究荟萃?基于微信新媒体的乳腺癌全程个案管理的应用 蒋春儿 张永芳 虞亚梅 张丽娟 倪建芬 310022杭州,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通信作者:倪建芬,Email:1761163637@qq.com 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6.19.005 【摘要】 目的 探索微信新媒体在乳腺癌全程个案管理中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 于2015年 11月11日—2016年2月11日在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64例,通过建立医护患 微信,组织全体医护与患者积极互动,及时回复患者的提问,发布健康信息、推送医疗科普,以及提醒患 者相关治疗时间,预约床位,同时患者分享正能量的信息。结果 初治乳腺癌164例,其中152例患者加 入微信群,医护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回复患者提问1085个,发布健康信息30篇,预约床位,平均减 少患者等待时间6h/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结论 医护患微信为乳腺癌全程护理的管理提 供交流平台,节约了医护患的时间、精力,适应现代医疗的需求。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个案管理; 全程专业护理; 微信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502646) ApplicationofwholecoursecasemanagementbasedonWeChatforbreastcancerpatients JiangChun′er, ZhangYongfang,YuYamei,ZhangLijuan,NiJianfen DepartmentofBreastSurgery,ZhejiangCancerHospital,Hangzhou310022,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NiJianfen,Email:1761163637@qq.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explorethemethodsandeffectsofwholecoursecasemanagementinbreast cancerpatients.Methods From11thNovember2015to11thFebruary2016inDepartmentofBreastSurgeryin ZhejiangCancerHospital,allmedicalstafforganized164breastcancerpatientswhoreceivedtreatmentinthe hospitaltointeractactively,answeredpatients′questions,carriedouthealthinformationandmedicalscience popularization,remindthepatients′treatmenttime,madebedappointmentandsharepositivenewswithpatients bytheestablishmentofdoctor-nurse-patientWeChat.Results Atotalof152of164initialtreatmentpatients wereaddedintoWeChatgroup.Thepatients′1085questionsweretimelyreplied,and30piecesofhealth informationwerereleased.Forbedappointment,waitingtimereducedby6hours,andpatients′complianceand satisfactionwereimproved.Conclusions WeChatamongdoctors,nursesandpatientsprovideaplatformforthe wholecourseprofessionalnursecasemanagementofbreastcancer,whichcansavetimeandenergyandadaptto theneedsofmodernmedicalcare. 【Keywords】 Breastcancer; Casemanagement; Wholecourse; WeChat Fundprogram:YouthProgramof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81502646) 乳腺癌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适应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全新护理工作模式和护理服务理念,是一种对患者、医疗团队及社会均有益的实践探索,它打破了医疗服务对于时间、空间的局限,体现了全程、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内涵[1-4]。这种护理通常是从医院延续到家庭,患者回归家庭和(或)社会后的持续的随访和指导。这种延续性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帮助患者解决出院后的健康问题;缩短患者与医护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对医疗知识的普及、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以及在节省社会和家庭人力资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乳腺癌疾病治疗病程长,方法多,治疗方法的变化、综合等复杂性,而且大部分治疗需要反复入院及间歇期居家治疗等特点,如何有效将医护患三者密切联系以及患者治疗期间无缝衔接,是目前医患面临的主要问题。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免费手机通信软件,使人们能在各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进行文字、语言、图片、视频等信息传播[5]。通过微信群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进行戒烟干预,近期和中期戒烟率达93%和81.4%,明显提高了戒烟成功率[6]。同时,基于微信平台,延续护理有效提高出院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水平、自护能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7]。微信干预逐渐被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然而乳腺癌全程化管理中的应用鲜见报道。微信可以为乳腺癌全程个案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如何基于微信新媒体进行乳腺癌个案管理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我科自2015年10月起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在开展乳腺癌患者全程个案管理中积极利用微信平台,并取得一定效果,现将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