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目标解读(第六单元)七年级

单元目标解读(第六单元)七年级
单元目标解读(第六单元)七年级

单元目标解读(第六单元)

过去我们讲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即“新课标”,往往习惯于从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教法层面展开探讨。统编教材的推广使用无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为什么不可以从教材的编写层面落实课程标准呢?从教材的组织和设计出发,似乎更加水到渠成。《语文课标》的落实有迹可循,更为具体和形象。

一、训练想象力,从培养想象力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感慨学生想象力的匮乏与贫瘠。扪心自问:我们的教学是培养想象力的土壤吗?是孕育还是扼杀?

《语文课标》(7~9年级)在写作教学中明确提出“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近些年,中高考开始关注科幻文,无论是名著,阅读,还是写作,都在有意识地挑战想象力,想象力从何而来?

第六单元的整体设计专为想象力而来。在第六单元的导言中写道:“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在课文设置上,童话《皇帝的新装》,诗歌《天上的街市》《太阳船》,神话《女娲造人》,寓言《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篇篇主打想象力。

《皇帝的新装》,这一场来自童话世界的想象,以奇特的想象和荒诞的情节启发我们去反思人性反观现实;《诗二首》,想象离奇,情感热烈,它教给我们想象力的自由与浪漫;《女娲造人》,人类因为有了想象力所以构想出女娲用以解释人类的起源,而本篇因为想象力使得女娲少了一些神性,多了一些人情;《寓言四则》,用想象展开说理,在想象的国度里,神可以来人间闲逛购物,蚊子和狮子可以一较高下,有人为杞人指点迷津,揭开日月天地的神秘面纱,从此天不再塌,地不会陷,日月星宿不惧坠……

当我们教给了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才有可能丰富充盈,才能在笔下写出富有生命灵性的想象文字。《语文课标》实施建议中写道:“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在第六单元写作训练中,主题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并且提出三点要求,即“联想要自然贴切”“想象要合情合理”“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写作实践给出的三个题目,无论是续写故事还是续写童话,还是《十年后的我》,都是想象力训练的一个较好的平台。

二、提高阅读,从提速开始

《语文课标》(7-9年级)中这样表述:“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是说进入中学后,学生要学会自读,默读,而且快速读;第二,有关快速读,还要讲究阅读策略,即精读之外,还要学会略读和浏览,通过提高阅读速度来提高阅读的广度。

第六单元导言中强调:“本单元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400字,比起《语文课标》(7-9年级)看似是少了100字,然而这正是科学之处,对于7年级的孩子来说,400字是很明确的要求,随着年龄增长,速度也会相应提高。如何提速?要“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这就使得学生阅读技巧的提高有了可以参照依据的方向。

这几篇课文中,《皇帝的新装》最长,在预习要求里,教材将快速阅读做了非常清晰的规范,要“快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的故事情节”,要“记录下读完全文的时间,看看你每分钟能读多少字”,还要“想一想,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阅读速度”。在课后习题“思考与探究”中,第一题就是“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提示文字还特地写道:“快速阅读时,既要静下心来,努力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也要在每个段落结束时,稍作停顿,想一想……”指导非常明确。

名著阅读继续了这一话题,以《西游记》为例,教材主张训练的就是精读和跳读。与以往教材都不相同,统编教材给出了专门的“读书方法指导”,所谓“精读”,即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教材中概括为“细读、精思、鉴赏”六个大字,然后举例《三借芭蕉扇》详细示范如何精读;所谓“跳读”,即主动舍弃,有意忽略,“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例如“书中少数降妖伏魔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

三、综合性学习,从文学活动开始

《语文课标》(7-9年级)有关综合性学习第一条就是:“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第六单元,将文学活动贯穿其中,处处体现活动意识。

且看《皇帝的新装》,课后“积累拓展”写道:“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尝试将这篇童话改变为课本剧并表演。”综合性学习专题,号召组建“文学部落”,给出多种活动建议,比如“读书写作交流会”,沙龙、赛诗、话剧、讲座;比如“创立班刊”,成立图画组、设计组、文字组、宣传组……活动形式不一而足,多姿多彩百媚千妍。有语文味的综合性学习是另一种形式的语文学习。这是大语文观、生活语文理念的体现。

综上,在教授第六单元时应注意落实想象力的启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文学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很好地落实《语文课标》的具体要求,增进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完整word版)单元教学目标分析与讨论

快乐认读,集中识字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策略与课例观摩单元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讨论 本次培训课程,是基于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而设计的。 一、单元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单元目标的设定是遵循从核心素养到课程标准再到教学内容来设计的。核心素养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指针,也是小学语文研究的重要方向,更是未来教育的指向标。 在一年级新教材的运用过程中,核心素养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内容的呈现上,都十分突显。五篇课文的教学设计,都会从课文的本身延伸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基于《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同时,《课标》对一至三各学段的教学目标,都有明确而具体说明。所以,单元目标的制定,是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到学科的层面再到教材的教学内容这三个层面来设计的。 3.基于课程性质 日本的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里,论述了两种课程的模式,他把“单元设计”概括为两种不同的单元编制: 一种是“阶梯型课程”,即“计划型课程”。课程呈现让学生有一种一层一层的递级感,目标的指向性非常明确。我们单元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基于阶梯型,它是以“目标─达成─评价”方式来设计的。 一种是“项目型课程”,也就是“登山型课程”。目标是山顶,但是究竟怎么走?有哪些路径?没有具体指出方向。“项目型课程”的单元编制是以“主题─探究─表达”的方式来设计的。

这两种课型在人教版新教材的编排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一至五课是基于“计划型课程”,在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课程则侧重于“项目型课程”。 所以,本次课程在单元目标的制定上,实现“计划型课程”和“项目型课程”的交叉。而这两种课程类型的统整,连接,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是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进行设计的,它着眼于单元每一部分学习内容,并对学习内容进行统整,从而建立单元的整体学习体系。在制定时,要注意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与外延性。 1. 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把每个课时目标统整,建构起单元学习的总体架构。 通过对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材的分析,统计出前五篇课文中有35个需要正确认读的生字,正确书写生字15个,再加上园地中正确认读的5个生字,正确书写生字2个。可以制定本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正确认读40个生字,正确书写17个生字。 ②认识田字格,并依次会写:横、竖、撇、捺、点等笔画。努力按照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来写字。 2. 内隐性 内延性主要表现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两方面。 在教材解读过程中,插图、儿歌、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以及教材中呈现的图示都具有一定的教学和教育功能,基于这些内容,制定“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从阅读的视角来看,新教材从第一单元开始,也就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

新目标七年级上考点分析

. . 七年级上学期英语知识考点分析 考点一辨析family, home, house与room 1.—Kevin, you’d better clean your______ . It’s dirty.—Sure, mom. I will do it right now. A. family B. home C. house D. room 2. Tracy wasn’t feeling well and she wanted to go ______ at once. A. family B. home C. house D. room 3. —Do you have a plan for your vacation? —Yes, my ______ are going to go to Lijiang with me. A. home B. house C. family D. room 辨析:home表示“家”,主要指一个人出生或居住的地方;也有“家乡,故乡”的意思,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强调家的感觉或氛围。 House: 表示“住宅,房子,房屋”,多指一家人居住的房屋。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建筑物,住宅等。 family表示“家,家庭,家人”,是一个集体名词,侧重指家庭成员或整个家庭。在句中做主语,当指整个家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当指家庭成员时,谓语动词用复数。 room表示“房间”,常指单人住户适用的房间;也可指“空间,地方”,为不可数名词。 考点二What about...?表示提建议的句型(201337题) 1.—My favorite singer is Luhan. _____?

浅谈单元整体教学

浅谈单元整体教学 今年的假期备课任务主要是单元整体备课,这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学过程中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全面整合这一组课文的教学,让我们收获颇多。 单元整体备课是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以教学单元为研究对象进行整合授课。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对教材整体结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对各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在安排教学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 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当然,对各课的知识点有各课的特点,在备课时也要有针对性。 单元整体授课的结构要从整体出发,采用“从单元整体入手--分课导读--再回归单元整体”三段式教法。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通过学生初读课文,对教材各单元的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掌握梗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因为是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就不能拘泥于字词和句子的指导,而应该引导学生对单元文章的结构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运用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自己的体验,完成学习要求。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赏析课文,指导文作。在对单元整体感知以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剖析各课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与此同时,又要从文章中心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中领悟其表情

对教学目标的评析

一、对教学目标的评析 《加、减法的笔算》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与借鉴: (1)注重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分析,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条理清晰。(2)教学目标的分析符合教材内容的要求,各个目标具有层次性;教学目标分析阐述合理,既有要求学生达到的基本目标,又阐述了要达到这些目标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3)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检查课程内容的范围,有利于促使学习内容覆盖动作、情感和认知领域以及每个领域的各个层次,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比较符合小学二年级的特点,抓住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并在教学中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更加善于思考,善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议:由于学习者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受外界影响比较大。应该把“能认真、正确书写竖式的格式”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而且他们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概括事物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进行描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我认为此案例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进行了认真分析,分析得很透彻、切合实际。 一、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评析 1、对《加、减法的笔算》一课教材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还有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重难点的分析都比较到位。 2、注重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分析,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条理清晰。 3、教学目标的分析符合教材内容的要求,各个目标具有层次性;教学目标分析阐述合理,既有要求学生达到的基本目标,又阐述了要达到这些目标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4、教学目标提供并保证了课程的方向性和稳定性,使有关人员对课程有一个清晰、统一的认识。 5、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检查课程内容的范围,有利于促使学习内容覆盖动作、情感和认知领域以及每个领域的各个层次,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6、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比较符合小学二年级的特点,抓住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并在教学中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更加善于思考,善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议:由于学习者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

人教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电子课本

Unit 1 My name’s Gina. Language Goals: Introduce yourself;Greet people;Ask for and give telephone number 语言目标:介绍自己;问候他人;询问和告知电话号码 1a Write English words for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 写出图中物品的英文名称。 _____map________ 1b 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1-3].听录音,为对话编号。 □A: What’s your name? □A: Good morning! □A: Hi. My name’s Gina. B: Alan. B: I’m Cindy. B: I’m Jenny. Nice to meet you! A: Hello, Alan. I’m Ms Brown. B: Hello, Cindy. I’m Dale. A: Nice to meet you, too. A: Nice to meet you! 1c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above with your partner. Then greet your classmates.练习上面的对话,然后问候你的同学。

2a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1—4]. 听对话,为图片编号。 2b Listen again. Circle the names you hear. 再听一遍录音,圈出你听到的名字。 Eric Tom Alice Bob Mike Jack Mary Ms. Miller 2c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in pairs. 两人一组练习下面的对话。 A: Hello! What’s your name A:What’s his name? B: My name’s… B:His name is… A: I’m…A: And what’s her name? B: Nice to meet you! B: Her nam e is… 2d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 分角色表演对话 Linda: Good afternoon! My name’s Linda. Are you Helen? Helen: Yes, I am. Nice to meet you, Linda. Linda: Nice to meet you, too. What’s her name? Helen: She’s Jane. Linda: Is he Jack? Helen: No, he isn’t.His name’s Mike.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七年级英语第一册Unit -——Shopping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丹堡初级中学毛文艳 语言技能:对照《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部分,7年级学生应当达到三~九级目标要求中的第三级目标。具体说,本单元的语法内容some与any的用法和There be句式都与陈述句、否定句、疑问句有关,所以学生要能识别陈述句、疑问句等不同句式的语调;要能听懂与购物有关话题的对话或语段;能在课堂敢于用简短的英语和老师、同伴就购物话题进行交流;能准确读出一些位于词首和词末的辅音字母组合;能正确朗读课文;能写出北城简单的与购物话题相关的短文。 语言知识:学生能根据一些位于词首和词末的辅音字母组合准确读出单词,或根据音标拼出含有相应的字母组合的单词,如:black, spring, cousin, people, garden;能熟记、读准并学会使用本单元的41个四会词汇,会读、听得懂四个带﹡号的单词,熟背并运用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能初步掌握some和any表数量时在肯定句、否定句及疑问句中的用法,尤其是在表示主动提供帮助、提出请求或希望得到对方肯定回答的疑问句中不用any而用some的用法;能初步掌握一般现在时的“There be”结构表示存在的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的用法;能运用本单元所学单词和习惯用语、固定搭配进行购物、如何使用零花钱、关注并帮助贫困地区学生等话题的情景交际。 情感态度: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内容不同于数、理、化枯燥的数字和公式,更不同于一般的物品,而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而人际交流是一种情感交流,是人生命的一种状态,一种需要,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因此,英语教学应从纯工具性走向人文性,关注律动的生命。换言之,英语老师要真正实施“人性化”教学,英语课堂要成为充满温情的课堂。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对象是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物,不是任意摆布的“学习机器”,在重视英语知识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生命性、人文性的感悟和表达。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愿望、兴奋感、困惑、焦虑及烦恼,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差异,想学生之所想,

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的至为重要的一切,教学目标分析是教学设计面临的首要任务。然而,在很多学科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教学目标分析却存在诸多问题。那么教学目标分析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在分析和阐述教学目标的时候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教学是促进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教学目的教学的总目标是作为统贯教学活动全局的指导思想而存在的,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概括性的总体要求,它所把握的是各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 新课程标准强调,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要在课程产总体目标上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教学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后,就要用可评价的方式将教学目标描述出来,以便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等环节的实施。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内容或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一个整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以及取得哪些潜在的学习结果、增强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分析和表述教学目标时,要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1、应阐明学习行为的主体 2、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述教学目标 3、要说明达到该目标的条件 4、对于和目标相关的行为状况要有一定的判别标准 而在阐述和编写教学目标时,要注意: 1、正确定位目标对象 2、学习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 3、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

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初一英语上册课文翻译【全册】

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初一英语上册课文翻译【全册】 预习单元1—3 Starter Unit 1 Section A 1a早上好,海伦!嗨,鲍勃!早上好,艾丽斯!喂,弗兰克!喂,埃里克!早上好,戴尔! Section B 1下午好,戴尔!嗨,辛蒂!你好吗?我很好,多谢。你好吗?我很好。 Self Check 1嗨喂上午下午晚上好的好谢谢好的 4年龄手他床Just for Fun晚上好! Starter Unit 2 Section A 1b这用英语怎么说?一张地图。一个橙子。 Section B 1a用英语说这是什么?一把钥匙。请拼一下。 Self Check 3夹克衫艾丽斯地图钥匙橙子戴尔海伦格雷斯辛蒂鲍勃钢笔弗兰克被子埃里克尺子 4名字能他腿美好的牛奶去狗 Starter Unit 3

Section A 1a这是什么?它是字母V。它是什么颜色的?它是红色的。这是什么?它是字母Z。它是黑白相间的。 Section B 1b这把钥匙是黄色的。这把尺子是蓝色的。这支钢笔是红色的。Self Check它是绿色的。 字母意思(铅笔芯)硬黑激光唱片英国广播公司停车(美国)全国篮球协会千克小号/中号/大号不明飞行物中央电视台联合国 一单元 Section A 1a我是吉娜。见到你真高兴。 Grammer Foucs你的名字是什么?我的名字是詹妮。我是詹妮。他的名字是什么?他的名字是托尼。她的名字是什么?她的名字是吉娜。 Section B 1c你的电话号码是什么,李欣?是281-6926。 3b她的电话号码是什么?她的姓氏是什么?她的名字是什么? Self Check 1我她是身份证什么我的喂你的他的她的名姓电话号码 Just for Fun你的名是什么?ZIG。你的姓是什么?ZAG。 二单元

分式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分式》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另一类有理式,是代数式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相应地,分式方程是一类有理方程,解分式方程的过程比解整式方程更复杂些。然而,分式或分式方程更适合作为某些类型的问题的数学模型,它们具有整式或整式方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借助对分数的认识来学习分式的内容,是一种类比的认识方法,这在本章学习中经常使用。解分式方程时,化归思想很有用,分式方程一般要先化为整式方程再求解,并且要注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其中,第一节引进分式的概念,讨论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通分等分式变形,是全章的理论基础部分。第二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这是全章的一个重点内容,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也是本章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克服这一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必要的练习掌握分式的各种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在这一节中对指数概念的限制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这给运算带来便利。第三节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方程中要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并且出现了必须检验(验根)的环节,这是不同于解以前学习的方程的新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是本章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克服它的关键是提高分析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能区分一个有理式是分式,还是整式,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运用法则进行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分式加减运算法则,会进行简单分式的加减运算,2、引导学生小结运算方法和技巧,提高运算能力;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幂的运算律对于整数指数都成立,并会正确运用,熟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通过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经历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通分的过程;经历探索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其算理,体会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目标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说明: 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其中《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这种安排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组四篇课文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太阳》是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果园机器人》中机器人的特性则是随果园生产的需要一步步体现出来。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资料的搜集非常重要,拥有一定的相关资料不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另外,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课文的学习到完成口语交际和习作,无不需要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学创造的说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42个字,正确读写43个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1课的最后一段。 3、学习阅读说明文,认识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作用,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5、体会电脑的神奇;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及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6、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7、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8、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9、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课时安排:11——13课时 21 太阳 学习目标: 1.认识“氏、兽”等7个生字,会写“差、抵”等14个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学习阅读说明文,认识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关于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的探究

关于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的探究 关于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的探究 有两位青年语文教师很喜欢自己的职业,语文素养也很好,气质和谈吐都很好,但是对于课堂教学没有什么经验,尤其对单元教学比较陌生。和我探究、交流。看着他们那种对教学渴望的眼光,以及诚恳的心态,我没有理由拒绝,以中肯的态度,指导他们如何操作单元教学。 我将交流的内容加以整理如下: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一、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目的 采取单元整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节省时间,用其它的课时去阅读和写作。体现的是整体学习,所以首先要有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备课时一定要体现这一点,先设计出单元教学目标,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教学目的有四点: 1、明确目标向学生讲清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学习重点、训练目的和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确新单元学习要达到新的目标。 2、归纳迁移 根据单元文体特点,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和迁移。比如散文单元,初中教材中有,高中教材中有,诸册教材中均有。这样就要使学生在每次循环中都能有个新的飞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解决一两个

实际问题。 3、教给方法 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阅读、分析和步骤的方法。 4、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情境的过程。从单元中选出 一篇课文,或者几篇课文的相通的重点内容,以教师精讲点拨为主,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探讨自学方法、步骤,找出规律。其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使学生在实践课中有样子可循,不走弯路。 二、单元教学的两个步骤: 1. 自读预习 让学生在课外独立阅读本单元的课文,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读的习惯,在自学的基础上,写成预习讲稿,不要要求太高,逐渐培养,然后在课内进行交流,交流的最好形式是让学生到讲桌前展示,教师加以点评。这一环节是语文教学开发智力、培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的关键。 2. 讲读探究学生课外预习、课内学习,师生共同研究讨论,讲读结 合,每篇课文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 两个步骤相结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目的就 是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补充语文学习的不足。 三、单元教学的三个课型:预习课、探究课、拓展课1、预习课向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学目标 一、知识分析 在语文的教学设计中,主要考查阅读课和识字课两大类型,我们主要介绍阅读课的解题思路。在教师资格考试中,阅读课的考题中主要出现过以下几项考查内容:文本分析、教学目标、导入、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板书设计。本文我们将对考频最高的教学目标部分进行讲解。 二、知识讲解 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的教学设计上,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改为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XXX等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XXX等5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小学低年段) 学生能够认识XXX等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XXX等5个生字;理解文中XXX 的基本含义(能够理解文中XXX的内容;能够利用XXX造句);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小学中、高年段) 【注意】在小学阶段,任何年级的知识与能力目标都要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会认、会写、会读,中年段、高年段除了这三方面外,可以再从理解词或句的含义、理解文章内容、组词造句等方面挑选一到两点加入目标中。 【例】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读写“拮、据、寐、驰、馈、惑、捎”7个生字,理解这些字词的基本含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提高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注意】在实在不会写或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套用模板,但是很明显,这样的模板比较死板,不够切合课文。要想提高切合度,可以再结合文章添加一些内容。如下:

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掌握文中XX的修辞手法(理解文中XX的重要内容/体会文中XX的情感),提高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例】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文中大白鹅叫声、吃相、步态方面的特点,提高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到文章表达的XX(大好河山的秀美,大自然的美,环保意识,人格魅力)的思想感情;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阅读习惯。(小学通用) (2)激发学生探索XX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高年段) 【例】学生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年级英语上册_人教新目标版

新目标七年级上寒假单元复习 My name’s Gina Topic (单元主题):Greeting people and making new friends Functions (功能) 1. To introduce onesel 2. To Greet people . 3. To ask for and give personal information , especially telephone numbers . Key structures :(重点句型) 1. ——What’s your /his /her name ?——My / His /Her name’s … 2. ——What’s your first name /last name ?——My first name / last name is … 3. ——Hi /Hello . I’m …/ My name’s …——Hi . I’m …. Nice to meet you . 4. ——What’s your /hi s /her phone number ? ——It’s … 二. 重点、难点: 1. To introduce oneself and ask for names . (1)My name’s Jenny . (2)I’m Gina . Nice to meet you . (3)Hi , / Hello , I’m Mary . (4)Hi , Mary . I’m Jim . (5)What’s your name ? 这里My name’s = My name is I’m = I am 2. Learn some English words for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s . book 书textbook 课本notebook 笔记本clock 钟表 lock锁 door门 window 窗户fish鱼paper 纸 a piece of paper 一张纸ruler 尺子basketball 篮球 baseball 棒球schoolbag 书包handbag 手提包key 钥匙 sweater 毛衣… 3. To get other people’s names . 问他人姓名。 ——What’s his / her name ? ——His / Her name’s … ? e. g. ——What’s his name ? ——His name’s Tony . ——What’s her name ? ——Her name’s Gina . 4. First name & last name名字 My name is Liu xiaohong . Xiaohong is my first name . Liu is my family name . This is different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17.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 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 (预设: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去看看黄河,去游览江南,去呼吸一下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好吗?) 【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祖国山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 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评价读得是否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文生字。 3.齐读三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4.交流读后收获。 (预设:刘禹锡和杜牧两位诗人都是唐代的,王安石是宋代的。三首古诗都是写景的。《浪淘沙》和《江南春》分别是写黄河和江南的,《书湖阴先生壁》写的是乡村的美景。) 【设计意图】知人论诗、整体关注乃古诗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即将三首古诗和盘托出,在借助课文注释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聚焦古诗同异,这样的设计将同一主题古诗的学习进行有效地整合。 三、对比品读,体察诗韵

新目标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

Starter Unit1 1.好的 2.早晨、上午 3.早上好! 4.嗨 5.你好、喂 6.下午 7.下午好! 8.晚上、傍晚 9.晚上好!10.怎样 11.是12.你、你们13.你好吗14.我 15.健康的16. 谢谢17.好、可以 Starter Unit2 1.什么 2.是 3.这 个 4.用 5.英 语 6.用英语 7.地图 8.杯 子9.直尺10.钢 笔 11.橙子12.夹克衫13.钥 匙14.被子15. 它 16.一(个)17. 那个18.拼 写19. 请 Starter Unit3 1.颜色 2. 红色 3.黄 色 4.绿色 5.蓝 色

6.黑色 7.白色 8.紫 色9.棕色10.现 在 11.理解12.能13. 说14.我的 Unit1 1.名字 2.令人愉快的 3.遇见、相 逢 4.也、太 5.你的、你们 的 6.女士 7.他的 8. 和9.她的10.是 的11.她 12.他13.不是14.不、没 有15.零16. 一17.二 18.三19.四20. 五21.六22. 七23.八 24.九25.电 话26.号 码27. 电话号 码 28.第一29.名字30.最后的31.姓32.朋 友 33.中国34.中间的35.学校36.中 学 Unit2

1.姐/妹 2.母亲 3.父 亲 4.父(母)亲 5.兄/ 弟 6.奶奶、姥 姥7.爷爷、 外公 8. 祖父/母9. 家/家 庭10.那些11. 谁12.这些 13.他/她/它们14.嗯、好吧15.经受16.一天18.过得愉 快! 19.再见20.儿 子21.堂兄妹、表兄 妹22. 妈妈 23.姑母/阿姨24. 叔叔25.女儿26.这儿27.照 片 28.属于29.接下来30.照片、图画31.女孩32. 狗 Unit3 1.铅笔 2.书 3.橡 皮 4.箱、盒 5.铅笔 盒 6.书包 7.词典 8.他 的9.我的10.她 的

如何进行单元教材分析

如何进行单元教材分析 一、简要分析单元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地位与作用。 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最后单元间的关联和作用。 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 二、分析单元内容中的几个要求 理出本单元的重要思想方法,如何体现在本单元的。 突出重点与难点,如何分解及解决的思考与实践。 提出单元目标及达成度。 对单元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学况进行调整,需分那几个专题(课时)讲解(要说明为什么调整)。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三、分课时进行解读分析 每课时的具体内容与提供的学习材料。 每课时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 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及达成度。 每课时的板块设计与思想方法的渗透。 每课时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建议。 每课时所配套的练习、例题选择的意图。 单元的专题复习如何安排并提出建议。 如何进行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也叫课题备课,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课标中的一章,一个较大的题目或教科书中的一个单元而设计的教学方案.数学单元教学可以使知识结构化,并能够更好地突出重点,理清难点,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归纳数学阶段特征,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单元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组织教学的方法及手段;学情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单元练习或试题设计,单元教学反馈.具体步骤如下: 一,熟悉课标的要求,把握好单元的划分.单元的划分主要以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作为划分的主要依据,使知识结构化,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研读教材,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可行的教学目标为单元教学提供了可靠的的参照系.在进行单元备课时,教师先应研读教材,根据教学课标及学生情况确定明确,具体,确实可行的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分成几个部分, 三,理清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寻找解决重难点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数学科中一般指体现数学基本线索,主要环节中的那部分内容.教学重点是教师组织教材的主要线索,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主攻的方向.教学重点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学生知识结构化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精心设计重点内容的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因此,教学重点对实现实现教学目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呢?教学重点确定后,还要确定采用何种措施来突出教学重点,这一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学习本单元以前,教师用简明的语言介绍本单元的内容和重点,为学生指明方向;2,尽量采用直观教育和电化教育手段,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感知重点知识;3,用生动,形象化,带强调性的语言启发讲解,把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在重点内容上;4,安排较充裕的时间,有序地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小结,以理解重点内容;5,适当补充史料,设计问题,拓宽知识面,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6,采取适当方式,帮助学生对教学重点加强记忆;7,设计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在应用中巩固重点知识与技能;8,联系实际,加深印象;9,安排较为详细的板书. 难点就是教科书中学生较难理解,较难掌握的那部分内容.从教材本身分析,

新目标初一英语上册教案

Unit one My name is Gina. 教材分析 1.话题: Making new friends 2.功能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 3.文化目标: 1)让学生初步体会用英语和别人交流的感受,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通过对英文名字的介绍,对比中西方表达名字的不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3)通过对西方一些成功人士英文名字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成功是由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奋斗得来的。 4.认知目标: 1)词汇: clock, hello, hi, and, question, answer, look, first name, last name 2) 语法项目:一般现在时be的用法 以特殊疑问词what开头的问句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 your, his, her What’s=What is I’m=I am My name’s=My name is 3) 语言目标: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Gina. I’m Gina. Nice to meet you. Period one

L anguage topic: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Gina. Language strategies: Talk about the names Main vocabulary: name is, meet, his, first name, last name, answer, boy , girl. II.语言结构: present tense to be, what questions, Possessive adj. my, your, his, her. 。 III.语言功能:询问姓名及怎样回答. IV.活动设计:采访调查What’s your first name? V. Teaching steps: Step 1:Greetings. Step 2: Words: Learn the new words A: first, listen to the recorder, the students read after the recorder. B: read the new words after the teacher. Step 3: 1a Write English words for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 How many things do you know? Step 4: 1b 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 . three times. Step 5: 2a Listen to the four conversations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 (1--4) Step 6: 2b Listen and circle the names you hear. . Step 7: 3a. read the names. Write the first names and the last names. Step 8: Let’s sum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class. Words: Sentences: Something else:

教学目标解读

岳麓版经济史教材解读 (杜苇按:我一向认为岳麓版的教材是最难的,在备课中有很多要点难以把握,这里推荐这一目标解读,旨在帮助一线老师解决备课上的一些问题。)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目标解读 原始农业从采集经济发展而来,最早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生产组织的小型化,农耕文明首先在中原地区达到很高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自春秋以后,随着自耕农的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古代社会长盛不衰的经济基础,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区别于西方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 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认识以“多元交汇”和“精耕细作”作为主要特点的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世界农业文明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农具,水利和耕作技术的发展变化 难点:对小农经济的认识和评价.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目标解读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私有制取代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统治者实行均田制,抑制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兼并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斗争,宋以后农民很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租佃关系逐渐普遍,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逐步提高,社会在不断前进,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 通过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基本形态的演变特征的认识,初步理解土地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济制度在社会形态转型和同一社会形态内部政权结构渐变过程中的深远影响. 重点: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难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形态的演变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目标解读 汉代经济分为四大经济区,其中黄河流域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农耕经济中心逐渐由北方黄河流域移至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 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学习,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重点:古代中国四大经济区以及人口迁移的历史。 难点:我国古代经济区域的多样性和重心南移的原因。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目标解读

第六单元教学文档

面积(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71——74页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活动过程: 一、建立面积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数学书、练习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数学书和练习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 (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 (板书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 (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 (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 、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 (指名学生摸) (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 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2)数格比较大小(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 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 (板书面积单位) (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 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