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全国数学建模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2007全国数学建模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2007全国数学建模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2007全国数学建模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摘要:

针对题目所提要求,我们建立了两个中国人口预测模型,分别用于对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做短期和中长期的预测。

为了对中国人口发展做短期的预测,考虑到题目所给的数据资料的不全面,我们由马尔萨斯的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得到启发,针对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把出生率和死亡率函数这两大对人口增长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作为建模的关键参数,在附件中没有给出中国近年总人口数的情况下,建立了短期内预测中国人口增长的微分方程模型。在该模型中,为了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函数这两个重要参数,我们通过分析题目所给数据,提取出有效信息,计算归纳出2001年到2005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灰色模型,用于对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预测,得出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关于时间的函数。较准确的估计出了人口增长的关键参数,使得建立的人口增长短期预测模型不仅符合中国人口的发展特点,而且简单易用,能在未知总人口数的情况下预测人口的相对发展变化,这一优点使得可以方便且准确的用于预测中国人口短期内的发展趋势。

为了对中国人口发展做中长期的预测,考虑到短期模型在预测人口中长期发展中的局限性以及影响人口发展的众多因素的不确定性和它们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我们利用灰色动态模型的特点,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查到了中国近年的人口总数(见附表一),把人口数做为灰色量,对原始各年人口序列进行分段建模,对各分段模型进行定性分析比较,根据各阶段宏观指标的相关确定一组适当的权数,进行预测模型的最优组合,以确定最优预测模型,从而建立了中长期预测中国人口增长的灰色动态系统人口模型,对中国人口进行了中长期的预测。

在对中国总人口进行短期和中长期的总体预测后,我们从附件中提取出城、镇、乡三地人口、男女出生性别比、妇女生育率、老龄人口比率等相关数据,对中国未来城、镇、乡三地人口比例、男女出生性别比、妇女生育率、老龄人口比率等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做趋势预测,从而达到了对中国人口全方位的预测。

关键词:出生率、死亡率、指数增长模型、灰色动态模型、性别比、老龄化、生育率。

一、问题重述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2007年初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附录1) 还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附录2就是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上收集到的部分数据。

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出发,参考附录2中的相关数据(也可以搜索相关文献和补充新的数据),建立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特别要指出你们模型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二、基本假设

1、把市镇乡看成独立封闭的系统,即不考虑迁入迁出的因素对人口的影响。

2、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设为1.8。

3、忽略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因素对人口的影响。

三、符号说明

City(T):附件所给数据中的第T年城市人数

Town(T):附件所给数据中的第T年城镇人数

Village(T):附件所给数据中的第T年的乡村人数

M:i=1,2,3分别表示城市,城镇,乡村男性比率

i

W:i=1,2,3分别表示城市,城镇,乡村女性比率

i

Md:i=1,2,3分别表示城市,城镇,乡村男性死亡比率

i

Wd:i=1,2,3分别表示城市,城镇,乡村女性死亡比率

i

Deads:死亡人数

Borns:出生人数

i B :育龄妇女比率(15岁~49岁) i=1,2,3分别表示城市,城镇,乡村育龄妇女比率

i Bc :i=1,2,3分别表示城市,城镇,乡村女性生育率 T :年份

t:年份表达变量

b(t):出生率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d(t):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N(t):总人口数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0N :2001年人口数量(见附录一)

四、问题分析与建模及人口预测

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 4.1 用于短期预测的模型:

根据附件所给材料中的数据,计算第T 年的死亡人数及出生人数: 公式为:

Deads=City(T)*(M1*Md1+W1*Wd1)+Town(T)*(M2*Md2+W2*Wd2)+Village(T)*(M3*Md3+W3*Wd3)

Borns=City(T)*B1*Bc1+Town(T)*B2*Bc2+Village(T)*B3*Bc3

计算第T 年的出生率b(t)=Borns/(City(T)+Village(T)+Town(T))

死亡率d(t)=Deads/(City(T)+Village(T)+Town(T)) 得如下表格:

T t 出生率b(t) 死亡率d(t) 2001 0 0.01740845 0.00963373 2002 1 0.016390372 0.00936573 2003 2 0.015774741 0.00911349 2004 3 0.016341515 0.00896989 2005 4 0.014339363 0.00789073

对于序列X(t)={X(0),X(1),X(2)…X(n)}根据灰色模型中较常用的GM(1,1)模型:

()

()dX t aX t u dt

+= (1) 来预测b(t),d(t)的趋势。

(1)参数a,u 的估计及X(t)预测方程的求解

将(1)写成()

[()]dX t a X t u dt

-+=

,将t 换为t+1并与原式做算术平均得: 11

{[()(1)]}['()'(1)]22

a X t X t u X t X t -+++=++ (2)

我们可以用差分DX(t)=X(t+1)-X(t)近似代替(2)式右端得:

1

{[()(1)]}()2

a X t X t u DX t -+++=

记A=a u ??

???

,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出系数矩阵A 。A=()()1T T B B B C -。其中,

1((0)(1))121((1)(2))12

........1((1)())12X X X X B X n X n ??-+??????

-+??=??????--+????

((0),(1)...(1))T C DX DX DX n =-,(DX(t)=X(t+1)-X(t))

有了a,u 的估计值之后,我们就可以求解(1)的微分方程。

(1) 式两端同乘以at e 得()

()at

at at dX t e ae X t e u dt

+=, 可化为{()}at at d

e X t e u dx

= (3)

两边取不定积分得()at e X t =at e udt c +?(c 为待定常数)

解得X(t)= at u ce a -+

,将t=0代入得c=X(0)- u

a 。所以有X(t)预测方程: X(t)=[X(0)- u a ]at e -+u

a

(2)短期预测模型

将b(t),d(t) (t=0~4)的值代入上述GM(1,1)模型的X(t)中求解。

<1>对于b(t)={ 0.01740845, 0.016390372, 0.015774741, 0.016341515, 0.014339363}

得0.020*******.0192977

10.0192697510.01840841b B -??

?-

?

= ?-

?-??

(0.001018078,0.000615631,0.000566774,0.002002152)T b C =--- 1()()(0.21878,0.00515288)T T T

b b b b b A B B B C -==--,即

a=-0.21878,u=-0.00515288 得预测方程:

0.21878()0.002662660.0235528t b t e =-+ (4)

<2>对于d(t)={ 0.00963373, 0.00936573, 0.00911349, 0.00896989, 0.00789073}

0.0094997310.0092396110.0090416910.008430311d B -??

?-

?= ?-

?-??

(0.000268,0.00025224,0.0001436,0.00107916)T d C =---- 1()()(0.209686,0.0023334)T T T d d d d d A B B B C -==--

得预测方程

0.209686()0.001494370.0111281t d t e =-+ (5)

所以增长率函数为0.2096860.21878()0.001494370.002662660.0124247t t g t e e =-+ 则对总人口数N(t),有: 0.2096860.21878()

()(0.001494370.002662660.0124247)t t dN t g t N e e N dt ==-+

(6)

且有初值条件N(0)= 0N =12.7627亿人(0N 为2001年的总人口数,由参考文献[]得)

解该微分方程(6)得:

0.2096860.218780.00712670.012170.01242470.0050433

0()t t e e t N t N e

-++= 此式可用来预测短期内(附件所给数据截至2005年,预测期为2006~2011年)的人口趋势

T t 总人口数(亿人) 2006 5 13.4327 2007 6 13.5444 2008 7 13.6424 2009 8 13.7228 2010 9 13.7805 2011 10 13.8091

4.2 用于中长期预测的模型:

鉴于影响人口发展的众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应用灰色动态模型GM(1,1). 为了得到最准确的预测结果,在选取数据年份和年数上,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验证。数据筛选过程如下:

1、我们选取了1970—1980 和1980—1990这两段时间的人口数,带入灰色动态模型中,计算出1995-1999这个时间段的人口数,和查得的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得到表格如下:

年实际总人口

(万人)

1970-1980预

测值

预测误

1980-1990

预测值

预测误

1965-1980

预测值

预测误差

1995 121121 120866 0.21 122651 1.26 129429 6.86 1996 122389 122345 0.04 124330 1.59 131458 7.41 1997 123626 123825 0.16 126004 1.92 133622 8.09 1998 124810 125309 0.4 127694 2.31 135870 8.86 1999 125909 126901 0.71 129404 2.78 138151 9.72

结论1:年份越近,预测越准。

2、我们选取1989-1994 6年和 1988-1995 8年的时间段的人口数,带入灰色动

态模型中,计算出1996-1999这个时间段的人口数,和查得的资料数据进行比较,

得到表格如下:

年实际总人口(万

人)

1989-1994预测

预测误

1988-1995预

测值

预测误

1996 122389 122216 0.141 122543 0.126 1997 123626 123337 0.234 123796 0.138 1998 124810 124400 0.329 125052 0.194 1999 125909 126066 0.325 126309 0.318

结论2:年份越少,预测越准。

于是,我们选取1999-2004这六年的人口数据,带入到灰色动态模型中,得到灰色动态人口模型:

N(t)=17.6260714-17.731509330.0225527t

e (规定1999年时t=0)

并用该模型预测人口数如下:

年2007 2008 2009 2010 2015 2020 2025

预测人口

133028 133734 134404 135042 137780 139888 141496

年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预测人口

142736 143696 144464 145104 145600

4.3 人口迁移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由附件所给数据求得2001~2005年城市,城镇,乡村人口分别所占总人口的比例

K(T)=某区域(city or Town or Village )人口数据/总人口数据(City(T)+Town(T)+Village(T))得如下表格:

年份 城市人口比例 城镇人口比例 乡村人口比例 2001 0.242 0.1297 0.6283 2002 0.2616 0.1255 0.6129 2003 0.2602 0.1522 0.5876 2004 0.2582 0.1536 0.5882 2005 0.2772 0.1713 0.5516

由表格得趋势图线:

00.10.20.30.40.5

0.60.7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城市人口比例

城镇人口比例

乡村人口比例多项式 (城镇人口比例)

多项式 (城市人口比例)

多项式 (乡村人口比例)

由趋势可见,城市与城镇的人口比例在上升,而乡村的人口比例在减少,可见如今乡村人口正在逐步往城市和城镇迁移。这对于我国未来人口的发展不能说没有影响,因为乡村人口由于计划生育等措施的普及没有城市与城镇广,导致其生育率相对较高,而且乡村人口基数相对较大,所以对过去的人口增长有很大影响。现在随着乡村人口往城市与城镇慢慢迁移,将使得总体生育率有所下降,这就能很有效的控制人口的增长。

4.4 性别比及生育率对人口数的影响

由附件所给1994~2005年的性别比数据和妇女生育率数据用Excel 绘制趋势图得:

<1>性别比数据图线

106108110112114116118120122124126128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市男女出生比例(女100计)

镇男女出生比例(女100计)

乡男女出生比例(女100计)

多项式 (市男女出生比例(女100计))

多项式 (镇男女出生比例(女100计))

多项式 (乡男女出生比例(女100计))

<2>妇女生育率趋势图线

01020304050607080901994

199619982000200220042006

市育龄妇女生育率

镇育龄妇女生育率乡育龄妇女生育率多项式 (乡育龄妇女生育率)

多项式 (市育龄妇女生育率)

多项式 (镇育龄妇女生育率)

由图象可看出:自1997年后,男性出生比例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占人口比例较大的乡镇。女性出生比例的相对下降,与此同时,妇女的生育率却在1998年左右开始缓慢下降,这无疑对中国未来总人口的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这些数据表明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人口的增长率将逐年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应政策的实施及高生育率的乡镇人口往城市迁移,预计未来几十年后,人口将趋于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4.5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人口的影响

由附件所给数据得出2001~2002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K(T)=65岁以上人口数据/总人口数据(City(T)+Town(T)+Village(T)),得如下表格:

年份 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 2001 0.07536 2002 0.07696 2003 0.07169 2004 0.07897 2005 0.08571

由该表格得出65岁以上人口比例曲线:

图表标题

R 2 = 0.8601

00.01

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多项式 (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

可见老龄人口数量总体上在逐年增多,老龄化进程加快。资料表明,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开始,老年人口数撤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

龄化的加深势必导致总人口的上升。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目前人口总规模高达13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最大人口规模14.65亿,总人口。过多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并将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而不断加重。整个21世纪,这两方面压力将始终交织在一起,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五、模型优缺点分析及改进方向

人口模型是很古老的研究课题,前人已有很多成熟的模型,侧重各个方向,所以适用范围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前人已建立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中国人口发展趋势的模型。

5.1 模型的优点:

5.1.1微分方程模型的优点:

该模型是在马尔萨斯的人口指数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出生率和死亡率这两大影响人口变化的关键因素,在未知总人口数的情况下,预测了人口的相对发展趋势并为简化计算,忽略了其他因素对人口变化的影响,使得所建立的模型不仅承传了指数增长模型简单的优点,而且能比其更准确的预测出中国人口的增长。是一个较实用的中国人口短期预测模型。

5.1.2灰色系统人口模型的优点:

对于影响人口系统的因素,出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还有净迁入量,社会经济,自然环境, 科学技术等一系列方面, 这些众多的因素, 不是用几个指标所能表达清楚的.而且, 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错综复杂, 它们对人口增长的作用更是无法精确计算.多数因素都在动态变化之中, 其运行机制和变化规律难以完全明白. 所以,将灰色模型用到人口预测中不仅简单而且能达到比较准确的预测效果。

5.2 模型的缺点:

5.2.1微分方程模型的缺点:

1、未考虑人口迁移率对人口的影响,影响预测的准确度;

2、未考虑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不断增大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4、对死亡率的计算中,一般化了婴儿的死亡率,即没有把婴儿的死亡率单独出来计算,导致对死亡率的预测不准;

5、没有分年龄、男女对人口进行预测,使得预测不够详细具体。

5.2.2灰色预测模型的缺点:

1、GM(1,1)模型在其使用条件上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它是描述按指数规律变化的事物的模型,因此,它使用于呈指数规律发展变化的系统进行预测。也就是说我们默认了人口的指数增长方式。

2、在1的前提下,人口的发展速度却可能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阶段性增长的特征,呈“波浪”型发展,那么利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时,由于累加生成数列的缘故,也会对其发展的规律产生影响,削弱人口系统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5.3模型的改进:

1

、可以把年龄作为变量建立非线性模型:

其中

为t 年i 岁人口总数,

为t 年i 岁人口存活率,

为t 年

i

岁人口妇女所占比例,为t 年分年龄生育模式函数。

2、把男性和女性分开,分别建立男性和女性的模型:

()

()*()*()()*()()

()*()*()()*()dM t b t M t F t d t M t dt

dF t b t M t F t d t F t dt

=-=-

M(0)和F(0)为初始人口数,为已知。

M(t)为女性人口, F(t)为男性人口

六、参考文献

[1]未知作者 中国数据在线

https://www.360docs.net/doc/2e5064514.html,/member/yearbook/default.asp?StartYear=1984&EndY ear=2005> 2007.9.21.

[2] 王宏健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汇编 福建 2007

[3] 谢剑,赵彤 <>>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4]邓聚龙 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01 [5] 姜启源 数学模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6]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2[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1[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 中国统计,2003(3)

[10] 刘思峰, 郭天榜, 党耀国.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1]于学军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总量和结构的估计人口研究2002.3

[12]倪少凯、陈卫红用实现灰色数列模型GM(1,1)的预测树理医药学杂志2002,15(2)292~293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附表一:

年份年末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总和生育率

(万人)(‰)(‰)(‰)(个)

1949 54167 36.00 20.00 16.00 6.14

1950 55196 37.00 18.00 19.00 5.81

1951 56300 37.80 17.80 20.00 5.70

1952 57482 37.99 17.00 20.99 6.47

1953 58796 37.00 14.00 23.00 6.05

1954 60266 38.19 13.18 25.00 6.28

1955 61465 32.18 12.28 19.90 6.26

1956 62780 33.67 11.40 21.39 5.85

1957 64238 34.03 10.80 23.23 6.41

1958 65346 29.22 11.98 17.24 5.68

1959 66012 24.78 14.59 10.19 4.30

1960 66207 20.86 17.91 2.95 4.02

1961 66457 18.02 14.24 3.78 3.29

1962 67295 22.63 10.02 12.61 6.02

1963 69172 40.00 12.11 27.89 7.50

1964 70499 30.68 11.50 19.18 6.18

1965 72538 38.42 9.50 28.92 6.08

1966 74206 31.82 8.83 22.99 6.26

1967 76032 33.04 8.43 24.61 5.31

1968 78198 36.70 8.21 28.49 6.45

1969 80335 35.35 8.03 27.32 5.72

1970 82542 35.07 7.60 27.47 5.81

1971 84779 34.42 7.32 27.10 5.44

1972 86727 30.59 7.61 22.98 4.98

1973 88761 30.49 7.04 23.45 4.54

1974 90409 25.91 7.34 18.57 4.17

1975 91970 24.59 7.32 17.27 3.57

1976 93267 21.35. 7.25 14.10 3.24

1977 94774 23.03 6.87 16.16 2.84

1978 96159 20.86 6.25 14.61 2.72 1979 97542 20.59 6.21 14.38 2.75 1980 98705 18.26 6.34 11.92 2.24 1981 100072 20.21 6.36 13.85 2.63 1982 101654 22.28 6.60 15.68 2.87 1983 103008 20.19 6.90 13.29 2.42 1984 104357 19.90 6.82 13.08 2.35 1985 105851 21.04 6.78 14.26 2.20 1986 107507 22.43 6.86 15.57 2.42 1987 109300 23.33 6.72 16.61 2.59 1988 111026 22.37 6.64 15.73 2.31 1989 112704 21.58 6.54 15.04 2.25 1990 114333 21.06 6.67 14.39 2.17 1991 115823 19.68 6.70 12.98 2.01 1992 117171 18.24 6.64 11.60

1993 118517 18.09 6.64 11.45

1994 119850 17.70 6.49 11.21

1995 121121 17.12 6.57 10.55

1996 122389 16.98 6.56 10.42

1997 123626 16.57 6.51 10.06

1998 124761 15.64 6.50 9.14

1999 125786 14.64 6.46 8.18

2000 126743 14.03 6.45 7.58 1.22* 2001 127627 13.38 6.43 6.95

2002 128453 12.86 6.41 6.45

2003 129227 12.41 6.40 6.01

2004 130000

数学模型课程设计-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摘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我们建立了短期与长期两种预测人口增长的模型,并对附录中城镇乡的人口演变趋势做拟合与分析。 本文的建模过程选用了1996年到2005年的人口数据。短期人口预测用曲线的直接拟合,分析出人口的增长趋势。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符合指数函数bt =+,利 y ae c 用logistic模型求出人口最大上限 x,据此拟合人口增长的指数函数x(t),预测 m 2006-2011年的人口数量。长期预测中,建立灰色动态模型GM(1,1)预测中国人口长期增长趋势。在解系数的过程中运用了最小二乘法,得出预测人口数据的方程)0(?x,并预测2011年到2015年的人口数量。在对中国总人口进行短期和中长期的总体预测后,我们从附件中提取出城、镇、乡三地人口、男女出生性别比、老龄人口比率等相关数据,对中国未来城、镇、乡三地人口比例、男女出生性别比、妇女生育率、老龄人口比率等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做趋势预测,从而达到了对中国人口全方位的预测。 关键词: 曲线拟合、灰色动态模型、最小二乘法、自然增长率

一、问题的重述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2007年初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还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附录2就是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上收集到的部分数据。 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出发,建立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 二、符号说明 nianfen 年份 chusheng 出生率 bata0 估计的参数值 nlinfit 非线性拟合函数 1 y出生率函数 2 y死亡率函数 m x人口上限 t 时间 x(t)人口增长函数 X(0)中国各年人口总数 X(1) X(0)的一次累加序列 Z(1) X(1)的紧邻均值生成数列 -a 发展系数 b 灰色作用量 )0(?x人口预测值 c 均方差 k ?相对误差 三、模型的假设 1.假设人口迁入迁出对问题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 2.忽略社会环境、自然、经济、文化水平的对人口的影响; 3.长期预测中,不考虑出生率、死亡率等因素的影响。 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1中国人口短期预测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根据查找资料得到,人口死亡率,出生率与人口增长符合指数增长的模型bt y ae c =+。模型选取了1996年到2005年的全国人口进行nlinfit拟合。(代码见附录一) 处理人口增长函数时,考虑到人口数量受资源等因素的约束,中国人口将有一个上限。定义函数时,用“人口上限与指数函数相减”模式。死亡率、出生率等客观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变化趋势。而且随着环境等的因素,中国的总人口最终会趋 向一个固定值,即最大容纳量x m,由logistic模型求出。假设x m 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则可利用逐年的历史数据来计算出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设x(t)为第t年中国总人口数,r为人口的增长率,x m 为中国人口的最大容纳量。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摘要 人口总数的预测对未来资源分配,划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人口预测模型结合所给数据进行人口预测,并进行模型改进结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较理想的人口变化趋势。 第一问中,采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了人口的增长规律,通过简要的假设设置相应的预测系数 第二问中,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运用Matlab以及Excel得出人口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第三问中,通过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Matlab编程得到相关的系数x =r 万人,并判断模型的可用性。 .0 248205= 0253 m 第四问中,根据所得的模型,带入相关数值得到203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44210万人 第五问中,通过改进求解拟合参数的方法,将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改为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通过分析可知2030年可能会达到我国人口数量的峰值近似为145168万人,与国家人口预测结果基本相符合。 关键词:Logistic模型;最小二乘估计;Matlab;线性拟合

一. 问题提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对于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研究人口增长的规律。 问题一,作出适当的简化假设,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大陆人口群体增长的数学模型。 问题二,对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画出1949~2017年中国大陆人口总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问题三,对第1问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 问题四,预测2030年中国大陆的人口总数。 问题五,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二.问题分析 由于人口的增长受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第一问的模型选取应该选用能够反映阻滞作用对人口增长率的影响,使增长率r能够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而下降,基于此选择了典型的人口增长模型logistic函数,并对相应的参数进行设置。 第二问中由Matlab能够得到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 第三问中对于大数据处理要得到模型中的相应参数需要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系数估计,通过分析曲线的特点评价模型的可用性。 在第四问,根据模型带入相应的时间预测对应的人口总数。 第五问中,由分析可知,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要比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的精度要更高,因此通过观察人口增长率的曲线可以近似拟合成一次函数的现象,将估计参数的方法改为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并结合数据实际曲线,确定相应的模型参数。 三.模型的基本假设 (1)生育模式相对不变 (2)所用数据真实可靠 (3)不考虑生存空间等自然资源的制约,不考虑意外灾难等因素对人口变化的影 (4)较短的时期内的死亡率是稳定的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论文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 摘要 由于警务资源有限,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建立数学模型来合理地确定交巡警服务平台数目与位置、分配各平台的管辖范围、调度警务资源。设置平台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平台出警次数均衡,缩短出警时间。用出警次数标准差衡量其均衡性,平台与节点的最短路衡量出警时间。 对问题一,首先以出警时间最短和出警次数尽量均衡为约束条件,利用无向图上任意两点最短路径模型得到平台管辖范围,并运用上下界网络流模型优化解,得到A区平台管辖范围分配方案。发现有6个路口不能在3分钟内被任意平台到达,最长出警时间为5.7分钟。 其次,利用二分图的完美匹配模型得出20个平台封锁13个路口的最佳调度方案,要完全封锁13个路口最快需要8.0分钟。 最后,以平台出警次数均衡和出警时间长短为指标对方案优劣进行评价。建立基于不同权重的平台调整评价模型,以对出警次数均衡的权重u和对最远出警距离的权重v 为参数,得到最优的增加平台方案。此模型可根据实际需求任意设定权重参数和平台增数,由此得到增加的平台位置,权重参数可反映不同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如确定增加4个平台,令u=0.6,v=0.4,则增加的平台位置位于21、27、46、64号节点处。 对问题二,首先利用各区平台出警次数的标准差和各区节点的超距比例分析评价六区现有方案的合理性,利用模糊加权分析模型以城区的面积、人口、总发案次数为因素来确定平台增加或改变数目。得出B、C区各需改变2个平台的位置,新方案与现状比较,表明新方案比现状更合理。D、E、F区分别需新增4、2、2个平台。利用问题一的基于不同权重的平台调整评价模型确定改变或新增平台的位置。 其次,先利用二分图的完美匹配模型给出80个平台对17个出入口的最优围堵方案,最长出警时间12.7分钟。在保证能够成功围堵的前提下,若考虑节省警力资源,分析全市六区交通网络与平台设置的特点,我们给出了分阶段围堵方案,方案由三阶段构成。最多需调动三组警力,前后总共需要29.2分钟可将全市路口完全封锁。此方案在保证成功围堵嫌疑人的前提下,若在前面阶段堵到罪犯,则可以减少警力资源调度,节省资源。 【关键字】:不同权重的平台调整评价模糊加权分析最短路二分图匹配

2017全国数学建模竞赛B题

2017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B题“拍照赚钱”的任务定价 “拍照赚钱”是移动互联网下的一种自助式服务模式。用户下载APP,注册成为APP的会员,然后从APP上领取需要拍照的任务(比如上超市去检查某种商品的上架情况),赚取APP对任务所标定的酬金。这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自助式劳务众包平台,为企业提供各种商业检查和信息搜集,相比传统的市场调查方式可以大大节省调查成本,而且有效地保证了调查数据真实性,缩短了调查的周期。因此APP成为该平台运行的核心,而APP中的任务定价又是其核心要素。如果定价不合理,有的任务就会无人问津,而导致商品检查的失败。 附件一是一个已结束项目的任务数据,包含了每个任务的位置、定价和完成情况(“1”表示完成,“0”表示未完成);附件二是会员信息数据,包含了会员的位置、信誉值、参考其信誉给出的任务开始预订时间和预订限额,原则上会员信誉越高,越优先开始挑选任务,其配额也就越大(任务分配时实际上是根据预订限额所占比例进行配发);附件三是一个新的检查项目任务数据,只有任务的位置信息。请完成下面的问题: 1.研究附件一中项目的任务定价规律,分析任务未完成的原因。 2.为附件一中的项目设计新的任务定价方案,并和原方案进行比较。 3.实际情况下,多个任务可能因为位置比较集中,导致用户会争相选择,一种 考虑是将这些任务联合在一起打包发布。在这种考虑下,如何修改前面的定价模型,对最终的任务完成情况又有什么影响? 4.对附件三中的新项目给出你的任务定价方案,并评价该方案的实施效果。 附件一:已结束项目任务数据 附件二:会员信息数据 附件三:新项目任务数据

人口增长模型的确定

题目:人口增长模型的确定 摘要 人口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上最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人口增长规律的发现以及人口增长的预测问题对一个国家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使用了马尔萨斯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阻滞增长模型,以美国1790-1980年间每隔10年的人口数量为依据,对接下来的每隔十年进行了预测五次人口数量。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阻滞增长模型在预测准确度方面要明显优于原始的马尔萨斯人口指数增长模型。 关键词:人口增长;马尔萨斯人口指数增长模型;阻滞增长模型;人口预测

一、问题重述 1.1 问题背景 1790-1980年间美国每隔10年的人口记录如下表所示。 表1 人口记录表 1.2 问题提出 我们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试用以上数据建立马尔萨斯(Malthus)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并对接下来的每隔十年预测五次人口数量,并查阅实际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2.如果数据不相符,再对以上模型进行改进,寻找更为合适的模型进行预测,并对两次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3.查阅资料找出中国人口与表1同时期的人口数量,用以上建立的两个模型进行人口预测与分析。 二、问题分析 首先,我们运用Matlab 软件绘制出1790到1980年的美国人口数据图,如图1。 17801800182018401860188019001920194019601980 050 100 150 200 250

图1 1790到1980年的美国人口数据图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口数在1790—1980年是呈增长趋势的,而且我们很容易发现上述图表和我们学过指数函数的图表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我们很自然想到建立指数模型。因此我们首先建立马尔萨斯模型,马尔萨斯生物总数增长定律指出:在孤立的生物群体中,生物总数N的变化率与生物总数成正比。 三、问题假设 为简化问题,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1)在模型中预期的时间内,人口不会因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或战争而受到大的影响; (2)所给出的数据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普遍情况; (3)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死亡率不发生大的波动; (4)在查阅的资料与文献中,所得数据可信; (5)假设人口净增长率为常数。 四、变量说明 在此,对本文所使用的符号进行定义。 表2 变量说明 符号符号说明 N(0)起始年人口容纳量 N(t)t年后人口容纳量 t年份 r增长率 五、模型建立 5.1 问题一:马尔萨斯(Malthus)人口指数增长模型 设:t表示年份(起始年份t=0),r表示人口增长率,N(t)表示t年后的人口数量。 当考察一个国家或一个很大地区的人口时,N(t)是很大的整数。为了利用微积分这一数学工具,将N(t)视为连续、可微函数。记初始时刻(t=0)的人口为N(0),人口增长率为r,r是单位时间内N(t)的增量与N(t)的比例系数。根据r是常数的基本假设,于是N(t)满足如下的微分方程: dN(t)/dt=r*N(t) (5-1) 由这个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容易解出: N(t)=N(0)e rt(5-2) 表明人口将按指数规律无限增长(r>0)。将以t年为单位,上式表明,人口以e r为公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范例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 名):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年月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 摘要 病床是医院的重要卫生资源,其使用情况是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合理分配床位、提高病床使用率对于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院的两个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题针对某医院眼科病床分配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让我们建立一个合理的病床安排模型,以解决病床的最优分配问题,从而提高对医院资源的有效利用。 针对问题一,本文制定的指标评价体系包括门诊相关指标集(病人平均等待时间、门诊等待平均队长、病人平均满意度)和病床相关指标集(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数、病床平均工作日、病床平均周转率、实际病床利用率)。为了能够全面地评价出模型的优劣,本文采用目前普遍使用的密切值法、TOPSIS法和RSR法等综合评价方法,并对应建立了三个评价模型,以得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结论。 针对问题二,本文建立了以病床需求数为状态转移变量、以各类病人的病床安排数为决策变量的动态规划模型。模型中,充分考虑了观测期内病人平均等待时间、病床平均周转率、病床利用率和潜在流失率等指标,且在制定寻优策略时,引入了病人满意度量化函数和优先级函数,使得模型更加合理。通过Matlab 对该模型求解,得出了次日病床安排方案(结果见表4)。 综合评价模型时,以该医院目前的病床安排方案和我国医院通用的病床安排方法为比较对象,借助上述三种评价方法和模型,进行了综合评价比较,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本文的模型相对较优(评价结果见表9)。 针对问题三,本文既充分考虑了如何缩短病人平均等待时间和提高病床利用率,又兼顾了公平原则,根据病症的不同和就诊病人到院的顺序制订了优先服务策略,给出了每个病人相应的入住时间区间(见P18)。 针对问题四,由于住院部周六和周日不安排手术,对某些类型病人的病床安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对问题二中模型的优先级函数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利用Matlab进行了求解(结果见表10)。 为了判断手术安排时间是否改变,本文根据问题一的评价方法和模型对修改后的模型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评价结果得知,手术安排时间应该做相应的调整。 针对问题五,为了使所有病人在系统内的平均逗留时间(含等待入院及住院时间)最短,本文建立了以其为目标函数且带约束条件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了Lingo 软件对其进行求解,得出的结论是:分配给外伤、白内障(双眼)、白内障(单眼)、青光眼、视网膜疾病等各类型病人的床位数依次为:8、16、12、21、22,分别占总床数的比例为:10.13%、20.25%、15.19%、26.58%、27.85%。 最后,本文对所建模型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认为本文研究的结果在实际医院病床安排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病人平均等待时间;实际病床利用率;RSR 法;满意度量化函数;动态规划模型;非线性规划 1.问题重述 医院就医排队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它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例如,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

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指导教师组 日期:年月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论文标题 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使读者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一般说来,摘要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研究的主要问题; ②建立的什么模型; ③用的什么求解方法; ④主要结果(简单、主要的); ⑤自我评价和推广。 摘要中不要有关键字和数学表达式。 数学建模竞赛章程规定,对竞赛论文的评价应以: ①假设的合理性 ②建模的创造性 ③结果的正确性 ④文字表述的清晰性 为主要标准。 所以论文中应努力反映出这些特点。 注意:整个版式要完全按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的要求书写,否则无法送全国评奖。

数学建模logistic人口增长模型

数学建模l o g i s t i c人口 增长模型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Logistic 人口发展模型 一、题目描述 建立Logistic 人口阻滞增长模型 ,利用表1中的数据分别根据从1954年、1963年、1980年到2005年三组总人口数据建立模型,进行预测我国未来50年的人口情况.并把预测结果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供的预测值进行分析比较。分析那个时间段数据预测的效果好并结合中国实情分析原因。 二、建立模型 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 模型)阻滞增长模型的原理:阻滞增长模型是考虑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阻滞作用,对指数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进行修改后得到的。阻滞作用体现在对人口增长率r 的影响上,使得r 随着人口数量x 的增加而下降。若将r 表示为x 的函数)(x r 。则它应是减函数。于是有: 0)0(,)(x x x x r dt dx == (1) 对)(x r 的一个最简单的假定是,设)(x r 为x 的线性函数,即 ) 0,0()(>>-=s r sx r x r (2)

设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m x ,当m x x =时人口不再 增长,即增长率0)(=m x r ,代入(2)式得 m x r s = ,于是(2)式为 )1()(m x x r x r -= (3) 将(3)代入方程(1)得: ?? ? ??=-=0 )0()1(x x x x rx dt dx m (4) 解得: rt m m e x x x t x --+= )1( 1)(0 (5) 三、模型求解 用Matlab 求解,程序如下: t=1954:1:2005; x=[60.2,61.5,62.8,64.6,66,67.2,66.2,65.9,67.3,69.1,70.4,72.5,74.5,76.3,78.5,80.7,83,85.2,87.1,89.2,90.9,92.4,93.7,95,96.259,97.5,98.705,100.1,101.654,103.008,104.357,105.851,107.5,109.3,111.026,112.704,114.333,115.823,117.171,118.517,119.85,121.121,122.389,123.626,124.761,125.786,126.743,127.627,128.453,129.227,129.988,130.756]; x1=[60.2,61.5,62.8,64.6,66,67.2,66.2,65.9,67.3,69.1,70.4,72.5,74.5,76.3,78.5,80.7,83,85.2,87.1,89.2,90.9,92.4,93.7,95,96.259,97.5,98.705,100.1,101.654,103.008,104.357,105.851,107.5,109.3,111.026,112.704,114.333,115.823,117.171,118.517,119.85,121.121,122.389,123.626,124.761,125.786,126.743,127.627,128.453,129.227,129.988]; x2=[61.5,62.8,64.6,66,67.2,66.2,65.9,67.3,69.1,70.4,72.5,74.5,76.3,78.5,80.7,83,85.2,87.1,89.2,90.9,92.4,93.7,95,96.259,97.5,98.705,100.1,101.654,103.008,104.357,105.851,107.5,109.3,111.026,112.704,114.333,115.823,117.171,118.517,119.85,121.121,122.389,123.626,124.761,125.786,126.743,127.627,128.453,129.227,129.988,130.756]; dx=(x2-x1)./x2; a=polyfit(x2,dx,1); r=a(2),xm=-r/a(1)%求出xm 和r x0=61.5; f=inline('xm./(1+(xm/x0-1)*exp(-r*(t-1954)))','t','xm','r','x0');%定义函数 plot(t,f(t,xm,r,x0),'-r',t,x,'+b'); title('1954-2005年实际人口与理论值的比较')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精)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1003班 刘瑶(10505135)周丽(10505110)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中 国 人 口 预 测 模 型 摘 要 为了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进程,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 本文是以《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公布的部分人口数据为基准(其他部分数据通过网站查询得到),通过合理的假设和数学模型得到了对于中国人口增长预测的统计模型。对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构建了反映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化率负指数函数。基于leslie 的改 进模型: (t)X B B B +(t)X A A A =t)▽n +X(t 22) -(n 3 2112) -(n 3 21 此模型考虑到了生育率的变化,并是针对总人口分布处理的,克服了leslie 模型的不足,很适合做长期预测。得到结论:人口数量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出现在2040年,届时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为15.869亿。 关键词: 人口预测, 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 , 长期预测 一 问题的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前30年高速增长和后20年低速增长两大阶段: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再生产由旧中国的高出生、高死亡率进入高出生、低死亡率的人口高增长时期,1950-1975年人口出生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 最高达到37‰(附录1)。70年代以后,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扭转,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妇女总和生育率有了明显下降,人口出生率由70年代初的33‰大幅度下降到80年代的21‰,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由6下降到2.3左右。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文化和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在20-29岁生育旺盛人数年均超过1亿的情况下, 人口出生率依然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到2000年底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21.06‰下降到14.03‰,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14.39‰下降到7.58‰,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下降到2以下。进入90年代末期, 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用20多年时间完成了国外近200年的历程。到2000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2.6743亿, 成功实现了“九五”计划将人口控制在13亿的奋斗目标。 中国政府自1980年在全国城乡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成果卓著,据国家计生委“计划生育投入与效益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20年共少生2.5亿个孩子。若从70年代算起,至今至少少生3亿人口,这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同时也是对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控制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问题依然十分严峻,1990-1999年每年平均净增人口约1300万,这仍然对我国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压力。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

2020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试题

A题炉温曲线 在集成电路板等电子产品生产中,需要将安装有各种电子元件的印刷电路板放置在回焊炉中,通过加热,将电子元件自动焊接到电路板上。在这个生产过程中,让回焊炉的各部分保持工艺要求的温度,对产品质量至关重要。目前,这方面的许多工作是通过实验测试来进行控制和调整的。本题旨在通过机理模型来进行分析研究。 回焊炉内部设置若干个小温区,它们从功能上可分成4个大温区:预热区、恒温区、回流区、冷却区(如图1所示)。电路板两侧搭在传送带上匀速进入炉内进行加热焊接。 图1 回焊炉截面示意图 某回焊炉内有11个小温区及炉前区域和炉后区域(如图1),每个小温区长度为30.5 cm,相邻小温区之间有5 cm的间隙,炉前区域和炉后区域长度均为25 cm。 回焊炉启动后,炉内空气温度会在短时间内达到稳定,此后,回焊炉方可进行焊接工作。炉前区域、炉后区域以及小温区之间的间隙不做特殊的温度控制,其温度与相邻温区的温度有关,各温区边界附近的温度也可能受到相邻温区温度的影响。另外,生产车间的温度保持在25oC。 在设定各温区的温度和传送带的过炉速度后,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测试某些位置上焊接区域中心的温度,称之为炉温曲线(即焊接区域中心温度曲线)。附件是某次实验中炉温曲线的数据,各温区设定的温度分别为175oC(小温区1~5)、195oC(小温区6)、235oC(小温区7)、255oC(小温区8~9)及25oC(小温区10~11);传送带的过炉速度为70 cm/min;焊接区域的厚度为0.15 mm。温度传感器在焊接区域中心的温度达到30oC时开始工作,电路板进入回焊炉开始计时。 实际生产时可以通过调节各温区的设定温度和传送带的过炉速度来控制产品质量。在上述实验设定温度的基础上,各小温区设定温度可以进行oC范围内的调整。调整时要求小温区1~5中的温度保持一致,小温区8~9中的温度保持一致,小温区10~11中的温度保持25oC。传送带的过炉速度调节范围为65~100 cm/min。 在回焊炉电路板焊接生产中,炉温曲线应满足一定的要求,称为制程界限(见表1)。 表1 制程界限 界限名称 最低值 最高值

人口增长的预测(数学建模论文

关键字:人口数平衡点方程模型运动预测曲线稳定增长人口 一题目: 请在人口增长的简单模型的基础上。 " (1)找到现有的描述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增长的模型; " (2)深入分析现有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验证; " (3)选择一个你们认为较好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未来20年的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口作出有关预测; " (4)就人口增长模型给报刊写一篇文章,对控制人口的策略进行论述。 二摘要: 本次建模是依照已知普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进行预测。首先假设人口增长符合Logistic模型,即引入常数,用来表示自然环境条件所能容许的最大人口数。并假设净增长率为,即净增长率随着人口数N(t)增长而减小,当N(t) 时,净增长率趋于零。按照这个假设,。用参数=3.0,r=0.0386, =1908, =14.5。画出N=N(t)的图像,作为人口增长模型的一种近似。 做微分方程解的定性分析,求出N=N(t)的驻点和拐点,按照函数作图方法列出定性分析表,作出相轨迹的运动图。当初始人口<时,方程的解单调递增到地趋向,这意味着如果使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人口增长,则人口发展地总趋势是渐增到最大人口数,因此可作为人口的预测值,也称谓平衡点。 用导数做稳定分析,为判断平衡点是否为稳定,可在平面上绘制f(x)的图象,然后像函数绘图那样,用导数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图看出人口数N(t)按时间是递增的,当人口数未达到饱和状态的时候,将逐渐地趋向,这意味着是稳定的平衡点。按该模型,未来人口的数量将随着时间的演化,从初始状态出发达到极限状态,这样就给出了人口的未来预测。 三问题的提出 1. Malthus模型 英国统计学家Malthus(1766-1834)发现人口增长率是一个常数。设t时刻人口为N(t),因为人口总数很大,可近似把N(t)当作连续变量处理。Malthus的假设是:在人口的自然增长过程中,净相对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是常数,即单位时间内人口的增长量与人口总数成正比。根据这个假设有: , (1.1)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可分离变量方程,用符号微分方程求解器desolve容易求得方程的解为:

全国数学建模大赛题目

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A题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 通常加油站都有若干个储存燃油的地下储油罐,并且一般都有与之配套的“油位计量管理系统”,采用流量计和油位计来测量进/出油量与罐内油位高度等数据,通过预先标定的罐容表(即罐内油位高度与储油量的对应关系)进行实时计算,以得到罐内油位高度和储油量的变化情况。 许多储油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地基变形等原因,使罐体的位置会发生纵向倾斜和横向偏转等变化(以下称为变位),从而导致罐容表发生改变。按照有关规定,需要定期对罐容表进行重新标定。图1是一种典型的储油罐尺寸及形状示意图,其主体为圆柱体,两端为球冠体。图2是其罐体纵向倾斜变位的示意图,图3是罐体横向偏转变位的截面示意图。 请你们用数学建模方法研究解决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的问题。 (1)为了掌握罐体变位后对罐容表的影响,利用如图4的小椭圆型储油罐(两端平头的椭圆柱体),分别对罐体无变位和倾斜角为α=4.10的纵向变位两种情况做了实验,实验数据如附件1所示。请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罐体变位后对罐容表的影响,并给出罐体变位后油位高度间隔为1cm的罐容表标定值。 (2)对于图1所示的实际储油罐,试建立罐体变位后标定罐容表的数学模型,即罐内储油量与油位高度及变位参数(纵向倾斜角度α和横向偏转角度β)之间的一般关系。请利用罐体变位后在进/出油过程中的实际检测数据(附件2),根据你们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确定变位参数,并给出罐体变位后油位高度间隔为10cm的罐容表标定值。进一步利用附件2中的实际检测数据来分析检验你们模型的正确性与方法的可靠性。 附件1:小椭圆储油罐的实验数据 附件2:实际储油罐的检测数据 地平线油位探针

2019年人口增长的预测.doc

人口增长的预测 关键字:人口数平衡点方程模型运动预测曲线稳定增长人口 一题目: 请在人口增长的简单模型的基础上。 " (1)找到现有的描述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增长的模型; " (2)深入分析现有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验证; " (3)选择一个你们认为较好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未来20年的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口作出有关预测; " (4)就人口增长模型给报刊写一篇文章,对控制人口的策略进行论述。 二摘要: 本次建模是依照已知普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进行预测。首先假设人口增长符合Logistic模型,即引入常数,用来表示自然环境条件所能容许的最大人口数。并假设净增长率为,即净增长率随着人口数N(t)增长而减小,当N(t) 时,净增长率趋于零。按照这个假设,。用参数=3.0,r=0.0386, =1908, =14.5。画出N=N(t)的图像,作为人口增长模型的一种近似。 做微分方程解的定性分析,求出N=N(t)的驻点和拐点,按照函数作图方法列出定性分析表,作出相轨迹的运动图。当初始人口<时,方程的解单调递增到地趋向,这意味着如果使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人口增长,则人口发展地总趋势是渐增到最大人口数,因此可作为人口的预测值,也称谓平衡点。 用导数做稳定分析,为判断平衡点是否为稳定,可在平面上绘制f(x)的图象,然后像函数绘图那样,用导数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图看出人口数N(t)按时间是递增的,当人口数未达到饱和状态的时候,将逐渐地趋向,这意味着是稳定的平衡点。按该模型,未来人口的数量将随着时间的演化,从初始状态出发达到极限状态,这样就给出了人口的未来预测。 三问题的提出 1.Malthus模型 英国统计学家Malthus(1766-1834)发现人口增长率是一个常数。设t时刻人口为N(t),因为人口总数很大,可近似把N(t)当作连续变量处理。Malthus的假设是:在人口的自然增长过程中,净相对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是常数,即单位时间内人口的增长量与人口总数成正比。根据这个假设有: , (1.1)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可分离变量方程,用符号微分方程求解器desolve容易求得方程的解为:如果人口的增长符合Malthus的模型,则意味着人口数量呈指数级数增长,最终结果是人口爆炸。 2.Logistic模型 1938年,荷兰生物数学家Verhulst引入常数,用来表示自然环境条件所能容许的最大人口数。并假设净增长率为,即净增长率随着人口数N(t)增长而减小,当N(t) 时,净增长率趋于零。按照这个假设(1.1)式可改为: ,(2.1) 上述方程为可分离变量方程,可直接求解。也可用符号微分方程解题器求它的解: N=dsolve(’DN=r*(1-N/Nm)*N’,’N(t0)=N0’) N=Nm/(1+exp(-r*t)*exp(t0*r)*(Nm-N0)/N0) 化简后得: 四利用数学模型对中国人口的预测

数学建模 人口模型 人口预测

关于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 【摘要】 本文着重于讨论两个问题:1、从目前中国人口现状出发,对于中国未来人口数量进行预测。2、针对深圳市讨论单独二胎政策对未来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对教育、劳动力供给与就业、养老等方面的影响。 对于问题1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特点出发,针对中国未来人口的老龄化、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提出了 Logistic 、灰色预测、等方法进行建模预测。 首先,本文建立了 Logistic 阻滞增长模型,在最简单的假设下,依照中国人口的历 史数据,运用线形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拟合, 对 2014 至 2040 年的人口数目进行了预测, 得出在 2040 年时,中国人口有 14.32 亿。在此模型中,由于并没有考虑人口的年龄、 出生人数男女比例等因素,只是粗略的进行了预测,所以只对中短期人口做了预测,理 论上很好,实用性不强,有一定的局限性。 然后, 为了减少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这些随机事件对预测的影响, 本文建立了 GM(1,1) 灰色预测模型,对 2014 至 2040 年的人口数目进行了预测,同时还用 2002 至 2013 年的 人口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误差检验,结果表明,此模型的精度较高,适合中长期的预测, 得出 2040 年时,中国人口有 14.22 亿。与阻滞增长模型相同,本模型也没有考虑年龄 一类的因素,只是做出了人口总数的预测,没有进一步深入。 对于问题2针对深圳市人口结构中非户籍人口比重大,流动人口多这一特点,我们采用了灰色GM(1,1)模型,通过matlab 对深圳市自2001至2010年的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其人口变化近似呈线性增长,线性相关系数高达0.99,我们就此认定其为线性相关并给出线性方程。同理,针对其非户籍人口,我们进行matlab 拟合发现,其为非线性相关,并得出相关函数。并做出了拟合函数 0.0419775(1)17255.816531.2t X t e ?+=?-。 对于新政策的实施,我们做出了两个假设。在假设只有出生率改变的情况,人口呈现一次函数线性增加。并拟合出一次函数0.032735617965.017372.5t Y e ?=?-;在假设人口增长率增长20%时,做出了预测如果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到2021年,深圳市常住人口数将会到达1137.98千万人。 关键词:GM(1,1)灰色模型 Logistic 阻滞增长模型 线性拟合 非线性拟合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院(部)名称: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学生姓名:赖银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号:20040291指导教师姓名:高义讲师 论文提交时间: 2008年5月26日 论文答辩时间: 2008年5月30日 学位授予时间: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摘要 本课题来源于200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甲组A题,本文以中国人口发展为研究对象,首先综合分析题目提供的信息讨论了已有的一些预测方法及其适用的范围和优缺点,然后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和题目提供的数据表确立了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数据、以大学生数学建模提供的2001年到2005年的各分量数据为预测指导方向、以2006年和2007年的公报数据为结果检验参照数据的整体建模思想,并在建模过程中提出了人口年龄推移算法,即通过上一年年末市镇乡男女各年龄人口数量、育龄妇女生育率和人口死亡率,计算出本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并结合2001年到2005年市镇乡人口比拟合出未来人口迁移变化式,在此基础上根据上一年年末人口总数加上当年出生人口数和迁进人口数,减去当年死亡人口数和迁出人口数,获得本年年末人口数量.依次进行推移,对未来30年中国人口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在未来30年中国人口规模将保持增长的趋势,2010年为13.4亿,2020年为13.9亿,并在2034年达到峰值14.2亿,中国人口实现零增长. 在此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平稳下降,妇女生育保持稳定的低水平,死亡率保持较低水平,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年龄结构继续向老年型人口转变. 文章最后结合预测结果提出了我国未来应继续坚持贯彻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和加强关注农村老年人口等人口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人口数学模型人口预测人口政策 I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B题CUMCMB

2 0 1 3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B 题碎纸片的拼接复原 破碎文件的拼接在司法物证复原、历史文献修复以及军事情报获取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传统上,拼接复原工作需由人工完成,准确率较高,但效率很低。特别是当碎片数量巨大,人工拼接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试图开发碎纸片的自动拼接技术,以提高拼接复原效率。请讨论以下问题: 1. 对于给定的来自同一页印刷文字文件的碎纸机破碎纸片(仅纵切),建立碎纸片拼接 复原模型和算法,并针对附件1、附件 2 给出的中、英文各一页文件的碎片数据进行拼接复原。如果复原过程需要人工干预,请写出干预方式及干预的时间节点。复原结果以图片形式及表格形式表达(见【结果表达格式说明】)。 2. 对于碎纸机既纵切又横切的情形,请设计碎纸片拼接复原模型和算法,并针对附件3、附件4 给出的中、英文各一页文件的碎片数据进行拼接复原。如果复原过程需要人工干预,请写出干预方式及干预的时间节点。复原结果表达要求同上。 3. 上述所给碎片数据均为单面打印文件,从现实情形出发,还可能有双面打印文件的碎纸片拼接复原问题需要解决。附件 5 给出的是一页英文印刷文字双面打印文件的碎片数据。请尝试设计相应的碎纸片拼接复原模型与算法,并就附件 5 的碎片数据给出拼接复原结果,结果表达要求同上。 【数据文件说明】 (1) 每一附件为同一页纸的碎片数据。 (2) 附件1、附件2为纵切碎片数据,每页纸被切为19 条碎片。 (3) 附件3、附件4为纵横切碎片数据,每页纸被切为11X19个碎片。 (4) 附件5为纵横切碎片数据,每页纸被切为11 X 19个碎片,每个碎片有正反两面。该附件中 每一碎片对应两个文件,共有2X 11X 19个文件,例如,第一个碎片的两面分别对应文件000a、000b。 【结果表达格式说明】 复原图片放入附录中,表格表达格式如下: (1) 附件1、附件2的结果:将碎片序号按复原后顺序填入1X 19的表格; (2) 附件3、附件4的结果:将碎片序号按复原后顺序填入11X 19的表格; (3) 附件5的结果:将碎片序号按复原后顺序填入两个11X 19的表格;

leslie人口增长模型模型

l e s l i e人口增长模型 模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摘要 本文建立了我国人口增长的预测模型,对各年份全国人口总量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作出了预测,并对人口老龄化、人口抚养比等一系列评价指标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有关人口控制与管理的措施。 模型Ⅰ:建立了Logistic人口阻滞增长模型,利用附件2中数据,结合网上查找补充的数据,分别根据从1954年、1963年、1980年到2005年三组总人口数据建立模型,进行预测,把预测结果与附件1《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供的预测值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运用1980年到2005年的总人口数建立模型预测效果好,拟合的曲线的可决系数为。运用1980年到2005年总人口数据预测得到2010年、2020年、2033年我国的总人口数分别为亿、亿、亿。 模型Ⅱ:考虑到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建立了按年龄分布的女性模型(Leslie模型):以附件2中提供的2001年的有关数据,构造Leslie矩阵,建立相应 Leslie模型;然后,根据中外专家给出的人口更替率,构造Leslie矩阵,建立相应的 Leslie模型。 首先,分别预测2002年到2050年我国总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老年人口数(见附录8),然后再用预测求得的数据分别对全国总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总人口在2010年达到亿人,在2020年达到亿人,在2023年达到峰值亿人;预测我国在短期内劳动力不缺,但须加强劳动力结构方面的调整。 其次,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抚养比进行分析。得到我国老龄化在加速,预计本世纪40年代中后期形成老龄人口高峰平台,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亿人,比重达%;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亿人,比重达%;人口抚养呈现增加的趋势。 再次,讨论我国人口的控制,预测出将来我国育龄妇女人数与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得到育龄妇女人数在短期内将达到高峰,随后又下降的趋势的结论。 最后,分别对模型Ⅰ与模型Ⅱ进行残差分析、优缺点评价与推广。 关键词 Logistic人口模型 Leslie人口模型人口增长预测 MATLAB软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