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理论(简明汇总)

逻辑推理理论(简明汇总)
逻辑推理理论(简明汇总)

逻辑常识(逻辑学习总体把握)

一、逻辑推理

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一)直接推理

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

例如: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二)间接推理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

(1)演绎推理

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

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

性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

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a三段论

b假言推理

c选言推理

(2)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

一般情况下,归纳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a完全归纳推理

也叫完全归纳法,是指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

正确运用完全归纳推理,要求所列举的前提必须完全,不然推导出的结论会产生错误。

例如: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四种社会形态构成了整个阶级社会。)

b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是根据同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从而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这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但是,这种推理通常仅考察了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性质就得出了结论,所以结论可

*性较低。

一般为了提高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所得出的结论的可*性,要列举前提的数量尽可能多,考察个别对象数量越多,结论也就越具有可*性。

例如:金导电;银导电;铜导电;铁导电;铝导电;锡导电;所以,一切金属都导电。

(3)类比推理

是指从特殊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

一般情况下,这种推理根据两个事物的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推出这两个事物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结论。类比推理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供假设,启发人们思考问题,找出规律或事物本质等。

因为类比推理的结论是一种或然性的判断,它的可*性及可*程度一般决定于两个类比对象共有性质之间的联系程度:

一般说,类比现象的相同性质越多,则结论的可*程度越大。并且,以类比对象的本质属性而不是一些表面现象为根据进行类比,其结论的可*性越大。

例如:我们在动物、植物中发现细胞,又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由此类比,推导在动

物细胞中也有细胞核,后来用显微镜观察,果然在动物的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

这种通过表面到实质的假设,最终得以证明正是类比推理的特点。

二、间接推理

三、逻辑方法

矛盾法、假设法、代入法、排除法、列表法、计算法。

第一部分:逻辑方法

矛盾律

相互矛盾的命题

1、规律: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2、构成矛盾的命题:

(1)“如果P则Q”,与“P并且非Q”:——(P→Q)=P∧-Q

“只有P则Q”,与“非P并且Q”:

(2)“P并且Q”,与“非P或者非Q”:

“P或者Q”,与“非P并且非Q”:

(3)“必然P”,与“可能非P”:

“必然非P”,与“可能P”:

⊿几组关系比较:

(1)“所有S是P”,与“有些S不是P”:矛盾关系

“所有S是P”,与“所有S不是P”:相互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所有S是P”,与“这个S不是P”:矛盾关系

(2)“所有S不是P”,与“有些S是P”:矛盾关系

⊿区分:从属关系:不可能P=必然非P

可能不P=可能非P

例如:所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都是准确无误的,即:

有的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解析:否定词在模态词前,是对P对模态的双否定

—(可能都P)=必然有些不是P=有些必然不是P

例如:所有的天气预报可能不都是准确无误的,即:

有的天气预报不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可能—(都是P)=可能有些不是P=有些可能不是P=有些不必然不是P

解析:否定词在模态词后,只进行性质判断的否定

例如:黑板是黑色的。黑板不是黑色的。这两个判断是互相矛盾的,两者不能同真。

“黑板是黑色的”和“黑板是红色的”这两个判断是互相反对的,两者也不能同真。

如果把这组判断放在同一议论中都加以肯定,那就违反了矛盾律。

又如:①入夜,朝教学大楼望去,整座大楼灯火辉煌,只有一个教室的灯没亮。

②生活会上,大家互相做了自我批评。

上述两例都违反了矛盾律。

解析:①“灯火辉煌”和“灯没亮”、“整座大楼”和“一个教室”是自相矛盾的,既然整座楼灯火辉煌,就应当看不见一个教室灯没亮。

例②“自我批评”是自己检查和反省自己的缺点错误;“批评”不同,可以“自我批评,但不能“互相自我批评”。

排中律:相互矛盾的命题

简洁地说,排中律是关于人们思想认识必须保持明确性的规律。在逻辑思维上,排中律要求:在同一议论中,一个概念或者反映事物的某种本质,或者不反映事物的这种本质,二者必居其一;一个判断或者反映事物的某种情况(情形),或者不反映事物的这种情况,二者必居其一。

同时,排中律还要求,对于互相矛盾的两种思想必须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不允许都加以否定或者都加以肯定。

以上所述,换句话说,人们在一般议论过程中,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必须表明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排中律的一般逻辑公式表现:

为A或者是A,或者是非A。有的也这样表现即甲或者是甲,或者是非甲。简析这个公式:“甲对象”,或者具有“甲属性”或者不具有“非甲属性”。

实质上,排中律的内容就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定有一真。

例如:“鲁迅是革命家”和“鲁迅不是革命家”,这两个判断是互相矛盾的,在议论中我们一定要肯定一个而否定一个,决不能对两者都加以否定,或者加以肯定。因为这两个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注意:

排中律它只适用于矛盾关系的判断,因为只有互相矛盾的判断,才能够说二者必居其一。碰到不是矛盾关系,排中律就不能适用,也不需要用。

排中律和矛盾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违反排中律也就必然违反矛盾律,但如违反矛盾律就不一定违反排中律。

因为,运用矛盾律只能指出两个自相矛盾的论断,其中必有一假;运用排中律就可进一步指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其中必有一真。矛盾律主要是在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关系的判断中都起作用;排中律则只在互相矛盾的关系的判断中起作用。

所以,掌握排中律的关键在于弄清楚排中律的内容就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须有一真。

同一律

通俗地说,同一律是关于人们思想保持确定性的一条规律。

在逻辑思维上,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运用概念或判断都应当保持确定的同一内容,不能任意改变,所议论的命题即论题也应保持同一,不能改变或“中途”转移或“偷梁换柱”。同一律的公式表现为A是A(或甲是甲)。

例如: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衣食住行,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

这个例子,前后五次使用“群众”这一概念,其意思保持一致,符合同一律的要求。

如果违反同一律,就会犯错误。

例如:

要搞好群众工作必须依靠群众,我就是群众,当然应该依*我。

这个例子,前后三次使用“群众”这一概念,但它们含义是不同的。前两个“群众”泛指人民群众,不指某一个具体的人;后一个“群众”则特指“我”,意为非干部或党团员。因此,前后不是同一概念。

这段话违反了同一律要求,在逻辑上称为犯偷换概念与混淆概念的错误。

第二部分:直言命题推理

一、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

规律:1、全肯和特否,全否和特肯之间的矛盾互推

2、部分不推全

3、特肯不推特否(例如:有的人不及格,不能推出有的人及格)

即:(1)A-----E: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2)I-----O:可以同真,不能同假

(3)A-----O、E-----I,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4)A-----I、E-----O,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否前肯后,不能确定

全肯A---------------E全否

特肯I--------------O特否

二、三段论

*三段论的一般规则: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包括:

项:在一个三段论中,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大项或小项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质: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前提之一是否定的,结论也应当是否定的,(结论是否定的,前提之一必须是否定的);

量: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前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必然是特称的。(1)所谓三段论是推理中最普通的一种形式。它由三个简单判断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

例如:不法分子都害怕法律的制裁(大前提);

杀人犯是不法分子(小前提);

所以杀人犯害怕法律的制裁(结论)。

(2)三段论的推理一般有三个特点:

①有三个判断;

②每个判断都有两个概念,整个推理共有三个不同的概念,每个概念都出现两次;

③在前提中都有一个概念起媒介的作用。

在逻辑学中,阐述三段论时,概念和判断都有一定的名称。即,在作结论的判断中的谓项称为大项(P);作主项的称为小项(S);在结论中不出现,在前提中起媒介作用的称为中项(M)。一般,包含大项的判断称为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判断称为小前提。

(3)我们在运用三段论时,还要遵守三个原则:

①一个三段论必须(也只能)有三个概念,特别是中项必须是同一概念,否则就会产生错误(通常把这种错误说为“偷换概念”)。

例如:茅盾著作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白杨礼赞》是茅盾著作;所以,《白杨礼赞》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分析:这里,在大前提中的“茅盾著作”指所有茅盾著作构成的总体,而小前提中的“茅盾著作”则是茅盾许多著作中的一种具体的著作,两者含义不同,已经不是三个概念,而是变成了四个概念,致使推理产生了错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周延是在一个判断中对于主项和谓项是否全部断定,如全部断定就是周延,否则就是不周延。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例如:劳模都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刘波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所以,刘波是劳模。

分析:在这个推理中,大前提里,中项并没有全部断定,因为参加代表大会的并不一定都是劳模。在小前提里,中项也没有完全断定,因为出席代表大会的肯定不是只有刘波一个人。由于在大小前提中,中项都是不周延,所以,这个推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逻辑错误)。

③在大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否则就会造成“不当周延”的错误。

例如:书记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她不是书记;所以,她不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

分析:在这个推理中,大前提里“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是不周延的,但在结论中却变成周延的

了,所以,这个推理也是不正确的。

(4)省略式三段论指的是或者省略了一个前提、或者省略结论的三段论。

①省略大前提。

例如:教师是有功绩的,因为他们在教书育人中做出贡献。

解析:如作补充:凡在教书育人中做出了贡献的人都是有功绩的(大前提);

教师是做出了贡献的人(小前提);

所以,教师是有功绩的(结论)。

②省略小前提。

例如:所有中国人都应该热爱祖国,我也应该这样。

解析:如作补充:凡是中国人都应该热爱祖国(大前提);

我是一个中国人(小前提);

所以,我也应该热爱祖国(结论)。

③省略结论。

例如:历史上革命先驱是值得后人怀念的,孙中山就是这样一位革命先驱。

解析:如作补充:凡历史上革命先驱是值得后人怀念的(大前提);

孙中山就是这位革命先驱(小前提);

所以,孙中山是值得后人怀念的(结论)。

(5)由A→B,B→C得到A→C

特别注意貌似三段论的陷阱:A→B,C→B是否可以得到A-?-C,答案是不可以,在三段论中前一个逻辑关系的结论必须是后一个逻辑关系的前提,这样才能应用三段论。

例:我国已故著名逻辑学家金岳霖小时候听到“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这样两句话后,发现有逻辑问题,因为它们可推出“朋友如粪土”的荒唐结论。

以下哪项真可证明“朋友如粪土”的结论荒唐?()

A.“金钱如粪土”这一说法是假的

B.如果朋友确实值千金,那么金钱并非如粪土

C.“朋友值千金”这一说法是在真的

D.“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这两句话或者都是真,或者都是假

解析:[B]三段论分析。

朋友值千金,金钱如粪土-----朋友如粪土

用选项B推理:如果朋友确实值千金,那么金钱并非如粪土。

再推理:朋友值千金,金钱并非如粪土-----朋友并非如粪土。

第三部分:复合判断

一、联言

1、联言判断:是判定若干事物情况共同存在的复合判断。

例如:成都即美丽,又时尚

小张不但帅,而且还聪明

表达联言判断的词语主要有:“即。。。又。。。”、“。。。也。。。”、“不是。。。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尚且。。。何况。。。”、“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二、选言

选言判断:p或者q

“或者”、“是。。。还是。。。”、“也许。。。也许。。。”、“不是。。。就是。。。”等等表示选择关系的词语

所谓选言推理指的是以选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演绎推理。

一般情况下,选言推理也是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

通常,大前提是简单判断,对大前提指出的几种可能的属性肯定或者否定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结论也是简单判断,肯定或否定事物具有一种或者几种属性。

选言推理一般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1)相容的选言推理

一般以相容的选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选言推理就是相容的选言推理。通常,相容的选言判断要求肢判断必须有一个真的,但同时并不排斥其他肢判断的真实,所以,运用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否定一部分肢判断,就要肯定另一部分肢判断。又因为肯定一部分肢判断不能否定另一部分肢判断,所以相容的选言判断只有一个否定肯定式。

正确运用选言推理一般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运用否定肯定式选言推理时,大前提的选言肢必须列举完全;

第二,运用肯定否定式选言推理时,大前提一般不能是相容的选言判断。否则,推理就会出现错误。例如:考试成绩不好,或是由于复习方法不对,或是由于临场发挥不好;

汪莘同学考试成绩不好,不是复习方法不对;所以,汪莘同学考试成绩不好是临场发挥不好。

(2)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一般以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选言推理就称为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通常情况下,真实的、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必须有一个选言肢是真的,所以,否定一部分肢判断就要肯定另一部分肢判断(即否定肯定式),而肯定一部分肢判断就要否定另一部分肢判断(即肯定否定式)。

①否定肯定式。

例如:今天的报告会,或由赵教授作报告,或由刘校长作报告,或由汪书记作报告;

不是由赵教授作报告,也不是由刘校长作报告;

所以,由汪书记作报告。

②肯定否定式。

例如:人的正确思想或者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或者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所以,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

(注:引自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三、假言

所谓假言推理指的是大前提是假言判断的演绎推理。是判定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我们也称它为条件判断。其中包括: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一般特征是:以一个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通过对这一判断的前件或后件的肯定或否定,从而得出结论。

一般根据假言判断的不同形式,假言推理可分为: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等三种假言推理形式。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指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大前提的演绎推理。

如果p,那么q。p就是q的充分条件

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关联词语还有“假使。。。就。。。”、“倘若。。。则。。。。”、“只要。。。就,,,”、“当。。。。就(便)。。。。”等等。

一般情况,它又可以分为肯定式与否定式两种:

①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式):

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但是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例1:只要跑步,人就会出汗;你现在正在跑步;可见,你现在正在出汗。(对)

例2:如果两条线平行,那么它们就是直线;这两条线不平行;所以,它们就不是直线。

解析:显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所有的不弯曲的两点之间最短的线都是直线。

②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式):

一般情况下,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但是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例1:只要跑步,人就会出汗;你现在没出汗;可见,你现在没有跑步。(对)

例2:如果饮酒过量,肝脏就会生病;他的肝脏生病;所以,他饮酒过量了。

解析:这一结论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有时其他诸多原因,也会引起肝脏生病。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指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演绎推理。

只有p,才q。p就是q的必要条件

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关联词语还有:“除非。。。才。。。”、“除非。。。不。。。”、“。。。。。才。。。

这种推理可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

①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式)。

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但是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例1: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晓鸣取得了好成绩;可见,他努力学习了。(对)

例2:只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才能做好教学工作;张老师没做好教学工作;

所以,张老师没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解析:这个结论不妥当。因为没做好教学工作,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②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式)。

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但是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例1:只有平时搞好训练,才能比赛取胜;你平时没搞好训练所以,你没能取胜。(对)

例2:只有平时搞好训练,才能比赛取胜;你平时搞好训练;所以,你比赛能取胜。

解析:这个结论不妥当,因比赛能取胜还有其他条件。

(3)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

指的是以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演绎推理。

如果有p必有q;如果无p,则无q

真假

a且b:a真b真a假b真,a假b假,a真b假

a或b:a真b真,a真b假,a假b真a假b假

a=>b a真b真,a假b真,a假b假a真b假

它一般有四种形式,即肯定式中的肯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式中的否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

①肯定前件式:指由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

例如: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到100℃就会沸腾;

现在已加热到100℃;

所以,水沸了。

②肯定后件式:指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

例如: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到100℃就会沸腾;

现在水沸腾了;

所以,已加热到100℃了。

③否定前件式:指由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

例如: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到100℃就会沸腾;

现在还没有加热到100℃;

所以,水没有沸腾。

④否定后件式:指由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

例如: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100℃就会沸腾;

现在水没有沸腾;

所以,还没有加热到100℃。

四、负推理

负判断就是否定某个判断的判断

①简单的负判断的等价判断(等值判断)

顺口溜:

否定全称得特称,否定特称得全称。

否定必然得可能,否定可能得必然。

例子:

1、并非所有会飞的动物都是鸟

--------------------------------------------------

有的会飞的动物不是鸟

2、并非所有失足青年都不是可教育的

-----------------------------------------------------

有的失足青年是可教育的

3、并非有的人是生而知之的

------------------------------------------------------

所有的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

4、并非有的知识不是有用的

----------------------------------------------------------

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

并非必然P等值于:可能非P

并非必然非P等值于:可能P

并非可能P等值于:必然非P

并非可能非P等值于:必然P

用云淡的话说就是

其他类似的有:

不必然p======可能不p

不必然非p======可能不非p====可能p

不可能p=======必然不p(必然非p)

不可能非p=====必然不非p====必然p

不所有p======有的p不

不所有p不=====有的p不不====有的p

不有的p======所有p不

不有的p不======所有p不不===所有p

②负复合判断及其等价判断

(1):负联言判断是判定一个联言判断是假的,前面我们有讲过,什么时候联言判断为假?就是至少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也可以都是假的)

用公式表示为:“并非(P且q)”等值于“非P或者非q”

例如:并非小张既有才华又帅气

---------------------------------------------------

小张或者没有才华,或者不帅气

并非某些公务员既有才又有德

--------------------------------------------------------

某些公务员或者没才,或者没德

(2)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

“并非(P或者q)”等值于“非P并且非q”

例子:

并非考不上公务员是因为或者没有才华,或者没关系

-------------------------------------------------------------------------

考不上公务员即不是因为没有才华,也不是因为没有关系

(4)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

“并非要么p要么q”等值于“P并且q,或者非p,并且非q”

不相容判断不能同真同假,所以他的负判断就是要判定它可以同真,或者是可以同假。

(5)充分条件的负判断

“并非(如果p,那么q)等值于“P并且非q”

因为前面我们有讲过,充分条件命题假只有一种情况,即前真后假的时候为假!所以它的负判断就是判定它什么时候为假的判断!

(6)必要条件的负判断

并非(只有P,才q)等值于“非P且q”

(7)充分必要条件的负判断

“并非(当且仅当P,才q)”等值于(P并且非q)或者(非p并且q)

第四部分:模态判断

模态判断:指一切包含“可能”、“必然”等模态概念的判断。它判断事物的可能性或必然性;例如:今年我可能会结婚,今年我必然会考上公务员

一、基本知识点

1、模态词:必然(一定、必定)、可能(或许、也许)

2、模态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3、模态推理规则:

(1)“必然”和“可能不”矛盾互推——

(2)“必然不”和“可能”矛盾互推——

(3)“可能”不推“必然”——

(4)“可能不”推“可能不”——

且:不一定P===不必然P===可能非P

不一定不P===可能P

不可能P==必然非P==一定非P

不可能不P===一定P===必然P

4、(1)否定词在模态词前时,则,否定不仅是对P的否定,还有对模态的否定;

即:非必然P=可能非P

非可能P=必然非P

非必然非P=可能P

非可能非P=必然P

例如:不可能都是P=必然有些不是P=有些必然非P

可能不都是P=可能有些非P=有些可能非P=有些不必然不是P(2)否定词在模态词后时,则,不涉及模态变化,只要进行性质判断的否定即可。

二、模态判断命题

1、模态判断的种类

(1)、可能判断:分为可能肯定判断和可能否定判断

小张可能是个帅哥----------------------------------S可能是P

小张可能考不上成都省直公务员----------------S可能不是P

(2)、必然判断:分为必然肯定判断和必然否定判断

小张必然会成熟起来-------------------S必然是P

小张必然离不开QZZN的朋友-------S必然不是P

2、模态判断的真假关系

就是要讨论:“必然P”、“必然非P”、“可能P”、“可能非P”之间的对当关系。用一个逻辑方针来表示:

1、上反对关系

“必然P”和“必然非P”是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但是可以同假。准确的说:如果其中一个是真,则令一个必然是假的;如果其中一个判断是假的,另一个判断不必然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A:小张必然是个好人

B:小张必然不是个好人

如果A真,则B假

如果A假,则B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

2、下反对关系

“可能P”与“可能非P”是下反对关系:可以同真,但是不能同假。即:如果其中一个判断是假的,则另一个判断必然是真的;如果其中一个判断是真的,则另一个判断不必然是假的,也可能是真的。

A:小张可能是个好人

B:小张可能不是个好人

如果A真,那B的真假性无法判断

如果A假,那么B真

3、矛盾关系

“必然P”与“可能非P”、“必然非P”与“可能P”是矛盾关系:矛盾关系就是我们讲的: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即:如果其中一个判断为真,另一个判断必然为假;如果其中一个判断假,另一个必然为真。

4、从属关系

“必然P”与“可能P”、“必然非P”与“可能非P”是从属关系:可以同真,可以同假。具体地说,即:必然判断真可能判断必真;可能判断假,必然判断必假。

谓词逻辑归结原理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ull 0 typedef struct { char var; char *s; }mgu; void strreplace(char *string,char *str1,char *str2) { char *p; while(p=strstr(string,str1)) { int i=strlen(string); int j=strlen(str2); *(string+i+j-1)='\0'; for(int k=i-1;(string+k)!=p;k--) *(string+k+j-1)=*(string+k); for(i=0;is)) continue; if((u+i)->var==(u+j)->var) { delete (u+j)->s; (u+j)->s=null; k--; j=i; } if(((u+i)->s)&&((u+i)->var==*((u+i)->s))) { delete (u+i)->s; (u+i)->s=null; k--;

} } j=count; if(k==j)return; count=k; for(int i=1;i0;i++) { if((u+i)->s) continue; while(!((u+j)->s)) j--; (u+i)->var= (u+j)->var; (u+i)->s= (u+j)->s; (u+j)->s=null; k--; } cout<<"gjvjkhllknkln"; } class unifier { char *string; mgu unit[50]; int count; public: int num; unifier(); void input(); int differ(int n); int change(int i,int j,int n); void print(); ~unifier(){delete string;} }; unifier::unifier() { count=0; unit[0].s=null; } void unifier::input() { cout <>num;

初中逻辑推理题

个性化辅导教案 学科数学学生年级授课时间 2014 年 12 月日授课教师汪

例 1. 某超级市场失窃,大量的商品在夜间被罪犯用汽车运走?三个嫌疑犯被警察局传讯,警察局已经掌握了以下事实:(1)罪犯不在甲、乙、丙三人之外;(2)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3)甲不会开车?在此案中能肯定的作案对象是( ) A.嫌疑犯甲 B.嫌疑犯乙 C.嫌疑犯丙 D.嫌疑犯乙和丙 例 2. 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在院里玩球,忽听“砰”的一声,球击中了李大爷家的窗户.李大爷跑出来查看,发现一块窗户玻璃被打裂了.李大爷问:“是谁闯的祸?”[来源:学&科&网Z&X&X&K] 甲说:“是乙不小心闯的祸.” 乙说:“是丙闯的祸.” 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 丁说:“反正不是我闯的祸.” 如果这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请你帮李大爷判断一下,究竟是谁闯的祸 A.甲 B. 乙 C.丙 D.丁

个性化辅导学案 学科数学学生年级授课时间 2014 年 12 月日授课教师汪 例题精选例 1. 某超级市场失窃,大量的商品在夜间被罪犯用汽车运走?三个嫌疑犯被警察局传讯,警察局已经掌握了以下事实:(1)罪犯不在甲、乙、丙三人之外;(2)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3)甲不会开车?在此案中能肯定的作案对象是( ) A.嫌疑犯甲 B.嫌疑犯乙 C.嫌疑犯丙 D.嫌疑犯乙和丙

例 2. 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在院里玩球,忽听“砰”的一声,球击中了李大爷家的窗户.李大爷跑出来查看,发现一块窗户玻璃被打裂了.李大爷问:“是谁闯的祸?”[来源:学&科&网Z&X&X&K] 甲说:“是乙不小心闯的祸.” 乙说:“是丙闯的祸.” 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 丁说:“反正不是我闯的祸.” 如果这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请你帮李大爷判断一下,究竟是谁闯的祸 A.甲 B. 乙 C.丙 D.丁

离散数学24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

谓词演算的 推理理论

在谓词逻辑中,除了命题逻辑中的推理规则继续有效外,还有以下四条规则。设前提Г= {A 1,A 2,…,A k }. 1. 全称指定规则(全称量词消去规则)US : 例1 取个体域为实数域,F(x, y): x>y, P(x)=(?y) F(x,y), 则(?x)P(x) ?P(z)=(?y) F(z,y). 而不能(?x) P(x) ?P(y)=(?y) F(y,y). 其中x,y 是个体变项符号,c 为任意的个体常量. 或 (?x ) P (x ) ∴ P (y ) (?x) P (x ) ∴ P (c )

2 . 全称推广规则(全称量词引入规则) UG: P(x) ∴ (?x)P(x) 其中x是个体变项符号,且不在前提的任何公式中 自由出现. 3. 存在指定规则(存在量词消去规则) ES: (?x)P(x) ∴ P(c) 1)c是使P(x)为真的特定的个体常量,不是任意的. 2)c不在前提中或者先前推导公式中出现或自由出现, 换句话说,此c是在该推导之前从未使用过的.

4. 存在推广规则(存在量词引入规则) EG: P(c) ∴ ( x)P(x) 其中x是个体变项符号, c是个体常项符号.

谓词逻辑的推理理论由下列要素构成. 1. 等价公式 2. 蕴含式 3. 推理规则: (1) 前提引入规则 (2) 结论引入规则 (3) CP推理规则 (4)归谬论 (5) US规则 (6) UG规则 (7) ES规则 (8) EG规则

1)在推导的过程中,可以引用命题演算中的规则P、规则T、 规则CP . 2)为了在推导过程中消去量词,可以引用规则US和规则ES来 消去量词. 3)当所要求的结论可能被定量时,此时可引用规则UG和规则 EG将其量词加入. 4)证明时可采用如命题演算中的直接证明方法和间接证明方法. 5)在推导过程中,对消去量词的公式或公式中没含量词的子公 式,完全可以引用命题演算中的基本等价公式和基本蕴涵公式. 6)在推导过程中,对含有量词的公式可以引用谓词中的基本等 价公式和基本蕴涵公式.

初中数学——简单逻辑推理

课程专题:简单逻辑推理的趣题 例一:A、B、C三人对一块矿石作以下判断: A说这不是铁,不是锰; B说这不是铁,是锡;C说这不是锡,是铁; 已知三人中一人全对,一人全错,一人半对,请问这到底是什么物质? 分析:B、C两人说话矛盾,故他们两人一人全对,一人全错,物质不是锡就是铁,又A 半对,不是锰对,不是铁错,所以该物质就是铁。 该题还可以分类讨论:是铁时,是锰时,是锡时,A、B、C三人的话是否合乎条件。 例二:张三、李四、王五中有几个人说谎,几个人说真话? 张三:“王五、李四都在说谎”; 李四:“我没说谎”; 王五:“李四在说谎”; 分析:李四、王五说话矛盾,故一真一假,故张三也假,即两真一假;不过谁说真话谁说假话不知道。 推广1:张三、李四、王五三人中一人说谎,一人犯罪,请找出来。 张三:“是李四”; 李四:“不是我”; 王五:“不是张三,也不是李四”; 分析:张三、李四说话矛盾,故一人假话,王五真话,故罪犯是王五,说谎是张三。 推广2:张三、李四、王五中三人中两人说谎,一人说真话,到底谁是罪犯? 张三:“是李四”; 李四:“不是我”; 王五:“不是我”; 分析:张三、李四说话矛盾,故一人真话一人假话,故王五假话,故罪犯是王五,李四说真话,张三、王五都说谎。 二、数学趣题

1、请用两种方法4条线段把一个正方形分成10块(每块的大小可以不相等,形状也可以不 同) 答案如下: 方法二 2、井深8米,一只青蛙从井底往上跳,每次跳3米,又滑下2米,那么它要跳几次才能到达井 口. 答案:跳六次。解题过程:设跳x次到达井口,则有3x-2(x-1)>=8 3、(人\鸡\狗\米过河问题)有一个人带着一只狗\一袋米\一只鸡过河,只能从河上面的一座桥上通过,但农夫每次只能带一样东西过河,并且如果人不把狗看着,狗和鸡在一起的话,那么狗就会把鸡吃掉,并且如果人不把鸡看着,鸡和米在一起的话,那么鸡就会把米吃掉,现在这个人要把鸡\狗\米顺利带过河,请问怎么办? 答案:假设他们原先在岸边A,要到达对面岸边B 第一趟 A-B 农夫鸡到达B后,农夫独自撑船返回A 第二趟 A-B 农夫米到达B后,农夫带着鸡撑船返回A 第三趟 A-B 农夫狗到达B后,到达B后,农夫独自撑船返回A 第四趟 A-B 农夫鸡全部到达 课堂讨论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牛连强)

2.5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 1.推理定律 谓词演算中也存在一些基本的等价与蕴含关系,参见表2-2。我们以此作为推理的基础,即推理定律。 表2-2 序号 等价或蕴含关系 含义 E27 E28 ┐?xA(x)??x┐A(x) ┐?xA(x)??x┐A(x) 量词否定等值式 E29 E30?x(A(x)∧B(x))??xA(x)∧?xB(x) ?x(A(x)∨B(x))??xA(x)∨?xB(x) 量词分配等值式(量词分配律) E31 E32 E33 E34 E35 E36 E37 E38 E39 E40 E41 E42 E43?x(A(x)∨B)??xA(x)∨B ?x(A(x)∧B)??xA(x)∧B ?x(A(x)∨B)??xA(x)∨B ?x(A(x)∧B)??xA(x)∧B ?x(B∨A(x))? B∨?xA(x) ?x(B∧A(x))? B∧?xA(x) ?x(B∨A(x))? B∨?xA(x) ?x(B∧A(x))? B∧?xA(x) ?x(A(x)→B(x))??xA(x)→?xB(x) ?x(A(x)→B)??xA(x)→B ?xA(x)→B??x(A(x)→B) A→?xB(x)??x(A→B(x)) A→?xB(x)??x(A→B(x)) 量词作用域的扩张与收缩 I21 I22?xA(x)∨?xB(x)??x(A(x)∨B(x)) ?x(A(x)∧B(x))??xA(x)∧?xB(x) I23 ?xA(x)→?xB(x)??x(A(x)→B(x)) 表2-2中的I、E序号是接着表1-5和1-8排列的,表明它们都是谓词逻辑的推理定律。E31~E34与E35~E38只是A和B的顺序不同。 2.量词的消除与产生规则 谓词推理可以看作是对命题推理的扩充。除了原来的P规则(前提引入)、T规则(命题等价和蕴含)及反证法、CP规则外,为什么还需引入新的推理规则呢? 命题逻辑中只有一种命题,但谓词逻辑中有2种,即量词量化的命题和谓词填式命题。如果仅由表2-2的推理定律就可推证,并不需要引入新的规则,但这种情况十分罕见,也失去了谓词逻辑本身的意义。为此,要引入如下4个规则完成量词量化命题与谓词填式之间的转换,其中的A(x)表示任意的谓词。 (1) 全称指定(消去)规则US(Ubiquity Specification,或记为?-)

实验二:使用Prolog的一阶逻辑推理实验

实验二:使用Prolog的一阶逻辑推理实验 班级;智能1401 姓名:蒙寿伟 学号:201408070120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Prolog语言; 2.用Prolog语言巩固一阶逻辑知识; 3.能够使用prolog语言实现一阶逻辑的证明; 二、实验的硬件、软件平台 硬件:计算机 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 10 应用软件:Prolog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熟悉prolog语言的使用并实现对于一阶逻辑推理的证明 实验步骤: 1:对于a,b,c,d四种输入情况,验证|?- p(a).的真假; a.p(b). p(a) :- p(b). p(a) :- p(c) 推理分析: 事实:p(b)为真. 推理:由p(b)为真可以推出p(a)为真,由p(c)为真可以推出p(a)为真. 结论:p(a)为真. 运行结果:

b. p(c). p(a) :- p(b). p(a) :- p(c). 推理分析: 事实:p(c)为真. 推理:由p(b)为真可以推出p(a)为真,由p(c)为真可以推出p(a)为真. 结论:p(a)为真. 运行结果: c. p(b). p(a) :- p(b) ,p(c). 推理分析: 事实:p(b)为真. 推理:由p(b)为真且p(c)为真可以推出p(a)为真. 结论:p(a)为假.因为p(b)未知. d. p(c). p(a):- p(b) ; p(c). 推理分析: 事实:p(b)为真. 推理:由p(b)为真或p(c)为真可以推出p(a)为真. 结论:p(a)为真. 2.验证 ?-friend(john,Y). likes(bell,sports). likes(mary,music).

初中数学竞赛专项训练-逻辑推理

初中数学竞赛专项训练-逻辑推理 一、选择题: 1、世界杯足球赛小组赛,每个小组4个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每场比赛胜队得3分,败队得0分,平局时两队各得1分,小组赛完以后,总积分最高的两个队出线进入下轮比赛,如果总积分相同,还要按净胜球排序,一个队要保证出线,这个队至少要积() A. 6分 B. 7分 C. 8分 D. 9分 2、甲、乙、丙三人比赛象棋,每局比赛后,若是和棋,则这两个人继续比赛,直到分出胜负,负者退下,由另一个与胜者比赛,比赛若干局后,甲胜4局,负2局;乙胜3局,负3局,如果丙负3局,那么丙胜() A. 0局 B. 1局 C. 2局 D. 3局 3、已知四边形ABCD从下列条件中①AB∥CD②BC∥AD③AB=CD ④BC=AD ⑤∠A=∠C⑥∠B=∠D,任取其中两个,可以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这一结论的情况有() A. 4种 B. 9种 C. 13种 D. 15种 4、某校初三两个毕业班的学生和教师共100人,一起在台阶上拍毕业照留念,摄影师要将其排列成前多后少的梯形阵(排数≥3),且要求各行的人数必须是连续的自然数,这样才能使后一排的人均站在前一排两人间的空档处,那么满足上述要求的排法的方案有 A. 1种 B. 2种 C. 4种 D. 0种 5、正整数n小于100,并且满足等式

,其中 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这样的正整数n有()个 A. 2 B. 3 C. 12 D. 16 6、周末晚会上,师生共有20人参加跳舞,其中方老师和7个学生跳舞,张老师和8个学生跳舞……依次下去,一直到何老师,他和参加跳舞的所有学生跳过舞,这个晚会上参加跳舞的学生人数是() A. 15 B. 14 C. 13 D. 12 7、如图某三角形展览馆由25个正三角形展室组成,每两个相邻展室(指有公共边的小三角形)都有门相通,若某参观者不愿返回已参观过的展室(通过每个房间至少一次),那么他至多能参观()个展室。 A. 23 B. 22 C. 21 D. 20 8、一副扑克牌有4种花色,每种花色有13张,从中任意抽牌,最小要抽()张才能保证有4张牌是同一花色的。 A. 12 B. 13 C. 14 D. 15 二、填空题: 1、观察下列图形: ④

逻辑推理解题技巧大全之演绎推理

逻辑推理大全之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 1.推理及其分类 所谓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例如: 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例如: 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1)演绎推理。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例如: 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 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2)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一般情况下,归纳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也叫完全归纳法,是指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正确运用完全归纳推理,要求所列举的前提必须完全,不然推导出的结论会产生错误。例如: 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

-论初中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策略 2000字(1)

论初中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随着新教改的推进,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一直是教师们所关注的教学问题。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并且不断的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升。文中将提出一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有效措施,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推理培养策略 引言:逻辑推理能力作为数学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也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教师对学生以及思维的培养和推理能力的战略,然后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逐渐掌握多种的数学推理方法,学会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当中,从而提高数学的知识运用能力。 一、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的教学环节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一步步的引导,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在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应当全神贯注,并且灵活地运用自己思维能力,跟随教师的指引进行认知和探索,这样才能进一步的发展自己的推理能力,并且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课堂教学环节当中,很多关于数学定理的一些实验,往往通过归纳的教学方式会比较适合,教师应当正确的处理数学实验的应用,能够确保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所学知识能够符合当前教改

的要求。数学知识当中包含着严谨的科学知识,还包含着实验性的归纳科学知识,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的环节当中,重视数学实验对学生推理能力的提升作用[1]。 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都在强调教学的严谨性,但是过分的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反而会忽视数学学习过程当中生动活泼的合理推理,会让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比较纯粹的演绎科学,但是实际上在数学的发展史当中,除了演绎推理外,合理的推理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能力推理的情况下,还要培养学生合理推理的能力,新教改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的观察,对实验进行归纳类比后获得数学的猜想,并进一步的寻求写提证据,并且给出相应的证明或者举出相关的例子,这也要求学生在获得数学结论时,应当经历合情合理的推理后再到演绎性的推理。所以在数学在教学过程当中,既要强调思维的严谨性,结果是否正确,还要重视思维的探索和发掘,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的培养数学的合情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然合情推理并非盲目的胡思乱想,他是通过数学问题当中一些已知事实作为解题基础,然后再通过选择恰当的数学材料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在已知的基础上,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联想,最后通过观察可以减少猜想的盲目内容。 三、激发学生的猜想

中小学数学智力竞赛数学逻辑推理题

全国中小学逻辑思维题(数学部分)[精选·附答案] 【1】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 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解: 记5升的水壶为A,6升的水壶为B。 装满B,将B中水倒入A至A满,然后倒掉A,将B中剩余水倒入A中,则此时A 中有水1升; 装满B,将B中水倒入A至A满,然后倒掉A,将B中剩余水倒入A中,则此时A 中有水2升; 装满B,将B中水倒入A至A满,然后倒掉A,将B中剩余水倒入A中,则此时A 中有水3升。 【2】周雯的妈妈是豫林水泥厂的化验员。一天,周雯来到化验室做作业。做完后想出去玩。 "等等,妈妈还要考你一个题目,"她接着说,"你看这6只做化验用的玻璃杯,前面3只盛满了水,后面3只是空的。你能只移动1只玻璃杯,就便盛满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间隔起来吗?" 爱动脑筋的周雯,是学校里有名的"小机灵",她只想了一会儿就做到了。请你想想看,"小机灵"是怎样做的? 解: 将第2个玻璃杯中的水倒入第5个玻璃杯中,再将第二个玻璃杯放回。 【3】三个小伙子同时爱上了一个姑娘,为了决定他们谁能娶这个姑娘,他们决定用手枪进行一次决斗。小李的命中率是30%,小黄比他好些,命中率是50%,最出色的枪手是小林,他从不失误,命中率是100%。由于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为公平起见,他们决定按这样的顺序:小李先开枪,小黄第二,小林最后。然后这样循环,直到他们只剩下一个人。那么这三个人中谁活下来的机会最大呢?他们

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解: 小李第一次肯定会对小林开枪。否则的话,如果小李一枪将小黄毙命,则自己也一定会被小林打死;如果小李没有将小黄打死 【4】一间囚房里关押着两个犯人。每天监狱都会为这间囚房提供一罐汤,让这两个犯人自己来分。起初,这两个人经常会发生争执,因为他们总是有人认为对方的汤比自己的多。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个人分汤,让另一个人先选。于是争端就这么解决了。可是,现在这间囚房里又加进来一个新犯人,现在是三个人来分汤。必须寻找一个新的方法来维持他们之间的和平。该怎么办呢? 按:心理问题,不是逻辑问题。 解: ①一个人分汤,第二个人从中选一碗,第三个人从剩下的两碗中选一碗 ②没人要的那碗给分汤的人(因为这碗另两个人都不想要,所以给他别人没有意见) ③把这两碗并作一碗,这样就又回归到了两个人分汤的方法上。 附:按此方法,也可解决多人分汤的问题。 【5】在一张长方形的桌面上放了n个一样大小的圆形硬币。这些硬币中可能有一些不完全在桌面内,也可能有一些彼此重叠;当再多放一个硬币而它的圆心在桌面内时,新放的硬币便必定与原先某些硬币重叠。请证明整个桌面可以用4n个硬币完全覆盖。 解: 假想把这n个硬币的半径增大一倍(变成2r),则此时假想的硬币会完全覆盖桌面! 否则,在没有覆盖的地方放一枚硬币,则这枚硬币不与任何硬币重叠,即与原题矛盾!

人工智能原理教案02章 归结推理方法2.4 归结原理

2.4 归结原理 本节在上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介绍谓词逻辑的归结方法。谓词逻辑的归结法是以命题逻辑的归结法为基础,在Skolem 标准性的子句集上,通过置换和合一进行归结的。 下面先介绍一些本节中用到的必要概念: 一阶逻辑:谓词中不再含有谓词的逻辑关系式。 个体词:表示主语的词 谓词:刻画个体性质或个体之间关系的词 量词:表示数量的词 个体常量:a,b,c 个体变量:x,y,z 谓词符号:P,Q,R 量词符号:, 归结原理正确性的根本在于,如果在子句集中找到矛盾可以肯定命题是不可满足的。 2.4.1 合一和置换 置换:置换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在一个谓词公式中用置换项去置换变量。 定义: 置换是形如{t1/x1, t2/x2, …, t n/x n}的有限集合。其中,x1, x2, …, x n是互不相同的变量,t1, t2, …, t n是不同于x i的项(常量、变量、函数);t i/x i表示用t i置换x i,并且要求t i与x i不能相同,而且x i

不能循环地出现在另一个t i中。 例如 {a/x,c/y,f(b)/z}是一个置换。 {g(y)/x,f(x)/y}不是一个置换,原因是它在x和y之间出现了循环置换现象。置换的目的是要将某些变量用另外的变量、常量或函数取代,使其不在公式中出现。但在{g(y)/x,f(x)/y}中,它用g(y)置换x,用f(g(y))置换y,既没有消去x,也没有消去y。若改为{g(a)/x,f(x)/y}就可以了。 通常,置换用希腊字母θ、σ、α、λ来表示的。 定义:置换的合成 设θ={t1/x1, t2/x2, …, t n/x n},λ={u1/y1, u2/y2, …, u n/y n},是两个置换。则θ与λ的合成也是一个置换,记作θ·λ。它是从集合{t1·λ/x1, t2·l/x2, …, t n·λ/x n, u1/y1, u2/y2, …, u n/y n} 即对ti先做λ置换然后再做θ置换,置换xi 中删去以下两种元素: i. 当t iλ=x i时,删去t iλ/x i(i = 1, 2, …, n); ii. 当y i∈{x1,x2, …, x n}时,删去u j/y j(j = 1, 2, …, m) 最后剩下的元素所构成的集合。 例: 设θ={f(y)/x, z/y},λ={a/x, b/y, y/z},求θ与λ的合成。 解: 先求出集合

2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

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摆渡公益版第二部分)Part4 推理规则 三段论 在逻辑中最最基本的推理规则,就是三段论。 什么叫三段论?三段论就是三句话,两个前提推一个结论 讲一个故事让大家轻松一下 从前,有一位哲学家叫苏格拉底 有一天,有个人找他说话:“大师,我很崇拜您,向您求教几个问 题,您能回答我对或者不对吗?” 苏格拉底:“能。” 那人说:“所有人都会死,这句话对不对?” 苏格拉底:“对。” 那人说:“大师您是人,对不对?” 苏格拉底:“对。” 那人说:“于是,大师您会死,对不对?” 苏格拉底:“……%¥……#¥……%¥……#%¥……”

以上就是三段论,嘿嘿 哈哈,回到正题,给几个三段论的公式(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试试把上面的故事转换一下,看看是符合1234中的哪一个 哦!) 比如: 1.所有A是B,所有B是C,于是,所有A是C(两个前提,都是肯定句,则结论必是肯定句) 2.有些A是B,所有B是C,于是,有些A是C 3.有些A是B,所有B非C,于是,有些A非C (两个前提,一肯一否,则结论必是否定句) 4.有些A非B,所有C是B,于是,有些A非C 三段论推理传递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传递推理的那个前提是所有开头的 要注意的一点是,两个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所有”,否则推理不能传递,比如 有些A是B,有些B是C,像这种条件,我们什么也推不出来的!

伸个懒腰,我们来做道综合点的题吧~ 复习复习前几个部分的内容,嘿嘿~ 例8.世界上最漂亮的猫中有一些是波斯猫,然而,人们必须承认,所有的波斯猫都是自负的,并且所有自负的波斯猫总是让人生气。如果上面的陈述正确,下面的每一个基于上述的陈述也必然是正确的,除了: A.世界上最漂亮的猫中有一些是让人生气的(有些a是d)B.一些让人生气的波斯猫是最漂亮的猫(有些d是a) C.任何不让人生气的猫不是波斯猫(因为有任何,这里我们用的是逆否命题同真假来做非d=>非b 等价于b=>d) D.一些让人生气且最漂亮的猫不是波斯猫(D项看起来比较复杂,你们晕了没有?知道关键在哪里么?有疑问的翻回 Part2!仔细看看例2,弄错的,打自己PP!简化来说直接就是,有些最漂亮的猫不是波斯猫,从“有些最漂亮的猫是波斯猫” 是不可以直接推出“有些最漂亮的猫不是波斯猫”的!解释见例2去) 题面:有些最漂亮的猫是波斯猫(1.有些a是b),所有波斯猫都自负(2.所有b是c),所有自负的波斯猫让人生气(3.所有c

初一数学(逻辑推理)例题解析

逻辑推理类题目是初一数学的一个难点。本讲义针对推理与论证的问题通过经典例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解答。在解题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已知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采用分段排除法找出突破口,通过推理得出结论. 例1.某超级市场失窃,大量的商品在夜间被罪犯用汽车运走?三个嫌疑犯被警察局传讯,警察局已经掌握了以下事实:(1)罪犯不在甲、乙、丙三人之外;(2)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3)甲不会开车?在此案中能肯定的作案对象是() A.嫌疑犯甲 B.嫌疑犯乙 C.嫌疑犯丙 D.嫌疑犯乙和丙 解析: 首先,有“罪犯不在甲、乙、丙三人之外”知甲、乙、丙之中至少有一个罪犯;有“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知丙不可能单独作案,且丙作案时一定有乙;有“甲不会开车”知甲也不会单独作案?如果甲作案的话,他一定要有一个开车的人。这个开车的人可能是乙,也可能是丙。如果是乙开车,那自然作案的人中有乙;如果开车的人是丙,那丙一定会带上乙。所以无论哪种情况都有乙。对于D选项,由于没有足够的理由来判断丙一定是作案对象,所以不能选D。

解:采用分段排除法 ①首先考虑作案对象是甲。显然,根据已知条件不足以得出这一结 论。但也不能就因此肯定没有甲。 ②再考虑作案对象是乙。有已知条件知,甲不会开车,而丙作案时 总得有乙作案。因此,如果是甲,那一定要有开车的,开车的不是乙就是丙,如果开车的是乙,当然能肯定作案的有乙;如果开车的是丙,根据“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就可以判断出作案的也一定有乙。所以可以判定作案的一定有乙。 ③现在来考虑作案对象是丙。从已经条件来看也没有足够理由得出 这一结论。因为“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但乙作案时并不总得有丙作从犯。又因为已知条件中只说“甲不会开车”,并没有说明乙会不会开车。所以如果乙会开车,就不能断定作案的人一定有丙。 所以,可以肯定的作案对象是乙。应选B. 本题关键点: 甲需要有人开车;丙总带着乙。 答案:B 例2.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在院里玩球,忽听“砰”的一声,球击中了李大爷家的窗户.李大爷跑出来查看,发现一块窗户玻璃被打裂了. 李大爷问:“是谁闯的祸?” 甲说:“是乙不小心闯的祸.”

实现基于谓词逻辑的归结原理

河南城建学院 《人工智能》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现基于谓词逻辑的归结原理 成绩:____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20 14 年 05 月 13日 实验器材:一台装PC机。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使用归结原理进行定理证明的过程,掌握基于谓词逻辑的归结过程中,子句变换过程、替换与合一算法、归结过程及简单归结策略等重要环节,进一步了解机器自动定理证明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要求 对于任意给定的一阶谓词逻辑所描述的定理,要求实现如下过程: (1) 谓词公式到子句集变换; (2) 替换与合一算法; (3) 在某简单归结策略下的归结。 三、实验步骤 步1 设计谓词公式及自居的存储结构,即内部表示。注意对全称量词?x和存在量词?x可采用其他符号代替; 步2 实现谓词公式到子句集变换过程; 步3 实现替换与合一算法; 步4 实现某简单归结策略;

步5 设计输出,动态演示归结过程,可以以归结树的形式给出; 步6 实现谓词逻辑中的归结过程,其中要调用替换与合一算法和归结策略。 四、代码 谓词公式到子句集变换的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一些函数的定义 void initString(string &ini);//初始化 string del_inlclue(string temp);//消去蕴涵符号 string dec_neg_rand(string temp);//减少否定符号的辖域 string standard_var(string temp);//对变量标准化 string del_exists(string temp);//消去存在量词 string convert_to_front(string temp);//化为前束形 string convert_to_and(string temp);//把母式化为合取范式 string del_all(string temp);//消去全称量词 string del_and(string temp);//消去连接符号合取% string change_name(string temp);//更换变量名称 //辅助函数定义 bool isAlbum(char temp);//是字母 string del_null_bracket(string temp);//删除多余的括号 string del_blank(string temp);//删除多余的空格 void checkLegal(string temp);//检查合法性 char numAfectChar(int temp);//数字显示为字符 //主函数 void main() { cout<<"------------------求子句集九步法演示-----------------------"<

逻辑推理理论(简明汇总)

逻辑常识(逻辑学习总体把握) 一、逻辑推理 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一)直接推理 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 例如: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二)间接推理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 (1)演绎推理 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 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 性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 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a三段论 b假言推理 c选言推理 (2)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 一般情况下,归纳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a完全归纳推理 也叫完全归纳法,是指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 正确运用完全归纳推理,要求所列举的前提必须完全,不然推导出的结论会产生错误。 例如: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四种社会形态构成了整个阶级社会。) b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是根据同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从而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这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但是,这种推理通常仅考察了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性质就得出了结论,所以结论可

数学初中竞赛逻辑推理专题训练(包含答案)

数学初中竞赛 逻辑推理 专题训练 .选择题 则不同的站位方法有( ) 3.仪表板上有四个开关,每个开关只能处于开或者关状态,如果相邻的两个开关不能同时 是开的,那么所有不同的状态有( ) 6.﹣2 和 2对应的点将数轴分成 3 段,如果数轴上任意 n 个不同的点中至少有 3 个在其中 之 一段,那么 n 的最小值是( ) 1.某校九年级 6 名学生和 1 位老师共 7 人在毕业前合影留念 站成一行) ,若老师站在中间, A .6种 B . 120种 C .240 种 D .720 种 2.钟面上有十二个数 1, 2, 3,?, 12.将其中某些数的前面添上一个负号,使钟面上所 有数之代数和等于零,则至少要添 n 个负号,这个数 n 是( A .4 B .5 C .6 D .7 A .6 种 B .7种 4.小明训练上楼梯赛跑.他每步可上 同方法共有( ) (注:两种上楼梯的方法,只要有 A .15 种 B .14 种 5.如图, 2× 5 的正方形网格中, C . 8 种 D .9 种 2 阶或 3 阶(不上 1 阶),那么小明上 12 阶楼梯的不 1 步所踏楼梯阶数不相同,便认为是不同的上法. ) C .13种 D .12 种 5张 1×2的矩形纸片将网格完全覆盖,则不同的覆盖 A .3 种 B .5种 C . 8 种 D .13 种 C .7 D .8 A .5 B .6

10.如图所示,韩梅家的左右两 侧各摆了 3 盆花,韩梅每次按照以下规则往家中搬一盆花, 先 选择左侧还是右侧,然后搬该侧离家最近的,要把所有的花搬到家里,共有( ) 种不同的搬花顺序. A . 8 B . 12 C .16 D .20 11.如图,在一块木板上均匀钉了 9颗钉子, 用细绳可以像图中那样围成三角形, 在这块木 板上,还可以围成 x 个与图中三角形全等但位置不同的三角形,则 x 的值为 ( ) 7.计算机中的堆栈是一些连续的存储单元,在每个堆栈中数据的存入、取出按照“先进后 出''的原则.如图,堆栈( 1)的 2 个连续存储单元已依次存入数据 b ,a ,取出数据的 顺序是 a , b ;堆栈( 2)的 3 个连续存储单元已依次存人数据 e , d , c ,取出数据的顺序 则是 c ,d ,e ,现在要从这两个堆栈中取出这 5 个数据(每次取出 1 个数据),则不同顺 序的取法的种数有( A .5种 B .6种 C .10种 D .12 种 8.用六根火柴棒搭成 4 个正三角形 (如图),现有一只虫子从点 A 出发爬行了 5 根不同的火 D .7 条 并使每条边的两端异色, 若共有 3 种颜色可供使 用(并不要求每种颜色都用上) ,则不同的涂色方法为( )种. A .6 B . 12 C .18 D . 24 C .6条 9.将四边 ABCD 的每个顶点涂上一种颜 色,

2020年初中数学竞赛讲义:逻辑推理

2020年初中数学竞赛讲义:逻辑推 理 一、逻辑推理 (1) 第1 页共2 页

第 1 页 共 2 页 一、 逻辑推理 1. (1992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2试)某个信封上的两个邮政编码M 和N 均由0, 1,2,3,5,6这六个不同数字组成,现有四个编码如下: A .320651 B .105263 C .612305 D .316250 已知编码A ,B ,C ,D 各恰有两个数字的位置与M 和N 相同.D 恰有三个数字的位置与M 和N 相同.试求:M 和N . 【难度】 ★★★ 【解析】 对于编码M ,考虑编码A 中恰有两个数位上的数字与M 中相应数位上的数字相 同.设这两位是1x ,2x 数位.由于B ,C 中该两数位上的数字均与A 在这两数位上的数字不同,因此,B ,C 中这两位数上的数字必与M 中这两数位上的数字不同,于是B 中与M 中数字相同的数位必异于1x ,2x .不妨设为3x ,4x ;同理C 中与M 中数字相同的数位只能是异于1x ,2x ,3x ,4x 的5x ,6x 两位.关于N 也有类似的结论.这就是说,在每个数位上,A ,B ,C 分别在该数位上的数字中,必有一个与M 在该数位上的数字相同;同样地,也必有一个与N 在该数位上的数字相同. 由此知,D 中的6,0两数字必不是M ,N 在相应数位上的数字,于是D 的3,1,2,5中只有一个数字与M 在相应数位上的数字不同,与N 相比较她有类似的结果. ⑴若3不对,则有610253,013256 ⑵若1不对,则有360251,301256 ⑶若2不对,则有312056,310652 ⑷若5不对,则有310265,315206 经检验知:该信封上编码M ,N 或者同为610253,或者同为310265.或者一个是610253,另一个是310265.

数学初中竞赛逻辑推理专题训练(包含答案)

数学初中竞赛逻辑推理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某校九年级6名学生和1位老师共7人在毕业前合影留念(站成一行),若老师站在中间,则不同的站位方法有() A.6种B.120种C.240种D.720种 2.钟面上有十二个数1,2,3,…,12.将其中某些数的前面添上一个负号,使钟面上所有数之代数和等于零,则至少要添n个负号,这个数n是() A.4 B.5 C.6 D.7 3.仪表板上有四个开关,每个开关只能处于开或者关状态,如果相邻的两个开关不能同时是开的,那么所有不同的状态有() A.6种B.7种C.8种D.9种 4.小明训练上楼梯赛跑.他每步可上2阶或3阶(不上1阶),那么小明上12阶楼梯的不同方法共有() (注:两种上楼梯的方法,只要有1步所踏楼梯阶数不相同,便认为是不同的上法.)A.15种B.14种C.13种D.12种 5.如图,2×5的正方形网格中,用5张1×2的矩形纸片将网格完全覆盖,则不同的覆盖方法有() A.3种B.5种C.8种D.13种 6.﹣2和2对应的点将数轴分成3段,如果数轴上任意n个不同的点中至少有3个在其中之一段,那么n的最小值是() A.5 B.6 C.7 D.8

7.计算机中的堆栈是一些连续的存储单元,在每个堆栈中数据的存入、取出按照“先进后出’’的原则.如图,堆栈(1)的2个连续存储单元已依次存入数据b,a,取出数据的顺序是a,b;堆栈(2)的3个连续存储单元已依次存人数据e,d,c,取出数据的顺序则是c,d,e,现在要从这两个堆栈中取出这5个数据(每次取出1个数据),则不同顺序的取法的种数有() A.5种B.6种C.10种D.12种 8.用六根火柴棒搭成4个正三角形(如图),现有一只虫子从点A出发爬行了5根不同的火柴棒后,到了C点,则不同的爬行路径共有() A.4条B.5条C.6条D.7条 9.将四边ABCD的每个顶点涂上一种颜色,并使每条边的两端异色,若共有3种颜色可供使用(并不要求每种颜色都用上),则不同的涂色方法为()种. A.6 B.12 C.18 D.24 10.如图所示,韩梅家的左右两侧各摆了3盆花,韩梅每次按照以下规则往家中搬一盆花,先选择左侧还是右侧,然后搬该侧离家最近的,要把所有的花搬到家里,共有()种不同的搬花顺序. A.8 B.12 C.16 D.20 11.如图,在一块木板上均匀钉了9颗钉子,用细绳可以像图中那样围成三角形,在这块木板上,还可以围成x个与图中三角形全等但位置不同的三角形,则x的值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