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套试卷汇总}2018-2019上海市黄浦区XX名校中考化学三月模拟试题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氧气

B.加水稀释浓盐酸

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前者反应快,后者反应慢,但产生的氧气一样多,故A错误;B、加水稀释浓盐酸,pH应无限接近于7,不可能等于或大于7,故B错误;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首先稀盐酸碳酸钠反应,然后是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C正确;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镁比铁活泼,反应较快,但由于是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最终产生的氢气一样多,故D错误。

点睛∶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影响生成物的质量。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镁比铁活泼,反应较快,但由于是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最终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2.金属是人类使用的重要的一类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铁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至今在世界金属产量中也排第一位

B.“真金不怕火炼”,原因是金的金属性质很不活泼

C.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自然界中没有单质形式存在的钠

D.光亮的铁块放入炭火中灼烧后会变黑,原因是表面附上了一层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答案】A

【解析】A. 铜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故错误,符合题意;

B. “真金不怕火炼”,原因是金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自然界中没有单质形式存在的钠,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光亮的铁块放入炭火中灼烧后会变黑,原因是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N 点对应的溶液不能再溶解物质

B.从氯化钾溶液中析出氯化钾只能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

C.M 点对应的溶液降温至t1℃,析出10g 晶体

D.将溶液从M 点变化到N 点,溶液质量可能增大

【答案】D

【解析】由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详解】A、N点对应的溶液不能再氯化钾物质,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故A不正确;

B、从氯化钾溶液中析出氯化钾可以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也可以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故B不正确;

C、溶液的质量未知,M点对应的溶液降温至t1℃,不一定析出10g晶体,故C不正确;

D、M点溶液未达到饱和,N点溶液达到饱和,将溶液从M点变化到N点,溶液质量可能增大,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4.某元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在其氧化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 .A 2O

B .AO 2

C .AO

D .A 2O 2

【答案】B 【解析】某元素(A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在其氧化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其氧化物中A 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0%:50%=1:1,则该氧化物的分子中A 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132:116=1:2,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O 2。故选B 。

5.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22CuO+C 2Cu+CO ↑高温

B .222NO+O =2NO

C .42

22CH +2O CO +2H O 点燃 D .22NaCl

2Na+Cl ↑电解 【答案】A 【解析】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详解】A 、22CuO+C 2Cu+CO ↑高温,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B 、222NO+O =2NO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 、4222CH +2O CO +2H O 点燃,该反应的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 、22NaCl

2Na+Cl ↑电解,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基本反应类型,为高频考点,掌握物质的类别、反应的基本类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常温下,有反应:M +N→盐+水,其中M 、N 的类别不可能是

A .酸、碱

B .单质、氧化物

C .氧化物、酸

D .氧化物、碱

【答案】B

【解析】A 、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

B 、非金属单质氢气、碳具有还原性,虽然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但不可能生成盐和水,错误;

C 、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

D 、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故选B 。

7.化学反应要符合一定的原理和条件,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参加或生成

B.复分解反应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C.置换反应只能发生在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之间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酸和碱反应能生成水和盐,这类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详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是化合反应,但是没有单质参加反应;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分解反应,生成物中没有单质生成.不符合题意;

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不一定发生在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之间,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还原剂是氢气,不属于金属.不符合题意;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盐氯化铜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根据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温度又升高了

【答案】C

【解析】A 、根据白磷燃烧产物的状态来分析;

B 、根据白磷燃烧放热来分析;

C 、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

D 、根据实验温度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瓶内来分析。

【详解】A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产生大量的白烟,选项A 不正确;

B 、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 2时刻,瓶内温度由低到高,然后慢慢降低至室温,选项B 不正确;

C 、通过t 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0080100

×100%=20%,选项C 正确; D 、t 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液体进入瓶内后,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气压显著增大,而不是由温度升高造成的,选项D 不正确。

故选C 。

【点睛】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9.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3CaCO

B .NaOH

C .2H O

D .24H SO 【答案】C

【解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碳酸钙、氢氧化钠、硫酸都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故选C 。

【点睛】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它既是纯净物,也是化合物和氧化物。 10.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 、氧气助燃,不能燃烧,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是利于它的助燃性,错误;B 、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去除油污,错误;C 、物质受热膨胀,是因为构成该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受热后变大了,分子的大

小不会变化,错误;D、一氧化碳的毒性是指它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现象,正确。故选D。

11.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常用氮气做填充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B.氧气用于炼钢——支持燃烧

C.干冰做致冷剂保存食物——干冰升华吸热

D.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锈蚀——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常用氮气做填充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氧气用于炼钢因为支持燃烧提供能量;干冰做致冷剂保存食物因为干冰升华吸热,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锈蚀因为铁锈疏松。故选D.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金属的活动性

12.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B.生活中节约用水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答案】B

【解析】A、生活污水不应直接排放,以免污染水资源;B、生活中节约用水,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储量有限,故B正确;C、不应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应有计划开采使用地下水;D、不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免污染环境。

点睛∶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二、填空题

13.食盐是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晒盐场利用晾晒海水得到粗盐和卤水。

(1)去除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主要步骤有:溶解、过滤、_________;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在20℃时,向4个盛有2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纯净氯化钠固体,并充分搅拌,4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以下是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 ①②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 ③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20℃时,200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72g

D 20℃时,将④继续恒温蒸发100g水,过滤,得到36g的固体

(3)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曲线如图,t 1℃时:

将3种图中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3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

【答案】蒸发 引流 ABC KCl 溶液、MgSO 4溶液、MgCl 2溶液 【解析】=100%100g+ 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

【详解】(1)去除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可用过滤法,先通过溶解、然后过滤将不溶性杂质除去,再将滤液蒸发即可得到粗盐。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A 、分析上述四组溶液,由③组溶液可知200g 水中最多溶解72g 食盐,①②为不饱和溶液,③④为饱和溶液;故A 正确;

B 、③④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 正确;

C 、20℃时,200g 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72g ,故C 正确;

D 、20℃时,④中溶液为饱和溶液且剩余18g 食盐未溶解,将④继续恒温蒸发100g 水,100g 水中最多溶解食盐36g ,因此过滤得到固体质量应为36g+18g=54g ,故D 不正确。故选ABC 。

(3)升温到t 2℃,硫酸镁温度变化了,溶解度降低,但是比t 1℃的氯化钾的溶解度大, t 1℃时它们的溶解度小到大顺序是KCl 溶液、MgSO 4溶液、MgCl 2溶液,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故3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KCl 溶液、MgSO 4溶液、MgCl 2溶液。

14.元素硅是性质和元素碳的性质相似,能形成SiO 2、SiCl 4、SiH 4、CaSiO 3、等化合物.Mg 在CO 2中能燃烧,生成白色的MgO 和黑色的碳.把沙子(主要成分是SiO 2)跟镁粉按一定质量比(质大约为15:24)混合均匀,装入试管中加热大约1分钟后,发生剧烈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白色粉末化合物和一种硅化物.待生成混合物冷却后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立即产生气泡,并伴有爆炸声,产生的气体是一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态氢化物.

(1)写出沙子与镁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生成的混合物放入稀H 2SO 4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

(3)写出产生“爆炸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4Mg+SiO 2加热2MgO+Mg 2Si SiH 4 SiH 4+2O 2点燃 SiO 2+2H 2O

【解析】(1)根据题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镁与二氧化硅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硅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Mg+SiO 2加热2MgO+Mg 2Si ;

(2)根据题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硅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硅化氢气体(SiH4);

(3)硅化氢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H4+2O2点燃

SiO2+2H2O。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__________。氢氧化钠因具有强腐蚀性,常用于鸡舍消毒,氢氧化钠的俗称是________。(写一种即可)酒精检测仪中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K2Cr2O7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________。一种即热式快餐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给食品加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鱼池增氧剂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肥皂水火碱(烧碱、苛性钠)+1 CaO+H2O=Ca(OH)2化合反应

2CaO2+2H2O==2Ca(OH)2+O2↑

【解析】(1)软水加入肥皂水后,产生的泡沫较多;硬水加入肥皂水后,产生的泡沫少,所以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故填:肥皂水;

(2)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故填:苛性钠或火碱或烧碱;

(3)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1.

(4)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为化合反应;

(5)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碱,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推知碱为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

16.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如该粒子表示一种原子,则x与y的差值为______(填数值);如该粒子表示一种阳离子,则该粒子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写出x=8和x=13的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四4Al+3O2=2Al2O3

【解析】(1)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a+b+y,则x-y=a+b。a=2,b=8,故x-y=10.

(2)阳离子是最外层的电子已经失去,故说明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共有4个电子层,故是第四周期元素。

(3)x=8和x=13的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铝元素,铝在氧气中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方程式为:

4Al+3O2=2Al2O3。

三、实验题

17.左下图是某同学正在绘制的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般情况下仪器A 的作用是_____;

(2)在图中标出仪器B 的名称_____;

(3)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_____;

(4)写出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实验中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的操作是_____;

(6)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右图实验时,观察到: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其原因是_____; (7)在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通常会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答案】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铁架台

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先使酒精灯火

焰在试管的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对高锰酸钾(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纯氧比空气中的氧气含氧量高,所以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吸收二氧化硫,减少(防止)对空气污染

【解析】(1)仪器A 试管,试管可以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仪器B 的名称铁架台。

(3)题目要求是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所以该实验装置图中试管口漏了画棉花,集气瓶最好画半瓶水,代表排水法收集气体,补充完整如下图。

(4)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5)实验中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用酒精灯火焰在试管的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对

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6)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其原因是纯氧比空气中的氧气含氧量高,所以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7)硫在氧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的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减少对空气污染。

18.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2是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y的数值是______。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当代工业上固体氮化镓的制备方法是利用镓和氨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合成,同时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8 Ga2O32Ga+2NH3高温

2GaN+3H2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详解】(1)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y的数值是:31-2-8-3=18;故填:18

(2)镓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是+3,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Ga2O3;故填:Ga2O3

(3)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当代工业上固体氮化镓的制备方法是利用镓和氨气在高温的

条件下合成,同时生成另外一种单质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Ga+2NH3高温

2GaN+3H2;故填:

2Ga+2NH3高温

2GaN+3H2

【点睛】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四、计算题

19.将含有可溶性杂质的某氯化钠样品1.5g溶于足量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小心滴入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AgNO3溶液(杂质不与AgNO3溶液反应)。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AgNO3

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加入100 g 硝酸银溶液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_______________。

(2)原硝酸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

【答案】可溶性杂质、硝酸钠、硝酸银 6.8%

【解析】(1)从题目图像可知,加入50g 硝酸银溶液时,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完毕,再加入硝酸银则过量,溶液中含有未反应的硝酸银和生成的硝酸钠,还有未反应的可溶性杂质,因此溶质包含三部分:可溶性杂质,生成的硝酸钠和剩余的硝酸银;

(2)由图可以看出生成的氯化银沉淀的质量为2.87g ,此时加入硝酸银溶液质量为50g ,所以依此计量点进行计算;

设参加反应的硝酸银的质量为m

3

3NaCl AgNO NaNO Ag +=+170

143.5m

Cl 2.87g

↓ 170m =143.5 2.87g

m =3.4 g 原硝酸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3.0%4g 508g

6.%?= 答:原硝酸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6.8%。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制取铁时,先点燃酒精灯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称量,再调节天平平衡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水,再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答案】D

【解析】A、CO还原氧化铁时先通CO,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加热,防止加热不纯的CO发生爆炸,错误;B、为了准确称量药品,托盘天平使用前要先调平,错误;C、为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或无法收集,实验室制取气体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且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里,正确。故选D。D。

点睛: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而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水立刻沸腾,造成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可以简记为:“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2.在科学研究中,常常通过实验的方法将不易观察的现象直观地反映出来。下列实验与这一思想方法不符合的是()

A.用红墨水和水扩散研究分子的运动

B.以木块移动距离表示钢球动能的大小

C.用铁屑显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

D.研究铁生锈

【答案】D

【解析】A.分子的运动是我们不能直接看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来证明,正确;

B.动能的大小我们直接是看不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向下滚动的小球撞击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说明,正确;

C.磁场的分布我们直接是看不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铁屑的分布来说明,正确;

D.研究铁生锈的快慢是利用控制变量和比较的方法,错误。故选D。

3.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答案】C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不正确;

B、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故B不正确;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C正确;

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D不正确。故选C。

4.右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同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6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将5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始终有晶体析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BC说法正确;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将5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不会有晶体析出。选D。

考点: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曲线。

点评:硫酸钠的溶解度在40℃以前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40℃以后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下列关于维生素C(C6H8O6)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5%

【答案】C

【解析】A.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正确;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6=176,正确;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4﹕3,故说法错误;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5%。故选C。

6.下列符号中,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A.2H B.H 2C.2H 2D.2H2O

【答案】C

【解析】A. 2H表示两个氢原子;

B. H 2表示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C. 2H 2表示两个氢分子;

D. 2H2O表示两个水分子。

故选C。

7.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铜粉(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O(CO2)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C CaCl2溶液(HCl) 加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D NaNO3溶液(Na2CO3)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除杂质的原则:所加的物质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除去Cu中的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发生反应:Fe + H2SO4 ="=" FeSO4+ H2↑,然后再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Cu,正确,B、除去CO气体中的CO2,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2NaOH + CO2="=" Na2CO3+ H2O,然后再干燥即可,正确,C、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加过量的碳酸钙,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然后过滤,正确,D、除去NaNO3溶液中的Na2CO3,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发生反应:Na2CO3+Ba(NO3) 2==BaCO3↓+2NaNO3,但由于所加的Ba(NO3)2溶液是过量,又引入新的杂质,错误,故选D

考点:物质的除杂

8.下列涉及的化学观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春天百花盛开香气袭人,“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辩证观:氯化铵与草木灰均能促进植物生长,但二者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

C.结构观: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溶夜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相同的OH﹣

D.变化观:自来水厂通过沉降过滤、杀菌等方法生产自来水,这些净水方法均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A、分子在不断运动,因此会花香四溢,香气袭人,选项A正确;

B、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呈碱性,铵态氮肥能和碱性肥料发生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选项B 正确;

C、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选项B正确;

D、沉降过滤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杀菌消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不正确。故选D。

9.如图为Na2Cr2O7、Na2SO4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Na2Cr2O7大于Na2SO4

B.20℃时,Na2Cr2O7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

D.30℃时,将210g Na2Cr2O7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150g Na2Cr2O7

【答案】A

【解析】A、由图像可知:60℃时,Na2Cr2O7的溶解度大于Na2SO4;故选项正确;

B、20℃时,Na2Cr2O7的溶解度为80g,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0g

100%44.4% 80g100g

?≈

+

故选项错误;

C、硫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先变大,再变小;故选项错误;

D、30℃时,Na2Cr2O7的溶解度为90g,将210g Na2Cr2O7饱和溶中溶质质量=210g90g

99.46g

100g90g

?

+

,溶剂

质量=210g-99.46g=110.54g,降温到10℃,Na2Cr2O7的溶解度为60g,则110.54g水中最多溶解溶质质量

为=110.54g60g

60.324

100g

g

?

=,析出Na2Cr2O7质量为99.46g-60.324g=39.136g;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

【答案】D

【解析】A、食盐溶于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误;

B、蔗糖溶于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误;

C、味精溶于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误;

D、芝麻油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D正确,故选D。

11.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且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过滤泥浆水

C.检验铵态氮肥D.蒸发食盐水

【答案】D

【解析】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硫粉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但同时产生了二氧化硫气体,导致瓶内气压不变,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B、过滤泥浆水,需要用玻璃棒来引流泥浆水,而不是直接倒入,不符合题意;

C、检验铵态氮肥,用氢氧化钠溶液和铵态氮肥反应,生成的氨气,遇润湿红色石蕊试纸,氨气遇水生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试纸会变蓝色,不符合题意;

D、用蒸发皿蒸发食盐水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出来,符合题意。故选D。

12.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A.溶液中滴入石蕊仍为紫色

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答案】B

【解析】酸性和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酸性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石蕊仍然是紫色。故选B。

二、填空题

1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用序号填空:

①纯牛奶②小苏打③稀有气体④聚乙烯⑤熟石灰⑥氢氧化铝可用于霓虹灯的是_____;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可用于解重金属盐中毒的是_____;可用于面包发酵的是_____;可用作食品包装袋的是_____;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_____。

【答案】③ ⑥ ① ② ④ ⑤

【解析】(1)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用来制霓虹灯;故填:③;

(2)氢氧化铝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所以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填:⑥;

(3)纯牛奶富含蛋白质,可用于解重金属盐中毒;故填:①;

(4)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可用于面包发酵;故填:②;

(5)聚乙烯塑料无毒,可用来包装食品;故填:④;

(6)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故填:⑤。

14.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当三物质溶解度大小为B>C>A时,温度t的范

围是_____。t2℃时,将A、B、C各25g分别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_____,而没有形成饱和溶液的,可将溶液温度降到t1℃时,又能恰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加适量的水分别形成饱和溶液,三种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用A、B、C表示)。

【答案】0℃~t1℃ C A C>B>A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当三物质溶解度大小为B>C>A时,温度t的范围是0℃~t1℃;(2)t2℃时,A、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25g,C物质的溶解度小于25g,所以将A、B、C各25g分别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C,而没有形成饱和溶液的,可将溶液温度降到t1℃时,此温度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又能恰好形成他和溶液的是A;

(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加适量的水分别形成饱和溶液,三种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15.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金属镁,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写出该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硝酸铜和硝酸镁Mg+2AgNO3=2Ag+Mg(NO3)2

【解析】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镁>铜>银,当把镁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由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镁可能没有置换出铜,有可能置换出部分铜。

(1)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铜和硝酸镁;

(2)在上述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是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镁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g+2AgNO3═2Ag+Mg(NO3)2。

故答案为:(1)硝酸铜和硝酸镁;(2)Mg+2AgNO3═2Ag+Mg(NO3)2。

16.氮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根据信息,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氮、氢、氧三种元素形成的碱和盐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

【答案】14.01 5 NH3?H2O NH4NO3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由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含氮、氢、氧三种元素的碱是一水合氨,表示为NH3?H2O;含氮、氢、氧三种元素的盐,可以是硝酸铵,表示为:NH4NO3。

三、实验题

17.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若用该装置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______。在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B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

①集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在B装置装满水,使氧气从______(填“a”或“b”)口进入。

②储气:若要将储存在B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______(填“a”或“b”)口进入;

③量气:若用B装置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还必须要增加到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集气瓶CaCO3+2HCl=CaCl2+H2O+CO2↑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 b a 量筒

【解析】(1)仪器①是用来收集气体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A中,如果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形成液封,生成的气体就会从漏斗中逸出,因此在制取气体时,

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4)B 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①集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在B 装置装满水,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氧气应从短管b 进入;②储气:若要将储存在B 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长管a 进入集气瓶,使气体从短管b 排出;③量气:若用B 装置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还必须要增加到的仪器量筒,量筒收集到的水的体积就是瓶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点睛】

B 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在具体使用时要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好进出口。

18.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 1 图2 写出图 1 中标号②的仪器名称____。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氧气,应选择图 1 的装置组合是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某同学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未变质的澄清石灰水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其可能的原因有____(合理即可)。图 1 装置 F 中的气球是“魔幻可变气球”。实验前,装置 F 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均处于关闭状态。打开____边(填“左”或“右”)分液漏斗的活塞并轻轻振荡集气瓶,可观察到气球变大。该活动小组用如图 2 所示装置,测量一定质量的塑料袋燃烧后产生 CO 2的质量(该塑料袋充分燃烧只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①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连接好实验装置后应检查_____,再加 入药品进行实验。装置Ⅰ的小烧杯中加入过量 H 2O 2 和催化剂,可持续产生 O 2 供塑料袋充分燃烧。

②塑料袋燃尽,装置Ⅰ逐渐冷却时,装置Ⅱ中的液体也不易倒吸进入装置Ⅰ中, 原因是____。 ③根据实验目的,需要称量的是______(填字母)。(不考虑空气成分的影响)

A 实验前塑料袋的质量

B 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Ⅱ的质量

C 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Ⅲ的质量

【答案】长颈漏斗 AC 322MnO 2K 2KCl O Cl O 3?+↑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所用盐酸浓度过大 右 装置气密性 装置Ⅰ中不断生成氧气,使压强增大 AC

【解析】(1)标号②的仪器是长颈漏斗。

(2)装置B 是块状固体与液体常温反应制取气体装置,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固体,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能用装置B ,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A ,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故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氧气,应选择图 1 的装置组合是AC ,试管口没放棉花团则是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