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观念转变事例

家庭教育观念转变事例
家庭教育观念转变事例

家庭教育观念转变事例

家庭教育观念转变事例

对于教育来说同学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但是一个观念的改变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下面学大为大家提供的是家庭教育观念转变事例,希望同学们和各位家长们能够了解,有所收获。

非得金华四中一位17岁的学生杀死其母的悲剧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我们的读者一次次发出疑问:压力人人都有,负担大家都重,为什么"学生杀母"悲剧偏偏会发生在这个家庭?

孩子的道德哪里去了?孩子的良知哪里去了?孩子的人

性哪里去了?在一个个问题面前,我们的读者一次又一次地反思家庭教育。本次家长会摘录了他们的说法。

一、孩子教育的根在家庭,家庭教育中父母亲素质尤其重要。

上海社会科学院陆震(编有中国母亲系列丛书)一个孩

子举起榔头,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连基本的人性都没有了,这是教育的悲哀,是家长的失败。这说明这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存在错误的东西,也说明家庭教育存在偏差:即对人文教育的轻视。

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缺乏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为了面子,要孩子拼命为自己争口气,这样的父母在当今社会中为数不少。这样的教育结果导致孩子缺乏基本的人性,而人性教育应该是孩子教育的第一内容。

还有的父母虽然没有功利动机,但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存在偏差。比如拔苗助长,没有从孩子的成长规律出发,一味要求孩子达到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没有从平等的角度去对待孩子,总是说"我是父亲",用"老子""儿子"的等级观念来压人。这种封建宗法势力的遗留,在民族集体无意识中一代传一代,一代压一代。

与此同时,整个社会重视学校教育,不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孩子学习,不重视家长素质提高。其实,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孩子教育的根在家庭。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贴近、更深入孩子的精神世界。家庭成员中的信任度尤其是父母与独生子女之间的信任度远高于学校中和社会上的人际信任度,这就使家庭教育能比较方便地把握、深入和影响孩子的精神世界,而这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难以办到的。实际上,在学校出现以前,孩子的社会化过程都是由家庭教育来进行的,学校的出现只是把家庭教育的一部分职能转移到学校中去罢了,其根底则仍在家庭教育之中。可以说,家

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因为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却害苦了孩子,也伤害了自己与孩子的感情。

应当说,家庭教育已到了一个不能不重视的时候了。现在学校都在喊"减负",教育部门的改革力度是大的,但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学生负担的减轻可能会成为一句空话。减负以后,老师的素质要提高,而家长的素质更亟待提高,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急需强化,家庭教育应该成为全社会关心的话题。

三、父母跟子女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就看当家长的怎么处理

作为家长,我很关注这个问题。上班时,我们同事间也在议论这件事情,大家都觉得想不通。这个男孩的思路有点怪,不好理解。按理,母子之间的感情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如果说纯粹为了学习,孩子对母亲的反应(仇恨)不应这么明显。

现在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什么都好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它往往会造成孩子人格、品质方面的缺陷。父母跟子女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就看作家长的怎么处理。做到父母跟子女成朋友,其实也很容易。这

样,家庭成员凡有快乐,大家都可以分享;有困难和痛苦时,大家也可以共同承担。像我们家,就一个女儿,我们特别注重对她的道德培养,我们跟女儿是朋友。我女儿跟我说:"每次不高兴的时候,我也曾告诫自己回家什么都不要说。可是一回到家,妈妈你只要一叫我的小名'冬冬',我就熬不住全部坦白了。"

四、家长除了过问分数还得注意孩子平时干什么、想什么

现在,减负工作学校都有具体的措施出台,我觉得提高家长的认识,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很重要。在工作中,我发现家长对孩子的分数态度很值得反思,目标、要求大家都有,而且这也很自然,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关键是怎样在家庭教育中做好这一点。有些家长对孩子分数的要求太严苛了,在家里许多言行都是围绕着分数这个中心来转,而且一旦孩子拿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分数、名次,就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来对待,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但事实上,分数只是衡量孩子对于课堂知识掌握的工具,它不代表全部。有些事情,我很有体会。作为老师,我在课堂上尽量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我并不希望他们只在教科书中打转,而是希望他们能在课堂以外多阅读,多动手,多长见识,多培养创造能力,这很多方面需要家庭配合对孩子关心,培养。但是,许多家长在家庭里除了过问分数以外,根

本就没有注意孩子平时究竟在干些什么,心里在想些什么,这样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很舍本逐末的。所以,我觉得现在在全社会大谈减负、素质教育的时候,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观念、方式方法也到了改一改的时候了。

五、家庭要给孩子多一点释放机会,坚持把自己愿望强加给孩子,结局会痛苦的

作为一个父亲,我的体会是家庭要给孩子多一点释放的机会。孩子面临竞争,压力是自然存在的,甚至我们有时候还要自我加压,但是压力要转化才能成为动力,如果我们家长也和社会一样一味给孩子加压,那孩子就要给压垮了。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一想。我们大人工作压力很大,回到家里,想从家人身上得到的是什么?是安慰是鼓励。工作了一天,也没有人会愿意家人唠唠叨叨地评价你的工作,指责你的过失。我们自己心里都是这样想的,那么面对孩子时为什么要把他们不喜欢的强加在他们身上,把他们希望得到的给剥夺呢?孩子也是个人,他有自己的想法、做法,他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如果我们坚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他的身上,结局就有可能是痛苦的。我觉得各家的孩子是不同的,具体的家庭教育方式千差万别,但是我想要有各种良好的观念是个前提,要多一些角度看孩子的问题,特别是和孩子做朋友,互相平等地沟通理解,听听孩子的想法很重要。尤其

作为一个家庭,父母儿女之间爱的天性是第一位的,千万不要让其它的东西凌驾在爱的上面。

六、家庭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完整的,否则孩子很容易有心理缺陷

在一个家庭中,母爱是最无私、最高尚的一种爱,而父爱则能给孩子树立榜样,父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力量与动力的来源。像学生徐某的家庭,父亲长期不在家,这个家就有点类似单亲家庭,家庭对他的爱就是不完整的,孩子很容易有心理缺陷。

七、家庭小环境很重要,孩子渴望的是平等交流

我想如果家长平时能让自己的孩子多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有些事就不会变得那样糟糕。我是个六年级学生,我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我的父母也同样承受着社会竞争的巨大影响,我的许多同学也是这样,但有些事情为什么在不同的家庭里会造成不同的后果,我想在社会大背景下,家庭的小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是不太希望爸爸妈妈对自己干涉得太多,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因为我们已经有自己一定的判断能力,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渴望的是平等的交流,而不是家长制的灌输,大人们要明白这一点,如果他们不能明白这一点,还

是用小时候从头管到脚的心理来对待我们,把他们的愿望和观点强加给我们,那我们就会有冲突。有些问题憋得太久了,就会出事情。我无意于说我的父母是做得最好的,但是在我的学习问题上,他们更多的是培养了我的自主性,我很感谢他们。在这里,我想以一个孩子对父母的身分,代表我的同龄人说几句话,爸爸妈妈,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才是我们心灵体会最多的部分,千万不要让分数、排名这样枯燥的说教成为我们家庭生活的全部。

上文是我校大家提供的就是家庭教育观念转变事例,希望各位家长们能够了解,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们的成长。

家庭教育观念转变事例

双全小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