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目标

组织目标
组织目标

组织目标

第一节组织目标及其特点

一.组织的定义

组织宗旨表明了社会所赋予这个组织的基本职能或该组织应履行的社会委托给它的任务. 组织宗旨是一个组织最基本的目的,它需要通过目标的具体化才能成为行动的指南.

组织目标是指一个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实现的目的.

组织目标既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管理活动所指向的终点;组织目标不仅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依据,也是考核管理效率和成果的标准.目标是否明确,是否正确,直接涉及到整个管理活动.所以,目标是计划工作中最重要的要素.

二.组织目标的特点

组织目标具有差异性,多元性,层次性和时间性:

1.差异性

首先,不同类型的组织,由于其组织基本宗旨不同,其组织目标也大不相同.

其次,同一类型的组织,尽管其组织宗旨基本相同,但由于受其所处的具体环境,所拥有的组织资源,及价值观念等的制约和影响,即使其组织目标指标体系可能相同,其目标的具体数值也常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2.多元性.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组织目标,在同一个组织中,也会有不同性质的多个目标,这就是组织目标的多元性.

3.层次性

为了使组织目标成为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行动指南,组织目标往往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解,使组织中的不同层次和岗位的员工都了解,他们应当做些什么才有助于组织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组织目标往往按其重要性或所涉及的范围大小进行分等分层.

一般地,组织目标可按重要性分为总目标,战略目标,行动目标三个层次.

组织目标也可按组织等级分为总体目标,部门目标,岗位目标.

一个组织的目标也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生存目标,一个是发展规律目标.

生存目标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在社会中得以存在所必须实现的基本目标.主要有三个子目标组织:

贡献目标:以一个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要为社会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

收益目标:一个组织的生存发展,要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市场目标:任何组织的产出或劳务都有一个能否在市场中实现的问题,即其产品,劳务能否满足社会需求问题.贡献和收益目标都只有通过满足市场需求才能实现.

发展目标是指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量的扩大和质的提高.

通过分等分层,抽象的组织目标将变成为具体的目标,从而指导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行为. 组织目标的多元性要求管理者要协调处理好各类目标之间的关系.

4.时间性

组织目标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要达到的目的,因此,任何组织目标都有时间性.这表明:

一方面意味着组织目标都是在特定时间内要达到的目的,在确定组织目标时必须指明其时间区限.

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在不同的时间里,组织目标是发展变化着的,管理者要根据环境的发展和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及时地制定出新的组织目标.

按照组织目标时间跨度的不同,组织目标可分为: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三.组织目标的作用.

组织目标是管理者和组织中一切成员的行动指南.目标规定了每个人在特定时期内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从而使整个组织的工作能在特定的时刻充分地融合成一体.没有明确的目标,整个组织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管理也必然是杂乱的,随意的.因此,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是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组织目标的作用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决策的依据

只有管理者对组织目标有了清晰的了解,他才能对各种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提高组织效率的前提

管理者只有明确组织目标,是判断组织行为是否有效的前提.所以,要改进和提高组织的效率就必须认清组织目标,并沿着达到目标的这个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3.组织协调的基础

组织中的成员只有明确组织目标,才能了解其他成员的工作和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从而搞好互相间的协作配合,减少冲突与矛盾,因此他也是组织内部协调的基础

4.组织考核的基本依据

对组织成员的考核,不仅通过对个人生产效率的估价,而且要确定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组织的目标及对其目标实现程度的估价来进行,因此组织目标是进行考核的基本依据.

四,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

组织目标表现为组织为实现其宗旨所确定的一些正式指标,组要涉及到组织的贡献,效率,市场,福利等方面;个人目标则表现为组织成员希望通过他们在组织中的努力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包括:职位晋升,增加工资,改善环境,实现抱负,为社会承认等.

组织目标反映了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而个人目标则是组织成员之所以愿意在该组织中工作的主要原因.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个人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

管理者要努力寻求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的结合点,创造机会,使每个人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使其个人目标也能得以实现,从而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第二节组织目标的制定

一.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

组织的功能是通过为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来换取组织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因此在确定组织目标时.要遵循如下原则:

1.以满足社会或市场需求为前提

一个组织要生存,就必须对社会作出贡献,能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在此前提下,才可能进一步考虑组织发展的需要和实现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因此,要把分析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求作为制定组织目标的基础,只有这样,组织才有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并取得不断的发展.

2.以提高组织的投入产出率为出发点

由于任何组织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组织在选择目标方案时,要充分体现获取最大效益的原则,即要选择能较好地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的目标方案.这就要求在确定组织目标时,要全面,系统地分析影响组织效益的一切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多个目标方案,通过比较论证,择优确定.

3.所制定的目标值应是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

订立目标是为了实现目标,组织目标值的确定必须要切实可行性.在制定目标时.要全面分析组织各种资源条件和主观努力能够达到的程度,既不能脱离实际,凭主观愿望把目标订得过高,从而使组织成员的努力无法实现,产生心理挫折;也不要妄自菲薄,不求进取,把目标订得过低,从而失去激励作用,并使社会对组织的需求无法实现,给组织的有限资源带来不应有的浪费.

4.要考虑到组织的社会责任

每一个组织都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每个组织在考虑自己的组织目标时,都应考虑到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都要符合法律,注意环境保护等.

二.目标制定过程

组织可以在上述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制定自己组织的目标.制定组织目标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一般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环境分析

组织目标的确定首先要进行内外环境分析,即全面收集,调查,分析,掌握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有关部门资料,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组织内外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对组织的影响程度作出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以此作为确立组织目标的依据.

外部环境分析.明确组织生存发展的机会和威胁

内部环境分析.确定组织的实力

2.拟定总体目标方案

在对组织内外环境进行分析之后,制定若干组织总体目标方案.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切实可行性,所提出的各目标方案必须是在外部环境允许(可以做)且内部条件具备(能够做)的范围之内(可以做而且能够做).外部环境不允许(不可以做)或组织力量难以实现(不能做)的都不能列为组织目标方案.

在每一个总体目标方案中,都要明确服务方向(做什么)和服务对象(为谁做),以及贡献率(做到何种程度).

3.评估总体目标方案并选择决策方案

即对拟定的目标方案进行分析论证,从中选出一个满意的目标方案.评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限制因素分析:分析实现目标的各项条件是否具备.

·综合效益分析:对每一个目标方案,要综合分析其所带来的种种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本组织的效益.

·潜在问题分析:对实施每一个目标方案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困难和障碍,进行预测分析. 通过评估,进一步明确组织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根据发扬优势,避开短处的原则,确定组织总体目标(应该做什么,为谁做,做到什么程度).

4.组织目标的具体化

总体目标确定之后,为了保证其实现,还需要进一步分解成一些低层次的具体目标,形成了一个目标网络.

一是根据组织总体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战略目标和行动目标,即为了实现总体目标必须做些什么,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等.

二是将总体目标分解成部门目标和岗位目标,使组织中不同层次和岗位的人了解,他们应当做些什么才有助于组织总体目标的实现.确认各级人员在组织总体目标实现中应承担的责任和拥有的权利,并规定相应的评价和奖惩制度,使组织目标落实到人,成为组织中一切成员的行动指南.

5.组织目标的优化

这些多层次,多部门的目标一般是按一个网络的方式连接的,因此如何保证这些目标相互之间的协调,便成为目标制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如果目标体系中的各目标互不支援,互不协调,就会在目标的制定及实施中出现对本部门有利而对其它部门不利或有害的问题.

组织目标的协调,一是横向协调,即组织中处于同一层次的不同目标之间的相互协调,二是纵向协调,即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目标之间要相互支持,三是进行综合平衡,明确各目标的优先顺

序和重要程度,突出重点,避免滥用资源而因小失大.

组织目标协调的最终结果是要将目标体系形成为一个"相互支持的目标矩阵".

第三节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提出

目标管理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P.F.Drucker)首先提出的.1954年,他发表了《管理实践)一书,提出了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目标管理的思想产生于50年代,基于两大背景:

一是40年代科学和经济的蓬勃发展,使企业组织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而整体的一致性和协调配合受到忽视.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难以控制全局,往往处于被动境地,需要引人新的管理方法来改这种不利局面.

二是科学管理思想阶段一直强调理性而忽视人性,采用的是家长式的"压迫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容易造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对立.行为科学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冲击了这种科学管理思想,使得既重视理性管理又重视人性管理的管理方法的出现成为可能.德鲁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首创了"目标管理"的.

二.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什么是目标管理德鲁克认为:所谓目标管理(MBO)就是强调通过目标来进行管理,目标管理应置于管理的中心地位,成为经营管理事件中的一项强有力的中心原则.

目标管理的特点:

组织目标是共同商定的,而不是上级下指标,下级提保证.

根据组织的总目标来决定每个部门和个人的任务,责任,应达到的分目标

一切活动都围绕目标展开,责任一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对个人和部门的考核以目标实现情况为依据

其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强调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

目标管理强调明确的目标是有效管理的首要前提,目标的确定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开始,组织目标是组织行为的导向,同时也是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依据.组织的目的,任务,行动都必须转化为目标,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实施管理,并以此保证组织目标的完成.总之,目标管理强调的是目标而不是行动本身.

2.强调以目标网络为基础的系统管理

任何组织都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多个目标,每个部门,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目标,这些目标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形成了整体的目标网络系统.管理者必须着眼于整个目标网络系统,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3.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式管理

目标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工作的目的性,管理的自我表现控制,个人的创造性来进行管理. 强调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目标的确定和目标体系的建立.这样,不仅能使目标更符合实际,更有可行性,而且更有利于激发各级人员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

目标管理的过程包括目标的确定,目标的贯彻和目标的考核三个阶段.

1.目标确定和展开

目标的确定和展开是实施目标管理的第一步,它也是目标管理的关键.确立目标,一般

分为四步:

最高层管理人员预定目标

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确立下级目标

上下级就实现各项目标所需要的跳及打成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

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即从组织最高管理层开始,在考虑了组织的自身条件,外部环境和可利用的机会的基础上,确定组织在一定期间内,应当完成和能够完成的预定目标,然后,将此意转交下级人员进行充分讨论并且加以修正;经过上下级一起讨论,初步确定总目标和各个成员的分目标,再返回到领导层进行决策.经过了上下往返的过程之后,形成上下衔接,具体,切实可行的目标体系.

2.目标的贯彻

目标的贯彻主要依靠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为核心的目标保证体系.其基本要点是:

(1)根据目标体系的要求,明确各级各部门管理的协调任务和控制要求;

(2)明确目标管理的组织系统,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指导和领导作用;

(3)合理调配和利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为目标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创造条件;

(4)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完善必不可少的统计工作;

(5)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

3.目标的考核

目标的考核就是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一般从定期检查和最终成果评估两个方面进行考核: 在定期检查中,管理者需要正确估价下级工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最终成果的评价就是在达到预定期限后,对整个工作所进行的全面总结.

其目的,一是对目标是否实现作出估计,并且决定奖惩标准;

二是要对下级的工作是否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作出评估.

考核应以目标为依据,它所考核的对象是成果,成果是评价工作的唯一标准.

一个管理目标过程的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个管理目标过程的开始.所以,目标考核既是检验原有目标落实情况的手段,又是制定下一个阶段目标体系的依据.目标管理就是这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四.目标管理的优点

目标管理是一种很实用的管理方法,它有很多优点:

1.通过目标管理,可使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从而避免管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避免形式主义和做无用功,并可使出管理者摆脱被动局面.

2.通过目标的系统分离,可提高组织整体工作的协调一致性,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增强各级光亮人员的进取心,责任感,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

3.目标管理有助于实现有效控制.目标管理解决了控制工作中的两个难点:控制标准和控制手段问题,使控制工作落实到了实处.

4.目标管理强调参与,有助于增强全体员工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相互凝聚力.

集团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原则及要求学习文件.doc

公司组织原则及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一、公司的组织原则 公司组织原则是指为了实现有效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实现—定的 目标而建立管理机构共同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一致原则。公司及各部门的目标必须和决策层确定的目标保 持高度一致,这是公司提高效能的前提条件,也是团结和鼓舞全体员工同心 协力地完成预定目标的动力。 (二)职责分明原则。组织中职权分明,使每一项管理职能都能落实到 一个执行机构。职责不要分散,不能实行多头领导,造成互相扯皮推诿。组 织的职能定位、个人的职责定位是相当明确的,要把握好角色定位,不失职、不越位是基本要求,坚守本职是核心要求。 (三)责权对等原则。无论组织还是管理者个人(组织是职能、管理者 是职责),只要你担负一定的责任,组织就会授予你相应的权力,以保证你 合法有效地履行你的职责。管理人员、员工所拥有的权力应当与其所承担的 责任一致,权力与其承担的责任应该对等,同时要使员工知道具体的责任内 容、权力范围和利益大小。 (四)协调原则。机构要互相协调、互相衔接,有利发挥组织整体功能, 使组织内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协调一致,实现一个共同目标。 (五)组织阶层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权与分权结合。要 确定科学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要坚持必要的集中统一领导,使企业领导 人指挥决策的实施有效而迅速。又要实行分级管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六)控制幅度原则。在处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的关系时,应尽量减 少管理层级。适当的组织扁平化可通过破除公司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耸的结 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裁减冗员来建立一种紧凑的横向组织, 达到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创造性的目的。但过度扁平化会出 现领导及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公司运营灵活性受限等阻碍公 司发展的情况。

组织协调方案

组织协调方案 1、施工组织协调 1)监理工程师必须积极与业主有关部门联系,及时办理开工手续,创造条件及时开工。 2)协调市规划部门,及时进行测量放线。 3)对各施工队伍和各工种,平行作业和交叉施工进行协调。 2、材料、设备供应的协调 1)首先要协助施工单位制订周密的机械设备和材料供应计划。 2)由于季节和工期限制,监理必须做好充分的协调工作,以确保按计划供应。 3)加大对工程材料和设备投入情况监控,落实工、料、机的进场计划。 3、外部协调 1)与设计单位的协调 能够及时拿到全部、完整的施工图纸,是非常关键的。监理工程师协助业主及时进行图纸会审和办理设计变更,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与环保部门的协调 施工残土的排放,砂石材料的堆放与储存,乃至夜间施工,都需要与环保部门充分协调协商,既要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又要确保文明施工。 3)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协调 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协调,对工序及单位工程进行及时验收,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极为重要环节。因此监理工程师要经常、及时地与质检站同志进行沟通、汇报、请示,是非常必要的。 6.3 协调方法 1、会议协调法 1)监理例会。要充分利用监理例会,对需要协调解决的有关问题,总监理工程师应在会议上初步确定解决方法,并在会议上争得有关方同意后,写进会议记录或会议纪要。对不能在会议上确定的问题,会后应积极与有关方联系解决。必要时应召开专题会议确定解决办法,在下次例会时汇报

问题解决情况。 2)不定期会议。在工程进展中,特别是在施工出现高峰阶段,施工平行推进,交叉作业,所暴露出的各类矛盾问题时有发生。对一些涉及面广的问题,必须召开组织协调会议,进行协调解决。会议可由业主与监理共同组织,亦可授权监理主持。要求各有关单位的领导参加,会议要明确主要议题和所要协调的重大问题,做好会议记录,形成会议纪要,下发各单位。会议所形成的决议将与合同、技术文件有同等效力。 3)专题会议。遇有特殊问题,如合同纠纷、索赔和其他有争议的问题,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协调解决。监理工程师将认真听取各有关方的意见,审阅有关文件和原始资料,采取会上议会会下交流、开预备会等调查研究方式,为作出基本准确的判断提供充分的依据。监理单位坚持以理服人,确保裁决处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2、专项问题交谈法 在施工过程中,有时出现的矛盾问题涉及面小,可直接召集矛盾双方,面对面的进行交谈,听取双方意见,监理给予公断、协调。这种方法我们所采用的频率较高,它是一条保持信息畅通的最好渠道,具有方便性和及时性。 3、书面协调法 当会议和交谈不方便时,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前提下,为准确表达处理意见,可采用书面协调形式。监理工程师可直接下达监理通知单和建立联系单(对施工单位下达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对业主和设计等单位可发监理联系单),明确协调处理意见,按程序签章。下达书面方法更是建议可行,其效应也具有合同同等的效力。

现场管理目标

现场管理目标 教材编号:001 编写: 审核: 批准: 版本: V1.0 现场管理培训教材 内容及范围 内容:本教材介绍了现场管理的概念、内容、要点、要求、 注意事项和考核办法。 范围:本教材适用于员工培训、现场管理考核。 现场管理知识培训教材 现场管理目标: 规范、高效、团结、整洁 目录 一、现场管理的概念 (2) 二、现场管理理念 (3) 三、现场管理的意义 (4) 四、现场管理要素 (5) 五、现场管理的要求、要点及目的 (7) (一)整理 (7) (二)整顿 (9) (三)清扫 (11) (四)清洁 (13) (五)素养 (15) 六、现场管理的具体要求 (18) (一)行为规范 (18) (二)物料放置 (25) (三)安全、卫生 (30) 七、现场管理考核要点 (32) (一)行为规范 (32) 现场管理知识培训教材 1 (二)物料放置 (34) (三)安全、卫生 (35) 八、现场管理的考核办法 (37) (一)考核办法 (37) (二)考核奖惩规定 (38) 现场管理知识培训教材 2 一、现场管理的概念 现场管理就是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

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付诸实施。 它是针对部门中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提出的要求, 它要求我们保持安全、舒适、明亮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工作气氛,并努力提升自身真、善、美的品质,从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 我们倡导从小事做起,力求使每位员工都养成事事“讲 究”的习惯,从现在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终达到改善整体工作质量、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目的,为公司的稳步发展打下基础。 现场管理知识培训教材 3 二、现场管理理念 现场就是市场 被顾客称赞为干净整洁的工厂,对我们的工厂有信心, 乐于下订单,这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的期望和骄傲。 为了更好地发展,公司必须遵循市场竞争的准则,提升 自身的竞争力。员工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因为我们都是这个值得骄傲的团队的一分子,我们就是公司竞争力的源泉。 现场就是服务 我们有着很高的工作效率,我们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我 们协同客户分析、解决问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客户。现场就是服务。 公司在竞争中求发展,现场则是一个窗口,一个服务的窗 口,一个向客户展示我们竞争力的窗口。它向客户展示的是我们企业内在的实力与活力。 现场管理知识培训教材 4 三、现场管理的意义 现场造就品质 卓越的现场管理是确保品质的先决条件。优质的产品来自 于先进高效的管理,来自于优良的工作环境。 现场提高效率 只有规范的现场管理才能保证物流畅通,物流畅通是提 高效率的必要途径,现场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生产物流过程的效率。 现场营造团队精神 现场管理能够创造一个清爽的工作环境。这个环境将让 我们心情愉快。喜悦的心情并不是公司带给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们应为此倍感到自豪。 现场就是我们这个值得骄傲的团队,它要求我们在工作 和其他集体活动中,一定要做到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整体。现场管理知识培训教材 5

现场施工组织协调解决方案及措施

现场施工组织协调方案及措施 由于本工程建设体量大,造价高,工期紧,各工序、工种相互交叉,相互影响。为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必须将现场各施工单位、协作单位、周边合作单位的活动进行有机协调,因此现场组织协调工作非常重要。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组织与协调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建设项目绩效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参与项目各方各自的项目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各方之间的有机协调和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各方配合的好坏甚至决定项目的成败。现实中由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协调好各方的关系,致使各参与单位之间不配合、不协调,而导致项目陷于困境的例子并不少见。在工程监理的基本职能“三控三管一协调”中,三控三管有明确的工作内容、具体的工作要求,而协调却是贯穿于三控三管之中,通过监理的组织协调,使项目参与各方彼此沟通,促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在项目总目标和各分目标之间寻求平衡,达到统一思想与行动,使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通过业主与监理的总体协调作用,联合各参与单位的力量, 实现项目总体目标。换句话说就是通过业主与监理的组织协调作用,提高项目参与各方之间的“配合度”,从而提高项目的绩效。为此,我们特地针对本工程提出以下组织协调管理方案: 一、项目组织协调工作的原因与协调原则 (一)协调的原因 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有来自人为干扰、材料干扰、机械设备、工艺及技术干扰、资金方面干扰、环境方面干扰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只有通过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排除这些不断变化的干扰带来的影响,才能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众所周知,我们常把建设工程的实施监理归纳为“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三控制三管理”有明确的工作内容、具体的工作要求、无论是参与工程建设的哪一方都会按照标准实施,而协调贯穿于“三控制三管理”工作之中,融会在控制的工作过程之中。可以说,协调是控制的润滑剂,协调是控制的推进器。协调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投资、安全四大目标的实现。因此,掌握来自各方的干扰因素,采取相应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现场管理目标及工作计划

2011年度现场管理目标及工作计划 为了加强现场管理规范化,逐步推进整洁生产工作,进一步促进公司本年安全、稳定、高效生产,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全体员工树立“生产整洁化、管理精细化、现场规范化”的理念。特制定2011年度公司现场管理目标及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公司以5S理论为指导,各项政策规程为依据,建立“因地制宜、注重细节、现场整洁有序”的现场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现场管理工作。倡导现代企业现场管理文化,提高员工现场管理意识,为实现2011年度现场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2011公司现场管理方针: 公司现场管理方针:“规范现场,持续改进,提高素养”。 公司有序生产方针:“节能降耗,鼓励先进、遏制落后,高效生产,环境井然”。 三、2011年现场管理工作目标: 1、厂区环境美观、整洁大方,对外宣传设施完好; 2、各车间、部门的现场环境、作业区整洁卫生; 3、各车间、部门的现场定置清晰,布局合理; 4、开展有序生产宣传、培训和推进5S工作。 四、2011年现场管理工作管理指标 1、岗位原始记录差错率在1%以下;

2、岗位原始记录规范化和完好率在98%以上; 3、部门管理、现场管理相关制度培训合格率达100%; ;98%现场检查问题整改率不低于、4. 5、有序生产宣传培训普及率90%以上; 6、生产现场巡检率100%; 7、建立月份现场管理考核制度,对现场检查情况予以通报,并按相关制度予以奖罚。 五、2011年现场管理工作计划 1、3月底现场管理人员配备到位,完善现场管理网络,健全和明确现场管理职责,现场考核细则制定下发; 2、4月初对员工进行现场管理、部门管理相关制度及5S相关知识培训。并完善和明确各车间现场巡检路线、巡检点及巡检频次; 3、日后就持续开展和推行。 六、2011年现场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及基本要求 1、建立现场管理网络,明确主体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现场管理责任制,加大监管和考核力度; 2、加强现场管理相关知识教育培训,通过日常性和阶段性的教育相结合,提高员工素养,增强现场管理能力;计划本年度阶段性教育培训(例会)每人不低于两次,日常性教育则主要通过公告栏及现场讲解的形式进行; 3、“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要求全体员工共同维护好整洁有序的现场,强化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精神;

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原则

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原则 一、目的 为了使公司内部(组织)机构设置方案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依据A管理模式利益驱动机制和现代管理理论,制订本原则。 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实行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有限责任公司设经理,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是经理行使的一项重要职权。” 二、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原则 在管理中,组织系统研究的是如何分工,其结果是分离出部门和岗位。从根本上讲,组织系统是企业为实现既定目标而设定的一种工具。 组织结构设置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 1.一个上级的原则 (1)杜绝多头指挥,避免指令重复或冲突,。 (2)一个人只能对一个上级负责,避免混乱和推诿扯皮。 (3)上级对工作的完成负有最终的责任,避免重叠和空白。 (4)有助于改善上级与下属之间的沟通和增进彼此的了解。 (5)财务部负责人可以有两个上级。 公司法规定,“董事会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也就是说,财务负责人在行政上对总经理负责,在财务上可以越过总经理直接向董事会汇报。 2.责权一致的原则 责任是运用权力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义务。直接上级在给其直接下级制订岗位描述时,应明确界定直接下级的权力及相应的责任,直接下级对所承担的任务或工作负有责任,管理人员则始终对其下级完成任务的成效负有领导责任。 责任,对管理人员而言分为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对员工而言则明确规定为工作责任。 3.既无空白又无重叠的原则

管理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艺术,一个好的组织结构设置方案,要求把企业运作所需要的所有工作分配给企业的所有成员,权责不清将使工作发生重复或遗漏、推诿扯皮现象,容易使员工产生挫折感。 三、公司组织机构设置重点 (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控制界限): 1.管理幅度是管理者有效指挥、管理下属的人数限制。管理幅度的大小显然影响着组织单位或部门的数量与分布以及组织机构内管理层次的多少。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组织机构内工作程序化、标准化的程度。 程序化、标准化程度高可适当加大管理幅度,但这有赖于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 (2)管理人员所处的管理层次,一个人在组织机构中的地位层次越高,直接控制人 数越少。 (3)所辖地域,地域近可多管,地域远则少管。 (4)人员素质,主管或部属能力强、经验丰富者,可以适当加大管理幅度。 (5)职务内容,工作性质单纯、标准化者,可加大管理幅度。 (6)组织机构的财政能力,管理幅度越窄就意味着管理人员越多和代价越高。 出于上述考虑,结合翱翔公司具体情况,我们将翱翔公司机构管理层次设置为四层,每层最多不超过8人,如翱翔机构设置岗位图中总经办主任直接下级最多,但也未超过8人。 (二)目标性: 组织系统表内各组成部门都是为完成公司整体经营目标而设立的,在部门职能中部门本职即要求用一句话反映本部门的本职职能,也就是设立本部门的目的。如“营销中心的部门本职是满足目标市场需求,获取企业利润。” (三)成长性: 考虑公司的业绩经营与持续成长。如在设置营销中心下属部门时,根据A管理

组织结构设计的五大要素和八大原则教学内容

问题背后的问题——组织结构变革设计 来源:网络 当企业出现经营业绩逐渐下滑、产品质量迟迟不能提高、浪费和消耗严重、新的管理措施总是难以实施、管理效率下降、员工不满情绪增加等等诸多问题的时候,企业家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常见的思考方式会认为,这些可能是人员素质问题、激励措施问题、绩效考核问题或者是制度不完善,更进一步的,或许还会认为是企业战略不清晰、是企业执行力不够或者是企业文化需要重塑?于是,企业往往会采取执行力培训、文化重塑、战略转型、绩效管理改革、薪资改革等等手段,甚至会解聘和更换员工。 这些措施本身毫无问题,但是却往往只能起到短暂的作用,甚至解聘和更换员工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困扰着企业的发展?我们需要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 一、问题背后的问题——组织结构不合适才是根源 当企业出现病症的时候,最容易被忽视但却可能是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再适合企业的发展。 之所以容易被忽视,是因为在传统的管理理论中我们通常认为,有很多合理的组织结构模型可以供选择:例如职能制、矩阵式、事业部制、母子公司体制、超矩阵式等。所以在组织结构设计的时候,企业家们会自觉或不自觉的采取一种耳熟能详的或者公认的组织结构形式。尤其是当看到很多成功的企业也在采用类似的组织结构时,企业家们会更加安心。 但是完美的组织结构理论这一温情脉脉的面纱背后,冰冷的现实时刻在提醒我们,不存在一种普适的、绝对正确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本质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分工与协作的安排,它是让人们有效的一起工作的工具。因此,不同的战略、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必然需要配合不同的组织结构。 不同的战略:组织结构是战略实施的载体,战略不同组织结构必然随之调整。就像蜗牛与羚羊,蜗牛的战略是当危险来临就缩进硬壳里面,所以蜗牛需要背着房子到处走;羚羊的战略是当危险来临就要快速奔跑离开,所以羚羊就需要强健的四肢。如果让羚羊背上房子,又怎么能实施快速奔跑的战略呢? 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能力的改变,组织结构也需要相应变革来适应组织的发展。在创业阶段,企业需要快速反应来保证生存,组织结构需要简单,围绕主要职能来设置部门,如果组织结构过于臃肿、部门过多,就会造成流程割裂、效率低下,企业的生存就会出现问题。当企业发展壮大,如果仍然粗略的设置组织结构,就会造成重要职能薄弱或缺失,企业就会缺乏相应的能力,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就像人小的时候,如果穿过大的鞋,就会举步维艰,怎么也跑不快;当长大成人,如果再穿小时候的鞋,跑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束缚、疼痛难忍。

(完整版)现场协调措施

八、现场协调措施 (一)组织协调的工作内容 1、协助项目法人协调好规划、城建、消防、环保、质检等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的管理。 2、协助项目法人协调好与供电、供水、排水等资源供应部门的相互关系。 3、协调好项目法人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分包单位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以保证现场施工有序进行。 4、协调好工程建设人员、材料等方面的平衡关系,以保证项目如期按质完成。 5、协调好内部关系,搞好现场监理工作。 (二)现场协调制度 工地会议制度作为协调组织工作的基本方法,其形式分为:第一次工地会议、工地会议和现场协调会。 1、第一次工地会议(开工会议) 第一次工地会议必须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召开,由业主主持,总监应事先将会议议程通知业主、承包人等方面,必要进可先召开一次预备会议,使各方为会议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第一次工地会议的主要内容: 1.1业主、承包人、监理人介绍各方组织机构、人员、明确人员职责; 1.2业主根据委托监理合同宣布对总监理工程师的授权; 1.3业主介绍工程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工程建设目的和目标; 1.4业主说明开工条件; 研究确定各方在施工过程中参加工地会议的主要人员、召开工地会议的周期、地点及主要议题。 2、工地例会 工地例会由项目总监主持,每月召开一次,参加人员为主要监理

人员、承我愉授权代表、指定分包人代表、业主代表。会议内容: 2.1检查上次会议决定执行情况;分析未完事项原因; 2.2检查分析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完成情况,提出下一分阶段进度目标及落实措施; 2.3检查分析工程项目质量状况,检测试验结果,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4检查工程量计量、核定及工程款支付情况;。 3、现场协调会 由总监或总监理指定的监理工程师主持,不定期召开,参加人为与会议协调内容有关各方代表。会议只对近期发生的施工活动进行证实、协调、落实,专项讨论问题,并予以纠正。 (三)现场组织中各方面关系协调 1、项目法人与承包人之间关系的协调 项目法人与承包人对工程承包合同负有共同履约的责任,监理工程师应处于公正的第三方,本着充分协商的原则,耐心细致地处理各种矛盾。在不同工程阶段,协调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也随阶段的变化而变化。 1.1施工准备阶段的协调 项目法人和承包人双方对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应有明确的约定和分工,共同努力,为开工和顺利施工创造条件。 1.2施工阶段的协调 包括解决施工进度、质量、中间计量与支付的签证、合同纠纷等一系列协调工作。 1.3协调总承包人与分包人的关系: 选择好分包人,明确总承包人与分包人的责任,调解其间的纠纷。 1.4竣工验收阶段的协调 项目法人在竣工验收中提出的问题,承包人应根据技术文件、工程合同、中间验收签证及验收规范做出详细解释,对不符要求的工程问题应采取补措施,使其达到设计、合同和规范的要求。

现场管理目标及工作计划

2011年度现场管理目标及工作计划为了加强现场管理规范化,逐步推进整洁生产工作,进一步促进公司本年安全、稳定、高效生产,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全体员工树立“生产整洁化、管理精细化、现场规范化”的理念。特制定2011年度公司现场管理目标及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公司以5S理论为指导,各项政策规程为依据,建立“因地制宜、注重细节、现场整洁有序”的现场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现场管理工作。倡导现代企业现场管理文化,提高员工现场管理意识,为实现2011年度现场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2011公司现场管理方针: 公司现场管理方针:“规范现场,持续改进,提高素养”。 公司有序生产方针:“节能降耗,鼓励先进、遏制落后,高效生产,环境井然”。 三、2011年现场管理工作目标: 1、厂区环境美观、整洁大方,对外宣传设施完好; 2、各车间、部门的现场环境、作业区整洁卫生; 3、各车间、部门的现场定置清晰,布局合理; 4、开展有序生产宣传、培训和推进5S工作。 四、2011年现场管理工作管理指标 1、岗位原始记录差错率在1%以下; 2、岗位原始记录规范化和完好率在98%以上; 3、部门管理、现场管理相关制度培训合格率达100%;

4、现场检查问题整改率不低于98%; 5、有序生产宣传培训普及率90%以上; 6、生产现场巡检率100%; 7、建立月份现场管理考核制度,对现场检查情况予以通报,并按相关制度予以奖罚。 五、2011年现场管理工作计划 1、 3月底现场管理人员配备到位,完善现场管理网络,健全和明确现场 管理职责,现场考核细则制定下发; 2、 4月初对员工进行现场管理、部门管理相关制度及5S相关知识培训。 并完善和明确各车间现场巡检路线、巡检点及巡检频次; 3、日后就持续开展和推行。 六、2011年现场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及基本要求 1、建立现场管理网络,明确主体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落实 “谁主管谁负责”现场管理责任制,加大监管和考核力度; 2、加强现场管理相关知识教育培训,通过日常性和阶段性的教育相结 合,提高员工素养,增强现场管理能力;计划本年度阶段性教育培训(例会)每人不低于两次,日常性教育则主要通过公告栏及现场讲解的形式进行; 3、“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要求全体员工共同维护好整洁有序的 现场,强化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精神; 4、大力宣传和推行现场管理和有序生产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实 现有序生产为手段,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杂物、垃圾产 生,各部门可以提出节能减排具体措施和办法;

组织协调措施(1)

组织协调措施 监理工程师在工程施工阶段进行的协调工作,主要是指当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各个施工阶段以及在各个专业之间出现各种矛盾时,还有当工程项目与周边环境以及与工程外部相关单位出现矛盾时,主持或协助业主进行各种各样的协调工作,以保障工程能按照合同规定顺利竣工。施工阶段的组织协调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主要任务是在施工合同的基础上,通过协调,解决矛盾,达到相到配合,切实履行合同义务,实现合同目标。同时应协调进行工程建设与外部关系的协调(一般为非合同关系的合同外协调),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第一节工程协调的目标和内容 一、监理项目组织协调的目标:监理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采用相应的组织形式、手段和方法,对监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进行疏导,对产生的干扰和障碍予以排除,以便理顺各种关系,使监理的全过程处于良好、顺畅的运行状态,其目的是排除障碍,解决矛盾,处理争端,实现所监理的项目质量好、投资省、工期短,确保监理总目标的实现。 二、监理项目组织协调的内容:监理项目的组织协调,主要是协调参建各方与工程建设有关单位或人员的人际关系,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供求关系、协作关系、法律关系以及其它可能发生的关系。需要协调的关系涉及面广,层次多,关系繁杂;协调起来最棘手,困难多,扯皮多,不确定因素多,而且在监理运行过程中,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表现,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协调来解决。 第二节工程协调的要求和措施 由于在工程项目监理过程中协调工作内容贯穿于各个阶段,各个层次和各个系统,且有的无章可循,这就使监理工程师在协调的方法上要因人、因地、因条件等不同因素采用不同的协调方法。一般常用的措施有下列几种: 一、召开会议 召开会议是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协调最常用的重要方法。凡涉及协调工作的人员或单位,在一起开会共同协商,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

工厂车间现场管理

学习园地 工厂车间现场管理 何谓现场 1.现场包含“现”与“场”两个因素。 2.“现”就是现在,现时的意思,强调的是时间性。 3.“场”就是场所,地点的意思,强调的是区域性。 4.“现”与“场”结合在一起,就是赋予了一定时间的特定区域。 5.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现场就是生产车间。 走进现场 1、现场的“三忙”现象: 忙乱:表面上看每个人都很忙,其实,尽在做多余的事情,或者所做的是无功效。(瞎忙) 盲目:由于太忙,人们总是机械地做事,没有工作方向,效率不高。 迷茫:长期盲目的工作导致人们思想麻木,意识迷茫,整天不知自己在干什么,干什么都是糊里糊涂。 2.现场最关注的是产量、质量: 分析现状----找出瓶颈---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产量/质量 3.现场的功能:输出产品。 4.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4M1E 人员(Man): 数量,岗位,技能,资格等。 机器(Machine): 检查,验收,保养,维护,校准 材料(Material): 纳期,品质,成本 方法(Method): 生产流程,工艺,作业技术,操作标准 环境(Environment): 5S,安全的作业环境 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 1.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 2.检查现物(有关的物件)现象(表现出的特征)。 3.当场采取暂行处理措施。 4.发掘真正的原因并将它排除。 5.标准化以防止再次发生。

现场如何确保优良品质呢?避免失误的5原则: a、取消此作业 b、不要人做 c、使作业容易化 d、检查 e、降低影响 2.现场的成本管理 降低成本最佳方法,就是剔除过度的资源耗用 a、改进质量:工作过程的质量,合理的5M b、提高生产力以降低成本:不断地改善 c、降低库存:流动资金、储藏、搬运、质量隐患、新产品 d、缩短生产线:合理的生产线工人 e、减少机器停机时间 f、减少空间 g、现场对总成本降低的作用 3.交货期: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之一 4.现场实际作业应把握的内容 a、生产作业计划的合理性、生产计划与实际困难、计划调整的影响 b、人员状况、员工的技能、缺料设备故障引起的停产、不良品对策及处理 c、零部件/工装夹具/生产辅料是否齐全、生产是否正常、工作方法可否改善 5.现场的基本方法 深入一线、信息畅通、了解生产能力、注意员工状态、时间/动作研究 6.现场的注意事项 异常处理的制度化、现场教育、解释、工作职责明确、公正评价员工 现场管理的实施方法 1.日常管理的要点 a、重视所有管理项目 今天抓品质,明天弄设备? b、决定重点管理项目 原则:“不给下个工程或客户添异常”,决定重点项目 “应该做怎样的程度为止”,管理水平的设定 c、管理的习惯化 量化及明确一些日常工作,管理习惯化 2.日常管理的进行方法 P- D- C- A管理循环 如作业管理,目标为生产计划的达成、生产率的提高。 P(计划):达成生产 D(实施):实行计划—作业设定 C(检查):检查目标与实绩的差 A(行动):采取对策或者改善

组织协调要求措施方案设计

组织协调措施方案 1、组织协调工作内容 处理好监理自身及建设单位、设计、承包方、政府部门的协调是监理工作优质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我国国情、现行建设体制和合同规定的权力和义务。监理工作方针是“监督、协调、服务”,在监理实践过程中主要与建设单位、承包方交往配合中,既严格管理,又热情帮助,既为建设单位优质服务,又要维护承包单位合法权益,从而使工程建设按规定目标实现质量高、进度快、投资省的目的。 1.1监理组织内部的协调:监理班子内部各监理人员之间、各专业之间及各层次之间的协调;监理单位各监理部之间的关系协调;通过这些内部协调有利于加强监理班子的团结,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监理服务水平; 1.2监理组织与建设单位的协调:通过过硬的工作能力协调、沟通展示出监理机构自身的业务素养、人格魅力,取得业主的信任、理解和大力支持,从而有利于监理机构高效地开展各项监理工作; 1.3监理与设计单位的协调:监理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虽只是业务联系关系,但因双方在技术、业务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取得设计的理解有利于协助业主做好设计变更工作; 1.4监理组织与承包单位之间的协调:首先由总监理工程师以身作则,带领项目监理机构保持良好的监理形象,掌握工程每一个环节的难点、重点、关键点,充分发挥监理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在不违反规定及制度的情况下积极支持、指导施工单位的工作,做到对工作监督、控制,对人员言传身教,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在生活上保持一定距离,保持高风亮节,站的直,行的正。做到让施工单位心服口服,利用合同及相关规定的要求严格把关。对于施工单位不履行和不按要求履行监理指令的情况,监理机构首先要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焦点,根据具体情况迅速解决。诺亚人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只有不解决的事情。必要情况

现场管理的目标

一.现场管理的目标 (一).管理的定义 所谓管理就是运用组织的有效资源,结合部属及众人的智慧与努力,达成组织的目标。 运用资源→通过努力→达成目标

生产数t 顾客需求的四要素:品质、价格、交期、服务 (二).管理的目标-QCDPSM 六大管理目标 1.Q-―品质(Quality) 品质是企业未来的决战场,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没有品质就没有明天。 2.C--成本(Cost) 合理的成本,既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也是产品具有市场竟争力的有力保障之一。 3.D--交期(Delivery) 满足客户的需求,适时提供其能需之产品是保住客户的关键。 4.P--效率(Production) 效率是部分绩效的量尺,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工作改善的标杆。 5.S--安全(Safety) 工作是为了生活好,安全是为了活到老,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是善侍员工的基本保障,应而也是企事业的管理目标。 6.M--士气(Morale) 坚强有力的团队,高昂的士气是企业活力的表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源泉。 (三).品质目标 可量化的品质目标: 1.制造良品率=良品数X100% 2.制程不良率=不良品数 X100% 3.批次合格率=合格批X100% 4.客户抱怨次数 (四).成本目标 可量化的成本目标: 1.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材料成本 3.人工成本 4.制造费用 5.报废率 非量化的成本目标: 1.成本观念/成本意识 生产数t 交验批

交货总批数数 标准产量 实际出勤时间 2.成本教育 (五).交期目标可量化的交期目标: 1.交期达成率= 交期达成批数X100% 2.延迟交货天数 3.空运费用 非量化的交期目标: 1.合同评审 2.客诉处理 3.进度追踪(六).效率目标可量化的效率目标: 1.生产效率=实际产量X100% 2.稼动率=实际作业时间X100% 3.各种异常工时 非量化的效率目标: 1.办公室工作效率 2.异常处理 3.标准工时修订 4.工作改善 (七).安全目标可量化的安全目标: 1.安全事故次数 2.安全事故损失的金额 3.安全生产的周期 4.工伤请假时间 非量化的安全目标: 1.安全意识 2.安全操作规范 3.安全教育 4.安全演习 5.安全评比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组织结构设计,指对企业的组织等级、运营结构及管理模式等进行再造的过程,EMBA、MBA等常见经营管理教育均组织结构设计方法有所探究。 一、定义 组织结构设计,是通过对组织资源(如人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确立企业某一阶段的最合理的管控模式,实现组织资源价值最大化和组织绩效最大化。狭义地、通俗地说,也就是在人员有限的状况下通过组织结构设计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是这样的一项工作:在企业的组织中,对构成企业组织的各要素进行排列、组合,明确管理层次,分清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职责和相互协作关系,并使其在企业的战略目标过程中,获得最佳的工作业绩。 从最新的观念来看,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变革的过程,它是把企业的任务、流程、权力和责任重新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根据时代和市场的变化,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或组织结构变革(再设计)的结果是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目的 创建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地反映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并在组织成长过程中,有效地积聚新的组织资源,同时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人员与任务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应有的权力和应承担的责任,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 三、主要内容 1、职能设计 职能设计是指企业的经营职能和管理职能的设计。企业作为一个经营单位,要根据其战略任务设计经营、管理职能。如果企业的有些职能不合理,那就需要进行调整,对其弱化或取消。

2、框架设计 框架设计是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部分,运用较多。其内容简单来说就是纵向的分层次、横向的分部门。 3、协调设计 协调设计是指协调方式的设计。框架设计主要研究分工,有分工就必须要有协作。协调方式的设计就是研究分工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之间如何进行合理的协调、联系、配合,以保证其高效率的配合,发挥管理系统的整体效应。 4、规范设计 规范设计就是管理规范的设计。管理规范就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它是管理的规范和准则。结构本身设计最后要落实并体现为规章制度。管理规范保证了各个层次、部门和岗位,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进行配合和行动。 5、人员设计 人员设计就是管理人员的设计。企业结构本身设计和规范设计,都要以管理者为依托,并由管理者来执行。因此,按照组织设计的要求,必须进行人员设计,配备相应数量和质量的人员。 6、激励设计 激励设计就是设计激励制度,对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其中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正激励包括工资、福利等,负激励包括各种约束机制,也就是所谓的奖惩制度。激励制度既有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防止一些不正当和不规范的行为。 四、基本理论

组织协调工作办法

组织协调工作方法 1组织协调的监理工作任务 (1)协调承包人队伍内部人员的关系 项目实施的好坏,首先取决于承包人工作,承包人作为一个整体,应当有完善的施工管理和很高的工作效率,一旦承包人内部人员之间产生矛盾,将影响工程施工,尤其是个别人员不称职的情况,对工程影响尤其大,监理应通过业主、承包人等方面,协调处理好承包人内部的关系,保证项目实施。 (2)协调施工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 施工过程中,各专业施工项目的施工单位具有相对独立性,施工期间难免相互产生施工干扰,监理应及时进行协调,妥善处理双方的矛盾,防止施工受到影响。 (3)协调监理与承包人之间的关系 施工过程中监理与承包人的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监理人员要使监理工作中的指示和决定得到承包人的贯彻执行,和承包人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是很重要的,所以监理在工作中应积极协调好双方的关系。 承包单位在施工时必须接受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并为监理单位开展工作提供方便,包括提供监理工作所需的原始记录等技术经济资料。监理单位要为施工创造条件,按时按计划做好监理工作。 监理单位与分包单位无直接关系。分包单位在施工方案、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等技术上的签证认可事项,应通过承包单位向监理单位办理签证。 在对施工单位的施工及材料供应的监理中,监理工程师应做到严格监理,热情指导、耐心帮助。积极参与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工期进度总计划,阶段性调整计划、材料、设备采购供应计划的编制、审查工作。深入现场,认真作好巡视,平行,旁站和重点部位、重要工序的监理工作,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作好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坚持原则,协助解决,及时纠正,将可能或已发生的事故处理在萌芽和开始阶段,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努力防止索赔事件发生,公正处理索赔,以热情、耐心地指导和帮助,争取施工承包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对监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协调承包人与业主之间的关系 承包人和业主的关系,是既统一又矛盾的,双方一致的方面在于双方都希望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矛盾在于双方的经济利益,如何强调双方一致的方面,克服矛盾的方面,同心协力,做好项目实施,也是十分重要的。 (5)协调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 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之间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

企业组织架构设置原则

企业组织架构设置原则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内部机构设置原则 一、目的 为了使公司内部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依据本公司当下现状和现代管理理论,实行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制订本原则。 二、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原则 在管理中,组织系统研究的是如何分工,其结果是分离出部门和岗位。从根本上讲,组织系统是企业为实现既定目标而设定的一种工具。 组织结构设置遵循如下原则: 1.一个上级的原则 (1)杜绝多头指挥,避免指令重复或冲突。 (2)一个人只能对一个上级负责,避免混乱和推拖扯皮。 (3)上级对工作的完成负有最终责任,避免重叠和空白。 (4)有助于改善上级与下属之间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公司法规定,“董事会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在行政上对总经理负责,在财务上可以越过总经理直接向董事会汇报。 2.责权一致的原则 责任是运用权力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义务。直接上级在给其直接下级制订岗位描述时,应明确界定直接下级的权力及相应的责任,直接下级对所承担的任务或工作负有责任,管理人员则始终对其下级完成任务的成效负有领导责任。

责任,对管理人员而言分为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对员工而言则明确规定只有:工作责任。 3.既无空白又无重叠的原则 管理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艺术,好的组织结构设置方案,要求把企业运作所需要的所有工作分配给企业的所有成员,权责不清将使工作发生重复或遗漏、推拖扯皮现象,容易使员工产生挫折感。 三、公司组织机构设置重点 (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控制界限): 1.管理幅度是管理者有效指挥、管理下属的人数限制。管理幅度的大小显然影响着组织单位或部门的数量与分布以及组织机构内管理层次的多少。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组织机构内工作程序化、标准化的程度。 程序化、标准化程度高可适当加大管理幅度,但这有赖于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 (2)管理人员所处的管理层次,一个人在组织机构中的地位层次越高,直接控制人数越少。 (3)人员素质,主管或部属能力强、经验丰富者,可以适当加大管理幅度。 (4)职务内容,工作性质单纯、标准化者,可加大管理幅度。 (5)组织机构的管理幅度越窄就意味着管理人员越多和代价越高。出于上述考虑,结合公司具体情况,我们将公司机构管理层次设置为四层,每层最多不超过6人,如机构设置岗位图中总经办主任直接下级最多,但也未超过6人。 (二)目标性:

施工现场管理目标

施工现场管理目标 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宽城县碧桂园·观澜项目部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目标 1、安全教育管理目标: 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特别是新工人上岗前,必须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对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要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年度培训教育,确保施工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持证上岗达到100%。 2、伤亡控制目标: 施工现场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轻伤事故控制在3‰以下,杜绝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3、机械设备管理目标: 施工现场使用的塔吊、提升机、搅拌机、外用电梯等设备,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经常进行检查,机械设备保持整洁,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可靠。各种械设备要有运行检查及维修记录。确保其安全运行,杜绝机械伤亡事故的发生。 4、施工用电管理目标: 按照规范编制用电方案报监理公司审批后实施。采取安全用电技术措施,严格三相五线制。按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原则,设置漏电保护器,末级漏电保护器的不动作电流小于30Ma,做

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民用照明采用低压供电,电压小于36伏。电线按规范架设。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采用安全用电组织、防护措施,杜绝触电伤害事故的发生。 5、基坑支护的管理目标: 按照规范编制基坑支护的施工方案报本公司审批后实施,基坑周边采取临边防护;坑、槽开挖应按要求设置安全边坡;特殊支护应符合设计方案。严格基坑支护的变形监测。支护设施变形应采取调整措施;基坑应设置有效排水措施;坑槽边的荷载距离大于设计规定;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杜绝坍塌伤害事故的发生。 6、模板工程管理目标: 按照规定编制施工方案并报上级单位审批后实施;针对钢筋绑扎、混凝土搅拌及其输送制定安全措施。立柱稳定,施工荷载均匀不超过设计规定,模板堆放整齐,高度符合安全要求,严格模板工程验收和拆模申请批准制度。支拆模作人员有可靠的立足点,设置警戒线有专人监护,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杜绝支撑系统坍塌引起的物体打击高空坠落伤害事故的发生。 7、脚手架卸料平台管理目标: 按照规范编制脚手架,卸料平台施工方案设计计算书、

学校组织机构设置

学校组织机构设置 1.XXXX技工学校实施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党委政治核心作用采取“董事会领导、校长负责、党委核心、专家治学、民主监督”的领导体制。 2.学校根据精简、统一和效能的原则,设置学校治理结构、行政执行机构、教学、民主管理与监督机构、保障服务机构,各机构根据学校规定履行管理、保障和服务等职责。 3. 学校组织机构架构如下图:

学校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聘任和解聘校长; (二)修改学校章程和制定学校的重大规章制度; (三)制定发展规划,批准年度工作计划; (四)筹集办学经费,审核预算、决算; (五)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设置; (六)决定教职工的编制定额和工资标准; (七)决定学校的分立、合并、终止; (八)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学校校长 学校设校长1人,任期四年;设副校长若干人,协助校长工作。校长全面负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行使下列职权:

(一)执行学校董事会的决定; (二)实施发展规划,拟订年度工作计划、财务预算和规章制度; (三)提出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案; (四)聘任和解聘学校工作人员,实施奖惩; (五)组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六)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工作; (七)学校董事会的其他授权。 校长办公会是校长行使职权的基本形式。校长主持校长办公会,讨论、处理和决定校长职权中的主要事项。 学校党委 学校党委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二)引导和监督学校遵守法律法规,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支持学校决策机构和校长依法行使职权,督促其依法治教、规范管理。 (三)支持学校改革发展,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反映学校的合理要求,帮助解决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