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评价体系(一)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评价体系(一)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评价体系(一)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评价体系(一)

【摘要】以科学的法则确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依据,使审计评价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核心内容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百分考核表”,在主观判断和客观情况相结合基础之上,通过确定固定分值和变动分值,完成百分分配。评价内容分为八大类:第一类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第二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第三类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第四类个人廉洁自律;第五类单位或部门遵守财经纪律;第六类重大决策事项;第七类目标完成及经济效益;第八类社会效益。通过定性——定量——再定性考核,建立一套系统、科学、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关键词】:经济责任科学评价

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对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十分重要,是进一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地位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是审计人员和被审计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是矛盾从对立走向统一的必然过程。大家都希望有一套可循的标准作为审计评价的依据,我们对历年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按照审计评价的要求进行分类,并按问题出现的频率实施量化分析。有一位先哲曾经说过:“任何一门学科,只要与数学相联系,其科学化程度就大大提高了”。如果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能进行量化,无疑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大大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含量。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意义、原则和要求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意义

1、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助于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十分关注的关键环节。评价原则、依据、方法、内容的确立能进一步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也能有力地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

2、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助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单纯的定性评价受主观因素影响,定量评价又难以量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科学化为经济责任审计注入了科学含量,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科学化使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充分考虑审计的实际情况,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助于引导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利用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形成的结果为当地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和使用干部提供了决策依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也充分听取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纪检、人事部门的意见,反映民意,因此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具有客观性、公正性、时效性强的特点,成果明显。(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则:

1、重要性原则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运用重要性原则,关键是要求审计人员运用辩证法,分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别于其他一般性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确定审计重点,运用“重要性概念”进行审计判断。

2、客观性原则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运用客观性原则,是指以审计查证的事实为依据,在全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并以此发表审计意见和建议。

3、谨慎性原则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运用谨慎性原则,是指审计评价应采取谨慎态度,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审计事项或证据不足的、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以及超出审计职责范围的审计事项不予评价,对审计难以定性的事项应予如实描述。

4、科学性原则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运用科学性原则,是指审计评价的标准、方法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5、历史性原则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运用历史性原则,是指审计评价要考虑当时的政策环

境、当地的经济运行环境,要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相适应。

6、统一性原则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运用统一性原则,是指“三个统一”:评价标准统一、评价内容和范围统一、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统一。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要求:

1、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和质量控制办法

审计机关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相关规定,对审计事项进行评价。审计事项评价,是指审计机关按照确定的审计目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分析判断,并发表审计意见的行为。

审计评价意见,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尤其是在任期内对本单位的重大经济决策、重点工程管理、重要资金运作应负的责任,以科学发展观和专业知识水平,发表客观的审计评价意见,并充分考虑重要性水平、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额大小、性质和情节等因素。

审计机关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2、科学设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分值分配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百分考核表”,实施固定分值与变动分值相结合、主观判断和客观事实相结合、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该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发展方向。通过设置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使分值的分配趋于合理。由于贴近实际,因而更具科学性。

3、全面实行集体打分,内外二次修正

由审计小组将审计发现的情况,在小组内进行集体打分,列出基本得分表;然后由审计机关召开审计业务会议,组织审计小组以及审计小组以外的审计人员对一些指标和得分进行评定(第一次修正);最后聘请组织、纪检、财政、人事、国资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评定(第二次修正)。

4、合理划分评分档次,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按百分制进行考核,根据评价内容分项确定分数,依据审计结果确定得分,按照得分多少确定五个档次:

(1)优秀档90分(含90分)以上的;

(2)良好档80分(含80分)-----89分;

(3)称职档70分(含70分)-----79分;

(4)基本称职档60分(含60分)-----69分;

(5)不称职档60分以下的。

审计综合评价结论一般表述为:经审计,我们认为:XXX同志在XXXX年XX月至XXXX年XX 月担任XX职务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综合评价档次为优秀(或良好、或称职、或基本称职、或不称职)。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财务收支中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一律评为“不称职”。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的确立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确立的依据是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第十条规定:“对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是: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算;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专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在审计的基础上,查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以及遵守

国家财经法规情况等,分清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

《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第十条规定:“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企业对外投资和资产的处置情况;企业收益的分配;与上述经济活动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在审计的基础上,查清企业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目标责任制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分清企业领导人员对本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不真实、投资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企业领导人员个人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与财务收支有关的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特别要强调的是,当前经济发展快速,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复杂,每个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或多或少都有重大的经济决策、重点工程管理和重要的资金运作,做好这方面的经济责任评价尤为重要。

根据上述情况,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分为八大类,并对各类内容进行具体描述:

第一类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是指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评价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和决算情况,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对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评价一般从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三个方面作出。

1、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评价分为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三个等次。真实等次的标准为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审计调整幅度不超过1%,并且审计委员会或审计业务会议认为审计调整数额较小不影响使用“真实”评价用语的;基本真实的标准为会计资料基本真实、完整,调整幅度不超过5%,并且不影响使用“基本真实”评价用语的;不真实等次的标准为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审计调整幅度在5%以上,或违规行为性质严重,数额较大,无法使用“基本真实”评价用语的。

2、对财政财务收支合法性的评价分为合规、基本合规、不合规三个等次。合规等次的标准为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或者违规行为显著轻微不需要处理的;基本合规等次的标准为违规金额占审计金额5%以下或有违规行为,但不影响使用“基本合规”评价用语的;不合规等次的标准为违规性质严重、数额较大,或拒绝提供审计资料,或提供不真实资料,导致审计人员无法进行职业判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