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免费]【北京课改版】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册】 同步练习 打包下载

[Vip免费]【北京课改版】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册】 同步练习 打包下载
[Vip免费]【北京课改版】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册】 同步练习 打包下载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同步

练习汇总

第9章第1节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3小题, 共86.0分)

1. 下列物质放入(或通入)水里, 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植物油

B. 碳酸钙

C. 氮气

D. 食盐

2. 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 将硝酸钾和植物油分别放入水中, 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 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所有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 溶液各部分的密度和浓度完全相同

3. 卡卡腹泻, 上网查到饮用质量分数约爲0.9%的生理盐水可以防脱水。下列关于该生理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生理盐水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但又具有单一组分所不具备的新性质

B. 该生理盐水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爲溶液中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C. 该生理盐水可用来除铁锈

D. 该生理盐水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爲9:100

4. 生活中会碰到各种液体, 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A. 氢氧化钠

B. 面粉

C. 泥土

D. 汽油

5.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 充分搅拌, 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 食盐

B. 橄榄油

C. 硫酸铜

D. 牛奶

6.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 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酒精

B. 面粉

C. 蔗糖

D. 食盐

7. 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 矿泉水

B. 酒精

C. 碘酒

D. 白醋

8.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 充分搅拌, 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 汽油

B. 面粉

C. 蔗糖

D. 植物油

9.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 充分搅拌, 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 高锰酸钾

B. 植物油

C. 泥土

D. 面粉

10. 取少量以下调味品各放入水中, 不可能得到溶液的是()

A. 食盐

B. 蔗糖

C. 白醋

D. 芝麻油

11.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 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C.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 溶质都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剂里

12. 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 澄清石灰水

B. 油水

C. 泥水

D. 蒸馏水

13. 下列物质混合后, 可以形成乳浊液的是()

A. 食盐和水

B. 花生油和水

C. 蔗糖和水

D. 面粉和水

14.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 溶液温度明显下降的是()

A. 食盐

B. 浓硫酸

C. 硝酸铵

D. 氢氧化钠

15. 下列物质中, 属于溶液的是()

A. 牛奶

B. 糖水

C. 蒸馏水

D. 豆浆

16. 将厨房中的白醋、白糖、食盐、花生油四种物质分别取少量, 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 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白醋

B. 白糖

C. 食盐高温

D. 花生油

17. 下列物质中, 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 鸡精

B. 胆矾

C. 蔗糖

D. 面粉

18. 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食品是()

A. 淀粉

B. 辣酱

C. 香油

D. 蔗糖

19. 属于溶液的是()

A. 汽水

B. 蒸馏水

C. 牛奶

D. 豆浆

20. 将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 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泥土

B. 面粉

C. 白糖

D. 汽油

21. 下列物质在水中, 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味精

B. 淀粉

C. 食盐

D. 蔗糖

22.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 能形成溶液的是()

A. 二氧化锰

B. 葡萄糖

C. 碳酸钙粉末

D. 植物油

23. 属于溶液的是()

A. 蒸馏水

B. 石灰乳

C. 矿泉水

D. 牛奶

24. 将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 充分搅拌, 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 汽油

B. 面粉

C. 硝酸钾

D. 二氧化锰

25.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 充分搅拌, 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 碘

B. 蔗糖

C. 汽油

D. 泥土

26. 下列操作方法中, 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A. 用自来水洗手

B. 用汽油清洗油污

C. 用煮沸软化硬水

D. 用洗涤剂清洗油污

27. 下列溶液中, 溶剂是酒精的是()

A. 蔗糖溶液

B. 酒精溶液

C. 碘酒

D. 氯化钠溶液

28. 属于溶液的是()

A. 牛奶

B. 油水

C. 糖水

D. 果酱

29. 生活中常见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 酒精

B. 果粒橙

C. 白醋

D. 牛奶

30.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 白醋

B. 豆浆

C. 牛奶

D. 无水酒精

31. 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 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 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 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 冰

B. 氢氧化钠

C. 食盐

D. 硝酸铵

32. 下列各组中, 组内各物质均属于溶液的一组是()

A. 碘酒、盐水

B. 稀硫酸、豆浆

C. 澄清石灰水、冰水

D. 蒸馏水、可口可乐

33. 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 牛奶

B. 蔗糖水

C. 果粒橙

D. 豆浆

34.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 不属于溶液的是()

A. 糖水

B. 牛奶

C. 白酒

D. 汽水

35. 下列得到的溶液中溶质判断正确的是()

A. 石灰水:生石灰

B. 碘酒:酒精

C. 生理盐水:氯化钠

D. 茶水:茶叶

36. 下列关于溶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化合物

C. 一种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D. 物质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形成溶液

37. “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A. 氯化钠

B. 固体硝酸铵

C. 固体氢氧化钠

D. 生石灰

38. 小冬以爲用温水可以洗净餐桌上的油污, 但效果不好, 加入洗洁精后, 去污效果很好, 原因是()

A. 洗洁精具有催化作用

B. 洗洁精和油污发生了化学反应

C. 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 洗洁精的成分和油污的成分相似

39. 下列操作不能加快固体溶解的是()

A. 加热

B. 搅拌

C. 先研磨成粉末, 再溶解

D. 加入固体后静置

40. 下列洗涤污物的方法属于溶解的是()

A. 用稀盐酸洗涤暖水瓶中的水垢

B. 用洗涤灵洗涤餐具上的油

污 C. 用酒精洗涤沾到手上的碘酒 D. 用钢丝刷擦洗锅体外壁的黑色物质

41. 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A.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 用肥皂液洗涤衣服上的油渍

C.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染的油污

D. 用乳化剂稀释难溶于水的液态农药

42. 溶液一定是()

①无色②均一③稳定④纯净物⑤混合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43.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 八宝粥

B. 珍珠奶茶

C. 矿泉水

D. 蒸馏水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 共4.0分)

44. 下列与人关系密切的液体中, 属于溶液的是()

A. 肥皂水

B. “娃哈哈”矿泉水

C. 生理盐水

D. 血液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 共4.0分)

45. 请你各举一个实例, 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___ 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__是均一、稳定的液体, 但不是溶液.(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______可作溶质, 但不是固体.

46. 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食醋中, 溶质是______, 溶剂是______;

(2)碘酒中, 溶质是______, 溶剂是______.

47. 下列混合物中, 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 属于浮浊液的是______, 属于溶液的是______.

①牛奶②黄河水③高锰酸钾溶于水④矿泉水⑤碘酒⑥色拉油混合水

⑦粉笔灰混合水⑧面粉混合水⑨盐水⑩白酒.

48. 如图所示, 玻璃管中有色液体的左右移动可反映出瓶内气体温度的

变化.当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时, 发现有色液体向

______移动, 這说明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 共5.0分)

49. 冬天, 爲防止汽车水箱中的水结冰, 司机常常在水中加防冻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 低温下不会凝固, 长时间开车也不易沸腾.這说明防冻液比纯水的凝固点______, 防冻液比纯水的沸点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 共10.0分)

50. 探究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小英在做饭时, 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你能想到的影响食盐溶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是:搅拌、______、______;其中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是______.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 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 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

北京版九年级化学第9章第1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答案】

1. D

2. D

3. A

4. A

5. A

6. B

7. B

8. C

9. A

10. D

11. B 12. A 13. B 14. C

15. B

16. D 17. D 18. D 19. A

20. C

21. B 22. B 23. C 24. C

25. B

26. D 27. C 28. C 29. C

30. A

31. D 32. A 33. B 34. B

35. C

36. C 37. B 38. C 39. D

40. C

41. C 42. D 43. C 44. BC

45. 硫酸铜;蒸馏水;酒精

46. 醋酸;水;碘;酒精

47. ②⑦⑧;①⑥;③④⑤⑨⑩

48. 右;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49. 低;高

50. 温度;颗粒大小;搅拌能使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 破坏的是食盐附近的饱和现象, 从而加速溶解;温度影响因素:在两个烧杯中各放入50mL温度不同的水, 分别称取2g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 同时放进烧杯中, 并搅拌, 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解析】

1.

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 故A错;

B、碳酸钙不溶于水, 属于沉淀不均一, 属于悬浊液, 不属于溶液, 故B错;

C、氮气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故C错;

D、食盐易溶于水, 能行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

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 故A错;

B、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 不属于溶液, 故B错;

C、同一温度, 同一溶质, 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故C错;

D、溶液具有均一性, 各部分性质相同, 各部分的密度和浓度完全相同, 故D正确。

故选D。

A、植物油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

B、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C、同一温度, 同一溶质, 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根据溶液的均一性考虑。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

解:A、该生理盐水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但又具有单一组分所不具备的新性质, 正确;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溶液中的各种粒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生理盐水不可用来除铁, 错误;

D、该生理盐水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爲9:1000, 错误;

故选A

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溶液的计算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

解:A、氢氧化钠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A正确;

B、面粉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 故B错;

C、泥土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 故C错;

D、汽油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 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5.

解:A、食盐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无色溶液, 故A正确;

B、橄榄油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 故B错;

C、硫酸铜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蓝色溶液, 故C错;

D、牛奶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 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6.

解:A、酒精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A错;

B、面粉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 不属于溶液, 故B正确;

C、蔗糖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C错;

D、食盐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7.

解:A、矿泉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错误;

B、酒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属于纯净物, 溶液必须是混合物, 故正确;

C、碘酒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错误;

D、食醋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8.

解:A、汽油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 故A错;

B、面粉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 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C正确;

D、植物油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 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9.

解:A、高锰酸钾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A正确;

B、植物油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 故B错误;

C、泥土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 故C错误;

D、面粉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 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0.

解:A、食盐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A错;

B、蔗糖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B错;

C、白醋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C错;

D、芝麻油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 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1.

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错误;

B、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正确;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如水, 错误;

D、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于溶剂里, 错误;

故选B.

A、根据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考;

B、溶液是混合物;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D、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于溶剂里.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可以有多种, 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

12.

解:A、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故A正确;

B、油水是油在水中形成的乳浊液, 故B错误;

C、泥水是泥在水中形成的悬浊液, 故C错误;

D、蒸馏水是纯净物, 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溶液的定义来判断本题: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知道溶液的特点, 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

解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性, 同时对日常生活的物质要有所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13.

解:A、食盐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选项错误.

B、花生油不溶于水, 把植物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属于乳浊液, 故选项正确.

C、蔗糖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选项错误.

D、面粉难溶于水, 把面粉放到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属于悬浊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溶液、乳浊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解: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 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 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 温度降低;氯化钠、蔗糖等溶于水, 温度变化不大.

A、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 故选项错误.

B、浓硫酸溶于水温度升高, 故选项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使溶液的温度明显下降, 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溶于放出大量的热, 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解:A.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

B.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C.蒸馏水属于纯净物, 不是溶液;

D.豆浆静置后会分层, 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不属于溶液.

故选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 属于混合物, 可以据此来完成该题的解答.

解答本题要掌握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 只有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6.

解:A、白醋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A错;

B、白糖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B错误;

C、食盐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C错;

D、花生油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 不均一、不稳定, 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7.

解:A、鸡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A错;

B、胆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C错;

D、面粉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 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8.

解:

A、淀粉不能溶于水, 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待一段时间会有沉淀产生, 属于悬浊液, 故错误;

B、辣酱不能溶于水, 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待一段时间会有沉淀产生, 故错误;

C、香油不能溶于水, 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待一段时间会分层, 属于乳浊液, 故错误;

D、蔗糖能溶于水, 形成的混合物也是均一、稳定的, 故正确;

故选D.

根据溶液的定义来判断本题: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知道溶液的特点, 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液的特点尤其是均一性、稳定性.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19.

解:A、汽水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A正确;

B、蒸馏水属于纯净物, 溶液属于混合物, 故B错;

C、牛奶不均一不稳定, 属于乳浊液, 故C错;

D、豆浆不均一不稳定, 属于悬浊液, 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0.

解:A、泥土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 故A错;

B、面粉不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 故B错;

C、白糖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C正确;

D、汽油不易溶于水, 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 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1.

解:A、味精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A错;

B、淀粉不溶于水, 溶于水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 故B正确;

C、食盐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C错;

D、蔗糖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2.

解:A、二氧化锰不能溶于水, 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 待一段时间会有沉淀产生, 属于悬浊液, 故错误;

B、葡萄糖能溶于水, 形成的混合物也是均一、稳定的, 故C正确;

C、碳酸钙不能溶于水, 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 待一段时间会有沉淀产生, 属于悬浊液, 故错误;

D、植物油不能溶于水, 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待一段时间会分层, 属于乳浊液, 故错误.

故选B.

根据溶液的定义来判断本题: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

混合物, 知道溶液的特点, 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液的特点尤其是均一性、稳定性.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23.

解:A、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属于纯净物, 故A错;

B、石灰乳不均一、不稳定, 属于悬浊液, 故B错;

C、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C正确;

D、牛奶不均一不稳定, 属于乳浊液, 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4.

解: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 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A、汽油不能溶于水, 把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乳浊液, 所以错误.

B、面粉不能溶于水, 把面粉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悬浊液, 所以错误.

C、硝酸钾能溶解到水中,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即溶液, 所以正确.

D、二氧化锰不能溶于水, 把面粉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悬浊液, 所以错误.

故选C.

A、根据汽油在水中的溶解性, 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B、根据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性, 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C、根据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性, 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D、根据二氧化锰在水中的溶解性, 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该题主要考查溶液的形成, 在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能形成溶液时, 可以结合生活经验, 根

据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定义和特征进行判断, 其中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解题的关键, 另外, 还要注意溶液的颜色问题.

25.

解:A、碘不溶于水, 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即不能够形成溶液, 故选项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能够形成溶液, 故选项正确.

C、汽油不溶于水, 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即不能够形成溶液, 故选项错误.

D、泥土不溶于水, 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即不能够形成溶液, 故选项错误.故选:B.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 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溶解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

解:

A、自来水能洗手, 形成的是溶液.故错误;

B、用汽油除去油渍是因爲油渍易溶于汽油, 故错误;

C、用煮沸可以软化硬水, 错误;

D、洁精使油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 属于乳化作用.故正确;

答案:D.

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就是溶液;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是悬浊液;

不溶性的液体小滴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是乳浊液.

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质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 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爲乳化作用.

27.

解:A、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 溶剂是水, 故错;

B、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 溶剂是水, 故错;

C、碘酒是将碘溶解于酒精中, 溶质是碘, 溶剂是酒精, 故正确;

D、氯化钠溶液中, 溶质是氯化钠, 溶剂是水, 故错.

故选C.

根据溶液中只要有水, 水一定是溶剂回答本题.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 固体、气体是溶质, 液体是溶剂, 溶液中只要有水, 水一定是溶剂.

28.

解:A、牛奶属于乳浊液, 不稳定, 故选项错误.

B、油不溶于水, 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油水不属于溶液, 故选项错误.

C、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选项正确.

D、果酱中含有悬浮的固体物质, 不均一、不稳定, 不属于溶液, 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 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含“水”字的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

解:酒精由一种物质组成, 属于纯净物, 不属于溶液, 故A错;

B、果粒橙不均一、不稳定, 属于悬浊液, 故B错;

C、白醋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C正确;

D、牛奶不均一、不稳定, 属于乳浊液, 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0.

解:A、白醋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A正确;

B、豆浆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悬浊液, 故B错;

C、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乳浊液, 故C错;

D、无水酒精属于纯净物, 不属于溶液, 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1.

解:通过题意可知:该物质溶于水可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A、冰效果不太好, 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不符合题意;

C、食盐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 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物质溶于时引起的溶液的温度变化分析解答: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氢氧化钠、氧化钙、浓硫酸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熟记常见的溶于水使溶液温度变化的物质, 并能灵活结合题意分析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32.

解:碘酒、盐水都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A正确;

B、稀硫酸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豆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 故B错;

C、澄清石灰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冰水属于纯净物, 不属于溶液, 故C错;

D、蒸馏水属于纯净物, 不属于溶液, 可口可乐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D错.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3.

解:A、牛奶不均一不稳定, 属于乳浊液, 故A错;

B、蔗糖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B正确;

C、果粒橙不均一不稳定, 属于悬浊液, 故C错;

D、豆浆不均一不稳定, 属于悬浊液, 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4.

解:A.糖水是糖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乳浊液;故选项正确.

C.白酒是酒精溶于水形成的, 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选项错误.

D.汽水是碳酸、糖类等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5.

解:A、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 故错误;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 碘是溶质, 酒精是溶剂, 故错误;

C、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 溶质是氯化钠, 故正确;

D、茶水是茶叶的浸泡液, 其溶质不是茶叶, 故错误.

故选:C.

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 液体是溶剂, 气体、固体爲

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 量多的爲溶剂, 量少的爲溶质;有水时, 不管量多量少, 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 常把水看作溶剂), 逐一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 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掌握常见溶液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36.

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故A不正确;

B、溶液属于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 故B不正确;

C、由于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所以一种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故C正确;

D、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都是水, 如汽油、酒精等都可作溶剂.故D不正确;

故选C.

根据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 但不一定无色, 属于混合物, 可以据此结合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来进行分析判断.

熟练掌握溶液的特征方面的内容, 只有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7.

解:A、氯化钠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故A错误;

B、固体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能使温度降低能达到制冷的作用, 故B正确;

C、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不能起到制冷的作用, 故C错误;

D、生石灰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 也不能起到制冷的作用, 故D错误.故选:B.

由题意可知该物质与水混合会吸热使温度降低, 才能达到制冷的效果.要从物质溶于水后热量变化来考虑.

物质溶于水分爲两个过程: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 這一过程需吸热, 构成物质的微粒与水分子形成水和分子的过程, 這一过程需放热, 如果吸热大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爲吸热, 如果吸热小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爲放热, 如果吸热等于放热则表现爲溶于水温度不变.

38.

解:A、洗洁精没有催化作用, 所以错误.

B、洗洁精没有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 变化中没新物质生成, 只是大的油滴变成了细小的油滴, 所以错误.

C、洗洁精中的乳化剂, 乳化剂有报导化作用, 能把油污变成细小的小油滴, 所以正确.

D、洗衣洁精去油污不是根据溶解原理, 与相似相溶现象无关, 所以错误.

故选C.

A、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判断.

B、根据洗洁精的去污原理判断.

C、根据洗洁精的洗涤原理判断.

D、根据乳化作用去油污与溶解原理去油污的区别判断.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 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 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

39.

解: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主要有:升温、搅拌或振荡、增加与溶质的接触面积等.

故选D

加快固体溶解的方法很多, 利用化学知识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解决此题.

此题是一道化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结合的题目, 属常识性训练题.

40.

解:A、用稀盐酸洗涤暖水瓶中的水垢, 利用的是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 故选项错误.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 用洗涤灵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利用的是乳化作用, 故选项错误.

C、用酒精洗涤沾到手上的碘酒, 是利用了酒精能溶解碘, 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故选项正确.

D、用钢丝刷擦洗锅体外壁的黑色物质, 是利用了钢丝刷将外壁的黑色物质摩擦擦去, 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属于溶解, 即利用了一种物质能溶解在另一种物质在, 进行分析判断.

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 一是利用乳化作用, 二是利用溶解原理, 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 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41.

解:A、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 故选项是利用乳化现象.

B、肥皂液中含有乳化剂, 具有乳化作用, 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 故选项是利用乳化现象.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染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 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故选项不是利用乳化现象.

D、用乳化剂稀释难溶于水的液态农药, 是将大的液态农药滴分散成细小的小液滴分散在水中, 故选项是利用乳化现象.

故选C.

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洗衣粉等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爲乳化剂, 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爲乳化作用.

本题难度不大, 考查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理解乳化原理、溶解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

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 属于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故②③⑤正确.

故选D.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3.

解:A、八宝粥中含有豆子、谷类、水分等物质混合在一块, 不均一, 不属于溶液, 故A错;

B、珍珠奶茶不均一、不稳定, 容易沉淀, 不属于溶液, 故B错;

C、矿泉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C正确;

D、蒸馏水由一种物质组成, 属于纯净物, 溶液必须是混合物, 故D错.

故选C.

根据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44.

解:A、肥皂水属于胶体, 不属于溶液, 故A错误;

B、娃哈哈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矿物质, 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B正确;

C、氯化钠能溶于水且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故C正确;

D、血液是血浆和血细胞的混悬液, 不属于溶液, 故D错误;

故选:BC.

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开.

45.

解:(1)硫酸铜溶液是蓝色;

(2)蒸馏水均一稳定, 不属于溶液;

(3)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 溶剂是水.

故答案爲:(1)硫酸铜;(2)蒸馏水;(3)酒精.

(1)硫酸铜溶液是蓝色;(2)蒸馏水均一稳定, 不属于溶液;(3)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 溶剂是水.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不改变条件时,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46.

解:(1)食醋中溶质是醋酸, 溶剂是水;

(2)碘酒是碘溶于酒精中, 溶质是碘, 溶剂是酒精.

故答案爲:(1)醋酸;水;(2)碘;酒精.

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 液体是溶剂, 气体、固体爲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 量多的爲溶剂, 量少的爲溶质;有水时, 不管量多量少, 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 常把水看作溶剂), 据此逐一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 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掌握常见溶液的组成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47.

解:①牛奶是乳浊液;

②黄河水是悬浊液;

③高锰酸钾溶于水是溶液;

④矿泉水是溶液;

⑤碘酒属于溶液;

⑥色拉油混合水是乳浊液;

⑦粉笔灰混合水是悬浊液;

⑧面粉混合水是悬浊液;

⑨盐水是溶液;

⑩白酒是溶液.

故答案爲:②⑦⑧;①⑥;③④⑤⑨⑩.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 属于混合物.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了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定义、特征及本质区别是解题的关键;另外对生活的悉心观察

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48.

解: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会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 有色液体向右移动.

故填:右;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溶液的温度升高, 据此分析.

有些物质溶于水后, 会使溶液的温度改变.溶于水后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氧化钙固体;物质溶于水后使溶液温度降低的, 如硝酸铵固体.

49.

解:在严寒的冬天, 水箱里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 低温下不会凝固, 长时间开车也不易沸腾.這说明防冻液比纯水的凝固点低, 防冻液比纯水的沸点高.

故答案爲:低;高.

液体的凝固点和沸点跟液体的种类、气压、杂质有关.种类不同, 凝固点和沸点不同;气压增大, 凝固点和沸点降低;有杂质掺入凝固点降低, 但沸点升高.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沸点、凝固点的了解和掌握, 会从材料中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50.

解:(1)根据生活经验, 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温度、食盐颗粒大小和搅拌等, 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 也就能加快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 从而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率, 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 也能改变溶解速率;

故答案爲:温度;颗粒大小;搅拌能使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 破坏的是食盐附近的饱和现象, 从而加速溶解;

(2)温度影响因素:在两个烧杯中各放入50mL温度不同的水, 分别称取2g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 同时放进烧杯中, 并搅拌, 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故答案爲:温度影响因素:在两个烧杯中各放入50mL温度不同的水, 分别称取2g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 同时放进烧杯中, 并搅拌, 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只要能改变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就能改变食盐的溶解速率, 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 也就能加快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 从而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率.

熟记影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知道它们的具体影响过程.

第9章第3节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7小题, 共54.0分)

1. 下列措施能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A. 增加水的质量

B. 把硝酸钾粉碎, 在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

C. 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D. 升高溶液的温度

2. 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 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是()

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溶剂种类.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⑤

3. 在一定温度下, 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克水(部分)后, 析出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溶质晶体后, 溶液中还剩下1克固体溶质, 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爲()

A. 13.3克

B. 26.7克

C. 33.3克

D. 40克

4. 有A、B、C三种物质, 在20℃时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已知20克水最多能溶解2克A物质;B物质制成115克饱和溶液用了15克B;C物质375克饱和溶液用去350克水.這三种物质在20℃时溶解度大小的顺序爲()

A. B<C<A

B. C>B>A

C. A>B>C

D. B>A>C

5. 将一定温度下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爲饱和溶液, 下列方法一定能成功的是()

A. 降温

B. 升温

C. 加入溶质

D. 加入溶剂

6. 在温度不变时, 从100℃KNO3饱和溶液中去除10g溶液, 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没有变化的是()

A. 溶质的质量

B. 溶剂的质量

C. 溶解度

D. 溶液的体积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物质X的饱和溶液一定不能溶解Y物质

B. 将30g硝酸钾投入70g水中, 所得溶液的质量一定是100g

C.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 同一温度下, 含有相同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一定比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小

8. 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 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 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 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 ②④⑤的溶液爲饱和溶液

D. 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9. 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16~19

题.

25℃时, 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 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 充分溶解.

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爲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

A. 升高温度

B. 加水

C. 加KCl固体

D. 倒出部分溶液

10. 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16~19

题.

25℃时, 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 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 充分溶解.上述溶液爲饱和溶液的是()

A. ②③④

B. ②④

C. ③④

D. ④

11. 20℃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5g A物质, 4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0gB物质, 则A和B的溶解度相比()

A. A>B

B. B>A

C. A=B

D. 无法比较

12. t℃时, 18克硝酸钾全部溶于水形成68克饱和溶液, 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A. 18

B. 36

C. 36克

D. 50克

13. 如表说明甲、乙、丙、丁四种液体之性质, 小仕取其中一种液体与蒸馏水加入试管中, 在室温下, 充分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 试管内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小仕所取的液体爲何者()

液体密度(g/cm3)熔点(℃)沸点(℃)与蒸馏水作用

甲0.78 -9.7 65 可互相溶解

乙0.8 6.4 81 不可互相溶解

丙 1.15 -5.2 218 不可互相溶解

丁 1.3 12.5 290 可互相溶解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4. 在一定温度下, 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克水(部分)后, 析出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溶质晶体后, 溶液中还剩下1克固体溶质, 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爲()

A. 13.3克

B. 26.7克

C. 33.3克

D. 40克

15. 25℃时, 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200g和100g, 然后分别都蒸掉10g水, 再冷却到25℃.甲烧杯中析出硝酸钾晶体质量m1, 乙烧杯中析出硝酸钾晶体质量m2.则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

A. m1=m2

B. m1>m2

C. m1<m2

D. m1=2m2

16. 芳芳同学在探究食盐的溶解性时做了如下实验, 在四只盛有相同水的烧杯中依次加入食盐, 从A到D依次增加, 经充分搅拌后溶液如下图, 则可以肯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A. B. C. D.

17. 小明在家里用开水配制了一杯浓糖水, 放置一会儿后, 发现杯底有蔗糖固体析出, 整个过程不考虑水分蒸发.這是因爲()

A. 杯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多

B. 温度下降, 蔗糖的溶解度变小

C. 杯里溶液的浓度增大了

D. 溶液中溶剂质量增多

18. t°C时物质的溶液, 第一次恒温蒸发10克水, 结果没有晶体析出, 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克水, 结果析出a克, 第三次再恒温蒸发10克水, 下列有关晶体析出质量的判断中, 正确的是()

A. 一定大于a克

B. 一定大于或等于a克

C. 一定小于a 克

D. 一定等于a克

19. t℃,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 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爲n:m, 则t℃时, 该物质的溶解度爲()

A. 克

B. 克

C. 克

D. 克

20. 20℃时, 氯化钠的溶解度爲36g.对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 20℃时, 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 20℃时, 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 20℃时,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爲100:36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1. 小明将从冰箱冷藏室(温度爲4℃)拿出的澄清石灰水, 盖上杯盖, 在室温(温度爲20℃)下放置一段时间后, 发现杯底有少量晶体析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室温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 4℃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室温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2. 已知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30克, 现在20℃的温度下, 向100克水中放入35克该物质, 充分搅拌后, 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A. 130克

B. 135克

C. 105克

D. 100克

23. 下列对“20℃时, 食盐的溶解度爲36g”的解释正确的是()

A. 20℃时, 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食盐36

B. 20℃时, 100 g饱和食盐溶液中含36 g食盐

C. 36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 20℃时, 100 g水最多可溶解36 g食盐

24.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现将100克60℃时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溶液的质量

B. 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C. 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 溶质的溶解度

25. 目前,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 它所利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是()

A. 过滤法

B. 降温结晶法

C. 蒸发溶剂结晶法

D. 蒸馏法

北京课改版(新)八年级物理全册:7.6“内能”知识归纳练习题

北京课改版(新)八年级物理全册:7.6“内能”知识归纳练 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分子总是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 B.当物体被举高时,其分子势能随之增加 C.当物体运动速度增大时,其分子动能随之增加 D.0℃以下时,物体分子既不具有动能也不具有势能 2.下列方法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B.用“搓手”的方法取暖C.用热水袋取暖 D.反复弯折铁丝使其发热 3.下列事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搓手取暖 B.玩滑梯,臀部发热 C.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 D.压缩空气引火 4.对图所示的四个实验现象的解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挤压两铅棒能使它们“粘”合在一起,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引力的作用

B.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这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上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 D.快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起来,是由于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 度上升 5.《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 D.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6.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下图不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两手摩擦能发热

北京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总结:碱

碱 一、常见的碱及碱类 1、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 俗称:火碱、烧碱或苛性钠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并放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而潮解,有强腐蚀性,有涩味及滑腻感。 (2)化学性质: ①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呈蓝. ②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Ca(OH)CO CaCO H O 2232+→+↓ 澄清石灰水通入CO 2,变浑浊,此反应用来鉴定气体二氧化碳 2NaOH CO Na CO H O 2232+→+ ③与酸的反应: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 NaOH HCl NaCl H O 2+→+ 2NaOH H SO Na SO 2H O 24242+→+ NaOH HNO NaNO H O 332+→+ ④与某些盐的反应:生成新酸新盐 2NaOH CuSO Cu(OH)Na SO 4224+→↓+ 3NaOH FeCl Fe(OH)3NaCl 33+→↓+ Cu(OH)Fe(OH)23:蓝色絮状沉淀:红褐色絮状沉淀?????均溶于酸 (3)用途:重要的化工产品及原料:用于石油、纺织、选纸等工业,是制肥皂,洗涤剂的原料。 2、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 (1)物理性质: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其水溶液称石灰水。 生石灰加水搅拌即得石灰水—氢氧化钙,此过程放热,有腐蚀

性。 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2)化学性质: ①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②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Ca(OH)CO CaCO H O 2232+→↓+ 生成盐和水。 ③与酸反应: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 Ca(OH)2HCl CaCl 2H O 222+→+ Ca(OH)H SO CaSO 2H O 22442+→+ Ca(OH)2HNO Ca(NO )2H O 23322+→+ ④与某些盐的反应:生成新盐新碱 Ca(OH)K CO CaCO 2KOH 2233+→↓+ Ca(OH)CuCl Cu(OH)CaCl 2222+→↓+ 3Ca(OH)2FeCl 2Fe(OH)3CaCl 2332+→↓+ (3)用途:制漂白粉、三合土、波尔多波的重要原料也可改良土壤的酸性。 二、碱的通性:pH 。 1、碱溶液的导电性 事实:NaOH KOH Ca(OH)Ba(OH)22,,,等几种碱的水溶液均能导电。 2、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电离方程式: ①电离: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碱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氢氧阴离子。 ②电离方程式: NaOH Na OH KOH K OH Ca(OH)Ca 2OH Ba(OH)Ba 2OH 2222→+→+→+→+?????? ?+- ++-+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 -—阴离子。 特点:和酸的电离相似—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均可自由移动,阴,阳离子

2019年初中物理八年级全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二、机械运动北京课改版巩固辅导七十

2019年初中物理八年级全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二、机械运动北 京课改版巩固辅导七十 ?第1题【单选题】 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 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很多城市的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如图所示,它不仅能很好地解决出行问题,而且低碳环保.关于自行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的车座宽大是为了减小压力 B、车圈为铝合金材质,可减轻质量,但车的惯性不会改变 C、行车时车轮和地面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D、人骑车前行,人相对于自行车是静止的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8.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 B、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D、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划破夜空的流星 B、奔驰的骏马 C、植物开花结果 D、地球绕太阳公转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北京课改版化学九年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溶解度定义 3、溶解度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习与应用 知识网络 一、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说明: (1)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 (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还可以继续溶解其它物质。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三、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特殊:Ca(OH)2溶解于水时,温度越高,溶解越少;温度越低,溶解越多。 四、结晶: (1)定义:溶质从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有晶体析出后的溶液叫母液,它一定是饱和溶液。 (3)结晶的方法: a.蒸发溶剂 b.冷却热饱和溶液 人们利用以上的原理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得到含有大量化工原料的母液(叫苦卤)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 知识框图 通过知识框图,先对本单元知识要点有一个总体认识。

其大致过程如下: 问题:你认为它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食盐晶体的?————____________. 五、溶解度 (一)固体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 ①指明一定温度;②溶剂为100 g;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温度 2.“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表示的意思: 主要是看该物质在200C时这种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g >10 1~10 0.01~1 <0.01 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二)气体的溶解度 1.概念: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和压强。一般情况下,气体的溶解度随外界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气体溶解度在实际测定时比较复杂,非标准状况下的数据还应该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值。 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的比较: 固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 外界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衡量标准溶剂(通常指水)量为100g 1体积水里 溶液状态饱和饱和

[Vip免费]【北京课改版】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全册】 同步练习 打包下载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同步 练习汇总 第9章第1节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3小题, 共86.0分) 1. 下列物质放入(或通入)水里, 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植物油 B. 碳酸钙 C. 氮气 D. 食盐 2. 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 将硝酸钾和植物油分别放入水中, 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 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所有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 溶液各部分的密度和浓度完全相同 3. 卡卡腹泻, 上网查到饮用质量分数约爲0.9%的生理盐水可以防脱水。下列关于该生理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生理盐水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但又具有单一组分所不具备的新性质 B. 该生理盐水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爲溶液中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C. 该生理盐水可用来除铁锈 D. 该生理盐水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爲9:100 4. 生活中会碰到各种液体, 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A. 氢氧化钠 B. 面粉 C. 泥土 D. 汽油 5.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 充分搅拌, 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 食盐 B. 橄榄油 C. 硫酸铜 D. 牛奶 6.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 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酒精 B. 面粉 C. 蔗糖 D. 食盐 7. 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 矿泉水 B. 酒精 C. 碘酒 D. 白醋 8.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 充分搅拌, 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 汽油 B. 面粉 C. 蔗糖 D. 植物油 9.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 充分搅拌, 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 高锰酸钾 B. 植物油 C. 泥土 D. 面粉 10. 取少量以下调味品各放入水中, 不可能得到溶液的是() A. 食盐 B. 蔗糖 C. 白醋 D. 芝麻油 11.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 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C.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 溶质都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剂里 12. 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 澄清石灰水 B. 油水 C. 泥水 D. 蒸馏水 13. 下列物质混合后, 可以形成乳浊液的是() A. 食盐和水 B. 花生油和水 C. 蔗糖和水 D. 面粉和水 14.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 溶液温度明显下降的是() A. 食盐 B. 浓硫酸 C. 硝酸铵 D. 氢氧化钠 15. 下列物质中, 属于溶液的是() A. 牛奶 B. 糖水 C. 蒸馏水 D. 豆浆 16. 将厨房中的白醋、白糖、食盐、花生油四种物质分别取少量, 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 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白醋 B. 白糖 C. 食盐高温 D. 花生油 17. 下列物质中, 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 鸡精 B. 胆矾 C. 蔗糖 D. 面粉 18. 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食品是() A. 淀粉 B. 辣酱 C. 香油 D. 蔗糖 19. 属于溶液的是() A. 汽水 B. 蒸馏水 C. 牛奶 D. 豆浆 20. 将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 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泥土 B. 面粉 C. 白糖 D. 汽油 21. 下列物质在水中, 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味精 B. 淀粉 C. 食盐 D. 蔗糖 22.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 能形成溶液的是() A. 二氧化锰 B. 葡萄糖 C. 碳酸钙粉末 D. 植物油 23. 属于溶液的是() A. 蒸馏水 B. 石灰乳 C. 矿泉水 D. 牛奶

北京市2018-2019【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宝坻区黑狼口中学理化组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学科:物理授课教师:刘宝军刘树辉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田柳一中李凤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难点: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三、教学策略 本节主要内容为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首先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测量单位的意义,统一测量单位的道理,并引出国际单位制,接着介绍长度和时间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重点介绍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从测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通过“测量活动”展开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等方式,使用学生在测量的实践中,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一些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学会时间的测量。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资源、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

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试题 新人教版

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a 40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 0.03% B. 0.94% C. 21% D. 78% 2. 下列性质中,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A. 支持燃烧 B. 无色气体 C. 难溶于水 D. 密度比空气大 3.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4. 铜丝常用于制作电线,是因为铜具有 A. 导热性 B. 导电性 C. 密度较大 D. 抗腐蚀性 5. 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A. H2 B. H2O C. H2O2 D. H2SO4 6. 有研究表明,每100 g猪肝含铁25 mg,这里所说的铁指的是 A. 单质 B. 分子 C. 原子 D. 元素 7.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 A. 铁 B. 钢 C. 铝 D. 铜 8.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不正确 ...的是 A. 碳酸钠 NaCO3 B. 氢氧化铜 Cu(OH)2 C. 氧化镁 MgO D. 硫酸镁 MgSO4 9. 下列性质中,与“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无关 ..的是 A. 不能燃烧 B. 能溶于水 C. 密度比空气大 D. 不支持燃烧 10.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4Fe + 3O2点燃 2Fe2O3 B. 2 KClO3 === 2KCl + 3O2↑ C. 4P + 5O2点燃 2P2O5 D. Cu + H2SO4 == CuSO4 + H2↑ 11.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北京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认识溶液_》教案-最新

第一节认识溶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的一般用途。 (2)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 【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讲解相结合 【教学准备】1、课件2、实验及相关器材 【教学设计】 [引入课题]我们发现,在严寒的冬天,水容易结成冰,而盐水却不容易结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盐水是溶液,是混合物。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认识溶液 [板书]第一节认识溶液 [讲解]下面请大家探究溶液是如何形成的?

[实验]将蔗糖溶解在水中 [提问]现在能看见蔗糖吗? [学生回答]不能 [设问]为什么蔗糖会消失呢? [讲解]蔗糖溶于形成的混合物就是蔗糖溶液。蔗糖溶于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以分子状态扩散,最终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溶液 [提问]如果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蔗糖与水以及氯化钠与水都会不会分离?[学生回答]不会 [提问]如果从小烧杯取出部分蔗糖溶液,与剩下的溶液相比它们的甜度、浓度、密度是否一样? [学生回答]一样 [讨论]请大家相互应怎样来定义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讨论]请大家相互讨论分析一下溶液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思考] [投影]溶液的特点:稳定性均一性 [投影]思考: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溶液? 3、溶液一定液体吗?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蔗糖和水组的体系都称做溶液,那么蔗糖溶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其中哪种物质被溶解?

2019-2020年北京课改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二、微观世界的结构复习巩固第十九篇

2019-2020年北京课改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二、微观世界的结构复习巩固第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雾霾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 B、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C、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D、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前任副主席表示,伊朗已经拥有足够的原材料可以制造1﹣2枚原子武器.下列关于原子及其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 B、电子是带有最大负电荷的粒子 C、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两个带有正电荷的玻璃棒靠近时互相吸引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按人类发现原子结构的历史顺序对以下四种原子型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1)不可再分的颗粒2)葡萄干蛋糕模型 3)电子云模型4)行星模型 A、(1)(2)(3)(4) B、(3)(4)(2)(1) C、(1)(2)(4)(3)

D、(3)(2)(1)(4)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物质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都很大 B、乙图中的物质内部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不会与其它物质间发生扩散现象 C、丙图中表示的是液态物质的分子构成模型图 D、物体内部部分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从外表看来,各种形态的物质似乎都是连续的,人们凭肉眼无法看到它们内部的微小结构,这给人们探究物质结构带来了困难.而科学家采用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 ) A、实验论证法 B、猜测讨论法 C、假想推理法 D、建立模型法 【答案】: 【解析】:

北京第八十一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北京第八十一中学上册期中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 A.B. C. D. 2.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 3.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③④ 4.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5.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7.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 CO2与O2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 B酒精与白醋闻气味 C CaCO3与NaC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 B.B C.C D.D 8.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北京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金属的冶炼与防护同步练习4

《金属的冶炼与防护》同步练习 1.用一块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将铁丝望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锥形瓶中。如图,再向锥形瓶中加入3~4mL饱和食盐水润湿铁丝,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一端伸入红色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铁丝片生锈 B、红水上升到玻璃管中 C、铁丝片生锈且红水上升到玻璃管中 D、铁丝片消失且红水上升到玻璃管中2.“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请你应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参与有关废品收购的实践活动.(1)假如你在打扫卫生,清理出下列物品: A.废纸、B.矿泉水瓶、C.易拉罐、D.霉变的蛋糕、E.生锈的铁钉 其中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是(填字母);废品收购人员发现金属铝做的易拉罐“不生锈”,而铁生锈最厉害,便认为金属铁比铝性质活泼.你认为易拉罐“不生锈”原因是. (2)废旧电池中含有汞,如果随意丢弃,会造成污染,威胁人类健康.汞的元素符号是,它在常温下的状态是.常用的干电池内部填有氯化铵和二氧化锰等物质,若通过分离得到氯化铵,在实验室需进行的操作是:溶解、过滤和;得到的氯化铵在农业上又可用作. 3.光亮的铁钉在下面几种情况下,最不容易生锈的是( ) 4.铁最容易生锈的情况是() A.在干燥的空气中B.在潮湿的空气中 C.浸没在纯净的水中D.浸没在机油中 5.在高温条件下,能将氧化铁还原为单质铁的物质是()

A.O2 B.CO C.N2 D.CO2 6.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 (1)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是我国为解决________(填“甲状腺肿大”、“贫血”或“骨质疏松”)而实施的项目。 (2)铁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其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请将下列脱氧中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Fe(OH)2+O2+2________===4Fe(OH)3;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 7.钢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回答: (1)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石(主要收分是Fe203)、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请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每年全世界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和共同作用的结果;铁也能在酸性溶液中被腐蚀,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的方法(任写一种)来达到目的。 (4)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03 ,用盐酸可以除去铁锈。写出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8.炼铁厂以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焦炭、石灰石、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主要反应过程如题图所示: 请根据题图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生铁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炼铁厂用来炼铁的主要设备是。 (3)反应过程①②③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填序号)。 (4)原料中焦炭的作用有、 9.下列措施有利于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是( ) A.农具上的铁锈没有及时除去

最新精选初中物理八年级全第七章 热现象二、熔化和凝固北京课改版习题精选第二篇

最新精选初中物理八年级全第七章热现象二、熔化和凝固北京课改版习题精选 第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色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种做法可以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这主要是利用了( ) A、水凝固时放出热量 B、水凝固时吸收热量 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 D、水蒸发时放出热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山间出现“云海” B、树枝上出现“雾凇” C、“露珠”的形成 D、冰雪在“消融”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将新鲜的豆腐放入冰箱里冷冻,第二天取出,解冻后切开,发现里面存在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液化和汽化 B、凝固和熔化 C、凝固和汽化 D、凝华和熔化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是给某种物质加热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可知( ) A、一定是表示某种固态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 B、一定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 C、可能是表示某种固态非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 D、可能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请看下面这些物理现象: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②冬天窗户玻璃上结出冰花;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④结了冰的衣服在室外凉干;⑤春天来了,冰雪消融;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他们分别属于( ) A、液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凝固 B、气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熔化 C、液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熔化 D、液化、凝华、升华、熔化、汽化、熔化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答案】: 【解析】: 第8题【多选题】 A、质量相等的纯水和煤油,纯水的体积较小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全物理[三、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北京课改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一篇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全物理[三、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北京课改版习题精选[含 答案解析]第一篇 第1题【单选题】 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①⑤③④⑥ B、⑤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⑤①②④③⑥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球,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铅块、铁块和铝块分别放入这三只杯子里,它们都沉没于水中且均没有水从杯中溢出。已知ρ铅>ρ铁>ρ铝,对于这三个杯子中水面升高的情况,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放铝块的杯子中水面升高得最多 B、放铅块的杯子中水面升高得最多 C、放铁块的杯子中水面升高得最多 D、三只杯子中水面升高的高度相同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一铁块带到失重的宇宙飞船内,铁块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一块冰完全熔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减小一半,密度也减小一半 D、瘪的乒乓球被热水烫回原形后,兵乓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节水型洁具逐渐进入百姓家庭。所谓节水型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耗水量在6升以内的洁具。小华家新安装了一套耗水量为5L的节水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次耗水量为9L,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请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水结成冰后,其体积______,密度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化学】北京课改版化学九年化学式同步测试

【关键字】化学 化学式练习 化学式练习一 氯化钠氯化锌氯化镁氯化钙 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亚铁 氧化铁硫化氢硫化锌硫化钠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铝 二氧化锰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 化学式练习二 氧化铁氧化镁碳酸钠碳酸钙 碳酸钡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钠 硫酸钡硫酸铁硫酸亚铁硝酸钾 硝酸锌硝酸银硝酸钙氯化铵 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氢氧化亚铁 化学式练习三 氨气铜绿过氧化氢高锰酸钾 锰酸钾水硝酸铵氧化锌 碳酸钠氯化铁硫化铜碳酸钙 氢气氧气氮气氯气 氦气氖气氩气红磷 硫磺木炭镁条铁丝 化学式练习四 盐酸硫酸硝酸碳酸 硫酸钠硫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碳酸钙硝酸银硫酸亚铁 氯化钠铜绿过氧化氢高锰酸钾 碳酸氢铵氦气氨气硫磺 硫酸铵氯化钡硫化氢氧化亚铜 标出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N.2N.O2N.H3N.H4N.O3N.2O5 C.l2C.lO2KC.lO3 KC.lO4KC.l K M.nO4 K2M.nO4

化学式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 写出下列化学式 1.氮气 2.硫 3.液态氧 4.银 5.氯气 6.单质氢 7.金刚石 8.氩气

9.氖气10.氦气11.水12.干冰 13.二氧化硫14.三氧化硫15.五氧化二磷16.二氧化氮 17.四氧化三铁18.四氯化碳19.氯化亚铁20.硫化锌21.氢氧化钠22.硫酸铝23.碳酸氢铵24.碳酸钙 25.硝酸锌26.氯化铵27.氯化钾28.氧化铜 29.氯化氢30.碳酸钾31.硝酸银32.硫化钠 33.氧化铝34.碳酸钠35.氯化铝36.氯化锌 37.氯化钡38.氯化铁39.氧化亚铁40.硫化钾 41.氢氧化钙42.硫酸锌43.氧化钠44.氯化氢 45.氧化铝46.氧化钙47.硫酸铜48.硫酸铵 49.硫化氢50.氯化镁51.氧化铁52.氧化钡 53.硫化锌54.氯化钙55.氯化钡56.氧化铜 57.氧化钾58.硫化镁59.氧化钙60.氧化镁 61.氯化亚铁62.氢氧化钾63.氢氧化铝64.碳酸铵 65.硫酸66.硫酸铜67.盐酸68.氢氧化钡 69.硝酸铵70.碳酸氢钠71.熟石灰72.石灰石 73.硫酸钠74.硫酸氢钠75.亚硫酸钠76.亚硫酸 77.硫酸钾78.硫酸镁79.硫酸亚铁80.硝酸镁 81.硝酸铝82.硝酸钾83.硝酸钡84.硝酸铵 85.碳酸镁86.碳酸铝87.磷酸钠88.磷酸钾 89.磷酸钙90.磷酸铁91.亚硫酸钙92.氢氧化铁 93.氢氧化锌94.氢氧化镁95.生石灰96.臭氧 97.碘化银98.溴化钡99.硝酸银100.氯酸钾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 1.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 2.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 3.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 4.木炭在氧气中完全 ..燃烧反应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常见的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小化大除进率,大化小乘进率”。 2、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3.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与静止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有可能不同。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三、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比较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大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v=s/t 其中:v—速度—米/秒(m/s)s—路程—米(m)t—时间—秒(s) 4、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 章节测试

2019-2019学年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 章走进化学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A. 氢气、天然气都是可燃气体 B. 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C. 水在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 D. 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变为水和二氧化碳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取决于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B. 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 用金属铜制作电路板 D.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C.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 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4.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A. 铜丝用做电线 B. 氮气用来制取氮肥 C. 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 D. 红磷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化学“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学习和探究的活动,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 检验纯碱中含有CO32- B. 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 C. 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内的水垢 D. 用食盐水除去菜刀表面的铁锈 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CO用于还原铁矿石 B.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C. 铜作导线 D. 干冰作制冷剂 7.物质的下列用途中,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确定的是( ) A. 氮气和氩气作灯泡的保护气 B. 食品充氮防腐 C. 充有氖气的灯管通电时发出红光 D. 用氧气炼钢 8.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大米酿酒 B. 牛奶变酸 C. 生石灰干燥食品 D. 轮胎爆炸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 B. 石蜡熔化 C. 酒精挥发 D. 粮食酿酒 10.厨房是一个小小的实验室,下列厨房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天然气燃烧 B. 菜刀生锈 C. 牛奶变酸 D. 橙子榨汁 1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石油蒸馏 B. 雕像受到酸雨腐蚀 C.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 D. 用富含淀粉的甘薯酿酒 二、填空题 12.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________ 及其________ 的自然科学. 13.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科学.

北京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金属与合金教案

《第一节金属与合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通过对金属的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关注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教学难点 金属的性质的实验探究 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和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金属制品屡屡皆是,金属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有关金属的性质。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有哪些?根据图片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大多数金属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都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机械强度大。 师:知道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我们来看这些问题怎样解决。 1为什么铁制锅铲需要加上木柄或塑料柄?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师: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要考虑的因素: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我们知道,在一切比赛中,当冠军的感觉都是最好的。那么,那些金属能获此殊荣呢?请大家看资料: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冠军。 师:现在我请同学们帮我一个小忙,帮我出个主意。我这有一枚戒指,有些脏了,想清洗一下,不知道同学们能帮我出什么注意,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清洗地更干净一些。 生甲:可以放水里洗。 生乙:可以放酸里洗。 二、认识合金 (一)合金的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融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二)合金的性能: 1、硬度较大。 2、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低。 3、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来加以控制。 (三)作用合金 1、铁合金[学与问]不锈钢中各成分与性能以上说明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来加以控制。 2、铜合金

全新北京课改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共49页)

全新北京课改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共49页) 目录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一章第二节机械运动 第一章第三节比较运动的快慢 第一章第四节学生实验:测量速度 第一章第五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一章第六节乐音和噪声 第一章第七节超声波及其应用 第二章质量和密度 第二章第一节质量及其测量 第二章第二节学生实验:测量质量 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 第二章第四节学生实验:测量密度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难点: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三、教学策略 本节主要内容为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首先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测量单位的意义,统一测量单位的道理,并引出国际单位制,接着介绍长度和时间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重点介绍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从测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通过“测量活动”展开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等方式,使用学生在测量的实践中,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一些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学会时间的测量。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资源、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 观察图1中的甲、乙两幅图,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在图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问题1: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问题2:你能确切知道课桌的长比宽长多少吗? 甲乙 图1 目测后回答。办法: 标准, 体的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