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反思

青岛版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反思
青岛版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课题 1.我们的食物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

部分是记录食物。第二部分是给食物分类。在第一部分的

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对食物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食物是每个人都吃的,但是四年级学生对于食物的认识还

是无意识的,还很片面。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你今天早上

吃了什么?”和“包子里面有几种食物?”两个问题的自然

过渡和启发,使学生很轻松就能意识到食物是混合物,在研

究时应将他们一一分离开来,这样就避免了后面在给食物

进行分类时发生交叉的现象。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当同学们汇报了一天吃的食物

后,我不是直接让学生分类,而是通过“这么多的食物,怎

样汇报别人听得更清楚、明白”这个问题引领学生思维的

深入发展。当学生对食物进行分类后,我又让学生对食物分

类方法的优劣进行评析,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分类方法,从

而选出第3组的同学分类方法比较好,分类方法多,这时课

堂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学生学习氛围高涨,体现了新课标

中“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这一教学理念。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课题 2.我们的营养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

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

的。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经对食物的营养有所了解,但涉及食

物营养知识的内容相当丰富,本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

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知道各种营养对人体所产生的作用,

同时认识一些富含这些营养成分的食物,为学生科学饮食积累一

定的科学知识,促进个体生命更健康的成长。

在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我充分运用教材,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学习与谈论,要求学生自习阅读教材,仔细观察插图,交流各

自课外搜集的材料。重点思考3个问题: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

哪几类,它们分别对人体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在哪些食物中得

到这些营养成分。小组讨论热烈,集体交流踊跃。

有了这一基础,再与一天的食物相联系,学生对自己记录的

卡片内容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再次

分类,他们也没有什么大的困难。接着让学生思考,“从再次分类

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食物是丰富的,营养是丰富的,讨论同样是

丰富的,“我发现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含有许多营养”,“我发现每

天吃的食物中糖类食物比较多”,“每一种食物中都含有好几种营

养成分”,“一种食物不可能含有全部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多

种食物”……学生这些发现,都可以为后面的均衡膳食概念的构

建作准备。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课题 3.饮食与健康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

吃饭,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简单得让我们忽略了对它的

关注。其实,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是很复杂的。

通过讲解健康饮食一课,我认真查看了学生的“一日

三餐”记录表,我发现我们的孩子好多都“不会吃',尤其

是早餐,大多是在外面吃点面条或者买个小饼,有的孩子

根本就不吃早餐。说是妈妈没有时间给做,让带钱自己买。

孩子就自由支配这点早餐钱了,省下来买一些小食品吃。

比如什么“拉条”啦,唐僧肉等。不卫生不说,更谈不上

营养。有的孩子嫌早餐不可口干脆不吃,还有的孩子在课

间偷偷地啃两口面包算是“早"餐了。

孩子们不会吃,责任不在孩子,更多的责任在于家长.

现在的家长怎么就弄不明白挣钱是为什么?工作是为什么

呢?除了实现自身价值外,不就是为了孩子能生活好点吗?

不是为了让下一代健康成长吗?关注一下自己孩子的健康

吧,学会疼孩子吧,不要认为只要有钱,就是疼孩子,肯

德基少吃点吧,不要把吃肯德基作为对孩子的奖励。

对于孩子不会吃,学校也有一定责任,作为教育者,

需要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分数,我们还要关

注学生的饮食,关注学生的健康。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课题 4.水变咸了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本节课我以“想、看、做、说”四个字为主线,大胆

放手,步步为营,循序渐进,水到渠成,让学生有话敢说,

有东西可学,自由地去想,研究性地去学。让学生顺着梯

子一步一步地爬上去,自己去发现、去探究溶解的秘密。

溶解是比较常见的生活现象,相信学生会用科学的眼睛去

观察,会有他们独到的发现。

本课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到水能溶解物质的

特性,让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的概念。选取的物质是都是学

生常见的。在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出自

己的想法。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的,积极性也很高。

当学生在经历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实验验证—

—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的过程

后,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便在这样的积累中沉淀起

来。学生喜欢做实验,喜欢动手,在今后的科学教学中,

还是应该让学生多动手,那么学生的感官和思维都会活跃

起来。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课题 5.怎样加快溶解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通过实验,我们的探究片面追求形式的完善。忽略了学生

的心理发展要求,使它失去了生命力,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

们应“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引领他们在实实在在

的活动中去经历探究,发展探究。

根据学生备教材,依托教材求突破,在这课设计中紧紧围

绕“快”来做文章根据学生的特点。将教材进行了优化重组。

材料选择更优化,实验中以牛奶片作为研究对象,它是

一种可溶解物质,学生十分熟悉,随处可以买到,取材十分简

单,溶解物质,学生过程中,可以清楚观察到它的扩散过程,

便于学生比较发现,使得“快”与“慢”的过程中十分具体形

象,如有一个学生观察了冷水与热水中的变化后说“热水中牛

奶溶解了后四处乱窜,一会儿就变成了白色。

活动的设计更优化,主线明朗,层层深入:

一是将生活经验与探究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深入探究

搭建了平台;

二是采用竞赛,评比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是让学生体验到了我们成功,促进他们越干越带劲;

四是给了充足的发展空间,由问题开始研究,在研究中产

生新问题,从而又开始了新的探究,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总之,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均体验到了探究的

乐趣,学生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享受到个性彰显的无穷乐趣。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课题 6.做一杯饮料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科学探究不是机械的模式化活动,而是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

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感情体验直接影响探究的结果。在上本课时,

我很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学习中,让他们始终保持着一

种兴奋的探究情绪,充满激情的投入,学习完全成了他们的内在

需求。

在实验过程中,我十分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点拨评价、

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到实验的成功不是太难的事,只要用心去做,

我也行。在语言上,儿童化、幽默的语言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让他们感到教师的亲和力,可以使他们更放松的参与科学探究。

看到《做一杯饮料》,这个题目,同学们别提多高兴了,因

为绝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喝饮料,所以他们也很想做饮料,因而课

前准备也很充分,他们个个把家里仅有的水果蔬菜,还有榨汁机

都搬到了课堂上,想喝到自己亲手制作的饮料,当然要想喝到可

口的饮料,配料的比例很重要,尤其是辅料不能放的多了。如苏

打香精要适量,才有可能做出自己喜欢的饮料。让大家来品尝。

做饮料的过程也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和以往一样,分工后,

大家通力合作,进行饮料制作,完成后进行品尝,再在小组内评

价,选出优胜者,在全班交流。就这样,同学们做出来的饮料种

类多,颜色各异,通过品尝,大家对自己制作的饮料比较满意,

从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可以看出,他们都有一种成就感,像战士

们打了胜仗一样,教室里一片欢腾,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我也感到由衷的高兴。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课题7.水里有什么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

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

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

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探究

的能力。

通过对四上《水里有什么》这一课的教学,我更加深

刻地体会到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重点在于引导

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探究的能力。

四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主要以系统的观察为基础,对

于生活中常见的水,经过观察能够发现一些平常未能发现

的秘密,这样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本课以“观察探

究”为主线,让学生亲自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提出问题—

观察研究—整理讨论—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使他

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

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对

于各个环节应由学生自行定夺。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学

生大胆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在尽情地实验中,创新思

维,动手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探究活动中,学生以小组进行活动、讨论。学生

发表自己意见,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课题8.植物的身体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主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不仅要掌

握植物的结构、还要会动手操作实验、掌握观察的基本技

能、能讨论总结出所观察的结构等等。为了达到教学目的,

我精心制作了课件,准备了实验器材,心想这节课将会上

得很精彩。

导入课文后,我直接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对植物分

一下类,心想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兴趣来学习这一堂课。接

着引入新课,简单的看看课本后,就让学生动手实验

了。令我失望的是,学生并没有我原来想象的那样好。

学生课前没认真预习,仅仅让学生简单看书是不行的,应

该在动手实验之前,给学生预习的时间。

讲课过程中,只重视备教法,只考虑让学生在探究

中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体现新课程理念。

却忽略了备学生这一环节,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没有

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方式,认为只要自己明确了的、理解了

的,学生也一定会明确,一定能做到,盲目地以为学生在

自己的指导下会按照原计划完成操作。所以教学中应以学

生原有的经验为基础,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教学中能真正理解知识,学

会技能。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课题9.植物的根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

(一)、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做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得较好,

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有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二)、我对全班学生不再是统一要求“一刀切”,

而注意了因材施教,在分组学习中,让较差的学生得

到了小组的同学指导和帮助,学习好的学生不再受到

老师的束缚,做到了学习好的和学习差得都满意。

(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让学生

通过本课学习完成实验报告。

反思本节课,我认为自己做到了:“做活动”而

不是“讲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经历实验活动,并

通过活动,层层深入递进,使学生自始自终保持浓厚

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了“问题导向”的教学,让学

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问题出教室,把科学学习渗

透到学生的生活中。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课题10—11.植物的叶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课前我步骤学生每人找2片叶子,上课用,大部

分学生带的叶子数量比较多。课前准备比较充分。课

上我问大家数数自己带来了几片叶子,学生数的很正

确。再问,你带来的这些叶子有几种呢?开始有部分

同学分不清楚。我拿着树叶4片叶子问说三种的同学,

为什么不说4种而说3种呢?他们说有两片叶子的形

状,叶缘是一样的。那一样的就分为一种,再看看自

己的叶子有几种?同桌帮着分分?看两个人分的一样

吗?有问题的再举手。还真出了问题。我看着有些相

同的两片叶子,带来的同学说她不是从一株植物上采

的。所以不是一种叶子。我没见这两株植物。没有表

态。现在想来这个地方处理的不很好,不是从一株植

物上采的,不见得他们不是一种植物。如果他们是一

种植物的话,那也该是一种叶子。对于不同的叶子具

有相同的结构:叶片、叶柄。我重点强调了叶脉是叶

片的一部分。不要把叶脉和叶片并用。比较新鲜叶子

和落叶时,学生除了看出颜色不同外,还说叶子大小

也变化了,老叶子小。该是水分蒸发的缘故。

对于叶子一生的生长变化,让学生看的插图,因

为在看小叶黄杨时,学生把黄色的叶子看成是老叶子,

这是不对的,黄色和老叶子不能划等号。上课时间很

紧,只好看了课本的插图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这个

错误认识下节课要先解决。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课题12.植物的茎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

在实验设计环节,除了教材的方法,孩子们还想到了

两种。孩子们的设计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整个过程出乎我

的预料。方案及随之而来的质疑都在我的预设之外,是在

课堂里生成的。虽然他们的方法还存在问题,不够严密、

甚至不够科学,但看得出来,他们都是动了脑筋的,而且

也有一定的道理,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质疑的孩子思维也

是很缜密的。孩子们的能量真的很大!他们真的能像科学家

那样去思考、去研究、去发现。

教学设计时,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经历根的吸收水

分的作用和茎的运输水分的作用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学难

点是根的实验设计、改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必

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将课堂交给学

生。因此,我将讨论方案、制定计划放在课堂上进行,而

将实验过程及观察放在课外进行,教学内容安排1课时完

成,没有考虑进行实验现象及结论的交流。但是,学生在

做了实验之后却表达了较为强烈的交流愿望。为了不打击

学生的积极性,我安排了第二课时的交流。学生的态度与

要求令我产生了极大的欣喜,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在小组交流中,有一个小组用的是第二种方法,孩子

说:“……没放植物的杯里的水比有植物的杯里减少的水

少一些,我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

这时有孩子提问:“你们是怎样观察的?”“我们把它拿出

来再比较。”那位孩子有疑问了:“……万一是因为你拿

植物的时候根会把水带走,是带走的水才说明根会吸收水

分这个结果呢?”发言的孩子想了想,说:“我没想到。我

不知道。”我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对这些孩子,对这样的课堂,我怎能不满怀欣喜?欣

喜之余,我在想,我们的确应该关注孩子。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课题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科学探究就是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

搞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

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这

是难点,为解决这一关键,教师则大胆放手,营造了一

个开放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这种

学习方式进行实践活动。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以5人

小组共同实验,在观察、讨论中实现相互启发,共同提

高,形成共识。接着教师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践,

组员们分工合作,真正实现人人有事做,更因为自己所

记录的结果,将对整个小组的结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

深感自己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发展

为本,关注每一位的发展,珍视每位学生的探究体验及

独特见解,不仅激发了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

动,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懂得思考、大胆发表

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在探究中发现科学、学习科学,激

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课题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

玩具是学生的最爱,在课堂上让学生玩玩

具,学生感到异常的兴奋,研究的兴趣很高。

可以这样说,学生整堂课都是在情绪高涨的状

态下进行的。通过对充气玩具皮球的玩与研究

同学们总结出了:压缩气体有弹性。同时,同

学们还想到其他许多充气玩具用到了这个原

理。通过对气球的玩与研究明白了压缩气体有

反冲的力。学生要提出的问题无花八门、各种

各样,有些问题老师根本都想不到。由此可以

看出,学生的研究兴趣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在

自由活动中的改进和设计一种新玩具,可以看

出学生就是小科学家或小设计师。有的同学设

计的玩具很具有创新意义。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课题15.小火箭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

本节课学生通过前面充气玩具里的科学的学习,让学

生在制作中学习、实验、感悟科学知识。进一步认识和研

究了“反冲力”及“反冲运动”。学生兴趣高涨,收到了

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玩气球”游戏前我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充满

气的气球飞出的方向与喷出气体的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猜猜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初步认识感悟“反冲力”。

在小组活动制作安装“小火箭”时,引导学生想一想:

“怎样让小火箭飞更远?”学生们通过实验后发现:要想

让靠气球的“反冲力”驱动的小火箭得更远,除了用大气

球以外,还要加大气球的喷气口,让瞬时的喷气量变大。

在几项实验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反冲力”,使

学生由感性认识转变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总结本课的收获时,有的学生说知道了“反冲力”、

有的说了解了喷气飞机、火箭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还有的学生设想把我们的实验方法用来开车,既环保又节

约能源。多可爱的孩子们啊!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课题16.瓶“吞”鸡蛋的秘密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

本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

发展。从这节课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

一节好课就象一个精雕细凿的艺术品,每一个细微之

处都不容忽视。

一、启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科学教育要体现德、智、体几方面的要求,其中

智育又要注意到传授知识,启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

能力。科学课上应该"学了什么,学生就对什么感起兴

趣来了,就爱上它了,就迷上它了,下课后虽然没有

给它布置作业,也很高兴地自己就去搞起来了,这就

扩大到日常生活里去,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事情了"。

二、鼓励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

重要。"科学课应注重探究中的问题教学,注重培养学

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敢于提问题,不

限制学生提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三、大胆猜测,充分利用生活经验。

没有假设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假设作为科学认

识程序中的基本环节,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行

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的思维

有着自己独特的自由和创意,教师要特别珍视并正确

处理学生的假设。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课题17.水流有力量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

人们常说,低估孩子的能力比高估孩子的能力更可怕。

当我提出生活中你感受到水流产生的力量了吗?能举例说

说吗? 这个问题时,五秒钟之内教室一片安静, 因为课前

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多的灌输,所以担心学生思维不够开阔,

想不出来.正准备引导时,突然,一名学生举起了手:“老师,

我和小伙伴在玩水枪时,水喷到我脸上,我感到水流的力

量.”接下来其他学生顿时受到启发,纷纷举手:“老师,夏

天我站在海水里,海浪冲到我的腿上我感受到了海水的力

量.”孩子们的回答使我心中一喜,没想到给孩子们几秒钟

的思考时间,孩子们的思维反而更加开阔,我差点低估了孩

子的能力,原来孩子需要的是时间去思考.《科学课程标准》

指出:“要使学生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

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的学习和全面

发展打下基础。”本课我分别在验证水流是否能产生力量

和验证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两个实验中,安排学生小组合

作进行实验,共同探究。本节课的重点是研究影响水流力

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教学时我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亲历

“提出问题—作出猜测—讨论方案—实验验证—演示汇

报”的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了开头的猜想,真实的

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在演示汇报中,孩子们迫不及待的要

把实验过程向大家演示,实验结论得到了同学们的共鸣.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的理念。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探究的指向。

因此我本着立足教材、突破教材的观点改变了活动内容的

顺序,把活动一的内容放在了活动三之后。让学生探究水

流力量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之后,再了解水流力量与人们

生产生活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一幅幅画面,真正感受到

水流力量给人们带来的利害,体会到研究水流力量的重要

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课题18.杯子变热了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

《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制教

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引

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热传导的特点;了解并区分

什么是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培养学生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引导学生通

过实验探究固体热传导的特点;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行

设计实验,探究固体中热是怎样传递的。在教学设计

过程中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

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按着提

出问题——猜想预测——交流探究方法——动手实验

验证——交流得出结论这样的课堂线条来梳理课堂探

究的各个环节。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探究则是学

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本课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扶到

方、由半独立到独立的教学原则,“经历感觉过程、自

主动手研究”。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头脑中

日常的生活经验进行自主学习,用有结构的材料为各

个探究活动提供保障,保持学生对动手搞科学的兴趣

和热情,使各个探究活动形成没有预约的精彩。

而在材料的提供上,则保持了有先有后,这样才

有利于帮助学生向更深的问题去思考,让材料提供激

发学生想象和创造力的空间,“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

去做科学”,彻底改变了过去“机械式的实验”、“走过

场的实验”。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课题19.水变热了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热传递》单元中的一课。目的是让学生通

过实验认识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由水和空气都是能流动的物体,

进一步推想出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最后是让学生了解热对流在

生活中的应用。

在研究本课的过程中,对教材稍做了一些改动。将教材的导课

游戏“开水养鱼”调整到了水对流的知识应用上,在研究水的对流

实验中,又增加了纸屑、粉笔末,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认

识水的对流。

在教学设计上,我遵照教学内容的实际,本着体现“探究——

体验”的教学策略,一步一步地将教学内容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本课的探究活动就是探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首先引导学

生自行设计实验,老师为学生提供部分实验器材,然后在学生的要

求下出示观察现象的参照物:木屑、纸屑、粉笔末。学生自由选择

参照物进行实验,并汇报各参照物在水中的现象。在实验汇报的基

础上进行总结:即所选择的参照物在水受热后都发生了上升、下降

的循环运动,在受热前没有发生。经过这种对比性的思考,学生很

容易找到参照物上升下降的原因,水受热后会上升,即水的对流现

象。

在总的探究活动之间,又设计了两个小活动,一个是做了游戏

开水养鱼,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为什么瓶口的水开了,

鱼还在游来游去?”其实这就是一个反例:当热水在上方,冷水在

下方时,不容易发生对流的现象,尽管瓶口的水很热,可是下面的

水仍就是凉的,所以小金鱼还在游来游去;二个是对导课的游戏进

行解释,有了前面的实验和开水养鱼游戏的铺垫,再问学生哪瓶水

是热的时,学生自然而然的回答下面那瓶红颜色的水是热水。设计

这两个活动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

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二是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的心情,调节

学生的思维。

拓展部分,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课外的

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后续研究提供机会,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知识

来源于生活,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课题20.它们会生热吗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

本课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不一样,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以及分析观察实验的结果的能力。

冬天,穿上棉衣、盖上棉被就会感觉暖和,孩子们都有这

样的生活体验。可是穿棉衣、盖棉被为什么会暖和,其中的秘

密又是什么呢?却很少有孩子关注。所以我就从这个问题作导

入,引出学生的思考,结果全班学生几乎一致认为是“棉衣、

棉被会生热”,当时我想引导学生是否有其他的思考,想引出

矛盾,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看到这种情景,我改变了教案

中的设计,“棉衣棉被是否会生热?大家的看法对不对呢?老

师我不发表自己的评论,还是大家自己用实验来说话吧!”这

样进入实验探究环节,我还适时的提示学生:做实验之前想一

想,我们要验证什么?怎样去验证?验证结果说明什么?大家

一定考虑好。完成实验后,每一个小组将自己的结果汇报给同

学们,结果出现两组数据,一种是手套将温度计包起来,不同

的时间温度计读出的温度不一样,还有一组是温度计读数一样。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学生会通过温度计读数是不变的,

也就是说通过实验说明,棉衣、棉被只是保暖,不能生热,矛

盾产生是我没有预计到的,这时我灵机一动,提问学生“这两

种说法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学生分成两派各持一词,谁也

说服不了谁。我提议两种说法各派一名代表上前来把刚才的实

验再做一遍,大家注意观察问题出在哪里。在两位学生实验的

时候,大家屏住呼吸,仔细观察,待两位学生完成实验后,学

生们迫不及待的举起手来,回答其中一位学生温度计的拿法不

正确,不能用手抓住温度计的水银柱,那样测出的温度不准确。

既然这样我又让学生用正确的测温度的方法来测温度,最后通

过事实验证棉衣、棉被不生热,只能保温。学生运用一些简单

的工具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这样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参与的兴趣。俗话说:智慧出

在人的手指尖上,孩子们自己动手,自己验证,这样获得的知

识将终身难忘,这样的课也使我体会到了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愉悦!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课题21.谁热得快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

这堂课上我先让学生通过身边的生活现象

展开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让后

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验感受黑(深)颜色的物

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强,白(浅)颜色的物体

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弱。学生对于深色物体吸热

的现象并不陌生,因此我将重点放在学生进行

对比实验上。通过对比实验的数据分析、整理,

认识到充足的科学证据才能说明道理;通过交

流、展示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科学

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用学

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科学态度。最后将所学知

识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动

脑习惯。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完整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温度计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 2、温度计里的液体是水银、酒精等。 3、把温度计放到热水里,液柱上升,放到冷水里,液柱下降。 4、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是:把要探究的液体装满瓶子,将 带有玻璃管的橡胶塞塞住瓶口,是玻璃管中有一段液柱。为了便于观察,利用橡皮筋在玻璃管上标出液面的位置(要贴近液柱凹面的下缘)。在水槽中倒入热水,把组装好的瓶子放入热水中,观察液柱的变化。待液柱静止后,做好标记,并做好实验记录。然后把瓶子放入冷水中,观察液柱的变化。——放到热水里,液柱上升,放到冷水里,液柱下降。 5、水、酒精、酱油等液体受热的时候体积膨胀,受冷的时候体积收缩。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6、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管冻裂的情况,这是因为水的反 常膨胀(水在4℃以上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7、在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为什么容易爆裂?写出猜想与方案。 我的猜想:是因为车胎里的空气被晒热时膨胀。 我的方案:把气球套在带胶塞的玻璃管上; 把橡皮塞塞在锥形瓶上; 把瓶子先后放到热水和冷水两个水槽中,观察现象(瓶子在热水中气球会充气竖起来,在冷水中气球会瘪下来)。 我的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铜球在受热和遇冷时都能通过铁环吗?写出猜想和方案。 我的猜想:铜球受热时通不过铁环,遇冷时能通过铁环。 我的方案:将铜球试着穿过铁环,确保一般条件下,铜球可以穿过铁环。 用酒精灯加热铜球,再将铜球放在铁环上,观察现象(铜球不能通过铁环)。 把热铜球迅速放入冷水中,然后再放在铁环上,观察现象(铜球能通过铁环)。 我的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9、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10、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固体的热胀冷缩:火车铁轨间和水泥路面留有缝隙、夏天架的较松的电线到了冬天变紧。 气体的热胀冷缩: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可以再恢复原状。 液体的热胀冷缩:壶里的水没烧开就会溢出来、夏天中午水缸的水会溢出来到傍晚又不满了。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上册复习

小学科学复习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1 我们的食物 认识常见食物;给常见食物分类 2 我们的营养 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检验食物营养成分的实验 3 饮食与健康 了解人们日常饮食结构;认识科学的饮食结构,学习科学搭配饮食 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 填空: 1.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 ()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3.将花生米、葵花籽、大豆放在纸上挤压,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这说明它们里面含有()。 4.检测食物的营养时准备的实验器材有()、()、()等,在米饭粒上滴碘酒会看到米饭粒变()色。 5.()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6.根据合理的健康饮食计划,我们把每天吃的食物分为10份,其中牛奶、肉、蛋、油应占()份,蔬菜、水果应占()份,米、面食应占()份。 选择: 1.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应该边吃饭边看书,这种说法合理吗?( ) A.合理B.不合理 2.为了均衡地获得多种营养,我们平时应该()。 A. 多吃面食 B. 食物多样化 C. 多吃蔬菜水果 3.下列信息一般不能在食品包装上获得的是()。 A. 食物名称 B. 食物重量 C. 价格 4.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丰富的是()。 A. 羊肉 B. 胡萝卜 C. 牛奶 5.下列食物中含淀粉丰富的是()。 A. 羊肉 B. 水果 C. 米饭 6.食物中含有(),燃烧时发出像有烧焦头发的气味。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判断: 1.在食物里加碘酒后会变成蓝紫色,说明这个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2.含脂肪高的食物不能吃。() 3.包装食品过了保质期,只要时间不长,还可以食用。() 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 4 水变咸了 认识盐在水里的变化;认识溶解现象;认识饱和现象 5怎样加快溶解 知道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 6 做一杯饮料 了解饮料制作过程(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7 水里有什么 水的净化的概念;水的净化的方法 填空: 1.我知道加速溶解的办法有()、()、()。 2.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净化水的三种常用的方法是()、()、()。 3.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 4.高锰酸钾溶解于水中,变成一种(紫红)色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 5.用沉淀和过滤的方法去除的是水中(不溶解)的杂质。 6.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 )。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电》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导体与绝缘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很好地区别导体与绝缘体,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自己生活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研究兴趣得到了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并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和猫叔简单的实验现象。换而言之,本节课的大部分教学目标达到了。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即学习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第二部分:检测区分多钟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三部分:是教室里电气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第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一、采用观察简单电路的连接,复习电流在电路中是如何流动的,随之提出“导线剪断,如何重新接亮小灯泡,为什么这么做”等问题,从中引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开了一个好头,也为构建适合学生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操作性概念做好铺垫。 二、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研究活动,这一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果把教材中的检测方法直接呈现给学生,虽然学生会很快地学会且节省了许多的教学时间,但学生们没有亲自尝试一个科学严紧的检测计划的制定,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印象不深,方法不明,学生们在今后的自行探究活动中也不可能派生出更多的、富有生命力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小组的研讨,加之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拨,由“扶”到“放”,并通过示范、讨论、评价的形式落实。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考虑,使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制定探究计划,让学生经历了“预测——检测小灯泡是否会亮——检测一块橡皮是否通过电流能使小灯泡发光——重复检测——记录检测结果”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懂得科学研究的有序性,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三、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书本上是要求检测20种物体,由于地域限制,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减少数量至8种物体。为了使学生更规范地开展实验活动,我首先为学生准备了一张检测记录表以及安排了给予学生温馨小提示等环节。在这一环节中着重强调了预测一个,检测一个。我想如果不强调,会存在许多学生会凭借固有的经验,不加思索地一次性预测,并记录下来。而预测一个检测一个的好处在于学生会及时发现预测与检测结果不同的原因,从中发现问题。学生们在反思的过程中,甚至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有了一定的感知,有利于及时修正自己判断上的失误,学生会发现预测出错的次数越来越少,这是一个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发展过程。 四、拓展内容,即引导学生安全用电。这一部分设计的活动是针对第一部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学生的讨论,对插头、老虎钳等物体分离导体和绝缘体与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作用,强化了学生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明白了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形成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总之,通过本节课四部分的教学,学生经历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节课不足的是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因为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只有尽量让学生提问,尽量让学生观察,尽量让学生动手,尽量让学生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合作中探究,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 第2课时起点和终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游戏,知道青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长度)来表示和比较。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标出青蛙跳远比赛的起点和终点,并在纸带上标出青蛙跳远的距离。 科学态度目标: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的位置变化,乐于与同学合作参与青蛙跳远比较的探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位置的变化,知道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难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青蛙跳远的距离迁移到纸带上,初步感知位置的变化是可以记录的。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两只塑料青蛙、两把剪刀、两卷纸带、两根塑料棒 教师材料:两只可吸在黑板上的塑料青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谁跳得远? 播放视频:三位学生从不同起点跳远,追问谁跳得远? 设计意图:感受到不同起点很难比较三者的远近。 二、初步探究:哪只青蛙跳得远?

[材料准备:每组两只塑料青蛙] 1. [PPT 出示]情境创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青蛙跳远比赛!(出示塑料青蛙)先试着让青蛙跳起来,等会我们来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最远? 学生自主练习青蛙跳远。(小组活动5分钟左右,教师结合是否有起点参照物考虑学生在桌上跳还是在地面上跳) 设计意图:满足一年级孩子的好奇心和天性,充分玩的过程中掌握让小青蛙跳起来的方法。 2.[PPT 出示]组内青蛙跳远比赛:都让自己的青蛙跳起来了吧,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小组内的青蛙跳远比赛,比比谁的青蛙跳得远? 学生组内活动。 教师巡视,及时拍照片,与学生交流:哪只青蛙跳的远?凭什么说这只青蛙跳得远? 3.[PPT 出示]研讨聚焦,怎样知道哪只青蛙跳得远? 提问:你们小组哪只青蛙跳得远?是怎么比的? 学生交流汇报。 [PPT 出示]小结:看来,我们让两只青蛙比赛,都是先确定了一条起点线【教师板书起点】,然后跳出去。两只小青蛙,谁离起点线更远,就说明谁跳得更远。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两只小青蛙的跳远比赛,以及桌面已有的起点的设置,让学生能够明白统一起点更容易比较出小青蛙的远近。 三、继续探究:哪组的青蛙跳得远? [材料准备:每组两只塑料青蛙,两条纸带,剪刀,两根塑料棒] 1.将蛙跳的远近表示在纸带上。 (1)提问:组内两只青蛙谁跳得更远,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个小组,哪个小组的青蛙跳得更远呢?那我们再来一次正式的比赛,让每组的冠军蛙再跳一次,看哪组的青蛙跳得远?(注意提醒孩子青蛙的落点别移动)(2)我们每个小组能不能把自己小组的冠军蛙跳了多远,展示给大家看呢?(教师可以提示:你们能不能比划一下你们的青蛙跳得有多远或想办法把跳出的远近记录下来),让学生比划一下。 小青蛙起跳的位置,我们叫起点,那小青蛙跳出去之后的位置,我们也给它一个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自主学习答案

自主学习参考答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热胀冷缩 第1课温度计的秘密 一、我想研究的问题: 2、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什么? 二、观察实验 1、温度计为什么能够测量温度? 我的观察:温度计有液泡、玻璃管、和刻度。 我的发现:温度计的红色液柱能上升和下降。 2、液体的热胀冷缩: 我的猜想: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的方案:运用水、酱油、饮料等做实验。 我的记录:水、酱油、饮料均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我的发现: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我的收获

(1)膨胀缩小热胀冷缩 (2)液体热胀冷缩 (3)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四、拓展与应用 冷敷有利于血管收缩止血。 第2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 裂 一、我想研究的问题: 2、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二观察实验 1、夏天,自行车胎爆裂的原因 我的猜想: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我的方案:把气球套在瓶口,把瓶子放在热水中。 我的发现:气球鼓起来,说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固体在受热或遇冷时的变化 我的猜想: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的方案:1、在木条上钉两个小钉,钉距为20cm,将细铜丝绷紧在两钉上。2、

点燃酒精灯,顺铜丝来回加热,观察铜丝变化。3、熄灭酒精灯,观察铜丝有什么变化。

我的记录: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缩小。 我的发现: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三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气体液体固体 (2)气体固体 (3)热胀冷缩 2、小法官 (1)错(2)对 3、我会选 (1)1 (2)2 四、拓展与应用 因为冬天瓶盖受冷收缩。 单元活动 一、我的收获 1、我会填

(1)上升下降 (2)热胀冷缩 (3)气体受热体积膨胀 (4)空气膨胀 2、小法官 (1)错(2)错(3)对(4)错(5)对 二、生活中的科学 1、瓶装饮料一般不装满,为什么? 是为了防止夏天温度高,饮料受热体积膨胀而爆裂。 2、冬天,钢笔毛有时拧不开,是什么原因? 因为笔帽受冷收缩。 3、夏天,电工架电线时,为什么把电线放得松一些? 为了防止冬天电线受冷断开。 4、烧水时,为什么水壶里的水不能装的太满? 防止水受热膨胀留出来。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1、蚂蚁 教学目标: 1、知道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能根据观察的动物特征,运用归纳、概况的方法,分析结果,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3、乐于尝试运用多种资料、多种思路制作昆虫模型。 4、通过学习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自己总结归纳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一些常见动物是否是昆虫。 教学准备: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课件、学生搜集到的有关蚂蚁方面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生回答:蚂蚁。 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个谜语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课、《蚂蚁》。(板书课题:1、蚂蚁)二、探究新知

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适时给予评价。 师:老师还布置大家回去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学生汇报,师生交流教师提供观察工具,培养皿和放大镜。 向学生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至合适大小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 告诉学生在观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也可以画下来。 1、小组观察。 师: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分工合作。 学生分小组观察,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的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只特有的)。 师课件展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师: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再次观察。 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找共同特征。(课件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请你选择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了爱科学,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

事物有关的科学知识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形成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兴趣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 三、教学内容的扩展 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学生对问题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

动。开拓学生的信息渠道,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篇二: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一、好奇心——科学探究的原动力 儿童对自然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恰恰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起点和原动力。他们对所接触的任

何事物有兴趣去探究,探究的范围不仅广泛,而且能利用感官、工具和方法来对世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精心呵护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促进科学探究技能的形成。如教学科学《校园里的动物》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旁的小花园去寻找动物和植物,那天早晨恰好大雨过后,学生发现了许多蚯蚓。“蚯蚓有眼睛吗?”“它有骨头吗?”“为什么下过雨后会出现那么多蚯蚓?”“蚯蚓断了以后还能活吗?”……一个个问题使我应接不暇,学生对蚯蚓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我及时引导学生:“关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诊断自测题 第一单元《热胀冷缩》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我会填: 1、冬天里,水在结冰后,体积会()。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3、空气受热时体积会(),受冷时体积会(),这说明 空气有()的性质。 4、把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液柱会(),放入冷水中液柱会()。 5、35℃读作(),零摄氏度写作(),零下20 摄氏度写作()。 二、我会选: 1、夏天,架设室外电线时,应该 ( ) A、松一些 B、紧一些 C、松一些紧一些都可以 2、在小喷泉的实验中,把瓶子放进热水中,会产生喷泉,原因是:() A、瓶内液体受热膨胀 B、瓶内空气受热膨胀 C、瓶子受热膨胀 3、做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时,装空气的容器应该是()的。 A、密封 B、敞开 C、都可以 4、把钢尺放在火上烤一烤,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得读数() A、比实际的长度大 B、比实际的长度小 C、与实际的长度一样 5、夏天,油罐里不能装油太满,是为了避免()。 A、油太多,油罐被压坏 B、油受热膨胀溢出来 6、自行车胎爆裂现象,多发生在()。 A、春季 B、冬季 C、夏季 三、我会判断: 1、温度计内的液体一般是酒精、水银和煤油。() 2、所有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在相同情况下,液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气体较多,固体最少。() 4、铁桥、火车行驶的钢轨连接处留有一些缝隙,是为了美观。()

5、夏天电线杆上的电线与冬天相比变紧了。() 6、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7、寒冷的冬天,往冷玻璃杯内倒热水,杯子破裂,是杯子受热膨胀不均造 成的。()四、科学与生活: 生活现象:煮熟两只鸡蛋,把其中一只趁热放入冷水中,过一会儿取出来,另一只自然冷却,同时剥两只鸡蛋的皮。 提出问题:试试哪一只鸡蛋的皮好剥?这种做法应用了什么原理?具体说说其中的原因?回家试一试,验证一下。 五、我来告诉你: 冬天会经常出现钢笔帽拧不开的现象,你是用什么方法拧开的?说说其中的道理。 六、实验研究: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的性质。那么气体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呢?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一、根的吸水实验 实验材料: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玻璃杯(或矿泉水瓶)、花生油(或棉花、胶塞、橡皮泥等)、水。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2、把植物放在玻璃杯内。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活用棉花、胶塞等把杯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口水面处做标记。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逐渐下降。 实验分析:由于杯口用花生油等已密封,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是水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二、叶片的蒸腾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叶片的蒸腾作用。 实验材料:凡士林少许;一块玻璃;一只透明玻璃杯。 实验步骤:1.采大小适中的新鲜叶片10片。 2.在每片叶柄的剪截处用凡士林涂封。 3.将10片涂封好的叶片放在玻璃板上,再将透明璃杯倒扣在叶片上。为防止漏气,可将玻璃板与玻璃杯之间用凡士林涂封。 4.将这个密封的容器放在阳光下。几个小时以再去观察。 实验结果:玻璃杯内壁上有许多水珠 实验分析:玻璃杯内壁上的水是由于叶的蒸腾作用把水从叶子的气孔中蒸发出来,并凝结在玻璃杯上的。 三、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目的: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材料:盆栽的天竺葵(或蚕豆)、黑纸片、曲别针、碘酒、酒精、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试管夹、火柴、清水。 实验步骤:1、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让叶片内的淀粉耗尽。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点遮光的纸片。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内,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入碘酒溶液。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酒。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分析: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这就是说,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可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一种产物。 四、光合作用产生氧 实验材料:漏斗、金鱼藻、水、水槽、试管、卫生香、火柴。 实验步骤:1、用漏斗罩住浸在水中的金鱼藻,漏斗短柄也要浸在水中。2、再将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柄上。3、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收集金鱼藻在光下放出的气体。4、等气体充满玻璃管的二分之一左右时,取出试管。取出试管时,用拇指紧按住试管口。然后,迅速地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内,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 实验分析: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重新燃烧起来。 五、茎输导水分的实验 实验材料:凤仙花、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的水、矿泉水瓶、刀片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支凤仙花纸条。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3、将插好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4、当看到叶脉微红室,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在制成切片观察。

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反思 4月22日,科学组开展了“让科学课堂充满科学味”的教研活动,我上了一节《种子的萌发》,在科学组其他老师的帮助下,这节课也顺利的上完了,上课结束后,科学组的其他老师给我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有必要对我的课进行一定的反思。在今天的课堂中,我觉得存在以下问题:1、在第一部分,探究种子浸泡过程中需要水分,我采用的是让学生上讲台用量筒来测量两杯水的体积。我的预设是想通过两位学生测量两杯水的体积,来反映种子浸泡过程中水分的吸收,但是用量筒测量水是三年级的实验,很多四年级的同学对于量筒的使用出现了问题,当时我及时纠正了他们的错误,但是却是在同学们错误数据的前提下,得出了种子浸泡需要水分这一个科学道理。在这里,我觉得我忽略了一个问题,经过了两天,烧杯里的水分也是有一定蒸发的,而学生测量结果有可能是水分蒸发导致的。2、第二部分:解剖蚕豆种子,这是这节课的重点,我是让学生两人一组实验,用镊子解剖蚕豆种子,并将实验结构记录在记录单上。这一部分我计划10分钟完成,实验完成后,让小组成员来讲台上汇报;但是学生汇报的时候,其他学生并没有非常清楚的看到这位同学解剖的蚕豆以及他们记录的结果,因此这一部分我觉得没有安排好,应该把实物投影仪很好的用起来,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楚的看到每个同学的解剖结果。3、解剖花生和绿豆种子。这部分实验实在解剖蚕豆种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种子结构的再次巩固,但是同时解剖两种种子有点拖沓,可以让学生们两种种子选择一种进行实验。4、种子的发芽,这一部分我是单独进行教学的,观察种子在发芽过程中各部分的变化情况。但是由于这是本节课的第四部分,所以整个时间上把握不够,这部分内容被压缩了,时间不够。因此,我认为这一部分可以放在第二部分蚕豆种子解剖之后没让学生们边解剖边观察蚕豆种子各部分结构。在节课上完了,但是总体上还是有点准备不足,对学生的掌握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这是以后教学中急需改进的。 1 / 1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1.1 石头 教学反思

1《石头》教学反思 《石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该单元以石头与土壤为主题展开。作为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他们已经对石头有了一个最初始化的印象。对“石头”的研究是属于物质科学,一二年级对此项领域的要求是“观察、描述这些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辨别生活中这些常见的材料”所以本节课要教导学生对石头有一个全面的观察,进而深化学生对石头的认识。 本课在设计中,我基于在科学课堂对石头的观察中,融入了语文的写话、数学的分类以及美术中的绘画等想法充分利用了课程融合,使学生能够完成观察石头这一目标,并能够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表达他们所观察的对象,最终以“科学创意写画”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了本节课的各环节。这一过程的实施是我这节课的亮点及优点。 但认真反思这节课,同样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去纠正和深思: 1.我的课堂中教学形式大于教学内容。这节课中,我在很多环节,都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很多结论,都是由于我自己需要赶时间,需要学生完成自己预设的各个环节,便草草地下了结论,至于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真正落实,我是无法得知的。并且本节课应当是以科学课程为主,创意写画为辅,在教学中也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 2.在课堂中我对学生的分类活动没有予以及时的指导和适当调控。由于给石头分类是个难点,很多学生不会用一种标准进行分类,所以,部分小组的分类活动就会出线多个标准。当我在让学生进行错误演示时,只是点出了错误,并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就会部分小组会受到示范小组的影响,错误率提高。 3.科学课堂应当要有科学的严谨性,语文中的感性的表达在我的课堂中出现得较多,这样是和“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这一目标是相违背的。所以规范的科学用语,也是我的课堂必备的素养;此外在面对学生课堂中一些意外的回答,课堂机智不够,容易在课堂中冷场。 4.由于之前的科学课上,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所以学生在课堂拿到石头等器具时中会出现失控的局面,这样即使在讲解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时,学生也听得不够仔细,一些学生甚至都已经游离在课堂之外,这样的课堂效果也是不尽人意的。

(完整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全收录

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1、2课温度计的秘密 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自然界中少数物质具有(热缩冷胀)的特点,叫反常膨胀,水在4摄氏度时体积最小,在4摄氏度以上和以下体积 不断变大。 1、物体有冷有热,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要精确测定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3、用摄氏温度计测定的温度叫做(摄氏度)。 4、液体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构成。 气体、液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相同情况下,受热膨胀体积变化最多的是气体,最少的是固体。 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为什么会冻裂? 由于水的反常膨胀,水管中的水受冷膨胀使水管裂开。 在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为什么容易爆裂? 答:车胎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使车胎爆裂 乒乓球瘪了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答:放在热水中,球里面的气体受热膨胀,使乒乓球恢复原样。 1、室外架设的电线,夏天长度会变(A),冬天长度会( B )。 A、长 B、短- 2、如果塑料瓶盖拧得太紧,不好打开,只要把瓶盖部分放入(B),使瓶盖膨胀,就容易拧开了。A、冷水中 B、热水中 3、做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时,装空气的容器应该是(A)的。A、密封 B、敞开 4、在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中,把气球套在瓶口上的作用是( B C)。 A、为了吹大气球 B、密封瓶子 C、借助气球发现瓶内空气体积的变化 3、4课课认识岩石 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花岗岩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质,他们是石英、长石、云母。 大理岩、石灰岩遇盐酸冒泡。 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测试岩石硬度时,手指甲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较软、铜钥匙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较硬,小刀刻画后留下痕迹的 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痕迹的岩石最硬。 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各种岩石的硬度不同。(对) 2、所有的岩石都是颗粒状的。(错) 3、遇到盐酸有的岩石冒泡,有的岩石不冒泡。(对) 4、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对) 5、用盐酸进行岩石检测时,必须用铝勺取用盐酸。(对) 6、岩石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对) 5、6课岩石的用途

青岛版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课题 1.我们的食物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 部分是记录食物。第二部分是给食物分类。在第一部分的 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对食物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食物是每个人都吃的,但是四年级学生对于食物的认识还 是无意识的,还很片面。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你今天早上 吃了什么?”和“包子里面有几种食物?”两个问题的自然 过渡和启发,使学生很轻松就能意识到食物是混合物,在研 究时应将他们一一分离开来,这样就避免了后面在给食物 进行分类时发生交叉的现象。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当同学们汇报了一天吃的食物 后,我不是直接让学生分类,而是通过“这么多的食物,怎 样汇报别人听得更清楚、明白”这个问题引领学生思维的 深入发展。当学生对食物进行分类后,我又让学生对食物分 类方法的优劣进行评析,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分类方法,从 而选出第3组的同学分类方法比较好,分类方法多,这时课 堂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学生学习氛围高涨,体现了新课标 中“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这一教学理念。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课题 2.我们的营养 反思内容改进措施 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 的。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经对食物的营养有所了解,但涉及食 物营养知识的内容相当丰富,本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 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知道各种营养对人体所产生的作用, 同时认识一些富含这些营养成分的食物,为学生科学饮食积累一 定的科学知识,促进个体生命更健康的成长。 在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我充分运用教材,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学习与谈论,要求学生自习阅读教材,仔细观察插图,交流各 自课外搜集的材料。重点思考3个问题: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 哪几类,它们分别对人体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在哪些食物中得 到这些营养成分。小组讨论热烈,集体交流踊跃。 有了这一基础,再与一天的食物相联系,学生对自己记录的 卡片内容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再次 分类,他们也没有什么大的困难。接着让学生思考,“从再次分类 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食物是丰富的,营养是丰富的,讨论同样是 丰富的,“我发现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含有许多营养”,“我发现每 天吃的食物中糖类食物比较多”,“每一种食物中都含有好几种营 养成分”,“一种食物不可能含有全部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多 种食物”……学生这些发现,都可以为后面的均衡膳食概念的构 建作准备。 教学反思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师:赵磊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 《温度与气温》教学反思 《温度与气温》这一堂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的内容。气温对于天气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每天都在变化。气温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三年级时,我们已经用过了温度计,了解了它的使用方法,并用温度计测量过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在本课将进一步巩固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同时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不同的,室外不同地方的温度也不同,同一地点,一天中的温度也在不断变化。要研究气温的变化,首先要明确平时所说的气温是在什么环境下测定的。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主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在本堂课中,我在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时,让学生首先温习三年级时学过的关于温度计的知识。我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测一测等方法掌握温度计的用法,让学生对于温度计的用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目的在于希望学生通过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诸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云的观测》教学反思 云是学生都很熟悉的东西,但真正地让学生能准确地用“晴、多云、阴”描述云量的多少,就有点困难。往往学生不能分清楚的是多云和阴这两种天气。利用书本上的三个圆圈认识云量。本节课还有一个难点,对层云、积云、卷云的判断。这个知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更加远,能通过阅读的方法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判断三种不同的云,特别是积雨云和雨层云的区别,学生概括出三种不同云各自的特点以及所对应的天气情况,然后小组分发云的图片,认识不同的云及文字说明。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在判断云的种类的练习中没有出现错误,得到了比较好的成效。 在《云的观测》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在讨论前明确讨论要点。作为学习活动中的讨论,应该让学生在讨论前有所准备,让学生独立地尝试着解决问题,以便在小组讨论中有话可说。围绕“云的类型特点”这个讨论主题,先让学生根据书本上的云的图片和文字进行辨别,找出其差异。这样,在讨论时,学生就有的放矢,紧紧围绕讨论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讨论活动不但氛围浓,而且效果好。 2.引导学生有效拓展讨论范围。讨论活动不仅应该体现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而且要体现学生间互相讨论的思想和方法,并在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获得自信。假如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过大、过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就“根据云量多少确定天气状况”这个讨论主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基础训练答案

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 1 我们的食物 我想研究的问题 1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2我们的食物有那些?3、我们的食物从哪里产生? 观察实验昨日三餐统计: 我的发现:我们每天吃的失误不同,有时搭配不合理。 给食物分类 我的方案:准备不同的食物比如黄瓜、茄子、牛肉、猪肉、苹果、香蕉 我的发现:根据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可以把它们分为肉类、蔬菜类、水果类 我的收获: 1填一填1)我们的食物有白菜、茄子、大米、小米、面包、猪肉。根据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把食物分为肉类、面食类、蔬菜类、三大类 2)我们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大自然。 2、小法官 1)我们家天天吃火腿肠,因此火腿肠应该是主食( F ) 2)像太空豆角、太空辣椒等是在太空育种的,所以太空蔬菜不来自于大自然( F ) 2 我们的营养 我想研究的问题 1 人为什么需要不同的食物? 2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观察实验:如何验证食物中含有脂肪? 我的方案:把花生米放在白纸上挤压。 我的发现:白纸上有油渍出现,说明食物中含有脂肪 如何验证食物中含有淀粉 我的方案:在一块馒头上滴上碘酒 我的发现:馒头上出现了蓝色,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 如何验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我的方案: 用镊子夹住一小块瘦肉在酒精灯上 我的发现:有头发烧焦的气味,说明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 3)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4)用力在纸上挤压花生米,花生米会在纸上留下油渍,这说明花生米里含有脂肪。 2、小法官 1)从食品包装袋上可以获得生产日期、保质期、营养成分等信息(T ) 2)人体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维生素( F )

2019-2020年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9-2020年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本单元包括《我们的食物》、《我们的营养》、《饮食与健康》3课内容。 本单元从学生的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设计食谱;养成科学饮食的好习惯。逐步从探究科学饮食的多种活动中意识到要珍爱生命;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本单元各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我们的食物》是本单元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用观察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一些食物,知道我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大自然。《我们的营养》一课是让学生学习用简单的实验方法鉴别几种常见食物的主要营养,进一步收集资料,并作简单分析。《饮食与健康》主要阐述任何一种或一类食物都不能为人体提供全部所需的营养素,所以我们要学会从营养的角度认识食物的分类,合理地搭配日常的膳食。在对信息作进一步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认识到营养全面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3课时 1、我们的食物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4、激发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 (1)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 (2)根据问题搜集资料(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哪些?) 2. 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仪、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 认识食物、了解食物 (1)拿出你制作的食物卡片,在小组内交流你 昨天吃的食物情况,然后老师找几个同学 向全班汇报昨天所吃的食物情况,并说说 你对食物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并随机板书课题。 (2)给你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看谁分的方法多?(用学生自制的卡片分类、摆在桌子上)(3)汇报你的分类情况,并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对学生的分类结果,只要合理应给与肯定)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一、单元教学意义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一 她用儿童最自然的状态来体验、感受这个世界,用最接近儿童的语言表达简单的内心世界。诗歌共4节,前三节格式相似,每节共3句话:第一句讲孩子被成人世界惊扰后的不开心,第二句是孩子的希望,第三句是孩子转念之后的喜悦。每一节的第一句连接着上一节的结尾,内容环环相扣,与题目“一个接一个”相契合。 最后一节诗中孩子天真的发问,使诗歌更富有童趣,引发小读者们的情感共鸣。本首儿童诗内容贴近学生的世界,通过与生活的对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 这首儿童诗需要两节课来完成讲授,我上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讲授的重难点是识字、写字、正确地读文、简单地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可能是有老师们在后面听课,部分学生放不开,稍有些紧张。但是课堂整体的学习气氛还是不错的,作为讲课的教师——我,可以说是内心澎湃,不自觉地跟打了鸡血似的,整节课下来还算顺利,但还是与我上课之前所设想的课堂有些出入,尤其是课后,听了其它语文老师对我这节课的评价,我才发现了一些之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第一点:作为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课堂上,我穿的大衣没有扣子,这很影响教师干脆利落的形象。 第二点:虽然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但是作为一

节公开课,就应该整体把握。这节课,我在识字上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最后课文的读不够,对课文的理解更是我在牵着学生走,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课文中找答案。 第三点:这节课,我重点讲了两个生字:各、这。对于已经上过一学期的孩子来说,教师完全可以重点讲解一个生字,另外一个生字交给学生自己来学习。对于学生生字的书写,我没有及时地评价、反馈,只是交由同桌来互相检查评价。 第四点:整节课,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不够,形式单一,教师也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课文朗读情况。我对课文的朗读把握不到位,作为语文教师的我真的是急需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第五点:整节课时间的分配不合理。在识字上用时过多,生字书写上抓了两个字重点来讲,学生的读很少,这就跟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读书声、学生应该站在课堂中央相违背的。 最后在课文的理解上我非常匆促地结束了,学生只能跟着我走,最终,又变成了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机械式的课堂。虽然这节课已经讲过很长时间了,但老师们对我这节课的评价,我还是记忆犹新。 我们都习惯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发现不了问题所在,但是当别人说出来之后,便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阵地,作为阵地整体方向的掌舵者,我们需要不断地用知识来提高自己,并深入学生真正地了解学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真正地上好每一节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