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接生操作规范

仔猪接生操作规范

仔猪接生操作规范

一、准备工作

认真观察母猪的分娩征兆,对临产母猪的乳房、阴门及后躯清洗干净后用消毒药液进行消毒,并准备好干燥的麻袋、毛巾、剪牙钳、耳号钳、疫苗箱、注射器等接生工具,检查疫苗质量,准备接生。

二、接生

母猪一旦分娩,立即接生。仔猪离开母体后,应先用毛巾擦干净仔猪口腔粘液,再擦干其身上羊水,然后结扎脐带,方法为:用手指从脐带远端向仔猪脐部挤压,使脐血进入仔猪腹腔后,挤压断脐带,约留脐带3~5厘米,断端用碘酊消毒。如出现流血不止情况,应在断端用细线结扎。

三、称重

将仔猪放在台称上称重,在母猪卡上对应仔猪耳号记录其重量。

四、剪耳、打牙、断尾

按母猪卡上与重量对应的耳号对仔猪剪耳缺打墨刺号,并用手蘸墨压磨墨刺号,确保着色;平剪犬牙一半,切不可伤及牙肉,其断端应平滑。断尾应整齐,统一留尾长度为3厘米。牙剪及耳缺钳每窝使用前均需严格消毒,仔猪断脐、断尾、所剪耳缺的伤处用碘酊涂擦消毒。

五、免疫接种

疫苗应放在有冰块的疫苗箱中,每头仔猪在以上操作完成后立即注射3~4头份猪瘟疫苗,将其放入保温箱中并记录时间,45~60分钟后再放到母猪身边,辅助其吃初乳。

六记录

核对母猪卡记录,无误后在母猪卡上记录分娩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种猪场

二〇〇〇年四月

仔猪黄白痢的治疗

规模化猪场如何有效控制仔猪黄白痢 时间:2010-07-08来源:猪e网作者:陈静点击:924 网友评论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仔猪黄痢方法 ①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口服2~4万IU/次,2~3/d;清开灵注射液(成分:板兰根、金银花、栀子,水牛角,珍珠粉、黄芩苷、胆酸,猪去氧胆酸)或双黄连注射液(成分:金银花、黄芩、连翘)或板蓝根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0.4~1.2 mL,一日2~3次。 ②诺氟沙星,口服50~100 mg/次,2~3次/d;清开灵注射液或板蓝根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肌肉注射0.4~1.2 mL/次,2~3次/d。 2.2 治疗仔猪白痢方法 ①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口服4~8万IU/次,2~3次/d;清开灵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或板蓝根注射液,肌肉注射1.5~2 mL/次,2~3次/d。 ②诺氟沙星,口服50~100 mg/次,一日2~3次/d;清开灵注射液或板蓝根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肌肉注射1.5~2 mL/次,2~3次/d。 2.3 注意事项 ①广大同行在使用药品时应选择著名企业生产的药品,其质量稳定效价比也高。 ②治疗本病应全窝给药(特别是仔猪黄痢),预防时药量减半,通过300窝仔猪临床观察该方法使用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较少。 ③仔猪取暖小窝温度较低时,应立即增温保暖。 ④母猪产后泌乳不足或发生其他疾病应及时治疗,做到治疗不过夜。 ⑤以上药物的剂量,应根据仔猪体重和腹泻程度来决定给药量和给药次数。以上中药和西药合用疗效更佳。 3 小结和体会 大肠杆菌病随时都会发生,但当母乳充足产房温暖舒适时,仔猪不会或很少发生黄白痢,反之,当母乳不足,产房寒冷潮湿空气污浊时,仔猪必然发生严重腹泻和其他疾病,有时单靠用药是不能完全治疗的,因此为仔猪创造良好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并尽量减少应激因素即做好仔猪保健,增强其免疫力,才是防病之基础

限制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因素

限制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因素 Partridge和Gill(1993)、Granwell和Moughan(1989)概述了限制早期断奶仔猪断奶后生长潜力的基本因素。限制早期断奶仔猪断奶后生长性能的因素有:消化酶含量不足;吸收力降低;分泌酸能力减弱;从母乳中获得的有益物质被切断;饲料采食量不足;饮水量不足;饲料原料的抗原性。为早期断奶仔猪设计饲料配方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并且想办法克服它们。 1消化酶分泌量受限 新生仔猪本身能分泌消化母乳的各种消化酶,而且乳糖酶含量很高,并可分泌足够的脂酶和蛋白酶消化母乳中所含的脂肪和蛋白质。但3周龄猪的其它酶(如胰蛋白酶、淀粉酶、胰凝乳酶)含量通常少于成熟酶体系消化酶含量的50%(Jensen等,1997)。因此,选择仔猪补料的原料时,必须考虑原料的可消化性,使供断奶仔猪日粮使用的原料与仔猪分泌的酶保持一致。 2吸收力降低 哺乳期,仔猪肠道绒毛很长,对消化和吸收起很重要的作用。断奶后,这些绒毛变短,表面积减少。因此提供给早期断奶仔猪的日粮必须极易消化,而且对肠壁不产生抗原作用。 3分泌酸能力减弱 早期断奶仔猪的另一缺点是它不能分泌胃酸(Easter,1988),这可能会产生几种后果。首先,盐酸可以激活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有两个最适pH值,一是在pH=2.0,另一个是pH=3.5。因此,胃pH值含量提高会减少蛋白质的消耗。此外,胃pH值可以防止活细菌从环境中进入小肠下端,分泌酸能力减弱可能导致仔猪消化不良的增加(Mayes,1990)。由于早期断奶仔猪的分泌酸能力减弱,因此许多研究集中在断奶仔猪的日粮中添加无机酸

(Easter,1988)。主要包括延胡索酸、乳酸、柠檬酸或丙酸的使用,添加量为0.3%~3.0%。有研究表明酸化作用在仔猪断奶后7d~21d作用最大,而且对含营养消化率很低的日粮,其效果最明显。如果日粮中还有大量的含乳原料时,作用很小。此外,设计早期断奶仔猪的日粮时,必须注意原料的酸粘结特性。例如,碱性矿物质混合物,尤其是Ca,有很高的酸粘结特性(Bolduan等,1988)。在断奶仔猪日粮中,高钙含量能显著地降低仔猪断奶后的生产性能(Hardy,1992)。Mahan(1982)报道仔猪补料中Ca含量小于0.8%可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 4免疫力下降 初生仔猪没有任何主动免疫能力,被动免疫主要以IgG的形式从初乳中获得,但初乳中这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在随后的3周内很快下降,而仔猪直到3周龄后才能建立自己的主动免疫,并且主动免疫的建立相当慢,因此,在10d~18d断奶的仔猪,其免疫力最低。因此,必须给断奶仔猪提供最好的卫生条件,以保证仔猪最小的细菌感染。 5饲料采食量不足 在大多数情况下,限制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因素是饲料采食量。采食高能量饲料的早期断奶仔猪可实现最好的生产性能。饲料的消化率严重地影响饲料采食量(Toplis和Tibble,1995)。日粮消化率的微小变化,会对仔猪的自由采食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 饲喂早期断奶仔猪时,必须利用消化率高的原料。由于断奶仔猪的饲料采食量对其生长性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采取一切措施刺激仔猪,使仔猪采食尽量多的饲料。由于这个原因,饲料香味剂作为一种刺激仔猪采食量的潜在方法引起很大重视。然而,很少研究证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香味剂能提高仔猪的饲料采食量或生长速度。McLaughlin等(1983)采用饲养试验的方法,对129种不同的香味剂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只有5种香味剂最受仔猪喜欢,然而,没有发现哪种香味剂能显著地增加饲料采食量或生长速度。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

2019年第07期2018年,在铁岭地区技术服务期间,对猪仔猪黄白痢疾进行调查和现场诊断治疗,调查50头以上基础母猪规模猪场56家,均不同程度发生过仔猪黄白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仔猪 黄白痢的特点 (1)本地区猪仔猪黄白痢病发生无季节性,呈阶段性流行,发病猪场在饲养密度过大和舍内环境卫生较差时发病率偏高。养殖场一但出现本病,若干个月内哺乳仔猪会连续出现全窝性腹泻,难以根除。 (2)本病有一定传染性,本地区仔猪哺乳期各阶段均有发生,5日龄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几乎短时间内造成空窝,严重的连续几十胎无剩窝仔猪。5日龄后发病,随着日龄加大,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 (3)调查中发现,许多猪场技术 管理人员过分的依赖产前母猪和产后仔猪的药品保健,忽略了黄白痢疫苗的免疫接种。 (4)本病一但在仔猪中出现,敏感抗生素治疗也无效,治愈率很低,即使耐过,许多仔猪生长缓慢和生产性能低下。在此情况下,许多技术人员往往误诊为传染性胃肠炎、伪狂犬病、猪瘟、圆环病毒病、猪球虫病等,使仔猪大肠杆菌病在一定的时间内得不到控制,形成恶性循环。2防治试验 (1)大肠杆菌三价灭活疫苗来源于西安市坤昱生物 制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2)抗大肠杆菌药物:硫酸安普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痢菌净、乳酸 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头孢噻呋钠、硫酸黏杆菌素等。来源于各兽药生产厂家合格产品。 (3)常用保健药品:头孢噻呋钠、多维电解液、三黄加白散、强力霉素、中草药复方制剂等。来源于各兽药生产厂家推荐使用的合格产品。 (1)选取近期连续 发病16家猪场 经过病原菌分离和致病大肠杆菌菌血清学鉴定,确定为仔猪大肠杆菌病。 (2)对每家猪场一段时期内产仔母猪和仔猪进行随机分组进行防治试验。 (3)第1组采用母猪产前15~20d 肌肉注射大肠杆菌 三价灭活疫苗免疫,第2组采用母猪免疫和产后仔猪口服大肠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第3组采用兽药厂推荐母猪和仔猪药品保健方式,第4组未采取预防措施作对照,总计试验1956只仔猪,结果见表1: (4)对未采取预防措施产后发病的463只仔猪进行药物治疗,结果见表2: (1)对圈舍定期消毒,改善饲养环境减少环境诱因。产前进行母体擦拭消毒。 (2)产前15~20d 母猪注射3~4倍量大肠杆菌三价灭活疫苗免疫。 (3)产后仔猪2d 内口服免疫接种1倍量大肠杆菌三价灭活疫苗免疫,同时注射敏感抗菌药物,1次/d ,连续3d 。 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母猪产前接种大肠杆菌三价灭活疫苗,对仔猪有较高保护力;母猪产前接种和产后仔紧急接种大肠杆菌三价灭活疫苗可获得更高保护力;母猪和仔猪使用疫苗免疫接种和提前注射敏感抗菌药物防治效果最佳;采用保健方式预防效果不确切,保护力低。3讨 论 (1)仔猪黄白痢与传染性胃肠炎、伪狂犬病、猪瘟、圆环病毒、猪球虫病临床症状和诊断与有明显区别。通过发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作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 王秀英 (辽宁省铁岭县凡河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铁岭 112600) 关键词:仔猪黄白痢;免疫接种;防治试验DOI:10.3969/J.ISSN .1671-6027.2019.07.090母猪头数 产活仔数发病情况保护率%1组3135599(27.9)72.12组3642251(12.1)87.93组42516264(51.2)48.8对照组 39 463 314(67.8) 32.2 表1大肠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保护率 治疗方式敏感药物口服弱毒疫苗肌肉注射疫苗口服益生素 发病猪数125104116118 治疗率%76(60.8)67(64.4)39(33.6)44(37.3) 表24种治疗方式的治疗结果 养猪 106

仔猪黄白痢的原因及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原因及防治(1)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的合称,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仔猪哺乳期常见的肠道传染性疾病。无论是大型养猪场,还是传统式家庭养殖,仔猪黄白痢都有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是造成仔猪育成活率低,影响养猪业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 1 流行病学 1.1 仔猪黄痢 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内的仔猪,以1—3日龄内的最常见,一周龄以上很少发病。本病尤以头胎青年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为最高,发病急,死亡率也高。据调查发病率高达50%以上,死亡率高达30%。 1.2 仔猪白痢 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尤以10-20日龄的仔猪发病最多,也最为严重,1月龄以上则很少发生。本病发病率较高,而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发病率为30%以上,死亡率一般在5%以上。 2 发病原因 仔猪黄白痢是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发生于仔猪哺乳期不同日龄的一种传染病。其发病原因是因为仔猪自身抵抗力差或与外界致病因子相互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母猪带菌 大肠埃希氏菌为猪肠道的正常菌群,且多数为益生菌,

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致病菌。这些致病菌随同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污染母猪的乳头和体表、圈舍、饲料等,仔猪通过吮吸母猪乳头、舔啃圈舍、饲料、母猪皮肤等,而食入病原菌,引起感染。这是引发仔猪黄白痢的主要原因。 2.2 仔猪本身的生理特点 初生仔猪的胃腺发育不完善,分沁胃酸的能力差,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能力弱,致使食入的致病菌在胃肠道大量繁殖,造成消化道机能紊乱,从而引发黄白痢等腹泻性疾病。 2.3 环境因素 仔猪的机体调节机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如气候突变、阴雨潮湿、母乳质量差、补饲饲料突变、饮水卫生差及转群等应邀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2.4营养缺乏 母乳质量差、供给不足或补饲较晚等,致使机体蛋白质合成不足,导致仔猪抵抗力低下。另外,仔猪的缺铁性贫血、仔猪低糖血症、硒和VE缺乏等营养代谢性疾病也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继发本病。 2.5母猪胎次 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也与母猪胎次有关。母猪胎次越少,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反之越低,其原因与母猪胎次增加、自然感染形成免疫应答有关,仔猪通过吮吸母乳获得母源抗体,因而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另外母猪胎次过高,其所生仔猪也易发生仔猪黄白痢。 3 症状 3.1 仔猪黄痢 临床特征为拉腥臭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肛门

正常分娩的接生程序

正常分娩的接生程序 1、初产妇儿头拨露1-2cm,经产妇宫口开大3-4cm,根据进展情况进行会阴消毒,准备接生,(取膀胱截石位或两腿屈膝);打开红外线暖箱;备好肩垫和新生儿抢救药品。 2、接生者进行刷手、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3、铺产台: (1)在产台远端处将纱布及棉球分开放,将两个棉球用盐水浸湿并挤干放在小碗中备用(擦拭新生儿眼睛),用一把止血钳套好气门芯(或脐带夹),按接产顺序摆好器械,将处理脐带用的物品放置到保温台上。 (2)在两腿屈膝内侧及产单中上端将产单折起,防止羊水外流。 (3)腹部置消毒巾一块,两侧大腿各铺治疗巾一块,会阴部一块,内垫纱布一块,用布巾钳固定。用一棉片堵住肛门,以防污染。 4、右手用消毒巾保护会阴,左手协助胎头做好分娩机转,娩出胎儿时要用注意力集中,速度不要太快,要求与孕妇配合好,控制孕妇用力,胎头着冠后,在宫缩间歇,嘱孕产妇用力,缓慢的娩出胎头大径,防止产道的损伤。 5、胎头娩出后,胎肩娩出前,挤净其口腔、鼻腔粘液和羊水,当胎儿的前肩娩出后,为防止产后出血,此时可肌注缩宫素10u或稀释后静脉注射。待下次宫缩发动时,先后协助娩出胎儿的后肩及胎儿躯体。待胎儿全部娩出后,再次挤出其口腔鼻腔粘液,并用低压吸痰器,或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羊水流净后,将集血器放在产妇臀下,以便收集阴道出血。 6、新生儿处理:对新生儿进行快速评估及初步复苏;如有新生儿窒息按照新生儿复苏程序处理。 7、脐带处理 (1)断脐:胎儿娩出后,待2-3分钟脐带血管停止搏动后再断脐。 (2)脐带消毒:用碘酒、酒精消毒脐带至脐根以上5cm、腹部围绕脐轮直径5cm的皮肤。 (3)结扎脐带:在距脐根0.5-1cm处止血钳夹住脐带,于上方1cm处剪断脐带,同时检查脐血管(2根动脉、1根静脉)有无异常,用气门芯或脐带夹在止血钳夹住脐带(或用丝线结扎),松开止血钳。

仔猪黄白痢怎么治疗

仔猪黄白痢怎么治疗 仔猪黄白痢怎么治疗?仔猪黄白痢是危害养猪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仔猪黄白痢怎么治疗?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白痢则为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两者常常伴随发生。 一、流行特点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严冬、秋雨季节发病较多,一般一窝仔猪只要有一头发病,1-2天内几乎全窝仔猪会发病,同窝仔猪发病率常在90%以上,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接近80%。带菌母猪是本病发生的主要传染病,病原性大肠杆菌由带菌母猪排出,下痢仔猪粪便中有大量病原菌,污染圈舍用具,仔猪经消化道感染。无论是初产母猪或者是经产母猪所产仔猪都可发病。 二、发病原因 1、母源带毒。发病原因为母猪产后感染(如患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乳房炎等)和母猪隐性带毒,使致病因子通过乳汁和接触传染给乳猪。 2、乳猪感染。乳猪自身感染了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毒(如流感、猪瘟、细小病毒、冠状病毒等),寄生虫等。 3、环境变化。昼夜温差变化大,或季节交替,温差达15℃以上时,极易造成乳猪腹泻。另外饲养场所变换,圈舍卫生条件差,消毒药的刺激等都可引发仔猪黄白痢。 4、消化不良。原因有四种:一是母猪产前营养过剩,产后蛋白质摄入过多,造成乳汁过浓,引起乳猪脂肪性下痢;二是母猪营养不良,乳汁不足,同时仔猪开食较晚而造成乳猪饥饿性发病;三是在补料期间饲养方法不当,饲料搭配不合理,饲喂次数过少,仔猪每次吃得太饱,饮水过多,造成饲养性发病;四是饲喂了发霉变质饲料,哺乳仔猪补料中有过期、霉变饲料而造成仔猪黄白痢。仔猪黄白痢怎么治疗? 三、肠毒痢克治疗方案: 1.肠毒痢克是猪同源精制免疫球蛋白和生物肽类冻干粉的完美结合,是针对病毒性腹泻的特效产品。 2.一套肠毒痢克(一支液体,一支粉)可以治疗200斤体重,每天一次,连用2天。对于腹泻严重的猪可以让猪口服鞣酸蛋白酵母粉,修复肠粘膜。治愈率高达90%。--新亚生物技术宣传部 四、临床症状 病猪的主要症状为下痢,粪便呈灰白色或浅淡黄色、绿色。粪便混有黏液而成糊状,并含有气泡,有特殊的腥臭味。病猪几分钟拉稀一次,仔猪的尾、肛门及其附近常沾有糊状粪便。当细菌侵入血液时,病猪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不食,脱水、消瘦、精神不佳、被毛蓬松、无光泽,眼结膜苍白。大肠杆菌进入仔猪血液时,仔猪体温很快升高,可达40-41℃,

接生流程

床号姓名分娩时间接生者 单胎顺产接生流程 1.上台接生时机对()不对() 2.会阴冲洗消毒做()没做() 3.接生物品、药品准备准备()未准备() 4.新生儿窒息复苏准备()未准备() 5.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巾做()没做() 6.器械敷料点数做()没做() 7.酒精消毒会阴切开部位、会阴浸润及阴部神经阻滞麻做()没做() 8.判断会阴切开时机正确()不正确 9.会阴切开做()没做() 10.宫缩时保护会阴、协助抬头俯曲、仰伸、娩出正确()不正确() 11.手法清理新生儿口鼻分泌物正确()不正确() 12.抬头复位、缓慢娩出胎儿前后肩、娩出胎儿(记下出生时间)、新生儿放置平稳正确()不正确() 13.新生儿窒息快速评估做()没做() 14.吸引管清理新生儿口鼻分泌物、初步断脐正确()不正确() 15.新生儿置保暖辐射台、吸痰、抹干、换无菌手套、断脐、包扎正确()不正确() 16.判断胎盘是否剥离正确()不正确() 17.协助胎盘娩出、检查胎盘、胎膜完整性、清理宫腔内血块异物做()没做() 18.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做()没做() 19.碘伏消毒会阴伤口、阴道塞带有尾纱一条、止血钳固定在治疗巾上做()没做() 20.按解剖结构层次缝合会阴伤口做()没做() 21.缝合完毕检查伤口有无渗血、取出阴道塞纱条、肛查做()没做() 22.清点器械敷料、下台整理物品、协助产妇舒适体位、保暖做()没做() 23.清洗、浸泡器械、清理医疗垃圾做()没做() 24.产后产妇出血及新生儿观察、完善记录做()没做() 25.根据需要阴道填塞沙布()块是否告知. 有()没有( )没填塞()

产房和新生儿家属交接制度和流程

关于印发《产房与病房孕产妇转接制度与流程》等 九项制度的通知 各科室: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加强产科安全管理的十项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产房与病房孕产妇转接制度与流程》等九项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对照规定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10月16日

产房与病房孕产妇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产房与病房转接制度 1、严格实施腕带识别制度,对神志不清、危重和无自主能力的孕妇使用“腕带”识别。 2、急诊产妇由急诊医生和护士负责护送至产房并与产房护士进行交班。 3、产妇出现临产表现时,病房护士应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及时将病人和病历送入产房;接班人员应及时检查胎心、宫缩、胎方位和宫口开大情况。 4、入产房交接容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宫缩情况、胎膜是否已破、羊水量和阴道血量,产妇的治疗情况和卫生处置情况及其他特殊情况。 5、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后由产房护士护送回病房,和病房护士进行床旁交接。 6、出产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容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会阴伤口情况、母乳喂养(早吸吮、皮肤早接触)情况、治疗情况、卫生处置、皮肤情况和产后宣教的情况。 7、入产房和出产房交接后,病房护士和产房护士在交接本上双签名。 (二)产房与病房转接流程 对产妇实施腕带识别--→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急诊或病房医生和护士护送产妇至产房--→完善交接记录与

签名--→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产房护士护送产妇回病房--→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 产房与新生儿家属交接制度 1、新生儿出生后,当班护士应认真做好出生记录,并让产妇本人确认新生儿性别,同时建立新生儿身份识别记号。 2严禁在家属不在场的情况下交接新生儿,新生儿交接时须由交接双方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新生儿检查、治疗需要离开病区的,必须有家属陪同。 3、婴儿交接时严禁各种形式的母乳代用品推销和宣传。 4、交待家属带新生儿做血常规检查及两苗接种,出生后20天做新生儿疾病筛查。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婴儿(包括产妇、性别、出生日期体重)、性别与出生记录是否一致。 6、做好新生儿交接登记,确认无误家属与交接护士签名于记录中。 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 1、为准确识别新生儿身份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产房新生儿出生后佩戴“腕带”注明母亲、床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做为确认新生儿身份的依据。在使用“腕带”时,必须进行双核对。出生后在出生记录单固定位置采集新生儿脚印。 2、对新生儿的身份确认,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

仔猪红黄白痢防治和治疗方案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措施 编辑:坤宇生物科技 导读: 仔猪白痢是10~30日龄仔猪常发的一种传染病。以排泄灰白色或乳白色浆状、糊状粪便为特征,以O8-K88抗原的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带菌母猪、仔猪及其排泄物为该病的传染源。母猪一经染菌,终生带菌,疫情不易扑灭,其所产仔猪都要受到传染,其发病率超过50%,死亡率可达30%。即使耐过的仔猪也易形成僵猪,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笔者在借鉴前人治疗仔猪白痢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该病的特点,采用母仔同治的方法,治疗仔猪白痢2 565头,治愈2 539头,治愈率达99%,现总结如下。 一、仔猪白痢发病原因 1、大肠杆菌污染 猪场被病原性大肠杆菌污染。主要是引种时引进带菌种猪。隔离消毒不严,造成病原扩散,病原性大肠杆菌由带菌的母猪排出,散布于外界,最重要的是污染母猪的乳头和皮肤,仔猪吮乳或舐母猪皮肤时,食入感染。 2、应激因素 本病的发生与各种应激因素有关,如气候多变,阴雨潮湿,冷热不定,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较差,饲料品质低劣,配合不当或突然改变,母猪乳汁太浓或不足或无乳,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3、母猪感染 被污染的猪场,既未给妊娠母猪接种黄白痢菌苗,又未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仔猪出生后吮吃初乳和舐吮母猪皮肤时,食入污染的细菌而感染发病。

二、仔猪白痢表现症状 仔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浆(糊)状粪便,呈乳白、灰白、黄白色,偶有绿色,有时粪中带有气泡,气味腥臭,肛门失禁,初期腹泻次数少,精神沉郁,腰背拱起,行动迟缓,被毛粗乱无光,体表不洁,肛门周围、尾根染粪,食欲减退,喜饮冷水,发育迟滞。病程长者达一周以上,短者2~3天,虽能自行康复,但多因严重脱水、营养障碍而成僵猪。 三、病理变化 1、仔猪黄痢 病猪尸体被毛粗乱,颈、腹部皮下水肿,粘膜和肌肉苍白。肠道膨胀,有大量液体状黄色内容物和气体。肠粘膜充血,肠壁变薄、松驰,尤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小肠内容物中混有凝乳块多呈黄绿色粥样,并有浓烈的腥臭味;空肠、回肠、结肠内充满大量水样渗出液,并混有黄色大小不等颗粒状物,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大呈淡红色。心脏扩张,肺水肿,肾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2、仔猪白痢 病程短的死猪,胃内有乳凝块,肠系膜淋巴结轻度水肿。病程稍长的病死仔猪,外观消瘦,肛门和尾部附有污秽的带有腥臭味的粪便。内脏没有显著的病变。胃有大量气体,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壁透明,内容物稀薄,呈黄白色,并有恶腥浓臭气味。 四、预防措施 不从疫区引种,无病猪场应注意平时预防,主要不从有病猪场或地区引进种猪。有病猪场母猪和仔猪应固定猪圈和运动场,防止流窜散布病原菌,以保护无病的母猪和仔猪。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平时应改善母猪的饲料质量,合理搭配饲料,达到营养平衡,保持环境卫生和产房温度。母猪临产前,对产房必须彻底清扫、冲洗、消毒,

仔猪红黄白痢病因与防治措施

仔猪红黄白痢病因与防治措施 摘要:就仔猪黄白痢发病原因进行论述,介绍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治疗方法,降低仔猪的死亡率,从而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主题词:仔猪黄白痢病症状综合防治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其中仔猪黄痢多发生于仔猪出生后1周以内,以1~3日龄居多,常整窝发病,发病率在90%以上,死亡率可达100%。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 0~30日龄仔猪,以10~20日龄者居多,发病率可达30%~80%。黄、白痢是养猪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不仅给养猪业者带来直接的死猪损失和巨额的药费开支,还间接地影响到病愈猪的生长发育,成为养猪业者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根据多年从事养猪场兽医工作的实践经验和对该病的发病原因进行过的一些观察分析,在其综合防制措施方面提出以下观点。 1、发病原因 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仔猪自身抵抗力差,同时受外界环境及多种致病因素诱发而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环境中病原微生物诱发仔猪黄白痢。这一情况约占35%。主要是初生一周龄内的仔猪,特别是易感仔猪吮吸

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了的母猪乳头时,病原微生物便进入了仔猪的消化道,由于仔猪消化道未发育完善,胃腺分泌胃酸的机能很低,缺乏游离盐酸,难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使部分乳汁分解为有害物质,再加上细菌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卡他性炎症,肠道内容物发酵与腐败后产生大量气体,又增加了对肠道的刺激,使肠道蠕动加剧,造成吸收功能障碍,引发此病。 1.2、环境应激诱发仔猪黄白痢。约占20%。主要发生在仔猪10~30日龄时,气候多变,阴雨天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特别是寒冷季节、地面太凉而又没加垫草,使仔猪受凉、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可引发仔猪白痢。此时主要是母乳内转移性抗体逐渐减少,应激因素的存在,导致仔猪抵抗力降低,数种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致使仔猪发生局部性肠道炎症而发生下痢。病猪排出灰白色或灰黄色浆状粪便,严重的呈糊状且带有腥臭味,身体迅速消瘦,其死亡率的高低与环境条件、有无并发感染等因素有关。如果仔猪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导致仔猪死亡、发育不良、生长受阻而形成僵猪。 1.3、哺乳母猪患病诱发仔猪黄白痢。约占30%。哺乳母猪患病后,往往引起体温升高,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引起乳汁变性,致使仔猪消化不良,早发性大肠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导致仔猪全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病变而出现黄

治疗仔猪黄白痢的方法

治疗仔猪黄白痢的方法 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白痢的简称,一般地,仔猪出生后3-10天为黄痢,而出生10 以上的称为白痢,着也可以通过观察粪便颜色来判定。二者都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仔猪死亡,给猪场和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临床症状: 仔猪黄痢 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病猪口渴,吃乳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 仔猪白痢 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继发生,排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仔猪精神不振,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见有吐奶。一般病猪的病情较轻,及时治疗能痊愈,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严重时,患猪粪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病理变化: 仔猪黄痢 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至脱落。肠壁变薄,松弛,充气,尤以十二指肠最为重要,肠内容物呈黄色,有时混有血液。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或凝固性坏死。 仔猪白痢 病死仔猪脱水,消瘦、皮肤苍白。胃粘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灰白色,酸臭或混有气泡。肠壁变薄半透明,畅粘膜充血、出血易剥脱,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常有继发性肺炎病变。治疗和预防措施 1.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管理;加强新生仔猪的护理。 2.仔猪出生后,仔猪第三天,七天,二十一天分别用香港龙达生物的高热金针(八联免疫球蛋白)(300斤/瓶)同时配合龙达核酸肽核酸肽(500斤/瓶)混合注射,可防治猪瘟,圆环,蓝耳,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等病毒性疾病。 3.香港龙达生物针对新生仔猪、断奶前后小猪出现黄白痢的治疗方案:用肠毒特效一针灵+复合多肽刀豆素混合注射2-3天,针对10天以内的小猪,复合多肽刀豆素每天100万单位,30天左右的小猪200万单位;对发病几天已经出现脱水低温的猪群同时配合附子里中丸口服(用温开水化开口服)效果非常显著。

仔猪黄白痢的预防与治疗

仔猪黄白痢的预防与治疗 摘要:仔猪黄、白痢均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于新生仔猪中的急性传染病,如果不给予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仔猪死亡,给猪场和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效分析仔猪黄、白痢的致病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 可以很好的控制仔猪黄、白痢,保障广大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仔猪黄白痢;预防;治疗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生活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些疫 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1]。根据权威数据显示,在众多的疫病中,以仔猪黄、白痢 最为严重,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并且感染仔猪呈现急性毒性,传染性很强。仔 猪黄、白痢主要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诱发[2],临床上的仔猪黄白痢主要特点为排 出黄白色稀便,多发于1周龄,其中以1-3日龄的发病率最高[3]。如果季节骤变,对母猪的管理不善,造成影响失调,极易诱发仔猪黄白痢[4]。因此,掌握仔猪黄 白痢的发病原因,并且针对其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很好的 控制临床上的仔猪黄白痢传染。因此,本文就仔猪黄、白痢的致病原因、预防措 施以及治疗措施进行简单阐述: 1 致病因 经分析,导致仔猪黄白痢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如下:(1)养殖户在饲养的过程中,忽略了为母猪接种猪疫苗的重要性,由于没有为母猪及时的采取预防措施,从而导致新生仔猪感染细菌诱发各种疾病;(2)饲养人员没有为母猪制定合理 的饮食方案,其产前产后的饲料不充足,并且搭配不合理,饮食过多,母猪会产 生消化不良等其它消化系统病症,从而引起仔猪出现下痢,机体的免疫力降低, 对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减弱,增大感染疾病的几率;(3)仔猪的消化系统障碍,胃肠的分泌功能退化,会导致其对肠道的细菌丧失抑制以及干预能力;(4)气 候的急剧变化以及猪舍的管理工作不完善,会使母猪的乳头以及猪舍的食物、水 质受到污染,当仔猪吮吸乳头等会导致大量的细菌流入消化系统,因此感染发病。 2 临床上的典型症状 2.1 仔猪黄痢;仔猪黄痢多发于出生后24h,最初会有3头左右的仔猪出现身 体衰弱、精神沉郁等典型症状,随后会有大批仔猪出现感染。仔猪出现感染。一 般情况下,仔猪会出现水样稀粪,粪便颜色为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小气泡,具 有较为严重的腥臭味[5]。感染后的仔猪以口渴、脱水、吃乳减少、消瘦、昏迷为 主要特征。 2.2 仔猪白痢;仔猪会突然排出稀便,粪便颜色为乳白色、灰白色,具有严重 的腥臭味,随后仔猪的排便次数逐渐增加。感染后的仔猪以精神不振,畏寒,脱 水为主,有的仔猪会吃奶减少或不吃,甚至会吐奶。由于仔猪反复发作会形成僵猪,严重的患猪会出现粪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6]。 3 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种猪的引入工作,强化无病猪场的防疫工作:首先,养殖户要禁止引进疫区的猪种;要密切关注猪场的感染情况,一旦发现感染患猪,要及时 将其与其它猪群分离,避免其四处流窜传染其它猪群;重视对母猪的防疫管理, 在其即将生产时,进行疫苗接种,仔猪出生后24h后,再对仔猪进行抗生素治疗,比如长效土霉素,前三天都要在仔猪吃完奶后将其赶入保温箱(产房一定要配有 保温箱,并采用挂保温灯等方式使箱内温度达35度左右),防止仔猪黄白痢出现;(2)重视猪场的管理工作,做好消毒工作;要为母猪制定合理的饮食策略,

接生全过程

年轻的妇产科医生都要经过产房接生的培训,但是没有一本书按照接生的过程系统讲解,本人将自己总结的东东上传,不限分数,只想与大家讨论,共同提高 汇报病历: 患者×××,××岁,G1P0孕40周,妊娠并发癥,宫高××cm,腹围××cm。第一产程×h,几点宫口开全。 接生过程: 在胎头拨露时开始 一、准备:开灯,产包、布巾包、手术衣看日期是否过期,手套; 二、开产包,距离周围物品一定距离,第一层用手,第二层用钳夹:3-0线,0线,侧切剪,吸痰管,20ml针管,长针头;开手术衣,第一层用手,放入手套; 叁、消毒两次: 1.清洁:由外向内:阴阜,大腿内1/3由外向内,大阴唇,小阴唇,大腿外侧,会阴,肛门; 2.消毒:由内向外:小阴唇、大阴唇、阴阜、大腿内1/3由内向外、大腿外侧、会阴及肛门。 四、铺卫生棉,铺第一层底单,布巾放于产包内; 五、穿隔水衣,雨鞋,常规洗手,各个部位刷5次,双手先手指尖、小指手掌尺侧、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手掌桡侧,手心,手背,再洗双手前臂、鹰嘴、上臂2寸,冲洗,重复上述步骤1次; 六、擦手:毛巾一面擦手掌,反面折叁角,角向下擦左臂,背面擦右臂(不要碰到衣服),手打开手术衣包第二层,穿手术衣,戴手套,18直钳消毒,小阴唇、大阴唇、阴阜、大腿内上1/3、大腿外侧、会阴及肛门,放直钳于一角; 七、铺孔巾,以手压住孔边缘,先上下,再左右;

八、摆放器械,左上角盘,左下角器械、会阴垫、阴纱,放置吸痰管,夹吸痰管末大片处,接负压吸引器,压力小于100mmHg; 九、阴部局麻:1% lidocaine 20ml(抽吸10ml水,抽吸2% lidocaine10ml),左手食指和中指伸入阴道摸到坐骨棘作引导,取坐骨结节与肛门连线中点进针,表面打皮丘,向坐骨棘尖端内侧刺入,可有落空感,回抽无血,推入10 ml,边煺推入边推入5ml,于会阴切口处推5ml,针头放入针套内,放于接产包左上角,目的:阻滞阴部神经; 十、宫缩时胎头显露3-4cm,会阴明显膨隆,于宫缩时,预计1-2次宫缩即能娩出胎儿;行会阴侧切:会阴后联合中线向左侧42-45度,会阴高度膨隆时60度,垂直皮肤,长4-5cm,切开后止血、消毒; 十一、接产:手肘支于髂嵴处,右手手指并拢,大鱼际顶住会阴,宫缩时向上向前托住会阴,左手下压胎头枕部,辅助胎头俯屈和使胎头下降缓慢,宫缩间隙,右手稍放松,当胎头枕部露出时,左手协助胎头仰伸,胎头娩出后,嘱产妇哈气,不用力,左手协助胎头复位、外旋转,左手拇指自鼻根向下颌挤压,左手轻轻下压胎儿颈部,协助前肩娩出1/3,左手掌心向上托住胎颈使后肩娩出,右手持续保护会阴至双肩娩出,扔掉会阴纱,左手沿胎颈旋转,虎口扶住胎颈右手从臀部起接住下肢,提起脚踝,儿头向下平放在上方毛巾上,头朝向吸痰方向,观察新生儿情况,如无特殊,常规断脐:18弯钳夹脐带,夹头向外,距脐缘0.5cm处夹脐(水脐1cm),左手沿脐夹挤压脐带,以18弯再夹脐带,断脐,如果新生儿情况不好,留脐带5cm,预备抽脐带血。脐带绕颈紧,助手协助断脐,注意断脐时剪刀尖朝向自己的手。出肩困难,助手协助出肩,不要暴力; 十二、助手:静脉通道加10u 催产素; 十叁、助手:清理新生儿唿吸道:儿头偏向一侧,放入吸痰管8cm以下; 十四、胎盘剥离:子宫收缩变硬呈球形,宫底上升达脐部,阴道流血增多,按压子宫下段脐带不回缩,并伸长;胎盘娩出时,向同一方向旋转至胎膜排出,或弯钳协助排出; 十五、检查胎盘、胎膜:将胎盘提起,检查胎膜是否完整,再检查胎儿面血管是否断裂,检查母体面时轻轻沾走血块,观察胎盘小叶是否缺损,测量胎盘大小及厚度,脐带长度; 十六、消毒棉块擦干手的血,阴道及外阴血,检查软产道:检查宫颈,带尾纱布塞入至宫颈处,检查阴道壁及侧切伤口有无裂伤、血肿,如有急产,巨大儿,异常阴道流血必须检查宫颈,按压宫底,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仔猪黄白痢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仔猪黄白痢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仔猪黄白痢都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今下面跟大家分 享一下。 1、仔猪黄痢: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病猪口渴,吃乳 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 2、仔猪白痢: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继发生,排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仔猪精神不振,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见有吐奶。一般病 猪的病情较轻,及时治疗能痊愈,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严重时,患猪粪便失禁, 1周左右死亡。 1、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管理,加强新生仔猪的护理。 2、中药预防四黄止痢颗粒,仔猪出生后,给母猪喂服,净化乳汁,可有效预防仔猪 腹泻;哺乳仔猪腹泻,同样给母猪喂服,可有效治疗仔猪腹泻。 3、西药预防,初生后12小时内口服敏感抗菌素。 ①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5×l0ml。仔猪生后在第一次吃初乳前口腔滴服0.5m1,以后每天两次连续3天。如有发病猪继续投药,药量加倍。 ②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每支10X2m1,8万IU。仔猪生后第一次吃初乳前口服1万IU,以后每天两次连服3天,如有猪发病继续投药。 4、微生物制剂预防,如促菌生、调菌生、乳康生、康大宝等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微生 物区系的平衡,从而抑制大肠杆菌。 5、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方法是对妊娠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接种,疫苗选择 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大肠杆菌K88、K99和987P三价灭活菌苗或大肠杆菌K88,K99双价 基因工程天灭活苗,以通过母乳使仔猪获得保护。 应采取抗菌、止泻,中药解除湿热内因、提高免疫力、使肠道内环境正常液等综合措施。 1、止痢:四黄止痢颗粒,预防量100g拌料300斤,治疗量加倍使用,用5-7天。 2、抗菌:安普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泻停。如:痢菌净按 每公斤体重每次10~15mg口服,每日2次,连用2~3天。硫酸庆大霉素每次5~10mg/kg体重 口服,每日2次,连用2~3天。 3、止泻:鞣酸蛋白。助消化吸收:食母生、小苏打、胃蛋白酶等。

分娩室操作规范及流程

人工剥离胎盘术 目的 1 用于胎儿娩出后30分钟以上胎盘仍未剥离者,为减少产后出血量 2 胎盘娩出后虽未到30分钟,但出血量已超过200ml者,为减少产后出血量 操作方法 1 查对核对医嘱、产妇姓名、床号 2 评估 (1)产妇的评估:A评估产妇的诊断、分娩史、人工流产史、生殖道感染史、手术史、此次分娩经过、第三产程情况、阴道出血情况,凝血功能、生命征;B操作部位评估:评估软产道炎症、宫腔内胎盘附着部位、胎盘剥离及阴道出血情况,宫颈口扩张或挛缩情况;C评估产妇心理状态,年龄,以及对胎盘剥离的了解程度和合作程度(2)环境的评估:环境是否整洁,安静,温、湿度是否适宜 (3)用物的评估:同接生操作技术 3 人工剥离胎盘术操作的实施及指引如下 操作流程 ◆用物准备 ◆告知 ◆产妇的准备 ◆术者准备 ◆消毒

◆剥离胎盘 ◆检查胎盘 ◆检查软产道 ◆在产房观察 ◆整理用物 操作指引 ◆备齐用物;核对医嘱 ◆1告知产妇及家属胎盘剥离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指导产 妇配合并及时反应自己的感觉和不适 ◆导尿排空膀胱 ◆术者更换无菌手套,更换无菌产垫 ◆聚维酮碘棉球再次消毒会阴部黏膜和皮肤 ◆1一手在腹部按压宫底;2;另一手指尖并拢呈锥状沿脐带进入宫 腔,到达子宫底胎盘附着处;3在腹部的手下压并固定子宫体,配合宫内操作的手;4右手以手掌尺侧面钝性分离胎盘;5将胎盘握于手中,边旋转边向外牵拉,取出胎盘 ◆检查胎盘胎膜的完整性,如有缺损,应及时告知医师行宫腔检查 和清宫术 ◆1用无菌胜利盐水冲洗双手和会阴部;2检查软产道,如有裂伤按 解剖关系给予缝合;3如行会阴侧切术,按《会阴切开术操作指引》执行 ◆在产房观察2h后,若产妇子宫收缩好,阴道流血不多,生命征平

孕妇入院分娩流程

孕妇入院分娩流程 孕妇来院,产前门诊接诊做产检。需要住院者产检人员开住院单,由导诊陪同办理入院手续并送往产科病房。病房护士要热情接待,测体重、血压、体温,填写护理首页等。向孕妇介绍医院环境和相关规章制度、热水器和传呼器的使用、病区护士长及主管医生等。同时通知产房做产科检查,备好床单元送至病床。 向孕妇交代注意事项并汇报值班医生是否有医嘱。 病区护士各班按职责交接班,做到: 1. 需要手术的按医嘱做好术前准备,等待手术室来接。 2. 有阵缩的要根据阵缩情况严密观察产程,进入活跃期后送往待 产室。 3. 有不规律宫缩的严密观察宫缩和胎心音,严格交接班。 4. 无宫缩准备做选择性剖宫产的要根据医嘱处理。 产房人员要严密观察产程,一般每隔1.5—2小时肛查一次,必要时做阴道检查。胎膜破时要立即听胎心音并有记录。遇有产程进展缓慢、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浑浊及其他异常情况等要及时汇报医师,并根据医嘱进行处理。 初产妇宫口近开全时、(经产妇宫口开3-4cm)进产房同时建立静脉通道。(用套管针) 当宫口开全、先露拨露2—3cm时做会阴冲洗消毒,准备接生。 行会阴切开术前要使用利多卡因麻醉。

正确处理第二产程(正确保护会阴,按分娩机转使胎头仰伸、清理口鼻羊水及粘液、外回转、娩前肩、娩后肩直至胎儿全部娩出)和第三产程,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软产道有无其他裂伤、估计出血量、逐层缝合会阴,取出阴道纱布,最后做肛查,整理用物、测产后血压。 处理新生儿;系手圈、该脚印、注射vit k1 ( 5mg)、称体重、包好后与母亲进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30分钟。做好记录和登记。产后2h无异常可连同病历和新生儿一同送入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宫缩、阴道出血量、血压、液体及新生儿等情况)。最后做清洁、处置各种用物。 病房护士在孕妇去待产室后要做好床单元及婴儿床等准备。接产妇后要严密观察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督促产妇解小便,同时要安置好新生儿,查看婴儿性别、有无手圈、胸卡、脐带有无渗血、有无大小便等。肌肉注射乙肝疫苗。查看产时记录是否完整,然后做新生儿入室登记。 随时观察母婴情况,发现异常即时汇报医师。 剖宫产的孕妇进入手术室后,由产房人员准备接新生儿。(手圈、胸卡、脚印、体重等)婴儿处理好后要等产妇一起回病房。 剖宫产的产妇在手术室仅做部分皮肤接触,待回病房后有应答时由病房护士帮助补做皮肤早接触,早吸吮30分钟。 注:产科病历由病房护士做,产房人员填写产科检查。新生儿记录中的新生儿体检和出院小结由医师填写。 2014.1030.

婴儿分娩接生程序注意事项

婴儿分娩接生程序及注意事项 1、初产妇儿头拨露1-2cm,经产妇宫口开大3-4cm,根据进展情况进行会阴消毒,准备接生,(取膀胱截石位或两腿屈膝);打开红外线暖箱;备好肩垫和新生儿抢救药品。 2、接生者进行刷手、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3、铺产台: (1)在产台远端处将纱布及棉球分开放,将两个棉球用盐水浸湿并挤干放在小碗中备用(擦拭新生儿眼睛),用一把止血钳套好气门芯(或脐带夹),按接产顺序摆好器械,将处理脐带用的物品放置到保温台上。 (2)在两腿屈膝内侧及产单中上端将产单折起,防止羊水外流。 (3)腹部置消毒巾一块,两侧大腿各铺治疗巾一块,会阴部一块,内垫纱布一块,用布巾钳固定。用一棉片堵住肛门,以防污染。 4、右手用消毒巾保护会阴,左手协助胎头做好分娩机转,娩出胎儿时要用注意力集中,速度不要太快,要求与孕妇配合好,控制孕妇用力,胎头着冠后,在宫缩间歇,嘱孕产妇用力,缓慢的娩出胎头大径,防止产道的损伤。 5、胎头娩出后,胎肩娩出前,挤净其口腔、鼻腔粘液和羊水,当胎儿的前肩娩出后,为防止产后出血,此时可肌注缩宫素10u或稀释后静脉注射。待下次宫缩发动时,先后协助娩出胎儿的后肩及胎儿躯体。待胎儿全部娩出后,再次挤出其口腔鼻腔粘液,并用低压吸

痰器,或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羊水流净后,将集血器放在产妇臀下,以便收集阴道出血。 6、新生儿处理:对新生儿进行快速评估及初步复苏;如有新生儿窒息按照新生儿复苏程序处理。 7、脐带处理 (1)断脐:胎儿娩出后,待2-3分钟脐带血管停止搏动后再断脐。 (2)脐带消毒:用碘酒、酒精消毒脐带至脐根以上5cm、腹部围绕脐轮直径5cm的皮肤。 (3)结扎脐带:在距脐根0.5-1cm处止血钳夹住脐带,于上方1cm处剪断脐带,同时检查脐血管(2根动脉、1根静脉)有无异常,用气门芯或脐带夹在止血钳夹住脐带(或用丝线结扎),松开止血钳。 (4)断端处理:用一块消毒棉片挤净脐带断端处淤血及粘液,随之把棉片围在脐轮周围,左手固定;右手用蘸有3%碘酒或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20%)的棉签均匀涂擦脐带断端,进行血管烧灼消毒,切勿碰新生儿皮肤。待碘酒或高锰酸钾溶液稍干后,棉签及棉片仍于医疗垃圾桶内。 (5)用小纱布裹好脐带处,用油纱布擦净腰部胎脂,然后用脐带卷包扎脐带。 8、擦拭新生儿皮肤的胎脂、羊水、血迹,同时检查新生儿有无畸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