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语言文字内涵

试析语言文字内涵
试析语言文字内涵

试析“语言文字运用”之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仅在前言的“前言”和“课程性质”部分,就有六次提到了“语言文字运用”。短短的几百字中,“语言文字运用”出现的频率如此之高,说明了什么?意味着什么?在语文课程中,“语言文字运用”到底应置于何种地位,又如何理解它的内涵?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并努力厘清的问题。笔者在此尝试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做些解读,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语言文字运用”揭示了语文学科之特质

我们不难发现,2011年版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做了很大的改动,特别强调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段话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对象和内容做出了十分明晰的界定,即“语言文字运用”;接着,进一步指出,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是“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句话既是对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一个精到的注解,同时是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一个简明的铺垫。就这段话中两次提到的“语言文字运用”而言,它十分鲜明地揭示了语文学科之所以为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且可以从两个具体的层面来解读。一是语文课程学习的对象和内容是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的运用。正如数学学科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研究对象,美术课程以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学习对象,每门学科都有其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独特的学习对象和内容,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二是这里的语言文字特指的是“祖国的”语言文字,是汉民族的语言文字,而非英语、日语等其他民族或国家的语言文字,即语文课程是母语教育的课程,它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关于语文学科的特质,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这样的论述:“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便是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便是要重视语文的形式和方法。”王尚文教授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称为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既为“独当”,便是其他学科不具有唯有语文学科具有的,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任务,是语文学科的立足点,也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

要更加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语文学科的特质,我们有必要再来梳理一下“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运用”这几个概念。什么是语言?简单地说,语言就是话语;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语言就是思维与交流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的实现形式”(马克思);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就是思想本身,既是思想的内容也是思想的形式。文字是语言的一种符号系统,诉诸于视觉的符号系统,是语言的视觉形式。人类创造了语言之后又创造了文字。文字突破了口语所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是有民族性的,这里的“语言文字”就是隐含着对“语文”的界定,指出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对象就是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运用,是汉民族的语言文字及其运用,是母语教育。我们进行交际、思维、记录、表达、传承等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海德格尔)那么,“语言文字运用”就是人于自觉和不自觉中证明自己存在的一种基本的生命活动。

语文学科就是为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奠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基础服务的,“语言文字运用”毫无疑问地彰显了语文之所以为语文的最基本的特质。语文教学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唯有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下好功夫,语文教学才走在了正途上。并且,说“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表述揭示了语文学科特质,从历史及现实的观点来说,都起到了“拨乱反正”,真正回到语文的“原点”来认识语文课程的作用。对一线教师而言,尤其可贵,它可以很好地避免语文教师再纠结于本学科性质的玄奥争论,全心全意地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正途上下功夫。

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教什么、学什么就十分明朗了,如何使用教材中的文本也就不再迷茫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例子”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例子。虽然阅读教学离不开对文本思想感情内容的理解讨论,但这些应该以文本中的具体语言文字为根本,为基础,而非脱离了“语境”的抽象理解和讨论。或从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品味、咀嚼文本的语言来探索文本的意蕴;或从阅读的整体感受出发,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寻得支撑和依据;或聚焦文本中“陌生化”、新鲜感的表达形式,在揣摩、品鉴中领悟某种具体语言现象的表达效果,体会、认识语言文字运用的某些一般规律......思想情感上不必人为地追求深度,语言文字运用上却马虎不得。

当然,课标强调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这是指语言文字运用涉及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活动中的听说读写的实践,也包括文学活动中的实践。所以,要从实践的角度科学界定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其最终目标落在“运用”上,而非落在对语言文字知识系统和学科规律的理论体系的学习研究上。一些基础性的语文知识的渗透,都是为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服务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指明了语文能力之核心

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句话直截了当地指出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2011年版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等部分都提到了语文能力的培养,也都强调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核心地位。小学语文就是儿童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学科。儿童是在逐步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里谈的习惯,就是指能力而言的,并且,叶老把语文能力看作为“生活的能力”,也就是课标提到的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具体而言,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指的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基本的文学欣赏和审美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运用,都必须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积累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石。我们知道,量的积累不一定能实现质的改变,但就语文学习而言,没有语言的积累和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亲身体验,语文能力肯定得不到培养和提高,相应的思维品质也不可能得到提升。

只有在“做中学,学中做”,才能真正学好做好;同样,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学习语文,只有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才能形成语文运用能力,才能确保学生更好地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活动中提高实际生活的质量和品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起点并不是从抽象的语法知识开始,而是从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的实践中起步,目的是形成个体富于创造力的个性化的言语活动系统。能力形成的过程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语文实践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识字教学要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和主动愿望,要通过具体的识字实践让学生学会各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进而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形成了自主识字的能力,就为语言文字的进一步运用,如阅读、习作等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再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的文本是由语言文字创造和构成的一个个意义世界。进入和认识这个世界,必须也只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同时,这个进入和认识的过程,也是语言文字习得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形成并不断得到提高的过程。已经形成的共识是,教师的讲解分析、模式化的一问一答、机械繁琐的单项练习等都不可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和空间去亲近文本,与文本对话,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揣摩、探究,才能感悟语言文字运用的真谛,形成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如何利用教材,尤其是课文这一载体,并加强课内课外的联系,循序渐进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让语文的工具性落在实处,在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语言文字运用”指出了语文素养之根本

2011年版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紧接着又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一与实验稿标准一致性的坚守,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解读。一是语文课程实施的理想和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二是语文素养的获得和提升必须以“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基础和根本。

从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具体阐述中可以看出,语文素养应该包括情感态度素养、语文能力素养、文化学识素养、人格素养等几个具体的方面。课标修订负责人温儒敏教授在谈到语文素养时说:“‘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体现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课程标准所说的‘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温教授在这里也强调了能力素养、学识素养和人格素养,而且,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素养形成和提高上的根本地位。

首先来看语文能力素养。能力素养在语文素养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能力,即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能力一旦形成,与能力紧密相关的知识便处在积极的体验和建构中,知识和能力便整合为一种实践智慧。所以,即已形成的语文能力便内化、沉淀为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一语文素养有赖于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转化和内化而得,同时又以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方式表现出来,它与“语言文字运用”之间存在着最直接的紧密联系。

文化学识素养即温教授所界定的“在语文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培养学生的文化学识素养是语文教育本身的任务和要求之一。这是因为,其一,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主要以文本为学习载体的语文课程,文本本身具有文化性,而且大多是经典的文学文本,其中所蕴含的文学、文章的基本知识,具有鲜明的文化审美特质和汉语言的独特魅力。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和内容”部分,旗帜鲜明地表现出对文体意识的关注,也就是重视了文学教育的启蒙和奠基。这些都可理解为对学生文化学识素养的关注。文化学识素养的初步养成,对提高学生学习祖国语文的兴趣,丰富对文学、文章的认知,提升欣赏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等都大有裨益。

与文化学识素养紧密相关的是情感态度素养。语文素养中的情感态度素养,指的是“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祖国语文。这种感情的培养不可能游离于语文之外,无法靠说教和灌输来实现,只有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实践中,在感受、体味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基础上,才能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

人格素养是语文素养的最高表现形式,是语文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就是要“筑起人格的长城”(陶行知)。古训说“文以载道”,从一个方面说,学“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修养道德,为了高尚、高贵人格的养成;从另一个角度讲,人格素养的形成和提升,必须通过“文”的学习才能达成。也就是说,“道”载于“文”中,“道”必须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明了、悟得、修养。

综上所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自始至终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根本。语文教育只有抓住了“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根本,才能把道路走正、走宽、走远,走上“康庄大道”。

语言学重点概念总结

Design features(定义特征):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essentially make human language distinguishable from languages of animals. Synchronic(共时的): said of an approach that studies language at a theoretical “point” in time. Diachronic(历时的): said of the study of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s over time. Prescriptive(规定式): to make an authoritarian statement about the correctness of a particular use of language. Descriptive(描写式): to make an objective and systematic account of the patterns and use of a language or variety. Competence(语言能力): unconscious knowledge of the system of grammatical rules in a language. 对于一门语言的语法规则系统的无意识获得的知识。Performance(语言运用):

the language actually used by people in speaking or writing. 人们说话写作时实际使用的语言。 Langue(语言): the language system shared by a “speech community”. 一个“语言社团”共有的语言系统。 Parole(言语): the concrete utterances of a speaker. 说话人实际说的话语。 Phonology(音系学): the study of the sound patterns and sound systems of language. It aims to discover the principles that govern the way sounds are organized in languages, and to explain the variations that occur.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国际音标): a set of standard phonetic symbols in the form of a chart (the IPA chart), desig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since 1888. It has been revised from time to time to include

心碎的文字带图片

心碎的文字带图片 心碎的文字带图片 一、有些事,明知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有结局。 二、牵挂是人生的缩写,牵挂是心灵的释怀。拥有牵挂,便拥有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无怨无悔的似水年华。牵挂是一杯愈久愈香的陈年老酒,牵挂是一朵魂牵梦绕的五彩云霞,醉了两人的心扉,绽放了两朵心花,牵挂是人之间最珍贵的情谊,牵挂是慷慨的给予和无私的奉献,是深深的祝福与默默的祈祷。 三、笑脸的背后流着别人无法知道的眼泪,生活中我们笑得比谁都开心,可是当所有的人潮散去的时候,我们比谁都落寂,很多人,因为寂寞而错爱了一人,但更多的人,因为错爱一人,而寂寞一生。 四、保持距离也就能保护自己,却也注定永远寂寞。 五、有时候语言会显得苍白无力,说的再多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解释反而成为别人的借口。干脆不说,在承担中,用行动来证明事实。微笑的人总让人感到是积极向上的,升职的可能性更大,微笑的人在开会或者约会中面带笑容,人们对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六、不想对别人提起自己的过往,那些挣扎在梦中的寂寞。

七、我突然发现自己好迷茫,在这复杂的城市中,完全失去了方向。脑海中浮出了那些上了灰尘而遥远。隔时空的画面,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容和笑脸。越来越清晰。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闪过眼目,一切如浮云,再次风逝。 八、有的时候,阳光很温暖,让我觉得一生都很漫长。 九、我们有时会觉得妥协一些、将就一些、容忍一些可以得到幸福,所以我们会偶尔放低姿态。可是,当你的底线放得越低,你得到的将是更低的结果。我们一直在长大,而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们从未变化,只是越来越清晰的成为一个真正的自己。 十、人的一生机遇总是有的,如果把握不住,不要怨天忧人,原因只是自己不够优秀;不要把时间当垃圾处理,唯有珍惜光阴,才能提升生命的质量;两点之间未必直线最短,有时迂回曲折能够更快地抵达终点;如果错了,那就停止,如果得不到,那就放弃;赶路并非越快越好,把握正确的方向最重要。

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发表时间:2011-08-19T17:52:17.92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第37期供稿作者:王长见[导读] 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历史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判断该历史概念与其它概念有无交叉及交叉深浅的重要标准。河南省三门峡市一高王长见 内容摘要: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要么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要么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文试图对如何帮助高中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述。 关键词:历史概念内涵外延 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把握不准,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历史概念,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概念,时间概念有大概念和小概念,大概念指大的、宏观的历史背景,小概念指某一具体的历史时间。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无法脱离时间而单独存在,所有的历史都交汇在时间长河里,然而,提起历史时间概念,一些学生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尽显混淆颠倒之能事,从而使历史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 2.学生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历史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判断该历史概念与其它概念有无交叉及交叉深浅的重要标准。例如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就提到了中国古代早期三个重要政治制度概念: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世袭制的内涵是指权力在本家族中世世代代沿袭传承;分封制的内涵是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宗法制的内涵是嫡长子继承制。从外延看,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权力如何在家族中世袭,这就需要宗法制保障;分封如何有序进行,也需要宗法制来实现,但许多学生辨别不清。这就有必要对如何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述。 一、历史概念的涵义及特征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历史概念的种类有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等。总体而言,历史概念主要有以下特征。 1.明确的时空定位。历史概念所界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都是确定的。在人们现在认识能力达到的历史长河里都有一个固定的坐标。虽然逝者如斯,但“故垒仍在”,研究历史概念的确定性为的就是给历史更准确定位。如“改革开放”,虽然开始于1978年,今天人们仍然可以体会到生于1978年的快乐,30年后,人们更能理解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就是改革开放。1978年因改革开放而获得了坐标意义。 2.历时性和共时性。历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经历了产生、发展(或转变)、结束(完成或消亡)的纵向发展过程。共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与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空间等的横向联系。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据纵向发展,历时性经历了新航路开辟开始形成,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20世纪初期最终形成三个时期。一直到今天,这个市场还在发展呈现出经济全球化趋势。根据横向联系我们在探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就要注意19世纪中期的共时性问题,如工业革命、政治变革(改革与革命)、殖民扩张、交通运输的进步等。 3.结构性。所谓历史概念的结构关系就是指概念自身随时间变化而演变的时序性结构以及概念与其它概念相关联而形成的逻辑性结构。如垄断组织,随时间演进经历了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的时序性结构。垄断组织又可以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概念形成因果的逻辑结构。考查历史概念的结构关系,更能测试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或趋势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能有效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的能力水平,拉开其差距。 二、学生对历史概念理解不清的原因 学生对历史概念理解不清,把握不准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不牢固。历史的科学性是建立在史实的准确性上的,大量的史实掌握需要靠记忆来实现,学生只有平时多记、反复记,才能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分析打下基础。历史概念还有一个特点──综合性强。历史知识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高中历史课程以模块形式出现,包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名词,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释历史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历史知识经验,更需要文宗能力的支持,需要时刻注意历史问题的前后纵横的关系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近代以来国人便有“文史哲不分家”的说法,现在高考更将文宗考试的能力要求细化为四个方面,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文宗能力不仅是高考和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它也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之一。在高一历史教学的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存在材料阅读、理解以及思想观点的辨伪、表达等方面的困难甚至是障碍。究其原因,既有历史学科内的能力培养问题,也有相关学科之间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迁移和关照问题,总之,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高一学生对历史学习付出更多的热情和毅力。 2.对历史学习缺乏主动性。喜欢历史而不喜欢历史课成为许多学生的共识,原因是高中历史课堂由于受课标和考纲的限制把统一的历史瓦解得支离破碎,使学生探究下一个历史结果的兴趣渐渐失去,学习主动性不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历史知识是学生在自己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下,通过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互助,利用课本、教辅资料和其它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历史学习过程是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历史知识和经验,对教材和其它资料以及教师的讲解主动的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历史学习意义,丰富、发展自己的历史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但从同学们对历史学习的主观评价来看,表面上是对老师的过度信任、期望,实际上是学生历史学习自我主体的缺失,期望教师的严厉要求而非主动探求知识,偏重历史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历史学习的认知过程。 3.知识结构不清,缺乏大历史概念。任何一个历史概念都不能脱离大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历史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交汇形成历史知识网络,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网络联系起来,成为学习成败的有一关键。 4.基本史观不清。历史不仅仅是史实,它的生命力还体现在个人对历史的判断和分析,历史因个性而精彩,个人对历史的分析必须遵循一定的历史史观,许多学生对基本的历史史观不清,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文明史观等。 三、教会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语言学名词解释整理

Morphology 形态学,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造规则 如colorful,由color和-ful两部分构成,由此概括出一条规则:名词词尾加上-ful可构成形容词 Morpheme, 语素,不能再简化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如boys,由boy和-s构成 Morph 语素的具体形态 Allomorph 语素变体 英文单词illogical,imbalance,irregular和inactive有着共同的语素in-。换句话说,im-,ir-是语素in-的变体。 Free morphemes 能单独出现,独立构词的语素称为自由语素。如work,boy Bound morphemes 不能独立出现,必须附着在其他语素后才能构词的语素。如distempered中,dis-和-ed是黏着语素,temper是自由语素 Bound roots 不能独立出现,只能被词缀附着后出现 如refer中的-fer,consist中的-sist Content morphemes 包含语义内容的语素(包含简单词和能改变词根意义的词缀),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如work Function morphemes 通过联系一个句子中的其他词提供语法功能的语素 如介词、连词、冠词 at,for,a,but Inflectional 曲折,生成同一语素的不同形式 -s,-‘s,-ing,-en,-er,-est,-s Derivational 派生,生成新词,通常可以改变词汇意义 Cat,caty Compounding合成 如Girlfriend Reduplication 重复 Abbreviation or shortening 简写 Blending 混合 Motor+hotel=motel Breakfast+lunch=brunch Alternation Man men Suppletion不规则 Go went Syntax句法

语言学重要概念梳理(中英文对照版)

第一节语言的本质 一、语言的普遍特征(Design Features) 1.任意性 Arbitratriness:shu 和Tree都能表示“树”这一概念;同样的 声音,各国不同的表达方式 2.双层结构Duality:语言由声音结构和意义结构组成(the structure of sounds and meaning) 3.多产性productive: 语言可以理解并创造无限数量的新句子,是由双层 结构造成的结果(Understand and create unlimited number with sentences) 4.移位性 Displacemennt:可以表达许多不在场的东西,如过去的经历、将 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者表达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等 5.文化传播性 Cultural Transmission:语言需要后天在特定文化环境中 掌握 二、语言的功能(Functions of Language) 1.传达信息功能 Informative:最主要功能The main function 2.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人类在社会中建立并维持各自地位的功能 establish and maintain their identity 3.行事功能 performative:现实应用——判刑、咒语、为船命名等Judge, naming,and curses 4.表情功能 Emotive Function:表达强烈情感的语言,如感叹词/句 exclamatory expressions 5.寒暄功能 Phatic Communion:应酬话phatic language,比如“吃了没?” “天儿真好啊!”等等 6.元语言功能 Metalingual Function:用语言来谈论、改变语言本身,如 book可以指现实中的书也可以用“book这个词来表达作为语言单位的 “书” 三、语言学的分支 1. 核心语言学 Core linguistic 1)语音学 Phonetics:关注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着重考察人类语 言中的单音。Its main focus is on the articul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human sounds, especially isolated sounds 2)音位学Phonology:从功能的角度出发对出现在某种特定语言中的语音及其 组合、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的语言学分支。The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he sound patterns from function perspective. 3)形态学 Morphology:研究单词的内部构造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4)句法学 Syntax:研究组词造句的规则the rules governing the combination of words into sentences.

心情文字说说带图片

心情文字说说带图片 心情文字说说带图片 自霜降过后,天气逐渐转寒,俨然入冬的前奏。在这深秋的尾巴,最适合干的事情或许莫过于品味人生。自古文人都有悲秋情怀,武将有逢秋之勇。文人悲秋,多因秋风萧杀,鲜活的世界随着秋收和叶落变得清寂,夏季的勃勃生机顿然不见。 武将秋勇,并不是武将到了秋季就比平时勇猛多少,只因古时出征多在秋季;古人认为,秋季萧杀,在秋季杀戮合乎天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秋季,也就仅仅成了一个季节!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忙碌着,似乎忙碌真的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在这轰轰烈烈大搞经济的时代,我总想在人们快节奏的步伐中寻找片刻宁谧,可是就算半刻的欢愉也会被家人赶着去谋求生活。生活?生存? 我究竟挣扎在哪一个边缘,我实在无力思考,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奋斗,努力的寻求一切可能改善家庭物质条件的机会。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奔波的时候总是充满了说不清的矛盾。仍然记得郁达夫的秋,记得那秋味;记得高中时候,在深秋晴好的天

气逃课看落叶;记得杨林小道上踏响落叶的嗦嗦声;记得校园南侧几近干涸的小河岸那舒适的阳光。 秋,本应是个清静的季节,淡去了花红柳绿,凋零了树叶花骨,放眼望去难以穷目。现在,秋景尚在,可应景的生活却再也难觅;秋味还在,可品秋味的人却已不再。秋风萧杀,留下的只是秋的孤寂;秋风呼啸,响起的唯有秋的孤鸣。 那匆忙的脚步踏响办公室的地板;那轰鸣的机器响彻整个车间;那疾驰的汽车发动机在轰鸣,这些响在秋天的声音,却与秋天无关。我们努力奋斗,忙着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们看着口袋日益丰盛,开心的笑着,似乎那就是美好的生活。 可是当我们陪伴家人的时间越来越短;当我们距离家人越来越远,我们当真是在营造生活吗?还是我们是在努力的生存!停一停吧,看一看那秋景,是否还跟你印象中的一样;停一停吧,听听那秋风,是否还是儿时那般清冷;听一听吧,品品那秋味,是否还是记忆中的味道。 生、只一回,随了愿吧 我是你眼里的诗,你是我掌心里一碗凝香茶,品茗梦天涯。花开终须落,岁月掌中遐。若,一念随了性子,那此生就少了些许遗憾。顾及太多的烟火,终是用自己的浮生途经了他人的天涯。得失之间把生命走完,细数指尖有多少遗落成悔?生、只一回,随

外延与内涵的辨析

逻辑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即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最基本特征。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例如“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他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器,等等。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例如,“国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具有概念内涵的所有对象构成的类,就构成该概念的外延。如"人"概念的外延,反映有人的本质属性的人体构成的对象类。相对于"人"的对象类,"男人","女人"为子类,"鲁迅","姚明"等为分子.分析概念外延的最低层次是分子、个体,不能任意护展至分子、个体组成部分.如"四川大学"属于"学校"的外延,但"四川大学"的一部分"四川大学计算机系"却不属于"学校"外延。 内涵是对一切外延特征的概括,外延是内涵表述的具体化。如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且只有两条边长度相同的三角形,其外延则是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正三角形。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比如,人这个概念,内涵是"有理性的动物",外延就是所有的人类。但是概念如果是"男人",那么内涵就比"有理性的动物"多了一点,就是"雄性的有理性的动物",而其外延就不是全部的人类了,就要排除其中的女人。如果概念是"老男人",那么内涵又要再加入年龄的因素,进一步扩大,而其外延就要在排除了女人和年轻的男人之后,才能符合要求。换句话说,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多,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少;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少,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多。如果不能准确、完整地把握住概念的内涵,就会出现不适当的扩大或缩小概念外延的错误。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会发生变化。

语言学 重点概念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一、定义 1.语言学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2.普通语言学General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 is often called General linguistics. 3.语言la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任意性的有声符号体系。 4.识别特征Design Features It refers to the defining p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distinguish it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语言识别特征是指人类语言区别与其他任何动物的交际体系的限定性特征。 Arbitrariness任意性 Productivity多产性 Duality双重性 Displacement移位性 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传递 ⑴arbitrariness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P.S the arbitrary nature of language is a sign of sophistication and it makes it possible for language to have an unlimited source of expressions ⑵Productivity Animals are quite limited in the messages they are able to send. ⑶Duality Language is a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two sets of structures ,or two levels. ⑷Displacement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contexts removed from the immediate situations of the speaker. ⑸Cultural transmission Human capacity for language has a genetic basis, but we have to be taught and learned the details of any language system. this showed that language is culturally transmitted. not by instinct. animals are born with the capacity to produce the set of calls peculiar to their species. 5.语言能力Competence Competence is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6.语言运用performance Performance is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语言运用是所掌握的规则在语言交际中的体现。 7.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change through time. a diachronic study of language is a historical study, which studi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over a period of time. 8.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al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a given language at a given time. 9.语言langue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10.言语parole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 11.规定性Prescriptive It aims to lay down rules for ”correct” behavior, to tell people what they should say and what should not say.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 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课题。认知语言学肇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80 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 如句法、意义、音系以及语篇等。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1989 年春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1990 年出版的5认知语言学6杂志。自诞生之日起, 认知语言学就把自己置于认知科学这一大学科中, 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逐渐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 在过去20 多年里,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几个重要领域里已卓有成效, 如范畴化、概念隐喻、转喻、多义性、拟象性以及语法化等( 参见文旭1999, 2001) 。尽管认知语言学家内部在具体方法、感兴趣的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别, 但他们的研究目标和基本原则有许多共同之处。为了进一步理解并准确把握这一新的认知范式, 本文拟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基本原则、研究方法作一些解释与探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最明确的方式之一。从/ 表达观念和思想0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语言, 这种观点就是通常所说的/ 认知观0。这种观点认为, 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 而认 知系统由感知、情感、范畴化、抽象化以及推理等组成。这些认知能力与语言相互作用并受语言的影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研究语言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表达或交流观念和思想的方式。 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对认知现实主义( cognitive realism) 的承诺, 即确认语言是一种心理或认知现象。语言学诸多门派都以探索隐藏在大脑中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语言机制作为终极目标, 换句话说, 语言分析的目的不只是描写人们的语言行为, 而是解释引起语言行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 揭示语言行为背后内在的、深层的规律。像乔姆斯基、杰肯道夫(R. Jackendoff) 、兰格克(R. Langacker) 、雷科夫(G. Lakoff) 、比尔沃思(M. Bierwisch ) 以及赫德森(R. Hudson) 这些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 他们的研究都具有这一目的。如果仅从这一目的来看, 那么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word gram2 mar) 与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是完全一致的, 这样他们的理论似乎可以合法地称为/ 认知语言学0。然而/ 认知的承诺0只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 它本身对语言理论的具体研究原则和方法并不起支配作用, 对语言描写的内容和形式也未作具体的要求。因此, 尽管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与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都许下认知的承诺, 但前者与后者代表的却是两个极端, 所以前者也就不属于今天公认的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主要包括雷科夫、兰格克、菲尔莫(C. Fillmore) 、约翰逊(M. Johnson) 、杰拉茨(D. Geeraerts) 、福科尼耶(G. Fauconnier) 以及塔尔米(L. Talmy) 等人的语言学理论或方法。它认为自然语言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其组织原则与其他认知领域中的组织原则没有差别。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的一个领域, 与其他认知领域密切相关, 并且本身也是心理、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反映。语言结构依赖并反映概念的形成过程, 而概念的形成过程又以我们自身的经验为基础, 即是说, 语言不是一个由任意符号组成的系统, 其结构与人类的概念知识、身体经验以及话语的功能相关, 并以它们为理据。语言单位( 如词、短语、句子) 是通过范畴化来实现的, 而范畴化通常以典型( prototype) 为基础, 并且涉及隐喻和转喻过程。语言单位的意义以身体经验为基础, 其描写需参照相关的认知结构, 如通俗模型( folk models) 、文化模型( cultural models) 以及认知模型( cognitive models) 。把语言使用置于人类经验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结果之一, 就是要首先强调意义的研究。正如维尔茨比卡(Wierzbicka 1988: 1) 指出: / 语言是一个整合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一切都通力协作, 传递意义) ) ) 词、语言结构以及言外手段( 包括语调) 。0费斯米尔( Fesmire 1994: 150) 也指出, 认知语言学摆脱了主流生成语言学的传统, / 尽力解决人类是如何理解自己世界的意义这一问题0, 并且把自己/ 置于人类经验这一潮流中, 而不是纯粹的形式王国里0, 因此, 认知语言学/ 发展了一套人类理解的生态理论0。简言之, / 认知语言学明确地承诺要把意义的身体维度、文化维度以及想象维度( imaginative dimension) 结合起来0。很明显, 意义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而隐喻就成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语言学也就不再是对语言内部特征的一种自足的解释, 而是揭示和解释人类认知的一种有力工具。 据上论述, 我们大致可明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寻找不能脱离形体的概念知识的经验证据, 探索概念系统、身体经验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意义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即所谓的/ 关系问题0( the relationship question) , 发现人类认知或概念知识的实际内容, 从而最终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认知的奥秘。显然, 认知语言学的这一宏伟目标与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四大课题之一/ 揭示人类智能的奥秘0完全一致。 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 认知语言学中虽有不同的理论方法, 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一致的, 具有共同的理论原则。兰格克( 1987: 2) 曾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概括为三个重要主张: 第一, 语义结构并不是普遍的, 在很大程度上因语言而异。语义结构建立在约定俗成的意象( conventional image) 基础之上, 其描写与知识结构有关。第二, 语法或句法并不构成一个自主的表征形式层次, 相反, 语法实际上具有符号性, 存在于语义结构的规约符号化中。第三, 语法与词汇之间没有意义上的区别。词汇、形态和句法形成一个符号结构的连续统, 这些符号结构虽因不同的参数有别, 但可以任意划分为不同的成分。雷科夫从更基本的层次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不过, 他是用/ 承诺0 ( commit2 ments) 来谈的。他( 1990: 3) 认为, 认知语言学有 两个根本承诺: 第一, 概括的承诺: 对支配人类语言各个方面的一般原则进行描写; 第二, 认知的承诺: 从语言学以及其他学科出发, 使对语言的解释与有关心智和大脑的一般知识一致。当然, 兰格克和雷科夫提出的理论原则只代表两家之言, 并未囊括认知范式中所有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 至少有六个基本原则可以把认知语言学中的不同理论方法联系起来: 1) 概念语义原则 意义等同于概念化( conceptualization) , 即心理经验的各种结构或过程, 而不是可能世界中的真值条件: 一个表达式的意义就是在说话人或听话人的大脑里激活的概念, 更为具体地说, 意义存在于人类对世界的解释中, 它具有主观性, 体现了以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 反映了主导的文化内涵、具体文化的交往方式以及世界的特征。这一原则表明, 意义的描写涉及词与大脑的关系, 而不是词与世界之间的直接关系。 2) 百科语义原则 词及更大的语言单位是进入无限知识网络的入口。对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要进行全面的解释, 通常需要考虑意象( 视觉的和非视觉的) 、隐喻、心理模型以及对世界的朴素理解等。因此, 一个词的意义单靠孤立的词典似的定义一般来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必须依赖百科知识方可达到目的。 3) 典型范畴原则 范畴并不是由标准) 属性模型( criterial2at2 tribute models) 定义的, 也不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定义的(Lakoff 1987; Taylor 1989) ; 相反, 范畴是围绕典型、家族成员相似性, 范畴中各成员之间的主观关系组织起来的。 4) 语法性判断的渐进原则 语法性判断涉及范畴化。一个话语的语法性或可接受性并不是二分的, 即要么可接受, 要么不可接受, 而是渐进的。因此, 语法性判断是渐进的, 并且同语境、语义以及语法规则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家并不像生成语法学家那样, 要把语法写成是一部生成一种语言中所有并且是唯一合乎语法的句子那样的语法, 因为语法性判断具有渐进性、可变性以及语境的依赖性, 要实现生成语法学家所期望的目标显然十分艰难。 5)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相关原则 认知语言学之所以为认知语言学, 是因为它要在一般的认知中寻找语言现象的类似物。认知语言学家积极吸收心理学关于人类范畴化、注意以及记忆等的研究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理论, 从而使认知语言学更加具有活力。由此可见,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具有密切的关系。

青春励志带文字的图片

青春励志带文字的图片 那些青春励志带文字的图片总是能够给予我们很多正能量,那么青春励志带文字的图片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青春励志带文字的图片:青春励志带文字的图片1青春励志带文字的图片2青春励志带文字的图片3青春励志带文字的图片4青春励志带文字的图片52016年青春励志语录名言:1. 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2. 当所有人都低调的时候,你可以高调,但不能跑调。 3.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4.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5. 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 6.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7. 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8. 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9. 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 10.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1. 逆境中,力挽狂澜使强者更强,随波逐流使弱者更弱。 12. 凉风把枫叶吹红,冷言让强者成熟。 13. 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14. 生活若剥去了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15. 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16. 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 17. 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18. 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 19. 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20. 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 21. 尝试去把别人拍过来的砖砌成结实的地基,生活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22. 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23. 人生就像奔腾的江水,没有岛屿与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简述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

简述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 答案:教育技术内涵,即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外延涵盖了五个领域,教育技术领域是:开发、应用、管理、设计、评价五大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名词解释: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填空: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分为6条:_____________,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教学方式灵活多变、适用范围广,为业余学习和终身教育提供物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发生改变 : 试述媒体的教学功能 答案:关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功能,有这样一些较为成熟的研究结论: 教学媒体一般是灵活可以替换的。如通过阅读印刷品实现的教学目标,通过其他媒体(如电视教学)同样可以实现。每一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于其他教学媒体的地方和善于表现的内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同是电视录像教学片,对有些信息内容可以表现的非常恰当,教学效果好;而对另外一些内容则效果不佳。不存在对任何教学目标都最适用的“超级媒体“。但是对某一个特点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说,存在使用某一种媒体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媒体情况,即

不同的媒体有各自的长处与短处。 运用媒体的方式、方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教与学的效果。使用媒体不会“自动“促进学习。根据媒体特性和学生的需要特点,考虑学生的特点,教学的需要,经过仔细选择、设计、编制的媒体,对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帮助。 媒体技术不等于教育技术,而是教育技术的一部分。

语言学定义

articulatory phonetics(发音语音学)--the study of the production of speach sounds. acoustic phonetics:(声学语言学) --the study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peech sounds. Allophones(音位变体)--the different phones which cab represent a phoneme in different phonetic environments are called the allophones of taht phoneme. consonant(辅音):a major category of sound segments produced by a closure in the vocal tract,or by a narrowing which is so marked that air can not escape without producting audible friction. compositionality(综合性原则):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should be viewed from both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the word meaning.In other words,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depend on the meanings of the constituent words and the way they are combined. 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1,Maxim of Quantity.2,maxim of Quality.3,Maxim of relatiob.4,Maxim of manner. Constatives(叙事句):a constative sentence is a description of what the speaker is doing at the time of speaking.It can be said to be ture or false. Endocentric(向心结构):is one whose distribution is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to that of one or more of its constituents,i,e,a word or a group of words,which serves as a definable centre or head. Exocentric(离心结构):it refers to a group of syntactionally related words where none of the words is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to the group as a whole,that is,there is no definable "center" or "head" inside the group

伤心句子唯美图片带字图片大全

伤心句子唯美图片带字图片大全 眼泪的存在是为了证明一切都不是幻觉,好想让我想得都成为现实。下面是为大家搜集了的伤心句子唯美图片带字图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1.如果我用你待我的方式来待你,恐怕你早就离开了。 2.因为爱你,所以害怕失去你。 3.牵手和分手同一双手。 4.青春还未开始,苍老早已来临 5.最心痛的现在,曾是曾经最美好的时候。 6.一场梦,一场空,再美的誓言,也有凋谢的一天。 7.有些人,注定是生命中的过客;有些事,常常让我们很无奈。别等不该等的人,别伤不该伤的心。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爱的时候,让他自由;不爱的时候,就让爱自由。 8.难过了,不要告诉别人,因为没有人会在乎。 9.那日,我用心痛的目光目送你离开,今日,就让我借一丝你昔日深情的目光,送我一程,暖我这季不曾温热的心扉。 10.那似海的曾经让我怎生忘记,人生未了,柱子已倒,两两相望,相濡以沫,凄凉的晚风,刮得我碎了一地的心,怎么也捡不起,路未完,但心已到了天涯海角,眼中的迷雾全是你的倒影伤心句子唯美图片带字图片大全。 11.你绝情,我断义,从此直线永平行。

12.年少时的爱情,就是欢天喜地地认为会与眼前人过一辈子,所以预想以后的种种,一口咬定它会实现。走过千山万水后,才会幡然醒悟,那么多年的时光只是上天赐予你的一场美梦,为了支撑你这冗长的一生。 13.没有你的日子里,一切都是那么茫然。分手了,还说什么。 14.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 15.无论受了多少委屈。我只会把它憋在心里伤心句子唯美图片带字图片大全。不是不想说,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说,能和谁说。 16.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之后的离别。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17.无法忘记的思念,依旧在深夜,在月光的隐射下显得依然清晰自如,上演着一个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起初的誓言在红尘的淹没中没有了音讯,结局在岁月的抽打下没有了尽头。 18.学会忘记,懂得放弃。你那么的不小心,我又何必痴情。 19.有时发现自已如一颗蒲公英,没有归宿,总是随风摇摆,风一吹,就不知自己将飘落何方,每一次停留,只是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