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公开课教学设计

《14蜜蜂》公开课教学设计
《14蜜蜂》公开课教学设计

《14、蜜蜂》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吴惠琴

节次:第节

授课地点: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授课年级:三年级(上册)

单位:西固城第二小学

2014年月日

14、蜜蜂

教材分析:

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并能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在学文前,学生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蜜蜂的形象学生们都很熟悉,但对于它的特点了解的并不是很多,教学前可以不知孩子们去查找有关蜜蜂的资料,拓展资料袋里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学习作者法布尔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研究作风。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生字词教学。

2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应在不断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了解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

证、误”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难点:指导学生梳理作者的研究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出示作者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料积极组织学生交流,这既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资料”的机会,也是学生互动、信息互补、资源共享、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既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扩大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从而更激发起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增添了搜集资料的动力。]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昆虫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

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课文,同位互助认读生字,提高识字能力]

2.检查生字

试验证实阻力几乎(jī)几个(jǐ)推测沿途超常尽管(jǐn)尽力(jìn)陌生准确无误闷热(mēn)纳闷(mèn)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设计意图:老师用“准确无误”来形容读得正确的孩子,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同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3.检查句子,

课文中出现了好几个多音字,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你注意到了么?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设计意图:给孩子当堂学习的时间,解决多音字,提高阅读能力]

4.书写指导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的特点,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

[设计意图:还要加强写字方面的教学,写字是巩固识字的一种重要手段,注意识字写字的同步教学,扎实教好构成汉字的基本笔画,让点,横,竖,撇,捺这些基本笔画,以优美的线条组合在学生的笔尖流淌.我相信在日复一日的循环往复中,学生对于汉字会慢慢加深自己的理解,会积累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

三、生生互动,解疑促读。

1.生字词都解决了,不知道课文读得是不是也很好啊。再去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

2.再次默读,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画出能表示作者实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师相机板书。

(1)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2)从这些做法你,你感受到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

3.蜜蜂被放出来后,你看到了什么?

(1)理解“几乎”

(2)你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担心的,着急的,怜爱的。)

4.作者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为什么我这样推测呢?

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总结

蜜蜂全都回家了吗?他靠的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板书:

蜜蜂

善于思考,善于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会写“验”、“袋”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法布尔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研究作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指导书写“验”、“袋”“等11个生字。

二、研读3、4、5自然段

1、默读第3、4、5自然段,思考: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3.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出示句子)那个词语最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

指导读出重点词。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么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3、在我们课本57页的资料袋也给我们介绍了蜜蜂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总结

教学设计公开课(24)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海滨小城》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练习积累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告别《美丽的小兴安岭》,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

声读,读完之后,再说说海滨小城到底什么样?(板书:美丽、整洁) 2、课文通过哪几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板书: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3、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是写小城的? 三、导游介绍,导学“海滨” 1、提出自学要求: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这部分描写的景物。 B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检查自学情况。(汇报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收获) 3、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的美。(配乐) 4、风采展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当一回小导游。(同桌先互相练习说一说) 5、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探究写作方法 屏显:A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B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C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2)分组讨论,互相评议 (3)汇报讨论情况。 6、小结:正是由于作者站在小城的心头,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色彩进行描写,所以海滨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屏显学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要确定观察点;要按一定顺序;要抓景物特点) 四、游客拍照,导学“小城” 1、自读课文后四个自然段,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学生读书、勾画、交流) 2、抓拍你认为最美的景物介绍给大家。 3、学生自由汇报。(屏显小城美景图) 4、自由朗读后四个自然段,体会小城的美丽、整洁(音乐) 五、质疑、释疑,深化理解。 1、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如:课文中说:“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那贝壳怎么能寂寞呢?)(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见解,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欣赏体会

教学设计公开课1

《台阶》教学设计 吴冬梅 教学目标: 1.注重熟读精思,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2.学习本文抓住一个有象征意味的特定物品展开情节的特点。 3. 品味作者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理解文章的关键语句,学会给课文做批注。 4. 体味父亲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感恩父亲。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李森祥的资料,有关台阶的文化。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台阶,总是冥冥中给人一种向上的感觉,台阶能使人登高望远,开阔眼界。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也有许多的台阶要走,在走上台阶的每一步我们都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想要成功的信念。但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老一辈的人们是想要登上较高的台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今天我们学习李森祥笔下的《台阶》,了解父亲的台阶。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进门测 1、读拼音写词语或读生字注音。 凹()凼()硌()黏()撬() 门槛()xian()水chou()划尴()尬()、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言外之意:尴尬: 低眉顺眼:揩: 大庭广众:若有所失: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简单地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简要说一下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仔细品读,体会父亲形象 仔细品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做批注,表达自己的感悟,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你怎样理解父亲的这种心态? 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3、文中详细描写了父亲洗脚的情形,这是要表现什么? 4、为了建造高台阶新屋,父亲付出了哪些辛劳? 5、概括父亲有什么形象特点? 六、合作交流,探究文章主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探究下面的问题,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设计公开课(29)

九年级英语写作专题指导-----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九年级249班授课教师:杨全武 导语:1.中国少年说刘萱诺:真正的强者是微笑面对苦难的人2.英语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Listeningskills(听)、Speakingskills(说)、Readingskills(读)、Writingskills(写)四种技能。 一、写作目的 《标准(2021年版)》对五级写的具体要求: 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5.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二、考查内容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书面表达要求学生围绕所给的文字信息、大意和要求,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进行表达。所写内容要切中题意、文理通顺、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段落清晰、题材正确、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拼写和语法正确、大小写和标点无误、词数符合要求。

三、常用的五种基本时态 1.一般现在时:SallystudiesEnglisheveryday. 2.一般过去时:SallystudiedEnglishlastnight. 3.一般将来时:SallywillstudyEnglishtomorrow. 4.现在进行时:SallyisstudyingEnglishnow. 5.现在完成时:SallyhasstudiedEnglishfor10years. 四、常用的五种简单句型 1.主语+系动词+表语: Thedayisgettinglongerandlonger. 2.主语+不及物动词 Mywatchhasalreadystopped. 3.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SheteachesEnglish. 4.主语+及物动词+间宾+直宾Theoldladyoftentellsusinterestingstories. 5.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补IhearedTomsinginginthenextroomyesterday. 五、技巧盘点 1.审题:关键词、体裁、时态、人称 2.提纲:文章结构、词汇、句型

22-教学设计公开课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份直尺不同颜色粉笔 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充分利用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再对问题的解决组织讨论加以解释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方法,养成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课前谈话——情境: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在体育、艺术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老师想问问大家在课余时间都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学生畅所欲言) 2、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这节课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数四则混合运——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的复习,引起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积极回忆,使学生自然“迁移”过渡到本节课来,打牢基础,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学中切实地复习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习新知识能提供帮助的旧知识,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数学书上主题图 师:这是笑笑班上本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教师重复问题后,要求学生:

教学设计公开课(7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让学生体会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了解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都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由此深入地理解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难点 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 的品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那里景色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景观著称于世。自古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天都峰是黄山的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课件出示2)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爬上这著名的天都峰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件出示3)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 2.学生交流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如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三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4) 石级铁链攀登照相小辫子笑呵呵 3.读准下面的多音字。(课件出示5) 假(jià)日 似(sì)乎 白发(fà)苍苍 照相(xiàng) 应(yīng)该

《9加几》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tongshengxiaoxue wupp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进行口算。 2、在交流“9加几”进位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方法的多样化。通过初步优化,体验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 3、创设情境,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4、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2、难点:理解“凑十法”。 3、教具:多媒体课件、小磁铁 三、学情分析 9加几的教学是学生学习“20 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以内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9加几的计算方法可以迁移到20以内其他进位加法的计算中去,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这一节课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爱说、爱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等特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同时,由于知识的掌握有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需要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凑10法”有多次认识的机会。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运动会吗?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一看运动会。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你们看,操场上正举行着激烈又紧张的运动会。请你们仔细观察,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体育比赛项目?(比赛项目有:跳绳、跳远、跑步、踢毽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操场上的比赛有:跳绳、跳远、跑步,还有踢毽子,可热闹了!学校为我们的运动员准备了一些饮料呢!我们走近一点看一看(拉近“数饮料图”)。 2、体验算法多样化 师:你知道现在有多少盒饮料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谈谈你的想法。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有多少盒饮料的?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让生畅谈,适当地给予鼓励) ·直接数:1,2,3,…,12,13,一共13盒。 ·接着数:9,10,11,12,13,一共有13盒。 ·凑十法:(生汇报时,灵活介绍“凑十法”,并板书) 3、进行算法的初步优化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1盒、2盒、3盒,一直数到13盒;可以从9盒接着数,10、11、12、13;也可以从外面拿1盒放到箱子里,使箱子里面凑成10盒,再加上外面的3盒就是13盒。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呢? 学生交流。 师:数数的方法以前已经学会了。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4、探究“凑10法” 出示“饮料图” 师:求现在有多少盒饮料,怎么列出算式?(9+4=) 师:(指着图片说)9和4,哪个比较接近10?所以,我们要把9先凑10。怎么凑10?(动态演示:从箱子外面拿一盒) 师:9+1=10的“1”从哪里来?(外面4盒中的1盒)所以,4可以分成1和几?10再加3等于__? (先用课件动态演示一遍凑10的运算思路,再在黑板上演练一遍计算过程)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把这个运算的过程说一说(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加3等于13)。 全班说一说。 5、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参加踢毽子比赛的同学有几人?参加跳绳比赛的同学有几人?(9,3)出示问题: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出算式?

教学设计公开课(30)

《观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潮来时的描写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式,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 步骤:播放潮水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询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那在作者的眼里,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1)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2)内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画出喜欢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B。检查反馈 字词关: (1)引导思考:多义字:“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自主发言,字典验证。 (2)鼓励发现:易错字音、字形,总结记忆方法。 (3)四字词语:结合图片,理解——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 (4)朗读练习:同桌互读,朗读竞赛 内容关: (1)引导观察: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总结交流:总(天下奇观)——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初步交流: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目的】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了解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兴趣所在。 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潮来前 (1)默读思考:作者在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2)发表感受:你觉得平静的江面怎么样?怎么感受到的? 结合图片,理解关键词”横卧” 联系实际,体会“若隐若现” (3)除了涨潮前的江面,还有什么景象? 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前后教学设计公开课

位置与顺序《前后》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与顺序”之“前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2、能力目标: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精神,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前后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描述。 教学难点:体验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设计: (一)活动引入,初步感知利用“前后”知识。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做个小活动吗? 生:想! 师:那么请告诉自己:一切行动听指挥! 活动: 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前前后后,咕噜咕噜1,咕噜咕噜2,看谁端端正正坐坐好! (反复做两遍)

孩子们,就在我们刚才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一对表示位置关系的词语吗? 生1:前后。(ppt1) 师:对!那就是前后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位置与顺序中前后这一课的知识。现在为了尽快熟悉“前后”这两个字宝宝,请跟着老师书空写写“前后”两字。(教师板书:前后) 师:小朋友写得真认真。通常我们约定:站定以后,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谁能介绍一下你的前后都坐着谁? 师:孩子们,你们表现的真棒,老师决定带你们去看一场盛大的森林运动会!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生:想! 师:但是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观看比赛时,用上前后 ..两字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进一步感知探讨“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活动一:百米赛跑 师:同学们,瞧!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按顺序 ...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ppt2) 师:听!裁判员的枪声打响了,小动物们加油的向前跑啊跑,跑了一会,你能看出谁 在最前面 ...吗?(ppt3) ...?谁在最后面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理所当然赢得一颗智慧星! 对!小鹿在最前面,那么,谁在小鹿后面呢? 生2:松鼠

教学设计公开课

Unit4How’stheweathertoday? Lesson23 Part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重点词汇,如windy,cloudy,snowy以及重点句型 H ow’stheweathertoday?It’s…….。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现实生活中,熟练运用这些单词和句型进行日常的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Part2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和正确运用重点单词及句型; 2.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熟练使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来进行日 常交流。 Part3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PPT课件、录音文件 Part4教学过程 Step1热身及导入 1.日常问 候:Teacher:Hello,boysandgirls!Nicetoseeyouagain.Stud

ent:Nicetoseeyou,too! 2.Singasongtogether:和学生一起演唱一首简单的歌曲 DaddyFinger(边唱边做动作),以此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3.Freetalk:用PPT呈现一组新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图片的含义,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同时引出今天的课程: H ow’stheweathertoday? Step2新知呈现 播放录音,让学生猜一猜录音中的人物在谈论什么?紧接着教授录音中的句型:H ow’stheweathertoday?It’s…….通过跟读,分角色朗读和小组朗读的方式来进行练习。接下来,通过单词卡片和PPT的形式来教授本节课的新单词:windy,cloudy,snowy,通过跟读、男女生读和齐读的方式来练习新单词的发音。Step3趣味操练 让学生看图,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来进行对话练习,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练习,稍后,邀请3-5组同学来进行展示,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表扬和鼓励。完成之后,完成PPT上的练习题。Step4巩固补充 1)“猜天气”。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做动作猜天气的游戏。如一学生问How’stheweathertoday?另一个学生做

教学设计公开课(174)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上来说,也进入了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解决措施: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解决措施:通过展示学生用圆规画出来的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画得不好看和画得好看的圆里面的线段究竟分别有什么特征,然后师生共同验证,让学生充分理解利用圆规画圆的原理。教学设计思路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猜图形游戏。 2、对比椭圆和圆。

《》教学设计公开课

24火烧云 1.认识“檀、喂”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1个字,会写“火烧云、晚饭”等7个词语。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至六自然段。 3.通过体会作者的文字,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 境。 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2课时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天空晚霞放光彩,千变万化惹人爱。火烧云不仅变化极快,而且色彩十分丰富。让我们跟随著名女作家萧红,一起去感受一下火烧云的神奇、美妙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2.自学生字。 (1)读准生字字音,把难读的多读几遍。 (2)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3.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课文生字词,先同桌互读、互纠,然后全班交流。 (2)师生相互强调易错字。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从整体上描述了火烧云给大地万物和天空带来的变化。第二部分(3—6):

具体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三部分(7):写火烧云下去了。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 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描写火烧云。 四、书写指导。 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必”卧钩圆润,撇画有力。 “灿”“火”字略瘦长,“山”略宽。 “骑”右部稍宽稍长。 “秒”“少”右点稍高,撇向左下长伸。 “凶”外框竖不宜太高。 “猛”左部宜伸展,右部紧凑,底横宜长,托住上部。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初读课文,我们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作者的文字了解了火烧云发生时的景象,课后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指名说说自己对火烧云的了解、感受等,教师相机点拨。 2.引入: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童话般的火烧云世界,感受它颜色和形状的奇妙变化吧。 二、精读课文,融境悟情。 1.走近乡村世界,感受霞光美。 课件出示霞光下的自然景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