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诫子》练习题

《周公诫子》练习题
《周公诫子》练习题

《xx公诫子》练习题

一、阅读: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下列词语。

封:相:畏:博闻强记:

2.翻译下列句子。

(1)往矣!子无以xx骄士。

(2)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3.周公提出的六种“俭德”。用六个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属于反面论证?

5.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1.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辅佐威,威严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2.(1)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2)尽管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中间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三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

3.恭俭卑畏愚浅

4.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5.(1)作为领导,要尊重人才,善待人才。(2)做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大智若愚。】

二、基础题(10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xx()姬()怠()嚼()

2.下列句中的“之”与“成王之叔父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守之以愚者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莲,xx君子者也

D.执策而临之

3.翻译句子。(4分)

①又相天子,吾于天亦不轻矣。

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xx。

三、课文阅读题(20分)

阅读整篇课文,回答问题。

1.解释xx词义。(4分)

俭:畏:

贵:哲:

2.翻译句子。(4分)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②夫贵为天子,富有xx,由此德也。

3.文中提到的xx、纣是谁?(3分)

4.文章最后一句采用反问句形式有何效果?(4分)

5.根据周公诫子的内容,想象其子伯禽到鲁国后会如何做?(5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思考题

四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姓名: 得分: 1.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1)读出两个0: 2)读出一个0: 3)所有的0都不读: 4)读三个0: ( ) ( ) ( ) 3.先找规律,再计算。 110+120+130+140+150=( )×( ) 220+230+240+250=( )×( ) 4.用0,2,3,4,5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你能写出乘积最大的算式吗? 5.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8 × 24=432 (18÷2)×(24×2)= (18×2)×(24÷2)= 6.把下面的算式补充完整。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吗? (第7题图) 7.观察图形对角线,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8.拿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怎样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9.书架上有两层书,共144本。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去,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书架上、下层各

有多少本书? 10.在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号两边相等。 3 = 1 3 = 2 3 = 3 3 =7 3 3 3 3 = 8 3 = 9 11.把下面每组用图形表示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1- (2 + = ÷= × 12. 小美看着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数,读了出来:“四万五千零一”。她同桌看了看黑板,发现小美读错了,没读小数点。这是个小数,应该只读一个0。你知道这个数原来是多少吗? 13.下面的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 13×11 12×33 14×55 15×66 14.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 121×11 134×11 158×11 167×11 15.计算下面各题,怎能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45+263+55-198 127+133+184+240 487-187-139-61 300-123-75-77

15.《塑料》教学设计

《塑料》教学设计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刘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四课。本课主要安排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了解学生对塑料的认识。第二部分在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组织学生带一些塑料制品,和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比一比,调用感官来认识塑料的优点。第三部分是用多种方法辨别羊毛线和塑料绳。通过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等方式会正确区别羊毛和塑料制品,进一步了解塑料的优缺点。第四部分是了解如何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2.会正确辨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 3.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难点:了解塑料的特点,理解塑料与环保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塑料尺、钢尺、塑料袋、纸袋、塑料碗、瓷碗、木椅、塑料椅、羊毛线、塑料绳、酒精灯、镊子、手套、护目镜 五、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1.谈话:塑料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塑料制品? (预设:水盆、课桌、尺子、笔盒) 2.汇报交流对塑料的认识。 【意图解析】从观察教室里的塑料制品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塑料在生

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既能拉近塑料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纸、金属等材料的特性。你觉得塑料制品与其 他材料制品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2.分组观察:四人一组,每人认领一组物品进行观察比较。 第一组:塑料尺、钢尺;第二组:塑料袋、纸袋; 第三组:塑料碗、瓷碗;第四组:塑料椅、木椅; 3.学生交流汇报 4.小结:塑料制品具有防摔、耐腐蚀、弹性好、便宜、轻便、隔热等优 势。 【意图解析】通过学生之前学习过金属、纸、木头等材料的特性,运用 多感官进行观察比较出塑料的一些优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塑料特性的理 解。通过分组合作观察的形式,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又可以做到人人 有观察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三)鉴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 1.谈话:这两根绳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预设:羊毛、塑料) 2.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分开? (预设: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 3.分组实验,用不同方法区分羊毛绳和塑料绳。 (烧一烧和捻一捻环节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并正确使用酒精灯)

毛概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C 3D 4B 5B 6C 7B 8D 9B 10B 11C 12C 13C 14C 15A 16A 17B 18B 19B 20B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 A、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中国的民族问题; C、中国关于“一国两制“问题 D、中国的“三农”问题 2、毛泽东明确号召“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是在()。 A.遵义会议上; B.瓦窑堡会议上;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 3、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针对()。 A、“以阶段斗争为纲” B、苏联模式;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D、“两个凡是”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人民大众的参与 B、无产阶级的领导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封建主义 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D、工农运动、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6、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A、“中间地带”的思想 B、“三种力量”的思想 C、“三个世界”的思想 D、“两个霸权”的思想 7、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8、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A、强大的人民政权 B、强大的人民军队 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自己的发展 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 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沿海、周边、内地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A、发展商品经济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完善生产关系 D、完善上层建筑 11、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塑料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15.塑料 【教材分析】 《塑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和工具了解塑料的特点,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在保护环境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教学中,1、用塑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时需要一组组的进行,一方面是这种才比较严谨、科学,另一方面才可能了解到塑料更多的优点,学生分析时,教师不必作出评价,在总结时进行概括。2、探究活动:用更多方法比较塑料绳与羊毛毛线,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实验的方法了解塑料的特性。3、用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储备了一些生活经验,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他们积极地对塑料进行比较,探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环境保护方面,学生只知道有白色污染,对它造成的危害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视频能更好的了解“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后,通过“科技改变生活”让科技的力量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钻研,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塑料也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2.知道塑料有很多的优点,但也有缺点。 3.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科学探究: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 2.能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对比的方法探究塑料的特点。 2.意识到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经典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数学经典习题 1、狐狸卖了多少元: 在一个雾霾天,狐狸,兔子和狗熊去卖口罩。狐狸说:狗熊卖1元一个,我就卖4元一个;狗熊卖2元一个,我就卖8元一个;狗熊卖3元一个,我就卖12元一个……。兔子说:“我卖的价格是狐狸的一半。”结果它们卖了相同数量的口罩,一共卖了210元,那么狐狸卖了多少元? 答案与解析: 答案:120元 解析:假设狗熊卖了X元,由题意知,狐狸就是4X,兔子就是2X。 那么4X+2X+X=210,X=30,狐狸卖了4*30=120元。 2、何时平均储蓄超过5元: 今年前5个月,小明每月平均存钱4.2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答案与解析: (5-4.2)×5÷(6-5)=4(个) 6+4=10(月) 答:从10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3、相邻两把椅子之间相距多少米: 在公园一条长25米的路的两侧放椅子,从起点到终点共放了12把椅子,相邻两把椅子距离相等。相邻两把椅子之间相距多少米? 答案与解析: 25÷(12÷2-1) =25÷(6-1) =25÷5 =5(米) 答:相邻两把椅子之间相距5米。 4、乙跑到几层: 甲、乙两人比赛爬楼梯,甲跑到5楼时,乙恰好跑到3楼.照这样计算,甲跑到17楼时,乙跑到几层? 答案与解析: 甲乙的速度之比:(5-1):(3-1)=2:1, 乙跑的层数:(17-1)÷2+1=9(层), 答:当甲到17楼时,乙到9层。

5、快车几秒可越过慢车: 快车长182米,每秒行20米,慢车长1034米,每秒行18米,两车同向并行,当两车车头齐时,快车几秒可越过慢车? 答案与解析: 182÷(20-18) =182÷2 =91(秒) 答:快车91秒可越过慢车。 6、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A、B两地相距40千米,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8小时后相遇。如果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5小时后甲在乙前方5千米处。问:甲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答案与解析: 答案:3千米 解析:设甲的速度是a千米每小时,乙的速度是b千米每小时,所以(a+b)*8=40从而得出a+b=5。 因为(a-b)*5=5,得出a-b=1。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四年级思考题

、一批桔子,平均分给男女生,每人可得3个,如果只分给男生,每人可分4个,如果只分给女生,每人可分()个。 2、石油公司有AB两个油库,A库有汽油180吨,B库有汽油120吨,现在石油公司要将汽油运到甲乙两个加油站,已知从A库运到甲加油站每吨运费50元,运到乙加油站每吨运费40元,从B库运到甲加油站每吨运费30元,运到乙加油站每吨运费60元,已知甲站需油140吨,乙站需油130吨,石油公司一共要花( )运费。 3、在数组(1,1,1)(2,3,4)(3,5,9)……中,第40组的三个数的和是()。 4、一次数学考试,A、B、C三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95分,B、C、D三人的平均成绩是97分,已知A得了92分,D得了( )分。 5、40人要过一条大河,只有一只橡皮艇,每次最多可作7人,已知乘橡皮艇过河一次要5分钟,他们全部过河需()分钟。 6、三年前,三个学生和老师的年龄和正好是90岁,今年三个学生的年龄和正好等于老师的年龄,三年后老师()岁。 7、有7个谜语让57个人去猜,共才对237人次,已知没有人猜错,猜对1条的2人,猜对2条的6人,猜对3条的16人,猜对5条的8人,猜对4条的和猜对6条的人同样多,猜对7条的有( )人。 8、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七位数,将前四位组成的数加后三位数得9424,将前三位组成的数加后四位数得4501,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 )。 9、有6桶油,重量分别是17、18、19、21、22、32千克,他们分别是机油和柴油,不知道哪一桶里装的是什么油,只知道机油的总重量是柴油的2倍,17、18、19千克的桶里分别装的是( )油、()油、()油。 10、小红从甲地到乙地,步行往返一趟要用42分钟,如果去时骑车回来时步行一共要用33分钟,如果来去都骑车往返一趟要用( )分钟。 11、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7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5千米,两车在距中点25千米处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 )千米。 12、三辆卡车运169吨煤,甲车比乙车少运12吨,丙车比甲车多运7吨,甲车运了()吨。 13、老师卡片上写着一个五位数,小明拿到过来后一看,还是一个五位数,只不过比原来的五位数少了258121,原来的五位数是( )。 14、有8个数排成一排,前6个数的平均数是96,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4,第6个数是()。 15、深夜,12:00到中午12:00之间,钟面上的分针与时针()次成直角。 16、某办有若干个同学买了《格林童话》这本书,有趣的是买这本书的人数与这本书的元数正好相同,更有趣的是这本书的单价的元数与这些同学应付款的总元

塑料教案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2017年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节内容,在本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材料家族”的不同类材料。初步认识了塑料,生活中也多次接触到塑料。从生活中对塑料有感性的认识,为本节课研究塑料具有怎样的性能和用途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工具 教师课前准备不同种类的塑料物品(小塑料桶子、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 超市购物袋、保鲜袋、垃圾袋、塑料文件袋。提前收集好大量的塑料甁。 筛选不同类别的瓶子。例如:矿泉水瓶、运动饮水瓶、塑料药瓶、洗发水空瓶、沐浴露空瓶、一次性杯子、糖果瓶、酸奶瓶、洗气瓶。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了解不同类型的塑料的特点,具有不同的用途; 2、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 (二)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塑料材料,进行小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科学态度、STEM 1、乐于合作、善于交流;积极参与实验; 2、认识到塑料对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安全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塑料的特性,具有不同用途;能学会安全使用塑料甁。 教学难点: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开展安全小调查。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实验法、类比法、自主归纳总结法、自制PPT、结合信息技术录制微课; 教学过程(必填) 导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瞧瞧,都有些什么呢?(展示4-5种塑料制品,分别有小塑料桶、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想想这些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呀?(生:塑料)板书塑料。 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吗? 生:塑料瓶、水壶、塑料盆、塑料文具盒、尺子、塑料袋、沐浴露瓶子、白色小药瓶……师:同学们的回答真丰富,能举出这么多的例子,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好好研究它。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轻松交流,展示塑料制品,本单元第一节课初步认识了塑料,为本课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授活动一比较不同的塑料 师:老师准备了四种塑料制品,分别是:塑料抽杆夹、塑料袋、PE保鲜袋、垃圾袋。制成它们的塑料都一样吗?(生:不一样。)老师从四种物品上分别剪下大小相同的塑料块,并且标好编号:1、2、3、4。 (1) 这些塑料块有哪些不同?你们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板书(贴上四块塑料片。)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难题及答案

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解决问题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解决问题。(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其它每题5分。) 1、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 3、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4、小林身高124厘米;是表妹身高的2倍;而舅舅身高是表妹的3倍。舅舅身高是多少厘米?

5、学校新教学楼一共有4层;每层有7间教室;每间教室要配25套双人课桌椅。学校一共需要购进多少套课桌椅? 6、每本相册都是32页;每页可以插6张照片。小丽家大约有900张照片;5本相册够用吗? 7、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8、小明的储蓄罐里原来有11.42元;昨天他用了7.5元买了一枝钢笔;今天他妈妈又给他0.35元。现在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9、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10、小洪有298元;比小青多32元;小青又比小明多26元。小明有多少元? 11、一辆汽车;3 小时运货物18吨;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从上午8时开始运货;一直到下午5时;共运货多少吨? 1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进行52千米;已行了7小时;离乙地还有128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3、商店运进106筐雪梨;卖出2065千克后;还剩下47筐;平均每筐雪梨重多少千克? 14、两个工程队挖一条水渠;甲队每天挖1.2千米;乙队每天挖1.8千米;他们合作挖了10天后;还剩7千米。这条水渠有多少千米?

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竖曲线设计 4.3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解:ω=i1-i2=5%-0.8%=4.2%凹曲线 L=R?ω=5000×4.2%=210.00 m T=L/2=105.00 m E=T2/2R=1.10 m 竖曲线起点桩号:K25+460-T=K25+355.00 设计高程:780.72-105×0.8%=779.88 m K25+400: 横距:x=(K25+400)-(K25+355.00)=45m 竖距:h=x2/2R=0.20 m 切线高程:779.88+45×0.8%=780.2 m 设计高程:780.24+0.20=780.44 m K25+460:变坡点处 设计高程=变坡点高程+E=780.72+1.10=781.82 m 竖曲线终点桩号:K25+460+T=K25+565 设计高程:780.72+105×5%=785.97 m K25+500:两种方法 1、从竖曲线起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00)-(K25+355.00)=145m 竖距:h=x2/2R=2.10 m 切线高程(从竖曲线起点越过变坡点向前延伸):779.88+145×0.8%=781.04m 设计高程:781.04+2.10=783.14 m 2、从竖曲线终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65)-(K25+500)=65m 竖距:h=x2/2R=0.42 m 切线高程 (从竖曲线终点反向计算):785.97-65×5%=782.72m 或从变坡点计算:780.72+(105-65)×5%=782.72m 设计高程:782.72+0.42=783.14 m 两种方法结果相同 下图为Excel计算结果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认识塑料》 全国通用

认识塑料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塑料,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塑料制品的特点。 2.认识生活中的塑料,了解塑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 的危害。学会客观地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环保责任感。 4.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分类、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塑料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习惯,注意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关于塑料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发兴趣,开题导入 同学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各种不同的塑料制品)?那这些材料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学生回答塑料)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走进塑料的世界。 板书课题:认识塑料 二、交流资料,初步认识塑料 1.师: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去搜集塑料方面的知识和塑料制品,同学们都搜集到了什么物品?谁来说说你搜集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学生会回答搜集到的各种塑料制品、什么是塑料、塑料的原料、种类等基本信息,师根据回答给予适当评价、补充和总结。 2.师:同学们通过不同途径搜集了关于塑料的资料,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对塑料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带来的物品也是琳琅满目(如果学生搜集物品单一可以引导找一找教室里的塑料制品),可见塑料制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这些只是塑料世界里小小的一部分。塑料制品在各行各业中应用都十分广泛,虽然塑料制品问世只有百余年,但是它已经逐步取代了其它生产材料。(板书应用广泛) 播放一组塑料在不同行业应用的图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思考题新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思考题 姓名:得分: 1.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1)读出两个0: 2)读出一个0: 3)所有的0都不读: 4)读三个0:()()()3.先找规律,再计算。 110+120+130+140+150=()×() 220+230+240+250=()×() 4.用0,2,3,4,5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你能写出乘积最大的算式吗? 5.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8 × 24=432 (18÷2)×(24×2)= (18×2)×(24÷2)= 6.把下面的算式补充完整。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吗? ×× 1 2 1 8 1 2 1 8 (第7题图) 7.观察图形对角线,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8.拿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怎样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9.书架上有两层书,共144本。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去,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书架上.下层各有多少本书? 10.在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号两边相等。 3 3 3 3 = 1 3 3 3 3 = 2 3 3 3 3 = 3 3 3 3 3 =7 3 3 3 3 = 8 3 3 3 3 = 9 11.把下面每组用图形表示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1) - = (2)× = + = ÷= × = - =

12. 小美看着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数,读了出来:“四万五千零一”。她同桌看了看黑板,发现小美读错了,没读小数点。这是个小数,应该只读一个0。你知道这个数原来是多少吗? 13.下面的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 13×11 12×33 14×55 15×66 14.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 121×11 134×11 158×11 167×11 15.计算下面各题,怎能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45+263+55-198 127+133+184+240 487-187-139-61 300-123-75-77 16.在下面的乘法算式中,1~9这9个数字各出现一次。你能填出里的数字吗? ×1 = 5 2 17. . . .代表三个数,并且 + = + + , + + = + + + + + + =400。 =? =? =? 18.用数字卡片2,3,4和小数点“.”,能够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 19.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你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四章(汇编)

第四章 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4.1试以理想气体的定温过程为例,归纳气体的热力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及使用方法解决。 答:主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 (1) 根据过程特点(及状态方程)——确定过程方程 (2) 根据过程方程——确定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3) 由热力学的一些基本定律——计算,,,,,t q w w u h s ??? (4) 分析能量转换关系(P —V 图及T —S 图)(根据需要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 例:1)过程方程式: T =常数 (特征) PV =常数 (方程) 2)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12p p =21 v v 3)计算各量:u ?=0 、 h ?=0 、s ?=21p RIn p -=21v RIn v 2211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 21t v w w RTIn v == 21 t v q w w R T I n v === 4) P ?V 图,T ? S 图上工质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及能量转换情况

4.2 对于理想气体的任何一种过程,下列两组公式是否都适用? 21212121(),();(),()v p v p u c t t h c t t q u c t t q h c t t ?=-?=-=?=-=?=- 答:不是都适用。第一组公式适用于任何一种过程。第二组公式21()v q u c t t =?=-适于定容过程, 21()p q h c t t =?=-适用于定压过程。 4.3在定容过程和定压过程中,气体的热量可根据过程中气体的比热容乘以温差来计算。定温过程气体的温度不变,在定温过程中是否需对气体加入热量?如果加入的话应如何计算? 答:定温过程对气体应加入的热量 2211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 21 t v w w RTIn v == 21t v q w w RTIn v === 4.4 过程热量 q 和过程功w 都是过程量,都和过程的途径有关。由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热量公式2111 v q p v In v =可知,故只要状态参数1p 、1v 和2v 确定了, q 的数值也确定了,是否q 与途径无关? 答:对于一个定温过程,过程途径就已经确定了。所以说理想气体可逆过程q 是与途径有关的。 4.5 在闭口热力系的定容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施以搅拌功w δ,问这v Q mc dT δ= 是否成立? 答:成立。这可以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由于是定容过 2211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为零。故v Q mc dT δ=,它与外界是否对系统做功无关。 4.6 绝热过程的过程功w 和技术功t w 的计算式: w =12u u -,t w =12h h - 是否只限于理想气体?是否只限于可逆绝热过程?为什么? 答:不只限于理想气体和可逆的绝热过程。因为q u w =?+和t q h w =?+是通用

小学四年级简便运算的练习题和答案

小学四年级简便运算的练习题和答案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38×25×4 42×125×8 25×17×4 《25×125】×《8×4】 49×4×5 38×125×8×3 (125×25)×4 5 ×289×2 《125×12】×8 125×《12×4】 (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变化练习 125×64 125×88 44×25 125×24 25×28 《3】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357+288+143 158+395+105 167+289+3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9+78+22 58+39+42+61 138+293+62+107 《4】乘法分配律:《a+b】×c=a×c+b×c 正用练习 《80+4】×25 《20+4】×25 《125+17】×8 25×《40+4】 15×《20+3】

《5】乘法分配律正用的变化练习: 36×3 25×41 39×101 125×88 201×24 《6】乘法分配律反用的练习: 34×72+34×28 35×37+65×37 85×82+85×18 25×97+25×3 76×25+25×24 《7】乘法分配律反用的变化练习: 38×29+38 75×299+75 64×199+64 35×68+68+68×64 ☆思考题:《8】其他的一些简便运算。 800÷25 6000÷125 3600÷8÷5 58×101-58 74×99 《思路导航】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325÷25 =《325×4】÷《25×4】 =1300÷100

第四章 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CPU与I/O接口间的信息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答案:数据信息状态信息控制信息 2、CPU通过一个外设接口同外设之间交换的信息包括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_________. 答案:控制信息 3、状态信息表示外设当前所处的_________,例如READY(就绪信号)表示输入设备已准备好信息,BUSY(忙信号)表示输出设备是否能接收数据。 答案:工作状态 4、控制信息是由CPU发出的、用于控制外设接口工作方式以及外设的_________的信息。 答案:启动和停止 5、74LS244是一种__________输出的八缓冲器和线驱动器。 答案:三态 6、74LS245是一种三态输出的__________总线收发器。 答案:八 7、在8086/8088工作于最大模式时,总线周期状态S2、Sl、S0中至少有一个状态为______________. 答案:低电平 8、当LOCK为_______时,其它总线主控部件都不能占用总线。 答案:低电平 9、在DMA期间,LOCK端处于________。 答案:高阻状态 10、在T2、T3、Tw、T4状态时,S6为________,表示8088/8086当前连在总线上。 答案:低电平 11、CPU与内存及I/O装置间传送数据的硬件线路通道称为________。 答案:总线 12、CPU中的总线接口部件BIU,根据执行部件EU的要求,完成CPU与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传送。答案:存储器、I/O设备 13、各类微处理器的引脚信号即片总线,例如8086/8088CPU的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等即构成该芯片的__________。 答案:片总线 14、当存储器的读出时间大于CPU所要求的时间时,为了保证CPU与存储器的周期配合,就要利用_________信号,使CPU插人一个TW状态。 答案:READY 15、片总线通常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_________总线等三组总线。 答案:控制 16、地址总线通常是_____总线,由CPU输出,8位微处理器有16条地址总线,16位微处理器有20条或更多。 答案:单向 17、总线通信协议主要是解决信息传输的开始和结束问题,是实现总线__________和信息传送的手段,常用的通信协议有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两种。 答案:仲裁 18、8086/8088CPU的数据线和地址线是以_________方式轮流使用的。 答案:分时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塑料进行研究。 2.知道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给社会带来好处,同时也会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教学重点】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教学难点】体会塑料污染的危害。 【教学准备】各种塑料制品及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老化的塑料制品、打火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师:前几课,我们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纸、纺织材料、金属等材料,知道了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就是天然材料,如果把天然材料加工或加入某种成分改变性质,这种材料就是人造材料。下面请大家猜一猜这些图片上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近20年来蓬勃发展的新材料——塑料。 (板书课题)

(二)认识塑料的优点 1.师:谁能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生汇报) 2.师:那么,这些物品以前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师展示实物或播放课件)以前人们吃饭用的碗、盘子、勺子都是陶瓷做的;洗脸盆、喝水的缸子、水壶都是搪瓷做的;凳子、箱子都是木头做的;装茶具、水果的盘子都是玻璃做的;饭盒、水桶都是金属做的;而药品则大都是用纸或玻璃瓶包装的;爸爸妈妈买菜用篮子,装东西用布袋子。 3.现在为什么要用塑料制品代替呢?塑料制品究竟有什么好处呢?(生汇报) 4.师: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分别比一比。今天老师准备了七种材料做成的物品,有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来帮助大家进行比较,听好要求:请各组将塑料制品与老师提供的某种制品进行比较,找出塑料有哪些优点。各组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看哪组发现塑料的优点最多!(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5.师:汇报时先说你们组用哪种材料与塑料比较,再说发现塑料有哪些优点。 6.学生按组汇报。教师板书:隔热、轻便、耐磨、牢固、

小学四年级数学易错题集锦

小学四年级数学易错题集锦 篇一 一、填空 1. 把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可剪成()厘米、()厘米、()厘米;还可以剪成()厘米、()厘米、()厘米。 2. 你会用下面的9根小棒,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吗?在括号里填出所选小棒的长度。 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1)()、()、()(2)()、()、()。 还可以这样围: 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1)()、()、()(2)()、()、()。 3.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顶角是底角的4倍,顶角是()度,这是个()三角形。 4. 三角形具有()性,不容易()。 5. 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另一条边叫做三角形的()。 6. 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互不相等,其中最小的角是45度,那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7. 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4厘米和7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一定大于()厘米,同时小于()厘米。 8. 在括号里填入“锐角”“钝角”或“直角”。 (1)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9. 一个三角形中,的一个角是8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10. 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的和是8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11. 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120度,这个三角形肯定是()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A=∠B,那么这个三角形也是()三角形,而且∠A=()度。 12. 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个钝角,最多有()直角,最多有()个锐角。 13. 如果一个三角形按角的特征来分,那么可以分为()。 它们之间的关系,请用图来表示。 二、操作 1. 画出下面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2. 在左面的平行四边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 在右面的平行四边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 3. 在下面的直角三角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并说明分成了什么三角形。(你能想出不同的分法吗?) 分成了()三角形和()三角形分成了()三角形和()三角形 4. 你能用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尺分别拼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吗?把你拼出的图形画在下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解决实际问题 1. 从北京到全国各地的公路干线中,最长的是京拉线(北京到拉萨),最短的是京塘线(北京到塘沽)。京塘线的长度是142千米,京拉线的长度大约是京塘线的27倍。京拉线大约长几千几百千米?

第四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抽样与抽样估计 一、单项选择题 1、实际工作中,小样本是指() A、样本容量大于30的样本 B、样本容量小于30的样本 C、样本容量等于30的样本 D、样本容量小于等于30的样本2、从5个字母中随机抽取2个字母作为样本,采用重复抽样,考虑顺序,则可能的样本个数为() A、10个 B、20个 C、25个 D、30个 3、当总体方差未知,且样本容量小于30时,进行正态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应采用的临界值为() A、F值 B、Z值 C、t值 D、2x 值 4、当总体方差已知,无论样本容量n的大小如何,进行正态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应采用的临界值为() A、F值 B、Z值 C、t值 D、2x 值 5、在总体内部情况复杂、且各单位之间差异程度大、单位数又多的情况下,宜采用() A、等距抽样 B、整群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类型抽样 6、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甲单位工人工资方差为25,乙单位为100,乙单位抽的人数比甲单位多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A、甲单位较大 B、甲单位较大 C、无法判断 D、甲、乙单位相同 7、某学校在全校学生中随机重复抽取100人调查身高,计算出抽样平均误差为5cm。如果改用不重复抽样方法,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其抽样平均误差将会() A、大于5cm B、小于5cm C、等于5cm D、不确定 8、纯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样本容量扩大为原来的9倍,其它条件不变,则() A、抽样允许误差不变B、抽样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九分之一C、抽样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D、抽样允许误差增大为原来的九倍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主要有() A、总体方差或标准差 B、样本容量 C、抽样方法 D、抽样组织方式 E、抽样的对象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A、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B、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C、抽样误差可以计算但不能加以控制机 D、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

小学科学_ 塑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9.《塑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轻便、不透水、受热易变形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塑料的不同特点。 3.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 4.初步了解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塑料的特点。 2.了解塑料的好处与危害。 【教学准备】 演示:塑料花、塑料杯、玻璃杯、塑料袋、锤子、烧杯、水槽、热水、课件 分组:塑料杯、玻璃杯、塑料袋、调色盘、布袋、小毛巾、信封、水槽、场景图 【课前活动】 分一分 1.谈话: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其中有一些是用塑料做的,还有一些不是用塑料做的。请你们仔细观察,把它们分开来。看看哪个小组分的又快又正确。现在开始。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哪个小组来讲一下你们的分类结果? 4.教师小结:用塑料做的有塑料袋、塑料杯、调色盘,不是用塑料做的有玻璃杯、小毛巾、信封、布袋。同学们做得非常棒!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也能够表现得非常出色。 [设计意图:学生靠自己的生活经验已经能够知道哪些是塑料,课前分一分活动,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常见的几种塑料制品,又向学

生强调了科学探究中要细心观察、小组合作的要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小礼物,大家看是什么?(出示一盆塑料花)喜欢吗?是什么?这束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学生回答:塑料。 3.教师:对,是塑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塑料。 (板书贴课题:塑料)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一找(场景中的塑料制品) 1.谈话:刚才的大信封里有一张图片,图上画是幼儿园教室里的场景。请你们在图中找一找,有哪些是用塑料做成的物品,用笔画圈把它圈起来。 2.学生活动。 3.学生台前展示交流。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找的结果?请你把图带上台来。 4.教师小结:看来啊,塑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材料。许多物品都是用塑料做成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塑料制品非常多,用途非常广。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中很容易找到它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明确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活动二:做一做,看一看(实验、观察、比较:塑料的特点) 实验一:塑料不易碎,比较轻 1.谈话: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用塑料来制作这些物品呢?它有什么好处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认真地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