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影像诊断学大纲内容完全版教材

医学影像学影像诊断学大纲内容完全版教材
医学影像学影像诊断学大纲内容完全版教材

第一章医学影像学绪论

X线特性。

X线成像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

X线成像基本原理。

X线成像基于两方面的相互作用:1.X线的基本性质(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2.人体各部的组织结构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

X线影像基本条件:1.穿透性穿透人体组织2.人体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吸收量不同,穿透身体的X线量有差别3.有差别的剩余X线经过显像,在荧屏或胶片上形成了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自然对比:基于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说形成的灰度对比。

人工对比:认为引入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组织或器官的物质,使之产生灰度对比。引入的物质称对比剂。

1.医学影像学的历史、现状、发展和内容。

2.X线图像特点、X线检查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X线图像特点:1.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是灰阶图像2.图像的白影、黑影与人体组织的厚度及组织结构密度的高低有关3.是穿透不同组织结构相互叠加的影像。

X线疾病诊断的基本原理:组织结构发生病变时,固有的密度和厚度也随之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使X线图像上的正常黑白灰度对比发生变化。

3.CT、MRI成像原理。

CT成像原理:1.获取扫面层面的数字化信息2.获取扫面层面各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3.获取CT灰阶图像。

MRI成像原理:1.人体在强外磁场内产生纵向磁矢量和1H进动2.发射特定的RF(射频)脉冲引起磁共振现象3.停止RF脉冲后1H恢复至原有状态并产生MR信号4.采集、处理MR信号并重建为MRI图像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1.骨骼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⑴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含量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两者比例仍正常。

影像表现:X线骨密度减低,长骨见骨小梁变细、减少,但边缘清晰,小梁间隙增宽,骨皮质分层和变薄;脊椎椎体内结构呈纵行条纹,周围骨皮质变薄,严重时椎体内结构消失,椎体变扁上下缘内凹,椎间隙增宽,呈鱼脊椎状;疏松谷歌易骨折,椎体可压缩呈楔形。

⑵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影像表现:X线骨密度减低,以腰椎和骨盆为明显;与骨质疏松不同的是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大量未钙化骨样组织所致;承重骨常发生变形,三叶草样骨盆等;可见假骨折线,与骨皮质垂直,边缘稍致密,好发于耻骨支、肱骨、股骨上段和胫骨。

⑶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破坏原因可由病变组织本身或由其引起的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所致。骨松质和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

影像表现: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正常骨结构消失;早期可表现为斑片状骨小梁缺损,骨皮质破坏发生于哈氏管而致扩大,呈筛孔状密度减低影,骨皮质表层破坏时呈虫蚀状;严重时有骨皮质和松质的大片缺失。

⑷骨质增生硬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组织学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

影像表现:X线骨质密度增高,或伴骨骼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明显者难于分清骨皮质与松质;发生于长骨可见骨干粗大,骨髓腔变窄或消失。

⑸骨膜增生(骨膜反应):因骨膜受刺激出现水肿、增厚,并致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下新生骨。

影像表现:X线早期表现为一段长短不定、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状致密影,与骨皮质间可见1-2mm的透亮间隙;继而骨膜新生骨增厚,呈与骨皮质表面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表现;若引起骨膜增生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与骨皮质间呈三角形改变,称骨膜三角(Codman三角),常为恶性肿瘤征象。

⑹瘤软骨钙化影像表现:X线表现为颗粒状、小环或半环状的致密影,数量不等,可在瘤体内广泛分布或局限于某一区域。

⑺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死骨。

影像表现:X线坏死早期无异常表现,其后死骨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⑻矿物质沉积:铅、磷、铋等进入体内,沉积于骨内,生长期主要沉积于生长较快的干骺端。

影像表现:X线干骺端内多条平行于骺线的致密带,厚薄不一,成年期不易显示。

⑼骨骼变形影像表现:X线显示局部和全身骨骼变形,对于适合矫形治疗的骨骼变形可于术前进行精确测量。

2.长骨骨折的基本影像表现和对位对线关系、脊柱骨折的影像表现。

长骨骨折表现:骨的断裂多为不整齐的断面,断端间呈不规则透明线,称骨折线。骨皮质断裂端显示清楚整齐,骨松质断裂表现为骨

小梁中断、扭曲、错位。

分类:根据骨折线是否完全(完全性和不完全性骨折);根据骨折线形状和走向(横行、斜行、螺旋形骨折);根据骨碎片、断端关系(撕脱性、嵌入性、压缩性、粉碎性骨折)。嵌入性骨折为骨折断端相互嵌入,易漏诊,以股骨颈部发生较多。

骨折对位、对线情况:骨折断端的内外、前后、上下位移称为对位不良,成角移位则称为对线不良。摄片至少需包括正顺位。骨折对位及对线与预后关系密切。

骨折常见并发症: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②骨折畸形愈合③骨质疏松④骨感染⑤骨缺血性坏死⑥关节强直⑦关节退行性变⑧骨化性肌炎。

脊柱骨折:①单纯压缩骨折:椎体压缩呈楔形,前缘变短,无骨折线,横行不规则带状致密带,上下椎间隙一般保持正常。②爆裂骨折:脊椎垂直方向上受压后的粉碎骨折,椎体和附件的骨折片向左右、前后各个方向移位,椎体压缩变扁(CT检查更佳)③骨折并脱位:骨折伴有椎体脱位、关节突绞锁。有时可见突入椎管的游离骨折片。

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和脊柱结核的影像表现。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CT、MRI:(X线1.早期软组织充血、水肿2.骨质疏松3.骨质破坏4.骨膜增生5.骨质增生6.死骨形成)

①早期(2周内),X线和CT表现为软组织肿胀,皮下脂肪层模糊并可出现网状影;MRI显示为广泛的骨髓水肿和软组织肿胀,呈弥漫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②进展期(2周后),X线表现为干骺端松质骨内筛孔样或斑片状低密度骨质破坏灶,骨小梁结构模糊,可见少量骨膜新生骨;CT可显示骨髓内脓肿的部位和蔓延范围,骨髓充满脓液,密度稍高;MRI显示骨髓炎症区在T1WI低信号,在T2WI 呈不均匀高信号;③进一步发展,X线和CT显示干骺端骨质破坏范围扩大、相互融合,累及骨皮质;或沿骨干方向发展,可有片状骨破坏及块状死骨出现;骨骺多不受侵犯;骨膜新生骨明显,葱皮状或花边状,偶可呈“袖口”样或断续状骨膜增生;MRI骨皮质多发的虫蚀状骨质破坏,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骨膜反应在T1WI、T2WI上连续环状稍高信号,增强扫面有明显强化。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与骨结核鉴别:骨结核起病隐匿,骨质破坏范围小,常有砂粒样死骨,病变邻近骨质疏松,一般无骨膜新生骨,常越过骨骺线生长,不同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脊椎结核:最常累及腰椎。(X线表现1.骨质破坏2.椎间隙变窄或消失[重要特征]3.后突畸形4.冷脓肿)

①骨质破坏:依椎体结合早期破坏部位分中心型、边缘型、韧带下型,常见的是进展期难以分型,均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常见小死骨,呈“砂粒样”;椎体常塌陷变扁或楔形,重者椎体被破坏小时;附件结核少见,表现为相应部位骨质破坏;②椎间隙变窄或消失:病变侵袭破坏椎间盘及软骨终板,致椎间隙变窄、消失,相邻破坏的椎体相互融合,是重要特征;③后突畸形:晚期脊椎结核特征性表现,可伴有侧弯;④冷脓肿:脊椎结核周围软组织内的脓肿;腰大肌脓肿表现为腰大肌外突;胸椎结核形成的椎旁脓肿表现为胸椎两旁梭形软组织影;颈椎结核形成的咽后壁脓肿表现为咽后壁软组织影增厚,呈弧形前突;较久的冷脓肿壁可有不规则钙化。

4.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1.儿童骨折的特点。

儿童长骨可发生骨骺骨折(也称骺离骨折,骨骺损伤导致骨骺移位后只表现为骨骺与干骺端的距离增加)和青枝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2.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的影像表现。

骨巨细胞瘤:曾称破骨细胞瘤,是由于肿瘤的主要组成细胞之一类似破骨细胞。以20-40岁为常见,约占65%,男女发病率相似。

X线表现:1.肿瘤内无钙化或骨化影2.邻近无反应性骨增生3.破坏区骨性包壳不完全4.于周围软组织肿出现肿块者表示肿瘤生长活跃5.肿瘤边缘出现筛孔状或虫蚀状骨破坏骨脊残缺紊乱6.侵犯软组织出现明显肿块者。破坏区内可有数量不等,比较纤细的骨脊,形成大小不一的间隙,称为分房型;破坏区内无骨脊,表现为单一的骨质破坏,称为溶骨型。

骨肉瘤:起源于骨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多见于青年11-20岁占50%,男性多于女性,干骺端为好发部位。

X线表现:1.骨质破坏2.骨膜反应3.肿瘤骨4.软组织肿块。

1.成骨型骨肉瘤:以肿瘤骨形成为主,为均匀骨化影,呈斑片状范围较大。

2.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质破坏为主,很少或没有骨质增生。骨破坏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低密度区,边界不清。骨膜增生易被肿瘤破坏形成骨膜三角。

3.混合型骨肉瘤:骨质增生与破坏的程度大致相同。

1.骨骼系统检查方法、正常的影像表现。

X线检查是骨、关节疾病常用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根据临床情况依据不同疾病的发展规律,定期复查或选择CT、MRI检查。CT检查的密度分辨力高、无影像重叠,显示骨和软组织改变明显优于X线平片。MRI对骨、骨髓、关节和软组织病变显示优于X线、CT。

多数骨关节和软组织疾病缺乏典型或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容易出现“同病异影、同影异病”现象。有时需实施“影像、临床、病理”三结合才能明确诊断。

2.几种常见骨折、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表现。

Colles骨折:又称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骨折远段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骨折线横过喙突窝和鹰嘴窝,远侧端多向背侧移位。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妇女。骨折可发生于股骨头下、股骨颈中部或基底部。断端常有错位或嵌插。股骨头的血供几乎均来自股骨颈基底部,头下骨折影响了对股骨头和颈的血供,致骨折愈合缓慢甚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椎间盘突出(首选MRI):X线1.椎间隙均匀或不对称狭窄,特别是后宽前窄2.椎体边缘出现骨赘3.椎体排列变直或侧弯4.Schmorl (许莫氏)结节形成:髓核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板的薄弱区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形成凹记。CT:根据程度分为椎间盘变性、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显示椎间盘、韧带的钙化,帮助指导手术。MRI:正常椎间盘髓核和内纤维环水分较多,在T1WI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外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水分少,在T1WI和T2WI上低信号。①椎间盘变性:T2WI上高信号消失,矢状位椎间盘变扁;②椎间盘膨出:矢状位见椎间盘向前后隆起,横断面椎间盘均匀超出椎体边缘,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不明显,伴有椎间盘变性;③椎间盘突出:矢状位见椎间盘呈半球状、舌状向后方或侧方伸出,信号强度与主体部分一致,轴状位见椎间盘呈三角形或半圆形局限性突出于椎体后缘。在MRI能直接显示脊髓受压,T2WI上表现更明显。

3.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表现。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由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转化,多无全身症状,局部可出现肿痛、窦道形成、流脓、久治不愈等。

影像表现:1.骨质破坏区周围大量骨质增生硬化,骨小梁增粗增多,骨密度明显增高2.死骨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密度影,骨小梁结构模糊,周围有骨质增生硬化,死骨外围见环形低密度区3.髓腔骨质破坏减少或停止,内部的脓液和肉芽组织在新骨包裹下成为死腔,内可有块状死骨4.骨膜新生骨显著,与残存骨皮质融合,外轮廓不规整。

慢性骨脓肿:长骨骨骺端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破坏区,边缘较整齐,周围绕以骨质硬化带,病灶中少见死骨,周围多无骨膜增生和软组织明显肿胀。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与成骨型骨肉瘤鉴别要点

4.长骨结核、关节结核的影像表现。

长骨结核:①长骨干骺端或骨骺局灶性骨质破坏,常穿越骺板线,发生骨骺和干骺端病变的相互侵犯②病灶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骨质破坏,边缘清楚,破坏区内可见“砂粒样”小死骨,周围可有少量骨质增生硬化③邻近骨骨质疏松明显④干骺端、骨骺结核可侵犯邻近关节,形成骨型关节结核。

关节结核: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结核的并发症。①骨型关节结核在骺、干骺端结核征象基础上,有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或关节骨质破坏;②滑膜型关节结核:大多累及一个大关节,以髋关节和膝关节常见。早期表现为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关节间隙正常或增宽和骨质疏松;病变进展逐渐侵犯软骨和关节面,造成关节边缘部虫蚀状骨质破坏;进一步发展,关节软骨破坏范围扩大,出现关节间隙变窄,可发生半脱位;病变愈合,骨质破坏停止,关节面骨质边缘变得锐利,骨质疏松消失。

5.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影像表现。

退行性骨关节病:又称骨性关节炎、增生性或肥大性关节炎,由于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慢性骨关节病,不是真正的炎性病变。

表现:①脊椎小关节的上下关节突变尖、关节面骨质硬化和关节间隙变窄,颈椎可累及钩椎关节②椎间盘退行性变,椎体边缘出

现骨赘,髓核退行性变出现椎间隙变窄,椎体上下骨缘硬化③上下椎体相对移位,称退变性滑脱。

第三章呼吸系统

1.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影像表现。

大叶性肺炎:常为肺炎链球菌感染,常累及一个或多个完整的肺叶,可仅累及肺段。青壮年常见。

影像表现:X线①充血期,无阳性发现,或仅肺纹理增多,透明度减低②红色和灰色肝变期,密度均匀致密影,累及肺段呈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以叶间裂为界的大片状致密影,可见透亮支气管影(空气支气管征)③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需与结核鉴别。CT:①充血期呈磨玻璃样密度影,边缘模糊,病变区血管隐约可见②红色和灰色肝变期,沿肺叶或肺段分布致密实变影,有空气支气管征③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

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婴幼儿、老年和极度衰弱的患者或术后并发症。

影像表现:病变多位于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X线为多发散在斑片状影,边缘模糊不清,密度不均,可融合成大片状影,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引起肺纹理增多、模糊。CT两肺中下部可见局部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有大小不等边缘模糊的结节状影及片状影。

空气支气管征:肺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实变区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也称支气管气象。

2.肺结核的分型及影像表现。

肺结核:由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分类: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原发综合征、胸内淋巴结结核)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血行播散型(粟粒型)肺结核、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Ⅲ型继发型肺结核(肺结核的主要类型,浸润性肺结核、纤维空洞性肺结核)Ⅳ型结核性胸膜炎(排除其他原因的胸膜炎,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Ⅴ型其他肺外结核

影像表现: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典型呈“哑铃”状表现,①原发浸润灶:邻近胸膜处的肺内原发病灶,多位于中上肺野,呈局限性斑片影,中央较浓密,周边较淡而模糊②淋巴管炎:自原发病灶向肺门走行的不规则条索状影③肺门、纵膈淋巴结增大:肺门影或纵膈淋巴结增大,突向肺野。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⑴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两肺弥漫性粟粒状影,粟粒1mm-3mm,边缘清晰,表现为“三均匀”,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⑵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双肺上、中野粟粒状或较粟粒状大的小结节影,大小不一、密度不等、分布不均,肺尖部及锁骨下病灶可为硬结、钙化及纤维化,而其余病灶呈增殖或渗出性改变,好转时病灶可吸收和发生硬结或钙化,进展时可扩大形成空洞发展为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Ⅲ型继发型肺结核⑴浸润性肺结核:好发于肺上叶尖段、后段、下叶背部。以一种征象为主或多种征象混合并存。主要征象①局限性斑片影②大叶性干酪样肺炎(大片致密性实变,不规则的“虫蚀样”空洞,边缘模糊)③增殖性病变(边缘清晰,成“梅花瓣”状或“树芽征”,是结核病的典型表现)④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卫星灶”)⑤结核性空洞(周围可有不同性质的“卫星灶”)⑥支气管播散病变(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影或“树芽征”)⑦肺间质改变(小叶内细网状线影、微结节、“树芽征”、磨玻璃样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气道壁增厚等)⑧硬结钙化或索条影(病灶愈合)。⑵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晚期类型):①纤维空洞②空洞周围改变③肺叶变形(肺纹理紊乱呈“垂柳状”)④代偿性肺气肿⑤胸膜肥厚及粘连⑥纵膈向患侧移位。

Ⅳ型结核性胸膜炎:多见渗出性胸膜炎,常单侧胸腔浆液性渗液,偶为血性。为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慢性者可见胸膜广泛或局限性增厚,有时伴骨膜钙化。对叶间、肺底或包裹性积液,CT更利于显示和诊断。

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分型及影像表现。

原发性支气管癌:指起源于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上皮及腺上皮的恶性肿瘤,简称肺癌,死亡率居全身恶心肿瘤之首。分型:⑴中央型:发生在肺段和段以上较大的支气管,鳞癌多见①早期中央型:指局限于支气管腔内或沿管壁浸润生长,周围肺实质未累及,无远处转移。X线常无异常表现;CT显示支气管壁的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或腔内结节等改变。②中晚期中央型:X线和CT有明确表现。X 线表现肺门肿块,呈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CT支气管腔内或壁外肿块、管壁不规则、管腔呈“鼠尾状”狭窄或“锥形”、“杯口状”截断;散在分布阻塞性肺炎受累支气管远端肺组织实变;肺不张肺叶或肺段均匀性密度增高并伴有容积缩小;肿块穿破支气管壁常直接侵犯纵膈结构与纵膈相连,纵膈间脂肪间隙消失;侵犯血管表现血管受压移位,管腔变窄或比赛。⑵周围型:X线肺内结节影,形态不规则,常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中晚期肺内球形肿块影,肿瘤坏死经支气管引流后形成厚壁偏心空洞,肿块内钙化少见;CT表现为肺内球形肿块,常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不规则厚壁空洞。3cm以下小肺癌可见空泡征和空气支气管征。增强扫描对发现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更敏感。⑶弥漫型:X线广泛分布细小结节或大片肺炎样改变,可见空气支气管征;CT表现两肺弥漫分布的结节影,伴肺门、纵膈淋巴结增大;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增强检查实变区密度较低,有时可见高密度血管影,为诊断的重要特征之一。

肺与纵隔正常和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肺野:正常充气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分区:①横向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引水平线分为上中下三野②纵向将两肺分为三等分即内中外三带③第1肋骨圈外缘以内的部分呈肺尖区,锁骨以下至第2肋骨圈外缘以内部分称锁骨下区。

肺门:肺门影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

肺门角:两侧肺门可分上下两部,右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角称肺门角。

肺纹理:正常充气肺野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动脉、肺静脉组成。

肺叶:由叶间胸膜分隔而成,右肺包括上中下三个肺叶,左肺包括上下两个肺叶。正位胸片,上叶下部与下叶上部重叠,中叶与下叶下部重叠;侧位胸片,上叶位于前上部,中叶位于前下部,下叶位于后下部,彼此不重叠。

肺段:呈圆锥形,尖段指向肺门,底部朝向肺的外围,肺段间没有明确边界。

纵膈分区:常用六分区法,在侧位胸片,从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4胸椎下缘作一水平线,分为上下纵膈;以气管、升主动脉及心脏前缘的连线分为前、中纵膈,以食管前壁及心脏后缘连线分为中、后纵膈,即上下纵膈、前中后,共6区。

阻塞性肺气肿: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伴有不可逆性肺泡壁的破坏。X线肺部局限性透明度增加,肺纹理稀疏,纵膈移向健侧,病侧横隔下降。

阻塞性肺不张:支气管腔内完全阻塞、腔外压迫或肺内瘢痕组织收缩引起。X线①一侧肺不张患侧肺叶均匀致密,肋间隙变窄,纵膈向患侧移位,横隔升高②肺叶不张密度均匀增高,相邻叶间裂呈向心性位移,邻近肺叶出现代偿性肺气肿③肺段不张后前位一般呈三角形致密影,肺段缩小④小叶不张为多数小斑片状致密影,多见于支气管肺炎。

空气支气管征:肺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实变区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也称支气管气象。

肺实变: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及其他肺炎。X 线连续的肺泡发生实变,则形成单一片状致密影;多处不连续的实变隔以含气的肺组织,则形成多灶性致密影。实变中心区密度较高,边缘区常较淡。

空洞: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并经引流支气管排除后形成。空洞壁可为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或肿瘤组织,多见于结合、肺癌和真菌病。X线薄壁空洞内多无液面,无大片状阴影,可有斑点状病灶,多见于肺结核;厚壁空洞周围有高密度实变区,多见于肺结核及周围型肺癌。

空腔: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都属于空腔。

结节与肿块:病灶直径≤3cm称结节,>3cm称肿块。X线

胸膜凹陷征:邻近胸膜的肿块由于成纤维反应收缩牵拉胸膜形成。

双轨征:肺纹理明显增多粗乱,在增多的纹理中可见管状透明区,为管壁增厚的支气管影,支气管壁增厚形成两条平行的线状阴影

空泡征:肿块内有时可见直径1-3mm的气体样低密度影。

分叶征:肿块的轮廓呈多个弧形凸起,弧形相见为凸入而形成分叶形肿块

反“S”征:中央型肺癌右肺肿块伴右上肺不张,肿块与不张肺下缘共同构成反S征。

胸膜尾征:自胸壁向肺叶突出的凸镜形液体样密度影,基底宽而紧贴胸壁,与胸壁呈钝角,边缘光整,邻近胸膜多有增厚。

1.肺与纵隔影像学检查方法。

CT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MRI常用与检查纵膈病变。

2.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的影像表现。

支气管扩张症:指支气管内径呈不可逆的异常扩大。根据形态分为柱状型、曲张型、囊状型。

X线:可表现正常,肺纹理增多或环状透亮影。

CT是支气管扩张最常用方法:①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水平走行时“轨道征”,垂直走行时“印戒征”。②曲张型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腔粗细不均的增宽,壁不规则,“念珠状”③囊状型支气管:支气管远端囊状膨大,呈“葡萄串状影”④支气管粘液栓:为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指状征”改变。

肺脓肿:由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坏死性炎性疾病。X线病灶较早时呈肺内致密的团状影,气候形成厚壁空洞,内缘常较光整,底部见气-液平面。

3.继发性肺肿瘤的影像表现。

继发性肺肿瘤:肿瘤细胞经血行、淋巴或直接蔓延到达肺部形成肺转移瘤。X线血行转移表现为两肺多发结节或棉球样阴影,密度均匀,大小不一,轮廓清晰,两肺中下野外带多见。淋巴道转移表现为两肺门和纵膈淋巴结增大,可见自肺门向外放射状分布的条索状影。

第四章循环系统

1. 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影像表现。

风湿性心脏病(RHD),瓣叶增厚、粘连,开放和关闭受限。二尖瓣狭窄时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咯血,心尖部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X线表现肺淤血,可伴肺水肿,心影呈二尖瓣型,肺动脉段突出,左房及右室增大。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增快,E峰下降速度明显减慢;彩色多普勒示舒张期经狭窄二尖瓣口进入左室的血流呈五彩镶嵌状。

2.房间隔缺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影像表现。

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由心内膜垫发育障碍所致的房间隔缺损属第一孔型,伴有二尖瓣或三尖瓣发育异常,此型少见;有原始房间隔自行吸收过多,或继发房间隔生长不足,导致第二孔型房间隔缺损,缺损位置居房间隔中心部位,占80%。X线①肺动脉突出,肺门动脉扩张,外围分支增多增粗②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心型,右房室增大,右房增大是房间隔缺损重要征象③主动脉结多数偏小④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段和肺门动脉扩张更明显,外周肺动脉分支变细、扭曲,心影增大以右室增大为主。多普勒彩色超声:分流血流束自左房经缺损流向右房。

1.循环系统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心脏形态分为横位心、斜位心和垂位心。

心脏大小:心胸比率是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正常成人心胸比率≤0.50。

彩色多普勒超声正常二尖瓣口和三尖瓣口血流显示为舒张期朝向探头的红色血流信号,左室流出道和主动脉瓣口的血流显示为收缩期背离探头的蓝色血流信号。

二尖瓣型:梨形,主动脉结较小,肺动脉段丰满或突出,心左缘下段圆钝,心右缘下段较膨隆,见于二尖瓣病变、房间隔缺损;

主动脉型:靴形,主动脉结增宽,肺动脉段内凹,左心缘下段向左下延长,见于主动脉瓣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

普大型:球形,心脏向两侧均匀增大,见于心力衰竭、大量心包积液。

心血管X线造影检查是诊断心脏和大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属于有创性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有创。

心包积液:心包腔内液体量超过50ml。X线心影向两侧普遍增大,状如烧瓶、重者可呈球形,透视下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心腰及心缘的分界消失。

肺动脉异常:①肺充血:表现为肺动脉分支成比例地增粗且向外周伸展,边缘清晰锐利,肺野透明度正常②肺动脉高压:表现为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区动脉大分支扩张,外周分支变细,两者间有突然分界,即肺门截断现象或残根样表现③肺少血:表现为肺野透明度增加,肺门动脉变细,肺内血管纹理稀疏、变细。

肺静脉高压:①肺淤血:肺野透明度减低,肺门增大、边缘模糊,上肺静脉扩张,小静脉、下肺静脉正常或变细,肺纹理普遍增多、增粗且边缘模糊②间质性肺水肿:现间隔线(Kerley线),B线最常见③肺泡性肺水肿(实质性肺水肿):两肺广泛分布的边缘模糊的斑片影,重者聚集在肺门区形成“蝶翼状”阴影,短期内变化迅速是肺泡性肺水肿的重要特征。

2.二尖瓣关闭不全、法洛四联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影像表现

二尖瓣管壁不全:可见瓣叶增厚、反射增强,收缩期瓣口对合欠佳。多普勒可见收缩期血液反流引起湍流信号。间接征象左房、左室扩大。

法洛四联症: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病理①肺动脉、肺动脉瓣或瓣下狭窄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④右室肥厚。X线①右室肥大、心尖圆凸上翘,肺门影缩小、心腰部凹陷,心影呈靴形②肺血减少,肺血管纹理纤细、稀疏③主动脉升弓部多有不同程度的增宽。重型肺野内可出现支气管动脉形成的网状侧支血管影。

1.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的影像表现。

心包积液:①干性或积液量少无明显表现②超过50ml心影向两侧普遍增大如烧瓶形或球形,上腔静脉增宽,主动脉影缩短,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心腰及心缘的分界消失。③分布不均时形成包囊,心影非对称性增大。

缩窄性心包炎:①单侧或双侧心房异常增大②心影外形呈三角形或二尖瓣型、主动脉型、球形、心缘膨凸、成角等③心包钙化是缩窄性心包炎的特征性表现,高密度影,蛋壳状累及整个心缘,包绕大部分心脏④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⑤上腔静脉扩张,肺淤血⑥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粘连。

2.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的影像表现。

肺动脉栓塞(PE):内源性血栓形成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引起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的综合征。造影表现①管腔不规则狭窄②大分支闭塞③分支缺支、走行不规则④局限性显影缺损。

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内膜和部分中层撕裂,血流经破口灌入,使主动脉壁中层分离形成血肿或“双腔”主动脉,多起于升主动脉。X线造影①内膜破口,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降部②内膜片和主动脉双腔③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受累④其他表现。

第五章消化系统

1.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影像表现。

胃溃疡:直接征象:龛影,多见于胃小弯,切线位突出于胃轮廓呈火山口,边缘光滑底部平整。黏膜水肿透明带①黏膜线:龛影口部一光滑整齐的透明线②项圈征:龛影口部如项圈的透明带③狭颈征:龛影口部狭小,透明带缩短。

十二指肠溃疡:90%在球部,征象①激惹征:钡剂到达球部后不易停留,迅速排出②幽门痉挛,开放延迟③球部固定压痛。

2.良性、恶性溃疡的鉴别。

胃良性、恶性溃疡鉴别诊断要点

3.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的影像表现。

胃肠道穿孔:继发于溃疡、外伤破裂、炎症及肿瘤,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常见。X线⑴气腹,以游离气腹最重要。小肠和阑尾一般无气体;没有游离气腹征象不能排除肠道穿孔;游离气腹并非胃肠道穿孔特有,可见于输卵管通气检查、腹部手术后。⑵腹腔积液、胁腹线异常及肠麻痹⑶腹腔脓肿。

肠梗阻:肠内容物运行障碍性疾病,分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⑴单纯性小肠梗阻:梗阻近端肠曲胀气扩大,肠内高低不等的阶梯状气液面⑵绞窄性小肠梗阻:闭袢性肠梗阻,肠腔内充满液体,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假肿瘤”征;充气闭袢肠管呈“U”形,“咖啡豆”征⑶大肠梗阻:因大肠癌、乙状结肠扭转,产生闭袢性肠梗阻征象。X线示闭袢段大肠明显扩张、积气积液。⑷麻痹性肠梗阻:肠麻痹,大小肠均呈普通性扩张和积气,有液面形成。

1.消化系统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充盈缺损: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为腔壁局限性肿块向腔内突出,造成局部钡剂不能充盈所致。

龛影: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为消化性溃疡及肿瘤坏死性溃疡形成的腔壁内陷,使钡剂充填滞留其内所致。轴位观溃疡呈火山口状。

憩室:为向壁外的囊袋状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

急腹症: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的腹部急性疾病的总称,涉及消化、泌尿、生殖及循环等系统多种疾病。

腹腔积气(气腹):病变致腹膜腔内含气。①游离气腹:腹膜腔积气并随体位改变而游动,见于胃肠道穿孔、腹盆部术后或合并感染。

②局限性气腹:腹腔内气体局限于某处,不随体位改变,为胃肠道穿孔至小网膜囊内或腹膜后及腹腔感染所致。

腹腔积液(腹水):病变致腹膜腔内有明显量液体。

双泡征:十二指肠降段梗阻,近侧的胃和十二指肠球部胀气扩大。

腹内肿块影:肿块在相邻充气肠曲对比下显示为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有清晰边界。

“假肿瘤”征:假性肿块,两端闭锁的绞窄性肠段,闭袢内充满大量液体的表现,密度较高,呈肿块影像。

2.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癌、胃癌的影像表现。

食管癌:X线①黏膜皱襞破坏,代之以肿瘤表面杂乱不规则影像②管腔狭窄,管壁僵硬,钡剂通过受阻,上方食管扩张③充盈缺损,肿瘤向腔内突出,不规则的充盈缺损④不规则龛影⑤受累段食管局限性僵硬。

食管静脉曲张:X线①早期表现为食管下段黏膜皱襞稍宽或略为迂曲②疾病发展,食管中下段黏膜皱襞明显增宽、迂曲,蚯蚓状或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呈锯齿状。

胃癌:⑴进展期胃癌:①不规则的充盈缺损②胃腔狭窄、胃壁僵硬③龛影④黏膜皱襞破坏、消失或中断⑤肿瘤区蠕动消失。⑵早期胃癌: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的肿瘤。

3.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细胞癌、肝硬化的影像表现。

肝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为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增强与肝血管瘤相似,呈不均匀强化。动脉期肿瘤边缘斑状或结节状增强灶,密度接近同层大血管的密度;门静脉期增强灶相互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延迟期肿块变成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密度相同的等密度或高密度肿块。

肝细胞癌(HCC):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超声显示肝实质内单发或多发肿块,肿块回声复杂,不均匀的低、等、高回声或混合回声。CT为肝实质内低密度肿块,弥漫型HCC为全肝或局部增大,实质内见境界不清多发低密度小结节。增强扫描“快显快出”,动脉期主要由门静脉供血的正常肝实质未出现对比增强,而以肝动脉供血的肿瘤很快出现明显斑片状、结节状强化,CT值迅速达到峰值;门静脉期正常肝实质密度开始升高,肿瘤密度迅速下降;平衡期肿块对比增强密度继续下降,明显强化肝实质的对比下表现为低密度。

肝硬化:CT表现肝各叶大小比例失调,左叶增大,右叶萎缩,肝轮廓边缘凹凸不平“波浪状”,肝密度降低,肝门、肝裂增宽。间接征象为脾大,腹水,胃底和食管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征象。

1.消化系统影像检查方法和消化系统正常影像表现。

X线能发现高密度钙化性病变如胆结石,可用于查急腹症中的肠梗阻和胃肠道穿孔。食管和胃肠道钡剂造影仍是消化道疾病的首选影像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与编号 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编号:023315 二、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学时:84 本课程学分:5学分 三、授课对象 物理学专业学生,第六、七个学期做 四、先修课程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高等数学 五、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科学实验是理论的源泉,是自然科学的根本,也是工程技术的基础。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物理定律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客观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的,并以实验结果为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重要的物理实验常常是新兴科学技术的生长点。 《近代物理实验》是继《普通物理实验》和《无线电电子实验》后的一门重要实验基础课程,本课程所涉及的物理基础知识面较广,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术性。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近代物理实验,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和综合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实验在物理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学习近代物理中的一些常用方法、技术、仪器等知识,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实验素养,严谨的科学作风,求实的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六、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讲授部分 1、绪论(2学时) 理解近代物理实验课的特点,了解课程的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了解一些实验的史料,加深对近代物理实验的了解。 2、实验的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4学时) 在普通物理验实训练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加强有关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的训练。如泊松分布、曲线的拟合等,可通过讲授或落实到一些实验题目中进行。 3、理解近代物理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常识(2学时) 掌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包括人身安全及防护、通用仪器的正常使用。理解使用特殊仪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 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 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 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 .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 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 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 .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 ) 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领会: (二 ) 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 三、考核要求 (一 )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 )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土地资源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的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要素、类型特征、时空变异规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整治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的应用型基础学科。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了解我国及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分析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三、实践性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室内试验 要求:掌握学时:8学时 包括认读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评价图、土地利用规划图、遥感图片相关系列图件;土地自然条件与利用现状调查;模拟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训练。 野外综合练习 要求:掌握学时:8学时 认识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及其组合关系,掌握土壤要素观察和样品采集方法。引导学生实地感知土地资源类型,以及不同地形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加深学生对土地资源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基本技能及学习兴趣。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及分工 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学科,是其他专业课如土地政策与法规、地籍管理、土地资源遥感、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市场与房地产开发等课程的前导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地质地貌学、土壤学等基础知识。 五、教学方式 录像讲授、章节自学、实验模拟、野外实习(录像演示)相结合。 六、成绩评定办法 章节自测、实验或实习报告、在线综合练习(或测试)考试加权评定。 七、教材及教参,期刊名称 教材: 王秋兵.土地资源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推荐使用教参: 刘黎明.土地资源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期刊: 1.《中国土地科学》 2.《资源科学》 3. 《自然资源学报》 4. 《 Land Use Policy》

(企业诊断)教学大纲-骨伤科影像诊断学广东省中医院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骨伤科影像诊断学(五年制) Diagnostic Imaging of Skeletal Diseases 课程编码:10511026 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1.《医学影像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专业(骨伤方向)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是研究骨与关节创伤、感染、骨肿瘤等疾病的综合影像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中医骨伤专业的专业基础。其内容包括骨伤科X线、CT、MR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对骨与关节各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骨与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骨与关节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培养学生运用影像检查方法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机制、影像表现,以及对骨与关节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第一章骨伤X线总论 4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X线的发现过程,X线发现者伦琴的生平事迹与人生启发。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的发展简史及前程展望。 【熟悉】医学影像学的概念。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 【了解】骨关节系统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掌握】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掌握】骨折及关节脱位概念。 【熟悉】骨折与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表现,骨折的愈合分期,骨折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的X线表现。 教学内容 1. X线的发现过程,X线发现者伦琴的生平事迹与人生启发。 2.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及前程展望,医学影像学的概念。 3. 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 4. 骨关节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价值。 5. 骨与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6. 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7. 骨折及关节脱位概念;骨折及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表现,骨折的愈合分期,骨折 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的X线表现。 教学方式 课堂讲座、幻灯、X线胶片、多媒体课件。 第二章上肢损伤 12学时 第一节肩关节损伤 目的要求 【熟悉】肩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近端各类型骨折的X线表现及肩关节、肩锁关节脱位的X

高二物理复习计划.doc

高二物理复习计划 高二物理复习计划(一) 1、指导思想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新高考要求和教学大纲的安排,以及本届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高考物理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新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在讲解时要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为达到高考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分析和教学内容 新一轮教材改革中,不仅对高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和能力作了较大的调整,同时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继承了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对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的认识过程,精选了每一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面向新时代,要求教学内容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强调知识和方法获得的过程。 本学期学习人教版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机械波至电磁感应的全部内容。教学中理解大纲要求,注意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注意循序渐进,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注意讲清思路,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注意加强实验,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注意安排练习

和习题,这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除完成书本上的练习外,要求学生人手一册《物理教与学整体设计》同步练笔。 三.主要措施及要求: 1.加强研究,学习新课程的各项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分析新课程的变化,全面把握教材,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起点,让所有学生都能跟得上,吃得饱。 2.加强集体备课,团结一致,群策群力,资源共享,智力共享。每周一大备,每天一小备,做到五个统一。 3.全面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做到不备课不上课,上课态度认真,教学方法灵活,认真了解学情,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 4.认真做好单元测试和讲评。每章出两套测试题,第一套测评,第二套校补。要让每个同学都要达到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5.在教学中配合班主任做好培优辅差工作的落实。 高二物理复习计划(二)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都很主动、很愿意与老师交流讨论,老师和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给人信心和力量。 二.抓基础、抓主干、抓落实 对于课本和考试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能力要求,我们都进行了逐个筛选,认真做好落实。所以对于常规习题、常规能力,就成了我们学生的特长。 三.加强题型训练、强化答题规范 将能力转化成分数是对老师和学生提的共同的口号,我们要求学生加强计算能力、审题能力的培养,尽最大努力减少答题

01《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61801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 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 执笔者:编写日期:2004年8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常识、常理去理解课程内容,切忌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课程讲授的内容以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介绍为主。在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培养学生以辨证、唯物的观点,科学地描述、解释、预测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该课程内容多,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不太重要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整理思路,要求学生做笔记,以方便课下的学习和复习。

课程考试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考试题目既要有一定广度和覆盖面,也要有一定的深度。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心理学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任务和领域。 B、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基本发展史。 C、掌握: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等以及心 理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1、认知:这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 语言等。 2、情绪和动机 3、能力和人格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领域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地描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2、实践意义:运用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 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二、研究领域 通过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其研究领域。

《土地利用与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也是土壤学、资源环境管理等专业的重要骨干课 程。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规划发展历史、现状、研究实践的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讲授土地规划的基础理论;从土地规划思想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土地规划的哲学观以及自然-空间—人类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思想。分别选取代表性规划内容,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规划模式、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配合课程讲授,安排了 大量的实验、实习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讲授部分

(二)实验、实习部分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调查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该实践,学生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典型样本;总结、描述其用地特征,并拍照。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到符合下列要求的土地利用类型,描述其特征,拍摄照片,并填写下表。至少要完成8种类型。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系统描述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系统。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找出当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资本情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劳动情况;总结、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出本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并根据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本省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实践原理。目前,各省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并公布实施。通过阅读本省土地利用规划报告,可以了解本省的土地利用系统及分析结果,并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分析训练。 内容:找到本省的土地利用规划;阅读本省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找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与土地利用需求的情况;根据教学内容,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的方法;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填写相关表格,完成相关报告。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苏州大学临床技能教学中心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130059 大纲执笔人:沈海林、诸伟 实习(见习、实践)周数(时数):18学时大纲审稿人:沈海林 学分:1.5 开课学期:7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口腔医学专业2006年教学计划制订 二、实习(见习、实践)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实习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口腔专业人才,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本课程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课程的实习环节。通过本实习,使学生正确掌握影像检查的方法、影像诊断技术的过程,锻炼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实习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实习(见习、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具体内容见下述各章节要求。 四、实习(见习、实践)内容 1、实习(见习、实践)地点:影像实验室及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读片室 1、实习(见习、实践)地点:实习医院为附属第一医院; 2、实习(见习、实践)内容;见下述个章节具体内容 3、时间安排;18课时 五、实习(见习、实践)的形式与方法 包括到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参观、摄片操作、读片等。

六、实习(见习、实践)考核和成绩评定 掌握口腔颌面部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读片、诊断要求。 七、实习(见习、实践)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部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读片、诊断要求。 八、实习(见习、实践)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马绪臣主编 九、其他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马绪臣主编 《口腔颌面影像医学图谱》马绪臣主编 一、前言: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以研究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外伤、颌骨囊肿、肿瘤、颌骨畸形、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疾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为内容的学科。 实验课18学时。实验课主要为读X线片。 二、教学要求: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先行课程:力学、电磁学、光学、高等数学 后继课程:近代物理实验、量子力学 主要教材:杨福家,原子物理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 学分: 3 参考书 1 禇圣麟,原子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2005 年1 月第30次印刷。(注:本书在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举办的全国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国家教委一等奖) 2 C. J. Foot,Atomic Physics,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 3 徐栋培、陈宏芳、石名俊,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北京:科学出版,2008 4 崔宏滨,原子物理学(第二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 5 徐克尊、陈向军、陈宏芳,近代物理学(第二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一、课程的目标和任务 原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的重要基础课,是深入了解物质结构和特性的基础,是许多学科的基础,所以这门课将为学生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及其应用领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以原子结构为中心,以科学实验为依据,详细研究原子的结构、性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揭示现象与规律的本质;讲述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物理图象;初步了解原子核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其相互作用规律;介绍原子物理学的前沿科学研究进展,通过理论与科研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运动规律和研究方法;攻克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理论联系科研实践,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发现的精神,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创新性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三、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土地法学教学大纲

《土地法学》课程简介 安顺学院 课程名称:土地法学课程编号: 070021 英文名称: Land Law Theory授课对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土地经济学 学时:36学分:2 课程简介: 土地法是国家制定的关于调整人们因占有、使用、利用土地而发生的各种土地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土地法学是以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法律为依据,研究土地法律规范的制定,遵守和执行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相结合的实用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 其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土地法学基础理论。包括土地法学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土地法律关系,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土地相邻关系等;第二部分:土地利用法律制度。包括耕地保护法律制度、建设用地法律制度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第三部分:土地行政法。包括土地行政执法和土地监察、法律责任、土地行政复议、土地行政诉讼等。 建议选用教材: 《土地法学》王守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主要参考书目: 1.《土地法学》王文革,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2.《土地法学》沈守愚,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执笔人:殷清慧 编写时间:2014年2月

《土地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土地法学是研究土地法治的科学,其任务是以我国土地基本国情为基础,研究我国的土地法基础理论、土地使用权规则、土地管理规则、土地法实施规则等相关土地法律制度和土地政策,为土地立法、执法、司法提供理论基础、分析方法、规则体系和操作规程。它是法学体系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土地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明确土地立法的原理、原则,理解其适用范围,并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运用;通过学习,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并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土地法学是经济法学的子学科,同时本课程涉及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行政执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具备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的基本素养,它们对于学好本门课程有重要的支撑和辅助作用。 三、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即可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的新兴学科。超声诊断学属医学影像诊断学范围,是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内容包括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术语;超声诊断的正常声像图和病理声像图表现;介入性超声等。其总任务是使学生能运用超声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常见病进行诊断。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讲授、演示、讨论、阅读、电教、录像、课件和见习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并通过提问、测验和操作,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水平。 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影像专业,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课程共70学时。理论42学时,实践28学时 三、各章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超声诊断学的概念,性质和内容,超声诊断学的发展史略。 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学的概念及临床应用特点 2、超声诊断学发展史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学时分配 理论0.5学时,实践0学时 第二章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 目的要求 了解:超声诊断的物理特性、超声诊断仪的种类、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1、超声波基本物理量 2、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3、超声波的生物效应及诊断安全性 4、超声成像一般规律 5、超声显像特点 6、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结构及类型(A、B、M、D) 7、超声诊断仪的使用与维护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电教 学时分配 理论1.5学时,实践1学时 第三章超声诊断基础 目的要求 掌握: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超声回声的描述和声像图分析,超声报告的书写。 熟悉:超声诊断常见的伪像 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2、超声诊断的特殊检查方法 3、超声回声的描述 4、超声回声分析的内容 5、声像图分析的方法 6、超声伪像形成的原因 7、灰阶超声常见的图像及伪像的辨识和消除方法 8、超声报告的书写原则、要求及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新06年8月课程编号:02300009 课程名称:原子物理学 英文名称: Atomic Phys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54 学分: 2.5 适用对象:物理、电子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 1.课程简介 本课程着重从光谱学、电磁学、X射线等物理实验规律出发,以原子结构为中心,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实验到理论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微观世界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并利用这些基本概念说明原子、分子以及原子核和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介绍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是近代物理的入门课程,是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程需在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之后开设,是理论物理课程中量子力学部分的前导课程,拟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出。 2.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物理专业学生必修课。是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的后续课程、近代物理课的入门课程。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激光、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的基础课。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实验入手,用量子化和微观思维方式,分析微观高速运动物体的规律。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有概括而系统的认识。通过对重要实验现象以及理论体系逐步完善过程的分析,使学生建立丰富的微观世界的物理图像和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用微观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发展的历程,培养科学研究的素质,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2)了解原子和原子核所研究的内容和前沿研究领域的概况,培养有现代意识、有远见的新一代大学生。 (3)掌握原子、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处理原子、原子核物理学现象及问题的手段和途径。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使学生了解无限分割的物质世界中的依次深入的不同结构层次,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基本性质、基本运动规律; (5)结合一些物理学史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对物理结构的实验——理论——再实验——再理论的认识过程,了解微观物理学对现代科学技术重大影响和各种应用,并为以后继续学习量子力学和有关课程打下基础。 4.教学内容及要求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 二、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 四、学时与学分: 周学时:2 总学时:24(一学期) 总学分:2 五、开课单位:音乐教育学院 六、内容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教育理论必修课,也是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体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意蕴,进而产生学科兴趣并形成对人心理与行为的探索态度。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好基础。 本课程共分九章,包括: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脑与心理、需要与动机、认知过程、情绪、智力与创造力、人格、个体心理发展、学习心理。 七、教学形式: 本课程以讲授法为主,同时结合演示法、图式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问题诱导法等方法和手段进行讲解。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创造发展原则等进行教学。 八、课程教材: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3月九、参考教材: 陈录生等主编《新编心理学》(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 叶奕乾主编《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8月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5月 十、考查与考试: 每学期末,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闭卷考试。 十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三)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四)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2、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脑与心理 (一)神经系统 1、神经元 2、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二)反射和反射弧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Specialty Introduction 课程编号:08075101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学时数:16 学分数:1 执笔者:审核人: 修订日期:2008年6月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入学的专业导论课,为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主干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的学习方法。并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生浓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内容 1.土地和土地科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简介、土地科学简介、土地科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以及我国土地科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了解土地的概念,土地的属性,掌握土地的科学的学科体系以及与土地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2.土地资源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资源学简介、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及发展前景、我国土地资源介绍。 掌握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3.土地经济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掌握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了解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4.土地利用规划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了解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5.土地法学与土地行政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法的渊源及其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土地产权制度;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掌握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了解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6.地籍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地籍制度、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不动产登记。 掌握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了解地籍制度;理解不动产登记。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7.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学时) 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理解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8.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土地信息系统(2学时) 主要内容: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土地信息系统构建。 了解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土地信息系统构建。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附:学时安排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一课堂讲授为主,应根据学生平时听课的情况以及作业情况适当安排课堂讨论与习题课,采用精讲多练、加强课后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 (一)课堂讲授 本课程以土地资源的学科为基础,由于学时比较少,授课时应精讲,重点讲土地资源管理的主干学科。通过有限的学时,使学生尽快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讨论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编写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实验课上通过教师示教,学生阅片,病例讨论等方式,与理论课相互验证,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综合驾驭能力,使学生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和X线鉴别诊断,掌握口腔颌面部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熟悉口腔颌面部常用X线检查设备。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相对应,并同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学时。 四教材:《口腔医学实验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嘉德,2版,2003年。 Ⅱ正文 实验一口腔颌面部X线技术特点 常用口腔颌面部X线片正常图像 龋病、牙髓病X线诊断 一教学目的 认识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学习常用口腔颌面部X线片投照技术和正常图像,学习龋病和牙髓病X线诊断。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根尖片投照技术(包括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和平行投照技术)。 (二)掌握根尖片上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图像。 (三)掌握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X线表现。 (四)掌握牙合片正常图像。 (五)掌握曲面体层摄影片、华特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侧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髁状突经咽侧位片的正常图像。 (六)掌握浅龋、中龋、深龋的X线诊断。 (七)掌握牙髓钙化的X线诊断。 (八)熟悉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包括曲面体层X线机、X线头影测量机,牙科X线机)。(九)熟悉牙合片投照技术。 (十)熟悉牙合翼片正常图像。 (十一)熟悉X线头影测量片、下颌骨开口后前位片、颧弓位片的正常图像。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对教学的意义 教师讲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教材分析则是备好课的前提。有的人可能会说,课本对教学内容都作了详尽的阐述,教师按课本讲就是了,对教材还有什么可分析的呢?我们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一种贮存状态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把这种贮存状态的知识首先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学习再把传输状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而这两种知识形式的转化过程与方法,由于受多种形式的制约,课本上是很难把它们全都写出来的。因此,不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就难于把握和完成知识形式的这两次转化。 教材中所讲的知识,要放在知识整体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以真正掌握它的内容,认识它在整个教材结构中的地位,认识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这一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有些青年教师,讲课只照本宣科,书本上怎么写的,就原原本本的怎么讲,对教材缺乏分析,因而把握不住概念、规律的本质及它们间的联系,抓不住教材的重点。这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培养能力需要认识和比较各种知识的能力价值。而知识的能力价值具有隐蔽性,表现为不思则无,深思则远,远思则宽。只有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才可能挖掘出教材本身没有写出来的知识的能力价值,以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确定不是随意的,它既受教学思想的指导,又受教学内容的制约。进行教材分析,同时也是在酝酿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因而教材分析的深广程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材分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每个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一坏节,并要具有分析教材的能力,掌握分析教材的一般方法。 二、分析教材的基本依据 分析教材时,主要应以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为依据。 (一)物理学的知识体系 所谓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即学科体系,就是物理学按其自身发展所形成的知识内容和逻辑程序。从整个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来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经典物理,它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部分所组成的知识系统。另一部分是近代物理,它是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知识系统。认识这个知识体系,在分析教材时,才能看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能把各部分教材内容放在物理学知识体系中来理解。认识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从知识方面居高临下,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容,作到深入浅出;才能从发展的观点掌握好知识,避免教学中的绝对化和片面性。 (二)学生学习物理的状况: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 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落实在学生学习的效果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认识和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只有充分把握住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才能使教学活动落实到学生身上。因而分析学生学习物理的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是分析教材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学习兴趣的范围大大扩展了,这为我们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和可能,但学生这时的兴趣一般还限于直接兴趣的水平上。初二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对物理只有直接兴趣,他们只满足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而未产生探索这些物理现象原因的需要。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开始表现有操作性的兴趣,他们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物理现象施加影响,但往

环境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Planing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学时数:26 学分数:1.5 课程性质:限选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经济学》 开课教研室:环境科学教研室 执笔人:彭举威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本课程属环境科学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2.知识要求 本课程系在《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经济学》的基础上,来对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方法进行讲解,尤其对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等方面的规划。因此学生应具有现代数学、几何学、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知识。 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

掌握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尤其是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方面的规划。对各类社会形为具有独立制订规划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及要求 了解环境规划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与原则; 了解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内容; 掌握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掌握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的规划的基础、技术措施; 了解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2.时间分配和进度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 ①水环境规划; ②大气环境规划。 本课程教学难点是: 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②规划方案的综合制订与评价。 4.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在《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对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介绍,重点在于讲解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尤其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资源保护和固体废物管理规划,所涉及到的预测方法在《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中有所讲解的,本课程将不作祥细讲解。 5.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建议使用教材:《环境规划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议参考书目:《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东南大学 《城市环境规划》武汉大学 四、大纲说明 1. 本课程的重点应放在第1-6章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水环境规划和、大气环境影规划的学习,而对土地资源保护规划、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和城镇环境规划的学习以自学为主的方法来完成,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统一讲解。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应在课堂上多举些实例来加强学生对环境规划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环境规划的个人能力。 2.对重点的章节留作业(习题在20道左右),认真批改,并在课堂讲解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3.习题课、讨论课安排3学时,讨论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成人医学影像学专升本(业余)专业使用」 前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72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40学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学发展迅速,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及专升本(业余)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专业内容。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熟悉X线、CT、MR等影像诊断手段的基本原理,理解其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的影像诊断方法,使学生对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具有初步影像学诊断的能力。本课程理论教学遵循细而精的原则,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幻灯和计算机多媒体,实验教学主要以实际图像和幻灯为主。 一、学时分配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了解: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自学)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授课范围、内容和学习方法(自学) 熟悉:学科进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自学)

熟悉:临床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第二章呼吸系统 了解: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自学) 掌握:胸部正常X线表现,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肿瘤,胸部创伤 熟悉:胸部正常MRI表现,胸部病变的基本MRI表现,支气管扩张症 第三章循环系统 了解:适用于循环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掌握:心脏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风湿性心脏病、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炎的影像学表现 掌握: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四章消化系统 了解:适用于消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熟悉:急腹症的CT检查及X线影像观察与分析、腹腔肿瘤 掌握:食管癌,食道静脉曲张,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结肠癌的影像诊断 掌握:脾外伤,肝脓肿,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癌,胆石症,胰腺炎,胰腺癌的影像诊断 第五章泌尿生殖系统 了解:适用于泌尿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熟悉:KUB平片、IVP、腹膜后间隙肿瘤 掌握:尿路结石、肾癌、膀胱癌的影像学表现;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女性生殖系统炎性疾病、子宫及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第六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了解: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应用的选择(自学) 熟悉:CT、MRI在骨关节病变诊断的作用,全身性疾病的骨骼X线改变 掌握:X线平片的影像观察与分析,骨关节创伤,骨关节感染,骨肿瘤及瘤样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