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案例

行动研究案例
行动研究案例

行动研究案例——

“小学生数学书写习惯的培养”

顺德大良西山小学谭艳辉

一、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为习惯决定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的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其中数学书写习惯的培养就是其中之一。对学生而言,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培养做事耐心、有序的品性及审美的情趣,可以培养数学的逻辑思维以及解题习惯,积累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二|、问题的发现:

我们发现,小学生经常会由于粗心而看错题或者做错题。其实,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平时的审题习惯和书写习惯不好而造成的。如:书写不规范,“1”写得似“7”,“0”写得似“6”,造成看错数字;不会打草稿,草稿纸上乱七八糟,刚算好的答案一下子就找不到了;书写马虎,自己写的数字自己都不认识,等等。而且,书写不好,造成学生做题随随便便,思维过程混乱。简单的说就是:不好的书写习惯造成学生养成不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和解题习惯。严格的说:不好的书写习惯会让学生养成做人、做事马虎随便,没有耐心,形成不好的品质。为此,我确定了以“数学书写习惯的培养”作为研究小课题。三、深入调查现状:

连续五年,我都接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每年我都对新接手的两个班近百名学生进行“打草稿”的调查,发现只有极个别学生的草稿纸上有清晰的解题思路,而且草稿整齐,干净。绝大多数学生的草稿纸上乱七八糟,而且浪费纸张的现象很严重。还有个别学生没有打草稿的习惯。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无打草稿的意识,需要老师多次提醒,才把草稿本拿出来用。做题时,少数学生先在草稿本上演算,多数人拿起笔就在书上、试卷上写,发现错了,即刻划

掉或涂掉,再错再涂再划,严重影响卷面整洁。作业本的格式不规范,随心所欲,涂黑团,使用涂改液,甚至于用橡皮擦擦出的破洞,等等。

四、对策。

1、教师的示范作用。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他们把老师作为崇拜的偶像,喜好模仿老师的言行。如果老师能坚持把美观、整洁的板书展示给大家,长此以往,学生的头脑中就会首先建立起书写的“模式”,产生“我们本来就应该那样写”的心理,老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就演变成学生的行为。其次,老师的规范批改也是很好的示范材料,一个老师能时时、事事注重细节,哪怕是优美的画勾,规范的批语,等级的给予,都能让学生认为这是一位严谨的老师,我们也应该学习老师注重细节和完美,这样能给学生很好的榜样效应。

2、教师的严格要求。

我认为:师生关系犹如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也就是老师对学生严厉要求,学生必然畏惧三分;老师若是对学生的行为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学生的猖狂也就会变本加厉。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书写要求严格的老师所教的学生做事常常显得井然有序;一个不拘细节,对学生要求不高的老师,其学生的思维和言行常显得有些混乱。可见老师的严格要求对学生十分重要。老师能做到时时对学生的书写提出较高的要求,学生就不敢马虎对待。长此以往,一个良好的习惯便诞生了,一个良好的班级也形成了,孩子们的严谨态度培养起来了。正所谓:严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

3、规定格式和要求。

(1)作业的排列。

竖式的对位要在同一直线上,数学学科特点就是要准确,凌乱的书写会影响视觉和思维,会导致计算失误。其次是应用题的解答书写,有的学生是哪里有空位置就写在那里,也不管解题的先后顺序,上面是最后一步,下面是第一步,所以,要求他们必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不要因为随意的书写习惯导致解题的错误,因而平时一定要注意列算式的顺序及答题的完整性的培养。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格式要求,要按题型的固定格式答题。每一页的作业都要上下对齐,左右对齐,整齐的作业让人心情愉悦,思维会变得畅通。

(2)改错题的要求。

随意涂改,使用涂改液等,会造成卷面不整洁,会养成学生做事随便的习惯。所以要规范他们改错题的要求。我的要求是:数字的书写要规范;禁止使用涂改液、带,禁止涂黑团,禁止乱涂乱画,错了必须重新写过;老师批改以后做错的题目,必须用铅笔更正,方便再次修改。

(3)打草稿的方法。

很多学生对课堂作业本的书写比较认真,但在草稿本上书写时,会认为草稿本不用交给教师批改,便随心所欲地乱画,有的不注意格式,书写混乱,字迹潦草,影响了计算的正确性。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学生能在草稿本上认真书写,那么他就会在正式作业本上认真书写。我的要求是:草稿上要写时间,题目序号,解题过程,解题思路,以及帮助理解题意的草图,需要计算的竖式写在右边,每道计算题必须计算2---3遍,确保准确无误。这样,既方便检查和验证,而且解题思路清晰,过程一目了然。草稿本的格式如正式作业格式,定期检查,评比。

(4)作图题的书写。

作图题是数学作业中要求最高的部分,要求尽量精确。同时要借助作图工具(如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并用铅笔作图易于修改。

4、制定评分标准。

每次数学作业由两个分数组成,正确率分数+书写分数。正确率的分数采用百分制,而书写分数采用等级制。书写分的评分标准如下: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美观

规范:格式标准;形式与内容统一;思路与过程清楚

整洁:数字清楚,文字整洁。

正确:不写错字、不抄错题。

5、巧用评价机制。

表现欲是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采用板演、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展示学生的作业,既展示优秀作业,也展示有严重问题的作业。前者大力表扬,后者引以为戒。定期评选优秀作业和优秀草稿本,并给予奖励。做得差的给予相应的惩戒。五、过程。

书写习惯的培养贵在坚持,要常抓不懈。“把字写好不难,难在坚持写好。”小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意识差,需要老师一如既往地督促和坚持,待这种坚持形成一种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就会定格为书写的必然。这就需要所有的老师达成共识,尽量统一要求,避免换一个老师又要换一种要求。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书写规范,字漂亮,作业干净、整齐,做作业的态度认真多了。伴随着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学生还养成了良好的审题习惯、细心思考的习惯,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做事严谨、有耐心、有次序,还培养了他们的美感。

“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的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习惯成自然”的思想,切切实实地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工作,使学生终身受益。

行动研究案例

附录八:行动研究案例 小学英语Pair Work的行动研究① 摘要: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英语教学实践的反思方法,是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与科研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资料收集、理论研究与分析讨论,使教学行为朝着更专业、更系统的方向发展。根据研究侧重点的差异,本行动研究分为对Pair Work的初步研究和以帮助差生为重点的Pair Work的行动研究。 关键词: 行动研究; Pair Work; 控制性练习; 观察法; 访谈法 一、行动研究的第一阶段:关于Pair Work英语活动的初步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Pair Work,即两人一组进行课堂活动,是小学英语课堂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在组织Pair Work时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做得比较成功,但也常有少数同学的会话效率不高或活动失败的现象。例如,有的被一方独占话题,双方很少交换“话轮”;有的双方各行其事,“有话而无会”;有的使用母语为中介语,小声低语等。当教师请“会话未成功”小组当众会话时,也常常出现两人的对话不能连贯表达,致使会话无法继续进行。 (二)原因假设 是什么原因使得Pair Work未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预期作用呢?笔者对其试做以下假设: 1.教师示意不清 2.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3.活动安排得不合理,如时间紧、话题枯燥等。 4.其它个人因素,如两人关系、性别及性格差异等。 (三)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的研究过程 针对以上假设,调查问卷设计如下: (1)考查学生对会话活动的兴趣:是否喜欢两人一组活动? (2)考查教师示意是否清晰:会话活动前,老师是否示意清楚? (3)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因素:你喜欢与什么样水平的同学一组练习? (4)考查性格差异因素:你喜欢与什么样性格的同学一组练习? (5)考查交往差异因素:你喜欢与平时相处怎样的同学一组练习? (6)考查性别差异因素:你希望与什么性别的同学一组练习? (7)自我判断:你认为哪些是两人对话活动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原因? 调查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共90人。 调查结果: 在90份有效答卷中,77.5%的学生喜欢做Pair Work,基本肯定了会话活动的积极意义。对影响会话活动未成功原因的调查结果: (1)有79%的学生很清楚教师下达的任务与要求,可基本排除假设中关于教师示意不清的因素。 (2)有68.9%的学生对性别差异取无所谓态度,因而假设中的性别差异因素也可以排除。 ①祝珣. 小学英语Pair Work的行动研究.基础英语教育,2005(3)

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教育行动研究的案例 一、文献探讨 [强迫症定义] 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这种症状出于病人内心的,但不被体验和自愿产生,是病人不愿意想的。明知是不合理的,但不能摆脱,使病人感到痛苦,与其本人的人格格格不入。 [强迫症状] 强迫思维,强迫意向,强迫行为等,有的与精神因素有联系,内容不荒诞离奇,病人自知力存在,无其他精神病和明显精神衰弱性格特征。患有强迫症的患者内心都有焦虑不安的情绪反应,一方面,他们明知这些动作和观念毫无意义,不必要,想努力加以控制,但又无法消除这些行为,甚至引起更为严重的紧张和不安。许多患者同时伴有头痛、头昏、失眠等神经衰弱的症状,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强迫症患者一般都胆小,敏感,害羞,做事情怕难为情。常因此不能显示他们的口才和表演才能。这种难以控制的心理矛盾常使患者坐立不安、易激怒、紧张、虚弱、疲乏。 二、研究设计 [研究框架] 问题描述——→问题分析——→实情探究——→拟定策略 ——→运用实践——→评估效果——→纠正改善——→期待解决 [个案描述] 1.基本资料 姓名:萧何(化名) 性别:女 年龄:17岁 家中成员:3人父亲、母亲、萧何 2.成长经历 萧何在家中是独生女,父母对她宠爱有加,但是也正因为就这一个女儿,因此父母对她的期望也很高。上幼儿园期间,年年是“好孩子”;上小学和初中期间,年年是“三好生”,初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班”。 在高一第二学期之前,似乎一切都很正常。 [研究地点]

萧何就读的重点班有52位同学,是该所学校的一个特色班。它由年级的前54名同学所组成的,这是一个班风踏实的集体,也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集体。就周记的情况来看,除了萧何一人受强迫干扰,其他各个都正常地运转着。对第一个矛盾,我们打算把重点放在教室,通过对她的观察、对周记的再了解、动用集体教师的智慧,来对她进行引导,尽可能地消除她的强迫感;对第二个矛盾,我们认为这是无中生有,或者说是数学课情况的延续,它应该是由第一个矛盾决定的,我们决定用意志去塑造她。 三、行动研究历程 日期:2004年5月7日(一) 背景简述:高一重点班学生萧何,刚踏入高中时,成绩优秀(除了数学稍稍有些逊色)。然而,第二个学期的学习,已经迫使这位本该充满朝气的女生显示出了从未有过的疲乏,在她的周记中,赫然写着:“各位老师,帮帮我,上数学课时,我总是在重复中煎熬,下课后,我总在弥补我的浪费,我快要被这种状况吞没了。” 场景描述:(在周记中,她反应的是数学课,因此,我们决定把研究的时间就安排在数学课上,而听课时我们就坐在教室的前面,而萧何的位子就在第三张)第一次关注到萧何,发现她确实在这样的班级中格格不入。整个一堂数学课,其他人都聚精会神地随着教师的步伐在前进,且一脸的自信,包括做练习题都是如此;而她,时而紧锁双眉若有所思,时而看看同桌,时而低头疾书与他人无关,时而盯着黑板的某一处神情沮丧,似乎整个人就处于浮躁状态。 实情简析:课下面谈后,得知:数学课上,本来是萧何的思路跟着老师在走,突然之间,发现旁边的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于是有个念头在想,自己第一题可能没有弄懂,虽然她明白,她完全弄懂了,但是有了这个念头以后,她根本无心去听下个题目,又知道时间的宝贵,但是为了证明什么,她却拿起笔把第一题在纸上写了一遍,这才了事。但又错过了后几题的听讲,结果,一堂课下来,丢失了好几个题目的听讲时间。而数学课一下课,她说自己肯定不会出教室,因为要补那不懂的题目,很多时候,课间十分钟是不够的,常常会影响下一堂课。 处理方式:了解、安慰并告诉她,不要再在课间的时候去做数学题目,我们会联系数学老师,利用中午的时间为她讲解另外几个题目。 处理结果:虽然利用中午的时间为她讲解题目,是弥补了她上课时的漏洞,但是下一堂数学课呢,难道经常这样上课听不完整,下课再来补吗?我们感到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日期:2004年5月14日(二) 背景简述:一个星期内,据数学教师称,有五个中午自习的时间,萧何都在办公室问问题,而且比上个星期的问题还要多,不知道原因在哪里。在萧何的周记本上有这样几句话:“现在的我,比起上个星期,要有负罪感。因为现在课上,我经常跟着强迫走,而且还走得心安理得,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读书报告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读书报告 行动研究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人Collier提出,后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Kurt Lewin 对其进一步发展。对行动研究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还有 Lawrence Stenhouse, Stephen Kemmis, John Eliott 和Dave Ebbutt。他们从不同角度探索行动研究,对推动教育行动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何为行动研究?由于各个学者对其理解有所不同,行动研究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但行动研究的核心思路是立足于教学现实问题进行反思,然后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来提高和改进教学。行动研究和传统教育研究有很大的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问题提出的主体不同,研究对象不同,研究者在研究中扮演的角色不同,研究方法和过程的不同,研究的本质与数据分析的不同以及研究结论意义和研究目的不同。与传统的教育研究相比,行动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教师是行动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师与相关人员的合作关系;有一个系统的探究过程;具有实验性特征。然而,并不是说做了行动研究,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就一定会提高,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思。致力于反思性教学的老师会时刻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审视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不断调节、评价和改进教学的过程。行动研究最重要的意义是它把教育看成一个实践的过程。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初步调查并提出假设,最后制定实施方案并得出结论的实践过程。 毋庸置疑,教师在参与行动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比如实践问题,相关资源的短缺和教师进行行动研究时所掌握的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尽管如此,开展行动研究对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教育而言,教师参与行动研究可以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从教师自身来看,行动研究可以提高教师工作自主性,提升教师教学评价能力并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开展行动研究教师要具有开阔的思想,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此外,在开展行动研究过程前,教师需确定合适的研究课题,明确行动研究的目的,考虑时间投入等问题。 行动研究是一个循环发展的过程。开展行动研究的第一步是发现和确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行动方案解决问题。问题来自教师本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见感兴趣的问题、难题或是自己说不清的问题。在发现问题后要提出假设,即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通过做问卷调查、访谈、观摩、日志、录音录像等方法搜集数据

教育行动研究案例

<教育行动研究案例> 炎热的下午,我一进教室看见一群熟中的孩子,在冷气舒服的安抚中,个个呈现出满足陶醉于睡梦中的样子,看见他们睡的如此的甜美,我于心不忍叫起他们,心中充满了强烈的罪恶感,但基于身为一位教师的使命,我不得如此。孩子们在我使劲的声嘶力吼中缓缓的醒来,不耐烦的打开书本,少数一两位还趴在桌上发呆。整堂课下来,我知道除了前面几位同学外,我想大部份的同学是不清楚我在作什么的? 除了上课,我还不断的从事于调节的工作,因为我不能一次让太多的同学同时出教室去上厕所,一方面是他们在走廊谈笑的声音太大影响到别班同学的上课;另一方面是有人会躲在厕所内抽烟,所以我只好每次让两位同学离开而且限定他们回来的时间。以致于整堂课上下来,我不断的被打断我的课程,甚至于让我误以为我在这堂课主要的任务是负责安排他们上洗手间的时间而不是教学。 我原本在这堂课中打算在课程中带入有关[生命教育]的部份话题,除了一方面可以让我的课程能够把现代与古代拉近以外,也试着让孩子们了解如果我是李商隐那么在那样的时空背景里我会怎么作?比他作的更好还是比他作的更烂?结果整堂课上下来,我只上完国学常识的部份,要提醒同学缴交的作业也没公布。虽然回想一下整堂课上课的情形尚属良好,因为至少该上的课程进度有上完,但如果在课堂上我只能照本宣科那只不过沦为一位[经师]罢了!我想我对自己的角色绝不只定为在此!但因为我必须分心掌控他们离开教室及回来的时间,导致我没办法把事先准备好合适在此融入的有关[生命教育]课程都给错过了,下回又不知道何时才有适当的时机与孩子们作分享了。 假如我重新回顾那一堂课的情形,我想大部份的同学应该都不清楚我在说什么罢?除了为了一开始唤醒他们提振士气所说的几则小笑话,我不知道他们到底学到了多少? 令我不尽怀疑毕业之后到底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一课?在这一节课里除了学会古诗,孩子们是不是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该知道呢?人类之所以异于万物,乃在于经验的累积,所以我相信除了课本以外,一定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要带给他们,否则教学沦为死知识的传授,那上课又有何用?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 配音在课堂中的应用

Action Research on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Teaching by Means of Movie Dubbing in Grade Seven of Junior High School Background and motivation With the o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ability of speaking fluent and understandable English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therefore is paid much attention to. On account that English has become lingua franca all over the world, English learners accent will be accepted as long as they have “comfortably intelligible pronunciation”and speaking in the way native speaker do is no longer necessary (Pei, 2014).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students should learn the phonetic knowledge including pronunciation, intonation, stress, pause,linking and etc. As for speaking, students should speak with natural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and appropriate tone (Education Departmentof China, 2012) For lack of instructions on English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class (junior high school, grade one) have difficulty in English pronunciation. In Chinese, tone is word-specific, but in English tone is statement-based so not only pronouncing every single word correctly but also inton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English. Students’ problems in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have had a bad effect on their motivation in speaking, which makes them not confident enough to use English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part from that, their unfamiliarity with phonetic knowledge also poses problems on their listening, for example, the feeling of the speaker carried by the speaking tone.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with the aid of a mobile phone app for dubbing (AppendixⅠ),I am going to introduce dubbing into English classroom (considering the time for English class is limited, I will start a second class for my students after class once a week in cycle 2). My hypotheses are as follow: 1)Dubbing is so interesting that students will be more involved in classroom

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案例分析 一、案例情况 2003年12月8日上午第四节课,某小学一年级(1)班学生在没 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做作业。教师在上课前曾到教室给该班学生布 置作业,并让各小组组长维持纪律。7岁的陈某在写作业时,多次 与同桌说话。陈某所在小组组长郭某(7岁)便拿起课本击打陈某的 头部数下,致使陈某当场昏倒在地。事故发生后,学校立即派人把 陈某送往医院,经诊断为癫痫病(击打行为系诱发因素)。陈某住院 45天,其间花去医疗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各项费用共计7600元。后因赔偿问题未达成协议,陈某将学校和郭某及监护人诉至法院。 二、案例分析 1、根据《教师法》第7条规定,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 教学的改革和实验。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但这是一种职权,只 能依法行使而不能随意转让。教师在上课期间不到课堂维持秩序, 应告知学校安排其他教师代管班级,而不能将管理学生的职责交给 未成年的班干部(案例中的郭某),其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教育 要求的。 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 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四)学校组织学 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3、所以学校应对教师疏于管理、安排未成年班干部(郭某) 你不对!球是要从上面传的! 实况记录: 体育活动课上,看着放在地上的五颜六色的皮球,孩子们立刻显得格外兴奋、激动。让他们安静后,我就与孩子们共同讨论皮球可 以怎么玩?多数孩子提出皮球可以滚。然后我让幼儿以自己的方法玩

球。自己在一旁观察他们是怎么玩的。一段时间后,我集中了幼儿,这时我赶紧抛出这节课的活动内容及要求:“今天我们都是去参加 运动会的运动员,我们参加的项目叫《皮球快快跑》,是来比赛传 球!当老师拍手的时候,你们开始从头上一个一个传球,老师手一停,球在谁的手里,谁就要表演双手交替拍球,听明白了吗?”游戏在大 家的兴致勃勃中热烈的展开了。突然,韩成凯和袁野竟大声地吵了 起来,“韩成凯,你不对!老师说了球是要从上面传的!你不对!”于是,我马上暂停游戏,我示意让韩成凯传一次让我看看,原来,韩 成凯的手是举起来了,可能由于是怕老师突然之间停止拍手而球留 在手里,于是韩成凯就迫不及待地想把球传过去,再者可能是因为 韩成凯人高马大的缘故,把手举过头顶会觉得太高,所以导致动作 不是很标准。我轻轻地拍了拍两个孩子的小脑袋,说:“你们是怕 老师停止拍手停了球留在自己手里要表演节目吧?其实老师会拍一段 时间的,不会那么快停下,所以不用紧张,好吗?另外,老师今天给 拿到球的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哦!一会你们就会知道是什么好礼 物了。”经过解说之后,孩子们再也不怕接到球,传的时候不着急了,动作也标准了,韩成凯也传的又稳又准确! 分析与思考: 皮球是幼儿既熟悉又喜欢的玩具之一,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玩具,却蕴涵了很多的知识。我班的孩子尤爱玩球,在上这一节体育课时,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的确很喜欢滚球,但是几个小朋友手部 的肌肉力量较弱,两臂用力不够均匀,控制球滚动方向的能力较差。后来当孩子们拿到皮球时,有滚着玩的、有抱着扔的、有向上抛的、有用脚踢的、还有个别干脆抱着不放手的。如何利用皮球发展我班 孩子们的运动技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呢?后来我设计了一个《皮球快快跑》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还 提高了孩子们动作的协调性。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传球仅仅是玩球方法中的一个玩法而已,老师应做一个 有心人,玩球的花样是百变的,鼓励幼儿探索各种玩球的方法,然后把孩子零散的玩球经验借助集体活动辐射给全班幼儿,把幼儿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课程简介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宗旨是为小学英语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提供指导和帮助。主要学习内容包括:( 1 )认识行动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分析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所面临的困惑和困难,同时引导教师思考自己可能面临的困难。(2 )了解什么是行动研究,通过学习其定义,找到行动研究的特点。详细介绍行动研究的过程,进而了解行动研究对教师的要求,引导学员认识行动研究与其它教育研究方法的不同。( 3 )通过案例学习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发现问题、收集和分析数据,开展反思等;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数据收集方法的功能、特点和不足。( 4 )最后,探讨撰写行动研究报告的意义,分析行动研究报告的结构,提出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另外,课程在互动对话环节邀请做过行动研究的一线教师与学员,分享她们学做行动研究的过程和体会,为一线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学习要求】 1. 深刻认识行动研究的意义、目的和作用。了解什么是行动研究,总结行动研究的特点,思考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优势和存在的困难,与小组成员讨论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优势,克服困难。 2. 与小组成员讨论和分享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和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分析,设计调查工具,为开展调查奠定基础。 3. 了解行动研究的过程,并能按照行动研究的过程,确定研究的问题,制定行动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为在教学中实施改进方案奠定基础。 4. 完成一份开展行动研究的设想和计划。

专题讲座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引言 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如何使课程理念转化成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动是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而教师的自觉行动必须来自于教师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行动。自上个世纪 70 年代在西方国家引起课程专家的关注,行动研究到今天已经成为国际范围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纽带与桥梁。行动研究以其研究性和实践性赢得了广大教师的认同,探索中国国情下的教师行动研究模式也成为我们所关注的课题。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 一、行动研究的意义、目的与现状 二、行动研究及行动研究的过程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方法 四、如何撰写行动研究报告 一、行动研究的意义、目的与现状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应再局限于应用他人的理论或重复别人的经验,而应通过个人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重构自己的教育世界,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教育的价值,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不再是对职业的补充,而成为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一种职业精神。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教师才能形成真正的改革意识,发展教育创新能力,教育改革也才能因此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开展行动研究,可以使教师在合作中构建自主发展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会观察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认识,对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的认识。同时,通过不断反思与实践,获得自身发展,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 行动研究自上世纪 80 年代中开始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 90 年代中开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的国培学习,不论是教育教学理论或业务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回顾十几年 的教学工作,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只觉得自己做的问心无愧。 在教育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需要付出大量的 精力和情感。热爱学生,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树立他们的自尊心 和自信心,以“爱”为核心,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生,我都细心关爱,倍加呵护, 从欣赏开始,从称赞入手,欣赏、称赞学生的每一个细微处,激发他们高尚的动机,而 且自身对知识充满热忱,不断求新成长。当今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养: 一、能科学地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 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 二、熟练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积极参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 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积极参加镇级 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操作大赛及课件制作比赛均获一等奖。 三、有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在耕耘 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以通过抽象 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为目的,善于启发,分析细腻层次分明,注 重解题思路的传授和解题技巧的总结。 四、有爱心。我始终认为:教师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 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 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 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 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 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个极端的教育口号像枷 锁一样天天束缚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怀疑自己的教育教学 能力,我真的就认为我就是那个不会教的教师,否则为什么会有部分学生不会学习呢。后 来通过学习相关理论及多方面的实践探索请教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宣传鼓 励口号,而绝不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客观标准。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读书笔记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读书笔记 近期我读了王蔷的《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一书,受益匪浅。在大多数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固有观念中,教育研究者是那些在大学教育学院或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的专业科研人员,教育研究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然而,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明了其实教育研究离一线教师的教学生活并不遥远。我们一线教师需要这样的教育研究,也能够做好这样的教育研究。 首先是我对“教师为什么需要行动研究”的理解。教师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学理论和流行的教学方法一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就出现问题。目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大多由教育领域非一线教师的专业人员来从事,他们的研究较为宏观,旨在发现教育的基本规律,研究方法较为复杂,多用精密的量化方式及难度较大的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数据。这样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虽然对教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它往往无法被直接运用于日常课堂教学,用以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普遍对特殊的指导作用,需要通过一线教师自身对理论加以理解、转化、情境化之后才能实现。问题就出在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这一环节。许多一线教师的理论研究综合素养达不到能够正确理解先进教育理论,顺利转化先进教育理念的水平,因此,他们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但是,“行动研究”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状况,它是一种从教师的教学现实环境和条件出发,简单实用的研究方法。 “教师是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和使用者,教师在自己日常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系统的观察和不断的反思、发现并提出问题、 确定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观察和分析数据,分析 和评估效果,继而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使教学研究成螺旋状持续发展下 去,打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1 教师可以通过“行动研究”边实践边学习,在积累教学实践经验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逐步接轨。同时,教师在自我教学反思的过程中也能得到成长,我想这便是“行动研究”之于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吧。 明了了“教师为什么需要行动研究”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知道“教师该如何开展行动研究”。本书第二至六章是关于开展行动研究的步骤和方法的介绍,第七、八章则通过大量贴近英语教学实际的鲜活生动的行动研究案例,具体的向 1王蔷:《教师教育行动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3页。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诊断及其策略doc

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新课程背景下城乡结合初中数学学困生 的诊断及其策略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盐步第三中学潘小柳 【摘要】城乡结合地区的初中数学教学,因其周边环境、家庭、学校等的特殊性,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如果我们课堂教学上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考虑个别差异,降低难度,铺设桥梁,注意分层明确学困生数学学习成绩所达到的合格层次,注意学校、家庭、社会这几方面的结合,就能帮助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新课程城乡结合数学教学学习环境学困生的方法学困生法策略 一、发现问题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都阐明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而数学学困生就其个人成长来说,由于学科的基础与工具性,将直接影响到对他们的后继教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与成才问题;对教育来说,关系到学科教学的平衡性与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和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对国家来说,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可见,研究数学学困生问题,成为当前教育常抓不懈的大课题。 我们学校地处佛山市区和郊区的“城乡结合部”,距广州市区仅6公里,可以说是南海区行政规划中的“副中心”,经济较发达,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区。学校里来自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弟比较多,正是因为周边环境的特殊性,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出现掉队现象,慢慢地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成绩也较差,给数学教学增加了难度。从人员组成来看,大都是一些农村人口、外来务工民工、小商贩等,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较高的教育,文化素质低下,综合素质更为低下,而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受到城镇文化长期熏陶,通常较有灵气,活泼好动,信息来源广,接受新生事物快。但由于所处的社区复杂,影响、干扰源多且强度大,家庭文化氛围不浓,加上家长忙于生计疏于管理,缺乏应有的教育知识,不能准确把握孩子心理的细微变化,容易造成教育失当,使孩子形成许多学习上的坏习惯,自然而然地成了学困生,这对孩子的数学教育非常不利。 初中数学学习难度加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问题学生行为与矫正 一、问题的发现: 夏某,男,11岁,是我校五年级某班级的一名学生。在第一周军训期间,刻苦训练,认真学习。上课、集会从不迟到、早退。但是,开学二周以后,就逐渐发现他有一些违纪现象出现。学校规定每天早上的早读,他总是不读。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有时就干脆趴在桌子上不听课,并伴有作业拖拉的现象。夏某为什么在入校二周的前后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二、问题的症结: 夏某原是我校四年级的一名学生,原先在四年级时,数学和英语成绩一直很差。但在五年级军训期间,感受到了教官亲切的关怀和老师的殷切希望。这一切更加坚定了要在五年级认真学习信念,以弥补以前的不足。 在入校的军训生活中,一直能坚持刻苦训练。刚开始训练两天,就觉得腿脚发软,肌肉酸痛,但他没有因此而请假,坚持在操场上训练。身体的疲劳算不了什么,心理却是很开心的。通过一周的艰苦训练,他在班级中获得了军训会操比赛的第一名。这极大地增强了夏某的自信心。他坚信:只要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可以取得成功的。军训结束后的第一周,夏某学习是很认真的,从不迟到、早退。并且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但过了两周后,就发现夏某不与其他同学交流,上课总是低着头,有时干脆就爬在桌子上听课。因为他四年级时的英语和数学成绩很差,《英语》、《数学》等课程听不懂,虽然也暗自努力过,但还是搞不懂,心理觉得很烦,所以,有时早读就不读,上课也就无精打采了。暂时也只能这样混一段时间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于是就出现了早读不读、上课不认真的情况。 三、问题的解决 转变夏某1、对策与方法夏某是因为自己以前学习成绩差,跟不上班级其他同学,觉得自己的学习生活无希望,所以产生了厌学情绪。当务之急是要帮助他排除学习障碍,树立自信心。要多给他鼓励,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教育。在这个方面,我们老师就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首先,要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其次,要帮他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最后,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于夏某的疏导和教育,要循序渐进,一步步帮助他树立信

教育研究案例

教育研究行动案例: 尊重,让成长不再孤独 房县七河中学赵开友 事件起因: 一天,班主任于老师气冲冲的将一张字条拍到我的面前:“看看你的好课代表,居然也学会给男同学写纸条!”我半信半疑的看了看纸条上的内容,上面写了短短几句话:“任颖,我并不认为红梅很适合你,无论是作为朋友还是妹妹,我都要诚恳奉劝你,离开她对你没有什么损失,你没有必要为此伤心。我相信你一定能从伤心中走出来。”难道再平真的陷入早恋的情感漩涡?她会是这样一个不知自重的女孩子吗?“我说了她几句,她还直喊冤,让她解释字条的事,她又紧闭着嘴不说话!气死我了!还把她当好学生呢!”看着班主任失望恼怒的脸,联想到最近初三学生中出现的多起早恋现象,以及近期任颖日记中透露出的与同学交往的烦恼困惑(有些言语隐晦含混,闪烁其词),我感觉这件事需要认真对待。 制定计划: 经过与班主任商量,我们一致认为:对学生的早恋现象不应掉以轻心,而应该以此为契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遏止这一势头。我们决定分头做好以下几件事:1、班主任在学生间做一次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学生间存在的早恋现象。2、由我出面分别对任颖和红梅谈心,进一步了解事情真相。3、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对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处理。 深入调查: 趁任颖到办公室拿作业的时候,我从她日记中所写的内心困惑入手,旁敲侧击,先称赞她思想比较成熟,工作、办事比较稳妥慎重,然后问她现在遇到了什么解不开的疙瘩。任颖抬起头来,脸涨得通红,眼眶中已擎满泪水,显得很激动:“老师,我……我怎么跟你说呢?……是班主任冤枉我了!”我赶忙安慰她说:“你不要激动。如果你觉得现在不方便,你可以另外选个时间或方式,写在日记本中也可以。我希望我可以帮你。”她点了点头,出去了。 第二天,在任颖交上的日记本里夹了一封信,写了满满的三页,信中大致介绍了自己与红梅的纯洁朋友关系,因为平时他经常在生活等方面帮助自己,自己也在学习上帮助过他,所以在红梅与他班一女生陷入早恋漩涡的时候,自己就多次劝阻过他;班主任只根据没收的纸条上内容来批评自己只是断章取义,误认为自己参与了早恋并在办公室内厉声批评自己。在谈到当时自己的感觉时,她写道:“真的,在那么多老师的众目睽睽之下,当时我整个人都蒙了,大脑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完了,被老师误会了。但我不想解释,一是因为班主任的武断伤害了我,另一方面,我感觉我一时也解释不清,老师是不会相信我的,因为即使在我平时与任颖交往的时候,就有一些同学对我的行为指指点点;难道男女同学之间就没有纯洁的友谊吗?此刻我多么希望有人能出来帮帮我啊!可是没有人能够理解我。难道我注定了只有孤独的,默默承受这一切?……”我把信反复看了两遍,陷入了沉思中。 我马上又找到了任颖了解情况,在打消了他的顾虑之后,他跟我坦白了事情的大致情况,与红梅所写的基本一致。当我问他以及别的同学是怎样看待他与红梅的这种朋友关系时,他低下头默然无语。在我的细致引导之后,他表示愿意接

教学行动研究案例案例1:自然课老师的行动研究

教学行动研究案例 案例1:自然课老师的行动研究 某小学五年级自然课王老师,自开学以来,经过两次月考后,发现其班上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他运用行动研究法来了解问题所在,并改善学生学习情况。其实施步骤如下: (1)发现问题----王老师发现其班上学生两次月考下来,自然科成绩的表现不佳,因此想从研究中了解问题,并加以解决。 (2)确定问题----他开始分析有关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请教同年级其他自然科老师,并经仔细观察,确定了“如何增进学生学习自然兴趣”为最重要问题。 (3)文献探讨----确定研究主题后,便开始深入和广泛地搜集与增进学生兴趣有关的文献。 (4)拟定计划----根据文献及问题分析,王老师决定以调查研究法来进行对班上学习兴趣的研究。他想自编一套评量学生的“自然科兴趣量表”。 (5)搜集资料----王老师根据研究设计,对其学生进行测验。最后将此资料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对自然科兴趣低落的原因,主要是上课缺乏实验、讨论、同时户外观察活动也太少。 (6)设立假设----根据研究结果,王老师推出行动假设----即每周进行两节实验,一节讨论,每二周有一次户外活动。 (7)实施行动方案----根据假设,王老师便开始进行新的自然科学教学活动。 (8)评鉴实施结果----实施新教学活动后,再实施测验,以了解实验的成效是否有增进。 (9)修正方案与再实施----如果评鉴结果有效,则继续原实施的行动方案,否则必须再分析与诊断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修正行动方案。 案例2:a、b两套教学方案的比较研究 一所小学的领导认为,究竟怎样的课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课,许多教师模糊不清。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导致素质教育教学行为的缺失,进而阻碍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因此,开展“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他们设想,通过对一篇课文的不同教学行动的解剖,让教师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过程中,把握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轨迹,以达到澄清教师认识上的模糊性,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提高教师理解处理教材、设计和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能力,力争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所突破和创新。 为此,他们特选课文《坐井观天》(寓言),让一位有9年教龄的市级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执教。他们首先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备课,设计了两套教学方案,然后再让这位教师在某实验小学二(1)班和二(2)班(普通平行班),用两种教法教学。同时,他们组织教师观摩、教师讨论、评课,对两种教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撰写行动研究报告。其中部分结果是:

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之一

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之一 这个案例是一个为了一个女孩写的,我在这里引用阿汤老师的一段话:“有老师问我,你为虔虔写手记,当有一天她自己看到了这些会怎么想,其实我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我也猜想不出这孩子的反应。不过,我在考虑是否将这些关于虔虔的手记让她父母看看。呵呵,我也不知道她父母会有何感想。不过,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只要我在做。只要孩子有所进步。做老师的就无愧与心了。” 这样对一个学生进行的连续的记录,其实这个女孩是幸福的,因为她有一个非常关心她的老师。同时在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性,因为这样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育叙事报告中看出自己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有这样一个女孩 生活背景: 虔虔,一个可爱的女孩儿。白净的脸上嵌着一双大眼睛。齐耳短发,看上去特有精神。一身干净的衣服,感觉就是一个生活在温暖家庭里的女孩子。 妈妈,一个干练的女人,一个见过世面的女人。在电台工作,负责点歌栏目。对教育孩子的理论掌握得一清二楚。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她身上我感受到了一个母亲的伟大与无奈。 爸爸,一个对工作热心的人。虽没有见过面,但是从与妈妈的谈话中我知道他对孩子的教育是民主型的。爸爸在杭州工作,通常一个星期回来一次。遇到特殊情况也许一个多月都回不了家一次。但是与女儿的交流从没有中断过。 爸爸和妈妈都不是本地人,因此周围亲戚没有。孩子是妈妈一手带大的,爸爸长期在杭州工作。家庭缺少与朋友间的交往,亲戚间的串门。让孩子的生活圈子非

常小,接触的人和事少。平时不怎么喜欢与同龄人交往,但是在妈妈单位喜欢与阿姨聊天,且能说会道。 学习背景: 我看了她的成绩报告单。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59,数学:61。各科的成绩均为“待合格”。作为老师马上明白了这个孩子的平时学习成绩。 听虔虔妈妈叙述:孩子对学习已经失去了兴趣。每次回家作业,总是在妈妈的催促下潦草完成。字写得不好看。对自己没有自信,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也不愿意去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不喜欢与同学交往。上课能专心听讲,但是几乎不举手回答。老师似乎也对她失去信心了。 我们的交流: 现在换了一个新环境,对孩子来说也许是好事情。在新的环境里,大家不知道她过去的表现。也许会重新树立起对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双方现在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兴趣地去接受新事物。让新环境带给她一个全新学习信心。重拾学习的兴趣。家校要进行密切地联系,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第一次作业记录 1 我通常有个习惯,就是让学生将当日的回家作业记录在专门的一本作业本上,我们称之为“家校联系本”,如果我发现学生有在班级里的闪光点与缺点是时,我可以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家长也可以将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记录在上面,这个就作为我和家长沟通的桥梁。也是我们了解、教育孩子的最简便的渠道。 这天我也照例要求学生将作业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我担心这个新来的学生不会记录,于是我走近看了看。字歪歪斜斜且不说,在20个长用字中,这孩子一共错了6个。“预、划、圈、遍、解、释”这几个字中,不是偏旁交换,就是声旁写错,要么漏点加撇。我一看就知道,这孩子语文基础并不好,平时没有注重语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期报告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2008年9月我校数学教研组申报的课题《立足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被河南省基础教研室批准立项,该课题针对新时期的农村教师如何适应教育新形势,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这一问题,结合我校教师的专业现状,希望从校本教研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之路。如今,我们开展课题实验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此期间,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课题组认真的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既有成功的收获,也有不足的反思。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13亿人口中,60%在农村,2亿中小学生中,1.6亿在农村,约4亿农村劳动人口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农村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经济水平落后,政府投资不够,但农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质量偏低是一个主要原因。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没有机会使用互联网查资料,无缘接触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又缺少真正实用有效的外出培训、学习机会,使得专业成长成为一句空话。 新课程改革已开展这么多年,广大农村小学教师还不能有效地把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帮助教师在“新理念”与“新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远离教育专家和名师的农村小学来说,立足于学校已有的基础,切实抓好校本教研,走校本发展之路,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因此,我们提出“立足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截然分开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是按照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怎样教更好,教师没有更深的思考过,这种教学与研究脱离的现象,造就了成批的教书匠,导致基础教育师资的平庸化,从而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校本教研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一个重大的新举措,是教师提高自身素

教育教学个案研究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个案研究 案例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通过与学生课上课下的沟通与交流,朝夕相处的经历,我研究发现了我们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自我意识淡薄、集体荣誉感不强,部分同学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低甚至没有要求。主要表现在上课迟到、作业不按时按质按量写,上课纪律不好,眼操、课间操、课外活动部分不同不认真等方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缺乏自信心和自控力,没有勇气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自觉地进行分析,同时由于他们自尊心的需要,往往对自己的问题也不能客观地评价。因此,教学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培养非智力因素。下面我通过个案研究来探寻学生学习的内因,探讨学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以促进教学。 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何某 性别:男 年龄:14 班级:初二(3)班 问题及其表现: 在学习方面,学习缺乏自主交流性,上课不能集中精神,不是走神就是写其他作业,或者干别的事情。不能按照老师的节奏听课和按要求做练习,同时也很排斥老师的提醒和批评。上课经常有迟到现象,课后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成绩不但没有进步,相对刚进班时还下降了很多。 在其他方面:性格内向,比较自我。沉默寡言,不是特别爱与学生相处,也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为班级服务,总之集体荣誉感很淡薄。即使是对于班主任的有的要求也表示不支持。很难从他脸上看到一丝笑容。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和他周围的同学以及他的父母交流,我了解他主要原因来自于下面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何同学小学时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到老师同学的喜欢。家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