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学案人教新课

标版

平面镜成像(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知道虚像与实像的区别;

4、了解平面镜的应用;

5、了解凸面镜与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温故而知新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1)根据反射定律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2)若人的眼睛在反射光线的位置上,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看去,会有什么现象出现?

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参照课本P43进行探究)根据探究过程的经历,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器材:;(2)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的目的是:

;(3)实验中要用代替平面镜?

;(4)玻璃板应如何放置?为什么?

。若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玻璃板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5)两支蜡烛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选取这样的蜡烛?

;(6)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了什么?

;(7)当B与A完全重合后,应在纸上;并注意观察;(8)为什么要移动蜡烛重做几次实验?

;(9)他们经过多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10)刻度尺的作用是;(11)实验时,有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

;说出你的理由:

;(12)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由此可得出;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总结: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3、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可以,例如:

;(2)利用平面镜可以,例如:

(三)巩固与提高

1、完成下列各图:(1)画出甲、丙两图中物体ABC在平面镜中的像;(2)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画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

2、身高

1、6米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米,他在镜中像的高度是,像与他的距离,当他后退1米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像与镜的距离是。

3、池中水的深度是3米,月球到地球地距离是

3、5105千米,则月球在水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4、决定平面镜中像的大小的因素是()

A、物体距平面镜的距离

B、物体与平面镜的夹角

C、镜面的大小

D、物体的大小

(四)拓展与延伸: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下列图甲、图乙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总结:(1);应用:

,。(2);应用:

2、你注意过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是怎么安置的吗?想过为什么要哪样放置吗?

3、在下列空白处完成课本P46“动手动脑”的

1、3、4、5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