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三件事对大学生幸福感影响的实验研究

感恩三件事对大学生幸福感影响的实验研究
感恩三件事对大学生幸福感影响的实验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2), 218-223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f15827663.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f15827663.html,/10.12677/ass.2020.92034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Gratitude for Three Things on

College Students’ Happiness

Guoguang Cao

Mental Health and Education Centr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Received: Jan. 31st, 2020; accepted: Feb. 14th, 2020; published: Feb. 21st, 2020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his study ran-domly selects natural classes in public university cour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vides them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arried out the intervention of grati-tude for three things.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h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aseline subjective well-being, depression, and loneli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level of depression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Only the level of loneliness of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but the change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dicating that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level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t suggested that daily reports of the occurrence of three good things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people‘s subjective well-being.

Keywords

Gratitude for Three Things, Subjective Well-Being, Experiment Research

感恩三件事对大学生幸福感影响的实验研究

曹国光

长江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北荆州

收稿日期:2020年1月31日;录用日期:2020年2月14日;发布日期:2020年2月21日

摘要

为了探究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随机选取大学公选课的自然班级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

曹国光

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被试实施感恩三件事的实验干预,对照组被试不做任何处理。研究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基线主观幸福感水平、抑郁水平和孤独感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感恩组和控制组被试主观幸福感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抑郁水平也都得到了显著下降,只有控制组被试孤独感水平呈现显著下降;但是感恩组被试主观幸福感的变化量显著高于控制组,说明感恩组被试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提升得更加明显,这提示每天报告发生的三件好事能够显著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

感恩三件事,主观幸福感,实验研究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s://www.360docs.net/doc/2f15827663.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积极心理干预不同于以往心理干预的理论和和技术,它强调关注人软弱面的同时,也看重人独特的优点和长处;在致力于修复生命伤口的同时,也竭力建立生命中美好的特质;在努力帮助受到心理困扰的人同时,也关心怎样使普通人过得更幸福。积极心理干预具备很多优势。它关注所有的人,积极增进,帮助所有人过上幸福和满意的生活;同时强调预防重于治疗,极为重视心理疾病的预防,且已发现了那些缓解心理疾病作用的积极的人格素质或人格力量。更为重要的是它强化个体的人格优势,帮助人们识别和增强其人格力量和优点,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有研究表明,经常进行感恩练习的人更多地感受到快乐和幸福,且抑郁情绪更少[1],且经常地表达感恩能够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写感谢信的人们表现出的抑郁症状更少,而回想感恩的过程可以让个体更放松、感觉到更少的压力,睡得更香、精神更好[2]。同时伴侣之间经常表达感谢可以让关系更加亲密,可以提升伴侣之间关系的满意度[3]。

感恩(gratitude)的拉丁字根为“gratia”意指恩惠、令人愉快之意。所有源自gratia的字或词都与仁慈、慷慨、礼物、给予和接受之美有关。在线牛津英语大辞典把感恩定义为:感谢的特质或状态;收到对方善心的一种温暖的感觉,并愿意做一些回报。由这两个定义可知,感恩似乎是一种美德,促使社会更加美好的元素之一;而且发生特殊情境之下,涵盖情绪、行为倾向两个层面。感恩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是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感恩仅仅有短暂的历史。心理学领域尤其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近二十年来对感恩进行了丰富研究,然而感恩的思想早已透过哲学的探索和宗教的熏陶,根植人心,对人类的思维及言行有很大的影响。感恩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三个。道德情感理论认为感恩具有道德功能,可以激发个体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拓展理论认为感恩作为一种积极的情绪思维,能够促进个体做出更多的利他行为,具备以下功能:一是可以使个体体验到来自他人的关心,促使个体产生亲社会行为,二是具有缓解消极情绪,修正错误认知和纠正错误行为的作用,能够帮助个体减少抑郁的负面影响,三是可以构建个人资源,增强个体心理弹性,提高个体社会支持能力,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层面理论认为感恩可以从感恩的强烈程度,感恩发生的频率,感恩对象的广度和感恩的密度四个层面进行阐述[4] [5]。

为了改善情绪,我们常常选择吃美味的食物,或看电影等获得愉悦。不过这些活动往往只能带来短暂的愉悦。而哪怕是中彩票、升职加薪、结婚这样的好事,它带来的幸福感也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因为人们会很快适应。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一个比喻,叫“幸福跑步机”,指人们需要不断遇到好事,才能维持原先的幸福水平,就好像一个人在跑步机上不断奔跑,却始终留在原地[6]。其实

曹国光

很多时候,人们感到闷闷不乐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生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其中积极的成分。

针对这一点,塞利格曼设计了“三件好事”练习[6],目的是训练个体有意识地关注好的事情,从而持续提升幸福感。塞利格曼认为,在演化的过程中,人们学会了关注身边的负面信息,从而规避可能的风险。

这样做的代价就是个体大脑对负面信息更加敏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因此需要训练个体的大脑关注好的一面。

三件好事练习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实验的验证。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进行了一项为期六个月的实验,在训练前,一周后,一个月后,三个月后和半年后进行了相应数据的采集,得到了幸福感和抑郁水平的持续变化趋势,发现三件好事练习可以持续提升幸福感,降低抑郁水平[7]。近年来国内进行了本土化的积极心理干预方面的探索,以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为代表的积极心理学家在团体辅导、课程教学及专题讲座等领域进行了富有卓越和成效的探索。通过开展积极心理干预工作坊,提供积极的团体辅导形式促进了国内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些本土化的积极心理干预方式。本研究参考塞利格曼的研究设计,重新设计“感恩三件事”的练习进行实验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讨论这种积极心理干预方式的可行性。

2. 方法

2.1. 被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湖北某本科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330人参加此次实验干预研究。实验组被试共156人,最终获得有效被试122人,其中男生45人,女生77人;控制组被试共174人,最终获得有效被试154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116人。

2.2. 测量工具

2.2.1. 主观幸福感量表

采用Ed?Diener (1984)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即个体对于自身生活状态的正向情感认知评价。主观幸福感量表包括正面情绪量表,负面情绪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三个部分。正面情绪量表和负面情绪量表分别是9个正面情绪词汇和9个负面情绪词汇,被试主观报告平时经历这些情绪的多少,采用5点计分,从“极少”到“较多”。生活满意度量表为总体生活满意度,共计4个题,由被试主观评估过去几周自己的生活状态如何,采用7点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计算三个量表的所有项目的得分总和,用正面情绪量表得分减去负面情绪量表得分,再加上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2. 孤独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

采用Russel和Cutrona (1988)编制的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该工具评价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共20题,包括9项反向计分题目,采用4点计分,从“从不”到“一直”。

所有项目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表示孤独感程度越高。改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被应用与众多有关孤独的研究项目之中。

2.2.

3. 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采用William W. K. Zung (1965)编制的自评量表,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共20题,包括10项反向计分题目,采用4点计分,从“从无”到“总是”。每一个题目均反映抑郁状态的特征,所有项目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表示抑郁水平越高。自评抑郁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有效地反应个体的抑郁水平。

曹国光2.3. 感恩事件记录

本研究针对同一公共选修课的四个自然班级,在其中两个班级实施感恩事件记录,另外两个班级进行自然授课,不做其他额外处理。其中实施感恩事件记录的程序如下:借助腾讯QQ通讯工具里面的小打卡程序,组建名为“感恩三件事幸福实践打卡”圈子,进行每日感恩三件事幸福实践打卡活动。每日打卡主题要求为:“今天让我感到快乐的三件事是什么?这些事为什么会发生?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感到惊喜和感激。比如:自然界的巧夺天工,对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产生感激之情等,我们宽恕的人或事,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幻想,主动做出的一些善意的帮助等好事,写下对事情,对人,对经历产生的情感以及感悟。如果是痛苦或困惑的事情,必须写出自己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打卡规则的设置:打卡日期为2019年9月18日至2019年11月6日,共50天,全天任意时间都可以进行打卡;打卡日记内容要求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录音,且文字数不少于30字数;打卡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设置为仅圈主可见或允许所有圈子成员浏览;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打卡,任课教师会将此次打卡成绩记入课程考核成绩之中。最终144名同学参与了打卡活动,平均打卡次数接近33次。在感恩事件记录前后分别手机网络在线填写主观幸福感量表,孤独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每次测试时间大约15分钟左右。另外两个班级与实验组同一时间进行手机网络在线填写主观幸福感量表,孤独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两组中因变量的前后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感恩组和控制组的基线情况,主观幸福感(t(274) = ?1.23, p = 0.22),自评焦虑(t(274) = 1.50, p = 0.13)和孤独感(t(274) = 0.14, p = 0.89)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感恩组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升高(t(121) = ?5.14, p < 0.001);自评焦虑出现显著下降(t(121) = 4.41, p < 0.001);孤独量表前测和后测没有显著差异(t(121) = 1.46, p = 0.15)。控制组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显著上升(t(153) = ?2.21, p = 0.03);自评焦虑显著下降(t(153) = 2.48, p = 0.01);孤独感显著下降(t(153) = 2.96, p = 0.004)。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wo groups

表1. 两组的描述统计结果

感恩组N = 122 控制组N = 154 孤独量表前测44.05 ± 9.13 45.00 ± 9.46

孤独量表后测43.20 ± 8.25 43.44 ± 10.33 焦虑自评量表前测39.70 ± 7.20 39.17 ± 7.52

焦虑自评量表后测37.53 ± 6.96 37.91 ± 7.98

主观幸福感前测29.76 ± 14.32 30.41 ± 15.42

主观幸福感后测35.51 ± 15.23 32.66 ± 15.04

3.2. 两组中因变量前后变化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感恩组和控制组的前后测的变化量情况,主观幸福感呈现差异显

曹国光

著(t(274) = 3.05, p = 0.003 < 0.05);自评焦虑(t(274) = ?1.88, p = 0.06)和孤独感(t(121) = 0.53, p = 0.60)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描述统计结果见表2。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wo sets of changes

表2. 两组变化量的描述统计结果

感恩组N = 122 控制组N = 154

主观幸福感变化 5.75 ± 12.34 1.65 ± 9.21

自评焦虑变化?2.16 ± 5.42 ?0.98 ± 4.89

孤独感变化?0.85 ± 6.47 ?1.24 ± 5.16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感恩组和控制组的基线主观幸福感水平、抑郁水平和孤独感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两组被试的前测心理健康数据水平基本是一致的。经过五十天的实验干预,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感恩组的幸福感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抑郁水平得到了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我们发现控制组被试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抑郁水平和孤独感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下降。两组被试的数据均出现了显著的差异,似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并非实验干预的效果。为此我们又进一步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两组被试前后测的变化量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感恩组被试主观幸福感的变化量显著高于控制组,抑郁水平和孤独感水平的变化量与控制组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虽然两组被试主观幸福感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感恩组主观幸福感提升的更加明显,即每天报告发生的三件好事能够显著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该实践干预研究结果与先前的相关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 [2] [3],丰富和充实了感恩与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每天记下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三件好事能显著提升自身的幸福感,该研究结果的应用具备可推广性,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但是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控制组被试的主观幸福感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对于感恩组来说,这种显著的效应混淆了一部分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所有被试选取于公共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自然班级,这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数据收集的影响没有被精确的分离出,存在一定的混淆。也就是说感恩组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到底是实验干预的结果,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结果,还是两者的交互作用。

从本研究来看,似乎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未来研究应该设计更加严格的实验,在被试选取上尽量避开心理学类自然课程的干扰,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在实验干预前、中、后多次测量数据,以期监测主观幸福感、抑郁和孤独感的动态变化水平,更加直观地感受实验干预对其的影响。

基金项目

2018年长江大学社科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2018cszx12)。

参考文献

[1]Jackowska, M., Brown, J., Ronaldson, A. and Steptoe, A. (2016) The Impact of a Brief Gratitude Intervention on Sub-

jective Well-Being, Biology and Sleep.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1, 2207-2217.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f15827663.html,/10.1177/1359105315572455

[2]Lambert, N.M., Clark, M.S., Durtschi, J., Fincham, F.D. and Graham, S.M. (2010) Benefits of Expressing Gratitude:

Expressing Gratitude to a Partner Changes One’s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 574-580.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f15827663.html,/10.1177/0956797610364003

[3]Gordon, A.M., Impett, E.A., Kogan, A., Oveis, C. and Keltner, D. (2012) To Have and to Hold: Gratitude Promotes

曹国光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in Intimate Bond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3, 257-274.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f15827663.html,/10.1037/a0028723

[4]喻承甫, 张卫, 李董平, 肖婕婷. 感恩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7): 1110-1121.

[5]曹欢. 感恩表达的作用与机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 5(3): 175-180.

[6]马丁·塞利格曼, 著. 持续的幸福[M]. 赵昱鲲, 译.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30-32.

[7]Seligman, M.E.P., Steen, T., Park, N. and Peterson, C. (2005) 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ess: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Interven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60, 410-421.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f15827663.html,/10.1037/0003-066X.60.5.410

大学生感恩励志作文题目及范文

大学生感恩励志作文题目及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感恩励志作文题目及范文:一颗感恩的心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题记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

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大学生感恩励志作文题目及范文:繁华梦景之感恩生活“花的海洋”在月夜下显得悠然与寂静,如梦境般得美! “看!” 那一霎那间,昙花开放了。那舞动的身姿是那么的迷人!而更迷人的是她散发出的动人的魅力与其熟悉的味道--感恩! 在生活中,“感恩”早已夹杂在了常人的生活之中。而我们应面对上天给予的种种恩赐与经验,怜爱与不公。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生活的事实,却可以用另一种心态来面对。 感恩正如繁华梦景一般,是美好的、梦幻的,是用乐观而又积极的心态去对待的。感恩是简单的,然而又不简单。感恩正如黎明的启明星,带给漆黑夜晚的一丝光明;感恩正如迷茫无序之时忽然的“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我们在大学阶段要良好的发展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我们也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我们要学会怎样做人、做什么样子的人,怎样的生活会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它是一门能够提高我们自身修养的课程,对我们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有重大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 我还记得我们刚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对这门课程是不屑一顾的,因为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门考查课而已,我们都只想到这门课程很容易通过,丝毫没有要想学好这门课的冲动。直到后来我们听了一节我们杨老师讲的课之后,对这门本来不是很看重的课有了浓厚的兴趣。在绪论部分,杨老师首先讲述了大学新生教育的内容。我们匆匆踏入大学校门,走在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中,一切都充满着迷茫,不知下一步该走向哪里。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思修课的内容为我们这些孩子指明了方向,廓清了眼前的迷雾。讲课过程中,杨老师捡取了许多的事例来讲述我们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把这些个具体、生动的事例作为珍珠,串联起来,授予我们每一位学生。这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目标都有了一个良好的认识,以及定义。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与法律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最后一个部分便是法

有关感恩教育的研究论文

有关感恩教育的研究论文 《浅议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摘要]本文针对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与行为这一现象与事实,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感 恩教育”这一问题,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必要的,对提 高大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与行为主要缘于缺乏 相应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方法手段;实施感恩教育,需要树立正确的教 育观念,明确感恩教育目标与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方法,以达到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感恩意识与行为之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作用意义对策措施 1引言 南京某大学的公告栏曾贴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该信记述了大学生儿子与父母之间的一些生活事实:儿子在 校花天酒地,盲目攀比,将父母为其所做的一切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很少与父母沟通,每次与家里的联系只为索取钱物。《北京晚报》也有一则消息报道:一名北京某高校的女大学生,其电脑坏了 需要进行修理,可父亲没有如其所愿地将修理所需的钱款及时给她,就张贴了若干张“借钱启事”,想以此寒碜她父亲。马家爵案轰动 全国,马加爵在因细小的纠纷杀害四位同室好友时,既未念父母之恩,也未顾惜同学之情,况且寝室同学对其也都给予过帮助。深圳 的歌手、五星级义工丛飞多年来自己省吃俭用,却先后将积攒下来 的演出所得分别捐助给了178名贫困学生,累计捐款捐物金额达三 百万元。然而,当他罹患癌症住院治疗却面临经济困顿之时,竟没 有一个受助者前来看望。当新闻记者找到这些曾经受惠于从飞的贫 困学生时,大多数的受助者选择了沉默与回避。即使个别肯接受采访,也是语出惊人。一名已经大学毕业的受助者如是说:“他救助 我是为了自己出名,与我有什么关系?”如果说上述事实是个案,以 下事实则是司空见惯,如部分大学生很少与家人沟通,打电话或写

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

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形势下,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是建设未来的宝贵人才资源。关注并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关乎着国家命运,提高大学生对幸福的认知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才能、全面发展,进而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最终实现社会进步。文章主要探讨了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 标签: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 通信作者:张国顺(1981—),江苏淮安人,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一、幸福感的概述和大学生幸福的现状 1.幸福感的概述 幸福感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①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②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③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1]。 2.大学生幸福的现状 调查表明,大学生中觉得非常幸福、比较幸福和满足的分别占12%、36%、32%,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是满足的。同时,大学生中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大幸福、非常不幸福的分别占12%、8%,这说明也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目前的生活不满足。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从而使学校和家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生能有效地改变自己[2]。 二、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明尼苏达大学Tellegen 等著名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其SWB 水平的接近程度,比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长大的异卵双生子要高得多。他们还发现,40% 积极情感的变化、55% 消极情感的变化和48% 生活满意度的变化是由基因引起的。可见不同的基因在先天上对幸福感的影响之大[3]。 2.环境因素

大学生感恩教育理论研究

大学生感恩教育理论研究 感恩是积极能动的内在力量,它能满足人与人归属的需要,打破现实中人们之间的围墙,使得人与人和谐相处,也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对健全公民人格和营造和谐社会人文氛围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感恩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举措,从而使感恩教育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促进和谐校园目标的实现。 标签:大学生;感恩教育;理论;德育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伴随着物质文明不断发展,感恩之心逐渐在淡化。对于饮水思源、“衔环结草”和“羊跪乳,鸦反哺”、“知恩不报非君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这些传统美德现在很多大学生已经很难认同了,他们觉得那些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探讨大学生感恩教育理论,进而推进大学生感恩教育建设,对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构建和谐校园,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感恩的涵义 “感恩”一词在西方与感恩节(ThanksgivingDay)密切相关,《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在西方本义上是感谢上帝赐予人类以生存的面包和水,后来扩大为社会成员要常怀一颗宽容与回报之心,记得周围人对自己的帮助而忘却不快乐的事。 在中国文字中“恩”蕴涵这样的意味:从心、从因,因从口大,乃就其口而扩大之意,亦含有相赖相亲之意,心中之所赖所亲者,彼此必有厚德至谊,即他人给我或我给他人之情谊。《辞源》解释“感恩”为:感怀恩惠。三国志吴骆统传:餐赐之日,可人人别造,圈其燥潺,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其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说文解字》,感:动人心也;恩:惠也。《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恩”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感恩,就是人对自然、社会、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地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一个人所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感恩是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原则,是礼仪之邦的重要意识,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感恩教育的涵义 感思教育是一种以现实的德育向人的生活世界回归为切入点,以爱、关心、尊重、理解、责任等为价值取向,以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的形成为目标,培养其感恩情感,发展个体的感恩行为能力,形成对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回报的亲和态度和人格特征的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活动,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

大学生思修课心得体会

大学生思修课心得体会 大学生思修课心得体会(一) 这学期开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通过这学期对思修的系统的学习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开学到现在来经院差不多已经有一年了,而在这一年里由刚开始对经院的陌生到现在的熟悉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坎坷,而这些经历让我在心理上对大学生活渐渐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是对大学生活的初体验。这学期的思修课让我在学初体验的总结和对接下来三年大学生活的计划与期望。从初中以来我就觉得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虽然大学以前我们不叫它"思修"而叫它"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尽管叫法不同但始终都没有离开过"思想"这一主题。思修总是会教我如何去正确理性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思想上总能让我找到正确的方向引领我前进。而这学期的思修课程也不例外,让我更了解了大学生活以及以怎样的心态来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更让我明确了我的大学乃至人生的目标和理想。 在这学期的思修课程中,最开始上的绪论部分就是"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记得我刚进大学时还是以一个中学生的心态来看待这里的一切,总是觉得差异太大了。显然与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是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

专业方向基本确定,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学图书资料和各种信息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所以要学会熟练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集资料和掌握信息。其次,是生活环境的变化。虽然高中时也是住校,但一个月总能回家一次,而现在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所以一切都要求自己更加独立。而且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都会存在差异,所以要有较强的交际沟通能力。最后,是社会活动的变化。进入大学后各种组织活动大大增加,所以要学会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和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通过这些,我知道了要如何去适应大学这个人生新阶段。除了适应大学生活外,还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将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历史发展对我们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同时,还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尽一份力。 当初高中时的理想就是考上大学,所以不断努力。而现在自己已经身处大学校园时却不再有动力,发现自己慢慢越来越迷茫了。现在我知道了,因为我没有了理想,所以才没有了动力。理想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有什么样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分析

第二章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 为了更为深入的探究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同时真实了解目前有关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笔者采用“性别”“独生子女”“政治面貌”“专业”“就读年级”“家庭居住地”六个标签为相关研究标签。意图尽可能的详细、准确的通过问卷的数据,采取相关研究的调查分析方法,掌握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为了了解目前大学生感恩缺失的现状,笔者对长春理工大学的大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问卷共包含20个问题,主要涵盖调查样本的分布情况,本问卷共200份,实际收回197份,有效问卷197份。调查采用随机个案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笔者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还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象严重,其表现如下: (一) 对待党和国家缺乏感恩意识 在问到“您最想感恩的对象是”时,8.1%的人选择了把国家和党放在了首位,其次是父母、亲人,朋友、他人,老师、同学,社会;58.9%优先选择了把父母及

亲人排在首位,其次是老师和同学,朋友及他人,社会,国家和党;17.8%的人选择了把父母和亲人放在了第一位,其次是国家和党,社会,朋友及他人,老师和同学;4.6%优先选择了把国家和党放在了首位,其次是父母及亲人,老师及同学,社会,朋友及他人;1.5%的人选择了把父母和亲人放在了首位,老师及同学,国家和党,社会,朋友及他人;3.6%的优先选择了父母及亲人放在第一位,朋友他人,老师及同学,社会,党和国家;1.5%的人选择了把父母和亲人放在了首位,其次是朋友及他人,国家和党,社会,老师和同学;1.01%的人选择了把父母、亲人排在首位,其次是老师、同学,朋友及他人,国家和党,社会;2.03%的人选择了父母、亲人,朋友及他人,老师、同学,社会,国家和党;1.01%的人选择了父母、亲人,朋友及他人,社会,老师、同学,国家和党;在问到“作为一名大学生,你应尽的义务是”时,有17.2%的人选择响应国家的号召,为祖国效力。32%的人认为是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48.7%的人认为是自我管理,实现自我价值,还有2.03%的人认为是为学校争光。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继努力的结果,同时国家和党给予个人的是无尽的帮助和支持,是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一部分大学生在潜意识里并没有感恩党和国家的这个意识,而是对父母亲人表达感激之情的多,报答其父母的恩情,当代部分大学生仅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考虑社会、国家乃至党的需要。 (二)对待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大学生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构幸福大学筑美满未来 ----关于“湖师大学生幸福指数”的调查研究 □徐清(地理科学系1104班) 【摘要】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程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可以说,幸福指数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大学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同时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工作、家庭、婚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幸福的追求历程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因而,对大学生幸福话题的观照应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是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基本内函。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班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友好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湖师大学生幸福指数现状 一、调查背景 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程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可以说,幸福指数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大学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同时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工作、家庭、婚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幸福的追求历程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幸福状况,提

大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范文800字

大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范文800字 大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范文800字(一) 在学校操场上风轻轻地吹,拂过了我的心房。感恩中国, 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更要感恩父母!听有声音了,那便是“感恩我们在行动”开始了!是我们崔主任首先讲了观会的要求,并介绍了此次演讲的人。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静静的倾听。告诉我们,在她第一次上台演讲时,心里想的不是别的,是大 家都需要“我”。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吴迪老师深情讲起了感恩。首先我们 要感谢的是父母:懂得去孝敬父母,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 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其次是感谢老师:懂得去尊敬师长,因为老师不 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 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教师职业需要付出太 多的爱心,这份工作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选择教师职业就 是选择了奉献!谁的记忆里会没有老师呢?再次,感谢关心、帮 助过我们的同学和他人,因为他们不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陪 伴着自己度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更与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 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 俗话说:“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滴水之恩,当

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是有责任 把“感恩”这个传统美德传递下去。让我们把“感恩之心”化 为行动吧。让我们回报父母:多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帮他们 捶捶背,揉揉肩,聊聊天,主动做一些家务;让我们回报社会: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为文明社会尽一份力,让我们知恩、感恩、报恩吧;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 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 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就会拥有快乐的拥有幸福。 人际和谐应从学会感恩开始,将感恩理念大胆引入学校德育,开展感恩教育和活动,让学生常感父母养育之恩;感师长教导之恩,感同学帮助之恩;感党和国家关怀之恩;常怀报效党和 国家之心,报效父母之心,报效师长和同学之心。有利于学生 的思想转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健康心理、人格的形成,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和谐班级和 谐校园的建设。试想,一个怀着感恩理念的学生,感受到父母 节衣缩食,含辛茹苦供养自己读书学技术,为的是让他成为有 用的人过上幸福生活时,他能不努力学习,以优越的成绩报效 父母吗?一个怀有感恩理念的学生,一旦感受到老师呕心沥血教育他成长时,能不刻苦钻研,力求以最好的成绩回报老师吗?所以我们懂得感恩,我们拥有幸福。

大学生思修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思修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思修社会实践报告【一】 今年暑假注定是忙碌而充实的,因为学校和思修课的要求,我们需要进行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选择调研活动,也可以选择在暑假期间外出打工。我选择了打工。本来我打算到我姐姐介绍的苏宁电器去做接线小姐,但由于我们放假放得实在是太晚了,这份工作就被别人抢去了。没办法,我只好靠我妈妈的关系,进到她所在的公司上班。因为是私人企业,老板是我的舅舅,所以我分配到的工作相比其他来公司实践的学生要轻松些。舅舅的公司做的是出口贸易,生产赛马用的马具出口到香港,英国等赛马十分流行的地方。我所做的工作就是给已经生产好的产品贴上标签,清点后装箱。虽然简单,却十分重要,因为这是所有生产环节中的最后一环,出了一点差错就会影响出货进度,我必须兢兢业业才能避免出错。 其实每天贴标签,装箱也是很枯燥无味的,我也在工作之余向我妈妈发过牢骚,但这不就是工作吗?即使以后我踏上了真正的工作岗位,认了一个职务之后,每天所要做的也不过就是一样的事情。一样的工作,不一样的是心态。心态调整好了,每天都充满干劲儿,若是心态没有到达最佳状态,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其实我的专业是商务英语,我本以为做了这份工作我是接触不到与我专业有关的事的。但巧的是,舅舅公司里的英语翻译一职在这一阶段真好空缺,而出口贸易总得和外国人打交道,所以我这唯一学英语的大学生就顺理成章的暂代了英语翻译的职位。虽然一开始时外国公司发来的全英文的电子邮件需要花费掉我很长的时间来理解,但随着日子的推移,我与外国公司经理的MSN交流也顺利了许多。当我得知通过我和外国公司的交流顺利达成几笔交易的时候,内心的喜悦之情瞬间膨胀,兴奋得快要飘起来的感觉真的难以形容的美妙!通过自己的劳动种出的果实总是格外香甜。 短暂又难忘的实习旅程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了一个月,回首这一个月的实践活动,我的内心充满着激动,也有着无限的感慨。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f15827663.html,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作者:周代锋刘文化董慧丹 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6年第11期 摘要:感恩意识在中西方文化史上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内涵。高等院校要深刻认识感恩 意识的内涵,充分理解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繁荣校园文化、积极营造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把“感恩”渗透于生活,打造感恩教育体系,构建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长效体制机制。 关键词:感恩意识;文化;机制体制 一、感恩的内涵与文化考察 在汉文化中,“感恩”一词源于晋代文豪潘岳的《关中》一诗“观遂虎奋,感恩输力”,后来亦取“感恩戴德”之意。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从通俗的意义上来说,感恩就是行为主体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对自身产生积极作用和帮助的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一种感激和回报。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感恩资源,具体表现就是“孝”“忠”“信”“义”。 “孝”为报亲恩。孝是儒家精神的根本性观念,是一切感恩意识的基础所在。《诗经》中保留了许多感念父母抚育之恩的诗篇,“父兮生我,母兮掬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出人腹我,欲报之德,昊天阁极。”《孝经》中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些诗句告诉我们,是父母给予自己血肉之躯并把自己带到世上来的,父母无疑是最大的恩人;因而对父母亲的报答在数量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忠”为报君恩。《孝经·广扬名章》在儒家思想史上第一次论述了“移孝作忠”的理论:“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梯,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孝经》郑玄注:“四十强而壮,是事君为中”,将“中”释为中年时 期。即成年以后,应把对父母之孝延伸发展为对君主的效忠,而这种效忠因为是从对父母之孝发展来的,所以是出自内心天性的,因此是很可靠的。 “信”为报友恩。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往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儒家将封建社会的人伦关系归纳为“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里,“信”被用于朋友之间,儒家提倡报朋友之恩就是要取信于人。朋友相处讲究一个“信”字,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为朋友两肋插刀”,说的都是报朋友信任、知遇之恩。

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人一种满足感。幸福是永恒的主题,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追求。而在追求精神文明的时代,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依旧追求幸福!下面有XX整理的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 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 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 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

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

大学思修课-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在别人看来,应该是有伟大抱负伟大理想的,他们被家长和社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是因为他们受到了高等教育,有着很好的受教育环境和良好的素质修养。 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这与每个人的性格有关,有的人想以后在官场发展,有的人想当商人,有的想做个白领.......不同的理想便会产生对社会责任感的不同。那么,我们大学生需要怎样做呢?归纳以下四点: 一.用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激发社会责任感。纵观历史,爱国主义历来是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精神动力。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总是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戚戚相关的。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应该正确判断世界发展趋势,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深切关爱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不负时代重托,肩负历史使命,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力量用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上,建设祖国,报效祖国,这是我们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而具体的体现。 二.以诚信做人的要求,督促社会责任感的树立。诚信属道德范畴,是一条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人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砝码,也是单位招工用人的重要条件。在征信时代,就是让守信用者享受诚信的回报,让不守信用者自食苦果。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要把个人前途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把个性的发展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把职业的选择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成才目标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振兴祖国、强国富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利国利民的前提下,实现个人事业的最大价值,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我们的共同使命。 四.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使大学生中社会责任感向高境界发展。在培养自我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培养社会责任意识。集体主义能够培养青年学生的人生态度,能够激励人的社会责任意识。集体主义是以社会主义集体为价值目标,以个性发展为前提的。人只有具有了自我责任意识,启动了他的内力,才能进一步上升为社会责任意识。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爱祖国爱社会,为社会奉献,可能一个人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但他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也算是有社会责任感,一个人可能身居要职却玩忽职守这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并不是只有轰轰烈烈过的人才对社会有用,每个人都会为社会做贡献,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作为大学生,要记住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经常了解一下社会上所发生的事情,这是有必要的,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天下事”,这不符合社会形势,社会在进步,我们也要如此。从近代中国开始,大学生就被认为是先进力量的代表,代表先进科学与发展力,如果连我们大学生——充满青春活力有满怀梦想的群体都不再对社会负责,那么这个社会就将崩溃。 做好现在做的事,我认为这就是在对社会负责人,但要一直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让世界知道中国的实力,要靠每一个有理想的中国人!

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大 学 生 的 感 恩 教 育 班级:xx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

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摘要:了解当代大学生感恩的现状,并分析了当代高校感恩教育。提出高校需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从改进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角度分析其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新思考。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使大学生树立感恩思想观念,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它是在吸取中国古代优秀思想文化传统并借鉴西方有益的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富有时代特点的一种思想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大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和谐思想的人。 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但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国传统道德出现了明显的断层。一直占有主流地位的感恩思想日渐为大学生所遗忘,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感恩,甚至不会感恩。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有人说,看一个国家的后50年就要看这个国家的青年一代而大学是我们青年一代迈向社会的一个转折,因此我认为在大学校园提倡“感

恩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事。 大学生感恩意思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的几个方面。。 1,亲情的稀薄。漠视父母恩情。经济上过分依赖父母,个别大学生生活水准脱离家庭经济条件,漠视家长的辛苦,认为从父母那里索取经济支持是理所当然的。父母经济拮据,子女生活高标准、高档次。虽然经济上依赖父母,但思想上却要求独立,我行我素。例如一些学生经常逃课上网,老师找谈话要求他体谅父母亲,珍惜学习机会,该同学竟然振振有词地说,父母亲摊上我这样的子女也得认命,假如我今后做了父母我也会为我的孩子做这么多。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实际上却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心理表现。这些对父母的付出都日渐忽略的大学生,如何对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怀有感恩之心? 2,师生关系的淡漠。老师自古以来都是受到社会的重视的,不仅在古代有“程门立雪”的感人故事,就是在现代我们所熟悉的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说老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解答疑惑的,他们不求回报,任劳任怨的坚守自己的本职岗位。可是在这个感恩缺失的年代里,师生感情淡漠,尊敬老师有时候竟然成为了学生达到目的的手段。有些学生考试前对老师尊敬万分,考完试和老师形同陌路,见面装不认识,更有甚者学生盗用老师学术成果。只有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老师等这些陪伴他们成长的“身边人”开始,才能引导他们把感恩之情延伸到更多的人,直至整个社会。 3,对社会没有一丝责任感。十八岁以上是完全的社会人,但

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_李焰

第26卷增1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Vol126,Sup. 2005年11月TSINGHU A JOURNAL OF EDUCAT ION N ov.2005 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① 李焰1赵君2 (1.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北京100084;2.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沈阳110034) 摘要: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和量表法,对593名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 (1)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有七个因素,即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休闲活 动。其中,自我意识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2)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常能体验到幸福。(3)大学 生幸福感在性别、月均消费上差异显著,而在专业、年级上差异不显著。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为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幸福感;大学生;影响因素;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19(2005)S1-0168-07 一、引言 幸福感是对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正面评价,对心理健康研究来说有更重要的意义。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②。大学生作为青年的特殊群体,其思想观念代表着青年的主流和方向,也关系着社会的文明和国家的未来。他们智力水平较高、思维能力较强,情感丰富,内心体验细腻微妙,人生观、世界观趋于成熟。但由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人生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经常出现较大情绪波动。对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将为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对某大学658名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93份。其中男生120人,女生473人。其年级、专业分配情况见表1。 表1被试的年级、专业分配情况 分类标准年级专业 一年二年三年心理教育中文信息人数1959929912796179191 2.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有两个,一个是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见本文第三部分)。该问卷采用5分量表。 收稿日期:2005-10-15 作者简介:李焰,辽宁兴城人,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 赵君,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①Gainesville.M ater ialism and w ell-being:A conflicting v alues per spective[J].Jour 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02,(12):23-25. ②李焰,赵君.幸福感概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2):22-26.

思修作业中国当代大学生爱国意识调查报告

思修作业中国当代大学生爱国意识调 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少年强则国强”当代青少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今后一段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关系到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形成,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中国社会的巨大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在现在的世界上,中国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得知存在着很多本土的以及非本土的因素在影响着制约着中国的发展。其中不乏经济、文化以及主权问题等方面。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国人的爱国意识似乎并没有跟着进步,特别对于年轻一代,爱国问题显得越发严重。 为了能够走进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特经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意识状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90份。其中向大一学生发放12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14份,向大二学生发放8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76份。其中向文科生发放1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7份,向理科生发放1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3份。由于多数学生未注明性别,故不再进行男女生数据统计。 三、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统计表 注:第1、5小题为多选. 四、结果分析. 1、就个人而言,你的爱国方式有哪些? 本题的结果分析表明,22.1%的同学将自身的理想与国家的振

兴联系在一起;37.9%的同学关注国际形势,并关注其对中国的影响;有13.2%的同学关注国内事务;48.4%的同学经过反对崇洋媚外,热爱中华文化的方式表示自己的爱国情感;31.6%的同学认为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其表示爱国的方式。从中能够发现,大学生都是具有爱国意识的,只是没有合适的途径表示自己的爱国情感。而多数同学能够保持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另外,多数同学关注国内外形势。 2、如果有人组织合法的爱国主义示威游行,你会参加吗?对于本题,有80%的同学表示会时情况而定,17.9%的同学选择一定会参加,仅2.1%的同学选择一定不会。这些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不但具有爱国意识而且具有一定的理性爱国意识。示威游行作为一种表示爱国情感的形式时,具有潜在引发参与者的盲目冲动行为的可能,因此在决定参加爱国示威游行时应事先做好充分的考虑。 3、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你认为爱国主义应体现在? 本题结果显示,44.3%的同学选择努力学好知识报效祖国; 22.9%的同学选择热爱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文明;32.8%的同学选择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从数据中能够看出,大多数同学认为学好知识强大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在现阶段尤为重要。这一方面是由于教育因素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显示同学们认

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分析及其对策分析

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张晨园政教1001 100204143 摘要:“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等感恩古训在我国源远流长。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准则。然而市场经济化带来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严重地冲击着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成为大学生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影响了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主要表现有对父母养育、学长和学校以及社会与国家的培养缺乏感恩。究其原因,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重知能轻品德的偏差、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和自我感恩意识缺失是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应通过重视和发挥家庭教育的示范作用、创造和利用校园文化熏陶作用、搭建和强化社会实践的平台作用、树立和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来强化感恩教育,增强大学生感恩意识。 关键字:大学生感恩意识感恩教育对策 一、感恩的含义 感恩即感谢感激之意,亦有感恩戴德之讲。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无不渗透着感恩的情愫。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说文》解释“恩,惠也。从心因声”恩就是恩惠,与仇怨相对。有学者将感恩定义为“对自己生存发展的有利因素表示友好并且

回报。”而本文中的“感恩”具有独特的语境,指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与思想情感熏陶,主要指:当代大学生对他人、社会、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中产生认可并希望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人,是不能脱离社会恩惠单独存在的个体,所以个人接受社会、他人的援助和支持是不能避免的,个人也应该对他人社会给予的恩惠和方便心存感恩,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其感恩意识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道德水准的发展,而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伴随社会的急剧转型不少大学生出现了不懂感恩、忘恩、情感冷漠、自我意识膨胀等现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而止于至善。”深入探究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源,并有效培育其感恩意识,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无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都是建立在利益和功利的基础之上,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往往被疏远和冷漠取代。高校重智轻德,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道德教育,造成部分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淡化。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主要体现为: (一)、对父母养育缺乏感恩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1 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

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xxxx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