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展史

深圳发展史
深圳发展史

深圳发展史

36年,只是历史长河的短暂一瞬,但对于深圳这座城市“36”却有着不一样的代表意义。

从一个边陲小镇变身为屹然矗立在祖国南方的新兴现代都会,深圳的高速成长和迈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截至2014年,深圳每平方公里产出GDP、财政收入均居全国大城市首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居全国领先水平。

从1979年中国实行对外政策开始,就意味着深圳这座中国南部的海滨城市的崛起。根据当年广东省向中央提出的一份报告,中国政府批准在广东和福建省设立四个经济特区。那么为什么深圳会成为作为经济特区发展的对象呢,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深圳相关资料。

地理位置: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城市简史: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

经济特区定义:

经济特区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为开放的政策,实行特殊的管理方法,实施优惠待遇,建立高效能的领导体制,提供良好的、安全的、可靠的贸易与投资环境,以吸引外商投资建厂,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从而达到扩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劳动就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繁荣本地和附近地区的经济,促进设区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的议案,由此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成立。1988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包括财政计划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随着深圳特区的发展壮大,原先的行政区已渐不适宜深圳市宝安区、龙岗区两个市辖区。两个新区于1993年1月正式挂牌办公。目前深圳下设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和宝龙、龙岗六个区,其中宝安、龙岗两区位于特区外,其余四个区在特区内。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1979—1985年的初创阶段、1986—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以及1993年以后的成熟阶段。

特区建立之初,百业待兴。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深圳,一开始就把法治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来抓。举例来说,1980年,深圳只有3名律师和一个法律顾问处。20多年前,深圳向全国招聘了100名法制干部。如今的深圳有律师事务所514家,执业律师8000多人,法治环境日臻完善。

特区改革发展,有破有立。早期打破传统体制藩篱,解放发展了生产力。而今,深圳更重破立并举,“立”字当先,率先打造“一流法治城市”便是“立”的重要内涵。在深圳,法

治化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突破口,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步伐成为改革者的共识。

城市发展定位

中国政府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深圳定位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经济在各方面都取得不不俗的成绩。虽然在每个阶段也都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80年代中期经济特区是否以发展工业为主的问题,8年代末期经济特区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方向的问题,90年代中期对经济特区去留问题的争论以及世纪末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特区是否继续“特”下去的讨论等。随着诸多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深圳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着不同的问题难题与挑战。因此深圳需要在不同情况下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以适应新的变化。

20多年来,凭借良好的地理位置、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等优越条件以及中国政府赋予的经济体制改革示范区的角色,深圳经济特区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建设以及城市发展等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深圳特大城市的发展现状: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深圳的人口已经超过70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已经超过500万。近几年来,深圳的人口仍在继续快速增长,到2003年底仅在深圳公安部门登记在册的人口就超过900万。2011年深圳市户籍人口274.7万。非户籍人口达到了1280

万人,总人口达1550多万。以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综合考虑其它方面因素,规划到2020 年,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100万人以内。

按照我国城市划分标准,深圳早已成为特大城市。不仅仅是人口,也包括经济总量在内的多个经济指标。

深圳市土地利用现状(2004):(单位:km2、%)

从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来看,宝安和龙岗分别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1%和33.8%,特区

内建设用地比例最高是南山,占特区内建设用地面积的33.0%。

深圳市城市建设用地现状(2004): (单位:km2)

从“有法可依”到“良法可依”。作为同时拥有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立法权的城市,30余年来深圳共制定了20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250多项政府规章,成为全国地方立法最多的城市,数十部立法创造了全国第一,立法与改革实现“同频共振”。

司法体制改革,铸就深圳样本,全国破冰,意义深远。2014年初,呼吁多年的法官职业化改革率先在深圳正式启动,1072名法官正式按照法官单独职务序列管理。同样领先全国的“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实验田”实践,为全国司法改革探路引航。

2014年4月,深圳正式启动“法治通城”行动,推出十大重点整治和十项严管措施,法治手段让市民出行更顺心。2014年起,深圳所有出入境办证业务均可网上预约,2015年3月,驾考改革破冰,考生可通过互联网自主预约考试,法治效益,让市民办事更舒心。2013年8月,深圳食品监管部门高调向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宣战,对“超级牛扒”餐厅经营未经检疫冷冻牛肉的行为,开出高达121万元的罚单。法治力量,让市民吃得更安心。

一位学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承载着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重任,也同时承载着持续推进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直以来,深圳的决策者深知: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的确,在一座现代化城市中,市民的人文素养与精神素质十分重要。一座城市,无论其有多少高楼,人均收入有多高,如果它的市民没有现代观念,就不能认为这座城市实现了现代化。

目前深圳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入出境口岸,拥有通往国(境)外口岸12个,2002年经深圳各一线口岸入出境的人员12865.42万人次,入出境交通工具1255.91万辆;经深圳特区管理线(二线)进入特区的人员30500万人次。

对于深圳的快速发展,不能忽视作为经济特区以及它在改革开放的各方面享有的特殊地位及特殊政策,也不能忽略比邻香港、其发展受香港强有力的影响带动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缘优势。然而,在深圳的发展问题上,除了政策和地理、区位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充分考虑深圳在实际发展中遵循和表现出的城市经济发展规律。

主要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

5.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著名旅游城市。

城市发展轴带:

西部发展轴:

1.西部发展轴由南山蛇口半岛通过深港西部通道向南联系香港,向北经前海中心、航空城、沙井、松岗,联系东莞西部并通往广州,既是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发展“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度推进深港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战略性地区。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功能。

2.将前海中心培育和发展成为新的市级中心,承担城市和区域的高端服务功能。重点开发沙井西部沿江地区和航空城地区,推进沿江高速公路、机场扩建、深港机场连接线、穗深港城际线和珠江口跨江通道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沙井、松岗地区的产业升级和旧区改造。

中部发展轴:

1.中部发展轴由福田中心区通过广深港客运专线向南联系香港,向北经龙华中心、光明新城中心,联系东莞松山湖高新园区和莞城中心,构成莞—深—港区域性产业聚合发展走廊。主要发展综合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功能。

2.充分发挥福田中心区的辐射功能,重点开发龙华新城和光明新城,推进深圳北站、广深港客运专线、深莞城际线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升福田保税区、光明高新区、观澜和龙华高新区发展水平。

东部发展轴:

1.东部发展轴由罗湖中心区向南经罗湖口岸联系香港,向北经布吉、横岗,连接龙岗中心和坪山新城中心,通往惠州及粤东地区,是惠—深—港区域性产业聚合发展走廊,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功能。

2.充分发挥罗湖中心区的辐射功能,重点开发大运新城、坪山新城,推进东部通道、莲塘口岸、厦深铁路、深惠城际线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龙岗中心服务功能和坪山新城发展水平。

北部发展带:

依托厦深铁路和机荷高速公路,串联坪山新城、大运新城、龙华新城、航空城等重要节点构筑的产业发展带。向西通过机荷高速公路跨珠江通道和厦深铁路西延线,加强与珠江西岸城市的联系,向东连接惠州和粤东地区,构成区域性的产业发展带。南部发展带:以原特区带状组团结构为基础,打造与香港全面对接的都市功能带,经蛇口半岛跨珠江向西建立与珠江西岸滨海地区联系,通过盐坝高速公路经大鹏半岛向东连接大亚湾以及稔平半岛等东部滨海地区。全面提升都市服务功能,协调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回顾历史,深圳出色的实现了改革开放之初中央提出的设立经济特区的目标和要求,作为经济区,深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同时,作为新兴的现代化城市,深圳以其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创造了中国和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为自身未来的持续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从经济特区到特大城市,当他面临一次次与时俱进所带来的挑战与问题时,不断突破探索,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新的经验与启示。

参考文献:

深圳新闻网2004.02.03

中国文明网2015.08.24

深圳统计年鉴—2003

《发展经济学》谭崇台

《中国经济特区》陈肇斌

《中国的城市化》白南生

《中国经济特区学》张元元何佳声

《对深圳城市发展模式的思考》胡细银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刘易斯·芒福德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教(学)案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843年英国人C·皮尔逊提出在英国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英国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6.4km,用蒸汽机车牵引。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近15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范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的地铁几乎每年都有新进展。目前,伦敦地铁已有12条线路,总长度约410km(地下隧道171 km),共设置车站275座,地铁车辆保有量总数约419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8.5亿人次。 受伦敦成功建设地下铁道的影响,美国纽约也于1867年建成了第一条地铁。随着纽约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到1900年市区人口已有185万人,同时地铁建设也在不间断地发展。现在纽约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地铁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一座城市。目前,纽约地铁线路共31条,总长度约443.2km,其中地下隧道258 km,共设置车站504座,居世界首位。地铁车辆保有总数约6561 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10亿人次。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概论》课程论文 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年级: 姓名: 学号: 2013.11 世界轨道交通的起源 在16世纪前,城市交通的发展只是表现为城市道路网的不断修建与完善,其交通形式则一直是步行、骑马和马车出行,直到16世纪中期的罗马时代才出现了公共交通。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对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轨道马车应运而生。1832年,在美国纽约市的曼哈顿街道上铺设了轨道并开始运行有轨公共马车,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雏形。到1861年,伦敦的街道上也有了有轨马车。 自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把蒸汽机发明应用到车辆设计中制造出了蒸汽汽车。就在第一辆蒸汽汽车出现不久,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根据蒸汽汽车工作原理,经过探索、研究和改进,终于在1804年制造了一台单气缸和大飞轮的蒸汽机车,能够牵引5辆车厢以在轨道上行驶,这就是在轨道上形式的最早的机车,因为用煤炭木柴作为燃料,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之后的几年,人们逐渐识到火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通运输工具,并于1825在英国的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从此以后,火车就以速度快、运载能力强逐渐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随着牵引动力的改革,铁路发展速度加快,到一战爆发前夕,全世界就已经修建铁路达上百万公里。 随着城市人口及车辆的增加,在平交道口出现了交通的阻塞,这种情况在较大城市非常严重。交通的拥堵使人们想到了将交通铁路线往地下发展,以便很好地解决客流膨胀与土地紧张的问题。19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交通十分拥堵。1843年,有“地铁之父”之称的英国律师查尔斯·皮尔逊建议修建地铁。进过了20年的酝酿和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地铁)与1863年1月10日在轮动正式运营。它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用明挖法施工的伦敦地铁,通车时采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场6.5km。由于列车在地下隧道内运行,尽管隧道里烟雾熏人,但当时的伦敦市民甚至是皇亲显贵们都乐于乘坐这种地下列车,因为在拥挤不堪的伦敦地面街道上乘坐公共马车,其条件和速度还不如地铁列车。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经验。从1893年到1900年期间,修建地铁的就有5个国家7个城市,,英国伦敦,美国格拉斯哥、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布达佩斯、奥地利维也纳和法国巴黎。20世纪初的欧美地区,包括德国柏林和汉堡、美国费城、西班牙马德里等9座大城市又像机修了地铁。从此,城市交通步入了轨道交通时代。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试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出第一台发电机,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的世界,当时最成功地利用电能最为动力的交通工具要算是有轨电车了。而1881年,德国研制出架空接触导线供电系统,使电动车辆的供电线路由地面转向空中,电动车辆的电压和功率都大大提高。1890年,英国首次用电力机车牵引车辆。地下铁道也改用电力牵引,地铁的环境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 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现状 从1863年第一条地铁线路在英国伦敦建成投入运营以来,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已经有了

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史

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史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轮轨运行方式为铁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设施的总和。它具有运能大、速度快、成本低、节约能源以及能缓解地面交通拥挤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自19世纪中叶,世界上先后出现城市地下铁与有轨电车以来,经过100多年的研究开发、建设与运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已经形成多种类型并存与发展的状态。 按基本技术特征分类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技术特征的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是市郊铁路、地下铁路、轻轨交通、独轨交通和自动导向交通系统等类型。 1.市郊铁路市郊铁路是连接城市市区和郊区,以及连接城市周围几十公里甚至更大范围的卫星诚镇或城市圈的铁路,但它往往又是连接大中城市干线的一部份,因此具有干线铁路的特征,如轨道通常是重型的。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地下铁等其他类型不停,在市郊铁路上通常是市郊旅客列车与干线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混跑。 2.地下铁路顾名思义,地下铁路是修建在地下隧道的铁路。这样离家,也许在地下铁路修建的初期没什么不妥,但现在定义一个系统为地下铁路,并不要求该系统的线路全部修建在地下隧道里。对全世界各国地下铁系统进行分类研究可知,,地下铁路可分为重型地铁、轻型地铁和微型地铁3种类型。重型地铁就是传统的普通地铁,轨道基本采用干线铁路技术标准,线路以地下隧道和高架线路为主,仅在郊区地段采用地面线路,路权专用,运量大。轻型地铁是一种在轻轨线路、车辆等技术设备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铁类型,路权专用,运量较大通常高站台。微型地铁,有称小断面地铁,隧道断面、车辆轮经和电动机尺寸均小于普通地铁,路线专用,运量中等,行车自动化程度较高。 3.轻轨铁路轻轨铁路的含义是指就车辆对轨道是假的荷载而言,轻轨车辆与郊区列车或地下铁道车辆相比较轻。轻轨是从旧式有轨电车系统发展演变而来的,早期的轻轨系统一般是直接对旧式有轨电车系统改建而成,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开始修建全新的现代轻轨系统。现代轻轨系统与旧式有轨电车相比,具有行车速度快、乘坐舒服、噪音较低等特点。同样,对世界各国轻轨接近于轻轨系统进行分类研究,轻轨也存在多种技术标准并存发展的情况。高技术标准的轻轨及五金与轻轨地铁,而低技术标准的轻轨则接近于有轨电车。 4.独轨电车独轨是车辆或列车在单一轨道上运行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独轨的线路采用高架结构,车辆则大多采用橡胶轮胎。从构造型式上可分为跨骑式独轨与悬挂式独轨两种。跨骑式独轨是列车跨坐在轨道梁上运行的型式,而悬挂式独轨则是悬挂在轨道梁下的运行型式。 5.自动导向交通系统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在一些文献资料中称为新交通系统,当然是指狭义的新交通系统。这种交通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轨道采用混凝土道床、车辆采用橡胶轮胎,有一组导向轮引导车辆运行,列车运行自动控制,可实现无人驾驶等。

世界地铁发展史

地铁发展简史 1863 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它标志着城市快速轨道 交通在世界上诞生。 1863-1899 年,美国、英国、法国、匈牙利、奥地利等5个国家的7座城市相继修建了地铁。 1900-1924 年,欧洲和美洲又有9座城市修建了地铁,包括柏林、马德里、费城等。 1925-1949 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城市轨道建设速度放慢。莫斯科第一条地铁于1935年建成通车。 1950-1974 年,欧洲、亚洲、美洲有30余座城市地铁相继通车。 1975-2000 年,世界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又有30余座城市地铁相继通车,其中亚洲有20余座城市开通了地铁。1999年统计资料显示,世界上已经有115 座城市建成了地下铁道,线路总长度超过了7000km 。 中国地铁 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于1969年10月基本建成,于1971年1月开始试运营。目前运行区段从北京火车站至西郊苹果园,全长23.6公里,共有17个车站。由于这是我国第一 条地铁,缺乏运营管理经验,加上这条地铁是在十年动乱期间修建的,车辆、设备一开始存 在不少问题。在试运营开始后的头几年,遇到的困难较多。但是,负责试运营工作的北京地 下铁道管理处,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发动群众克,努力改善管理工作。从1977年开始各项工作基本上走上了正轨,并逐步取得了进展。近几年来,他们狠抓了技术队伍的建设,通过开办地铁技工学校,培训职工6200多人次;建立和 健全了各项规章缺席,改革了一部分车辆,提高了车辆的完好率;对现有设备进行了整治,保证了正常运转;狠抓了安全行车工作。他们还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了地铁的自动化水平,先后实现高度集中、自动闭塞、自动广播等自动化项目,使发车间隔由过去的十几分钟缩短到4分钟,提高了列车的运输效率。 这条地铁已经为首都公共交通的一条重要干线。它在试运营期间,为缓和北京市的乘 车拥挤起了重要作用。11年来,共运送乘客 2.5亿人次。目前,它每天最多可以发320 列车,运送乘客19万人次。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843年英国人C·皮尔逊提出在英国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英国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6.4km,用蒸汽机车牵引。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近15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范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

伦敦地铁车辆纽约地铁 法国巴黎也是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之一,但 比英国要晚37年。为举办“凡尔赛展览会”而修 建的巴黎第一条地下铁道从巴士底通往马约门, 全长约10 km,它为巴黎地铁网络的不断发展和 完善打下了基础。时至今日,巴黎市区已拥有地 铁线路14条主线和2条支线,其中2条为环线,有4条地铁采用橡胶轮体系的VAL车辆。地铁 线路总长度约221.6 km,地下隧道约占175 km,共设置车站380座,车辆保有总数约347辆,年 客运量总数也已突破12亿人次。巴黎的地区快 速地铁(RER)非常发达,运营线路共有363 km, 其中14 km与地铁共线,249 km为城市快速铁 路SNCF。RER的年客运量约4亿人次。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1881 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个国家建有360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线路,可与道路平齐,与汽车混合运行。? 回顾20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轨电车从大发展到大拆除;然后汽车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到20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又恢复了它的主导地位,这是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在了解了以上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后,可能有朋友不禁要问:既然地铁和轻轨同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导,况且修轻轨费用要比地铁低很多,为什么成都要选择修地铁而不是轻轨呢?这主要是由成都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成都市私家车已超过百万辆,保有量居全国第三,而且还在以每天800-1000辆的速度递增,虽然政府一再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拓宽和改造,但仍然满足不了道路交通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3月18日龙泉举办的第24届桃花节有个千辆花车巡游活动,参加的花车从龙泉中心一直排到了龙四环,接近成都三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仅仅千多辆车就能形成这样的效果,那么十万、二十万辆又会怎样呢?相比而言,修建轻轨仍然要占用地面道路,所以,往地下走,修地铁成为了成都市区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唯一出路。此外,修地铁对城市规划和经营方面的作用,我会在后面为大家再作介绍。 说到这里,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地铁发展史上的几个世界之最: 最早的地铁:于1863年在英国伦敦建成。由于当时电动机车尚未问世,机车牵引仍用蒸汽机车。尽管隧道里烟雾弥漫,但人们仍争着去坐。 最长的地铁:英国8个城市有地铁,总长度将近1000公里,共设有458个车站,是目前地铁最长的国家。

浅谈我国地铁的发展历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f16548731.html, 浅谈我国地铁的发展历程 作者:刘亚明 来源:《江苏商报·建筑界》2013年第22期 摘要随着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而地下铁道恰 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又因其环保、高效的特点,地下铁道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接受。中国的地下铁道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这将为城市化进程给予强大动力。地铁是解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根本途径,对于21世纪实现城市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下铁道城市化环保高效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22-0017—1 1.地下铁道的历史 1863年1月13日,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建成并通车,它的成功运行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此,城市交通进入轨道交通时代。不过,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是曲折的,可以分为一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初步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欧美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很快,有13个城市相继建成了地铁。而在当时,旧式的有轨电车仍是主要的公共交通设施。不过,相比于地铁,其运行速度低、噪音大、正点率低等缺点已经显露出来。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停滞萎缩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了城市轨道交通停滞不前。而汽车凭借它便捷灵活的特点,被人们接受,因此汽车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而在这一时期,世界上只有5个城市发展了城市地铁。而有轨电车则渐渐被淘汰。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由于之前的汽车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城市交通逐渐拥挤,严重时会导致交通瘫痪。再加上空气污染,噪音大等缺点,使得人们重新认识到轨道交通的重要性。轨道交通也从欧美国家扩展到亚非拉的日本、中国、韩国、伊朗等国家。这一时期有17个城市新建了地铁。 第四阶段(20世纪至今)这个阶段,城市地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手段,更是一个城 市形象的体现,而且对于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某种积极的作用。不同国家的地下铁道建设更具有鲜明的城市特色。如:莫斯科地铁,被称为欧洲的“地下宫殿”,天然的石料配以欧洲

世界地铁发展史

地铁发展简史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它标志着城市快速轨道 交通在世界上诞生。 1863-1899年,美国、英国、法国、匈牙利、奥地利等5个国家的7座城 市相继修建了地铁。 1900-1924年,欧洲和美洲又有9座城市修建了地铁,包括柏林、马德里、费城等。 1925-1949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城市轨道建设速度放慢。莫斯科第一条地铁于1935年建成通车。 1950-1974年,欧洲、亚洲、美洲有30余座城市地铁相继通车。 1975-2000年,世界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又有30余座城市地铁相继通车,其中亚洲有20余座城市开通了地铁。1999年统计资料显示,世界上已经有115 座城市建成了地下铁道,线路总长度超过了7000km。 中国地铁 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于1969年10月基本建成,于1971年1月开始试运营。目前运行区段从北京火车站至西郊苹果园,全长23.6公里,共有17个车站。由于这是我国第一条地铁,缺乏运营管理经验,加上这条地铁是在十年动乱期间修建的,车辆、设备一开始存在不少问题。在试运营开始后的头几年,遇到的困难较多。但是,负责试运营工作的北京地下铁道管理处,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发动群众克,努力改善管理工作。从1977年开始各项工作基本上走上了正轨,并逐步取得了进展。近几年来,他们狠抓了技术队伍的建设,通过开办地铁技工学校,培训职工6200多人次;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缺席,改革了一部分车辆,提高了车辆的完好率;对现有设备进行了整治,保证了正常运转;狠抓了安全行车工作。他们还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了地铁的自动化水平,先后实现高度集中、自动闭塞、自动广播等自动化项目,使发车间隔由过去的十几分钟缩短到4分钟,提高了列车的运输效率。 这条地铁已经为首都公共交通的一条重要干线。它在试运营期间,为缓和北京市的乘车拥挤起了重要作用。11年来,共运送乘客2.5亿人次。目前,它每天最多可以发320列车,运送乘客19万人次。 经过验收认为: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地下铁道,设计是成功的,地基稳固,主体结构完好,线路稳定,设备基本配套,工程质量良好。这条地铁正式交付运营以后,有利于加强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运输效率,更好地为首都公共交通服务。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概况——《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概论》课程论文 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年级: 姓名: 学号: 2013.11

一、世界轨道交通的起源 在16世纪前,城市交通的发展只是表现为城市道路网的不断修建与完善,其交通形式则一直是步行、骑马和马车出行,直到16世纪中期的罗马时代才出现了公共交通。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对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轨道马车应运而生。1832年,在美国纽约市的曼哈顿街道上铺设了轨道并开始运行有轨公共马车,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雏形。到1861年,伦敦的街道上也有了有轨马车。 自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把蒸汽机发明应用到车辆设计中制造出了蒸汽汽车。就在第一辆蒸汽汽车出现不久,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根据蒸汽汽车工作原理,经过探索、研究和改进,终于在1804年制造了一台单气缸和大飞轮的蒸汽机车,能够牵引5辆车厢以在轨道上行驶,这就是在轨道上形式的最早的机车,因为用煤炭木柴作为燃料,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之后的几年,人们逐渐识到火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通运输工具,并于1825在英国的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从此以后,火车就以速度快、运载能力强逐渐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随着牵引动力的改革,铁路发展速度加快,到一战爆发前夕,全世界就已经修建铁路达上百万公里。 随着城市人口及车辆的增加,在平交道口出现了交通的阻塞,这种情况在较大城市非常严重。交通的拥堵使人们想到了将交通铁路线往地下发展,以便很好地解决客流膨胀与土地紧张的问题。19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交通十分拥堵。1843年,有“地铁之父”之称的英国律师查尔斯·皮尔逊建议修建地铁。进过了20年的酝酿和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地铁)与1863年1月10日在轮动正式运营。它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用明挖法施工的伦敦地铁,通车时采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场6.5km。由于列车在地下隧道内运行,尽管隧道里烟雾熏人,但当时的伦敦市民甚至是皇亲显贵们都乐于乘坐这种地下列车,因为在拥挤不堪的伦敦地面街道上乘坐公共马车,其条件和速度还不如地铁列车。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经验。从1893年到1900年期间,修建地铁的就有5个国家7个城市,,英国伦敦,美国格拉斯哥、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布达佩斯、奥地利维也纳和法国

国内地铁发展史

国内地铁发展史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北京地铁目前日客运量150万人次左右。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北京是我国地铁规划运营线路最长的城市,到2020年,北京地铁将达到85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70年天津地铁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1990年上海地铁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11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436.2万人次(2008年12月31日),最高换乘客流达116.7万人次。 以上海地铁1号线附近的和欣国际花园为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4万平方米,12-18层时尚电梯景观小高层,从2006年1月的6937元/平方米一路增至去年6月的12252元/平方米,累计增长幅度达到76.66%。 1993年广州地铁 广州地铁一号线于1993年12月28日正式动工,1997年6月28日起开始试运营。广州是我国第4座建有地铁系统的城市。 1999年深圳地铁 始建于1999年,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现已投入运行的有罗宝线和龙华线,全长21.866公里,并设有19个车站。 2000年南京地铁

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

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 供稿人:崔晓文供稿时间:2005-3-8 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世界主要大城市大多有比较成熟与完整的轨道交通系统。有些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占城市公交运量的50%以上,有的甚至达70%以上。巴黎1000万人口,轨道交通承担70%的公交运量,这一比例在东京是86%,在莫斯科和香港是55%。 美洲 美国许多城市正探索新的交通政策和解决办法,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恢复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纽约地铁总长1142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地铁,在市中心区是地下,出了市中心区,就得出地面,或上高架铁路。 加拿大温哥华人口预计到2010 年将达到300 万。该市1986 年开通了地铁线路21.4千米, 随后又在1989 年和1994年两次延伸地铁线路, 使其达到了28.9千米。同时还大力发展轻轨铁路,制订了10年和25年规划, 拟在10年内投资20亿加元, 修建33千米轻轨铁路;25年规划则包括修建南北走向的16.1千米轻轨铁路线。 欧洲 伦敦轨道交通线路呈放射状布置,地铁共有9条线,总长500千米,共273个车站,可日运300万人次,足够解决40%的出行人员的需要;市郊铁路共有650千米。 巴黎的轨道交通工具包括地铁、轻轨铁路和高速列车,轨道交通承担巴黎公共交通70 %的运量。巴黎有地铁14 条,200多千米,是内城公共交通的骨干,年客运量12亿人次;以原国铁资源为基础修建的郊区快线(RER)有5条,即A、B、C、D、E线穿越巴黎各大区。 莫斯科在每天平均2500万人次的客运量中,地铁负担32%,市内和郊区汽车承担30%,乘客徒步5分钟就可到达地铁站。 亚洲 日本东京大都市圈现有280多千米地铁线,铁路近3000千米,轨道交通构成了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体系,特别是在连接市区与郊区及远郊区的放射线方向上,更是占据主导地位。轨道交通系统每天运送旅客3000多万人次,担当了东京全部客运量的86%。 韩国汉城1974 年才开始修建地铁, 现已建成8条干线,地铁总长286.9千米,平均车速40千米,日运载量350万人次,地铁运量达城市居民出行量的33.8%。汉城计划于2005 年建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及兴起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 1881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 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 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 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 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个国家建有360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 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线路,可与道路平齐,与汽车混合运行。 回顾20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轨电车从大发展到大拆除;然后汽车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到20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又恢复了它的主导地位,这是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这主要是由成都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成都市私家车已超过百万辆,保有量居全国第三,而且还在以每天800-1000辆的速度递增,虽然政府一再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拓宽和改造,但仍然满足不了道路交通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3月18日龙泉举办的第24届桃花节有个千辆花车巡游活动,参加的花车从龙泉中心一直排到了龙四环,接近成都三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仅仅千多辆车就能形成这样的效果,那么十万、二十万辆又会怎样呢相比而言,修建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简史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简史 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发展经验证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自英国伦敦1863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以来,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300 多座城市修建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仅仅30余年时间,但目前发展势头迅猛,已有30多个大城市正在建设和筹建自己的轨道交通,2010年前,中国仅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总长度就将达到1000km以上。 2、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顾名思义就是车辆在轨道上行驶并主要用于城市公共客运的交通系统。火车,有轨电车等等都属于轨道交通,前者属于较长距离的城际间的交通,后者是低速行驶于街市的公共交通,但两者都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般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类: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三类: (1)地下铁路:位于地下隧道内的那部分铁路称为地下铁路; (2)地面铁路:位于地面的铁路称为地面铁路; (3)高架铁路:位于地面之上的高架桥的铁路称为高架铁路。 按服务范围和列车运营组织方式划分,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三类: (1)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范围以中心城区为主,包括城市与郊区、机场之间的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通常站间距在l~2km以内。 (2)区域快速铁路(Regional Express Railway,Regional Metro):服务范围包括城市郊区的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站间距较大,含有地面线路或高架线路。例如德国的S—Bahn,巴黎的RER,旧金山的BART,上海的R线。 (3)市郊铁路(Suburban Railway): 是指位于城市范围内、部分或全部服务于城市客运的那些城市间铁路,通常其所有权不属于所在的城市政府,而由铁路部门经营,主要运送城市郊区与闹市区间的乘客,故也称通勤铁路。这种铁路通常在郊区采用平交道口形式,在市区为高架或地下铁路。其站距长,运营组织方式与城市间铁路相近,可开行不停靠全部或部分中间站的直达列车;为减少环境污染,多采用电气化牵引方式。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的市郊铁路都很发达,营业里程达到2000km 以上。 按运能范围及车辆类型划分,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交通、有轨电车、客运自动轨行车、自动导轨电车(AGT)、微型地铁(线性电机电车)、胶轮地铁、索道等类型,在我国已有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独轨、磁悬浮列车等。 3、城市轨道交通的优点 (1)安全:地铁和轻轨或深埋地下、或高架空中,即便行驶于地面也是全封闭的。每条轨道交通都采用双线独立运营,与地面交通之间完全是立交关系,因此其运营十分安全,比道路交通的安全性高得多,而且可全天候运行。

浅谈地铁的发展历程

浅谈我国地铁的发展历程 刘亚明(土木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 摘要:随着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而地下铁道恰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又因其环保、高效的特点,地下铁道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接受。中国的地下铁道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这将为城市化进程给予强大动力。地铁是解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根本途径,对于21世纪实现城市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地下铁道城市化环保高效 一地下铁道的历史 1863年1月13日,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建成并通车,它的成功运行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此,城市交通进入轨道交通时代。不过,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是曲折的,可以分为一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初步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欧美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很快,有13个城市相继建成了地铁。而在当时,旧式的有轨电车仍是主要的公共交通设施。不过,相比于地铁,其运行速度低、噪音大、正点率低等缺点已经显露出来。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停滞萎缩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了城市轨道交通停滞不前。而汽车凭借它便捷灵活的特点,被人们接受,因此汽车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而在这一时期,世界上只有5个城市发展了城市地铁。而有轨电车则渐渐被淘汰。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由于之前的汽车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城市交通逐渐拥挤,严重时会导致交通瘫痪。再加上空气污染,噪音大等缺点,使得人们重新认识到轨道交通的重要性。轨道交通也从欧美国家扩展到亚非拉的日本、中国、韩国、伊朗等国家。这一时期有17个城市新建了地铁。 第四阶段(20世纪至今)这个阶段,城市地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手段,更是一个城市形象的体现,而且对于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某种积极的作用。不同国家的地下铁道建设更具有鲜明的城市特色。如:莫斯科地铁,被称为欧洲的“地下宫殿”,天然的石料配以欧洲传统灯饰,俨然一座艺术博物馆;纽约则是当今地铁运行线路最长的城市;巴黎地铁是世界上最方便的地铁,运行线路与换乘地点一目了然。这一时期,墨西哥城与首尔是世界上地铁发展最快的城市。 二我国地下铁道建设发展概况 我国大中城市目前的交通现状为:人口密度大、行车速度慢、交通秩序混乱、耗能多、污染严重。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建造地下铁道。我国的第一条地下铁道是于1969年在北京修建的,当时是借鉴莫斯科与伦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经验,作为等级人防工事建造。直至1977年,这条地铁线路才正式运行载客。这条地铁已经为首都公共交通的一条重要干线。它在试运营期间,为缓和北京市的乘车拥挤起了重要作用。11年来,共运送乘客2.5亿人次。目前,它每天最多可以发320列车,运送乘客19万人次。除了北京地铁,我国还有上海、广州、南京、天津、成都、香港、沈阳、重庆、西安等一系列城市开通了地铁并投入运营。正在规划报批的城市包括:南宁、宁波、无锡、大连、东莞、昆明、福州、贵阳的等,正在筹备建设建设城市包括:合肥、青岛、济南、厦门、太原、大同、兰州等。

地铁发展史

地铁发展史 地铁概述 地下铁道交通简称地铁。它是采用在地下挖隧道,运用有轨电力机车牵引,除为方便乘客,在地面每隔一段距离建一个出进站口外,一般不占用城市宝贵土地和空间。既不对地面构成任何环境污染,又可以为乘客躲避城市嘈杂烦躁的空间提供良好环境。乘座过地铁的人,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快捷、准时、方便、舒适、宁静、安全等。此外,地铁还是发生战争等特大紧急情况最理想的防御工事和庇护所,每逢夏季,地铁还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快速输送城市客流。地铁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其正常运行不受地面道路拥挤的影响,能够按照设计的能力正常运行,实现快捷、安全、舒适地运送旅客。地铁一般采用直流或交流电力牵引,其效率高、无污染,能够实现大运量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地下铁道交通,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而且是解决大都市交通紧张状况最理想的交通方式。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大都市,大都修建地铁来缓解和改善交通紧张状况。就我国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转移,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将更加恶劣,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很有可能会引发其他社会问题。因此,投资建设地铁必将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中国地铁发展历史 自1863年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以来,到1990年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座城市建成地铁并投入了使用。几乎世界著名的城市如伦敦、纽约、柏林、巴黎、莫斯科、东京、新加坡、香港等都先后建成并形成地铁网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的地铁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著名景观(如莫斯科地铁)。可见,是否具有地铁已成为现代化大城市的标志。根据国外发展城市交通的经验,对于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一般应发展地铁以解决城区交通,促进经济的发展。按照国内情况,结合旧城市的改造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等规划地铁的发展也有许多可行的经验。因此,全国各大城市如广州、南京、青岛、重庆、哈尔滨、深圳、上海等十余座城市均已在规划建设地铁。其中广州、上海、北京均已开通。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地铁在我国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轨道建设和运营实践证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提高环境质量、调整城市区域结构和产业布局以及拉动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合理布局的突出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解决了远距离上下班空间距离与时间的矛盾,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城市合理布局的形成。 中国地铁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车辆设计制造的技术进步神速。截至2006年底,中国共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4467辆(包括国产和进口),轨道交通的公里数达558.4km。地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 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843年英国人C ?皮尔逊提出在英国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英国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6.4km,用蒸汽机车牵引。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自1863年至

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近15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范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

的地铁几乎每年都有新进展。目前,伦敦地铁已有12条线路,总长度约410km(地下隧道171 km),共设置车站275座,地铁车辆保有量总数约419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8.5亿人次。 受伦敦成功建设地下铁道的影响,美国纽约也于1867年建成了第一条地铁。随着纽约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到1900年市区人口已有185万人,同时地铁建设也在不间断地发展。现在纽约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地铁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一座城市。目前,纽约地铁线路共31条,总长度约443.2km,其中地下隧道258 km,共设置车站504座,居世界首位。地铁车辆保有总数约6561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10 亿人次。

地铁发展史及其影响讲解

编号: 成绩: 自然科学通识课研究项目结题报告 题目 地铁的发展史以及 其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 姓名*** 指导老师*** 系、专业**系**专业学号******** **** 年** 月** 日

内容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交通工具,如雨后春笋般在各特大型城市不断兴建起。地铁凭借其独特的优点和高科技的投入,解决了很多城市的交通,环境问题。城市作为人类现代文明和财富的聚集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而地铁是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对周围商圈也带有辐射作用,而且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将科技融入了经济。 地铁的发展史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 1.走进地铁 1.1. 什么是地铁 1.1.1.地铁的概念 地铁是地下铁道的简称。它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不受地面道路情况的影响,能够按照设计的能力正常运行。地铁具有效率高、无污染、大运量等特点。地铁和轻轨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在运量上。通常衡量的标准是高峰时的每小时客流量,超过了3万人次就叫地铁。 1.1. 2.地铁车辆简介 地铁车辆是成列运行的。一般情况下由4辆或6辆编成一 列,少数情况下,也有8辆编成一列的

1.1.3.车体设计 车辆的车体,现在一般都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材料,采用整体承载结构,以减轻自重。一辆车的两侧均开有多个车门(一般为四个),车门的开关可以自动控制也可以由司机手动控制。 1.2. 地铁路网的基本形式 地铁路网的基本型式有:单线式、单环线式、 多线式、蛛网式。每一条地铁线路都是由区间隧 道(地面上为地面线路或高架线路)、车站及附 属建筑物组成。车站按其功能分为四种: 1.中间站:只供乘客乘降用,此类车站数量最多。 2.折返站:在中间站设有折返线路设备即称为折 返站,一般在市区客流量大的区段设立,可以满 足乘客需要,同时节省运营开支。 3.换乘站:既用于乘客乘降又为乘客提供换乘的 车站。 4.终点站:地铁线路两端的车站,除了供乘客上下或换乘外,通常还供列车停留、折返、临修及检修使用。 2.地铁的历史与发展 2.1. 世界地铁历史与发展 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是在1863年英国开通的“伦敦大都会铁路”(Metropolitan Railway),是为了解决当时伦敦的交通堵塞问题而建,建于1863年,其干线长度约6.5km。当时电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铁路也只能用蒸汽机车。由于机车释放出的废气对人体有害,所以当时的隧道每隔一段距离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风槽。 到了1870年,伦敦开办了第一条客运的钻挖式地铁,在伦敦塔附近越过泰晤士河,但这条铁路并不算成功,在营运数个月后便因新通车的伦敦塔桥取代了大部分的旅客运量而废线。 现存最早的钻挖式地下铁路则在1890年开通,亦位于伦敦,连接市中心与南部地区。最初铁路的建造者计划使用类似缆车的推动方法,但最后用了电力机车,使其成为第一条电动地铁。早期在伦敦市内开通的地下铁亦于1906年全数电气化。 1896年,当时奥匈帝国的城市布达佩斯开通了欧洲大陆的第一条地铁,共有5公里,11站,至今仍在使用。 法国巴黎的巴黎地铁在1900年开通,最 初的法文名字“Chemin de Fer Mé tropolitain”(法文直译意指“大都会铁路”) 是从“Metropolitan Railway”直接译过去的, 后来缩短成“métro”,所以很多城市轨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